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基于GIS的广东地区福寿螺的潜在时空分布及对稻田的危害风险

基于GIS的广东地区福寿螺的潜在时空分布及对稻田的危害风险

基于GIS的广东地区福寿螺的潜在时空分布及对稻田的危害

风险

何铭谦;章家恩;罗明珠;宋春秀;赵本良;叶延琼;严家跃

【期刊名称】《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年(卷),期】2012(033)003

【摘要】利用GIS技术,结合福寿螺生长发育的特点和广东地区水稻的种植分布情况,预测福寿螺在广东地区的潜在时空分布及其危害风险.结果表明:广东地区存在5种福寿螺潜在生境,分别是:螺和卵都能存活且卵能孵化螺能发育;螺卵存活、螺能发育但卵不孵化;螺存活但不发育、卵不孵化;螺冬眠且不产卵;螺、卵均不能存活.5种生境从南到北依次排列,并且分布范围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福寿螺适宜生境夏季

分布广、冬季分布窄,夏季向北扩展,冬季向南收缩.冬季粤北山区小部分地区福寿螺不能存活,5-10月全省均适宜螺及其卵的生长发育.就潜在分布区而言,全省16.68%地区处于高度发生区,中度发生区也占54.25%.以稻田的危害风险为例,结合水稻分布区的状况评价了福寿螺可能带来的危害风险等级,其中重度风险区占全省面积的21.75%,主要集中于湛江、茂名、阳江等地的稻区;中度风险区集中在广东中部的

水稻区,占63.16%;轻度风险区只占14.47%.

【总页数】8页(P288-295)

【作者】何铭谦;章家恩;罗明珠;宋春秀;赵本良;叶延琼;严家跃

【作者单位】华南农业大学热带亚热带生态研究所,农业部华南热带农业环境重点

实验室,广东省高等学校农业生态与农村环境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642;华南农

业大学热带亚热带生态研究所,农业部华南热带农业环境重点实验室,广东省高等学

校农业生态与农村环境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642;华南农业大学热带亚热带生态研究所,农业部华南热带农业环境重点实验室,广东省高等学校农业生态与农村环境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642;华南农业大学热带亚热带生态研究所,农业部华南热带农业环境重点实验室,广东省高等学校农业生态与农村环境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642;华南农业大学热带亚热带生态研究所,农业部华南热带农业环境重点实验室,广东省高等学校农业生态与农村环境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642;华南农业大学热带亚热带生态研究所,农业部华南热带农业环境重点实验室,广东省高等学校农业生态与农村环境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642;华南农业大学热带亚热带生态研究所,农业部华南热带农业环境重点实验室,广东省高等学校农业生态与农村环境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64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433

【相关文献】

1.浅谈稻田福寿螺的主要危害及防控策略 [J], 黄其玲;郑常华

2.稻田福寿螺的发生危害及综合防治 [J], 邱文忠;蔡少强

3.湖北省稻田福寿螺的发生规律、危害及防控研究 [J], 万鹏;褚世海;武怀恒;黄民松;姜干明

4.利用稻田养萍诱集控制福寿螺危害的效应研究 [J], 郭靖;章家恩;张春霞;项瑶

5.基于GIS技术的江西德兴地区水系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的潜在生态危害研究 [J], 陈翠华;倪师军;何彬彬;张成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外来物种入侵

