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孝感

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孝感

2006年孝感市政府工作报告


——2006年2月8日在孝感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孝感市人民政府市长 岳 勇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孝感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各位代表连同《孝感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一并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十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的回顾

第十个五年计划时期,是孝感由总体小康转入全面小康并取得积极进展的五年;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战胜“非典”等重大疫情和严重自然灾害,应对加入世贸组织后的新形势和宏观经济环境的新变化,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持续保持上升势头的五年;是坚持打基础,着力强后劲,立足管长远,以体制机制创新为突破口,以工业化为主导,以城镇和园区建设为载体,以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和优化环境为主要战略举措,全面加快“一主三化”进程的五年;是综合实力提升、城乡变化明显、人民群众实惠增多的五年;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加强的五年。全市上下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领导下,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一系列战略部署,创造性地实施“十五”计划,圆满实现了主要发展目标,经济社会发展迈上了新的台阶。


(一)经济综合实力增强。初步核算,“十五”期间全市生产总值由262.5亿元增加到420亿元,年均增长9.8%;财政收入由13.78亿元增加到21.38亿元,年均可比增长12.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5126元增加到7839元,年均增长8.9%;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316元增加到3028元,年均增长5.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530亿元,年均增长11.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61.4亿元,年均增长11%。认真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农民生产积极性高涨,农业增加值年均增长3.7%。农业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深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发展,林业、水产、水利、农机、气象和畜牧等工作取得新成绩。着力推进“三个三十”工程,加大市场主体培育、工业项目实施和各类园区建设力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

均增长13.8%,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3.3%。加快发展服务业,旅游业综合效益初步显现,新型商贸业稳步拓展,金融、保险、房地产业和信息、中介、社区服务业成为新的增长点,第三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4%。坚持市区一体,发展壮大本级经济,市本级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分别年均增长24.9%、14.2%和17.8%。贯彻落实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推动发展民营经济,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进程,县域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二)改革开放力度加大。采取招商重组、改制转民等措施,明晰企业产权,转换经营机制,全市国有、集体企业基本完成改制任务,国有资产监管体制初步建立,省属下放企业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深入推进农村各项改革,税费改革和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取得显著成效,粮棉流通体制改革进展顺利,村级化债、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有序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呈现新的发展活力。政府机构改革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得新进展,事业单位改革有序展开,财政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和收支“两条线”管理改革整体推进。实施金融体制改革,金融环境得到改善,国有金融资产公司不良资产回购前期工作基本完成,农村信用社增资扩股工作成效显著,市商业银行通过改革有望进入良好银行行列。投资、住房、国土资源等体制改革取得新进展。以招商引资为重点,全面扩大对外开放。五年累计新批外商投资企业145家,吸收外商投资3.3亿美元,年均增长20.1%,出口总额2.7亿美元,年均增长26.3%。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加强,国际友城交往密切。着力推动产业对接、科教融入、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全市融入武汉城市圈建设取得积极进展。援藏工作卓有成效。外事侨务、台湾事务和驻外机构在对外开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三)城乡建设稳步推进。五年累计投入城市建设资金50多亿元,市、县城区总建成面积115平方公里,比“九五”末扩大33平方公里。城镇化率38%,比“九五”末提高8.3个百分点。孝感城区“新区拓展、老城改造”力度加大,各县市城区整体功能进一步提升,一批各具特色的小城镇加快形成,孝感和应城、云梦获得全省文明、卫生城市(县)称号。城乡交通通信建设累计投资44.2亿元,全市每百平方公里公路密度达到59

.2公里,80%以上的通乡公路达到三级标准,“村村通”公路建设全面实施,邮政、通信事业得到长足发展。城乡电力能源建设累计投资35.5亿元,以汉川电厂和孝感500千伏变电站为主要支撑点的电力保障网进一步完善,孝感及应城、云梦、汉川、安陆四县市城区天然气工程基本建成。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投资15.7亿元,国家优质稻米基地一期工程顺利建成,汉江干堤加固及徐家河、郑家河灌区改造等重点水利工程建设加快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高产农田建设和水利基本建设得到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提高。


