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赤峰市宁城县自然概况

赤峰市宁城县自然概况

赤峰市宁城县自然概况
赤峰市宁城县自然概况

赤峰市宁城县自然概况

宁城县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南部,地处辽宁、河北、内蒙古三省(区)交界处,东与辽宁省建平县、凌源市交界;南与河北省平泉县毗邻;西与河北省承德县、隆化县接壤;北与赤峰市喀喇沁旗相连。总面积4305平方公里。2005年末,全县有汉、蒙古、回、满、朝鲜、达斡尔、鄂温克、壮、藏、锡伯、苗、彝等12个民族。至2005年底,全县总人口592939人。人口多分布在中东部,平均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38人。总人口中,蒙古族人口68833人,占11.6%;汉族人口515908人,占87.0%;其他少数民族人口8198人,占1.4%;全年出生人口6043人,出生率为10.1‰;全年死亡人口3478人,死亡率为5.8‰,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3‰。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为107.6。

县人民政府驻天义镇,邮编:024200。代码:150429。区号:0476。拼音:Ningcheng Xian。

【行政区划】全县辖10个镇、3个乡,小城子镇、大城子镇、八里罕镇、黑里河镇、沙子镇、大明镇、大双庙镇、甸子镇、天义镇、忙农镇、三座店乡、五化乡、必斯营子乡。天义街道办事处筹备处和热水旅游度假区开发管理委员会。辖342个行政村,7个居委会。

【历史沿革】1931年(民国20年),在小城子设置大宁设治局,取大宁的“宁”小城子的“城”字,改为宁城设治局。1933年(民国22年)10月建宁城县,此名沿用至今。

宁城地区西汉时期设过右北平郡,唐代设置过饶乐都督府,奚王建过牙帐,辽统和二十五年(1007)辽建中京,设中京大定府,元代设过大宁路大宁县,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明太祖第十七子宁献王朱权就藩大宁。清代初期属喀喇沁右翼旗,清康熙四十四年(1075)增建为喀喇沁中旗。

自清至民国,宁城地区蒙制属卓索图盟,汉制属热河省,长期实行蒙汉分制。清代,汉制归承德府平泉州、热河省平泉县。民国20年(1931)设宁城设治局,民国22年(1933)始称宁城县。当时宁城县与喀喇沁中旗旗县并存。民国28年(1939)旗县合并,称喀喇沁中旗。1945年9月,中国共产党建立平泉县,包含宁城地区。1946年1月,中国共产党建喀喇沁中旗,仍实行蒙汉分制。5月,热河省将平泉县分为平泉县和宁城县。1947年11月,旗县合并称宁城县。1956年热河省撤消,宁城县划归内蒙古昭乌达盟辖。1969年宁城县随昭乌达盟划归辽宁省。1979年又随昭乌达盟重新划归内蒙古自治区。1983年昭乌达盟撤盟建赤峰市,宁城县属赤峰市辖至今。

【地形地貌】宁城县地处燕山北麓,地势西高东低,山川交错,丘陵起伏。西部、西北部七老图环绕,山体海拔高度1000—1700米。最高峰龙潭梁1890.9米,为中等山地,占全县面积的38.51%,基岩多为花岗岩、玄武岩等。主脉西南东北走向,支脉西北东南延伸,花木多、植被好。

南部努鲁尔虎山脉由西南向东北延伸,成为老哈河与大凌河流域的自然分水岭。山体海拔高度800—1000米,属低山区,占全县总面积的9.93%。岩石多为片麻岩、砂砾岩等,山体破碎,切割剧烈,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

老哈河、坤头河分别贯穿我县中东部及北部,沿河两岸地势低平,土层深厚,土地肥沃,水资源丰富,是我县主要农业区,占全县总面积的11.23%。

中部为黄土丘陵区,占全县总面积的40.33%。海拔600—800米。地形起伏平缓,坡向多变,丘顶浑圆,沟壑纵横,切割破碎,植被不良,十年九旱,对农牧业生产发展障碍很大,是全县农业的低产区。

【气候资源】光能资源宁城县属于温和大陆性气候,春季(3—5月):干旱多风,气温回升较快;夏季(6~8月):短促炎热,雨热同季;秋季(9~10月):雨水较少,气候多变,温差较大;冬季(11~2月):漫长寒冷,雨雪稀少。

光能正常年日照时数2800~2900小时,日照百分率为64~66%,4至9月份日照时数为1500~1550小时,可满足主栽作物谷子、玉米、高粱等生长需要。年太阳总辐射量131.29千卡/厘米2,其中春季50.01千卡/厘米2,夏季41.62千卡/厘米2,秋季19.83千卡/厘米2,农作物生育期的4~9月为88.54千卡/厘米2,占全年的67.4%。

光合作用有效辐射64.33千卡/厘米2,日平均温度≥0℃活动积温问光合作用有效辐射49.16千卡/厘米2,占全年的76.4%;日均温度≥1O℃活动积温间光合作用有效辐射为37.14千卡/厘米2,占全年的58%。光能利用率仅为0.2%,利用潜力很大。

热能资源热量资源基本满足-熟制作物生长的需要,但地区差异明显。从东向西呈递减趋势:中东部平均气温6~7℃,南部7~8℃,西部山区4~5℃;中东部和南部≥10℃活动积温3000~3200℃,西部山区则在2000℃以下。全县各地无霜期在100~140天之间,西部短,东部和南部较长。

降水降水量自东向西呈递增趋势,东部420~460毫米,西部和南部500~700毫米,同热量资源分布呈相反方向。由于受季风气候影响,雨量集中于夏季(占全年雨量72%左右)。降水分配与热量在时间上的同步性,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发育。但季风又带来降水的不稳定性,使降水年内分配不匀、年际变化大。

总之,我县气候条件复杂,光能资源丰富,雨热同季,利于农林牧业

生产发展,但水热时空分布不均,地区差异明显,发展农林牧业生产,在布局上必须因地制宜,分类指导。

【水资源】多年平均全县降水总量21.22亿米3,主要是由老哈河、坤都伦河两个水系构成。老哈河发源河北省平泉县境内,沿七老田山山脉脚下由西南流向东北,从宁城甸子乡入境,汇合黑里河、八里罕河等大小十几条河流,斜穿境内8个乡入境,境内流长85公里。坤都伦河发源于境内存金沟乡龙潭梁,东西流经5个乡镇,泣长45公里,于汐子镇北山嘴汇老哈河一起流出境外。境内有一级支流6条,二级支流5条,在老哈河支流一黑里河上游建有库容1.1亿立方米的打虎石水库,用于灌溉、发电和养鱼,并建有万米灌渠8处。其中分布在老哈河水系19.21亿米3,大凌河水系2.Ol亿米3。全县多年平均径流总量3.49亿米3,其中老哈河流域3.13亿米3。(包括坤头河流域O.97亿米3);大凌河流域036亿米3。来自县外地表客水1.77亿米3,可开采的陋下水1.68亿米3,其中较丰富的老哈河流域占77.7%,坤头河流域占18.8%,大凌河流域占5.35。共修水库24座,塘坝121座,配套机电井3 094眼。

全县水资源总量为5.17亿米3,其中地表水占67.5%,地下水占32.5%。地区分布很不均匀,老哈河流域的水资源占全县的85.8%,沿河平川区地表水与地下水均较丰富,丘陵区地表水缺乏.地下水埋藏深,开发利用难度大,给开发利用带来很大困难,只有通过修建调节蓄水工程结合植树造林生物工程,才可作到闲水忙用,改变缺水状况。

全县可利用水量为2.75亿米3,已被利用的水量只占可供利用的水量的52%,尚有I.32亿米3有待开发利用。

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10.61万千瓦,目前可开发量为3230千瓦,已建成水力发电站三座,装机2275千瓦,如果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搞得好,

