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国民经济核算网上作业

国民经济核算网上作业

国民经济核算网上作业
国民经济核算网上作业

作业一

(1)会计核算与国民经济核算是什么关系?具体说明两者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2)如何理解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及三种计算方法。你知道中国2000年和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在世界的排名吗?

(3)生产核算的理论依据是什么?如何进行生产成果的价值测度?教材上第32页到37页中讲到了产业部门总产出核算。根据你对生产核算理论依据及如何进行生产成果的价值测度的理解,说明产业部门总产出核算中(1)—(3)部门与(4)-(8)部门在总产出核算上的不同之处是什么?

本次作业的说明:

(1)本次作业以非实时网上讨论(课程论坛发帖)的形式进行,可在上述讨论题中任选一题进行讨论;

(2)本次作业的选题与讨论以学习小组的形式进行。由小组成员集体讨论选定题目,以学习小组长的名字在网上发本学习小组的首帖,小组成员采用非实时跟帖的方法进行讨论,每人有效跟帖数至少6个,主要发言字数为800字左右。

(3)任课老师根据发帖内容进行成绩评定。

(1)会计核算与国民经济核算的关系:

国民经济核算与会计核算关系比较密切。

会计核算是从资金角度通过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包括利润分配表和业务收支表)及财务状况变动表等,对企事业单位的生产经营过程及其成果进行核算,这与国民经济核算注重流量与存量的价值量核算要求相吻合;会计核算的借贷记账与国民经济循环帐户的复式记账也基本类同。国民经济核算与会计核算区别首先在于前者是“社会会计”、“宏观会计”,一般没有明确的对象(单位),而后者一般式微观会计,落实于具体的对象,同时会计核算只按收入和支出的费用性质加以归集,并不关心收支是转移性的、财产性的,还是消费性的;也不关心接受者是个人、企业、行政事业,还是其他机构(虽有记录,但不一定归纳分类整理)。

因此,国民经济核算和会计核算原则上时有区别的。从会计核算到国民经济核算必须经过数据的转换、内容的调整、科目的重新排列。

2)两者的区别和联系:

国民经济核算运用会计账户形式和复式核算方法,大部分资料来源于会计核算,但国民经济核算的对象和目标不同,核算原则、记价基础、核算方法都不同。因此,两者的区别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1)核算的对象不同:国民经济核算以整个国民经济运行过程为核算对象;而会计核算是以微观基层单位的资金运作为研究的对象,以单个企业为经济主体。(2)核算原则不同:以其中一种原则为例,国民经济核算的统计原则与微观会计核算原则有相同的一面,也有不同的一面。从市场交易的核算来看基本一致,即遵循权责发生制和实际价格的基本原则。但是,从企业或机构单位的生产过程核算看,却有不同的处理,国民经济核算对生产价值的创造和成本的结转都是从实物产出出发并严格按当时市场现行价格记账和核算的,例如原材料成本结转,是按结转时市场现价而不按企业购买入库时价格计算,产成品、半成品核算也是一样;而企业会计核算对资产、存活等都是按实际成本(即历史成本)核算的。(3)核算方法不同:(a)从账户核算方法上来看:国民经济核算账户方法是国民经济核算的根本方法。它是应用会计账户的基本原理描述国民经济运行过程的核算方法。会计账户核算的基本原理是以企业经营过程为对象,描述企业全部资金的运动过程,系统建立核算科目和借贷关系,按复式记账核算。国民经济核算账户方法虽运用会计借贷复式的账户核算原理,但由于反映国民经济运行过程的对象和目的的不同,所以,它不同于会计账户的方面是按照与宏观经济分析一致的基本结构设计的账户。(b)从账户类型来看:

国民经济账户是根据国民经济循环过程来设立账户,包括生产账户、收入支出账户、投资账户、对外交易账户、资产负债表账户。会计账户是根据它所反映的经济内容不同,分为资产类和权益类两大类型账户。收入和支出要根据账户的不同类型进行登录,此外,国民经济核算除复式记账和四式记账外,也采用单式平衡表和矩阵表进行核算。(c)国民经济不同于会计帐户的方面是按照与宏观经济分析一致的基本结构设计的帐户,表现为以下特点:1、帐户中所设科目均为统计指标,反映经济活动的交易内容和资产负债状况。2、根据国民经济运行过程的各个阶段分设帐户并连为整体的,包括期初资产负债帐户、生产帐户、收入分配及使用帐户、积累帐户、期末资产负债帐户。

(2)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有三种方法,即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

生产法是从生产的角度衡量所有常住单位在核算期内新创造的价值,是国民经济各行业在核算期内新创造的价值和固定资产的转移价值的总和,也即国民经济各行业增加值的总和。用公式表示如下:增加值= 总产出- 中间消耗。GDP = 各行业增加值的和。

收入法也称分配法,是从生产过程创造收入的角度,根据生产要素在生产过程中应得的收入份额以及因从事生产活动向政府支付的份额的角度来反映最终成果的一种计算方法。按照这种计算方法,GDP由全国各行业汇总的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生产税-生产补贴)、固定资产折旧和营业盈余四部分组成。计算公式为:

GDP = 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

支出法也称使用法,顾名思义是从最终使用的角度衡量核算期内生产的所有货物和服务的去向。按照支出法计算,GDP由居民消费、政府消费、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存货增加以及货物和服务的净出口(出口减进口后的差额)五项组成。计算公式为:

GDP=居民消费+政府消费+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存货增加+货物和服务的净出口

从理论上讲,上述三种方法计算得到的GDP应该是一致的,因为它们是使用不同的方法对同一事物进行核算。但在实际操作中并不如此,因为资料来源的不同以及基础数据质量上的差异,三种方法计算的GDP 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计算误差。我国目前以生产法GDP为准。

由于GDP涵盖了国民经济活动的各个部门,所以其计算是建立在专业统计及部门统计与会计核算的基础之上的。在统计局内部,GDP核算的资料来源于统计局内部各专业司常规统计报表,全国普查资料,各种抽样调查资料。在统计局外部,则需要财政、税务、金融、保险等各相关部门的统计及财务资料。除此以外,对于未能纳入常规统计报表和不易取得的资料,还要到相关的系统、行业处搜集替代指标进行补算和估算。由此可见,GDP核算是一个各方面数据全方位相互印证、相互平衡的系统工程,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技术性,是一个国家在核算期内总活动成果的综合反映。

2000年国内生产总值为10645亿元。排名第七。

200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856美元,合7080元,世界排名127。

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为182321亿元。排名第五。1 美国 2 日本3 德国4 英国

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005年不足1500美元,世界排名在100~110之间。

(3)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核算的常住单位是指在中国大陆的经济领土范围内拥有一定的活动场所(厂房或住宅),从事一定规模的经济活动,并持续经营一年以上的单位(包括住户),不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特别行政区香港、澳门以及中国领土台湾省内的单位。GDP核算与GDP不同。GDP表示的仅仅是一个总量指标,而GDP核算则是指在一个完整的理论框架下围绕GDP这个总量指标而进行的一系列核算活动。GDP核算从核算时间上可以分为年度核算和季度核算。从核算使用的价格上可以分为现价核算和不变价核算。

GDP可以通过三种方法计算得到:分别为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生产法是从生产的角度衡量所有常住单位在核算期内新创造的价值,是国民经济各行业在核算期内新创造的价值和固定资产的转移价值的总和,也即国民经济各行业增加值的总和。

GDP虽然是衡量国民经济发展情况的一个最重要的指标,是最受关注的宏观经济数字之一,但它不是万能的,它只是衡量生产的尺度,而无法全面反映效益、福利等其他与发展相关的指标。另外,GDP总量也不是越大越好,因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综合实力如何,不仅与GDP总量有关还与GDP结构有关,包括GDP的生产结