(四)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加大政策支持和财政投入力度,累计投入科技项目和“三项”经费1.53亿元,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达到50家,7个县市区全部通过了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建立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全市预算内义务教育经费由2000年的2亿元上升到5.76亿元,年均增长23.5%,对26.4万名农村贫困学生提供了“两免一补”资助,改造中小学校D级危房25.5万平方米,完成了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孝感高中和7个县市区一中完成整体搬迁,一批中专学校资源得到整合,湖北职业技术学院成功组建并加快发展,孝感学院实现从专科教育向本科教育升级。文化事业改革和发展力度加大,孝文化研究取得初步成果,群众性文体活动日益活跃,首届孝文化艺术节和市第二届运动会成功举办,广播电视、新闻出版事业取得新进步。大力推进卫生改革与发展,全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卫生监督执法机构改革基本完成,公共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市县紧急医疗救援中心基本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扎实推进,重大地方病和传染病防控工作进一步加强,血防机构和血吸虫病医院改革全面实施。坚持扩大就业,累计新增城镇就业15万人,帮助下岗职工再就业8.9万人。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和最低生活保障体系不断完善,社会救助、救灾、扶贫及农村“五保户”集中供养力度加大。计划生育、国土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工作协调推进。加强国防教育、民兵预备役建设和人民防空建设,做好军队转业干部、复员退伍军人安置优抚工作,开展军民共建活动,孝感连续4次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人事、统计、物价、审计、工商、药品食品监督、质量技术监督、消防、民族、宗教、残联、老龄、档案、保密和地方志等各项工作取得新成绩。



(五)依法行政能力提高。认真贯彻落实《行政许可法》,广泛开展普法宣传教育,依法治市工作不断推进。各级政府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意见,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和妇联等人民团体的作用,累计办结人民代表建议、意见676件,政协委员提案1368件。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整治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企业发展、群众创业过程中面临的突出问题,企业、客商和人民群众的满意率得到提高。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全面推进治安防控体系和“平安孝感”建设,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深入开展同“****”等邪教组织的斗争,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强化安全生产责任,保持了社会稳定和人民安居乐业。认真开展民主评议行风、政风活动,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廉政建设取得新的成效。


各位代表!刚刚过去的一年,是实施“十五”计划的最后一年,全市经济发展取得了高于“十五”平均水平的好成绩。生产总值达到420亿元,比上年增长10.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86.9亿元,增长21.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21.7亿元,增长16.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61.4亿元,增长12.1%;地方一般预算收入达到10.78亿元,可比增长21.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7839元,增长8.2%;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028元,增长5.4%。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谐社会建设全面推进,各项工作呈现出蓬勃向上的良好势头。


“十五”期间的成就来之不易。这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坚强领导,人大、政协监督支持,各级各部门积极努力,全市人民团结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广大干部和离退休老同志,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各人民团体,向驻孝部队、武警官兵和公安干警致以崇高的敬意!向所有关心、支持孝感发展的国内外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各位代表!“十五”期间我们虽然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就,但发展中仍然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城市综合竞争力不强,工业规模效益水平较低,农业增效和农

民增收难度较大,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步伐缓慢,财源基础脆弱,财政收入增幅不高、收支矛盾突出;部分城乡居民生活困难,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加大,改革发展中遇到的深层次矛盾增多,稳定工作面临新的考验;政府自身改革和职能转变还存在不到位、不适应的问题。高度重视并切实解决这些问题,是“十一五”时期必须面对的重大而艰巨的任务。

