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头痛诊疗方案

头痛诊疗方案

头痛诊疗方案

头痛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影响着许多人的生活和工作。为了有效地

缓解头痛带来的不适,我们需要了解头痛的类型和原因,制定合理的

诊疗方案。本文将详细介绍头痛的几种常见类型以及相应的诊疗方案。

一、偏头痛

偏头痛是一种周期性的、突发性的头痛,常常伴随着恶心、呕吐和光、声过敏等症状。对于偏头痛的诊疗,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方案:

1. 环境改善: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睡眠不足、过

度紧张等不良因素。

2. 触发因素避免:尽量避免诱发偏头痛的因素,如咖啡因、饮食触

发物、高温、刺激性气味等。

3. 药物治疗:可以根据医生的指导,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常

用的药物包括三叉神经阻滞剂、镇痛药和预防性药物等。

二、紧张型头痛

紧张型头痛是一种持续性、压力性的头痛,常常由于长时间的紧张、焦虑、压力等因素引起。对于紧张型头痛,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方案:

1. 放松技巧:可以通过深呼吸、温水浸泡、按摩等方法缓解紧张型

头痛。同时,可以尝试一些放松技巧,如瑜伽、冥想等。

2. 睡眠调整:保持良好的睡眠质量,充足的休息可以减轻压力和紧张,从而改善紧张型头痛。

3. 药物治疗:如果症状较重,可以咨询医生并遵循其建议进行药物治疗。通常使用非处方的镇痛药物,如扑热息痛等。

三、颈源性头痛

颈源性头痛是由于颈椎病、颈肌劳损等引起的头痛。对于颈源性头痛,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方案:

1. 休息和保护颈部:减少对颈部的过度使用,避免长时间对着电脑屏幕或低头看手机等姿势。

2. 热敷和冷敷:可以试用热敷和冷敷的方法缓解颈源性头痛。如用热毛巾敷在颈部,或者使用冰袋冷敷。

3. 生活习惯调整:改善姿势,保持正确的坐姿和站姿,避免伤害颈部的行为,如挺胸、收腹等。

4. 物理治疗:如推拿、针灸等物理治疗方法,可以减轻颈源性头痛症状。

四、其他类型头痛

除了上述几种常见类型的头痛,还有一些其他类型的头痛,如突发性剧痛性头痛、颅内感染引起的头痛等。对于这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由专业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

总结

头痛是一种常见的症状,根据头痛的类型和原因,我们可以制定相应的诊疗方案。然而,此文仅为提供一般的建议,具体的治疗方案应

根据个人情况和医生的建议来定。如果头痛症状较为严重或持续时间较长,应尽快就医,以获得专业的治疗和指导。希望本文的介绍对您对头痛的诊疗有所帮助。

2-脑病科---头痛(偏头痛)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头痛(偏头痛)中医诊疗方案 (2017年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 按照《实用中医内科学》(王永炎、严世芸主编,上海科技出版社 2009年)。 (1)主要症状:头痛,或全头痛,或局部疼痛,性质可为剧痛、隐痛、胀痛、搏动痛等。急性起病,反复发作,发病前多有诱因,部分病人有先兆症状。 (2)辅助检查:血常规、测血压,必要时进行颅脑CT、MRI、MRA检查、脑脊液、脑电图、经颅多普勒彩色超声(TCD),排除器质性疾病。 2.西医诊断标准 按照《国际头痛疾病分类》第二版(ICHD-Ⅱ)(HIS,2004年)。 (1)偏头痛不伴先兆 A.至少5次疾病发作符合标准B-D。 B.每次疼痛持续4~72小时(未治疗或治疗无效)。 C.至少具有下列之中两个特征:①单侧性;②搏动性;③程度为中度或重度(日常活动受限或停止);④因日常的体力活动加重,或导致无法进行日常运动(如走路或爬楼梯)。 D.发作期间至少具有下列的一项:①恶心和/或呕吐;②畏光和怕声。 E.不能归因于另一疾病。 (2)偏头痛伴典型先兆 A.至少2次疾病发作符合标准B~D。 B.先兆包括以下症状至少一种,但没有运动机能减弱:①完全可逆的视觉症状,包括阳性的表现(如:点状色斑或线形闪光幻觉)和/或阴性的表现(如视野缺损);②完全可逆的感觉症状,包括阳性的表现(如针刺感)和/或阴性的表现(如麻木);完全可逆的言语困难性语言障碍。 C.以下标准至少二项:①双侧视觉症状和/或单侧感觉症状;②至少一种先兆症状逐渐发展历时≥5分钟和/或不同的先兆症状相继出现历时≥5分钟;③每种症状持续≥5分钟且≤60分钟。 D.头痛符合无先兆偏头痛的标准B~D,开始时伴有先兆症状发生,或在先兆发生后60分钟以内出现。

头痛中医诊疗方案

头痛中医诊疗方案 【概述】 头痛是临床上常见的自觉症状,可单独出现,也可出现于多种急慢性疾病之中,如高血压病、脑血管意外、脑肿瘤、血管神经性头痛等。 【诊断要点】 1.可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等病史。 2.头痛可发于颞部或头顶,也可无固定部位。 3.头痛发作时可为刺痛、钝痛、胀痛。 4.体检一般无阳性体征发现。 【分型治疗】 1.风寒头痛治则:疏散风寒。 方药:芎茶调散加减。 川芎、荆芥、防风、羌活、白芷、细辛、薄荷、甘草。随症加减:寒邪侵犯厥阴经,引起巅顶头痛、干呕者,加吴茱萸、半夏,以温散降逆。 2.风热头痛治则:疏风清热。 方药:芎芷石膏汤加减。 川芎、白芷、菊花、生石膏、黄芩、薄荷、山桅。随症加减:热甚伤津,症见舌红少津,口干渴者,加知母、石斛、天花粉,以生津止渴;大便秘结,口鼻生疮,腑气不通者,加黄连、大黄(后下),以苦寒降火,通腑泄热。

