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大学校园景观设计概述

大学校园景观设计概述

大学校园景观设计概述
大学校园景观设计概述

第二章大学校园景观设计概述

2.1大学校园

2.1.1大学校园的含义

大学一词,从小的时候就被谈及,父母总是说某家姐姐考上了某某大学,是多么光荣的事情啊,那时侯只是简单的认为大学就是小学中学后需要去的地方。渐渐的才知道,中学毕业后去的未必是大学,还有一些机构是在完成高中教育基础上的专门教育,包括高等科学教育,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成人高等教育和高中后短期高等教育4种基本类型。

虽然高中毕业后可选择这么多的教育类型,但是大学还是吸引着每个学生,因为它更多的代表一种理想,为知识而聚集,为知识而交流,为一个理念,来自五湖四海的求知者们,在这里生活,学习,交流。能够学习自己喜欢的专业,激发内在的潜能,认识自己,这是一种精神上的吸引。“校园”是物质载体,是承载大学精神的环境。是生产知识,传播知识,应用知识的场所。

时代在发展,大学的理念也在发展,社会上很多教育机构冠以“某某大学”的称谓,其实质内涵却与传统大学相差甚远。如从大学的上课方式来看,有全日制大学,有夜校,有网上大学,有电视大学等;从年龄来看,大学又有成人大学,老年大学等;从培养的侧重点来看有研究型大学,综合型大学,社区大学,职业学院等。而本文所阐述的大学校园,是一种具有大学精神的场所,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可生活,可学习,可感受的知识传承的场所。是城市中一个特殊的单元,是为学生,教师学习工作生活需要而建设的场所。

理念是一个哲学概念,哲学上的理念与观念同义,是人们经过长期的理性思考及实践所形成的思想观念、精神向往、理想追求和哲学信仰的抽象概括。

本文中所提的大学多是种理念,是包涵大学思想观大学精神向往、大学的理想追求和大学的哲学信仰在内的一种理念。

2.1.2中国大学的历史变迁

不知史何以知未来,了解大学的发展与其校园的变化,为新时期的校园建设提供参考。

中华民族是个重礼教重文化的民族,高等教育源远流长,是世界最早创立学校的国家之一。据文献记载我国早在奴隶制西周时期已有大学的建制,按设立的级别不同分为3种类型,一类是天子设立的大学称辟雍,一类是诸侯国建立的大学称学宫,另一类是天子王宫中负责天文,水利,建筑,制造等各种技术部门官吏们父子相传的教育形式称畴学。

中国古代的学校,分官学与私学。汉代以官办的“太学”为代表,至两晋的“国学”,明清的“国子监”均以培养从政人才为目的。官学受当时礼教封建思想的影响与制约,景观刻板严正,体现一种等级制度与儒家思想,不同的等级相应的不同场所与建筑形式制度。官学多建于城市,如太学,国子监设于京城或王城,府学设于地方首府。位置与个地方的文庙相联系,“左庙右学,前庙后学”指的就是这种形制。目的是加强儒家的思想教化,传播“学而优则士”的价值取向。除了作为教育学习场所外,由于每年举办祭祀活动和皇帝亲临讲学,学府也具有了一些城市集会和交流中心的功能。

私学在中国教育史上占重要地位,在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处于变革,政治经济的

多元化带来教育的多元化发展。春秋中期,私学兴起,本着有教无类的教学原则。诸子百家的学术的完全有赖于私学的传递。私学由个人教授,多为灵活的家庭授课方式。孔子是我国私立大学的首创人物,创立的私立大学有教学活动的“堂”,有学生居住的“内”。

书院是介于官学与私学之间的一种独特形态的古代大学,受老庄的虚无遁世,反朴归真的思想影响,不为“学而优则士”所动,追求山野林趣,远离世俗,少有人工雕饰。与同时期的民居建筑一致,没有特殊的形制,没有等级标准与建筑规定。如“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多依自然景观为依托。功能上校园除读书讲学外还是修书,校书,藏书的场所。清末教育制度改革后,书院改为各级学堂。

岳麓书院从一些文字纪载与实物上可见除选址有差别外,3种学校的整体规划呈中国典型的院落式空间结构与传统的轴线对称式布局。校园均以围墙与世俗隔离,形成内向,封闭,安静的环境,强调在自然中修身养性。

我国近代的大学教育主要是学习西方的产物,洋务运动的推行,西方语言与技术进入中国传统教育系统,1914年由英国建筑师墨非主持设计的清华大学规划,有清晰明确的功能分区,道路组织采用规则的几何形式,在地形许可情况下,呈方形布局。这一时期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中西文化的交流。规划建设渗透着中国古典园林的美学思想,重视自然风貌的保护与合理利用。如美国建筑师莫非设计的燕京大学,“因地借景”的武汉大学。同时也体现了西方先进的规划与思想,如美国建筑师莫非设计的清华学校,采用功能分区。

燕京大学1930年规划

燕京大学

清华大学1914年规划

解放初,受政治因素影响,教育体系进行院系调整,以苏联高校为蓝本,设立专业学院。这一时期的校园表现出明显的苏联模式。中轴对称,尺度宏大的大广场,体量庞大的高层主楼,分区布局,气势压人。

20世纪八十年代及其后期,随着恢复高考、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我国高校发展又进入一个新时期。规范专业,拓宽专业口径,加强新兴、交叉、边缘学科专业。有别于建国初期的校园形制,吸收国外现代大学的设计思想,结合各自特点,兼收并蓄。深圳大学是这一时期的典型代表。

深圳大学

可见校园形态与教育的形制和教学的理念是相对应的,不同时代有不同的校园形态。由轴线对称布局的传统封闭院落到中西合璧到全盘效仿莫斯科大学模式,到专业为单位的独立分散式周边布局到再教学区建筑集中,多层,高密度发展。

2.1.3.欧美历代校园模式

(这一章节借鉴了《外国教育史教程》吴式颖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大学University一词,在西方古中世纪称Stadium General,意指“接纳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的地方”。而中古时Universitas一词指“一群老师宿儒或一群学生所组成的学术性的社会或行会”(引自金耀基《The Idea of a University---大学之理念》三联书店2001。12,P1)

中世纪以前,没有严格意义上的高等教育,以一种模糊的不确定的方式存在于古代文化中,当然大学就不会有属于自己固有的空间了。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场所常常在街头、教堂、或临时租借的房屋中。

柏拉图与学生交谈

早期中世纪教育内容为宗教神学所垄断,与独立性相对应,校园模式由修道院演变而来,呈一种封闭与城市,社会之外的形态。如1209年由牛津分化的剑桥大学,沿用了修道院封闭式的方院体系。方院中包括教堂,大厅,办公室,宿舍等生活学习设施。与外界只通过一个狭窄的拱形门联系。与外界相隔,保持校园的宁静,超脱,独立的学术气氛。使学生与教师共同生活在亲密的关系中。

英国剑桥大方院15世纪以后,近代自然科学从哲学分化出来,单一的科学向专门科学发展。虽然中世纪大学坚守神教与古代为人的教条,打击迫害科学上的新发现与创新。但是脱离宗教传统的限制,从事与社会相联系的学术研究和教学的学术机构受到了创新学者的欢迎。此期间的校园的形态仍沿用中世纪大学的模式。