将来可开发利用的水能潜力较大。

【土壤资源】全县土壤分为棕壤、褐土、草旬土及风砂土4个土类、11个亚类、21个土属、58个土种。

棕壤面积在西部和南部山区呈垂直分布,分为粗骨性棕壤、生草棕壤、典型棕壤和潮棕壤4个亚类。

褐土面积多分布在中部丘陵区,分为粗骨性褐土、淋溶褐土、碳酸盐褐土及潮褐土4个亚类。

草甸土面积沿老哈河、坤头河两岸一级阶地狭长地带呈带状分布,分为典型草甸土和盐化草甸土两个亚类。

风砂土面积主要分布在老哈河、坤头河两岸,属于冲积风砂土亚类。

土壤养分西高东低、南高北低,荒地高耕地低,土壤平均有机质含量1.54%,全氯0.091%,碱解氮123ppm,速效磷6.2ppm,速效钾11lppm,pH值7.4。土地全氮含量在0.05~0.075%之间。为少氮区;土地全氮含量小于0.05%,为缺氮区;土地速效磷含量在10ppm以下,为缺磷区,占全县总面积的86.80%。

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为1.23%,全氮0.087%,碱解氮104ppm,速效磷5.3ppm,速效钾107ppm,pH值7.8。大部分土壤分为轻到中壤,容重在1.22~1.50克/厘米3之问。耕地中低产土壤,占耕地55.20%,主要分布在中部丘陵区,由于缺水少肥。粮食产量低而不稳。

荒地土壤平均有机质含量1.63%,全氮0.103%,碱解氮134ppm,速效磷5.8ppm,速效钾112ppm,pH值7.7。总之,我县土地类型多样,适宜农林牧业综合发展,但土壤缺磷少氮,有机质含量不高,低产土壤比重较大。改良土壤,培肥地力,是发展农业生产的重要任务之一。

【生物资源】植物资源栽培作物中谷子品种有昭谷一号、昭谷二号

等十几种;玉米有吉丹101、铁丹四、丹玉六等十多个品种;高粱杂交品种有赤杂731、赤育八、北杂一等;大豆品种主要为群英和吉林12。谷子、玉米、高粱多分布于中部和东南部,西部山区以谷子、大豆、薯类和糜黍为主。近几年甜菜、烟叶等经济作物有很大发展,水稻种植面积也有所增加。

宁城县的野生植物主要集中在黑里河自然保护区,最具有代表性。现已查明的有:野生维管束植物96科377属777种,苔鲜类植物42科88属176种,蕨类植物36种,裸子植物1科3属3种。此外还有众多的地衣和菌类资源。保护区还有珍稀濒危苔藓植物13种。保护区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17种,有内蒙古珍稀濒危保护植物8种,此外,保护区多样的生态系统和多样的生物物种资源具有重要的保护价值。

野生动物资源哺乳动物6目14科33种;昆虫7目51科168种;两栖动物1目3科5种;爬行动物2目4科12种;鱼类1目2科10种;保护区有国际和国家重点保护动物27种。其中,世界受胁鸟类有3种;国家一级保护鸟类有金雕1种,国家2级保护鸟类有18种。西部山区栖居有野生动物有属于国家保护的二类野生动物豹和熊,有害鼠的天敌狐狸、黄鼬;有啄木鸟、蝙蝠、猫头鹰等,尚有经济价值较高的狼、鹿、獾子、野狸、刺猬、。野鸭等,年获猎产值在万元以上。

【农牧业资源】土地资源2005年耕地面积83581公顷,农作物播种总面积93940公顷,有效灌溉面积34733公顷;林地面积223万亩,草原面积10.94万公顷,可利用草原面积9.59万公顷。

林业资源主要树种为油松和落叶松,占森林面积的36.1%山杨、桦、柞、刺槐、速生杨、榆、柳等阔叶树种面积,占63.9%。按林种分,有防护林、用材林灌木林、特种用途林、经济林、四旁植树、,经济林中苹果、

梨、桃等果树比重大,山杏面积、果树面积。全县森林活立木蓄积量274.8万米3,其中成熟林2568万米3,占9.34%。

草场资源:天然牧草分布针茅、苔草、铁杆蒿、隐子草等多种植物。草场类型分三种:一是山地森林草原,面积占52.2%,分布在西部山区;二是低山丘陵草原,面积占40.5%,分布在中部黄土丘陵区;三是草甸草原,面积占7.3%,分布在沿河平川区。三等草场面积,占可利用草场的57.3%;四等草场面积,占26.7%;五等草场面积占16%。

赤峰市林业生态建设概况

赤峰市林业生态建设概况 一、基本情况 赤峰市处于东北与华北地区的结合部,距北京、沈阳均不到500公里,总面积9万平方公里,辖3区7旗2县,总人口460万人。全市三面环山,浑善达克和科尔沁两大沙地横贯东西,境内山、坡、平、谷俱全。全市气候特征属温带干旱大陆性气候,年降雨量400毫米左右,年蒸发量1750-2000毫米,年蒸发量是降水量的5-6倍,十年九旱,多风沙。受地形、气候等条件的影响,我市植被类型复杂多样,生态环境十分脆弱,易于风蚀沙化和水土流失。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生态特点使赤峰成为松辽平原的水源供给地和京津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 二、生态建设取得的主要成效 建国60年来,我市各族群众同荒山、沙地展开了长期不懈的斗争,并取得了生态建设的显著成绩。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始终坚持一代接着一代干、一张蓝图绘到底的精神,坚持生态建设与保护并重,不断加快治沙步伐,继续深化林业改革,努力扩大对外开放,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林业生产力,使全市林业建设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 (一)防沙治沙成效显著,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多年来,我们在国家和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历届市委、政府和沙区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参与下,大力开展了防沙治沙工作,使沙化面积逐年减少。特别是2000年以来,全市依托京津风沙源治理和退耕还林等国家重点工程,使林业建设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这一时期,全市累计完成林业重点工程建设投资47.5亿元,年均5.94亿元,完成治理面积1500.78万亩,年均188万亩,其中人工造林497.38万亩,飞播造林95.9万亩,退耕还林307万亩,农田林网46.5万亩,封山(沙)育林554万亩,无论是在投资规模上,还是在建设任务上都达到了历史新高。在防沙治沙工程布局上,全市基本形成了按山系、流域规模治理,做到了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草则草,通过采取人工造林、种草、飞播、封山封沙育林育草和合理调配生态用水等措施,恢复和增加了植被。目前,全市已治理万亩以上流域22条,形成治理面积100平方公里以上的大示范区20处,治理区草原植被达到80%以上。据2008年底统计,我市森林面积已由建国初期的682万亩增加到4203万亩,森林覆盖率由5%提高到33.07%,活立木蓄积达到5723万立方米,保持了森林资源面积和蓄积的“双增长”。全市有5个旗县区实现了平原绿化,平川地区基本实现了农田林网化。全市防沙治沙工作多次受到上级有关部门的高度评价,先后荣获了全国造林绿化先进单位、全国林业生态建设先进市、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单位、全国防沙治沙十大标兵单位、全国防沙治沙先进单位、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突出贡献单位等光荣称号,曾被国家林业局领导誉为“在祖国万里风沙线上,为我国林业建设树起的一面红旗”。赤峰市敖汉旗还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授予“全球环境500佳”称号。 通过实施造林种草、封育禁牧、流域治理、水源工程配套等综合治理措施,提高了林草植被盖度,增加了土壤肥力,涵养了水源,改善了区域性生态环境及人居环境,减少了自然灾害的频数。全市特别是北部旗县沙尘暴灾害性天气明显减少,农田、草牧场沙化的趋势得到初步遏制,据国家1994年第一次和2004年第三次沙漠化普查结果显示,我市沙化土地面积10年减少了1123万亩,平均每年减少112.3万亩,从而实现了从“沙进人退”到“沙退人进”的历史性转变,全市沙地治理呈现出“总体控制,局部好转”的局面。全市拥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6个,自治区级保护区7个,市级自然保护区4个。当前,我市正在积极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从今年开始,我市准备用4年时间基本完成森林城市创建工作。 (二)林业产业体系初步形成,发展后劲不断增强。近年来,全市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基地建设为依托,大力扶持龙头企业,走特色林业产业发展之路。目前,全市基本形成了木材加工与综合利用、特色养殖、森林沙漠旅游、森林食品采集加工等四大主导产业,林业产业发展势头良好,2008年底,全市林业总产值达到30亿元。为实现兴林富民的目标,

