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浙江大学微生物学1994真题

浙江大学微生物学1994真题

浙江大学微生物学1994真题

2013年浙江大学继续教育_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

您的本次作业分数为:89分单选题 1.既具有调理作用,又具有免疫黏附作用的补体裂解成分是() A C2a B C2b C C5b D C3b 正确答案:D 2.活化T细胞表面表达的HLA分子有() A Ⅰ类分子 B Ⅱ类分子 C A与B均有 D A与B均无 正确答案:C 3.具有抗吞噬作用的细菌特殊结构是() A 荚膜 B 鞭毛 C 菌毛 D 芽胞 正确答案:A 4.MHCⅡ类分子递呈抗原的特点是() A 主要递呈内源性抗原 B 抗原经蛋白酶体降解成抗原肽 C 经TAP进入内质网腔 D MHCⅡ类分子: 抗原肽复合物递呈给CD4+ T细胞正确答案:D 5.参与Ⅰ型超敏反应的Ig是() A IgM B IgG C Ig D D IgE 正确答案:D 6.固有性免疫的特征是() A 通过遗传获得 B 特异性 C 反应缓慢 D 有记忆性 正确答案:A 7.构成细菌侵袭力的是() A 菌毛和鞭毛 B 荚膜和芽孢 C 荚膜、菌毛和侵袭性酶类 D 荚膜、菌毛和毒素 正确答案:C 8.常引起内源性感染的厌氧菌为() A 产气荚膜梭菌 B 破伤风梭菌 C 脆弱类杆菌 D 双岐杆菌 正确答案:C 9.对抗原特异性的描述是正确的,除了() A 只能激活具有相应受体的淋巴细胞系 B 与相应抗体结合 C 与相应效应淋巴细胞结合 D 与MHC结合 正确答案:D

10.适应性免疫的特征是() A 出生时即具有 B 反应迅速 C 特异性 D 无记忆性 正确答案:C 11.能够抵抗吞噬细胞吞噬的细菌结构是() A 鞭毛 B 芽胞 C 细胞壁 D 菌毛 正确答案:B 12.用于人工主动免疫的材料是() A 抗毒素 B 抗生素 C 丙种球蛋白 D 基因工程疫苗 正确答案:D 13.迟发性超敏反应皮肤试验阳性与下列哪些免疫分子、免疫细胞有关?() A Ab、C、CK B Ag、Th1、MФ、CK C IC、C、中性粒细胞 D IgE、Ag肥大细胞 正确答案:B 14.列提示乙肝传染性强的血清学指标是() A HBsAg B HBeAg C 抗HBs D 抗HBc 正确答案:D 15.对异种免疫血清脱敏疗法的各项描述中,错误的是() A 适用于已查明而难以避免接触的变应原的个体 B 采用小剂量、短间隔、多次注射的方法 C 机体靶细胞分批脱敏,最后致敏状态全部解除 D 脱敏是暂时的正确答案:A 16.根据单元型遗传规律,同胞之间2个单元型完全相同的几率是() A 0% B 25% C 50% D 100% 正确答案:B 17.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引起() A AIDS B SARS C 白血病 D 鼻咽癌 正确答案:A 18.能激活补体旁路途径的Ig是() A IgA B 凝聚的IgA C IgG1 D IgM 正确答案:B 19.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的特有成分是() A 粘肽 B 外膜 C 磷壁酸 D 蛋白质正确答案:B

生态学发展阶段划分

生态学发展阶段划分 何方 中南林学院经济林研究所 从 1 86 6年海克尔提出生态学的科学概念以来,至 2 0 0 0年共经历 1 3 4年。生态学在这 1 3 4年的发展过程,有很大变化,它的研究对象、内容、任务和方法不断地演变,拓宽,愈来愈受到世人普遍关注。据此,根据生态学不同发展时期的特点,可以划分为3个不同的阶段。第1阶段由 1 86年至 1 953年,第2阶段由 1 954年至 1 971年,第3阶段由 1 972年以后。 1第一阶段(1 866~ 1 953) 在第一阶段88年的时间中,生态学的领域发展较完善的主要是植物生态学,也仅是作为植物学科的一个分支,进行该学科的独立研究。研究对象主要研究在自然状况下环境对植物个体、种群或群落的影响,在研究方法上早期着重野外的调查研究是描述性,解释性的。二战结束后,进入50年代开始有小规模,分散独立的定位试验。因地理位置和环境条件的不同,植物群落组成的植物种类不同,结构和功能各异,因而表现出的群落外貌也不同。据此,进行植物群落分布,分类研究。在此基础上,逐步较深入研究环境因素中如土壤、水分、温度、光照、热量分别对植物个体,或种群,或群落的影响,并开始注意群落对环境的影响。 中华民国时期,植物学家们多偏重在分类方面的研究,少数植物地理学家、生态学家都更少。据汪振儒(1 90 8年~)追记,张延(镜澄)(1 884~ 1 950年)早在 1 91 9年左右讲授《植物生态学》,据查可能是国内最早的。1 92 2年,邹秉文(1 893~ 1 985年)、胡先肃(1 894~ 1 96 8年)和钱崇澍(1 883~ 1 96 5年)编写的《高等植物学》出 版,在该书中提到植物生态学。1 92 7年,钱崇澍发表了有关安徽黄山植物生态研究专门报告,可谓近代植物生态学研究在我国的开端。钱崇澍、李继侗(1 897~ 1 96 1年)、仲崇信(1 90 8年~)、沈其益(1 90 9年)、汪振儒、曲仲湘(1 90 4~ 1 990年)、董爽秋等先后在中央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四川大学、复旦大学及中山大学等校开设 了植物生态学课程,为我国植物生态学的教学和研究起了奠基和推进作用。1 93 0年张延、董爽秋合著《植物生态学》出版。这可能是我国出版最早有关植物生态学的著作。据我所知,1 93 6年乐天宇教授在河南大学曾开设讲授过《植物生态学》,并编有讲义。 1 949年3月正中书局出版陈植教授编著《造林学原论》,这本书是定大学用书,是森林系的教科书。在该书的第二篇,森林之地论,已经是最早的森林生态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生态学的研究仍是薄弱环节,在这一段时间中作高校教材或专著仅有前苏联A. n 谢尼阔夫著(王汶译)《植物生态学》,是当时高教部推荐教材。这本教材 1 953年2月由上海新农出版社出版。 2第二阶段(1 954~ 1 971 ) 第二阶段的起点为什么定在 1 954年。在这一年召开的第三届国际生态学会,会议决定丰富了生态学的研究内容,提出要研究生物种和群落的形成和发展及历史条件下产生的适应性。在这会议中,还议定:“生态学家注意研究与生活环境相联系的生物适应性和数量,研究在不同自然地理景观和人类定向生产活动条件下,受生物群落影响的环境变化。”生态学由独立单学科的理论研究,进入研究与人类生活、生产环境的关系,标示着进入应用研究,因而 1 954年是生态学新的跨越,是具历史性的。从此,生态学由原来只有科学家研究的狭小圈子,发展成为受到世人普遍关注应用领域。 第二阶段的 1 8年中,生态学得到的迅速的发展。1 956年,何景编著《植物生学》,高教出版社出版。1 958年,中国林业出版社出版乐天宇著《植物生态学》。熊文愈主编《森林生态学》,1 959年中国林业出版社出版,这本书是作为华东华中地区高等林业院校教材。1 96 2年农业出版社出版陈嵘著《中国森林植物地理学》。前苏M.B.柯尔比柯夫著《森林学》,B. T.聂斯均洛夫著《森林学》,M. E.特卡钦柯著《森林学》的中译本,分别于 1 956年,1 957年和 1 959年由中国林业出版社出版。这一时期翻译出版前苏有关地植物学、植物地理、植物群落等方面的著作很多,如 E. A.欠科夫著《地植物学》。B. B.阿略兴等《植物地理学》中

