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路易斯·Ⅰ·康文章“纪念性”解读

路易斯·Ⅰ·康文章“纪念性”解读

路易斯·Ⅰ·康文章“纪念性”解读
路易斯·Ⅰ·康文章“纪念性”解读

第44卷第4期山西建筑

? 6 ? 2 0 1 8 年 2 月 SHANXI ARCHITECTURE V〇l. 44No.4 Feb.2018

文章编号:1009-6825 (2018) 04-0006-03

路易斯?I?康文章“纪念性”解读

白梅武云锋张洵

(河北工程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河北邯郸056038)

摘要:纪念性”是康生涯中发表的第一篇重要文章,在文章中康提出了其建筑实践的一个重要主题,即建筑的纪念性,并阐述了 他基于焊接钢管结构的建筑语言。对这篇文章的解读,可以帮助我们深入理解康独特建筑语言形成的起点。

关键词:路易斯?I?康,纪念性,建筑语言

中图分类号:TU-021 文献标识码:A

1文章内容

《纪念性》是路易斯?I?康(以下简称康)公开发表的第一 篇长篇论文,首次发表在1944年保罗?祖克(Paul Zucker)编撰的 专题论文集《新建筑和城市》。这篇文章是康建筑从业以来长期 实践思考的总结,全文分为五部分。

第一段至第八段为第一部分,康定义、论述纪念性,并指出建 筑中的纪念性同结构的完美性之间有很大的关联。首先,康给出 了纪念性的定义。“建筑中的纪念性可以定义为一种品质,一种 根植于结构中的精神品质,这种品质传达了一种永恒性的感觉,这种永恒性不能增减或改变。我们可以在帕提农神庙中感受到 这种品质,它是希腊文明的建筑象征。”品质不可数,一座建筑或 具有或不具有纪念性。纪念性是精神品质,跟物质类的概念如材 料、体块不相关。其次,康认为我们的心理构成要求我们在建筑 中传达纪念性,这说明表达纪念性是一种人性,跟时代无关。而 且,康认为我们没有给予这些社会纪念性建筑如学校、社区或文 化中心足够的建筑表达。

接着,康认为纪念性是费解的,并进行进一步说明。纪念性 不能被有意地创造出来,一件纪念性的作品不一定需要采用最好 的材料或最先进的技术。换言之,纪念性是已经存在的,不需要 去刻意创造,且和材料和技术无关,回应了前文中对纪念性的定 义。第七段说建筑纪念物显示出对结构完美性的努力追求,这种 结构完美性很大程度上促成了建筑纪念物的感人性、形式的清晰 性和合理的尺度。间接指出在建筑中表达纪念性要从结构完美 化出发。最后,指出我们应该发展出适应新材料和新方法的形式,并确立文章主题,即关于科学技术向建筑师和工程师展示出的

境的影响降到最低,确是每个建筑师应该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王晓,刘卓裙,黄河.建筑文脉的延续、再生与创造[J].

中外建筑,2011(3) =211-212.

[2]黄德明.武汉大学早期建筑群造园艺术特色[J].规划师,更开阔的视野,勾勒这视野揭示出的新结构概念和表达方式。

第九段至第二十九段为第二部分,主要说明对历史建筑应该

采取的态度。首先,康认为没有一个建筑师可以建造一座体现另

一个时代人们的欲望、抱负、志向和爱恨的大教堂,今天我们建造

的那些过去样式的纪念性结构已经失去同样的内涵。但我们不

能忘记这些建筑给予的启迪,因为它们体现的“伟大性的共同特 征”必将是未来建筑依赖的。接下来,康总结了古希腊建筑、哥特

建筑、古罗马建筑给我们的历史之课,而发现的“伟大共同特征”,

即以不同方式对古罗马建筑的再现。而学习历史建筑的启迪,我

们应该进行相似的结构完美化,并给出一个焊接钢管版的波维大

教堂(如图1所示)作为例证。对历史建筑,康认为不应简单模仿

其形式,而是学习其中表达伟大的共同特征。这里康同现代主义

相同之处在于批判对历史样式的简单复制,但也鲜明地表明了自

d不N的立场,应该历史,而不是摒弃。

图1康设计的钢管

教堂(图右是波维大教堂)图2文化中心

第三十段至第三十八段为第三部分,康描述了当今社会取得

的成就和人们的抱负,教堂、文化中心、立法院、联合国大会等纪

念物应该去体现这些成就和抱负,就像历史上的夏特尔大教堂、2003(9) :165-166.

[3]李成敏,李绪洪.中山大学南校区校园建筑色彩设计分析

[J].大众文艺,2011(24) :79-80.

[4]盛晶,孙姗姗.校园历史建筑的异质介入式更新研究[J].

设计,2016(12) :23-25.

Inheritance and breakthrough of architectural context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heterogeneous intervention

Zhou Jiarong Xu Wei

(Wuhan University, Wuhan 430012, 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way of inheritance of architectural context, as well as the context breakthrough without mutation, and hopes to attract more architects adding to exploration of inheritance and breakthrough, for the proven direction of design.

Key words:campus buildings, context inheritance, heterogeneity

收稿日期=2017-11-22

作者简介:白梅(1969-),女,硕士生导师,教授;武云锋(1986-),男,在读硕士;张洵(1988-),男,在读硕士

路易斯康_金贝尔艺术博物馆分析报告文案

我读路易斯·康 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2009级建筑学何安祺 2009020142 这个男人,神秘、富有诗意,多情又浪漫,才华横溢。 “Between the idea And the reality Between the motion And the act Falls the shadow.” 这首小诗来自于约翰·罗贝尔的《静谧与光明》一书, 其中引用了康的一首诗。就像书里引用的这句诗一样,康是充满矛盾的人。他太过于强大了,他的建筑和他本人,都成为了一种精神,给我带来感动。 路易斯·康——这个4岁随父母从爱沙尼亚迁居美国的犹太人,其貌不扬,年幼时脸上烫伤的疤痕伴随他终生,加之不善交际,致使他没有通过杰奎琳·肯尼迪的“面试”,在大项目上败给了衣冠楚楚、善于交际的贝聿铭;大器晚成,五十岁以前,别人都认为他只会纸上谈兵,年届六十,他为宾州大学设计的理查德医学研究中心忽然被人奉为现代建筑的经典佳作;命运多舛,虽然成了名,却因工作缓慢项目寥寥,印度、巴基斯坦客户的毁约又导致他背负重债,不久,他在纽约中央车站的洗手间里,死于心脏病突发,而他的尸体两天无人认领。当一切似乎都画上句号之后,2004年,他的私生子纳撒尼尔·康拍摄了名为《我的建筑师:一个儿子的追寻旅程》这样一部纪实电影,人们才知道,路易·康,长时间地,在三个家庭之间周旋……作为建筑师的康,作为父亲的康,重新在公众的视野里出现。 在现代建筑史上,路易斯·康是一个有着重要意义的建筑师。他改变了现代建筑由其几何形体带来的生冷感,在静谧和光明之间寻求一种“道”(或者我们理解为秩序,order),赋予普通的材料触感和视觉效果。康的建筑在光影之间产生了令人愉悦和惊奇的诗意,反而却像是它们已经恰如其分地在那里很久了,与周边很好的融为一体。相比之前的现代建筑师们,我认为康更强调“人性”,更全力的在表达人性,他留下的那些为数不多的建筑,也都验证了这一点。 在康的作品之中,我最欣赏的是金贝尔艺术博物馆,我觉得它是那种带有古典味道的现代建筑。之所以欣赏,并不是因为我能很好的读懂、理解它,相反,我是在一种缥缈的意识

