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语文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发送稿)

语文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发送稿)

语文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发送稿)
语文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发送稿)

语文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发送稿)

语文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发送稿)

目录

总述 (2)

1.指导思想 (2)

2.基本原则 (2)

3.教学建议 (3)

上篇必修课程 (4)

1.基本构成 (4)

2.学习任务的教与学 (5)

下篇选修课程 (12)

1.基本构成 (12)

2.学习任务的教与学 (13)

附: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暂定) (20)

总述

一、指导思想

为了贯彻落实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 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 版)》(以下简称修订课标)和《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的要求,积极稳妥、有序推进(北京市、海南省、山东省、天津市)普通高中课程教学和考试招生制度等综合改革的深化,指导帮助广大教师更好地在语文教学中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发展,改变教与学的方式,不断提升教育质量,充分体现语文学科教育对学生成长和终身发展的独特价值,特制定语文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语文学科指导意见坚持以发展核心素养为纲,落实修订课标和高考改革的要求,根据教学中暂时使用现行教材(以下简称旧教材)的实际情况,对语文教学提出具体建议。

二、基本原则

1.坚持改革方向。落实修订课标的要求,体现修订课标的精神,认真探索学习方式与教学方式的变,将多方面语文学习任务组合成,注重语文学习活动的综合效应,促进学生在活动中的积极性、主动性的发挥,教师应把注意力从讲解课文移到对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点拨上来。

2.体现衔接性。适应新的高考方案,使旧教材的内容与修订课标对接,落实各个任务的学习要求。

3.保持稳定性。保持现行旧教材(不限版本)的相对完整,对部分内容作出适应对接的重组和调整。

4.注意可操作性。调整后的课程内容清楚明白,简便易行,不增加教师教和学生学的负担。在修订版教材问世前,教师要发挥创造性,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尝试设计学习专题,组合相应的材料,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对设计、实施学习专题任务提出好用、管用、可行的策略。

三、教学建议

1.高中语文课程设计了15个学习任务,每个任务都有各自的学习目标与内容,彼此之间又渗透融合、衔接延伸。教学时应根据每个任务的特点,利用旧教材的学习资源,设计语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活动中逐渐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2.

根据学生的发展需求,围绕任务创设能够引导学生广泛而深入参与的学习情境。学习情

境可通过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加以创设,融合听说读写,打通语文学习和社会生活的,激发学习兴趣,强化学习动力,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通过主题阅读、比较阅读、专题学习、项目学习等方式,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统整,整体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3.教学时要特别注意加强必修、选修、选修三类课程之间的衔接和统

整。既要整体把握必修和选修课程的关系,更要注意不同课程的专属任务和贯串三类课程的共同任务之间的衔接。

必修课程的教学要立足于基础性,重视日常语文积累,为学生学习选修课程奠定坚实根基。选修课程的教学要突出差异性和层次性,鼓励开展个性探究,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选修应注重学习面的广度,选修应注重学习点的深度。

4.鼓励教师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创造性地实施任务的教学,鼓励教师发展特长,有选择地开发课程资源,积极利用新技术、新媒体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在社会进步新形势下的发展与提升,建设开放、多样、有序的语文课程体系。

教师要具有专业发展意识,努力建构教学共同体。教师应努力适应语文课程改革,持续学习,更新观念,提高教学素养;要善于与同行、学生合作,在集体备课、案例研讨等对话交流中学会自我反思,实现教学相长。

5.普通高中语文课程由必修、选修、选修三类课程构成。必修课程,开设2个学期,8学分;选修课程,开设2个学期,设计6学分课程;选修课程,开设2个学期,设计9学分课程。

必修课程,每一个高中学生必须修习;选修课程,学生根据个人需求与升学要求选择修习;选修课程供学生自由选择学习。

上篇必修课程

一、基本构成

必修课程8 学分,用连续的两个学期完成。必修课程为全体学生必须学习的内容,是高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的内容。

必修课程有7项学习任务: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当代文化参与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文学阅读与写作。各任务的学分安排、教学要求等如下:

学段

学习任务安排

高一

上学期

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

整本书阅读与研讨

当代文化参与

跨媒介阅读与交流

文学阅读与写作

实用性阅读与交流

高一

下学期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

表一

学习任务

学分数

总课时数

教学要求

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

1

18

贯串其他所有的学习任务,与各个任务中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的语文活动有机结合在一起。每一个学习任务,都要为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任务提出问题,提供教学资源,准备必要的条件;有些任务也可以与本任务合作完成。

整本书阅读与研讨

1

18

可安排专题集中学习时间,也可以与其他任务融合在一起学习。

当代文化参与

0.5

9

可由教师根据教材相关内容或学校实际情况,在修订课标列出的三类学习内容中有选择地组织教学。

跨媒介阅读与交流

0.5

9

可安排专题集中学习时间,也可与其他任务融合在一起学习。

实用性阅读与交流

1

18

需要安排专题集中学习时间,可根据文本类型、阅读策略等组织学习专题。可选择多个领域的实用类文本进行专题阅读分析。写作2篇以上,专题讨论不少于2次。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

1.5

27

需要安排专题集中学习时间,可根据文本类型、阅读策略等组织学习专题。课内阅读篇目中的古代作品约占1/2。写作3篇以上,专题讨论或辩论不少于3次。

文学阅读与写作

2.5

45

需要安排专题集中学习时间,可根据文本类型、阅读策略等组织学习专题。诗歌9课时,小说18课时,散文9课时,戏剧9 课时。其中包括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与文学创作活动。

表二

二、学习任务的教与学

(一)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

本任务旨在通过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的系列活动,帮助学生自主建构语文知识,巩固梳理已有的积累,进一步认识语言结构和运用规律,观察、探索语言文字运用中的现象,发现和解决问题。该任务在必修阶段和选修阶段均有贯穿,选修阶段,建议集中使用。

【教学建议】

1.采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对所积累的字词句语言素材进行归纳、分类、比较,使所掌

握的材料条理化、系统化。积累内容,包括附录所示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

2

指导探究语言文字的结构规律和运用规律,逐步建构起关于语言文字运用的知识。继续加强语言材料和言语活动经验的积累。

3.引导学生在阅读和表达交流中,比较不同类型文章的表达方式及其特点,通过对所学的作品进行归纳、分类等梳理,形成文章的体裁意识并在表达实践中运用。

【学习材料】

根据本任务的学习目标和内容,适当从旧教材(包括必修、选修)中,选择3个学分的内容学习,各阶段均安排1学分,18学时。

例举:汉字对联修辞交际中的语言运用逻辑和语文学习等,这些专题可以直接作为学习材料,也可将其他课文作为学习材料,将该任务的教学与其他任务的学习融合起来。

【评价建议】

1.在观察和探索语言文字现象、发现语言文字运用问题的过程中,能自主建构语文知识,探究语言文字运用的规律,增强对语言文字运用的敏感性,提高探究、发现的思维能力。

2.能语言文字运用中的现象和问题,阅读有关著作,尝试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作出解释;学会辨析和纠正错误,增强规范意识,提高语言文字运用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二)整本书阅读与研讨

本任务建构读整本书的经验,体验读书乐趣,养成读书习惯,发展思维品质,形成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为一生的发展和人格的完善奠定基础,实现语文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

