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百色市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

百色市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

百色市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 2011年2月23日在百色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上

二、"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

"十二五"时期,是我市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的攻坚时期。我们要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机遇意识和追赶意识,凝心聚力,抢抓机遇,奋起跨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根据《中共百色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十二五"时期我市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牢牢把握重要战略机遇期,按照自治区"富民强桂"新跨越的战略部署,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全面推进中国生态铝工业基地、亚热带特色农业基地、全国红色旅游目的地、区域性商贸物流集散地、广西右江河谷城镇带、西南出海通边重要交通枢纽建设,保持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增长,统筹推进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实现跨越追赶,为与全国同步迈进全面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

以科学发展为主题,这是解决我市所有问题的关键,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必须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必须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使经济增长建立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改善民生的基础上。

努力实现跨越追赶,这是我市发展进入新阶段的必然要求,反映全市各族人民的强烈愿望。《纲要(草案)》提出了七条基本要求:坚持解放思想不动摇、坚

持转变发展方式不动摇、坚持跨越发展不动摇、坚持以资源换产业的路子不动摇、坚持保障和改善民生不动摇、坚持统筹发展不动摇、坚持改革创新不动摇。

《纲要(草案)》提出"十二五"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4%,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5%,力争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进出口总额、旅游收入翻一番以上,工业总产值翻两番以上。其中,到撤地设市10周年(2012年),力争实现生产总值700亿元,工业产值1000亿元,财政收入突破100亿元。

--"四地一带一枢纽"格局基本形成。中国生态铝工业基地基本建成;百色成为亚热带特色农业生产基地;红色旅游成为全国知名品牌;区域性商贸物流集散地基本建成;右江河谷城镇带集聚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增强;百色成为西南地区连接东盟和沿海的重要交通枢纽。

--经济结构逐步调整优化。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高8.5个百分点,服务业对经济发展和劳动就业的带动作用不断增强,城镇化率提高9.5个百分点。

--科技教育发展不断加快。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提高7个百分点,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5%。

--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不断提高。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二氧化碳排放以及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削减按自治区下达的指标执行。森林覆盖率提高1.7个百分点。

--城乡居民生活进一步改善。全市总人口控制在420万人以内,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1%和12%左右。

--社会建设明显加强。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完善;社会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改革开放不断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实现重大进展,非公有制经济占国民经

济的比重大幅增加,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

《纲要(草案)》提出了"十二五"规划经济发展、科技教育、资源环境、人民生活4大类共40个具体指标,其中预期性指标24项、约束性指标16项。与以往相比,指标数量减少,重点更加突出,目标更加明晰;将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耕地保有量、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化学需氧量排放减少、二氧化硫排放减少、氨氮排放减少、氮氧化物排放减少、森林覆盖率、森林蓄积量、全市总人口、城镇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城乡三项医疗保险参保率、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等列为约束性指标,体现了科学发展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体现了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要求。

《纲要(草案)》提出了未来五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主要是:(一)优化空间布局。实施国家和自治区主体功能区规划,合理划分我市不同功能区域,注重发挥区域比较优势,突出特色,形成区域协调发展格局。

强化总体布局。增强百色市区核心区功能,优化右江河谷城镇带产业布局,促进南部资源型工业区崛起,加快西北部生态产业区发展。

推进主体功能区划。科学划分重点开发区、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加快重点开发区建设,限制对重点生态功能区、农产品主产区的过度开发,禁止对自然和文化资源保护区的开发。建立健全主体功能区化的体制机制和绩效评价体系。

(二)强化工业主导地位。深入实施"以铝为主、新兴为辅、能源支撑、多业并举"的工业发展战略,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建设广西新工业基地,增强我市经济发展的支撑力和带动力。

建设全国生态型铝产业示范基地。优化铝产业布局,着力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链延伸,适度发展冶金级氧化铝,积极发展非冶金铝产业,加快发展节能环保

