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档案事业概论

档案事业概论

档案事业概论
档案事业概论

第一章档案与档案工作

第一节档案

相传-结绳刻契-文字记录-声像记录-电子记录

一、档案的起源与发展

(一)档案的萌芽与起源

原始记事在一定范围内有历史记录、契约、凭证、备忘等作用,可以看作是档案的萌芽,即档案起源的起始形态。

(二)档案的产生与发展

1.档案产生的条件

(1)记录符号的产生是档案产生的客观条件

(2)国家的出现是档案产生的社会条件

2.早期档案的形态:甲骨、金石、简牍、缣帛、纸质

放马滩纸为西汉初期的纸质地图,世界最早的植物纤维纸,纸质地图实物和最早的纸质档案

二、档案的概念与性质

(一)档案的概念:是一种原始信息记录

《术语》中:国家机构、社会组织或个人在社会活动中直接形成的有价值的各种形式的历史记录。(普遍存在的,一般意义上的档案,价值作用对象:组织和个人)

《档案法》中:指过去和现在的国家机构、社会组织以及个人从事政治、军事、经济、科学、技术、文化、宗教等活动直接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法律监管范围内的档案,并非一般意义的档案)。

档案概念的四个含义:

1.形成主体是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个人

2.是有保存价值的文件。不是所有产生的文件都能成为档案,只有那些有保存价值并且已经处理完毕的文件才能转化为档案。

3.实存形态是多种多样的

4.是直接形成的历史纪录

(二)档案的性质(档案的属性):

1.档案的本质属性是原始记录性(原始性和历史记录性)

2.档案的一般属性是知识性和信息性(具有信息的一般属性,中介性、可替代性、

可传输性、可分享性,又有自身的特征,原始性和回溯性)

档案信息的原始性:具有其它信息无法替代的证据作用

档案信息的回溯性:过去活动的记述(历史的记述)

(三)档案与图书、文物、资料的联系与区别

档案与图书:来源不同(档案具有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图书可以反复印刷和复制);价值作用不同(档案具有原始凭证作用,图书不具有原始性);信息存在的方式不同(隐性—显性,显性)

档案与文物:产生的主观意志不同(有意识的整理和保存;无意识形成的);信息内容的要求不同(档案以文字等记录符号记述历史;文物以实物证实历史,);实存形态不同(文件;实用性物品)。

档案与资料:来源不同(直接形成的文件转化,直接性固定性;购置,复制,交换,间接不确定的);价值不同(凭证价值;有参考作用无凭证作用);保管要求不同(保存保密价值;自行处置);

三、档案的类型

(一)按形成时间分:新中国成立前的历史档案(历代王朝时期的档案,民国档案,革命历史档案)和新中国成立后的现行档案(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二)按形成领域分:文书档案、科学技术、专业档案

(三)按所有权性质分:公共档案,私人档案,

(四)按载体形态分:纸质,非纸质

(五)按记录表述方式分:文字图表声音图像

四、档案的价值与作用

(一)档案的价值与作用的概念

1.档案价值:对国家社会组织或个人的有用性。是主体需要(前提)和客体属性(基础)。2.档案作用:对人们实践活动的影响,是档案价值关系在社会活动中的具体体现。(二)档案价值的形态

1.第一价值和第二价值

形成者的价值,对社会利用者的价值

档案价值的阶段性,多面性。

2.现实价值与长远价值

3.证据价值与情报价值(法律诉讼,争端处理,权属确认,责任区分;是原始性可靠性

的情报来源)

4.利用价值与保存价值

档案的保存价值是指档案具有利用价值的时间限度,保存价值的外在体现就是档案的保管期限。档案的利用价值是档案的保存价值的基础,保存价值是利用价值的时间限度,档案的保存价值指利用价值大于其保管的代价。

(二)档案作用的主要表现

1.工作查考的主要依据。档案为工作开展提供可靠凭据,起着重要的参谋助手作用。2.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档案的存在和发展是文化发展延续性的重要基础和条件。

3.经济建设的宝贵资源

4.科学研究的可靠依据

5.政治斗争的有力武器

6.宣传教育的生动素材。可靠性,直观性,生动性

(四)档案发挥作用的规律

1,档案作用范围的递增律。时间与范围成正比

2.档案机密程序的递减律。时间与机密程度成反比

3.档案作用的转移律。档案作用是由社会需要决定的,社会的需要在各个时期不断变化,档案作用的主要方面也随之变化。围绕本单位的中心工作和主要任务

4.档案发挥作用的条件律

(1)受到社会发展水平的制约(2)受到人们对档案和档案工作认识水平的制约(3)受到档案管理水平的制约。

第二节档案工作

一、档案工作的内容及其相互关系

广义:宏观的档案事业管理和微观的档案管理活动,管理档案和档案事业的活动。

狭义:收集、整理、保管、鉴定、统计、编目与检索、提供利用、编研。(档案工作)(一)档案工作的内容

(二)档案工作各业务环节的关系。基础工作和提供利用及编研工作。

二、档案工作的性质

(一)是一项服务性的工作

(二)是一项政治性机要性的工作。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服务。还表现在维护档案的真实性方面。

(三)是一项科学管理性的工作。是一项专门业务,是一项文化性工作。

三、档案工作的基本原则

档案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维护档案完整与安全,便于社会各方面的利用。(一)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核心,为档案工作提供了组织保证。

由党和政府领导,在中央一级,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在国务院领导下,主管全国档案事业。地方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在同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在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或上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统一指导下,负责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档案事业,对本行政区域内的档案工作实行监督和管理。对国家所有的档案实行统一制度,分级负责的集中管理与保管。

(二)维护档案完整与安全条件,为档案工作提供了物质条件。

1.维护档案完整(数量与质量)2.维护档案安全

(三)便于社会各方面的利用。目的,是档案工作的根本宗旨。

四、档案工作标准化与现代化

(一)档案工作标准化

1.档案工作标准化的意义

(1)是实现档案工作科学管理,提高工作质量与效率的重要手段。

(2)是实现档案工作现代化的前提条件。

(3)是推动档案学理论发展的重要因素。

2.档案工作标准化的内容。包括制定、发布和实施档案工作标准三部分内容档案工作标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

(三)档案工作现代化

1档案工作技术现代化2档案工作组织与管理现代化3档案资源管理现代化4工作人员现代化

第二章档案事业

第一节档案事业及其构成

一、档案事业的概念与内容

(一)档案事业的概念

是指管理档案和档案事业的活动,是以管理开发国家和社会档案信息资源为手段,以为国家各项事业和社会各界服务为宗旨的具有国家规模的一项社会事业。

(二)档案事业的内容

由档案管理工作、档案行政管理工作、档案法制工作、档案教育工作、档案科学研究工作、档案宣传工作和档案国际合作与对外交流工作等。

1.档案管理工作:用科学的原则和方法管理档案并向社会提供档案信息服务的一项工作。2.档案行政管理工作: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按照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依法对全国和地方的档案工作开展统筹规划、组织协调、统一制度、监督和指导的活动。

3.档案法制工作:档案立法,档案行政执法,档案行政救济,档案普法教育。

4.档案教育工作:对档案工作人员进行档案学理论、专业技能和有关学科知识的传授活动。

5.档案科学研究工作:对档案学基础理论、应用理论、应用技术和档案专业发展史的研究以及技术推广工作。

6.档案宣传工作:

7.档案国际合作与对外交流合作

档案管理工作是重点是档案事业的业务系统;档案行政管理工作是核心,对整个档案事业直到统筹协调和组织指挥作用;档案法制工作是根本,是档案事业发展的保障;后四者是辅助,是建设和发展档案事业的重要条件。

二、档案事业的地位与意义

1.档案事业是维护党和国家历史真实面貌的重要事业

2.是党和国家各项建设事业必不可少的环节

3.是整个国家文献信息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4.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永恒事业

三、档案事业管理体制

(一)档案事业管理体制的概念

档案事业管理体制:是指档案事业管理的体系和组织制度,包括档案行政管理机构和档案实体管理机构的设置及其隶属关系、管理权限划分、运行规则等的法律制度规定。

我国档案事业管理体制:统一领导,分级管理、专业和科技档案工作条块结合管理、局馆合一管理。

(二)我国档案事业管理体制的建立 P34

(三)我国档案事业管理体制的发展 P34

四、档案事业管理手段

(一)法律手段,是根本手段

(二)行政手段,是基本手段,也是有效手段。

(三)经济手段

第二节档案事业的建立与发展

一、我国档案事业的建立

我国档案事业建立的主要标志:

(一)接收旧政权遗留下来的档案,征集革命历史档案

(二)制定档案工作方针、政策、制度和法规,建立起机关档案工作,集中管理大行政区撤销机关的档案

(三)成立国家档案局,开展对档案学理论研究,创办档案高等教育

二、我国档案事业的发展

(一)全国建设阶段

1.实行党、政档案和档案工作统一管理

2.建立各级档案行政管理机构和各级国家档案馆

3.各级机关普遍建立了统一管理党、政档案的档案室

4.建立了科技档案工作

5.档案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学科体系基本形成

(二)严重挫折阶段

(三)恢复提高阶段

档案法制建设不断完善;

