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Eon的海上风电并网导则

Eon的海上风电并网导则

Eon的海上风电并网导则
Eon的海上风电并网导则

Requirements for Offshore Grid Connections in the E.ON Netz Network

E.ON Netz GmbH, Bayreuth

Updated: 1 April 2008

Requirements for Offshore Grid Connections in the E.ON Netz Network

1. Introduction

The following requirements pertain to the grid connections of offshore wind parks in seas, which are referred to here as offshore grid connections.

Except for the deviations and amendments contained herein, the same requirements for the offshore connections basically apply as for all other connections of the Grid for E.ON Netz GmbH (ENE), as defined in "Netzanschlussregeln Hoch- und H?chstspannung" (“Grid Code High and Extra-High Voltage”) (NAR, Updated: 01.04.2006).

The fulfilment of the NAR and of the requirements for the offshore grid connections are an essential condition to ensure a securely operating system, not only for the offshore wind parks, but also for the grid onshore.

2. Legal Framework and Scope

The law which came into effect in December 2006 to accelerate the planning process for infrastructure projects, that is, §17 sec. 2a Energiewirtschaftsgesetz (Energy Industry Act), requires transmission system operators (TSO) to lay out and operate grid connection cables up to the substations for generating plants which are erected in the North and Baltic Seas, and which comply with the Erneuerbare-Energien-Gesetz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Act). The amended or deviating requirements as set forth herein apply,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NAR for the grid connection point.

3. Terminology

Generating plant

A generating plant (offshore wind park) can comprise of one or more generation units. It includes all auxiliary operations and units.

Generation unit

A generation unit consists of a single wind energy turbine with the corresponding generator, generator transformer and switching stations in a tower.

Grid connection system

The term grid connection system denotes all connections between the grid coupling point and the connectee. Depending on the connection design, the grid connection system can consist of partial DC transmission (HVDC) or a direct AC connection.

Grid connection point

The grid connection point is the point at which the connectee’s station is connected to the grid connection system. For the offshore wind parks this is the offshore cable sealing end of the grid connection system. Concurrently, it represents the ownership boundary between the connectee’s facility and that of the TSO.

Grid coupling point

The grid coupling point is where the grid connection system of the offshore-wind park is connected to the transmission grid of the ENE onshore.

Abbreviations for the Voltage Levels

HV – high voltage

MV – medium voltage

LV – low voltage (generator voltage)

4. Requirements at the Grid Connection Point

4.1. Voltage and Frequency Characteristics

Supplementary to the NAR section 3.1.7, the following nominal voltage is specified for the grid connection point:

?155 kV: continuous operating voltage of 140 - 170 kV

For individual connections, other nominal voltages are acceptable, subject to ENE approval. The nominal frequency for the offshore grid connection is 50 Hz as in the NAR.

In contrast to the specified frequency range as specified in the NAR section 3.1.7, an extended range is applicable:

?within an uninterrupted continuous operation and within a limited operation of 10 minutes (fig. 3): 47.5 – 51.5 Hz

?limited to up to 10 seconds: 46.5 and 53.5 Hz

4.2. Neutral Point Connection and Layout of the Generating Plant Transformers Supplementary to the NAR section 3.1.8 the following applies:

The grid connection system, including the metallically connected parts, operates at a low resistance neutral point (solidly earthed).

To decouple the zero phase sequence components, improve the symmetry of the line-to-earth- voltage during short circuits, and avoid transmitting odd-numbered harmonics, divisible by three, the HV/MV transformers are to be implemented in the vector group

YN/d5.

Not all of the neutral points at the high voltage side of the HV/MV transformer need a switchable direct connection to earth.

The HV/MV transformers muss be equipped with +/- 6 steps from +/- 13 % by means of a tap changer. This tap changer is to be integrated within the control design of the grid connection. Both the control design and settings are subject to ENE approval.

4.3. Active Power Output

The following deviations to the NAR section 3.2.5 apply:

All generation units must be disconnected from the grid upon reaching a frequency at the grid connection point of less than 46.5 Hz or greater than 53.5 Hz and after a time delay of 300 ms.

If the frequency at the grid connection point reaches a range of 46.5 – 47.5 Hz or 51.5 – 53.5 Hz, a subsequent disconnection is allowed only after 10 seconds.

Consequently, when the operating range deviates from the nominal frequency the requirements in the NAR, in contrast to those depicted in figure 3, are as follows:

Figure 3 “Offshore” Requirements for a generating plant power output for the grid within a specified time period, relative to grid frequency and voltage.

After a failure involving loss of voltage at the grid connection point, a restart is only permitted at a maximum rate of increase of 10% of the installed active power per minute.

4.4 Reactive Power Exchange and Voltage Stability

At the grid connection point with a nominal voltage of 155 kV the following requirements apply, in contrast to those in figure 4 of the NAR:

Figure 4a “Offshore” Minimum requirements for the reactive power compensation of a generation plant at frequencies between 47.5 and 51.5 Hz with unrestricted active power output

The following specifications for the reactive power exchange apply for the generation unit:

Figure 4b “Offshore” Minimum requirements for the useable P/Q-operation range of a generation unit within the voltage range of +/- 5% U N (at the generation unit).

The connectee is responsible for the complete compensation of the MV grid of the generation plant at no load, for example, by means of a switchable reactance coil. The compensation plant is to be integrated within the control design of the grid connection. Both the regulated design and settings are subject to ENE approval.

4.5 Characteristics of Generating Plants during Grid Failures

Supplementary to and/or deviating from the NAR section 3.2.6.2 established requirements, the following characteristics of the generating plants at the grid connection point apply:

The voltage support of the generation unit is to be activated when a voltage dip of over 5 % of the rms value of the generator voltage occurs.

The voltage support must occur within 20 ms of fault detection.

Based on the established requirements as described herein, the following applies for figure 7 of the NAR:

Figure 7 “Offshore” Principle of voltage support at the individual generator during a grid failure. In some cases the incline of the voltage support can be altered.

4.6 Active Power Reduction During Overfrequency

The following deviations to NAR section 3.3.2 apply:

Frequency-dependent reduction of the active power occurs within a range of 50.1 to 51.5 Hz. The active power fed in is to be reduced at a rate of 98 % per Hz and 25 % per second of the active power of the generation unit available at that moment.

