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病理生理学第七章应激

病理生理学第七章应激

病理生理学第七章应激
病理生理学第七章应激

第七章应激

一、多选题A型题

1.应激是指机体在受到各种内外环境因素刺激时所出现的

A.特异性全身反应 D.病理性反应

B.非特异性全身反应 E.生理性反应

C.代偿性反应

[答案]B

[题解]应激是指机体在受到各种内外环境因素刺激时所产生的非特异性全身反应。

2.各种不同应激原所引起的应激是

A.几乎相同的特异性全身性反应

B.几乎相同的非特异性全身性反应

C.决定于应激原的特异性反应

D.完全相同的特异性全身性反应

E.完全相同的非特异性全身性反应

[答案]B

[题解]应激是指机体在受到各种内外环境因素刺激时所产生的非特异性全身反应。不管刺激因素的性质如何,这一反应大致相似。

3.下列变化哪项为儿茶酚胺释放增多对机体有利的一面?

A.心率减慢 D.促进糖原合成

B.腹腔内脏血管扩张 E.血液重新分布

C.支气管收缩,口径变小

[答案]E

[题解]应激时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儿茶酚胺分泌增多,引起心率增快,心收缩力加强,血液重新分布,支气管扩张,促进糖原分解,升高血糖等,为儿茶酚胺对机体有利的一面。

4.应激时蓝斑-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的中枢位点位于

A.下丘脑 D.室旁核

B.蓝斑 E.延髓

C.杏仁体

[答案]B

[题解]应激时蓝斑-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的中枢位点位于脑干的蓝斑。

5.应激时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的中枢位点位于

A.蓝斑 D.室旁核

B.黑质 E.杏仁体

C.海马

[答案]D

[题解]应激时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的中枢位点位于室旁核。

6.应激时下列哪一种激素分泌减少?

A.抗利尿激素 D.催乳素

B.胰岛素 E.内啡肽

C.胰高血糖素

[答案]B

[题解]应激时,体内胰岛素分泌减少,血胰岛素含量偏低。一般除胰岛素外,其他内分泌激素在应激时分泌都增多。

7.全身适应综合征是指

A.应激原作用后,机体出现的抵抗和适应反应

B.应激原作用后,机体出现的快速动员期

C.劣性应激原作用后,出现一个动态的适应防御的连续过程

D.有害刺激使机体的自稳态破坏

E.应激的负反馈,表现为全身适应性反应

[答案]C

[题解]全身适应综合征是指劣性应激原作用后,出现一个动态的适应防御的连续过程。

8.全身适应综合征的抵抗期体内起主要作用的激素是

A.去甲肾上腺素 D.醛固酮

B.胰岛素 E.糖皮质激素

C.肾上腺素

[答案]E

[题解]全身适应综合征的抵抗期体内起主要作用的激素是糖皮质激素。

9.下列哪一项为全身适应综合征警觉期的特点?

A.炎症、免疫反应减弱

B.糖皮质激素起主要作用

C.持续时间长

D.糖皮质激素受体数量和亲和力下降

E.儿茶酚胺和糖皮质激素分泌均增多,机体处于最佳动员状态

[答案]E

[题解]此期以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的兴奋为主,并伴有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增多。警觉反应使机体处于最佳动员状态。

10.下列哪一项为全身适应综合征抵抗期的特点?

A.起主要作用的激素是肾上腺皮质激素 D.机体处于最佳动员状态

B.起主要作用的物质是儿茶酚胺 E.胸腺增生,淋巴结肿大

C.以蓝斑-交感-肾上腺髓质兴奋为主

[答案]A

[题解]此期以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的兴奋为主的一些警告反应将逐步消退,表现为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多为主的适应反应。

11.应激时机体最突出的反应是

A.神经-内分泌反应 D.免疫反应

B.热休克反应 E.炎症反应

C.急性期反应

[答案]A

[题解]应激时最突出的反应是神经-内分泌反应。主要表现为蓝斑-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的兴奋。

12.应激过程最突出的表现为

A.胸腺细胞肥大 D.肾上腺皮质增大

B.淋巴细胞增生 E.中性粒细胞减少

C.淋巴细胞增多

[答案]D

[题解]应激过程最突出的表现是肾上腺皮质增大、胸腺和淋巴结组织萎缩、血液淋巴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增多和胃肠道溃疡等。

13.应激时内啡肽升高与下列那种物质相关?

A.生长素 D.去甲肾上腺素

B.胰岛素 E.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

C.肾上腺素

[答案]E

[题解]应激时内啡肽升高与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有关。

14.应激时下列哪一种蛋白为负急性期反应蛋白?

A.C-反应蛋白 D.铜蓝蛋白

B.纤维蛋白原 E.白蛋白

C.热休克蛋白

[答案]E

[题解]少数蛋白在急性期反应时减少,被称为负急性期反应蛋白,如白蛋白、前白蛋白,运铁蛋白等。

15.应激时急性期反应蛋白不具有下列哪一项功能?

A.抗出血 D.抑制蛋白酶作用

B.修复受损蛋白质 E.清除异物和坏死组织

C.抗感染

[答案]B

[题解]急性期反应蛋白具有下列功能:抑制蛋白酶;清除异物和坏死组织;抗感染、抗损伤、抗出血;结合、运输功能。而热休克蛋白具有修复受损蛋白质的功能。

16.全身适应综合征抵抗期的基本变化是

A.糖皮质激素释放增加 D.炎症反应增强

B.淋巴结肿大 E.代谢率降低

C.防御储备能力增强

[答案]A

[题解]全身适应综合征的抵抗期体内起主要作用的激素是糖皮质激素(皮质醇)。此时,胸腺、淋巴结萎缩,炎症、免疫反应减弱,机体的代谢率升高,防御储备能力被消耗。

17.热休克蛋白最初从下列哪一种生物体中发现?

A.小鼠 D.果蝇

B.兔 E.细菌

C.猿猴

[答案]D

[题解]热休克蛋白最初从经受热应激的果蝇唾液腺中发现。

18.热休克转录因子(HSF)启动热休克基因的转录活性是通过

A.热休克转录因子单体蛋白质作用

B.热休克转录因子二聚体作用

C.热休克转录因子三聚体作用

D.变性蛋白与热休克因子三聚体结合后作用

E.变性蛋白与单体热休克因子结合作用

[答案]C

[题解]HSP与受损蛋白结合后释放出游离的HSF,HSF倾向于聚合成三聚体,后者则具有向核内移位并与热休克基因上游的启动序列相结合的功能,从而启动热休克蛋白的转录合成。

19.下列关于热休克蛋白的描述哪一项不正确?

A.属非分泌型蛋白质

B.最初从经受热应激的果蝇唾液腺中发现

C.大多数是结构蛋白

D.广泛存在从原核到真核细胞的多种生物体

E.基本结构为C端的一个A TP酶结构域和N端的一个基质识别结构域

[答案]E

[题解]热休克蛋白基本结构为N端的一个A TP酶结构域和C端的一个基质识别结构域。

20.急性期反应蛋白主要由下列哪一种细胞合成?

A.肥大细胞 D.成纤维细胞

B.肝细胞 E.内皮细胞

C.单核吞噬细胞

[答案]B

[题解]急性期反应蛋白主要来源于肝细胞,少数来自单核吞噬细胞、成纤维细胞、内皮细胞。

21.临床上下列哪种蛋白的检测常用来作为炎症和疾病活动性的指标?

A.白蛋白 D.热休克蛋白

B.铜蓝蛋白 E.C-反应蛋白

C.结合珠蛋白

[答案]E

[题解]在各种炎症、感染,组织损伤中都可见C-反应蛋白迅速升高,且升高程度常与炎症、组织损伤的程度呈正相关,因此临床上常用C反应蛋白作为炎症和疾病活动性的指标。

22.应激时急性期反应蛋白(AP蛋白)不包括下列哪一类蛋白?

A.C-反应蛋白 D.参与铁转运的蛋白

B.参与激肽生成的蛋白 E.纤维连接蛋白

C.属于补体成分的蛋白

[答案]B

[题解]AP蛋白不包括参与激肽生成的蛋白。

23.下列哪一种疾病不属于应激相关疾病?

A.原发性高血压 D.白化病

B.支气管哮喘 E.溃疡性结肠炎

C.动脉粥样硬化

[答案]D

[题解]应激相关疾病指应激在其发生发展中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和诱因。白化病不属于应激相关疾病。

24.应激时血液系统的改变哪一项是错误的?

A.急性应激时白细胞数目减少

B.急性应激时纤维蛋白原浓度升高

C.急性应激时凝血因子Ⅷ升高

D.急性应激时红细胞沉降率增快

E.慢性应激时红细胞数目减少

[答案]A

[题解]急性应激时,外周血中白细胞数目增多、核左移,血小板数增多、粘附力增强,纤维蛋白原浓度升高,凝血因子Ⅷ、= 5 \* ROMAN V、血浆纤维酶原、抗凝血酶= 3 \* ROMAN III等的浓度升高。全血和血浆粘度升高,红细胞沉降率增快。慢性应激时,常出现贫血,红细胞数目减少。

25.应激时,下列叙述哪一项是对的?