的铝深加工业,协调发展铝产业配套项目,积极开发铝循环利用,打造铝土矿生态链、煤电热铝产业链、精深加工和配套产业链三链合一的铝产业集群,力争到2015年铝工业产值超1000亿元。重点加快完善和提升平果、德保、靖西3个铝生产基地和百色田阳新山铝产业产学研基地、田东化学铝及配套产业基地,统筹开发那坡等铝土矿。

做大做强冶金工业。加快建设广西重要的铁合金、锰、铜等产业基地,力争到2015年全市冶金工业总产值达到200亿元以上。重点加快现有铁合金企业的技术改造和升级,推进锰、铜产业整合,加快规模化经营,推进难处理金精矿多元素综合回收项目建设等。

加快发展能源产业。力争到2015年,能源产业产值达300亿元以上。重点是增强煤炭生产和保障能力,加快油气资源勘探和开发,实施城镇燃气管道工程,加快发展火电,深度开发水电,开展核电项目前期研究,加快电网改造升级。

壮大石化产业。力争到2015年,石化产业产值超300亿元。重点是依托氯碱、炼化、煤炭物流等现有园区和骨干企业,加快推进氯碱一体化、炼化一体化和焦化一体化,大力发展石化中下游产品,延伸石化产业链,将石化产业发展壮大为生态型铝产业的重要配套产业。

提升特色优势产业。加快改造提升农林产品加工、建材、机械制造等传统优势产业,壮大造纸和木材加工产业规模。力争到2015年,造纸和木材加工业产值达200亿元,农林产品加工产业产值超60亿元,建材工业产值达50亿元,机械工业产值达30亿元。

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大力培育发展新材料、生物科技、可再生能源、精细化工、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打造工业发展新增长点,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三)提高三农发展水平。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规模化,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建设农民美好家园。

加快农业规模化。稳定粮食生产规模,大规模改造中低产田,建设高标准农

田,建设一批水稻、玉米等粮食优势产区,到2015年确保粮食种植410万亩左右,产量110万吨左右。提高特色种植规模,扩大发展芒果、柑橙、香蕉、荔枝等优势水果;建成国家"南菜北运"基地;稳定甘蔗、茶叶、烟叶和木薯规模;加快发展中草药、食用菌、桑蚕等特色产业。调整优化林种结构,扩大林业种植规模,实施"百万亩竹子"工程和低产林改造工程。提高渔牧业规模,建设畜牧产业园区,实施林下养鸡工程,大力引进和扶持畜禽产品深加工。

提高农业产业化。加强龙头企业培育,推进"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协会"等多种经营模式,建立农产品生产、加工集中区,大力发展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扶持发展农产品销售经纪人组织,建设一批农产品龙头市场,完善农产品物流市场体系,基本形成农工贸一体化和产加销一条龙的农业产业经营格局。

强化农业品牌化。实施品牌强农战略,广泛开展无公害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名牌产品的申报认证,大力实施地方优势品种资源保护工程,推动中国-东盟(广西百色)现代农业合作示范区建设,支持袁隆平院士建设好两系超级杂交水稻制种基地,打造香芒、番茄、有机茶和畜禽产品等一批地理标志品牌、特色产品品牌,不断提高百色农业竞争力。

推进农业标准化。加快制定特色优势农业标准化发展规划,推广标准化技术,规范标准化经营,推进一批现代农业综合技术集成示范片和示范区建设,形成一批特色农产品的地方标准。

建设稳定安全"菜篮子"工程。抓好肉、蛋、奶、鱼、菜、果等"菜篮子"产品生产、流通,重点是做好右江河谷、城镇郊区蔬菜基地和两翼山区蔬菜生产规划布局,壮大秋冬菜种植规模,建设一批集约化、标准化、产业化"菜篮子"生产加工基地,支持生猪、林下养鸡、水产养殖等产业化经营,强化产、加、销衔接功能,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加强市场监管,保持农产品价格稳定。

夯实农村发展基础。加强农村水、电、路、气、房等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实施石漠化综合治理、村村通等级路、农村电网改造、农村危房改造等农村基础工