Figure 8 of the NAR is replaced by the following for offshore connections:

Figure 8 “Offshore” Active power reduction at overfrequency

5. Protection Devices and Automation

Supplementary to NAR sections 3.2.7 and 4.4, these specified requirements for the offshore connections apply:

At least two independent protection systems will be implemented. Both protection systems operate in first-zone time protection and under different protection principles (for example, differential and distance protection). For the two protection systems different hard and software platforms must be implemented. In addition, transformers and reactive coils are equipped with a Buchholz relay.

Busbars in the generating plants are to be protected in first-zone time protection.

Short fault clearance times are to be maintained throughout the whole protection zone.

During a circuit breaker failure (also within the generating plant), a disconnecting time limit of 250 ms must be observed.

In the generating plant a direct longitudinal unsymmetrical state of over 20% of the nominal operation average current should automatically be eliminated at a disconnecting time of up to 500 ms.

P

Δf Grid

Power reduction

Grid frequency P M Power currently available

P Δ 50,1 49 Hz

50 f H P P Grid M ? = Δ f

G rid

50,1 Hz

Δ P

Δ

P =98% P M per Hz

When f G rid ≤ 47,5 und f Grid ≥ 51,5 Hz Disconnection from grid after 10 s when 50,1Hz ≤f Grid ≤51,1 Hz

In the range 47,5 Hz ≤ f Grid ≤ 50,1 Hz No restriction

f Grid

When f G rid ≤ 46,5 und f Grid ≥

53,5 Hz Disconnection from grid after 300 ms

The design and the settings of this protective function are subject to ENE approval.

6. Data Exchange

6.1 Basic design

To carry out the static and dynamic grid connection tests, the data and documents required in appendix E, table 2 of the NAR, must be made available to ENE in the form of a so-called basic design.

This basic design supplies definitive information on the generating plant in descriptive detail.

6.2 Expanded Data Range for the Grid Connection Test.

To carry out the grid connection test on offshore wind parks, additional data and documents are to be submitted:

a)design for the voltage and frequency regulation of the generating plant.

b)for the steady state study:

- documents in accordance with appendix E, table 2 (basic design)

-simulation model in Integral (Version 6.8) for the network between the grid connection point and the generation unit including a schematic diagram.

c)for the dynamic system study:

-proof of the behaviour of the generating plant and/or of the generation units during failures in the grid connection and/or at the generator terminal

-detailed dynamic NETOMAC model including:

an illustration including all essential features of the wind park, including the dynamic behaviour of the WEA for the grid connection point

all limitations and boundary of the equipments, voltage and frequency control within the wind park

modelling of transformers

modelling of cables

modelling of compensation facilities (reactive coils, capacitors, active compensators, etc.)

-proof of verification that the model correlates with the actual generation unit.

海上风电输电与并网关键技术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a817916231.html, 海上风电输电与并网关键技术研究 作者:高垚 来源:《河南科技》2018年第19期 摘要:风力发电是新能源领域中最成熟的发电方式之一,相关行业也获得了较快的发 展。海上自身具有丰富的风力资源特征,因此,关于海上风电的输入电能和并网问题逐渐成为风电发展的主要研究方向,并引起了相关专业人士的关注和重视。对此,本文从海上风电输电与并网关键技术的角度出发,对其进行深入、详细的探讨,以便从中寻找更多新颖、高效的方法,从而推动海上风电相关电网行业持续不断向前发展。 关键词:海上风电;并网;关键技术 中图分类号:TM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5168(2018)19-0139-02 Research on Key Technologies of Offshore Wind Power Transmission and Grid Connection GAO Yao (Fujian Zhongmin Offshore Wind Power Co., Ltd.,Putian Fujian 351100) Abstract: Wind power generation is one of the most mature power generation modes in the new energy field, and the related industries have also gained rapid development. The sea itself has rich characteristics of wind resources. Therefore, the problem of the input power and grid connection of the offshore wind power has gradually become the main research direc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wind power, and it has aroused the concern and attention of the related professionals.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the key technology of offshore wind power transmission and grid connection, this paper made a thorough and detailed discussion on it so as to find more novel and efficient methods, so as to promote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the offshore wind power related power grid industry. Keywords: offshore wind power;grid connection;key technologies 伴隨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的消耗量也呈现出上升的趋势,以往石油、煤炭等相关资源的过度开发,使得人们不得不积极寻找、探索新能源。新能源种类非常多,如风力资源具有绿色环保的重要作用,是一种可循环使用的能源,因此,风力资源逐渐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重视。近些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风力发电开始逐步向海上风电这个方向发展。然而,我国海上风电还处于发展阶段,自身存在很多不足之处,需要对其进行改善,尤其是海上风电并网相关技术,对整个海上风电电网行业的长久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风电并网对电力系统的影响及改善措施标准版本

文件编号:RHD-QB-K4609 (解决方案范本系列) 编辑:XXXXXX 查核:XXXXXX 时间:XXXXXX 风电并网对电力系统的影响及改善措施标准版 本

风电并网对电力系统的影响及改善 措施标准版本 操作指导:该解决方案文件为日常单位或公司为保证的工作、生产能够安全稳定地有效运转而制定的,并由相关人员在办理业务或操作时进行更好的判断与管理。,其中条款可根据自己现实基础上调整,请仔细浏览后进行编辑与保存。 [摘要]:由于风电场是一种依赖于自然能源的分散电源,同时目前大多采用恒速恒频异步风力发电系统,其并网运行降低了电网的稳定性和电能质量。着眼于并网风电场与电网之间的相互影响,特别是对系统稳定性以及电能质量的影响,对大型风电场并网运行中的一些基础性的技术问题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风电场;并网;现状分析。 一、引言 风力发电作为一种重要的可再生能源形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并网型风力发电以其独特的

能源、环保优势和规模化效益,得到长足发展,随着风电设备制造技术的日益成熟和风电价格的逐步降低,近些年来,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在大力发展风力发电。 风力发电之所以在全世界范围获得快速发展,除了能源和环保方面的优势外,还因为风电场本身所具有的独特优点:(1)风能资源丰富,属于清洁的可再生能源;(2)施工周期短,实际占地少,对土地要求低;(3)投资少,投资灵活,投资回收快;(4)风电场运行简单,风力发电具有经济性;(5)风力发电技术相对成熟。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大、中型风电场并网容量发展最为迅猛,对常规电力系统运行造成的影响逐步明显和加大,随着风电场规模的不断扩大,风电特性对电网的负面影响愈加显著,成为制约风电场建