A.白蛋白增多

B.补体水平降低

C.C-反应蛋白减少

D.糖皮质激素的分泌能抑制免疫功能

E.儿茶酚胺的分泌能增强免疫功能

[答案]D

[题解]应激时白蛋白减少,补体水平升高,C-反应蛋白增多,而糖皮质激素和儿茶酚胺对免疫功能显示抑制效应。

26.在冠脉已有病变的基础上,心理应激常诱发

A.肝性脑病 D.停经

B.致死性心律失常 E.自身免疫性疾病

C.变态反应

[答案]B

[题解]心理应激常诱发心律失常,已有广泛的临床和实验证据。

27.情绪心理应激与原发性高血压发病相关的主要机制是

A.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 D.使心肌发生向心性肥大

B.血胆固醇升高,血液粘度增高 E.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

C.肾血管收缩,水钠潴留

[答案]A

[题解]交感-肾上腺髓质的激活是应激与原发性高血压发病相关的关键性机制,不但参与升高血压,而且还可引起代谢的改变,使血胆固醇升高,还可使平滑肌细胞对升压因素更敏感。

28.应激时心血管系统的基本变化为

A.心输出量增加,血压升高 D.冠状动脉血流量减少

B.心率减慢,心肌收缩力减弱 E.心室纤颤的阈值升高

C.总外周阻力增加

[答案]A

[题解]心血管系统在应激时的基本变化为心率增快、心肌收缩力增强、心输出量增加、血压升高、心肌耗氧增多,总外周阻力视应激的具体情况不同;冠状动脉血流量通常是增加的,心室纤颤的阈值降低。

29.应激时消化系统的改变主要表现为

A.胃肠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加 D.胃肠粘膜糜烂﹑溃疡﹑出血

B.胃粘液蛋白分泌增加 E.胃穿孔

C.胃酸分泌减少

[答案]D

[题解]应激时消化系统的改变主要表现为胃肠粘膜糜烂﹑溃疡﹑出血。

30.应激时泌尿系统的主要变化有

A.尿量增多,尿比重降低 D.水钠排泄增多

B.血尿,蛋白尿 E.肾小管泌H+功能明显降低

C.肾小球滤过率降低

[答案]C

[题解]应激时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的兴奋使肾血管收缩,肾小球滤过率降低,尿量减少;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激活也引起肾血管收缩,肾小球滤过率降低,水钠排出减少。因此应激时,泌尿功能的主要变化表现为尿少,尿比重升高,水钠排泄减少。

31.应激性溃疡粘膜内pH的下降程度主要取决于

A.H+向粘膜反向弥散的量

B.粘膜血流量

C.H+向粘膜反向弥散的量与粘膜血流量的比值

D.胃粘膜屏障被破坏程度

E.儿茶酚胺在血中的浓度

[答案]C

[题解]应激性溃疡粘膜内pH的下降程度主要取决H+向粘膜反向弥散的量与粘膜血流量的比值。

32.应激性溃疡形成的最基本的条件是

A.胃粘膜缺血 D.胆汁逆流

B.H+向粘膜内的反向弥散 E.胃粘膜屏障遭到破坏

C.酸中毒

[答案]A

[题解]应激性溃疡形成的最基本的条件是胃粘膜缺血,其粘膜的缺血程度与病变程度呈正相关。

33.应激时,下列哪一种内分泌腺的变化最为明显?

A.甲状腺 D.肾上腺

B.甲状旁腺 E.性腺

C.胰腺

[答案]D

[题解]应激时,肾上腺的变化最为明显。以蓝斑-交感-肾上腺髓质轴兴奋为主,并伴有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增多。

二、多选题B型题

A.儿茶酚胺 D.β-内啡肽

B.糖皮质激素 E.胰岛素

C.醛固酮

34.全身适应综合征警觉期起主要作用的是

35.应激时分泌减少的是

36.应激时能使痛觉阈升高是因

37.应激时促进白细胞数增多,核左移是因

[答案]34 A

[题解]全身适应综合征警觉期表现为蓝斑-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为主的快速动员期,机体分泌大量儿茶酚胺。

[答案]35 E

[题解]应激时,体内胰岛素分泌减少,血胰岛素含量偏低,这是由于交感神经兴奋,血浆中儿茶酚胺升高所致。一般除胰岛素外,其他内分泌激素在应激时分泌都增多。

[答案]36 D

[题解]应激时β-内啡肽能使痛觉阈升高。

[答案]37 A

[题解]应激时儿茶酚胺释放,促进外周血中白细胞数目增多、核左移,血小板数增多、粘附力增强,纤维蛋白原浓度升高,凝血因子Ⅷ、= 5 \* ROMAN V、血浆纤维酶原、抗凝血酶Ⅲ等的浓度升高。全血和血浆粘度升高,红细胞沉降率增快。

A.儿茶酚胺增多 D.胰岛素增多

B.糖皮质激素增多 E.甲状腺素增多

C.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增多

38.应激时能使心率加快,心肌收缩力加强是因

39.应激时食欲减退是因

40.应激时具有稳定溶酶体膜功能的是

41.具有抗炎抗过敏作用的是

[答案]38 A

[题解]心血管系统在应激时的基本变化为心率增快、心肌收缩力增强、心输出量增加、血压升高、心肌耗氧增多,总外周阻力视应激的具体情况不同。上述反应主要由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介导。

[答案]39 C

[题解]应激时食欲减退与CRH的分泌增加有关。

[答案]40 B

[题解]糖皮质激素对许多炎症介质,细胞因子的生成、释放和激活具有抑制作用,并稳定溶酶体膜,减少这些因子和溶酶体酶对细胞的损伤。

[答案]41 B

[题解]糖皮质激素对许多炎症介质,细胞因子的生成、释放和激活具有抑制作用,并稳定溶酶体膜,减少这些因子和溶酶体酶对细胞的损伤。

A.蓝斑-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激活 D.急性期反应蛋白

B.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激活 E.热休克蛋白

C.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

42.应激时,具有清除异物和坏死组织的是

43.应激时,具有提高机体细胞对多种应激原耐受力的是

44.应激时,能维持循环系统对儿茶酚胺的反应性是

45.应激时,能增强机体的抗出血能力的是

[答案]42 D

[题解]急性期反应蛋白中的C-反应蛋白能清除异物和坏死组织。

[答案]43 E

[题解]应激时热休克蛋白可提高机体细胞对多种应激原的耐受力。

[答案]44 B

[题解]应激时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激活维持循环系统对儿茶酚胺的反应性。

[答案]45 D

[题解]应激时急性期反应蛋白中的凝血蛋白类具有增加机体抗出血的能力。

A.C-反应蛋白 D.铜蓝蛋白

B.血清淀粉样A蛋白 E.α1-抗糜蛋白酶

C.热休克蛋白

46.上述哪种蛋白具有清除自由基的功能

47.上述哪种蛋白具有清除坏死组织的功能

48.上述哪种蛋白具有抑制蛋白酶的功能

49.上述哪种蛋白具有“分子伴娘”的功能

[答案]46 D

[题解]血浆铜蓝蛋白能活化超氧化物歧化酶,故具有清除自由基的功能。

[答案]47 A

[题解]C-反应蛋白具有清除坏死组织和异物的功能。

[答案]48 E

[题解]α1-抗糜蛋白酶具有抑制蛋白酶的功能。

[答案]49 C

[题解]热休克蛋白具有“分子伴娘”功能。

三、多选题C型题

A.儿茶酚胺增加 C.两者皆是

B.糖皮质激素增加 D.两者皆不是

50.应激时血糖升高是由于

51.应激时尿少是由于

52.应激时具有稳定溶酶体膜作用是由于

53.应激时具有抑制蛋白酶作用是由于

[答案]50 C

[题解]儿茶酚胺α受体激活抑制胰岛素分泌,而β受体激活刺激胰高血糖素分泌,进而升高血糖。糖皮质激素分泌增加是应激时血糖升高的重要机制,它促进蛋白质的糖异生,并对儿茶酚胺、胰高血糖素等的脂肪动员起容许作用。

[答案]51 A

[题解]应激时交感-肾上腺髓质的兴奋使肾血管收缩,肾小球滤过率降低,尿量减少。

[答案]52 B

[题解]糖皮质激素对许多炎症介质,细胞因子的生成、释放和激活具有抑制作用,并稳定溶酶体膜,减少这些因子和溶酶体酶对细胞的损伤。

[答案]53 D

[题解]应激时,急性期反应蛋白中的蛋白酶抑制剂可避免蛋白酶对组织的过度损伤。

A.增强凝血功能 C.两者皆有

B.增强抗感染功能 D.两者皆无

54.应激时,C-反应蛋白增加可

55.应激时,结合珠蛋白增加可

56.应激时,补体成分增加可

57.应激时,热休克蛋白增加可

[答案]54 B

[题解]应激时,C反应蛋白增加可与细菌细胞壁结合,起抗体样调理作用,激活补体经典途径,促进吞噬细胞的功能,抑制血小板的磷脂酶,减少其炎症介质的释放,加强机体的抗感染能力。

[答案]55 D

[题解]结合珠蛋白具有结合、运输功能,不具有抗出血、抗感染的能力。

[答案]56 B

[题解]补体成分增加可加强机体的抗感染能力。

[答案]57 B

[题解]热休克蛋白增加可加强机体的抗感染能力。

A.与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有关 C.两者皆有关

B.与遗传易感性激活有关 D.两者皆无关

58.应激性溃疡的发病因素有

59.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因素有

60.应激引起心因性侏儒是由于

61.应激相关停经的发病是由于

[答案]58 A

[题解]应激性溃疡是指病人在遭受各类重伤、重病和其它应激情况下,出现胃、十二指肠粘膜的急性病变,主要表现为粘膜的糜烂、浅溃疡、渗血等,少数溃疡可较深或穿孔。与儿茶酚胺分泌增多有关。

[答案]59 C

[题解]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因素与应激和遗传易感性有关。

[答案]60 A

[题解]应激引起心因性侏儒是由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对甲状腺轴的抑制。

[答案]61 D

[题解]应激相关停经的发病是由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在各个环节抑制性腺轴。

A.升高血糖浓度 C.两者皆可

B.稳定溶酶体膜 D.两者皆不可

62.应激时,儿茶酚胺大量分泌增加可

63.应激时,糖皮质激素分泌增加可

64.应激时,热休克蛋白升高可

[答案]62 A

[题解]儿茶酚胺α受体激活抑制胰岛素分泌,而β-受体激活刺激胰高血糖素分泌,进而升高血糖。

[答案]63 C

[题解]糖皮质激素分泌增加是应激时血糖升高的重要机制,它促进蛋白质的糖异生,并对儿茶酚胺、胰高血糖素等的脂肪动员起容许作用。糖皮质激素具有稳定溶酶体膜作用。

[答案]64 D

[题解]热休克蛋白不能升高血糖浓度、稳定溶酶体膜。

四、多选题X型题

65.下列哪些因素能引起应激?

A.强光 D.中毒

B.血液成分改变 E.心律失常

C.孤独

[答案]A B C D E

[题解]应激原分为三大类,包括外环境因素、机体的内在因素和心理、社会环境因素。

66.应激时分泌增多的激素包括

A.儿茶酚胺 D.生长激素

B.糖皮质激素 E.胰岛素

C.胰高血糖素

[答案]A B C D

[题解]应激时,体内胰岛素分泌减少,血胰岛素含量偏低,这是由于交感神经兴奋,血浆中儿茶酚胺升高所致。一般除胰岛素外,其他内分泌激素在应激时分泌都增多。

67.应激时HPA轴兴奋的中枢效应主要包括

A.CRH↑ D.ADH↑

B.ACTH↑ E.TNF↑

C.GC↑

[答案]A B

[题解]应激时HPA轴兴奋的中枢效应主要包括CRH↑、ACTH↑。而GC↑是其外周效应。

68.下列哪些蛋白在应激急性期反应时减少?