浙大应用光学知识点及课时安排_通过课时分出哪些是重点_doc97

浙江大学应用光学知识点 -------------------------------------------------------------------------------- 第一章几何光学基本定律与成像概念(3学时) 1. 发光点、波面、光线、光束 2. 光的直线传播定律、光的独立传播定律、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及其矢量形式 3. 全反射及临界角 4. 光程与极端光程定律(费马原理) 5. 光轴、顶点、共轴光学系统和非共轴光学系统 6. 实物(像)点、虚物(像)点、实物(像)空间、虚物(像)空间 7. 完善成像条件 第二章球面与球面系统(3学时) 1. 子午平面 2. 物(像)方截距、物(像)方倾斜角 3. 符号规则 4. 近轴光线与近轴区,高斯光学,共轭点,单个折射球面成像特征:对细小平面以细光束成完善像,像面弯曲 5. 阿贝不变量,单个折射球面的近轴物像位置关系 6. 折射球面的光焦度、焦点和焦距 7. 垂轴放大率、沿轴放大率、角放大率:物理意义及关系 8. 拉氏不变量 第三章平面与平面系统(5学时) 1. 平面镜的像,平面镜的偏转,双平面镜二次反射像特征及入、出射光线的夹角

2. 平行平板的近轴光成像特征 3. 常用反射棱镜及其展开、结构常数 4. 屋脊棱镜与棱镜组合系统,坐标判断 5. 角锥棱镜 6. 折射棱镜及其最小偏角,光楔 7. 光的色散 8. 光学材料及其技术参数 第四章理想光学系统(9学时) 1. 理想光学系统原始定义 2. 理想光学系统的焦点、焦平面、主点、主平面 3. 理想光学系统的节点 4. 理想光学系统的物像位置关系,牛顿公式和高斯公式 5. 理想光学系统物方焦距与像方焦距的关系 6. 理想光学系统的拉氏不变量 7. 理想光学系统的光焦度及其与焦距的关系 8. 理想光学系统的垂轴放大率、沿轴放大率和角放大率及其关系 9. 几个特殊位置的三种放大率 10. 理想光学系统的作图法 11. 理想光学系统的组合:作图法和计算法 12. 远距型和反远距型理想光学系统模型 13. 多光组组合,正切计算法,截距计算法 14. 各光组对总光焦度的贡献

【真题】2015年浙江大学833 传热学考研初试真题

更多最新考研咨询关注微信公众号 renrenkaoyan 3,大平板温度分布函数,圆筒壁温度分布函数, 4,俩表面计算角系数的,给了X11,A1,A2,求X21,X12,X22 5,雷偌比拟建立在模型,比拟式,pr= 什么的前提下(pr=1) 6,基尔霍夫定律的应用,处于热平衡时,漫射灰体,一般表面3种情况求吸收比 7,集总参数法是,应用条件, 8影响自然对流换热因数,,,,, 9导热微分方程各项意义,由哪些定律得到, 10黑体辐射函数,因数, 11k=45,h1=75,h2=200,x=20mm,求导热系数= ;用了一段时间后k0=35,则热阻= , 12临界热绝缘半径含义,然后给了h,导热系数,求出Dcr, 13大容器沸腾的几个点,DNB,CHF,还有一个拉格什么点的,传热学书上这些点标的不全,可以参考相关热工水利计算书。 简答题 1管壳换热器,热油走管程,冷空气走壳程,提出5个强化换热的措施 2强化凝结换热措施,珠状凝结可以实现吗? 3肋片原理,及作用 4多孔型隔热保温原理,及措施 5根据火焰颜色判断温度原理,及这个原理的3个应用 计算题 (2)顺排布置,算热量。 (3)比较优缺点。 整个大题主体部分就是08第一道计算题 2. 30mm球,t0=20℃,放在100℃水中,温度变化至80℃是时间,稳定时的时间,其中h,导热系数,密度,比容均给出 3.30mm球,t0=20℃,放在炉膛中,炉壁温度300℃,烟气温度1200℃,黑度0.2,h=10,求稳定时的球温度(2)若黑度=0.1,求球温度 (3)若h=20,求球温度 更多最新考研资讯请扫描上方二维码 爱考机构https://www.wendangku.net/doc/aa342091.html, 中国保过保录高端考研第一品牌! 每年每校每专业限招1‐3人 报名电话010‐51283340 QQ:744569778

