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汉乐府诗特点

汉乐府诗特点

汉乐府诗特点
汉乐府诗特点

汉乐府就是指汉时乐府官署所采制的诗歌。汉乐府掌管的诗歌一部分是供执政者祭祀祖先神明使用的效庙歌辞,其性质与《诗经》中“颂”相同;另一部分则是采集民间流传的无主名的俗乐,世称之为乐府民歌。据《汉书。艺文志》载,“有代,赵之讴,秦,楚之风,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亦可以观风俗,知薄厚云”。可见这部分作品乃是汉乐府之精华。宋人郭茂倩所编《乐府诗集》100卷,分12类(郊庙歌辞,燕射歌辞,鼓吹歌辞,横吹歌辞,相和歌辞,清商曲辞,舞曲歌辞,琴曲歌辞,杂曲歌辞,近氏曲辞,杂歌谣辞,新乐府辞)著录,是收罗汉迄五代乐府最为完备的一部诗集。《乐府诗集》现存汉乐府民歌40余篇,多为东汉时期作品,反映当时的社会现实与人民生活,用犀利的言辞表现爱恨情感,较为倾向现实主义风格。

汉乐府是继《诗经》之后,古代民歌的又一次大汇集,不同《诗经》的浪漫主义手法,它开诗歌现实主义新风。汉乐府民歌中女性题材作品占重要位置,它用通俗的语言构造贴近生活的作品,由杂言渐趋向五言,采用斜事写法,刻画人物细致入微,创造人物性格鲜明,故事情节较为完整,而且能突出思想内涵着重描绘典型细节,开拓斜事诗发展成熟的新阶段,是中国诗史五言诗体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

汉乐府诗的语言及形式的特点/艺术特色

(1) 语言朴实自然

汉乐府民歌多用生动的口语, 亲切朴素, 叙事同抒情结合, 感情真摰动人.如《孤儿行》写孤儿受兄嫂虐待, 诗句虽参差不齐, 而情与境会, 孤儿口状心计之状, 活现笔端.

诗句句式长短不一, 二至八言都有; 有句式整齐的齐言诗, 也有错综参差的杂言诗.

汉乐府民歌没有固定的章法和句法, 长短随意, 整散不拘, 灵活自由.有继承《诗经》言体的.如《公无渡河》,《善哉行》; 有杂言体的, 句法自由多变, 整散不拘.如「鼓吹曲辞」里「铙歌」中的《上邪》:「上邪!我欲与君相知, 长命无绝衰.山无陵, 江水为竭, 冬雷震震夏雨雪, 天地合, 乃敢与君绝.」二,三,四,五,六,七字也有, 变化极为自由.汉乐府还有不少完整的五言诗, 如《江南可采莲》,《孔雀东南飞》等, 比四言诗多了一个音节, 适应当时社会语言的发展, 又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篇幅长短均有, 最长的达三百五十馀句, 短的则数句. 汉乐府民歌篇幅长短均有, 最长的如《孔雀东南飞》, 便长达三百五十馀句, 短的如《杂曲枯鱼过河泣》只得四句;《江南可采莲》便是只有七句.

押韵灵活

汉乐府民歌的押韵自由, 灵活多变.有句句押韵的, 如《平陵东》:「平陵东, 松柏桐, 不知何人劫义公」,「心中恻, 血出漉, 归告我家卖黄犊」便是; 有隔句押韵的, 如《东门行》,《燕歌行》,《梁甫吟》等; 也有隔两句和三句押韵的, 如《陌上桑》的「日出东南隅」和「自名为罗敷」相隔两句押韵, 又「照我秦氏楼」和「桂枝为笼钩」更隔五句押韵.这都显出押韵的变化多端.

用对话/独白形式叙事

汉乐府诗巧妙地熔铸对话刻划人物, 声情毕肖, 使人如闻其声, 如见其人.如《上山采蘼芜》甚至几乎全由弃妇同故夫的问答构成, 表现出妻子的善良性格.也有全篇采用独白的, 如《孤儿行》中用独白写出孤儿所受的痛苦.

浪漫主义的色彩

汉乐府民歌虽多抒写现实, 但亦有不少作品运用了浪漫主义色彩.如《上邪》如山洪爆发似的激情和高度的夸张;《乌生》中乌鸦的魂魄向人们申诉;《枯鱼过河泣》中腐臭了的鱼会哭泣, `会写信等.这些丰富奇特的幻想, 显示了浪漫主义的特色.

排偶句

排偶句也可以说是汉乐府在形色方面的特色, 如《陌上桑》中的:「头上倭角髻, 耳中明

月珠.缃绮为下裙, 紫罗为上襦」便是.

回环往复, 音韵和谐

在当日的民歌中有不少优美小诗, 如《江南可采莲》:「江南可采莲, 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 鱼戏莲叶北.」此诗回环往复, 形象鲜明, 音韵和谐, 文字活泼, 正是民歌的本色.

汉代乐府对后世的影响

现实主义的发扬

汉乐府民歌继《诗经》之后发扬了现实主义精神.如建安时曹操父子,王粲,陈琳等以描写社会乱离疾苦为内容的诗篇, 正是继承了汉乐府民歌「感於哀乐, 缘事而发」的精神.它们多用乐府旧题, 运用叙事的方法和通俗的语言, 在形式上也见出汉乐府民歌的影响.

唐代杜甫虽不用乐府旧题而「因事立题」, 诗的精神和体制实与汉乐府民歌一脉相承, 直接受到乐府民歌的影响.白居易,元稹效发杜甫做「因事立题」的社会诗, 而且提出「诗歌合为时而作」的口号, 也正是汉乐府「缘事而发」的传统.

语言通俗朴素/风格清新

汉乐府诗的风格多样, 有清新明朗, 有深情婉转, 也有慷慨悲歌, 但都统率於质朴自然的风格下.所谓质朴自然, 表现在诗歌语言上, 矢口成言, 绝无文饰, 故浑朴真挚, 独擅古今.后世诗人多受汉乐府的影响.

奠定五言诗的基础

汉乐府以五言和杂诗为主.杂言诗於建安之后大盛, 曹操,曹丕,李白等杂言诗莫不源於乐府民歌.乐府对五言诗的影响更大, 东汉时摹仿者甚多, 至建安已出现「五言腾踊」的局面, 取代《诗经》的四言,《楚辞》的「骚体」, 而成为一种主要的诗歌形式.

乐府诗歌体裁对后世歌行体的影响.

乐府诗歌体裁对后世的歌行体的形成亦有影响.六朝诗人鲍照的五言和杂言乐府都是杰出的, 唐代李白的乐府歌行更是空前, 它们在艺术形式上所受汉乐府民歌的影响也是显著的. 用对话/独白形式叙事

汉乐府诗巧妙地熔铸对话刻划人物, 声情毕肖, 使人如闻其声, 如见其人.如《上山采蘼芜》甚至几乎全由弃妇同故夫的问答构成, 表现出妻子的善良性格.也有全篇采用独白的, 如《孤儿行》中用独白写出孤儿所受的痛苦.这些手法, 对后世诗歌的修辞手法亦有启发.