外来入侵物种 摘要: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世界自由贸易的高速发展以及旅游业的大幅度增长,都为物种偶然或有意的传播提供了比以往更多的机会。这种通过有意或无意的人类活动,将某物种从某一地区引入其他地区,给当地的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造成明显损害的过程,称为外来物种入侵。入侵会破坏生态平衡,引发生态灾难,恶化当地的生态环境,对我国的一些地区已造成了巨大的生态和经济损失;与此同时,新的危险性入侵物种还在不断出现并构成潜在威胁。 我国对外来生物入侵种类的调查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到目前为止,根据大量资料统计,对我国的农林业最具有危害性的外来物种有20种。物种引进过程中,不应当不加分析地盲目引种,应注意分析利用本地种,不要大量引入外来物种,否则很可能导致入侵物种种类增加,危害加剧。 关键字: 烟粉虱稻水象甲苹果蠹(dù)蛾马铃薯甲虫桔小实蝇松突圆蚧椰心叶甲红脂大小蠹红火蚁松材线虫香蕉穿孔线虫克氏原螯虾福寿螺薇甘菊 加拿大一枝黄花紫茎泽兰普通豚草水葫芦空心莲子草互米花草 1.B型烟粉虱与Q型烟粉虱 据推测,S型粉虱起源于地中海—小亚细亚地区,Q型粉虱起源于伊比利亚半岛,两种生物型的烟粉虱都具有寄主范围广、存活率高、产卵量大和传播多种病毒的特点。除直接危害农业生产外,由于传播病毒而引发病毒病暴所造成的间接危害更为严重,导致毁灭性损失,损害黄瓜,番茄,茄子,甜瓜和西葫芦的生长,传播萝卜花叶病。 围绕B型Q型烟粉虱的入侵型控制需求,目前中国科学家开展的研究包括:B型和Q型烟粉虱对入侵地近缘物种的竞争替代、B型和Q型烟粉虱的竞争互作关系、烟粉虱种群的发生与病毒传播机制、B型和Q型烟粉虱的逆境适应机制、本地天敌对B型和Q型烟粉虱控制作用评价、B型和Q型烟粉虱原产地天敌的引进及规模化生产技术。 2.稻水象甲 原产于北美洲,已分布于北美,中南美,亚洲1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幼虫咬食水稻根部是引起产量损失的重要原因。研究包括:生殖策略与稻水象甲的入侵与种群扩张,共生菌与稻水象甲生殖策略的关系,稻水象甲逆境适应机制,双季稻区二代种群的发生极其生物学和生态学意义,稻水象甲对寄住植物的识别机制,水稻对稻水象甲的抗性机制。 3. 苹果蠹(dù)蛾 世界性蛀果害虫,起源于小亚细亚,除日本和亚洲大陆的部分地区外,凡种植苹果的的温带区域均有其存在。以幼虫钻蛀果实或叮咬果面,同时,由于幼虫的尝试取食或死亡造成的变色凹陷,也严重影响果实的商业价值。 研究包括:苹果蠹蛾种群的扩散传播与野外检测,苹果蠹蛾与本地近缘梨种小食心虫的竞争作用,苹果蠹蛾的田间抗药性及其检测技术,苹果蠹蛾诱集技术,

氯化钙对福寿螺卵块的杀灭作用

氯化钙对福寿螺卵块的杀灭作用 陈泽柠;罗雪梅;廖娴;陈郭燕;武正军 【摘要】福寿螺为100种恶性外来入侵物种之一,然而目前缺乏有效杀灭其卵块的方法.本研究利用不同浓度的氯化钙溶液对福寿螺的卵块进行杀灭.室内研究结果显示:随着氯化钙溶液浓度的升高,福寿螺卵块死亡率增加 (Y=6.5476X+6.7857,df=8,r=0.958,p<0.001),在氯化钙浓度达到12 g/L时,卵块的死亡率可达90%;在施药后的不同时间段,用清水对施药后的卵块冲洗1 min,结果发现冲洗组的死亡率与未冲洗的空白对照组的死亡率无显著差异.室外实验结果显示,随着氯化钙溶液浓度的升高,福寿螺卵块死亡率增加 (Y=1.5238X+26.763,df=6,r=0.9319,p<0.001),在氯化钙浓度达到40 g/L时,卵块的死亡率达到(93.33±2.89)%.以上结果表明,即使是在雨天条件下,氯化钙溶液也可有效杀灭福寿螺卵块,说明可通过对福寿螺卵块喷洒氯化钙溶液来有效杀灭福寿螺卵块. 【期刊名称】《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2016(034)001 【总页数】6页(P156-161) 【关键词】氯化钙;福寿螺;卵块;杀灭作用 【作者】陈泽柠;罗雪梅;廖娴;陈郭燕;武正军 【作者单位】广西珍稀濒危动物生态学重点实验室,广西桂林 541006;广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广西桂林 541006;广西珍稀濒危动物生态学重点实验室,广西桂林 541006;广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广西桂林 541006;广西珍稀濒危动物生态