18世纪,工业革命兴起后,整个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对学科技术的发展起到了推动的作用。为适应社会生产的需要,高等教育也发生了相应的改革,影响到了大学校园的规划与布局。在德国,柏林大学首开“教学和科研相统一”的先河,强调大学既要传播知识,又要发展科学,着眼于学术研讨和科学水平的提高,提倡师生研究,成为新型大学的榜样。与校园追求城市化,开发化,大众教育相适应,校园呈一种开放式形态。打破方院模式,与城市建筑融为一体,是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随着教学内容与学生人数的增加,校园形式开始采取功能分区的模式。欧洲的大学多是城市型的,校舍大多是城市中的几栋楼房,没有严格意义上的独立于城市之外的校园空间形象,呈一种分散形式的校园。美国校园在工业革命后一方面专业与学科发展迅速,另

一方面学术自由的理想与大众教育相结合,产生了不同于欧洲的开敞式的新型校园。美国独立宣言的起草人和第三任美国总统,托马斯`杰斐逊认为开朗、解放的教育是培养美国青年一代捍卫民主自由的生活信念之一,这种自由民主的精神进入大学校园建设中。城市的发展是的校园选址多在乡村或城郊,严肃的建筑形象与如画的自然景观,使得环境既有严谨的科学精神也有浪漫自由的氛围。在自然自由的环境中接受科学文化的教育,培养学生个方面的素质。校园特征是校园建筑围绕一个或几个开阔的庭院,主要建筑物位于明显的对称轴上。

美国弗吉尼亚大学,1804年美国总

统杰斐逊为弗吉尼亚大学做了校园

总体规划

在苏联则强化了对称式开放的宏伟壮观的形象。莫斯科大学是这一模式的极致代表。中轴对称,周边式布局,大主楼体现宏伟形象,为了追求气势,放弃功能,组合巨大体量向着中心尺度巨大的广场。这种形制由于政治原因在我国很长一段时间都颇具影响力,如清华大学的主楼。但是过于追求形制上的视觉感,势必会影响对功能的体现,造成使用的不便以及人性的压抑。

莫斯科大学

二战前,现代主义设计思潮对校园形态的设计产生影响,摒弃古典校园的形式感,寻求一种功能合理,自由多变,与自然环境相结合的多变的校园空间。1933年国际建筑师协会制定的《雅典宪章》,是一个城市规划大纲,它的主要精神是城市的功能分区,即把城市分为居住,工作,游憩和交通四个主要因素来组织城市生活,并在个功能区域之间用绿化带分隔,各区相对独立。这种方法影响到校园,则形成了以功能的分区来组织校园的模式。这是一个非常有效,科学的校园组织形式,而且设计和规划的对象越多,越复杂,越能显示功能。包豪斯校舍,从片面追求形式的古典主义传统转变以教育的功能要求为依据设计校园形态的里程碑式的典范,校园形式以功能分区

来组织。(图)

二战后的各国,由于战火的烧毁,许多大学校园遭受破坏。同时战后需要大规模的经济文化建设,对于高等教育人才的需求,使得各国特别是经济发达国家,高等教育迅猛发展,大学校园建设也进入一个空前活跃的时代。传统的校园是一种固定的、静态的校园,但是战后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校园本身的组织结构,课程设置,空间设施都加快了速度,而这种新陈代谢的速度不是人能预料到的,于是动态的校园思想产生,放弃包揽一切的总体规划,强调校园的未来发展,更体现一种过程,而非最终的结果。美国建筑师C.亚历山大(Christopher Alexander)的有机生长理论认为:校园规划和建设应是一个“过程”作为指导,在这一过程中,校园的新区扩建使老区的空间构架得以延伸和加强,新区的组织形式尊重并且能够完善原来的结构体系。这点与中国当代大学校园建设十分相似,可生长的校园环境是值得我们去学习与实践的。20世纪60年代以后,人们在环境思想、社会价值、哲学与艺术等方面出现了很多新的思想,强调使用者的行为要求,满足校园的物质形态要求后,更要体现一个相互接触交流的场所。追求古老校园中轻松自由的学术氛围和亲密的社会成员关系。

当代欧美校园建设经过大发展后,少有全新大学的建设。更注重校园文脉的梳理与体现,尊重使用者的行为与心理,呈现一种个性与高质量的形态。在欧美许多大学由于建造年代久远,汇集了各个历史时期的建筑,成为历史演变的一个缩影。对于校园历史环境的保护是具有经济、文化、生态的意义的。

当前的高校日益成为科研教学生产的综合区域,塑造开放共享空间,强化各类校园的联系,塑造多层次的交流空间是当前校园环境设计的理念与趋势。

2.1.4当前中国大学校园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科教兴国方针指导下,大学教育由精英型向大众型转变,入学人数的激增,校园用地紧张,不得不扩大校园面积或者另择场地。校园建设又进入一个高潮期。

全国教育事业第十个五年计划:到2000年,在学人数达到1100万人左右,毛入学率从80年代处的2%左右提高到11%左右。研究生在学人数由1980年的2。2万人增加到30。1万人,累计毕业近60万人。教育投入不断增加,办学条件得到一定改善,到2005年要求各类高等教育在学人数增加到1600万人左右,其中在学研究生规模达到60万人左右,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15%左右,2010年各类高等教育在学人数达到2300万人左右,其中研究生在学人数接近100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争取达到20%左右,全社会终身教育制度节能建立。

当今,我国是拥有十几亿人口的大国,换种说法来形容就是我国人口比全欧洲,莫斯科,法国,德国,意大利等的总和还多。要解决如此庞大的人口问题,稳定国情,发展祖国事业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变人口重荷为人才资源。为此高等教育必须大众化,普及化,而且要终身化。理解新的理念,就应该用新的开放的眼光看待我们当下的校园建设,体现以人为本的校园设计。沉湎于对于过去封闭的教学环境排斥新的内容是种不切实际逃避的态度。

由于社会的发展,对教育的发展也提出新的要求。校园一直是一个宁静的世外桃源,科学的本质是需要独立自由的学术氛围,使研究者在没有外力干扰前提下,潜心研究,追求真理。但在经济发展压力下,就业率成为衡量某学校,某专业是否能生存的生死线,本人认为有失偏颇的。就拿社会科学来说,历史,哲学等有基础研究领域的成果,你说他有什么具体的经济效应?对科学真理的潜心追求和科学研究的精神与市场及社会带有功利性的思想是矛盾的。当代中国大学校园被市场职能与非市场职能

两种力量抢夺,一边是科学精神与教育功能,一边是满足知识经济社会对应用知识的需求,需要一种平衡。但是我们已经看到的种种现象,如学生旷课,思想上的迷茫,就业率也影响到了学生的学习心态,浮躁的因子在校园中不安分的跳动着。

所以就校园所承担的教育功能而言,也要倡导一种与社会不同的氛围,使受教育者能受到良好的环境熏陶,减少社会上负面影响。校园环境应注重历史文脉,人文环境,地域文化,体现生态环保理念和以人为本的空间环境,营造素质培养的多维空间环境。目的在于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培养学生的生态环保,社会人文,做人品德,人际交往等良好的基本素质。

2.2 大学校园景观

优美的校园景观环境,对大学生的品格素质的塑造,全面素质的提高,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2.2.1大学校园景观含义

与景观相对应的英文是“Landscape ”15世纪荷兰首先出现该词,指绘画作品所描绘的自然景色,此后“Landscape”定义为风景画,与景观相对应,具有审美感的风景是景观原始的含义,也是最常用的含义。其实随着时代的发展,景观的内涵越来越丰富与科学性。

景观是客观物质环境的构成要素,是环境资源,又是人类主体对环境的反应,具有主客观双重性。主体论当中涉及:风景,审美,系统,区域,地表,空间单元,现象综合,动态过程,生态系统等;主体论中涉及:认知,知觉过程,视觉,评价,意义,经验等。