构、支出结构和使用结构。只有合理的结构才能保证国民经济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第三,GDP核算本身在核算技术上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是指在理论框架、指标体系、口径范围、计算方法、数据来源等方面还存在不完善的地方。这种不完善是任何一个国家的核算体系和核算实务都面临的问题,并不是中国所独有的。目前我国GDP核算人员正在立足中国的具体情况努力地对包括GDP核算在内的整个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进行改进。对于一般公众用户所质疑的GDP数据不准确问题,如,被调查对象的不实填报,某些领导的人为干预等,属于非技术因素,要消除它们则有赖于统计立法和执法的强化、全社会的理解和支持以及部门间的相互配合。

尽管GDP与GDP核算仍旧存在着上述问题和不足,但我们必须看到GDP作为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活动总量的测度指标具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已被广泛地应用于政治、经济、外交、研究等各个领域,深刻地影响着我们每个人的生活。GDP核算也将随着其不断完善和细化的过程在宏观生产数据的生产和专业数据质量检测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产业部门总产出核算中(1)—(3)部门与(4)-(8)部门在总产出核算上的不同之处:前者是从产品的生产全部过程中所新增加的价值部分进行计算,而后者是从服务的生产过程中所新增加的价值部分进行计算。

作业二

1.(1)

国内生产总值(GDP):从生产活动和范围看,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全部生产单位所生产创造的增加值的全部或总量。它表示生产活动的总规模或生产成果的总水平。生产成果是支持人民生生活和各种消费、各种投资,或者说是支持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因此它非常重要。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表现形态,即:价值形态、收入形态和产品形态;有三种计算方法:即: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

财政收入:指国家财政参与社会产品分配所取得的收入,是实现国家职通报财务保证.财政收入主要包括:①各项税收: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土地增值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资源税、城市土地使用税、印花税、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关税、农牧业税和耕地占用税等;②专项收入:包括征收排污费收入、征收城市水资源费收入、教育费附加收入等;③其他收入:包括基本建设贷款归还收入、基本建设收入、捐赠收入等。④国有企业计划亏损补贴:这项为负收入,冲减财政收入。

最终消费支出:指常住单位为满足物质、文化和精神生活的需要,从本国经济领土和国外购买的货物和服务的支出。它不包括非常住位在本国经济领土内的消费支出。最终消费支出分为居民消费支出和政策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

资本形成总额:指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获得的固定资产减去处置的固定资产和存货的净额,包括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和存货增加两部分。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是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在一定时期内全社会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的工作量以及与此有关的费用的总称。该指标是反映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结构和发展速度的综合性指标,又是观察工程进度和考核投资效果的重要依据。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按登记注册类型可分为国有、集体、个体、联营、股份制、外商、港澳台商、其他等。

(3)以上述任意一项指标2008年的具体数据为依据,说明中国在世界经济实力的排名

根据2009年中国统计年鉴表附录二(2—3)2007年国土面积和人口表,附录2-3国内生产总值及其增长率表以及相关数据,2008年世界各国GDP总量排名,中国已经居世界第三位,仅次于美国和日本。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为44016亿美元,美国和日本分别为142646亿美元、49238亿美元。虽然就GDP与日本GDP总量仅相差5222亿美元,但日本人口仅为中国人口的9.69%,日本人均GDP为38536.43美元,而中国人均GDP为3338.82亿美元,人均GDP与是日本相差11.54倍,所以目前中国人均GDP仍然排在世界100位以后.

2. (1)国内生产总值=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净出口=8110+2037+(1200-1060)=10287(亿元)

中间消耗=总产出-国内生产总值=15000-10287=4713(亿元)

营业盈余=国内生产总值-固定资本消耗-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10287-1480-5240-(610-15)=2972(亿元)(2) 该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账户:

程相联系的分配流量,包括交付给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和支付给政府的生产税,以及各机构部门作为生产单位所占有的营业盈余。因此,收入形成帐户从功能上说反映的是各机构部门的增加值要素构成,由此反映了劳动者、政府和机构单位本身二者之间的最初分配关系,对整个分配格局的形成具有奠基作用。

原始收入分配是收入形成分配的继续,其初始流量就是由收入形成帐户转来的营业盈余(或混合收入)。记录的内容可归纳为两方面:一是各部门作为收入接受者从收入形成帐户支付中所获取的生产性收入;二是各部门之间进一步发生的财产收入流量。通过原始收入分配帐户,综合反映了各部门参与收入初次分配的结果。

4. 2008年我国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生活消费支出情况。

单位:元

(2) 解释以下指标:

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是一个统计上的概念,它和居民收入是有差别的。通俗地讲居民可支配收入是指居民能够自由支配的收入.

就是从居民家庭总收入中扣除了缴纳给国家的各项税费,扣除了缴纳的各项社会保险,比如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等余下的收入。扣除的这些缴纳是按照国家的税法和国家有关规定,住户必须缴纳的。因为这些缴纳不能够再用于其他方面的支付。住户购买的那些商业性的保险不能扣除。商业性保险不是国家规定的必须购买的,而是住户根据自己的收入水平和情况自主选择的,可以买,也可以不买。从记帐户来讲还要扣掉我们发给的记账户补贴,如果把记账户补贴算进去就算高了居民的收入。剩下的那些就是居民的可支配收入。

农村居民纯收入:是指农村居民从各个来源渠道得到的总收入,相应地扣除获得收入所发生的费用后的部分。计算公式为:农民纯收入=农村居民家庭总收入-家庭经营费用支出-生产性固定资产折旧-税金和上交承包费用。其中农村居民家庭总收入是指以家庭为生产经营单位进行生产经营而获得的收入,包括农业、林业、牧业、渔业、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邮电业、批零贸易餐饮业、社会服务业、文教卫生业和其他家庭经营收入。

恩格尔系数:是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19世纪德国统计学家恩格尔根据统计资料,对消费结

构的变化得出一个规律:一个家庭收入越少,家庭收入中(或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的比例就越大,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家庭收入中(或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比例则会下降。推而广之,一个国家越穷,每个国民的平均收入中(或平均支出中)用于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比例就越大,随着国家的富裕,这个比例呈下降趋势。

(3)2008年平均每人消费性支出=4544.6+1166.9+1042.1+813.5+794.6+1358+1799.8+458.1=10927.6元

2008年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4544.6/10927.6=41.59%

5. (1)居民储蓄额=可支配收入—总消费=6800—4950=1850(亿元)

(2)居民的净金融投资额=总储蓄+资本转移净额—非金融投资=1850+0-800=1050(亿元)

(3)居民的金融负债额=(存款+股票+保险)—净金融投资额=(860+350+280)-1050=440(亿元)

资本账户和金融账户的联系在于金融账户解释了资本账户记录的在非金融投资中的资金余缺,反映了净贷出的去向或净借入的来源。

作业四

1.谈谈国民经济核算流量账户体系的基本原则和各相关账户的经济含义

编制国民经济核算流量账户体系是国民经济核算的重要部分。要坚持的原则有四个:

市场原则,从市场出发,考虑市场过程和市场活动以及市场发展变化等,作为确定国名经济核算范围分类、账户划分等方面的原则。

所有权原则。表现为企业的机构单位和机构部门的所有权在生产经营等经济活动中产生着决定性作用。

三定价原则。是指在国民经济运行过程中,国民生产、国民收入和国民支出之间的总量平衡关系等的等价统计原则。

核算统计原则。是指在国民经济核算中,按核算时期或时点的当时市场价格,对包括生产、收入分配、消费积累在内的各种交易和资产负债进行估价的原则。

其各相应账户的经济含义:

账户体系中的第一个账户是生产账户,包括一个货物和服务账户是以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为依据,将全部货物和服务分别从来源和使用给出系统的反映。生产账户是一个与收入分配等其他账户相衔接的账户,反映生产总量的生产和投入产出状况。总量上以国内生产总值的生产与使用为核算目的。