学重点实验室,广西桂林 541006;广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广西桂林 541006;广西珍稀濒危动物生态学重点实验室,广西桂林 541006;广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广西桂林 541006;广西珍稀濒危动物生态学重点实验室,广西桂林 541006;广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广西桂林 54100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X171.5 福寿螺Pomacea canaliculata属瓶螺科Ampullariidae瓶螺属Pomacea,原产自南美亚马逊河流域,为一种大型淡水螺类[1]。 1979年,福寿螺作为一种食用经济螺类从巴西引进中国台湾[2]。1980年至1995年先后被引进菲律宾(1980年)、日本(1981年)、中国大陆(1981年)、韩国(1986年)、马来西亚(1988年)、柬埔寨(1995年)等以水稻为主要经济作物的亚洲国家[2]。福寿螺生命力强、容易养殖、生长速度快、繁殖量大、营养丰富,迅速在东南亚形成了养殖的热潮[3]。在中国大陆,自1981年引进广东开始,在水产部门和科研院校等机构的推动下,至20世纪80年代后期,福寿螺迅速在中国南部的广西、福建、浙江、江苏、湖北、四川、贵州等20多个省区得到推广[4]。福寿螺的生活史分为卵、幼螺和成螺3 个阶段,其生命周期受水环境温度和食物丰度影响,一般为2~5 a,世代可交叠[5];其活跃期在每年的3-11月,繁殖期一般在每年的5-8月[6]。福寿螺的繁殖能力很强,雌性福寿螺在一次交配后,可产6~8次卵,每次产100~300粒卵[7]。这些卵产在高于水面的植物、石头甚至沟渠的水泥墙面上,呈粉红或红色,极易辨认[8-10]。雌螺产卵时分泌粘液,粘液干后成一层膜,将卵粒相互联结成块状,并起一定的保护作用[11]。卵的孵化率受温度影响较大,在夏季自然条件下孵化率能达到97%以上,孵化期一般为10~12 d[7];在室内培养条件中,室温27 ℃、相对湿度90%的条件下,孵化速度最快,

有害生物生态调控之福寿螺防治

有害生物福寿螺生态调控方案

有害生物福寿螺生态调控方案 摘要 福寿螺作为入侵生物,已经在农业生产、生态环境和寄生虫病传播等方面产生了一系列的影响。近些年来,随着福寿螺危害的区域越来越广,危害的作物种类不断增加,造成了世界范围内难以估量的损失。目前对于福寿螺的防治仍集中于单一的物理防治、农业防治、化学药剂防治等,还未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福寿螺综合生态控防技术。本文从介绍了稻田福寿螺的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入手,从生态学角度提出了具体的调控方案,并做出了在实际环境下进行实践的设想,以期指导稻田福寿螺的防治。 1.背景 福寿螺(Ampullario gigas spix) ,又名大瓶螺,苹果螺,属软体动物门腹足纲,瓶螺科,瓶螺属。原产于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在20 世纪80 年代被引入亚洲的许多国家和地区,包括菲律宾、越南、泰国以及中国的台湾及广东省。福寿螺营养价值高,含有大量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以及磷、钠、钾、核黄素等,可被人类和动物所食用,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因而迅速传播开来。但由于该螺食味性差,加上盲目引进和管理不善,福寿螺迅速扩散到田间,成为中国及其它国家危害水稻、茭白、莲藕、蔬菜等的恶性水生动物。早在1984 年日本的熊本和冲绳发现福寿螺危害水稻和灯芯草,同一年,福寿螺被日本农林水产省指定为检疫性有害物种。2003 年3月中国环保总局公布福寿螺为首批入侵中国的16 种危害最大的外来物种之一。其食杂,食量大,适应性广,繁殖力强,扩散蔓延快。稻田主要以成、幼螺在水稻秧苗期和移栽大田后至烤田前咬剪幼苗和有效分蘖,造成严重叶缺,缺株少苗,甚至局部稻苗被食光。据调查,我县平川、城厢,中山等7 个乡( 镇) 有福寿螺为害,稻田一般有螺0.2~1.6只/m2,严重的有螺4~7 只/m2,一般稻株被害率0.59%~3.81%,严重的达7.63%~13.99%,已成为农业安全生产的一大隐患。