本任务贯串必修、选修和选修三个阶段。在必修课中安排学分,在选修、选修中不安排学分。

【教学建议】

1.整本书阅读的篇目,应该结合旧教材要求,师生共同推荐、讨论决定,也可包括学生个性化选择。

2.指导学生综合运用精读、略读与浏览等多种方法阅读整本书。教师可根据需要,从三个阅读层面引导学生阅读:初步阅读,对整本书内容有大致了解。进一步阅读,对整本书中人物形象、思想内涵、艺术手法等有理解、分析。深层次阅读,对整本书阅读后,有自己的理解、感悟、评价、质疑。

3.整本书阅读教学,教师的主要任务是组织学习、提出专题目标、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讨论与交流。学习方式应以学生利用课内、课外时间自主阅读、撰写笔记、交流讨论为主,不能以教师的讲解代替或约束学生的阅读与思考,教师应以自己的阅读经验,平等地参与交流、讨论。

【学习材料】

根据本任务的学习目标和内容,高中阶段选择2至3部著作精读,其他著作可以布置泛读。

例举:《论语》《史记》《红楼梦》《三国演义》《呐喊》《平凡的世界》《边城》《茶馆》《巴黎圣母院》《高老头》《莎士比亚戏剧》《堂吉诃德》等。教师可结合实际情况确定阅读篇目,鼓励学生在精读篇目的基础上更广泛地阅读。

【评价建议】

1.通过阅读,把握书中重要观点和价值取向。在阅读过程中,探索阅读整本书的门径,初步建构自己阅读整本书的经验。逐步深化读书经验,总结、完善读书方法,并与其他同学交流。

2.通过阅读,发展思辨能力和想象联想能力,掌握正确的思考问题的方法,撰写、发表读书报告,在交流研讨中提高写作和口语表达能力。

(三)当代文化参与

本任务聚焦于学生对当代文化生活的与参与,增强文化意识,学会对文化现象进行剖析、评价,进而重视人类文化遗产的理解与传承,尊重和理解多元文化,积极参与先进文化的传播和交流,践行先进文化。

本任务贯串必修、选修和选修三个阶段。在必修课中安排学分,在选修、选修中不安排学分。

【教学建议】

1.引导学生当代文化生活热点现象,聚焦并提炼问题,分析和解释文化现象,积极传播先进文化,提高参与文化建设的自觉性和语文综合应用能力。

2. 设计一些语文实践活动,在具体的当代文化参与活动中认识传统与现代、继承和发展、理解和包容的关系。

3.

以参与性、体验性、探究性的语文学习活动为主,增进课程内容与学生成长的,通过开放式的学习,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当代文化生活。

【学习材料】

根据本任务的学习目标和内容,从旧教材中,选择0.5个学分的内容学习。

例举: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网络语言影视文化现象等。

【评价建议】

1.以积极的学习态度参与到当代文化实践活动中,开展专题研讨,分析和解释文化现象、提高参与文化研讨的自觉性。

3.基于特定的文化现象,通过社会调查与实践、社区走访、观看演出展览等各种方式,丰富语文学习方式,积极参与当代文化生活。

(四)跨媒介阅读与交流

本任务引导学生学习跨媒介的信息获取、呈现与表达,观察、思考不同媒介语言文字运用的现象,梳理、探究其特点和规律,提高对媒介传播内容的理解、辨析、评判能力,提高利用多种媒介进行分享与交流的能力。

本任务贯串必修、选修和选修三个阶段。在必修课中安排学分,在选修、选修中不安排学分。

【教学建议】

1.引导学生独立选择跨媒介的普及性著作进行研习。通过纸质文本或网络文本的阅读,或通过参观展览等途径,了解跨媒介的特点。

2.组织学生在自己感兴趣的媒介应用领域,创设一个应用场景,在实践中了解其对人们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的影响,并归纳分析,形成研习成果。

3.通过实例分析,师生一起研讨各类媒介信息存储、呈现与传递的特点,分析合理选择、恰当运用不同类型的媒介对表现主题、传递信息、促进交往所产生的影响,总结形成结论。

【学习材料】

跨媒介学习应该重视选择与旧教材相关的内容,鼓励老师们参与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的实践。

例举:影视作品等学习材料。引导学生发现、建构互联网背景下与纸质品阅读方式不同的其他阅读方式。

【评价建议】

1.了解不同媒介信息存储、呈现与传递的特点,灵活使用互联网,检索所需信息和资料的能力,认识某种媒介在人们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的影响。

2.能选择媒介,合宜地运用不同类型媒介表达自己的想法、与别人交流。

(五)实用性阅读与交流

本任务学习当代社会生活中的实用性语文,包括实用性文本的独立阅读与理解,以及日常社会生活需要的口头与书面的表达交流。通过本任务的学习,丰富学生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提高阅读与表达交流的水平,增强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的能力。

【教学建议】

1.本任务包括三类学习内容,建议在三类学习内容中至少选择两类学习。

社会交往类:主题明确的会谈、谈判、讨论及其纪要;活动策划书、计划、制度等常见文书;招聘启事、面试陈辞;面向社会大众的演讲、陈述。

新闻传媒类,包括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常见言语形式,如:新闻、通讯、传记、调查、访谈、述评;主持、电视演讲与讨论;网络新文体,包括比较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

知识性读物类:复杂的说明文、知识小品文;科普读物、社会科学类通俗读物。

2.指导学生学习实用的阅读与交流方式,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社会生活,掌握各类当代社会实用文本的基本格式,善于学习并运用新的表达方式,提高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的能力。

3.指导学生总体把握实用性社会交流语体的特点,以负责的态度,书面或口头陈述自己的看法,做到真实准确、真诚得体、观点鲜明、思路清晰、简洁明了,力求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学习材料】

根据本任务的学习目标和内容,从旧教材(必修)中,选择1个学分的内容学习。

例举:新闻、通讯、报告文学演讲辞科普文章应用文等。

【评价建议】

1.阅读实用类文本,能准确、迅速地把握主要内容和关键信息,对文本所涉及的材料有自己的思考和评判。

2.运用简明生动的语言,介绍科技文化产品,说明比较复杂的事理。

3.能够根据不同的交际场合和交际目的,恰当地进行表达。在口语交际中树立自信,尊重他人,说话文明,仪态大方,善于倾听,敏捷应对。

(六)思辨性阅读与表达

本任务学习思辨性的阅读和表达,包括论述类文本的阅读、理解与评价,论述类文本的写作,围绕主题的讨论和辩论等。通过本任务的学习,发展合乎逻辑的实证、推理、批判与发现的能力,增强思维的深刻性,提高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的水平。

【教学建议】

1.以专题性学习为主要方式,选择历史、社会、时事、学习生活中共同关心的话题组织教学,能准确把握和评价的观点与态度,辨析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之间的。

2.围绕社会生活中的话题,学习经典论说名篇的论说方法,开展专题讨论与辩论。理性、顺畅、有依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3.书面表达观点明确,思路清晰连贯,能围绕中心选取材料,合理安排结构;努力学习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力求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能推敲、锤炼语言,表达力求准确、鲜明、生动。学会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交流。能独立修改自己的文章,乐于相互展示和评价写作成果。

【学习材料】

根据本任务的学习目标和内容,从旧教材(必修)中,选择1.5个学分的内容学习。

例举:随笔杂文艺术评论古代论述性散文等。

【评价建议】

1.阅读活动中能以古今不同时期的思辨性文本为载体,在讨论问题、解决问题的具体情境下,以专题性的语文实践活动为主要方式,通过阅读探究、发现总结、鉴别评论等具体活动,提升阅读中的思辨能力。