档案资源建设持续加强;

档案服务工作成效显着;

现代化管理水平和信息化程度大幅提升;

档案科技与教育工作扎实推进;

档案宣传出版工作快速发展;

档案工作对外交流与合作开创了新局面。199609成为国际档案理事会主席国

第三节档案机构与人员

一、档案机构类型及其职责

(一)档案行政管理机构

是指具有政府行政管理职能的档案事业管理机构。是档案事业的组织和指挥中心。

1.档案行政管理机构设置

国家、省、市、县四级

2.档案行政管理机构职责

(1)国家档案局职责

(2)县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职责

(二)档案馆

1.档案馆网规划与设置

档案馆是集中管理特定范围档案的专门机构。档案馆网是指纵横交织布局合理既有分工又有协作的档案馆群体。包括各类档案馆。档案馆网是档案事业发展的基础和条件。

(1)各级国家档案馆

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按照行政区划或历史时间设置的管理规定范围内多种门类档案的具有文化事业机构性质的档案馆,归口中央或者地方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直接管理。

国家级综合档案馆:中央档案馆,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

地方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省、市、县三级地方国家综合档案馆

(2)其他各类档案馆:有按内容类别和载体类型设置的专门档案馆和专业主管机关设置的部门档案馆、企业事业单位设置的档案馆等三种。

专门档案馆:中国照片档案馆、中国科学技术档案馆、中国文学艺术档案馆、中国声像档案馆。

部门档案馆::外交部档案馆、安全部、公安部、最高人民法院、检察院

企业事业单位档案馆:内部档案机构。

2.档案馆性质与国家综合档案馆的功能拓展

(1)档案的的性质和任务

是集中保存管理档案的文化事业机构。文化性公共性是基本属性。任务见P50

(2)国家综合档案馆的功能

一个基地一个中心:是党和国家的科学文化事业机构,是永久保管档案的基地,是科学研究和各方面工作利用档案的史料的中心。

两个基地一个中心:保管党和国家重要档案的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成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提供档案信息服务的中心。

两个基地两个中心(四位一体):充分发挥档案馆的基本功能和社会功能,把档案馆真正建成档案安全保管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已公开现行文件集中向社会提供利用的中心和档案信息服务中心。

国家综合档案馆的基本功能:国家档案资源积累、存储和安全保管功能,国家档案信息服务功能,国家档案信息社会教育功能,已公开现行文件和政府信息查阅服务功能。

其它社会功能:

(三)档案室

1.档案室的概念:内部设置的集中管理本单位档案的专门机构。

2.档案室的性质:双重的。既是各级机关单位的内部组织机构,又是国家档案事业组织系统中的基层组织,是档案馆工作乃至档案事业的重要基础,担负着为国家档案馆积累和输送档案资源的职责,是保存档案的过渡性机构。

3.档案室的职能

基本职能:负责保管本单位的档案,并对所属单位的档案工作实行监督和指导。

具体职责:贯彻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方针政策,建立健全本单位的档案工作规章制度;指导本单位文件、资料的形成、积累和归档工作;统一管理本单位的档案,并按照规定向有关档案馆移交档案;监督、指导所属机构的档案工作。

(四)其他档案机构

1.其他档案管理机构

(1)联合档案室:(文档中心)

(2)信息中心:实行文件、档案、图书、资料、情报等信息一体化管理的产物。

(3)文件中心:是介于文件形成机构和档案馆之间的中间性或过渡性文件管理机构,是一各社会化、集约化和专业化的文件档案管理机构。

2.档案教育培训机构

(1)档案高等教育机构(2)档案培训机构(3)档案宣传出版机构(4)档案科学研究机构(5)档案咨询机构(6)社会档案服务机构:档案寄存中心,档案资料目录中心,档案事务所

二、档案人员职业素养

(一)档案职业与专业技术资格

1.档案职业资格

2.档案专业技术资格

(二)档案人员素质

档案工作人员应当忠于职守,遵守纪律,具备专业知识。(政治素质,专业素质,知识素质,身体素质)

(三)档案人员职业道德

1.档案人员职业道德概念:是档案人员在从事档案职业活动中所应普遍遵循的行为准则和规范,是社会对档案人员的道德行为和道德关系基本要求的概括。

档案人员职业道德具有明显的层次和多重规定性。个体道德素质由道德情感、道德信念、道德认识、道德意志以及道德习惯等;群体道德素质由集体道德风范和社会道德环境构成。2.档案人员职业道德规范:忠于职守,遵守法纪,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求真务实,维护史实,文明管档,优质服务。

3.档案人员职业道德建设

通过自律(自我修养)和他律(教育与监督)两种形式实现。

自我修养基本范畴:理想和义务、情感和行为、职业态度与职业良心,职业荣誉和职业尊严。

第三章档案法制建设

档案法制建设: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档案立法:制定完备的法规体系

档案行政执法:树立档案执法权威,依法行政

档案行政救济:确保档案行政管理相对人的合法权益

档案普法教育:营造自觉守法的法治环境。

第一节档案立法工作

一、档案立法的概念

档案立法:

广义:一切国家机关即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国家权力机关和国家行政机关,依据法定权限和程序,制定、修改和废止各种档案规范性文件的活动。

狭义:是指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制定、修改和废止档案法律的活动。

1.档案立法是立法主体依法定职权所进行的活动

档案立法的形式主要有职权立法和授权立法

职权立法:立法主体依照我国宪法,立法法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规定的职权进行的档案立法。

授权立法:国家机关依据我国宪法和有关国家机关的组织法以外的法律授权所进行的档案立法。

2.档案立法是遵从一定程序,运用一定技术所进行的活动。

3.档案立法是制定、认可、补充、修改、废止法的活动。

二、档案法规体系的构成

(一)档案法规体系概述

档案法规体系,是以《档案法》为核心,由档案法律、法规、规章等组成的相互联系、相互协调的有机整体。

横向:档案馆工作,机关档案工作,科技档案工作。

纵向:由不同层次的法规、规章组成。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档案法律

国务院制定的或批准制定的档案行政法规

地方人大制定的地方性档案法规

国家档案局和国家院其他部门制定的档案行政规章

地方人民政府制定的地方性档案行政法规

法律

行政法规

地方性法规

规章

地方性法规的效力高于本级和下级地方政府规章

省自治区政府制定的规章的效力高于本行政区域内的较大的市政府制定的规章。

(二)档案法规体系的构成

1.法律:由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依照立法程序制定和颁布的法律文件,可以分为基本法律和普通法律。

《档案法》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和修改,从国家整个法律体系来看,属于普通法律。但从档案法规体系来看,是我国档案管理的基本法。

2.行政法规

是国务院在职权范围内或者根据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授权制定发布的有关国家行政管理活动的法律规范。

一是国务院直接制发

二是国家档案局根据授权制定,经国务院批准《档案法实施办法》

三是国家档案局会同国务院所属职能部门联合制定或国务院所属职能部门单独制定,经国务院批准后发布如《科学技术档案工作条例》。

3.地方性法规

是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及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规范。

4.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由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依照当地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特点制定的民族自治地方法规。

5.规章

包括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

部门规章是国务院各部门以及经授权的国务院直属机构依据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结合本部门行政管理的实际情况制定。

三、《档案法》及《档案法实施办法》

1.档案工作的基本问题

第一,法律调整的范围。

法定的档案是指过去、现在的国家机构、社会组织以及个人从事政治、军事、经济、科学、技术、文化、宗教等活动直接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

第二,档案工作的基本原则。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维护档案完整与安全,便于社会各方面的利用。

第三,加强对档案工作的领导。

第四,公民在档案事务中的义务与权利。保护档案的义务和接受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行政执法的义务。享有依法利用国家档案、处理和优先利用属于自己所有档案、公布个人所有档案、保护隐私等权利。

2.档案机构的职责和档案工作人员的任职条件

3.档案的管理

第一,文件材料的立卷归档

第二,档案的移交

第三,档案的安全保管

第四,国家档案馆馆藏的出境管理

4.档案的开放利用和公布

5.法律责任

第二节档案行政执法

一、档案行政执法的概念与基本要求

(一)档案行政执法的概念

档案行政执法,是指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依照档案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对行政相对人采取的影响其档案权利义务,以及对行政相对人行使档案权利、履行义务进行监督检查的行为。

1.档案行政执法的主体是档案行政管理部门

2.档案行政执法的主要内容是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办事,直接影响或直接涉及个人、组织的权利义务。

3.档案行政执法是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与个人、组织之间发生的法律关系

4.档案行政执法由行政法律规范调整

(二)档案行政执法的基本要求

1.合法

要求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在执法活动中必须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进行。依法行政。