3.风湿头痛治则:祛风胜湿。 方药:羌活胜湿汤加减。 羌活、独活、川芎、防风、蔓荆子、藁本、甘草。随症加减:湿浊中阻,症见胸闷纳呆,便溏者,加苍术、厚朴、陈皮、积壳以燥湿宽中;恶心呕吐者,可加半夏、生姜以降逆止呕。 4.肝阳头痛治则:平肝潜阳。 方药:天麻钩藤饮加减。 天麻、钩藤、石决明、黄芩、山栀、牛膝、杜仲、桑寄生、夜交藤、茯神、牡蛎、龙骨随症加减:肝肾阴虚,症见头痛朝轻暮重,或遇劳加剧,脉弦细,舌红者,可酌加生地、何首乌、女贞子、枸杞子、旱莲草,以滋养肝肾;头痛甚剧、胁痛、口苦面红、便秘、溲赤、苔黄、脉弦数,肝火偏旺者,可加龙胆草、夏枯草、郁金,以清泄肝火。 5.肾虚头痛治则:养阴补肝。 方药:大补元煎加减。 人参、淮山药、熟地、杜仲、枸杞子、当归、山茱萸、炙甘草随症加减:头痛畏寒,面白、四肢不温,舌淡,脉沉细者,可加用附子(先煎)、肉桂,以温补肾阳;若兼有外感寒邪,侵犯少阴经脉者,可加麻黄、细辛、附子,以温经散寒。 6.血虚头痛治则:养血调血。 方药:加味四物汤加减。 生地、白芍、当归、川芎、菊花、蔓荆子、黄芩、甘草随症加

头痛(颈源性头痛)中医诊疗方案(2018年版)

头痛(颈源性头痛)中医诊疗方案(2018年版) 发布时间:2018 疾病分科:脑病科 相关中医临床路径:头痛(颈源性头痛)中医临床路径(2018年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 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994年版)1] (ZY/T001.1-94)中“头痛”与“项痹病”的内容拟定: (1) 头痛的诊断依据: ①头痛部位多在头部一侧额颞、前额、巅顶,或左或右辗转发作,或呈全头痛。头痛的性质多为跳痛、刺痛、胀痛、昏痛、隐痛,或头痛如裂等。头痛每次发作可持续数分钟、数小时、数天,也有持续数周者。 ②隐袭起病,逐渐加重或反复发作。 ③查血常规,测血压,必要时做腰穿、骨穿,脑电图。有条件时做经颅多普勒、CT、磁共振等检查,以明确头痛的病因,排除器质性疾病。 (2) 项痹病的诊断依据: ①有慢性的劳损外伤史,或有颈椎先天性畸形、退行性病变。 ②多发于40岁以上中年人,长期低头工作者或习惯于长时间看电视、开车、上网者,往往呈慢性发病。 ③颈、肩背疼痛,颈部板硬,上肢麻木。 ④颈部活动功能受限,病变颈椎棘突、患侧胛骨内上角常有压痛,可摸到条索状硬结,可有上肢肌力减弱或肌肉萎缩,臂丛牵拉试验阳性,椎间孔挤压试验阳性,压头试验阳性。⑤X线正位摄片显示钩椎关节增生,张口位可有齿状突偏歪,侧位摄片显示颈椎曲度变直、椎间隙变窄、有骨质增生或韧带钙化,斜位摄片可见椎间孔变小,过伸过屈位可有椎体不稳等改变;CT和/或MRI检查提示具有颈椎间盘膨/突出、颈神经根和/或根袖水肿、颈项部肌筋膜炎症等。须同时符合“头痛”和“项痹病”。 2. 西医诊断标准 采纳国际头痛协会(International Headache Society, IHS) 2004年颁布的颈源性头痛诊

头痛诊疗方案

头痛(偏头痛)中医诊疗方案头痛是由肝阳上亢,痰瘀互结而致清阳不升,或浊邪上犯,清窍失养,而以头部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病证,好发于中青年的一种常见病,相当于西医的偏头痛,是一种反复发作的血管性头痛,呈一侧或两侧疼痛,常伴有恶心,呕吐,少数典型者发作前有视觉、感觉及运动等先兆。 一、诊断 参照1997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员《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头风病症侯诊断标准》,2005年1月国际头痛协会头面部头痛分类委员会制定的《偏头痛的分类及诊断标准》。 二、中医治疗 (一)先兆期 头痛先兆期出现后可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以缓解症状或延缓发作。 1.肝阳上亢者可口服头痛平颗粒。 2.瘀阻脑窍者可口服正天丸。 3.恶心,呕吐者藿香正气散。 4.失语者可给予解语丹。 5.嗜睡、半身不遂者可鼻腔给麝香,红花。 (二)发作期: 头痛发作时可采用针灸治疗: 1.肝阳头痛: 选穴:阿是穴,太冲,百会,四神冲,阳陵泉,肝腧 2.瘀血头痛: 选穴: 阿是穴,合谷,三阴交,膈俞,血府,阳陵泉 3.痰浊头痛: 选穴: 阿是穴,中脘,丰隆,阳陵泉,足三里

4.肾虚头痛: 选穴: 阿是穴,百会,四神聪,肾俞,太溪,肝俞,命门(灸法) (三)间歇期 1.辨证论治 (1)肝阳头痛 症状:头痛目眩,心烦易怒,口苦咽干,夜卧不宁,或兼胁痛,苔薄,脉弦细。 治法:平肝潜阳,通络止痛 方药:白芍20g 甘草10g 生石决明25g 珍珠母25g 白菊花15g 僵蚕10g 蔓荆子15g 煎服法:每剂加水1000ml,煎取200ml,早晚空腹等分服用 中成药:头痛平颗粒每次1袋每日3次冲服护理调摄:1.保持稳定的作息时间,注意休息,保持室内安静, 避免阳光直射,避免噪音刺激;2.宜食有助于疏风散邪的食物,如葱、姜、豆豉、藿香、芹菜、菊花等。风热头痛者宜多食绿豆、白菜、萝卜、芹菜、藕、百合、生梨等具有清热作用的食物;3.应加强其精神 护理,消除病人易怒紧张等不良情绪,以避免诱发其他疾病,高血压 病人应注意休息保持安静按时服降压药。 (2)瘀血头痛 症状:多有固定疼痛部位,痛如椎剌疼痛难忍,或有头部外 伤史,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苔薄白,脉沉涩。 治法: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方药:当归15g 川芎15g 赤芍15g 生地15g 丹参20g 鸡血藤15g 香附15g 香椽15g 枳壳10g 红花15g 煎服法:每剂加水1000ml,煎取200ml,早晚空腹等分服用护理调摄:1.补充营养:(1)镁,(2)钙和维生素D,(3)葡萄 糖酸,(4)烟酰胺维生素B3等;2.(1)头痛者宜少吃多餐,以防止 血糖降低;多食坚果等含维生素E的食物,能中和引起头痛的毒性自