收入分配及支出账户是第二部分账户,其中第一个账户是收入形成账户,其次是原始收入分配账户是收入形成核算的继续,它记录的内容:一是各部门作为收入接受者,从收入形成账户中所获得的生产性收入包括营业盈余、劳动者报酬和生产税等流量;二是各部门之间进一步发生的财产收入流量通过原始收入分配账户综合反映了各部门参与收入初次分配的结果,形成各部门的初次分配收入。与之衔接的下一个账户是收入在分配账户,它按部门记录了各种实际的经常转移活动,反映了各机构部门在初次分配收入基础上通过接受和支付各种经常性转移,形成可支配收入的过程和结果。与之相衔接的下一个账户是可支配收入使用账户,可支配收入使用账户与收入再分配账户的平衡项——可支配收入作为初始流量记在账户来源方,在使用方记录最终消费支出,以储蓄为平衡项,储蓄是指没有花在最终消费上的那部分可支配收入。若为正数,表示还存在未使用收入,构成进一步投资的资金来源;若为负数,表示收入不够抵偿消费,需要从资本市场上筹措资金。与之相联系的下一个账户是资本账户,该账户记录各机构单位由经济交易而获得或处置的非金融资产价值以及与此有关的储蓄、资本转移活动等内容。这些交易被统称为非金融性资本交易,资本账户是一个流量账户,反映非金融资产的积累,它与资产负债存量账户和其他流量账户有紧密的联系,本账户的平衡项是资金余缺,若为正数,表明本部门资金富裕,除了满足本部门非金融投资的需要外还可供其他部门进行投资;若为负数,表明本部门资金短缺,需要从其他部门借入资金。与之相联系的下一个账户是金融账户,反映国内机构部门通过各种金融工具发生的各种金融交易以及这些交易的净成果即资金的净借入或净贷出,账户的左端反映各种类型金融资产的净增加额,右端反映的是各种类型负债的净增加额以及资金余缺。金融账户的核算范围涵盖了严格的金融交易和其他货币交易。

2.解释资金流量账户体系中各总量指标的含义和相互联系以及具体核算方法

国民经济核算各账户间的这些主要是两大方面:一是存量核算与流量核算的联系;另一是流量核算过程的联系。在账户指标上积累账户的资产负债和净值都与资产负债表中相对应的指标是直接联系。积累账户反映了期末与期初资产负债表的变动部分。流量核算过程的联系是通过平衡项。如增加值是生产账户的平衡项,它是生产过程所有因素决定的变量,并与收入初次分配账户联系;原始收入是收入初次分配账户的平衡项,它是由收入初次分配所有因素决定,与收入再分配账户相联系;可支配收入是收入再分配账户的平衡项,它是再分配过程决定的变量。通过平衡项可以考察和分析个经济过程的影响因素和决定关系。

制国民经济核算流量账户体系.

根据资料编制国民经济流量帐户体系

1 货物和服务账户

2 生产账户

3 收入形成账户

4 原始收入分配账户

5 收入再分配账户

6 可支配收入使用账户

7 资本交易账户

8 金融交易账户

国民经济核算形考任务三

一、作品题(共1道试题,共100分。) 题目1 完成 满分100.00 标记题目 题干 根据2009年中国统计年鉴公布的国民经济运行资料,编制国民经济核算流量账户体系,并说明账户体系的编制原则、主要指标的含义及计算方法、各相关账户的经济含义及各账户之间的经济联系。 本次作业的说明:本次作业的讨论与完成可以以学习小组的形式进行,由各成员集体讨论并分工合作完成,以学习小组长的名字上网提交,但需写清楚学习小组成员的名字及学号。 根据资料编制国民经济流量帐户体系如下: 1货物和服务账户 来源使用 总产出7665.11 中间消耗3305.96 进口101.4 最终产品使用4460.55 最终消费1763.14 资本形成2364.41 固定资产形成总额2122.35 固定资产形成净额1527.26 固定资产形成消耗595.09 库存增加242.06 出口333 总供给7761.51总需求7761.51 2生产账户 使用来源 中间消耗3305.96 总产出7665.11 国内生产总值4359.15

固定资产消耗595.09 国内生产净值3764.06 生产支出总额7665.11生产总额7665.11 3收入形成账户 使用来源 劳动者报酬1383.16国内生产总值4359.15 生产税净额775.09固定资产消耗595.09 总营业盈余2200.9国内生产净值3764.06 固定资产消耗(折旧)595.09净营业盈余1605.81 收入形成使用总额4359.15收入形成来源总额4359.15 4原始收入分配账户 使用来源 财产收入支出200.85劳动者报酬1383.16 国民总收入4158.3生产税净额775.09 固定资产消耗595.09总营业盈余2200.9 国民净收入3563.21固定资本消耗595.09 净营业盈余1605.81 合计4359.15合计4359.15 5收入再分配账户 使用来源 经常转移支出4.00国民总收入4158.30 国民可支配总收入4160.30固定资本消耗590.09 固定资本消耗590.09国民净收入3563.21 国民可支配净收入3570.21经常转移收入6 合计4164.3合计4164.3 6可支配收入使用账户 使用来源 最终消费支出1763.14国民可支配总收入4160.3 国民储蓄总额2397.16固定资本消耗590.09 固定资本消耗590.09国民可支配净收入3570.21 国民储蓄净额1807.07 合计4160.3合计4160.3 7资本交易账户 使用来源 总资本形成2364.41国民储蓄净额1807.07 固定资本形成2122.35资本转移收入3 库存增加242.06固定资本消耗(-)595.09 资金余缺40.75 合计1810.07合计1810.07

成本管理网上第一次作业答案

<成本管理>网上第一次作业答案 1. 企业在生产各种工业产品等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耗费,称为() C. 生产费用 2. 产品成本实际包括的内容称为() B. 成本开支范围 3. 企业对于一些主要产品、主要费用应采用比较复杂、详细的方法进行分配和计算,而对于一些次要的产 品、费用采用简化的方法进行合并计算和分配的原则称为()。 D. 重要性原则 4. 某企业生产产品经过2道工序,各工序的工时定额分别为30小时和40小时,则第二道工序在产品的 完工率约为()。 D. 71% 5. 采用约当产量法计算在产品成本时,影响在产品成本准确性的关键因素是()。 B. 在产品的完工程度 6. 当各项消耗定额或费用比较准确、稳定,而且各月末在产品数量变化不大的产品,其月末在产品成本的 计算方法可采用()。 A. 在产品按定额成本计价法 7. 在大量生产的企业里,要求连续不断地重复生产一种或若干种产品,因而管理上只要求而且也只能按照 ()。 B. 产品的品种计算成本 8. 最基本的成本计算方法是()。 A. 品种法 9. 采用分批法计算产品成本时,若是单件生产,月末计算产品成本时()。 B. 不需要将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 10. 需要进行成本还原所采用的成本计算方法是()。 C. 逐步结转分步法(综合结转) 1. 产品的价值取决于生产上耗用的社会必要劳动量,它的组成内容包括()。 A. 产品中所耗用的物化劳动的价值 B. 劳动者为自己劳动所创造的价值 D. 劳动者剩余劳动所创造的价值

2. 在进行成本核算时,在不同时期、不同产品以及产成品和在产品之间正确分摊费用,应分清有关成本的 几个界线包括()。 A. 分清本期成本和下期成本的界线 B. 分清各种产品成本的界线 C. 分清在产品成本和产成品成本的界线 D. 分清计入产品成本和不应计入产品成本的界线 3. 下列各项中,属于工业企业成本项目的有( ) B. 直接材料 C. 燃料及动力 D. 废品损失 E. 直接工资 4. 要素费用的分配原则是()。 B. 直接费用直接计入产品成本 E. 间接费用分配计入产品成本 5. 企业在选择在产品成本计算方法时应考虑的因素主要有()。 A. 在产品数量的多少 B. 各月在产品数量变化的大小 C. 各项费用比重的大小 D. 定额管理基础的好坏 6. 采用约当产量比例法计算完工产品和在产品成本时,应具备的条件是()。 A. 月末在产品数量较大 C. 各月末在产品变化较大 D. 产品成本中原材料和加工费用的比重相差不大