主体合法,行为合法,程序合法。其中行为合法是核心。是指职权范围、行为方式、行为幅度等必须与行政法律法规的具体规定相一致。

2.依据充分:是指档案行政执法必须有充足的事实依据和法律依据。

3.合理:档案行政执法的内容要客观、适度、符合理性。

4.效率:效率是行政管理的价值准则。

5.接受监督:权力机关的监督,司法机关的监督,档案系统内部的监督,人民政协的监督,社会监督。

二、档案行政执法依据

一是以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为主管部门的法律法规规章依据

二是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为协助部门的法律依据

三是共同执行的法律、法规、规章依据

档案行政执法依据的适用原则:

第一,有法可依,执法必严

第二,实体法与程序法并重

第三,后法优于前法

第四,就高不就低

第五,特别规定优于一般规定

第六,不溯及既往

第七,呈请有权机关决定

三、档案行政许可

(一)档案行政许可的概念

档案行政许可是指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根据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申请,经依法审查,准予其从事特定活动的行为。

主体: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

档案行政许可主要特征:

第一,档案行政许可是依法申请的行政行为。

第二,档案行政许可是经依法审查的行为。

第三,是一种授益性行政行为。

第四,是要式行政行为。

(二)档案行政主体许可主体与项目

1.档案行政许可主体

是基于当事人的申请,对当事人的申请进行审查而决定是否准予其从事特定活动的档案行政机关或授权组织。

实施行政许可必须符合:

一是必须履行外部行政管理职能

二是必须经法律、法规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特别授予行政许可权

三是必须在法定职权范围内实施

2.档案行政许可项目

项目的设定必须遵循:保障档案事业发展的原则;确保公共利益原则;数量最少原则和适用原则。

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涉及国家安全和公共利益的事项

第二,关系公民合法权益的事项

第三,档案人员的管理事项

第四,档案机构的管理事项

第五,国有档案的变动事项

第六,综合协调方面的事项

档案行政许可项目六项内容:

一是集体所有的和个人所有的对国家和社会具有保存价值的或者应当保密的档案向国家档案馆以外的单位或个人出卖的审批。(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批准)

二是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或者应当保密的非国家所有的档案赠送、交换的审批。(同上。提前一个月)

三是向国内外的单位或个人赠送、交换、出卖国有档案的复制件的审批。(国家档案局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审查批准)

四是携带、运输或者邮寄档案出境的审批。(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审查批准)

五是专业档案馆收集档案范围的审批。(由其主管部门或者本单位审核,报同级人民政府或者同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批准)。

六是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确定的重点建设项目的档案验收。同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和有关主管机关档案机构对其档案先行验收。

(三)档案行政许可的实施

1.档案行政许可实施原则

合法原则,公开公平公正原则,便民效率原则

2.档案行政许可实施程序

申请与受理;审查;决定

(四)档案行政许可的监督

一是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内部的监督;二是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对相对人的监督。

1.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内部的层级监督

监督检查实施档案行政许可的行政主体和权限是否合法;

监督检查实施档案行政许可的程序是否合法。

2.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对相对人的监督

书面检查、抽样检查、检验、检测、实地检查、定期检查。

3.档案行政许可违法行为的处理

一监督责任。二是违法许可的法律责任。三、赔偿责任。四、违法设定许可的法律责任。

可以撤销行政许可的五种情形:

一是超越法定职权作出准予行政许可决定的;

二是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作出准予行政许可决定的;

三是违反法定程序,影响行政许可决定正确性的;

四是对不具备申请资料或不符合行政许可条件的申请人准予行政许可的;

五是被许可人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获取行政许可的。

四、档案行政处罚

(一)行政处罚概述

行政处罚,是行政主体为达到对违法者予以惩戒,促使其以后不再犯,有效实施行政管理,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的目的,依法对行政相对人违反行政法律规范但尚未构成犯罪的行为,给予人身的、财产的、名誉的及其他形式的法律制裁的行政行为。

具有管理、惩戒、教育三方面的目的。

必须遵循法定、公开公正、处罚和教育相结合,保障当事人程序权利、一事不再罚原则。(二)档案行政处罚的种类

档案行政处罚主要分为:处罚权和处分权。

处罚权分为三种:警告、罚款和没收违法所得。

1.警告:申诫罚。指档案行政执法主体对档案违法行为人进行谴责和告诫,对其声誉造成一定损失的处罚措施,是国家对行为人行为性质所作出的正式的否定性评价。

2.罚款:财产罚,是档案行政执法主体对行政违法行为人强制收取一定数额的金钱,剥夺档案违法行为人一定财产权的制裁方法。

3.没收违法所得:是一种财产罚,是档案行政执法主体将档案违法行为人通过违法手段取得的金钱和物品进行剥夺,收归国有的制裁方法。是对营利性违法行为人的一种带有经济制裁性质的行政处罚。

4.责令限期改正。是档案行政执法主体依法要求违法行为单位或行为人改正违法行为,恢复或达到合法状态的行政措施。是针对轻微违法行为的一种处罚形式。

5.责令赔偿损失:赔偿是一种民事行为,是民事主体之间发生的行为关系。民事赔偿由人民法院仲裁。

6.通报批评:是档案行政执法主体在一定范围内行文,公开批准实施违法行为的单位和个人,以起到惩戒、警示作用。

(三)档案行政处罚的管辖

1.原则上由档案违法行为发生地的县级以上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依照职权管辖。

2.法律、行政法规对行政处罚的管辖有专门的规定,按照规定进行管辖。

3.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行政处罚实施主体对行政处罚管辖权发生争议的,报请共同上一级行政机关指定管辖。

4.根据国家档案局《档案行政处罚暂行规定》,上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在必要时可以办理下级行政管理部门管辖的行政处罚案件,也可以把自己管辖的行政处罚案件交下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办理。

5.违法行为情节严重,已构成犯罪的,应当及时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而不能以罚代刑,放纵犯罪。案行政处罚的程

(四)档案行政处罚的程序

1.档案行政处罚简易程序(当场处罚程序):当场作出档案行政处罚决定的处罚程序。

违法事实确凿,有法律依据;处以警告的行政处罚。

个人50以下,单位1000以下适易简易程序。

个人500以上5000以下,单位1万元以上10万以下不适于简易程序。

一是表明身份,二是确认违法事实,三是听取并复核当事人的意见。四是制作行政处罚决定书。五是行政处罚决定书的交付。六是备案。

2.档案行政处罚一般程序:普通程序。是指除法律特别规定应当适用简易程序和听证程序以外,档案行政处罚通常所应适用的程序。

一立案。(实施了档案违法行为。应当受档案行政处罚的行为。三属于本部门职权范围且归本机关管辖。四不属于适用简易程序的案件。

二调查取证。

三作出处罚决定。

四告知理由并告知权利。有申请回避权、申辩权、陈述事实、提出证据权、申请行政复议、提起行政诉讼等。

五当事人陈述与申辩。

六正式裁决。

七行政处罚决定书的送达。直接送达、留置送达、邮寄送达

八制作《行政处罚案件结案报告》。

3.档案行政处罚的听证程序

第一听证的申请和决定

第二听证通知

第三听证形式

第四听证的主持人与参与人

第五听证应制作《听证笔录》

第六听证费用。

(适用听证程序的案件的最后决定权在行政机关而不在主持听证的工人人员

(五)档案行政处罚的执行

1.档案行政处罚执行的概念及原则

是指档案执法主体保证档案行政处罚决定所确定的当事人的义务得以履行的程序。

原则:一是申诉不停止执行原则。二是严格实行罚款收支两条线,作出罚款决定的机关与收缴罚款机构相分离的原则。

2.档案行政处罚执行的方式

第一,自动履行

第二,强制执行。每日按罚款数额的百分之三加处罚款。申请后暂缓或分期缴纳。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三节档案行政救济

一、档案行政救济的概念

是公民或社会组织的合法权益受到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具体行政行为的侵害,经申诉或提起诉讼,由有关国家机关对违法或不当的档案行政行为予以纠正,并对被侵害的权益加以补救的过程。

特点:

第一,行政救济适用于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

第二,实行不告不理的原则。

档案行政救济的途径: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

方式:撤销违法的行政决定,变更不当的行政决定,对已遭受违法、不当行政行为侵害的公民或社会组织给予赔偿。

二、档案行政复议

(一)档案行政复议的概念

是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对档案事务进行行政管理,作出行政决定后,作为行政管理相对人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档案行政决定违法或不适当、影响或侵害自己的合法权益的,

可以向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上一级行政机关提出行政复议申请,由受理该申请的行政机关对该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和适当性进行审查,作出行政复议决定的一种行政法律制度。(二)档案行政复议的适用范围 P90

(三)档案行政复议的程序

申请行政复议、受理行政复议、作出行政复议决定

1.申请 60

2.受理 5

3.作出决定

三、档案行政诉讼

(一)档案行政诉讼的概念和原则

1.档案行政诉讼概念 P92

2.档案行政诉讼原则一般原则和特有原则。 P92

一般原则:独立行使行政审判权;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绳;当事人的法律地位平等;合议、回避、公开审判和两审终审;民族语言文字原则;当事人有权辩论;人民检察院实行法律监督等原则。