A.白蛋白 D.运铁蛋白

B.前白蛋白 E.热休克蛋白

C.C-反应蛋白

[答案]A B D

[题解]少数蛋白在急性期反应时减少,被称为负急性期反应蛋白,如白蛋白、前白蛋白、运铁蛋白。

69.应激时蓝斑-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的外周效应主要包括

A.肾上腺素浓度升高 D.胰高血糖素浓度升高

B.去甲肾上腺素浓度升高 E.内啡肽浓度升高

C.胰岛素浓度升高

[答案]A B

[题解]应激时蓝斑-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的外周效应主要包括血浆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浓度升高。

70.急性期反应蛋白的功能包括

A.升高血糖浓度 D.结合、运输功能

B.抗感染、抗损伤 E.抑制蛋白酶作用

C.清除异物和坏死组织

[答案] B C D E

[题解]应激时由于感染、炎症或组织损伤等原因可使血浆中某些蛋白质浓度迅速升高,这些蛋白被称为急性期反应蛋白。其种类很多,功能也相当广泛。如抑制蛋白酶;清除异物和坏死组织;抗感染、抗损伤;结合、运输功能。

71.应激时血糖升高与哪些激素有关?

A.儿茶酚胺增多 D.胰岛素增多

B.糖皮质激素增多 E.醛固酮增多

C.胰高血糖素/胰岛素比值降低

[答案]A B

[题解]应激时血糖升高与儿茶酚胺增多、糖皮质激素增多、胰高血糖素/胰岛素比值升高有关。

72.应激时糖皮质激素(GC)分泌增加对机体保护作用表现为

A.促进蛋白质的糖异生 D.抑制炎症介质生成﹑释放

B.维持循环系统对儿茶酚胺的反应性 E.抗过敏作用

C.淋巴细胞减少

[答案]A B D E

[题解]应激时GC增加对机体有广泛的保护作用。GC升高是应激时血糖增加的重要机制,它促进蛋白质的糖异生,并对儿茶酚胺、胰高血糖素等的脂肪动员起容许作用;GC对许多炎症介质,细胞因子的生成、释放和激活具有抑制作用,并稳定溶酶体膜;是维持循环系统对儿茶酚胺的反应性的必需因素。GC的持续增加也对机体产生不利影响。GC升高对免疫炎症反应有显著抑制作用;造成生长发育的迟缓;造成性腺轴、甲状腺轴的抑制。

73.应激时急性期反应蛋白包括

A.热休克蛋白 D.C-反应蛋白

B.纤维蛋白原 E.铜蓝蛋白

C.补体成分

[答案]B C D E

[题解]应激时由于感染、炎症或组织损伤等原因可使血浆中某些蛋白质浓度迅速升高,这些蛋白被称为急性期反应蛋白。其种类很多,如凝血因子、补体成分、C-反应蛋白、铜蓝蛋白,血清淀粉样A蛋白等。

74.有关“分子伴娘”的概念哪些是正确的?

A.指热休克蛋白 D.可稳定肽链折叠状态,避免折叠错误

B.可由体内多种细胞生成 E.只存在于高等动物

C.与细胞三大物质代谢有关

[答案] A B D

[题解]“分子伴娘”指热休克蛋白,是一组进化上十分保守的蛋白质,存在于原核和真核生物中,属

非分泌型蛋白质。基本功能为帮助蛋白质的正确折叠、移位、维持和降解。

75.应激时热休克蛋白的功能包括

A.分子伴娘 D.增强对心肌缺血的耐受

B.增强对热的耐受力 E.清除异物和坏死组织

C.增强对内毒素、病毒感染的耐受

[答案]A B C D

[题解]应激时热休克蛋白的功能包括稳定肽链折叠的中间状态,增强对热的耐受力,增强抗感染力,增强对心肌缺血的耐受等。但其基本功能为帮助蛋白质的正确折叠、移位、维持和降解,被人形象的称之为“分子伴娘”。

76.应激时肾排出水钠减少是由于

A.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

B.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

C.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

D.心房利钠肽分泌增多

E.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激素系统兴奋

[答案]A B C

[题解]应激时肾排出水钠减少是由于蓝斑-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

77.应激时消化系统的变化表现为

A.神经性厌食症 D.胃粘液蛋白分泌增加

B.肥胖症 E.胃肠收缩痉挛

C.胃肠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

[答案]A B C E

[题解]应激时有的食欲减退,可诱发神经性厌食症。有的食欲增加,成为某些肥胖的诱因;应激时交感-肾上腺髓质兴奋,胃肠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可造成糜烂、溃疡、出血;胃粘液蛋白分泌降低;胃肠运动发生改变,出现收缩痉挛。

78.应激时血液系统的变化包括

A.缺铁性贫血

B.血液白细胞数目增加,核左移

C.血小板数目增多,粘附力增强

D.红细胞数目增加,红细胞沉降率减慢

E.纤维蛋白原增加,血粘度增加

[答案]B C E

[题解]急性应激时,外周血中白细胞数目增多、核左移,血小板数增多、粘附力增强,纤维蛋白原浓度升高,凝血因子Ⅷ、= 5 \* ROMAN V、血浆纤溶酶原、抗凝血酶Ⅲ等的浓度升高。全血和血浆粘度升高,红细胞沉降率增快。慢性应激时,常出现贫血,红细胞数目减少。

79.应激性溃疡的发生机制包括

A.胃粘液蛋白分泌增多 D.酸中毒

B.胃粘膜缺血 E.胆汁逆流

C.胃腔内H+向粘膜内反向弥散

[答案]B C D E

[题解]应激时溃疡的发生机制包括:胃粘膜缺血;胃腔内H+向粘膜内反向弥散;胆汁逆流;酸中毒。

80.应激相关疾病包括

A.应激性溃疡 D.支气管哮喘

B.原发性高血压 E.停经

C.冠心病

[答案]B C D E

[题解]习惯上将那些应激起主要致病作用的疾病称为应激性疾病,如应激性溃疡。还有一些疾病,如原发性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溃疡性结肠炎、停经,支气管哮喘等等,应激在其发生发展中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和诱因,对这些疾病称为应激相关疾病。

五、名词解释

1.应激性疾病

[答案]应激起主要致病作用的疾病。

2.应激原(stressor)

[答案]任何躯体的或情绪性刺激,只要达到一定强度,能引起机体应激反应者称为应激原。

3.应激(stress)

[答案]指机体在受到各种内外环境因素刺激时所出现的非特异性全身反应。

4.应激相关疾病

[答案]应激在其发生发展中是一个重要的原因或诱因的疾病。

5.全身适应综合征的抵抗期(The resistance stage of general adaptation syndrome)

[答案]应激原持续作用于机体,在警告反应后,表现出以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多为主的适应性反应,称抵抗期。

6.负急性期蛋白

[答案]少数蛋白在急性期反应时减少,被称为负急性期反应蛋白。

7.精神创伤性应激障碍(psycho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答案]经历了残酷的战争、严重的创伤、恐怖之后出现的一系列心理精神障碍。

8.全身适应综合征衰竭期(The exhaustion stage of general adaptation syndrome)

[答案]持续强烈的有害刺激耗竭机体抵抗能力,肾上腺皮质激素持续升高,但糖皮质激素受体的数量和亲和力下降,机体内环境明显失衡,应激相关疾病及器官功能衰竭出现。

9.全身适应综合征的警觉期(The alarm stage of general adaptation syndrome)

[答案]应激原作用后迅速出现,为机体保护防御机制的快速动员期。以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为主,并伴有肾上腺皮质激素增多。

10.热休克蛋白(heat shock protein)

[答案]指热应激(或其它应激)时细胞新合成或合成增加的一组蛋白质,它们主要在细胞内发挥功能,属非分泌型蛋白质。

11.应激性溃疡(stress ulcer)

[答案]病人在遭受各类重伤、重病和其它应激情况下,出现胃、十二指肠粘膜的急性病变,主要表现为胃、十二肠粘膜的糜烂、浅溃疡、渗血等,少数可较深或穿孔。

12.急性期反应蛋白(acute phase protein)

[答案]应激时由于炎症、感染或组织损伤等原因可使血浆中某些蛋白质的浓度迅速升高,这些蛋白质被称为急性期反应蛋白。

13.全身适应综合征(general adaption syndrome)

[答案]对大多数的应激反应,在撤除应激原后,机体可很快趋于平静,恢复自稳态。但如果劣性应激原持续作用于机体,则应激可表现为一个动态的连续过程,并最终导致内环境紊乱和疾病,称之为全身适应综合征。

14.分子伴娘(molecular chaperone)

[答案]热休克蛋白功能涉及细胞的结构维持、更新、修复、免疫等,但其基本功能为帮助蛋白质的正确折叠、移位、维持和降解,被人形象地称之为“分子伴娘”。

15.心理社会呆小状态(psychosocial short statue)

[答案]慢性应激可在儿童引起生长发育的延迟,特别失去父母或生活在父母粗暴、亲子关系紧张家庭中的儿童,可出现生长缓慢、青春期延迟,并常伴有行为异常,如抑郁、异食癖等,被称为心理社会呆小状态或心因性侏儒。

六、填空题

1.应激指机体在受到各种刺激时所出现的全身反应。

[答案]内外环境因素非特异性

2.应激反应可提高机体的准备状态,有利于机体的或,有利于在变动的环境中维持机体的,增强机体的适应能力。

[答案]战斗逃避自稳态

3.应激时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使心肌加强,、和等激素分泌增加。

[答案]收缩力胰高血糖素生长素甲状腺素(或其它有关激素答出三个)

4.全身适应综合征可分为,和衰竭期三期。

[答案]警觉期抵抗期

5.应激时机体所出现的一系列非特异性全身性反应包括:(1) ;(2) ;(3) 。

[答案]神经内分泌反应急性期反应热休克反应

6.心理社会因素作为应激原可引起或。

[答案]良性应激劣性应激

7.应激时糖皮质激素增加有抗炎作用,是通过抑制和稳定而作用的。

[答案]化学介质的生成释放和激活溶酶体膜

8.应激使心率增加,主要通过兴奋β受体引起。

[答案]儿茶酚胺

9.应激时儿茶酚胺大量释放,可使血小板数目,粘附聚集力。

[答案]增加增强

10.应激反应的主要神经内分泌改变为和强烈兴奋。

[答案]蓝斑-交感-肾上腺髓质轴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

11.应激时机体物质代谢总体变化表现为:分解代谢,合成代谢。

[答案]增强减弱

12.应激的心理性反应主要表现在,,,三方面的改变。

[答案]认识功能情绪反应社会行为反应

13.应激时溃疡的发生是由于胃粘膜缺血导致胃粘膜遭到破坏,胃腔内H+,造成粘膜损伤。

[答案]屏障向粘膜内反向弥散

七、简答题

1.应激时,蓝斑作为交感-肾上腺髓质轴的中枢位点有何联系和功能?

