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推荐下载-西方经济学知识结构图 精品

推荐下载-西方经济学知识结构图 精品

推荐下载-西方经济学知识结构图 精品
推荐下载-西方经济学知识结构图 精品

微观部分

第一章引论:

第二章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概述以及有关的基本概念

第三章效用论

第四章生产论

第五章成本论

第六章完全竞争市场

第七章不完全竞争的市场

第八章生产要素价格决定的需求方面知识结构图:

第九章生产要素价格决定的供给方面

知识结构图:

第十章一般均衡论和福利经济学知识结构图:

第十一章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

宏观部分

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

第十三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第十四章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

西方经济学考研:专业课重点知识点

西方经济学考研:专业课重点知识点 (一)重商主义 在古希腊罗马时期,随着商品、货币经济的出现,一些思想家、政治家就对社会中的一些经济现象进行过初步分析。色诺芬在《经济论》中较早使用了“经济”一词,亚里士多德初步探讨了商品的价值,贾图、瓦罗在他们的著作中对奴隶制庄园经济进行了全面分析。到了中世纪,西欧的阿奎那引述亚里士多德的见解,把古代罗马奥古斯丁的“公平价格”发展为一整套理论;奥雷斯姆、莫利诺斯等人系统研究了货币和高利贷。这些都成为近代西方经济学产生和发展的前提。 西欧在15世纪进入封建社会解体的阶段。地理大发现、资本原始积累、商业资本突出的作用、西欧各国王权同商业资本的联盟等是重商主义流行的社会历史背景。 重商主义最初作为国家政策出现,以后逐渐形成理论。重商主义以商人的世俗观点研究社会经济活动,以商业资本为考察对象,研究流通领域中货币—商品—货币的运动,是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最早的理论研究。重商主义认为货币是财富的惟一形态,获取金银的途径是开采金银矿和对外贸易。发展对外贸易要遵循多卖少买、多收入少支出的原则。15—16世纪中叶的早期重商主义,或称货币差额论。16—17世纪的晚期重商主义,或称贸易差额论。代表人物有约翰·海尔斯、托马斯·孟、蒙克莱田、柯尔贝尔等。《英国得自对外贸易的财富》被马克思称为重商主义的“福音书”。蒙克莱田第一次提出“政治经济学”术语。柯尔贝尔用全面的政策把重商主义发展到最高峰。 (二)英国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 古典政治经济学术语由马克思最早提出,并被后来的经济学家沿用。根据马克思的规定,古典政治经济学在英国从配第开始,到李嘉图结束;在法国从布阿吉尔贝尔开始,到西斯蒙第结束;古典政治经济学指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发展中的一个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包含有科学的因素。在西方经济学中,古典经济学被赋予了不同的含义,这是指从18世纪到19世纪前半期(到约翰·穆勒)或70年代(到边际学派出现)的一种经济学流派。 配第是英国古典经济学的创始人,其学说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新兴资产阶级利益的反映。他使用了抽象法,在近代第一次有意识地把商品价值的源泉归于劳动,并初步分析了工资、地租、利息等范畴。他区分了自然价值、自然价格、政治价格、市场价格。他把工资的自然基础归为维持工人所必要的生活资料的价值,从实物和货币两方面说明了地租,即产品价值除去生产资料价值(种子)和劳动价值(工资)之后的余额;讨论了利息(在一定期限内放弃货币使用权的报酬)和土地价格(购买一定年限的地租)。 从配第到斯密之间约一百年中出现了一批杰出思想家。洛克以自然权利学说为基础研究了地租和利息。诺思指出利息的高低不取决于货币数量的多少,而取决于借贷资本的供求。马西第一次分析了利润,指出利息是利润的一部分。休谟全面系统地论述了货币数量论。斯图亚特最早论述了利润的起源(让渡利润论)。 斯密把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发展成一个完整体系。斯密时代处于工场手工业鼎盛时期,工业革命已在棉纺织业中展开,英国形成资产阶级、地主阶级、无产阶级三大阶级。经济自由成为产业资产阶级的愿望和要求。 斯密的《道德情操论》和《国富论》。他研究的中心是国民财富的性质及其产生和发展的条件。他主张符合自然秩序、实行经济自由的社会,这种经济自由是由人的本性决定的。他认为,在这种社会中,国民财富是一国所生产的商品总量,财富的源泉是劳动,增加财富的途径是提高劳动生产率(需要加强分工)和增加工人人数(需要积累资本)。这是他的基本思想。《国富论》的五篇结构。斯密著作中使用了抽象法和归纳法两种方法,这使他的经济范畴几乎都

计量经济学重点知识整理

计量经济学重点知识整理 1一般性定义 计量经济学是以经济理论和经济数据的事实为依据,运用数学和统计学的方法,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研究经济数量关系和规律的一门经济学科。 研究的主体(出发点、归宿、核心): 经济现象及数量变化规律 研究的工具(手段): 模型数学和统计方法 必须明确: 方法手段要服从研究对象的本质特征(与数学不同),方法是为经济问题服务 2注意:计量经济研究的三个方面 理论:即说明所研究对象经济行为的经济理论——计量经济研究的基础 数据:对所研究对象经济行为观测所得到的信息——计量经济研究的原料或依据 方法:模型的方法与估计、检验、分析的方法——计量经济研究的工具与手段 三者缺一不可 3计量经济学的学科类型 ●理论计量经济学 研究经济计量的理论和方法 ●应用计量经济学:应用计量经济方法研究某些领域的具体经济问题 4区别: ●经济理论重在定性分析,并不对经济关系提供数量上的具体度量 ●计量经济学对经济关系要作出定量的估计,对经济理论提出经验的内容 5计量经济学与经济统计学的关系 联系: ●经济统计侧重于对社会经济现象的描述性计量 ●经济统计提供的数据是计量经济学据以估计参数、验证经济理论的基本依据 ●经济现象不能作实验,只能被动地观测客观经济现象变动的既成事实,只能依赖于经济统计数据 6计量经济学与数理统计学的关系 联系: ●数理统计学是计量经济学的方法论基础 区别: ●数理统计学是在标准假定条件下抽象地研究一 般的随机变量的统计规律性; ●计量经济学是从经济模型出发,研究模型参数 的估计和推断,参数有特定的经济意义,标准 假定条件经常不能满足,需要建立一些专门的 经济计量方法 3、计量经济学的特点:

西方经济学概论

西方经济学概论 一、知识结构图解 二、重点剖析 ★1、西方经济学的内涵 (1)一般来说,通常所说的西方经济学指:1930年代以来,特别是二战后,在西方经济理论界有重要影响的(主流的)经济学说或基本理论。 (2)西方经济学是研究稀缺资源的配置与利用,在有限资源的各种可供利用组合中,进行选择的科学。 ★2、西方经济学包含的基本内容 西方经济学具有广泛的含义,包括三方面内容:第一:企事业管理的经验、方法总结。如企业质量管理分析。偏重于纯粹的管理技术。第二:对某一领域(部门)专题研究成果。如环境经济学、

农业经济学等。特点:仅涉及经济生活中的某一特定领域。第三:经济理论的研究。经济理论及经济政策和有关问题的解决途径。包括:经济史研究、方法论体系、对经济现象的纯理论研究。 3、微观经济学的特点 研究对象是个别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解决的问题是资源配置; 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 研究方法是个量分析。研究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如何决定。 4、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发展阶段(做一个大体了解) 资产阶级经济学经历了重商主义(15世纪末)、古典经济学(产生于17世纪中期,代表人物是威廉?配第、亚当?斯密、李嘉图)、庸俗经济学(产生于19世纪30年代,代表人物是萨伊、马尔萨斯)和庸俗经济学后(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 现代西方经济学主要介绍19世纪末以来的经济理论,其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重要阶段:新古典经济学(19世纪末,以马歇尔、瓦尔拉斯为代表)、凯恩斯经济学(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凯恩斯主义(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代表人物是希克斯、汉森、萨缪尔森、托宾、索洛等)、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以弗里德曼为首的货币主义、以卢卡斯、撒金特为代表的理性预期学派等)、新凯恩斯主义(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

西方经济学部分知识考点

一、概念类 1、资源的稀缺性:相对于人类的无穷欲望而言,经济物品,或者说生产这些物品所需要的 资源总是不足的,这就是稀缺性。 2、生产可能性曲线:生产可能性曲线也称生产可能性边界,它是指资源和技术既定的条件 下,所能生产的两种商品最大数量的不同组合。 3、支持价格:是指政府为了扶植某一行业的生产而规定的该行业产品的最低价格。支 持价格总是高于市场决定的均衡价格 4、无差异曲线是能够给消费者提供相同效用水平的两种商品不同数量的组合所形成的 点的轨迹。 5、边际效用:是指在某一特定期间,消费者每增加一单位商品或劳务的消费所增加或减少 的效用。 6、总效用:是指某一消费者在特定期间内,消费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所获得的满足的总和。 7、需求价格弹性:是指商品自身价格变动所引起的需求量的变动程度,它是需求量变 动百分比与价格变动百分比之间的比率,通常用价格弹性系数加以表示 8、机会成本:指生产者利用一定资源获得某种收入时所放弃的在其他可能的用途中所能获 取的最大收入。机会成本的存在是与资源的稀缺性紧密相连的。 9、显性成本:指企业从事一项经济活动时所花费的货币支付,包括雇员工资,购买原材料、 燃料以及添置或租用设备的费用,折旧,利息,保险费,广告费以及税金等。 10、隐性成本:指企业使用自有生产要素时所花费的成本。这种成本之所以称为隐含成本, 是因为看起来企业使用自有生产要素时不用花钱,即不发生货币费用支出。 11、总产量是指在一定的劳动投入量可以生产出来的全部产量。可表示为:Q AP TP ?= 12、边际产量是指每增加一单位劳动所增加的产量。可表示为:Q TP MP ??= 13、替代商品是指两种商品因为功能差不多而可以互相代替满足消费者的同一种欲望, 即一种商品的P 与另一种的Q 呈同方向变动。互补商品是指两种商品必须组合在一起才能 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这两种商品就是互补品 14、消费者均衡:即消费者或居民户在既定收入条件下,合理安排各种消费行为,从而实 现自身效用的最大化的过程。 15、生产四要素,即劳动、资本、土地、和组织(企业家才能)。他运用均衡价格分析方 法依次研究各个生产要素,分配理论成为四个生产要素的均衡价格决定理论,即各生产要素的 需求价格和供给价格的均衡形成。它们的均衡价格主要由工资、利息、地租、和利润来决定。 16、利润最大化原则:厂商从事生产不仅想要获得利润,而且要求获得最大利润,即总收 益与总成本之间的差额最大,则要按照MC MR =的原则进行生产。 17、完全竞争市场:完全竞争是一种不受任何干扰和阻碍的纯粹竞争。它是一种非个性化 的市场。 18、完全垄断市场:完全垄断市场是指整个行业中只有唯一的一个厂商,而且其产品又没 有相近替代品的市场类型。 19、边际消费倾向:在增加的1单位收入中用于消费的部分所占的比率。 20、边际储蓄倾向:指在增加的1个单位的收入中用于储蓄的部分所占的比率,也就是储 蓄的变化量(△S )与收入的变化量(△Y )的比值。

计量经济学知识点(超全版)