风电并网技术标准(word版)

ICS 备案号: DL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 P DL/Txxxx-200x 风电并网技术标准 Regulations for Wind Power Connecting to the System (征求意见稿) 200x-xx-xx发布200x-xx-xx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

DL/T —20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 P DL/Txxxx-2QQx 风电并网技术标准 Regulations for Wind Power Connecting to the System 主编单位: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公司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能源局 批准文号:

前言 根据国家能源局文件国能电力「2009]167号《国家能源局关于委托开展风电并网技术标准编制工作的函》,编制风电并网技术标准。《风电场接入电力系统技术规定》GB/Z 19963- 2005于2005年发布实施,对接入我国电力系统的风电场提出了技术要求。该规定主要考虑了我国风电尚处于发展初期,风电机组制造产业处于起步阶段,风电在电力系统中所占的比例较小,接入比较分散的实际情况,对风电场的技术要求较低。根据我国风电发展的实际情况,各地区风电装机规模和建设进度不断加快,风电在电网中的比重不断提高,原有规定已不能适应需要。为解决大规模风电的并网问题,在风电大规模发展的情况下实现风电与电网的协调发展,特编制本标准。 本标准土要针对大规模风电场接入电网提出技术要求,由风电场技术规定、风电机组技术规定组成。 本标准由国家能源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主编单位: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公司 参编单位: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徐小东宋漩坤张琳郭佳李炜李冰寒韩晓琪饶建业佘晓平

风电光伏技术标准清单

风力发电工程 序号专用标准名称标准编号备注 一综合管理 1 风力发电工程质量监督检查大纲国能安全[2016]102号2016-04-05实施 2 风力发电工程建设监理规范NB/T 31084-2016 2016-06-01实施 3 风力发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DL/T 5384-2007 4 风电场工程劳动安全与工业卫生验收规范NB/T 31073-20152015-09-01实施 5 风力发电企业科技文件归档与整理规范NB/T 31021-2012 二社会监督 1 电力业务许可证管理规定国家电监会令第9号2005-10-13实施 关于印发风电场工程竣工验收管理暂行办法和风电场项目后评 2 国能新能[2012]310号 价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三消防工程 1 风力发电机组消防系统技术规程CECS 391:20142015-05-01实施四风电工程专用标准 1 设计标准 风电场工程勘察设计收费标准NB/T 31007-2011 风电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设计概算经编制办法及计算标准FD 001-2007 风电场工程等级划分及安全标准(试行)FD 002-2007 风电机组地基基础设计规定(试行)FD 003-2007 风电场工程概算定额FD 004-2007 风力发电场设计规范GB 51096-20152015-11-01实施风力发电厂设计技术规范DL/T 5383-2007 风电场设计防火规范NB 31089-20162016-06-01实施风力发电机组雷电防护系统技术规范NB/T 31039-2012 风电机组低电压穿越能力测试规程NB/T 31051-2014 风电机组电网适应性测试规程NB/T 31054-2014 风力发电机组接地技术规范NB/T 31056-2014 风力发电场集电系统过电压保护技术规范NB/T 31057-2014

截至2017年8月我国在建海上风电项目概况

截至2017年8月我国在建海上风电项目概况

————————————————————————————————作者:————————————————————————————————日期:

截至2017年8月我国在建海上风电项目概况 截止2017年8月31日,我国开工建设的海上风电项共19个,项目总装机容量4799.05MW。项目分布在江苏、福建、浙江、广东、河北、辽宁和天津七个省(市、区)海域,其中江苏8个在建项目共计2305.55MW,福建6个在建项目共计1428.4MW,浙江、广东、河北、辽宁和天津分别有1个在建项目。 在建的19个海上风电项目里,使用(拟使用)上海电气机组总容量为2232MW;使用(拟使用)金风科技机组总容量为964.15MW;使用(拟使用)明阳智慧能源机组总容量为567MW;使用(拟使用)远景能源机组总容量为400.8MW;使用中国海装机组总容量为110MW;使用西门子歌美飒机组总容量为90MW。 一、华能如东八角仙300MW海上风电项目 华能如东八角仙300MW海上风电项目 开发商:华能如东八仙角海上风力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项目概况:项目位于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小洋口北侧八仙角海域,分南区和北区两部分,共安装风电70台,总装机容量302.4MW,配套建设两座110千伏海上升压站和一座220千伏陆上升压站。北区项目面积36平方千米,平均岸距15千米,平均水深0-18米,装机容量156MW,安装14台上海电气SWT-4.0-130机组和20台中国海装5.0MW机组(H171-5MW、H151-5MW两种机型都有安装),北区装机共34台;南区项目面积46平方千米,平均岸距25千米,平均水深0-8

海上风电并网关键技术及标准研究分析

海上风电并网关键技术及标准研究分析

我国海上风能资源丰富、利用小时数高,近海可开发量超过7.5亿千瓦。陆上风电开发放缓,海上风电将在我国清洁能源开发中扮演愈发重要的角色。 课题名称:海上风电场送电系统与并网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 (2013AA050601) 所属项目:国家863计划 “先进能源” 技术领域 海上风电电力输送、施工和浮动式基础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 起止时间:2013年02月28日-2017年02月27日 课题总体目标:掌握海上风电场汇集与并网系统优化设计及运 行控制关键技术,建设用于海上风电场集电及送出系统的海缆 过电压和保护试验平台,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海上风电 功率预测、远程集群控制和安全防御系统,并实现示范应用。

高压交流海缆电容效应明显,多无功源协调控制复杂,电压精准控制难。研究海上风电场复杂电气环境下的无功/电压分布特征,以电压波动最小和场内有功损耗最小为两阶段控制的优化目标,制定基于预决策+再决策相结合的无功电压精准控制策略,实现运行电压控制精度提高,平均网损降低30%。 (1)海上风电场无功电压精准控制 LC αω=211 cos U k l U α== 首端末端