二、“十一五”时期的发展思路和战略任务

“十一五”时期是孝感发展极为关键的时期。根据《中共孝感市委关于制定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的建议》,市政府经过深入调查研究,认真听取各方意见,制定了《孝感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纲要(草案)》综合分析未来发展环境和趋势,提出“十一五”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富民强市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加大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和环境创新力度,实施工业强市、开放活市、科教兴市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做强轻工纺织、盐磷化工、食品医药、金属制品和汽车机电等产业,着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深入推进改革开放,全面发展社会事业,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纲要(草案)》从经济实力、城乡发展、人民生活、社会事业、体制改革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提出了“十一五”主要奋斗目标,重中之重是: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以上,人均生产总值在2000年的基础上翻一番;地方一般财政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1%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2%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2%;出口总额年均增长16%,5年吸收外商投资超过6亿美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6%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4.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6‰以内;万元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末下降20%。

按照《纲要(草案)》的部署,“十一五”发展的重点是:

(一)突出发展工业。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市战略,显著提升全市工业化水平,全市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3%以上




推动全民创业。制定和完善鼓励创业的政策措施深入持久地开展全民创业活动。大力营造全民创业氛围,培育全民创业主体,拓宽全民创业领域,构建全民创业平台,优化全民创业环境,加快培育和壮大各类市场主体。到2010年,全市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进一步壮大,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显著增加,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突破100家,过10亿元的企业10家以上。


壮大产业集群。围绕龙头、优势企业,做强主导产业,发展产业集群。到2010年,轻工纺织、盐磷化工、食品医药、金属制品、汽车机电五大主导产业增加值超过120亿元,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60%以上。坚持以纺织服装、高档纸品、制膜及包装等行业为重点,发展轻工纺织产业,增加值超过30亿元;坚持以盐化工、磷化工等行业为重点,发展盐磷化工产业,增加值超过20亿元;坚持以啤酒饮料、麻糖米酒、中西制药等行业为重点,发展食品医药产业,增加值达到20亿元;坚持以钢丝绳、钢构、钢制家具、铝制品等行业为重点,发展金属制品产业,增加值超过25亿元;坚持以汽车及零部件、机械制造加工、光电一体化等行业为重点,发展汽车机电产业,增加值达到20亿元。积极引导五大主导产业相对集中发展,形成具有一定竞争实力的特色产业集群。


提升产业平台。重点推进孝感高新区、南大开发区和各县市开发区建设,提升基础设施配套水平,创新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增强产业聚集能力。按照一区多园的发展模式,集中优势资源建设特色工业园和乡镇工业小区。到2010年,市高新区纺织工业园、三江航天孝感产业园、孝南高档生活纸品工业园、云梦制膜及包装工业园、孝昌通讯电子产业园、安陆粮机工业园、大悟硅光电工业园、福星科技工业园、长江赛孚精细化工园、马口制线纺织工业园等10大特色园区形成较强竞争实力,全市园区工业增加值突破100亿元。


加快产业升级。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加快培植一批知名企业、知名产业和精品名牌。到2010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超过60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比重达到6

0%以上。培育发展国家名牌、省级名牌、国家免检产品和驰名商标取得新的进展。


积极发展新型墙体材料和建筑装饰材料,壮大建材业规模。按照“扩大总量、优化结构、拓宽领域”的思路,加快发展旅游业、商贸物流业、房地产业和以金融、保险、信息、中介、社区服务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2%以上。


(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要求,坚持以工促农,以城带乡,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建设优势农业。继续稳定粮食生产,大力发展水产、畜牧和林果业,深入推进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和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扩大无公害、有机、绿色农产品生产规模,加快推进产业化经营,突破性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全面搞活农产品流通。到2010年,建成标准化基本农田100万亩,粮食产量稳定在40亿斤左右,水产、畜牧、林果业增加值占农业增加值的比重明显提高,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销售收入突破80亿元,年均增长10%以上。继续抓好江河堤防、水库整险加固和骨干排灌泵站更新改造等工程建设,推进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增加农民收入。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巩固减负成果,广辟增收渠道。到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100元以上。大力发展非农产业,加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五年转移农村劳动力40万人以上。全面贯彻落实各项惠农政策,抓好扶贫工作,加强老区建设,基本解决极端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