特有原则:具体行政行为合法性审查;被告负举证责任;有限司法变更;诉讼不停止执行。

(二)档案行政诉讼的管辖 P93

档案行政诉讼的管辖:级别管辖和地域管辖。

1.级别管辖的确定规则

基层人民法院管辖

中级人民法院管辖

高级人民法院管辖

最高人民法院

2.地域管辖的确定规则

(三)档案行政诉讼的程序

第一审程序,第二审程序,执行程序和再审程序

(四)档案行政诉讼应诉

是指档案行政管理部门针对原告的起诉提出答辩,或被人民法院传唤到底对原告进行驳辩的活动。(96)

档案事业概论(第一章--第三章)

档案学概论26084

档案学概论26084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档案学概论 第一节档案的起源 一、档案的起源诸说 1.档案的定义:档案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文明产物,是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历史记录,它以社会生产的发展和人类交往的扩大以及文字发明为基础,产生于原始公社向奴隶制过渡的时期(文字是档案产生的前提)。 关于档案起源观点的归纳: 2.中国档案: ①.《尚书》——“上古之书”:迄今我国最古的历史文件汇编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文集。 ②.1899年,河南安阳小屯村殷墟发现的甲骨文,是迄今我国大量发现的最早的较为系统的文字和古代档案 3.外国档案: ①.巴勒摩石碑:现存的埃及最古老的年代纪。 ②.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有象形文字和楔形文字。

第二节档案形态的演变 1.古代中古档案: 金文是铸刻在金属鼎彝器上的一种铭文,也称钟鼎文。有铭文的青铜器始于商代。 彝铭的四个阶段:①.铸器之意本在使用②.文化递进,器铭加详③书史之性质变而文饰④.铭辞之书与文饰性质俱失,复返粗略之自名。中国近代史五大发现:长沙吴简、殷墟甲骨、居延汉简、敦煌遗书、清朝大内档案。 2.外国档案: 汉谟拉比法典是第一部最完备的成文法典,亦称《石柱法》。 纸草是古代埃及人在公元前3000-前2000年发明的一种书写材料。 3.纤维纸出现在东汉时代。自东晋安帝时起,太尉桓玄下令改用纸张撰写文书和保存档案,一直沿用至今。 4.音像档案也称声像档案或视听档案,包括照片、唱片、录像带、光盘等。直观性是其突出特点。 5.档案的词源:档案在明末清初已被使用,在《清太宗皇帝实录》即顺治年间。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

1.什么是公共事业? 特指那些面向全社会,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为基本目标,直接或间接为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提供服务或创造条件,并且不以营利为主要目的的社会活动. 2.为什么政府要管理公共事业? 公共事业管理是政府的重要职能之一,公共事业的特性决定了政府的管理主体地位,市场运作的缺陷决定了政府在公共事业领域必须积极有为,政府管理公共事业有其优点和长处. 3.如何认识公共事业和公共事业管理的特征? 公共事业应该是涉及国家长远利益的微利事业,是社会生活中必要的基本服务,一定会具备基础性和公共性。目标是服务是全体社会人员,一定是不以营利为目标,从整体出发,有具体目标,以提高社会水平和质量为宗旨的来看,一定会具备专业性。 公共事业管理围绕公共事业自身的特征基本目标是为了更好地满足社会的各种公共需要。公共事业管理主体是政府部门,是公共权力部门,所以一定的强制性,非营利性和服务性,这些特征。 4.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应如何管理公共事业? 履行好职能,综合运用方法 5.政府组织有何特征和体制优势? 特征:公共性强制性普遍性执行性规模性 体制优势:为社会提供有效的制度,提供公共物品,解决外部性问题,信息不对称问题和垄断问题.解决社会问题,促进和保障社会公平,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应对紧急事件. 6.政府失灵有哪些具体表现? 1、公共政策的偏差与失效 2、政府部门的膨胀 3、低效率 4、寻租行为 7.事业组织有何体制优势和局限性? 体制优势:相对独立性非营利性低成本高质量专业性接近性灵活性在培养互助精神,维护良好的社会价值等方面更具优势。 局限性:筹款不足志愿活动的狭隘性志愿组织的家长作风志愿组织的业余性 8.市场体制在发展公共事业中有何优势和局限性? 优势:有效配置各类资源,加快市场主体优胜劣汰进程,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加强市场主体间的联系,实现信息共享推动科学技术创新调节收入分配,促使市场参与者理性决策促进人的发展 局限性:市场无法有效的解决公共物品的供给问题市场无法消除外部效应市场无法消除信息不对称市场无法消除垄断市场经济无法保证收入分配公平和公正市场经济无法解决宏观总量平衡问题,无法保证社会经济稳定健康的发展市场调节无法克服自身所导致的某些消极后果市场无法使经济资源达到最优配置。 9.政府体制、事业体制和市场体制在公共事业管理中如何实现互补? 1、市场体制——→竞争机制,引入社会力量——→政府低效率、低质量、供给不足 2、政府——→雄厚的资金支持——→事业体制,资金不足 3、政府——→财政、税收等政策优惠,调动市场积极性——→市场体制,积极性低 10.何谓公共事业人力资源?公共事业人力资源有何特征? 在公共事业领域内从事管理,生产和公共服务工作,具备民事行为能力和权利能力的人员的总和 特征:能动性高增值性社会性时效性 11.公共事业人力资源管理与传统人事管理有何区别? 1、管理的视角不同。传统的人事管理把人力看做是成本,人力资源管理把人力看做是资源。从成本的角度出发,管理活动追求的必须是人员的减少,人力成本的节约,从资源的角度

档案职称考试练习题中年级《档案事业概论》第二章“档案事业”

《档案事业概论》第二章“档案事业” 一、单项选择题: 1、档案管理工作是档案事业的重点, 是档案事业的业务系统,其中()工作是主体。 A、档案室 B、档案馆 C、专业档案馆 D、档案行政管理 2、我国的档案事业萌芽于20世纪()。 A、30年代 B、40年度 C、50年度 D、60年度 3、()大连会议的召开和《技术档案室工作暂行通则》的颁布实施,使我国原来处于分散的、不统一的科技档案工作,开始有了基本的、统一的做法和制度。 A、1957年6月 B、1959年12月 C、1955年3月 D、1969年12月 4、我国第一次出台开放档案的政策时间是()。 A、1980年5月 B、1987年4月 C、1976年6月 D、1981年5月 5、1987年9 月5日《档案法》颁布并于()1月1日正式施行。 A、1988年 B、1987年 C、1986年 D、1989年 6、2008年5月1日起施行的()规定应当在国家档案馆设置政府信息查阅场所。 A、《政府信息公开条例》 B、《档案法》 C、《档案法实施办法》 D、《浙江省国家档案馆管理办法》 7、()是国家档案事业组织系统中最基层的档案管理机构。

A、档案室 B、县级档案馆 C、城建档案馆 D、企事业档案馆 8、专业主管部门设置的管理本部门及直属机构档案的档案馆是()。 A、专业档案馆 B、部门档案馆 C、企业档案馆 D、事业档案馆 9、我国高等档案教育始于20世纪()。 A、20年代 B、30年代 C、40年代 D、50年代 10、1996年9月在北京召开的()国际档案大会上通过了《档案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 A、第12届 B、第13届 C、第14届 D、第15届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哪些机构不属于档案行政管理机构。() A、国家档案局 B、省档案馆 C、单位档案室 D、专业档案馆 2、2004年12月召开的全国档案局长馆长会议提出要把档案馆真正建成()。 A、档案安全保管基地 B、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C、已公开现行文件集中向社会提供利用的中心 D、档案信息服务中心 3、档案人员应具备以下()素质。 A、政治素质 B、专业素质 C、知识素质 D、身体素质 4、我国档案人员职业道德规范主要应包括()。 A、忠于职守、遵守法纪 B、爱岗敬业、无私奉献 C、求真务实、维护史实 D、文明管档、优质服务 5、下列哪些属于档案初级专业技术职务资格。()