浙大《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模拟试卷1

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 (模拟试卷)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免疫防御功能正常时表现为_______________,如水平过低可导致__________________。2.具有____________性而缺乏____________性的物质称为半抗原。 3.经典的Ⅰ类基因和Ⅱ类基因的二个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4.CK通常以___________的方式作用于产生CK的细胞本身,或以___________方式作用于邻近细胞。 5.TCR-CD3复合体中,TCR的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CD3分子则通过胞浆内的______________结构,将抗原信号转导到细胞内。 6.细菌结构中缺乏_____________,称为细菌L型。 7.肠热症主要由______________引起。 8.可感染人的禽流感病毒亚型是________________。 9.汉坦病毒是_________________的病原。 10.细菌内毒素的化学成分是______________。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异嗜性抗原 2.单克隆抗体 3.细胞因子 4.败血症 5.微生态失调 三、单选题:从下列A、B、C、D 4个备选答案中,选出1个正确答案并将其英文字母填在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30分) 1.适应性免疫的特征是() A.出生时即具有 B.反应迅速 C.特异性 D.无记忆性 2.下列对抗毒素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类毒素免疫动物的免疫血清制成 B.注射前需作皮肤试验 C.既可中和外毒素,又可能引起超敏反应 D.用于人工自动免疫 3.哪一类Ig升高提示机体近期感染() A.IgG B.IgM C.IgE D.IgA 4.遗传性血管神经性水肿患者血清中升高的补体成分是() A.C1q B.C2a C.C4a D.C9

生态学排名

071012 生态学 生态学(Ecology)是研究有机体及其周围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生物的生存、活动、繁殖需要一定的空间、物质与能量。生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对周围环境某些物理条件和化学成分,如空气、光照、水分、热量和无机盐类等的特殊需要。各种生物所需要的物质、能量以及它们所适应的理化条件是不同的,这种特性称为物种的生态特性。 任何生物的生存都不是孤立的:同种个体之间有互助有竞争;植物、动物、微生物之间也存在复杂的相生相克关系。人类为满足自身的需要,不断改造环境,环境反过来又影响人类。 随着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与多样化,人类与环境的关系问题越来越突出。因此近代生态学研究的范围,除生物个体、种群和生物群落外,已扩大到包括人类社会在内的多种类型生态系统的复合系统。人类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等几大问题都是生态学的研究内容。 排名学校名称等级 1 兰州大学A+ 2 北京师范大学A+ 3 华东师范大学 A+ 4 东北师范大学 A+ 5 东北林业大学A 兰州大学:http:https://www.wendangku.net/doc/aa342091.html,/NewsSpecialDetailsInfo.aspx?SID=17012 北京师范大学:http:https://www.wendangku.net/doc/aa342091.html,/NewsSpecialDetailsInfo.aspx?SID=1069 华东师范大学:http:https://www.wendangku.net/doc/aa342091.html,/NewsSpecialDetailsInfo.aspx?SID=7347 东北师范大学:http:https://www.wendangku.net/doc/aa342091.html,/NewsSpecialDetailsInfo.aspx?SID=5697 东北林业大学:http:https://www.wendangku.net/doc/aa342091.html,/NewsSpecialDetailsInfo.aspx?SID=6203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生态学

浙江大学通识课《生命科学》期末考试复习要点课稿

浙江大学2012年秋冬学期生命科学考前复习重点内容 考试(2012年秋冬学期) 简述6 5 论述10 4 单选判断填空 名词解释;区分名词;是非;填空;论述;自由发挥 什么是合成生物学?你所了解的合成生物学10’ 上课要求找的资料: 生物芯片的应用:DNA序列分析;基因表达分析;基因诊断;药物筛选 芯片实验室:在同一芯片上细胞分离、基因扩增及产物电泳等联用装置,实现Lab-on-a-chip 技术 基因芯片:将大量探针分子固定在支持物上,然后与标记的样品进行杂交,通过检测杂交信号的强弱进而判断样品中靶分子的种类和数量 生物芯片(来自百度百科)又称DNA芯片或基因芯片,它们是DNA杂交探针技术与半导体工业技术相结合的结晶。该技术系指将大量探针分子固定于支持物上后与带荧光标记的DNA 样品分子进行杂交,通过检测每个探针分子的杂交信号强度进而获取样品分子的数量和序列信息。 杂交技术:核酸杂交技术 探针标记技术:萤光探针标记法

检测技术:激光共聚焦检测技术 特殊之处:微阵列技术和微点样技术 蛋白芯片:蛋白质芯片是一种高通量的蛋白功能分析技术,可用于蛋白质表达谱分析,研究蛋白质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甚至DNA-蛋白质、RNA-蛋白质的相互作用,筛选药物作用的蛋白靶点等。 探针:低密度蛋白质芯片的探针包括特定的抗原、抗体、酶、吸水或疏水物质、结合某些阳离子或阴离子的化学集团、受体和免疫复合物等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 应用:诊断疾病:如传染病、肿瘤、遗传病及心血管疾病等;蛋白质相互作用研究;蛋白质与DNA相互作用研究 1:获取基因的方法有哪些 1.从基因文库中获取目的基因 2.化学合成法。已知目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可用DNA合成仪直接合成。 3.用PCR技术扩增技术提取。 4.cDNA文库法(逆转录法):cDNA文库,是指汇集以某生物成熟mRNA为模板逆转录而成的cDNA序列的重组DNA群体。 5.鸟枪法 2:合成生物学 (1)合成生物学是在分子水平上对生命系统的重新设计和改造,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等技术是其核心的技术手段。 (2)合成生物学是生物技术在基因组时代的延伸。 (3)它将原有的生物技术上升到工程化、系统化、标准化的工程高度,并正在学科交叉与技术整合的基础上,孕育技术创新飞跃。 (4)主要研究内容:合成新的生物元器件、有目的地对生物元器件进行组装、生产出能满足人类需要的新的生命系统。 (5)合成生物学的目的:从冰箱里取出相应的生物零件,把他们组装起来,成为一个微小