2.写作活动中能结合学习需要、当前社会生活实际、古今经典议论文的阅读发现具体情境,提出立论或驳论的写作任务,并进行合乎逻辑的推理证明,辩证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

(七)文学阅读与写作

本任务旨在引导学生阅读古今中外诗歌、小说、散文、剧本等优秀作品,

使学生在感受形象、品味语言、体验情感、激活想象中提升文学欣赏能力,并尝试创作文学作品,学习撰写文学评论,借以提高审美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建议】

1.设计专题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兴趣,注意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引导学生描述自己独特感受,帮助学生建立文学作品中的情感世界及生活图景与现实社会的关联。

2.向学生提供有效的学习支架,如问题设计、作业导向、阅读策略等,提高文学阅读鉴赏的效率。灵活运用自读与讲读、单篇学习与比较学习、赏析与批评等多种形式,指导学生对文学作品进行有深度的学习。

3.创新文学作品鉴赏教学的形式,如举办朗诵会、课本剧表演、读书报告会、家庭读书日等活动,使文学作品阅读鉴赏活动融入学生的生活。创造更多交流展示学生作品的机会或平台,强化学生文学创作的成就感。如在教室设置创作园地、创建班级网页、举办文学创作征文活动等。成立编辑小组,将班级同学的作品编辑成册。

【学习材料】

根据本任务的学习目标和内容,从旧教材中,选择2.5个学分的内容学习。

例举:中外现代诗歌中外小说中外戏剧古代诗词、戏曲古代记叙散文写人记事散文写景状物散文等。

【评价建议】

1.阅读古今中外文学作品,注重审美体验,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努力探索作品中蕴含的民族心理和时代精神,了解人类丰富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

2.能根据文学作品的体裁特点理解文学作品。如通过作品中的意象、意境、细节、人物形象、故事情节、戏剧冲突等,感受的思想感情。

3.能适当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获得对文学作品独特的阅读感受,并当前的社会生活,阐发对作品的理解。能从所处的时代背景、社会思潮、所属文学流派,以及自身经历、文学艺术主张等角度理解作品。

下篇选修课程

一、基本构成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的选修课程由选修、选修两类课程构成。选修课程,开设2个学期,设计6学分课程;选修课程,开设2个学期,设计9学分课程。选修课程,学生根据个人发展需求或升学要求进行选修;选修课程供学生自由选择学习。

选修课程安排8项任务的学习,包括: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当代文化参与跨媒介阅读与交流现当代作家作品研习传统文化经典研习外国作家作品研习科学文化论著研习。选修课程是学生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内容。

选修各任务的学分、教学安排等建议如下:

学习任务

学分数

总课时数

教学要求

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

1

18

贯串其他所有的学习任务,与各个任务中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的语文活动有机结合在一起。每一个学习任务,都要为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任务提出问题,提供资料,准备必要的条件;有些任务也可以与本任务共同完成。

整本书阅读与研讨

作为学习方法,整合在其他任务的学习过程之中。

当代文化参与

可与其他学习任务组合,设计一些课内外相结合的学习活动。

跨媒介阅读与交流

可与其他学习任务组合,设计一些课内外相结合的学习活动。

现当代作家作品研习

1

18

需要安排专题集中学习时间,可根据文本类型、学习策略等组织学习专题。

传统文化经典研习

2

36

需要安排专题集中学习时间,可根据传统文化的代表人物或著作、文本类型、学习策略等组织学习专题。

外国作家作品研习

1

18

需要安排专题集中学习时间,可根据外国代表性作家或经典作品、文本类型、学习策略等组织学习专题。

科学文化论著研习

1

18

需要安排专题集中学习时间,可根据科学研究中的代表人物或著作、文本类型、学习策略等组织学习专题。

表三

二、学习任务的教与学

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当代文化参与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四个学习任务,在必修课程的学习基础上,进一步结合其他任务的学习来落实。选修的教学要凸显地方、学校、教师、学生等特点,教师着力于设计、实施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探究性、合作性学习,丰富学生的言语实践经验,提升学生的言语品质。

(一)现当代作家作品研习

本任务包括中国现当代经典作家作品阅读及读书报告、创作交流,是在必修课程基础上的拓展与提高,旨在整体了解与把握现当代作家作品,培养阅读现当代作家作品的浓厚兴趣,提高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

初中语文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最新资料推荐------------------------------------------------------ 初中语文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初中语文学科教学指导意见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语文教学中更好地落实三个维度的课程目标,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创新意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推进我县初中语文新课程的实施和教学效益的提高,根据市教科院有关文件和会议精神,结合我县初中语文教学实际,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教学原则(一)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原则工具性着眼于语文课程培养学生语文运用能力的实用功能和课程的实践性特点;人文性着眼于语文课程对学生的思想感情的熏陶感染的文化功能和课程所具有的人文学科的特点。 在语文教学中,既要重视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又要发挥好语文教学的熏陶感染和教育功能,两方面都要兼顾,不可偏颇。 (二)实践性原则《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学生语文能力的形成必须通过大量的语文实践来实现,加强语文实践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益和教学质量的根本途径。 重视语文的实践性,首先要做到教师精讲,给学生尽可能多的学习和实践的机会。 1 / 18

教师讲得少、代办的少,学生才能有更多的实践机会、自学时间。 重视学生的实践、重视学生的自主互助学习就成为需要。 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更多地考虑如何创设情境、创造机会让学生学习和实践。 学生能做的教师绝对不能包办代替。 (三)开放性原则社会处处皆语文,生活处处皆教育。 《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 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 语文教学应顺应学生语文学习的开放性特点,为学生提供广阔的语文学习时空,增加主题阅读等形式的课外阅读机会,让学生在大量的阅读中接触他们没有经历过的生活和体验,获得对生活的丰富的认识和体验,同时可以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把握,进而提高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 (四)互动性原则《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语文的课堂教学要关注师生的对话。 对话是课堂教学互动的一种直接体现。 语文教学的对话由教师、学生、课文、教材编写者等多个对话者之间的对话相互交织而成。 语文教学中,教师在与学生进行对话交流的同时,要引导学生

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解读

语文核心素养 什么是语文素养?《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它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一个人的语文素养包括他的语文能力、语文积累、语文知识、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认识能力和人文素养。在小学乃至大学的语文学习中,语文素养都贯穿着整个语文教学。众所周知,汉语是我们的母语,语文更是中国人从小到大都在学习的学科,所以它的重要性可见一斑。小学语文教学是各个学科学习的基础,更是起着学科与学科之间的纽带作用,因此,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成为小学语文教师教学中的重点。 《课程标准》总目标中所列10条,是对接受义务教育的每一个学生在语文素养方面的基本要求。把“语文素养”的内容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分为6个层次: 第一,必要的语文知识。离开知识的能力是不可设想的,轻易否认语文知识对语文学习的指导和促进作用,容易使语文教学走向非理性主义的误区。在小学阶段,教学一定的汉字音形义的知识、基本的语法和修辞知识、常用的段落和篇章结构知识、基本阅读和写作方法知识等,是非常必要的。语文学习必定涉及语言知识学习,知识是一定要教的,但教什么知识,如何教知识,还有很多需要我们认真研究。 第二,丰富的语言积累。语文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一篇篇具体的范文,这就决定了语文教学必须让学生占有一定量的感性语言材料,在量的积累的基础上产生质的飞跃。掌握3500个左右常用字和汉语常用书面词汇,背诵一定量的语段和优秀的诗文,阅读一定量的课外书籍,是形成语文素养的基础。 第三,熟练的语言技能。熟练的技能到了一定程度就成为一种能力。语文教学必须在大量的语言实践过程中,培养学生查字典、朗读、默读、说话、听话、作文、写字等基本技能;让学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和常见的语言表达方式,能掌握常用的思维方式,善于把自己独特的思维结果用规范的语言进行加工和表