纪念性广场的设计5要点

【景观设计】纪念性广场的设计5要点 随着城市化建设的迅速发展,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一处幽雅、和谐、安静的精神空间,是人们迫切需求的。这就注定了城市广场是城市规划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而纪念性广场又是城市广场中具有代表性的一类广场,将在无形中为整座城市注入一股新的活力。 城市广场是城市公共环境艺术的一个部分,是城市空间构成的重要部分,是市民社会生活的中心场所,是为了满足多种城市社会生活需要而建设的,以建筑、道路、山水、地形等围合,由多种软、硬质景观构成的,注入了雕塑、喷泉、照明等艺术手法,采用步行交通手段,具有一定的主题思想和规模的典型城市户外公共活动空间。同时又是城市空间组织中最具公共性、最具艺术魅力,也是最能反映现代文明和气愤的开放空间,是具休闲、娱乐为一体的休闲场所。而纪念性广场将在城市空间规划中扮演其独特的角色。 一、纪念性广场的意义 城市广场中的纪念性广场通常是指在具有历史纪念意义的地区,或是以历史文物、纪念碑等为主题,用以纪念某一历史事件或某一人物的广场。在这类广场中,具像雕塑往往发挥着重要作用,成为被市民认同的城市标志物,主要是以为目的。有时也与政治广场、集会

广场合并设置为一体。社会在发展,人类在进步,设计也在不断的创新。因此,现代的纪念性广场越来越趋向综合性、多元化发展。 纪念性广场是城市风貌、文化内涵和景观特色集中体现的场所。一个城市是否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是否具有英雄事迹、是否具有丰功伟绩、是否具有值得纪念和学习的人物与事件,都将在纪念性广场中一一体现出来。 纪念性广场作为城市规划中的一部分,当然具有其特殊的意义,并将在无形中为城市做出巨大的贡献。例如: 1.增强了城市的休闲娱乐空间,为忙碌的市民提供一处放松精神的空间。它结合广大市民的日常生活、文化活动,满足他们对城市空间环境日益增长的艺术审美要求。在设计手法与美学设计思想上运用了对比与统一、变化与协调、比例与尺度、均衡与稳定、呼应与衬托、节奏与韵律等,使广场本身所表现出来的和谐魅力、良好景观给人们以美妙的视觉艺术享受。 2.庄严、宏伟、明朗、壮丽、祥和的气氛,使人们产生积极向上、自豪、欢快和向往的情绪,唤起人们内心的情感,达到陶情冶性、愉悦身心的目的。 3.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带动当地的旅游产业的发展。纪念性广场无论是纪念人物还是事件,都是值得纪念和学习的。当它与城市的大环境、小背景相结合形成一条旅游线时,此广场不仅实现了其凭吊、瞻仰、纪念、游览的目的,同事也为本城市起到了宣传的作用,从而能够在更大程度上吸引全国各地的人们来到本城市旅游观光。 4.可以带动广场周围经济文化的发展。一座好的纪念性广场当然要有好的纪念品来搭配,这就给当地的人们提供了自主创业的机会。 二、纪念性广场主题的选择 在纪念性广场设计中主题的选择是重中之重,是整套广场设计方案的第一步。我们必须明确此广场纪念的是人还是事。如果是人物,又是哪方面的人物:是历史人物还是当代人物,是将军、文人、战士还是领袖。如果是事件:是战争事件,还是文化事件等。当这一切都确定以后,我们才能去确定此广场的地理位置的选择、元素的运用、文化的融入和设计手法的运用等等。 著名城市规划学家伊利尔·沙里宁说:“让我看看你的城市,我就能说出这个城市居民在文化上追求的是什么。”广场是城市两个文明的窗口,所以应赋予广场以丰富的文化内涵。

教师经典语录

捧出一颗心,献出全部情,严在当严处,爱在细微中。 让平凡的教室洒满阳光,让每个学生心中都有一片灿烂的阳光,用师者的胸怀去包容一颗颗年轻的心,用师者的爱心去铸造每个学生的辉煌 当学生对你说悄悄话的时候,你的教育就成功了 ●教育是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创新;教育是艺术,艺术的魅力在于求真;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献身。 ●古人说过:“经师”易得,“人师”难求。人民教师区别于教书匠的根本,就在于他有育人的理 想和追求。 ●教师的劳动有三重收获:收获各类人才,能满足人们为社会尽责任、尽义务的需要;收获真挚的感情,能满足人们感情和谐、融洽的需要;收获科研成果,能满足人们研究、创造的 需要。 ●人民教师、班主任,他所培养的绝不仅仅是一些学生、一些花朵,那分明就是祖国的未来。就是使中华民族在这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强盛地延续下去、发展下去,屹立于世界 民族之林的未来。 ●教师最伟大的是,能在平凡的岗位上从事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最自豪的是,自己培养的学生远远超过了自己;教师最开心的是,满堂学生共同获得了成功的喜悦;教师最兴奋的是,含辛茹苦地耕耘,终于得到了相应的回报;教师最高明的是,能用自身智慧的光明,照亮学生无知的黑暗;教师最爽心的是,拥有清雅幽静,周边协调,人际和睦的教学环境;教师最动情的是,学生朝气蓬勃、茁壮成长,是自己看到了明天的希望,未来的辉煌;教师最遗憾的是,给学生造成刻骨铭心的伤害;教师最痛心的是,学生“冒天下之大不韪”,走向了社会的反面;教师最鄙视的是,不学无术,故作高深,炫耀权势,吹毛求疵的人;教师最伤感的是,自己的满腔热情得不到众人的理解;教师最不能容忍的是,苦耕获得的成果武断 地遭到破坏。 ●人本主义者认为;青少年的成长是由三维世界构成的:其一是对生活世界的认识、理解、融合,即学会生活;其二是对知识世界的认知、构建、积累,即学会学习;其三是对心灵世界的唤醒、感悟、完善,即学会做人。在这三维世界中,最重要的是学会学习、学会做人,从这个意义上说,“育人”才是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 ●“知识就是力量”,这是哲学家培根提出的名言。这当然是一种真理性认识。但在我们看来:力量并不仅仅来源于知识,它更需要丰富、健康、理智的情感和正确的思想。情感和思 想也是力量。 ●人类本性中最深刻渴求得就是赞美。没有一个学生不想得到老师的赞美和期待。作为教师,我们要善于拿起表扬的武器,要利用“放大镜”和“定位器”来给学生找优点,用“扩音器” 和“互联网”给学生以积极的评价。