通过协调分配各台风电机组和动态无功容量,优先发挥风电机组无功调节能力,提出基于场内多无功源的机/场双层无功协调故障穿越控制策略,故障期间提高了暂态支撑能力,故障切除后过电压得到有效抑制。 (2)海上风电场分层自治的故障穿越控制技术 故障期间:低电压穿越 机组层:退出crowbar,转子电流 P、Q分量协调控制 场站层:STATCOM和机组无功协调分配故障切除后:高电压穿越 STATCOM输出感性无功,平衡过剩无功。

风电相关国家标准整理

国家相关标准 风力发电机组功率特性测试 主要依照IEC61400-12-1:2005风电机组功率特性测试是目前唯一一个正式版本电流互感器级别应满足IEC 60044-1 电压互感器级别应满足IEC 60186 功率变送器准确度应满足GB/T 13850-1998要求,级别为0.5级或更高 IEC 61400-12-1 功率曲线 IEC 61400-12-1 带有场地标定的功率曲线 IEC 61400-12-2 机舱功率曲线 IEC 61400-12 新旧版本区别 对于垂直轴风电机组,气象桅杆的位置不同 改变了周围区域的环境要求 改变了障碍物和临近风电机组影响的估算方法 使用具有余弦相应的风速计 根据场地条件将风速计分为A、B、S三个等级 根据高风速切入和并网信号可以得到两条功率曲线 风速计校准要符合MEASNET规定 风速计需要分级 电网频率偏差不超过2HZ 场地标定只能通过测量,不能用数值模拟 场地标定的每一扇区分段至少为10° 可以同步校准风速计 改进了对风速计安装的描述 通过计算确定横杆长度 增加针对小型风机的额外章节 MEASNET标准和旧版IEC61400-12标准区别 使用全部可用的测量扇区,否则在报告中说明 不允许使用数值场地标定 场地标定更详细的描述,包括不确定度分析 只允许将风速计置于顶部 风速计的校准必须符合MEASNET准则 不使用AEP不完整标准 轮毂高度、风轮直径、桨角只能通过测量来判定,不能按照制造商提供的判定报告中必须提供全方位的照片 IEC61400-12-1:Power performance measurement for electricity producing wind turbine(2005)风电机组功率特性测试 可选择:场地标定 IEC61400-12-2:Power curve verification of individual wind turbine,单台风电机组功率曲线验证(未完成)

重磅!国内最大的海上风电项目将在我市沿海全面建成

重磅!国内最大的海上风电项目将在我市沿海全面建成! 鲁能东台海上风电项目自去年底首批机组并网发电以来,不断加快风机安装速度,从基础桩的施工,风机的吊装,到并网发电前的检测调试,各班组套搭进行,目前整个项目进展顺利,预计9月份将全面竣工投入运行。 在鲁能东台海上风电场项目的陆上集控中心,这里有我国单位容量最大、离岸距离最远、电压等级最高、海况最复杂的海上风电项目。这个项目的50台风机已经有26台并网发电,每个月的发电量达到了2400多万度。 鲁能东台海上风电项目位于东沙沙洲东南部,场区中心离岸距离36公里,总装机容量200兆瓦,共布置50台4兆瓦风机、一座220千伏海上升压站和一座陆上集控中心。该项目于2016年4月开工建设,当年12月首批机组并网发电,创造了“当年开工、当年并网发电”的海上风电建设新速度。 我国海上风电项目还处于起步阶段,鲁能东台项目在国内在建海上风电项目中单体容量最大,自重达2300吨的220千伏海上升压站也是目前国内电压等级最高,项目在施工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也是前所未遇。 跟随记者来到位于集控中心二楼的中控室,通过记者身后的大屏,可以清楚的看到海上升压站以及海上风机的一些基本运行情况。就像我们人类的大脑一样,负责控制和维

护整个风电项目的正常运行。 集控中心是整个项目的中枢神经,可实现对海上风机、升压站、220KV海缆远程实时监控,在国内海上风电领域,设备集成度高、技术超前、科技含量高,具有一定的引领和示范效应。项目运行过程中出现的许多隐患都是在这里被及时发现并解决的。 在抓好并网机组运行的同时,鲁能公司抢抓施工有利条件,推进在建项目建设。目前已完成42台桩基施工,27台风机吊装,其中26台已经并网发电,预计9月底可实现50台风机全部并网发电。 鲁能东台海上风电场场长裴波告诉记者,项目建成后,年上网电量将达到亿度,等效满负荷小时数2642小时,年营业收入达亿元,年可节约标准煤万吨。