头痛诊疗方案

头痛诊疗方案 头痛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影响着许多人的生活和工作。为了有效地 缓解头痛带来的不适,我们需要了解头痛的类型和原因,制定合理的 诊疗方案。本文将详细介绍头痛的几种常见类型以及相应的诊疗方案。 一、偏头痛 偏头痛是一种周期性的、突发性的头痛,常常伴随着恶心、呕吐和光、声过敏等症状。对于偏头痛的诊疗,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方案: 1. 环境改善: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睡眠不足、过 度紧张等不良因素。 2. 触发因素避免:尽量避免诱发偏头痛的因素,如咖啡因、饮食触 发物、高温、刺激性气味等。 3. 药物治疗:可以根据医生的指导,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常 用的药物包括三叉神经阻滞剂、镇痛药和预防性药物等。 二、紧张型头痛 紧张型头痛是一种持续性、压力性的头痛,常常由于长时间的紧张、焦虑、压力等因素引起。对于紧张型头痛,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方案: 1. 放松技巧:可以通过深呼吸、温水浸泡、按摩等方法缓解紧张型 头痛。同时,可以尝试一些放松技巧,如瑜伽、冥想等。 2. 睡眠调整:保持良好的睡眠质量,充足的休息可以减轻压力和紧张,从而改善紧张型头痛。

3. 药物治疗:如果症状较重,可以咨询医生并遵循其建议进行药物治疗。通常使用非处方的镇痛药物,如扑热息痛等。 三、颈源性头痛 颈源性头痛是由于颈椎病、颈肌劳损等引起的头痛。对于颈源性头痛,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方案: 1. 休息和保护颈部:减少对颈部的过度使用,避免长时间对着电脑屏幕或低头看手机等姿势。 2. 热敷和冷敷:可以试用热敷和冷敷的方法缓解颈源性头痛。如用热毛巾敷在颈部,或者使用冰袋冷敷。 3. 生活习惯调整:改善姿势,保持正确的坐姿和站姿,避免伤害颈部的行为,如挺胸、收腹等。 4. 物理治疗:如推拿、针灸等物理治疗方法,可以减轻颈源性头痛症状。 四、其他类型头痛 除了上述几种常见类型的头痛,还有一些其他类型的头痛,如突发性剧痛性头痛、颅内感染引起的头痛等。对于这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由专业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 总结 头痛是一种常见的症状,根据头痛的类型和原因,我们可以制定相应的诊疗方案。然而,此文仅为提供一般的建议,具体的治疗方案应

头痛中医诊疗方案

头痛 头痛(headache)是临床常见的科急诊之一。一般是指以头部(眉以上至枕下部)疼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病证。既是颅疾病的表现,也是全身性疾病的一个重要症状。 本证因感受六淫外邪而致者称外感头痛,由因致脏腑功能失调而发者为伤头痛,若反复发作,缠绵不愈者名头风。 常见病因 临床上,各种致痛因素致颅压改变,脑血管舒缩功能失调,影响颅外致痛结构,均可出现头痛。常见的病因如下: (一)颅疾病 1.颅感染性疾病,如脑膜炎、脑炎、脑脓肿等。 2.脑血管疾病,如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栓形成、脑梗塞。 3.脑肿瘤等占位性病变。 4.偏头痛、丛集性头痛、基底动脉型偏头痛、癫痫、神经官能症等。 (二)全身性疾病 1.循环系统疾病,如高血压病、心功能不全。 2.全身感染性疾病的发热、毒素、缺氧等以及酒精、铅、一氧化碳、有机磷农药中毒;贫血、尿毒症、中暑、分泌障碍等均可致脑血管扩而头痛。 (三)颅外伤等其他科的疾病 1.颅压改变性头痛,包括颅高压性头痛、颅低压性头痛。 2.血管性头痛:如偏头痛类和非偏头痛型血管性头痛。 3.炎症性头痛。 4.紧性头痛。 5.头部邻近器官组织病变引起的头痛。 6.精神性头痛。 7.颅脑损伤性头痛。 中医学认为,头痛之病因有二,一为感受风寒暑湿热之邪,尤其风邪,可

直犯清空;二是伤致病,脏腑功能失调,或痰浊阻滞经络,或肝郁化火,或气血亏虚,肝肾不足,脑脉失荣,均可致头痛。 临床思维 对急诊头痛患者,宜详细收集病史、症状、体征及进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综合考虑,力求明确诊断。 (一)辨寒热:头痛伴恶寒、发热者,除一般的感冒外,大多属全身感染性疾病或颅感染(如脑炎、脑膜炎、脑脓肿等)引起。该类炎症性头痛,开始为后头痛,逐渐发展为全头痛,呈钝痛或搏动痛,清晨较轻,午后、夜间或活动时加重,压迫颈总动脉可减轻,随炎症消退而缓解。在辨证方面,风寒头痛者,多表现为头痛连颈背,恶风寒,遇风尤甚,常喜裹头,口不渴,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紧。风热头痛者,多表现为头痛如胀,甚则头痛如裂,恶风发热,面红目赤,口渴欲饮,便秘溲黄,舌红苔黄、脉浮数。若头痛如裹,肢体困重,胸闷纳呆,小便不利,大便溏薄,舌苔白腻,脉濡者为风湿头痛。 (二)别缓急:急性感染性疾病、脑血管意外等,凡伴颅压增高者及血管性头痛,起病较急。而颅占位性病变,起病较缓,且呈进行性加重。 (三)分性质及兼症:神经性头痛较剧烈,呈电击样或刀割样的放射性疼痛,但持续时间较短,可短至数秒至数十秒,频繁发作。血管性头痛多有跳动感,其中偏头痛类多为突然发作性头痛,较剧,可自行缓解,易复发并伴无痛间歇,不留后遗症,往往有先兆症状,常伴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出汗、心悸等植物神经症状;而非偏头痛型血管性头痛(如高血压性头痛),多为全头痛,持续痛,呈钝痛或搏动性疼痛,常伴眩晕、沉重或压迫感,早晨较重,有高血压病史等,颅压增高者多剧烈头痛,持续不解,咳嗽、喷嚏、低头、屏气用力时、或晨间、疲劳后加重,大多为全头痛,常伴进行性加剧的恶心、呕吐,呕吐为喷射状,双瞳孔可不等大,可有相应的神经系统体征。 (四)重视体征:要重视全面的科检查,应详细体检;全面的神经系统检查,尤其头颈部及颅神经检查,对阳性体征的分析,推断病变部位;还要注意五官、口腔、精神等专科检查。