生态学 推荐书籍

生态学推荐书籍

本文由别处我贡献 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推荐书籍书名:环境生态学基础作者:柳劲松/王丽华/宋秀娟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日期:2003-07 全书共分三篇,第一篇介绍了环境生态学的基础知识;第二篇介绍了人类活动与全球环境的变化;第三篇重点介绍了环境保护的对策,生态系统的恢复,人口,资源,城市,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本书可供从事环境科学,生态学的科研人员使用,也可供大专院校环境科学等相关专业师生参考. 书名:环境生态学/高等学校教材作者:程胜高罗泽娇曾克峰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日期:2003-07 全书分为 10 章.前 4 章主要介绍了环境生态学研究对象,内容,基本原理,组成及功能,阐明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化学循环及生态平衡,以及自然资源保护与各类生态系统的保护的内容;第 5 章主要介绍生态监测的特点和意义,尺度类型和方法分类;第 6 章主?樯苌こ痰睦砺酆湍P停坏?7 章主要介绍生态环境建设及水体,生态经济规划及西部脆弱生态环境问题.本书还安排了六个环境生态学

野外观察和实验,力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反映环境生态学的全貌和国内外最新的研究成果.本书为高等学校环境科学与工程系,生物系等有关专业的本科及研究生教材书名:环境生态学导论电子教案作者:盛连喜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日期:2004-09 书名:环境生态学作者:卢升高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日期:2004-02 书名:环境生态学作者:张合平出版社:中国林业出版社出版日期:2002-01 本书运用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观察,认识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等各种环境问题,并阐明环境治理的生态学途径.重点阐述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各种全球性和区域性环境问题的成因,特点及其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环境问题的生态学对策,生态监测,生态规划,生态工程和生态评价的内容和方法等方面的内容.全书试图用简明的语言,明晰的结构,系统地介绍环境生态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及其应用,围绕学科的核心内容和前沿动态,在理论框架,知识集成等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本书可供环境科学和生态学学者,相关专业的师生及相关行业的工作人员参考使用.

浙大高等传热学复习题部分答案

高等传热学复习题 1.简述求解导热问题的各种方法和傅立叶定律的适用条件。 不论如何,求解导热微分方程主要依靠三大方法: 理论法、试验法、综合理论和试验法 理论法:借助数学、逻辑等手段,根据物理规律,找出答案。它又分: 分析法;以数学分析为基础,通过符号和数值运算,得到结果。方法有:分离变量法,积分变换法(Laplace变换,Fourier变换),热源函数法,Green函数法,变分法,积分方程法等等,数理方程中有介绍。 近似分析法:积分方程法,相似分析法,变分法等。 分析法的优点是理论严谨,结论可靠,省钱省力,结论通用性好,便于分析和应用。缺点是可求解的对象不多,大部分要求几何形状规则,边界条件简单,线性问题。有的解结构复杂,应用有难度,对人员专业水平要求高。 数值法:是当前发展的主流,发展了大量的商业软件。方法有:有限差分法,有限元法,边界元法,直接模拟法,离散化法,蒙特卡罗法,格子气法等,大大扩展了导热微分方程的实用范围,不受形状等限制,省钱省力,在依靠计算机条件下,计算速度和计算质量、范围不断提高,有无穷的发展潜力,能求解部分非线性问题。缺点是结果可靠性差,对使用人员要求高,有的结果不直观,所求结果通用性差。 比拟法:有热电模拟,光模拟等 试验法:在许多情况下,理论并不能解决问题,或不能完全解决问题,或不能完美解决问题,必须通过试验。试验的可靠性高,结果直观,问题的针对性强,可以发掘理论没有涉及的新规律。可以起到检验理论分析和数值计算结果的作用。理论越是高度发展,试验法的作用就越强。理论永远代替不了试验。但试验耗时费力,绝大多数要求较高的财力和投入,在理论可以解决问题的地方,应尽量用理论方法。试验法也有各种类型:如探索性试验,验证性试验,比拟性试验等等。 综合法:用理论指导试验,以试验促进理论,是科学研究常用的方法。如浙大提出计算机辅助试验法(CA T)就是其中之一。 傅里叶定律向量形式说明,热流密度方向与温度梯度方向相反。它可适用于稳态、非稳态,变导热系数,各向同性,多维空间,连续光滑介质,气、液、固三相的导热问题。 2.定性地分析固体导热系数和温度变化的关系 3.什么是直肋的最佳形状与已知形状后的最佳尺寸? Schmidt假定:如要得到在给定传热量下要求具有最小体积或最小质量的肋的形状和尺寸,肋片任一导热截面的热流密度都应相等。 1928年,Schmidt等提出了一维肋片换热优化理论:设导热系数为常数,沿肋高的温度分布应为一条直线。Duffin应用变分法证明了Schmidt假定。Wikins[3]指出只有在导热系数和换热系数为常数时,肋片的温度分布才是线性的。Liu和Wikins[4]等人还得到了有内热源及辐射换热时优化解。长期以来肋片的优化问题受到理论和应用两方面的重视。 对称直肋最优型线和尺寸的无量纲表达式分析: 假定一维肋片,导热系数和换热系数为常数,我们有对称直肋微分方程(忽略曲 线弧度): yd2θ/dx2+(dy/dx)dθ/dx-θh/λ=0 由Schmidt假定,对任意截面x: dθ/dx=-q/λ=const