1 .经济变量:经济变量是用来描述经济因素数量水平的指标。(3分) 2. 解释变量:是用来解释作为研究对象的变量(即因变量)为什么变动、如何变动的变量。(2分)它对因变量的变动做出解释,表现为方程所描述的因果关系中的因”。1 分) 3. 被解释变量:是作为研究对象的变量。(1分)它的变动是由解释变量做出解释的,表现为方程所描述的因果关系的果。(2分) 4. 内生变量:是由模型系统内部因素所决定的变量,(2分)表现为具有一定概率分布的随机变量,是模型求解的结果。(1分) 5. 外生变量:是由模型系统之外的因素决定的变量,表现为非随机变量。(2分)它影响模型中的内生变量,其数值在模型求解之前就已经确定。(1分) 6?滞后变量:是滞后内生变量和滞后外生变量的合称,(1分)前期的内生变量称为滞后 内生变量;(1分)前期的外生变量称为滞后外生变量。(1分) 7.前定变量:通常将外生变量和滞后变量合称为前定变量,(1分)即是在模型求解以前 已经确定或需要确定的变量。(2分) &控制变量:在计量经济模型中人为设置的反映政策要求、决策者意愿、经济系统运行条 件和状态等方面的变量,(2分)它一般属于外生变量。(1分) 9?计量经济模型:为了研究分析某个系统中经济变量之间的数量关系而采用的随机代数模 型,(2分)是以数学形式对客观经济现象所作的描述和概括。(1分) 10 .函数关系:如果一个变量y的取值可以通过另一个变量或另一组变量以某种形式惟一

地、精确地确定,则y与这个变量或这组变量之间的关系就是函数关系。(3分) 11 .相关关系:如果一个变量y的取值受另一个变量或另一组变量的影响,但并不由它们 惟一确定,则y与这个变量或这组变量之间的关系就是相关关系。(3分) 12 .最小二乘法:用使估计的剩余平方和最小的原则确定样本回归函数的方法,称为最小 二乘法。(3分) 13 .高斯-马尔可夫定理:在古典假定条件下,OLS估计量是模型参数的最佳线性无偏估计量,这一结论即是高斯—马尔可夫定理。(3分) 14 ?总变差(总离差平方和):在回归模型中,被解释变量的观测值与其均值的离差平方 和。(3分) 15 ?回归变差(回归平方和):在回归模型中,因变量的估计值与其均值的离差平方和,(2分)也就是由解释变量解释的变差。(1分) 16 ?剩余变差(残差平方和):在回归模型中,因变量的观测值与估计值之差的平方和,(2分)是不能由解释变量所解释的部分变差。(1分) 17 ?估计标准误差:在回归模型中,随机误差项方差的估计量的平方根。(3分) 18 .样本决定系数:回归平方和在总变差中所占的比重。(3分) 19 ?点预测:给定自变量的某一个值时,利用样本回归方程求出相应的样本拟合值,以此 作为因变量实际值和其均值的估计值。(3分) 20 ?拟合优度:样本回归直线与样本观测数据之间的拟合程度。(3分) 21 ?残差:样本回归方程的拟合值与观测值的误差称为回归残差。(3分) 22 ?显著性检验:利用样本结果,来证实一个虚拟假设的真伪的一种检验程序。(3分) 23 ?回归变差:简称ESS表示由回归直线(即解释变量)所解释的部分(2分),表示x 对y的线

教你如何准备西方经济学

教你如何准备西方经济学 - 西方经济学学习方法西方经济学复习策略:知识的掌握要系统化西方经济学属于纯理论性的学科,它所包括的知识也基本上是比较模式化的,也就是说,相对于政治经济学它联系实际的东西比较少,能与实际联系起来的地方主要是宏观部分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通货膨胀理论、开放经济理论部分等章节。另外,西方经济学中理论模型很多,要引起注意。下面具体谈几点: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图形。可以发现,整个西方经济学的理论体系是由一系列的图形贯穿起来的,几乎每一章、每一节都有图形,而且,要想阐述一个原理,没有图形配合是做不到的。因此,在复习时,我把每一个图形都画在一个本子上,图形旁边还加注上有关图形的解释和说明,以及图形所代表的政策含义。总结在一起以后,就可以常常拿出来看一看了,仔仔细细地看懂每一个图,并且牢记。许多题目即使没有要求画出图形也可以利用图形帮助解答的。另外,答题时能用得上图形就尽量用上。; 其次,重要的概念要进行理解记忆。一般的专业课考试中都有名词解释,按常理说这属于基础题,是给你分得的,所以不能丢分。对这些重要概念,不需要一字不差地背出来,还是要首先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可以用自己的话说的。 最后,知识的掌握要系统化。这一点也尤其重要。因为西方经济学中涉及到许多不同的学派,不同学派的理论模型、观点、政策主张都是有一定的差异的。很可能会出题让你比较它们之间的异同。所以在学习中,要有意识地去联想记忆,看到一个学派的因素分析时,要回想一下其他哪个学派也在这一领域有分析,异同点在哪里。比如,消费理论就包括凯恩斯、弗里德曼、莫迪利亚尼等,货币需求理论包括货币数量说、货币交易说、凯恩斯的流动性陷阱等,厂商理论中包括四种厂商类型,它们之间的需求供给曲线、均衡状态、均衡条件以及效率的比较等。从而我们能够看出,这些理论之间的相关性是很大的,因此,在复习的时候,你也要体现出这一方面的偏向。你可以把这些相关联的知识点也都总结在一个本子上,总结的过程也就是你去理解、系统掌握它的过程。 由于西方经济学的基础地位和作用极其重要,关于西方经济学的复习和考试一般应该注意: (1)准确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并能比较灵活的运用。一些基本概念不是死记硬背能解决的,必须从各个不同的方面加以理解,并且不能求大概。在熟练掌握这些基本概念的基础上就可以根据基本概念来串联相关的知识和内容。比如说需求变动和需求量变动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需求的弹性和需求曲线的斜率也不相同,但很多人可能会混淆,因而理解概念背后的经济学涵义是必要的。再如,从需求量变动就应该能想到需求曲线背后消费者行为理论。而从需求弹性就要能分析不同需求弹性对厂商受益的影响。不仅是这样,还要能将这个专业所要考的课程能联系起来,如由需求曲线的变动和供给曲线的变动能分析利率决定理论,等等。因而只有通过比较和联想,才能真正地学好西方经济学并能在其他课程中灵活运用,以减轻学习的负担。 (2)要对整个知识框架进行掌握。对于这一点来说,就是要在脑海中随时可以浮现出这门课程的全貌,而不是支零破碎的,或者很多知识只有当别人提醒时才能回忆起来。把握好整