国民经济核算教程杨灿课后答案

国民经济核算教程杨灿 课后答案 Standardization of sany group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国民经济核算教程 目录 第1章导论 【思考题解答】 1-1何谓“国民经济”它包括哪两个紧密联系的方面 解答:国民经济是一个规模庞大、层次繁多、结构复杂的系统。在这一大系统中,职能各异、数不胜数的经济主体运用各种经济资源、遵循一定的社会分工规则,从事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既各司其职又互为条件的经济活动,形成错综复杂的经济关系。 从分析的角度,可将“国民经济”这一概念理解为互有联系的两个方面。首先,从横向看,国民经济包括从事各种经济活动的微观单位──企(事)业单位、政府机构、社团组织、民间机构和住户,以及常住单位与非常住单位等等。在分析上,需要将有关经济单位(通常是其中的常住单位)依据一定的功能特征适当分类,形成不同的国民经济部门。据此,我们可以说,国民经济就是各单位、各部门的总和。其次,从纵向看,国民经济又包括上述经济单位和部门运用各种资源要素所从事的形形色色的经济活动──生产经营、市场交易、收入分配、消费支出、资金融通及资本积累,等等,这些活动彼此衔接、相互影响、不断循环,就形成国民经济的运行过程。据此,我们也可以说,国民经济就是社会再生产各环节的总和,是一个不断循环的宏观经济运行过程。但是,国民经济又并非上述各单位、各部门与各环节、各要素的简单总和。从系统论的观点看,所有这些方面总是纵横交错、相互渗透、紧密联系的。研究国民经济系统的运行状况,就是要考察各单位、各部门所从事的各种经济活动,考察这些经济活动的条件、过程、结果和影响,考察国民经济各环节、各部门以及本国与国外之间的错综复杂的经济联系。 1-2试简要说明国民经济实物运动和价值运动的基本过程。 解答:一般而言,国民经济的循环流程起于产品(货物和服务)的生产,抵于产品的使用(消费、消耗或投资等使用),周而复始;商品流通和收入分配则介于生产和使用环节之间,成为连接两端的中间环节。于是,从运动形态上区分,国民经济循环表现为两种既对立、又统一的运动过程:一方面是“生产-流通-使用”这一过程,属于国民经济的“实物运动”。因为在这里,社会产品的价值是与其使用价值一起运动的:若商品售出则货币流入,若商品购入则货币流出,也就是说,伴随着实物(货物和服务)流通还存在着货币流通,两者相辅相成,但运动方向相反。国民经济的实物运动形成商品市场的供给。另一方面是“生产-分配-使用”这一过程,属于国民经济的“价值运动”。因为在这里,社会产品的价值已经与具体的使用价值相对分离。价值运动则形成国民经济各部门或各单位的收入。两种运动在脱离生产过程之时相分离,又在进入使用过程之时相汇合,既对立又统一,为我们考察国民经济循环过程提供了两条基本线索。 (国民经济的实物运动形成商品市场的供给;价值运动则形成国民经济各部门或各单位的收入,进而形成对各种商品的有支付能力的需求。) 1-3为何说社会总供需平衡是国民经济循环的核心问题之一 解答:国民经济的实物运动形成商品市场的供给;价值运动则形成国民经济各部门或各单位的收入,进而形成对各种商品的有支付能力的需求。供给和需求一旦在市场上见面,就有一个“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之间是平衡还是失衡的问题。这对于国民经济能否正常运行至关重要。倘若社会总供给显着大于社会总需求(供大于求),就会造成市场疲软,产品积压,开工不足,失业增加;而如果社会总供给显着小于社会总需求(供不应求),则又会造成商品匮乏,物价上涨,居民生活水平下降,乃至社会的动荡。进而言之,社会总供需平衡不仅要求总量上平衡,还要求结构上也平衡,总量平衡又以结构平衡为基础。只有在社会供需总量和结构都基本平衡的条件下,才能实现国民经济的良性循环。可见,社会总供需平衡是国民经济循环的核心问题之一,宏观经济管理和国民经济统计必须高度关注这一问题。 1-4简述国民经济管理与国民经济统计的关系。

国民经济核算作业点评(二)(第四-六章)

国民经济核算作业点评(二)(第四-六章) 宁波广播电视大学陈海涛 一、简答题 1.简述收入分配过程的基本内容及其核算的帐户组成。 讲评:本题考查收入分配核算的内容及核算的方法:收入分配账户。收入分配是一个由众多收支组成的过程,这一过程被分为初次分配与再分配两个阶段。本题的回答要求学生回答收入初次分配与再分配的内容,并就两个阶段涉及到的具体的收入分配账户作出说明。可参考教材p66-67页,并加以归纳说明。 2.结合收入初次分配的各个流量解释收入分配帐户中“收入形成帐户”和“原始收入分配帐户”之间的关系 讲评:本题要求结合收入初次分配的各个流量解释收入初次分配中账户的关系。可以回答收入形成账户和原始收入分配账户的概念,记录的内容及作用。特别是要结合账户中记录的分配流量来说明两个账户之间的承接关系。可参考教材p71-72页,并加以归纳说明。 3.根据2003、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填写下表并解释相关指标的含义: 可支配收入: 恩格尔系数的计算公式、经济意义以及联合国对其提出的数量界限: 讲评:本题考查了利用参考资料的能力,以及可支配收入、恩格尔系数等概念。2003年、2004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社会公报可以在国家统计局网站(网址:https://www.wendangku.net/doc/ab18410662.html,/index.htm)中的统计公报中查找。可支配收入的概念可参考教材p77页,在我国的统计应用可参考p70页。恩格尔系数的概念等可以参考教材p89页。 4.简述资本形成同其他核算项目相比有哪些特点。 讲评:本题考查资本形成的特点。这就需要首先掌握资本形成的概念,从概念出发,与其他核算项目相比较,从而得出资本形成的特性。具体可参考教材p94页。 5.试依据资本帐户的平衡项(净贷出或净借入)与金融帐户的平衡项(净金融投资或净金融负债)之间的关系,说明金融帐户在经济交易流量核算中所处的位置。 讲评:本题考查金融账户的作用,也就是通过资本账户与金融账户的平衡项所体现出来的两者的关系。要注意金融账户的平衡项与资本账户的平衡项数值相同却方向相反。资本账户与金融账户的联系在于后者解释了前者记录的非金融投资中的资金余缺,反映了净贷出的去向或净借入的来源。这就使得所有经济交易账户得以终结。注意,资产数量其他变化账户和重估价账户也涉及到流量变化,但不是经济交易账户。交易账户到金融账户就终结了。可参考教材p108页。 6.国民资产负债表中都有哪些特征和基本平衡关系? 讲评:本题考查资产负债表中的特征和平衡关系。可结合国民资产负债表的数字关系加以回答。特别要注意理解。本题可参考教材p146。 二、计算分析题(写出计算公式及过程) 【第1题】 已知某地区非金融企业部门增加值总计680亿元,支付劳动报酬256亿元,上缴生产税85亿元,从政府获得生产补贴6亿元,支付银行利息等财产收入42亿元,获得国债利息、红利等财产收入38亿元,用于职工生活困难补助支出7亿元,支援灾区捐款3亿元,上缴所得税43亿元。试根据所给资料计算该地区非金融企业部门的总营业盈余、原始收入总额和可支配总收入,并编制有关的收入分配帐户。 讲评:本题考查相关的收入分配账户的指标及编制。类似这样的题,要求编制账户并求账户中的指标,建议

