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欧元区的未来

欧元区的未来

欧元区的未来
欧元区的未来

欧元区的未来

2012年09月27日

来源:《全球智库半月谈》

作者:Simon Johnson(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高级研究员、麻省理工斯隆商学院教授)

编译:熊爱宗

导读:本文认为要解决欧洲问题,应该从两方面入手,第一步是大规模削减各国债务和财政赤字,恢复各国可偿付能力;第二步是通过各种措施恢复各国竞争力。但是从目前来看,由于缺乏坚定的政治意愿,以上措施推行困难重重。欧洲仍处于一个非常危险的状态。编译如下:

一、欧元区关键的系统性问题

(一)私人投资者持有的主权债券优先级不断降低

早在2011年7月,彼得·布恩(Peter Boone)和我就指出目前欧洲的问题反映了这样一种体制转换:原来处于无风险状态的主权债务现在也面临违约的可能。随着政府违约风险的加大,政府债券需要新的风险升水来抵补,因此,一些欧洲国家需要进行大幅的债务削减以及改变债券的期限结构。

在希腊债务重组过程中,私人投资者的情形表明,欧洲主权债券存在极大风险。希腊最终选择违约而不是救助,这一事件为欧洲主权债券做出以下新的注解:

在债券发行主权国不能以合理利率从市场获得融资的情况下,如果能够获得欧盟部长级理事会/欧元集团/欧洲中央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多数同意,在认为经济或政治条件有利的情况下,发行主体就可以对债券进行重组。

而非官方债权人则从持有希腊债券中获得一条新的教训:他们只是欧洲债券发行人在无法获得三驾马车救援计划后的剩余融资者而已。希腊通讯社曾报道政府已经做好修改债券法律的准备,其目的就是强迫非官方债权人承担这些损失。因此对于非官方债权人来说:

在政府债券违约的情况下:(i)任何非官方债券持有者持有债券的优先级都将低于官方债权人;(ii)债券发行者保留修改法律的权利并在必要时否认非官方债券持有者的任何权利。

我们不应低估如此一来对于欧洲8.4万亿欧元主权债务市场所带来的损失。投资者购买政府债券并将其作为安全、低收益工具以用来对冲风险和满足未来收入需要,然而现在却发现这些工具原来也是可以重组甚至是违约的。这些债券也存在违约风险,它们的最终价值受

制于政治约束和各种机构,如政府、社会团体、欧央行、欧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主观集体决策。在这种情况下,投资者自然而然要求一个更高的收益率以匹配风险。

投资者会对官方干预的成本和收益进行仔细权衡。在每一次官方债权人提供贷款或购买债券之后,私人投资者的债券优先等级都会有所降低,因为官方债权人包括基金组织、欧央行以及欧盟都会要求优先债权人地位。这也是为什么尽管对希腊、葡萄牙和爱尔兰进行大规模救助计划之后,这些国家的债券收益率依然保持在较高水平的缘故。

(二)危机向核心国扩散并导致边缘国资本流出

2011年8月27日,基金组织总裁拉加德指出欧洲银行资本金不足,其引用基金组织的分析表明,如果欧洲银行受到主权债务违约风险冲击,那么其资本金缺口在2000亿至3000亿欧元。这是基金组织第一次指出欧洲大银行应该考虑主权违约风险。

如果主权违约风险得不到消除,银行就需要充足的股本金去覆盖无序违约所造成的损失,它们需要减少在问题国家的资产规模并做好充分的准备。另外,资本正在从欧洲边缘国家流向安全国家(主要是德国),边缘国家银行为此遭受巨大损失。

(三)宏观经济计划太保守未能促进信心恢复和经济增长

为避免债务违约或重组,欧洲需要降低主权(以及银行)债务的市场风险溢价。在弹性汇率体系下,一国可以通过预算削减与大幅贬值来进行调整,但是在欧元区,竞争力恢复只能通过价格和工资削减,或是大幅预算支出削减来实现。

三驾马车对于葡萄牙、爱尔兰和希腊的援助计划,以及意大利和西班牙近期宣布的财政计划表明,目前的政策将会注定失败。这些逐渐削减预算赤字的计划预示着政府债务仍将会持续增加。例如意大利,即使是最乐观的经济增长假设也只能使其在2013年恢复预算平衡,但是债务总量仍将处于非常高的水平,西班牙已宣布其未能完成2011年预算赤字6%的目标。

任何成功的援助计划应该考虑到边缘国家的政府债务不可能恢复到金融危机之前的水平。例如爱尔兰目前的预算赤字占到GNP的12.5%,三驾马车提出的要求是到2012年下降到10.6%,但是爱尔兰的官方债务总量到2013年仍将会达到GNP的145%。投资者注意到这些数字之后一定会意识到这将存在严重的违约风险。

成功的救援计划应该逐步改善受援国的竞争力。目前在单位劳动成本方面唯一一个有所改善的国家就是爱尔兰,但是这种改善很大部分来自于统计上对于非生产工业部门权重的调低。意大利总理蒙蒂的改革计划中并不包括普遍的工资削减,葡萄牙由于政治反对也放弃了劳动力成本削减努力,在希腊,尽管已经推行了两年三驾马车的救援计划,但是劳动成本仍然居高不下。

随着主权风险升水不断提高,资本不断从边缘国家流出,竞争力没有得到多少改善,边缘国家仍在苦苦挣扎。在德国政治家明确表态打算让希腊违约之后,一股新的经济下行趋势迅速启动,很明显,三驾马车计划并未促进受援国重返经济增长。

图:上周六(9月15日)召开的欧元集团会议成果寥寥,在希腊和西班牙债务问题的解决上,欧洲各方显然仍旧需要时间,而对于银行业监管时间,德国方面目前也存在不少异议。

二、解决办法

资本流动造成欧洲经济体下行趋势,经济衰退以及持续的预算赤字使得违约风险进一步上升,宏观经济调整计划力度不够,在缺乏汇率贬值工具下显得苍白无力。随着欧猪五国(GIIPS)的倒下,欧洲其他重债国以及过度银行化国家也开始面临严重的风险。

(一)“火箭筒”方案

一些分析家要求推出大规模的欧央行主导救援计划来应对主权风险,阻止事态的进一步恶化,普遍的期望是,欧央行向边缘国家提供大量融资,从而促使投资者重新购买这些国家的主权和银行债券,通过压低债券利率,为这些国家纠正预算赤字和银行重建资本金赢得空间。

这一方案是否可行?第一考虑的因素是所要求的救援规模是多大。任何的救援应该使得投资者确信未来几年内受援国不会再次出现严重的融资困难,这也意味着救援需要拥有足够的资金以购买大部分现存的风险主权债务以及提供未来几年的融资需求。通过计算,我们认为救援总额应该可以用来满足购买目前问题国家政府债务总额的75%,以及填补他们在未来五年所产生的财政赤字融资要求。从目前来看,这一总额在2.8万亿欧元,大约占到欧元区GDP的29%。

然而有一些理由使我们相信欧央行的“火箭筒”计划将不会实施。第一,任何大规模的救助将会为德国以及其他健康欧元区成员国造成潜在的严重损失;第二,这一措施仍没有解决欧元区的竞争力问题以及边缘国的财政赤字问题;第三,将会使得欧央行变得“政治化”;第四,该计划将会最终导致欧元区的崩溃。我们预计的最坏情形显示,执行这一计划的资金占欧央行货币基础的比例将会超过341%,占到欧元区GDP的46%。对于市场来说,最关心的是未来的救援成本。如果边缘国调整计划失败或者救援需要扩展到更多国家,投资者将会变得更加恐慌,这种恐慌情绪将会很快导致金融市场动荡,并最终引发欧元区崩溃。