论诗经中的婚恋诗 2

论诗经中的婚恋诗 内容摘要:通过对《诗经》中婚恋诗的简读,重温古代社会的单纯与美好、真挚与自然,领悟先民们外在的情感态度所包含的精神实质,深掘《诗经》婚恋诗在当今社会的现实意义,激发人们去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的情趣。 关键词:婚恋诗爱情婚姻 正文: 爱情是人类永恒的主题,是人类感情的最高境界,可遇而不可求,神圣而不可侵犯,神秘莫测,变化多端,极富神秘感和朦胧美,这是爱情的特质,是人类其他感情无法比拟的,因此成为青年男女共同追求的对象。 爱情是文学作品当中一个永恒的主题,它在《诗经》中已体现得十分明朗和完美。《诗经》三百零五篇,有一百余篇是描写爱情婚姻的,可见先民们对情感的重视,也反映了他们感情的自觉和觉醒。《诗经》中的婚恋诗可分为两类:恋爱诗和婚姻诗,下面我就分别作以介绍。 一、恋爱诗 爱情是男女之间产生的一种互相爱慕的美好感情,可以让人充满希望,忘却愁苦,所以,爱情的开始都应该是美丽、动人而且曲折的。 1、思慕诗 说到追求,人们脑海里一定会想起“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句诗,这句话就出自《诗经.周南.关雎》一诗,这是一首典型的男子

追求女子的诗歌,男子是个贵族青年,女子是个采荇菜的姑娘,男子对女子一见钟情,随之产生相思之苦,只能在想象中和他亲近、结婚,这首诗就描写了男子“求之不得”的痛苦。感情单纯而真挚,悠悠的欣喜,淡淡的哀伤,展示了男女之情的率真。这首诗作为《诗经》之首,有一定的意义,有前人说诗的主题是歌颂“后妃之德”,这是因为《关雎》居三百之首,不如此不足以显示其“正始之道,王化之基”的重要地位。但是孔子只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倒是切实地道出了这首诗的乐调的风格,也是这首诗的意义所在,是对后人的启发和教育。 在《诗经》中表达男子对女子追求之意的诗歌较多,如《秦风.蒹葭》和《周南.汉广》等,男主人公都是痴情的种子,都在痴痴地等待心上人,默默地期盼,但往往不能如愿,只能站在远处默默地凝望,主人公的爱情朦胧而美丽,真挚而纯洁,体现出人性的美好。 《诗经》中也有女子欣赏思慕男子的诗歌。《郑风.叔于田》通过女子的口吻,采用夸张的艺术手法,塑造了“叔”的美好形象。《邶风.简兮》写女子观看舞蹈时被舞师吸引,情不自禁的产生了悦幕之情。《魏风.汾沮洳》写女子爱上了品貌兼美的农家小伙,认为即使贵族男子也不能与之相比。这些诗歌写得委婉含蓄,曲折感人,将女子钟情的一面展现出来。 2、约会诗 《诗经》中的爱情也不乏两情相悦,一拍即合的,如《邶风.静女》一诗,就向我们展示了一对恋爱中的男女幽会时的境况:

论汉乐府诗歌

一、汉乐府的发展 汉乐府,是设立于两汉之际的音乐机构——乐府机关搜集、保存,因而流传的民间歌谣。追溯历史,我们可以知道汉武帝是“始立乐府”的人。乐府机关的主要工作是:定制乐谱,搜集歌辞和训练乐员。这个机关最鼎盛时期,人数多达八百余人,其中设立的官吏职位也是各司其职,层级分明。 乐府的设立并不是统治者的一时兴起,而是具有社会发展的必然性。班固的《两都赋序》这样写道:“大汉初定,日不暇给。至武宣之世,乃崇礼官,考文章。内设金马石渠之署,外兴乐府协律之事。” 结合历史,我们不难看出,在长达六十年的休养生息之后,此时的汉武帝,在国力渐强,开疆辟土的同时,也让中国文化与西北外族有了进一步的交流,西北外邦民族的音乐有机会传入了中国,这些音乐,形式新颖独特,得到了统治阶层和王公贵族的热烈欢迎。而另一方面,汉武帝推崇儒术,以森严的等级观念进一步巩固统治,“礼乐制度”具有其需求必然性。乐府便在统治需求和物质基础的双重支持下,诞生了。 《汉书·礼乐志》中有记载:“自孝武立乐府而采歌谣,于是有赵、代之讴,秦、楚之风,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亦可以观风俗,知薄厚云。” 由此我们可知,汉乐府诗便是以“感于哀乐,缘事而发”1的叙事诗,成为了中国文学历史上闪耀的明珠。武帝通过设立乐府,得以“兴乐教”、“观风俗”,时至今日的我们,通过汉乐府,也可以还原出当时百姓生活的情况和当时社会的风貌。 然而,乐府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汉哀帝“罢乐府”使乐府民歌有所失散,而到了魏晋,乐府机关虽然没有被废除,却没有了采诗的制度,只沿袭了已有的乐府歌辞,乐府诗的创作和搜集收到了阻碍,但从另一个角度讲,这也使已有的两汉民歌诗辞得以推广和传播。 南朝是新声杂曲大量产生的时代,细读歌辞我们不难发现,这一时代歌辞的搜集仅限于城市,而内容又无外乎是恋情,其规模和内容的丰富性都是不能和汉朝的采诗相提并论的。 综上所述,汉乐府诗的主要搜集和保存,是依靠政府的乐府机关,然而,传唱和内容的不断丰富,则得力于民间歌人和百姓的口头传唱。 1萧涤非:《汉魏六朝乐府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

汉乐府两首

汉乐府两首 18、汉乐府二首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关于“乐府”的知识,学习汉乐府民歌的特色。2、过程和方法:通过语言、意象、手法的分析来鉴赏诗歌。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味诗歌中蕴含的思想感情。二、教学重点1.掌握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抒情特点和方法2.诗歌中的想象三、教学难点深刻领会诗歌的语言,体会诗歌言简意丰的特点四、课时安排:二课时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民间的爱往往最质朴。爱就是热烈的爱,恨就是刻骨的恨,不掺杂什么功利色彩。她们直爽真诚地表达自己的爱。《上邪》中女主人公千般发誓表明自己对待爱情的坚决,《饮马长城窟行》展示出女主人公的缠绵多情。本课时学习《上邪》。二、关于汉乐府:乐府:古代音乐机构的名称,汉武帝时规模盛大。一为文人的歌词配乐,一是搜集民间歌谣。乐府诗:乐府机关编制、搜集、保存起来的歌诗。后成为一种专门的歌体,特点是可以入乐。乐府民歌:社会下层群众的歌谣,后经过配乐。反映下层人民生活。 三、识记生字词上邪yé 无绝衰shuāi 夏雨yù雪四、诵读课文:听录音,诵读,要求能当堂背诵。五、解读课题:《上邪》是一首汉代的乐府诗歌,是一首感情真挚而热烈的爱情诗。诗中描述一位女子对天发誓,永远忠于爱情。全诗3 2020-02-02 18、汉乐府二首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关于“乐府”的知识,学习汉乐府民歌的特色。2、过程和方法:通过语言、意象、手法的分析来鉴赏诗歌。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味诗歌中蕴含的思想感情。二、教学重点1.掌握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抒情特点和方法2.诗歌中的想象三、教学难点深刻领会诗歌的语言,体会诗歌言简意丰的特点四、课时安排:二课时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民间的爱往往最质朴。爱就是热烈的爱,恨就是刻