用于海上风电并网的柔性 直流系统过电压和绝缘配合研究

用于海上风电并网的柔性直流系统过电压和绝缘配合研究 发表时间:2019-08-07T11:10:14.140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15期作者:樊华[导读] 摘要: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用电需求的不断增多,促进了我国电力产业的不断发展。 身份证号码:23011919850617XXXX 摘要: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用电需求的不断增多,促进了我国电力产业的不断发展。近年来,风电建设重心逐步从西部地区转移到电力消纳较好的中东部地区,海上风电得到快速发展。柔性直流系统凭借其独特的技术优势,正逐渐成为大规模远距离海上风电并网的主流方案。本文就用于海上风电并网的柔性直流系统过电压和绝缘配合展开探讨。 关键词:海上风电并网;柔性直流系统;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引言 无论是在可开发的资源量上,还是技术政策层面,我国海上风电目前已基本具备大规模开发条件。我国拥有丰富的海上风电资源,中国气象局风能资源调查数据显示,我国5~25m水深线以内近海区域、海平面以上50m高度风电可装机容量约2亿kW,70m以上可装机容量约5亿kW。近年来,我国海上风电发展迅猛,2017年海上风电新增装机达到1.16GW,同比增长97%,累计装机达到2.79GW。 1海上风电场的并网方式 海上风电场的并网方式分别是高压交流并网(简称HV AC)、高压直流输电方式并网(简称HVDC)。HV AC方式具有结构简单、成本较低等特点,发展最为成熟。目前,使用HV AC是绝大多数陆上风电场并网的选择。但对于规模较大的海上风电场,随着并网距离的增加,输电损耗上升较快,如果增大海底电缆截面和提高传输电压等级,将导致投资成本的急剧增加。另外,对于距离岸边较远的海上风电,为了抑制过电压水平,需要加装较大的感性无功设备补偿并网电缆的充电功率。同时,海上风电场交流系统必须与其接入的电网保持同步,受到扰动后仍要维持系统的同步运行。因此实际工程中该方法一般只用于传输容量小、传输距离短的风电接入系统。距离海岸小于50km且建设规模小于200MW海上风电场普遍采用HV AC方式。将HVDC技术应用于风电并网,特别是对于远距离海上风电场,具有明显优势:(1)海上风电采用HVDC方式后,不需要与陆上电网保持同步,因此,海上风电场系统频率的允许变化范围较大,电网的每个联络终端都具有很强的独立性,可以依照自己的控制策略运行。(2)长距离的交流电力电缆受充电电流的影响,电力传输能力受限,而HVDC电缆的充电电流则非常微小,因此,输电距离可以不受限制。(3)能够隔离海上风电系统和陆上电网的故障,某些情况下,HVDC系统还可以参与故障后的状态恢复。(4)可以设定和控制直流传输系统的潮流。(5)传输同样容量的功率HVDC方式损耗低,整个直流系统的运行损耗将低于等效的HV AC系统。(6)在相同的运行条件下,单根HV AC电缆的传输容量高,三相交流线路的传输容量仅为同样规格的一对直流电缆的60%。高压直流方式主要有两类,常规直流输电方式(LCC-HVDC)和柔性直流输电技术(VSC-HVDC)。常规直流输电采用基于线换相换流器,柔性直流输电采用基于自换向的电压源换流器。LCC-HVDC并网方式下为确保换流器正常换相,需要交流侧电网提供连续的换相电压,风电出力的不稳定性会导致发生换相失败故障的概率较高,海上风电场安全稳定运行的能力大大降低。输送功率相同情况下,常规直流工程占地较大,超过交流和柔性直流输电方案占地面积的两倍以上;另外,当风力不够或者风力过大从系统中切除风机后,为保证系统稳定运行同时给风电场处的负荷供电,系统将向风电场有限度地传输有功功率,这时需要对风电侧系统进行无功补偿,但常规直流本身不能够发出无功,而且还需要增加大量的无功补偿装置,换流站的占地面积也会相应的加大,考虑到海上平台的建设难度,因此常规直流输电不适合海上风电场使用。 2用于海上风电并网的柔性直流系统拓扑结构用于远距离大规模海上风电并网的柔性直流系统与常规的柔性直流系统略有不同,用于海上风电并网的柔直系统接线图见图1。其特点主要体现在:(1)考虑到可靠性的要求,从路上换流站开始,交流线路和直流线路都采用可靠性较高的电缆。(2)考虑到电缆的高可靠性以及目前MMC的制造水平,用于海上风电并网的柔性直流换流站通常采用伪双极结构;伪双极结构还可以避免直流接地极的使用,减少换流站主设备。(3)考虑到设备维护等方面的因素,换流站中通常采用2台换流变压器,使得系统基本能够满足N-1原则。(4)通常陆上换流站需要装设直流耗能支路DCchopper(图1中R,及与其串联的开为,当陆上换流站发生交流故障后,海上换流站注人的多余功率可以通过直流耗能支路释放,最大程度避免直流侧过电压。(5)对于一个采用伪双极接线的柔性直流系统而言,理论上只要至少有一个换流站安装接地装置,整个直流系统就可以正常运行。由于接地装置需要占用一定体积,所以在海上换流站中一般不考虑装设接地装置,只考虑在陆上换流站安装接地装置。(6)为了减小换流站的占地面积,通常直流侧不需要安装平波电抗器,但是会把桥臂电抗器移到换流器直流极线和串联子模块的最高/最低点之间。

海上风电现状与发展计划

全球海上风电现状与发展趋势 一、全球海上风电现状 根据最新数据显示,风能发电仅次于水力发电占到全球可再生资源发电量的16%。在全球高度关注发展低碳经济的语境下,海上风电有成为改变游戏规则的可再生能源电力的潜质。在人口密集的沿海地区,可以快速地建立起吉瓦级的海上风电场,这也使得海上风电可以成为通过经济有效的方式来减少能源生产环节碳排放的重要技术之一。海上风电虽然起步较晚,但是凭借海风资源的稳定性和大发电功率的特点,海上风电近年来正在世界各地飞速发展。在陆上风电已经在成本上能够与传统电源技术展开竞争的情况下,目前海上风电也正在引发广泛关注,它具有高度依赖技术驱动的特质,已经具备了作为核心电源来推动未来全球低碳经济发展的条件。 据全球风能理事会(GWEC)统计,2016年全球海上风电新增装机2,219MW,主要发生在七个市场。尽管装机量比去年同期下降了31%,但未来前景看好,全球14个市场的海上风电装机容量累计为14,384MW。英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海上风电市场,装机容量占全球的近36%,其次是德国占29%。2016年,中国海上风电装机量占全球装机量的11%,取代了丹麦,跃居第三。其次,丹麦占8.8%,荷兰7.8%,比利时5%,瑞典1.4%。除此之外还包括芬兰、爱尔兰、西班牙、日本、韩国、美国和挪威等市场,共同促进了整个海上风电的发展。

1. 欧洲海上风电现状 欧洲风能协会(WindEurope)日前发布的《欧洲海上风电产业统计报告2016》中指出,2016年欧洲海上风电投资达到182亿欧元,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39%。全年新增并网338台风力发电机,新增装机容量1558MW,较2015年减少了48%;累计共有3589台风力发电机并网,装机总量达12.6GW,分布在10个国家的81个风电场。2016年,比利时、德国、荷兰和英国还有11个风电项目正在建设当中,完成后将增加4.8GW装机,使得累计装机量可达17.4GW。 2. 欧洲海上风电市场展望 虽然2016年欧洲海上风电的并网容量远低于2015年,但大量项目的开工建设意味着,在未来两年,并网容量将会显著增加。 由于第三轮拍卖被延期,在2016年增长出现放缓后,英国海上风电发展速度将明显加快。德国市场将持续增长。比利时也将有新增装机,这主要来自于Nobelwind风电场和两个于2016年8月被核准的项目。未来两年,丹麦和荷兰于2015年和2016年获得特许权的项目也将开始动工。 到2019年,欧洲开工建设的海上风电项目数量将减少,因为彼时欧盟各个成员国此前依据可再生能源指令(Renewable Energy Directive)制定的国家可再生能源行动计划(NationalRenewableEnergy Action Plans,NREAPs)将到期。与2016年相似,到2020