教师经典语录_经典语句

教师经典语录 含泪播种的人一定能含笑收获。下面是由橙子为大家带来的关于教师经典语录,希望能够帮到您! 1.有些人是过分严格,有些人是过分放任,这两种情况都同样是要避免的。 2.奋斗者在汗水汇集的江河里将事业之舟驶到了理想的彼岸。 3.同谱育人新篇,共架理想金桥。 4.不要沉醉于别人的赞赏之中,只有不停地充实自己,才能达到人生更高境界。 5.一个人最大的破产是绝望最大的资产是希望。 6.每一个学生都是一本深奥的书,我要用毕生的精力去读懂每一本书。 7.教师的荣幸是跟世界上最充满希望的人在打交道,所以要引导他们把希望变成现实。 8.忘记失败的疼苦铭记失败的原因。 9.历日经年,水滴石穿。持之以恒,功果自显。 10.给爱涂上爱的底色,爱是教育最有效的密码! 11.树木十年树人百年,为了学生为了人民。 12.好的种子,不怕埋没,总有出土的一天。 13.海浪为劈风斩浪的航船饯行为随波逐流的轻舟送葬。 1 / 5

14.快乐要懂得分享,才能加倍的快乐。 15.在逆境中要看到生活的美在希望中别忘记不断奋斗。 16.我们不能为了惩罚孩子而惩罚孩子,应当使他们觉得这些惩罚正是他们不良行为的自然后果。 17.没有失败只有暂时停止成功! 18.教师职业如同喝咖啡,有人说苦中有甜;有人说甜中带苦。其实,苦与甜就是生活中朴素的辩证法。 19.教育的真谛就是让孩子学会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脑子去思考,用自己的嘴巴去表达。 20.不管多么险峻的高山总是为不畏艰难的人留下一条攀登的路。 21.好好扮演自己的角色,做自己该做的事。 22.站在爱国的前列,时代的前列,时时处处事事勇争第一。 23.老师糊涂一时,学生糊涂一世。 24.堂堂正正做人,勤勤恳恳做事。 25.生活是平淡的,真理永远是朴素的。快乐永远与你的追求同在,就好像春天要播种秋天要收获一样。 26.你既然认准一条道路何必去打听要走多久。 27.为自己的心灵找一块净土,静下心来沉迷于育人花园之中。 28.萤火虫的光点虽然微弱但亮着便是向黑暗挑战。 29.驾驭命运的舵是奋斗。不抱有一丝幻想不放弃一点机会不停止一日努力。 2 / 5

路易斯康的建筑思想及理论

路易斯·康的建筑思想及理论概述 《路康建筑设计哲学——路康建筑设计论文集》(王维洁)读书笔记 Frank.L 路易斯康的建筑,以其永恒的气质,史诗般的叙事,理性的秩序和严谨的建构逻辑完成着其作为“建筑”的最为本体的表达。从萨卡尔生物研究所到达 题。 年在集》 《也因此在本文发表之后,康也多次针对本文的若干观点予以澄清、补述与修正。“Oder”是康所有理论的一个最为基本的也最为重要的出发点,许多学者把它译为“秩序”,然而康的原意不是“秩序”,也为了别人做秩序解,他很不高兴,并且公开澄清:“经常,人们提及“order”均意指秩序(Orderliness),然而这和我

说的Oder完全不同。我的意思不是秩序,因为Orderliness和设计有关,却和Oder无涉。Orderliness和Order一丝关系也无。它只是一种关于存在的理解状态,以及关于存在之感的一种感知。由于某些学者提到康的”Order”是一种“存在的意志”,康在此继续加以澄清:“由它,人可以感知某物存在的意志。这种存在的意志,我们可以说是存于一种形式,存于一种需求,人可如此 的”1961年《 ” 自然无意识,自然不在乎夕阳之美。 每次思考康之所谓“order”,总是不可遏止的想到老子。如果我们承认有终极的真理存在,承认真理可以跨越国家,跨越文化的界限,是不是有可能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康之所谓“order”和老子在《道德经》里的“道”其实是同样

的一种存在。不可言语,不可解释,不可触摸,不可度量,但是无所不在、无所不包。 二路易斯康的自然论 在路易斯康的眼中,创造的出发点和最终评判的依据不是任何大师的言论或者作品,而仅仅是创造是否遵循了“Oder”,一切是否宛如自然所造之物: 然” 践。 “只 产生的,建筑是物质的,而建筑师是人,人如何进行着“人”的创造,并与物质的本性相和谐,从而让建筑获得自然造物般的永恒气质就是康的设计哲学的原动力。 三路易斯康的灵魂论