校园Campus一词来源于拉丁语,意为一个连绵不断的绿色的场地。它被用以专指学院或大学的校园是在十八世纪后期,从描述普林斯顿(Princeton)大学校园环境的文字中来的。Campus的字意有三个层面:一是界定了的绿色的场地,二是建筑物及周边的绿地景观结合起来的氛围,第三个层面几乎可以是任何环境中一个相对固定的的部分。

大学校园景观中一类是自然景观,包括山地,湖泊,天然矿地等,是最容易形成校园环境特色的因素。另一类是人为景观,包括广场,街道,庭院等,是人们日常活动的主要区域,对校园人文环境气氛的形成很重要。细化来分可分为广场景观,水景观,绿化景观,道路景观,景观设施等,它们往往是综合出现的。由此组成的校园景观环境是校园人基本生活的环境,其中包含了物理性、地理性、文化性、心理性、行为性等层面。

校园景观要适合校园的气质,要更体现一种文化,励志的要素。大学校园环境合适应该是校园使用者生活需求的一种探索,必须关注环境与人的情感,环境与自然的关系,关注使用者的需求与体验,关注精神与物质相互协调的关系。

2.2.2大学校园景观环境设计与规划,建筑之间的关系

景观设计是规划设计行业的一个分支。景观设计与规划设计应同步进行,也就是说,作为校园的整体构思来说,两者应该是同期考虑的。在规划初始尊重校园的自然条件,减少对生态系统的破坏,让校园整体的环境体现一种地域的特色。而非面目全非,千校一面的雷同。但景观的设计涉及到具体的绿化,水体,环境小品等,相对规划来说更细致,更实质。

建筑与景观相对规划来说都进入了一个实质的细化设计。与建筑群的结构相比,景观更容易被感知,与人的关系也更密切。但就实施来说景观的建设滞后于建筑的建

设,在主体建筑施工完成后景观才能进一步的实行。校园的建设与发展是有周期的,就建设来说,很多高校的新校区建设在主体教学建筑完成后就投入了使用,一边建设一边使用,景观设施没有跟上,给人的感觉是冷线条。随着建设的发展,景观逐步到位,才感觉到校园慢慢变的柔软了。相对建筑来说景观是柔软的,是有更多的感情色彩在里面的。建筑实体为人们提供了最基本的使用空间,侧重物质需求,而景观则更富有人文精神和场所精神,侧重精神需求。与建筑设计相辅相成,相互协调,共同营造校园的美好氛围。

2.2.3大学校园景观的现状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随着经济社会对高等教育的强烈需求以及我国政策的引导,高等教育发展迅猛,大学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型转变,其中少数大学向研究型大学过渡。校园建设呈现大规模扩建的趋势。在原有校址上扩建,原有校园没有可扩建的场地就另选校址新建。数量与质量是这一时期的又一矛盾,抢工时抢生源,迅速建设的校园失掉了原有的生长周期,催出来的校园总是有着种种不如人意的地方。

2.2.3.1 物质方面

学生的评价中对于绿地景观的好评度与绿地面积相当,但是在品种和风格上没有鲜明的分区,缺少精品绿化和主题绿化,乔木应该在校园中加强。道路景观主要问题是识别性不足,建议学校对主要道路命名,并在合适的地方安置路标,对于铺装材料多表示没注意,只要安全就好了。对于景观设施主要集中在数量少,大片的广场绿地上缺少可留住师生的设施,虽然新校区中有大片的广场与绿地却很少有人问津。对于造型问题只有美院的学生表示过过于单一没有体现校园的活力和文化性,应该与城市中的设施有所区别。

综合来看在物质景观上:由于很多新校区建设时间还很短,绿化配置还为完全到位,而且植物的生长需要周期,所以在当下很多校园的新校区里“绿树成荫”还只是一个展望。植物景观具有了有一定的面积规模外,在植物的选择上要有立体形态的考虑。需要适当的增加景观设施,设施位置的考虑也需要人性化,使场景中的人有看与被看的东西,得到视觉和心理上的安全感与愉悦感,使景观不是空架子、不是摆设、不是为某项经济指标而存在,而应该是学生喜爱的场所。

2.2.3.1 精神方面

学生的评价中对于景观中的人文内涵多表示不足,显示出茫然。很多学生都有一个共同的心理感受,在新校区的生活很单调,除了教室、寝室、食堂、图书馆外,几乎就没有可去的地方,虽然有看上去有整齐的校园建筑,但与学生心理距离很远。缺少交流,使得大学失去了很好的氛围。缺乏有地域文化与校园文化的景观,同样校园的特色就不明显,个性不突出。

从精神上来说,新校园的建设由于工期短,重物质轻精神是普遍存在的。因为本土的鲜明的校园特征,独一无二的场所精神是需要长期的生态的人文的力量综合作用产生。对于纪念性场所的忽视,使得校园历史文化严重缺失。

在批量生产的建设中,为节约时间追求工业化,模数化的重复,没有详细推敲与适度变化,使得校园呈现一种工业的单调重复,丧失标志性,没有归属感。缺少能够反映本校精神文化的景观,使得校园缺乏个性与特色。

当然精神是需要物质载体的,校园景观环境在解决了物质问题的基础上,更应注重物质的精神内涵,探索更多体现个性化精神的好作品。

夕,只因有你,

总有一些人牵肠挂肚难以忘记,

总有一些日子温暖甜蜜最为珍惜

从春夏到秋冬,从陌生到熟悉,

虽不能时时联系,却总在特别的日子想起你,七夕快乐,我的朋友。

七夕,只因有你,

因为有你,再苦生活也不觉得累,

再大的险阻也无所畏,

再大的波折也不担忧,

再痛的经历也会忘记,

因为有你,我就拥有了整个世界,

谢谢你出现在我的生命里。

七夕快乐,我的朋友。

七夕,只因有你,

相识,是最珍贵的缘分,

牵挂,是最真挚的心动,

思念,是最美丽的心情,

问候,是最动听的语言,

在这七夕到来之际,最美的祝福送给你,七夕快乐,我的朋友。

七夕,只因有你,

雨点轻敲窗,风吹散了梦想,

唯有你的模样依旧在脑海里徜徉,

夜深人静时,你占满了心房,

舍半生轻狂,半世时光,

只为拥有一段和你相处的珍贵情缘,

七夕快乐,我的朋友。

七夕,只因有你,

虽然相距很远,但两颗心却紧紧相连

虽然不常见面,音容笑貌犹如眼前,

悄悄的挟一缕情丝,放飞在炎炎夏日

默默的拽一丝牵挂,悬挂在无垠宇宙静静的捎一声问候,盛开在七夕佳节七夕快乐,我的朋友。

七夕,只因有你,

祝福,是一种真实的心意,

是一种甘甜的快乐,

是一种浪漫的味道,

是一种温馨的记忆,

是一种美丽的幸福,

更是我们情谊永远不变的纽带,

七夕快乐,我的朋友。

七夕,只因有你,

爱是种体会,即使心碎也觉得甜蜜,爱是种感受,即使痛苦也觉得幸福,爱是种缘分,即使分离也觉得快乐,七夕到了,最真诚的祝福送给你,七夕快乐,我的朋友。

七夕,只因有你,

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

愿单身人士找到爱的方向,

愿情侣们找到幸福的天堂,

愿夫妻找到温暖的避风巷,

愿岁月抚平生活的忧伤,愿爱的花瓣轻舞飞扬,

校园景观设计评价

校园景观设计评价 ——以宁夏大学凌云广场为例1.功能性评价层 功能性是任何时候都要首先考虑和满足的。 1.1交通通畅性,对于园林景观来说,涉及到的交通最多的是步行道路系统(应考虑残疾人通行便利),同样需要安全、方便,应做到四通八达。 点评:图1是观赏湖面风光的必经之路,但是设计时,在安全性和方便性考虑却存在很大的问题。比如,湖面的小路两旁没有设置防护栏,甚至没有设置安全提示标语;通往湖中心必经的台阶设计没有设置残疾人通道,并且每一节台阶的高度设置不是很合理。 图2是广场周围的一条林间小路,台阶中间部分的设计不是很合理,如果是为了残疾人通行方便,应设计为直路。 1.2景观照明,照明作为景观素材进行设计,既要符合夜间使用功能,又要考虑白天的造景效果。