利用本土生物控制福寿螺危害的实验研究

利用本土生物控制福寿螺危害的实验研究 广州市越秀区黄花小学黄升政郑亭枫李秦韬 【摘要】 每年节假日我都要跟父母回老家阳江。每次回家,我都发现田间地头有好多软体动物,跟平时我们八月十五餐桌上吃的螺差不多。出于好奇,我用相机把它们拍了下来,并拿回学校问老师、同学,并且和几个同学一起上网查阅资料,才知道它们叫福寿螺。且是一种危害极大的外来入侵物种,咬食农作物,破坏生态系统平衡。它们比所有本土螺类都更有生命力及更强的抗化学农药能力。 那么用什么样的方法可以更好地控制它们呢?我们对这些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我们几个同学便联合起来开展了一系列的调查访问,实地考察、实验研究。我们在网上查阅资料的过程中,知道了有些科学家已开始研究福寿螺对一些动植物的敏感程度,探索生物防治福寿螺的方法。由此我们产生了极大的好奇!想当小科学家的念头也油然而生。于是在老师和父母的帮助下,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的调查、访问及实验研究活动。 1、我们利用一年内未长霉的茶枯粉末进行杀螺实验,发现幼螺和成螺对茶枯粉末都很敏感,杀螺效果很好。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还认真观察到:只要掌握好用量,就不会导致青蛙等动物的死亡。 2、我们做了利用多种植物乙醇提取物水溶液进行96h内致福寿螺100%死亡的实验。经过三次重复实验,我们发现五爪金龙乙醇提取物饱和水溶液致福寿螺100%死亡的时间仅48h,效果极好。 3、利用水生物如鲤鱼、鲫鱼、乌龟、花手巾等吃食幼螺和成螺的观察实验,发现不少水生物也会吃食幼螺和成螺。 4、此外,通过对老家阳江、大学城、土华、三水荷花世界等地调查观察,以及对当地一些农民的调查访问,得知:许多动物对福寿螺有取食能力。如鹅、鸭、水龟、鱼、昆虫、甲壳纲动物和水蛭等均能取食幼螺,鹅、鸭、水龟和鲤鱼能取食成螺,蚂蚁能大量取食卵块。 我们这个项目的特点是:通过一系列的调查访问,实地考察,分析了大量实验研究数据,随访了不同地方的农户,我们首次发现了利用本土的植物、动物等综合防治措施可以控制福寿螺幼螺和成螺的密度。

福寿螺的危害及防治措施

福寿螺的危害及防治措施 福寿螺能够咬断水稻主蘖及有效分蘖,导致有效穗减少而造成减产达20%以上。除啮食水稻等水生植物外还传播广州管圆线虫等疾病。人食用生的或加热不彻底的福寿螺后即可被感染,会引起人的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脑膜炎与脑膜脑炎,引起头痛、头晕、发热、颈部僵硬、面神经瘫痪等症状,严重者会出现瘫痪、嗜睡、昏迷等,甚至死亡。 寿螺20世纪70年代引入中国台湾,1981年由巴西籍中国人引入广东。1984年后,福寿螺已在广东广为养殖。由于过度养殖,加上味道不好,它被释放到野外。福寿螺适应环境的生存能力很强,又繁殖得快,因此迅速扩散于河湖与田野;其食量大且食物种类繁多能破坏粮食作物、蔬菜和水生农作物的生长,已成为广东、广西、福建、云南、浙江、上海、江苏等地的有害动物。在长江以南广大地区福寿螺可自然越冬,年发生两个世代。在广西鹿寨县等地,福寿螺在稻田的发生密度高达16.95个/平方米;水稻受害株率一般为7%~15%,最高达64%。福寿螺食性杂、危害莲藕,幼螺可从叶底啃食浮贴水面的荷叶,致使荷叶叶片穿孔或缺刻,严重时叶片被啃食得千疮百孔,难以抽离水面。福寿螺还危害水仙花、兰花等各种水生植物,成为中国南方水域的一大患害。此外,福寿螺还是一种人畜共患的寄生虫病的中间宿主,极易给周围居民带来健康问题。估计中国南方各省

