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农村文化产业概论XX

农村文化产业概论XX

农村文化产业概论XX
农村文化产业概论XX

学号

河北广播电视大学“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

《农村文化产业概论》

论文(作业)题目 XX县桃产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姓名

专业乡镇企业管理

入学时间

教学点

2016年4月17日

目录

一、XX县桃产业现状 (2)

(一)发展桃产业的优势 (2)

(二)产区品种结构 (2)

(三)种植区域布局结构 (2)

二、调查方法 (3)

(一)调查区域与方法设计 (3)

(二)调查区域基本生产情况 (3)

三、XX县桃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4)

(一)灌溉措施限制产量 (4)

(二)销售渠道建设有待完善 (4)

(三)技术服务机制不健全 (5)

(四)产业化体制不健全,组织化程度低 (5)

(五)参投灾害保险落实少 (5)

(六)没有充分发掘旅游资源 (6)

四、对策及建议 (6)

(一)加大基础设施的建设 (6)

(二)强化科技服务部门的职能作用 (6)

(三)发展和完善农村经济合作组织 (7)

(四)落实并实施农业保险制度 (7)

(五)发挥好“桃花节”的作用 (7)

XX县桃产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通过对河北省XX县桃种植区域6个乡、8个村的农户进行入室问卷调查,初步查明了XX县桃产业发展在品种结构、区域布局等方面的现状以及调查区域的种植生产情况,认为XX县发展桃产业在自然环境条件、地理区位、种植历史以及种植技术相对成熟等方面具有优势,并对桃生产过程中农户在桃园灌溉、产品销售、技术服务机制、产业化组织程度、参投灾害保险落实以及充分发掘旅游资源与产业优势的对接等方面的主要问题进了分析,最后就如何实现XX县桃产业高效、快速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XX县桃产业现状

(一)发展桃产业的优势

XX县山区和半山地区土质独特、光照充足、无霜期长、昼夜温差大,拥有发展桃果种植得天独厚的环境条件,其特殊的地理位置造就出了独特的农业产品。XX县处于环京、津、石、保、太大经济圈的中心地带,京广西线、保源公路、107国道和京广铁路都经过该县,保阜、张石高速在境内交汇,为保定西部重要的交通枢纽,这为桃鲜果的销售提供了便利;XX县种植桃树有着悠久的历史,桃农积累了丰富的种植经验,在桃树种植技术方面已经成熟;国内农产品加工大企业汇源果汁在XX县的落户以及奥盛、绿城等果品加工项目的相继投产,基本解决了因销售困难导致烂桃的问题;唐尧文化园的建立和“桃花节”的举办都为XX县桃产品宣传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如今全国几乎各大中城市都有“XX桃”销售,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的果品批发市场里所占市场份额连年上升,还远销俄罗斯、新加坡、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全县依靠果品生产人均收入达到5000元以上的村有9个,26个村人均收入达到3000元以上,出现了台鱼乡、河口乡、安阳乡3个果树生产专业乡、87个果树专业村和1.5万多个果树专业户,桃产业已经成为山区群众的“绿色银行”。

(二)产区品种结构

2011年XX县桃产区露地桃品种主要是大京红,占全县桃生产面积的30.7%;其次是大久保,占28.7%;第三位是绿化久,占14.9%。设施大棚桃主要为油桃和毛桃,占全县桃生产面积的9.1%,其中毛桃品种主要为春雪。可见露地桃品种栽培面积占据绝对的优势,其中大京红因为果品质量高、成熟时间早、上市时机好、销售价格高而遍及全县种植。

(三)种植区域布局结构

2011年XX县露地桃种植已经遍及大部分乡镇,其中各个集中连片种植的乡(镇)桃种植面积占全县露地桃总面积比例(图1)的多少依次是河口乡(29.8%)、台鱼乡(28.7%)、白云乡(13.8%)、安阳乡(8.9%)、蒲上乡(8.3%)、大悲乡(5.3%)、神南乡(4.1%)、腰山镇(1.1%),说明露地桃种植区域主要集中在河口乡和台鱼乡。另有少部分设施大棚桃,主要集中在平原乡、蒲上乡、腰山镇。