点评:景观照明首先应满足夜间照明的需求,再考虑白天造景的效果。凌云广场周围没有设置合理数量的路灯,晚上金波湖面以及周围的林间小道一片漆黑,不利于学生的安全。 1.3服务设施,校园公共空间的服务设施包括座椅、垃圾箱等。服务设施应容易辨认,其选址应注意减少混乱且方便到达。 点评:图中座椅设置在树下供学生乘凉,歇息,但是也存在不合理之处。如果将两个座椅分别设置在树的两侧,这样效果会更好。另外,在绿地中,应设置通往座椅的小径或者垫脚石,这样可以起到保护草坪的作用,也方便行人。

2.观赏性评价层 校园景观的设计是为了休憩、游戏、赏心悦目,那么校园景观环境必然是跟艺术联系紧密的。观赏性的指标就是从艺术“美”的角度欣赏校园景观而设立的,主要从尺度、形态、色彩等方面来衡量校园公共空间的观赏性。 2.1景观空间层次的丰富性 点评:首先我们先将两幅图对比一下,这是金波湖的东西两岸的景观。东岸,垂柳密布,一片葱郁,可是却挡住了远处的景观。西岸则树木稀少,一览无余。其次,从两幅图上都可以看得出,湖面上植被稀少,基本无景可观。 2.2景观协调性

清华校园景观设计理念初探

清华校园景观设计理念初探 【摘要】本文试图通过对清华大学早期校园主要特色景观的分析研究,使人们认识到在校园环境设计过程中只有准确地把握特定环境的历史文脉与精神,才能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造出优美、宜人能够激励大学生奋发向上的工作、学习与休息环境。 【关键词】园林校园景观环境设计 高等学校犹如一个小社会,学校中的每栋建筑,一草一木对于大学生健康品格的塑造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人类文化的传播形式,除了课堂讲授、读书、电影、电视外,一定的物质形式也是精神的文化的载体。如:建筑、雕塑、工业产品等等。因此,校园景观①建设的优劣,对于学校的教育质量与声誉有着重要的影响。美国康奈尔大学《1985年校园规划指导准则》中有这样一段话:“以任何标准来衡量,康奈尔大学都是美国最美的校园之一。十分重要的一点是:期望进入康奈尔大学的学生们承认,在他们的选择康奈尔大学的诸多理由中,校园环境是仅次于学术上杰出声誉的第二位的理由②”清华大学作为中国最著名的高等学府之一,至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在长期的建设发展中它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历史风貌和景观特色。因此,通过对清华大学早期校园特色景观设计研究,对于提高我国高校的景观设计的质量,培养高素质人才,会有一定的帮助和启迪。 本文由三部分内容构成:第一部分简单阐述了清华大学的精神,使人们了解其办学宗旨和指导思想。第二部分对清华大学早期(即西教学区)校园硬质景观进行简单分析,使人们了解几十年来清华学人对老教学区景观的继承、建设与发展情况。第三部分对清华大学在校园景观改建过程中的特色进行了①分析。 一、清华的精神 1.1老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作为清华的老校训是梁启超(字任公)先生1914年冬来清华讲演的中心思想。这八字来源于《周易》“乾”、“坤”二卦的卦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梁先生诠释道:“乾象言君子自励犹天运行不息,不得有一暴十寒之弊,且学者立志,尤须坚忍强毅,虽遇颠沛流离,不屈不挠;……“坤象言,君子接物度量,宽厚犹大地之博,无所不载。君子贵己甚厚,责人甚轻。……”这次讲演以后,学校及以此八字为校训,作图制徽,永久流传。(引自黄延复《清华园风物志?校徽与校训》) 1.2 新校训:“严谨、勤奋、求实、创新” 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无论是老校训还是新校训,其精神实质就是要求学生具备勤奋自强,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严谨求实的学习态度和生产实践相结合,敢于创新的开拓精神。 1.3 清华的学风 清华自1911年建校至今已近九十年的历史。在这几十年过程中,清华学子在“自强不息报效祖国”的精神感召下,人才辈出。如闻一多、梁思成、施氵晃、、陈岱孙、曾昭抡、钱钟书、吴晗等等,在各个学科领域为中国的建设与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今天的清华学子们更以建设祖国为己任,以老校友、老前辈们为榜样,努力学习,勇攀高峰。在校园中充满着浓厚的学习气氛和学生们课外活动娇健的身影与优美的歌声,它们共同构成了清华大学最为动人、最美妙的人文景观。 二、清华早期校园(西教学区)的硬质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特色 2.1 清华校园建设断代:清华大学的建设发展大致可以分为 ① 1911年建校到1922年四大建筑完成的早期发展阶段 ② 1923年到抗战前发展时期

校园景观设计说明

精品文档 校园景观设计说明 一、地块概括 1.图书馆和主教学楼间的方形地块园林设计。 二、规划依据 1.国家现行的相关设计规范、规定。 三、设计理念 “最大限度地激发人们与其他学生、教师、艺术作品、书本及非常规活动的即兴交流,校园规划的功能不仅仅是为教学活动提供物质环境,只有当校园规划具备激发好奇心,促进随意交流谈话的特质,它所营造的校园氛围才具有真正最广泛意义上的教育内涵。” 以营造文化氛围为指导思想,创造最适学生们学习、游戏和进行体育锻炼的学习生活空间。 四、设计原则 该设计以为广大师生服务为宗旨,目的在于为学生、老师提供一个防暑、防寒、防风、防尘、防噪的学习工作环境和优美的居住、生活、休息、活动场所。 该设计主要以规整式布局为主,在游园以及主楼后部林区采用自然式布局,做到规整与自然式相结合,在山水之间为学生提良好的学习环境。 主体建筑周围的绿化突出安静、清洁的特点,形成具有良好环境的教学区。其布局形式与建筑相协调, 为方便师生通行,多采取规则式布置。在建筑物的四周,考虑到室内的通风、采光的需要,靠近建筑物栽 植了低矮灌木或宿根花卉,离建筑物八米以外栽植乔木,在建筑物的背阴面选用耐荫植物。园内树种丰 富,并挂牌标明树种的名称、特性、原产地等,使整个校园成为普及生物学知识的园地。 本设计中设计理念主要突出以“人”为本,体现了校园文化特色和时代特色。 注重“以人为本”,强调环境的整体和谐,使景观的观赏性与功能性得到最大限度的相互统一。 1.生态原则: 生态原则是设计的首要原则。随着社会的进步,对于绿地的生态的理解,也在一步步地加深起来。生态是 物种与物种之间的协调关系,是景观的灵魂。设计中采用以乡土树种为主的多物种生态原则,尽可能多的 布置多物种的植物群落,从而达到最佳的滞尘、降温、增加湿度、净化空气、吸收噪音、美化环境的作 用。 2.功能性原则: 景观的功能性是不可缺少的。设计中尽量做到景观与功能相结合、相统一,既要考虑景观小品的实际功 用,又要满足人们的审美要求;针对空间使用者的不同,空间尺度也有所不同。 3.植物造景原则: 精品文档