[答题要点] = 1 \* GB3 ①上行主要与边缘系统的杏仁体、海马结构、边缘中脑区和边缘皮层有密切的

往返联系,成为应激时情绪、认知、行为变化的结构基础。= 2 \* GB3 ②下行则主要至脊髓侧角,行使调节交感神经系统和肾上腺髓质系统的功能。

2.应激时,室旁核作为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激素轴的中枢位点有何联系和功能?

[答题要点] = 1 \* GB3 ①上行主要与杏仁体、海马结构、边缘皮层有广泛的联系,特别与杏仁体有致密的神经纤维联系。= 2 \* GB3 ②下行则主要通过激素(CRH)与腺垂体和肾上腺皮质进行往返联系和调控。

3.简述应激时,泌尿系统主要变化?

[答题要点]GFR↓,尿少,尿比重↑,水钠排出↓。

4.应激所导致的免疫功能障碍主要表现有哪些?

[答题要点] = 1 \* GB3 ①自身免疫病;= 2 \* GB3 ②免疫抑制。

5.简述应激性溃疡的发生机制

[答题要点] = 1 \* GB3 ①胃粘膜缺血;= 2 \* GB3 ②胃腔内H+向粘膜内的反向弥散;= 3 \* GB3 ③酸中毒,胆汁逆流。

6.简述应激时心血管系统主要变化

[答题要点] = 1 \* GB3 ①心率增快,心肌收缩力增强,心输出量增加,血压升高;= 2 \* GB3 ②外周阻力↑或↓;= 3 \* GB3 ③冠脉流量↑或↓;= 4 \* GB3 ④心室纤颤阈值↓;= 5 \* GB3 ⑤心律紊乱。

7.简述应激时热休克蛋白增多的机理

[答题要点]多种应激原常会引起蛋白质结构损伤,暴露出与HSP的结合部位,正常时这些HSP与HSF 相结合,HSP与受损蛋白的结合释放出游离的HSF,游离的HSF倾向于聚合成三聚体,后者则向核内移位并与热休克基因上游的起动序列相结合,启动HSP的转录合成。

8.简述热休克蛋白的基本结构

[答题要点]热休克蛋白基本结构为N端的一个A TP酶结构域和C端的一个基质识别结构域。

9.简述C-反应蛋白清除异物和坏死组织的机制

[答题要点] = 1 \* GB3 ①与细菌细胞壁结合,起抗体样调理作用;= 2 \* GB3 ②激活补体经典途径;= 3 \* GB3 ③促进吞噬细胞的功能;= 4 \* GB3 ④抑制血小板的磷脂酶,减少其炎症介质的释放。

10.试述情绪心理应激导致心室纤颤的可能机制

[答题要点] = 1 \* GB3 ①交感肾上腺髓质激活通过β受体兴奋降低心室纤颤的阈值;= 2 \* GB3 ②引起心肌电活动异常;= 3 \* GB3 ③通过α受体引起冠状动脉收缩痉挛。

11.简述全身适应综合征分期和各期特点

[答题要点] = 1 \* GB3 ①警觉期为机体防疫机制的快速动员期,使机体作好充分的准备。= 2 \* GB3 ②抵抗期对特定应激原的抵抗增强,防御贮备能力被消耗,对其它应激原抵抗力下降。= 3 \* GB3 ③衰竭期机体内环境明显失衡,应激反应的负效应显现,应激性疾病出现,器官功能衰退,甚至休克。

12.应激原可分为几大类?各举一例

[答题要点] = 1 \* GB3 ①外环境因素。如高温,低氧等;= 2 \* GB3 ②机体内在因素。如血液成分改变 = 3 \* GB3 ③心理、社会环境因素。如职业竞争。

13.简述急性期反应蛋白主要的生物学功能

[答题要点] = 1 \* GB3 ①抑制蛋白酶;= 2 \* GB3 ②清除异物和坏死组织;= 3 \* GB3 ③抗感染、抗损伤;= 4 \* GB3 ④结合、运输功能。

八、论述题

1.试述应激时主要神经内分泌反应的基本组成单元和基本效应

[答题要点] = 1 \* GB4 ㈠蓝斑-交感-肾上腺髓质轴基本组成单元:脑干的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及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蓝斑为该系统的中枢位点。基本效应:= 1 \* GB3 ①中枢效应:与应激时的兴奋、

警觉有关,并可引起紧张、焦虑的情绪反应。= 2 \* GB3 ②外周效应:血浆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浓度迅速升高。= 2 \* GB4 ㈡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激素系统基本组成单元:室旁核、腺垂体和肾上腺皮质。基本效应:= 1 \* GB3 ①中枢效应:在各种应激原的刺激下,下丘脑室旁核分泌CRH增多。CRH除刺激ACTH分泌,导致GC水平升高外,还调控应激时的情绪行为反应;促进内啡肽释放。= 2 \* GB3 ②外周效应:糖皮质激素分泌增多。

2.试述应激时热休克蛋白增多的机制及其主要功能

[答题要点]增多机制:多种应激原常会引起蛋白质结构损伤,暴露出与HSP的结合部位,正常时这些HSP与HSF相结合,HSP与受损蛋白的结合释放出游离的HSF,游离HSF倾向于聚合成三聚体,后者则向核内移位并与热休克基因上游的起动序列相结合,启动HSP的转录合成,使HSP增多。功能:= 1 \* GB3 ①热休克蛋白功能涉及细胞的结构维持、更新、修复、免疫等,但其基本功能为帮助蛋白质的正确折叠、移位、维持和降解,被人形象地称之为“分子伴娘”。= 2 \* GB3 ②增强机体对多种应激原的耐受能力。

3.试述应激时糖皮质激素增加对机体的影响

[答题要点]应激时GC增加对机体有广泛的保护作用。= 1 \* GB3 ①GC升高是应激时血糖增加的重要机制,它促进蛋白质的糖异生,并对儿茶酚胺、胰高血糖素等的脂肪动员起容许作用;= 2 \* GB3 ②GC对许多炎症介质、细胞因子的生成、释放和激活具有抑制作用,并稳定溶酶体膜;= 3 \* GB3 ③是维持循环系统对儿茶酚胺的反应性的必需因素。GC的持续增加也对机体产生不利影响。= 1 \* GB3 ①GC 升高对免疫炎症反应有显著抑制作用;= 2 \* GB3 ②造成生长发育的迟缓、行为异常。= 3 \* GB3 ③造成性腺轴、甲状腺轴的抑制;= 4 \* GB3 ④代谢改变。

4.试述应激时免疫系统和神经内分泌系统的相互关系

[答案要点]免疫细胞具有大多数神经-内分泌激素的受体,接受神经-内分泌的调控;同时又作为应激反应的感受器官,感受一般感觉器官不能察知的应激原,并作出反应,释放各种激素和细胞因子,反作用于神经-内分泌系统,参与应激的调控,或直接作用于效应器官激起反应。

第九版病理生理学第五章糖代谢紊乱考点剖析

第九版病理生理学第五章糖代谢紊乱考点剖析 内容提要: 笔者以王建枝主编的病理生理学第九版教材为蓝本,结合40余年的病理生理学教学经验,编写了第九版病理生理学各章必考的考点剖析,共二十章。本章为第五章糖代谢紊乱。本章考点剖析有重点难点、名词解释(6)、简述题(9)、填空题(2)及单项选择题(4)。适用于本科及高职高专临床、口腔、医学、高护、助产等专业等学生学习病理生理学使用,也适用于临床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考试人员及研究生考试人员使用。 目录 第五章糖代谢紊乱 第一节高血糖症 第二节低血糖症 重点难点 掌握:高糖血症、低糖血症、胰岛素抵抗的概念、高糖血症的原因和发病机制。 熟悉:低糖血症的原因和发病机制。熟悉糖代谢紊乱时的主要代谢功能变化。 了解:糖代谢紊乱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一、名词解释(6) 1、高血糖症: 是指空腹血糖水平高于6.9mmol/L。 2、胰岛素抵抗: 是指胰岛素作用的靶组织和靶器官(主要是肝脏、肌肉和脂肪组织)对胰岛素生物作用的敏感性降低,可引起高血糖症,血液中胰岛素含量可正常或高于正常。 3、糖尿病: 是指一种体内胰岛素相对或绝对不足及靶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或胰岛素本身存在结构上的缺陷而引起的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代谢紊乱的一种慢性疾病。糖尿病的显著特点是高血糖症和糖尿。 4、低血糖症: 是指空腹血糖浓度低于2.8mmol/L(50mg/dl)时称为低血糖症。 5、低血糖昏迷: 是指血糖水平过低,会影响脑细胞的功能,从而出现头晕、倦怠无力、心悸等症状,严重时出现昏迷,又称为低血糖休克。 6、糖原贮积症: 是一组少见的遗传性糖原代谢紊乱的疾病。又称糖原沉着症、糖原累积病。因糖原分解与合成有关的某些酶系统缺乏,糖原分解困难,糖原异常地沉积于全身各组织,尤其是肝脏、心脏和肌肉中。 二、简述题(9) 1、胰高血糖素失调如何引起高血糖症? 答:(1)胰高血糖素分泌的抑制机制受损,胰岛素缺乏造成其通过IRS-1/P13K途径对胰高血糖素分泌的抑制作用减弱。(2)胰岛A细胞对葡萄糖的敏感性下降(3)胰高血糖素对B 细胞的作用异常(4)胰岛A细胞的胰岛素抵抗。 2、严重肝脏疾患为什么会引起高血糖症? 答:肝硬化、急慢性肝炎、脂肪肝等肝脏疾病,可引起糖耐量减退,血糖升高。其主要机制是:(1)继发性胰岛功能不全;(2)胰高血糖素灭活减弱,糖代谢的酶系统破坏、功