赤峰市自然概况

赤峰市自然概况 赤峰市地处燕山北麓、大兴安岭西南段与内蒙古高原向辽河平原的过渡地带。赤峰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的东部,东与通辽市毗邻,东南与辽宁省朝阳市接壤,西南与河北省承德市交界,西北与锡林郭勒盟相连。地理坐标为北纬41°17′~45°24′,东经116°21′~120°58′之间。总面积90021平方公里,东西最宽375公里,南北最长457.5公里。2005年总人口439.30万人。有蒙、汉、回、满等30个民族,其中蒙古族占总人口16.4%。 市人民政府驻红山区,邮编:024000。代码:150400。区号:0476。拼音:Chifeng Shi。 ?行政区划?赤峰市辖3个市辖区、2个县、7个旗。即红山区、元宝山区、松山区、宁城县、林西县、阿鲁科尔沁旗、巴林左旗、巴林右旗、克氏克腾旗、翁牛特旗、喀喇沁旗、敖汉旗。 ?历史沿革?赤峰市古称松州,谓之“平地松林”、“千里松林”。清朝起称昭乌达盟(蒙语百柳的意思)。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设赤峰县,得名于市东北的褐色孤峰,蒙语称“乌兰哈达”,意为“赤峰”。 1953年4月,昭乌达盟人民政府改称昭乌达盟行政公署,受内蒙古东部区行政公署领导。1954年5月1日,政务院批准,撤销内蒙古东部区行政公署,昭乌达盟公署改称昭乌达盟人民政府,政府设在巴林左翼旗林东镇。1954年12月,热河省建制撤销、将赤峰县、乌丹县、宁城县、喀喇沁旗、翁牛特蒙古族自治旗、敖汉旗划归内蒙古自治区昭乌达盟。1958年设赤峰市。1958年9月末,实现了人民公社化,共建立人民公社257个,年底并为168个。 1962年9月1日,经国务院批准,恢复赤峰县建制,从原赤峰市划给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敖汉旗黄羊洼镇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敖汉旗黄羊洼镇2018年部门预算公开报告 二〇一八年四月一日

目录 第一部分部门概况 一、主要职能、职责 二、机构设置及预算单位构成情况 第二部分 2018年部门预算安排情况说明 一、部门预算收支总体情况说明 二、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收支情况说明 三、政府性基金预算财政拨款支出情况说明 四、财政拨款“三公”经费预算情况说明第三部分其他公开事项说明 一、机关运行经费安排情况说明 二、政府采购预算情况说明 三、国有资产占有使用情况说明 四、绩效目标设置情况说明 第四部分名词解释 第五部分 2018年部门预算表 一、财政拨款收支预算总表 二、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支出预算表 三、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基本支出预算表 四、部门收支预算总表 五、部门收入预算总表 六、部门支出预算总表 七、政府性基金预算财政拨款支出预算表 八、财政拨款“三公”经费支出预算表

第一部分部门概况 一、主要职能 (一)部门职能 1、在上级和镇党委领导下,执行本级人民代表大会的决议,根据上级行政机关的决定和命令,制定具体实施意见。 2、执行本行政区域内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财政预算,管理全镇的农业、工业及教育、科学、文化、卫生、计划生育、民政、司法及镇区、新农村规划和建设、环境保护、土地等行政工作 3、制定并组织实施村镇建设规划,部署重点工程建设,地方道路建设及公共设施,水利设施的管理,负责土地、林木、水等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做好护林防火工作。 4、按计划组织本级财政收入和地方税的征收,完成国家财政计划,不断培植税源,管好财政资金,增强财政实力。 5、抓好精神文明建设,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提倡移风易俗,反对封建迷信,破除陈规陋习,树立社会主义新风尚。 6、完成上级政府交办的其它事项。 (二)部门主要职责 1、乡镇政府是国家最基层的政权机关和最基本的独立行政单元,具有执行国家意志的义务和保一方平安的责任。对乡村社会进行管理,贯彻执行上级的各项方针政策,保障公民享有宪法规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利;加强综合治理,维护社会稳定,妥善处理突发性、群体性事件,调节和处理好各种利益矛盾和纠分;根据乡村社会的需要,组织制定和推动落实经农民认可的乡

内蒙古赤峰市调研报告

内蒙古赤峰市调研 报告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内容摘要: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已经全面召开完毕。胡锦涛总书记在会议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生态环境恶化、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关键词:生态环境恶化、资源约束趋紧、可持续发展 调查时间: 1月中旬到2月中下旬 调查地点:内蒙古赤峰市元宝山区西露天煤矿 调查对象和范围: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元宝山区西露天煤矿有关部门 调查方法:进行调查访谈,看新闻,阅读有关部门相关政策等方式正文: 我对我们家乡赤峰市进行了生态环境调查.在二零一三年1月中旬到2月中下旬,我考察了一下我们当地的生态环境状况以及对当地有关部门进行了调查访谈,以及查阅相关政策等方式,结合了党的十八次代表大会的内容,对当地的情况进行了调研. 在此期间,我看到了现在的环境状况是比较恶劣的.我们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所面临巨大的挑战.我浏览了相关新闻:受寒潮影响,赤峰地区持续低温,夜间气温达到零下20多度,北部旗县气温更低。

记者从赤峰气象部门获悉,2月13日气温有所回升,但14日开始气温继续下降。持续低温给市民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影响。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因为低温,医院呼吸道患者增加,门诊大厅人满为患。因为天冷,外出锻炼的人大减,挤公交车上班的人增加。同时受影响的还有商家,往年春节后纷纷上市的春装,今年却大煞风景,冬装热度不减。记者同时在气象局了解到,今年我市1月气温偏低,对虫卵安全越冬起到一定抑制作用,对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有利,但对牧区牲畜防寒保暖产生了一定程度影响。预计在2月中下旬,影响赤峰地区的冷空气活动仍较频繁。 呼吸道患者增加 2月12日,记者在赤峰学院附属医院呼吸内科了解到,近期,由于天气寒冷,呼吸道疾病的发病率比较高,现在每天到医院就诊的患者都比较多。记者在附属医院门诊大厅看到,许多市民都在排队挂号,特别是呼吸道门诊更是人满为患,其中老人和儿童患者比较多。 据赤峰学院附属医院呼吸内科的专家介绍,因为天冷,很多市民都关闭门窗以保持室内温度,致使室内空气不流通,给病毒和细菌的滋生创造了条件。天气寒冷人们户外运动较少,因此人体的自身免疫力下降,也容易感染呼吸道疾病。特别是老人和儿