改善农村面貌。加强村镇建设和农村居民点建设的规划指导,全面完成农村公路、通信、广播电视三个“村村通”工程。推进农村改水、改灶、改圈、改厕等工程建设,提高村庄绿化水平。将农村公共事业投入纳入公共财政体系,重点加大对农村教育、文化、卫生、计划生育和社会保障的投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县为单位覆盖率达到100%,农村“上学难”、“看病难”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加大对新型农民的培养力度,推

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扩大基层民主,倡导科学、文明、民主、法治的农村社会新风尚。


发展县域经济。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按照“一主三化”的思路,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支持县市区突出发展工业,加快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进程。通过五年的努力,每个县市区有1—2个竞争力较强的支柱产业,有多个税收过千万元的骨干企业,乡镇财政状况得到改善。


(三)提升区域城镇化水平。按照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发展定位,修编孝感城区总体规划,加快市域城镇体系建设,形成多中心、组团式、网络型的城市格局。到2010年,全市城镇化率达到45%以上。


拓宽孝感城区发展空间。坚持城市向东发展为主,适度向南延伸,力争孝感城区建成面积突破40平方公里,人口规模40万人以上。加快东城区建设,高标准建成起步区,形成“三纵两横”主道路框架,初步展现行政、商务、会展、文化等分区功能。加快高新区建设,提高孝天、六合工业园和军工创业基地三大板块的基础设施配套水平。加快南大开发区建设,完善以高档纸品产业群和农产品批发市场为特色、以民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发展格局。加快推进三江航天孝感产业园建设,基本形成以军工航天、机电制造及汽车零部件生产为主的产业新区。


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加强城市出口道路、城区主干道建设,形成连接武汉、沟通周边、辐射县市的环形放射状交通路网格局。加快城区电网改造,扩容孝感500千伏变电站和燎原110千伏变电站,新建城南、城北等6座110千伏变电站。推进城区给排水管网建设,建成第三水厂。按照5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实施城市防洪工程,建成河口泵站。加大城市环境建设力度,加快建设槐荫公园和川风景区,完善天然气输气管网,完善城市园林绿化,完善垃圾处理场,建成污水处理厂,治理府河、河水污染,城区污水集中处理率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0%以上,生活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90%以上。加快改造老城区,切实解决好行路难、给排水难等突出问题,让老城区居民更多、更好地享受城市资源。


提升城

市管理水平。增强城市规划的公开性和透明度,严格规划执法管理,切实维护规划的权威性。推进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强化清扫保洁、市政设施和园林绿化日常管理责任。完善市、区、街分级建设管理机制,深入开展创建文明、卫生城市活动。探索小区物业管理长效机制。加快城市建设投融资体制改革步伐,建立和完善市场化运作机制,形成城市开发建设的良性循环机制。

加快推进区域城镇化。注重规划引导,提高县级市、县城、建制镇和中心村建设水平。力争2010年汉川、应城、安陆中心城区建成面积拓展到20平方公里以上,云梦、大悟、孝昌中心城区建成面积拓展到15平方公里以上。突出抓好列入全省“百镇千村”工程的9个小城镇和85个示范村建设,着力改善创业和就业环境。


(四)推进改革开放。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继续加大改革攻坚力度,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努力形成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体制环境。


深化体制改革。着力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强化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健全科学民主决策机制,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深入推进企业改革,妥善处理改革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促进改制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确保国有资产安全有效营运。全面推进农村各项改革,高度重视农业税全免后所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从体制机制上保持农业农村发展的旺盛活力。推进事业单位和财政、金融、投资、价格、流通等体制改革,加快建设现代市场体系。


扩大对外开放。加强对外宣传工作,深入开展法制环境、服务环境和信用环境建设,增强对外开放的吸引力。坚持以政府为主导,以企业为主体,改进招商方式,拓宽招商领域,突出招商重点,大力推进产业化招商,重点加强主导产业与外资的对接,加大高新技术产业、服务业、农业和基础设施项目的引资力度,吸收外商投资和内联引资实现新的突破。壮大外贸出口企业,实施科技兴贸和品牌战略,提高出口产品档次和附加值。高度重视对外经济技术合作,鼓励企业走出去,建立生产基地,拓展境外工程承包,带动技术、产品和劳务出口。