小学语文分类辅导计划

语文分类辅导计划 韩丽丽 素质教育的宗旨就是要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并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要在学科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的面向全体的要求,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因材施教,使各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提高。这正如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语文教学大纲所指出的:“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注要注意因材施教,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布卢姆认为,要使每个学生对所学学科都能达到掌握水平,必须抛弃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那种适用于所有学生的标准课堂教学情景和假设。这就是要求我们当老师的要面向全体,因材施教。要打破小学语文传统教学中“一刀切”、“一窝煮”的局面,就要在目标教学中实行“分层教学,分类指导。”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深化小学语文目标教学的研究,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真正实现大面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这一点也是我们当前目标教学研究的一个极其重要、难度极大、又亟待解决的研究课题。 所谓“分层教学,分类指导”就是在目标教学中实行目标分类,学生分层。目标分类即把目标分为达纲目标和发展目标。达纲目标教学大纲规定要达的目标。达纲目标又可分为基层目标和高层目标。发展目标即是提高目标,它高于大纲、教材要求的目标。学生分层是指按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把学生分层,在教学过程中巧妙培优扶差,使全体学生,特别是基础差的学生达到大纲、课本的基本要求的

教学目标,又使各层次的学生都在各自的起点上前进一步,实现大面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目的。在小语阅读教学中怎样实施分层教学,分类指导呢?下面谈谈我们的做法与体会: 一、制订教学目标要体现层次性的要求 设计教学目标,提出学习任务要从各层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使各层次学生都有自己的奋斗目标,这样才能让他们“跳一跳,摘果子”。小学语文教学要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即是听、说、谈、写的训练,而每一课又有每一课的具体要求,有每一课的训练点。制定教学目标就要从大纲、教材出发,从各层次学生可能达到的最近发展区出发去考虑达纲目标和发展目标(即提高目标)。这样制订出来的目标才恰当、全面、具体,体现了层次性。如一位老师执《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第三课时,制定的目标是:(1)读懂第5自然段,会回答课后5、6两题。(2)认识课文开头提出问题,中间记事,结尾照应开头,点明中心思想的写作方法。(3)能用提出问题开头的方法,自选内容写一、二段话。从课后题目、教材内容、大纲要求来看目标(1)、(2)是达纲目标,是全体学生都应达到的,而制定的目标(3)就是提高目标,是部分学生能达到的。以上的教学目标,是老师充分考虑各层学生的实际。体现了目标分层的特点。 二、承认学生自学能力的差异,实行预习分层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一睦学生善于独立学习,而另一些学生

语文学科教学方案计划指导意见2017年度

普通高中2017级语文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目录 总述 (2) 1.指导思想 (2) 2.基本原则 (2) 3.教学建议 (3) 上篇必修课程 (4) 1.基本构成 (4) 2.学习任务群的教与学 (5) 下篇选修课程 (12) 1.基本构成 (12) 2.学习任务群的教与学 (13) 附: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暂定) (20)

总述 一、指导思想 根据新修订普通高中课程方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修订课标”)和《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的要求,积极稳妥、有序推进(北京市、海南省、山东省、天津市)普通高中课程教学和考试招生制度等综合改革的深化,指导帮助广大教师更好地在语文教学中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发展,改变教与学的方式,不断提升教育质量,充分体现语文学科教育对学生成长和终身发展的独特价值,特制定“语文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语文学科指导意见”坚持以发展核心素养为纲,落实修订课标和高考改革的要求,根据教学中暂时使用现行教材(以下简称“旧教材”)的实际情况,对语文教学提出具体建议。 二、基本原则 1.坚持改革方向。落实修订课标的要求,体现修订课标的精神,认真探索学习方式与教学方式的转变,将多方面语文学习任务组合成“群”,注重语文学习活动的综合效应,促进学生在活动中的积极性、主动性的发挥,教师应把注意力从“讲解课文”转移到对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点拨上来。 2.体现衔接性。适应新的高考方案,使旧教材的内容与修订课标对接,落实各个任务群的学习要求。 3.保持稳定性。保持现行旧教材(不限版本)的相对完整,对部分内容作出适应对接的重组和调整。 4.注意可操作性。调整后的课程内容清楚明白,简便易行,不增加教师“教”和学生“学”的负担。在修订版教材问世前,教师要发挥创造性,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尝试设计学习专题,组合相应的材料,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对设计、实施学习专题任务提出好用、管用、可行的策略。

2020届九年级语文教学指导意见

2020届九年级语文教学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立足教材,立足课内,延伸课外,结合实际,面向全体,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研究复习方法和计划,力求达到全面系统地提高学生的语文技能和综合素养的教学与复习目标。二、教学目标 通过本年度语文教学,学生对初中阶段的语文基本知识有一个明确的、系统的把握,强化学生对各册教材内容的了解,熟悉课本知识,实现知识到能力的迁移,全面系统地提高学生的语文技能和综合素养,争取在中考中取得佳绩。 具体目标: 1.强化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有正确工整书写能力;有语音辨识的能力;有利用语境辨析多义词、字词意义的能力;有辨析修辞和修辞作用的能力;有句子的仿写续写的能力;以及根据设置语境,简明、连贯、得体表达自己要说的话的能力等等。 2.强化语言积累训练。语言积累,不仅指古诗文和现代诗文的积累背诵,还包括词语的积累,名言警句、俗语、谚语的积累。语言积累,是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经验,通过考试考查学生语言的积累,是一种促进学生学习、改善语文教学的极好的方式。 3.强化名著阅读的训练。平时教学中要重视名著导读的教学,复习时要重点复习《课标》中列出的名著。 4.强化阅读训练。现代文阅读注意题型和答题技巧、语言的组织表达训练;文言文阅读注重字词的积累,作者思想情感的体悟。 5.强化写作指导。把握命题特点,注重作文材料的储备,了解考场的作文的技巧,力求写出独特见解,有创意、文采斐然的作文。 三、教学原则 1.明确目标,立足教材。认真研究“考纲”和《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考试的范围与目标,对出题动向和题目类型作出科学的分析和预测,以便在复习的过程中有的放矢。语文复习应以课本为主,按“考纲”要求进行

小学语文教学指导意见.doc

昌乐县 2018—— 2019 学年 小学语文教学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教学要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以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情感、良好习惯和综合性语文素养为主旨,依托教材,培养学生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语文素养包括热爱祖国语言的思想感情,丰富的语言积累,良好的语感和思维品质,正确的语文学习方法,良好的学习习惯,基本的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的能力,以及情感态度、思想观念等方面内容。其中,语言理解能力、语言运用能力、思维能力、初步审美能力作为小学语文的核心素养尤为重要。语文学习做到听、说、读、写和思并重,一般来说,要念好“字、词、句、段、篇;听、说、读、写、书”十字真经,切实加强语言文字运用,把语文基础打牢。 二、教学遵循的原则 (一)学习语文与认识事物相统一的原则 教学中,教师要把语言文字和它反映的客观事物结合起来,要善于为学生提供理解语言文字的具体情境,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获取知识,提高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 (二)语言文字训练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原则 语文教育是母语教育,语文课程应为提高学生道德品质和科学文化素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发挥积极作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就是指导学生通过教材,形成语文能力、正确思想和