(二)更综合的解决办法

如果“火箭筒”方案不可行,那么备选方案是什么?首先是如何恢复各国的可偿付能力,但是这不易实现。我们的评估是,GIIPS需通过展期或削减息票水平进行债务重组,这需要官方进行一些补贴措施,但是希腊的例子表明欧洲政治家在这方面并无兴趣。

先发制人式债务重组看起来很吸引人,但是重组的程度和规模还不明确。莱因哈特和罗格夫(Reinhart and Rogoff)认为缺少最后贷款人的国家在债务占GDP之比达到60%就会出现问题,即使我们假设欧洲发达经济体可以管理更多的债务,但是这一比例也不能高于90%,这也就意味着葡萄牙和爱尔兰的非官方债务需进行超过50%的资产减记,意大利的减记也差不多在50%左右。因此,如果GIIPS进行债务重组,欧洲的核心银行、保险公司以及养老基金需要大规模的资本结构调整,这一成本会将法国以及其他欧洲核心国家拖入债务危机。

债务重组之后,边缘国家需要进行更激进的改革计划来削减预算赤字并提高竞争力,这需要大幅削减工资支出和公共部门支出,改变税收政策以吸引投资和商业活动,同时应稳定政治环境。

经过债务重组和执行改革计划之后,欧央行的救助计划风险就会大大减低,救助资本额度也将会有所减少,欧央行的角色可能只是用来提升信心而不是对大规模债务和赤字进行融资。然而以上调整仍不易执行,问题国家将会拒绝执行预算紧缩和工资削减计划,同时,债权国也会宣称他们将不允许希腊进行更多的债务重组,与此同时也不会提供更多的救援资金。欧洲走出危机并没有一条可靠的路径。

三、与火共舞:欧元区可能的覆灭之路

(一)单方面退出或一国可信的威胁退出

被迫退出欧元区可能就在眨眼之间。欧元体系只需切断一国中央银行与支付体系的联系并阻止该国印刷新的欧元货币就可以做到。届时,希腊的银行存款将不再与德国的存款等同,因为从希腊存款中提取现金已不能转移到非希腊银行,

同时如果人们意识到这一变化将会马上发生,那么他们就会挤兑银行以此来撤回他们的现金并进行转移。

如果希腊或其他国家选择无序退出将会为整个欧洲带来巨大的、痛苦的后果。由于退出并无法律基础,希腊和其他国家之间的金融合同与债务面临极大的不确定性,退出国家和欧元区其他国家之间的贸易也会逐步枯竭,资本将会从退出国家大幅流出,经济活动将会大幅下降。

(二)边缘国家与德国相互冲突加剧

危机正导致欧元区内部政治冲突加剧,一个极大可能是导致各国的争权夺利。问题国家已经在欧央行决策机制中寻得力量,他们会施加控制以需求更大的欧央行救助计划,这将会导致金融市场的担忧情绪上升,并引发欧元债券长期收益率上升。德国将会更多关注救援本身,德国储蓄者最终将通过通货膨胀以及弱势欧元来承担对边缘国家的救援成本,因此呼吁德国脱离欧元区的呼声日益高涨。

德国脱离欧元区的风险很低,但是欧元标价资产的市场价格将会出现再次剧烈波动。预期到弱势欧元,边缘国家主权债务的风险升水将会上升,而德国和其他强劲国家的风险升水将会大幅降低。这种变化将会由于目前核心国和边缘国经济情势对比而受到强化,但是却对金融市场带来极大的不稳定性。

(三)财政紧缩可能失败

第三个风险是指欧元区受到经济、政治以及社会现实所困而导致紧缩政策失败。毕竟,欧元区只是领导人施加给不同经济体的一个政治梦想,在选民眼中,财政紧缩的成本可能会非常高。即使在一个良性结果下,边缘国也将会经历数年甚至十余年的严重紧缩、高失业率以及对未来增长的希望破灭。

1980年代拉美“失去的十年”可以做一个很好的对比,然而这些国家受益于其弹性汇率体制,这是欧洲边缘国家所不具有的。也可以和1920年代的英国做一下对比,其时英国高度负债,经历了十余年的痛苦折磨,直到大萧条结束之前才有所好转。然而与目前欧洲不同的是,英国在当时拥有高度的工资和价格弹性,例如名义工资在1920-21年衰退期间下降了28%,这是当前欧元区边缘国家所不具有的。

(四)市场失去信心

调整计划失败的危险、艰难的政治、边缘国家不断上升的风险、德国拒不救助的可能,这些风险逐渐累积意味着欧元区可能面临一个中度的失败危险。如果投资者意识到欧元区可能归于失败,那么其将会避免对欧洲金融机构以及欧元资产的投资,最终欧元标价资产将会快速贬值。

欧元互换市场也将会由于受到欧元失败预期而快速崩溃。欧元互换利率是通过44家欧洲银行支付欧元标价贷款平均利率计算出来的,大约有一半的银行来自问题国家。因此,如果投资者意识到欧元将在此后几年不复存在,互换利率将会大幅上升,欧元互换市场将会失去功能。这展示了为什么欧元区一个较小的感知崩溃风险将会导致系统性的金融崩溃。

四、梦想与现实

毫无疑问,欧洲政治领导人承诺将采取一切措施确保欧元完整,在商业领导人和普通民众之间也存在着广泛的支持,也存在广泛的担忧欧元无序崩溃将会为全球经济带来巨大的成本,这些因素都显示欧元区将最终保持完整。

然而,很多案例也证明崩溃并非不可能,即使对于欧元区来说,在欧元建立之前,曾有多种汇率制度安排归于失败。通过创立欧元,欧洲领导人提高了新一轮崩溃的成本,然而这并没有使得新一轮的合作比先前更加成功。我们预计在接下来几年内欧洲将会发生更多的主权违约以及进一步的危机,这也预示着长期社会成本包括失业和衰退成本将会非常严重。欧洲领导人将会采取多种措施来降低这种风险,但是到目前为止,采取措施的政治意愿不高。欧洲经济体仍处于一个危险的状态。

欧元区的历史与现状、未来讲解

湖南大学《国际金融》课程设计 论文题目:欧元的历史、现状和展望学院名称:金融与统计学院 专业班级:11级金融三班 小组成员:邓顾俊兰201118113** 肖蕾20111811314 廖凯20111811321 丛琳20111811311 周碧芸201118113** 指导老师:何娟文

2013年6月4日 目录 一、欧元形成的历史背景以及原因分析 1、欧元的产生 2、欧元产生的历史背景 3、欧盟为什么要统一货币 二、欧元的国际影响 1、欧元与国际贸易结算货币 2、欧元与国际储备货币结构 3、欧元与国际汇率制度改革 三、欧元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1、欧元与中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 2、欧元与中国对外贸易 3、欧元与中国外汇储备 四、欧元给欧盟各成员国带来的有利影响 1、增强自身经济实力,提高竞争力 2、减少内部矛盾,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3、简化流通手续,降低成本 4、增加社会消费,刺激企业投资 五、欧元存在的弊端 1、欧元区各国家经济发展不均衡 2、统一的货币政策制度缺乏灵活性 3、联盟内部在政治上缺乏信任 六、欧元的现状以及前景分析

