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小学六年级科学知识点重点

小学六年级科学知识点重点

小学六年级科学知识点重点
小学六年级科学知识点重点

小学六年级科学知识点汇总资料

(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

一、重要知识点

1、能使我们【省力或方便】的装置叫【机械】。其中像剪刀、扳手等构造简单的

又叫【简单机械】,常见的简单机械有【杠杆、滑轮(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斜面、轮轴】。

2、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用途】,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科学原理】。

3、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杠杆】,它有三个重要的位置,分别是【支点—

支撑并使杠杆围绕转到的位置;用力点—在杠杆上用力的点;阻力点——杠杆克服阻力的点。】

4、杠杆的分类:【省力杠杆——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费力杠杆—阻力点到

支点的距离大;】【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使用杠杆不一定省力【例:省力杠杆——开瓶器、切纸刀、园林剪等;费力杠杠——手术剪、镊子、筷子等;不省力不费力杠杠——订书机、跷跷板、天平】

5、杠杆尺的钩码怎么挂才平衡?

(1)如果两边只挂一个点,只要两边挂的钩码数与它离支点的格数相乘的积相等就行。

(2)如果挂1个点以上,杠杆尺两边各个点上的钩码数和格数的乘积的和要相等。

左边【2×2=4】【右边1×4=4】左边【2×1+1×1=3】右边【1×3=3】6、【“称砣虽小,能压千斤”】是杠杆类工具运用的一个典型事例,生活中的实例

还有:羊角锤、尖嘴钳、各种剪刀、镊子、开瓶器等。【小杆秤三点:提绳——支点;秤盘——阻力点;秤砣——用力点】

7、轮子和轴固定在一起,且可以转动的装置叫【轮轴】,生活中常见轮轴有:【门

把手、汽车的方向盘,水龙头,扳手,螺丝刀等】。

轮轴的作用:【A、在轮上用力带动轴省力B、在轴上用力带动轮费力。】【当

名称:动滑轮定滑轮滑轮组

作用:能省力但不能改变力能改变用力的方向,但既能省力,又能的方向。不能省力。变力的方向。

9、滑轮组中动滑轮越多越省力。使用动滑轮能省多少力,关键看连接动滑轮的

绳子有几段,2段,则用力为原来的1/2,四段则用力为原来的1/4。如下图,判断:

用力为重物的1/2 用力为重物的1/2 用力为重物的1/3 用力为重物的1/4 10、像搭在汽车车厢上的木板那样的东西叫【斜面】,【斜面都能省力。而且斜面

坡度越小越省力,坡度越大省力情况越不明显】。【盘山公路、螺丝钉、各种刀类的刀刃】都是运用了斜面的原理。

11、自行车是【简单、方便、环保】的交通工具,其运用的主要机械有:【杠杆

——刹车;轮轴——车把、脚蹬子;斜面——螺丝钉】。

12、自行车是靠【链条和齿轮】的配合将人的力量传递给自行车。【变速自行车:

大齿轮带动小齿轮,快,但费力;小齿轮带动大齿轮,慢,但省力】

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

一、重要知识点

1、许多房屋和桥梁是依靠直立的材料【柱子】和横放的材料【横梁】支撑的,

【横梁】比【柱子】更容易弯曲。

2、横梁的抗弯曲能力和横梁的【宽度、厚度、形状、材料】等有关。其中【横

梁厚度】能更大的影响横梁的抗弯曲能力,所以横梁一般【立着放】。

3、增加梁的【宽度】可以增加梁的抗弯曲能力,增加梁的【厚度】可以【大大

增加】梁的抗弯曲能力,可以看出【增加厚度比增加宽度更有效】。

4、【改变形状】也可以大大地改变材料的抗弯曲能力,【改变形状其实是减少材

料(宽度)而增加(厚度)】。如生活中常运用到的形状【“拱形”、“工”、“V”、“L”、“T”、“U”、“口”、“圆顶形”、“球形”等】

5、拱形也是【减少宽度】而【增加厚度】

6、增加横梁抗弯度能力的方法有【加宽、加厚、变形】,其中【变形】最好,既

增加抗弯曲能又【节省材料】

7、拱形承重时,能把压力【向下】和【向外】传递给相邻的部分,产生一个【向

外】推得力。抵住这个力,拱形就能承载很大的压力。拱形结构又叫【推力结构】

8、【圆顶形】可以看成是若干拱形的组合,它们有拱形承载压力大的特点,而且

不产生向外的推力。【应用】:安全帽、鸡蛋、悉尼歌剧院、中国国家大剧院、头骨、肋骨、足弓、龟壳、葱管、饮料瓶等。

【球形】在各个方向上都是拱形,这使得它比任何形状都要坚固。

9、人的头骨近似【球形】,可以更好的保护大脑。

10、像铁塔这样的【骨架式】结构叫作【框架结构】。起重机架、输电线铁塔都

是一种框架式结构。

11、【三角形】和【四边形】是框架结构的基本形状,【三角形】比四边形稳定,

利用三角形可以加固框架结构。

12、四边形框架不稳定,在四边形框架中加一根斜杆,变成三角形可以加固四边

形框架,【斜杆的作用是“拉”或“推”,使框架不变形】。

13、高塔不易倒的原因:【上小下大、上轻下重、利用三角形、抗风性强】

14、桥的结构分类:【拱桥、直梁桥、框架桥、拉索桥、浮桥】等

15、桥面在拱下方的桥作用:【1、桥面拉住拱足,抵消外推力,减少桥墩负担;

2、桥面低而平坦;

3、桥下宽阔】

16、拉索桥由【桥面、桥塔、钢缆】三部分组成。【钢缆】是承重的主要部件。

拉索桥的优点是【跨度大】。—【江阴大桥】:跨度——1385米;

【杭州湾跨海大桥】:跨度——36千米。

第三单元:能量

一、重要知识点

1、【电能生磁】——1820年,丹麦科学家【奥斯特】首次发现了这个现象。

奥斯特将通电导线靠近指南针,发现磁针【偏转】,断开电流,磁针【复位】

2、奥斯特的发现【电生磁】,为人类大规模利用电能打开了大门。

3、由【线圈和指南针】组成的叫做【电流检测器】,可以用来来检测电池有没有

电,以及小电动机有没有发出电来。

4、由【线圈和铁芯】组成的装置叫【电磁铁】,电磁铁【通电】产生【磁性】

【断电】磁性【消失】。

5、电磁铁与一般磁铁的相同点:【有南、北两极;同极相斥异极相吸,有磁性】。

电磁铁与一般磁铁的不同点:【1、电磁铁的南、北两极可以改变;2、电磁铁的磁力大小可以改变;3、电磁铁的磁性有无可以控制】

6、电磁铁的南北极与【线圈缠绕方向、电池正负极接法】有关。改变电磁铁南、

北两极的方法:【1、改变线圈的缠绕方向;2、改变电池的正负级接法)】两种方法其实都是改变电流方向。

7、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圈数、电流大小】等有关。

增加电磁铁磁力大小的方法主要有两种:【1、增加线圈圈数,2、增加电流的大小(电池的数量)。】

8、【铁芯粗细、铁芯长短、线圈到铁芯的距离等】对电磁铁磁力大小有一定影响。

9、制作强力电磁铁:【线圈的数量多,电流的强度强,线圈与铁芯的距离近等】

10、因为电路短路,导线较短,所以电磁铁很耗电,不要长时间接在电池上。

11、电动机的组成:【外壳;转子;后盖】。其中外壳内有一对【磁铁】;转子包

括【铁芯、线圈、换向器】;后盖上有【电刷】。

12、电动机的转子其实就是【电磁铁】,上面有【3组】线圈。当电动机被用来

发电时就应该叫他【发电机】了。区别:【电动机——电能转化成动能】

【发电机——动能转化成电能】

13、换向器的作用:【接通电流并转换电流的方向】

14、电动机是用【电产生动力】的机器,它的工作原理是:【用电产生磁,利用

磁的相互作用转动】,电动机虽然大小悬殊、构造各异,但工作基本原理【相同】。

15、能量形式可分为【动能(机械能)、热能、光能、声能、电能、化学能(内

能)、核能(原子能)等】。我们把与运动有关的能量叫【动能】,把储存在食物和化学能中的能量叫【化学能】。

16、所有的用电器都是【电能转化器】,能够将输入的【电能】转化成【其他形

式的能】

17、能量之间可以【相互转换】。

18、电能都有其他能量转化而,如::【风能、动能、化学能、原子能】等。

19、【石油、天然气和煤】都是不可再生能源,我们除了节约能源,还要寻求新

能源,如:太阳能、核能、风能、水能、地热能、海洋潮汐能、沼气等。20、煤是由【远古植物】经过长期高温高压作用形成的;

第四单元:生物的多样性

一、重要知识点

1、到目前为止,已经发现并分类记载的生物超过【200万种】;估计地球存在物

种应为【200万——400万】种。

2、常见的动物有:【蚯蚓、蜈蚣、小鸟、七星瓢虫、苍蝇、蝗虫等】;常见的植

物有【凤仙花、狗尾草、杜鹃花、松树、柏树等】;

3、龙泉市树:【红豆树(花梨木)】龙泉市花【“花中君子、香花之王”——兰花】

4、科学家常常要对一个【区域】的动植物【种类和分布情况】进行调查。

5、中国稀有动植物分布:【扬子鳄——安徽、江苏、浙江、江西等地】;

【藏羚羊——青藏高原】;

【珙桐——贵州、四川、云南等地】;

【白鳍豚——长江中下游、洞庭湖、钱塘江等】;

【大熊猫——四川、陕西、甘肃等】;

【亚洲象——云南等地】;

6、用【分类】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辨别和研究】植物。科学家主要是

根据【植物的特征】对植物进行分类的。

7、根据是否开花可分为【开花植物】、【不开花植物】;开花植物包括【根、茎、

叶、花、果实、种子】

8、在植物王国中,已发现的种类有【30多万】种,【开花植物约占一半以上】。

在不开花植物中,【蕨类、藻类、苔藓类】和开花植物一样,自己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养料。

9、【分类】是研究动物的一种基本方法。科学家根据动物的【身体构造】和【生

命活动特征】对动物进行分类。

10、科学家根据动物【骨骼的特征】将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身体中有脊椎的叫【脊椎动物】;包括鱼类、鸟类、哺乳类、爬行动物和两栖