电大国民经济核算形考3答案

1.谈谈国民经济核算流量账户体系的基本原则和各相关账户的经济含义编制国民经济核算流量账户体系是国民经济核算的重要部分。要坚持的原则有四个: (一)市场原则,从市场出发,考虑市场过程和市场活动以及市场发展变化等,作为确定国名经济核算范围分类、账户划分等方面的原则。 (二)所有权原则。表现为企业的机构单位和机构部门的所有权在生产经营等经济活动中产生着决定性作用。 (三)三定价原则。是指在国民经济运行过程中,国民生产、国民收入和国民支出之间的总量平衡关系等的等价统计原则。 (四)核算统计原则。是指在国民经济核算中,按核算时期或时点的当时市场价格,对包括生产、收入分配、消费积累在内的各种交易和资产负债进行估价的原则。 其各相应账户的经济含义: 账户体系中的第一个账户是生产账户,包括一个货物和服务账户是以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为依据,将全部货物和服务分别从来源和使用给出系统的反映。生产账户是一个与收入分配等其他账户相衔接的账户,反映生产总量的生产和投入产出状况。总量上以国内生产总值的生产与使用为核算目的。 收入分配及支出账户是第二部分账户,其中第一个账户是收入形成账户,其次是原始收入分配账户是收入形成核算的继续,它记录的内容:一是各部门作为收入接受者,从收入形成账户中所获得的生

产性收入包括营业盈余、劳动者报酬和生产税等流量;二是各部门之间进一步发生的财产收入流量通过原始收入分配账户综合反映了各部门参与收入初次分配的结果,形成各部门的初次分配收入。与之衔接的下一个账户是收入在分配账户,它按部门记录了各种实际的经常转移活动,反映了各机构部门在初次分配收入基础上通过接受和支付各种经常性转移,形成可支配收入的过程和结果。与之相衔接的下一个账户是可支配收入使用账户,可支配收入使用账户与收入再分配账户的平衡项——可支配收入作为初始流量记在账户来源方,在使用方记录最终消费支出,以储蓄为平衡项,储蓄是指没有花在最终消费上的那部分可支配收入。若为正数,表示还存在未使用收入,构成进一步投资的资金来源;若为负数,表示收入不够抵偿消费,需要从资本市场上筹措资金。与之相联系的下一个账户是资本账户,该账户记录各机构单位由经济交易而获得或处置的非金融资产价值以及与此有关的储蓄、资本转移活动等内容。这些交易被统称为非金融性资本交易,资本账户是一个流量账户,反映非金融资产的积累,它与资产负债存量账户和其他流量账户有紧密的联系,本账户的平衡项是资金余缺,若为正数,表明本部门资金富裕,除了满足本部门非金融投资的需要外还可供其他部门进行投资;若为负数,表明本部门资金短缺,需要从其他部门借入资金。与之相联系的下一个账户是金融账户,反映国内机构部门通过各种金融工具发生的各种金融交易以及这些交易的净成果即资金的净借入或净贷出,账户的左端反映各种类型金融资产的净增加额,右端反映的是各种类型负债的净增加额以及资金余

《成本管理》作业4参考答案

《成本管理》作业4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20 道试题,共20 分。) 1. 从狭义的角度说,成本分析主要是指()。 A. 成本事前分析 B. 成本事后分析 C. 成本事中分析 D. 成本全过程分析 正确答案:B 2. 影响产品成本的固有因素是()。 A. 企业规模和技术装备水平 B. 成本管理制度的改革 C. 市场需求和价格水平 D. 生产设备利用效果 正确答案:A 3. 影响产品成本的微观因素是()。 A. 市场需求和价格水平 B. 生产设备利用效果 C. 企业的专业化协作水平 D. 企业地理位置和资源条件 正确答案:B 4. 为确定某一经济指标各个组成部分占总体的比重,以掌握该项经济活动的特点和变化趋势的方法是()。 A. 因素分析方法 B. 相关比率分析法 C. 趋势比率分析法 D. 构成比率分析法 正确答案:D 5. 可比产品成本实际降低额是指()。 A. Σ(计划产量×上年实际单位成本)-(计划产量×本年实际单位成本) B. Σ(实际产量×本年计划单位成本)-(实际产量×本年实际单位成本) C. Σ(实际产量×上年实际单位成本)-(实际产量×本年实际单位成本) D. Σ(实际产量×上年实际单位成本)-(实际产量×本年计划单位成本) 正确答案:C 6. 某产品单位材料计划耗用量10千克,实际耗用量9.5千克,每千克计划价格50元,实际价格55元,则该产品单位成本的量差影响额是()。 A. 25元 B. -25元 C. 27.5元 D. -27.5元 正确答案:B 7. 影响可比产品成本降低率的因素有()。 A. 产品产量 B. 产品单位成本 C. 产品的规格和种类 D. 产品数量 正确答案:B 8. 通过成本指标在不同时期(或不同情况)的数据的对比,来揭示成本变动及其原因的一种方法是()。 A. 对比分析法 B. 趋势分析法 C. 比率分析法 D. 因素分析法 正确答案:A 9. 把综合性指标分解为各个因素,研究诸因素变动对综合性指标变动影响程度的分析方法是()。 A. 对比分析法 B. 趋势分析法 C. 比率分析法 D. 因素分析法

国民经济核算作业

国民经济核算作业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

国民经济核算和会计核算的几点的比较会计和统计有着天然的联系,会计核算与国民经济核算也有着天然的联系。下面仅就核算程序和方法进行简单的比较。 一、数据来源的差异 GDP核算所依据的基础数据,由各级统计部门和调查队拙计上报或价格处理的相关数据;GDP核算也采用其他经济主管部门的统计数据。可以说,我国国民经济核算基础数据质量参差不齐,限制比较严重。 会计核算体系主要有填制会计凭证、等级会计账簿和编制会计报表三个环节。 国民经济核算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个专业统计数据支持。 首先细化专业和部门统计分类,建立和完善个别行业的统计和调查制度,设法是所有的核算均直接或间接来源于统计或调查数据。 其次,要从源头保证统计数据质量。 最后,要加强统计监督管理,整合社会统计资源。 二、推算或国际与集体和估计的差异 国民经济核算中邮推算和估计的数据,推算和估计过程中部分依靠的是专家的分析和判断,而且适当推算和估计的调整恰恰能抵消一些虚假数据产生的影响,一般情况下能够反映国民经济的发展状况。 实际上会计核算过程也存在一定程度的估计,会计制度要求所有估计变更要在会计报表附注中说明。 国民经济布局核算过程中,因为数据质量的原因,需要一定的推算和估算,从综合平衡的角度来说,进行一些微调是必要的。但还可以从整体上考虑数据质量审核、评价和调整的办法,避免简单呢处理。

三、GDP地区合计数与全国GDP核算数的差异同子公司会计报表叠加数据与合并报 表相关数据差异相似 以前,国家统计局和地方统计局各自核算其基本辖区内的GDP,省级地区汇总数据与国家数据之间始终存在差异,而且这种差异有扩大的趋势。 企业集团的会计核算,各独立子公司都需要通过会计核算来满足社会公众、社会管理层或上级主管以及政府宏观经济管理的需要。即使在少数股东权益不存在的情况下,所有子公司会计报表的简单叠加数据也必然不等于合并报表的相关数据。 如果吧省级地方看做是国家投资的二级核算主体时,地区GDP汇总数据就可以看做是一种简单的叠加,国家核算数据则是地区GDP的一种合并。 GDP在宏观经济管理中的作用是不能抹杀的,在不能逐步淡化或完全改变GDP 的考核等辅助功能时,我们赢尽力促进各级政府观念的转变,同时加大统计和核算知识的普及。 四、GDP数据的修正和发布制度与会计报表的修正和公告相似 改革后GDP腹部制度,年度GDP核算按初步核算、初步核实和最终核实三个步骤。 同样,企业在编制年终财务报表时,要再每年年末进行资产清查。 社会公众对企业,特别是上市公司会计核算质量的关注程度是一样的。 国家统计局今年来出台了一系列与GDP相关的改革措施,建立地区GDP联审制度等。 GDP数据的调整,可不必坐过多的解释,也不必更多的去宣传。只要按国际案例进行就是了,否则会引来社会公众对统计数据更多的疑惑或偏见。