一、欧元形成的历史背景以及原因分析 1、欧元的产生 欧元(EURO)是欧洲货币联盟(EMU)国家单一货币的名称,是EMU国家的统一法定货币。经过漫长的孕育期,1999年1月1日欧元问世,2002年1月1日全面进入流通。作为欧盟15个成员国中11个国家的跨国货币,即奥地利、比利时、芬兰、法国、德国、爱尔兰、意大利、卢森堡、荷兰、葡萄牙、西班牙(以后又有 希腊加入)的统一货币,它的诞生不仅是欧洲的一件大事,也是国际性的一件大事,在国际金融史乃至世界经济史上具有里程碑的作用和划时代的意义。它是一种无国界的、超越国家主权的和稳定比值的特殊信用货币。 2、欧元产生的历史背景 历史上,欧洲国家一直偏爱固定汇率制度,也是在纷乱之中追求联合的一个 注脚。1914年之前,欧洲各国一直采用的是金本位的固定汇率制度。从自我调节结果看,金本位固定汇率制度可以说是效果最佳的制度。但主战场位于欧洲的第一次世界大战,造成欧洲黄金储备大规模流向美国,严重削弱了欧洲金本位汇率制度的基础。1920年前后,彼时的欧洲霸主——英国费尽九牛二虎之力,不惜压迫新兴的美国数次调低其国内利率,配合其恢复金本位制度。但后见之明的我们知道,结果只是造就了美国的一轮人造信用繁荣,并最终引发了大萧条。1931年,英国率先宣布退出金本位制度,宣告了欧洲金本位固定汇率制度的彻底失败。 二战之后,欧洲诸强反思孤军作战屡战屡败的历史,从正反两方面的教训得出结论:单独求发展的局限性很大,只有联合起来才是出路。以法国总统戴高乐为首的政治家提出了从产业合作开始,经过贸易、关税、货币等方面共同合作发展,最终过渡到政治联盟的战略思想,欧洲经济和货币联盟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共 同发展,确实取得了内部互惠的便利,实现了比各个国家以单体发展更大的增长。为了要维持这一增长,求得进一步发展,实现商品、资本、劳动力、信息等要素 更加自由的流动,就需要实现货币的统一,以便彻底排除各国分散的价格、利率、汇率所造成的客观障碍。

欧元对美元汇率走势分析

一.欧盟简介 欧洲联盟(英文名称:European Union法文名称:Union européenne),简称欧盟(EU),总部设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是由欧洲共同体(European Community,又称欧洲共同市场)发展而来的,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荷卢比三国经济联盟、欧洲共同体、欧盟。其实是一个集政治实体和经济实体于一身、在世界上具有重要影响的区域一体化组织。1993年11月1日,欧盟正式诞生。 欧盟成员: 欧共体创始国为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六国。至2009年1月止共有27个成员国,他们是: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丹麦、爱尔兰、希腊、葡萄牙、西班牙、奥地利、瑞典、芬兰、马耳他、塞浦路斯、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罗马尼亚、保加利亚。欧盟现有27个成员国,人口5亿,GDP16.106万亿美元。 欧元简介 欧元诞生1999年欧元开始启动,2002年欧元现金正式替代了欧元区内原有的国别货币。欧元汇率美元指数根本上来讲还是一系列汇率的一个加权指数,所以最终还是反映到美国与其主要贸易货币的自由兑换货币的强弱上。在美元指数构成的一揽子货币上,欧元是权重最重的一个货币,欧元的走势自然也成为与美元指数的重要影响因素。 二、欧元对美元汇率走势分析 自1999年1月欧元问世以来,欧元对美元的汇率总体走势呈U形波动,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以下分别从三阶段分析欧元兑美元汇率的波动原因。

第一阶段(1999.1-2001.6):1999年1月至2001年6月是持续贬值阶段。欧元在其诞生的前三年内持续震荡贬值,欧元兑美元汇率一度从1999年1月底的1.137贬至2001年6月底的0.849,贬值幅度高达25.33%。 主要原因: 基本经济因素 1、国际收支因素:资本项目对汇率波动的影响程度远远超过贸易项目的影响。事实上,美元对欧元的持续升值就是大批欧洲资本及亚洲资本流向美国的结果。美国资本市场可以为投资者提供较理想的收益,从而吸引了大量资本流人。 2、利率因素:美国与欧元区国家之间的利率差距是推动资金流人美国的重要因素。美国和欧元区的利率差接近2个百分点。同时,美国经济的强劲带动美股走强,也使得美元资产更具吸引力。 3、经济增长率因素:欧元对美元汇率出现上述走势的决定性因素在于二者经济增长的巨大差距。自1991年4月起,美国进人战后延续期最长的经济持续上升时期,到2000年I1月,美国经济已连续增长了114个月。与美国经济增长相对应,欧元区经济有所恢复,但增长动力似乎弱于前者。同时,美国的就业率高于欧元区的就业率。由于这些利好因素的推动,美元汇率一路高涨。 4、通货膨胀因素:2000年欧元区的通货膨胀率保持在2%左右,高于1999年同期的1.2%。较高的石油价格和欧元的疲软同时推动欧元区的通货膨胀上升,使得欧元一路走低。 市场心理预期和政治等因素 1、欧元启动时与美元比价不合理:1999年1月4日,当欧元进人市场时,欧洲中央银行为其制定的兑美元参考汇率为1:1.1665,在欧元出售的第一天欧元在1.183的价位启动并曾升至1.19 的高位。由于人们对欧盟经济实力估计过于乐观,对美国经济估计不足,欧元经历短暂的上涨后便一路走低。其次,在未实行统一货币之前,欧洲国家对美元的比价过高,相反,美国经济过热,美元却过低,这势必造成欧元在最初定价时回高于其实际价值。

从布朗的五项测试标准看英国加入欧元区的前景

从布朗的五项测试标准看英国加入欧元区的前景 【作者】邹根宝/黎媛菲/江畅 【作者简介】邹根宝,男,1944年生,江苏泰州人,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教授,研究方向为世界经济和国际贸易。现为中国欧洲学会理事、中国英国研究会副秘书长;黎媛菲,女,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国际贸易专业硕士研究生;江畅,男,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世界经济专业硕士。 【内容提要】随着欧洲一体化步伐的加快,英国与欧盟之间若即若离的关系引起了众多关注,其中英国加入欧元区的问题更是成了舆论的焦点。英镑加入欧元是大势所趋,然而,出于经济政治和历史的种种考虑,英国国内各阶层对是否加入欧元区存在不同态度。如何看待布朗的五项测试标准成为决定英国是否加入欧元区的关键。本文从布朗的五项测试标准入手,综合分析英国加入欧元区的利与弊、迟迟不加入的原因,五项测试达标情况,并对英国加入欧元区的前景作出预测。 【摘要题】国别经济 【关键词】英镑/欧元区/全民公决/五项测试标准 中图分类号:F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6964[2003]10-030822-0785 一、关于英国加入欧元区问题的背景 (一)欧洲加快了一体化步伐 自2002年初欧元正式面市流通以来,欧盟一体化向纵深推进的势头愈显迅猛:欧元区]2国家取消原币,真正实现单一货币和统一的经货联盟;欧盟东扩进入决定性最后阶段,2003年4月与10个申请国签署入盟条约,2004年欧盟将扩大到25国,经济和政治实力也将更强;一支6万人欧洲快速反应部队加快组建步伐,2003年欧盟独立防务正式形成,与此同时,有关2004年制宪大会也进行了实质性筹划,一部划时代的欧盟宪法即将诞生,政治联盟随之巩固。这一切表明一个实体性统一大欧洲已孕育成形,随着经济政治军事一体化的加速,欧盟努力把自己塑造成真正强有力的世界一极的战略目标在实现中。而作为欧盟主要成员国的英国,至今还游离在欧元区之外,其与欧盟的关系变得更加扑朔迷离而意义重大。 (二)英国与欧盟保持着若即若离的关系 1.英国政府的对欧态度 从二战后初期的保持距离甚至对立,转变为申请加入欧共体却一直三心二意,难于合作,直到目前在欧盟中自我选择的孤立状态,英国政府的对欧政策保持了一种若即若离的关系。其