城市纪念性广场景观设计探究

城市纪念性广场景观设计探究 发表时间:2018-10-31T16:50:23.613Z 来源:《防护工程》2018年第18期作者:姚远熊媛[导读] 所突出的主题是以一些名人或者历史性事件为基石。城市纪念性广场的景观设计一方面要满足纪念氛围的象征要求,另一方面也要具有一定的城市生活功能,应在设计中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本文将结合作者所参与的武汉城市英雄广场景观设计浅谈对城市纪念性广场设计的思考。 ——以武汉城市英雄广场为例 姚远熊媛 中南建筑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湖北武汉 430000 摘要:纪念性广场是城市风貌、文化内涵和景观特色集中体现的场所,所突出的主题是以一些名人或者历史性事件为基石。城市纪念性广场的景观设计一方面要满足纪念氛围的象征要求,另一方面也要具有一定的城市生活功能,应在设计中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本文将结合作者所参与的武汉城市英雄广场景观设计浅谈对城市纪念性广场设计的思考。 关键词:城市广场;纪念性广场;景观设计 城市广场作为城市开放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公众提供了户外活动场地,美化了城市空间环境,既体现了城市风貌,更赋予了城市生活崭新的生命力,在城市建设中充当着重要的角色。 随着城市化发展的不断加快,城市规划者们对于城市的研究不再仅仅局限于基本功能的划分,而是划出大块的空地,给城市曾经的过往留下驻足的空间——纪念性城市广场。它在某种意义上象征了一个城市的文脉、形象以及城市所包含的内在修养,用自身的形象述说城市的历史,其设计理念及要求区别于普通的城市广场。其作为城市规划中重要的一部分,给城市带来的不仅是活力,更是一个城市特有的文化与根基。在满足人类纪念精神需求的同时,服务于公众,为人们营造一个开敞舒适、寄托心灵、与历史对话的纪念性场所。 1纪念性广场概述 纪念性广场是属于城市广场中的一类,是以纪念性建筑物为主体,结合地形布置绿化与供瞻仰、游览活动的铺装场地。纪念性广场用相应的象征、标志、碑纪等施教的手段,教育人、感染人,以便强化所纪念的对象,产生更大的社会效益。其景观设计一般突出以下几个原则: 1)烘托纪念主题。纪念性广场的主题大都是某些名人或历史事件,在景观设计过程中,应充分渲染这一主题。多采用中轴线对称布局、运用简洁而规则的绿化形式,来满足纪念氛围的营造,比如北京的天安门广场。 2)分区布置合理。广场的景观设计一方面要体现良好的观赏效果,以供人们瞻仰;另一方面要合理布局、组织交通,做到分区清晰、流线畅通、人车分流。 3)植物配置适宜。广场后侧或纪念物周围的绿化风格应简洁,烘托主题。如陵园、陵墓类的广场的绿化多用常绿草坪和松柏类植物,体现庄严肃穆;入口轴线两侧多采用树阵,营造简洁大气之感。 2武汉市城市英雄广场景观设计 2.1项目概况 项目位于汉江口北岸,东南滨临汉江口,与南岸嘴隔江相望,西北紧接新的沿河大道堤防,背靠汉正街商圈。 基地是一块典型的带状滨水用地,长约460米,宽约40米,占地面积1.97万㎡。 2.2 设计原则及目标 1设计原则 1)严格按长江委批复滩地范围及高程进行改造,并结合周边用地性质及防洪需求,设计过程中尽量减小对防洪的影响,兼顾景观的连续性,精心设计,满足不同人群的使用需求。 2)运用园林景观结合生态环保理念,以独特的路径与空间的组合方式,形成连续的游览系统及景观通廊,串联不同的空间。 3)布置多种反映英雄精神的雕塑,使得空间更具游赏价值,也为人们纪念英雄、歌颂英雄精神提供场所。 2设计目标 通过对场地现状的理解与尊重、对周边用地性质的解读,及对场地历史文化、武汉英雄精神的挖掘,运用雕塑、植物、铺装等设计元素,将城市英雄广场打造成为一处“歌颂平民英雄”、“发扬武汉城市精神”的特定场所。 2.3总体布局 城市英雄广场设计上主要以树林、草地及树阵为主,雕塑、纪念墙点缀其中,利用园路、植物分隔空间,形成大气简洁的构图,英雄观赏轴线将广场不同活动片区联系成有机的整体。广场、道路形成广场的骨架。 空间上则是利用道路与铺装、草地与树林的变化与融合,让游人在不知不觉中产生多变的感受。功能上在广场合适区域设置有数量合理林荫入口、服务建筑、休闲场地等。景观节点上采用跌级花坛、英雄墙、观赏廊道、廊架设计元素,使得场地空间丰富的同时,又增强了竖向变化及生态功能,细节上则大量采用了景观雕塑、树池坐凳来完善场地的景观效果。整块场地构图规整、简洁,但又不失空间及细节上的变化,营造一处简约大气的滨水休闲空间。 2.4景观结构 城市英雄广场的景观结构根据城市规划以及场地形态设置为“一心、两轴、三片”。 “一心”:即中央纪念活动点,位于场地的中心,为汉正街城市轴线的延伸,为主要的纪念活动空间; “两轴”:即城市景观轴与英雄观赏轴,纵观城市格局,英雄广场是两江四岸景区的中央片区,城市景观轴的中心,广场内部,英雄观赏轴将整个片区的不同景点、场地有机的联系在一起; “三片”:根据场地现状,设计将广场分为三个片区,即两侧游赏活动区及滨水沙滩休闲区,各片区根据道路、绿地的不同分割形式,形成各具特色的空间格局,并结合雕塑、植物、铺装等景观元素,打造宜人的活动休闲片区。

老师祝福学生的话语

了教育事业,这种高风亮节的红烛精神让我们莘莘学子永生难忘! 衷心祝您幸福安康! 10、来自五湖四海,奔向天南海北,三个春天匆匆而过,如梦 的年龄,充满了**和欢笑,不要叹息不要哭泣,待繁花落尽不要忘 了互递你我的消息。 11、有过欢笑,有过泪水;有过争执,有过摩擦;有过精彩, 有过失落;有过彷徨,有过喜悦。而这一切都将转瞬即逝,再见了 我的大学时代!我会将这一切永远珍藏! 12、像蜂蝶飞过花丛,像清泉流经山谷,在记忆的心屏中,小 学时代的生活,恰似流光溢彩的画页,也似一阕跳跃着欢快音符的 乐章。 13、春天是碧绿的天地,秋天是黄金的世界。愿你用青春的绿 色去酿造未来富有的金秋! 14、亲爱的孩子,你有着最令人羡慕的年龄,你的面前条条道 路金光灿灿,愿你快快成长起来,去获取你光明的未来。 15、我真诚地期望并深信,欢庆毕业只是你美好人生的开端, 心满意足的灿烂前程正等待着你。 16、小舟在青春的港口起航,我们暂时分手,满载着理想和追求。重新相聚在何时?将在那丰收的时候! 17、一条大河能容纳无数溪涧的流水;一座高山是千万吨土石 垒成,广泛地吸收知识吧,愿你们像高山大河那样博大精深。对生活,充满希望;对未来,抱有理想。正是理想和希望的双桨,激励 着你们启航! 18、抱负,是高尚行为成长的萌芽;用毅力去浇洒,它就开花! 19、坚信自己是颗星,穿云破雾亮晶晶。坚信自己是燧石,不

怕敲打和曲折,坚信自己是人才,驱散浮云与阴霾。马上毕业,踏 入社会,坚信你我有美好的未来。 20、知识是取之不尽的矿山,你越往深处挖掘,你就越会得到 更加丰富的宝藏。 21、初出茅庐,眼高手低正常事,但是切记,勿要心高气傲养 成挑三拣四的习惯,对于大事做不来,那么就把小事做好,记住, 不做则已,要做就要做好。 22、对生活,愿你充满希望;对未来,愿你抱有理想。正是理 想和希望的双桨,激励着你们启航! 23、两千多个日日夜夜就这样结束了,六年岁月,那么多争执,那么多欢笑,那么多烦恼,那么多骄傲,真的随身后的门这样“砰”地一声,就留给了过去? 24、友谊是一首无字的歌,在你淡淡的季节里开一树美丽的花,在深深浅浅的脚印里,为你不退的步伐奏一曲动人的华尔兹。年年 岁岁,岁岁年年。 25、四年的时光给了我太多美好的回忆,而你们是我最大的收获。熟悉的声音,熟悉的座谈会,一瞬间都没了,好怀念。祝福宿 舍的每一位兄弟一切顺利,早日成家。 26、如果你想得到甜蜜,就将自己变成工蜂,到花蕊中去采撷;如果你想变得聪慧,就将自己变成一尾鱼,遨游于书的海洋。 27、明天,这是个美丽灿烂辉映着五光十色的迷人的字眼。愿 你的明天无限美丽无限灿烂无限迷人! 28、作为法律专业的老师,我很自豪,我庆幸自己遇到了你们 这群可爱的孩子们,更庆幸自己能够陪你们走完人生中最重要的大 学时光。我很感谢这几年来你们带给我的感动与快乐!感谢我人生