国民经济核算网上形考作业免费答案

02任务 第一题1)指标单位1978199020002008 每天创造的财富亿元 国内生产总值1051.5271.8823.8 国家财政收入 3.1836.7168 国家财政支出 3.18.443.5171.5 粮食万吨83.5 122.3126.6144.9 钢材 6 14.136160.2 每天消费量 最终消费支出亿元 6.132.1168.5408.5 居民消费支出 4.625.9125.6297 公共消费支出 1.37.242.9111.6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4.322.7107.1297.2 每天其他经济活动 资本形成总额亿元 3.818.595.5366.1 固定资产形成总额 2.913.292.7345.8 存货增加0.85.3 2.720.3 全年全社会投资总额12.490.2473.5 货物净出口总额亿美元0.6 2.21370.2 出口总额0.31.7 6.839.2 进口总额0.31.5 6.231 (2)国内生产总值(GDP):从生产活动和范围看,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全部生产单位所生产创造的增加值的全部或总量。它表示生产活动的总规模或生产成果的总水平。生产成果是支持人民生生活和各种消费、各种投资,或者说是支持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因此它非常重要。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表现形态,即:价值形态、收入形态和产品形态;有三种计算方法:即: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 财政收入:指国家财政参与社会产品分配所取得的收入,是实现国家职通报财务保证.财政收入主要包括:①各项税收: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土地增值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资源税、城市土地使用税、印花税、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关税、农牧业税和耕地占用税等; ②专项收入:包括征收排污费收入、征收城市水资源费收入、教育费附加收入等;③其他收入:包括基本建设贷款归还收入、基本建设收入、捐赠收入等。④国有企业计划亏损补贴:这项为负收入,冲减财政收入。最终消费支出:指常住单位为满足物质、文化和精神生活的需要,从本国经济领土和国外购买的货物和服务的支出。它不包括非常住单位在本国经济领土内的消费支出。最终消费支出分为居民消费支出和政策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 资本形成总额:指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获得的固定资产减去处置的固定资产和存货的净额,包括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和存货增加两部分。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是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在一定时期内全社会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的工作量以及与此有关的费用的总称。该指标是反映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结构和发展速度的综合性指标,又是观察工程进度和考核投资效果的重要依据。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按登记注册类型可分为国有、集体、个体、联营、股份制、外商、港澳台商、其他等。 (3)根据2009年中国统计年鉴表附录二(2—3)2007年国土面积和人口表,附录2-3国内生产总值及其增长率表以及相关数据,2008年世界各国GDP总量排名,中国已经居世界第三位,仅次于美国和日本。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为44016亿美元,美国和日本分别为142646

国民经济核算作业答案(一)(第一~二章).

国民经济核算作业答案(一)(第一~二章) (一)单项选择题 1、B; 2、A; 3、D; 4、D; 5、A; 6、D; 7、A; 8、D; 9、C;10、D;11、D;12、C;13、B、14;A;15、C;16、D;17、C (二)多项选择题 1、ABCE; 2、BCD; 3、ABCDE; 4、ABD; 5、ABCD; 6、ABD (三)名词解释 1、常住单位,是指在一国或地区,经济领土内具有经济利益中心的经济单位。 2、经济流量和存量,经济流量是反映一定时期内所有经济活动变化的价值数量,包括生产、分配和再分配、变换、流通、使用,以及资产和负债、物量和物价的变化的价值量;经济存量是反映某一时点的资产和负债状况的价值量。 3、购买者价格,是指购买者购买单位产品应支付的市场价格。 4、生产,是指生产者利用土地、劳动、资本和管理等生产要素的投入以及对货物和服务的全部消耗,创造出新的货物和服务的过程。 5、中间消耗,是指生产单位在核算期内为获得总产出而转换或消耗的非耐用货物和服务的价值。 6、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表现形态,即价值形态、收入形态和产品形态。 (四)简答题 1、国民经济核算的目的是什么? 答:(1)从总体上说,目的是对国民经济进行监测、分析、比较,为制定和分析政策及宏观调控管理服务;(2)从内容上说,是揭示运行系统的主要经济功能及相互联系;(3)从方法上说,是通过一系列规范概念、分类、核算原则、表现方式及逻辑关系,实现对运行系统的描述;(4)从发展上说,国民经济核算将是国家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2、简述三等价原则。 答:(1)是指国民经济运行过程中国民生产、国民(原始或可支配)收入、国民(最终)支出之间的总量平衡关系;(2)一国常住机构单位所生产的全部增加值总量,与经过初次分配再分配后的国民原始收入或国民可支配收入总量相等;(3)初次分配、再分配会改变机构单位之间的收入比例关系,但并不改变其价值总量。 3、什么是中间消耗?在核算中间消耗时,应注意它与固定资产消耗有哪些方面的区别? 答:中间消耗是生产单位在核算期内为获得总产出而转换或消耗的非耐用货物和服务的价值。 在核算中间消耗时,要注意它与固定资产消耗的区别,主要包括:(1)小型工具。一般是价值低于200元的工具都被视为中间消耗;(2)固定资产的普通保养与修理属于中间消耗;(3)将核算中不能以有经济意义的方法估价和核定折旧率的研究与开发支出视为中间消耗。 4、什么是国内生产总值?从三种不同角度考察它,各自的内容是什么? 答: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表现形态。从生产的角度看,国内生产总值是一国国内各经济部门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的价值,也就是各部门生产创造的增加值的总和。从收入分配角度看,国内生产总值是由诸生产要素的收入构成的,也就是各部门生产要素收入即劳动报酬和资本报酬相加之和。从使用的角度看,一定时期内全社会的最终产品是被用于同期全社会的最终使用:积累和消费。 (五)计算分析题(写出计算公式及过程) 【第1题】 解:生产法:国内生产总值(GDP)=总产出-中间消耗=61200-37180=24020(亿元)分配法:国内生产总值(GDP)=折旧+劳动报酬+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 =16200+14200+3950+4250=24020(亿元)使用法:国内生产总值(GDP)=总消费+总投资+净出口

网上形考作业答案全部都有(国民经济核算)

指标1978 1990 2000 2008 每天创造的财富 国内生产总值10 51.1 271.8 823.8 国家财政收入 (亿元) 3.1 8 36.7 168 国家财政支出 (亿元) 3.1 8.4 43.5 171.5 粮食 (万 83.5 122.3 126.6 144.9 吨) 钢材 (万 6 14.1 36 160.2 吨) 每天消费量 最终消费支出 (亿元) 6.1 33.1 168.5 408.5 居民消费支出 4.8 25.9 125.6 297 政府消费支出 1.3 7.2 42.9 111.6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亿元) 4.3 22.7 107.1 297.2 每天其他经济活动 资本形成总额 (亿元) 3.8 18.5 95.5 366.1 固定资产形成总额 2.9 13.2 92.7 345.8 存货增加0.8 5.3 2.7 20.3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 (亿元) 12.4 90.2 473.5 货物进出口总额 (亿美元) 0.6 3.2 13 70.2 出口总额0.3 1.7 6.8 39.2 进口总额0.3 1.5 6.2 31 (2)解释表中任意五个指标的含义; 1.国内生产总值(GDP) 指按市场价格计算的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 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表现形态,即价值形态、收入形态和产品形态。从价值形态看,它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货物和服务价值超过同期投入的全部非固定资产货物和服务价值的差额,即所有常住单位的增加值之和;从收入形态看,它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创造并分配给常住单位和非常住单位的初次收入之和;从产品形态看,它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最终使用的货物和服务价值减去货物和服务进口价值。在实际核算中,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计算方法,即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三种方法分别从不同的方面反映国内生产总值及其构成。对于一个地区来说,称为地区生产总值或地区GDP。 2. 财政收入指国家财政参与社会产品分配所取得的收入,是实现国家职能的财力保证。主要包括:(1)各项税收:包括国内增值税、国内消费税、进口货物增值税和消费税、出口货物退增值税和消费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资源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房产税、印花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土地增值税、车船税、船舶吨税、车辆购置税、关税、耕地