欧债危机下的中欧贸易发展现状及展望

International Trade 国际商贸 https://www.wendangku.net/doc/a812422350.html, 2012年7月 187 欧债危机下的中欧贸易发展现状及展望 西南财经大学统计学院 谢苗 摘 要:本文回顾了欧债危机以来中欧贸易情况,并从欧元贬值,欧盟内需缩小、中欧贸易摩擦增大以及欧盟会加大对华投资等方面作了中欧贸易的现状分析,并且针对在欧债危机愈演愈烈的背景下,分析了中国外贸应如何应对,以及如何把握机遇。关键词:欧债危机 中欧贸易 中图分类号:F7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00(2012)07(b)-187-02 1 欧债危机看不到尽头 2009年下半年希腊爆发债务危机以来,整个欧元区开始步入主权债务危机的阴霾,进而发展为制约并影响欧洲乃至全球经济复苏的一场“债务风暴”。从2009年12月全球三大评级公司纷纷下调希腊主权评级开始,欧元区其他国家也陆续遭到降级,在今年的1月份,法国和奥地利丧失了最高的3A 评级,这将使欧元区国家的债务融资成本急剧上升。由此,也可以看出,即使在过去2年多的时间里,欧盟领导人启动了欧元的改革、敲定了欧洲金融稳定工具杠杆化的两个方案、在欧元区实行“财政联盟”,实行统一的财政政策,这些方案的实施仍不足以遏制主权债务危机的进一步蔓延。 在全球经济放缓的大背景下,欧盟国家实行货币紧缩,进一步遏制了经济的增长。欧盟国家在公共事业和社会福利等方面的支出是非常巨大的,政府对债务高度依赖,不断地借新债,还旧债,其利息的支出已超出国家财政的支付能力,再加上国家信用评级的下调,融资成本的升高,对这场债务危机更是雪上加霜。时至今日,这场牵动全球经济的债务危机远未结束,当前欧盟领导人分歧存在,使得欧元区经济前景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让人看不到尽头。 2 欧债危机下中欧贸易现状分析 2.1 欧元贬值影响 受欧债危机影响,欧元对世界上一些主要货币的汇率呈持续下跌趋势,其中对人民币汇率也是大幅下跌的。自2009年11月以来,欧元对人民币汇率持续下跌,从10.3470开始下降,并一直处于低位,虽说在2011年9月初有过反弹,突破了9的高位,但之后又迅速下降,仍在低位徘徊。2011年全年,欧元对人民币贬值幅度为7%,今年欧元对人民币贬值的速度也是有增无减,2012年5月23日,欧元对人民币中间价为7.9980,创下了2002年6月以来的新低,此为10年来首次跌破“8”的整数关口。 欧元的大幅贬值,使得中国出口的商品价格被动提高了,削弱了这些商品在欧洲的竞争力,同时也会给那些以欧元作为结算单位的中国企业带来很大的汇兑风险。假设有一个企业,在欧元对人民币汇率是9的时候签约了价值100万欧元的订单,但是到了交货的时候,欧元贬值到了1欧元兑换8.5人民币,那么这个企业仅仅是汇率的波动就损失了50万的人民币,这对中国众多的劳动密集型企业而言,严重挤压了并不丰厚的利润空间,也给他们带来巨大的成本压力,威胁到了企业的生存与发展。2.2 欧盟国家进口需求减少 我国是欧盟贸易合作的大国, 欧债危机以来,欧洲希腊、法国、意大利等多国推行财政紧缩计划,削减赤字,与之相对应的,就是各国的公共支出能力下降,社会福利能力降低,并进而导致民众的 购买力下降, 这将直接影响进口需求,对我国对欧盟的出口带来挑战。受债务危机的影响,欧洲各国纷纷采用各种措施来推动本国经 济的发展,促进居民就业,扩大内需,这也将对我国的出口造成一定 的影响。并且,欧盟各国信用等级的下调,中国对这些国家的出口风险加大,中国出口型企业权衡利益,也会审慎的考虑这些风险,从而对进出口贸易产生影响。2.3 中欧贸易磨擦增大 欧债危机加深,为维护自身的利益,欧盟开始表露出越来越强的贸易保护主义势头。2010年,欧盟对我国产品发起11起贸易救济调查,比2009年增加了57.1%,是世贸组织成员中对我国发起贸易救济措施最多的。进入2011年,欧盟委员会于5月14日宣布对从中国进口的铜版纸开征正式反倾销税和反补贴税,这是欧盟首次对中国产品动用反补贴措施。到今年,欧盟于2月22日对中国出口的有机涂层钢板发起反补贴调查,又于4月27日,应欧盟自行车生产商协会的申请,欧盟对原产于中国的自行车进行反补贴立案调查。 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2011年欧盟对中国所采取的“双反”措施,与之对应的,中国也对欧盟的马铃薯淀粉采取“双反”措施,这使得双方的贸易磨擦再次升级。欧盟于2010年对中国的铜版纸进行反补贴立案调查,经过15个月的调查,到2011年5月,欧盟认为中国存在严重的违反WTO 规则的补贴行为,包括低价出让土地使用权,给予不同的税收和通过低息贷款激励对铜版纸行业进行补贴,并决定对中国企业征收4%~12%的反补贴税和8%~35.1%的反倾销 税。值得一提的是, 欧盟决定对中国的铜纸板采取“双反”措施前不久,WTO 上述机构刚刚就美国对中国钢管等产品的“双反”案做出裁决,裁定美国商务部对中国实行的“双反”措施,存在“双重救济”情形,与世贸组织规则不符。在此情形下,欧盟对华产品仍采取“双反”措施,无异于给中欧贸易发出了一个信号:一方面,欧盟对中国的救济措施将从注意反倾销向注重反补贴方向转变;另一方面,欧盟在面对中国具有竞争力的产品表现出了某种贸易保护主义倾向,将会用各种手段限制中国产品对欧盟的出口。 与此同时,2012年是选举年,部分发达国家经济增速减缓与政治选举叠加,为了转嫁国内危机与矛盾,外贸问题明显趋于政治化,可能采取更多手段保护本国产业,以满足国内许多利益团体的诉求。2.4 欧盟或将扩大对华投资 受欧债危机影响,欧洲国家内需缩小,欧洲的企业亟须寻找出路,经济实力强大的中国则是潜在的目标市场之一,这势必扩大中欧的经济往来。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日前发布的《2011年欧盟在华投资企业商业景气调研报告》,无论是从企业的盈利状况还是从行业的宏观景气情况来看,受访的欧盟在华投资企业经营状况良好,对中国市场抱有充足的信心。在受访企业中,绝大多数企业对未来3年的前景持乐观态度,多数表示将会扩大在华投资。 3 中国外贸应对欧债危机的建议及展望 3.1 加大继续实行海外市场多元化战略

欧元兑美元汇率波动因素分析

欧元兑美元汇率波动因素分析 自1999年1月欧元问世以来,欧元对美元的汇率总体走势呈U形波动,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以下分别从三阶段分析欧元兑美元汇率的波动原因。 第一阶段():1999年1月初,欧元对美元的汇率以1:1.18高位起始,旋即一路下行,到2000年1O月26日跌至最低点1:0.82,跌幅超过30%。主要原因如下:基本经济因素 1、国际收支因素:资本项目对汇率波动的影响程度远远超过贸易项目的影响。事实上,美元对欧元的持续升值就是大批欧洲资本及亚洲资本流向美国的结果。美国资本市场可以为投资者提供较理想的收益,从而吸引了大量资本流人。 2、利率因素:美国与欧元区国家之间的利率差距是推动资金流人美国的重要因素。美国和欧元区的利率差接近2个百分点。同时,美国经济的强劲带动美股走强,也使得美元资产更具吸引力。 3、经济增长率因素:欧元对美元汇率出现上述走势的决定性因素在于二者经济长的巨大差距。自1991年4月起,美国进人战后延续期最长的经济持续上升时期,到2000年I1月,美国经济已连续增长了114个月。与美国经济增长相对应,欧元区经济有所恢复,但增长动力似乎弱于前者。同时,美国的就业率高于欧元区的就业率。由于这些利好因素的推动,美元汇率一路高涨。 4、通货膨胀因素:2000年欧元区的通货膨胀率保持在2%左右,高于1999年同期的%。较高的石油价格和欧元的疲软同时推动欧元区的通货膨胀上升,使得欧元一路走低。 市场心理预期和政治等因素 1、欧元启动时与美元比价不合理:1999年1月4日,当欧元进人市场时,欧洲中央银行为其制定的兑美元参考汇率为1:,在欧元出售的第一天欧元在的价位启动并曾升至的高位。由于人们对欧盟经济实力估计过于乐观,对美国经济估计不足,欧元经历短暂的上涨后便一路走低。其次,在未实行统一货币之前,欧洲国家对美元的比价过高,相反,美国经济过热,美元却过低,这势必造成欧元在最初定价时回高于其实际价值。 2、市场对欧元顺利运作的疑虑:首先,欧元启动后的前3年是过渡期,在这期间欧元仅是“账面货币”,其究竟是强币还是弱币需要市场定位,受市场考验。其次,欧盟成员国