头痛中医诊疗方案

头痛中医诊疗方案 头痛中医诊疗方案 (2014年) 一、概念 头痛是由外感六淫、内伤杂病引以自觉头部疼痛为临床特征的一种常见 的病症。头痛多位于前额、额颞、顶部等部位。由外感六淫引起者多表现为 掣痛、灼痛、跳痛、胀痛或重痛;由内伤病因所致者长以昏痛、隐痛、空痛 为其特点。 头痛可见于多种西医急慢性疾病中,偏头痛、丛集性头痛、鼻窦炎、神 经症等出现以头痛为主要临床表现者,本节仅就脑病专科范围内的疾病进行 辨治。 二、诊断依据 参照王永炎、严世芸主编的《实用中医内科学》(上海科技出版社,2009年)及HIS《国际头痛疾病分类》(2004年第2版(ICHD-II))、《临床诊疗 指南-神经病学分册》(2006年第1版)诊断依据进行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 (1)主要症状:头痛,或全头痛,或局部疼痛,性质可为剧痛、隐痛、胀痛、搏动痛等。急性起病,反复发作,发病前多有诱因,部分病人有先兆症状。 (2)辅助检查:应查血常规、测血压,必要时进行颅脑CT、MRI检查、脑脊液、脑电图、经颅多普勒彩色超声(TCD)、血液流变学指标,协助诊断。

2、西医诊断标准 头痛分类参照《国际头痛疾病分类》,各种原发性头痛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神经病学分册》,包括偏头痛、紧张型头痛、丛集性头痛等原发性头痛以及部分继发性头痛,须除外颞动脉炎、低颅压综合征、肥厚性硬脑膜炎及非本专科系统相关的其他继发性头痛,例如眼、耳鼻喉源性头痛、肿瘤等疾病。 1)偏头痛 以无先兆性偏头痛为例,诊断标准如下: A.符合B-D项特征的至少5次发作; B.头痛发作(未经治疗或治疗无效)持续4~72小时; C.至少有下列中的2项头痛特征; 1.单侧性 2.搏动性 3.中或重度疼痛 4.日常活动(如走路或爬楼梯)会加重头痛或头痛时避免此类活动 D.头痛过程中至少伴随下列1项; 1.恶心和(或)呕吐 2.畏光和畏声 E.不能归因于其它疾病。 2)丛集性头痛 A.至少有5次头痛发作符合B~D; B.严重单侧眶部、眶上和(或)颞部疼痛,不处理持续15~180分钟; C.发作频率:隔日1次到每日8次; D.头痛时在头痛侧至少伴有下列1项体征:(1)结膜充血;(2)流泪;(3)鼻塞;(4)流涕;(5)前额和面部出汗;(6)瞳孔缩小;(7)上睑下垂;(8)眼睑水肿。 3)紧张型头痛 A.至少以前有10次头痛发作需符合B~D所列标准。这种头痛

头痛病(偏头痛)中医诊疗方案

头痛病(偏头痛)中医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的头风、头痛病的诊断标准。 (1)主要症状:以头痛为主要临床表现。部位为单侧、前额或全头的疼痛;程度为轻、中、重度;疼痛性质为搏动痛、刺痛、绞痛、烧灼痛、隐痛、触痛等;疼痛时间不等,可以数小时、数天或呈慢性疼痛。 (2)辨经:分为阳明、少阳、太阳和厥阴头痛。太阳经头痛,以后头部疼痛为主,下连于项部;阳明经头痛,以前额部及眉棱骨疼痛为主;少阳经头痛,以头侧疼痛为主,并连及耳部;厥阴经头痛,以巅顶疼痛为主,或连及目系。 2、西医诊断:依据2004年HIS《国际头痛疾病分类》第二版(ICHD~II)原发性头痛(偏头痛)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伴先兆或不伴先兆的偏头痛。 (1)无先兆偏头痛诊断标准 A:至少5次发作符合标准B~D B:头痛发作持续4~72小时(未治疗或治疗不成功); C:头痛至少具备以下特点中的2条: ①单侧:②搏动性;③疼痛程度为中度或重度;④日常体力活动可以加剧或造成避免日常体力活动(如散步或爬楼梯) D:在头痛期间至少具备以下中的1条:1、恶心和/或呕吐;2、畏光和畏声。 E:不归因于其他疾患 (2)有先兆偏头痛诊断标准 A:至少二次发作符合标准B B:至少有下列4种特征中的3种 ①出现一种以上提示脑功能障碍的完全可逆的先兆症状 ②至少一种先兆症状逐渐发展超过4分钟以上,或两种以上症状连续出现 ③没有单个先兆症状持续60分钟以上 ④先兆与随后的头痛间歇小于60分钟(头痛也可能在先兆之前或同时开始) (二)证候诊断:参照脑病科头痛病(偏头痛)证候诊断标准。 (三)疾病的分期 1、发作期:偏头痛发作或先兆症状出现。 2、缓解期:偏头痛缓解。 二、治疗方案 (一)取穴: 1、主穴:百会、神庭、头维(双侧)、率谷透角孙(患侧)、凤池(患侧)、太阳(双侧)、内关(双侧) 2、辨经加减穴: 太阳头痛加昆仑(双侧)、后溪(双侧); 阳明头痛加合谷(双侧)、内庭(双侧); 少阳头痛加外关、阳陵泉(双侧); 厥阴头痛加太冲、丘墟(双侧)。 3、辨证加减穴: 气血两虚:三阴交、足三里(双侧); 脾肾两虚:气海、太溪(双侧);