论汉乐府诗歌的艺术成就

论汉乐府诗歌的艺术成就 两汉乐府诗歌是指由朝廷乐府系统或相当于乐府职能的音乐管理机关搜集、保存而流传下来的汉代诗歌。最初用楚声演唱的乐府诗是《安世房中歌》。继《诗经》、《楚辞》以后,成为中国古代诗歌史上又一壮丽的景观,作为一种新的诗体,呈现出旺盛的生命力。两汉乐府诗以其匠心独运的立题命意,高超熟练的叙事的技巧,以及灵活多样的体制,成为中国古代诗歌新的范本。一下是对两乐府诗歌的艺术成就进行一次简单的概括。其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关注现实,构成丰富多彩的艺术画面 《汉书?艺文志》:“自孝武立乐府而采歌谣。于是有代、赵之讴,秦、楚之风。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两汉乐府诗歌作者关注现实、有感而发,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激发乐府诗作者创造热情和灵感的是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事件,乐府诗所表现的大多都是人们普遍关心的敏感问题,当中的内容包括了对当时社会的苦与乐、爱与恨、生与死的人生态度,构成了一幅幅丰富多彩的艺术画面。 a、苦与乐:汉乐府诗歌的作者来自不同阶层,诗人的笔触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因此,社会成员之间的贫富悬殊,苦乐不均在诗中得到充分的反映。例如《东门行》、《妇病行》、《孤儿行》描写的都是平民百姓的疾苦,寄托了作者深切的同情,以恻隐之心申诉了下层贫民的不幸遭遇。在《东门行》中“盎中无斗米储,还视架上无衣裳”,逼得男主人公不得不拔剑而起,走上反抗的道路;《妇病行》写妇病连年累岁,垂危之际把孩子托付给丈夫,妇病死后,丈夫不得不沿街乞讨,遗孤在家里呼喊着母亲痛哭;《孤儿行》写孤儿受到兄嫂的虐待,尝尽人间心酸。这些作品用白描的笔法揭示平民百姓经济上的贫穷,劳作的艰难,并且还通过人物的队会,行动,内心独白,表现他们心灵的痛苦,感情上遭受的煎熬。而《相逢行》、《鸡鸣》、《长安有侠斜行》展示的是与苦难世界完全不同的景象,反应的是富贵子弟的奢侈生活。《相逢行》描写的是一个黄金为门,白玉为堂的富贵家庭的生活。《鸡鸣》和《长安有侠斜行》则对富贵家庭地位进行了大肆渲染,“兄弟四五人,皆为侍中郎……大子二千石,中子孝廉郎。小子无官职,衣冠仕洛阳。”展现了一个富贵家庭不只是一人做官,而是兄弟几人同时做官,所任官职也不限制在俸禄为四百石的侍郎,而是高达二千石的大官。一面是饥寒交迫,连自己的妻儿都无法养活在死亡线上挣扎的人群,一面是锦衣玉食、妻妾成群的富贵人家,两组诗形成对比鲜明,反差极大的两幅画面。让读者领略到人间的贫富悬殊,苦乐不均的两极世界。 b、爱与恨:汉乐府诗歌对男女两性之间的爱与恨作了直接的袒露和表白。爱情婚姻题材作品在两汉乐府诗中占有比较大比重,这些诗歌大都来之民间,或是出自下层文人之手,因此,在表达婚恋方面的爱与恨时,都显得大胆泼辣,毫不掩饰。例如《上邪》:“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当中接连例举了5种千载不遇、极其反常的自然现象来表现古代女子对自己意中人真挚、强烈的爱,来表白自己对爱情的矢志不渝。《有所思》反映的是未婚女子发现对方移情别恋后由爱变恨的变化和表现。女主人公思念的情人远在大海南,她准备了珍贵的“双珠玳瑁簪,用玉绍缭之”,想要送给对方。当听到对方有二心,她就依然决定毁掉这份礼物,“拉杂摧烧之”,并且“当风扬其灰”,果断地表示:“从今以往,勿复相思。”女主人公爱得热烈,恨得痛彻,她的选择是痛苦的,同时又斩钉截铁,义无反顾。 c、生与死:两汉乐府诗还表达了强烈的乐生恶死愿望。如何超越个体生命的有限性,是古人苦苦思索的重要课题,两汉乐府诗在这个领域较之前代文学作品有更深的开掘,把创造主体乐生恶死的愿望表现的热别充分。例如:《薤露》认为人的生命短暂,不如草上的露水。露水干了大自然可以再造,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死亡使生命有去无归,永远消失。恶死和乐生是联系在一起的,是一个问题的两个侧面,在表达人们对死的厌恶之情的同时又以虚幻的形式把乐生愿望寄托在与神灵的沟通上。《日出入》就是一个典型,由太阳的升降联系到人的个体寿命。太阳每天东出西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永远没有尽头。然而人的个体生命却是有限的,生为出,死为入,一出一入变走完了人生的历程,从而和反复出入、永恒存在的太阳形成鲜明的对照。作者大胆地想象,期待能够驾驭六龙在天国遨游,盼望神马自天而降,把自己载入进入太阳运行的世界。《艳歌》则描绘出衣服进入天国的理想画面。诗人自己幻想自己升上云霄,来到神界仙乡,成为那里的贵

普希金爱情诗的风格、内容及特色.doc

普希金爱情诗的风格、内容及特色 2020年4月

普希金爱情诗的风格、内容及特色本文关键词:普希金,风格,特色,内容,爱情诗 普希金爱情诗的风格、内容及特色本文简介: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是俄罗斯着名的文学家,被许多人认为是俄国最伟大的诗人、现代俄国文学的奠基人。被誉为俄国文学之父、俄国诗歌的太阳.他的一生创作颇丰,所创作的抒情诗共有八百多首,在这些抒情诗中,爱情诗占很 普希金爱情诗的风格、内容及特色本文内容: 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是俄罗斯着名的文学家,被许多人认为是俄国最伟大的诗人、现代俄国文学的奠基人。被誉为俄国文学之父、俄国诗歌的太阳.他的一生创作颇丰,所创作的抒情诗共有八百多首,在这些抒情诗中,爱情诗占很大的比重。诗人逝世时还不到三十八岁。他才华横溢,英姿飒爽,一直是很多女性崇拜的对象。诗中所表现的对爱情的向往、对生活的热爱,对光明终将战胜黑暗的坚定信仰,深深感动着一代又一代人。 以下,本文对诗人爱情诗的风格、内容与主题进行

一下概括总结,希望能对普希金的爱情诗有个更深层的了解。 一、普希金爱情诗的创作风格 普希金被公认为俄国第一个艺术的诗人,他给俄国带来了作为艺术的诗,而不是抒写情感的美丽的语言。普希金的爱情诗创作风格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真诚。别林斯基指出,普希金的诗和其他诗派严格区别的东西,就是他的诚恳。所以别林斯基特别提出真情这一概念来评论普希金的诗歌。 2.自然、朴素、优雅。普希金的高明之处就是能把他们统一在一起。普希金的秘诀在于,他的情感不仅是人的情感,而且是作为艺术家的人的情感,这样,诗的品味在很大程度上就取决于艺术家情感和思想的品味了,或者说取决于诗人的思想和艺术的素质了。别林斯基认为:在这一方面,可以把普希金的诗比作因情感和思想而变得炯炯有神的眼睛的美,如果您夺取使这双眼睛变得炯炯有神的感情和思想,它们只能是美丽的眼睛,却不再是神奇和秀美的眼睛了。