大学校园景观设计分析

大学校园景观设计分析 作者姓名: 专业名称:艺术设计 指导教师:

摘要 本文通过对大学校园景观设计进行分析和研究,结合现代大学及我所设计的校园实例进行阐述。 首先提出21世纪大学校园环境应是教学空间的延伸与拓展,应是便于信息交流、促进交往、激励学习的环境,也应是与当代大学生心理相协调及空间功能相呼应的环境;然后以走访和问卷调查的方法得出结论,最后使大家认识到校园环境的景观设计过程中只有体现出学校的特色,文化底蕴以及时代感,才能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造出优美宜人,能够激励大学生奋发向上的工作、学习与休息的环境。 关键词:大学校园人文校园明晰结构构成要素

Abstract This article attempts through to carry on the analysis and the research to the university campus landscape design, the campus example which the union modern university and I designs carries on the elaboration. First proposed that the 21st century university campus environment should be teaching space extending with develops, should be is advantageous for the communication, the promotion contact, the drive study environment, should also be is coordinated the environment which with the contemporary university student psychology and the spatial function echoes; Then visits with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method draws the conclusion, finally makes everybody to realize only then manifests the school to the campus environment landscape design process the characteristic, the cultural inside story as well as the modernity, can create exquisitely in the hand down a tradition foundation pleasant, can drive the university student is uplifting work, study and rest environment. Keywords: University-campus, Humanities-campus, Defined structure, Integrant part

大学校园景观设计初探

大学校园景观设计初探 ——以湖南城市学院新校区景观设计为例 摘要:结合湖南城市学院新校区的景观设计,探讨环境景观对营造校园特色的重要作用,并提出生态、人文、开放的设计理念。从景观结构、景观空间、景观植物等方面入手,对大学校园景观的营造作出一些探讨。 关键词:校园景观人文生态开放环境特色 校园是教育环境,是育人环境,它包括了校园环境和校园文化两个方面含义,校园文化是校园的灵魂、精神,体现一所学校的价值取向、审美情趣、精神气质,而校园环境是校园文化的载体和外在表现,环境是无声的课堂,校园中的每栋建筑、一草一木对大学生健康品格的塑造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正如马克思在《德意识形态》中谈到:“人创造环境,环境也创造人”。所以在高校新校区规划设计中,除了满足教学功能需求,师生活动需求外,还应将环境美的整体创造贯穿于设计的始终。 1项目背景 湖南城市学院是2002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大陆地区以“城市”命名的第一所本科院校,由原湖南城建高等专科学校与益阳师专合并组建而成。根据学院发展需要,在益阳市朝阳开发区的梓山湖畔新征1360亩地建设新校区。

2场地自然特征分析 征地基地现状多为农田、旱地的平原和丘陵组成,分界线较为明显,平原海拔一般在42-60米之间,主要位于基地中部及东部;丘陵海拔一般在60-96米之间,基本上呈南北走向分布,基地内有多个散布的丘陵,对基地产生一定的分割,基地东侧地势较低且平缓,向西地势依次渐高。从整体看,基地西南向较高,东北有一定小山丘,对基地形成合围之势,为生态校园建设奠定基础。 3规划目标 以城市学院新校区的建设为契机,创造益阳城市文化新景观,提升城市的环境品质,突出生态型、园林化、信息化、人文化的建设主题,营建与自然景观相协调、环境优美、运行高效的大学校园。 4设计原则 4.1深刻理解学院特色和校园文化传统,强调空间的整体与延续。 4.2强调功能分区的合理性,注重学生对于各类环境空间的需求,根据大学生行为习惯特点组织各功能区,形成良好的专业校园氛围。 4.3强调校园环境品质的持续成长,注重植物的选择和搭配。 5设计理念

基于场地分析的校园滨水绿地景观设计(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

有关校园滨水绿地景观的人性化设计 姓名:陈睿 班级:景观建筑设计01班 学号:20102493 成绩:

目录 前言................................................................................................................................. - 3 - 一、校园滨水景观现状描述..................................................................................................... - 4 - 二、场地分析............................................................................................................................... - 4 - (一)区域位置分析........................................................................................................... - 4 -(二)区域交通分析........................................................................................................... - 5 -(三)区域周边用地性质分析........................................................................................... - 5 -(四)区域周边规划解读................................................................................................... - 6 -(五)区域周边景观资源分析........................................................................................... - 7 - 2.5.1自然资源.............................................................................................................. - 7 - 2.5.2 人文资源............................................................................................................. - 7 - 2.5.3 人工景观资源。................................................................................................. - 7 - (六)区域内部现状分析................................................................................................... - 8 - 2.6.1 内部交通系统..................................................................................................... - 8 - 2.6.2 内部用地性质分析............................................................................................. - 8 - 2.6.3 区域内部景观资源分析..................................................................................... - 8 - 2.6.4 区域使用人群分析及定位................................................................................. - 9 - 2.6.5 区域场地高程分析............................................................................................. - 9 - 2.6.6 区域内已有建筑及构筑物分析......................................................................... - 9 - 2.6.7 区域内视线及天际线的分析............................................................................. - 9 - 三、场地评分(S.W.O.T分析法) ............................................................................................. - 9 - 3. 1、优势(strength)....................................................................................................... - 9 - 3.1.1 资源优势............................................................................................................. - 9 - 3.1.2 区位优势............................................................................................................. - 9 - 3.2劣势(weekness) ........................................................................................................ - 9 - 3.2.1 南湖沿岸缺少亲水平台的设立......................................................................... - 9 - 3.2.2滨水沿岸景观及人工设施的设置过于死板...................................................... - 9 - 3.2.3南湖水环境的“先天不足”............................................................................- 10 - 3.3机遇(opportunities) .............................................................................................- 10 - 3.3.1 学校处于基础设施的高速建设的阶段...........................................................- 10 - 3.3.2校园文化氛围的深入和发展............................................................................- 10 - 3.4挑战(threats) .........................................................................................................- 10 - 3.4.1是否能够引起学校领导的重视........................................................................- 10 - 3.4.2 大学学生的普遍“宅”化以及生活节奏的影响...........................................- 10 - 四、主题确定.............................................................................................................................- 11 - 4.1区域内情况 ..................................................................................................................- 11 - 4.2场地内情况 ..................................................................................................................- 11 - 4.3 使用者情况 .................................................................................................................- 11 - 五、功能确定.............................................................................................................................- 11 - 六、总平面图的确定.................................................................................................................- 11 - 七、分区详细设计.....................................................................................................................- 12 - (一)区域一.....................................................................................................................- 12 -(二)区域二.....................................................................................................................- 12 -

校园景观方案设计

校园景观方案设计 方案设计是设计中的重要阶段,它是一个极富有创造性的设计阶段,同时也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小编与大家分享校园景观的方案设计,欢迎参考! 概念界定及其重要地位 校园色彩可分为校园建筑色彩以及校园景观色彩。其中校园建筑色彩按使用性质可分为教学楼、宿舍、服务用房建筑色彩等,而校园景观色彩则包括除建筑立面之外的其他色彩,为植物、构筑物、地面铺装、景观小品色彩等,是校园外部空间各个构成要素所呈现的色彩面貌。拥有一个优美合理的校园环境能给学生提供舒适便利、缓解压力、放松心情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创造力和思维。19世纪著名政治家罗伯特欧文系统提出了环境决定性格学说,认为良好的环境可使人获得善良、高尚的品格。色彩感觉是一般美感中最大众化的形式,它凌驾于形态之上。景观的一切构成要素只要诉诸于视觉,必受色彩影响,因此研究景观色彩具有现实意义。校园作为城市中特殊区域,其历史、文化底蕴与使用性质就决定了它特殊的色彩表达,在某种程度上有着体现学校性质、发扬校园文化的责任,它可以反映地域精神。 校园景观色彩研究现状 笔者针对校园景观色彩相关文献进行了整理和分析:资料主要来源于中国学术期刊网络总库和优秀硕士论文数据