档案学概论

档案学是一门应用学科。1、三个二级学科:图书、情报、档案学管理 “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创成一级学科,档案管理学 2、是档案管理学的基础课程 是从事文员、秘书的技能课程,以下是8大技能 技能:收集、整理、鉴定、保管(档案保管期限登记、编目)、检索、利用(用于行政管理,经济建设、科技建设、文化教育、科学研究)、编辑研究、统计做公务员的总的要求:档案学管理、秘书学、办公室管理 档案学概论 第一章、档案 第一节、档案的起源与沿革 一、中国档案的起源 二、我国档案的形式和名称的演变与沿革 第二节、档案的定义 一、档案的定义 定义:国家机构,社会组织以及个人从事政治、军事、科学、技术、文化、宗教等社会活动直接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声音等不 同形式的历史记录。 档案产生的条件 档案的产生是逐渐历年产生的。恩格斯说:蒙昧、野蛮、文明。今天的文书,明天的档案。 条件如下: 1、进入文明时代后,记录符号、文字记录 2、随生产实践发展,语言文字完善,出现了有条理的信息记录 3、商业的发展,促进了有条理信函及应用 4、有条理的信息用完后为了日后查考保存起来,形成档案 二、档案的基本含义 (一)、档案是各种机关、组织和个人在特定的社会活动中形成的。 (二)、档案是保存备查的历史记录。 注:文件转化为档案一般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 (1)办理完毕的文件才能归入档案。 (2)对日后实际工作和科学研究等活动有一定查考利用价值的文件才有必要作为档案保存。 (3)按照一定的规律集中保存起来的文件才能最后成为档案。 (三)档案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1、档案信息的载体 载体形式:甲骨档案、简牍档案(竹简+木椟,这在战国至两晋产生最多,尤其是秦汉)、金石档案(青铜+石刻)、缣帛档案(细绢档案)、纸质档案 2、档案信息的记录方式 (1)从档案信息的处理技术即档案信息记录在载体上的方法看 刀刻、手写、印刷、晒制、摄影、录像、激光扫描等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复习题及答案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 一、填空题 1.公共产品的两大特性:非排他性、非竞争性。 2.公共产品分类:纯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 3.公共事业管理的模式:保护模式、干预模式和市场模式。 4.公共事业管理模式的决定因素:公共需求、主体意识、政府能力、社会发育程度。 5.“3E”指:效率(efficiency)、效果(effectiveness)、经济(economic)。 6.沃尔夫认为非营利组织的五个特征:(1)有服务大众的宗旨;(2)不以营利为目的的组织结构;(3)有一个不致使任何个人利己营私的管理制度;(4)本身具有合法免税地位;(5)具有可以提供捐助人减(免)税的合法地位。 7.萨拉蒙认为非政府组织的特征:(1)组织性; (2)非政府性;(3)非营利性;(4)自治性;(5)志愿性。 8.公共事业管理的职能:计划职能、组织职能、协调职能和控制职能。 公共事业管理问题成立的4个条件:客观存在、被决策者所认知、具有公共性、紧迫性。 9.公众对政府的期待,5个方面:法治(依据正当的法律程序行为并负责)、胜任能力、弹性、回应和廉洁。 10.企业资金进入公共事业产品的生产和提供的主要方式(3种): BOT方式,即建设--经营--转让。BOOT方式,即建设--拥有--经营--转让。BOO 方式,即建设--拥有--经营 二、名词解释: 1.纯公共产品 指完全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特点的产品。 2.准公共产品: 准公共产品理论总体上属于公共产品理论范畴,而所谓准公共产品,指具备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两个特点中的一个,另一个不具备或不完全具备,或者虽然两个特点都不完全具备但却具有较大的外部收益的产品。

档案事业概论

《档案事业概论》 第一章档案与档案工作 第一节档案 本节概要地介绍了“档案的起源与进展”即档案的简史,“档案的概念与性质”即档案的定义,“档案的类型”即档案的种类(档案学术上的分类),“档案的价值与作用”等四个有关档案的最差不多的问题。 一、档案的起源与进展 (一)档案的萌芽与起源(初始形态):“助经历时代”的结绳、刻契、图画 档案起源于原始记事即结绳、刻契、图形等记事方式,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档案。但因其在一定范围内有历史记录、契约、凭证、备忘等作用,能够看作是档案的萌芽,即档案起源的初始形态。 (二)档案产生的两个条件:记录符号与国家出现

1.客观条件——记录符号 文字作为语言记录符号产生以后,为准确地记录事实提供了条件,从而为档案的形成提供了客观条件。 我国现存最早的文字记录档案——甲骨档案:河南安阳小屯村出土的3000多年前殷商时期刻写在龟甲、兽骨上的甲骨文字记录,是当时商王朝使用的一种文件。 2.社会条件——国家的出现 在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出现了阶级、国家以后,就产生了文书。 文字记录的产生,社会的进展,国家的逐渐形成,进入阶级社会以后特定的社会需要等诸因素阻碍下,档案逐渐产生与进展。 (三)我国早期档案的载体形态:从甲骨档案、金石档案、简牍档案、缣帛档案到纸质档案

档案是承载在一定物质载体上的历史记录,其记录方式与物质载体密不可分,我国古代社会早期先后出现了甲骨、金石、简牍、缣帛、纸张等档案物质载体形态。 金石档案:金是指青铜器、铁器等,石是指石头,金石档案是铭文档案和石刻档案的总称,是将文字铸刻在青铜器、铁器、石头上而形成的档案。 简牍档案:简是指竹简,牍是指木牍,是以竹简、木牍为载体形成的档案。“册”、“典”是我国最早对文件和档案的称呼。 缣帛档案:缣帛是古时对绢类的丝织品的统称,是以丝织品为载体形成的档案。用缣帛书写的文件称“帛书”、“卷”、“卷轴”。 纸质档案:是以纸张为载体形成的档案。最早的纸质档案——甘肃“放马滩纸”,形成于西汉初期,不仅是迄今发觉的世界最早的植物纤维纸,也是世界最早的纸质地图实物和最早的纸质档案。

(完整版)《档案学概论》课程笔记-冯惠玲

“档案学概论”听课笔记 论:对DA概念(定义)的理解:P5 1、社会性(或社会实践性):DA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直接形成的,其内容为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容、过程及结论的原始记录。与自然界中自然形成的原始记录物不同,如年轮 2、历史性(或后时性):从时态上讲,DA是过去已经形成的而不是正在形成或尚未形成的东西。所谓“让过去告诉现在,让历史告诉未来”。非人类历史文化遗产的全部,而是其中只有基础性支持意义的重要部分 3、确定性:DA内容信息的清晰、确定性和其载体的固化、恒定性。或:DA所记录的内容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而且这些清晰、确定的信息内容又是以固化的物质载体形式存在的,二者缺一不可。这是DA区别于最为临近的事物——文物的根本点。 4、原始记录性:这是DA的本质特性,是DA区别于其他事物尤其是相邻事物的独一无二的本质所在。 简:DA的本质特性:P6 “原始记录性”是DA的本质特性,是DA区别于其他事物尤其是相邻事物的独一无二的本质所在,还从根本上决定着管理方法的基本取向。对DA的管理无论怎样简便、有效,均不能以伤害DA的本质特性为代价,只能以充分实现其对以往历史事实的原始记录价值为轴心。这是所有管理活动的基本原则之一:管理方法必须维护被管理对象的本质特性。因此现在各国均以“来源原则”(或全宗原则)为核心的历史主义方法作为DA管理(尤其是实体管理)的基本方法。 简:DA的实存形态: DA的实存形态是DA在现实中的具体存在形式。在各种各样的事物中,只有具有DA属性者,才是DA.根据定义,尤其是DA的本质特性,其实存形态不是唯一的,而是多种多样。目前DA的实存形态主要仍是各种文书,尤其是文书的定稿——唯一的且可信赖程度最高的稿本。 简:制作时是否有意,对档案的日后管理和档案的功能、价值具有不同的效应。 1、有意看作的优点:为久存,制作材料较好,格式规范,留存较齐全、完整。 缺点:内容往往难以做到客观、真实,常有虚假不实甚至有意作伪,易产生抑恶扬善、报喜不报忧等内容上的偏差、错误。 2、无意制作的优点:无意中留下真实客观的记录,较好地体现DA的原始记录性。 缺点:制作材料的质地不好,耐久性差,书写格式往往不规范,且留存状况不好,不易齐全完整。不利于DA的保存和日常管理使用。 论:准确理解DA的真实可靠性: DA,尤其是它内容的真实可靠性不是绝对的,准确、客观、真实、正确是相对的不能因此全盘否定DA的真实可靠性。种种不客观、不真实、甚至伪造的DA本身也是一种历史的真实,是一种客观存在的事实。DA的真实可靠性有至少2层含义: 1、如DA的内容无失实、歪曲、作伪之处,对同一历史事实均有记载的各种信息中它就是最真实、可靠的。因为档案是直接的原始记录,是第一手的原生信息。 2、如有失实、歪曲、作伪乃至伪造之处,其不实之客观事实,也恰是由DA这一实存形态来予以记录、固化并示之世人的。DA只要其自身存在,就没有“假”的,“假”的也是“真”的。 简:DA与信息的关系: 逻辑上是种、属概念的关系。 DA是一种最真实、可靠、最具权威性与凭证性的原生性固化信息。从根本上体现着信息的确定性与可靠性。而信息理论认为:信息的确定性与可靠性是信息的根基所在,没有或确定性、可靠性程度差的信息没有什么价值。所谓“错误、混乱或不可靠的信息还不如没有信息人类社会对信息的依赖、需求程度越高,对信息的确定性与可靠性的要求程度也就越高。从信息理论的角度看,DA是一种最重要的信息,是信息之根——确定性与可靠性的最高体现形式和实存形态。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复习资料.doc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复习资料 —、概念 K公共物品(p6 ):指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的货物。 2、公共事务(p6 ):狭义的公共事务指体现政府政治统治只能的活动,如国防、外交、内政、司法、治安等事务,通常更具鲜明的政治性和阶级性。广义的公共事务指国家立法部门授权国家行政部门管理的所有与国家和社会整体利益有关的事务和活动。 3、公共事业(p7 ):指那些面向社会,以满足社会公共需求为基本目标, 直接或间接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提供服务或创造条件,并且不以营利为 主要目的的社会活动。 4、公共事业组织(p37):依照一定的规则,以独立公正为原则,并凭借其特有的功能为社会提供各种服务的公共组织。 5、①人力资源(p56):指在一定范围内能够作为生产性要素投入社会经济活动的全部劳动人口的总和,既包含正在充分发挥其智力和技能的人,也包 含具有一定智力水平、知识技能而未被充分利用和完全利用的人。 ②人力资源管理(p59 ):指公共事业组织为了更好的提供公共服务、 行组织使命,依照宪法和有关法律对其管辖类的人力资源进行规划、录用、考核、培养、奖惩激励、保障等一系列管理活动过程的总称。 6、绩效考核(p68):指按照事先确定的工作目标和发展目标及其衡量标准, 考核员工实际完成的绩效情况的过程。 7、负债管理(p89 ):指公共事业组织所承担的能以货币计量、需以资产 或劳务偿还的债务。 8、公共事业财务管理(p86 ):指公共事业组织对资金筹集、使用、分配等所进行的的计划、决策、调节、控制、监督等一系列工作的总称。 9、①项目管理(p"7):指在有限的资源约束下,通过项目经理和项目组织的努力,运用系统理论和方法对项目所涉及的资源进行计划、组织、指挥、 协调与控制,以实现项目特定目标的管理方法体系和管理过程。 ②公共事业项目管理(p120):指公共事业组织为实现其满足公共需要、维护公共利益的宗旨,通过项目申请的形式获得资金、人力等社会资源,对 项目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实施和评价,从而达到预定