良好道德情操的过程。学生学习语文,是先通过课文的语言文字,领会思想内容,再从思想内容进而体会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方法和特点。学生只有深入领会了课文的思想感情,才算真正读懂了课文。在教学中既不要脱离课文的思想内容讲解字、词、句、篇,也不要脱离课文的语言文字进行空洞的思想教育,要把语言文字和思想情操的熏陶感染有机地结合起来,把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在语言文字训练每一环节中。 (三)语言训练与发展思维能力相结合的原则 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是形成各种语文能力的关键。在教学中,教师要在进行语言训练的同时,有意识、有目的地进行思维训练,使发展语言和发展思维有机结合。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自读自悟,独立思考,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参与语文学习活动;要继承和发扬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引导学生多读、多写、多积累,在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中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四)教师主导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统一的原则 教师的主导作用要体现在调动学生的自觉能动性上,教师要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作为贯穿教学全过程的主线。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不断求知的愿望;要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多采用启发式教学,教师的“精讲”要为学生学习能力提升服务;要努力做到因材施教,做到班级教学、小组合作与自主学习相结合,建立良好的学习风气,提倡同学之间的互帮互学。 (五)教学的整体性和训练阶段性相结合的原则 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是一个整体,主要通过小学阶段的教学目标和小学阶段的总的教学要求体现出来,而各年级具体要求以及相邻年级组成的低、中、高各年级的教学要求,则体现了教学的阶段性。各年级、各学段的教学是为实现整个小学阶段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服务的,所以小学语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指导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指导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指导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使学生具有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 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这一精僻的阐述告诉我们: 口语能力的培养,对于每一个年龄段的学生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并且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难点。作为低段的小学生来说,口语能力培 养的难度更大,更富有艰巨性。现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对口语 交际教学的几点体会: 一、用激励唤醒表达欲望,让学生敢说。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人。在口语交际教学中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让学生有学习的主人的意识,能够积 极主动地参与口语的交流。这就需要教师营造一种轻松、和谐的课 堂气氛,使学生身在其中有跃跃欲试的情绪。教师给自己的定位应 是课堂的启发者、引导者,是学生的学习伙伴。 口语交际课上,教师要通过激励唤醒学生内心的表达欲望,要重视对学生兴趣的激发。因为学生有兴趣,才有交流的动机;有兴趣,思维才会活跃。培养兴趣的途径之一是“激励”。人的深层需要都 有渴望被别人赏识的愿望,低年级学生更是如此。老师应该用肯定 和表扬的方式来保护他们的自尊心,激发他们的上进心。教师应重 点评价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情感态度,不必重在结果的评价。口语交 际教学是实践性很强的教学,只有人人都参与实践,才有可能做到 人人都得到提高。老师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采用多种形式,让每 个学生都有参与口语交际实践的机会。 要重视开展激励性的教学评价。对于胆小话少的学生,往往缺乏语言交际的自信心,老师应该给予更多的关注与呵护,给学生一个 宽松、宽容的环境,让他们无拘无束地交谈,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

2016_2017学年度小学音乐学科教学指导意见2016

2016-2017学年度小学音乐教学指导意见 指导思想 在2016--2017学年教学教研工作中,我们以实施素质教育为目标,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提高我县小学音乐教学质量为中心任务,进一步加强学科教育教学管理,转变音乐教学质量提高方式,完善教学质量综合评价机制,强化服务意识,提升服务能力,在音乐的教学过程中要以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让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内容应重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加强音乐课与社会生活的联系。音乐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 个性发展,重视学生的音乐实践和音乐创造能力的培养。 一、教学措施 (一)创设情境,培养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要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和智慧,教师就要创设一定的情境,使他们获得直接的体验,并激发其创造的欲望,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 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学需要,创设适于实际的教学情境,弓I导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动脑、动口等多种途径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把学生带入情境之中。低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注意力容易分散,采用电教媒体创设情境,直观形象,极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为电教媒体能产生活跃的动态画面,使内容更充实、更形象、更生动、更具有吸引力,从而给学生以思维上的启迪,触发学生思维的灵感,

为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为积极、主动地学习创造条件。 2.利用教具,培养兴趣。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也曾讲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中如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好奇心,这是一门技巧。如:利用美丽的画面,动听的歌声去看、去听,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器官,更形象直观地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扩大音乐视野。教师随时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善于摸索、分析学生心理,了解学生的心态,这样才能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所以,我们在音乐教学中应努力营造音乐氛围, 引导学生抓住音乐特点,“读”懂音乐,感受音乐。 3.低年级学生的年龄小,思维能力弱,但感性认识相对较强,生动、鲜艳的教具格外被孩子们所喜爱。因此,在课堂教育中,运用与课文内容有内在联系的直观教具,既形象直观,给学生留下清晰的表象,为感知、理解知识创造条件,又可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浓厚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实践证明,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借助实物、图片、录音设备等现代教学手段,能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认识从无声走向有声,从单调走向多彩,从单一走向多元,极大地丰富学生的心理活动,获得更为新奇、深刻的印象。 4.教无定法,在教学过程中勤思考、勤总结,灵活运用各种方法, 最主要的是抓住学生的兴趣,以兴趣为师,能有效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学习。 (二)精选教法,快乐学习,提高音乐教学实效。儿童如同一株花苗,要浇之以爱,灌之以鼓励,她才能绽放美艳的花蕾。因此,音乐教师应有意营造一种非常宽松、活泼、自由的氛围,以民主的态度,商量的口吻,指导学

小学语文教学指导意见

小学语文教学指导意见 当前的语文教学,无论从指导思想、教育理念,还是从教材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上,都处在大变革时期,因此提出以下教学建议,以期促进我校小学语文全体教学同仁的思考和探索。 一、基本理念 1、要特别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既要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又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关于体罚和作业) 2、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注意摒弃“劳其筋骨而未劳其心智”,打消语文学习积极性的机械练习。 3、重视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特别注重培养自律、自省、自查、自纠的意识。防止把不应有的包办代替看作体贴关心,把迁就纵容看作爱护宽容。要努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积极尝试“先学后教”、“先练后讲”,尊重学生的学习自主,不代替学生思考和朗读,越俎代庖。追求“不愤不启、不悱不发”,重视学生知识的生成建构过程。树立“协助学生搞好学习”的理念,敢于放手,诱发主动,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4、有整体结构意识。学会研读课标,宏观地了解1—9年级的语文知识架构;逐步引导学生生成“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实践活动”几大知识版块,把语文知识梳理成系统,防止将语文知识教得支离破碎、云里雾里;引导学生认识本册语文书的整体结构和编排意图,以及每组教材的编排结构、每篇文章的谋篇布局。 5、保持适度的个性和激情,有自己的思想和思辨能力。只有有个性的老师才可能教出个性各异的学生。认识到语文教科书只是教学的依托,它只是学生要学习的很多文章中的主要的一种,应该科学对待,不要囿于教材、迷信教材、神话教材,以致一叶障目、画地为牢。语文教师要敢于主张自己的教育思想、理念、教材、教法、测评;要有自己的教学观点和教学鉴赏力,教参只能作参考。 6、牢固树立大语文观,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敢于对教材作调整:增减、调序、取舍,有开发身边课程资源的意识。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例如:教科书、教学挂图、工具书、其他图书、报刊、其他学科教学内容,电影、电视、广播、网络,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戏剧表演,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布告栏、报廊、各种标牌广告等等。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方言俚语,国内外和地方的重要事件,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 7、热爱书籍,营造书香。教师应该博览群书,因为“语文教学是以人类社会的整个历史文化为背景的”,语文教师要用自身浓浓的书卷味诱导学生走进书丛,把《哲学原理》、《文学概论》、《现代汉语》、《古代汉语》、《写作》、《中国通史》、《中国革命史》、《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外国文学史》、古今中外名家名著等书籍作为枕边读物,丰富自己的文化底蕴,舍得花时间加强课外阅读,相信磨刀不误砍柴工,多花时间提高自己,通过提高教学水平提高教学效率,减少时间加汗水式蛮干。引导学生创建书香班级,开设班级图书角,定期向学生推荐优秀的儿童读物,鼓励学生借阅各类经典童话故事、成语故事,广泛涉猎古今中外的名篇经典。要适时地开展一些读书活动,如讲故事比赛,亲子阅读活动等,营造浓厚的“好读书、读好书”氛围,让学生“厚积”,以期日后“薄发”,相信大量阅读、“外围包抄”,是学好语文的重要途径。适时指导读书方法和选择读书内容,重视传统文化的熏陶和国学启蒙。学校图书应该以班为单位,由专人负责定期借出和回收。 8、把写作和讲故事作为教学基本功不断练习。学会勤练笔,勤和学生一起“下水”,只