库,搜索关键词为“校园景观”。由于其涉及多个专业领域,所以为加强数据针对性,主要以设计类专业的论文为样本。此次共收集相关论文1992篇,时间跨度为XX年—XX年,并从研究范围、研究环节、研究方法和景观要素和设计原则五个大方面进行了分类。其中大多数论文可归纳出明确的研究对象,分为景观小品、道路、植被、空间、色彩、声和照明等,共210篇。关于植物的论文居多,有81篇。色彩有6篇,主要涉及建筑色彩和校园色彩规划。虽然我国校园景观的研究范围颇为广泛,个别元素研究也较为详细,但关于针对校园景观色彩的研究可参照文献较少。20世纪70年代是国际色彩研究的重要阶段,法国色彩学家让菲利普朗克洛和日本色彩规划研究机构都较具深度,还将其纳入了城市规划实践中,力图消除色彩污染和色彩趋同。我国色彩研究起步较晚,现在仍是一个新领域。虽然在城市色彩、景观色彩学方面已有较成熟的理论,但针对高校校园景观色彩的设计专题研究才刚刚起步,缺乏系统的理论。需从相对系统的城市、景观、园林色彩理论中找寻借鉴。目前校园特别是高校倾向于快速扩建,使得色彩规划往往被忽视,实践性较弱。在文献中关于校园景观色彩的论述大多从植物配置、影响因素等方面入手,且大多围绕建筑,缺少针对性、深入的论述。 高校自身景观色彩的统一格局 现对武汉市综合性高校华中科技大学的景观色彩进行

浅谈大学校园景观设计

浅谈大学校园景观设计 摘要:随着近年来各大高校的招生人数不断增加,提供和谐、优质、自然的教学环境促进科学成果和教研成果的快速发展,成为每一个大学校园景观设计所要思考的问题,而大学校园景观也成了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时代的发展给大学校园的景观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大学校园不仅是学生接受知识文化的场所也是呈现特 有文化的载体。因此,本文从实际出发,详细探讨了大学校园景观设计的意义,研究其发展趋势,并提出有效的景观设计措施。 关键词:大学校园;景观;设计 现如今,高校的竞争已经完全不在局限于教学水平和师资力量的提升了,为了达到环境育人的目标,学校以营造优美的环境为出发点,妥善处理人和自然的关系,让绿地景观在学校的地位逐渐提高,为学生文化教育、兴趣培养以及身心调试凸显重大作用。然而,目前很多高校仍然存在景观设计不合理、绿地规划不合理等问题,因此,本文通过对高校景观设计的问题分析,合理规划校园绿地,让校园更加美观,进而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和生活氛围。 一、大学校园景观设计概述及意义

(一)大学校园景观设计概述。大学校园作为培养大学生的重要场所,在大学景观设计方面有着相对较高的要求,在确保一个美好、丰富、充实的环境的同时强调环境与人的关系。大学校园景观的设计是依照特定的学校历史文化、思想涵、审美倾向、社会功能所进行的景观规划,它与园林、生态、地理、文化、历史等因素相结合,展现每一所大学不同的精神风貌,增添校园文化氛围,青春气息。当然,校园景观在满足学校功能的同时,也要充分考虑大学校园的生态功能,在体现校园文化主题的同时彰显所属地域的文化特色,既要突出校园特色,又要保护自然格局的完整性,利用建筑和建筑之间的连接、巨构等手法将建筑与自然融为一体,塑造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人文景观。 (二)大学校园景观设计的意义。1、培养学习氛围。良好的校园环境对学生日常学习有很大帮助,学习是一种思维活动,良好的环境除了有赏心悦目、开阔视野之外,还可以激发学生的灵感。学生可以在亭台楼阁、绿地树荫之间朗读背诵,也可以在公共的空间与老师一起交流学习。况且,大学校园景观设计不仅仅是对于绿地的设计,还是对校园环境,景观空间的再塑造,让学生能够在除图书馆、自习室这样相对封闭的环境里停留学习。通过对校园景观的设计营造,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进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有利于校园景色的美化。在大学校园景观设计中,并不

大学校园景观设计

大学校园景观设计浅谈 摘要:高校特色景观设计要充分体现校园的人文气息、历史文化内涵,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校园号观规划能对学生的行为产生积极的引导作用。本文在现代景观设计学的基础上,对国内大学校园的景观设计进行分析,最后结合校园综合性的特点,给大学校园的景观设计提出建议 关键词大学校园景观设计 提供和谐、自然、优质的高校校园环境,促进科研和教学成果的快速发展,是每一个高校校园景观设计师所要思考的问题。从1999年国家制订并实施了高等教育扩招战略,教育获得了飞速发展,这无疑对高校校园环境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大高校急于扩大学校的土地规模和校舍建设规模,而工程建设施工时间紧,导致工程质量下降,存在着严重的安全隐患。2010年,高校校园环境提升工程已经全面启动,开展成为育人工程、爱校工程、文化工程,校园景观基础设施建设变成了城市环境中一道亮丽的风景。在校园环境建设过程中.不仅要着眼于水域、绿化面积的不断扩大,教学环境的和谐统一,还要注重人文精神的体现,良好的校园环境能够陶冶大学生的精神情操现代高校校园景观设计应重视园和谐统一,重视可持续发展,将校园景观营造成城市景观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而带动整个城市景观面貌的发展。 1、当今高校景观设计的背景及问题 高校校园景观设计现状分析随着近年来高校招生人数的大幅增加,许多大学都面临改、扩建甚至新建校区的问题。在我国大学新建和改扩建的过程中,创造良好的、有自身特色的、可持续发展的校园环境是校园规划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现阶段我国高校校园景观规划设计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1. 1对生态的问题忽视。近年来国内高校建设与自然环境的矛盾尤为突出。同时,设计、施工中对自然环境不够重视,导致了一定程度上对校园周围自然环境的破坏。 1. 2缺乏人性化设计。除了学习、运动、休息等基本的校园生活外,学生还要进行彼此之间的交流。在规划校园环境时,要尽力创造能满足师生自由交流的建筑内外活动空间,促进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学校与社会问的交流。 1. 3 欠缺文化元素。 高校的文化内涵是学校特色的体现,是校园景观多样化的标志,而千篇一律的施工手段导致校园景观中人工元素占据绝对优势,校园环境的文化内涵得就不到恰当的体现。 2、校园景观设计的评析 校园环境是一个功能复杂的综合体,但如果校园景观设计只注重解决功能问题,就不足以成为优秀的校园规划设计。要实现校园环境、功能、经济、技术的优化,就要创造一个又深层次文化底蕴、可持续发展并具有积极影响力的和谐校园。 2. 1校园景观设计的功能性