西方经济学考试知识点归纳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考试知识点归纳 一、名词解释 1.隐成本:厂商本身自己所拥有的且被用于该企业生产过程的那些生产要素的总价格 2. 供给量:一定时期内,生产者在某一价格下对商品或劳务的意愿销售量 3. 生产者剩余:生产者所获得的收益除去生产所付出的代价所剩余的差额 4. 无差异曲线:反映了消费者的偏好,特定一条无差异曲线上的点代表了受消费者同样偏好的所有可能的消费组合 5. 交叉价格弹性:着其他条件不变时,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对其他商品价格变化的敏感程度(互补品的需价差价格弹性为负,替代品的需求交叉弹性为正) 6. 机会成本:生产者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要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 7. 等成本曲线:在既定的成本和生产要素价格下,生产者刚好够买得起的生产要素可能的组合的轨迹 8. 约束线(预算线):在既定价格下,由花费所有收入的消费组合构成的曲线 9. 需求收入弹性:指其他条件不变的时候,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对收入变化的敏感程度 10. 边际替代率: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时所需要的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数量(他代表了消费者愿意用一种物品交换另一种物品的比率) 11. 显成本:厂商在生产要素市场上购买或租用他人所拥有的生产要素的实际支出 12. 需求量:一定时期内消费者在某一价格下对商品或劳务的意愿购买量 13. 需求价格弹性:衡量其他因素不变时,需求量变化对该商品价格变化的敏感程度 14. 消费者剩余(衡量消费者利益的指标):消费者为了获得一定数量的商品而愿意付出的代价与实际花费的代价之间的差额。(消费者剩余衡量的是消费者从中得到的净收益的多少) 15. 等产量曲线:在技术水平的条件下,生产某一特定产量的两种生产要素投入量的组合的轨迹 二、简答题 1 导致供给变化的因素: « 投入品价格 « 对价格变化的预期 « 技术 « 生产者数量 2 无差异曲线有哪三个基本特征: « 在同一坐标平面上的任何两条无差异曲线之间,可以有无数条无差异曲线 « 在同一坐标平面图上的任何两条无差异曲线是不会相交的 « 无差异曲线是凸向原点的,越往右上方,偏好越大

计量经济学知识点(超全版)

1.经济变量:经济变量是用来描述经济因素数量水平的指标。(3分) 2.解释变量:是用来解释作为研究对象的变量(即因变量)为什么变动、如何变动的变量。(2分)它对因变量的变动做出解释,表现为方程所描述的因果关系中的“因”。(1分)3.被解释变量:是作为研究对象的变量。(1分)它的变动是由解释变量做出解释的,表现为方程所描述的因果关系的果。(2分) 4.内生变量:是由模型系统内部因素所决定的变量,(2分)表现为具有一定概率分布的随机变量,是模型求解的结果。(1分) 5.外生变量:是由模型系统之外的因素决定的变量,表现为非随机变量。(2分)它影响模型中的内生变量,其数值在模型求解之前就已经确定。(1分) 6.滞后变量:是滞后内生变量和滞后外生变量的合称,(1分)前期的内生变量称为滞后内生变量;(1分)前期的外生变量称为滞后外生变量。(1分) 7.前定变量:通常将外生变量和滞后变量合称为前定变量,(1分)即是在模型求解以前已经确定或需要确定的变量。(2分) 8.控制变量:在计量经济模型中人为设置的反映政策要求、决策者意愿、经济系统运行条件和状态等方面的变量,(2分)它一般属于外生变量。(1分) 9.计量经济模型:为了研究分析某个系统中经济变量之间的数量关系而采用的随机代数模型,(2分)是以数学形式对客观经济现象所作的描述和概括。(1分) 10.函数关系:如果一个变量y的取值可以通过另一个变量或另一组变量以某种形式惟一地、精确地确定,则y与这个变量或这组变量之间的关系就是函数关系。(3分) 11.相关关系:如果一个变量y的取值受另一个变量或另一组变量的影响,但并不由它们惟一确定,则y与这个变量或这组变量之间的关系就是相关关系。(3分) 12.最小二乘法:用使估计的剩余平方和最小的原则确定样本回归函数的方法,称为最小二乘法。(3分) 13.高斯-马尔可夫定理:在古典假定条件下,OLS估计量是模型参数的最佳线性无偏估计量,这一结论即是高斯-马尔可夫定理。(3分) 14.总变差(总离差平方和):在回归模型中,被解释变量的观测值与其均值的离差平方和。(3分) 15.回归变差(回归平方和):在回归模型中,因变量的估计值与其均值的离差平方和,(2分)也就是由解释变量解释的变差。(1分) 16.剩余变差(残差平方和):在回归模型中,因变量的观测值与估计值之差的平方和,(2分)是不能由解释变量所解释的部分变差。(1分) 17.估计标准误差:在回归模型中,随机误差项方差的估计量的平方根。(3分) 18.样本决定系数:回归平方和在总变差中所占的比重。(3分) 19.点预测:给定自变量的某一个值时,利用样本回归方程求出相应的样本拟合值,以此作为因变量实际值和其均值的估计值。(3分) 20.拟合优度:样本回归直线与样本观测数据之间的拟合程度。(3分) 21.残差:样本回归方程的拟合值与观测值的误差称为回归残差。(3分) 22.显著性检验:利用样本结果,来证实一个虚拟假设的真伪的一种检验程序。(3分)23.回归变差:简称ESS,表示由回归直线(即解释变量)所解释的部分(2分),表示x对y的线性影响(1分)。 24.剩余变差:简称RSS,是未被回归直线解释的部分(2分),是由解释变量以外的因素造成的影响(1分)。 25.多重决定系数: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中,回归平方和与总离差平方和的比值(1分),