推进项目建设。完善多元化投融资机制

,保持项目立项、在建、投产的良性循环。重点实施三江航天孝感产业园、福星科技子午轮胎钢帘线、孝棉集团扩能等重大工业项目,实施郑武铁路客运专线孝感段、武荆高速公路孝感段、农村沼气工程等交通能源项目,实施市县城区污水处理厂、城市供水及管网改造等城市建设项目,实施汉江干堤整治,汉北河、府河、徐家河、郑家河水库整险加固和灌区配套等重大农业项目,实施全市职业教育建设工程、农村中小学设施改造工程、农村文化设施建设工程、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工程等社会发展项目,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到860亿元以上,比“十五”时期增加330亿元以上。


加大融入武汉城市圈建设力度。按照武汉城市圈建设总体规划,继续加强与武汉及圈内城市的交通、产业、市场、科技、人才对接,着力建设工业协作配套、农副产品供应、旅游休闲度假、科技成果转化、人力资源培训五大基地,实现与圈内城市资源共享、整体联动。


(五)实施科教兴市战略。提高科技、教育和人才开发水平,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人才保障。


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构建区域技术创新体系。强化创新激励机制,实施支持自主创新的财税、投资和政府采购政策,扶持各类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在重点产业领域,实现关键技术、关键工艺、关键设备的优化升级。加强新型数控磨床研制,推进规模化生产。积极引导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技术合作,创建一批实验基地、研发中心和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中心。


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推进素质教育,巩固提高义务教育,强化政府对义务教育的保障责任。优化教育资源配置,逐步解决教育公平问题。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引导职业教育向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倾斜,加快培养操作型、技能型人才。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支持孝感学院、湖北职院改善办学条件。鼓励发展成人教育,创建学习型社会。


加快开发人才资源。大力实施人才培养工程,抓紧培养专业化高技能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落实人

才政策,健全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机制,广泛集聚各类优秀人才。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营造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


(六)加强和谐社会建设。以改善人民生活、促进社会公平、强化公共服务、加强民主法制、保护资源环境为重点,加快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扩大城乡就业。把促进充分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建立市场主导就业、政府推进就业、个人自谋职业相结合的长效机制。大力发展就业容量大的产业和各类中小企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就业岗位。加强就业指导、失业控制、劳动保障监察和劳动争议仲裁,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认真落实再就业优惠政策,建立稳定的免费就业服务和免费再就业培训体系,对特困群体实施就业援助。五年培训城乡劳动力60万人左右,新增城镇就业28万人以上。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巩固完善城镇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和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适时启动农村“低保”工作,认真解决进城务工人员的社会保障问题。建立社会救助机制,加大对农村特困户生活救助和城乡困难群众重大疾病医疗救助力度。加强社会福利机构和设施建设,落实和完善农村“五保户”供养政策,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提高残疾人保障水平。


发展文化体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加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投入力度,建设标志性文化工程和基层文化设施,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进入文化领域,开发以孝文化、红色文化为重点的文化产业。加强群众性健身场所建设,广泛开展全民体育健身活动。坚持预防为主和以农村为重点的卫生工作方针,合理配置医疗卫生资源,抓好血吸虫病、艾滋病等重大地方病和传染病的防治工作,建立惠民医疗服务制度。


推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完善奖励扶助制度,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促进出生人口性别比平衡。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并重,强化节能、节水、节材、节地和资源综合利用发展循环经济。加强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到2010年,全市工业废水达标排放率达到90%,废气达标排放

率达到95%,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60%,森林覆盖率达到24.9%,新增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0万亩以上。


提高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水平。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在全社会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爱、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加大依法治市力度,健全村民自治制度,加强城市社区建设,增强社会和谐基础。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做好国防教育、国防动员、人民防空和民兵预备役工作,广泛开展“双拥共建”活动。切实解决与群众生产生活相关的突出问题,把新增财力主要投向基层、投向社会公共服务、投向城乡困难群众,促进社会公正公平。完善信访督查督办机制,依法畅通信访渠道。建立健全社会预警体系和应急救援、社会动员机制,提高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和“平安孝感”建设,依法打击各类犯罪活动,加强安全生产管理,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三、2006年的工作目标和重点