档案事业概论笔记 (1)

档案事业概论笔记 第一章档案与档案工作 1、产生的条件 ①国家的出现是档案产生的社会条件。 2、早期档案形态:文字的产生是档案产生的客观条件 ②国家的出现 甲骨档案;金石档案(刻在青铜器和铁器的的档案铭文档案与石刻档案的总称) 简牍档案(竹简、木牍) 缣帛档案(用丝织品作为书写载体) 纸质档案 3、档案的概念概念:档案是一种原始信息记录。 “术语”中的档案的概念:国家机构、社会组织或个人在社会活动中直接形成的有价值的各种形式的历史记录。 档案法中的概念:档案指过去和现在的国家机构、社会组织以及个人从事政治、军事、经济、科学技术、文化、宗教等活动直接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 含义:①档案形成的主体是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及个人②档案是有保存价值的历史记录。 ③档案的实存形态是多种多样的。④档案是直接形成的历史记录。 ⑤档案的形成客体是社会活动。 4、档案的性质(本质属性和一般属性) (1)、本质属性是原始记录性。 (2)、一般属性是知识性和信息性。档案的信息性又具有自身的某些特性,主要表现为原始性和回溯性。 5、档案与相邻事物的联系与区别。 (1)、档案与图书 相同点:知识性和信息性。 区别:①来源不同。档案是来源于人们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原始记录直接转化而来的,是历史的真迹,图书不真原始性。 ②价值作用不同。③信息存在的方式不同。 (2)、档案与文物。 区别:①文物与档案产生的主观意识不同。②信息内容的要求不同。③实存形态不同。(3)、档案与资料。 区别:①来源不同。档案是本单位履行职能活动中直接形成的文件转化而来的,具有直接性、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 1 单项选择 (1)公共性是公共事业最突出和基本的特征。 (2)公共产品也称公共商品,公共物品或共品,就是用与满足社会公共消费需要的物品和劳务。 (3)纯公共产品是指完全具备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特点的产品,如:国防,行政管理,基础科学研究,社会科学研究,立法,司法,环境保护等。 (4)公共事业的基本特征:公众性,公用性,公益性和非营利性。(也可多选) (5)公共事业管理与公共管理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即公共事业管理是公共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分支学科。 (6)对管理实践进行总结,概括和抽象,以获得新的公共事业管理理论的方法就是实践抽象法。 (7)公共事业管理中,案例分析法主要是给人们提供一种真实的或假定的公共事业管理场景,要求人们去思考和寻求答案。 (8)所谓实验法,是指通过设计情境,控制条件,观察和分析对象活动以掌握因果关系,认识和把握对象本质和规律的研究方法。 (9)以层次为标准,公共事业管理环境可分为宏观,中观和微观管理环境。 (10)自然环境包括土壤、气候、地理位置等,社会人文环境包括人口的数量、年龄构成,人口的知识和文化程度、生理状况、社会科学、技术状况等。 (11)政治文化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内容:政治意识形态、社会政治思想或政治思潮、社会政治心理。(也可能填空) (12)公共政治文化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公共政治认知因素;公共政治行为倾向因素;公共政治评价因素; (13)所谓政府职能,就是政府依法对社会生活诸领域进行管理的职能和功能。 (14)政府是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和核心。 (15)非政府组织是公共事业管理主体系统的必要组成部分。 (16)所谓营利性社会中介组织,是指以营利为目标从事社会管理或服务工作的中介组织,如:职业介绍所、证券交易所、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事务所等。

(word完整版)公共事业管理概论知识点整理,推荐文档

1.公共需要的特征:(P2-3) (1)公共需要是社会成员在生产、工作、生活和发展过程中的共同需要; (2)公共需要是主观性和客观性的统一; (3)公共需要是发展变化的; (4)公共需要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 2.公共事业的特征:(P6-7) (1)公共性; (2)非营利性; (3)专业性; (4)基础性。 3.公共事业管理的内容:(P8-9) (1)教育事业; (2)科技事业; (3)文化事业; (4)卫生事业; (5)体育事业。 4.公共事业管理的特征:(P9-11) (1)基本目标是为了更好地满足社会的各种公共需要; (2)具有一定的强制性; (3)非营利性;

(4)服务型。 5.公共事业管理的职能:(P12-13) (1)计划职能; (2)组织职能; (3)协调职能; (4)控制职能。 6.公共事业管理的手段:(P13-17) (1)法律手段: 是指通过制定和实施法律法规及类似法律性质的各种社会规范调整社会关系,对社会各方面事务进行控制、指导和监督的管理方法。(局限性:a.缺少灵活性与弹性;b.强制性) (2)行政手段: ①特点:a.权威性;b.强制性;c.垂直性;d.直接性 ②局限性: a.管理效果受领导水平的限制; b.不便于分权管理,易产生滥用职权、个人专断的弊病; c.不利于发挥子系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d.不利于横向沟通,协调发展; e.受行政层级繁复和管理部门及其管理者主客观因素的影 响,信息传递迟缓,失真严重。 ③原则: a.集中管理,统一指挥原则; b.系统原则;

c.权责一致原则; d.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民主原则。 (3)经济手段: ①特点:利益性、调节性、间接性和非强制性 ②主要内容: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区域政策和 收入分配政策。 (4)宣传教育手段 特点:明确的目的性和鲜明的阶级性、启发性和间接性、广泛性和多样性、长期性和反复性。 (5)技术手段 缺点:①信息技术必然导致传统的国家主权弱化; ②互联网是现实社会的延伸,它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 同时,也使人们受到各种不良现象的污染。 7.研究公共事业管理的意义(P18-20) (1)有助于增进人类的福祉; (2)有助于推进社会的整体发展和进步; (3)有助于促进公共事业的健康发展; (4)有助于减轻财政压力。 8.政府组织的特征:(P23) (1)公共性;(2)强制性;(3)普遍性;(4)执行性; (5)规模性;(6)法定性。 *9.政府体制的职能优势:(P24-25)

档案学概论 复习题()

档案学概论模拟试卷1 一、填空题(20分) 1、档案中的“实物档案”确立的标准是其所记录的内容、信息的清晰性与确定性。 2、撰写在竹片或木片上的档案,称__简牍档案______。 3、东周以后,石刻档案逐渐增多,最着名的当首推东周初年的十块__石鼓文___,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较有系统内容的刻石文字记录。 4、档案整理的任务是将文件由杂乱状态转化为_ 系统______状态。 档案工作服务方向,是档案工作_ 政治性______的集中表现。 5、档案工作现代化的基本动因是传统的档案工作_ 手段和方式___越来越不能适应日益发展的客观需要,二者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明显和尖锐化。 6、音像档案也被称为声像档案或新型载体档案。 7、根据档案价值实现领域和效果的不同,可分为凭证价值和__情报价值___。 8、我国档案馆主要可分为各级国家档案馆、专业档案馆和__企事业____档案馆。 9、企业档案馆具有综合性、__专业性____特点。 10、所谓“四分法”基本模式,即把档案学学科体系分为“理论档案学”、“应用档案学”、“叙述档案学”和辅助档案学档案学等四个部分。 11、档案法律与档案行政法规既有区别,又有___联系____。 12、档案学基础理论主要由两部分构成:一是对 __档案__与档案管理活动的基本理论性认识;二是档案管理的基本理论。 13、按“文件生命周期理论”,文件经历的三个阶段是现行、__半现行_和非现行。 二、选择题(15分) 1、“档案只要其自身存在就没有‘假’的,而都是‘真’的,‘假’的也是‘真’的”。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档案具有(D?) A.社会性? B.历史性 C.确定性? D.原始记录性 2、据现有资料分析,中国对文书和档案最早的称呼,叫做(?A) A.册? B.简 C.案? D.卷 3、"档案"一词,见诸于文字材料记录是始于( B ) A.明代 B.清代 C.民国时期 D.建国后 4、目前我国档案学界普遍使用的一种“官方”分法所形成的三个档案种类概念是建国后档案、革命历史档案和( D )