浙大微生物大实验报告

摘要:本实验以土壤中的微生物作为原材料,根据微生物各自的生长特点,配制不同成分的微生物培养基。将微生物培养物或含有微生物的样品在无菌条件下移植到培养基上培养,在分离出相应微生物后,对其进行进一步的纯化,然后观察其形态特征,并通过微生物的生理生化反应对其种类进行鉴定,最后研究环境条件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关键字:培养基,分离,纯化,鉴定,环境条件 一、实验材料 1、分离细菌、真菌、放线菌的材料:牛肉膏、蛋白胨、氯化钠、琼脂、马铃薯、蔗糖;可溶性淀粉、K2HPO4、KNO3、MgSO4·7H2O、FeSO4·7H2O等。新鲜土壤;培养基:灭菌的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培养基、淀粉琼脂培养基、马铃薯蔗糖培养基(10mL装);试剂:5000U/mL链霉素液、0.5%重铅酸钾液。 2、细菌、真菌、放线菌纯化与鉴定的材料:菌种:大肠杆菌、枯草杆菌、荧光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前实验分离的未知菌;培养基:淀粉培养基、硫化氢实验培养基、石蕊牛乳培养基、油脂培养基;试剂:碘液。菌种:枯草杆菌斜面;灵杆菌菌液;黑曲霉斜面。培养基采用:牛肉膏蛋白胨斜面培养基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培养基(10mL)、马铃薯蔗糖培养基(10mL)、淀粉琼脂培养基(10mL);供试药剂: 2.5%碘酒,75%酒精,0.1%HgCl2,5%石炭酸。 二、实验步骤 1、分离细菌、真菌、放线菌的步骤 (一)、培养基配制 l. 培养基配制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1)称量:按照培养基配方,正确称取各种原料放于搪瓷杯中。 (2)溶化:在搪瓷杯中加入所需水量(根据实验需要加入蒸馏水或自来水),用玻棒搅匀,加热溶解。 (3)调pH值(调pH也可以在加琼脂后再调),用1N NaOH或1N HCl调pH,用pH试纸对照。 (4)加琼脂溶化,在琼脂溶化过程中,需不断搅拌,并控制火力不要使培养基溢出或烧焦,待完全溶化后,补足所失水分,一般数量少,时间短不必补水。 (5)分装:在漏斗架上分装。根据不同的需要进行分装,一般制斜面的装置为管高的1/5 特别注意不要使培养基粘污在管(瓶)口上以免浸湿棉塞,引起污染。 (6)包扎成捆、挂上标签。培养基分装好后,塞上棉塞,用防水纸包扎成捆挂上所配培养基名称的标签。 (7)灭菌备用。灭菌后如需制成斜面的,应在下磅后取出,摆成斜面(见图6-1)。培养基经灭菌

浙江大学《传热学》单考考试大纲

浙江大学《传热学》单考考试大纲2017年浙江大学《传热学》(单考)考试大纲 参考书目: 1.杨世铭、陶文铨编著《传热学》(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5. 2.王秋旺《传热学——重点难点及典型题精解》,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1.10 考题类型:填空题(4×10=40分)、选择题(4×10=40分)、计算题(2×15=30分)、问答题(4×10=40分)等。 复习大纲: 第一章绪论 1.1传热的三种基本方式 1.2傅里叶定律 1.3牛顿冷却公式 1.4斯蒂潘-玻尔兹曼定律 1.5传热系数和传热热阻 第二章稳态热传导 2.1导热系数的物理意义 2.2保温材料的定义以及工程应用 2.3导热微分方程及其定解条件(三类边界条件) 2.4热扩散率的物理意义

2.5傅里叶定律和导热微分方程的适用范围 2.6单层圆筒壁稳态导热问题求解 2.7肋片导热的特点 2.8肋片的工程应用 第三章非稳态热传导 3.1集中参数法 3.2毕渥数物理意义 3.3时间常数 3.4傅里叶数的物理意义 3.5傅里叶数和毕渥数对温度场的影响 第四章对流传热理论基础 4.1流动边界层和热边界层定义 4.2二维稳态无内热源边界层方程组 4.3特征数方程 4.4普朗特数的物理意义 4.5雷诺比拟的定义 第五章单相对流传热实验关联式 5.1相似原理的内涵 5.2努赛尔数的物理意义 5.3量纲分析法推导无量纲参数 5.4模化试验的定义 5.5管内强制对流的Dittus-Boelter公式和Gnielinski公式5.6管束叉排和顺排对流动换热的影响

5.7格拉晓夫数的`物理意义 第六章凝结与沸腾 6.1强化凝结传热的途径 6.2大容器饱和沸腾过程的特点 6.3临界热流密度 6.4强化沸腾换热的途径 第七章辐射传热基本定律和辐射特性7.1辐射传热的特点 7.2黑体辐射的斯蒂潘-玻尔兹曼定律7.3普朗克定律 7.4维恩位移定律 7.5兰贝特定律 7.6漫射体的物理意义 7.7温室效应与工程应用 第八章辐射传热计算 8.1角系数定义和性质 8.2两表面封闭系统的辐射传热计算8.3气体辐射的特点 8.4强化辐射传热的途径 8.5遮热板的原理及其工程应用 第九章换热器的设计和校核 9.1通过圆筒壁的传热过程计算 9.2通过肋壁的传热过程计算