赤峰市克什克腾旗自然概况

赤峰市克什克腾旗自然概况 克什克腾旗位于内蒙古东部,赤峰市西北部,地处内蒙古高原中东部,大兴安岭山脉与阴山山脉、浑善达克沙地和科尔沁沙地的交汇处。地处北纬42°23’~44°22’,东经116°21’~118°26’之间,北部和西部与锡林郭勒盟西乌珠穆沁旗、锡林浩特市、正蓝旗、多伦县接壤,东部和南部与林西县、翁牛特旗、松山区和河北省围场为邻。是内蒙古高原与大兴安岭南端山地和燕山余脉七老图山的交汇地带。全旗南北长207公里,东西宽170公里,土地总面积20673平方公里。2005年全旗总人口241675人。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汉族居多数,蒙、汉、回、满、壮、藏、侗、朝鲜、达斡尔、鄂温克10个民族聚居的地区。 旗人民政府驻经棚镇,邮编:025350。代码:150425。区号:0476。拼音:Keshiketeng Qi 【行政区划】全旗辖7个镇,2个苏木,2个乡,2处开发区,。经棚镇、宇宙地镇、土城子镇、万合永镇、芝瑞镇、同兴镇、达来诺日镇、红山子乡、新开地乡、巴彦查干苏木、达日罕乌拉苏木。辖163个嘎查村个嘎查(村、居委会) 历史沿革克什克,系明代蒙古族部落名。为元太祖成吉思汗所赐军队的“却薛台”称号,即克什克腾旗,系蒙古语译为“番军”、“亲军”之意。据张穆《蒙古游牧记》卷三:“克什克腾,华言半个也。山甚陡峻,远望如坡,故名。” 清顺治九年(1652年)始建克什克腾旗制。

2000年,克什克腾旗辖5个镇、19个乡、4个苏木。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旗总人口242957人,其中各乡镇苏木人口(人):经棚镇 35936 热水塘镇 9413 宇宙地镇 11602 土城子镇 14997 达来诺日镇 6296 新庙乡 11143 木希嘎乡 10886 天合园乡 5321 新井乡 11053 柳林乡 6084 万合永乡 7483 书声乡 11768 上头地乡 8155 新开地乡 13676 南店乡6502 芝瑞乡 7460 昌义乡 4914 广兴源乡 9208 天盛号乡 3234 红山子乡 9747 河南店乡 3911 三义乡 9183 乌兰布统乡 3910 浩来呼热乡5863 达日罕乌拉苏木 3699 阿其乌拉苏木 3227 巴彦查干苏木 4715 巴彦高勒苏木 3571 【地形地貌】克什克腾旗地处内蒙古高原与大兴安岭南段山地和燕山余脉七老图山的文汇地带。地形复杂。地貌类型多样。主要分为三个地貌区,西拉木伦河以北为大兴安岭山区,河南为七老田山区,西部为蒙古高原。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全旗最高点位于南部边陲的大光顶子山,海拔2 067米,最低处海拔680.9米。全旗海拔高度一般在l 200~1 700米左右。山峰主要分为两个山系,一是黄岗梁山系。其中主要山峰有黄岗梁、北大山、木叶山、干顶林子山、阿拉烧哈山、园蛋子山、王八盖子山、三岔山、白砬于山、摩天岭、天桥山等。其诲拔高度均为1500米以上。其中黄岗梁山最高,海拔2 029米,是大兴安岭的最高峰。二是七老图山系。主要山峰有大光顶子山、伯里克哈马尔峰、大马鬃山、一棵松山、大顶子山、赛罕敖包、陡石山、羊角山、莲花山、陶高敖包、平顶山、乌苏图杜尔宾山、小西天峰、漠海恿都尔山,大虹山、元宝山、大井山、老西山、赛罕坝等。海拔高度均1 500米以上,其中最高峰为大光顶子山。各种地貌比例为平原%,山地%,丘陵%。 【气候资源】本旗地处中温带,属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其特点是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敖汉旗卫生计生系统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敖汉旗卫生计生系统 2018年部门预算 二〇一八年四月四日

目录 第一部分部门概况 一、主要职能、职责 二、机构设置及预算单位构成情况 第二部分2018年部门预算安排情况说明 一、部门预算收支总体情况说明 二、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收支情况说明 三、政府性基金预算财政拨款支出情况说明 四、财政拨款“三公”经费预算情况说明 第三部分其他公开事项说明 一、机关运行经费安排情况说明 二、政府采购预算情况说明 三、国有资产占有使用情况说明 四、绩效目标设置情况说明 第四部分名词解释 第一部分部门概况 一、主要职能 卫生局和计生局自2015年末由卫生局和计划生育局合并为卫生和计划生育局,主要职能有: 1.贯彻执行国家自治区关于卫生和计划生育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 2.负责疾病控制预防控制工作,干预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公

共问题; 3.负责职责范围内的职业卫生,放射卫生、环境卫生、学校卫生,公共场所卫生和饮用水卫生的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4.负责拟定并组织实施全旗基层卫生、妇幼卫生和计划生育服务发展规划和政策措施; 5.制定卫生应急和紧急医学救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 6.组织推进公立医院改革,执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等工作; 7.负责全旗医疗机构和医疗服务的行业准入监督管理工作; 8.负责执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组织实施自治区基本药物制度规定的药物政策和基本药物目录; 9.负责研究制定全旗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有关政策并组织实施; 10.负责制定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规划,推动建立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信息综合扩信息建设工作; 11.负责监测全旗人口发展动态,计划生育统计、信息分析工作; 12.负责实施计划生育的生殖健康,家庭健康促进计划,提高人口素质工作等等,并承办旗人民政府交办的其他事项。 二、部门预算单位构成 敖汉旗卫生和计划生育局预算包括局本级预算和局属事业单位预算。 (一)敖汉旗卫生和计划生育局部门机构及人员基本情况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敖汉旗四道湾子镇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敖汉旗四道湾子镇人民政府2018年部门预算公开报告 二〇一八年四月日

目录 第一部分部门概况 一、主要职能、职责 二、机构设置及预算单位构成情况 第二部分 2018年部门预算安排情况说明 一、部门预算收支总体情况说明 二、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收支情况说明 三、政府性基金预算财政拨款支出情况说明 四、财政拨款“三公”经费预算情况说明第三部分其他公开事项说明 一、机关运行经费安排情况说明 二、政府采购预算情况说明 三、国有资产占有使用情况说明 四、绩效目标设置情况说明 第四部分名词解释 第五部分 2018年部门预算公开表 一、财政拨款收支预算总表 二、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支出预算表 三、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基本支出预算表 四、部门收支预算总表 五、部门收入预算总表 六、部门支出预算总表 七、政府性基金预算财政拨款支出预算表 八、财政拨款“三公”经费支出预算表

第一部分部门概况 一、主要职能 (一)部门职能 一、社会管理职能。 乡镇政府是国家最基层的政权机关和最基本的独立行政单元,具有执行国家意志的义务和保一方平安的责任。对乡村社会进行管理,是政府的首要职能,包括: 1.贯彻执行上级的各项方针政策,保障公民享有宪法规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利; 2.加强综合治理,维护社会稳定,妥善处理突发性、群体性事件,调节和处理好各种利益矛盾和纠分; 二、发展经济职能。 1.组织制定本乡镇产业发展规划,指导产业结构调整,形成地域产业特色; 2.组织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包括政策环境、硬件环境、社会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3.通过推动和引导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发展,指导农村生产,提高农村生产组织化程度; 4.加强信息服务,密切本地农产品的市场衔接,促进农业新技术的推广。 三、公共服务职能。 普及义务教育,计划生育,积极发展农村卫生事业,繁荣农村文化,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加强社会公德建设,加强农民思想道德教育,倡导健康文明新风尚等,组织好农村公共产品的供应。 四、基层建设职能。 1.抓好农村党组织建设,包括乡镇党委、村党支部领导班子的推荐与选配,农村党员的发展和管理,党员干部队伍思想作风建