程;强化农业科技支撑,加大种子、植保、畜禽水产良种、草食动物设施圈养、科技入户等重大工程建设力度;加强农、林、水产畜牧、农机、气象、防灾减灾、投融资等服务能力建设,推进信息网络进村入户;实施新农村试点工程,全面推进村庄规划,加快推进田阳县新立村共联屯等100个新农村试点建设,实施"百村示范、千村推进、一村一品"工程,继续实施城乡风貌改造工程、农村清洁工程和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落实国家强农惠农政策,增加转移性收入;优化种养结构,发展农村特色产业,实施农民人均纯收入超万元示范村工程,提高经营性收入;大力发展劳务输出,提高农民职业技能和创收能力,增加工资性收入。(四)推动服务业快速发展。未来五年,我市服务业将进入快速发展期。必须把服务业作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推动服务业发展迈上一个新台阶。

全面推进旅游业跨越式发展。优化旅游发展布局,完善旅游基础服务设施,加强旅游品牌建设,促进旅游和文化融合发展,大力开拓旅游市场,把百色打造成为全国红色旅游目的地。力争到2015年,旅游接待人数和旅游综合收入年均增长保持20%以上,旅游综合收入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 10%以上。

着力构建区域性商贸物流集散地。着力构建以物流园区为核心,物流中心为骨干,专业市场为基础,农村物流配送点为补充的物流节点体系。重点是调整完善城乡商业网点规划和布局,大力推进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建设;打造"五园五中心" 物流基地;加快推进中国-越南"龙邦-茶岭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加强培育和引进一批现代物流企业。

着力推进金融业发展。实施"引金入百"工程,推进农村信用合作机构改革,加快村镇银行等新型金融机构的设立和推广,支持各县设立县域担保公司,壮大各类金融机构;促进金融市场协调发展,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建立金融支农的长效机制。

发展房地产业等其他服务业。加强房地产市场管理,调整住房供应结构,增加普通商品住房供给,调控和稳定商品房价格,引导房地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加快发展会展、社区、养老、咨询、科技和中介服务等现代服务业。

(五)促进城镇化跨越式发展。城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我市未来五年扩大内需的重点和动力所在。必须坚持走新型城镇化道路,推动城镇化跨越式发展。

打造"一带三轴"城镇发展格局。完善城乡规划体系,全面完成镇、乡总体规划编制,加快中心城市建设,打造具有壮乡红城特色的右江河谷城镇带,西林、隆林、田林民族风情发展轴,乐业、凌云生态旅游发展轴,德保、靖西、那坡边关特色发展轴,形成"一带三轴"城镇发展格局和以市区为中心的百色两小时经济圈。

强化中心城区的辐射带动作用。拓展发展空间,加快右江-田阳一体化规划与建设步伐;完善空间功能布局,提升城市新区品味。

加快中小城镇发展。加大对县城和重点镇的扶持,稳妥推进扩权强镇试点,打造一批重点城镇;大力实施广西"百镇千村行动计划",鼓励村镇发展特色产业,加快培育发展一批特色名镇名村。坚持特色发展、生态建城,突出"壮乡红城"特色,加快形成彰显地域和民族建筑特色的城市风貌。

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建设用地保障,稳步推进土地"双置换",优先保障民生和先进制造业、自主创新与战略性新型产业的用地。完善基础设施,加强通信、邮政、供电、给排水、供气、园林、环卫等设施建设,到2015年,力争污水集中处理率和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85%和80%。加快公共设施建设,建设一批图书馆、体育馆、科技馆、档案馆等。完善社区功能,有序推进"城中村"社区化改造。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和国家园林城市,建设宜居百色。

提高城镇管理水平。完善城市管理体制机制,推行环卫、园林等市政服务市场化试点;积极实施"数字城管",完善城市公共交通服务网络,提升城市服务水

平;加快城市多灾种监测预警系统建设,提高城市应急保障能力,加快形成"整洁、有序、高效、安全"的城市现代化管理格局。

(六)夯实基础设施。坚持统筹规划、适度超前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增强跨越发展的支撑保障能力。