市受其危害的水域(池、湖、水田等)不少于10万公顷。对福寿螺的防治是以化学防治为主,辅以人工防治,养鸭食螺是生物防治方法之一。对福寿螺的生态习性了解不够,防治不力。特别是选用的化学杀螺剂对水体毒性大,严重污染水质;施药量大、成本高、效果差。 福寿螺的农业防治措施 1、消灭越冬螺源:福寿螺主要集中在溪河渠道中和水沟低洼积水处越冬,因此要在春耕前清理稻田边水沟,清除淤泥和杂草,破坏福寿螺的越冬场所,降低越冬螺的成活率和冬后的残螺量。同时对沟渠和低洼积水处,采用药物进行防治。 2、阻断传播:在重发生区的下游片区,灌溉渠入口或者稻田进水口安装阻隔网,防止福寿螺随水进入田间。 3、人工捕杀:在春季产卵高峰期,结合田间管理摘除田间、沟渠边卵块,带离稻田喂养鸭子或将卵块压碎。利用晒田时成螺主要集中在进排水口和秧田沟内,早晨和下午人工拾螺。人工摘除卵块和结合农时捡拾成螺。利用晒田时成螺主要集中在进排水口和秧田沟内采取人工拾螺,也可控制为害。 4、人工诱杀:稻田淹水后,在稻田中插30~100厘米高竹片(木条、油菜秸秆),引诱福寿螺在竹片(木条、秸秆)上集中产卵,每2~3天摘除一次卵块进行销毁。数量以每亩30~80根竹片(木条、秸秆)为宜,靠近田边适当多插,方便卵块摘除。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作品-利用嗜食差异防治福寿螺危害水稻苗

第十届“挑战杯”广东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作品申报书 作品名称:利用嗜食差异防治福寿螺危害水稻苗 类别:

利用嗜食差异防治福寿螺危害水稻苗研究 摘要:室内观察福寿螺取食草本植物水花生、凤眼莲、海芋、蟛蜞菊、浮萍和五爪金龙,木本植物枸树、羊蹄甲和苦楝新鲜叶片的差异,以及其取食不同植物叶片后排泄物对水稻秧苗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72小时后,福寿螺取食所选植物的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枸树、水花生、凤眼莲、海芋、蟛蜞菊、羊蹄甲、浮萍、秧苗、苦楝、五爪金龙。福寿螺取食水花生、凤眼莲和枸树的量显著高于取食水稻幼苗量。福寿螺取食所选植物后其排泄物溶液对水稻秧苗叶绿素含量有促进作用,促进作用由高到低的顺序为: 蟛蜞菊、水花生、海芋、浮萍、秧苗、枸树、凤眼莲和羊蹄甲。田间试验结果显示:水稻移栽后分别施用水花生、凤眼莲和枸树新鲜叶片,福寿螺取食水稻秧苗的量与常规施用密达杀螺药后福寿螺取食水稻秧苗的量没有差异,而水稻秧苗的叶绿素含量、鲜重和干重显著高于施用密达杀螺的小区。 关键词:福寿螺水稻秧苗嗜食性防治危害 1前言 福寿螺(Pomacea canaliculata),又称苹果螺,原产于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由于该螺抗逆性强、食性杂、繁殖和生长速度极快。我国内陆于20世纪80年代从台湾引进,并进行人工养殖,以获得高经济收益。但由于该螺食味较差,被弃养,迅速入侵到水田和其它水体,对生态环境作物生产构成了严重的危害[1-4]。其主要危害对象有水稻、茭白、菱角、水生蔬菜等[5,6],其中以水稻的受害程度最重。田间调查表明,福寿螺孵化后7-15天即开始取食水稻幼苗的幼嫩部分。在华南地区水稻移栽后10-15天最易受福寿螺的取食危害,是水稻主要受害期。其危害形式表现为咬剪水稻主蘖及有效分蘖,致有效穗减少而造成严重的减产,如不加以防治可至绝产。早在1991年在广东就已有66.7万hm2稻田受福寿螺危害[7]。目前生产中主要采用化学药剂进行防治(如五氯酚钠、贝螺杀、密达、梅塔和百螺敌等)[8-10],长期大量的使用化学农药不仅增强福寿螺的抗药性,增加防治的难度,同时对生态环境有显著的负面影响。多年来,广泛采用的化学药剂五氯酚钠、贝螺杀、密达、梅塔、百螺敌均对环境有不同程度的负