从静谧与光明看路易斯康

关于《静谧与光明》的读书报告 前段时间,读了路易斯.康的《静谧与光明》这本书。 一次是大概的翻翻,一次是仔细的研读了一下。第二次读 完这本,心里对康这位大师很是崇敬,关于他的对于建筑 的理解,他的哲学理论,他对于道(order)的理解,他的 可度量(measurable)与不可度量(unmeasurable)的交汇的 阴影宝库。当然仅仅一次略读一次细读,仅仅对这本书的 阅读,是不可能对康,对他的建筑理论与哲学思想有太过 深入的了解,因此这本文章是我个人关于这本书与康这位 大师的一些较为肤浅的见解。 路易斯.康,美国现代建筑师。1901年出生,1924年毕业于费城宾夕法尼亚大学,后进入费城J.莫利特事务所工作。1928年赴欧洲考察,1935年在费城开业。1941-1944年先后与G.豪和斯托诺罗夫合作从事建筑设计,1947-1957任耶鲁大学教授,并设计了该校的美术馆。之后又在费城开业,兼任宾夕法尼亚大学教授。康是一个犹太家 庭的姓,路易斯.康的父亲是一名虔诚的犹太教徒,他的母亲伯莎 则出身于名望甚高的门德尔松家族,曾是一名才能出众的竖琴 手,同时,还是著名文学家歌德和席勒的崇拜者,路易斯.康自幼 起就出于他双亲的文化熏陶之下。自然,宗教,音乐以及歌德, 席勒等人的文学作品,自小即成为路易斯.康的精神食粮。因此, 18世纪以后,德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主流——浪漫主义以及新 柏拉图主义演变成存在主义,对路易斯.康形成了相当大的影响。 康在结束中等教育之前,已得到费城艺术学院的艺术奖学金以进 而专业绘画艺术。青年时代的他显露出了不同凡响的才艺,这些 先天和后天的禀赋,是他终于成为一代名建筑师的条件。(耶鲁大学美术馆)在《静谧与光明》中,路易斯.康将建筑视为人类在世界地位的写照,包括由此产生的经济,美学,精神等方面,人类有自觉以来,对自己在社会里的定位感到不安,而人类试图改善的结果,便产生了文化,更具体的把一种精神上的觉醒带进人类的文化里。建筑不是支离破碎的制式美学的操纵,更不是行为决定操纵的一种手段,如若不是,则所产生的建筑,所建造出来的东西,必然缺乏人性意识。由此产生了意识(consciousness)与实存(existence)的区别,需要将我们脑海中的想法通过一定的手法变成实存。康又将这种意识与实存的区别上升到更加抽象的部分,即可度量的(measurable)与不可度量(unmeasurable)二者,简言之——静谧(silence)与光明(light)。建筑是可度量的的物质而不具有精神内涵,但身为一个建筑师,从设计开始就要赋予其精神内涵,从静谧与光明的交汇处——阴影的宝库(treasure of the shadow)找到一个内在的存在。我们要允许二者的结合,是对建筑成为对不可度量的赞美,成为一个精神的归宿。诚如我们去做一个设计,从最开端出去构筑一个建筑,将脑海的想法,意识,或灵感逐渐的变为一个实际的存在,一个可以度量的物质;而后,当人们看到这个实存时,能够感受到你赋予的那些精神内涵,回归到对不可度量的领悟中去,这样的一个建筑才是优秀的建筑或者说好的建筑所具有的一个品质。 书中还将存在于路易斯.康之前的美国建筑大师赖特(1869-1959)进行了比较。赖特曾经说过,“每个伟大的建筑师都必须一个伟大的是人,他必须做那个时代的伟大原始诠释者”。赖特本人毫无疑问的做到了这一点。赖特从小就生长在威斯康星峡谷的大自然环境中,在农场中他过起了日出而居,日落而歇的生活。至于他的思想更多的收到杰斐逊的民主思想,美国诗人、作家,如梭罗,惠特曼等这些人的影响,崇尚自然。因此他的作品中充满着天然气

纪念性建筑植物配置

纪念性景观的植物配置 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 09-01-21 13:55:00 ] 作者:芦建国孟国忠编辑: studa0714 摘要:烈士陵园作为一种纪念性景观,是城市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集纪念、教育与游憩功能为一体的综合体。本文以南京市雨花台烈士陵园为例,从文化、空间、种植形式等方面对其植物配置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建设、管理方面的措施,以期为未来的纪念性景观植物配置提供参考。 关键词:纪念性景观;植物配置;雨花台烈士陵园 Abstract: As a memorial landscape, a martyr memorial park serves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urban green spaces with comprehensive functions in commemoration, education and tourism. Through a case study of the Yuhuatai Martyr Memorial Park in Nanjing, this paper studies the disposition of plants, and puts forward suggestions in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the design of memorial landscape in the future. Key words: memorial landscape; disposition of plant; the Yuhuatai Martyr Memorial Park

地理老师经典语录励志爱情和搞笑

地理老师经典语录励志爱情和搞笑 1:你这种人天理地理都难容。(他就是这么骂人的) 2:存在即合理。 3:某些同学考试时脑袋偏转的角度不要超过黄赤交角。(监考时说的) 4:这位同学,你的灵魂现在比大西洋还遥远。 5:这个题目不知道,你该下19层地狱,不是一般的地狱。 6:到现在你们对气候还一窍不通,你们死有余辜,这种东西烧成灰你们都要记得。 7:很多题目真是只有不知廉耻的同学才会做错(极言题目简单) 8:两艘船一艘在热带一艘在温带捕鱼,哪艘船更容易沉掉?温带的,为什么,温带鱼多,船装不下就沉了(万式无厘头) 9:开小差的同学,争取误差在8秒之内。 10:太阳耀斑爆发是很可怕的,但我要是被惹火了的话,会比耀斑还可怕数万倍。(所以他有个外号叫万耀斑) 11:有些登峰造极的同学现在彗星还写成慧星,真是充满智慧的扫把星。 12:今天地理课上我发了火,头上出了汗,太阳一出来蒸发了,在太仓南部上空形成了水汽,下了场雨,碰巧有几滴又落回我头上,这就是一个水循环。(如此举例)

13:这位同学站在悬崖上面对著大海,反思他刚才在地理课上的所作所为,如果这时是白天,那么他是安全的,如果是晚上,吹起一阵风,他就会感觉到一双罪恶的手在把他往悬崖下推。(水的海陆间循环那节课上,他这样解释海风和陆风) 14:请那些在下面面无表情的女同学注视著我,虽然我知道我的形象不怎么光辉。 15:我这个人饭量很大,一顿要吃5碗饭,但是我脑力体力消耗得大,那位同学一顿只吃一碗,但他一天到晚坐着不动,两年下来,他成了只肉球,而我变成了木乃伊。(用比喻手法解释净流量和蒸发量) 祝福心情好的经典语句 一句话经典赞美友情 美丽的爱情经典语句 杨教授经典语录