欧元国际角色的转变及其原因与前景

摘要:从货币理论的角度看,国际货币具有四种基本职能,即价值尺度、支付结算、投融资以及国际储备。欧元的诞生打破了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垄断地位,重塑了全球金融架构。作为第二大国际货币,欧元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国际金融市场的稳定性,并在国际交易结算、国际金融市场以及官方储备和私人国际银行存款等方面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然而,欧债危机以来,欧元受到显著冲击,国际地位大幅下降。但值得注意的是,2015年以来,欧元国际角色又发生了新的变化,成为流动性供给增长的重要来源,并对国际资本流动和全球金融稳定产生了重要影响。 关键词:欧元;国际角色;前景 一、欧元国际角色发生重大转变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欧元的国际地位受到强烈冲击,在全球支付交易、国际投融资以及外汇储备等各领域份额大幅萎缩。但值得注意的是,在欧元国际地位削弱的大环境下,2015年以来,欧元国际角色出现了几点重要转变。 (一)欧元转向负债端,成为主要融资货币从国际债券市场来看,2016年以来,欧元计价融资规模及占比逆转回升,总体呈上升态势(见图1)。2019年前三季度,欧元计价国际债券发行规模为1.64万亿美元,同比增长0.6%,较2017年同期增长10.4%。相较而言,美元和其他币种国际债券发行额分别为2.22万亿美元和0.90万亿美元,同比分别萎缩6.3%和2.9%。总体来看,美元计价使用率下降,欧元计价发行量相对上升。截至2019年第三季度末,欧元在国际债券发行总量中的占比为33.5%,较三年前低点(25.5%)回升了8个百分点。而美元占比为49.2%,较三年前同期萎缩了8.3个百分点。

从国际信贷市场来看,欧元贷款使用份额显著提升。2008—2014年,欧洲银行业采取多种措施,推行去杠杆化,减少外汇风险敞口,欧元国际信贷占比持续下降,由2008年年初的27.7%缩减至2014年年底的18.8%。然而,2015年以来,欧元国际信贷下行趋势出现转折,“欧升美降”格局开始显现。截至2019年第三季度末,欧元在国际贷款中的使用比重上升至22.8%,较2016年年末增加了4个百分点。美元在国际贷款中的份额则下降3.4个百分点至74.1%(见图2)。 由此,欧元成为全球流动性供给增长的主要力量。从季度增速看,2011年以来,全球欧元流动性增速呈现上升趋势,并于2015年超过美元流动性增速。

浅谈当今国际金融的格局与发展趋势

浅谈当今国际金融的格局与发展趋势 金融市场是资金融通市场,是指资金供应者和资金需求者双方通过信用工具进行交易而融通资金的市场,广而言之,是实现货币借贷和资金融通、办理各种票据和有价证券交易活动的市场。比较完善的金融市场定义是:金融市场是交易金融资产并确定金融资产价格的一种机制。 【摘要】自从新世纪开始,受各大洲、各国的金融状况的影响,国际金融格局也产生了诸多变化。众所周知,美国次贷危机、欧洲债务危机相继发生使得国际金融产生了剧烈的波动,尤其是欧元区国家的金融秩序,受到了很大的刺激,呈现出整体经济疲软的局面。随着各国纷纷出台相应的经济改革措施和刺激计划,未来的国际金融格局又会产生新的变化趋势。 【关键词】国际金融现状发展趋势 发达国家经历了较长时间的发展,经济增长速度放缓,而全球范围内的新兴经济体却表现得异常优秀。与此同时,在欧美国家金融危机的作用下,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发展中国家的金融现状也发生了异于往常的变化。国际金融局势变得不甚明朗,对于未来变化趋势的讨论有助于为国家自身经济发展、政策制定提供现实的参考与指导。 一、国际金融格局现状 二战以后,世界主要经济体形成了以“布雷顿森林体系”为主的金融格局,虽然历经了战后几次洲际的金融危机影响,但是这种格局的大体框架却没有受到根本的破坏,世界金融仍然在美元的主导下不断发展。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美国次贷危机爆发,接踵而至的欧洲大陆债务危机,在一时间对过去的体系产生了强烈的冲击。那些经济不景气甚至出现经济倒退的国家急需改变现有的国内经济政策、国际金融格局,以求在变化之中寻找经济增长的出路。而对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后经济规模持续增大的主要发展中国家,却需要一个相对稳定和有利的国际环境去发展经济。 当下世界金融格局受区域性、发展水平、经济体规模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总的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国次贷危机引发金融海啸。最初的美国次贷危机范围相对较小,影响仅限于信贷机构,但这次危机却是一个导火索,引发了更大范围的金融海啸,导致美元在世界范围内的领导地位受到了其他国际货币的冲击。随着欧元区对美国信贷评级的降级,世界对于美国金融霸权的不满和信任危机将持续加剧,势必会对美元的主导作用造成不利影响。 欧债危机削弱西方经济影响力。从希腊政府破产开始,一系列欧元区国家相继发生了债务危机,导致国内失业率增长,政府债台高筑,影响了国家自身的信贷信用,同时这种不稳定表现在全球范围内,就是新兴经济体对现有经济体系的失望和不安,这些因素都自然而然削弱了西方经济体原有的影响力。 新型发展中国家挑战美元霸权。目前,欧美金融危机积重难返,新兴经济体,特别是金砖四国——中国、巴西、印度、俄罗斯基于自身发展考虑,增强相互之间交流机会。伴随四国经济的逆势增长,世界经济重心必定会发生转移。以金砖四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期望通过这个契机增强本国货币的流通能力,在全球贸易中拥有更多的话语权。 亚洲环太平洋经济体合作程度加深。东亚的韩国、日本包括中国的台湾