论诗经中的爱情观

论诗经中的爱情观 《诗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涉及到男女爱情的诗歌总集,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那时人们独特的爱情观。其中的情爱诗写出了礼制完善之初时周代社会男女交往的清纯本色,展示了人类美好的情感世界,表现出了上古时代人们所持有的纯正、健康的爱情观。上古时代,人们对爱情有着正确的认识和高尚的理解:青年男女对爱情抱有“花开堪折直须折”的态度;对待爱情痴诚专一的态度和淑女以配君子的观念;对爱情有着痴迷与执着的追求;男女欢会时表现出清新与真纯的本色;采取邂逅相遇、一见钟情式的恋爱方式;在爱情观上逐渐留下礼俗的烙印。《诗经》中的恋爱诗给我们留下了永不磨灭的情感光辉,它永远激励着我们后人不懈地追求爱情的真谛。 从《诗经》的爱情诗中看古代人的爱情观 (一)勇于追求爱情,对爱情的热切渴望与追求表现坦白直率。 《国风?召南?摽有梅》:“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摽有梅,其实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摽有梅,顷筐塈之!求我庶士,迨其谓之!”这是少女在采梅子时的动情歌唱,吐露出珍惜青春、渴求爱情的热切心声,以梅子成熟为喻,直率表达出自己想嫁的渴望。诗中的少女由梅树的果实黄熟脱落,日甚一日的变得稀少,以至渐渐所剩无几,联想到自己宝贵的青春年华正悄悄地飞速流逝,不禁激情难抑唱出一曲期待男子向她求爱,并娶她为妻的心音。这首短诗由触景(梅的变化)而生情(急于求嫁),由兴而赋,委婉细腻而又大胆地表达了女子对爱情的渴望与追求。 (二)对爱情有着痴迷与执着的追求 爱情是人类最纯真的感情表露,也是人类情感世界中最有魅力的花朵.正因为它有着无穷无尽的奥妙,所以才引得人们不懈的追求。《国风?秦风?蒹葭》这首诗真实再现了热恋中的人所特有的因痴生幻的心态,一往情深而又可望不可及时,那份痴情,那份迷恋,那份落寞,那份失意,那份缠绵,那份执着,虽不着一字,却尽蕴于字里行间。《蒹葭》这首诗之所以流传千古,其打动人心之处便在于主人公对于爱情的痴迷与执着的追求:路途的险远阻挡不了他,一次次的失败也没能使他退却,他上下求索,不畏艰辛。这首爱情唱出了人类永恒的理想与追求主题。人在不断的追求过程中经受着苦难与快乐,使灵魂不断升华。因而,爱情便理所当然的成

浅谈汉乐府民歌中女性的爱情与婚姻

浅谈汉乐府民歌中女性的爱情与婚姻 摘的要:汉乐府民歌中涉及女性爱情婚姻的诗作较多,真实而生动地反映了汉代女性的爱情与婚姻状况,她们或大胆冲破束缚,追求爱情;或情感真挚,缠绵相思;或富贵不淫,威武不屈;或柔韧坚强、忠贞不渝,体现了汉代女性健康向上的爱情价值观,并揭示了造成她们不幸命运的社会根源。 关键词:汉乐府女性爱情婚姻 汉乐府民歌是继诗、骚之后我国古代文苑中的又一奇葩,它真实地反映了当时广阔的社会现实生活和人民的爱憎情感。现存的40余首汉乐府民歌,其中涉及女性爱情婚姻的 诗作几乎占了三分之一,许多篇目脍炙人口,至今仍被奉为经典。汉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定型期,也是封建礼教日益形成的时期,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说”假借“天意”将所谓的神权、君权、夫权绝对化和神圣化,明确提出了“三纲五常”的封建伦理观念。那些专为女性而设,用以维护男权的清规戒律,如“三从”、“四德”、“七去”等相继出台,女教也逐渐形成系统化理论,并在现实生活中日趋发挥作用,逐渐成为女性爱情与婚姻的束缚。在这种环境中,女性的婚恋观各不相同,有的敢于冲破束缚、追求婚恋自由;有的敢爱敢恨、

果断决绝;有的勇于抗争,坚贞不屈;也有的逆来顺受、悲悯哀怨;她们的形象,有的天真烂漫,有的柔韧坚强,有的泼辣洒脱,有的略显懦弱。本文试图从四方面来浅议汉乐府民歌中的女性形象及其她们的爱情与婚姻观念。 一、纯真少女,忠贞热烈 爱情,是人类永恒的追求。在汉乐府民歌中,不乏歌颂美好爱情的篇章,塑造了一些渴望美好爱情并勇于追求的女性形象。汉代,尽管一些封建纲常不断出台,但与明清相比,其对女性的束缚仍然相对宽松。因此在汉乐府民歌中,女性尤其是少女,对爱情的表达一般都较坦率直露、大胆泼辣。例如《上邪》: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这是一位痴情女的自誓之词,其以大胆的想象与夸张,连用五件千载难逢、极度反常的自然现象来表白自己对爱情的忠贞不渝,坦率真诚,热情奔放,犹如江河决堤,一泻千里,表现了汉代女性追求爱情专一、坚贞执著的价值观。 汉乐府中也有表现爱情委婉含蓄的,如《江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从表面看,这是一首采莲

浅谈诗经中的爱情诗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浅谈《诗经》中的爱情魅力 任时光荏苒,纵白驹过隙,总有一种东西不会因岁月的流逝而被消磨,而是在时间的积淀下焕发更加璀璨夺目的光彩。《诗经》中描写爱情的诗歌可谓是中国爱情诗的滥觞,它的低吟浅唱穿越千年的轮回仍然萦绕耳畔,如韶乐般绕梁三日,余音不绝,给我们以精神的享受。即使没有华丽的辞藻为外衣,没有奇幻的想象作装饰,但它以其独有的古朴、诚挚、热烈,感染了历代的文人骚客,感动了华夏儿女的心灵,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熠熠生辉,成就了一段不老的传奇,让我们千古传唱。 《诗经》中的《国风》作为大多来自民间的歌唱,在更广阔的围里展示了时人的生活和情感。男女言情之作确实是《风》诗的主要容之一。在《诗经》里的民歌中占最多数的就属有关恋爱和婚姻的诗。“无郎无姐不成诗”,这情形自古至今别无二致。朱熹《诗集传序》道:“凡诗之所谓风者,多出于里巷歌谣之作,所谓男女相与咏歌,各言其情者也。”它们有的是集体创作,你一言我一语,你一章我一节,即兴抒发,唱的是某个群体共同的声音;也有的是独自吟唱,却通过个体的具体遭遇,反映了某些普遍性的问题。 这批婚恋歌曲可谓是《风》诗中唱得最精彩动人的部分,有自由浪漫的纯真爱情,有矢志不渝的坚贞爱情,有寂寞难耐的相思之苦和求嫁心声,还有对意中人可望不可即的痛苦之情,更有封建礼数下的屈服与反抗。这些婚歌恋曲中的人物,他们是执著追求的苦恋者,是坚贞不二的钟情者,是刻骨铭心的相思者,是大胆热烈的求爱者,是哀怨忧郁的失恋者,是赢得爱情的自豪者,是伉俪情深的恩爱者,是敢于反抗的奋斗者。他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和意志信念为我们展开了一幅幅引人入胜的风情画卷。 你我相遇在樱花烂漫的季节,一起携手走过幸福的过往。从美丽的邂逅,到彼此相知,再到互相倾慕,最后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是一个人人向往的美好的人生。但人生的戏剧之处就在于它不会让每个人都称心如意,这也是人生的美妙之处。人生最大的痛苦不是生与死,而是明明喜欢,却亲近不得。“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女子采摘荇菜的倩影使男子“寤寐求之”、“寤寐思服”,令男子“辗转反侧”,不能入眠,希望以“琴瑟友之”、“钟鼓乐之”,思慕之情跃然纸上。(《周南·关雎》)“南有乔木,不可休息。汉有游女,不可求思。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江汉之隔,遥不可及,不免失意之至,但是男子仍怀有希望不想放弃,其惆怅深挚之情令人感叹。(《周南·汉广》)“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在水之湄”、“在水之涘”、“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坻”、“宛在水中沚”,始终是“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可望而不可即,心的焦灼之情,便可感同身受了。(《风·蒹葭》)暗恋是苦涩的,没有回报,只有自己默默地承受那份悸动,默默地去付出自己的所有。 区别于这些苦恋者,那些大胆地表露心迹的求爱者,使我们体味到爱情的另一种味道。相较于前者后者更能引起我们的共鸣,有爱就要大声说出来。“摽有