动物

身体中无脊椎的叫【无脊椎动物】包括环节动物、节支动物、软体动物等11、昆虫类———【像蝗虫、蜜蜂那样身体上有三对足的动物】;

鱼类————【终身生活水中、用鳃呼吸】;

鸟类————【身体上长羽毛】;

哺乳动物——【胎生(直接生小动物)、哺乳】

12、动物王国中,已发现种类有【150多万】种,是生命世界中类别最多的。而

【昆虫】又是动物王国中种类最多的已知的达【100多万】种,约占【80℅】13、人的形状特征有【眼皮、前额发际、耳垂、下颌、嘴唇】等,将各种形状特

征组合在一起,就成了不同相貌的人,所以,

【世界上没有相貌完全相同的两个人,我们的相貌是唯一的】

【世界上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生物,甚至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

14、各种动植物的【形态特征和功能】都是与它们的【生活环境】相适应的。

【不同的环境】中生活着【不同的生物】如:

水葫芦,叶柄膨大——水生环境松树(针形叶)——山地干燥环境仙人掌(刺状叶)——沙漠环境香蕉树(叶扩大)——热带雨林

苍耳果实——勾住动物皮毛莲的莲蓬——载运果实漂浮

蒲公英果实——随风传播鸭子的脚蹼——适于游泳

猫的眼睛和肉垫——捉老鼠毒蛾鲜艳的色彩——警告天敌

小鸟纺锤形身体、骨骼中空等——适于飞行

15、【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改变着生物特征,造就了生物的多样性。

16、【伯格曼法则】同一种生物,愈冷的地方,个体【愈大】,身体愈接近【圆形】;

并且鼻子、耳朵、腿等暴露在外的器官【越小】。

17、生物多样性的意义:【对人类生存】、【对其它生物生存】、【对维护地球环境】

具有重要意义。保护生物多样性就要保护它们生活的环境。

18、生物多样性指的是生物圈的所有生物,即【动物、植物、微生物,以及它们

所拥有的基因和生存环境】。

它包含三个层次:【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中国】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12】个国家之一。

19、生物生存是【自然赋予】的权利,不是【人类赋予】的权利。

20、【《生物多样性条约》】于【1993】年正式开始实行,全世界有【180多】个

国家是《生物多样性条约》的缔约国。

21、每年的【5月22日】被称为【国际生物多样性日】。

22、大自然运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来选择和淘汰生物。

23、生物的生存权利包括【阳光、水域、地域】等基本生存条件和不同生物通过

【食物链】【食物网】彼此构成的相互依存条件。

(六下)第一单元《微小世界》知识点

第一课《放大镜》: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放大镜的构造(镜架、镜片)。

2.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厚边缘薄)。凡是具有这样特点的东西,就有放大作用,如:(加满水后的烧杯、烧瓶、露珠)等。

3.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片的直径)没有关系,和(镜片的凸度)有关。放大镜的(凸度越大,放大的倍数也越大),由此推断(球形的透明体)放大倍数最大。

4.放大镜的使用方法:方法一,观察对象不动,人眼和观察对象之间的距离不变,手持(放大镜在物体和人眼之间来回移动),直至图像大而清楚;方法二,把放大镜移至眼前,(移动物体),直至图像大而清楚。

5.用放大镜观察电视机和计算机的屏幕一个个小点由(红、绿、蓝)三种颜色组成。由(色彩点)组成。

6.(培根)设计并制造出了能增进视力的眼镜。最早使用的透镜就是用透明水晶琢磨而成。

第二课《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1.用放大镜能够观察到许多用(肉眼)观察不到的(细节),如: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蝴蝶翅膀上布满彩色的小鳞片,这些鳞片其实是(扁平的细毛);蛾类的(羽状触角),蝶类的(棒状触角),蝗虫的(丝状触角),天牛的(鞭状触角);蝇、蜻蜓的(复眼);苍蝇在玻璃上不滑落,这跟它的(脚的构造)有关等。

2.昆虫的“嗅觉”很灵敏,据说是因为它们的(触角)。科学研究表明昆虫头上的(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能分辨各种气味,比人的鼻子灵敏得多。3.蚜虫喜欢吸食嫩枝上的汁液,蚜虫的大小如针眼,蚜虫的天敌是(草蛉)。第三课《放大镜下的晶体》:

1.像食盐、白糖、味精那样,(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2.自然界中的(大部分)固体物质都是(晶体)或(晶体组成),如许多岩石就是由(矿物晶体)集合而成,花岗岩就由(长石、云母、石英)等矿物晶体组成。3.不是所有的固体都是晶体,如:(玻璃、珍珠、面粉、松香、琥珀、塑料、纸张)等就不是晶体

4.晶体的形状多种多样,但都很(有规则)。食盐、白糖的晶体是(立方体),味精的晶体是(柱状)。有的晶体较大,肉眼可见,有的较小,要在放大镜或显微镜下才能看见。

5.制造晶体的方法:①减少水分;②降低温度。

第四课《怎样放得更大》:

1.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

2.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制成世界上最早的可放大近300倍的(显微镜),并且用它发现了(微生物)。

3.(显微镜)的发明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微观世界)。显微镜是人类认识(微小世界)的重要观察工具。

4.为了看到更小的物体,人们又研制出(电子显微镜)和(扫描隧道显微镜)。电子显微镜可把物体放大到200万倍。

第五课《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

1.显微镜的构造一般包括:(目镜、物镜、调节旋钮、载物台、反光镜)等;使用的步骤主要包括:(安放——对光——上片——调焦——观察)。

2.用显微镜观察时,移动载玻片的方向和目镜里看到的方向(正好相反)。3.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最早在显微镜下发现了生物的(细胞)结构。4.洋葱表皮上一个个小房间似的结构,是洋葱的(细胞)。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5.洋葱表皮玻片标本的制作步骤:①在载玻片上滴上一滴水;②用镊子取下洋葱表皮放到载玻片上展开;③把盖玻片倾斜着盖到标本上;④从标本边缘滴一滴碘酒给标本染色。

第六课《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二)》:

1.大量的研究事实说明生命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是生物最基本的(结构单位),也是生物最基本的(功能单位)。生物的(呼吸、消化、排泄、生长、发育、繁殖、遗传)等生命活动都是通过(细胞)进行的。

2.(细胞学说)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3.细胞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生物)的细胞是不同的,生物(不同器官)的细胞也是不同的。它们具有(不同的功能)。(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场所。

第七课《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

1.水中常见的微生物有(变形虫、草履虫、鼓藻、船形硅藻、喇叭虫、眼虫)等。

2.我们可以用(干草)培养微生物。

3.微生物通常都有特殊的(构造和功能),以适应周围的环境。(微生物)具有(生物)的特征,如:对环境有一定的需求、对外界的刺激有反应、能繁殖等。4.微生物玻片标本的制作步骤:①取少量脱脂棉交织成网状放在载玻片上;②在棉纤维上滴一滴池塘水,盖上盖玻片。放棉纤维的目的是为了(控制微生物的运动)。

第八课《微小世界和我们》:

1.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生活的改善。如:①利用显微镜发现细菌、病毒,抵抗制服疾病;②克隆生物;

③利用微生物酿酒、发面、制作酱油、醋、酸奶等;④利用微生物处理垃圾和污水。

2.观察工具发展的流程图:肉眼——放大镜——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扫描隧道显微镜。

肉眼——能看清大于五分之一毫米大小的物体,如昆虫等

放大镜——能看清小于五分之一毫米的肉眼看不清的东西,如晶体等

光学显微镜——能看清细胞和微生物

电子显微镜——能看清更小的组成物质的原子、分子等

《资料库》:

1.在我们的感觉器官中,(眼睛)能获得比其他感官更丰富的信息,但人的最高视力只能看清楚(1/5毫米)大小的微小物体。

2.人类最早使用的凸透镜是用(透明水晶)琢磨而成。在13世纪,英国一位主教格罗斯泰斯特,最早提出放大装置的应用,他的学生(培根)根据他的建议,设计并制造出了能(增进视力)的眼镜。

3.(培根)设计并制造出了能增进视力的眼镜,即(远视眼镜,也叫老花镜),远视眼镜的镜片是(凸透镜),把物体的图像(放大)了。近视眼镜的镜片是(凹透镜),把物体的图像(缩小)了。

4.世界上第一架真正的显微镜是由(荷兰詹森父子)制成的,这架显微镜由(一个凸透镜和一个凹透镜)组成,它是光学显微镜。

5.草履虫的繁殖方式是先将身体拉长,接着从中部分裂成两部分,最后每部分形成一个幼小的草履虫——分裂繁殖。

6.法国科学家(巴斯德)第一个指出微生物与人类健康的关系。

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知识点

第一课《我们身边的物质》:

1.我们能直接或间接观察到的实际存在的东西都是(物质),(空气、电、火、声音)等也是(物质),整个世界都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都在不断变化,有些变化比较缓慢,现象不明显,有些变化比较激烈,现象明显。

2.物质是(变化)的,有些变化(没有产生新的物质),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

第二课《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1.物质的变化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它们的区别在于(是不是产生了新的物质)。

2.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状态、形状、大小等,(没有产生新的物质),我们把这类变化称为(物理变化),如:(豆子和沙子的实验、湿衣服凉干、汽油挥发、积沙成塔、滴水成冰)的变化等。

3.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我们把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如:(白糖加热从白色的糖变为黑色的炭、百炼成钢、食物腐败、粮食酿酒)的变化等。化学变化最重要的特点是(产生了新物质)。

第三课《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

1.(米饭)在口腔里与(唾液)作用会发生(化学变化),产生麦芽糖,所以咀嚼米饭会有甜味。淀粉→麦芽糖

2.(淀粉)与(碘酒)会发生化学变化,生成的新物质是(蓝紫色)的,利用这一特性可以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3.含有淀粉的食物有:(米饭、馒头、番薯、马铃薯、玉米)等。

第四课《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

1.(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用手摸玻璃杯外壁,(感觉比原来凉一点),同时产生(大量的气泡),生成新的物质,这种气体能使燃烧的细木条马上熄灭,说明这种气体(不支持燃烧)。

2.(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物质(二氧化碳气体),这样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

3.(二氧化碳)是具有特殊性质的一种气体。它具有(比同体积的空气重、不支持燃烧、无色无味)等性质。

第五课《铁生锈了》:

1.铁生锈是一种(化学变化),(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铁和铁锈在(颜色、硬度、光泽、导电性、手感、是否能被磁铁吸引)等方面都不同。2.铁是(灰白色、硬度高、有金属光泽、导电性好、光滑、能被磁铁吸引);3.铁锈是(红褐色、硬度低、没有金属光泽、不导电、粗糙、不能被磁铁吸引、容易脱落)。

第六课《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

1.(硫酸铜溶液)和(铁钉)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物质)。反应现象:(浸入溶液的铁钉表面有红色物质附着;蓝色的溶液颜色逐渐变浅;杯底有沉淀物)。

2.(化学变化)常会伴随各种现象,如:发光发热(蜡烛的燃烧);产生气体(小苏打和白醋混合);改变颜色(淀粉上滴碘酒,铁生锈);产生沉淀物(硫酸铜溶液中放入铁钉)。

3.根据化学变化伴随的(发光发热、改变颜色、、产生气体、产生沉淀物)等现象可以初步判断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但判断的唯一标准是有没有产生新物质。

第七课《控制铁生锈的速度》:

1.铁生锈的原因与(水和空气)有关,即(水和空气的共同作用)使铁生锈。2.在平常生活中,铁生锈的快慢与(水的多少)关系很大。防止铁生锈的方法是(隔绝水分和空气),如在(铁器外面涂上油漆;把铁器放在干燥的地方;制成不易生锈的合金)等。

第八课《物质变化和我们》:

1.我们周围的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变化)的。物质变化有两类:(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一定发生了物理变化。2.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很多,最重要的特点是(产生了新物质)。

3.物质变化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如利用(物质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了温度计,这种变化属于(物理变化);又如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不断增加,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土地沙漠化)等环境问题日趋严重。

《资料库》:

1.(水分和氧气)是使铁容易生锈的原因,光有水不会使铁生锈,只有当空气中的氧气溶解

在水里时,氧在有水的环境中与铁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氧化铁),这就是(铁锈)。

2.铁上面(涂上油漆),(切断了铁与空气的接触);铁制品如菜刀等用完后(擦干并放

在干燥的地方,则切断了铁与水的接触),从而防止铁制品生锈。

3.中国古代的黑火药是(硝石、硫磺、木炭)以及一些辅料等粉末状物质的均匀混合物,(火

药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它的发明跟(古代的炼丹术)有很大的关系。最早的火

药配方保存在唐朝清虚子撰写的《铅汞甲庚至宝集成》中,称“伏火矾法”。

第三单元《宇宙》知识点

第一课《地球的卫星——月球》:

1.月球的概况:(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围绕地球(逆时针方向)转动。月球是距地球最近的一个星球,距离地球约(38万多公里),月球(直径)大约是地球的(1/4),质量大约是地球的(1/80),体积大约是地球的(1/49),月球引力大约是地球的(1/6)。月球上(没有空气、没有水),因此也(没有生物),声音在月球上也(不能传播)。

2.人类对月球的探索:自古以来,人们就不断地改进观测工具去探索和认识月球。1969年7月,(美国的“阿波罗11号”)载人飞船成功地在月球上着陆,(阿姆斯特朗)留下人类在月球上的第一个足迹。(我迈出了一小步,但人类迈出了一大步——阿姆斯特朗)。我国也于(2007年10月24日)成功发射了第一个绕月探测卫星——(“嫦娥一号”)。(2010年10月1)成功发射了中国探月二期工程先导星(“嫦娥二号”)。(2013年12月2日)成功发射了中国探月工程二期的(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成功送入太空。

3.人类对月球的探索历程:肉眼观察——天文望远镜(伽利略)——探测飞行器——登月考察。

第二课《月相变化》:

1.月球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做(月相)。

2.月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我们看到的月光是它(反射)太阳的光。月相实际上就是人们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亮的部分)。由于观察的角度不同,所以看到的月相(亮面大小)、(方向)也就不同。

3.月相变化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过程中形成的,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

4.月相的变化经历(新月——上弦月——圆月——下弦月——残月)的过程。农历上半月,由缺到圆,亮面在右侧(西);下半月,由圆到缺,亮面在左侧(东)。

5.月相的运动周期是(一个月),在一个月中,月相跟着(农历)变,要经历新月,也叫朔月(初一、二)-——峨眉月(初三、初四)——上弦月(初七、初八)——上凸月(十二、十三)——满月,也叫望月(十五)——下凸月(十七、十八)——下弦月(二十二、二十三)——残月(二十八、二十九)等一系列变化。

第三课《我们来造环形山》:

1.月球地形的主要特征是分布着许多大小不一、深浅不一的((环形山)。2.关于环形山的形成,人们曾有过多种猜测,如:(撞击说)(火山说)等。3.目前公认的观点是(“撞击说”),这种观点认为,环形山是由于(流星、陨石)撞击月球后遗留下来的痕迹。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就相当于少了一层保护层,使撞击更猛烈和频繁。

4.环形山的形成与许多因素有关,(陨石撞击)是主要原因。

第四课《日食和月食》:

1.日食发生在(农历的初一)前后,有(日全食、日偏食、日环食)。月食发生在(农历的十五)前后,有(月全食、月偏食)。

2.日食:(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中间,三者在一条直线上,因(月球)

挡住了(太阳)照射到(地球)上的光,在地球上处于影子中的人,只能看

到太阳的一部分或全部看不到,于是就发生了日食。图示如下:

3.月食:(地球)运行到(太阳和月球)之间,三者在一条直线上,(地球)挡住了太阳射向月球的光,这时就发生了月食。图示如下:

第五课《太阳系》:

1.太阳系:以(太阳)为中心,包括围绕它转动的(八大行星)(矮行星)(小天体)组成的天体系统。(太阳)是太阳系里唯一发光的(恒星),太阳的直径是(140万千米)。

2.太阳系的八大行星从(近到远)的排列顺序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地球排在第三,离地球最近的行星是(金星)。

3.太阳系中体积最小的是(水星),最大的是(木星);自转周期最短的是(木星),最长的是(金星);公转周期最短的是(水星),最长的是(海王星)。

第六课《在星空中(一)》:

1.人们为了便于辨认星星,把看起来不动的星星分成群,划分成不同的(区域),根据其形态想象成(人)、(动物)或(其他物体)的形状,并给它们命名,这些人为划分的区域就称为(星座)。

2.(星座)实际上是远近不同、没有联系的(恒星)在天空中的(排列图像)。如果从不同角度观察,图形不同。

3.(大熊星座)的标志是由七颗亮星组成的(北斗七星)。(小熊星座)的标志是(北极星)。

4.(北极星)可以帮助大家在夜间辨认方向,利用(大熊星座的北斗七星)可以比较容易地找到它:把北斗七星勺子前沿的两颗星的连线延长,在大约相当于这两颗星距离的5倍处,有一颗比较亮的星,那就是(北极星)。

第七课《在星空中(二)》:

1.随季节的变换,在天空中会出现不同的代表性星座。(星座)在天空中是运动变化的。

2.(亮星构成的图形)是星座的主要标志。夏季主要星座——天鹅座(天津四)、天琴座(织女星)、天鹰座(牛郎星)、天蝎座(心宿二)

3.“夏季大三角”——(天津四)(织女星)和(牛郎星),它们分别属于(天鹅座、天琴座、天鹰座)。

第八课《探索宇宙》:

1.光的传播速度是(每秒钟30万千米),(光年)就是光在一年中所走过的距离,它是用来计量(恒星间距离)的单位。

2.太阳系和众多的恒星一起组成的一个(恒星集团),被人们称为(银河系)。

银河系大约由1000亿——2000亿颗(恒星)组成,直径有(10万光年)。

3.银河系还不是宇宙的全部,类似银河系一样的星系还有100亿个,如:仙女座星系、猎犬座星系等,人们把它们统称为(河外星系)。

4.(宇宙)是由类似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等大小不同的天体系统组成的庞大系统,人们已观测到距我们(120光年)的宇宙空间深处,但仍没看到宇宙边缘。

5.恒星的一生:星云的气体和尘埃紧缩——原恒星——膨胀变成巨星或超巨星——爆炸成超新星——变成黑洞或中子星;或者星云的气体和尘埃紧缩——原恒星——小型或中等恒星变成红巨星——变成白矮星——变成黑矮星。

6.(中国)是世界上公认的(火箭)发源地。目前我国的航天技术也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我国分别于2003年和2005年发射了“神舟”五号和“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圆了中国人的飞天梦想。中国首位登上太空的人是(杨利伟)。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号探月卫星)发射成功;(2010年10月1)成功发射了中国探月二期工程先导星(“嫦娥二号”)。(2013年12月2日)成功发射了中国探月工程二期的(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成功送入太空。2013年12月14日,(“嫦娥三号”)携带我国的第一艘月球车“玉兔号”实现首次月面软着陆。

《资料库》:

1.1609年,(伽利略)利用自制的(望远镜)观察月球。

2.天文望远镜可以分为(光学望远镜)和(射电望远镜)两种。

3.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单孔径射电望远镜是(美国)的(阿雷西博射电望远镜),直径达305

米。

第四单元《环境和我们》知识点

第一课《一天的垃圾》:

1.人们在生活中要产生大量成分复杂的(垃圾)。丢弃的垃圾(危害环境)。2.垃圾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主要表现在:(①污染大气;②污染水体;③污染土壤;④破坏卫生,传播疾病。)

3.(垃圾污染、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和噪声污染)已成为我国城市急需解决的四大环境问题。

第二课《垃圾的处理》:

1.目前处理垃圾的方法有(填埋)(焚烧)(堆肥)等。

2.填埋处理的优点:(①投资少,费用低;②简单易行),是目前最主要的垃圾处理方法;缺点:(①容易污染地下水、大气;②占地面积大;③垃圾分解比较慢)。

3.填埋场在填满垃圾以后,可以在上面修建(公园、体育场),但是(不能用来建筑房屋和种植庄稼)。

4.焚烧处理的优点:(①占地小,②避免了污染地下水,③产生的热量可以用来发电)。

缺点:(①消耗大量电能;②留下残余物;③如里控制不好,会产生有毒物质,造成二次污染)。

5.在填埋垃圾模拟实验中:细石子代表(土层);清水代表(地下水);浸过墨水的纸巾代表(填埋的垃圾);喷水代表(下雨);清水变黑(说明填埋垃圾会污染地下水)。

第三课《减少丢弃及重新使用》:

1.(减少垃圾)很重要,常用的方法是(减少丢弃)和(重新使用)。

2.(减少垃圾的数量)是从源头上解决垃圾问题的办法。

3.(重新使用)是指用另一种方法来使用已用过的东西,是减少垃圾数量的重要方法。

4.(过度包装)会造成(资源浪费)而且产生大量垃圾。

5.日常生活中减少垃圾的例子:①双面打印可以节约纸张;②自带喝水杯外出,少买瓶装饮料;③尽量少用或不用一次性用品,以减少纸和塑料的丢弃等。

第四课《分类和回收利用》:

1.(垃圾分类和回收利用)不但能(减少垃圾的数量),而且能节省大量的(自然资源)。

2.垃圾的分类一般可分为(可回收垃圾),如塑料制品、玻璃制品、金属制品、纸制品、布类、木制品等;(有害垃圾),如废电池、废灯管、医疗垃圾等;(厨余垃圾),如剩菜剩饭、果皮等;(其它垃圾),如陶瓷、砖瓦、卫生间废纸等。

3.要有效地回收垃圾,必须改变(垃圾混装)的习惯,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和(分装)垃圾分类、分装便于垃圾(回收利用)和对一些(有毒垃圾)的处理。4.对自然环境威胁最大的五种物质,电池里就包含了三种:(汞)、(铅)、(镉)。如果将废旧电池混入生活垃圾一起填埋,渗出的汞及重金属物质就会浸入土壤,污染地下水。

5.(堆肥法)可以有效减少垃圾并形成(肥料)。

6.减少固体垃圾的科学方法是(减少丢弃)、(重新使用)和(回收利用)。

第五课《一天的生活用水》:

1.(淡水)是我们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的必需品,但是地球上的(淡水资源)很紧缺。

2.由于(人口迅速增长)、(环境污染)和(全球气候变暖),目前60%的大陆面临淡水资源不足,100多个国家严重缺水,其中最严重的国家达(40多个)。3.节约用水的办法:①淋浴时,抓紧时间;②把洗脸水存起来,用于冲厕所、拖地;③用流水洗手;④及时关紧水龙头;⑤利用雨水浇花;⑥建议家长选用节水的洁具等。

第六课《污水和污水处理》:

1.造成自然水域污染的污染源主要有(生活污水、工业污水、农业污水)等。

2.污水的处理一般可以用(沉淀、过虑)等方法进行。淡水在自来水厂除了沉淀和过滤,还要加入药物进行(灭菌处理),这样才能符合我们的使用标准。

3.污水处理的一般过程是:初步处理(沉淀)——再处理(过滤)——追加处理(天然净化,再次排放前向水中加人化学药剂——氯)。

4.大多数地区的自来水水源取自(水库、湖泊或河流)。自来水是我国目前主要的(生活饮用水),饮用水源受到污染,会直接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

第七课《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

1.水污染主要是(人类的活动)造成的,水污染严重影响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2.对治理家乡水域的建议: 1.请有关部门管理监督 2.提高居民素质

3.适当给予奖惩

第八课《环境问题和我们的行动》:

1. 现代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垃圾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白色污染、物种灭绝速度加快、沙尘暴、全球气候变暖、酸雨、赤潮)等。

2.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有(工业废气、汽车尾气)等。(减少废气和废物排放)是控制大气污染最根本的办法。每年的(9月22日)是“国际无车日”。

3.白色污染是(塑料)制品的污染。合成塑料是1909年美国化学家(贝克兰)发明。

4.减少白色污染(塑料垃圾)的方法有:(①用纸袋和布袋;②提菜篮子上菜市;

③减少塑料包装;④用可降解塑料袋等)。

5.由于(全球森林的大量破坏)和(海洋环境的恶化),现有的生物物种灭绝速度是自然灭绝速度的(1000倍)。人类(滥捕乱猎)和(过度开发利用),更使得许多生物资源濒临枯竭。

6.(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有效方法,我国的(九寨沟)、(长白山)、(四川卧龙)等地都建立了自然保护区。

《资料库》:

1.为了限制各国碳氧化合物的排放,1997年12月,联合国在日本京都召开了“防止地球温暖化京都会议”,并通过了《京都议定书》。

2.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产生了温室效应。

3.科学家证实(氟利昂和哈龙)是造成南极臭氧层空洞的主要原因,人类正在共同采取“补天”行动。

4.许多环境问题是(人类活动)造成的,但人类的活动也能够(改善环境)。

最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汇总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汇总 第一单元复习资料1、在工作时,能使我们省力或方便的装置叫机械。螺丝刀、钉锤、剪刀这些机械构造简单,又叫简单机械。 2、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杠杆。它有三个点,用力的位置叫用力点,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转动的位置叫支点。 3、杠杆尺平衡时,左边的钩码数乘以格数等于右边的钩码数乘以格数。 4、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费力。 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省力。 5、像水龙头这样,轮和轴固定在一起,可以转动的机械叫做轮轴。 6、像旗杆顶部的滑轮那样,固定在一个位置转动而不移动的滑轮叫做定滑轮。可以随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做动滑轮。 7、把动滑轮和定滑轮组合在一起使用,就构成了滑轮组。 8、像搭在汽车车厢上的木板那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斜面。 9、斜面的坡度越小,在斜面上提升物体所用的力就小,斜面的坡度越大,在斜面上提升物体所用的力就大。螺丝钉的螺纹越密,旋进去就越省力。 10、链条与两个齿轮啮合,起到传递动力而是自行车运动的作用。 11、各种简单机械的比较: 第二单元复习资料1、很多的房屋和桥梁都是依靠直立的材料(柱子)和横放的材料(横梁)支撑住的。它们受压 时,横梁比柱子容易弯曲和断裂,所以,如何增强横梁抗弯曲能力是建筑上很重要的问题。 2、材料的宽度越宽,抗弯曲能力越强;材料的厚度越厚,抗弯曲能力越强。材料的宽度和厚度中,厚度更多地影响材料抵抗弯曲的能力。 3、改变薄板形材料的形状,实际上都是减少了材料的宽度而增加了材料的厚度。虽然减少材料的宽度降低了一些抗弯曲能力,但增加了厚度,就大大增强了材料的抗弯曲能力。 4、拱形受到压力时,能把压力向下和向外传递给相邻的部分。拱形受到压力时会产生一个向外推的力,能抵住这个力,拱就能承载很大的重量。

六年级科学知识点总结

小学六年级科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只要具有放大镜片透明,中间较厚的结构(比如加满水后的烧杯,烧瓶等),就具有同样的(放大)功能. 4,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片的直径)没有关系,和(镜片的凸度)有关.放大镜的(凸起程度越大,放大的倍数也越大). 5,使用工具能够观察到许多用(肉眼)观察不到的(细节).如通过(放大镜)能观察到更多关于昆虫的细节:蝇的(复眼);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蝴蝶翅膀上布满的彩色小鳞片是(扁平的细毛). 6,科学研究表明昆虫头上的(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能分辨各种气味,比人的鼻子灵敏得多. 7,(一些固体物质)的内部有一定的结构,如果构成这些物质的微粒按一定的空间次序排列,形成了(有规则的几何外形),这就是(晶体),如食盐,白糖等. 8,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 9,(显微镜)的发明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微观世界).显微镜是人类认识(微小世界)的重要观察工具. 10,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制成世界上最早的可放大近300倍的(显微镜),发现了(微生物). 11,洋葱表皮是由(细胞)构成的.(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12,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最早在显微镜下发现了生物的(细胞)结构. 13,生物细胞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生物)的细胞是不同的,生物(不同器官)的细胞也是不同的. 14,(细胞)是生物最基本的(结构单位),也是生物最基本的(功能单位). 15,(细胞学说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16,用(显微镜)能看到肉眼不能看到的(微小生物).

六年级(下册)科学重要知识点整理

六年级下册科学重要知识点整理 六年级下册科学重要知识点整理 判断。 1.一个细菌又称一个菌落。(×) 2.光线从空气进入凸透镜时会产生折射而弯曲。(√) 3.晶体的形状是很有规则的,都可以用肉眼直接看到。(×) 4.一个凸透镜的放大倍数是有限的。(√) 5.把橘皮、馒头等放在温暖干燥的环境中就可以进行霉菌培养。(×) 6.利用酵母菌发面后,体积可以达到原来的4-5倍。(√) 7.电池、医用针管等有毒有害垃圾要做深埋处理,才不会有危害。(√) 8.用不同的方法重新使用已用过的东西,可以减少垃圾数量。(√) 9.填埋场在填满垃圾后,可以在上面建公园、种庄稼。(×) 10.垃圾其实是放错了地方的财富。(√) 11.光年就是光走一年的距离,是用来计量恒星距 离的单位。(√)

12.不同的人观察同一棵树后,所描述的内容可能会不一样。(√) 13人们要想获取真实的资料,必须自己亲自去动手 获取,没必要与会交流。(×)电磁现象是丹麦科学家奥斯特最先发现了。(√) 15.太阳系是宇宙中最大的天体系统。(×) 16.正在使电灯发光的电线旁边没有磁场。(×) 17.将垃圾深埋以后,再也不会污染环境了。(×) 18.空气,土壤,海洋一旦被污染就再也无法治理了。(×) 19.我们平时发面用的酵母菌对人体是有害的。(×) 20.放大镜放大的倍数越高,所看到的视野就越大。(×) 21.自然界中很多物体都是晶体,晶体的形状都是 很有规则的。(√) 22.锅盖做成圆顶形主要是为了锅的容量大一点。(×) 23.用放大镜可以观察到手上的细菌。(×) 24.物体的细菌结构必须制成玻片标本在显微镜下 才能观察清楚。(√) 25.我们在记录信息的时候,要如实记录,但不需