2006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1%以上,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出口总额增长15%,吸收外商投资增长1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6%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4%。


(一)提升工业实力。预期工业增加值增长13.5%以上。加大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管理服务创新和招商引资力度,提高产业聚集能力。狠抓工业增长点项目建设,重点抓好黄麦岭磷化工集团球团矿扩能、金龙泉(孝感)公司啤酒扩能、孝棉集团高档面料和孝南中顺鸿昌、汉川福星科技、应城新都化工、云梦中盐宏博、安陆中科铜箔、大悟人民电器、孝昌惠洋电机等项目建设。大力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认真落实各项扶持政策,扩大信用担保规模,帮助各类市场主体增强发展活力。扶持壮大优势企业,加快推进亿元项目建设

,重点扶持1000万元以上税金企业的发展。加大精品名牌培育力度,提高精品名牌的市场占有率。


(二)推进新农村建设。预期农业增加值增长4%,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6%以上。稳定粮食种植面积和总产,建设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和特色农产品基地,提高农业市场化水平。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农产品加工和流通业,提升孝南南大集团、汉川达利食品、应城三五醇腌制菜、云梦金梦达纺织、湖北神丹蛋品、大悟华龙生物制药、孝昌太子米等龙头企业的发展水平,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销售收入达到45亿元,增长10%。加快发展打工经济,做好就近转移和外出打工人员的组织服务工作。增加农业投入,抓好高产农田和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做好防灾减灾工作。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完善乡镇综合配套改革,落实各项惠农政策,积极稳妥地化解村级债务。抓好农村科技服务、义务教育、公共文化、医疗卫生等基础工作,新增孝南、应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全市参合农民总数达到120万人以上。每个县市区重点抓1—2个乡镇、每个乡镇重点抓1—2个村的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重点解决农村生产生活用水、通村道路、村庄绿化、环境卫生等方面的问题。对农村贫困家庭学生免收学杂费,提供免费课本和寄宿生活费补助。加大扶贫开发力度,抓好农村特困人口和农村孤儿的救助工作。支持县市区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增强综合经济实力,促进乡镇财政状况好转。


(三)抓好招商引资。集中精力抓招商引进,突出重点地区、重点客商,健全“广泛联系、专班跟进、重点洽谈、活动沟通”的招商机制。实施外资、外贸、外经联动,支持发展出口大户,打造出口品牌,实现出口总额增长15%的目标。推进项目建设,争取国家和省里投入,充分利用引进资金和民间资本,抓好续建项目和新开工项目建设,确保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40亿元以上。推进环境创新,调整充实专班力量,加大对损害经济发展环境典型案件的查处力度,建立部门执法“一把手”负责制,落实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重点解决行政审批流程管理、收费制度改革、环境卫生管理、汽车客运市场、企业周边环境等方面的突出问题。


(四)发展服务业。预期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11%。突出发展旅游业,抓好

双峰山、观音湖、汤池温泉、白兆山、汊湖和大悟红色旅游等景区的开发建设。加快发展商贸流通业,深化流通企业改革,推进各类市场建设,提升城市商业业态。稳步发展房地产业,搞活房地产市场,规范小区物业管理。大力发展新型服务业,推进信息化重点工程建设,做好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的改革发展工作,提高金融资产“打包回购”的处置效益,广泛开展就业、医疗、治安、文体、卫生、便民服务“六进社区”活动。


(五)完善城镇功能。调整总体规划,确定三江航天孝感产业园分区规划,加快东城区建设步伐,提高市高新区、南大开发区的基础设施配套水平,完善市区一体化联动发展机制。加快供排水管网配套、市政设施维修及园林绿化等工程建设步伐。统筹提高区域城市化水平,协调解决县级市、县城及小城镇建设中的实际问题,推动各县市污水处理厂建设。做好融入武汉城市圈的建设工作,重点完善工作机制,在产业、市场、科技、人才和基础设施对接上取得新的突破。