头痛(偏头痛)诊疗方案

头痛(偏头痛)诊疗方案 一、概述:头痛是临床上常见的症状之一,通常是指局限于头颅上半部,包 括眉弓、耳轮上缘和枕外隆突连线以上部位的疼痛。 中医病名:头痛(TCD编码为:头痛BNG060) 西医病名:偏头痛(ICD10编码为:G43) 中医观点:“头为诸阳之会”。由于外感诸邪,内伤诸疾都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于头,以致清阳郁滞,脉络痹阻而发生头痛。临床上一般分外感、内伤、外伤三大类。 西医观点:偏头痛是临床上常见的头痛类型之一。以反复发作性的头痛为特点,发作间歇期正常。根据头痛发作前有无先兆症状,可将偏头痛主要分为先兆的偏头痛(典型偏头痛)和没有先兆的偏头痛(普通型偏头痛或单纯性偏头痛)两种,另外尚有一类临床较少见的特殊类型偏头痛,也称为复杂型偏头痛,是指具有神经功能确失体征的偏头痛。 二、诊断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王永炎,严世芸的《使用中医内科学》(上海科技出版社,2009年)。 (1)主要症状:头痛,或全头痛,或局部头痛,性质可为剧痛、隐痛、胀痛、搏动痛等。急性起病,反复发作,发病前多有诱因,部分病人有先兆症状。 (2)辅助检查:应该血常规、测血压,必要时进行颅脑CT、MRI检查、脑脊液、脑电图、经颅多普勒彩色超声(TCD)、血液流变学指标,排除器质性疾病。西医诊断标准:参照HIS《国际头痛疾病分类》(2004年)第二版(ICHD-Ⅱ)原发性头痛(偏头痛)诊断标准。 (1)偏头痛不伴先兆 A、至少5次疾病发作符合标准B-D。 B、每次疼痛持续4-72小时(未治疗或治疗无效)。 C、至少具有下列之中两个特征:①单侧性;②搏动性;③程度为中等或重度(日常活动受限或停止);④因日常的体力活动加重,或导致无法进行日常运动(如走路或爬楼梯)。 D、发作期间至少具有下列的一项:①恶心和/或呕吐;②畏光和怕声。 E、不能归因于另一疾病。 (2)偏头痛伴典型先兆 A、至少2次疾病发作符合标准B-D。

头痛诊疗方案优化

以我给的标题写文档,最低1503字,要求以Markdown 文本格式输出,不要带图片,标题为:头痛诊疗方案优化# 头痛诊疗方案优化 ## 引言 头痛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在人群中普遍存在。头痛可以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紧张型头痛、偏头痛、颅内疾病等。对于头痛患者,有效的诊疗方案至关重要。本文旨在探讨如何优化头痛诊疗方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 目前头痛诊疗方案存在的问题 目前的头痛诊疗方案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1. 诊断不准确 在头痛诊断中,对不同类型头痛的区分不够清晰,容易导致误诊。例如,一些患者可能被误诊为偏头痛,而实际上是由其他原因引起的头痛。 ### 2. 用药不合理 部分医生对于头痛的处方药物选择不合理,常常过度依赖止痛药等对症治疗方法,忽视了对头痛的根本治疗。 ### 3. 缺乏规范化管理

当前头痛诊疗中,缺乏规范化的管理流程和指导方针。导致在不同医疗机构之间存在较大的治疗差异,患者的治疗效果无法保证。 ## 优化头痛诊疗方案的建议 为了优化头痛诊疗方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 1. 加强对头痛的准确诊断 在头痛的诊断中,应加强对不同类型头痛的准确诊断。医生应全面了解患者的病史、症状和体征,通过详细的问诊和体格检查来确定头痛的类型和原因。必要时,可以进行头部CT或者MRI等影像学检查以进一步确认诊断。 ### 2. 个体化治疗方案 针对不同类型头痛,应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对于偏头痛患者,可以采用药物治疗和行为治疗相结合的方法。药物治疗方面,可以选择三叉神经阻滞剂、静脉注射药物等进行缓解症状。行为治疗方面,可以教患者学会放松技巧、控制情绪等,有效预防头痛的发作。 ### 3. 管理流程和指导方针的建立 建立规范化的管理流程和指导方针,对头痛患者进行全面的管理和指导。包括严格的门诊和住院管理流程、规范的用药指导、定期的复诊以及病情监测等。这样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减少治疗误差。 ### 4. 多学科合作

头痛诊疗方案

头痛诊疗方案 头痛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疾病之一,它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很多不便和困扰。然而,每个人的头痛症状和原因可能会有所不同,因此,正确的头痛诊疗方案对于减轻头痛困扰非常重要。本文将探讨头痛的主要类型以及可行的诊疗方案。 首先,我们要了解头痛的类型。头痛可以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类型。原发性头痛是指独立存在的头痛,而继发性头痛是由其他疾病或健康问题引起的头痛。在原发性头痛中,最常见的类型是紧张型头痛、偏头痛和集群头痛。 紧张型头痛是最常见的头痛类型之一,它通常由紧张、压力或焦虑引起。这种头痛通常是轻到中度程度的,常常感觉像头部被紧紧包裹住一样,有时伴有头皮发紧的感觉。对于紧张型头痛的治疗,通常可以选择非处方药物如布洛芬或者对症治疗,如应用热敷或按摩来缓解症状。 偏头痛是一种原发性头痛,其特点是反复发作,并伴随着中度到剧烈的疼痛。偏头痛的症状常常包括恶心、呕吐、光线和声音过敏等。对于偏头痛的治疗,可以采用预防性治疗和急性治疗两种方法。预防性治疗旨在减少偏头痛的频率和严重性,可以使用

药物,如贝塞布洛等,还可以通过改变生活方式,如规律作息、避免触发因素来进行预防。急性治疗主要用于缓解偏头痛发作过程中的症状,可以使用非处方止痛药、三叉神经阻滞剂或激素治疗。 集群头痛是一种罕见但严重的原发性头痛,其特点是剧烈而刺痛的疼痛,常常局限在一侧头部或眼睛周围,并伴有流泪、眼红和鼻塞等症状。对于集群头痛的治疗,可以使用急性治疗和预防性治疗。急性治疗主要采用吸氧疗法和三叉神经阻滞剂来缓解疼痛。预防性治疗的药物有多种选择,如钙离子拮抗剂和β受体阻断剂等。 除了原发性头痛外,继发性头痛也是需要注意和诊疗的。继发性头痛是由其他健康问题引起的头痛,如颅内感染、颅脑外伤、颈椎病等。对于继发性头痛的诊疗,首先需要找到并治疗其根本原因,例如抗生素治疗感染、物理治疗颈椎病等。对于症状的缓解,可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对症治疗措施,如使用镇痛药物缓解疼痛。 总结来说,头痛的诊疗方案应根据头痛的类型和原因来制定。对于原发性头痛,可以选择针对不同类型头痛的治疗措施,如紧