汉乐府诗集卷一

卷一·郊庙歌辞一 卷一 郊庙歌辞一 《乐记》曰:“王者功成作乐,治定制礼。是以五帝殊时,不相沿乐,三王异世,不相袭礼。”明其有损益。然自黄帝已后,至於三代,千有馀年,而其礼乐之备,可以考而知者,唯周而也已。《周颂·昊天有成命》,郊祀天地之乐歌也,《清庙》,祀太庙之乐歌也,《我将》,祀明堂之乐歌也,《载芟》《良耜》,藉田社稷之乐歌也。然则祭乐之有歌,其来尚矣。两汉已后,世有制作。其所以用於郊庙朝廷,以接人神之欢者,其金石之响,歌舞之容,亦各因其功业治乱之所起,而本其风俗之所由。武帝时,诏司马相如等造《郊祀歌》诗十九章,五郊互奏之。又作《安世歌》诗十七章,荐之宗庙。至明帝,乃分乐为四品:一曰《大予乐》,典郊庙上陵之乐。郊乐者,《易》所谓“先王以作乐崇德,殷荐上帝”。宗庙乐者,《虞书》所谓“琴瑟以咏,祖考来格”。《诗》云“肃雍和鸣,先祖是听”也。二曰雅颂乐,典六宗社稷之乐。社稷乐者,《诗》所谓“琴瑟击鼓,以御田祖”。《礼记》曰“乐施於金石,越於音声,用乎宗庙社稷,事乎山川鬼神”是也。永平三年,东平王苍造光武庙登歌一章,称述功德,而郊祀同用汉歌。魏歌辞不见,疑亦用汉辞也。武帝始命杜夔创定雅乐。时有邓静、尹商,善训雅歌,歌师尹胡能习宗庙郊祀之曲,舞师冯肃、服养,晓知先代诸舞,夔总领之。魏复先代古乐,自夔始也。晋武受命,百度草创。泰始二年,诏郊庙明堂礼乐权用魏仪,遵周室肇称殷礼之义,但使傅玄改其乐章而已。永嘉之乱,旧典不存。贺循为太常,始有登歌之乐。明帝太宁末,又诏阮孚增益之。至孝武太元之世,郊祀遂不设乐。宋文帝元嘉中,南郊始设登歌,庙舞犹阙。乃诏颜延之造天地郊登歌三篇,大抵依仿晋曲,是则宋初又仍晋也。南齐、梁、陈,初皆沿袭,后更创制,以为一代之典。元魏、宇文继有朔漠,宣武已后,雅好胡曲,郊庙之乐,徒有其名。隋文平陈,始获江左旧乐。乃调五音为五夏、二舞、登歌、房中等十四调,宾祭用之。唐高祖受禅,未遑改造,乐府尚用前世旧文。武德九年,乃命祖孝孙修定雅乐,而梁、陈尽吴、楚之音,周、齐杂胡戎之伎。於是斟酌南北,考以古音,作为唐乐,贞观二年奏之。按郊祀明堂,自汉以来,有夕牲、迎神、登歌等曲。宋、齐以后,又加祼地、迎牲、饮福酒。唐则夕牲、祼地不用乐,公卿摄事,又去饮福之乐。安、史作乱,咸、镐为墟,五代相承,享国不永,制作之事,盖所未暇。朝廷宗庙典章文物,但按故常以为程式云。 汉郊祀歌 【练时日】 练时日,侯有望,爇膋萧,延四方。九重开,灵之斿,垂惠恩,鸿祜休。灵之车,结玄云,驾飞龙,羽旄纷。灵之下,若风马,左仓龙,右白虎。灵之来,神哉沛,先以雨,般裔裔。灵之至,庆阴阴,相放怫,震澹心。灵已坐,五音饬,虞至旦,

(完整word版)浅谈《诗经》中的爱情诗

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浅谈《诗经》中的爱情诗 作者姓名:许蓉蓉 专业编码: 所属地市:长治市 目录 提要1 一、《诗经》中爱情诗的思想内容2 (一)自由浪漫的纯真爱情2 (二)坚贞不渝的爱情4 (三)难耐的相思之苦5 (四)求嫁女子的心声6 (五)对意中人可望而不可及的痛苦之情6 (六)觉醒的妇女形象7 二、《诗经》中爱情诗的艺术风格8 (一)幽雅的环境描写8 (二)浓烈的抒情风格9 (三)富有特色的人物形象.9 (四)爱情诗“诗中有画,诗画合一”10 三、《诗经》中爱情诗的修辞手法11 (一)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在《诗经》爱情诗中的运用11 (二)复沓的章法和灵活的句式13

参考文献14 浅谈《诗经》中的爱情诗 摘要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期五百多年间的305篇诗歌。爱情主题是中国文学中最古老的主题之一。开辟中国文学抒情诗先河的《诗经》,其爱情诗灿若繁星,令人赏心悦目。有的反映了青年男女对爱情的渴望和追求;有的描写了恋爱者成功的喜悦和幽期密约的甜蜜、兴奋与不安;有的表现了遭遇波折的恋爱者相思的煎熬和离别的痛苦;还有的反映了夫妻反目,女子被遗弃的情形。同时《诗经》大量优秀诗歌为我们提供了极丰富的艺术营养,创造了赋、比、兴的表现手法。诗歌复沓的章法和灵活的句式,增强了音乐美和节奏感。这些诗对男女间的爱慕、追求、幽会、相思等作了淋漓尽致的描写,或细致入微地刻画了恋者的神情心态,惟妙惟肖的描绘他们的内心活动,呈现出一幅幅或优美真切,或淳朴古拙,或哀婉动人的民情风习图。本文着重从爱情诗中的思想内容、艺术风格等方面进行论述。 【关键词】诗经爱情诗思想内容修辞手法 浅谈《诗经》中的爱情诗 《诗经》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文化人,不能不读诗经。《诗经》中的爱情诗更是《诗经》作品中一朵灿烂的鲜花,它的出现奠定了中国爱情诗篇的基础。爱情是中国文学中最古老的话题,开辟中国抒情诗先河的《诗经》,其爱情诗令人赏心悦目,如痴如醉,如一部爱情电视剧的重现。在《诗经》的305篇诗作中,有五十多篇是直接描写爱情的,这些诗对男女间的爱慕、追求、幽会、思念作了淋漓尽致的描述,细致入微地刻画了恋者的神态,惟妙惟肖地描写他们的内心活动,呈现出一幅幅优美真切、哀婉动人的民情风习画。 一、《诗经》中爱情诗的思想内容