二、调查方法

(一)调查区域与方法设计

随着近几年桃产业的扩张发展,也出现了桃品种结构不合理、基础设施不完善、技术服务机制不健全以及组织化程度低等问题。鉴于XX县发展桃产业所具有的自然、交通、历史、加工等方面的优势,根据XX县桃种植面积及发展走势,选取平原、半山地区以及山区等不同地貌类型的6个乡(白云乡、蒲上乡、河口乡、台鱼乡、神南乡、大悲乡)的8个村进行了入户调查。共发放问卷310份,收回有效问卷293份,有效率达到94.5%。调查内容主要涉及农户的家庭基本情况、种植结构、生产情况、销售情况以及协会工作、培训情况等若干方面。

(二)调查区域基本生产情况

调查确定的6个乡基本生产情况见表1,从表1可以看出,平原地区的牛家蒲村家庭耕地面积最多,户均达到0.44hm2,而处在山区的北神南村最少,户均仅为0.19hm2。半山地区是桃种植面积最多的地带,XX县“桃花节”就在这里举办。因为2个半山地区乡以种植桃树为主,桃收入在家庭总收入中的比例占到了60%~80%,如南台鱼村桃种植面积占家庭耕地面积的百分率最高,达到了97.44%;而平原地区的牛家蒲村虽然家庭耕地面积最多,但是桃树种植面积只占家庭耕地面积的36.36%,该村除了桃树种植外,杏树种植占到了25.18%、甘薯种植占到了32.40%。

桃树种植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必须投入相当数量的劳动力。如套袋解袋是一项费力的工序,如不及时完成会影响果品的产量与质量,因此种植大户必须雇佣一定的劳动力来抢抓时间完成,这在集中种植的区域人工投入成本就比较高。调查发现台鱼乡寨子村农户雇工率最高,为66.7%,而且用工成本达到了每人每天100元;而蒲上乡牛家蒲村农户雇工率为17.9%,用工成本每人每天70元;相对于种植规模小的山区乡,由于面积不大,只是通过让自家亲戚来帮忙即可完成。由净收益可以看出,半山地区种桃的净收益最高,当然半山地区相对于平原地区和山区来说,种植年限长、种植规模大、技术比较成熟。如从套袋率和铺反光膜率来看,半山地区的实施程度远大于平原地区和山区,如半山地区套袋

率均达到了94%以上,而山区的北神南村套袋率最低,仅为6.3%;再如铺反光膜率在平原地区和山区均为0,而在半山地区的农户普及率平均已超过了50%。果实套袋后可提高桃果品质及减少部分病虫害的发生,铺反光膜可以促进桃果着色增糖,提高商品性和卖价。由此可见,半山地区的桃果品质高于山区和平原地区,且半山地区的桃树种植经济效益高于山区和平原地区。

三、XX县桃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灌溉措施限制产量

桃树在生长过程中对水分的需求是很大的,而XX县桃产区由于处在缺水地带,生产上用水的问题比较突出,因此在调查内容的设计上把桃树种植区域生产灌溉情况列为了主要项目,其调查结果见表2。从表2来看,有50.8%的农户反映灌溉不方便,49.2%的农户认为灌溉方便,而且灌溉成本相差悬殊,特别是在桃树集中种植的半山地区河口乡和台鱼乡比较突出。如台鱼乡寨子村有92.3%的农户反映灌溉不方便,并且灌溉费用最高达到了4500元/hm2;平原乡牛家蒲村灌溉不方便率仅为10.3%,灌溉费用为405元/hm2,在灌溉成本上2个村相差了10倍。分析桃生产灌溉不方便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水井少,调查中了解到有1/2的村其水井为私人井,灌溉要看有没有亲戚关系,不然就被安排在最后浇灌,并且还要看地块离水井的远近距离来安排先后。二是水少,在桃集中生产的半山区(河口乡和台鱼乡),地下水正在逐年减少,而桃树浇灌用水量大、农时相对集中,导致水井流量小,进而增加了生产成本。这些问题已存在很长时间,往往使桃果在最需要水的果实膨大期由于灌溉不及时甚至根本就无水可灌而导致落果发生,严重影响了产量。