小学语文教学指导

小学语文教学指导 一、在课堂教学中积累语言 1、诵读激情促积累 叶圣陶先生曾把有感情的读称为“美读”,并指出,要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在委婉处还他个委婉。所以,教师要注意引发学生在朗读中动情、生情,自然而然地主动积累语言。古人云:“读书千遍,其义自见。”语文教材中文质兼美的课文应该让学生认真读,反复读,以此来感受语言,积累语言。 2、迁移阅读促积累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凭借教材这个例子举一反三,选择合适的补充材料扩展阅读,指导学生有效积累语言。补充阅读的可以是一句话、一段话或一篇文章,或开阔视野,或加深理解,或升华课文的思想内涵,或抛砖引玉,引发学生合理而大胆的想象,或引导学生自读自悟,体会文章语言之美、用词之妙、结构之新、描写之实。这样,便自然地形成了以课文的词、句、段、篇为中心辐射点的课文与课外材料有机融合的大阅读格局。 3、学词学句,掌握特点 词句是语言材料,学生头脑里掌握词汇和句式越多,对表达就越有用处。教师应经常让学生回忆、整理有一定规律的词语,如:AABB式(整整齐齐、干干净净);ABB式(绿油油、黄澄澄);ABAB式(火红火红、喷香喷香);ABA式(嗅了嗅、看一看)等;归类摘录词语,如描写天气、动作、神态的词语等。对于句式的分析、理解、摘录,除了被字句、把字句、比喻句、反问句等常见句式外,还应摘抄一些典型的含有“四要素”的句子、总分句以及描写精妙、意境优美的句子。 二、在课外学习中积累语言 1、课外阅读促积累 学生整天被练习压得抬不起头来,或者就是锁定在电视机前难以脱身,很少光顾阅览室,报廊,报架也形同虚设。这样的现实,极大地限制了小学生的语言积累。许多文字上有造诣的作家、学者总结自己成长经历时,总少不了青少年时期博览群书的经历。因为只有“博览”,才能给大脑皮层形成多侧面的语言刺激,

小学语文优质课评课标准

小学语文优质课评课标 准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小学语文优质课评课标准 一、教学目标: 1、目标明确具体,定位准确。 2、体现语文新课程理念,着眼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审美能力、探究能力。 二、教学过程: (一)整体设计: 1、整体设计体现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与方法三者有机结合。 2、教与学重点突出:紧扣学习内容,重视读书,注重语言的理解、积累和运用,注重学生语感与鉴赏能力。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情感,重视教给学习方法,培养各种能力。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学会学习语文而不是被动接受知识。 3、既理解语言,又学习表达。 4、现代化手段适时有效,恰当运用。 5、整个教学过程构思巧妙,自然流畅,各环节过渡自然。 (二)学生活动: 1、思维活跃,学习积极性不断提高。 2、较好地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语文学习,能鼓励调动学生主动提出自己的独立见解,同学之间讨论热烈。让课堂活起来,学生动起来。不是走形式。 3、教学中有生成。 (三)教师素质: 1、具有扎实的教学素质。教态落落大方,语言准确、简洁、流利,板书正规、漂亮,情感自然和谐的流露、有号召力,组织教学灵活机智。 2、时间分配合理,在让学生充分讨论的同时,也较好地完成知识内容的教学。 3、有较强的理解教材的能力,语感能力强,知识面广。 4、有驾驭民主开放课堂的能力,能在学生发言中捕捉有效的信息,并能及时地把讨论引向深入,适机地进行语文知识的教学和语文能力的培养。恰当而灵活地进行选用。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5、有较强的教学机智,能根据课堂实情进行及时的、得当的课堂调控,处理课堂的生成及时有效。 三、教学效果: 1、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语文的人文性与工具性得到很好的统一。 2、课堂民主、开放、互动。课堂气氛活跃。 3、面向全体学生。 4、课堂教学真实有效,不上重复课 一节课的评价标准 一、教学目的(体现目标意识) 1、教学目标全面、具体、明确、符合大纲、教材和学生实际。 2、重点和难点的提出与处理得当,抓住了关键,能以简驾繁,所教知识准确

宜宾市义教小学数学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小学数学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一、基本要求 认真研读《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深入领会课标精神,对照课程标准,认真研究教材,分析学情,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达到减轻师生负担,提高课堂效益的目的。 二、教学内容 本学年完成西师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一至六年级数学(上、下册)的全部教学内容。 三、教学规划 (一)一年级~六年级教学进度与检测范围 (二)期末检测时间 四、五、六年级参加上、下学期期末检测。 2017年秋期(上学期):2018年1月16日~1月18日。 2018年春期(下学期):2018年6月26日~6月27日。 (三)测试时间、分值与试卷结构 1.检测时间:80分钟。 2.全卷总分:100分。 3.试卷结构:分为基础知识版块、知识运用和能力检测版块。 基础知识版块: (1)填空题。本题包括大约20个空,每空1分,大约20分。 (2)判断题。本题大约5个小题,每小题1分,大约5分。 (3)选择题。本题大约5个小题,每小题1分,大约5分。 知识运用和能力检测版块:

(1)计算题(共40分)。本题包括:①直接写出答案大约10个小题,每小题1分,大约10分。②计算题(竖式计算、混合运算、简便运算、改错题等),大约10~15个小题,大约30分。 (2)操作题。本题包括画图、看图回答问题等,大约3个小题,大约10分。 (3)问题解决。本题大约5个小题,每小题4分,大约20分。 (四)检测与命题 4~6年级上、下学期由市教科所组织命制试题,县(区)根据情况选用。市抽测年级由市教科所统一组织阅卷并进行成绩分析;非市抽测年级由县(区)统一组织阅卷并形成成绩分析报告上报市教科所。 四、实施策略建议 1.研读《教学基本要求》,确保基本教学质量 课程标准是规定某一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课程标准较为宏观,如果没有对课标的进一步解读,教师们在教学时难以准确把握每一个知识点的教学要求。 为了帮助全市小学数学教师把握好小学数学学科教学的要求,更好地理解和贯彻《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2017年8月,宜宾市教科所组织专家对2011版课标进行解读,结合我市小学数学教学实际,重点参考西师版小学数学教科书,制定《宜宾市小学数学学科教学基本要求》(简称《教学基本要求》)。《教学基本要求》的内容及编写体例以《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为依据,按西师版小学数学教科书的内容顺序,以每一单元为一级主题,以单元中的每一小节为二级主题,针对每一主题的“课程内容标准”逐条进行细化分解,并从“基本要求、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三方面提出较为明确的、具体的学习要求,并给出适当的“教学建议”。 《教学基本要求》下发后,请各县(区)研训中心、各学校教研组要高度重视,认真组织学习,要使《教学基本要求》成为教师备课重要依据,教学的重要参考,不同地区不同学校把握同一基本要求,使得基本教学质量得到保证。 2.以学术视野进行顶层设计,以学术研究开展主题研修 充分发挥县(区)教研员引领作用,组织好课程标准的培训会、每册教材的培训会、数学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的培训会、数学专项课题的研讨会等。积极组织学校广泛开展校本研修,并组织骨干教师参加省、市级的培训和教学观摩活动,

初中语文评课标准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评课标准初探 一、评课标准:(10分) (一)教学基本功 普通话标准; 语言表达准确、清晰、生动,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范读规范有感情; 能熟练背诵名篇诗文警句; 能写一笔好字和一手好文章; 能设计美观实用的课件; 具有分析和处理教材的能力; 课堂组织驾驭应变能力强、课堂教学有激情; 对学生的关注体现一种希望和爱心; 教态亲切、庄重、自然,一种亲和力。 (二)教学目标(10分) 明确、具体、全面、适度、恰当,便于操作、观察和检测,符合课标和教材关于阅读教学目标的要求,体现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和谐共融,体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三)教学内容(15分) 概括要点; 局部探究,品味语言,理解句意; 体验感情,理解意蕴; 抓住特点,分析手法; 感悟评价,推断想像,拓展延伸; 培养语感,注重积累。 以读为本,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准确把握能引导学生对文本整体感知,把握文意,归纳中心; 筛选信息文本的基本含义和深层含义,引导学生进行尊重文本的多元理解和迁移拓展; 突出“怎么样”和“为什么”的教学; 总结出本课阅读学习的规律和方法。 有深度、突出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 有广度、重视沟通课本内外、课堂内外的联系; 结合学生的实际,有效开发课程资源。 (四)教学方法(15分)

结合学情、教法恰当、多样灵活、达到优化; 启发讨论、探究引导、发现分析、解决问题; 突出实践、主动获取、培养自主、合作探究; 学习方法、学习技能、良好习惯。 (五)教学过程(10分) 教师的教:思路清晰,逻辑性强,环环相扣,节奏鲜明,阅读教学过程完整。 学生的学:体现愉快的心境,强烈的学习欲望,主动参与学习,积极与伙伴协作学习,具有问题意识,敢于质疑问难,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生成对文本新的感悟和创造。 (六)教学手段(10分) 板书设计简要、工整、精巧,布局合理,脉络清楚。多媒体教学手段运用恰当、合理、规范、高效,充分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以及网络教学的优势,效果良好。 (七)教学艺术(10分) 导入新颖,能引趣激情;收束简炼,能促进归纳迁移;提问巧妙,能启迪思维;能体现文学作品教学的形象性、情感性、模糊性和多元性;能体现议论文说明文教学的逻辑性、严密性、灵活性和开放性;教学过程有发展有高潮;形成鲜明的教学风格。 (八)双边活动(10分) 充分发挥教师教授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和学生学习、发展过程中的主体作用;保证学生独立思考和阅读的时间;学生全程参与、全员参与;教学民主,善于与学生沟通,师生间民主、平等、情感双向交流,达到教学共振。 (九)教学效果(10分) 设计的教学目标达到;阅读教学过程的各环节达到理想的效果;活化知识、内化方法、优化情意;具有实、精、新、活的特点,具有饱满深沉的内涵和文化底蕴;促进了全体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和提高。 二、初中语文阅读课评课原则 (一)阅读理解与基础积累相结合原则。 没有基础知识,阅读就会成为空中楼阁,语文大厦就会根基不牢。 将词语的读音、解释;句子的表达形式和效果;修辞手法的运用等融入文本理解过程中。 避免只见阅读理解,不见基础渗透。 (二)一元理解与多元理解相结合原则 文本意义已非常明确的文章少搞多元理解。

【小学语文毕业复习指导意见,教案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毕业复习指导意见,教案教学设计】 指导思想: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和教材为依据,瞄准双基总目标,扎实、有序地开展复习活动。面向全体学生,端正复习态度,激发复习兴趣,培养语文素养。改进复习方法,提高复习效率。 双基总目标:认识2500个常用汉字,能写一手好字,能阅读程度适合的书报,能背诵200篇左右的诗文佳作,能写500字左右的文从字顺的短文,初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复习内容: 1、以课文为单位,抓住课文重点章节及课后习题,适当练习测验,加深学生的巩固与理解,分单元复习。 2、以汉语拼音、字、词、句、标点、阅读、习作、口语交际、实践活动作为单位,以7个

练习为重点,分门别类进行复习,适度练习测验,力争学生融会贯通,熟练掌握并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3、全面检测,查漏补缺,对全册教材的语文知识进行全面检测,用相关模拟测验题进行测验,找出学生仍存在的问题,进行重点指导、讲解,解决疑难问题。 4、学生自行进行复习,教师进行考前指导(仔细审题,认真答题,反复检查,独立完成)。 复习方法: 一、单项复习――分类归纳,单项验收。 例如,词语复习可以归纳梳理如下:1、形近字组词;2、多音字组词;3、一字组多词;4、换偏旁、添偏旁组词;5、照样子写词语;6、根据意思写词语;7、写近义词、反义词;8、对对子;9、按要求写词语,如写出形容数量极少的成语、写出形容坚持不懈的成语、写出带有数字的成语10、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11、选词填空;12、运用词语造句

由于单项复习项目多、形式多、内容多,教者必须精心编排复习题,结合教材,结合班级实际,突出重点与难点,这样才能避免陷入题海战役,才能提高复习效率。对于验收过关项目也必须突击抽查,发现漏洞及时弥补。 二、综合复习 1、阅读复习――强化积累、感悟,提高能力 第一,抓好背诵和默写过关。 第二,阅读教材,归类梳理。 帮助学生弄清写人、叙事、写景、状物等文章的特点。如总分总结构:先总写事物特点,再从几个方面介绍事物,最后总结全文,照应开头。