小学六年级科学知识点总汇资料全

小学六年级科学知识点汇总资料 (六上)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 一、重要知识点 1、能使我们【省力或方便】的装置叫【机械】。其中像剪刀、扳手等构造简单的 又叫【简单机械】,常见的简单机械有【杠杆、滑轮(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斜面、轮轴】。 2、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用途】,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科学原理】。 3、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杠杆】,它有三个重要的位置,分别是【支点— 支撑并使杠杆围绕转到的位置;用力点—在杠杆上用力的点;阻力点——杠杆克服阻力的点。】 4、杠杆的分类:【省力杠杆——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费力杠杆—阻力点 到支点的距离大;】【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使用杠杆不一定省力【例:省力杠杆——开瓶器、切纸刀、园林剪等;费力杠杠——手术剪、镊子、筷子等;不省力不费力杠杠——订书机、跷跷板、天平】 5、杠杆尺的钩码怎么挂才平衡 (1)如果两边只挂一个点,只要两边挂的钩码数与它离支点的格数相乘的积相等就行。 (2)如果挂1个点以上,杠杆尺两边各个点上的钩码数和格数的乘积的和要相等。 左边【2×2=4】【右边1×4=4】左边【2×1+1×1=3】右边【1×3=3】6、【“称砣虽小,能压千斤”】是杠杆类工具运用的一个典型事例,生活中的实例 还有:羊角锤、尖嘴钳、各种剪刀、镊子、开瓶器等。【小杆秤三点:提绳——支点;秤盘——阻力点;秤砣——用力点】 7、轮子和轴固定在一起,且可以转动的装置叫【轮轴】,生活中常见轮轴有:【门 把手、汽车的方向盘,水龙头,扳手,螺丝刀等】。 轮轴的作用:【A、在轮上用力带动轴省力B、在轴上用力带动轮费力。】【当8、像旗杆顶部的滑轮那样,固定在一个位置转动而不移动的滑轮叫做【定滑轮】。 像塔吊的吊钩上可以随着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做【动滑轮】。把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使用,就构成了【滑轮组】。 名称:动滑轮定滑轮滑轮组 作用:能省力但不能改变力能改变用力的方向,但既能省力,又能的方向。不能省力。变力的方向。

小学六年级科学复习提纲.doc

小学六年级科学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 在工作时,能使我们省力或方便的装置叫做机械。像螺丝刀、钉锤、剪子这些机械构造很简单,又叫做简单机械。 一、杠杆 (一)杠杆 1、含义: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杠杆。杠杆上有三个重要的位置: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着转动的位置叫支点;在杠杆上用力的位置叫用力点;杠杆上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 2、作用:当支点到用力点的距离大于支点到阻力点的距离时省力;当支点到用力点的距离小于支点到阻力点的距离时费力;当支点到用力点的距离等于支点到阻力点的距离时不省力也不费力。 3、画图:省力杠杆、费力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 4、生活中的应用:省力杠杆:钳子、剪刀(修树枝剪刀)、撬棍、开瓶器等; 费力杠杆:筷子、镶子、火钳、钓鱼竿等;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天平、扁担、跷跷板等。 (二)杠杆尺:左边(格数X钩码数)=右边(格数X钩码数) (三)小杆秤 1、由秤杆、秤盘、秤砖、提绳几部分组成。它也是一种杠杆类的工具。 2、解释“秤砖虽小能压千斤”的道理? 答:秤砖(用力点)到提绳(支点)的距离大于秤盘(阻力点)到提绳(支点)的距离,此时杠杆省力,所以“秤泥虽小能压千斤” o 3、指导学生制作杆秤:首先找到秤杆上的三点,定好位置。接着拴好阻力点和支点的细绳,挂好秤盘,系上秤而它。再用挂钩码的方法,在秤杆上画出重量刻度。

4、画图并标出提绳几能称起更大范围的重量 二、轮轴 1、含义:像水龙头这样,轮子和轴固定在一起,可以转动的机械,叫做轮轴。 2、作用:在轮上用力省力,在轴上用力费力;当轴相同时,轮越大越省力。轮越大越省力,轮越小越费力。 3、画图:标出轮轴 4、生活中的应用:汽车方向盘、水龙头开关、起子、扳手、螺丝刀、门把手、车把手。 5、通过观察,我们发现螺丝刀的刀柄总是比刀杆要粗一些,因此,刀柄是轮, 刀杆是轴。刀柄的凹槽是为了增加摩擦力,使我们更加省力。 三、滑轮 1、含义:固定在一个位置转动而不移动的滑轮叫定滑轮;可以随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动滑轮;把动滑轮和定滑轮组合在一起使用,就构成了滑轮组。 2、作用:定滑轮能改变用力方向,但不省力;动滑轮能省力,但不能改变用力方向;滑轮组既能改变用力方向,又能省力;滑轮组的组数越多越省力;提起重物用儿股绳子,就省儿分之一的力。 3、画图: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 4、生活中的应用:①定滑轮:旗杆顶部的轮子、窗帘上的轮子;②动滑轮:工地上提重物的轮子、井口上提水的轮子、塔吊的吊钩;③滑轮组:起重机、塔吊、吊车、升降衣架。 四、斜面 1、含义:像搭在汽车车厢上的木板那样的简单机械,叫斜面。 2、作用:①在斜面上拉重物比直接提起重物省力;②斜面越平缓越省力,斜面越短越省力。 3、画图:(螺丝钉螺纹稀与密) 4、生活中的应用:刀口、楼梯、盘山公路、引桥、螺丝钉、钉子的钉尖。 5、为什么常把盘山公路修成“S"形?答:因为路途延长而坡度变小,可以省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知识点整理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整理 第一单元我们长大了 1、从出生到现在的成长证据有:(出生时的脚印)、(从小到大的照片)、(小衣服小鞋子)、(每年的体检卡)、(身高体重的数据)等。 2、我从出生到现在发生的主要变化有(身体长高了,体重增加了,能力提高了)。 3、(身高)和(体重)是生长发育最重要和最常用的指标。 4、人体生长发育最快的两个时期是(出生后第一年)和(青春期)。 5、(青春期变化)是人体的正常发育,(青春期)是生命重要的时期。 6、(青春期)是我们由儿童向成年人过渡的时期。 7、女孩大约从(10岁)开始,将陆续进入青春期;而男孩要(稍晚一些)。在这个时期,我们的(身体形态)、(心理方面)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8、青春期男女(身高)最先出现快速生长。 9、青春期除了身高突增之外,另一个特点就是(性发育)的开始。 10、青春期的心理特点有(1)性意识骤然增长(2)智力水平迅猛提高(3)独立欲望增强(4)情感世界充满风暴(5)兴趣爱好日益广泛(6)人际交往欲望强烈。 11、要正确对待青春期的变化:(1)要注意个人卫生(2)不穿高跟鞋(3)不拔

胡须(4)不吸烟、不酗酒(5)正确对待与异性交往 12、一个人的成长与成熟意味着他将要更加自觉的去承担起更多的(责任)。 13、人的一生要经过(幼儿期)、(青春期)、(成年期)和(老年期)四个阶段。 14、预测自己长大后的身高可以根据(父母的身高)、(现在的身高)、(自己的脚长)。 15、伴随着身体素质提高,青少年(青春期发育)和(性发育)的年龄也不断提前。 16、为了能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我们应该:(1)注意个人卫生(2)讲究营养并注意饮食卫生(3)注意学习姿势与用眼卫生(4)加强体育锻炼(5)保证充足的睡眠(6)不迷恋电脑(7)科学用脑 17、注意学习姿势与用眼卫生的方法:(正确的阅读姿势)、(正确的书写姿势)、(注意采光与照明)。 18、我们已经跨入青春期,每天需要保证(10)小时的睡眠。 19、(充足的睡眠)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 20、科学用脑五要素是:(动静结合)、(课程交替)、(反复强化)、(勤于思考)、(适当休息)。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重点知识点整理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重点知识点整理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 【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显现人的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使我们获得 更多的【信息】。并被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边缘薄】。只要具有放大镜片透明、中间 较厚的结构【比如加满水后的烧杯、烧瓶】等.就具有同样的【放大】功能。 4、放大镜正确使用方法有【移动放大镜】和【移动被观察的物体】。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 【镜片的直径大小】没有关系.和【镜片的凸度】有关。放大镜的【凸度越大.放大倍数也越大】。 5、人类最早使用的凸透镜就是用【透明水晶】琢磨而成。在13世纪.英国一位主教格罗斯 泰斯特最早提出放大装置的应用.他的学生【培根】根据他的建议.设计并制造出了能增进视力的【眼镜】。 6、苍蝇落在坚直光滑的玻璃上.不但不滑落.而且还能在上面爬行.这和它【脚的构造】有关。 7、使用工具能够观察到许多用【肉眼】观察不到的【细节】。如通过【放大镜】能观察到 苍蝇的【复眼】、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蝴蝶的翅膀上布满彩色小鳞片是 【扁平的细毛】 8、昆虫的“嗅觉”很灵敏.据说是因为它们的【触角】.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 9、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显微镜】的发明是人类认 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微观世界】。 10、食盐、白糖、碱面、味精的颗粒都是【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人们把这样的固 体物质叫做【晶体】。 11、许多岩石是由【矿物晶体】集合而成。如花岗岩由【长石】【云母】【石英】等矿物的 晶体组成。 12、自然界中的大部分固体物质都是【晶体】或由【晶体】组成。晶体形状【多种多样】. 但都很有规则。有的晶体较大.肉眼可见.有的较小.要在放大镜或显微镜下才能看见。

科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总复习 各单元知识点

科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总复习资料(各单元知识点)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片的直径大小)没有关系,与镜面的(凸度)有关,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球形透明体)放大倍数是最大的。 2、放大镜的构造:镜片、镜架(包括镜框和镜柄)。

3、(放大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显现人的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使我们获得更多的(信息)。并被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4、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边缘薄)。只要具有放大镜片透明、中间较厚的结构(比如加满水后的烧杯、烧瓶)等,就具有同样的(放大)功能。 5、透过放大镜看到的(面积或区域)叫做透镜的(视野)。 5、放大镜正确使用方法有(移

动放大镜)和(移动被观察的物体)。6、早在(一千多年前)人们就发明了放大镜。人类最早使用的凸透镜就是用(透明水晶)琢磨而成。在13世纪,英国一位主教格罗斯泰斯特最早提出放大装置的应用,他的学生(培根)根据他的建议,设计并制造出了能增进视力的(眼镜)。 7、人的实力最高可以看清楚1/5毫米大小的微小物体。8、苍蝇落在坚直光滑的玻璃上,不但不滑落,而且还能在上面爬行,这和它(脚的构造)

有关。 9、使用工具能够观察到许多用(肉眼)观察不到的(细节)。如通过(放大镜)能观察到苍蝇的(复眼)是由许多小眼睛组成的、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蝴蝶的翅膀上布满彩色小鳞片是(扁平的细毛)。 10、昆虫的“嗅觉”很灵敏,据说是因为它们的(触角),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触角具有嗅觉、听觉和触觉的功能。在放大镜下观察可以发现不同昆虫的触角的形状(不同)。