《成本管理学》作业参考标准答案

《成本管理学》作业参考答案

————————————————————————————————作者:————————————————————————————————日期:

《成本管理学》作业2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20 道试题,共20 分。) 1. 以某一先进单位产品成本作为目标成本的一种预测方法称为()。 A. 倒扣测算法 B. 比率测算法 C. 选择测算法 D. 直接测算法 正确答案:C 2. 如果企业属于连续式复杂生产企业,分解产品目标成本时,应按()。 A. 功能评价系数分解 B. 历史成本构成百分比分解 C. 按产品制造过程分解 D. 按产品成本项目构成分解 正确答案:C 3. 在本量利分析中,必须假定产品成本的计算基础是() A. 完全成本法 B. 变动成本法 C. 吸收成本法 D. 制造成本法 正确答案:B 4. 进行本量利分析,必须把企业全部成本区分为固定成本和() A. 制造费用 B. 直接材料 C. 直接人工 D. 变动成本 正确答案:D 5. 按照本量利分析的假设,收入模型和成本模型的自变量均为同一个(D) A. 销售单价 B. 单位变动成本 C. 固定成本 D. 产销量 正确答案:D 6. 计算贡献边际率,可以用单位贡献边际去除以() A. 单位售价 B. 总成本 C. 销售收入 D. 变动成本 正确答案:A 7. 已知企业只生产一种产品,单位变动成本为每件3元,固定成本总额为60000元,产品单价为5元,则保本销量为()件。 A. 30000 B. 20000 C. 12000 D. 7500 正确答案:A 8. 已知企业某产品单价为2000元,目标销量为3500件,固定成本总额为100000元,目标利润为600000元,则单位变动成本为()元/件。 A. 1000 B. 1500 C. 1800 D. 2000 正确答案:C 9. 确定功能评价系数常常采用的方法是()。 A. 对比法 B. 评分法 C. 定性分析法 D. 定量分析法 正确答案:B 10. 价值系数的计算公式是()。 A. 功能评价系数×成本系数

国民经济核算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国民经济核算》作业(一)解答 (第一章至第三章) 一、简答题(40分) 1、什么是中间消耗?在核算中间消耗时,应注意它与固定资产消耗有哪些方面的区别?答:中间消耗是生产单位在核算期内为获得总产出而转换或消耗的非耐用货物和服务的价值。核算中间消耗时,要注意它与固定资产消耗的区别:(1)小型工具。一般是价值低于 200元的工具都被视为中间消耗;(2)固定资产的普通保养与修理属于中间消耗;(3)将核算中不能以有经济意义的方法估价和核定折旧率的研究与开发支出视为中间消耗。 2、根据历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填写表中数据并回答问题: (15分) 指标单位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全年粮食产量万吨46251 4525845711430674694748401 全部工业增加值亿元 39570426074593 53612 62815 76190 全国国内生产总值亿元8940495933102398116694136515182321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32619368984320 551187007388604 (1)什么是增加值?机构单位和产业部门如何计算增加值? (2)什么是国内生产总值?从三种不同角度考察它,各自的内容是什么? (3)根据上述资料,计算我国“十五”时期粮食产量、国内生产值的年平均发展速度。 答:(1)增加值就是总产出减去中间投入后的差额,反映一定时期内各生产单位生产经营活动的最终成果。每个部门的增加值是该部门所有生产单位增加值之和,各部门的增加值之和为国内生产总值。 机构单位增加值是指一个机构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创造的新增价值和固定资产使用的转移价值。机构单位增加值说明一个机构单位对于社会的贡献程度,数值越大对社会的贡献越多,也就是为社会创造的价值越大。 机构单位增加值=机构单位[劳动报酬十固定资产折旧 十生产税净额(生产税-补贴)+营业盈余] 产业部门增加值是反映生产净成果,体现生产过程的附加价值,并作为收入分配的起点指标、国内生产总值及最终产品的计算依据。 1.产业部门增加值的生产法核算。 某产业部门增加值=该产业部门总产出–该产业部门中间消耗=∑该产业的基层单位总产出–∑该产业的基层单位中间消耗 2.产业部门增加值的分配法(收入法)核算。 某产业部门增加值=该产业部门劳动报酬+该产业部门固定资产折旧+该产业生产税净额+该产业部门营业盈余 答:(2) 国内生产总值是为了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生产活动成果而设计的统计指标或经济变量。英文简称为GDP。 国内生产总值所核算的最终产品,从实物构成看包括三部分:用于最终消费的消费品及服务;用于总积累的生产资料,包括用于替换固定资产磨损部分的生产资料;净出口的货物及服务。 国内生产总值不仅体现为所有社会最终产品的完全价值(C+V+M)之和,从价值构成看,它还体现为参加社会最终产品生产的所有单位的新创造价值和固定资本消耗费用之和,既增加值之和。 国内生产总值实际上是最终产品的总流量在生产、分配和使用三个阶段分别以产品、收入和支出体现出来的总量指标。所以,对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相对应地也就有三种方法:生产法、分配法(收入法)、支出法(最终产品法)。 1.生产法。从生产角度计算国内生产总值的方法。具体计算是在计算出部门增加值的基础上,将所有部门的增加值相加即得国内生产总值。用公式表示为: 国内生产总值=∑各部门的增加值 =各产业部门(机构部门)总产出-各产业部门(机构部门)中间消耗 2.收入法。从增加值的初次分配角度计算国内生产总值的方法。具体项目包括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及营业盈余。把所有产业部门(机构部门)的上述项目加总起来,就是国内生产总值。用公式表达为: 国内生产总值=劳动者报酬十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 3.支出法。从最终产品的使用角度计算国内生产总值的方法。 —国在一定时期生产的最终产品可用于以下方面:被国内常住单位使用,包括用于消费和投资;出口到国外。由于国内使用包括—部分产品,故计入国内生产总值的应该是出口减去进口的净值。用公式表达为: 国内生产总值=总消费十总投资+净出口 答:(3) (78704/46251,1/5)×100%=100.91 182321/89404=2.03929 按X∧Y下(1/5)=0.2=1.1531×100%=115.31% 3、中国统计年鉴中的国民经济核算包括哪些内容?(10分) 答:中国统计年鉴(2004)有关国民经济核算的内容有: (1)表2—3: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量与速度指标(24页) (2)表2—4: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结构指标(32页) (3)表3—13: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65页) (4)3—1国内生产总值(53页) (5)3—2国内生产总值构成(54页) (6)3—5第三产业增加值(57页) (7)3—19投入产出基本流量表(中间使用部份)(71页) (8)3—20投入产出基本流量表(最终使用部份)(74页) 4、简要说明投入产出表的结构及投入产出表中存在哪些平衡关系?(10分) 答:如果投入产出表采用实物计量单位,它就是一张实物型投入产出表;如果采用货币计量单位,就是价值型投入产出表。实物型投入产