头痛颈源性头痛中医诊疗方案2024年版

颈源性头痛是指由颈部疾病或病变引起的头痛,主要表现为头痛部位位于颈部,疼痛可放射到头部的特点。中医认为,颈源性头痛多与脏腑经络之间的阻塞、气血运行不畅、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有关,因此治疗上主要针对疏通经络、驱散寒湿、调理气血等方面进行。 一、中医证候分型 1.风湿痹痛型:头颈部疼痛、僵硬,疼痛可放射到头部、肩背部。舌苔白腻,脉弦滑。 治疗原则:祛风湿、活血止痛。常用药物:桂枝汤加减、乌江活血颗粒等。 2.寒湿型:头颈部沉重胀痛,伴有寒凉感觉,不耐风寒湿冷。舌苔厚白,脉弦滑。 治疗原则:祛寒湿、活血止痛。常用药物:川芎茶每、温经活络颗粒等。 3.气滞血瘀型:头痛持续时间长,疼痛如针刺,或伴有胸胁、腰腿疼痛。舌质紫暗或有瘀点,舌苔白黄,脉细涩。 治疗原则:行气活血、舒筋活络。常用药物:活血止痛胶囊、通络颗粒等。 4.肝肾亏损型:头痛发作时头沉如裹,头晕目眩,面色苍白或晦暗,舌质淡白,脉沉细。 治疗原则:补肝肾、活血养络。常用药物:益肾活血颗粒、桃红四物汤等。 二、中医治疗方法

1.针灸疗法:采用针刺穴位的方法,如风池、天柱、风府、大椎等,刺激穴位促进气血通畅,调整脏腑功能。 2.推拿按摩:通过按压、推拿颈部、头部的穴位和经络,促进血液循环,舒缓肌肉紧张,促进头部疼痛的缓解。 3.中药内服:根据患者的辨证分型,选择合适的中药进行内服调理。常用的中药有桂枝、川芎、当归、熟地黄等,可以通过疏风散寒、活血止痛、养肝调经等作用来缓解头痛症状。 4.理疗手法:如拔罐、火罐、艾灸等,可以通过刺激穴位和经络,促进气血运行,舒筋活络,缓解颈源性头痛。 5.饮食调理: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油腻和生冷之物,多摄入温补养生的食物,如乌鸡、糯米、红枣等,帮助恢复身体的阴阳平衡。 三、常用方剂 1.桂枝汤加减:用桂枝、芍药、甘草、生姜、大枣等,具有散寒湿、疏通气血的作用。 2.温经活络颗粒:由川芎、桂枝、白芍、熟地黄等组成,具有温经散寒、活血通络的功效。 3.活血止痛胶囊:由红花、川芎、香附等药物组成,具有祛瘀通络、止痛的作用。 以上是针对颈源性头痛的中医诊疗方案,应根据个体情况进行个性化的治疗。建议患者在就医前尽量避免过度用药或滥用镇痛药,以免造成药物依赖和不良反应。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合理饮食和适度运动,对缓解头痛症状也有积极的作用。

头痛诊疗方案的总结和优化分析

头痛诊疗方案的总结和优化分析 1. 引言 头痛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影响着很多人的日常生活。在临床中,针对头痛的诊疗方案已经有很多种,但是效果参差不齐。本文对目 前常见的头痛诊疗方案进行总结和优化分析,旨在提供更好的治疗 选择和改进方向。 2. 头痛的分类与原因 头痛可分为原发性头痛和继发性头痛两大类别。原发性头痛是 指无明显病因而产生的头痛,如偏头痛、紧张型头痛等;继发性头 痛则是由某种疾病或病因引起的头痛,如脑肿瘤、颅内感染等。 3. 目前常见的头痛诊疗方案 目前常见的头痛诊疗方案包括以下几种: - 药物治疗:根据头痛的类型和严重程度,选择合适的药物进 行治疗。如针对偏头痛,常用的药物包括三叉神经阻滞剂、血管紧 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 - 物理治疗:包括按摩、冷敷、热敷等物理手段缓解头痛。 - 心理治疗:通过心理疏导、放松训练等方法减轻头痛的症状。

4. 头痛诊疗方案的优化分析 针对当前头痛诊疗方案存在的问题,我们可以进行以下优化分析: - 个体化治疗:由于不同人群对头痛的敏感性不同,应根据个 体的情况选择最适合的治疗方案。 - 综合治疗:结合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心理治疗等多种手段,综合治疗效果更好。 - 科学评估:对头痛的类型和严重程度进行科学评估,以制定 更精确的治疗方案。 - 持续监测:治疗过程中应持续监测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 方案。 5. 结论 头痛诊疗方案的总结和优化分析有助于提高头痛患者的治疗效 果和生活质量。个体化治疗、综合治疗、科学评估和持续监测是头 痛诊疗方案优化的关键步骤。随着医学的进步和技术的发展,相信 头痛的诊疗方案会不断完善,给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