加快建设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推进铁路建设,建成德保至靖西至龙邦铁路、云桂铁路、黄桶至百色铁路、南昆铁路扩能改造工程,推进百色至桂林等铁路前期工作,加快港口、重点企业、工业园区铁路专用线建设。扩建百色机场,到2015年,力争旅客吞吐量达到30万人次。加快区域高速路网建设,到2015年,力争新增高速公路518公里以上,高速公路里程达到881公里。推进干线路网建设,全面提升农村公路等级,加强公路站场建设。提升航道通过能力,到2015年,建成1000吨级的右江航道,港口吞吐量达600万吨。加快构建以物流体系为依托的货运交通体系和运输服务体系。

加强水利建设。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加快水利发展,切实增强水利支撑保障能力,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重点是加快推进水源工程建设,大力推进右江旱片综合治理工程和桂西大石山区旱片综合治理工程的规划实施,加快一批重点水源工程建设;深入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基本解决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继续推进水利防洪减灾工程,加强对重点中小河流的防洪整治,全面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加强防洪减灾预警预报网络建设;强化农田水利建设,积极推动澄碧湖水库、百色水利枢纽管引灌溉工程建设,推进中小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工程,完善灌区末级渠系;全面实施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加强水源保护和利用。

加强工业园区建设。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标准厂房和公共配套设施建设,推动园区与城市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创新园区管理模式,鼓励通过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合作开发建设工业园区,推行园区公共服务项目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管理。力争到2015年,建成7个产值超100亿元园区,3个50亿元园区,1个30亿元

园区。

加强信息网络设施建设。推进数字百色建设,实施"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工程",推进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和公共信息服务建设,强化信息安全管理。

(七)优先开发人力资源。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纲要(草案)》围绕建设一支满足跨越追赶发展需求的人才队伍,对人才工作进行了具体部署。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统筹利用各级各类教育资源,优先做好职业教育和培训,建立健全多种人才联合培养方式;加大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力度,建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在铝、冶炼、石化、现代农业等重点领域,加快建设一批人才小高地;大力培养大批专业技术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

创新人才管理机制。进一步理顺人才管理体制,制定完善人才优惠政策和机制,健全人才使用机制。

推进创新型百色建设。完善科技创新平台,加快推进百色国家铝金属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百色铝新型材料研发中心和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东盟分中心建设,建成20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健全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实施"千人千村百企"科技特派员行动,建立市科技企业孵化器,提升和拓展广西百色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功能;加强科技合作;加大科技投入。

(八)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坚持生态立市、绿色发展,促进工业化、城镇化与生态文明有机统一,使生态改善、环境友好、资源永续的发展方式始终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之中。

加强生态建设。力争到2015年全市森林覆盖率提高到65%以上。重点实施右江、红水河重点流域水源涵养林、防护林和重点生态公益林工程;加强农村生态能源工程建设;加强矿山土地复垦和生态恢复;大力实施退耕还林、退蔗还林、封山育林和人工造林;全面实施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加强生态系统多样性保护和动态监测。

加强节能工作。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加强冶金、石

化、建材、能源、交通等重点领域节能。大力推进重点节能工程。深入开展企业节能、绿色建筑和节能减排全民行动。加快节能技术推广,培育发展节能服务产业。加强节能管理,强化节能目标责任考核。

强化环境保护。全面实施环境污染全防全控战略,加强环境监测、预警和应急能力三大体系建设,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在规定指标内。重点抓好重点流域和重点湖库的水污染防治;加快推进工业园区污水集中处理,完善城镇生活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加强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分和管理;大力开展火电、冶金等重点行业的技术改造,实施大气污染企业搬迁工程;推进噪声整治和噪声源管理;加强固废物污染防治,建设百色市危险废物处置中心,加强城镇垃圾处理设施建设。