病理生理学试题库-6应激-史满金

病生试题(史满金) 应激 一、A型题 1.参加应激反应的关键性器官是:() A.甲壮腺B.肾上腺C.前列腺D.心脏E.肺脏 答案:B 2.应激反应中对免疫起抑制作用的最主要的激素是:() A.肾上腺素B.去甲肾上腺素C.糖皮质激素D.β-内啡肽E.生长激素 答案:C 3.下列哪种激素的大量分泌不会引起应激性溃疡?() A.糖皮质激素B.儿茶酚胺C.β-内啡肽D.血管紧张素-ⅡE.前列腺素 答案:E 4.下列哪项反应不会在应激中发生?() A.心肌收缩力增加B.心率加快C.皮肤血管收缩D.肾动脉扩张E.心输出量增加 答案:D 5.在应激反应中大量分泌的下列激素,哪种具有抑制炎症反应的作用?() A.肾上腺素B.去甲肾上腺素C.糖皮质激素D.血管紧张素E.抗利尿激素答案:C 6.应激时交感-肾上腺系统兴奋,以下哪项反应对机体不利?() A.心肌收缩力增加C.血流量分布D.外周小血管收缩D.支气管扩张E.促进糖元分解 答案:C 7.应激性溃疡发生的最主要机制是:() A.粘膜缺血B.糖皮质激素分泌增多C.胃粘膜合成前列腺素增多D.全身性中毒E.血浆β-内啡肽增多 答案:A 8.应激时免疫功能减弱,主要是由于:() A.生长激素分泌增加B.盐皮质激素分泌增加C.糖皮质激素分泌增加D.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E.胰岛素分泌增加 答案:C 9.急性期蛋白的主要来源是:() A.巨噬细胞B.内皮细胞C.肝细胞D.成纤维细胞E.多形核白细胞 答案:C 10.关于热休克蛋白(HSP)的错误说法是:() A.HSP亦称为应激蛋白B.HSP的生成普遍存在整个生物界C.HSP首先在果蝇体发现D.HSP在进化过程中的保守性很小E.HSP可提高细胞的应激能力答案:D 11.与应激时情绪行为反应有关的结构基础主要是:() A.大脑皮质B.下丘脑C.中脑D.脊髓侧角E.大脑边缘系统 答案:E 12.能稳定溶酶体的是:() A.抑肽酶B.糖皮质激素C.抗生素D.ATPE.洋地黄

第九版病理生理学第七章缺氧考点剖析

第九版病理生理学第五章缺氧考点剖析 内容提要: 笔者以王建枝主编的病理生理学第九版教材为蓝本,结合40余年的病理生理学教学经验,编写了第九版病理生理学各章必考的考点剖析,共二十章。本章为第五章缺氧。本章考点剖析有重点难点、名词解释(15)、简述题(7)、填空题(6)及单项选择题(11)。适用于本科及高职高专临床、口腔、医学、高护、助产等专业等学生学习病理生理学使用,也适用于临床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考试人员及研究生考试人员使用。 目录 第五章缺氧 第一节常用的血氧指标 第二节缺氧的原因、分类和血氧变化的特点 第三节缺氧时机体的功能与代谢变化 第四节缺氧治疗的病理生理基础 重点难点 掌握:缺氧、发绀的概念;常用的血氧指标;各型缺氧的原因、发病机制和血氧变化特点;缺氧时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和血液系统的改变。 熟悉:缺氧时中枢神经系统和组织、细胞的变化。 了解:缺氧治疗的病理生理基础。 一、名词解释(15) 1、缺氧: 由于氧的供应不足和/或氧的利用障碍引起的机体组织、器官的功能代谢甚至结构发生变化的病理过程称缺氧。 2、血氧分压: 是指溶解于血液中的氧所产生的张力。正常人动脉血氧分压约为100mmHg(13.33kPa),静脉血氧分压约为40mmHg(5.33 kPa)。 3、血氧容量: 是指1L血液中的血红蛋白被氧充分饱和时的最大带氧量,正常值约为20ml/L。血氧容量的多少反映了血液携带氧能力的高低。 4、血氧含量: 是指1L血液的实际带氧量,主要取决于血氧分压和血氧容量。动脉血氧含量(CaO2)约为19ml/L;静脉血氧含量(CvO2)约为14ml/L。 5、血红蛋白氧饱和度: 是指Hb与氧结合的百分数,简称血氧饱和度,主要取决于PaO2。正常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为95%~97%;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为75%。 6、P50: 是指血氧饱和度为50%时的血氧分压,是反映血红蛋白与氧亲和力的指标,正常值为26~27mmHg(3.47~3.6 kPa)。 7、动-静脉血氧含量差: 是指动脉血氧含量与静脉血氧含量的差值,约为5ml/L。反映组织摄取氧的能力。 8、低张性缺氧: 是以动脉血氧分压降低为基本特征的缺氧,又称为乏氧性缺氧或低张性低氧血症。9、血液性缺氧: 是指由于血红蛋白的数量减少或性质改变,使血液携带氧的能力降低或血红蛋白结合

第九版病理生理学第二章疾病概论考点剖析

第九版病理生理学第二章疾病概论考点剖析 内容提要: 笔者以王建枝主编的病理生理学第九版教材为蓝本,结合40余年的病理生理学教学经验,编写了第九版病理生理学各章必考的考点剖析,共二十章。本章为第二章疾病概论。本章考点剖析有重点难点、名词解释(22)、简述题(10)、填空题(5)及单项选择题(14)。适用于本科及高职高专临床、口腔、医学、高护、助产等专业等学生学习病理生理学使用,也适用于临床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考试人员及研究生考试人员使用。 目录 第二章疾病概论 第一节疾病的相关概念 第二节病因学 第三节发病学 第四节疾病的转归 第五节疾病研究的基本方法 重点难点 掌握:疾病、健康、亚健康、衰老、脑死亡、病因、诱因的基本概念。 熟悉:疾病的常见病因及其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疾病的基本调节机制,脑死亡的判断标准,确定脑死亡的意义。 了解:疾病谱,疾病研究的基本方法,传统医学、循证医学、精准医学和转化医学的特征。 一、名词解释(22) 1、疾病: 是指机体在一定病因作用下,机体内稳态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包括躯体、精神和社会适应)。在疾病过程中,躯体、精神及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被破坏,机体进人内环境稳态失衡、与环境或社会不相适应的状态。 2、健康: 是指躯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一种完好状态。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病痛,而且是躯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交往上处于完好状态”。要想保持健康状态,除具有强壮的体魄外,还应具有精神饱满、乐观、勇于克服困难、较强的事业心以及良好的人际关系。 3、亚健康: 指介于健康与疾病的一种生理功能低下状态。躯体性亚健康状态:疲乏无力,精神不振,工作效率低等。心理性亚健康状态:焦虑、烦躁、易怒、睡眠不佳等,严重时可伴有胃痛、心悸等表现。社会性亚健康状态:主要表现为与社会成员的关系不稳定,心理距离变大,产生被社会抛弃和遗忘的孤独感。 4、症状与体征: 症状:是指患者主观上的异常感觉,如头晕、头痛、恶心、疲乏无力等; 体征:是医护工作者使用临床检查的各种方法,检查出的疾病的客观表现,如皮疹、伤口、心脏杂音、腹部肿块等;社会行为是指劳动、人际交往等一切作为社会成员的活动。 5、衰老或老化: 是机体在增龄过程中由于形态改变、机能减退、代谢失调而导致机体对外部环境适应力下降的综合状态。老化倾向于描述生理性增龄过程。衰老则指伴有严重退行性变的、快速的病理性老化。 6、疾病谱:

第九版病理生理学第九章应激考点剖析

第九版病理生理学第九章应激考点剖析 内容提要: 笔者以王建枝主编的病理生理学第九版教材为蓝本,结合40余年的病理生理学教学经验,编写了第九版病理生理学各章必考的考点剖析,共二十章。本章为第九章应激。本章考点剖析有重点难点、名词解释(9)、简述题(6)、填空题(3)。适用于本科及高职高专临床、口腔、医学、高护、助产等专业等学生学习病理生理学使用,也适用于临床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考试人员及研究生考试人员使用。 目录 第九章应激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应激时机体功能代谢改变及机制 第三节应激与疾病 第四节病理性应激的防治原则 重点难点 掌握:(1)应激的概念和生理病理意义(2)应激时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和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变化和意义(3)应激性溃疡的概念及发病机制。 熟悉:(1)应激原的概念和应激反应的分类(2)急性期反应和急性期蛋白的概念(3)应激时机体的代谢和器官功能变化。 了解:(1)应激时的其他神经内分泌反应(2)细胞应激、热休克蛋白、氧化应激的概念。 一、名词解释(9) 1、应激: 是指机体在各种内外环境因素刺激下所出现的全身性的非特异性适应性反应称为应激或应激反应。 2、应激原: 是指引起应激反应的各种刺激因素。 3、全身适应综合征: 是指应激原持续作用于机体,应激表现为动态的连续过程,并最终导致内环境紊乱和疾病。 4、应激性溃疡: 指患者在遭受各类重伤及大手术、重病或其它应激情况下,出现胃、十二指肠粘膜的急性病变。表现为粘膜糜烂、浅表溃疡、渗血等,少数溃疡可发生穿孔。 5、急性心因性反应: 是指在急剧而强烈的心理社会应激原作用后,数分钟至数小时内所引起的功能性精神障碍。 6、适应障碍: 是由于长期存在的心理应激或困难处境,加上患者本人脆弱的心理特点及人格缺陷而产生的以抑郁、焦虑、烦燥等情感障碍为主,伴有社会适应不良,学习及工作能力下降,与周围接触减少等表现的一类精神障碍。 7、热休克反应: 是指生物体在热刺激或其他应激原作用下所表现出的以热休克蛋白生成增多为特征的反应,也称热应激。 8、氧化应激:

病理生理学名词解释

病理生理学名词解释 1.休克(shock):机体在各种强烈致病因素作用下时发生的一种 以全身有效循环血量下降,组织血液灌流量减少为特征,进而 有细胞代谢和功能紊乱及器官功能障碍的病理过程。 2.心源性休克(cardiogenic shock):是指由于心脏泵血功能障碍, 心排出量急剧减少,有效循环血量下降而引起的休克,如得不 到有效的治疗,死亡率极高。见于大面积心肌梗死,心肌病, 严重的心律失常及其他严重心脏病的晚期。 3.血管源性休克;分布异常性休克(maldistrubutive shock):由于 广泛的小血管扩张,血管床容积增大,大量血液淤滞在舒张的 小血管内,使有效血量减少而引起的休克,见于感染性,过敏 性,神经源性休克等。 4.MODS: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是指在严重的创伤,感染和休 克时,原无器官功能障碍的患者同时或在短时间内相继出现两 个以上器官系统的功能障碍以致机体内环境的稳定必需靠临 床干预才能维持的综合征。 6.ARDS(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急性呼吸窘迫综 合征;休克肺:休克时所出现的急性呼吸功能衰竭,是指肺 内、外严重疾病导致以肺毛细血管弥漫性损伤、通透性增强 为基础,以肺水肿、透明膜形成和肺不张为主要病理变化, 以进行性呼吸窘迫和难治性低氧血症为临床特征的急性呼 吸衰竭综合征。ARDS是急性肺损伤发展到后期的典型表现。