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学法 指导

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学法指导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提倡在学生读书思考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指点,围绕重点展开 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的要求。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就是叶圣陶先生所说的培养学生“自能读书,不待教师讲”的能力。这是阅读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阅读教学的最高理想境界。 但是,学生的自学能力不是天生的,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学法指导,逐步培养才能达到。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正如著名心理学家诺曼所说的那样:“期望学生学习但不教给学生如何学习的方法。”有的教师虽然有学法指导,却流于形式。其实,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学法指导对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境界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近几年,我们根据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结合教学实践,对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 认识学习规律的引导和掌握学习方法的指导进行了思考和研究,并在阅读教学中进行了学法(即阅读方法)指导途径的探索。下面谈谈我们的具体做法: 一、思维情境中渗透学法指导 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形成阅读能力并不是一蹴而就的。由于小学生的阅读经历有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直接将抽象的学习方法硬塞给学生,要他们去背;更不能以让学生 学会读书为借口而放任自流,让其“暗中摸索”。我们认为教师应根据教材特点,抓住训练时机,巧设思维情境,渗透学法指导,让学生主动而又生动活泼地学习,积极发挥其主体作用,使“教材”变成学生的“学材”,在师生共同实践探索中使学生领悟学习方法。学生的学习过程,其实质是学生的思维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一篇篇课文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自己去思考 问题、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矛盾,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凭 借对教材具体内容的质疑,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学生得到的不仅仅是知识的结论,而且能 从中领悟出学的道理。有经验的教师总是对学生回答问题的结果问一问:“这个结果你是怎么得到的?”这就是我们在教学中要追求的一种境界,不仅仅要学生感知到是什么,更要学生明白为什么。 二、在学习过程回顾中总结学习方法 科学的学习方法来源于成功的学习实践。因此,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回 顾学习过程,引导学生把自己的学习过程作为认知对象,帮助他们从成功的学习中总结出阅 读规律,以便今后自觉运用这些规律去探求新知。学法指导也要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 体的原则。一方面教师要因势利导,另一方面要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课本让学生读, 思路让学生讲,规律让学生找,学法让学生悟,使阅读方法真正成为学生主动获得的一种可 贵的精神财富。 三、在迁移训练中巩固运用学法 对于学习方法的掌握,学生并不是一教就会、一点即悟的,真正理解和掌握阅读方法、形成 学习能力,要有一个逐步领悟和吸收的过程。因此,在学生初步掌握学习方法的同时,还要 给学生创造学习迁移的机会,指导他们将已学到的阅读方法迁移运用于相类似的学习情境中,使其在具体的学习活动中领悟阅读方法的真谛。在阅读教学中,这种迁移性学习可以多层次、多角度地进行。 四、在多重训练中促进认知能力的发展 学生掌握了几种具体方法不等于学会了阅读,学会阅读的核心是学生将具体的方法整合内化,成为系统的、较完整的、灵活的认知策略。这种整合内化的过程需要教师长期艰苦地工作, 需要教师从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抓起,有计划、有意识、有序列地进行持之以恒的训练。学 法本身具有一定的序列性,它随着年级的增长由低到高,由浅入深,螺旋上升。因此我们要

初中语文教师教学行为规范(征求意见稿)

初中语文教师教学行为规范(征求意见稿) 初级中学语文教师教学行为规范(征求意见稿) 为了规范教学全程各个环节的教学行为,引导并帮助每位教师在提高专业素养,促进专业发展的同时,有效高效地实施课程,全面完成学科教学任务,全面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制订本规范。 总体要求:深入钻研(语文课程标准)和教材,做到钻研深入、理解透彻、把握准确;精心设计教学,能立足于有效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发展,做到规范科学、富有创新;选择最有效的备课形式,将自我钻研、集体备课、反思研究等多种备课形式有机结合。 具体要求: 一、教学准备 1、制定教学计划 开学前应完成本期学科教学计划。计划必须目标明确,任务落实,措施具体,过程清晰,可操作性强。计划应包括:⑴每学期教学总体目标;⑵教材内容与学生情况简要分析;⑶每学期教学总体构想,具体措施和课内外学习训练活动安排;⑷教学进度安排。 2、开学前,要认真钻研教材 明确各单元和每篇课文的教学内容,掌握课文的基础知识,确定课文的重点难点。 3、搞好调查研究 起始年级,要认真分析学生的毕业、升学成绩,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为新生教学作好准备。初二、初三年级要作好阶段学情分析,有利于不断修正和改进教学工作。 4、认真备课 以两学一归纳教学模式为基本的教学模式,鼓励积极改进和创新。现把两学一归纳教学模式的操作要领摘录如下,供老师们备课时参考。 (一)自学要点 1、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注意点:要简明扼要,要能设置良好的问题情境。 (常见方式:检查式、积累式、问题式、直接式等) 2、指导学生自学,预设可能生成的问题 注意点:指导学生自学的方法,启发学生学出问题,教师要预设好学生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3、学生自学,排疑生疑 注意点:(1)教师指导学生圈点勾画批注,自主建构知识结构的方法。 (2)启发学生学出问题,并带着问题去学。 (3)让学生明确哪些知识已经掌握了,并做好交流的准备。 (二)自教要点 1、组内互动排疑 注意点:(1)学习小组的构建要注意互补性(男女互补、好差互补)、竞争性(实力相当)、方便性(方便关照、方便倾听)。 (2)教师要积极参与到自教环节中,充分发挥平等首席的作用,注意排疑集疑。 2、跨组互动排疑 注意点:(1)允许学生跨小组互动排疑,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的能动性。 (2)要求每一个学生都必须参与,并且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小组先自行解决,不能解决的留到全班交流。 3、班级交流 注意点:(1)学生质疑,鼓励提出有价值、有个性的疑问(生成问题)。 (2)组合看、听、想、做、动、静等多种活动方式,排疑解疑,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3)学生排疑,教师注意不应是答案的提供者,而应是思路的指引者、智慧的点燃者、辩论的裁判者,鼓励有个性的回答。 (4)对学生没有提出的重要知识点,教师要引导启发解决。

《小学语文教学指导意见》学习体会

《小学语文教学指导意见》学习体会 小学高年级教研组于观敏 最近几天,我认真学习了昌乐县《2011——2012学年度上学期小学语文教学指导意见》,通过学习,对今后的教学有了明确的方向。《意见》对小学语文教学工作指导的很全面、很具体、也很有实用性,学习后感觉收获很大,下面我主要针对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和习作教学谈自己的学习体会。 一、关于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文教学研究的重点和难点。根据语文课程标准要求,高年级阅读的基本目标如下:高年级: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能借助词典阅读,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像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阅读是打开语文大门的金钥匙,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阅读伴随着人的终身。阅读活动已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份。如购买商品时了解商品的性能需要阅读,读书看报、收发短信、上网聊天也需要阅读。《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三学段的阅读教学的目标也作了十一条要求。另外从几年来的小学语文测试题来看,阅读的分值占了很大的比重,仅次于作文。所以小学高年级的阅读教学不容忽视。那么怎样才能搞好小学高年级的阅读教学,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1、教学时要在以篇章为主的基础上,继续巩固和加强识字,扫清学生在阅读中的识字障碍。如果学生拿到一篇文章读都无法读通,还谈什么解决问题。所以在小学高年级的教学中不能放松巩固识字。在高年级除了让学生掌握课本中的学会字会读认识字之外,还要培养学生在阅读中使用字典、词典等工具书帮助阅读的好习惯。这样不仅能让学生读通文章,还可以增加学生的识字量,为能读懂文章打好基础。 2、扩大阅读量,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对于山区学生来说,他们的阅读量是极少的。学校可供学生阅读的图书很少。学生去年读那几本,今年还是读那几本,明年仍然读那几本,让学生读着乏味。有的学生能阅读的材料仅是课本中的课例,这样怎能把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水平、阅读质量的提高应以一定的阅读量为前提。《语文课程标准》也要求第三学段的课外阅读量不少于100万字。阅读材料有了保障,学生不愿意怎么办?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对于小学生来说“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既是阅读教学能够进行的条件之一,又是阅读教学培养的目标之一。在阅读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