赤峰市历史文化沿革

中南大学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关于内蒙古赤峰市历史探析) 课程名称《中国城市规划史》 作者陈洋 学号1215100303 学院建筑与艺术学院 专业班级城乡规划1001班 指导教师张轶群 2014年4月3日

关于内蒙古赤峰市历史探析 【摘要】:赤峰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南部,蒙冀辽三省区接壤处。全市总面积9万平方公里,辖三区、七旗、二县,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民族、汉族占多数的多民族城市,是内蒙古第一人口大市。赤峰也是公认的中华文化发源地之一,是闻名中外的红山文化中心。赤峰地处东北经济区和环渤海经济区的腹地,是内蒙古东部中心城市也是内蒙古第四大城市。 【关键词】:赤峰、玉龙文化、 一、赤峰简介 赤峰建城历史悠久,早在一万年以前,赤峰地区就有人类生存的痕迹。新时期时代,繁衍生息在这一带的先民,创造了光辉灿烂的"红山文化",即“华夏第一龙”—玉龙的故乡,赤峰曾是是辽朝政治、经济、军事的中心。境内被国家考古界命名的原始人类文化类型有距今8150--7350年新石器早期的兴隆洼文化;距今7150--6420年的新石器中期的赵宝沟文化;距今6660 - - 4870年的新石器中晚期的红山文化;距今5300年的新石器晚期的富河文化;距今5000--4870年新石器晚期的小河沿文化;距今4500--4200年新石器晚期、北方青铜器早期的夏家店下层文化。从考古发掘出来的石器、骨器、陶器、青铜器等生产生活器物证明,早在8千余年前境内的原始先民已经过着原始农耕、渔猎和畜牧的定居生活。20世纪70年代在翁牛特旗三星他拉出土的距今5000余年前的大型玉龙,更在全国引起轰动,被誉为“华夏第一龙”。证明赤峰地区的古文化和中原地区一样,是远古中华文明的重要源流之一。 据历史记载,赤峰地区曾是商族、东胡族、匈奴族、乌桓族、鲜卑族、库莫奚族、契丹族、蒙古族等北方少数民族繁衍生息之地。夏、商周至春秋时期,活动在这一带的主要是商族和东胡族,行政区划属传说中古代中国九州中之冀州。战国初期,全境属东

赤峰简介

赤峰简介 赤峰市是隶属于内蒙古自治区的地级市。设3个市辖区:红山区、元宝山区、松山区;辖7旗2县:阿鲁科尔沁旗、巴林左旗、巴林右旗、克什克腾旗、翁牛特旗、喀喇沁旗、敖汉旗、林西县、宁城县,共12个旗县区。 赤峰市,蒙语译为乌兰哈达,内蒙古自治区东南部的一座城市。她因城区东北隅这座赭红色山峰而得名。古老的西拉沐沦河与老哈河如两条主叶脉横贯东西,境内大大小小的河流如支脉纵横交织,相伴着高高的兴安岭、蜿蜒的燕山、辽阔的草原,展示着它的勃勃生机和神奇魅力。 赤峰市位于内蒙古、辽宁、河北三省交界处,全市辖三区七旗二县,总面积9万平方公里,总人口460万,居住着蒙、汉、回、满等30个民族,其中蒙古族86万,是一个多民族和睦共处的民族聚居地区。 赤峰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10000年以前,这里便有了人类繁衍生息,8000年前,古老的兴隆洼人在这里建起了“华夏第一村”,播撒下了人类文明的第一颗火种;5000年前,红山文化在这里发祥,“中华第一龙”大型玉龙的出土举世震惊;4000年前,“草原第一城”在这里出现,草原青铜文化再一次令世人瞩目;1000年前,契丹族首领耶律阿宝机在这里建起了雄峙万里的大辽王朝。以后这里又相继出现蒙元文化、明清佛教与王府文化等等,历史一次次在这里形成文化的巅峰。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以其纷呈的文化异彩与中原文化交相辉映,铸就了中华文明的辉煌。 赤峰幅员辽阔,物产丰富。矿产资源方面,现已发现矿藏70多种,矿产地1000多处,涵盖黄金属、有色金属、非金属和能源等多种矿产类型,是国家重点黄金产地,黄金储量占全自治区总储量的80%,年产黄金10多万两,位居全国前三位;这里的铅、锌、锡、铁、钼、钨的储量全国闻名;石灰石、膨润土、玄武岩、大理石、水晶石、冰洲石等非金属矿藏也十分丰富,尤其是草原瑰宝巴林石,以其温润的品质,华贵的风彩而扬名天下,成为国石候选石。农畜产品资源方面,除玉米、水稻、谷子等大宗农作物外,还盛产杂豆、荞麦、油葵、甜菜、烟叶、中药材等经济作物,耕地面积1760万亩,正常年景粮食产量为60 亿斤;天然草原面积8900万亩,各种牲畜存栏1400万头只;林地面积3500万亩,森林覆盖率22%;有大型水库60座。 赤峰风光秀丽,人文景观独特。近些年来赤峰市加大了生态建设与保护力度,被评为全国防沙治沙先进标兵,生态状况明显好转。境内草原、森林、山峰、沙漠、温泉、湖泊、石林、冰臼等天然景观齐全,文物古迹、珍稀动植物众多,境内有世界地质公园1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6处,国家森林公园6处。旅游资源集历史文化、自然风光、民族风情于一体,素有“自治区名片”和“内蒙古缩影”之称。 赤峰市经济发展步入了快车道。赤峰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以肉、乳、菜、草为主的农牧业产业化发展格局和以矿业、能源、医药、食品为主的工业经济体系。到2010年,赤峰将建成为我国重要的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联接东北和华北地区的能源供给基地、国内重要的有色金属原料及精深加工基地。 赤峰市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功能日益完备。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起,赤峰一直是国家级卫生城。金融、保险、通讯、配送、宾馆饭店、休闲娱乐等服务网络日臻完善。正在崛起的新城区以“生态新区、人文新区”为建设理念,总规划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敖汉旗玛尼罕乡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敖汉旗玛尼罕乡 2018年部门预算公开报告 二〇一八年四三日 目录 第一部分部门概况 一、主要职能、职责 二、机构设置及预算单位构成情况 第二部分 2018年部门预算安排情况说明 一、部门预算收支总体情况说明 二、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收支情况说明 三、政府性基金预算财政拨款支出情况说明 四、财政拨款“三公”经费预算情况说明 第三部分其他公开事项说明 一、机关运行经费安排情况说明 二、政府采购预算情况说明 三、国有资产占有使用情况说明 四、绩效目标设置情况说明 第四部分名词解释 第五部分 2018年部门预算公开表 一、财政拨款收支预算总表 二、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支出预算表

三、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基本支出预算表 四、部门收支预算总表 五、部门收入预算总表 六、部门支出预算总表 七、政府性基金预算财政拨款支出预算表 八、财政拨款“三公”经费支出预算表

第一部分部门概况 一、主要职能 (一)部门职能:(1)制定和组织实施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计划,制定产业结构调整方案,促进经济发展和经济结构调整。(2)制定并组织实施村镇建设规划,部署重点工程建设,地方道路建设及公共设施,水利设施的管理,负责土地、林木、水等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改善和优化环境。(3)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民政、计划生育、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等社会公益事业的综合性工作,维护一切经济单位和个人的正当经济权益,取缔非法经济活动,调解和处理民事纠纷,化解社会矛盾,打击刑事犯罪维护社会稳定。(4)按计划组织本级财政收入和地方税的征收,完成国家财政计划,不断培植税源,管好财政资金,增强财政实力。(5)抓好精神文明建设,丰富群众文化生活。(6)扎实推进脱贫攻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二)部门主要职责 1、人大:负责贯彻执行国家省市有关人大工作的政策法规,对本乡人大工作进行指导、监督检查和协调服务 2、党委:主要是政治思想和方针政策的领导,干部的选拔,考核和监督,经济和行政工作中重大问题的决策。 3、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一切正常事务 4、财政:综合管理财政收支,实行财政监督,参与全乡国民经济实现调控的职能部门