小溪河福寿螺的危害与调查

小溪河福寿螺的危害与调查

福寿螺,又名:大瓶螺、苹果螺,属软体动物门。原产于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20世纪70年代引入中国台湾,1981年由巴西籍中国人引入广东。1984年后,福寿螺已在广东广为养殖。由于过度养殖,加上味道不好,被释放到野外,进而繁殖危害。 一、形态特征 福寿螺整个身体由头部、足部、内脏囊、外套膜和贝壳5个部分构成。头部腹面为肉块状的足,足面宽而厚实,能在池壁和植物茎叶上爬行。贝壳短而圆,大且薄,壳右旋,有4~5个螺层,多呈黄褐色或深褐色。有一个薄膜状的肺囊,能直接呼吸空气中的氧,具有辅助呼吸的功能。肺囊充气后能使螺体浮在水面上,遇到干扰就会排出气体迅速下沉。 福寿螺与田螺相似,但形状、颜色、大小有区别。福寿螺的外壳颜色比一般田螺浅,呈黄褐色,田螺则为青褐色;田螺的椎尾长而尖,福寿螺椎尾则平而短促;田螺的螺盖形状比较圆,福寿螺螺盖则偏扁。

二、生活习性 福寿螺喜生活在水质清新、饵料充足的淡水中,多集群栖息于池边浅水区,或吸附在水生植物茎叶上,或浮于水面,能离开水体短暂生活。最适宜生长水温为25~32℃,超过35℃生长速度明显下降,生存最高临界水温为45℃,最低临界水温为5℃。在长江以南广大地区福寿螺可自然越冬。 福寿螺为雌雄异体、体内受精、体外发育的卵生动物。每年3~11月为福寿螺的繁殖季节,其中5~8月是繁殖盛期,适宜水温为18℃~30℃。一次受精可多次产卵,交配后3~5天开始产卵,夜间雌螺爬到离水面15~40厘米的池壁、木桩、水生植物的茎叶上产卵。卵圆形,粉红色,卵径2毫米左右。卵粒相互粘连成块状,每次产卵一块,200~1000粒,一年可产卵20~40次,产卵量3~5万粒。 三、危害与防治