积极推进资源集约节约利用。全面实行资源利用总量控制,不断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综合利用水平。重点是全面开展节水工作,实现区域水资源优化配置;依法加强土地管理和利用,提高土地利用集约化水平,保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规范森林资源合法流转,依法实行采伐限额制度,确保森林资源持续增长;健全矿产资源管理体系和有偿使用制度,加大勘探力度,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

积极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大力推进右江森林河谷创建工作,加快建设生态产业和生态园区,力争到2015年百色基本达到国家生态市的创建标准。

加强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完善自然灾害综合防御体系,建立健全自然灾害应急救助体系,重点加强气象、水文、地震、地质、森林防火、病虫害防治等监测系统和防治能力建设。

(九)加强文化建设。弘扬优秀民族文化,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不断提升文化软实力。

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完善和提升百色城区、各县(区)和农村文化基础设施,重点推进文化科技活动中心、广播影视技术播控中心、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农家书屋等文化设施建设。深入实施村村

通广播电视工程,大力推进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和有线电视数字化。

推进文化精品工程建设。挖掘民族文化资源,积极建立艺术精品的创作、选拔和推广机制,打造一批民族文化精品和民族民俗节庆文化活动品牌。

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进一步加大田阳敢壮山布洛陀文化遗址等文化遗产保护开发力度,加快建设百色壮族文化生态保护区,力争"十二五"期末进入国家级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区行列。

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制定文化产业发展规划,重点支持和鼓励演出、放映、民族工艺、文化娱乐、文化会展、文化产品物流等发展,推进文化产业和旅游相结合、文化会展和商业会展相结合,培育一批有实力的文化龙头企业。

推进文化交流和人才培养。加强与周边地区、革命老区文化交流,拓展文化交流研究空间。继续争取广州市文化帮扶与协作。建设一批文化"创作基地"、"实验基地"。支持文化优秀人才,培养文化经营管理人才,建立高素质的文化工作队伍。

(十)加强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建设。建立和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增强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使基本公共服务更加全面平等地惠及全民。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快教育结构布局调整,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全面协调发展。重视发展学前教育,实施发展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50%以上;巩固提高义务教育,小学入学率达99.5%以上,初中阶段入学率达97%以上;普及高中教育,实现每个县(区)均有一所自治区示范性普通高中的目标;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实行职业培训与就业相结合;稳步推进高等教育;加强特殊教育;加强农村中小学教师和"双师型"队伍建设。

加快发展城乡医疗卫生事业。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善城乡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全面推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加强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积极稳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实施重大公共卫生服务专项,加强卫生人才、卫生机构建设,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多层次医疗保险体系。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积极推进国

家卫生城市、卫生县城、卫生村镇创建。

统筹做好人口工作。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综合治理人口问题,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优化人口结构,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推进妇女儿童、残疾人、老龄人等服务和保障体系建设。

大力发展体育和其他公共服务事业。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继续实施"奥运争光计划"。加强优秀体育人才培养。完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基本形成市、县、乡、村四级公共体育设施网络。大力发展体育产业,打造一批品牌赛事、训练基地、产业基地。全面加强统计、档案、民族、宗教、信访、调处、外事、华侨、人民武装、人防、地方志等社会事业建设。

(十一)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让人民群众过上有尊严的生活是政府的责任。必须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所有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建立年度民生计划工作机制,关注民生、发展民利、解决民困,切实加强社会建设,提高群众幸福感。

加大农村扶贫开发力度。采取综合措施,从产业发展、基础改善、智力支持、资金扶助、社会保障等全方位开展扶贫工作,力争到2015年农村贫困人口下降到34万人。重点创建350个贫困村"整村推进"新农村建设示范点;继续实施兴边富民行动、特殊贫困区域饮水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改善贫困村生活条件;加大产业扶贫开发力度,成立扶贫资金互助社,大力培育发展特色产业;积极争取对口扶贫、定点扶贫等。继续加大水库移民工作力度。