风电并网技术标准

风电并网技术标准 1范围 1 0. 1本标准适用于通过110 (66)千伏及以上电压等级线路接入电网的新建或扩建风电 1 0. 2通过其他电压等级接入电网的风电场,可参照木规定。 10. 3己投运风电场改建参照本规定执行。 2引用标准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 随后所有的修改单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木。 DL/755-2001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导则 SD131—1984电力系统技术导则 SDJ161—1985电力系统设计技术规程 SD325-1989电力系统电压和无功电力技术导则 GB/T 12325-2008电能质量供电电压偏差 GB 12326-2008电能质量电压波动和闪变 GB/T 14549-1993电能质量公用电网谐波 GB/T 15945-2008电能质量电力系统频率偏差 GB/T 15543-2008电能质量二相电压不平衡 GB/T 20320-2006风力发电机组电能质量测量和评估方法 DL/T 1040-2007电网运行准则 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令第5号《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规定》 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电监安全[2006]34号《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总体方案》 3术语和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和术语。 3. 0. 1风电机组wind turbine generator system, WTGS 将风的动能转换为电能的系统。 3.0.2风电场wind farm; wind power plant; 由一批风电机组或风电机组群(包括机组单元变压器)、汇集线路、主升压变压器及其 他设备组成的发电站。 3.0.3风电有效容量effective capacity of wind power 根据风电的出力概率分布,综合考虑系统调峰和送出工程,使系统达到技术经济最优的 风电最大出力,为风电有效容量。风电有效容量分为风电场有效容量和风电基地有效容量。 3. 0. 4风电场并网点point of interconnection of wind farm 风电场升压站高压侧母线或节点。 3.0.5风电场有功功率active power of wind farm 风电场输入到并网点的有功功率。 3. 0. 6风电场无功功率reactive power of wind farm 风电场输入到并网点的无功功率。 3.0.7功率变化率power ramp rate 在单位时一间内风电场输出功率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的变化量和装机容量的比值。 3. 0. 8公共连接点point of common coupling 风电场并网点和电网连接的第一落点。 3. 0. 9风电机组低电压穿越low voltage ride through of wind turbines 当电网故障或扰动引起风电场并网点的电压跌落时,在一定电压跌落的范围内,风电机 组能够不间断并网运行。 4风电场技术规定 4. 1风电场接入系统 4. 1 1风电场送出线路导线截面按照风电场有效容量选择。风电基地送出线路导线截面按照风电基地有效容量选择。 4.1.2风电场升压站主变压器应采用有载调压变压器,主变容量按照风电场有效容量选择。汇集风电场群的升压变压器容量参考风电基地有效容量选择。

风电并网技术标准

风电并网技术标准 (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1 第一章“范围”的说明 第1.0.3 条对于目前尚不具备低电压穿越能力等技术要求且已投运的风电场及风电机组,在影响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情况时,须参照本标准实施改造。第三章“术语”的说明 1、第3.0.3 条本技术标准提出了风电有效容量的概念。根据统计结果,东北电网已投运风电场出力在40%装机容量以下的概率达到了95%;西北电网中甘肃酒泉地区风电场(总装机为 5160MW)出力在80%装机容量以下的概率达到了95%;内蒙电网的风电出力在60%装机容量以下的概率达到了95%;张家口地区风电场出力在地区风电装机容量75%以下的概率为95%;张家口某一风电场(装机容量为30MW)出力在风电装机容量90%以下的概率为98%。风电有效容量应根据风电的出力概率分布,综合考虑系统调峰和送出工程,使系统达到技术经济最优来确定。风电有效容量的确定考虑因素较多,计算复杂,根据对东北、西北、华北地区的研究,暂提出风电场有效容量和风电基地有效容量的选取建议值:对于单个风电场而言,根据风电场出力特性,在某一出力值以下的累积概率达到95%~100%时,建议选择这一出力值为风电场有效容量。 2 对于风电基地而言,根据风电基地出力特性,在某一出力值以下的累积概率达到90%~95%时,建议选择这一出力值为风电基地有效容量。 2、第3.0.4 条和第3.0.8 条关于“并网点”和“公共连接点”的定义。 图1 中以1 个接入220kV 电网的风电场为例进行“并网点”和“公共连接点”的说明。图1“并网点”和“公共连接点”图例 本定义仅用于本技术标准,与产权划分无关。第四章“风电场技术规定”的说明 1、第4.1 节风电场接入系统 66kV 220kV 并网点公共连接点 3 本技术标准提出用风电有效容量来选择风电场送出线路导线截面和升压变容量,使系统达到技术经济最优。 2、第4.2 节风电场有功功率风电场有功功率控制目的: 在电网特殊情况下限制风电场输出功率控制风电场最大功率变化率 3、第4.2.2 条本技术标准提出了在风电场并网以及风速增长过程中,每分钟有功功率变化率不超过2%~5%的要求。 本条的制定参考了德国、丹麦、英国等国家相关技术规定:德国要求每个风电场必须具备一定的有功调节能力,可运行在最小出力和最大出力之间的任何一点,可按每分钟1%额定功率的变化速率改变出力。 丹麦要求风电场可将出力约束在额定功率的 20%~100%范围内的任意点上,出力调节速度在1%~10%额定功率/分钟。英国要求风电场可将出力维持在任意设定的运行点上。根据对东北、西北、华北地区的研究,目前系统调频问题并不突出,不是制约风电发展的主要因素,但是考虑到风电装机规模的不断增长,借鉴国外风电发展的经验,应对风电场有功功率变化率提出要求。 根据甘肃目前运行情况,在甘肃现有风电装机648.1MW 情况下, 1 分钟最大爬坡速率值为22.5MW,每分钟有功功率变化率为3%,可