福寿螺正文

福寿螺的空间分布调查与分析 摘要:本研究通过野外观察及数据处理相结合,对福寿螺的空间分布进行 了探讨,揭示了福寿螺的一些基本的分布情况。2013年五月份,在广西师范大学附近的冷家村进行该研究的系统调查。通过拉样方法,对福寿螺生境选择,数量,场所机质类型展开调查,调查分析发现,福寿螺主要集中在各类流速缓或静止的淡水水体中,如沼泽、沟渠、池塘、河流、湖泊、以及各类水田。福寿螺生境一般水草丰盛、通气良好;它们能够忍受污浊的水质,但是更喜清洁的水体。通过分析得知福寿螺的空间分布以聚集分布为主。 关键词:福寿螺空间分布聚集分布防范措施 福寿螺( Pomacea canaliculata )又叫大瓶螺、苹果螺、雪螺,是中腹足目(Mesogastropoda)瓶螺科(Ampullariidae)瓶螺属(Pomacea)的软体动物。瓶螺科与田螺科(Viviparidae)密切相关,与之共同构成瓶螺超科(Berthold,1989)。福寿螺是稻田区严重的水稻害虫。它们通过直接啃咬水稻根茎造成植株枯死,严重影响水稻生产。福寿螺于1981年引入中国,目前已被列入中国首批外来入侵物种。食用未充分加热的福寿螺,可能引起广州管圆线虫等寄生虫在人体内感染。因此,研究福寿螺在稻田以及周围田埂,水沟和池塘的空间分布动态。评价生境对福寿螺的影响,为生境调查调节在福寿螺害虫防治中的应用提供依据。为此,我们于2013年5月份在广西师范大学附近冷家村对福寿螺展开其空间分布的调查。 1 材料与方法 1.1试验地概况 桂林市地处湘桂走廊南端,东经109°36′至111°29′、北纬24°15′至26°23′,平均海拔150m,北、东北面与湖南省交界,西、西南面与柳州地区相连,南、东南面与梧州市、贺州市相连,毗邻广东省。平均海拔150m,属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貌,地处低纬度地带,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四季分眀。年平均降雨量1900mm,平均温度19.3℃。最冷的月份为一月,平均温度4℃-8℃。可谓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条件十分适合福寿螺的生长繁殖。 1.2调查方法 在2013年5月份选择在桂林冷家村的农田去及附近周围的池塘沟渠进行调 查,分别拉了三个样方,总面积是670 m2,水稻田面积是300 m2,沟渠面积是 70 m2,池塘面积是300 m2,将水稻田划分为2×5m2的小样方,即划分为5×6=30 个小样方,记录每一个小样方的福寿螺只数,分析水稻田的福寿螺的分布类型。 同理沟渠则划分为2×5 m2,分为7个小样方,池塘划分为3×5 m2的小样方, 分为5×4=20个,分别分析它们的福寿螺的空间分布类型。 调查表格

不同生境福寿螺卵块的密度及空间分布

不同生境福寿螺卵块的密度及空间分布 黄红英;易道生;徐剑;章家恩 【摘要】采用随机取样对韶关学院人工湖(东湖、西湖、望湖)及韶关学院周边乡镇(白土镇、一六镇、江湾镇、大塘镇)的不同生境(水稻田、弃耕稻田、荷塘、农用水渠、湖边)的福寿螺卵块进行综合调查,并通过聚集度指标法、Iwao的M★一m 直线回归法、Taylor的幂法则等测定人工湖、荷塘、稻田、弃耕稻田、农用水渠的福寿螺卵块的密度及其空间分布情况.结果表明不同生境福寿螺卵块的密度是弃耕水田>水稻田>农用水渠>荷塘>人工湖,福寿螺的卵块在不同生境中的空间分布型总体呈聚集分布,只有望湖卵块呈均匀分布,没有出现随机分布. 【期刊名称】《韶关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6(037)004 【总页数】5页(P37-41) 【关键词】福寿螺;卵块;空间分布型;聚集分布 【作者】黄红英;易道生;徐剑;章家恩 【作者单位】韶关学院英东生命科学学院,广东韶关512005;韶关学院英东生命科学学院,广东韶关512005;韶关学院英东生命科学学院,广东韶关512005;华南农业大学热带亚热带生态研究所,广东广州51064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433