档案事业概论试题(含答案)

《档案事业概论》 第一章档案与档案工作自测题 一、单项选择题 1、的产生档案产生的客观条件。 A、阶段 B、国家 C、记录符号 D、纸张 2、我国甘肃省发现的为西汉初期(公元前179前—前143年)的纸质地图,不仅是迄今发现的世界最早的植物纤维纸,也是世界最早的纸质地图实物和最早的纸质档案。 A、放马滩纸 B、金关纸 C、马圈湾纸 D、敦煌纸 3、代以后,逐步由简、帛、纸并用过渡到以纸张作为撰写文书的主要载体。 A、元 B、唐 C、汉 D、秦 4、档案的本质属性是。 A、知识性 B、原始记录性 C、信息性 D、文化性 5、某单位编印的重要简报,在该单位一般作保存。 A、档案 B、资料 C、图书 D、文物 6、是反映党务、行政管理等活动的档案。 A、文书档案 B、科技档案 C、专业档案 D、公共档案 7、是国家机构或其他公共组织在公务活动中形成的为国家所有的档案。 A、公共档案 B、集体档案 C、党政档案 D、文书档案 8、从档案价值主体对象来看,可分为。 A、第一阶值、第二阶值 B、现实价值、长远价值 C、证据价值、情报价值 D、利用价值、保存价值 9、档案的保存价值实际上指档案是否具有被保存的意义,档案保存价值的外在体现就是档案的。 A、作用 B、保密期限 C、保管期限 D、第二价值 10、档案工作是档案由分散到集中的过程,它是档案工作的起点,也是档案工作的首要环节。 A、整理 B、保管 C、收集 D、编目与检索 11、档案工作的根本宗旨是。 A、收藏 B、便于社会各方面的利用 C、维护档案完整与安全 D、保护 12、下列档案工作标准中属于档案工作行业标准。 A、《照片档案管理规范》(GB/T11821-2002)

《档案学概论》期末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

《档案学概论》期末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 客观题 一、判断题(本题共12 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1.依据档案的定义,档案与图书的根本区别在于档案的原始记录性。() 2.档案的价值与档案作用的区别之一,是价值往往揭示档案对社会的积极意义,而档案作用则具有正反两个方面的含义。() 3.谢伦伯格所指的文件的第二价值具体包括文件的证据价值和文件的情报价值()。 4.中国最早的档案教育始于私立武昌文华图书馆专科学校,先设档案管理教习,后办档案管理讲习班,1940年以后改为档案专科班。() 5.我国档案事业的管理体制规定,上级档案馆对下级档案馆即具有业务上指导和监督的权利,又具有行政领导权。() 6 国际档案理事会1950年正式成立,我国国家档案局1980年正式成为该会的甲类会员。( ) 7. 我国《档案法》于1988年1月1日正式实施。( ) 8“来源原则”的起源归功于“荷兰手册”。() 9“自由来源原则”的创始者是德国的布伦内克。() 10德国档案学者迈斯奈尔档案鉴定思想的核心是“高龄案卷应该受到尊重”。() 11文件生命周期理论揭示了文件运动的整体性和内在联系,为文件的全过程管理奠定了理论基础。() 12档案鉴定的相对价值标准告诉我们,文件个体的价值的大小与其群体数量和完整程度成反比。()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五个选项中,有二至五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给分) 1.档案的真实性可分为为档案的()()()()() A.内容真实 B.载体真实 C.信息真实 D.历史真实 E.价值真实 2.谢伦伯格所指的文件的第一价值具体包括文件()()()()() A.行政管理价值 B.法律价值 C .财务价值 D.科研价值 E.咨询服务价值 3.广义的档案工作是指整个档案事业,具体包含()()()()() A.档案的管理 B.档案的行政管理 C.档案教育 D.档案宣传 E.档案科学研究 4.在我国新型的档案机构包括()()()()() A.文件中心 B.专业档案馆 C.档案寄存中心 D.档案事务所 E.信息管理中心 5.档案工作的性质包括()()()()() A.管理性B.服务性C.政治性D.科学性E.文化性 三、简答题(本题共3小题,共28分) 1档案室的业务范围包括哪几个方面?(9分) 2简答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的主要内容(9分) 3档案价值的扩展律有哪几种表现形式?(10分) 四、综合应用题(本题共2小题,共33分) 1.综述中国档案学的建设历程(18分)

《档案学概论》知识点

《档案学概论》知识点 一、名词解释: 1、档案学 P191 是以档案现象为研究对象,以提示档案现象的本质和规律为目标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2、档案 P6 是社会组织或个人在以往的社会实践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具有清晰、确定的原始记录作用的固化信息。 3、电子文件 P42 是以代码形式记录于磁带、磁盘、光盘等载体,依赖计算机系统存取并可在通信网络上传输的文件。 4、来源原则 P239 来源就是通常所说的档案形成者,包括机关组织和个人。据此,来源原则指的就是档案馆按照档案的来源进行整理和分类,要求保持同一来源的档案不可分散、不同来源的档案不得混淆的整理原则。 5、档案价值 P47 是指档案对国家、社会组织或个人的有用性。它是主体(档案利用者及其利用需求)与客体(各不同时代产生的各种类型、载体、内容的档案)之间的关系范畴。档案价值作为一种关系,是主体需要和客体属性的统一和结合。 6、档案工作基本原则 P76 档案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维护档案完整与安全,便于社会各方面的利用。 7、职能鉴定论 P274 应按照文件形成机关在政府机构体系中的地位和职能的重要性,来确定档案文件的价值和保管期限。 8、数字档案馆 P130 是利用网络技术,将分布于不同档案机构的数字化档案信息资源,以网络化方式加以互相联结,提供及时利用,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其实质是形成一个有序的信息空间和资源共享的信息环境。 二、简答 1、简述档案的凭证价值。 P48 档案是历史的真凭实据,它这种可资为凭的特性构成了档案的基本价值之一——凭证价值。 档案的凭证价值是档案不同于其他各种资料的最基本的特点。档案是确凿的原始材料和历史记录,它可以成为查考、研究和处理问题的依凭,认定法律权利、义务与责任的证据,以及政治斗争,外交斗争和教育人民的工具。 档案之所以有凭证价值,是由档案形成过程及其结果的内容和形式特点决定的。首先,从档案的内容看,它是从当时直接使用的文件转化而来的,并非事后为使用而另行编制的,因此它客观地记录了以往的历史情况,是令人信服的历史证据。其次,从档案的形式特征看,文件上保留着真切的历史标记。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第三套试卷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第三套试卷 姓名 学号 成绩 一、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的选 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所谓_____,是管理者有意识的政策选择、发展能力、解释环境,以集中组织的努力,达成目标的行为,或者说,战略管理是制定、实施和评价组织能够达到目标的艺术或技术。 A 、战略管理 B 、战略规划 C 、战略 D 、策略 2、从卫生事业活动的表现形式和结果——产品的角度看,卫生事业产品最突出的特点就是_____ 。 A 、准公共性 B 、公共性 C 、综合性 D 、社会性 3、职业体育活动的主要承担机构是_____。 A 、健身俱乐部 B 、半职业性体育俱乐部 C 、职业体育俱乐部 D 、球类俱乐部 4、计划职能是公共事业管理的( ) A 、基本职能 B 、首要职能 C 、重要职能 D 、管理职能 5、长期计划是指实施时间在( )的计划 A 、五年或五年以上 B 、四年或四年一上 C 、三年或三年以上 D 、两年或两年以上 6、公共组织与外部环境的信息交流叫做( ) A 、内部沟通 B 、正式沟通 C 、非正式沟通 D 、外部沟通 7、元政策是指( ) A 、用以指导和规范政府公共政策行为的一套理念和方法的总和。 B 、用以指导某一方面公共问题的主导性政策。