(六)推进各项改革。坚持改制重组、改制转民的基本取向,推动市县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和乡镇企业改革,妥善处理已改制企业的遗留问题,彻底转换经营机制,发挥存量资产效益,促进企业发展壮大。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着力把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推向市场。深化财政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和收支“两条线”改革。统筹抓好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领域改革,加强服务价格监督。


(七)发展社会事业。加强科技成果应用推广体系建设,支持重点企业建立省级技术中心,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在巩固发展普通教育的同时,发展职业教育,多渠道增加职业教育的投入,推进人才资源开发工作。繁荣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办好第二届孝文化艺术节。健全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立孝感市惠民医院,抓好艾滋病、结核病、血吸虫病等重大传染病和地方病防治工作,对艾滋病患者实行“四免一关怀”,对晚血病人实行免费治疗。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安全。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出生人口男女性别比降到110:100。以节能降耗为重点,推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加强人民防空和民兵预备役建设,扎实开展五创“全国双拥模范城”活动。切实做好新闻出版

、国家安全、台湾事务、民族、宗教、档案、保密和地方志等方面工作。


(八)加大和谐社会建设力度。扎实开展全民创业活动,统筹抓好下岗职工再就业和城乡劳动力的开发就业工作,城镇新增就业4.5万人。完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制度,抓好失业、工伤、生育等保险工作,开展失地农民社会保障试点。完善社会救助体系,推进城市“低保”规范化、动态化管理,重点解决城镇“零就业家庭”的就业和生活保障问题,健全农村特困户救助制度。制定和落实救灾工作应急预案,提高救灾水平。贯彻落实《信访条例》,畅通信访渠道,规范信访秩序,妥善解决人民群众来信来访反映的实际问题。切实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类犯罪活动。高度重视安全生产管理,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四、提高政府的行政能力和工作水平

全面实施“十一五”规划,确保完成今年的各项目标任务,对各级政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们必须切实加强自身建设,努力提高政府的行政能力和工作水平。


(一)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努力建设创新政府。大兴学习之风,从领导做起,带头多学习、多思考、多实践,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精神实质与根本要求。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及时总结基层、群众的成功实践与新鲜经验,注重借鉴先进地区的发展思路和工作方法,增强工作的适应性、预见性和主动性。大兴求实创新之风,坚持用改革开放的新思路、新举措、新办法,解决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把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力争上游变为自觉行动。


(二)坚持转变作风、实干高效,努力建设务实政府。做到开短会、讲短话、发短文,减少会议、文件和检查评比,把政府的主要精力用在深入实际、破解难题、推动发展上来。坚持厉行节约,艰苦奋斗,反对铺张浪费和浮夸之风,多做经得起群众检验、经得起实践检验、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工作。加强政务督查,确保政令畅通。推进政务公开,提高工作效率。


(三)坚持依法行政、公正办事,努力建设法治政府。转变政府职能,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规范行政行为。完

善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专家咨询和评估制度、决策听证与公示制度和决策责任追究制度,提高科学民主决策水平。各级政府要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以及各种形式的社会监督,认真办理人大建议和政协提案。强化对部门的行政监察和财政、审计等专项监督,对监督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查处和督促整改。认真贯彻《公务员法》,切实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


(四)坚持反腐倡廉、从严治政,努力建设廉洁政府。认真落实廉政建设责任制,严格执行廉洁从政的各项规定,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各级政府及其部门的领导干部,务必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既要管住自己,更要管好分管部门,管好配偶、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按照从严治政的要求,坚决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坚决查处以权谋私的违纪、违法行为,使各级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保持清正廉洁的良好形象。


各位代表!我们已经进入“十一五”发展的新起点。展望未来五年,我们深感任务艰巨、责任重大。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市委的领导下,团结带领全市人民,锐意进取,开拓创新,扎实苦干,为全面开创孝感“十一五”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的新局面而努力奋斗!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