赤峰市历史文化介绍

赤峰市历史文化介绍 ? 死亡诗社 ?精灵夜路?19位粉丝 ? 1楼 1.目前以赤峰市地名命名的考古学文化: 小河西文化、兴隆洼文化、赵宝沟文化、富河文化、红山文化、小河沿文化、夏家店下层文化、夏家店上层文化。 赤峰市是全国考古学文化命名最多的地级市,敖汉旗是全国考古学文化命名最多的旗县,小河西、兴隆洼、赵宝沟、小河沿均在敖汉旗境内。 2.赤峰市最久远的考古学文化: 小河西文化是赤峰市目前已正式命名的历史最久远的考古学文化,也是辽西地区最早的一种原始文化,距今约10000年,因首次发现于敖汉旗木头营子乡小河西遗址而得名。 3.兴隆洼文化: 兴隆洼文化因首次发现于敖汉旗宝国吐乡兴隆洼村而得名,距今约8000年,经济形态除农耕外兼狩猎、采集。兴隆洼遗址是内蒙古及东北地区时代较早、保存最好的新石器时代聚落遗址,总面积3.5万平方米,遗址周围有人工围沟,围沟内有成排平行排列的房屋,房址最大的140平方米。出土陶器均为夹砂陶,深筒直腹罐和钵为其典型器物,并有玉玦、玉斧、玉锛等玉器出土。该遗址199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被评为“八五”期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二十世纪中国百项考古大发现。 4.赵宝沟文化: 赵宝沟文化是略晚于兴隆洼文化的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首次发现于敖汉旗高家窝铺乡赵宝沟村,距今约6800年。赵宝沟遗址总面积约9万平方米,发现房址和灰坑140余处,出土了一批陶器、石器、古器、蚌器。尊型陶器上有鹿、鸟、猪、鱼等图形,被学术界誉为“第一神图”、“最早的透视画”、“中国画坛之祖”。该遗址2 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5.富河文化: 富河文化首次发现于乌尔吉沐沦河河畔的巴林左旗 浩尔吐乡富河沟门村,距今约5300年。分布范围在西拉 沐沦河以北和通辽境内,文化类型有别于兴隆洼文化、 红山文化,近似于赵宝沟文化。富河遗址面积5000平方 米,出土了一批石器、陶器、骨器,其中一件骨器被学 术界誉为“中华第一卜骨”。该遗址2006年被自治区人民 政府公布为全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6.红山文化: 红山文化是我国北方古文化中一支极其重要的新石 器时代考古学文化,早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就于赤峰红山 后发现了该文化的遗存,五十年代我国著名考古学家、 历史学家尹达先生著《关于赤峰红山后的新石器时代遗 址》,红山文化正式命名。 红山文化是以农业为主、兼有牧、渔、猎并举的原始 文化,分布范围以西拉沐沦河、老哈河流域为中心区域, 西起张家口、东达辽河中游、北至大兴安岭、南逾大凌 河谷,距今5000——6000年,延续2000年之久。 红山文化是中原仰韶文化和北方草原文化在西辽河 流域相碰撞而产生的富有生机和创造力的优秀文化,内 涵十分丰富,形成了极具特色的陶器装饰艺术和高度发 展的制玉工艺。陶器多为红陶黑彩,花纹丰富,造型生 动。玉器为磨制加工而成,表面光滑,晶莹剔透,极具 神韵。其中1972年在翁牛特旗赛沁他拉出土的红山文化 代表性器物大型“c”型碧玉雕龙,周身卷曲,整体磨光, 首尾相顾,吻部高昂,眉目流盼,高鬃飘举,给人以飘 洒、俊逸、神奇、威武的美感,是中国最早的龙型玉器, 被誉为“中华第一龙”。赤峰由此而成为中华龙的故乡和 龙文化的发祥地。 红山文化近年不断有新发现,在辽宁省喀左县东山嘴 和凌源、建平交界处牛河梁先后发现了牛神庙、积石冢 和祭坛。2003年在红山后新发现了一处保存完整的夏家 店下层文化祭祀遗址。红山遗址群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 为全国重点保护单位。 2010-5-4 12:34

内蒙古自然地理地貌

内蒙古自然地理地貌 1.1 地理环境 1.1.1 地理位置 内蒙古自治区(以下简称内蒙古)地处祖国北部边疆。自东北向西南呈弧状。西起97o12′E,东至126o04′E,横跨经度28o52′,直线距离2400km;南起37o24′N,北至53o23′N,纵占纬度15o59′,直线距离1700km;全区总面积1.18×106km2,占全国土地面积的12.3%,居全国第3位。东、南、西依次与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西、陕西、宁夏和甘肃8省区毗邻,跨越三北(东北、华北、西北),靠近京津;北部同蒙古国和俄罗斯接壤,国境线长4221km(图1.1)。东部距海较近,西部则深居内陆。从东向西干旱程度逐渐增加,由湿润、半湿润、半干旱到干旱,由冷到热的纬度地带性与由湿到干的经度地带性的纵横交织,相互作用,结合地貌条件,形成了内蒙古三大景观类型——草原景观、森林景观和荒漠景观。三大景观类型中,以草原占优势,是我国草原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兴安岭林区,是内蒙古最冷最湿的地区,是我国主要的用材林基地。西部荒漠地带辽阔,戈壁和沙漠分布很广,气候异常干旱。 图1.1 内蒙古自治区地势图 内蒙古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点,海洋湿润气流难以深入,因此具有温带高原半干旱、干旱气候的特点。冬季漫长严寒,夏季短暂温热,春温骤升,秋温剧降。冬春多大风,降水稀少;夏秋多雨;年、日温差大等。 内蒙古地区大小河流很多,较大的河流有黄河、额尔古纳河、嫩江、西辽河等,其余多