成本管理网上作业答案

01任务 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 单项选择题 多项选择题判断题计算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 10 道试题,共 20 分。) 1. 企业在生产各种工业产品等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耗费,称 为() A. 成本 B. 产品成本 C. 生产费用 D. 经营费用 2. 产品成本实际包括的内容称为() A. 生产费用 B. 成本开支范围 C. 成本 D. 制造成本 3. 企业对于一些主要产品、主要费用应采用比较复杂、详 细的方法进行分配和计算, 而对于一些次要的产品、费用采用简化 的方法进行合并计算和分配的原则称为()。 A. 实际成本计价原则 B. 成本分期原则 C. 合法性原则 D. 重要性原则 4. 某企业生产产品经过2道工序,各工序的工时定额分别 为30小时和40小时,则第二道工序在产品的完工率约为 ( )。 A. 68% B. 69% C. 70% D. 71% 5. 采用约当产量法计算在产品成本时,影响在产品成本准 确性的关键因素是()。 A. 在产品的数量 B. 在产品的完工程度 C. 完工产品的数量 D. 废品的数量 6. 当各项消耗定额或费用比较准确、稳定,而且各月末在 产品数量变化不大的产品,其月末在产品成本的计算方法可采用 ()。 A. 在产品按定额成本计价法 B. 在产品按完工产品计算法 C. 在产品按约当产量比例法 D. 在产品按所耗原材料费用计价法 7. 在大量生产的企业里,要求连续不断地重复生产一种或 若干种产品,因而管理上只要求而且也只能按照()。 A. 产品的批别计算成本 B. 产品的品种计算成本 C. 产品的类别计算成本 D. 产品的步骤计算成本 8. 最基本的成本计算方法是()。 A. 品种法 B. 分批法 C. 分步法 D. 分类法 9. 采用分批法计算产品成本时,若是单件生产,月末计算 产品成本时()。 A. 需要将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 B. 不需要将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进行分 配 C. 区别不同情况确定是否分配生产费用 D. 应采用同小批生产一样的核算方法 10. 需要进行成本还原所采用的成本计算方法是()。 A. 品种法 B. 平行结转分步法 C. 逐步结转分步法(综合结转) D. 逐步结转分步法(分项结转) 二、多项选择题(共 10 道试题,共 20 分。) 1. 产品的价值取决于生产上耗用的社会必要劳动量,它的 组成内容包括()。 A. 产品中所耗用的物化劳动的价值 B. 劳动者为自己劳动所创造的价值 C. 企业生产中发生的全部支出 D. 劳动者剩余劳动所创造的价值 E. 劳动者创造价值的总和 2. 在进行成本核算时,在不同时期、不同产品以及产成品 和在产品之间正确分摊费用,应分清有关成本的几个界线包括 ()。 A. 分清本期成本和下期成本的界线 B. 分清各种产品成本的界线 C. 分清在产品成本和产成品成本的界线

2018《国民经济核算》形考作业任务01-05网考试题及答案

最新电大《国民经济核算》形考作业任务01-05网考试题及答案 100%通过 考试说明:《国民经济核算》形考共有5个任务,任务1、任务2、任务4、任务5是固定答案(已附),任务3是客观题,本人对任务3给出了四套题答案(03期中测验_0001、03期中测验_0002、03期中测验_0003、03期中测验_0004)。在考试中,可以多次抽取任务4试卷,直到出现这四套试卷中的任意一套,就可以按照该套试卷答案答题。做考题时,利用本文档中的查找工具,把考题中的关键字输到查找工具的查找内容框内,就可迅速查找到该题答案。本文库还有其他教学考一体化答案,敬请查看。 01任务 讨论主题国民经济核算非实时网上讨论 讨论内容 (1)会计核算与国民经济核算是什么关系?具体说明两者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2)如何理解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及三种计算方法。你知道中国2000年和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在世界的排名吗? (3)生产核算的理论依据是什么?如何进行生产成果的价值测度?教材上第32页到37页中讲到了产业部门总产出核 算。根据你对生产核算理论依据及如何进行生产成果的价值测度的理解,说明产业部门总产出核算中(1)—(3)部 门与(4)-(8)部门在总产出核算上的不同之处是什么? (1)答: 国民经济核算与会计核算关系比较密切,会计核算是从资金角度通过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包括利润分配表和业 务收支表)及财务状况变动表等,对企事业单位的生产经营过程及其成果进行核算,这与国民经济核算注重流量与存 量的价值量核算要求相吻合;会计核算的借贷记帐与国民经济循环帐户的复式记帐也基本类同。 国民经济核算与会计核算区别首先在于前者是“社会全计”、“宏观会计”,一般没有明确的对象(单位),而 后者一般是微观会计,落实于具体的对象,同时会计核算只按收人和支出的费用性质加以归集,并不关心收支是转移 性的、财产性的,还是消费性的;也不关心接受者是个人、企业、行政事业,还是其他机构(虽有记录,但不一定归 纳分类整理)。因此国民经济核算和会计核算原则上是有区别的。从会计核算到国民经济核算必须经过数据的转换、内容的凋整、科目的重新排列。 业务核算是以某项专门的管理为核算内容,它的核算范围是各种业务量的变动。因此业务核算也有自身的任务, 它从数据的收集到整理,在计算方法和口径上仅适合本部门业务管理的需要,很难直接满足国民经济核算的要求,同 样必须作必要的调整和加工。 (2)答: 1)从生产活动和范围来看,国内生产总值概念就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全部生产单位所生产创造的增加值的全 部或总量?它表示生产活动的总规模或生产成果的总体水平?生产成果是支持人民生活和各种消费,各种投资,或说是支持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因此它是很重要的? 国内生产总值概念,可以从三个角度理解?即生产过程或成价值总量,社会最终使用的产品和服务价值总量,对生产过

成本管理网考作业3

成本管理网上形考作业三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将你选定的答案编号用英文大写字母填入括号内。本类题共20分,每小题2分。不选、错选或多选,本小题不得分。) 1. 企业编制成本计划时,应根据其生产的特点和管理的要求进行,在规模比较小的企业,其成本计划的编制可采取()。 A.三级成本计划编制方式B.二级成本计划编制方式 C.一级成本计划编制方式D.一级和二级相结合的编制方式 答案: C 2. 企业在编制成本计划时,一般是先编制()。 A. 基本生产车间的成本计划 B. 辅助生产车间的成本计划 C. 制造费用总预算 D. 期间费用预算 答案: B 3. 成本报表属于()。 A. 对外报表 B. 对内报表 C. 既是对内报表,又是对外报表 D. 对内还是对外由企业决定 答案: B 4. 可比产品降低额与可比产品降低率之间的关系是()。 A. 成反比 B. 成正比 C. 同方向变动 D. 无直接关系 答案: C 5. 填制商品产品成本表必须做到()。 A. 可比、不可比产品须分别填列 B. 可比、不可比产品可合并填列 C. 既可分别,也可合并填列

D. 填制时无需划分可比、不可比产品 答案: A 6. 计算可比产品成本实际降低率的分母是可比产品按()计算的本年累计总成本。 A. 上年实际平均单位成本 B. 上年计划平均单位成本 C. 本年实际平均单位成本 D. 本年计划平均单位成本 答案: A 7. 可比产品成本实际降低额是指()。 A. Σ(计划产量×上年实际单位成本)-(计划产量×本年实际单位成本) B. Σ(实际产量×本年计划单位成本)-(实际产量×本年实际单位成本) C. Σ(实际产量×上年实际单位成本)-(实际产量×本年实际单位成本) D. Σ(实际产量×上年实际单位成本)-(实际产量×本年计划单位成本) 答案: C 8. 成本考核的目标是()。 A. 符合国家法令 B. 符合国家计划 C. 作出综合评价 D. 提高经济效益 答案: D 9. 特定的责任中心所发生的耗费称为()。 A. 沉没成本 B. 固定成本 C. 相关成本 D. 责任成本 答案: D 10. 把综合性指标分解为各个因素,研究诸因素变动对综合性指标变动影响程度的分析方法是()。 A. 对比分析法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