C、针对特定而具体的公共问题做出的政策性规定。 D、实施的效果常常是在经验的基础上可以直接观察到并可以评估的。 8、政府公共事业管理方法可以分为() A、直接方法和间接方法 B、刚性方法和柔性方法 C、抽象方法和具体方法 D、经济方法和法律方法 9、科技事业产品属() A、纯公共产品 B、准公共产品 C、私人产品 D、企业产品 10、目标管理,是以____为基础形成的一套管理制度() A、科学管理和行为理论 B、行为科学理论 C、科学管理 D、科学管理和行为科学理论 11、常见的时间预算法有三种,只考虑最少的问题和困难的是:() A、乐观预算法 B、中性预算法 C、保守预算法 D、中和预算法 12、拟订方案的一个最基本的要求,就是() A、在拟订方案的过程中,必须从实际出发,根据公共项目实施的客观环境条件,来制订公共项目的运作方案 B、尽可能地拟出包括所有实际上可以实施的方案,不能将有可能通向目标的任一途径遗漏 C、要求所拟订的多个备选方案之间必须要有原则的区别,是不可兼容的,也就是说,各个备选方案在内容上应是各自独立、相互排斥 D、就是必须在拟订方案时有目的、有意识地针对公共项目的目标进行 13、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是() A、政府部门 B、公共部门 C、企业单位 D、私人 14、目前在我国,国家权力机关对行政机关及公务人员的监督最重要的是( ) A、法制监督 B、行政监督 C、舆论监督 D、内部监督 1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是在哪一年正式通过的,标志着我国正式全面实施政府侵权赔偿责任制度。() A、1992 B、1993 C、1994 D、1995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 小题列出的五个选项中只有二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的选

档案学概论 复习题

档案学概论模拟试卷1 1、填空题(20分) 1、档案中的“实物档案”确立的标准是其所记录的内容、信息的 清晰性 与 确定性 。 2、撰写在竹片或木片上的档案,称__简牍档案______。 3、东周以后,石刻档案逐渐增多,最著名的当首推东周初年的十块__石鼓文___,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较有系统内容的刻石文字记录。 4、档案整理的任务是将文件由 杂乱 状态转化为_ 系统 ______状态。 档案工作服务方向,是档案工作_ 政治性______的集中表现。 5、档案工作现代化的基本动因是传统的档案工作_ 手段和方式___越来越不能适应日益发展的客观需要,二者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明显和 尖锐化 。 6、音像档案也被称为声像档案或 新型载体 档案。 7、根据档案价值实现领域和效果的不同,可分为 凭证价值 和__情报价值___。 8、我国档案馆主要可分为各级 国家档案馆 、专业档案馆和__企事业____档案馆。 9、企业档案馆具有综合性、__专业性____特点。 10、所谓“四分法”基本模式,即把档案学学科体系分为“理论档案学”、“应用档案学”、“叙述档案学”和 辅助档案学 档案学等四个部分。 11、档案法律与档案行政法规既有区别,又有___联系____。 12、档案学基础理论主要由两部分构成:一是对 __档案__与档案管理活动的基本理论性认识;二是 档案管理 的基本理论。 13、按“文件生命周期理论”,文件经历的三个阶段是现行、__半现行_和非现行。 二、选择题(15分) 1、“档案只要其自身存在就没有‘假’的,而都

是‘真’的,‘假’的也是‘真’的”。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档案具有 (D ) A.社会性 B.历史性 C.确定性 D.原始记录性 2、据现有资料分析,中国对文书和档案最早的称呼,叫做( A) A.册 B.简 C.案 D.卷 3、"档案"一词,见诸于文字材料记录是始于( B ) A.明代 B.清代 C.民国时期 D. 建国后 4、目前我国档案学界普遍使用的一种“官方”分法所形成的三个档案 种类概念是建国后档案、革命历史档案和( D ) A现行档案 B文书档案 C 专门档案 D 旧政权档案 5、( C )是现实中最接近档案,与档案关系最为密切的概念(事 物)。 A.资料 B.信息 C.文献 D.图书 6、档案文献汇编属于( A ) A.一次文献 B.二次文献 C.三次文献 D.原始文献 7、.档案工作的( A ),是档案工作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基础。 A.服务性 B.科学性 C.政治性 D. 管理性 8、.现代化的档案工作技术以( A )的应用为核心和主要内容。 A.电子计算机 B.现代通信技术 C.现代光学技术 D.卫星通信技术 9、__________9月5日,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通过 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 C ) A.1985年 B.1986年 C.1987年 D.1988年 10、档案工作的特点是指档案工作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内在( A ) A.规定性 B.科学性 C.政治性 D.服务性 11、______是指由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制定的档案事业规范性文件

档案事业概论浙江省初中级职称考试复习资料

第一章档案与档案工作 第一节档案 本节概要地介绍了“档案的起源与发展”即档案的简史,“档案的概念与性质”即档案的定义,“档案的类型”即档案的种类(档案学术上的分类),“档案的价值与作用”等四个有关档案的最基本的问题。 一、档案的起源与发展 (一)档案的萌芽与起源(初始形态):“助记忆时代”的结绳、刻契、图画 档案起源于原-始记事即结绳、刻契、图?-等记事方式,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档案。但因其在一定围有历史记录、契约、凭证、备忘等作用,可以看作是档案的萌芽,即档案起源的初始形态。 (二)档案产生的两个条件:记录符号与国家出现 1.客观条件——记录符号 文字作为语言记录符号产生以后,为准确地记录事实提供了条件,从而为档案的形成提供了客观条件。 我国现存最早的文字记录档案——甲骨档案:小屯村出土的3000多年前殷商时期刻写在龟甲、兽骨上的甲骨文字记录,是当时商王朝使用的一种文件。 2.社会条件——国家的出现 在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出现了阶级、国家以后,就产生了文书。 文字记录的产生,社会的发展,国家的逐渐形成,进入阶级社会以后特定的社会需要等诸因素影响下,档案逐渐产生与发展。 (三)我国早期档案的载体形态:从甲骨档案、金石档案、简牍档案、缣帛档案到纸质档案 档案是承载在一定物质载体上的历史记录,其记录方式与物质载体密不可分,我国古代社会早期先后出现了甲骨、金石、简牍、缣帛、纸等档案物质载体形态。 金石档案:金是指青í-器、铁器等,石是指石头,金石档案是铭文档案和石刻档案的总称,是将文字铸刻在青í-器、铁器、石头上而形成的档案。 简牍档案:简是指竹简,牍是指木牍,是以竹简、木牍为载体形成的档案。“册”、“典”是我国最早对文件和档案的称呼。 缣帛档案:缣帛是古时对绢类的丝织品的统称,是以丝织品为载体形成的档案。用缣帛书写的文件称“帛书”、“卷”、“卷轴”。 纸质档案:是以纸为载体形成的档案。最早的纸质档案——“放马滩纸”,形成于西汉初期,不仅是迄今发现的世界最早的植物纤维纸,也是世界最早的纸质地图实物和最早的纸质档案。 汉后逐步由简、帛、纸并用,到以纸为主要载体。 二、档案的概念与性质 (一)档案的概念 1.档案概念之分——学术概念与法律概念 学术概念与法律概念,其外延不同,o-基本一致。学术概念外延宽泛,为一般意义上的档案;法律概念外延相对小些,是指法律法规监管的围,即是指国有的或非国有但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或涉及国家秘密的档案。 档案学术概念,以国家档案行业标准《档案工作基本术语》关于档案的表述为代表:档案是“国家机构、社会组织或个人在社会活动中直接形成的有价值的各种形式的历史记录。” 档案法律概念,以《中华人民国档案法》第二条关于档案的表述为代表:“本法所称的档案,是指过去和现在的国家机构、社会组织以及个人从事政治、军事、?-济、科学、技术、文化、等活动直接形成的对国家和社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课程教案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课程教案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中/英文):公共事业管理概论 / Public Affairs of Administration 2、课程性质:专业必修 3、学时/学分:32/2 4、授课对象:行政管理、人力资源管理 5、使用教材:崔运武、公共事业管理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8月(国家级规划教材) 二、课程简介 公共事业管理属于现代管理学的范畴,就是公共管理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分支学科、应用性学科。从学科的角度瞧,公共事业管理又就是行政管理学与经济学的一个交叉学科。如同正在形成与发展中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共管理学一样,中国特色的公共事业管理无论就是在理论上还就是在实践中都处于建构发展中。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作为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基本课程且就是其中最为基础与核心的课程,其内容与任务主要就是从理论上阐述公共事业与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范畴、公共事业管理的体制与方法等,同时,根据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理念,对公共事业管理的各个门类进行概述。 三、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 通过教学,让学生牢固地掌握公共事业与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概念,把握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特点、基本规律与原则,了解公共事业管理的体制、过程及发展趋势,能较好地较熟练地认识与掌握公共事业管理的一般方法与技术,并对公共事业管理各个部门有初步的认识与了解。在此基础上,充分认识当前我国进行事业单位体制改革与建立发展中国特色公共事业管理体制的重要性,加强专业思想的教育,同时,促进学生理论素质与认识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第一章绪论(教学时数2) 教学目的:通过对当前我国事业的转型与事业单位改革需要的分析,通过对公共事务、公共产品尤其就是准公共产品理论的分析,让学生树立起新型的事业及公共事业的理念,并通过对公共权力、公共组织等分析,形成公共事业管理的概念。进一步,明确公共事业管理与其她相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