英国最经典的纪念性公园景观设计——戴安娜王妃纪念泉

英国最经典的纪念性公园景观设计——戴安娜王妃纪念泉 来源/ 景观邦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删除1997年8月30日晚戴安娜与男友多迪乘坐一辆奔驰房车在法国巴黎阿尔玛桥隧道中遇上狗仔队追踪失控越过行车线撞向灯柱和石墙8月31日戴安娜和多迪均在车祸中死亡戴安娜虽然不受王室欢迎但却受到百姓的爱戴对世人来说人们失去了一位“慈善天使”在慈善的世界里戴安娜是几乎可以与特蕾莎修女并驾齐名的“天使”她资助筹建了20多个慈善基金会至少参与了150项慈善活动出访过北非、印度、安哥拉、巴基斯坦等贫困地区被联合国授予人道主义奖 ▲1987年,一个许多人还相信艾滋病可以通过轻微接触就能传染的年代,戴安娜王妃坐到了一个艾滋病患者的病床上,握住了他的手。她告诉了世界艾滋病患者需要的不是隔离,而是热心和关爱。▲1997年,戴安娜王妃受红十字国际委员会邀请,访问其设于安哥拉的假肢康复中心。戴安娜在参加红十字会组织的非洲安哥拉之旅时,亲自踏进地雷区视察。探视当地因触雷而导致伤残的平民。正因为她的影响力,使得这些以往不被关注的弱势群体进入了人们的视野。戴安娜王妃就像一个天使为拯救无助、贫困的人游走在世界各地1997年8月31日英国王妃戴安娜在巴黎因车祸离世这个年仅36岁的“叛逆王妃”香消玉殒,举世哗然之后人们为了

纪念她在伦敦海德公园内(海德公园是英国最知名的公园,占地面积360英亩)设计了戴安娜王妃纪念泉↓↓↓ 戴安娜王妃纪念园关于设计者姓名:凯瑟琳·古斯塔夫森性别:女出生地:美国华盛顿州就读院校:西雅图华盛顿大学、纽约时装技术学院、法国凡赛尔国立高等风景园林学院职业:景观园林设计师设计方向:为'市政、机构和企业等设计公园、花园和社区等空间。' 戴安娜纪念喷泉是英国政府为戴安娜建造的第一个永久性 纪念设施,地点选在伦敦市中心海德公园的蛇型湖畔,预计造价300万英镑。该喷泉自2004年修好后,仅2005年便获得超过200万人的拜访,成为当年伦敦最热门的旅游景点。设计的理念基于戴安娜王妃生前的爱好与事迹,以 'Reaching Out –Letting In' . “敞开双臂–怀抱”为概念,设计了一个顺应场地坡度的,在树林中落脚的浅色景观闭环流泉。整个景观水路经历跌水,小瀑布,涡流,静止等等多种状态,反映了戴安娜起伏一生。为戴安娜建造纪念喷泉,是布莱尔首相1999年决定的,他建议'建造一个永久性的、戴安娜自己也会喜欢并引以自豪的建筑'。当年成立了'戴安娜纪念委员会'。2001年9月,英国发起了声势浩大的纪念喷泉国际设计大赛,来自世界各国的百余名知名艺术家参与角逐,纪念委员会的专家负责挑选最佳设计方案。方案最终由文化大臣特斯·乔伊尔亲自敲定的。

路易·康的金贝尔美术馆与安藤忠雄的福特沃斯现代美术馆构成同异比较试析。

路易·康的金贝尔美术馆与安藤忠雄的福特沃斯现代美术馆构成同异比较试析 金贝尔美术馆位于美国德克萨斯州沃思堡的郊区,于1972年建成。该馆主要收藏19世纪的艺术作品与古代美术作品。在这样做的同时,康也流露出对建筑所在地段的关注与尊重。安藤忠雄设计的福特沃斯现代美术博物馆是一座收藏抽象主义艺术作品的博物馆。它坐落在得克萨斯州福特沃斯市文化区内,占地44000m2,并且邻近路易斯·康设计的金贝尔美术馆。 共同点关键词: 一、光 路易斯?康曾经认为:光,是人间与神境相互对话的一种语言,并且是人性与神性共同显身具象化的领域。由康所设计的金贝尔美术馆也许可以为人们解读出康的建筑作品里所蕴含的“对话”情节。同样的,安腾忠雄也喜欢更多的采用自然光,他曾说过,“在我的作品中,光永远是一种把空间戏剧化的重要元素。”他用光来展现建筑的美,以及其拥有的底蕴与文化。 二、混凝土 康在此展现了其个人对于建筑材料的偏好:将混凝土柱和薄壳形拱顶结构裸露在外,而非承重墙则采用罗马灰华石及玻璃板,以满足不同空间和位置的采光要求。灰华石及玻璃板同混凝土之间没有过强的对比,所形成的空间质感近同,肌理混合为一。安藤忠雄则更多的表现出对混凝土的钟爱,其建筑业同样的喜 欢表现为裸露的空间,其更被被称为了“清水大师”。 三、空间 在一个空旷而景色优美的公园之中,美术馆外部表现得有些峻峭,建筑的外观形象处理得娴静、简朴,自远处观望,其严肃的个性会给人以刻板的印象。安腾同样希望它的建筑超越几个大小上的物理界限,希望唤醒人们身体中对生活的感觉。并且在金贝尔美术馆与福特沃斯现代美术馆中,均采用

将建筑材料裸露的变现手法。 四、建筑形态 金贝尔美术馆从侧面看重复的6个拱顶,尽端的是一个门廊,连续的拱顶以相同的格调重复出现,构成空间主体的薄壳被采光中庭和可以灵活变动、拆换的展板所分隔。福特沃斯现代美术馆由6个矩形的混凝土盒子所组成,每一个都覆盖着玻璃的表皮,被排列成平行结构。建筑东面是一片开阔的水庭园,茂密的树林庇护遮挡了博物馆,使其免受基地东南角繁忙嘈杂的交通影响。 异处关键词: 一、屋顶 金贝尔采用穹隆式屋顶,采用穹隆式天花,而采取这两种手法的目的是要将外部的自然光线自天顶引入室内。而福特沃斯现代美术建筑馆筑高两层,屋顶平缓轻盈,其高度与康的金贝尔美术馆的筒顶一致,建筑一层是公共空间、临时展厅、教育办公用房;二层则是永久收藏。这些体块在与外部水面及绿化协调的同时,内部也创造出多样化的空间,并为创造一种人的精神家园提供了可能。 二、处理 路易·康在金贝尔美术馆力图通过制造公园,雕塑庭院等一系列来引导建筑的室外空间,而安藤忠雄的福特沃斯现代美术馆则是完全通过简单的混凝土来变现空间的形态。 三、风格 两个美术馆同样运用混凝土啊,金贝尔美术馆表现得是一种古典建筑,而福特沃斯现代美术馆则是表现的现代建筑,两种风格截然不同。 总结: 金贝尔美术馆和福特沃斯现代美术馆座均落于德克萨斯州的福特沃斯,那是一座富足的城市,拥有相对悠久的历史,高校和其他的文化权利。在建筑中,清水混凝土上的光起着空间引导的作用,光引发空间的节奏感,室内空间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而产生丰富的表情。这种以洗练、平易的方式去表现光空间的手法,表现出建筑师沉稳的设计理性。