(完整版)西方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一:西经的研究对象 1:经济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问题 2:经济体制①自给自足②计划经济③市场经济④混合经济 需求供给和均衡价值 第一节:微观经济学的特点 一、微经的研究对象 微观经济学的具体研究对象是个体经济单位。个体经济单位是指单个消费者、单个生产者和单个市场等。 产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的循环流动图(实线——需求关系,虚线------供给关系) 第二节:需求曲线 价格:价格是经济参与者相互之间联系和传递经济信息的机制,并且,价格机制也使经济资源得到有效率的配置,任何商品的价格都是由需求和供给两方面的因素共同决定的。 一、需求函数 1、定义:一种商品的需求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需求必须是指消费者既有购买欲望又有购买能力的有效需求) 2、影响因素:一种商品的需求数量是由许多因素共同决定的,其中主要的因素有:该商品的价格、消费者的收入水平,相关商品的价格、消费者的偏好、消费者对该商品的价格预期,以及消费者的人数等。 ①关于商品的自身价格。一般来说价格越高,该商品的需求量就会越小,相反,价格越低,需求量就会越大。 ②关于消费者的收入水平。对于大多数商品来说,当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提高时,就会增加对商品的需求量;相反收入下降时,就会减少需求量。 ③关于相关商品的价格。当一种商品本身的价格保持不变,而与它相关的其他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化时,这种商品本身的需求量就会发生变化。 ④关于消费者对商品的价格预期。当消费者预期某种商品的价格在下一期会上升时,就会增加对该商品的现需求量;当消费者预期某种商品的价格在下一期会下降时就会减少对该商品的现需求量。 ⑤关于消费者人数的变化。一个商品市场上消费人数的增减会直接影响该市场上需求数量的多少。 3、需求函数:所谓需求函数是表示一种商品的需求数量和影响该需求数量的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影响需求数量的各个因素是自变量,需求数量是因变量)(价格是决定价格的最基本因素) 二、需求表和需求曲线 1、需求函数()表示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和该商品的价格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 2、需求表

西方经济学微观知识点总结

微观经济学 参考书目: *高鸿业主编:《西方经济学》第三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斯蒂格利茨:《经济学》 *曼昆:《经济学基础》第2版,三联书店。 *萨缪尔森:《经济学》第16版,华夏出版社 *平狄克、鲁宾费尔德:《微观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年第一版。 第一章、导论Introduction 第一节经济学发展简史 一、重商主义:经济学的早期阶段 (15c—17c中期) * *主要代表人物: (英)约翰.海尔斯、托马斯.曼等 (法)安.德.孟克列钦、柯尔培等 *代表作: 《英国得自对外贸易的财富》托马斯.曼 *基本观点: 金银也即货币是财富的主要或唯一形态,国家一切经济活动的目的,都是为了获取金银。重商主义认为财富的源泉有两个:一是金银矿的开采;二是发展对外贸易。 *政策主张:国家干预 二、古典经济学:经济学的形成时期 (17c中期—19c70年代) *主要代表人物: 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约翰.穆勒、马尔萨斯 *代表作:《国富论》亚当.斯密标志着现代经济学的产生 *基本观点:“市场经济是有效的”,市场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发挥作用 *政策主张:自由放任 三、新古典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的形成与建立时期(19c70年代—20c30年代) *主要代表人物: (奥)门格尔、(英)杰文斯 (法)瓦尔拉斯、(英)马歇尔 *代表作:《经济学原理》(1890) 马歇尔 *基本观点:了以均衡价格论为中心的微观经济学理论体系, *政策主张:自由放任(生产、消费和需求) 四、当代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的建立与发展(20c30年代以后) *凯恩斯革命时期(20c30年代—50年代) 凯恩斯 *凯恩斯主义发展时期(20c50年代—60年代末) 萨缪尔森、罗宾逊、斯拉法