海上风电现状与发展

全球海上风电现状与发展趋势 、全球海上风电现状 根据最新数据显示,风能发电仅次于水力发电占到全球可再生资源发电量的16%在全 球高度关注发展低碳经济的语境下,海上风电有成为改变游戏规则的可再生能源电力的潜质。在人口密集的沿海地区,可以快速地建立起吉瓦级的海上风电场,这也使得海上风电可 以成为通过经济有效的方式来减少能源生产环节碳排放的重要技术之一。海上风电虽然起步 较晚,但是凭借海风资源的稳定性和大发电功率的特点,海上风电近年来正在世界各地飞速 发展。在陆上风电已经在成本上能够与传统电源技术展开竞争的情况下,目前海上风电也正 在引发广泛关注,它具有高度依赖技术驱动的特质,已经具备了作为核心电源来推动未来全 球低碳经济发展的条件。 据全球风能理事会(GWEC统计,2016年全球海上风电新增装机2,219MW主要发生在七个市场。尽管装机量比去年同期下降了31%但未来前景看好,全球14个市场的海上风电 装机容量累计为14,384MW英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海上风电市场,装机容量占全球的近36%其次是德国占29% 2016年,中国海上风电装机量占全球装机量的11%取代了丹麦,跃居 第三。其次,丹麦占8.8%,荷兰7.8%,比利时5%瑞典1.4%。除此之外还包括芬兰、爱尔兰、西班牙、日本、韩国、美国和挪威等市场,共同促进了整个海上风电的发展。

5QOO 1. : f ww -r i vw - ? ?- z 毅据采痕:GWEC 1. 欧洲海上风电现状 欧洲风能协会(WindEurope )日前发布的《欧洲海上风电产业统计报告 2016》中指出, 2016年欧洲海上风电投资达到 182亿欧元,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 39%全年新增并网338 台风力发电机,新增装机容量1558MW 较2015年减少了 48%累计共有3589台风力发电机 并网,装机总量达 12.6GW 分布在10个国家的81个风电场。2016年,比利时、德国、荷 兰和英国还有11个风电项目正在建设当中,完成后将增加 4.8GW 装机,使得累计装机量可 达 17.4GW 2. 欧洲海上风电市场展望 虽然2016年欧洲海上风电的并网容量远低于 2015年,但大量项目的开工建设意味着, 在未来两年,并网容量将会显著增加。 由于第三轮拍卖被延期,在 2016年增长出现放缓后,英国海上风电发展速度将明显加 快。德国市场将持续增长。 比利时也将有新增装机, 这主要来自于 Nobelwind 风电场和两个 于2016年8月被核准的项目。未来两年,丹麦和荷兰于 2015年和2016年获得特许权的项 目也将开始动工。 到2019年,欧洲开工建设的海上风电项目数量将减少,因为彼时欧盟各个成员国此前 依据可再生能源指令(Ren ewable En ergy Directive )制定的国家可再生能源行动计划 (NationaIRenewableEnergy Action Plans , NREAPS 将到期。与 2016 年相似,到 2020

海上风电输电与并网关键技术研究

海上风电输电与并网关键技术研究 发表时间:2019-04-03T09:59:32.597Z 来源:《电力设备》2018年第30期作者:李飞 [导读] 摘要:在所有可再生能源中,风力发电是拥有相关技术最为完善的发电方式,同样也是最具潜力的能源开发方式。 (山东电力建设第三工程有限公司山东青岛 266100) 摘要:在所有可再生能源中,风力发电是拥有相关技术最为完善的发电方式,同样也是最具潜力的能源开发方式。当前世界对能源资源需求迫切,由于海上存在丰富的能源,可以被利用非常多的风能,所以有非常多人进行研究海上风电输电并网关键技术。文章则对海上风电输电并网的研究进行了分析。并对现有的相关技术进行分析和总结。最后提出海上风电的发展仍需要进一步提升的结论。 关键词:海上风电;并网技术;海上变电站;风电的研究 引言:与陆上风电发展对比,我国相关的对于海上风电发展的研究仍比较落后。海上风电并网的研究预测等技术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然而随着国家逐渐发展海上能源技术,就急需相关人员尽快研究海上发电技术。文章就介绍了海上风电输电并网方面的技术的发展,并且对未来海上风电输电并网的发展给予期许。 一、海上风电输电技术 1.1 高压交流输电技术 要进行海上高压风电交流输电需要满足许多条件,要保障海上风电并网的电质量,要平衡电压电流。除此之外,因为电网与电场之间的作用是共同作用的,可以相互影响,当电压差突然过大或过小都会产生不良作用。更会造成在风电输电的整个过程产生的安全隐患。基于以上情况,就更需要海上风电场具备较强的防控能力。 1.2 高压直流输电技术 然而如果海上风电站距离岸边超过最高限度。那么采取当高压交流输电就难以实现远距离输电。也因此高压直流输电就具有输送距离远的优点。那么我们也可以说,高压直流输电就将成为未来海上输电的重要方式。 1.3 其他输电技术 而除了交流输电,直流输电等常见形式之外,还有分频输电和多相输电等方式。分频输电技术可以不提高电压减低输电频的方式进行输电。运用这种方式可以减少输电的路数提高输电频率,并且还可以提高线路的使用寿命。但其也有一些缺点,运用该技术会使低频变压器的花费增多。多相输电是指相数多于三相的输电技术,其技术具有提高输送效率的优点,但是由于相数的增多,会导致故障事故的增加,使操作更加困难。结合以上数据,考虑到资金、应用性来看,在以后海上输电仍以高压直流输电和高压交流输电为主。而由于海上风电技术的逐渐发展,未来海上风电场的规模应该更大,距离岸边更远的方向发展。那么海上风电直流输电的优势便凸显出来。 二、海上风电集电与变电设计技术 海上风电场电气系统由海上风电场集电与变电系统组成,其具有电气设备完善,连接方式复杂的特点。而海上风电场集电系统和海上升压站设计两部分。 2.1 海上风电集电系统设计技术 因为海上风电场运行复杂,海上条件较大,所以如果系统发生故障,则很难进行维护,并且进行维护的耗费也会加大。因此,要想使海上输电系统平稳运行,就需要更加维护集电系统。集电系统的优化技术包含系统优化、设备选型等。虽然当前相关技术已经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需要结合相关实践取得的经验来进行进一步优化。海上风电场集电系统任务是将各风电机组输出的电能通过中压海底电缆汇集到海上变电站的汇流母线。 2.2 海上风电变电系统设计技术 自从我国发展海上输电技术以来,目前已经有多座海上电站建成并开始使用。而英国等欧洲地区则是我国海上电站的主要建成地。在实际应用中,工作人员通常会通过分析风电场位置,环境规模,地形等因素综合考虑设计、施工、运行、资金等情况对海上输电站进行优化选址。而在海上输电站内部设计建设过程中,合理的电气主接线方案和设备选型对提升变电站的可靠性。 三、海上风电功率预测技术 3.1 区域海气耦合模式研究 根据相关数据,,海上不受地形和植物、建筑等外部影响,海上流速较小,风电机影响距离远,范围大。同时由于海上会出现台风,波浪,大雾等恶劣环境都会使发电站运行受到不利影响。这些环境影响都会使得监测结果不同于陆地。同时由于海上环境复杂,海洋状况和大气之间都会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基于海洋–海浪–大气模式耦合的数据模式,不仅可以改良风场和水汽运输的能力。而且可以通过海–气等物理过程来预报天气。当然由于海上风电预测的发展比陆地上相关技术发展较晚,还不能完全满足实际工程的需要。 3.2 台风预测技术 为了增强风电并网安全运行,则需要提高风电功率的预测准确程度。提高气象预报的精确程度,提高相关数据的分析编辑,来提升系统的自我保护能力。 四、海上风电集群控制技术 4.1海上风电控制技术 海上风电远程集群控制的目的,是将地舆上相邻、特性上相关且拥有1个共同地点接收的风电场集群进行整体分析、集中控制处理,以至于控制出力的周期性和运动性,以形成在规模和外部控制特性等与常规电厂类似的电源,具备灵活响应电网改动与控制的能力。海上风电集群控制技术按照功能可分为有功控制技术、无功控制技术及安全稳定控制技术。 4.2 海上风电有功控制技术 海上风电场的远距离有功控制技术大都被采用于海上风电,让风电集成系统能够在最大发动状态下参加各种系统调整、调频以及在特殊状态下的响应电网的活动。我国为了规范风电并网技术的应用,制定了国家相关的数据标准,并将其纳入法律规定。而根据国家电网发布的官方制度法规,都规定了电网场在运行过程中的准确的输出功率等数据。并且国内外学者都也研究了有功控制研究技术中相关的风电机组的运行状况。不仅这样,相关专家学者都将研究重心放在单个的电场。现在现有的功率分配的算法粗略可以分成加权和数学规划两种算法。其中平均分配,按风电场比例容量分配的为加权电场。这种算法操作简单,容易完成。而数学规划法则是从不同数据中选择最合适