纪念性景观设计中的技术美因素分析

175 前言 纪念性景观是表达时间维度上重要的事件或事物的景观形式。完整的纪念意义的表达离不开纪念性景观自身的物质形态,包括建筑,景观等一些实体性的东西,也离不开这一物质形态背后的纪念意义和艺术性的表达,以及通过物质形态和艺术表达来感知纪念意义的人,这三者缺一不可。① 技术美是人类在实践中创造的客观的工艺美②,纪念性景观也是人们实践的产物,是人类在造物过程中合规律性合目的性的结晶。在纪念性景观设计中,主要是通过技术美的材料、功能、艺术及时空等因素,表达景观的纪念性。 1.技术美的定义分析 技术美是伴随着大工业生产的实践和理论而形成和发展的,它有别于传统意义上的手工技术。“合目的的功能的力动表现”是日本美学家竹内敏 雄对技术美的描述。技术美的审美方式体现在静穆的观照与操作性体验的综合艺术美,其审美特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1 合目的性和规律性的统一 功能美是技术美的实质,技术美是人造物所表现出来美的形态,它的价值取向与人造物的功能目的紧密相连。人造物的功能美就是指人们在使用的过程中所达到的合目的性和规律性的统一。在纪念性景观设计中,它的第一目的就是要体现它的纪念性,纪念性就是纪念性景观合目的性和规律性的统一。 1.2 技术和艺术的统一 中国传统艺人有一句行话,叫“艺中有技,艺不同技”。这句话说的很精辟,指出了艺术与技术的区别和联系。技术美不像艺术美的体验那样仅与审美心境紧密相关,其审美体验中充满着技术和艺术等多种知识的综合作用,让人们体悟到它给人类诗意生存和整个自然生态系统的和谐之美,以及通过技术美的展现而达到的人与自然的“亲和性”。

技术美的内容——功能因素,既要寄寓于一定的组织结构之中,同时还要凭借恰合的形式传达和表现出来。 1.3 功能和形式的统一 我国著名的美学家李泽厚指出:“欣赏长江大桥、高速飞机或火车,就并不只是对形式美的观赏,而是从中感受到社会的目的性,感到社会劳动成果对社会巨大前进的内容。”②从李泽厚的言语中可以清晰的感受到功能和形式的统一性。任何设计都要有形式,宇宙万物没有无形式的内容。形式和功能共同处于一个动力系统中,两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 2.纪念性景观设计中的技术美因素分析 2.1 纪念性景观设计中的材料美因素 辨证唯物论认为,物质决定意识,这里的物质就是技术美的材料。中国有句老谚语“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是对技术美中材料的地位的最好的阐释。 技术美是建立在物质材料的基础上的一种美的形态。在纪念性景观中材料美可以由两方面来掌握,一方面是材料的本身,另一方面是对材料的表面的加工处理。建筑师可以运用一种材料或者几种不同材料的相互配合而取得的各种艺术效果。③中国古代的建筑主要是木结构,木材的选择以及漆的使用都是材料美的基础,也是构成纪念性的物质因素。显然,缺少历史时间维度的钢筋混凝土建筑是很少能体现纪念性意义。纪念性景观设计的材料要符合当时的社会环境的历史面貌,延续历史文脉。材料美不在于材料的高贵,而在于是否符合它所要表达的对象。 2.2 纪念性景观设计中的功能美因素 功能因素是构成技术美的最主要的内容。 纪念性景观是人类文明进程的标记和记忆的再现,功能美是纪念性景观的功能所体现出来的美,这就要求设计者对材料、结构、形式、符号等诸多因素和谐统一于功能美上,能够使人的预期目的变成现实的特定的功能。各要素必须和主题内容、人物精神与历史文化相吻合,因为纪念性景观的功能首先在于它的纪念性,通过对纪念性景观的欣赏达到人们对历史事件或历史名人的回忆,引起人们对历史的尊重和启示。 2.2.1 纪念性景观设计的自身功能——“初次承载”和“二次承载” 为了留住某种回忆的纪念客体的赋予过程称为“初次承载”;为了唤起某种记忆的纪念客体的赋予过程称为“二次承载”。例如,历史名人鲁迅的坟墓是对他的纪念性景观,这是“初次承载”;后人为鲁迅建立的纪念堂也是对鲁迅的纪念性景观,这就是“二次承载”。①“初次承载”和“二次承载”的区别在于前者于纪念事件有直接的联系,而后者和纪念事件没有直接的联系,是人们根据自己的意愿去添加的纪念客体。两者的功能基本相同,都是通过客观事物与历史事件的关联获得对历史事件的回忆,只不过纪念客体的形式有所不同。 2.2.2 纪念性景观设计的社会功能 唐太宗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纪念性景观的功能就在于“正衣冠、知兴替和明得失”。 1) 纪念性景观有利于提高、改善人们生活水平和生活环境,有利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纪念性景观设计的主要手段是通过植物、水体、园林建筑、地形等要素的组织来达到纪念性的目的。并通过研究人性的、符合人类活动习惯的空间环境,营造出怡人的、舒适、安逸的纪念性景观环境。 2) 纪念性景观有利于更好地宣扬民族的文化,使纪念性景观所在地更具特色化,更能体现地域性。特色是艺术的生命,只有是民族的才是世界的。纪念性景观的设计必须持有民族化这一基本要素。例如,如果用自由女神像在中国来建造纪念性景观很显然是不合适的。纪念性景观设计不但追求本民族传统文化的发掘、传承与表达重要的是用视觉形态元素,把景观的特定文化信息和文化意义东西展现给大家,彰显纪念性景观的文化意义与社会意义。 2.3 纪念性景观设计中的艺术美因素 纪念性景观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它的形象往往会引起人们视觉和情感上的联想,纪念性景观设计的目的就是在人们的参观过程中,接受历史、艺术的熏陶和教育,并且引起心灵上的共鸣。 2.3.1 比例和尺度 在纪念性景观设计中,比例是指单体建筑物本身以及各组成部分之间的比例关系。包括建筑的内部形体之间的比例关系以及建筑与街道或广场之间的比例关系等。这些比例关系在一定的程度上,决定了单体建筑以及整个纪念性景观的协调和美观。 尺度的概念和比例的概念很相近,但与比例有不同之处。尺度主要是一人的身体为标准决定的绝对尺寸和其他各种比例之间的一种相互比例关系。在纪念性景观设计中,尺度大,产生疏远感,同时有气势磅礴的感觉;尺度小,产生亲近感,便于人的接近。 2.3.2 均衡和对称 纪念性景观设计的构图上,基本上都符合均衡或者对称。这与纪念性景观严肃性和威严性的场所精神是分不开的,基本对称的形式使纪念性景观的主题性和社会性更加突出。 中轴线是中国建筑文化的一大特色。中轴线讲究对称安排、秩序井然、有条不紊以及强烈的政治伦理色彩。在中国的宫殿建筑——故宫中,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太和门、天安门、午门、端门等重要的建筑,按照中轴线直线排列,其余的次要建筑在中轴线的两侧对称排列。在一般的民居——四合院中,其基本的设计思想是:正房、厅和垂花门分布在中轴线上,偏房在两侧对称排列。中轴线在纪念性的表达上具有重要的美学意义。④ 176