头痛病(神经性头痛)中医诊疗方案2016年版

头痛病(神经性头痛)中医诊疗方案2016年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头痛的诊断标准。 ①头痛部位多在头部一侧额颞、前额、颠顶,或左或右辗转发作,或呈全头痛。头痛的性质多为跳痛、刺痛、胀痛、昏痛、隐痛,或头痛如裂等。头痛每次发作可持续数分钟、数小时、数天,也有持续数周者。 ②隐袭起病,逐渐加重或反复发作。 ③应查血常规,测血压,必要时做腰穿、骨穿,脑电图。有条件时做经颅多普勒、CT、磁共振等检查,以明确头痛的病因,排除器质性疾病。 2、西医诊断:西医诊断参照《临床诊疗指南.神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2) ①头痛多于30岁前后发生,多位于两额及枕、颈部,呈持续性钝痛,而头痛的持续性为其主要特征; ②部分病人和偏头痛并存; ③部分病人有“空枕头”征; ④排除脑肿瘤、高血压、癫痫和青光眼等所引起的头痛。 (二)证候诊断 1、肝阳上亢:头痛而胀,或抽掣而痛。痛时常有烘热,面红目赤,耳鸣如蝉,心烦口干。舌红,苔黄,脉弦。 2、痰浊上扰:头痛胀重,或兼目眩。胸闷脘胀,恶心食少,痰多粘白。舌苔白腻,脉弦滑。 3、瘀阻脑络:头痛反复,经久不愈,痛处固定,痛如锥刺。舌紫暗或有瘀斑,苔薄白,脉细弦或细涩。 4、气血亏虚:头痛绵绵。两目畏光,午后更甚,神疲乏力,面色huang(恍)白,心悸寐少。舌淡,苔薄,脉弱。 5、肝肾阴虚:头痛眩晕,时轻时重。视物模糊,五心烦热,口干,腰酸腿软。舌红少苔,脉细弦。 二、诊疗方案 (一)辩证选择中药汤或中成药。 1、肝阳上亢:头痛而胀,或抽掣而痛。痛时常有烘热,面红目赤,耳鸣如蝉,心烦口干。舌红,苔黄,脉弦。 治法:平肝潜阳。 方药:天麻钩藤饮。天麻、钩藤、石决明、川牛膝、黄芩、山栀子、杜仲、桑寄生、茯神、夜交藤、益母草 2、痰浊上扰:头痛胀重,或兼目眩。胸闷脘胀,恶心食少,痰多粘白。舌苔白腻,脉弦滑。 治法:燥湿化痰,降逆止痛。 方药:半夏白术天麻汤。半夏、茯苓、陈皮、白术、生姜、天麻。

头痛(颈源性头痛)中医临床路径

头痛(颈源性头痛)中医临床路径 (2019年版)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中医诊断为头痛/西医诊断为颈源性头痛的住院患者。 一、头痛(颈源性头痛)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头痛(颈源性头痛)(TCD编码:BNG06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颈源性头痛(ICD-10编码:G44.801)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ZY/T001.1-94)。 (2)西医诊断标准:采用国际头痛协会(International Headache Society,IHS)2004年颁布的颈源性头痛诊断标准[2]。 2.证候诊断: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头痛(颈源性头痛)中医诊疗方案(2019年版)”。 风寒湿证 气滞血瘀证 痰湿阻络证 肝肾不足证 气血亏虚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头痛(颈源性头痛)中医诊疗方案(2019年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头痛(颈源性头痛)。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头痛(颈源性头痛)的患者)。 2.本病出现颈椎间盘巨大突出者;治疗部位(颈部、枕部)有严重皮肤损伤或皮肤病者、曾经接受颈椎手术治疗或颈椎畸形者不进入路径。 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

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询问有病因与否如劳损外伤史、或有颈椎先天性畸形、退行性病变等,头颈肩部是否有疼痛。 风寒湿者颈、肩、上肢是否存在以痛为主的串痛麻木,头有沉重感,颈部僵硬,活动不利,恶寒畏风,舌诊观察(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紧);气滞血瘀者是否存在颈肩部、上肢刺痛,痛处固定,伴有肢体麻木,舌诊观察(舌质暗,脉弦);痰湿阻络者是否存在头晕目眩,头重如裹,四肢麻木不仁,纳呆,舌诊观察(舌暗红,苔厚腻,脉弦滑);肝肾不足者是否存在眩晕头痛,耳鸣耳聋,失眠多梦,肢体麻木,面红目赤,舌诊观察(舌红少津,脉弦);气血亏虚者是否存在头晕目眩,面色苍白。心悸气短,四肢麻木,倦怠乏力,舌诊观察(舌淡苔少,脉细弱)。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要的检查项目:头颅MRI;颈椎MRI;颈椎正侧位、双斜位、功能位X 线片;血常规、血糖、尿常规、便常规、出凝血时间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经颅多普勒脑血流图、肝功能、肾功能、血沉;心电图;胸片等。 (八)治疗方案 1.针刀闭合性手术(或以针刀为治疗手段、以其他称谓命名的治疗方法) 2.辨证论治 (1)风寒湿证 (2)气滞血瘀证 (3)痰湿阻络证 (4)肝肾不足证 (5)气血亏虚证 3.特色疗法 (1)针灸治疗 (2)手法治疗 (3)牵引治疗 4. 其他外治法 穴位贴敷、刮痧、拔罐、中药离子导入、物理治疗。 5.西医治疗 (1)西药治疗

头痛中医诊疗方案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

头痛(偏头痛)中医诊疗方案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 一、基本情况 头痛(偏头痛)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的临床路径之一,从2017年01月到2017年12月,针灸二科科开展了头痛作为中医临床路径的实施工作。应用情况期间接受临床路径管理的住院患者共有23例,完成23例,平均住院日12 天。 应用的主要治疗方法有:针灸、火针、辨证口服中药汤剂、耳针、电针等。 二、诊疗方案应用情况分析 (-)主要治疗方法应用情况 完成临床路径的23例病例中,采用的主要治疗方法如下:针灸使用率100%,中药汤剂或免煎剂使用率39. 1%,特色疗法使用率100%,辨证施治率100%o 其中,采纳的关键中医治疗方法情况如下:针灸23例(100%)、辨证口服中药汤剂9例(39.1%)、电针治疗23例(100%)、放血疗法10例(43.5%)、耳针20例(87.0%)、拔罐10例(43. 5%)说明这些治疗方法适应症较广泛,也是临床常用方法。 (二)应用情况分析 按照应用比例将依从性分为三个层次:好075%),中等(25%—75%)和差(〈75%),采纳的关键中医治疗方法的依从性均为好或中等。具体而言,临床应用较好、接受度较高的为针刺、电