六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整理

六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整理 2017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整理 第一单元显微镜下的世界 1、微生物在大自然中分布极广,空气中、水中、泥土中、动植物的体内和体表……都有微生物。水滴中的那些小家伙,还有细菌、霉菌,病毒都是不同种类的微生物。 2、微生物是一类非常微小的生命体,通常要借助显微镜才可以看清楚。 3、荷兰人列虎克发现了微生物,并制作了显微镜 4、自制酸奶的步骤: 1、制作名称:自已动手做酸奶。 制作准备:鲜牛奶、白糖、勺子、保温容器 制作过程: (1)在鲜牛奶里加入1—2勺白糖,煮开几分钟 (2)待牛奶冷却到35℃— 40℃时,加入两勺酸奶,仔细搅匀。 (3)再倒进消毒过的保温容器里,盖上盖子。 (4)保温5—6小时后,牛奶变得稠稠的,酸奶就做成了。 5、牛奶变成酸奶,是因为酸奶中有一种名为乳酸菌的细菌。在适宜的温度下,乳酸菌会使牛奶发酵成酸奶。 6、细菌体积微小,几万个细菌合在一起才有那么粗,

他们有三种基本形态:杆菌、球菌、螺旋菌。 7、细菌也要吃食物,有的细菌利用阳光自己制造食物、有的细菌从动植物身上吸收养料。 8、细菌的繁殖很快,一个细菌可以在数小时内繁殖出几百万甚至上亿个后代。 9、细菌的功:利用细菌生产新的食物,利用细菌生产药品和生物塑料。 过:有的细菌会致病。 10、物体在温暖和潮湿的环境条件下,容易发霉。 11、青梅分泌出的某种物质能杀死细菌,这种物质叫青霉素。 12、胡克发现了细胞。 13、细胞是构成生命体的基本单位。 第二单元我们的地球 1、按照火山活动的历史,可分为:活火山、死火山、休眠火山。 2、古代的人们凭直觉认识地球,提出了“天圆地方”的猜想。 3、麦哲伦的航行是人类第一次成功的环球航行。 4、在长期的风吹日晒、雨水冲刷、生物破坏等作用下,地表岩石破碎的过程叫做风化。 5、地球赤道周长是40091千米。 6、地球赤道半径是6378千米。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汇总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知识清单 一、微小世界 1.①放大镜的作用:不仅能放大物体的图像,而且能看到物体的许多细节。②放大镜的特点:放大镜是透明的、中间厚、边缘薄,所以又叫凸透镜。凡是具有与放大镜同样特点的器物都具有放大的功能,而且厚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 2.昆虫奇特的身体构造:昆虫的眼睛是复眼,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昆虫的鼻子就是它们头上的触角,蝴蝶翅膀上的小鳞片其实是扁平的细毛。 3.①晶体:像食盐、白糖那样有规则几何体外形的固体叫晶体。②晶体的形状:多种多样,有的是立方体,有的像金字塔,有的像一簇簇针。(玻璃、松香、琥珀、珍珠不是晶体) 4.①显微镜放得更大的原因:是一个凸透镜把另一个凸透镜成的像进一步放大了。②计算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把目镜放大的倍数乘以物镜放大的倍数。③微生物的发现: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能放大近300倍的金属结构的显微镜,并用它发现了微生物。④显微镜发明的意义: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崭新的微观世界。

5.①细胞的发现:1663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发现了细胞。②洋葱表皮装片的制作步骤:取皮—--安放—--固定—--上色。③显微镜使用的方法和步骤:摆放----对光----上片----调焦----观察。④通过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装片发现:放大倍数越大,看得越清楚,但看到的范围越小。洋葱表皮上的一个个小房间似的结构是洋葱的细胞。 6.①细胞学说:所有的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学说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②细胞的作用:细胞具有携氧传导、运动免疫、感光分化、保护光合等作用。细胞也是生物最基本得功能单位:生物的呼吸、消化、排泄、生长、发育、繁殖、遗传等生命活动都是通过细胞进行的。 7.①水中主要的微生物有:变形虫、草履虫、鼓藻、船形硅藻等。②微生物的特征:微生物也是生物,具有其他生物一样的共同特征。 8.①观察工具的发展:肉眼----放大镜----显微镜----电子显微镜----扫描隧道显微镜。②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征服病菌,克隆牛羊,生产胰岛素,研制成功杂交水稻,处理垃圾和污水,帮助我们生产面包、醋等食物。 二、物质变化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复习知识点

六年级科学上册复习知识点 1、什么叫机械?在工作时,能使我们省力或方便的装置叫做机械。 2、像螺丝刀等这些机械构造很简单,又叫简单机械。 3、什么叫杠杆?有几个点?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杠杆。有支点、用力点和阻力点。 4、支点到用力点的距离大于支点到阻力点的距离时杠杆省力。支点到用力点的距离等于支点到阻力点的距离时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支点到用力点的距离小于支点到阻力点的距离时杠杆费力。 5、写出省力、费力、不省也不费力的杠杆各一个。省力:钳子;不省力不费力:天平;费力:镊子。 6、什么是轮轴?像水龙头这样,轮子和轴固定在一起,可以转动的机械叫做轮轴。 7、什么是定滑轮?像旗杆顶部的滑轮那样,固定在一个位置转动而不移动的滑轮叫做定滑轮。它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8、什么是动滑轮?像塔吊的吊钩上可以随着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做动滑轮。它可以省力。 9、什么叫滑轮组?把动滑轮和定滑轮组合在一起使用,就构成了滑轮组。 10、像搭在汽车车厢上的木板那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斜面。

11、斜面的坡度越小,在斜面上提升物体所用的力就小,斜面的坡度越大,在斜面上提升物体所用的力就大。螺丝钉的螺纹越密,旋进去就越省力。 12、写出自行车上的两个简单机械和作用。①车阐,杠杆,刹车②脚蹬子,轮轴带动车轮。 13、房屋里的横梁都是立着放的。 14、改变薄板形材料的形状,实际上都是减少了材料的宽度而增加了材料的厚度。虽然减少材料的宽度降低了一些抗弯曲能力,但增加了厚度,就大大增强了材料的抗弯曲能力。 15、画出两种抗弯曲能力最强的两种形状。 16、什么叫做拱形?像“︵”形弯曲的纸的形状叫做拱形。 17、古代城门为什么做成拱形?①因为拱形抗弯曲能力强。②因为美观。 18、为什么拱形能承重?拱形承载重量时,能把压力向下向外传递给相邻的部分,拱形各部分相互紧密。 20、怎样才能使拱形承受更大的重量?拱形受压会产生一个向外的推力,抵住这个力,拱就能承载很大的重量。 21、圆顶形与拱形有哪些相似的地方?特点是什么?圆顶形可以看成拱形的组合。它有拱形承载压力大的特点,而不产生向外推的力。 22、球形和拱形有哪些相似的地方?球形的优点是什么?球形在各个方向上都可以看成拱形,这使得它比任何形状都要坚固。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总结

六年级《科学》上册重点复习题 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复习资料 一、科学常识: 1、在工作时,能使我们省力或方便的装置叫作机械。螺丝刀、钉锤、剪刀这些机械构造很简单,又叫做简单机械。 2、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杠杆。它有三个点,用力的位置叫用力点,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转动的位置叫支点。 3、杠杆尺平衡时,左边的钩码数乘以格数等于右边的钩码数乘以格数。 4、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费力。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不省力也不费力。 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省力。

5、杆秤由秤杆、秤盘、秤砣、提绳几部分组成。它也是一种杠杆类的工具。把秤砣悬挂位置作为用力点,那么杆秤是一个省力杠杆,所以“秤砣虽小压千斤” 6、制作杆秤:先找到秤杆上的三点,定好位置。接着拴好阻力点和支点的细绳,挂好秤盘系上秤砣。再用挂钩码的方法,在秤杆上画出重量刻度。 7、像水龙头这样,轮和轴固定在一起,可以转动的机械叫做轮轴。轮轴的作用:在轮上用力省力,在轴上用力费力;当轴相同时,轮越大越省力。 生活中的轮轴:汽车方向盘、水龙头开关、起子、扳手、门锁把手。

8、像旗杆顶部的滑轮那样,固定在一个位置转动而不移动的滑轮叫做定滑轮。可以随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做动滑轮。 9、把动滑轮和定滑轮组合在一起使用,就构成了滑轮组。 10、生活中的滑轮:①定滑轮:旗杆顶部的轮子、窗帘上的轮子;②动滑轮:工地上提重物的轮子、井口上提水的辘轳;③滑轮组:起重机、升降衣架。 10、像搭在汽车车厢上的木板那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斜面。 11、斜面的坡度越小,在斜面上提升物体所用的力就小,斜面的坡度越大,在斜面上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全册知识点汇总

六年级《科学》上册知识要点 第一单元复习资料 1.在工作时,能使我们省力或方便的装置叫作机械。 2.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杠杆。它有三个点,用力的位置叫用力点,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转动的位置叫支点。 3.杠杆尺平衡时,左边的钩码数乘以格数等于右边的钩码数乘以格数。 4.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费力。 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省力。 5.像水龙头这样,轮和轴固定在一起,可以转动的机械叫做轮轴。 6.像旗杆顶部的滑轮那样,固定在一个位置转动而不移动的滑轮叫做定滑轮。可以随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做动滑轮。 7.把动滑轮和定滑轮组合在一起使用,就构成了滑轮组。 8.像搭在汽车车厢上的木板那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斜面。 9.斜面的坡度越小,在斜面上提升物体所用的力就小,斜面的坡度越大,在斜面上提升物体所用的力就大。螺丝钉的螺纹越密,旋进去就越省力。 10.链条与两个齿轮啮合,起到传递动力而使自行车运动的作用。 13.自行车上的各部分应用了哪种简单机械?