汉乐府 文人五言诗古诗十九首历年真题

汉乐府文人五言诗古诗十九首 一、单项选择题 06.4 12.最早收录“古诗十九首”的总集是() A.《玉台新咏》B.《文选》 C.《乐府诗集》D.《古诗纪》 07.4 20.《乐府诗集》中保存两汉乐府民歌最多的类别是() A.《鼓吹曲辞》 B.《杂曲歌辞》 C.《相和歌辞》 D.《杂歌谣辞》 09.4 7.最早录载“至武帝定郊祀之礼,乃立乐府”的著作是() A.《后汉书》 B.《乐府诗集》 C.《文选》 D.《汉书》 8.下列作品属汉乐府民歌的是() A.《涉江采芙蓉》 B.《上山采蘼芜》 C.《陇头流水歌》 D.《子夜四时歌》 9.下列作品中,属于《古诗十九首》的是() A.《枯木期填海》 B.《驱车上东门》 C.《北方有佳人》 D.《艳歌何尝行》 10.4 14.“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一语评价的是() A.《国风》B.《九章》 C.汉乐府民歌D.《古诗十九首》 11.4 13.从现存资料看,较早对汉乐府进行分类的是( ) A.应亨 B.蔡邕 C.夏侯宽 D.郭茂倩 14.下列诗句出自《古诗十九首》的是( ) A.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 B.独坐空房中,谁与相劝勉 C.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D.离家日趋远,衣带日趋缓 二、多项选择题

05.4 33.下列关于五言诗起源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A.西汉中期的“苏李诗”,是五言诗形成的标志 B.先秦时期的五言民谣,是五言诗形成的标志 C.东汉前朝的文人五言诗,是五言诗形成的标志 D.五言诗的形成,经过了长期的孕育 E.王言诗的形成,是文人创作的结果 三、名词解释 四、简答题 40.简述汉乐府民歌的思想内容。05.4 41.简述《古诗十九首》的情思内涵。05.4 41.简述汉乐府民歌的艺术特色。11.4 五、论述题 08.4 44.汉代乐府民歌“感于哀乐,缘事而发”,唱出了人民的心声,也具备民歌的鲜明色彩。试以《东门行》、《艳歌行》、《战城南》、《十五从军征》、《鸡鸣》、《有所思》、《上邪》、《陌上桑》等名篇为例,具体论说汉乐府民歌在情感内涵和艺术表现方面的特色。 10.4 44.试以《行行重行行》、《回车驾言迈》、《迢迢牵牛星》为例,论析《古诗十九首》的艺术成就。

汉乐府诗的三大种类

汉乐府中有抒情诗与叙事诗,还有寓言诗。抒情诗清新活泼,情韵盎然;叙事诗情节完整,形象生动;寓言诗奇思妙想,寓意深刻。这三类作品,手法各异,各臻其妙,而以叙事诗的艺术成就最为突出,对后世的影响也最大。 《诗经》与《楚辞》基本上都是抒情诗。《诗经》中的一些作品虽然也叙事,但浓郁的抒情气氛,淹没了故事的完整性与情节的连贯性。汉乐府中涌现了一批叙事诗,叙事的艺术技巧十分熟练,标志著中国叙事诗的成熟。汉乐府诗的叙事技巧,表现在下列三个方面: 1. 故事完整,情节曲折:如《孔雀东南飞》写刘兰芝被休弃、焦仲卿求情、夫妻告别、兰芝被遣返娘家、县令求婚、太守求婚、被迫改嫁、夫妻诀别、双双殉情,跌宕起伏,波澜横生; 2. 详略有致:如《十五从军征》仅以开头“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两句,交代一个老兵六十五年的经历,然后用十四句的篇幅,详细描写他归家后所看到的凄惨景象; 3. 擅长细节描写:细节描写在叙事诗中具有重要作用,既可使情节更丰满,又可使人物更生动。如《陌上桑》、《孤儿行》、《艳歌行》中,都有很精彩的细节描写。 汉乐府塑造了许多生动的人物形象,如坚贞刚烈的刘兰芝、忠厚柔韧的焦仲卿、专断蛮横的焦母、势利的刘兄、荒淫无耻的太守、仗势欺人的贵族奴才、美丽机智的罗敷等等,无不个性鲜明,神情毕肖。这些形象,构成了汉代不同阶层、不同身份、不同性格的人物画廊,展现出当时社会林林总总的众生相,反映了汉代社会的生活实况。汉乐府善于将人物放在激烈的矛盾冲突之中,通过人物自身的动作和语言,展现他们各自的性格与心态;又擅长运用细节描写、陪衬烘托等艺术手法,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和突出。 汉乐府的作者,好像高明的摄影师,善于发现富有价值和诗情画意的生活镜头,并选择最佳的视角,把它们摄取下来,组合成一幅幅反映社会现实、表达人民情感的画面。汉乐府来自民间,人民的语言永远是质朴自然、新鲜活泼、无比丰富的,这是汉乐府得天独厚的语言宝库。汉乐府叙事,语言极洗炼,如《东门行》:“出东门,不顾归。来入门,怅欲悲。”仅仅十二个字就写出一个男子铤而走险的过程和心态。汉乐府的描写,极富感情色彩,如《孔

浅析汉乐府民歌

浅析汉乐府民歌《陌上桑》 摘要: 《陌上桑》选自《乐府诗集》。本诗写一个采桑女子斥责“使君”调戏的故事,塑造了 勤劳美丽,泼辣坚贞而智慧,不畏权贵,能言善道的古代妇女形象;揭露了“使君”的丑恶和愚蠢;反映了当时上层社会人们的荒淫和无耻。对于诗歌主人公罗敷的身份,也成为了界内讨论的话题,诗歌中的桑林文学也值得我们好好探讨一番。 关键词:桑林文学罗敷 一、《陌上桑》中的桑林文学 这诗是汉乐府中的名篇,写采桑女秦罗敷拒绝一“使君”即太守之类官员调戏的故事,歌颂她的美貌与坚贞的情操。最早著录于《宋书·乐志》,题名《艳歌罗敷行》,在《玉台新咏》中,题为《日出东南隅行》。不过更早在晋人崔豹的《古今注》中,已经提到这首诗,称之为《陌上桑》。宋人郭茂倩《乐府诗集》沿用了《古今注》的题名,以后便成为习惯。“陌上桑”,意即大路边的桑林,这是故事发生的场所。因为女主人公是在路边采桑,才引起一连串的戏性情节。 先从诗题《陌上桑》所设定的故事场所说起。中国古代,以男耕女织为分工。“女织”从广义上说,也包括采桑养蚕。桑林在野外,活动比较自由,桑叶茂盛,又容易隐蔽,所以在男女之大防还不很严厉的时代,桑林实是极好的幽会场所。自然而然,桑林便不断出现于爱情诗篇中。这在《诗以》中已经很普遍。 可以说,在《诗以》的时代,桑林已经有了特殊的象征意味,或者说,已经有了一个文学的“桑林”。随着时代的变化,这种自由自在的男女情爱遭到了否定。于是,在文学的“桑林”中,开始产生完全不同的故事。最有名的,便是秋胡戏妻故事。 汉代的“桑林”,已经不同于《诗经》时代的“桑林”,文学中的道德主题,开始压倒了爱情主题。而《陌上桑》显然是这一故事或直接从《秋胡行》演化而来的。试看两个故事的基本结构:场所:大路边的桑林;主人公:一位采桑的美妇人;主要情节:路过的大官调戏采桑女,遭到拒绝。所不同的是,在秋胡故事中,调戏者是采桑女之夫,故事最终以悲剧结束;在《陌上桑》中,采桑女另有一位做官的好丈夫,她拒绝了“使君”的调允,并以自己丈夫压倒对方,故事以喜剧结束。 实际上,《陌上桑》是把《秋胡行》中的秋胡一劈为二:一个是过路的恶太守,一个是值得夸耀的好丈夫。但尽管《陌上桑》在很大程度上沿袭了《秋胡行》的故事,却也作了重要改变,从而使诗的重心发生转移。秋胡戏妻的故事,主旨是宣扬儒家道德,而《陌上桑》中的秦罗敷,除了拒绝太过的调戏这一表现德性的情节外,作者还花了大量篇幅,描摹她的美貌,以及周围人对她的爱幕。这尽管同《诗经》所写男女相诱相亲之情不同,但两者具有共同的基点:即人类的普遍的爱美之心,和对理想的异性的向往,所以说,罗敷的形象是《诗经》的“桑林”精神与《秋胡行》的“桑林”精神的结合。 二、秦罗敷身份的猜测 汉乐府民歌《陌上桑》,以充满喜剧色彩的情节和结尾,塑造了一个美丽勤劳、坚贞机智的秦罗敷形象。但其中有个关键的问题却不容易解释:罗敷到底是什么身份?按诗歌开场的交代她是一个采桑女,然而其衣着打扮却华丽无比;按最后一段罗敷的自述,她是一位太守夫人,但这位太守夫人怎会跑到路边来采桑?问题似乎简单,又似乎颇为复杂。 界内有人认为罗敷就是个普通的带有一点美貌的采桑女,也有人认为她是一位贵族女子。 两种观点孰是孰非,迄今为止仍然相持不下。从诗歌艺术性的内在意蕴来考