针疗法等;依从性中等的治疗方法有辨证口服中药汤剂治疗,而其他疗法应用较少。 依从性好的治疗方法,分析其原因,具有以下特点: 1.针刺治疗为个体化治疗,通过辩证论治解决主症的同时也可兼顾解决兼症,且方便,痫苦小,已广泛被患者及其家属所认可,因此患者及其家属的依从性好。 2•治疗方法操作简便、作用持久,痫苦较小,患者接受度和依从性较好,能广泛被患者乃至民众所认可,无论是急性期还是恢复期均得到很好的实施。 3、治疗方法的疗效有循证医学证据,被纳入到正规教材以及正式发布的指南中,因此临床医生的依从性好,如针灸疗法治疗头痛的疗效比较肯定,应用较好 4.国家相关政策如医保政策的支持,为治疗方法的实施提供了保障。 分析依从性中等的治疗方法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1•某些治疗方法有其临床应用的适应症和禁忌症,并非所有的患者均可应用,只有部分符合条件的患者才能够采纳,因此应用比例较低。 2•某些疗法虽然体现了中医药治疗的特色,但尚未经过大样本临床研究证实其疗效,从而限制了其临床使用。 3.国家医保政策限制了某些治疗方法的临床实施。 三、疗效评价与分析 (一)总体效果评价

头痛临床路径

头痛(偏头痛)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偏头痛的患者。 一、头痛(偏头痛)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头痛(TCD 编码:BNG060)或头风病(TCD 编码:BNG061)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偏头痛(ICD-10 编码:G43)。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实用中医内科学》 (王永炎、严世芸主编,上海科技出版。 社,2009 年) 。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国际头痛疾病分类》第二版(ICHD-Ⅱ) (HIS,2004 年)2.疾病分期 (1)发作期 (2)缓解期 3.证候诊断 。头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头痛(偏头痛)诊疗方案” 痛(偏头痛)临床常见证候: 肝阳上亢证 痰浊内阻证 瘀血阻络证 气血两虚证 肝肾亏虚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头痛(偏头痛)诊疗方案”及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 。 (ZYYXH/T43-2008,ZYYXH/T128-2008) 。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头痛(偏头痛)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治疗时间为≤12 周。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头痛(TCD 编码:BNG060)或头风病(TCD 编码:BNG061)和 偏头痛(ICD-10 编码:G43)的患者。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门诊治疗期间不需特殊处理,或者其他疾病的治疗并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门诊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2)肝功能、肾功能、凝血功能检查、血糖、血脂 (3)心电图 (4)胸部X线片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颅脑CT、MRI 检查、脑脊液、脑电图、 、血液流变学指标等。 经颅多普勒彩色超声(TCD) (八)治疗方法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肝 阳上亢证:平肝潜阳、熄风止痛。痰 浊内阻证:燥湿化痰、降逆止痛。瘀 血阻络证:活血化瘀、行气止痛。气 血两虚证:补气养血、缓急止痛。肝 肾亏虚证:滋养肝肾、育阴潜阳。 2.偏头痛发作期可酌情辨证选择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预防性治疗一般不推荐选用。 3.其他疗法:可配合针灸或中药外治法等。 (1)针灸:可通过辨证取穴、耳针、头针、灸法、穴位埋线等方法治疗。 (2)中药外治法:塞鼻法、搐鼻法。 4.内科基础治疗。 5.健康宣教。 (九)完成路径标准头痛 发作次数减少50%以上 (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若出现辅助检查异常,需要明确异常原因,可能导致医疗费用增加。

中风,眩晕,头痛中医诊疗方案

眩晕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 (1)头晕目眩,视物旋转,轻则闭目即止,重者如坐舟船,甚则仆倒。 (2)可伴恶心呕吐、眼球震颤、耳鸣耳聋、汗出、面色苍白等。 (3)起病较急,常反复发作,或渐进加重。 2.西医诊断标准: (1)眩晕为发作性视物或自身旋转感、晃动感,不稳感,多因头位或(和)体位变动而诱发。 (2)眩晕同时或伴有其他脑干等一过性缺血的症状,如眼症(黑蒙、闪光、视物变形、复视等)、内耳疼痛、肢体麻木或无力,猝倒、昏厥等。 (3)有轻微脑干损害体征,如角膜和(或)咽部反射减退或消失,调节和(或) 辐辏障碍,自发性或转颈压迫一侧椎动脉后诱发的眼震以及阳性的病理反射等。 (4)测血压,查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及心电图、电测听、脑干诱发电位、颈椎X线摄片、经颅多普勒超声等有助明确诊断。有条件做CT、MRl或MRA检查。 (5)肿瘤、脑外伤、血液病、脑梗死、脑出血等引起的眩晕患者除外。 眩晕程度分级标准 0级:无眩晕发作或发作已停止。 1级:眩晕发作中和过后的日常生活均不受影响。 11级:发作中的日常生活被迫停止,过后很快完全恢复。 1Ⅱ级:发作过后大部分日常生活能自理。

Ⅳ级:过后大部分日常生活不能自理。 V级:发作过后全部日常生活不能自理,且需别人帮助。 轻度:0、I级;中度:Il、Ⅲ级;重度:Ⅳ、V级。 (二)证候诊断 1.风痰上扰证:眩晕有旋转感或摇晃感、漂浮感,头重如裹,伴有恶心呕吐或恶心欲呕、呕吐痰涎,食少便溏,舌苔白或白腻,脉弦滑。 2.阴虚阳亢证:头晕目涩,心烦失眠,多梦,面赤,耳鸣,盗汗,手足心热,口干,舌红少苔,脉细数或弦细。 3.肝火上炎证:头晕且痛,其势较剧,目赤口苦,胸胁胀痛,烦躁易怒,寐少多梦,小便黄,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脉弦数。 4.痰瘀阻窍证:眩晕而头重昏蒙,伴胸闷恶心,肢体麻木或刺痛,唇甲紫绀,肌肤甲错,或皮肤如蚁行状,或头痛,舌质暗有瘀斑,苔薄白,脉滑或涩。 5.气血亏虚证:头晕目眩,动则加剧,遇劳则发,面色咣白,爪甲不荣,神疲乏力,心悸少寐,纳差食少,便溏,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6.肾精不足证:眩晕久发不已,听力减退,耳鸣,少寐健忘,神倦乏力,腰酸膝软,舌红,苔薄,脉弦细。 二、治疗方案 (一)西医治疗 1. 抗眩晕:可选服敏使朗6mg、眩晕停25-50mg 2. 止呕药 3. 改善循环药:丹参注射液、灯盏细辛注射液、三七总皂苷注射液 4. 抗胆碱能制剂 3. 其他:合并焦虑和抑郁等症状者行心理治疗 (二)中医治疗 1. 中药治疗 ( 1)风痰上扰证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