浙江大学工业微生物学2000真题

浙江大学2000年工业微生物考研试题 一、是非题(共16分。只需注明 “ 对 ” 或 “ 错 ” ) ? 遗传型相同的个体在不同环境条件下会有不同的表现型。 EMP 和 HMP 代谢途径往往同时存在于同一种微生物的糖代谢中。 如果碱基的置换,并不引起其编码的肽链结构的改变,那么,这种突变现象称为沉默突变。 低剂量照射紫外线,对微生物几乎没有影响,但以超过某一阈值剂量的紫外线照射,则会导致微生物的基因突变。 在宿主细胞内, DNA 病毒转录生成 mRNA ,然后以 mRNA 为模板翻译外壳蛋白、被膜蛋白及溶菌酶。 总状毛霉和米根霉同属藻状菌纲。 大多数微生物可以合成自身所需的生长因子,不必从外界摄取。 产子囊孢子的细胞一定是双倍体,而出芽生殖的细胞可以是双倍体,也可以是单倍体。 E.coli K12( l ) 表示一株带有 l 前噬菌体( Prophage) 的大肠杆菌 K12 溶源菌株。 因为不具吸收营养的功能,所以,将根霉的根称为“假根”。 因为细菌是低等原核生物,所以,它没有有性繁殖,只具无性繁殖形式。 与单独处理相比,诱变剂的复合处理虽然不能使微生物的总突变率增大,但能使正突变率大大提高。 微生物系统分类单元从高到低依次为界、门、纲、科、目、属、种。 在自然条件下,某些病毒DNA 侵染宿主细胞后,产生病毒后代的现象称为转染(transfect) 。 一个操纵子中的结构基因通过转录、转译控制蛋白质的合成,而操纵基因和启动基因通过转录、转译控制结构基因的表达。 蓝细菌是一类含有叶绿素 a 、具有放氧性光合作用的原核生物。 二填充题(共 30分): 实验室常见的干热灭菌手段有 a 和 b 等。 实验室常用的有机氮源有 a 和 b 等,无机氮源有 c 和 d 等。为节约成本,工厂中常用e 等作为有机氮源。 细菌的个体形态主要有 a 、 b 和 c 等。 细菌肽聚糖由 a 和 b 交替交联形成基本骨架,再由 c 交差相连,构成网状结构。 a 是芽孢所特有的化学物质。一般它随着芽孢的形成而形成,随芽孢的萌发而消失。 微生物系统命名采用 a 法,即 b 加 c 。 中体 (mesosome) 是 a 内陷而成的层状、管状或囊状结构。它主要功能 b 。 鞭毛主要化学成分为 a ,鞭毛主要功能为 b 。 荚膜的主要化学成分有 a 和 b 等,常采用 c 方法进行荚膜染色。 霉菌细胞壁化学组成是 a 等;酵母菌细胞壁化学组成是 b 和 c 等。 培养基按其制成后的物理状态可分为 a 、 b 和 c 。 枝原体突出的形态特征是 a ,所以,它对青霉素不敏感。 碳源对微生物的主要作用 a 。 Actinomycetes 是一类介于 a 和 b 之间,又更接近于 a 的原核微生物。它的菌丝因其形态和功能不同可分为 c 、 d 和 e 。 霉菌的有性繁殖是通过形成 a 、 b 和 c 三类孢子而进行的。其过程都经历 d 、 e 、 f 三阶段。大多数霉菌是 g 倍体。

浙江大学传热学复习题参考答案

高等传热学复习题答案 热动硕士2015 吕凯文 10、燃用气、液、固体燃料时火焰辐射特性。 答:燃料的燃烧反应属于比较剧烈的化学反应。由于燃烧温度较高,而且燃料的化学成分一般都比较复杂,所以燃烧反应的过程是非常复杂的过程,一般的燃料燃烧时火焰的主要成分还有CO 2、H 2O 、N 2、O 2等,有的火焰中还有大量的固体粒子。火焰中还存在大量的中间参悟。在不同的工况下,可能有不同的中间产物和燃烧产物。火焰的辐射光谱是火焰中的各种因素作用的结果。 燃烧中间产物或燃烧产物受火焰加热,要对外进行热辐射。在火焰的高温环境下,固体粒子的辐射光谱多为热辐射的连续光谱,而气体分子的发射光谱多为分段的发射或选择性吸收。此外,还有各物质的特征光谱对火焰的辐射的影响。在工业火焰的温度水平下,氧、氢等结构对称的双原子分子没有发射和吸收辐射的能力,它们对于火焰光谱的影响比较小。而CO 2和H 2O 等结构不对称的分子以及固体粒子对火焰光谱的影响起主导作用。在火焰中大量的中间产物虽然存在时间很短,但对火焰辐射光谱也有一定的影响。(该答案仅供参考) 11、试述强化气体辐射的各种方法。 答:气体辐射的特点有:①不同种类的气体的辐射和吸收能力各不相同;②气体辐射对波长具有强烈的选择性;③气体的辐射和吸收是在整个容积中进行的,辐射到气体层界面上的辐射能在辐射行程中被吸收减弱,减弱的程度取决于辐射强度及途中所遇到的分子数目。 气体的辐射和吸收是气层厚度L 、气体的温度T 和分压p (密度)的函数,(,)f T pL λα=。由贝尔定律,,0k L L I I e λλλ-=?可知,单色辐射在吸收性介质中传播时其强度按指数递减。 由上述可知,强化气体辐射的方法有:提高气体的温度;减小气体层的厚度,;选择三原子、多原子及结构不对称的双原子气体;减小气体的分压。(该答案仅供参考) 12、固体表面反射率有哪几种? 答:被表面反射的能量与投射到表面的能量之比定义为表面反射率。固体表面反射率有: ①双向单色反射率;②单色定向-半球反射率;③单色半球-定向发射率。

浙大应用光学

浙江大学 – 学年_ _季学期 《 应用光学 》课程期末考试试卷 开课学院:信息学院 ,考试形式:闭卷,允许带__计算器、尺入场 考试时间: 年__ _月__ _日,所需时间:120分钟 考生姓名: _____ 学号: 专业: ________ 题序 一 二 三 四 总 分 得分 评卷人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6分) 1. 当一远视眼通过带分划板的望远镜观察远处物体时,应使 a. 物镜远离分划板 b. 物镜靠近分划板 c. 目镜远离分划板 d. 目镜靠近分划板 2. 负透镜对 a. 实物只能成实像 b. 实物只能成虚像 c. 虚物只能成实像 d. 虚物只能成虚像 3. 像面的光照度正比于 a. 光源亮度、22sin β与U b.光源亮度与U 2sin c. 光源亮度与2β d. 22sin β与U 4. 200度的近视眼,应配戴的眼镜的焦距为 a. 200mm b. 500mm c. -500mm d. –200mm 5. 以下几种初级像差中,当视场很小时就要考虑的是 a. 畸变 b. 彗差 c. 像散 d. 场曲 6. 在以下的哪个平面,轴外物点的像是垂直于子午面的短线? a. 高斯像面 b. 弧矢像面 c. 子午像面 d. 以上都不是 7. 拍摄人像艺术照,为突出主要人物,应选用 a. 焦距大,F 数与对准距离小 b. 对准距离与F 数大,焦距小 c. 对准距离与焦距大,F 数小 d. 对准距离小、焦距与F 数大 8. 在球差、彗差、像散、像面弯曲、畸变、位置色差、倍率色差中,对轴上点成像产生圆形弥散斑的有 a. 1种 b. 2种 c. 3种 d. 以上都不对 答案: 1 2 3 4 5 6 7 8 c b b c b c a b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42分)