两汉乐府诗主要内容及艺术成就知识讲解

两汉乐府诗主要内容及艺术成就

浅谈汉乐府诗的主要内容及艺术成就两汉诗歌中成就最高的是乐府诗。“乐”是音乐,“府”是官府,“乐府”就是掌管音乐的官署。两汉乐府诗从整体上看,不同于辞赋写作,极力描绘京都的繁华,游猎的盛况,对统治阶级的歌功颂德。而是代之人民用歌声抨击社会的黑暗,抗议阶级的压迫,诉说久役的痛苦,控诉统治阶级的罪恶,抒发当时人民的愿望追求,表现人民的生活画卷。 一、汉乐府诗内容丰富,主要表现为以下五点: (一)、深刻的反映出当时人民的痛苦生活和悲愤情绪,如《东门行》、《孤儿行》、《病妇行》。 (二)、反映当时苦乐不均、贫富悬殊的社会现状,揭露骄奢淫逸的豪贵生活,如《相逢行》、《长安有狭斜行》、《鸡鸣》。 (三)、反应兵役频繁,人民苦于久役的时代特点,表达出人们厌恶战争,渴望宁静生活的愿望,如《战城南》、《十五从军征》。 (四)、表现出两性之间爱与恨的心声,如《上邪》、《有所思》、《孔雀东南飞》。 (五)、表现人世险恶、祸福无常,表达乐生恶死的愿望,如《薤露》、《蒿里》。 二、两汉乐府诗以其匠心独运的立题命意,高超熟练的叙事的技巧,以及灵活多样的体制,成为中国古代诗歌新的范本。其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关注现实,构成丰富多彩的艺术画面 1、苦与乐:汉乐府诗歌的作者来自不同阶层,诗人的笔触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因此,社会成员之间的贫富悬殊,苦乐不均在诗中得到充分的反映。

例如《东门行》、《妇病行》、《孤儿行》描写的都是平民百姓的疾苦,寄托了作者深切的同情,以恻隐之心申诉了下层贫民的不幸遭遇。 2、爱与恨:汉乐府诗歌对男女两性之间的爱与恨作了直接的袒露和表白。爱情婚姻题材作品在两汉乐府诗中占有比较大比重,这些诗歌大都来之民间,或是出自下层文人之手,因此,在表达婚恋方面的爱与恨时,都显得大胆泼辣,毫不掩饰。例如,《上邪》中接连例举了五种千载不遇、极其反常的自然现象来表现古代女子对自己意中人真挚、强烈的爱,来表白自己对爱情的矢志不渝。 3、生与死:两汉乐府诗还表达了强烈的乐生恶死愿望。如何超越个体生命的有限性,是古人苦苦思索的重要课题,两汉乐府诗在这个领域较之前代文学作品有更深的开掘,把创造主体乐生恶死的愿望表现的热别充分。例如,《艳歌》描绘出进入天国的理想画面,诗人自己幻想自己升上云霄,来到神界仙乡,成为那里的贵宾。各路神仙纷纷为他而忙碌,诗歌超越个体有限的生命,到大彼岸世界之后的至乐。 (二)、娴熟巧妙的叙事手法 1、叙事性强,具有很强的故事性。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叙事诗。两汉乐府诗歌中既有叙事诗又有抒情诗,但以叙事诗的成就更为突出,故事情节的描写都很完整、细致,诗中故事性、戏剧性加强了,它的叙事诗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的叙事诗的成熟。例如:《孤儿行》通过行贾、行汲、收瓜、运瓜等诸多劳役,突出了孤儿苦难的命运;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的故事情节更是波澜起伏,扣人心弦。通篇分三条线索进行讲诉,情节跌宕起伏,让读者无形中去关注矛盾的发展和男女主人公的命运。

浅谈诗经中的爱情诗

浅谈诗经中的爱情诗 《诗经》作为遗留了2000余年的一部巨著,是中国唯一一部脱去了脂粉与俗气的情爱文学圣典。《诗经》中的爱情主要集中在《国风》里,小雅里也有些,以《郑诗》、《卫风》里的情诗最为有名。这些诗主要是民歌,主人公基本上是对爱情强烈追求的青年男女。这些诗篇毫不掩饰地歌唱了人们心中的爱情及渴望,使后来许多封建学者感到很头痛。这些诗的存在,是对古代人类的爱情观、婚姻制度、民族风俗的有力的见证。古人非常强调婚姻、家庭的重要意义,用各种手段来干预婚姻和家庭,因此那时的青年男女是没有爱情自由的,相反往往会受到各种压抑和阻挠。而受压抑的又是女性占多数,也是女性的反抗最坚决。她们愿意为爱情付出一切,一旦陷入爱情,他们会不顾亲人和习俗的阻挠,大胆说出:“泛彼柏舟,在彼中河。髧彼两髦,实维我仪。之死矢靡它,母也天只,不谅人只。泛被柏舟,在彼河侧。髧彼两髦,实给我特。这死矢靡慝,母也天只,不谅人只。”(《鄘风·柏舟》)。她们甚至大胆地自找对象,道出:“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召南·摽有梅》),当它们得到幸福时,就会自然地唱出“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卫风·木瓜》)。正因为《诗经》中有太多对爱情露骨的直白,古代许多儒学家们,往往将《诗经》说成是“淫诗”,认为其内容有伤风化,不应该成为人们学习的对象。从传说中孔子删诗以来,在中国文学史上,对《诗惊》中的情诗的评价就有许多分歧,甚至到现在还是说法不一。 一、历来对《诗经》中爱情诗的评价 1、孔子评《诗经》 古代认为《诗经》为淫诗的评论家声称是以孔子的话为依据,其实他们歪曲了孔子的话,而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了孔子。孔子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论语·为证篇》),这是他对《诗经》的总的评价。对于具体诗篇,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论语·八佾》),这说