第二单元复习资料 1.很多的房屋和桥梁都是依靠直立的材料(柱子)和横放的材料(横梁)支撑住的。它们受压时,横梁比柱子容易弯曲和断裂。 2.材料的宽度越宽,抗弯曲能力越强;材料的厚度越厚,抗弯曲能力越强。材料的宽度和厚度中,厚度更多地影响材料抵抗弯曲的能力。 3.改变薄板形材料的形状,实际上都是减少了材料的宽度而增加了材料的厚度。虽然减少材料的宽度降低了一些抗弯曲能力,但增加了厚度,就大大增强了材料的抗弯曲能力。 4.拱形受到压力时,能把压力向下和向外传递给相邻的部分。拱形受到压力时会产生一个向外推的力,能抵住这个力,拱就能承载很大的重量。 5.圆顶形可以看成拱形的组合,它具有拱形承载受压力大的优点,而且不产生向外推的力。球形在各个方向上都是拱形,这使得它比任何形状都坚固。 6.生物体中的拱形:人的头骨、拱形的肋骨、贝壳、乌龟的壳、鸡蛋、接近圆形的水果。 7.骨架式的构造叫做框架结构。框架结构中,三角形框架比四边形框架更加稳固,四边形框架容易变形。 8.不容易倾倒的塔结构往往是上小下大,上轻下重的。 9.桥面在拱下方的拱桥,桥板可以拉住拱足,抵消拱向外的推力。桥面被水平方向的力拉紧,还增加了桥面的抗弯曲能力。 10.钢索桥的结构:由钢缆、桥塔、桥面组成。钢缆是桥承重的主要构件,桥塔是支承钢缆的主要构件。桥塔修得高,是为了降低钢缆的拉力。 11.评价一座桥好坏的指标:①是否坚固;②是否节省材料;③是否美观。 第三单元复习资料 1.1820年,丹麦科学家奥斯特把通电导线靠近指南针,发现通电导线可以产生磁性,为人类大规模利用电能打开了大门。 2.用线圈和指南针可以做成电流检测器,检测电池中有没有电。

冀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1、常见的建筑 1、人类最早建筑的房屋是(山洞)。 2、新的建筑材料指(钢材)(玻璃)(塑料)(混凝土)。 3、江南的房屋多为(瓦房),主要为了适应当地(多雨)。 4、老北京人的住房是(四合院)。 5、(建筑机械)迅速发展,(建筑技术)的进步及各种(新型建筑材料)的使用,使高层建筑和大跨度建筑相继出现。 6、楼房构成层次:砖—>墙—>房间—>单元—>楼房 7、不同地区的房屋在(外形)(材料)和(功能)方面各有不同。 8、傣族竹楼用木支架架起来,可防潮、防蛇蝎 四川民居屋顶大,晴天可挡太阳,雨天可遮风雨;窗大,便于通风采光; 圆顶土房蒙古包,用泥土建造,便于挡风取暖。 北京四合院适合冬季冷多风沙的天气,漂亮又挡风遮寒; 江苏民居,地基高,屋顶瓦片垒的很尖,便于防潮和雨水多。 2、巧妙的结构 1、赵州桥——拱形结构, 美国佛罗里达州的安普卡特中心——球形结构, 泰姬.马哈陵——圆屋顶结构, 金字塔——三角结构, 安菲尔铁塔——框架结构, 悉尼歌剧院——薄壳结构。 英吉利海峡大坝——实心结构 2、为了使房屋结实,耐用,屋顶或墙体的钢架结构一般是(三角形)。 3、建筑物的结构有薄壳结构,(如:体育馆);实心结构(如:大坝、桥墩);框架结构(如:铁架桥) 4、在建筑结构中,拱形结构能够(承载更多重量);空心结构可以(省材料);三角结构有(稳固)的作用。 5、北京奥运会主体体育馆构造为(鸟巢式),是典型的(仿生学)结构。 6、人们根据(王莲)结构建造了(顶棚跨度极大的展览厅)。 7、直径相同的实心纸棍和空心纸棍,实心纸棍更易折断。 8、为了使楼板轻便而结实,把楼板制成 1

了(空心)。 3、美丽的建筑 1、建筑物的美,一方面表现在它的自身(造型)和(色彩)上,另一方面还表现在与周围(环境)及(功能)的(协调一致)上。 2、对于公园长廊,我们应侧重欣赏它的(图案)美,壁纸的采用是增加建筑物的(装饰)。 3、仿生学建筑除了具有美丽的外观外,还具有(科学性)。 4、设计师设计建筑时,既要考虑建筑物的(功能)和(材料),又要考虑建筑物的(结构),还要考虑如何体现(建筑物的美)。 4、人体的构成 1、绝大多数生命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有的结构简单,只有(一个细胞);有的结构复杂,由(数亿个细胞)构成。 2、细胞的观察需要的仪器是(显微镜)。 3、 4、构成人体的基本单位是(细胞)。 5、从外部形态上看,人体由(头)(颈)(躯干)(四肢)组成。 6、人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有机体 5、消化与吸收 1、在消化系统中,大块食物被切割磨碎成小颗粒,然后被消化液分解成更小的微粒的过程叫(消化)。 2、消化后营养成分穿过(小肠壁)进入血液的过程叫(吸收)。 3、消化分解后的营养成分,主要在(小肠)被吸收掉。 4、暴饮暴食,可能引发的疾病是(急性肠炎) 5、消化后的营养物质通过血液被送往全身各处,来满足其他器官的需要和体的正常活动。 6、食物消化要依次经过的消化器官是(口腔)、(咽喉)、(食管)、(胃)、(小肠)、(大肠)和(肛门)。 7、大量饮酒对(肝脏)损害最大。 8、过多油食物以及大量饮酒的结果,先是使胰腺充血水肿,急性发炎,然后坏死。 9、怎么保护消化系统?(怎么保护消化器官?答案相同) 答:(1)保护牙齿,早晚刷牙,饭后漱 2

六年级科学上下册知识点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 单元一:《工具和机械》 第一课使用工具 1、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用途),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科学道理)。 2、机械:机械是能使我们(省力)或(方便)的装置。像螺丝刀、钉锤、剪刀这些构造很简单的机械,又叫(简单机械)。 第二课杠杆的科学 1.杠杆: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杠杆)。杠杆有(3)个点。支撑这杠杆,使杠杆能围绕着转动的位置叫(支点);在杠杆上用力的位置叫(用力点);杠杆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 2.杠杆能否省力,主要看:(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和(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 3.省力杠杆: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费力杠杆: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 第三课杠杆类工具的研究 1.杠杆举例:省力杠杆:开瓶器、核桃钳、羊角钉锤、裁纸刀、老虎钳…费力杠杆:火钳、镊子、筷子、裁缝剪刀、钓鱼竿…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天平、订书机、跷跷板… 第四课轮轴的秘密 1.轮轴:像水龙头这样,(轮)和(轴)固定在一起转动的机械,叫(轮轴)。轮轴在轮上用力时(省力),在轴上用力时(费力)。当轴一样大时,轮越大越(省力)。 2.轮轴机械:门把手、自来水龙头、汽车方向盘、自行车把手、扳手… 3.实验:螺丝刀刀柄粗细的秘密 我的猜想:螺丝刀刀柄粗,省力;刀柄细,费力。 研究的材料:2把刀柄粗细不同的螺丝刀,2枚螺丝钉、1块木板 研究的方法:(1)分别用刀柄粗细不同的2把螺丝刀把2枚螺丝刀拧进木板中; (2)比较2把螺丝刀所用力的大小。 研究的结论:螺丝刀刀柄粗,省力;刀柄细费力。 第五课定滑轮和动滑轮 1.定滑轮:固定在一个位置而不移动的滑轮叫(定滑轮),它的作用是能(改变力的方向),但不能(省力)。 2.动滑轮:可以随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动滑轮),它的作用是能(省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3.同一种工具,用法不一样,所应用的科学原理也不一样,如:螺丝刀拧螺丝钉运用了(轮轴)的工作原理;螺丝刀撬罐头盖,运用了(杠杆)的工作原理。 第六课滑轮组 1.滑轮组:把(动滑轮)和(定滑轮)组合在一起使用,就构成了(滑轮组),它的作用是机能(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滑轮的组数越多,就越(省力)。 第七课斜面的作用 1.斜面:像搭在汽车车厢上的木板那样的简单机械,叫(斜面)。 2.斜面省力大小和什么有关:斜面能(省力),省力大小和(坡度)有关;坡度越小,斜面越(省力),坡度越大,斜面越(不省力)。 3.斜面机械:大桥的引桥、螺丝钉、楼梯、斧刃、盘山公路… 4.有些工具是几种简单机械的组合,如:剪刀是(杠杆)和(斜面)的组合。 5.盘山公路修成“S”形是为了:降低斜面的坡度,使汽车上山更省力。 6.实验:斜面能省力吗? 我的猜想:斜面能省力。 研究的材料:斜面、弹簧测力计、玩具小车、记录纸

六年级下科学考试知识点

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期末重点复习题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只要具有放大镜片透明、中间较厚的结构(比如加满水后的烧杯、烧瓶等),就具有同样的(放大)功能。 4、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片的直径)没有关系,和(镜片的凸度)有关。放大镜的(凸起程度越大,放大的倍数也越大)。 5、使用工具能够观察到许多用(肉眼)观察不到的(细节)。如通过(放大镜)能观察到更多关于昆虫的细节:蝇的(复眼);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蝴蝶翅膀上布满的彩色小鳞片是(扁平的细毛)。 6、科学研究表明昆虫头上的(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能分辨各种气味,比人的鼻子灵敏得多。 7、(一些固体物质)的内部有一定的结构,如果构成这些物质的微粒按一定的空间次序排列,形成了(有规则的几何外形),这就是(晶体),如食盐、白糖等。 8、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 9、(显微镜)的发明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微观世界)。显微镜是人类认识(微小世界)的重要观察工具。 10、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制成世界上最早的可放大近300倍的(显微镜),发现了(微生物)。 11、洋葱表皮是由(细胞)构成的。(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12、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最早在显微镜下发现了生物的(细胞)结构。 13、生物细胞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生物)的细胞是不同的,生物(不同器官)的细胞也是不同的。 14、(细胞)是生物最基本的(结构单位),也是生物最基本的(功能单位)。 15、(细胞学说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16、用(显微镜)能看到肉眼不能看到的(微小生物)。 17、在水中生活着很多形态各异的(微生物),如草履虫、变形虫等。 18、微生物通常都有特殊的(构造和功能),以适应周围的环境。 19、(微生物)具有(生物)的特征,如:对环境有一定的需求、对外界的刺激有反应、能繁殖等。 20、人类(观察工具)的改进,使人类观察的范围扩大,发现了仅靠肉眼无法发现的自然界的许多秘密:肉眼(能看清昆虫等较小的动物)——放大镜(能看清小于毫米的肉眼看不清的东西)——光学显微镜(能看清细胞和微生物)——电子显微镜(能看到更小的组成物质的原子、分子)。 21、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生活的改善。如:(1)利用显微镜发现细菌、病毒,抵抗制服疾病(2)克隆生物(3)利用微生物酿酒、发面、制作酱油、醋、酸奶等(4)利用微生物处理垃圾和污水。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知识点整理