计量经济学重点知识归纳

计量经济学重点知识归纳 Final revision on November 26, 2020

1.普通最小二乘法(OrdinaryLeastSquares,OLS):已知一组样本观测值 {}n i Y X i i ,2,1:),(?=,普通最小二乘法要求样本回归函数尽可以好地拟合这组值,即样本回归线上的点∧ i Y 与真实观测点Yt 的“总体误差”尽可能地小。普通最小二乘法给出的判断标准是:被解释变量的估计值与实际观测值之差的平方和最小。 2.广义最小二乘法GLS :加权最小二乘法具有比普通最小二乘法更普遍的意义,或者说普通最小二乘法只是加权最小二乘法中权恒取1时的一种特殊情况。从此意义看,加权最小二乘法也称为广义最小二乘法。 3.加权最小二乘法WLS :加权最小二乘法是对原模型加权,使之变成一个新的不存在异方差性的模型,然后采用普通最小二乘法估计其参数。 4.工具变量法IV :工具变量法是克服解释变量与随机干扰项相关影响的一种参数估计方法。 5.两阶段最小二乘法2SLS,TwoStageLeastSquares :两阶段最小二乘法是一种既适用于恰好识别的结构方程,以适用于过度识别的结构方程的单方程估计方法。 6.间接最小二乘法ILS :间接最小二乘法是先对关于内生解释变量的简化式方程采用普通小最二乘法估计简化式参数,得到简化式参数估计量,然后过通参数关系体系,计算得到结构式参数的估计量的一种方法。 7.异方差性Heteroskedasticity :对于不同的样本点,随机干扰项的方差不再是常数,而是互不相同,则认为出现了异方差性。 8.序列相关性SerialCorrelation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基本假设之一是模型的随机干扰项相互独立或不相关。如果模型的随机干扰项违背了相互独立的基本假设,称为存在序列相关性。 9.多重共线性Multicollinearity :对于模型i k i i X X X Y μββββ++?+++=i k 22110i ,其基本假设之一是解释变量X 1,X 2,…,Xk 是相互独立的。如果某两个或多个解释变量之间出 现了相关性,则称为存在多重共线性。 10.时间序列数据:时间序列数据是一批按照时间先后排列的统计数据。 11.截面数据:截面数所是一批发生在同一时间截面上调查数据。 12.虚拟数据:也称为二进制数据,一般取0或1. 13.内生变量EndogenousVariables :内生变量是具有某种概率分布的随机变量,它的参数是联立方程系统估计的元素。内生变量是由模型系统决定的,同时也对模型系统产生影响。内生变量一般都是经济变量。 14.外生变量ExogenousVariables :外生变量一般是确定性变量,或者是具有临界概率分布的随机变量,其参数不是模型系统研究的元素。外生变量影响系统,但本身不受系统的影响。外生变量一般是经济变量、条件变量、政策变量、虚变量。 15.先决变量PredeterminedVariables :外生变量与滞后内生变量 (LaggedEndogenousVariables)统称为先决变量。 16.总离差平方和:称为总离差平方和,反映样本观测值总体离差的大小。 17.残差平方和:称为残差平方和,反映样本观测值与估计值偏离的大小,也是模型中解 释变量未解释的那部分离差的大小。 ∑∑-==22)(Y Y y TSS i i ∑∑-==22)?(i i i Y Y e RSS

2014年1月份西方经济学知识点重点

第一章导言 重点掌握: 1.稀缺性的含义 2.选择的含义 3.机会成本的含义 4.微观经济学的定义 5.宏观经济学的定义 6.实证方法与规范方法的区别 掌握: 1.生产可能性曲线的含义 2.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关系 3.实证分析方法 了解: 1.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特征 2.经济理论与经济政策的关系 第二章需求、供给、价格 重点掌握: 1.需求的定义 2.需求曲线与需求定理 3.需求量变动与需求变动的区别 4.均衡价格的决定与变动 掌握: 1.供给理论 2.价格如何调节经济 了解: 1.价格上限及其影响 2.价格下限及其影响

第三章弹性理论 重点掌握: 1.需求价格弹性的含义与计算 2.需求富有弹性与缺乏弹性 3.决定一种商品需求弹性的因素 4.需求弹性与总收益之间的关系 5.如何用弹性理论解释谷贱伤农与薄利多销 掌握: 1.需求收入弹性的含义与计算 2.需求交叉弹性的含义与计算 3.供给弹性的含义与计算 了解: 1.弹性与税收分摊之间的关系 第四章消费者行为理论 重点掌握: 1.效用与边际效用 2.边际效用分析与效用最大化的条件 3.无差异曲线的含义与特征 4.消费可能线 5.序数效用分析与效用最大化的条件 掌握: 1.消费者剩余 2.消费者行为与需求定理的关系 了解: 1.消费者行为与企业决策 2.消费者的劳动供给决策 3.消费者的储蓄决策 4.消费者的投资决策 第五章生产理论 重点掌握: 1.边际产量递减规律 2.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的关系与一种生产要素的最优投入 3.规模经济与企业最适规模 掌握: 1.技术效率与经济效率的含义与关系 2.边际分析与两种生产要素最适组合 3.等产量线与两种生产要素的最适组合 了解:

计量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绪论 计量经济学:根据理论和观测的事实,运用合适的推理方法使之联系起来同时推导,对实际经济现象进行的数量分析。 计量经济学(定量分析)是经济学(定性分析)、统计学和数学(定量分析)的结合。 目的:把实际经验的内容纳入经济理论,确定变现各种经济关系的经济参数,从而验证经济理论,预测经济发展的趋势,为制定经济策略提供依据。 类型:理论计量经济学和应用计量经济学 计量经济学的研究步骤: (一)模型设定:要有科学的理论依据选择适当的数学形式方程中的变量要具有可观测性 (二)估计参数:参数不能直接观测而且是未知的 (三)模型检验:经济意义的检验、统计推断检验、计量经济学检验、模型预测检验 (四)模型应用:经济分析、经济预测、政策评价和检验、发展经济理论计量经济模型:计量经济模型是为了研究分析某个系统中经济变量之间的数量关系而采用的随机代数模型,是以数学形式对客观经济现象所作的描述和概括。 计量经济研究中应用的数据包括:①时间序列②数据截面③数据面板④数据虚拟变量数据 第二章 简单线性回归模型:只有一个解释变量的线性回归模型 相关系数:两个变量之间线性相关程度可以用简单线性相关系数去度量 总体相关系数:对于研究的总体,两个相互关联的变量得到相关系数。 总体相关系数Var方差Cov协议方差

总体回归函数:将总体被解释函数Y的条件期望表现为解释变量X的函数 总体 个体随机扰动项 引入随机扰动项的原因? ①作为未知影响因素的代表②作为无法取得数据的已知因素的代表③作为众多细小因素的综合代表④模型的设定误差⑤变量的观测误差⑥经济现象的内在随机性。 简单线性回归的基本假定? (1)零均值假定时,即在给定解释变量Xi得到条件下,随机扰动项Ui的条件期望或条件均值为零。 (2)同方差假定,即对于给定的每一个Xi,随机扰动项Ui的条件方差等于某一常数。 (3)无相关假定,即随机扰动项Ui的逐次值互不相干,或者说对于所有的i和j(I不等于j),ui和uj的协方差为零。 (4)随机扰动项ui与解释变量Xi不想管 (5)正态性假定,即假定随机扰动项ui服从期望为零、方差为的正态分布。 最小二乘准则:用使估计的剩余平方和最小的原则确定杨讷回归函数 最小二乘估计量评价标准:无偏性、有效性、一致性。 统计特性:线性特性、无偏性、有效性。 E()= P28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重点知识概括