第四章 两汉乐府诗和文人五言诗

第四章两汉乐府诗和文人五言诗.txt真正的好朋友并不是在一起有说不完的话题,而是在一起就算不说话也不会觉得尴尬。你在看别人的同时,你也是别人眼中的风景。要走好明天的路,必须记住昨天走过的路,思索今天正在走着的路。第四章两汉乐府诗和文人五言诗第一节乐府和乐府诗 汉代乐府诗歌是继以四言为主的《诗经》、骚体为主的《楚辞》以后产生的一种新的诗体。乐府是秦代设置的政府机构,一九七七年秦始皇陵附近出土的编钟上铸有“乐府”二字,可见它是执掌音乐的部门。西汉设立的乐府职能是管理音乐、舞蹈、杂戏等工作[ ],负责朝廷典礼时歌舞音乐杂戏的编集、排演和演出工作。乐府所用的乐章一部分是帝王后妃以及文人所作,如汉高祖的《大风歌》,高祖唐山夫人所作的《安世房中歌》17章[ ],还有武帝时文人所作《郊祀歌》19章等,很大一部分是采自民间,《汉书?礼乐志》云:“至武帝定郊祀之礼,……乃立乐府,采诗夜诵,有赵、代、秦、楚之讴,以李延年为协律都尉,多举司马相如等数十人造为诗赋,略论律吕,以合八音之调,作十九章之歌[ ]。”《汉书?艺文志》也载:“自孝武帝立乐府而采歌谣,于是有赵、代之讴,秦、楚之风,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亦可以观风俗,知薄厚云[ ]。”这些记载说明乐府除负责组织文人制作歌诗,采集各地民谣加工制作成供朝廷宴飨、朝会、祭祀等各种礼仪活动所用的音乐外,还通过“采风观政”、“观风俗、知薄厚”了解人民的生活状况及思想情绪,修正统治政策的得失。 西汉乐府自武帝始规模日益庞大,空前繁盛。虽经汉宣帝、元帝两度下令裁减乐府人员[ ],但至成帝末年人员最多时仍达八百多人[ ]。汉哀帝登基之初,改革朝政的第一件事就是下诏罢去乐府机构[ ]。东汉虽然没有乐府名称的音乐机构,搜集和制作演唱歌诗由黄门鼓吹署负责[ ],但人们习惯上仍沿用乐府旧名称之,其采集的歌诗仍被后人称之为乐府。魏晋六朝文人用乐府题写作的诗也称为“乐府”。唐代的“新乐府”具有乐府诗的某些特点,但不用旧乐府题而自创新题。宋元以后又将乐府作为词、曲的别称。我们所说汉乐府诗常指采自民间的乐府民歌。 宋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将自汉至唐的乐府诗分为12类,汉乐府诗现存四十余首,主要分布在郊庙歌辞、鼓吹曲辞、相和歌辞、杂曲歌辞中。大多数乐府诗都是东汉的民歌。 第二节汉乐府诗的思想内容 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对乐府诗的产生用“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来概括,指出了汉代乐府诗植根于汉代的社会现实,抒写了人们真实的思想感情的特点。汉乐府诗是汉代社会历史的真实反映。 一、人民苦难的真实写照 《汉书?食货志》记载了汉代下层人民贫困无助,生存环境极度恶劣的事实:“贫民常衣牛马之衣,食犬彘之食”,“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乐府诗中的一些诗正与这些史实相映照。《妇病行》中那个连年累岁卧病的贫妇行将告别人生时最不放心是身后孩子无依无靠,嘱托丈夫:“属累君两三孤子,莫我儿孤且寒。有过慎莫笪笞。”然其担心却成现实,家中孩子“抱时无衣,襦复无里,”丈夫只好“闭门塞牖,舍孤儿到市”去沿街乞讨,归家“入门见孤儿,啼索其母抱”,丈夫无可奈何,无路可走“行复尔耳,弃置勿复道。”令人不忍卒睹。《孤儿行》中的孤儿“父母在时,乘坚车,驾驷马,”父母已去,兄嫂将他视同奴婢,令其行贾,“南到九江,东到齐与鲁”,“头多虮虱,面目多尘,”还“不敢自言苦”。兄嫂命其冬天行汲“足下无菲,怆怆履霜,中多蒺藜。”夏日收瓜,“瓜车反覆,助我者少,啖瓜者多。”孤儿无告,只得“愿欲寄尺书,将与地下父母。”反映了封建剥削奴役关系也渗透到家庭伦理中来。封建的官僚统治更是对人民进行敲骨吸髓的压榨,《平陵东》中的义公,被官吏逮至大堂下,要他“交钱百万两走马”,因“顾见追吏心中恻,”只好“归告我家卖黄犊。”人民不堪忍受非人的生活境况和残酷的欺压,不得不铤而走险。《东门行》中的汉子,想追随造反的队伍,但转念家人,

乐府诗经典古代诗歌大全

乐府诗经典古代诗歌大全 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 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其中曹操所作的《观沧海》便是其中的经典。临川文学人物 王安石也有古诗歌大作。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古代诗歌,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古代诗歌1 李延年歌 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 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 译文及注释 「翻译」 北方有位美丽姑娘,独立世俗之外,她对守城的将士瞧一眼,将士弃械,墙垣失守; 她对君临天下的皇帝瞧一眼,皇帝倾心,国家败亡!美丽的姑娘呀,常常带来“倾城、倾国”的灾难。 纵然如此,也不能失去获得佳人的好机会。美好姑娘世所难遇、不可再得! 「注释」

(1)倾城、倾国:原指因女色而亡国,后多形容妇女容貌极美。陶渊明《闲情赋》:“表倾城之艳色,期有德于传闻。” (2)宁不知:怎么不知道。 「赏析」 《诗集》归入《杂歌谣辞》。《汉书·外戚传上》记载:在一次宫廷宴会上,李延年献舞时唱了这首诗。汉武帝听后不禁感叹道:世间哪有这样的佳人呢?汉武帝的姐姐平阳公主就推荐了李延年的妹妹。汉武帝召来一见,果然妙丽善舞。从此,李延年之妹成了武帝的宠姬李夫人。李延年也更加得到宠幸。 古代诗歌2 大风歌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翻译」 大风劲吹啊浮云飞扬, 我统一了天下啊衣锦还乡, 怎样才能得到勇士啊为国家镇守四方! 「赏析」 《大风歌》是一首刘邦平定英布叛乱后凯旋而归故里,击筑而歌的歌词。

公元前196年(汉高祖十一年),淮南王英布【秦末汉初名将。六县(今安徽六安)人,因受秦律被黥,又称黥布】起兵反汉,刘邦抱病御驾亲征。公元前195年,刘邦凯旋而归,途经故乡沛县,乃置酒沛宫,邀家乡父老子弟欢宴,把酒话旧,感慨万千,酒酣兴起,击筑(按:一种古乐器)而歌。当时,刘邦且歌且舞,由120 名少年儿童伴唱,群情为之激昂,刘邦歌毕,流下行行热泪。【《史记·高祖本纪》:“(高祖)令儿皆和习之。高祖乃起舞,慷慨伤怀,泣数行下。”】高祖驾崩之后,又令沛邑按四季在他的宗庙里歌唱舞蹈。惠帝、景帝、武帝三朝,都把它作为在乐府里经常练习的旧乐章。故汉朝人称之为《三侯之章》,后人题为《大风歌》(始于《艺文类聚》),并纪其盛,曰“歌风台”,后汉蔡邕以大篆书歌勒石,至今二千年。 古代诗歌3 李夫人歌 「原文」 “是邪?非邪?立而望之,偏何姗姗其来迟。” 「诗歌赏析」 李夫人有沉鱼落雁之美,且精通音律,擅长歌舞,不幸沦落风尘。其兄李延年为内廷音律侍奉,一日为汉武帝歌唱新作:“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