(二)销售渠道建设有待完善

调查中有54.5%的农户反映销售没有困难;有45.5%的农户反映有困难,其中非常困难的占20.0%,比较困难的占25.5%,这在山区表现尤为明显。分析表明,山区因为种植规模小、栽培技术掌握不全面等,使桃果品质相对比较差、市场影响力弱,所以对买家的吸引力小;调查中了解到不看好桃种植前景的农户山区就占了1/3以上。

在销售市场建设方面,49.0%的农户反映市场已建立且发挥了作用;16.8%的农户反映市场已建立但场地规模不大,并没有发挥作用;34.2%的农户反映市场太少,如牛家蒲村仅有一个代销点,而且市场价格处于一种不稳定的状态。由于桃果不耐贮藏,尤其在雨天或者车少货多的前提下,往往会出现压价现象,这就极大地挫伤了农户的积极性。

调查中还发现在解决产品出路方面,15%的农户由于当地销售市场规模小而采取拼车到外地市场去销售的方式;68%的农户交给中间商;5%的农户采取自产自销的销售方式;12%的农户交给加工企业。深入分析发现主要是加工企业的收购价格低,在果品加工企业和农户之间还没有形成真正的利益共同体,所以农户普遍都采取交给市场中间商的方式进行销售。

(三)技术服务机制不健全

桃树不能连作(连作指老桃树砍伐后在原地仍种桃树),在人多地少的乡村如神南乡北神南村、大悲乡北清醒村和河口乡齐各庄等地适合桃种植区域的土地大多都已被利用,现有桃园衰败后没有再接续利用的土地,因而必然缩小种桃面积,这势必减少农户的经济收入,这种情况在齐各庄表现更甚。调查中还发现有许多农户想通过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检查土壤中的缺失元素,进而有针对性地施肥管理,但乡里技术服务部门形同虚设,导致问题无法及时解决。有许多农户反映农药质量无保障,病虫害控制形势严峻,并且增加了农民不必要的生产成本。生产过程中农户的控制病虫害技术信息来源调查结果见图2,从图2可见,当生产过程中遇到病虫害时,有142户是凭借自己的经验来应对,占调查总体有效问卷293户的48.5%;这是由于种植历史长,大部分桃树管理种植技术都已经掌握的缘故。而有91户(占31.1%)向农资经销商求助,也能及时解决问题。由于村里无技术服务人员,不能及时解决农民的病虫害防治问题,所以向服务部门求助所占的比例比较小,仅有14户(占4.8%)。

(四)产业化体制不健全,组织化程度低

调查中发现有23.0%的农户希望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来统一组织销售。但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了解方面只有17.6%的农户知道有合作社,61.7%的农户不知道有合作社,另有20.7%的农户表示不清楚;说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还不完善,宣传不够。现在农民专业合作社存在诸多问题,如活动经费只能维持学习等基本活动的需要,而在拓宽销路等活动上资金不足;侧重于产中过程的合作,产后服务薄弱,达不到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的作用;客观上削弱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服务职能,导致入会成员少的现状迟迟得不到改变;现有合作社无规章制度或制度不健全屡见不鲜,与农民的关系处于松散的状态,等等。出现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政府在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方面扶持力度不大,有关系才能得到经费的现象依然存在;合作社成员对市场经济即信用经济的意识淡薄以及害怕承担风险的思想更增加了合作社的运作难度。

(五)参投灾害保险落实少

调查中发现,农户普遍没有参加灾害保险,而对于种植大户来说,偶然的自然灾害(冰雹)会导致一年的收成化为乌有。农户对灾害保险的持有态度调查结果见图3,由图3所示,有45.8%的农户非常希望参加,有18.4%的农户希望参加,31.3%的农户不希望参加,4.5%的农户态度为随便。从地貌类型分布来看,平原、半山地区和山区的种桃农户表示非常希望参加这种保险的户数调查统计结果见图4,从图4可见,平原、半山地区和山区的农户非常希望参加这种保险的户数占该地貌类型种桃农户的比例分别为71.3%、74.4%、43.1%。分析可知,购买灾害保险意愿较强的农户主要是种植规模大、桃果商品化率高、种桃收入占家庭总收入比重高的农户;例如半山地区的南台鱼村和寨子村,这些地区的农民对种桃所存在的风险更为敏感,对灾害保险更加重视;不过有投保意愿的农户不知道投保途径的还不少,而且真正落实的很少。而持不希望参加态度的农户有的认为保险起不了多大作用,没必要花钱投保,也有的是对保险认识不清而不参加。另外,持随便态度的农户则认为周围人即使投保自己也不愿投保。因此鼓励种桃农户参投灾害保险还需要做大量的工作。