影响人民币与美元欧元汇率变动的因素分析

影响人民币与美元欧元汇率变动的因素分析 一国汇率从表面上看是一种货币现象,表示为两国货币之间的比价,而实质上汇率背后隐藏着复杂的经济现象。汇率水平的高低除了受政治因素影响外,在更大程度上是由诸多经济因素决定的。利率平价、购买力平价、国际收支学说等都是分析经济因素变动,进而决定汇率的汇率决定理论。本文根据汇率理论,实证研究人民币对美元及欧元汇率,并分析影响汇率走势的主要因素 (一)我国的经济状况 经济增长对于长期汇率水平的决定有着重要影响。国内经济状况是人民币汇率稳定的重要保证。汇率反映的是一国货币的对外价值。经济实力是决定汇率的根本原因。近年来,人民币汇率有升有贬,但整体缓步上扬,其根本原因是我国经济实力的逐渐增强。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和相对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是实体经济层面推动人民币长期升值的动力源泉。衡量国家经济实力的主要指标GDP 与人民币汇率有很大的相关性 (二)人民币流通状况(购买力平价理论)。 卡塞尔认为,应该根据两国货币的相对购买力来确定它们之间的汇率。他的逻辑是:对一个国家的货币的需求,其实是对这种货币的购买力的需求,因此,货币的汇价应该由它们的相对购买力来决定。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认为,汇率之变化应该等于两国通货膨胀率之差除以外国的物价指数。如果用π* 和π来表示美国和中国t0 到t1 期的通货膨胀率,S0 和S1 表示t0 到t1 期的汇率,则相对购买力可以用公式表示为:(S1-S0)/S0=(π-π*)/(1+π*)。相对购买力平价的要旨是,汇率变动是由中美两国之间相对通货膨胀率决定的。如果中国通胀率大于美国通胀率,则人民币应该贬值,反之,人民币应该升值。从长远看,生产者价格指数和消费者物价指数呈现出类似的通货膨胀率。以下采用2003-2009 年季度 的中美居民价格消费指数,通过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分别以2003 年第一三季度、2004 年第一三季度、2005 年第一三季度、2006 年第一季度为基期,计算出2003-2009 中、美CPI(2002 年同月=100)相应的通货膨胀率和汇率。 (三)利率差异(利率平价理论) 利率平价说从资金流动的角度指出了汇率与汇率之间的密切关系,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现实外汇市场上汇率的形成机制。在利率变动由市场决定时,使得频繁的资金流动在迅速变动的利率上及时的反映出来。同时,利率变动又可对利率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即如果一国的利率水平高于周边的国家,将吸引国际资本流入增加,使本币需求上升,这可能导致本币汇率上扬。利率平价表达式为:(F-S)/S=i-i*。其中,S 是将本币换成外币的汇率,F 是将外币换成本币的汇率。i 是本国利率,i* 是外国利率。上式反映了汇率与两国利差的相互关系。当本国利率相对外国利率上升时,两国利差增大,汇率下跌;反之,汇率上升,即 F 与i-i* 成正比。通过对表5 中F和利差进行一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两者的相关性不高,相关系数为0.263457。分析结果显示,F 与i-i* 成反比,我国的汇率变动与中美之间的利差正相关。这与利率平价理论是矛盾的。究其原因,我国的利率市场化程度不高,利率水平

(财务知识)欧洲经济货币联盟和欧元的前景

货币联盟是指使用一种具有计价单位、交换媒介和价值储藏三大职能的货币的地理区域。欧洲经济货币联盟的建立和欧元的诞生是一个历史性的创举。世界上还从未出现过独立国家放弃本国货币组成基于同一个货币当局领导下的使用同一货币的货币联盟,同时,各国在政治上保持各自的独立性,根据自己的国情制定除货币政策外的经济政策并通过磋商、谈判等协调各国的经济政策。 欧洲经济货币联盟将给欧盟乃至世界经济领域的各个方面带来深刻地变化。它不仅影响资源配置、收入分配、经济稳定和经济增长,而且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商品、资本和劳动力的市场体系,并改变欧盟的经济与政治格局。同时,欧元的启动也是国际金融领域自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以来最重要的历史事件。 但欧洲经济货币联盟和欧元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也面临诸多挑战,欧洲经济货币联盟能否重蹈历史上失败的货币联盟的覆辙,人们正拭目以待。 一、欧洲经济货币联盟的建设的三大阶段 从1958年《罗马条约》确定建立欧洲共同市场到2002年1月1日欧元正式进入流通领域,欧元从理想成为现实。 1、欧盟经济一体化建设 经过两次世界大战的血与火的洗礼,西欧各国认识到使用武力谋求国家利益和统一欧洲是行不通的,受到战争重创的欧洲国家也不可能依靠本国的力量恢复经济并在国际舞台上发挥重大作用,欧洲只有联合起来才能复兴和繁荣。 1951年4月,法国、德国、意大利等六国成立了煤钢共同体;1957年3月在罗马签署成立欧洲共同体和欧洲原子弹共同体条约,简称《罗马条约》,确定建立欧洲共同市场的目标,促进欧洲繁荣和欧洲人民的团结,1967年三个共同体合并,统称为欧洲共同体。1963年形成共同农业政策,1968年7月实现关税同盟,取消成员国之间的贸易限制和关税,统一对外关税税率。1986年2月,签署《单一欧洲文件》,对《罗马条约》进行修改,明确提出最迟在1993年初建立统一大市场,实现商品、服务、资本、人员四大自由流动。随着统一市场的建成,完善欧洲内部市场的最后一个重大障碍就是各国不同货币的存在,一体化的发展不得不进入货币领域。1989年4月《德罗尔报告》提出分三阶段建立欧洲经济货币联盟。1992年2月《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简称《马约》)生效,提出建立欧洲联盟的三大内容,并称欧洲联盟的三大支柱,即建立经济货币联盟、实行共同外交和安全政策、建立司法和内务合作机制。 2、欧洲经济货币联盟的建设 《马约》规定经济货币联盟分三阶段完成,1990年7月1日,进入经济货币联盟第一阶段,目标是取消成员国外汇管制,促进资本流通,缩小汇率浮动幅度,加强经济和货币政策的协调。 1994年1月1日,经济货币联盟进入第二阶段,其主要任务是确定各国对欧洲货币单位

欧元对人民币汇率走势分析

欧元对人民币汇率走势分析:欧元兑人民币汇率下行趋势将重现 2010-09-16 18:05 发表:亚洲外汇网 中国人民银行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今日欧元对人民币汇率为8.7285元 中国人民银行授权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2010年9月16日银行间外汇市场美元等交易货币兑人民币汇率的中间价为:1美元兑人民币6.7181元,1欧元兑人民币8.7285元,100日圆兑人民币7.8496元,1港元兑人民币0.86493元,1英镑兑人民币10.4997元。 近期影响欧元对人民币汇率走势的基本面分析: 从最近一段时间内对欧元区的基本面观察显示,美国经济复苏失去动能的不利影响,已经对欧元区的经济状况,造成了一定的拖累,因海外的订单需求大减,德国制造业的增速放缓至今年2月以来的最慢,同时欧元区7月失业率依然维持在10%的历史高位,表明经济复苏的程度仍不足以创造足够多的就业机会,对进一步的经济前景造成隐性威胁,至少从目前的就业状况看,高失业率表明经济衰退的阴影仍没有完全退却。一旦信贷危机又有恶化的苗头,亦或是复苏动能消退,那么将可能立即引发经济二次探底的危机。更有直接证据表明,欧元区经济复苏在8月已经出现丧失动能的迹象,其背后主要的原因就是受信贷危机影响的国家大规模的削减预算赤字,拖累了经济增长的步伐,使得各国之间的经济差距进一步加大,这对欧元区内部的经济稳定提出挑战,未来结构上的弊端将表露无疑,成为欧元致命的缺陷。 除去经济数据的表现令人产生诸多质疑之外,货币政策前景的暗淡局面,也不利欧元的中期表现。自美联储展开新一轮的经济刺激方案后,

已经得到了日本央行的响应,英国央行更是对宽松政策呈现开放性的态度。此外,本来预计年底前,有加息预期的澳洲联储以及加拿大央行,也都纷纷表示对经济前景黯淡的谨慎态度,暂停加息的时间表,这显然将影响到欧洲央行的货币政策方向,目前推迟退出政策的时间已经得到了肯定,是否随着经济动能的削弱,而跟随美联储的步伐,是打压欧元走势另一个不确定的因素。 中国经济政策是否在下半年会出现改变,成为决定欧元兑人民币走势最为重要的环节。9月11日,中国公布了8月CPI数据,升幅触及22个月新高,是否会在第四季度开启加息的大门,以及经济增速是否会继续平稳放缓,都直接关系到人民币兑欧元的未来方向。从目前看,基于国际经济增速迟滞的压力,年内中国央行加息的几率不大,但是出口形势可能在第四季度遭遇新一轮的冲击,毕竟全球需求的放缓,在年底前,是一个不可抑制的风险。对于欧元来说,在第四季度的走势,将明显偏弱,预计年内的高点可能已经形成,未来3个月将以震荡下行的趋势展现。 欧元对人民币汇率走势图:

欧元区经济何时实现增长

欧元区经济何时实现增长 欧元区经济持续衰退 过去一年,欧元区GDP大约收缩0.4%;失业率逐月攀升,从7月份的11.4%上升到11月份的11.8%,出现了1999年以来的最高失业率。今年以来的各项指标显示,欧元区经济依然疲软。 过去一年,欧元区GDP大约收缩0.4%。分季度来看,2012年第一季度由于德国经济复苏的带动,欧元区实际经济增长率接近零,为-0.1%;第二、三季度,德国和法国经济的复苏已不足以抵消西班牙、意大利、荷兰、葡萄牙和希腊的经济下滑,欧元区经济衰退,分别为-0.5%,-0.6%;第四季度,德国和法国经济增长出现下降,欧元区经济复苏的信心受到打击。从就业状况看,2012年失业率逐月攀升,从7月份的11.4%上升到11月份的11.8%,出现了1999年以来的最高失业率。今年以来的各项指标显示,欧元区经济依然疲软。 尽管经济和就业状况相当严峻,欧元区在一体化的制度建设和政策协调方面却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这加快了欧元区金融、财政和经济一体化的步伐。在政府债券市场上,由于欧洲中央银行继续实施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并推出了“直接货币交易”,针对欧元区二级国债市场进行无限量冲销式的国债购买,明显地舒缓了市场的紧张情绪,主权利差有所缩小,银行流动性得到改善。在银行业监管方面,欧盟已决定设立一个基于欧洲央行的欧盟层面的统一银行监管系统,同意尝试统一各国的银行破产处理流程,并希望就统一的存款保险方案取得进展,逐步建立银行联盟。在财政管理方面,危机救助已经制度化和组织化,并继续实施紧缩政策,加强财政整合,协调财政监督。 国际社会对欧元区经济前景的展望 世界银行预计今年欧元区GDP仍将负增长,为-0.1%,到2014年,欧元区才能实现增长,2014年经济增长率小幅回升至0.9%,2015年升至1.4%。 欧洲央行认为,资产负债表调整会拖累经济活动,今年上半年欧元区经济仍会持续疲软;下半年,在宽松货币政策和全球需求增加的推动下,欧元区经济会逐渐复苏。 欧盟委员会预计,2013年欧盟和欧元区的经济会缓慢恢复,2014年经济恢复能力将进一步加强。2013年,欧盟和欧元区的经济增长率分别约为0.4%、0.1%,当然这只是平均水平,具体到各成员国会存在很大差异,值得乐观的是,即使一些已经失去竞争力的欧盟成员国,它们的经济也将逐步恢复。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认为,欧盟已有的政策措施避免了欧元的崩溃,并改善了主权融资状况,但是,欧元区仍有可能再度遭受挫折,危机的最终解决依然面临高度的不确定性,并继续给全球经济前景带来严重的下行风险,该组织下调了欧元区的增长预测,预计今年欧元区经济将收缩0.2%。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欧元区的展望也不是完全悲观,只要欧元区国家保持改革的动力,继续落实全面部署防火墙、建立全面的银行业联盟和增强财政一体化等规划的政策措施,那么,今年欧元区高度的不确定性将开始消退。

欧元汇率波动状况与原因分析

欧元汇率波动状况与原因分析 [摘要]欧元的启动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人们纷纷预测欧元汇率可能的走势。两年多的运行状况表明,欧元汇率持续疲软与预测形成巨大反差,是什么原因导致欧元汇率的如此变动。笔者认为,美欧经济增长的差距巨大主导欧元疲软,此外,其它因素对欧元汇率的波动亦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1999年1月1日正式启动的欧元,是欧洲货币一体化发展的最高阶段,也是推动欧洲一体化进程的主要动力。因此,欧元的价值波动情况,尤其是欧元的对外价值即欧元汇率的运行状况吸引了众多关注的目光。在欧元启动之前,国内外学者对欧汇率基本上持乐观态度,认为欧元将十分坚挺。然而,欧元至今已经运行两年多了,其汇率走势如何?本文以欧元对美元汇率为研究对象,概括了两年多以来欧元汇率的运行状况,并深入分析汇率波动的原因,在此基础上,预测欧元汇率未来走势。 一、欧元运行两年多以来,对美元汇率的基本走势。 从欧元走势图可知,欧元运行两年多,其对美元汇率的总体走势是疲软的,其间偶有短暂的反弹,但是反弹之后似乎都预示着新一轮更深幅度的下跌,直到2000年底欧元的底部基本确定,行情才开始反转。欧元两年多的运行状况大致可以划分以下五个运行区间。 第一个运行区间(1999年1月----1999年7月中旬)。欧元最初几天的汇率走势曾令对其看好的预测家与投资者倍感欣慰,1999年1月4日是欧元正式启动的第一天,在纽约外汇市场上,欧元对美元的开盘汇率是1:1.1740,当日最高1:1.1837,收盘汇率是1:1.1825。随后欧元汇率就逐渐下滑,开始了漫长的下跌过程。这是欧元走势图中所示的单边下行的第一个运行区间,在此期间欧元从最高点一路下行,但是尚未打破1:l的平价关口。 第二个运行期间(199年7月中旬----1999年11月底),欧元汇率处于升跌交替的盘整状态。11月26日,1欧元对l.0092美元,预示欧元有跌穿1美元的可能。 第三个运行区间(1999年12月----2000年5月),欧元深度下跌,首先跌破1美元关口,继而下探到0.89美元。 第四运行区间(2000年6月----2000年11月),短暂反弹后加加速下跌行情,并创面世以来最低点0.8224美元,比1999年初贬值了29.8%。 第五个运行区间(2000年12月----2001年3月)风回路转,见底反弹。进入新世纪欧元汇率反弹趋势更加强劲,最高为1月5日纽约外汇市场0.9582美元。3月欧元汇率盘整于0.9美元。 从以上运行状况来看,欧元启动以来,对美元的最高价是1.1837,最低价是0.8224,最高价与最低价之间波动幅度达到29.8%。汇率的总体走势十分疲软,汇率的变动也是非常剧烈的。是什么原因导致欧元汇率如此疲软呢?为什么欧元汇率与启动前多数学者的预期反差如此巨大。 二、欧元汇率运行状况的原因分析 根据购买力平价理论.欧元对美元汇率的长期决定基础是欧元区与美国的货币购买力状况的对比、即一般物价水平的对比关系。短期来看,欧元汇率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经常帐户收支状况、欧元与美元的利率差异、国际资本流动的方向与规模、欧、美经济增长差异、欧元区与美国汇率政府差异以及心理因素等。 1、欧美经济增长差距巨大主导欧元汇率疲软。 自1991年4月起到2000年底,美国经济实现了战后持续时期最长的增长,长达115个月。同时期 腹有诗书气自华

论欧元的现实困境

论欧元的现实困境 欧元是欧盟中央银行发行的欧元区统一货币。一般来讲,货币是主权国家发行的境内支付的货币,是政府控制经济命脉的重要手段;或者是主权国家允许其特定区域发行的在区域内流通的货币,如中国香港发行的港币。欧元虽然从目前来看,使用国家的经济总量与美国相当,使用国家数量为28个,从国际贸易和投资角度讲,其是世界第二大货币,在国际结算中占比仅次于美元,但是欧元有很大的局限性,限制了其作用发挥。尤其是英国2017年宣布退出欧盟,对欧元的发展蒙上了阴影。虽然英国加入欧盟后,仍然没有使用欧元,而是保留了英镑,但是其退出欧盟的意义表明了跨区域的货币前景不乐观。 欧元面临着严重的现实困境,包括: 一、欧元不能行使主权国家货币的职能。 货币虽然本质上市交换工具和交换手段,用于解决经济交往中的利益交割。但是现代经济中,货币由于被主权国家控制,其成为法定货币,是交换工具和手段,但更是国家控制经济和调整经济的手段。由于欧盟不是一个主权意义上的国家,而是多国形成的一个组织,欧盟无法通过行政手段和强制命令使得欧元形式主权货币职能。欧盟仅