该病起病急骤,发展迅猛,预后极差,死亡率高达50%以上。 7.SIRS,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机体通过持续放大的级联反应,产生大量的促炎介质并进入循环,并在远隔部位引起全身性炎症,称为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8.DIC: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由于某些致病因子的作用,以血液凝固性障碍为特征的病理过程。微循环中形成大量微血栓,同时大量消耗凝血因子和血小板,同时引起继发性纤维蛋白溶解功能增强,导致患者出现明显的出血,休克,器官功能障碍,溶血性贫血等临床表现。 9.MHA,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DIC患者可伴有一种特殊类型的贫血,其特征是外周血涂片中可见一些特殊的形态各异的变形红细胞,称为裂体细胞,外形呈盔形,星形,新月形等,统称为红细胞碎片,该碎片脆性高,易发生溶血。 10.FDP:纤溶酶水解纤维蛋白原及交联纤维蛋白产生的各种片段,统称为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这些片段具有明显的抗凝作用,各种FDP片段的检查在DIC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 11,3P试验:即血浆鱼精蛋白副凝试验,其原理是将鱼精蛋白加入患者血浆后,可与FDP结合,使血浆原与FDP结合的纤维蛋白单体分离并彼此聚合并凝固,这种不需要酶的作用而形成纤维蛋白的现象称为副凝试验。DIC患者往往呈阳性反应,但晚期有时也可为阴性。 12,IRI缺血-再灌注损伤:指在一定条件下缺血后再灌注,不仅

病理生理学期末复习重点要点3

病理生理学期末复习重点要点3 第九章、应激 一、概念 1、应激:机体在受到各种内外环境因素刺激时所出现的非特异性全身反应,或称为应激反应。 2、全身适应综合征:劣性应激原持续作用于机体,应激可表现为一个动态的连续过程,最终导致内环境紊乱和疾病。GAS可分为警觉期、抵抗期、衰竭期。 3、热休克蛋白:在热应激原或其它应激时细胞合成或合成增加的一组蛋白质。 4、应激性溃疡:病人在遭受各类重伤、重病和其它应激情况下,出现胃、十二指肠粘膜的急性病变,主要表现为糜烂、浅溃疡、渗血等,少数溃疡可较深或穿孔。 5、应激原:能引起应激反应的各种刺激因素。 6、急性期反应蛋白:应激时由于感染、组织损伤等引起的浓度迅速升高血浆中的某些蛋白质。 二、常见的应激原有哪些 1、外环境因素:如高热、寒冷、射线、低氧、病原微生物、化学毒物

等 2、内环境因素:如贫血、休克、器官功能衰竭、酸碱平衡紊乱等 3、心理社会因素:如紧张的工作、不良的人际关系、愤怒、焦虑等。 三、简述全身适应综合征各期的主要变化 1、警觉期:此期神经内分泌改变以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为主,分泌儿酚胺并伴有生上线皮质激素,其生理意义在于使机体处于应战状态 2、抵抗期:此期以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軸兴奋为主,主要分泌肾上腺皮质激素,其在增强机体抗损伤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但免疫系统开始受到限制 3、衰竭期:机体内环境严重失调,相继出现一个或者多个器官衰竭,最终归于死亡 四、应激时蓝斑-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的组成、中枢位点、效应(中枢、外周)、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 1、组成:蓝斑-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 2、中枢位点:脑桥蓝斑 3、中枢效应:引起兴奋、警觉及紧张、焦虑等情绪反应 4、外周效应:血浆中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及多巴胺等儿荼酚胺浓度升高

病理生理学重点归纳

三种类型脱水的对比 体内固定酸的排泄(肾脏): 固定酸首先被体液缓冲系统所缓冲,生成H 2CO 3和相应的固定酸盐(根); H 2CO 3在肾脏解离为CO 2和H 2O ,进入肾小管上皮细胞,即固定酸中的H + 以CO 2和H 2O 的形式进入肾小管 上皮细胞,进一步通过H 2CO 3释放H + 进入肾小管腔; 固定酸的酸根以其相应的固定酸盐的形式 被肾小球滤出; 进入肾小管腔的H + 和固定酸的酸根在肾小管腔内结合成相应的固定酸排出体外。 呼吸性调节和代谢性调节(互为代偿,共同调节): 呼吸性因素变化后,代谢性因素代偿: 代谢性因素变化后,呼吸性、代谢性 因素均可代偿: 酸碱平衡的调节: 体液的缓冲,使强酸或强碱变为弱酸或弱碱,防止pH 值剧烈变动; 同时使[HCO3-]/[H 2CO 3]出现一定程度的变化。 呼吸的变化,调节血中H 2CO 3的浓度; 肾调节血中HCO3-的浓度。 使[HCO3-]/[H 2CO 3]二者的比值保持20:1,血液pH 保持7.4。 各调节系统的特点: 血液缓冲系统:起效迅速,只能将强酸(碱)→弱酸(碱),但不能改变酸(碱)性物质的总量; 组织细胞:调节作用强大,但可引起血钾浓度的异常; 呼吸调节:调节作用强大,起效快,30 min 可达高峰;但仅对CO 2起作用; 肾 调节:调节作用强大,但起效慢,于数小时方可发挥作用,3~5 d 达高峰。

酸碱平衡紊乱的类型: 代偿性: pH仍在正常范围之内, 即[HCO3-]/[H2CO3]仍为20:1, 但各自的含量出现异常变化。失代偿性: pH明显异常,超出正常范围。 判定酸碱平衡紊乱的常用指标: pH值:7.35-7.45(动脉血) 动脉血CO2分压(PaCO2):33-46mmHg,均值40mmHg 标准碳酸氢盐和实际碳酸氢盐(SB/AB):正常人AB=SB:22-27mmol/L,均值24mmol/L 缓冲碱(BB):45-52mmol/L,均值48mmol/L 碱剩余(BE):-/+3.0mmol/L 阴离子间隙(AG):12-/+2mmol/L,AG>16mmol/L,判断AD增高代谢性酸中毒

病理生理学作业(1-9章)

病理生理学作业(1—9章) 第一章:水电解质代谢紊乱 名词解释: 1、脱水:是指体液量明显减少,并出现一系列功能代谢变化的一种病理过程,临床上根据 脱水时血浆渗透压的不同分为高渗性,低渗性,等渗性三种类型。 2、高渗性脱水:指失水多于失钠,血浆钠的浓度超过150mmol/L,血浆渗透压超过 310mmol/L以上。 3、低钾血症:是指血清钾浓度低于3.5mmol/L。 4、显性水肿:指用手指按压按压水肿部位皮肤时出现凹陷,因其易被察觉而称为显性水肿。 简答题 1、简述低钾血症对神经——肌肉的影响及其机制? 答:低血钾血症对神经肌肉的影响总体表现为抑制和麻痹作用,具体表现 ⑴对中枢神经系统:表现为精神萎靡,表情淡漠和倦怠或者反应迟钝,定向力减退,嗜睡 甚至昏迷[。 ⑵对骨骼肌表现为下肢无力,软瘫,逐渐累及上肢肌肉,严重者可导致呼吸肌麻痹而死亡, 肌肉痉挛缺血坏死,横纹肌溶解。 ③对胃肠道平滑肌表现为食欲不振,腹胀,恶心,呕吐便秘或麻痹性肠梗阻。 其机制为:血钾降低时,由于细胞内的钾离子浓度降低,使细胞内外钾离子浓度比值增大,细胞静息电位负值增大,静息电位和阈电位距离加大,使可兴奋的组织细胞对兴奋刺激敏感性降 低,因而兴奋性降低。 2、简述体内外液体交换失衡的机制有哪些? 答:体内外液体交换失衡机制有①胶体渗透压的变化,②抗利尿激素,醛固酮系统对体液的调节,③心房利钠肽的变化。 3、某患儿腹泻4天,每天水样便10余次,试分析该患儿可能发生哪些水电解质的紊乱? 答:该患儿可能发生高渗透性脱水和你钾血症。 ①每天10余次的水样便导致肠内大量碱性溶液丢失,钾也随之大量丢失而导致低钾血症。 ②因水样便导致失水多于失钠而导致高渗透性脱水。 第三章:酸碱平衡紊乱 名词解释 1、标准碳酸氢根(SB):是全血在标准条件下(即血液温度在在38度,血红蛋白氧饱和度为100%, 用二氧化碳分压为40mmol/L的气体平衡)所测得的血浆HCO3含量。 2、阴离子间隙(AG):是血浆中未测定的阴离子与未测定的阳离子的差值。 3、代谢性酸中毒:是指血浆HCO3浓度原发性减少而导致PH值下降。 4、呼吸性酸中毒:是指血浆H2CO3浓度原发性增高而导致PH值下降。 简答题 1、频繁呕吐易引起何种酸碱平衡紊乱?为什么? 答;频繁呕吐易引起代谢性碱中毒。因为频繁呕吐导致胃液大量丢失,丢失了大量的氢离子,钠离子,氯离子,胞液中的HCO3得不到中和被吸收入血,造成血浆HCO3浓度升高,PH值升高而发生代谢性的碱中毒。 2、为什么急性呼吸性酸中毒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比代谢性酸中毒明显? 答:①CO2可引起脑血管舒张,脑血流量明显增加,严重者可引起颅内压增高。 ②CO2为脂溶性的物质,能够迅速通过血脑屏障,而HCO3为水溶性的物质,通过血脑屏障 极为缓慢,因而急性呼吸性酸中毒对脑脊液PH值降低的程度比代谢性酸中毒时更为明显。