(六)没有充分发掘旅游资源

在调查中发现,XX县还没有充分利用好旅游资源来带动相应的桃果销售,“桃花节”所带来的消费影响持续时间较短,仅为20天左右,游客数量30万人(次)也多是来自于保定市周边地区,消费能力强的外地游客数量少,而且保定市游客也只是短暂地观赏桃花和简单地品尝农家饭而已,旅游资源与产业优势的对接还有待于发掘。

四、对策及建议

(一)加大基础设施的建设

第一,为了保障桃果的质量,解决山区因道路硬化少引起的交通不便、销售困难等问题,应把道路建设作为切入点,修通田间地头与自然村道路的连接线,有效解放生产力。第二,水利建设在政府资金有限的背景下,鼓励农民投资投劳,并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坚持开源与节流相结合的原则,改变传统的灌溉方式,采取措施增加工程蓄水量,发展节水灌溉,保证桃种植的安全生产。第三,发挥政府、政策对私人投资交易市场的引导作用,建立具有规模的大型销售市场。政府应加大对果品市场的整治力度,规范市场交易行为和果品市场秩序。

(二)强化科技服务部门的职能作用

政府要发挥一定的调控作用,实施相应的策略与措施,使乡里科技服务部门发挥其服务职能,促使生产实际问题得以及时解决。尤其是在农业信息服务、质量检测服务和经营

管理服务等方面落实好农业服务体系建设,为农民创造良好的生产经营环境;并建立农业技术人员培训的长效机制,采取集中培训与“请进来、走出去”等相结合的方式,经常和一些高等院校或科研机构进行交流合作,重点培养当地的技术人才,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对于重茬地以及测土配方施肥问题已成为桃树可持续发展重要障碍的现实,当地政府应予于重视并加以研究解决,以消除农户的后顾之忧。

(三)发展和完善农村经济合作组织

首先,应加强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宣传,提高农户对发展合作组织重要性的认识,促使他们积极参与到合作组织建设中来,建立健全合作社管理制度;其次,把服务作为合作组织的生命,以农户为主体,加入自愿,退出自由,民主管理,收益进行二次分配,让农民真正得到实惠;第三,政府应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扶持力度,尤其是在资金扶持方面,要采取灵活的融资方式,金融部门应出台相应的扶持政策,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成长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四)落实并实施农业保险制度

政策性农业保险的第一需求者为政府,各地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的核心依然是“把农业保险建设成为农业自然灾害救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发展农业保险,分散农民生产农产品的风险,稳定和保障农产品产量”。桃产业作为当地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开展农业自然灾害保险,不仅可以转移风险,还能把损失降到最低,从而保持农民收入稳定。政府作为农民最为信任的农业保险宣传主体,应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帮助农民认识到参加农业保险是一种自我救助的有效行为。

(五)发挥好“桃花节”的作用

组织相关部门进行旅游开发总体规划的编制,采取“送出去、引进来”、“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多方进行招商引资;重视报刊、网络、影视等媒体的宣传作用;政府牵头举办每年的“桃花节”,充分利用“桃花节”这个平台吸引外地销售商参加,并取得订单;或者考虑开办展销会,在展销会上洽谈商贸业务,在加大宣传的同时扩大销售,形成旅游带动生产和销售的良性发展模式。