风电标准体系及并网标准

风力发电标准化组织机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我国标准分为四级层次,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分别由相关的政府部门主管,企业标准由企业进行颁布。对于 电力行业,国家标准分为工程建设标准、产品类标准,分别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来颁布;行业标准由国家能源局进行颁布,电力标准包括DL 标准和NB 标准。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以下简称中电联)作为具体的标准化管理机构,负责相关的专业化标准委员会组织体系的建设,并对所有标准的计划、管理、执行进行统一管理,与国际惯例一致,设置了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同时,指导企业标准化工作的开展,指导企业建立标准体系,组织标准化联合行为的确定工作。到目前为止,电力行业的专业标准化委员会有37个,中电联代为管理的全国电力标准化委员会有13个,担任2个能源行业专业标准化工作组组长单位、智能电网工作组组长单位、全国光伏标准化工作组并网组长单位,同时指导特高压交流标准化工作委员会。其中,能源行业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工作组组长单位主要涉及到风电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下设的运行组和并网组。组织机构相对健全,覆盖了水电、火电、风电、 光伏、核电等发电领域,同时也涉及到输电、变电、配电、用电等电网领域。 根据国家能源局加强风电标准化工作的管理规定,成立了三级组织:能源行业风电标准建设领导小组、能源行业风电标准建设专家咨询组、能源行业风电标准化技术委员会(TC)。领导小组的职责主要是研究我国风电标准建设的政策,审查我国风电标准建设规划,协调督查技术问题。由国家能源局任组长单位,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任副组长单位,有关政府部门、电力行业、机械行业的个别专家领导担任成员。专家咨询组主要由院士和专家构成,主要研究风电标准化技术问题和对重大问题提供咨询决策。TC 由政府部门、发电企业、电网企业、制造企业共69名人员构成,包括设计、施工、安装、运行、科研等方面的专家。 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在标准化工作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所有标准的通过、技术水平的确定,都要通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最终作技术把关和技术归口。能源行业风力发电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下设设计、施工、运行、并网管理、机械设备、电器设备以及气象观测7个组。 风电并网标准体系 目前,风电标准体系有255项标准构成。风电并网组下面分三大类:风电场接入电网、运行调度管理、入网检测,共18项标准。 风电场接入电网包括大型风电场并网设计技术规范,风电场接入电力系统设计内容深度规定,接入电力系统技术规定,电力系统接纳风电能力的评估、并网管理规定等,这些是风电场并网的基本技术要求。 运行调度管理包括功率预测、调度管理、无功配置及 ■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化管理中心副主任 刘永东 23 风电标准体系及并网标准 中国电力企业管理

风电并网技术标准(word版)

风电并网技术标准(word版)

ICS 备案号: DL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 P DL/Txxxx-200x 风电并网技术标准 Regulations for Wind Power Connecting to the System (征求意见稿) 200x-xx-xx发布200x-xx-xx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

DL/T —20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 P DL/Txxxx-2QQx 风电并网技术标准 Regulations for Wind Power Connecting to the System 主编单位: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公司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能源局 批准文号:

前言 根据国家能源局文件国能电力「2009]167号《国家能源局关于委托开展风电并网技术标准编制工作的函》,编制风电并网技术标准。《风电场接入电力系统技术规定》GB/Z 19963- 2005于2005年发布实施,对接入我国电力系统的风电场提出了技术要求。该规定主要考虑了我国风电尚处于发展初期,风电机组制造产业处于起步阶段,风电在电力系统中所占的比例较小,接入比较分散的实际情况,对风电场的技术要求较低。根据我国风电发展的实际情况,各地区风电装机规模和建设进度不断加快,风电在电网中的比重不断提高,原有规定已不能适应需要。为解决大规模风电的并网问题,在风电大规模发展的情况下实现风电与电网的协调发展,特编制本标准。 本标准土要针对大规模风电场接入电网提出技术要求,由风电场技术规定、风电机组技术规定组成。 本标准由国家能源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主编单位: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公司 参编单位: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徐小东宋漩坤张琳郭佳李炜李冰寒韩晓琪饶建业佘晓平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