为流量不大的山川沟溪和季节性河流。黄河由宁夏的惠农进大内蒙古境内,经拉僧庙、磴口、包头、托克托至准格尔旗榆树湾出境,在内蒙古境内河流呈“几”字型。额尔古纳河上游称海拉尔河,发源于大兴安岭西侧的古利牙山山麓,河流自东而西横贯呼伦贝尔高原中部,且全部在内蒙古境内,至嵯岗西边折向东北流去,至大司洛夫卡河口这一段称为额尔古纳河。嫩河系松花江的北源,南北纵贯呼伦贝尔市,及兴安盟东部边缘,是内蒙古东部的最大河流。西辽河在通辽市,其上游有西拉木伦河、老哈河、教来河三大水系。内蒙古天然湖泊星罗棋布,是一些主要牧区的天然供水源。内蒙古比较大的湖泊有位于呼伦贝尔市西部的呼伦湖和贝尔湖(一部分),位于赤峰市克什克腾旗西北部的达来诺尔,位于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的乌梁素诲,位于乌兰察布市凉城县的岱海,位于乌兰察布市察右前旗的黄旗海,位于锡林郭勒盟(简称锡盟)阿巴嘎旗的查干诺尔,位于内蒙古最西部的阿拉善盟(简称阿盟)额济纳旗的嘎顺诺尔和苏古诺尔以及阿拉善左旗以北的吉兰泰盐池等。西部沙漠区申还有许多淡水湖泊,可供人畜饮水。内蒙古东部河网密集,西部河流稀疏,分布极不均匀。 内蒙古地域辽阔,资源丰富。现有耕地约1.2亿亩,为我国重要商品粮基地,天然草场有13.2亿亩。牲畜种类较多,良种资源丰富,牲畜数量居全国之首位,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墓地。林地面积为2.64亿亩,约占全国森林面积的13.9%,森林资源丰富。水资源总量为6.68×1010m3,为全国总水量的2%。野生动植物种类较多,许多鸟兽、名贵特产驰名国内外。矿产资源也很丰富,盛产煤、铁、稀有金属稀土金属和天然碱等。 1.1.2 山脉走向 内蒙古的地形以高原为主,高原从东北向西南延伸3000km,地势由南向北、西向东缓缓倾斜。一般地区海拔1000~1500m。内蒙古高原可划分为呼伦贝尔高原、锡林郭勒高原、乌兰察布高原和阿拉善、巴彦淖尔及鄂尔多斯高原四部分。高原上分布着辽阔的草原,是我国著名的天然牧场,还分布着一部分沙漠。高原边缘的山峦,主要有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等。这些山脉的位置和走向,构成一条牧业区与农业区的分界线。高原的外沿,分布着河套平原、鄂尔多斯高原和辽嫩平原。这三个地区,除鄂尔多斯高原土质较差和比较干旱以外,其他两个地区均为肥土沃野,是自治区的主要农耕地带。 大兴安岭山脉 又称内兴安岭、西兴安岭。位于自治区东北部和黑龙江省北部。东北~西南走向,为中国的著名山地。东北起自黑龙江南岸和额尔古纳河,南止于赤峰市境内西拉木伦河上游谷地。长达1400km,宽约200km,海拔1000~1600m,最高可达2000m。是内蒙古高原与松辽平原以及内、外流水系的重要分界线,对调节气候,涵养水源,稳定生态平衡,保证山地两侧农牧业生产等方面,有着重大影响。山岭东部陡峻险要,阶梯地形显著,西部和缓,逐渐没入内蒙古高原。山体比较浑圆,山脊不够明显,山顶缓平。山地中有面积较大的低山丘陵和山间盆地、山间冲积一洪积平原、河谷平原等。山地降水较多,蒸发量小,常年保持湿润,利于森林的发育。有兴安落叶松为主的针叶林带和白桦为主的阔叶林带,是我国重要的林业生产基地,素有“绿色宝库”之称。大兴安岭以兴安盟境内洮儿河为界,分为南北两段。北段长约770km,地势由北向南逐渐升高,是以兴安落叶松占优势的针叶林地区,山地东西两侧是嫩江右岸支流和额尔古纳河水系的发源地。南段又称苏克斜鲁山,长约600km,是一个中等山地,由森林草原植被占据。西南部山体高而窄。在大板、林东、鲁北、乌兰哈达一线以东的低山带,坡缓谷宽,宽阔的山间盆地与河谷平原交错,水草丰美,是优良草牧场。 伊勒呼里山 伊勒呼里为满语,意为松子。大兴安岭支脉。横跨内蒙古鄂伦春自治旗和黑龙江省呼玛县。西与大兴安岭主脉相连,东南与小兴安岭相接,整个山脉呈弧形,由东西走向转为东南

赤峰市基本概况

赤峰市基本概况 赤峰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南部,与辽宁省、河北省毗邻。总面积90275平方千米。总人口448万人(2004年)。 市人民政府驻红山区,邮编:024000。代码:150400。区号:0476。拼音:Chifeng Shi。 属于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最高气温11?q6℃,年平均最低气温-1?q8℃,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气温0~7℃。 地理位置 赤峰市地处自治区东部,地理坐标 北纬41°17′10″——45°24′15″, 东经116°21′07″——120°58′52″。 东、东南与通辽市和辽宁省朝阳市相连,西南与河北省承德地区接壤,西、北与锡林郭勒盟毗邻。四至极点:东点阿鲁科尔沁旗绍根苏木的朝伦巴特尔房身;西点克什克腾旗达尔罕乌拉苏木的少布查干;南点宁城县山头乡的哈巴气村南山;北点阿鲁科尔沁旗呼热吐古鲁班诺尔的辉特扎哈诺尔北岸。东西最宽375公里,南北最长457.5公里,总面积90275平方公里。市政府驻赤峰市新城区。东邻辽沈,南近京津塘,西北靠锡林郭勒大草原,交通四通八达。

历史沿革 赤峰市古称松州,谓之“平地松林”、“千里松林”。清朝起称昭乌达盟(蒙语百柳的意思)。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设赤峰县,得名于市东北的褐色孤峰,蒙语称“乌兰哈达”,意为“赤峰”。 1945年11月1日,中国共产党建热河省,至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赤峰市南部分别属于热辽行政公署设置的热中专区、二十二专区和热辽专区;北部先属东蒙自治政府设置的昭乌达省和热北专区,后属昭乌达盟。 1953年4月,昭乌达盟人民政府改称昭乌达盟行政公署,受内蒙古东部区行政公署领导。1954年5月1日,政务院批准,撤销内蒙古东部区行政公署,昭乌达盟公署改称昭乌达盟人民政府,政府设在巴林左翼旗林东镇。1954年12月,热河省建制撤销、将赤峰县、乌丹县、宁城县、喀喇沁旗、翁牛特蒙古族自治旗、敖汉旗划归内蒙古自治区昭乌达盟。1958年设赤峰市。1958年9月末,实现了人民公社化,共建立人民公社257个,年底并为168个。 1962年9月1日,经国务院批准,恢复赤峰县建制,从原赤峰市划给赤峰县19个公社,并将翁牛特旗的官地、岗子、大碾子3个公社划归赤峰县,全县共22个人民公社;赤峰市所属乌敦套海划归翁牛特旗。1969年昭乌达盟划归辽宁省,1979年又划归内蒙古自治区。

敖汉旗历史文化之最

敖汉历史文化之最 敖汉旗是全国文物大旗,是学术界公认的中国北方乃至东北亚地区历史文化研究的中心,是文明太阳升起的地方,这是广大文物考古工作者通过近三十年的不懈努力和探索而得出的结论,多项考古之最已载入中国考古年鉴,在中华文明历史进程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一、“华夏第一村”名扬海内外 (著名的兴隆洼遗址距今8000年,由于面积大、时代早、保存好,被学术界誉为华夏第一村) 二、“海内外孤篇”大甸子墓地 (最大的夏家店下层文化墓地,距今4000年,发现1200座墓,清理808座,出土数千件彩绘陶器、玉器、被誉为早期国家出现的实证) 三、“中国北方最大的祭祀中心”城子山遗址 (中心区面积15万平方米,发现234个圆形祭坛,石雕猪首,圆窝石,砺石群等标志性祭礼物) 四、“中国最早的金字塔式建筑”草帽山遗址 (这是一处坛、冢合一的红山文化祭祀遗址,内方外圆,层层叠起,是我国现存时代最早的地上建筑之一) 五、世界旱作农业的发源地“兴隆沟遗址”