1、像橇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做_杠杆_。它上面有三个重要的位置:用力的点叫做_用力点_;克服阻力的点叫做_阻力点_;起支撑作用的点叫做_支点_。 2、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费力。 3、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既不费力也不省力。 4、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省力。 5、像螺丝刀那样,由较大的“轮” 和较小的“轴” 组合起来的简单机械叫做轮轴,我们在轮上用力可以省力,在轴上用力要费力。 6、像旗杆顶部的滑轮一样,固定在一个位置转动而不移动的滑轮叫做定滑轮;可以随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做动滑轮;把它们组合在一起,就构成了滑轮组。 7、滑轮组结合了动滑轮和定滑轮的优点,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 8、螺丝钉、_盘山公路_、_引桥_等都是运用斜面的原理。 9、自行车通过齿轮和链条,把我们蹬脚的力量传递到车轮上。 10、圆顶形可以看成拱形的组合,它具有拱形承受压力大的优点,又没有了拱向外推的力,所以可以承受更大的压力。所有形状中最坚固的是_球形_。 11、正方形和三角形是最基本的框架,其中三角形框架的稳定性最好,利用它可以增强各种框架结构的稳定性。 12、一张纸,通过改变厚度、宽度、形状等方法都可以改变它的抗弯曲能力。 13、人体自然形成的结构非常巧妙,头骨、肋骨等部位都有拱形的保护。 14、能量有很多表现形式,电能、热能、风能、化学能等都是能量的表现形式。我们把储存在食物、燃料中的能量叫化学能。和运动有关的能量叫动能。 15、能量是可以相互转化的。电视就是把电能转化成了光能、声能。 16、电磁铁由__线圈__和___铁芯__组成,它的南北极和磁力大小都是可以改变的,可以通过改变_线圈的缠绕方式、电池的连接方式__改变电磁铁的南北极,通过_增加线圈的圈数、增加电池数量_和_增加铁芯的大小_能够增强电磁铁的磁力。 17、煤、石油、天然气是重要的能量,它们的能量来自于太阳。 18、电动机是用电产生动力的装置。 19、我们使用的能源绝大部分来自太阳。 20、石油、天然气是亿万年前大量的生物经过长期、复杂变化形成的。 21、植物的分类方法很多:可以分为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也可以分为水生植物和陆生植物;也可以分为开花植物和不开花植物; 22、身体中没有脊柱的动物叫无脊椎动物,有脊柱的动物叫脊椎动物,有脊柱的动物包括鸟类,鱼类,哺乳类等。 23、能直接生小动物,并用乳汁喂养小动物的脊柱动物叫哺乳动物。 24、昆虫是动物王国中种类最多的。 25、生物的基本生存条件包括阳光、水源、空气、地域和合适温度等。 26、像鲫鱼那样,终生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的动物叫鱼类。 27、像蚂蚁那样,身体上有三对足的动物叫昆虫。 28、身体上长有羽毛的动物是鸟类。比如我们常见的鸡、鸭、麻雀和燕子等。

科学六年级下册知识点

1课、常见的建筑 1、古时候,人类只能住在(洞穴)(草棚)和(树巢)中。 2、人们用兽皮做成可移动的(帐篷), 这可能是人类(最早)建造的房屋。 3、引起房屋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生产力的发展,建筑技术的进步。 4、建筑技术的进步对人类房屋的发展有什么作用? ①建筑技术的进步促进了建筑材料的发展。②建筑材料的发展和先进技术的运用又改进了建筑物的结构和功能。③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 5、虽然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房屋在很多方面有(差别),但它们在构成上都有一定的(层次)。 6、不同地域建筑物的外形和功能与(当地环境)和(人们的生活方式)相适应。 2课、巧妙的结构 1、(王莲)是世界上最大的睡莲科植物。 2、英国建筑师根据王莲叶子结构设计的展览厅英国建筑师设计的钢丝网看台都是(仿生建筑)。 3、赵州桥为什么是拱形的? ①增加桥梁的跨度和宽度,便于行船。②支撑力强。 4、楼板、立柱为什么做成空心的? ①节省材料.②轻巧.③结实.④支撑力强. 5、屋顶或墙体的钢架结构为什么是三角形的?因为三角形有稳定性。 3课、美丽的建筑 1、建筑物的美,一方面表现在它的(自身造型) 和(色彩)上,另一方面还表现在(与周围环境及功能的协调一致)上。 4课、人体的组成 1、从外部形态上看,人体由(头)(颈)(躯干)(四肢)组成。 2、构成人体的基本结构是(细胞)。 3、与人体一样,构成其他动物、植物等生命的基本单位是(细胞)。 4、绝大多数生命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有的结构简单,只有(一个)细胞;有的结构复杂,由(数亿个)细胞构成。人体内的细胞不断地吸取(氧气)和(养料),排出(二氧化碳)等废物,为人体的生命活动源源不断地提供(物质和能量)。 5、细胞是怎样构成人体的? 各种人体细胞——各种人体组织——各种人体器官——各种人体系统——人体。 5课、消化与吸收 1、什么是消化?在消化系统中,大块食物 被切割、磨碎成小颗粒,然后,被消化液分解成更小的微粒的过程叫消化。 2、什么是吸收?消化后的营养成分穿过小肠壁进入血液的过程叫吸收。 3、食物在消化过程中要经过哪些器官? 口腔—食管—胃—小肠—大肠—肛门。 4、消化系统疾病有:肠炎、胃炎、胃溃疡、胃穿孔、胃酸、肝炎、脂肪肝、龋齿等。 5、我们应该哪些良好的饮食和生活习惯? ①不暴饮暴食。②吃东西细嚼慢咽。③少喝酒。④睡前不吃固体食物和甜食。⑤不喝生水⑥少吃凉东西。 ⑦少吃油腻食品。 6课、呼吸与交换 1、我们进行呼吸的过程是通过(吸气)和(呼气)两个动作完成的。 2、吸气与呼气时,自己的胸部是怎样变化的?吸气时,胸腔向外扩张;呼气时,胸腔向内收缩。 3、呼吸的作用:通过呼吸,我们可以将氧气输送到体内,并将体内产生的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4、感冒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复习(修订精华版)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复习资料姓名: 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班级: 1、在工作时,能使我们省力或方便的装置叫作机械。螺丝刀、钉锤、剪刀这些机械构造很简单,又叫做简单机械。 2、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杠杆。它有三个点,用力的位置叫用力点,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转动的位置叫支点。 3、杠杆尺平衡时,左边的钩码数乘以格数等于右边的钩码数乘以格数。 4、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费力。 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省力。 5、像水龙头这样,轮和轴固定在一起,可以转动的机械叫做轮轴。 6、像旗杆顶部的滑轮那样,固定在一个位置转动而不移动的滑轮叫做定滑轮。可以随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做动滑轮。 7、把动滑轮和定滑轮组合在一起使用,就构成了滑轮组。 8、像搭在汽车车厢上的木板那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斜面。 9、斜面的坡度越小,在斜面上提升物体所用的力就小,斜面的坡度越大,在斜面上提升物体所用的力就大。螺丝钉的螺纹越密,旋进去就越省力。 10、链条与两个齿轮啮合,起到传递动力的作用,使自行车运动。

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 1、很多的房屋和桥梁都是依靠直立的材料柱子和横放的材料横梁支撑住的。它们受压时,横梁比柱子容易弯曲和断裂,所以,如何增强横梁抗弯曲能力是建筑上很重要的问题。 2、材料的宽度越宽,抗弯曲能力越强;材料的厚度越厚,抗弯曲能力越强。材料的宽度和厚度中,厚度更多地影响材料抵抗弯曲的能力。 3、改变薄板形材料的形状,实际上都是减少了材料的宽度而增加了材料的厚度。虽然减少材料的宽度降低了一些抗弯曲能力,但增加了厚度,就大大增强了材料的抗弯曲能力。 4、拱形受到压力时,能把压力向下和向外传递给相邻的部分。拱形受到压力时会产生一个向外推的力,能抵住这个力,拱就能承载很大的重量。 5、圆顶形可以看成拱形的组合,它具有拱形承载受压力大的优点,而且不产生向外推的力。球形在各个方向上都是拱形,这使得它比任何形状都坚固。 6、生物体中的拱形:人的头骨、拱形的肋骨、贝壳、乌龟的壳、鸡蛋、接近圆形的水果。 7、骨架式的构造叫做框架结构。框架结构中,三角形框架比四边形框架更加稳固,四边形框架容易变形。 8、不容易倾倒的塔结构往往是上小下大,上轻下重的,框架结构,中空,可以减小风的阻力。 9、桥面在拱下方的拱桥,桥板可以拉住拱足,抵消拱向外的推力。桥面被水平方向的力拉紧,还增加了桥面的抗弯曲能力。 第三单元能量 1、1820年,丹麦科学家奥斯特把通电导线靠近指南针,发现通电导线可以产生磁性,为人类大规模利用电能打开了大门。 2、用线圈和指南针可以做成电流检测器,检测电池中有没有电。 3、由线圈和铁芯组成的装置叫电磁铁。做电磁铁实验时,因为用的导线较短,这个电磁铁是很耗电的,不要把它长时间接在电池上。 4、电磁铁的南北极与线圈缠绕的方向、电池正负极的接法有关。 5、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圈数有关:圈数少磁力小,圈数多磁力大;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使用的电池数量有关:电池少则磁力小,电池多则磁力大;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粗细长短、铁芯粗细长短等因素有一定关系。 6、电动机由磁铁、绕着线圈的铁芯、换向器、电刷组成。换向器的作用是接通电流并转换电流的方向。 7、电动机是用电产生动力的机器。虽然大小悬殊、用途各异,但电动机的工作的基本原理相同:用电产生磁,利用磁的互相作用转动。 8、电能使各种用电器做各种运动、发光、发声、发热……我们把电具有的这种能量,叫电能。 9、能量有电能、热能、光能、声能等不同的形式。和运动有关的物体具有的能量叫机械能。燃料、食物和一些化学物质中储存的能量叫做化学能。 10、所有的用电器都是一个电能的转化器,能够把输入的电能转化成其他形式的能。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