西方经济学笔记第一二章 第一节稀缺性与选择 (一)稀缺性和经济问题稀缺性的含义生产资源的相对有限性资源的稀缺性与经济问题由于资源稀缺性的存在,使得人们必须考虑如何使用有限的相对稀缺的生产资源来满足无限多样化的需要。这就是所谓的" 经济问题".生产资源或生产要素主要包括的成分经济社会中的生产资源也叫生产要素,主要包括:资本(其价格为利息)、土地(其价格为地租)、劳动(其价格为工资)。 西方经济学研究的问题西方经济学研究人与社会如何作出最终抉择,在使用或者不使用货币的情况下来使用可以有其他用途的稀缺的生产性资源,来现在或者将来生产产品,并把产品分配给社会的各个成员以供消费之用。它分析改进资源配置形式可能付出的代价和可能产生的收益。 (二)生产可能性曲线生产可能性曲线的含义在既定的资源之下所能生产商品的最大产量的组合,就是生产可能性线生产可能性曲线与资源稀缺性之间的关系生产可能性曲线反映了资源稀缺性的特征。 (三)选择和机会成本选择产生的原因资源的稀缺性使得社会不得不作出选择机会成本的概念当具有多种用途的稀缺资源使经济主体需要选择时,选择会带来成本,选择的成本我们称为机会成本,当把一定资源用于生产某种产品时所放弃的另一各产品的数量就是机会成本,它是作出一次决策时所放弃的 其他可供选择的最好用途。 经济问题的解决与机会成本的关系经济问题的解决被归结为如何使得 选择的机会成本达到最低。 第二节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一)经济学的定义西方经济学的定义西方经济学研究人与社会如何使用稀缺的生产性资源,生产出有价值的商品,并把它们分配给社会的各个成员。 西方经济学包含的最基本的思想资源是稀缺的社会必须以有效率的方式使用 它 (二)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西方经济学研究的三个基本问题生产什么以及生产多少。生产电视还是生产电脑、生产大炮还是生产黄油(希特勒的选择是:宁要大炮不要黄油);生产多少台电视机、多少台电脑,用多少资源生产大炮, 用多少资源生产黄油。 怎样生产,用什么样的方法来生产这么多的产量与劳务,与生产方式,技术水 平直接有关。 为谁生产。生产出来的产量和劳务用什么样方式分配到社会的各个成员中,即 怎样分配。 (三)资源的使用效率及其变动西方经济学除了上述的三个基本问题外,还研 究以下三方面的内容:

计量经济学知识点总结培训资料

计量经济学知识点总

第一章:1计量经济学研究方法:模型设定,估计参数,模型检验,模型应用 2. 计量经济模型检验方式:①经济意义:模型与经济理论是否相符②统计推断:参数估计值是否抽样的偶然结果③计量经济学:是否复合基本假定④预测:模型结果与实际杜比 3. 计量经济学中应用的数据类型:①时间序列数据(同空不同时)②截面数据(同时不同空)③混合数据(面板数据)④虚拟变量数据(学历,季节,气候,性别)第二章:1.相关关系的类型:①变量数量:简单相关/多重相关(复相关)②表现形式:线性相关(散布图接近一条直线”非线性相关(散布图接近一条直线)③变化的方向:正相关(变量同方向变化,同增同减”负相关(变量反方向变化,一增一减不相关)2?引入随机扰动项的原因:①未知影响因素的代表(理论的模糊性)②无法取得数据的已知影响因素的代表(数据欠缺)③众多细小影响因素综合代表(非系统性影响)④模型可能存在设定误差(变量,函数形式设定)⑤模型中变量可能存在观测误差(变量数据不符合实际)⑥变量可能有内在随机性(人类经济行为的内在随机性) 3.0LS回归线数学性质:①剩余项的均值为零②OLS回归线通过样本均值③估计值的均值等于实际观测值的均值④被解释变量估计值与剩余项不相关⑤解释变量与剩余项不相关 4.0LS估计量”尽可能接近”原则:无偏性,有效性,一致性 5.0LS估计式的统计性质/优秀品质:线性特征,无偏性特征,最小方差性特征第三章:1.偏回归系数:控制其他解释变量不变的条件下,第j个解释变量的单位变动对被解释变量平均值的影响,即对丫平均值直接或净的影响 2. 多元线性回归中的基本假定:①零均值②同方差③无自相关④随机扰动项与解释变