浙江大学微生物历年试卷

浙江大学2005–2006学年秋季学期 一、填空题(25分)评分标准:每格1分 1.细菌按其形态不同可分为球菌,杆菌和螺旋菌,而球菌又可分为单球菌,双球菌,四联球菌,八叠 球菌,链球菌和葡萄球菌。 2.DNA是脱氧核糖核苷酸组成的大分子,在组分上它含有腺嘌呤脱氧核糖核苷酸(A)、鸟嘌呤脱氧核糖核苷酸(G)、胞嘧 啶脱氧核糖核苷酸(C)、胸腺嘧啶脱氧核糖核苷酸(T)。 3.生物降解性的评价方法有测基质生物氧化率,测基质生化呼吸线,测BOD5/COD Cr的比值。 4.水体富营养化主要是由于水体中氮(N)、磷(P)增加而引发__藻类____大量繁殖而引起的,该现象发生在海洋中称 为赤潮,发生在淡水中则称为水华。 5.废水脱氮处理是通过硝化作用将NH4+-N氧化成NO x——N,然后通过反硝化作用使NO x——N还原成N2而实现的,参 与两过程的微生物称为硝化细菌 nitrification 和反硝化细菌 denitrification,它们的营养型分别属于化能无机营养型和化能有机营养型。 二、是非题(15分)正确“√”,错误“×” 1.在分离土壤真菌时,要在马铃薯—蔗糖培养基中加入链霉素溶液以抑制细菌的生长,这种培养基称为鉴别培养 基。(×) 2.在废水生物处理中微生物主要是以游离菌体的形式存在于构筑物中,只有少数是以菌胶团的形式出 现。(×) 3.在自然界氮素物质循环中,微生物参与了每个转化过程,这对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都起着极为有利的作 用。(×) 4.蓝细菌和光合细菌都能进行产氧的光合作用(×) 5.一种COD浓度在20,000mg/L的有机废水,因其BOD/CODcr = 0.2,所以不宜用生物处理法来处理。(×) 6.原生动物是最原始、最低等、结构最简单的多细胞动物。(×) 7.紫外线杀菌力很强,但穿透力很弱,所以只能用于接种室和开刀房等的空气和物体表面的灭菌。(√) 8.微生物在10分钟被完全杀死的最低温度称为致死温度。(√) 9.在中性和微碱性土壤中以细菌和放线菌占优势,而在微酸和酸性土壤中则以真菌占优势。(√) 10. 转导是指受体菌直接吸收来自供体菌的游离DNA片段,并整合到自己的基因组中,从而获得供体菌的部分遗传性状的过 程。(×) 11.根霉和毛霉无性繁殖形成孢囊孢子,有性繁殖形成子囊孢子。(×) 12.培养好氧微生物的试管用棉花塞,其目的是防止杂菌污染,也可用橡皮塞代替它。(×) 13. 发酵是厌氧微生物获得能量的主要方式,发酵过程中有机物质既是被氧化的基质,其中间产物又是最终电子受体,如乙 醇发酵,乳酸发酵等。(√) 14.内源呼吸线是指在不投加基质的条件下,微生物处于内源呼吸状态时利用自身细胞物质作为呼吸基质,其耗氧量随时间而变 化绘制的曲线。(√) 15.类病毒只有一种核酸和蛋白质,所以它是一种分子生物。(×) 三、名词解释(用英语回答,20分)评分标准:每题4分 1.Microorganism

新版浙江大学生态学考研经验考研参考书考研真题

在我决定考研的那一刻正面临着我人生中的灰暗时期,那时发生的事对当时的我来讲是一个重大的打击,我甚至一再怀疑自己可不可以继续走下去,而就是那个时候我决定考研,让自己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新的人生方向。那个时刻,很大意义上是想要转移自己的注意力,不再让自己纠结于一件耗费心力和情绪的事情。 而如今,已相隔一年的时间,虽然这一年相当漫长,但在整个人生道路上不过是短短的一个线段。 就在短短的一年中我发现一切都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变化。曾经让自己大为恼火,让自己费尽心力和心绪的事情现如今不过是弹指的一抹灰尘。而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心境变化,我认为,是因为,在备考的这段时间内,我的全身心进入了一个全然自我,不被外界所干扰的心境,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做着同样枯燥、琐碎、乏味的事情。 这不正是一种修行吗,若说在初期,只是把自己当作机器一样用以逃避现实生活的灾难的话,但在后期就是真的在这过程中慢慢发生了变化,不知不觉中进入到了忘记自身的状态里。 所以我就终于明白,佛家坐定,参禅为什么会叫作修行了。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所以经过这一年我不仅在心智上更加成熟,而且也成功上岸。正如我预期的那样,我开始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有了新的人生方向。 在此,只是想要把我这一年备考过程中的积累的种种干货和经验记录下来,也希望各位看到后能够有所帮助,只不过考研毕竟是大工程,所以本篇内容会比较长,希望大家可以耐心看完,文章结尾会附上我的学习资料供大家下载。

初试科目: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 (728)生态学 (877)普通生物学(植物学、动物学各50%) 参考书目: 《基础生态学》(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牛翠娟 《普通动物学》(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刘凌云等 《植物学》傅承新浙江大学出版社 先谈谈英语吧 其实英语每什么诀窍,就是把真题读透彻,具体方法我总结如下: 第一,扫描提干,划关键项。 第二,通读全文,抓住中心。 1. 通读全文,抓两个重点: ①首段(中心句、核心概念常在第一段,常在首段出题); ②其他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其他部分略读,有重点的读) 2. 抓住中心,用一分半时间思考3个问题: ①文章叙述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②文章中有无提到核心概念? ③作者的大致态度是什么? 第三,仔细审题,返回原文。(仔细看题干,把每道题和原文的某处建立联系,挂起钩)定位原则:

浙江大学2019年硕士研究生传热学初试真题回忆版

浙江大学 2019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考试科目传热学回忆版编号833注意: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或草稿纸上均无效。 一、填空题(每题3分,共15题45分): 1空气换热器壁温过高时,螺纹预警力消失,传热效果变差,原因是增加了(1.1),导致传热恶化。 2热扩散系数是表征(2.1)。 3除了水,其他液体的传热系数都是随着温度的增加而(3.1);此外,气体的传热系数随着温度的增加而(3.2)。 4Biot数物理意义是指(4.1)与(4.2)之比。 5写出三维、稳态、常系数、无内热源导热微分方程(5.1);在数学上它被称为(5.2)。6流体流过弯道时传热系数(6.1),原因是(6.2)。 7凝结换热有(7.1)和(7.2)两种形式,其中(7.3)换热效果更好。 8雷诺比拟是(8.1)的比拟,它的结果是St=(8.1)或h=(8.2)。 9自然对流的自模化现象是在(9.1)状态时,(9.2)的现象。 10总传热系数100,热流体传热系数200,冷流体传热系数250,污垢热阻为4×10-4,那么导热热阻为(10.1)。(单位请脑补)。 11贝尔定律表明(11.1),单色穿透比的公式是(11.2)。 12有效辐射是(12.1),它包括(12.2)两部分,且它与投入辐射的关系是(12.3)。 13金属发射率随温度升高而(13.1),为减小人在卫星向阳面与背阳面温差,需涂上(13.2)小的涂层。 14角系数几何因子基于(14.1)和(14.2)两个假定。 15加热铁块,由黑色变红色,说明加热金属时,金属的颜色变化遵循(15.1)定律。 二、简答题(每题9分,共5题45分): 1导热系数与导温系数的区别?导热系数能否是负值?为什么? 2用传热学原理解释笔记本电脑在加强散热方面都做了哪些设计?并指出这些设计的原理。 3冷油器在冷却方面要加强换热,提高流速却效果不佳,为什么?你能否对它改进,都有哪些措施? 4普通玻璃瓶和保温热水瓶有什么区别?为什么保温热水瓶的效果更好?试画出两者的热阻图并加以分析。 5有一空心圆柱体(见右图),内径10mm,外径20mm,高为20mm,已知角系数F2,1=0.41,F2,2=0.33,求角系数F3,4。 三、计算题(每题20分,共3题60分): 1有一正方体铁块,边长为0.1m,其中λ=46.6W/(m·K),C p=460 J/(kg·K),ρ=7800Kg/m3,一开始加热到500℃,然后对铁块进 行淬火,目标是冷却到100℃,已知表面传热系数h=9.3W/(m2·K) 求当温度冷却到150℃时所需的时间。 2有一套管式换热器,冷却水进口温度为30℃,流速为0.857kg/s,

浙江大学食品微生物知识点整理

一、绪论 二、食品微生物形态与分类- 原核微生物 三、食品微生物形态与结构- 真核微生物 四、食品微生物形态与结构- 无细胞结构微生物 五、微生物的营养与代谢 六、微生物在食品环境中的生长 七、微生物的遗传与育种 八、微生物的污染及腐败变质 九、微生物在食品制造中的应用 十、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十一、食品微生物质量控制 一、绪论 1、微生物定义 微生物(microorganism)是指一类形体微小(一般小于0.1mm)、结构简单、肉眼看不见它们的个体,必须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才能看清它们的个体的一类微小生物的统称。 从进化的角度看,微生物是比较原始的生物。 2、生物体分类 3、微生物特点 1)个体小,结构简单 结构简单:原核生物都是单细胞;真菌有些是单细胞,有些是简单的多细胞; 病毒和噬菌体由核酸和蛋白质外壳组成,无细胞结构。 2)分布广,种类多 3)适应性强,易变异 4)生长快,培养容易 5)起源早,发现晚 4、微生物学的发展史三位重要人物: 巴斯德的重要贡献: 否定了自生说

?免疫学---提出了预防接种措施(制备了狂犬疫苗) ?提出了巴氏杀菌法,证实发酵由微生物引起(酒精发酵) ?其他:消毒法、家蚕软化(病原学说) 科赫的重要贡献: 证实了炭疽病是由炭疽菌引起的,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创立了柯氏 法则:即某一种微生物是否是相应疾病的病原菌的基本原则 5、微生物的具体分类与名称 1)种(Species) 它是一大群表型、性状、特征高度相似,亲缘关系极其接近的与属内其他种有明显差异的菌株的总和,即是以某个“典型菌株”为代表、十分类似的菌株的总称。1987年,国际细菌分类委员会颁布,DNA同源≧ 70%,而且其T m≦5o C的菌群为一个种 2)亚种(Subspecies) 在种内,有些菌株在遗传学上关系密切,而且在表型上仅存在较小的某些差异,在种内分成2个或2个以上的分类单位,即为亚种 亚种以下:生物变型——表示特殊的生化或生理特征;血清变型——表示抗原结构不同; 致病变型——表示某些寄主的专一致病性;噬菌变型——表示对噬菌体的特异性反应; 形态变型——表示特殊的形态特征; 菌株: 不同来源的相同种,如每一个从自然界分离到的微生物纯培养都可以称为一个菌株 菌株常用数字,地名或符号来表示。 3)属(genus) 通常把具有某些共同特征或密切相关的种归为一个属。由于微生物属间差异比较大,而属的划分也没有客观标准。 6、微生物的命名 每一种微生物都用属与种命名,属名和种名用斜体表达 属名在前,用拉丁名词表示微生物的构造、形态、某科学家名字等,描述微生物的主要特征。第一字母大写 种名在后,第一字母小写。用拉丁形容词表示,描述微生物的色素、形状、来源、病名、地名、某科学家的名字等等 如命名对象是新种,需在种名后加n.sp (即novo species) 如仅泛指某一属的微生物,或某属微生物内的某些种,则在属名后用sp.(单数时)或spp.(复数时) 如需表示变种,则在变种学名前加var., 变种学名命名原则与种名的命名同。 7、微生物的分类方法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