乡村文化的产业化发展道路

《农村文化产业概论》课程论文 题目:乡村文化的产业化发展道路 姓名:学号:专业:指导教师:2014年7月8日

摘要 农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如何、乡村文化建设得如何,事关农民思想道德和文化素质的提高,事关乡村全面小康社会的实现,事关和谐社会在农村的构建。中国乡村文化在新世纪面临全新的发展机遇。党的十八大提出要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在十六大、十七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努力实现新的要求,这就为乡村文化注入了新的发展动力,也使乡村文化建设成为全面小康的重要指标之一。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发展农村文化就必须在大力发展文化事业的同时,积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大力发展农村文化产业,两个轮子一齐转,才能推动农村文化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正文 一、加快农村文化产业开发的意义 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乡文化建设的差距日益拉大,乡村文化基础设施和公共文化产品及其文化服务虽然在各级政府和文化部门的艰苦努力下有所改变,但尚未从根本上按照和谐社会的要求,全面协调发展,乡村文化建设在整体上滞后于农村经济发展,是不争的事实。目前,世界经济文化一体化发展趋势已趋明显,加快文化产业发展,能够为经济发展和社会提供动力和智力支持,是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举措。实现农村文化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因在于调动农民自身积极性,文化建设必须与农民发展经济,与农民脱贫致富结合起来,因此,发展农民文化的关键在于培育文化市场,发展农村文化产业。只有与农民群众的生产经营活动紧密结合,农村文化建设才有生命力。一些地区在推进城乡一体化或城乡统筹发展过程中,也因考量指标的影响而忽视乡村文化的建设,有的地方甚至只字不提乡村文化与城乡一体化的内在联系。现代城市加速扩张的危机日益明显,“城市病”日趋严重,向自然回归、远离都市、重返乡村,已成为当今世界城市发展的一个趋势。在这样的现实背景下,加速发展乡村文化不仅是解决城乡矛盾的路径之一,而且是保证民族文化在全球化浪潮中不致泯灭的战略举措。 文化从广义上讲,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由此我们可以从狭义上理解为:文化

农村文化产业概论论文

学号《农村文化产业概论》

目录 摘要 (1) 一、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1) (一)、农民的文化生活枯燥、单调 (1) (二)、农村文化队伍力量薄弱 (1) (三)、财政经费投入不足,导致农村文化活动设施匮乏 (2) (四)、目前的乡镇文化活动缺乏吸引力 (2) (五)、青壮年多外出务工,发展动力不足 (2) 二、发展农村文化产业的措施 (2) (一)、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强基层文化队伍建设 (2) (二)、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确保各项文化活动有序开展 (3) (三)、政府要为发展农村文化产业提供人才支撑 (3) (四)、制定文化产业优惠政策,加快文化产业发展进度 (3) (五)、改革和调整乡镇文化管理体制,扩大乡镇文化机构职能 (3) (六)、实施品牌战略,走发展农村特色文化之路 (4) 三、结论 (4) 参考文献 (5)

摘要:随着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农村文化产业将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农村的文化建设难以满足广大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要,因而在新一轮经济发展中,为了促进城乡一体化,缩小城乡经济发展差距,注重挖掘农村现有文化发展潜力,推动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整体布局出发,从较高的起点上对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路径进行深入的思考。本文从研究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入手,论述了农村文化发展的出路及在这一过程中政府与社会其他各部门应作出的贡献。 关键词:农村文化产业、现状、措施 一、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广大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尽管农村文化产业有了很大的发展,但相对城市文化产业的发展仍不尽如人意,大多处在产业链的低端、初级的状态,与县域经济的发展有一定的差距。许多地方的农民群众已经不满足于吃饱穿暖,他们想享受与城里人一样的精神文化生活,但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乡文化建设的差距日益拉大,乡村文化基础设施和公共文化产品及其文化服务虽然在各级政府和文化部门的艰苦努力下有所改变,但尚未从根本上按照和谐社会的要求,全面协调发展,农村的文化建设从总体来说还比较薄弱,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还难以满足广大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要。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现状突出表现在: (一)、农民的文化生活枯燥、单调,文化消费偏低 农民劳作之余,除看电视外最主要的消遣活动是串门、聚众喝酒、打麻将、打牌等活动。多数农民没有文化消费概念。 (二)、农村文化队伍力量薄弱 农村专业文化干部人员少,文化产业经营管理人才匮乏,人才瓶颈使得农村文化产业大多处于产业链的低端环节如原材料的供应链和加工环节,而高附加值的创意、研发和品牌营销即“微笑曲线"的两端多在城市的文化企业或公司。近