成立了统一的中央银行,但是欧盟下属国家的货币当局仍然存在,各国内部仍然有其货币政策利益考量,欧盟央行的政策不一定被彻底执行。 二、欧盟区内各个国家发展不平衡,导致货币政策失真。 欧盟由28个国家组成,各个国家发展水平不一。起初,欧盟只是几个西欧发达国家组建,后面逐渐延伸,东欧、中欧一些国家也加入。相比于西欧而言,东欧和中欧国家的经济水平要落后的多,如同一个国家内部一样,由于区域发展不平衡,央行统一的货币政策对各个区域影响不一样,在资本逐利的市场机制作用下,资源会向最有效、最有利可图的区域流入,这进一步制约了土耳其、希腊等国家的发展平衡。统一货币政策的基础必须是各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当,这在欧元区域内短时间是无法解决的,也将长期存在下去。 三、欧盟正面临着严重的政治危机。 以中东一系列政治危机为导火索,欧盟也面临着许多政治不稳定因素。2016年开始,欧盟深受利比亚难民问题影响,利比亚难民问题对欧盟影响很大,大规模的难民涌入欧盟,加重了德国、法国等国家的人道主义救援负担,而且更使得各个国家之间在重大问题上的不统一、不协调,甚至是难以协调的矛盾爆发出来,这反映出欧盟这一

欧元区地历史与现状、未来讲解

湖南大学 《国际金融》课程设计 论文题目:欧元的历史、现状和展望 学院名称:金融与统计学院 专业班级: 11级金融三班 小组成员:邓顾俊兰201118113** 肖蕾20111811314 廖凯20111811321 丛琳20111811311 周碧芸201118113** 指导老师:何娟文 2013年6月4日

目录 一、欧元形成的历史背景以及原因分析 1、欧元的产生 2、欧元产生的历史背景 3、欧盟为什么要统一货币 二、欧元的国际影响 1、欧元与国际贸易结算货币 2、欧元与国际储备货币结构 3、欧元与国际汇率制度改革 三、欧元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1、欧元与中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 2、欧元与中国对外贸易 3、欧元与中国外汇储备 四、欧元给欧盟各成员国带来的有利影响 1、增强自身经济实力,提高竞争力 2、减少内部矛盾,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3、简化流通手续,降低成本 4、增加社会消费,刺激企业投资 五、欧元存在的弊端 1、欧元区各国家经济发展不均衡 2、统一的货币政策制度缺乏灵活性 3、联盟内部在政治上缺乏信任 六、欧元的现状以及前景分析

一、欧元形成的历史背景以及原因分析 1、欧元的产生 欧元(EURO)是欧洲货币联盟(EMU)国家单一货币的名称,是EMU国家的统一法定货币。经过漫长的孕育期,1999年1月1日欧元问世,2002年1月1日全面进入流通。作为欧盟15个成员国中11个国家的跨国货币,即奥地利、比利时、芬兰、法国、德国、爱尔兰、意大利、卢森堡、荷兰、葡萄牙、西班牙(以后又有希腊加入)的统一货币,它的诞生不仅是欧洲的一件大事,也是国际性的一件大事,在国际金融史乃至世界经济史上具有里程碑的作用和划时代的意义。它是一种无国界的、超越国家主权的和稳定比值的特殊信用货币。 2、欧元产生的历史背景 历史上,欧洲国家一直偏爱固定汇率制度,也是在纷乱之中追求联合的一个注脚。1914年之前,欧洲各国一直采用的是金本位的固定汇率制度。从自我调节结果看,金本位固定汇率制度可以说是效果最佳的制度。但主战场位于欧洲的第一次世界大战,造成欧洲黄金储备大规模流向美国,严重削弱了欧洲金本位汇率制度的基础。1920年前后,彼时的欧洲霸主——英国费尽九牛二虎之力,不惜压迫新兴的美国数次调低其国内利率,配合其恢复金本位制度。但后见之明的我们知道,结果只是造就了美国的一轮人造信用繁荣,并最终引发了大萧条。1931年,英国率先宣布退出金本位制度,宣告了欧洲金本位固定汇率制度的彻底失败。 二战之后,欧洲诸强反思孤军作战屡战屡败的历史,从正反两方面的教训得出结论:单独求发展的局限性很大,只有联合起来才是出路。以法国总统戴高乐为首的政治家提出了从产业合作开始,经过贸易、关税、货币等方面共同合作发展,最终过渡到政治联盟的战略思想,欧洲经济和货币联盟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共同发展,确实取得了内部互惠的便利,实现了比各个国家以单体发展更大的增长。为了要维持这一增长,求得进一步发展,实现商品、资本、劳动力、信息等要素更加自由的流动,就需要实现货币的统一,以便彻底排除各国分散的价格、利率、汇率所造成的客观障碍。 后布雷顿体系时代,欧洲各国先是采取了所谓蛇形浮动机制,即每一种货币对另外货币的升值贬值区间不得超过2.5%,使得欧洲各国货币的浮动只能在一个

影响欧元汇率变动的决定因素

影响欧元汇率变动的决定因素 欧元汇率决定的市场机制已经十分完善,市场行为对欧元汇率影响力快速上升,起到了决定性作用。虽然市场上一直争论,欧元汇率决定是否完全由市场行为决定。其实,汇率是一国重要的经济指标,影响一国国际经济交往中的贸易、投资、居民消费等,还与一国的政治经济战略相关,完全的自由外汇市场是不存在的,汇率总是由市场行为和政府政策双重影响的。 一、市场行为 欧元汇率变动的因素较多,总结起来,包括: 1.外汇市场。外汇市场是外汇买卖交易的场所。外汇市场供求关系变化对欧元汇率走势有决定作用。根本上看,当欧元在外汇市场上供大于求,欧元汇率下降;当欧元在外汇市场上供小于求,欧元汇率上升。为区分下文的欧元离岸市场,此处所讲的外汇市场基本可以认为是在岸市场,即国内市场。国内外汇市场的交易主要通过经济主体(企业和个人)在金融机构开展欧元和外汇的买卖来实现。 同时,外汇市场交易着多国货币。不同货币之间的汇率变动也会

对欧元汇率造成影响。例如,美元和日元汇率发生变动,日元对美元贬值,造成了市场上日元抛售增加,则相对增加了欧元等其他货币的需求。当然,这种抛售行为增加的对其他货币的需求,不一定立即转为对欧元的需求。具体而言,受到不同货币汇率预期、交易成本和规则、市场投机行为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较大。由于部分国家资本项目实施管制,经常项目没有全部放开,欧元及相关币种不能完全自由流动,多种货币汇率变动对欧元汇率的影响尚不明显。 2.欧元离岸市场。 欧元离岸市场是指在国外的欧元交易市场。以我国为例,外汇尚未全部放开,流出到国外的欧元无法流回国内参与投资,要发展欧元结算贸易就必须要在国外开展欧元离岸交易,包括存放款等。目前,我国香港地区、新加坡等是主要的欧元离岸市场。 欧元离岸市场由于受到的管制较少,被认为较能充分反映市场各个主体对未来欧元走势的看法和欧元供求关系。通常,离岸欧元汇率被看做欧元汇率变动的风向标,其变动早于国内市场。离岸欧元与国内欧元比价在大多数情况下均不为1。当离岸欧元对国内欧元比价高于1时,表示离岸欧元汇率高于国内欧元汇率(间接标价法下),通常会带动国内欧元汇率走高。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