全力促进充分就业。加强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创业服务体系和人力资源市场建设,推进公共就业服务向基层延伸。深入实施农民下山进城入谷工程。支持以创业带动就业,倡导全民创业,鼓励自主创业、自谋职业。完善就业服务保障机制。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支持非公有制经济从业人员、农民工、被征地农民、自主就业人员和自由职业者参加社会保险,完善城镇职工和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实

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推进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做到应保尽保。完善社会福利体系,加大城乡社会福利设施建设力度。加强拥军优抚安置工作。

加大保障性住房供给。加快构建多层次住房保障和供应体系,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大力推进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棚户区安置房建设和农民危旧房改造,改善低收入居民的居住条件。

实施全国教育扶贫移民试点工程。开展全国教育扶贫移民试点,推行"9+3"、"2+3"和"1+1+1"教育扶贫模式,实现教育带动就业促进移民的目标。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建立健全维稳工作机制,加强从源头上解决社会稳定问题。加强政法基层组织和队伍建设。强化边境管控。加强安全生产,健全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食品安全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的预防预警和应急处置体系。

(十二)深化改革开放。改革是转变发展方式的根本动力,开放是加快发展的必由之路。必须加快改革攻坚步伐,全面深化开放合作,力争2015年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更加健全,发展的活力最大限度地迸发出来。

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加快推进市属国有企业做大做强,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加快推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深化农村体制机制改革,完善"农事村办"制度,推广乡镇"一办三中心"体制改革;全面完成林权制度改革;深化华侨农场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土地流转、城乡统筹、户籍制度、社会保障等农村综合改革;开展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推进电力体制改革。积极推进财税体制、金融体制、要素价格体制等改革。

转变政府职能。深化投资体制改革,制定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规范政府投资范围和行为。健全行政审批制度,加快政府职能部门简政放权,建设好各级政务服务中心,推进政务公开。创新公共事业管理体制,深化医疗体制、教育体制、科技体制等改革。

扩大对外开放。深化与东盟合作,融入北部湾,沟通粤港澳,加强与周边地

区合作,全方位推进资源、技术、资金、人才等对外开放合作。

大力发展外向经济。加强边境口岸和内河口岸基础设施建设,扩大与东盟以及港、澳、台等国内外、区内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往来。培育铝材、碳素、香料、茧丝绸等强优企业和名牌产品,扩大出口规模。鼓励铝加工、农林产品加工、能源开发、矿产开发等领域的骨干企业"走出去",拓展发展空间。

(十三)拓宽投资融资渠道。资金是跨越发展的瓶颈。《纲要(草案)》围绕破解发展瓶颈,增强资金支撑进行了具体部署。

用好政府投资和增强信贷支持。加强政府投资管理,优化政府投资,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加强重点领域信贷支持,鼓励金融资本回流县域,创新信贷投放机制。

积极利用国外资金。提高利用国外优惠贷款的规模,拓展贷款领域,优化外资投向。重点利用亚洲银行贷款实施好百色东笋片区环境综合整治工程、西江黄金水道百色港等项目。

促进引导民间投资。制定出台关于促进和引导民间投资的政策,鼓励引导民间资本向法律法规非明确禁止准入领域的投资、建设与运营。加强民间投资服务体系建设,建立民间投资服务中心。

多举措招商引资。完善招商引资工作机制,扩大招商引资规模,力争"十二五"招商引资累计到位资金达到1500亿元,全口径利用外资累计完成4亿美元。

(十四)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深入推进依法治市。支持人大政协履行职能。支持工会、共青团和妇联等人民团体依法依规开展工作。积极推行政务公开、厂务公开和村务公开。全面推行依法行政。重视和加强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支持国防建设,持续开展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全国双拥模范县"活动。加强反腐倡廉和机关作风建设,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和执行力。

各位代表,展望 "十二五",目标催人奋进,前景非常广阔。我们相信,经

过全市各族人民的团结奋斗,规划蓝图一定能够实现,奋斗目标一定能够达到,百色的明天一定更加美好!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