中外校园景观发展初探

摘要:通过对比分析中外校园景观发展及其演变过程,旨在学习国外先进理念,融合国内特色,为今后的校园景观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校园;景观;使用者;情感;体验 近代中国大学校园文化的发展起源于清末,中华积贫积弱,国人奋发意图西学自强,开启了中国的近现代大学的历程。1949年,我国高等院校达130所,这一时期的大学校园规划受美国学院派艺术校园规划思想的强烈影响,强调功能分区、院落布局和折衷主义建筑风格。建国后大学校园规划设计也主要向苏联学习,是一种典型的校园行政景观。自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大学教育渐渐受到国家的重视,有数据统计显示,我国高等学校在校生人数占全国总人口比例约为1.8%,而在欧美等发达国家的比例约为5.5%,几乎已经普及了高等教育。 1国外校园景观理论研究演进 可大致概括为以下4个阶段:①强调分区。将校园区域分为纪念区域、学院区域、试验区域、宿舍区域、辅助性区域,是现代校园功能分区思想的雏形。②强调外部空间影响。认为构成令人记忆深刻的校园的要素不是巨大、独立的建筑物,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精心设计的空间。③认为环境影响行为。由美国密西根大学的建筑研究实验主持学校环境研究,该计划的研究目的包括2个方面,探讨环境对人类行为的影响以及具体研究学校环境影响学生学习的过程。④强调使用者的参号性。将大学作为社区来设计,不追求外部空间的严整,而是根据学生的行为方式和活动连续性,将校园环境用活动场所串联起来,创造校园街巷。 再来看国外大学校园形式的演变,19世纪北美大陆便产生了开敞式的校园建设形式,之后在19世纪末发展为自由式布局风格,认为校园环境应是自然、公园式。20世纪出现了2种风格的校园模式,小型学院大学和巨型大学校园。20世纪末,学院大学占据多数。 2国内校园景观理论研究演进 可大致概括为以下4个阶段:①甲午战争后,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主张借鉴欧美近代高校院学派的规划体系,校园有明确的功能分区。②新中国成立后,高等教育事业迅猛发展,形成了苏联模式的高校校园规划与景观规划设计。③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校园规划开始以传统院落为基础,打破单一的对称式布局,分散型总体布置格局向整体综合型发展。④1984年何人可对校园规划的目标、空间、形态、发展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较早提出了交往和弹性设计的理念。 再看中国的校园景观空间形式的演变,近代中国的校园景观多为整体西化局部中式的形式,轴线对称、整齐的道路系统、规整宽阔的草坪秉承了西方校园景观形式。但中国古典园林的影响又使得部分校园景观仍保留有中国传统园林山水特色。随着时代的变迁,中国高等教育迅猛发展,高校建设数量剧增,对校园景观的要求限定在时间紧迫和地块紧张2个方面,大学校园的整体风貌统一化、格式化,形成了不同类型大学相互雷同的形式主义校园空间布局。这一时期校园风格开始注重功能性与经济性,在北京诸多高校中都有体现。 3对比国内外校园景观异同点 相同点:都是由中轴线模式发展而来,从中心到周围的主次空间关系明显。且都提出了开敞型的空间环境,虽中国是引入的西方理念,但都主张建筑与环境的结合而不是将场地围合成一定的院落空间。 不同点:①园林空间的引入。在一些拥有比较独特的地形或景观条件的中国大学中,池塘、湖泊、茂林、山丘等自然景观往往得到保护和利用,环绕出自然化的园林空间,而这种空间在欧美的校园中几乎没有,都比较人工化,如修剪平整的草坪、几何形状的小路等,与不同国家文化底蕴的差异有关。②由于欧美等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较快,拥有较为规整的交通线路,因而对校园景观的影响也显得整齐化,而中国的大学校园由于发展迅速,不断扩建,校园景观形成了一个校园中多种风格、多个校园中心区的复合性空间,与国内外经济政治发

校园景观设计说明

一、地块概括 二、规划依据 1.国家现行的相关设计规范、规定。 2.建设方提供的《桓台实验学校修建性详细规划》。 三、设计理念 “最大限度地激发人们与其他学生、教师、艺术作品、书本及非常规活动的即兴交流……校园规划的功能不仅仅是为教学活动提供物质环境,只有当校园规划具备激发好奇心,促进随意交流谈话的特质时……它所营造的校园氛围才具有真正最广泛意义上的教育内涵。”(《人性场所》) 以营造文化氛围为指导思想,创造最适孩子们学习、游戏和进行体育锻炼的学习生活空间。 四、设计原则 注重“以人为本”,强调环境的整体和谐,使景观的观赏性与功能性得到最大限度的相互统一。 1.生态原则: 生态原则是设计的首要原则。随着社会的进步,对于绿地的生态的理解,也在一步步地加深起来。生态是物种与物种之间的协调关系,是景观的灵魂。设计中采用以乡土树种为主的多物种生态原则,尽可能多的布置多物种的植物群落,从而达到最佳的滞尘、降温、增加湿度、净化空气、吸收噪音、美化环境的作用。 2.功能性原则: 景观的功能性是不可缺少的。设计中尽量做到景观与功能相结合、相统一,既要考虑景观小品的实际功用,又要满足人们的审美要求;针对空间使用者的不同,空间尺度也有所不同。 3.植物造景原则: 注重绿化与美化相结合,由于树木高低、树冠大小、树形姿态与色彩的四季变化等,都能使居住环境具有丰富的变化,增加绿色层次,加深空间感,可以打破建筑线条的平直、单调的感觉,使整个校园显得生动活泼。 五、景观结构分析与布局 1.景观结构: 根据规划功能分区,全园有四大部分功能区:教学区(小学部分、中学部分)、行政区、体育运动区(小学部分、中学部分)、生活休闲区。由此展开景观规划布局结构,“三心两轴,一带八区”,点、线、面充分融合。

校园景观设计说明.doc

校园景观设计说明 一、地块概括 1.图书馆和主教学楼间的方形地块园林设计。 二、规划依据 1.国家现行的相关设计规范、规定。 三、设计理念 “最大限度地激发人们与其他学生、教师、艺术作品、书本及非常规活动的即兴交流,校园规划的功能不仅仅是为教学活动提供物质环境,只有当校园规划具备激发好奇心,促进随意交流谈话的特质,它所营造的校园氛围才具有真正最广泛意义上的教育内涵。” 以营造文化氛围为指导思想,创造最适学生们学习、游戏和进行体育锻炼的学习生活空间。 四、设计原则 该设计以为广大师生服务为宗旨,目的在于为学生、老师提供一个防暑、防寒、防风、防尘、防噪的学习工作环境和优美的居住、生活、休息、活动场所。 该设计主要以规整式布局为主,在游园以及主楼后部林区采用自然式布局,做到规整与自然式相结合,在山水之间为学生提良好的学习环境。 主体建筑周围的绿化突出安静、清洁的特点,形成具有良好环境的教学区。其布局形式与建筑相协调, 为方便师生通行,多采取规则式布置。在建筑物的四周,考虑到室内的通风、采光的需要,靠近建筑物栽 植了低矮灌木或宿根花卉,离建筑物八米以外栽植乔木,在建筑物的背阴面选用耐荫植物。园内树种丰 富,并挂牌标明树种的名称、特性、原产地等,使整个校园成为普及生物学知识的园地。 本设计中设计理念主要突出以“人”为本,体现了校园文化特色和时代特色。 注重“以人为本”,强调环境的整体和谐,使景观的观赏性与功能性得到最大限度的相互统一。 1.生态原则: 生态原则是设计的首要原则。随着社会的进步,对于绿地的生态的理解,也在一步步地加深起来。生态是 物种与物种之间的协调关系,是景观的灵魂。设计中采用以乡土树种为主的多物种生态原则,尽可能多的 布置多物种的植物群落,从而达到最佳的滞尘、降温、增加湿度、净化空气、吸收噪音、美化环境的作 用。 2.功能性原则: 景观的功能性是不可缺少的。设计中尽量做到景观与功能相结合、相统一,既要考虑景观小品的实际功 用,又要满足人们的审美要求;针对空间使用者的不同,空间尺度也有所不同。 3.植物造景原则: 注重绿化与美化相结合,由于树木高低、树冠大小、树形姿态与色彩的四季变化等,都能使居住环境具有 丰富的变化,增加绿色层次,加深空间感,可以打破建筑线条的平直、单调的感觉,使整个校园显得生动活泼。 五、景观设计说明 1.设计原则: 与环境景观相协调,反映园林景观的主题思想,做到适地适树。 2.植物配置: 在统一基调的基础上,树种力求丰富有变化,注意乔灌木结合,常绿与落叶、速生与慢长相结合,乔灌木与地被相结合,适当点缀草花,构成多层次的复合结构,利用植物本身的树形、色彩、季相特点,按照反差、对比和渐变等美学原理组成宽度、色彩不同的花带以及大小不等的图案,在林中草坪的映衬下,显得既规则又活泼,给人一种舒畅愉悦的空间感受。形成特色的植物群落景观。设计中植物群落的构筑,不仅满足美学、植物学上的要求,还兼有生态方面的要求,考虑到植物的滞尘、隔音、吸收有害气体、降温增湿的功能。 种植设计主要配以适宜淄博地区的常用景观植物,植物的种植随地形、位置的变化而变化,通过植物来营造不同的自然空间,尽可能做到四季有景、令人过目不忘。 突出时代性从表现形式上看,校园环境以清新自然、幽静典雅、尺度宜人为佳,最忌类似我国曾出现过的广场热、草坪热,大家盲目攀比,到头来不伦不类,毫无品位可言。校园内的休闲绿地设计在满足基本功能的前提下,易简不易繁,易朴素大方、色彩明快、构思巧妙,从造价上来说也比较经济,可行性强。同时考虑服务对象的要求,设计时还注意体现了时代特征,运用现代的设计"语言"和材料表现主题,显现时代的风格。 3.以绿为主 突出景观美校园环境应当是满目苍翠、鲜花盛开,以宜人的景观来消除了学子们的各种压力。创造宜人的室外学习环境,但更重要的是,校园休闲绿地在以绿为主的基础上还注重体现艺术美、自然美和意境美,春天鲜花烂漫,夏天浓荫匝地,秋天丹桂飘香、层林尽染,冬天绿意盎然、寒梅傲雪,更进一步讲,在绿化配置上还考虑到了能够体现"春华秋实"的校园精神。 六、铺装设计 根据功能不同,结合建筑外观,采用不同的铺装形式:主要有青石板、条形广场砖、木质铺装、卵石步道等。 知识改变命运 1 / 1