(完整word版)西方经济学框架及知识点归纳

西方经济学框架及知识点归纳 一、微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主要是围绕着不同市场的供给和需求曲线以及市场均衡状态展开的,以高鸿业老师的《西方经济学》为例,这本书首先从效用论的角度推导出一般意义的需求曲线;接着从生产论和成本论的角度推导出一般意义的供给曲线;然后分别研究完全竞争市场、垄断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寡头垄断市场四类市场均衡产量和价格的形成,这些是商品市场的部分。随后,这本书又分别从生产要素价格决定的需求方面和供给方面研究了不同市场(完全竞争、买方垄断、买方垄断)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和不同要素的供给曲线。这本书最后的部分介绍了一般均衡论、福利经济学以及市场失灵的几种情况。 (一)商品市场 1、需求曲线的推导 ——基数效用论: MU/P=常数,花在任何一种商品上最后一单位货币所得到的效用是相同的,即MU1/P1=MU2/P2=…….=MU n/P n。 每个需求量Q上对应有一个边际效用MU,而每一个边际效用又与一个价格水平P对应,因此,根据需求量Q和价格P的一一对应关系我们就可以得出需求曲线。 ——序数效用论: 消费者偏好-无差异曲线(商品边际替代率)-预算线,预算线和无差异曲线的结合可以得出消费者均衡的状态,即 商品边际替代率MRS12=P1/P2(经济学含义。。。)。 价格-消费曲线(即序数效用论者的需求曲线),收入消费曲线,恩格尔系数。 收入效用与替代效用(正常物品、低档物品、吉芬物品)。斯勒茨基法求收入效用与替代效用。 风险偏好。 2、商品供给方面 商品供给包括两个方面:合理的要素搭配,合适的生产规模 ——要素搭配: 生产要素、生产函数、生产周期。 短期生产函数(一种可变要素),边际报酬递减。 长期生产函数(两种可变要素),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 最优要素组合:(边际技术替代率)MRTS LK=MP L/MP K(要素边际产量之比)=P L/P K(要素价格之比),等产量线与等成本线相切。 等斜线、扩展线、规模报酬 ——生产规模选择: 利润类型、成本类型。 各类短期成本曲线及其相互关系,长期成本曲线的推导 3、完全竞争市场 ——条件、市场特征描述,厂商面临的需求曲线(水平-价格接受者)与市场需求曲线,收益曲线,均衡条件MR=MC ——短期均衡MR=SMC,短期均衡五种情况,短期供给曲线 ——长期均衡:最优生产规模的选择与进出行业的选择 最优生产规模:MR=LMC=SMC=LAC=SAC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笔记及重点总结

人大高鸿业版《西方经济学》(包括微观和宏观部分)笔记讲义(精装版) 西方经济学笔记第一二章 第一节稀缺性与选择(一)稀缺性和经济问题稀缺性的含义生产资源的相对有限性资源的稀缺 性与经济问题由于资源稀缺性的存在,使得人们必须考虑如何使用有限的相对稀缺的生产资源来满足无 限多样化的需要。这就是所谓的" 经济问题".生产资源或生产要素主要包括的成分经济社会中的生产资 源也叫生产要素,主要包括:资本(其价格为利息)、土地(其价格为地租)、劳动(其价格为工资)。 西方经济学研究的问题西方经济学研究人与社会如何作出最终抉择,在使用或者不使用货币的 情况下来使用可以有其他用途的稀缺的生产性资源,来现在或者将来生产产品,并把产品分配给社会的 各个成员以供消费之用。它分析改进资源配置形式可能付出的代价和可能产生的收益。 (二)生产可能性曲线生产可能性曲线的含义在既定的资源之下所能生产商品的最大产量的组 合,就是生产可能性线 生产可能性曲线与资源稀缺性之间的关系生产可能性曲线反映了资源稀缺性的特征。 (三)选择和机会成本选择产生的原因资源的稀缺性使得社会不得不作出选择 机会成本的概念当具有多种用途的稀缺资源使经济主体需要选择时,选择会带来成本,选择的 成本我们称为机会成本,当把一定资源用于生产某种产品时所放弃的另一各产品的数量就是机会成本, 它是作出一次决策时所放弃的其他可供选择的最好用途。 经济问题的解决与机会成本的关系经济问题的解决被归结为如何使得选择的机会成本达到最低。 第二节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一)经济学的定义西方经济学的定义西方经济学研究人与社会 如何使用稀缺的生产性资源,生产出有价值的商品,并把它们分配给社会的各个成员。

赵英军西方经济学教学大纲

《西方经济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教学目的和要求 (一)性质和目的 《西方经济学》主要学习现代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可以分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个部分。本课程对西方经济学的基础理论进行全面介绍,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经济理论素养,并掌握基本的经济分析原理和方法。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认识现实世界的经济现象,而且还可以帮助学生改进思维方法 (二)教学方法 以课堂教学为主,将理论讲授和案例分析等方式相结合,同时辅助课外大量的课后练习,启发学生掌握原理并尽可能地熟练掌握西方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和工具。 微观部分 学时分配 * 选修内容,可根据课时安排进行取舍

课程内容 第1章引论:什么是经济学 学习目标:理解经济学的定义和经济学分析问题的思维方式;掌握经济学研究的内容和方法;掌握经济学的几个基本原理;理解经济体制的本质含义是什么。 基本概念:经济学理性人稀缺资源生产可能性边界资源配置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实证经济学规范经济学经济体制机会成本收入循环图 1.1人类社会面临的恒久矛盾:人的无限需要和资源的有限供给 1.2经济学概念的由来 1.3学习经济学的目的 1.4经济学的分类和经济学家们的分歧 1.5经济学的一些基本理念 1.6经济学研究的基本内容、基本工具和基本方法 1.7经济体制、资源配置方式和效率比较 第2章无干扰的市场运行:供给与需求 学习目标:掌握供求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能运用供求原理进行分析;理解供求价格弹性、需求收入弹性、需求交叉弹性概念;能进行均衡价格和产量、弧弹性和点弹性计算。了解时间、预期因素干扰下的供求变化。 基本概念:需求供给均衡价格和产量弹性蛛网模型 2.1需求 2.2供给 2.3供给与需求的均衡 2.4弹性理论及其应用 2.5考虑时间维度的供求变化:蛛网理论 第3章政府干预下的市场供给与需求 学习目标:理解市场效率和经济福利之间的关系;分析并掌握政府干预市场供给的原因、形式及市场结果;熟练地运用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工具分析经济福利的最大化。 基本概念:最高限价最低限价经济效率经济福利消费者剩余生产者剩余关税进口配额 3.1价格管制 3.2税收 3.3市场效率与经济福利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