(从兴隆沟遗址浮选出来的碳化栗和黍经过社科院考古所试验室和美国哈佛大学、加拿大多伦多大学试验后,同时得出的结论,确认是中国北方最早的小米的种子(人工栽培的标本),比欧洲早2700年。由此被学术界定为是整个横跨欧亚大陆旱作农业的发源地。 六、古代遗址数量居全国县级之冠 (通过文物普查,发现各个不同时期的古代遗址点4000余处,其数量占全区的五分之一,占全市四分之二,中国文物报刊载“敖汉旗文物普查居全国县级之冠”。 七、命名的考古学文化最多 (以敖汉地名发掘命名的考古学文化达四种,有近万年的小河西文化,八千年的兴隆洼文化,七千年的赵宝沟文化,4500—5000年的小河沿文化,这些考古学文化的发现命名,添补了中国北方考古编年的空白,将这一地区新石器时代的历史向前推进3000年。 八、中国最早的城市规划建设布局,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 (兴隆洼遗址排列有序的房址188座,2座面积最大的房址位于中心区,每座140平方米,是部落、酋长聚众议事的场所,使我们最早看到了中华文物的曙光) 九、世界最早的玉器,中国玉文化的源头 (距今8000年前先民们用透闪石制作的玦型耳,被学术界

赤峰市敖汉旗白塔村辽代墓葬

内蒙古文物考古2010年第1期赤峰市敖汉旗白塔村辽代墓葬 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 2008年4月.赤峰市敖汉旗丰收乡白塔村的村民平整坡地时,发现了1座砖室墓。正在白塔村处理非法盗掘辽代白塔事件的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敖汉旗文化局的工作人员得知该情况后.对该墓葬及周边地区进行了详细的勘察,除了已暴露的砖室墓之外。又发现3座墓葬,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古人员随即对这些墓葬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墓葬位于敖汉旗丰收乡白塔村西北1 —12一公里.东距位于白塔村的辽代白塔约700米。其中1号墓的G PS地理坐标为N42018’33.5”。E120012’54.7”.海拔521米。墓地西面有一条较长的自然冲沟,南临教来河,与辽代武安州古城址隔河相望(图一)。依照发掘顺序。4座墓依次编号为08B TM l~08B T M4 (以下简称M1一M4),其中1号墓早期被盗,其它3座墓保存较好(图二)。 图一赤峰市敖汉旗白塔村辽墓位置示意图

一、墓葬形制010来..............J【......一 图二墓葬分布图 M1砖砌单室墓,全长13.5米。方向1400。墓道斜坡式,生土壁,制作规整,长10.3、宽1.1、墓道底距地表深3.3米。甬道位于墓道与墓室之间。以长条砖平顺砌筑,两壁竖直,单层券顶,1米处开始起券。甬道宽0.9、高1.3、进深0.9米。甬道地面为生土面,上抹有一层厚约3厘米的白灰浆。甬道两壁的砌砖以质地细腻的浅黄色泥浆黏合.白灰勾缝,砖面上也涂刷一层较薄的白灰浆。甬道入口处曾有长条砖和大石块砌成的封门墙,盗掘后已被扰乱,甬道口堆积着一些大石块和砖块。 墓室平面为六角形,长2.7、宽2.6、高2.25米。墓室地面铺砖,砖上涂抹1厘米厚的白灰浆。墓室中部偏北曾有砖砌的尸床,已残。墓室的室壁以上下两层边长42、厚8厘米的蓝色勾线纹方砖立砌。上下层方砖之间隔以长条砖,每层方砖又分为内外两层,外层方砖与内层方砖的摆放方向和位置完全相同。上层方砖上面平砌长条砖.由下而上的第八层长条砖开始向内收敛。并叠涩砌成圆形穹窿室顶。墓室顶部的长条砖以浅黄色泥作浆黏合,受火候、烧造影响,砖色深浅不一。砖长40、宽20、厚7厘米。墓室顶部外面放置一堆大石块。用作封护墓顶。石头堆直径1.3、高0.5米。 墓室内沿着砖砌的墙壁放置一具六边形木椁。边长由东向西依次为1.52、1.73、2.1、1.66、1.48米。木椁的每一边都由6块长形木板自下而上通过木质铆钉铆接。相邻 一13—

赤峰市历史文化介绍

精品文档赤峰市历史文化介绍 ? 死亡诗社 ?精灵夜路?19位粉丝 ? 1楼 1.目前以赤峰市地名命名的考古学文化: 小河西文化、兴隆洼文化、赵宝沟文化、富河文化、红山文化、小河沿文化、夏家店下层文化、夏家店上层文化。 赤峰市是全国考古学文化命名最多的地级市,敖汉旗是全国考古学文化命名最多的旗县,小河西、兴隆洼、赵宝沟、小河沿均在敖汉旗境内。 2.赤峰市最久远的考古学文化: 小河西文化是赤峰市目前已正式命名的历史最久远的考古学文化,也是辽西地区最早的一种原始文化,距今约10000年,因首次发现于敖汉旗木头营子乡小河西遗址而得名。 3.兴隆洼文化: 兴隆洼文化因首次发现于敖汉旗宝国吐乡兴隆洼村而得名,距今约8000年,经济形态除农耕外兼狩猎、采集。兴隆洼遗址是内蒙古及东北地区时代较早、保存最好的新石器时代聚落遗址,总面积3.5万平方米,遗址周围有人工围沟,围沟内有成排平行排列的房屋,房址最大的140平方米。出土陶器均为夹砂陶,深筒直腹罐和钵为其典型器物,并有玉玦、玉斧、玉锛等玉器出土。该遗址199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被评为“八五”期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二十世纪中国百项考古大发现。 4.赵宝沟文化: 赵宝沟文化是略晚于兴隆洼文化的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首次发现于敖汉旗高家窝铺乡赵宝沟村,距今约6800年。赵宝沟遗址总面积约9万平方米,发现房址和灰坑140余处,出土了一批陶器、石器、古器、蚌器。尊型陶器上有鹿、鸟、猪、鱼等图形,被学术界誉为“第一神图”、“最早的透视画”、“中国画坛之祖”。该遗址2 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精品文档 5.富河文化: 富河文化首次发现于乌尔吉沐沦河河畔的巴林左旗 浩尔吐乡富河沟门村,距今约5300年。分布范围在西拉 沐沦河以北和通辽境内,文化类型有别于兴隆洼文化、 红山文化,近似于赵宝沟文化。富河遗址面积5000平方 米,出土了一批石器、陶器、骨器,其中一件骨器被学 术界誉为“中华第一卜骨”。该遗址2006年被自治区人民 政府公布为全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6.红山文化: 红山文化是我国北方古文化中一支极其重要的新石 器时代考古学文化,早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就于赤峰红山 后发现了该文化的遗存,五十年代我国著名考古学家、 历史学家尹达先生著《关于赤峰红山后的新石器时代遗 址》,红山文化正式命名。 红山文化是以农业为主、兼有牧、渔、猎并举的原始 文化,分布范围以西拉沐沦河、老哈河流域为中心区域, 西起张家口、东达辽河中游、北至大兴安岭、南逾大凌 河谷,距今5000——6000年,延续2000年之久。 红山文化是中原仰韶文化和北方草原文化在西辽河 流域相碰撞而产生的富有生机和创造力的优秀文化,内 涵十分丰富,形成了极具特色的陶器装饰艺术和高度发 展的制玉工艺。陶器多为红陶黑彩,花纹丰富,造型生 动。玉器为磨制加工而成,表面光滑,晶莹剔透,极具 神韵。其中1972年在翁牛特旗赛沁他拉出土的红山文化 代表性器物大型“c”型碧玉雕龙,周身卷曲,整体磨光, 首尾相顾,吻部高昂,眉目流盼,高鬃飘举,给人以飘 洒、俊逸、神奇、威武的美感,是中国最早的龙型玉器, 被誉为“中华第一龙”。赤峰由此而成为中华龙的故乡和 龙文化的发祥地。 红山文化近年不断有新发现,在辽宁省喀左县东山嘴 和凌源、建平交界处牛河梁先后发现了牛神庙、积石冢 和祭坛。2003年在红山后新发现了一处保存完整的夏家 店下层文化祭祀遗址。红山遗址群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 为全国重点保护单位。 2010-5-4 12:34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