福寿螺(Pomacea canaliculataLamarck),又称大瓶螺、苹果螺、雪螺,原产于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1].自引进在中国南方地区大面积养殖,因其口感不佳市场不好而遭弃养逸生成自然种群;由于福寿螺具有适应性强、繁殖速度快、缺少天敌等特性,很快在我国南方省份的稻田、池塘和农用水渠迅速繁殖,严重危害水稻等农作物生产造成经济损失.因此福寿螺被国家环保总局公布定义成为第一批16种外来入侵物种之一,学者们纷纷在寻找遏制福寿螺的治理方法,在福寿螺的生物学特征[2]、性状遗传[3-4]、食性[5-6]、营养价值[7]、繁殖产卵习性[8]、富集重金属[9]、寄生虫[10]及生物治理[11-12]等方面做出贡献. 目前为止控制福寿螺繁殖的生物防治方法是捕捉成螺和灭螺卵两种办法,化学方法是喷施灭螺药,短期见效,治标不治本.通过捕捉成螺达到灭螺工作量大,可操作性不强,尤其是对于深水的池塘和河道,相比之下杀灭螺卵法比较可行,因为卵块附生于水面之上,颜色鲜艳容易辨认,是有效降低福寿螺密度的方法.本研究通过对不同生境福寿螺卵块的密度及空间分布型,研究福寿螺产卵繁殖的生态学特性,为找到福寿螺繁殖扩散规律提供理论依据. 1.1样地的概况 2012年夏季,采用随机取样法对韶关学院人工湖(东湖、西湖、望湖)及韶关市周边乡镇(白土镇、一六镇、江湾镇、大塘镇、侦江区猴山村)的不同生境(水稻田、秧田、弃耕、荷塘、农用水渠)的福寿螺卵块进行采集调查.样地生境概况见表1. 1.2 抽样方法 对6种样地分别随机选取30个样方,取样面积为1 m2,记录各样方内福寿螺的卵块数,共调查记录卵块611块. 1.3聚集度指标 采用扩散系数(C)、Cassie指数(Ca)、负二项参数(K)、丛生指数(I)、

外侵物种福寿螺的防治进展

外侵物种福寿螺的防治进展吉林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08级 姓名:韦正钻 学号:25080133 班级:环境科学1班

外侵物种福寿螺的防治进展 摘要:本文对部分有关福寿螺的防治以及研究文献进行了总结,了解福寿螺在我国的由来、扩散、危害和利用价值,以及目前对其防治和综合利用技术的最新进展。文章也总结了我国目前面临的福寿螺防治的瓶颈,希望通过总结经验,为后续防治和利用工作提供帮助。 关键词:福寿螺危害利用防治 Abstract:This paper has summed up references about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Pomacea canaliculata, in order to learn the appearance 、spread and hazard of it in China, and the advanced prevention and control technique of it . The paper also summed up the dilemma of controlling Pomacea canaliculata to do something useful to help the controlling and utilizing of Pomacea canaliculata by summarize experience . Key word:Pomacea canaliculata hazard utiliz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前言: 2011年7月份,作者暑假期间在家帮忙双抢,双抢就是抢收抢种,刚收割完稻谷马上又要种下第二季秧苗。每年的这段时间都是农民毒杀福寿螺的高潮,刚整过的水田里到处是大大小小的福寿螺,不同区域福寿螺密度不一样,少的有1~2个/平方米,多的有10~20个/平方米甚至更多。只有先毒杀福寿螺才可以播秧,不然刚播下的秧苗一个晚上就可以被啃食。幼苗期的秧苗时刻面临着福寿螺的威胁,每逢暴雨田水漫灌,河道里的福寿螺随水进入稻田,啃食幼秧,给农民造成巨大损失,轻则补苗,重则重新播种。而且,毒杀的效果是暂时的,相关部门也没有采取措施防治,当地农民每年都要面对福寿螺的危害。 大面积的施撒毒药造成生态破坏等诸多问题,福寿螺已成大害,可是科研机构农业生产的基本问题并不够重视,对福寿螺的防治研究更显匮乏。在中知网上检索2010年度关于福寿螺的文献,只找到91篇。每年农业防治福寿螺投入的资金以及福寿螺造成的间接经济损失是巨大的,区区91篇文献,可见我们对福寿螺防治科研的缺乏,现状令人堪忧。 1福寿螺向中国的引进 福寿螺(Pomacea canaliculata),又称大瓶螺、苹果螺,隶属中腹足目(Mesogastropoda)、瓶螺科(Ampullariidae)、瓶螺属(Pomacea),原产于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是世界100种恶性外来入侵物种之一[1]。福寿螺为雌雄异体、体内受精、体外发育的卵生动物,生活史分为卵、幼螺和成螺3个阶段[13]。一只雌螺一年可发生2~3代,世代重叠繁殖力惊人,经1 年可繁殖幼螺32.5 万只,繁殖速度惊人[1]。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