教师感言经典语录集锦

教师感言经典语录集锦 篇一 1、用我的真心、耐心、爱心、细心,托起明天的太阳。 2、每位学生都是金子,在教师的精心呵护、智慧启迪、活力点击下,都能闪闪发光。 3、扬黄牛精神,做平凡工作 4、教师的工作是教书育人,不光是传授学生知识,更要教学生怎样做人。 5、用海一样的胸怀,接容每一颗童心;愿化作点点雨露,滋润每一棵小苗。 6、多一份真诚的关怀,少一点无为的谴责。 7、教学相长,成功快乐。 8、教师如果对学生没有热情,决不能成为好教师。但是教师对于学生的爱是一种带有严格要求的爱。 9、生活要朴素,学习要努力,做人要坦诚,对人要真诚。 10、桃李满园竞芳菲,碧血丹心写未来。 篇二

1、播撒阳光,收获幸福。 2、精心—倾听花开的声音;耐心—等待花朵的成长;尽心—期待花开更艳。 3、关注学生,关心学生,关爱学生,是每一位教师应该做到的。 4、我愿将自己全部的爱献给孩子们,让他们在人生起跑线上跑好第一步。 5、让我走进童心世界,和孩子们一起成长。 6、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7、走进孩子心灵深处,倾听他们肺腑之言,引领他们体验成功。 8、把课堂学习延伸到课外,延伸到生活,延伸到活动与实践,让学习成为学生愉悦成长的幸福经历。 9、为别人照亮道路,自己必须放出光茫。 10、教育是鼓励个人发展的过程,其实质是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自己去发现。 篇三 1、俯首甘为孺子牛,挥蹄勇做千里马。 2、教学是发现,是分享,是成长,是兴奋和爱。 3、教育贵在一个“及”字,重在一个“小”字,即使天天从小事抓起。

4、教育是一门艺术,它注重心灵沟通,它需要快乐的心和智慧的爱。 5、做一名美和爱的使者。 6、勤勤恳恳教书,踏踏实实育人。 7、教师若不能取得他的学生对自己的尊敬和爱戴,那么让他离开教育岗位。 8、作为一名园丁,我坚信每一朵花都有盛开的理由。 9、生命在于运动,能够让孩子们在活动中得到乐趣是我的心愿。 10、享受人文的课堂,享受动感的课堂,享受智慧的课堂。 篇四 1、让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进行自主学习。 2、我愿做鼓荡着爱与温暖的春风,使孩子只需轻轻一跃便腾空而起,在成长的天空里翅高飞。 3、教育加赞赏等于教育的平方。 4、与孩子做朋友,如朋友般善待他们并一同成长。 5、我愿用我爱心和耐心与孩子产生心灵的碰撞,共识、共享、共进,真正焕发出数学课堂的生命。 6、用一颗炙热之心去发现每个孩子的闪光点。 7、把爱播洒进每一个孩子的心田。

一篇路易斯康生平简介

路易斯康生平简介 Louis I. Kahn's Biography synopsis One of the most influential international architects of the second half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 Louis I. Kahn's life was firmly rooted in Philadelphia, just as his enduring legacy as a teacher and practitioner has continued to affect the architectural community in the region into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当老师和实习者在这个区域继续影响建筑社区入21世纪,其中一位20世纪的第二个一半的最显要的国际建筑师,路易斯·康的生活于费城坚定地根源,正他忍受的遗产。 一个二十世纪最具影响力的国际建筑师,路易斯·康的生活是扎根在费城,就像他永久遗产作为一个教师和医生继续影响建筑社会在该地区为21世纪。 Kahn was born in Estonia, the son of Bertha Mendelsohn and Leopold Kahn, and emigrated with his family to Philadelphia in 1906. Like a number of his contemporaries, Kahn first studied architecture at Central High School, where he was a classmate of Norman N. Rice, and went on to the architecture program at the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Kahn earned a B. Arch. in 1924, winning a bronze medal in the Arthur Spayd Brooke Memorial Prize his senior year, with Paul P. Cret as his studio critic. While still a student, Kahn was employed in offices in the city as a draftsman during the summer, including Hoffman-Henon Co., for whom he worked in 1921, and Hewitt & Ash, where he was employed the following year. 康出生在爱沙尼亚,康是Bertha Mendelsohn和Leopold Kahn的儿子,并在1906年与他的家庭移居到费城。在当时那个年代,康在中央高中第一次学习了建筑学,他是Norman N. Rice的同学,并且继续建筑学节目在宾夕法尼亚大学。Kahn赢得了B.曲拱。在1924年,获得在亚瑟Spayd Brooke纪念奖的一枚铜牌他的高年级,与保罗P. Cret作为他的演播室评论家。当仍然学生,Kahn在办公室被雇用了在城市作为制图员在夏天期间,包括Hoffman-Henon Co.时,他在1921年工作和Hewitt &灰,他被雇用来年。 卡恩出生在努,爱沙尼亚的儿子,Bertha Mendelsohn和利奥波德卡恩和移民与家人在1906费城。像他的一些同时代,卡恩在第一次研究建筑中央高中,在他的同学(Norman大米,和他的建筑计划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卡恩获得了B.门。在1924,赢得铜牌spayd在阿瑟·布鲁克纪念奖其高级年,与保罗.P. 克雷,他的画室评论家。仍然是一个学生,卡恩是受雇在办事处在城市的起草人在夏季,包括霍夫曼-埃农公司,而他在1921,和休伊特 After graduation, Kahn entered the office of City Architect John Molitor as a senior draftsman (among these was also Rice) working on the design of the 1926 Sesquicentennial buildings. Kahn later recalled his position in Molitor's office as chief designer, but this position was in fact held by W. J. Sutphen. Kahn left Molitor's office not long after the completion of the exposition buildings, joining the practice of theater designer William H. Lee in 1927. In 1928, Kahn left for Europe to see the architecture he had studied from afar and to hone his skills as a renderer. He traveled through northern Europe and Italy, visiting Norman Rice in Paris but did not express particular interest at the time in the work of Rice's employer Le Corbusier.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