病理生理学名词解释

?血氧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PO2):指物理溶解于血液中的氧所产 生的张力。 ?血氧容量(oxygen binding capacity,CO2max):指100ml血液中得血红蛋白完 全氧和后的最大带氧量,取决于血液中血红蛋白的量及其与O2结合的能力。 ?血氧含量(oxygen content,CO2):指100ml血液中实际含氧量,包括物理溶 解的和与Hb结合的氧量。 ?血氧饱和度(oxygen saturation,SO2):指Hb结合氧的百分数,约等于血氧含 量/血氧容量。 ?低张性缺氧(hypotonic hypoxia):动脉氧分压降低,动脉血氧含量降低,又 称乏氧性缺氧;吸入氧分压过低、外呼吸功能障碍和静脉血分流是其主要原因。 ?血液性缺氧(hemic hypoxia):主要因为血红蛋白含量减少或性质改变引起的 血氧含量降低,但动脉氧分压正常,故又称等张性缺氧(isotonic hypoxia),主要特点为血氧含量降低或血红蛋白氧亲和力过高。 ?循环性缺氧(circulatory hypoxia):是指因组织血流量减少引起的组织供氧不 足,又称低血流性缺氧或低动力性缺氧(hypokinetic hypoxia)。主要特点是动-静脉血氧含量差增大。 ?组织性缺氧(histogenous hypoxia):指组织、细胞对氧的利用障碍,故又称 氧利用障碍性缺氧(dysoxidative hypoxia)。线粒体功能和结构障碍是主要原因,主要特点是动-静脉血氧含量差减少。 ?低氧通气反应(hypoxia ventilation reation HVR):动脉血氧分压降低时呼吸加 深加快,肺通气量增加 ?氧中毒(oxygen intoxication):吸入氧分压过高、吸氧时间过长,可引起细胞 损害、器官功能障碍,称为氧中毒。 ?低渗性脱水(hypotonic dehydration):体液容量减少,以失纳多于失水,血 清钠浓度<130mmol/L、血浆渗透压<280mOsm/L为主要病理变化过程。 ?标准碳酸氢盐(standard bicarbonate,SB):标准条件下(血液温度38℃、血 红蛋白氧饱和度100%,PaCO2为40mmHg气体平衡)测得的血浆中HCO3ˉ的含量。正常值22-27mmol/L。 ?实际碳酸氢盐(actual bicarbonate,AB):隔绝空气的血液标本在实际PaCO2、 体温和血氧饱和度条件下测得的血浆HCO3ˉ浓度。 ?缓冲碱(buffer base,BB):在标准条件下,血液中一切具有缓冲作用的负离 子碱的总和。包括:血浆和红细胞中的HCO3ˉ、Hbˉ、HbO2ˉ、Prˉ、HPO4ˉ。 正常值45-52mmol/L。 ?碱剩余(base excess,BE):指在标准条件下,用酸或碱滴定全血标本至pH7.4 时所需的酸或者碱的量。 ?阴离子间隙(anion gap,AG):指血浆中未测定的阴离子(UA)与未测定的 阳离子(UC)的差值。AG=UA-UC=[Na+]—[Cl-]— [HCO3-]=12±2mEg/L。 ?代谢性酸中毒(metabolic acidosis):血浆[HCO3-]原发性减少导致pH值下降 为特征的酸碱平衡紊乱。(酸负荷过多是主要原因,碱过少是重要原因,高血钾)。

病理生理学课件_10应激(Stress

* 应激Stress Stress 什么是应激? 应激是否对人有利?同一个刺激因素,每个人的反应是否一样?Stress 第一节基本概念(Basic concepts of stress)■应激(Stress)■应激原(Stressor)■应激反应分类(Classification of stress response)■应激意义(Significance of stress)全身适应综合症(General adaptation syndrome,GAS)Stress 1.应激(Stress)应激是指机体在各种内外环境因素刺激下所出现的全身性的非特异性适应性反应称为应激或应激反应。Stress is defined as a state of tension that can lead to disharmony or threaten the homeostasis of body. 一定强度stimulate 特异性反应组织坏死化脓酸中毒非特异性适应反应焦虑恐惧血液重分布心率增加Stress 手术烧伤感染缺氧强光噪音与刺激因素性质无直接关系Stress 2.应激原(Stressor) 应激原是指引起应激反应的各种刺激因素。The stimuli or agents that induce stress are termed stressor. Stressor Psychological or socio-cultural intrinsic factor of body Physical, chemical, biological Threat to self esteem, relationships with other people. Cold, heat, toxins, drugs, bacteria. Homeostasis, disease, cancer. Stress 4.应激意义(Significance of stress)■如果应激有利于机体在紧急状态下的战斗或逃避(Fight or flight),称为良性应激(Eustress)。■如果应激原过于强烈,可以引起病理变化,甚至死亡。称为劣性应激(Distress)。Psychological stress 3.应激反应分类(Classification of stress response)Stress response Physical stress Physical, chemical Psychological or socio-cultural Stress 全身适应综合症 General adaptation syndrome(GAS)应激表现为一个动态的连续过程,并最终导致内环境紊乱和疾病,称为全身适应综合症。警觉期 Alarm stage 抵抗期 Resistance stage 衰竭期 Exhaustion stage 反应出现迅速,持续时间短 以交感?肾上腺髓质兴奋为主机体处于“临战状态”保护防御机制的快速动员期交感?肾上腺髓质反应逐渐减弱,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逐渐增多再度出现警告反应期的症状; 皮质激素分泌持续增高; 出现明显的内环境紊乱。机体的防御储备能力逐渐被消耗机体抵抗能力耗竭Characteristic Significance Stress 第二节应激反应的基本表现Stress 应激原细胞体液反应AAP、HSP增加神经-内分泌反应CA、GC增加器官系统的功能与代谢变化Neuroendocrine responses to stress 神经内分泌反应蓝斑-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

第九版病理生理学第十六章肺功能不全考点剖析

^ 第九版病理生理学第十六章肺功能不全考点剖析 内容提要: 笔者以王建枝主编的病理生理学第九版教材为蓝本,结合40余年的病理生理学教学经验,编写了第九版病理生理学各章必考的考点剖析,共二十章。本章为第十六章肺功能不全。本章考点剖析有重点难点、名词解释(4)、简述题(7)、填空题(3)及单项选择题(8)。适用于本科及高职高专临床、口腔、医学、高护、助产等专业等学生学习病理生理学使用,也适用于临床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考试人员及研究生考试人员使用。 目录 第十六章肺功能不全 第一节病因和发病机制 第二节呼吸衰竭时主要的代谢功能变化 第三节呼吸衰竭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 重点难点 掌握:呼吸衰竭的概念;呼吸衰竭的原因和发病机制:肺通气功能障碍、弥散障碍、肺泡通气与血流比例以及解剖分流增加。 熟悉: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引起呼吸衰竭的机制;呼吸衰竭的主要代谢功能变化。 了解:呼吸衰竭的防治原则。 一、名词解释(4) 1、呼吸衰竭: 是指各种原因所致的外呼吸功能严重障碍,使机体动脉血氧分压(PaO2)低于 8kPa(60mmHg),伴有或不伴有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高于(50mmHg)的病理过程。 | 2、死腔样通气: 是指呼吸衰竭时肺动脉栓塞、肺动脉炎症、肺毛细血管床大量破坏等可使流经该部分肺泡的血液量减少,而通气相对良好,V A/Q比可显著大于正常,患部肺泡血流少而通气多,肺泡通气不能充分被利用,称为死腔样通气。 3、“二氧化碳麻醉”: 是指呼吸衰竭时,当PaCO2>(80mmHg)时,可引起头痛、头昏、烦躁不安、言语不清、精神错乱、扑翼样震颤、嗜睡、昏迷等,临床上称为“二氧化碳麻醉”。 4、肺性脑病: 是指呼吸衰竭时,出现一系列神经精神症状,如头疼、烦躁、定向与记忆力障碍、精神错乱、嗜睡,以及惊厥和昏迷等脑功能障碍称为肺性脑病。 二、简述题(7) > 1、为什么呼吸功能衰竭患者会出现吸气性呼吸困难和呼气性呼吸困难 答:呼吸功能衰竭患者由于胸外阻塞(如声带麻痹、炎症、水肿等),吸气时气体流经病灶引起的压力降低,气道内压明显低于大气压,导致气道狭窄加重;呼气时则因气道内压大于大气压而使阻塞减轻,故患者表现为吸气性呼吸困难。如胸内阻塞(见于胸内异物),

病理生理学第九章应激

09年级病理生理 第九章应激 一、单项选择题 1、应激是指机体受到各种因素刺激时所出现的一种 A.损伤性全身反应 B.非损伤性全身反应 C.特异性全身反应 D.非特异性全身反应 E.代偿性全身反应 2、全身适应综合征(GAS)是指 A.应激原作用后,机体出现的快速动员期 B.应激原作用后,机体出现的抵抗和适应反应 C.有害刺激引起的应激性疾病 D.应激原作用后,出现一个动态的连续过程,并最终导致内环境紊乱和疾病E.应激反应的负效应表现为应激性相关疾病 3、在全身适应综合征(GAS)的抵抗期中,体内哪种激素分泌持续增多 A.胰岛素 B.胰高血糖素 C.儿茶酚胺 D.醛固酮 E.糖皮质激素 4、应激时最核心的神经内分泌反应为 A.CRH B.ADH C.GH D.肾上腺素 E.去甲肾上腺素5、应激时,下列哪种内分泌激素减少 A.生长激素 B.胰岛素 C.抗利尿激素 D.儿茶酚胺 E.糖皮质激素6、CRH的主要功能是 A.促进GC的分泌 B.调控应激时的情绪反应 C.增大机体的适应反应 D.刺激ATCH的分泌 E.促进内啡肽的释放 7、应激时糖皮质激素不具有下列哪一种作用 A.促进蛋白分解 B.促进脂肪动员 C.稳定溶酶体膜 D.降低血糖 E.维持心血管对儿茶酚胺的反应性 8、急性期蛋白不会来自下列哪种细胞 A.肥大细胞 B.单核细胞 C.成纤维细胞 D.巨噬细胞 E.肝细胞 9、急性期蛋白不具有下列哪一种功能 A.抑制蛋白酶 B.清除异物和坏死组织 C.抗感染 D.抗损伤 E.促进出血10、负急性期反应蛋白是哪一种蛋白? A.白蛋白 B.铜蓝蛋白 C.结合珠蛋白 D.纤维蛋白原 E.血清淀粉样A蛋白 11、有关急性期反应蛋白的描述错误的是

病理生理学名词解释(发热,应激,休克,DIC)部分词语配有英.