高校校园景观设计方法浅析

2018年第8期现代园艺 老化的桃花,丰富春花岛的赏花品种,延伸和扩展春花岛赏花面积。对三座砖房外观进行美化、花化处理,在砖房外种植粉色、黄色的藤本月季,使藤本月季缠绕攀爬在砖墙上,覆盖墙面,形成蔷薇花房的独特景观。 至此,大龙潭景区打造“春花岛、夏花谷、秋意湖、冬日彩”四季季相分明的景观效果已经充分展现在广大游客和市民面前。 3新种苗木与原有树种的兼容性 考虑到新种苗木与原有苗木的实用性及兼容性方面,新增苗木均为在柳州常用并表现良好的乡土树种,与原有苗木都能和谐共生。选用的蓝花楹、八月桂等乔木与原有台湾相思、小叶榕等在株形与叶形的风格上搭配适宜、相协调统一;增加中低层植物,如紫薇、紫花含笑、毛杜鹃等,补充原有绿地内层次不足、色彩缺乏的问题,新增苗木与原有苗木形成高低错落的层次。 从2017年起,市政府提出打造“花园城市2.0升级版”,对全市街道、公园和景区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升级改造。2年来,随着工作的深入开展,柳州“花园城市2.0升级版”打造效果已经初露端倪,大龙潭景区在“花园城市2.0升级版”启动后再次提升,公园每一年都有新的建设项目动工:2017年新建的八座星级旅游公厕投入使用,2018年侗寨用原烧烤场区域升级改造动工,轿顶山登山道开工建设并将交付使用,鲤鱼嘴贝丘遗址改扩建项目即将竣工,这些项目交付使用后,大龙潭的景观品质又将得到较大提升。 (责任编辑禾初) 高校校园景观设计方法浅析 周璐梁艳李诗佳程森胡轩豪金子力 (齐齐哈尔大学生命科学与农林学院,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0) 摘要:高校校园是培养人才和师生日常生活的场所,校园环境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然而我国高校校园景观存在着景观效果单一、空间利用率低等问题。通过对优秀的校园景观案例—— —韩国首尔梨花女子大学“校园谷”、芬兰赫尔辛基阿尔托中心校园景观、德国埃尔福特市古腾堡中学景观和北京林业大学学研中心景观的研究,从设计人车分行的交通模式、营造人性化的交流空间和挖掘校园文化三方面,对校园景观的设计方法进行了归纳和总结。 关键词:高校校园景观;利用率;交流空间;设计方法 高校既是培养人才的圣地,又是师生日常生活的场所,校园内的建筑、道路、草木等元素相互作用形成校园景观。校园景观品质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师生以及观赏者的感受。 1研究背景 自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我国建设了一批高校园区和一大批巨型校园,其速度之快世界罕见[1]。随着经济飞速发展,我国进入知识经济的时代,教育强则综合国力强,人们对高等教育的重视程度与日俱增。近年来,各地不断增设高校或扩大校园规模,掀起了高校校园景观建设的又一高潮。在取得数量方面巨大成就的同时,高校校园景观显现出的问题值得思考与总结。 2校园景观的重要性 2.1良好的校园景观有助于建立校园的形象 校园景观对于学校本身具有重要的意义,良好的校园景观可以成为一所大学的名片。如武汉大学的“樱园”,因这一处景观使人们提起樱花便联想到武汉大学,并有“三月赏樱,唯有武大”的说法,樱花景观已然成为了武汉大学的标志。2.2良好的校园景观可以愉悦使用者的身心 大学教育与中、小学教育的不同之处在于课堂时间减少而课余时间增多,即学生处于室外环境的时间增多,因此建筑外环境的重要性显著提升。良好的校园环境可以给学生带来归属感和安全感,使其身心愉悦,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2.3良好的校园景观有助于教育工作的展开 如上所述,大学教育中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不仅局限于课堂之上,更多是在课堂之外,于是大学校园成为学生们最好的第二课堂。良好的校园景观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从而达到一定的教育目的。如北京林业大学校园面积虽小,绿地面积不大,植物种类却十分丰富,且多配置标识牌,使学生在校园外部活动时也能识别植物、学到知识。3我国高校校园景观存在的问题 3.1规划设计模式单一,缺少景观特色 目前,多数高校的校园景观不受重视,规划设计模式千篇一律,对校园内的空地仅做简单的绿化处理,或摆放几组健身设施,使得校园内的景观效果单一,失去了校园本身的特色。 3.2室外交流空间利用率低 通过观察学生日常行为不难发现,大多数学生在校园内的行为模式为穿梭、经过。校园内部设置的休息设施通常是闲置的,除上下课以外,学生在校园内部停留的时间较少。由于缺少良好的室外交流空间,学生很少在校园内部自发地进行娱乐活动,校园缺少活力。如何将学生由室内引向室外,提高室外空间的利用率,是每一个设计师应关注的问题。 4高校校园景观的设计要点 4.1交通顺畅,人车分行,减少机动车对场地的干扰 大学校园师生众多,校园的交通规划尤为重要,既要保证师生可以快速通达至校园各处,又要让穿梭于其中的师生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教育厅基本科研业务专项基金,项目编号135109253。作者简介:周璐(1990-),女,硕士,助教,研究方向:风景园林设计。 景观设计 90 --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