发热 Fever 即发热,是指在致热原的作用下,使体温调节中枢调定点上移而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高,超过正常值0.5C 时的病理过程Fever refers to the regulatory elevation of core body temperature and 0.5C greater tha n no rmal value, due to Set point 即调定点,是指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内存在着与恒温器相类似的调定点 Hyperthermia 即过热,是指体温调节功能发生障碍,集体体温调节中枢不能将体温控制在与未上移的调定点相适应的水平,使体温被动性升高超过调定点时的病理过程。 Hyperthermia is characterized by an unchanged (normothermic setting of the thermoregulatory center in conjunction with an uncontrolled increase in body temperature that exceeds the body 's ability to lose heat. Pyrogenic activactor 及发热激活物,是指能激活体内产内生致热原细胞,产生和释放内生致热原的物质。 The term pyrogen is used to describe any substance that causes fever. Exogenous pyrogen 即外致热原,是指来自体外能引起人或动物发热的物质,使发热激活物的重要组成部分 Exogenous pyrogens are derived from outside the patient; most are microbial

第九版病理生理学第十三章休克考点剖析

第九版病理生理学第十三章休克考点剖析 内容提要: 笔者以王建枝主编的病理生理学第九版教材为蓝本,结合40余年的病理生理学教学经验,编写了第九版病理生理学各章必考的考点剖析,共二十章。本章为第十三章休克。本章考点剖析有重点难点、名词解释(11)、简述题(7)、填空题(4)及单项选择题(9)。适用于本科及高职高专临床、口腔、医学、高护、助产等专业等学生学习病理生理学使用,也适用于临床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考试人员及研究生考试人员使用。 目录 第十三章休克 第一节病因和分类 第二节发生机制 第三节机体代谢与功能变化 第四节几种常见休克的特点 第五节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重点难点 掌握: 1.休克的概念 2.休克发生的始动环节及分类 3.休克发生的微循环机制和细胞分子机制。 熟悉: 1.休克常见病因和休克时机体代谢与功能变化 2.临床常见几种休克(失血性休克、感染性休克、过敏性休克、心源性休克)的特点。 了解:休克的病因学和发病学防治以及器官支持疗法和代谢支持的原则。 一、名词解释(11) 1、休克: 是指由各种强烈致病因子作用于机体引起的以全身有效循环血量急剧下降,组织微循环灌流量严重不足,引起组织细胞缺血缺氧、各重要生命器官功能代谢障碍及结构损伤的全身性病理过程。 2、失血和失液性休克: 是指急性大出血引起失血性休克,常见于各种外伤、溃疡病并发血管破裂、食管下端静脉曲张破裂、宫外孕破裂导致的大出血以及宫缩乏力、胎盘滞留等导致的产后大出血等。 3、脓毒性休克: 指伴有严重的循环、细胞功能代谢异常的脓毒症,表现为在充分液体复苏的情况下仍需要缩血管药物才能维持平均动脉压在65mmHg以上,其血清乳酸高于2 mmol/L (18 mg/dL)。 4、过敏性休克: 是指具有过敏体质的人,对某些药物(如青霉素)、血清制剂(如破伤风抗毒素、白喉类毒素)或疫苗等过敏,在受到这些过敏原的刺激时,可产生强烈的过敏反应(Ⅰ型变态反应),使血管扩张、血管壁通透性增加,引起的休克。 5、心源性休克: 是指大面积急性心肌梗死(超过心室面积的40%)、严重的急性心肌炎、心律失常及心包填塞等,使心排出量急剧下降,引起的休克。

病理生理学第七章应激

第七章应激 一、多选题A型题 1.应激是指机体在受到各种外环境因素刺激时所出现的 A.特异性全身反应 D.病理性反应 B.非特异性全身反应 E.生理性反应 C.代偿性反应 [答案]B [题解]应激是指机体在受到各种外环境因素刺激时所产生的非特异性全身反应。 2.各种不同应激原所引起的应激是 A.几乎相同的特异性全身性反应 B.几乎相同的非特异性全身性反应 C.决定于应激原的特异性反应 D.完全相同的特异性全身性反应 E.完全相同的非特异性全身性反应 [答案]B [题解]应激是指机体在受到各种外环境因素刺激时所产生的非特异性全身反应。不管刺激因素的性质如何,这一反应大致相似。 3.下列变化哪项为儿茶酚胺释放增多对机体有利的一面? A.心率减慢 D.促进糖原合成 B.腹腔脏血管扩 E.血液重新分布 C.支气管收缩,口径变小 [答案]E [题解]应激时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儿茶酚胺分泌增多,引起心率增快,心收缩力加强,血液重新分布,支气管扩,促进糖原分解,升高血糖等,为儿茶酚胺对机体有利的一面。 4.应激时蓝斑-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的中枢位点位于 A.下丘 脑 D.室旁核 B.蓝 斑 E.延髓 C.杏仁体 [答案]B [题解]应激时蓝斑-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的中枢位点位于脑干的蓝斑。 5.应激时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的中枢位点位于 A.蓝 斑 D.室旁核

B.黑 质 E.杏仁体 C.海马 [答案]D [题解]应激时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的中枢位点位于室旁核。 6.应激时下列哪一种激素分泌减少? A.抗利尿激素 D. 催乳素 B.胰岛素 E.啡肽 C.胰高血糖素 [答案]B [题解]应激时,体胰岛素分泌减少,血胰岛素含量偏低。一般除胰岛素外,其他分泌激素在应激时分泌都增多。 7.全身适应综合征是指 A.应激原作用后,机体出现的抵抗和适应反应 B.应激原作用后,机体出现的快速动员期 C.劣性应激原作用后,出现一个动态的适应防御的连续过程 D.有害刺激使机体的自稳态破坏 E.应激的负反馈,表现为全身适应性反应 [答案]C [题解]全身适应综合征是指劣性应激原作用后,出现一个动态的适应防御的连续过程。 8.全身适应综合征的抵抗期体起主要作用的激素是 A.去甲肾上腺素 D.醛固酮 B.胰岛素 E.糖皮质激素 C.肾上腺素 [答案]E [题解]全身适应综合征的抵抗期体起主要作用的激素是糖皮质激素。 9.下列哪一项为全身适应综合征警觉期的特点? A.炎症、免疫反应减弱 B.糖皮质激素起主要作用 C.持续时间长 D.糖皮质激素受体数量和亲和力下降 E.儿茶酚胺和糖皮质激素分泌均增多,机体处于最佳动员状态 [答案]E [题解]此期以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的兴奋为主,并伴有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增多。警觉反应使机体处于最佳动员状态。 10.下列哪一项为全身适应综合征抵抗期的特点? A.起主要作用的激素是肾上腺皮质激素 D.机体处于最佳动员状态

病理生理学名词解释

病理生理学(pathophysiology):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功能和代谢改变的规律及其机制的学科。揭示疾病的本质,为有效的疾病诊疗和预防策略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 基本病理过程(fundamental pathological process):指可在多种器官或系统疾病中出现的、共同的、成套的 功能和代谢变化。如酸碱平衡、缺氧、发热、水肿等。 死亡(death):机体作为一个整体的功能永久停止。以脑死亡(brain death)为标准(枕骨大孔以上全脑死亡)。 脑死亡标准:自主呼吸停止(首要指标)、不可逆性深度昏迷;脑干神经反射消失;脑电波消失;脑血液循环完全停止。 诱因(precipitating factor):能加强病因作用或促进疾病发生的因素称为~ 高渗性脱水(hypertonic dehydration):又称低容量性高钠血症(hypovolemic hypernatremia),特点:失水>失钠,血清Na+浓度>150mmol/L,血浆渗透压>310mmol/L,细胞内外液量均减少。 低渗性脱水(hypotonic dehydration):也称低容量性低钠血症(hypovolemic hypnatremia),特点:失钠>失水,血清Na+浓度<135mmol/L,血浆渗透压<290mmol/L,伴有细胞外液量的减少。 等渗性脱水(isotonic dehydration):特点:水钠成比例丢失,血容量减少,但血清Na+浓度和血浆渗透压仍在正常范围。 水中毒(water intoxication):又称高容量性低钠血症(hypervolemic hyponatremia),特点:患者水潴留使体液量明显增多,血钠下降,血清Na+浓度<135mmol/L,血浆渗透压<290mmol/L,但体钠总量正常或增多。 水肿(edema):过多的液体在组织间隙或体腔内积聚称为~。 凹陷性水肿(pitting edema)/显性水肿(frank edema):当皮下组织有过多的液体积聚时,皮肤肿胀、弹性差、皱纹变浅,用手指按压时可能有凹陷,称为凹陷性水肿。 脱水热:高渗性脱水严重患者,尤其小儿,由于从皮肤蒸发的水分减少,使散热受到影响,从而导致体温升高,即~ 低钾血症(hypokalemia):血清钾浓度低于3.5mmol/L称为~ 但体内钾总量不一定少,但多数情况,低钾血症伴有缺钾。原因:钾摄取不足;钾丢失过多;细胞外钾转入细胞内;毒物中毒;低钾性周期性麻痹。影响:神经肌肉松弛-超极化阻滞状态腱反射减弱,呼吸肌麻痹,消化道运动降低;体外性低血压。心肌-3高1低:收缩性减弱,兴奋性、自律性、传导性增高。 高钾血症(hyperkalemia):血清钾浓度高于5.5mmol/L称为~ 极少伴有细胞内钾含量的增高,未必总是伴有体内钾过多。原因:钾摄入过多;钾排出减少;细胞内钾转运到细胞外;假性高钾血症。影响:神经肌肉-兴奋性先增高后降低,去极化阻滞状态,肌肉软弱无力至迟缓性麻痹;心肌-3低1高:兴奋性增高(严重时降低),收缩性、自律性、传导性降低。 反常性酸性尿(paradoxical acidic urine):低钾血症合并代谢性碱中毒时,肾小管上皮细胞泌K+减少,泌H+增多,尿液呈酸性的现象。 反常性碱性尿(paradoxical alkaline urine):高血钾合并代谢性酸中毒时,肾小管上皮细胞泌K+增多,泌H+减少,尿液呈碱性的现象。 低镁血症(hypomagnesemia):血浆镁浓度低于0.75mmol/L称为~ 高镁血症(hypermagenesemia):血浆镁浓度高于1.25mmol/L称为~ 酸碱平衡紊乱(acid-base disturbance):引起酸碱负荷过度或调节机制障碍导致体液酸碱度稳定性破坏,称为~ 挥发酸(volatile acid):即碳酸。糖脂肪蛋白质在分解代谢中,氧化的最终产物是CO2,CO2与水结合生成碳酸,也是机体在代谢过程中产生最多的酸性物质。可释H+,也可形成气体CO2,从肺排出体外,故称之为~ 固定酸(fixed acid):这类酸性物质不能变成气体从肺呼出,只能通过肾由尿排出,又称非挥发酸(unvolatile acid)。固定酸主要来自蛋白质分解代谢。包括:硫酸、磷酸、尿酸、甘油酸、丙酮酸、乳酸、三羧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