《文化产业管理概论》试卷B答案

《文化产业管理概论》B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文化创意产业指源自创意或文化积累,透过智慧财产之形成及运用,具有创造财富及就业机会潜力,并促进全民美学素养,使国民整体生活环境提升的产业。 2、文化资源一般是指具有文化特征和人类精神活动痕迹,具有人文价值和传统价值的资源 3、场域各种位置之间存在的客观关系的一个网络或一个构型。 4、知识产权是文化资产的一种主要形式,是权利者对智力劳动成果所享有的民事权利,属于无形资产的一种。 二、简答题(每题8分,共32分) 1、答题要点: 新闻出版发行服务、广播电视电影服务、文化艺术服务、文化信息传输服务、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文化休闲娱乐服务、工艺美术品的生产、文化产品的辅助生产,文化用品的生产、文化专用设备的生产。 2、答题要点: (1)后工业化的城市群表征为高科技与文化联姻,多样性的文化资源和文化想象力与现代电子信息技术手段共同推动。 (2)个性化时代的经济动力表现为作为资本的文化与创意,文化资本、创意阶层和知识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 (3)政府在发展文化产业中作用凸显,运用灵活的文化政策推进具有创造性的未来产业。 (4)文化产业的区位特点越来越依托于中心城市,出现文化产业的城市集群,文化产业成为文化中心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产业,文化产业与城市发展形成深刻的良性互动。 3、答题要点: 文化物品制造技术:平面出版物、音像制品、工艺品等行业中的印刷、刻录、制作等技术和工艺。

文化信息传播技术:平面媒体信息、广播影视媒体信息、网络媒体信息的采集、编辑、制作、复制、传播等技术。 文化服务技术:直接面向消费者的体验服务和服务于文化物品和文化信息传播过程中的某个环节。 4、答题要点: (1)故事创意要坚持正面价值导向的标准 (2)故事创意要坚持深度价值拓展的标准 (3)故事创意要坚持普世价值弘扬的标准 (4)故事创意要坚持生活价值展示的标准 三、论述题(每题不少于300字,每题16分,共32分) 1、论述要点: 基于绝对优势理论的资源型文化产业发展模式 基于比较优势理论的制造型文化产业发展模式 基于增长理论的生态型文化产业发展模式 基于竞争优势理论的内容型文化产业发展模式 基于竞争优势理论的平台型文化产业发展模式 2、论述要点: (1)文化资本具有经济功能,可以转换为经济资本。 (2)文化资本处在一种制度化的社会网络中,既可以直接转化为社会资本,也可以借助社会资本,扩大经济资本。 (3)文化资本与经济资本、社会资本之间的资本转换通过象征资本的交换而达成 四、材料分析题(共16分) 分析要点: 桃米村灾后建设属于文创造镇开发模式。 (参考答案)文创造镇开发模式是城镇化驱动要素的根本转变、是城镇化发展模式的根本转变、是城镇化发展主体的根本转变、是城镇化发展空间的根本转变。

我国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论文

我国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论文 一、正确把握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关系 1.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区别 (1)性质不同 文化事业是为社会提供公共文化产品的公益性文化部门,其主体是文化事业单位,主要着眼于社会效益,不以营利为目的。文化事业的内容主要包括公共文化生产体系、公共文化传播体系、公共文化消费体系和公共文化管理体系。公共文化产品以整个社会为服务对象,具有使用和消费上的非排他性、非竞争性,属于利益共享的产品,其生产者难以从市场获得正常的价值补偿。因此,公共文化产品的生产和供给不能由企业等营利性组织来承担,不能走产业化发展道路,而必须建立起市场以外的集体选择机制,以行政事业单位为主要组织形式。因而,公共文化产品是由政府和非营利性组织等公益性文化单位提供的。公益性文化单位提供的文化产品是免费的或显著低于成本价格的。公益性文化单位不实行经济核算,不拥有完全意义上的法人财产权。而文化产业则是生产文化产品、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行业,其主体是文化企业,是独立核算的经济组织和市场主体,拥有完全意义上的法人财产权。文化产业以营利为目的,以精神文化产品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为基本特征。文化企业以工业化、商业化的运作方式制造、销售和经营文化产品,创造经济价值,追求经济效益。公众消费的文化产品多数属于私人产品,而文化产业向消费大众提供的正是私人文化产品。私人产品具有效用的可分性和消费的排他性,任何

人对私人产品的消费都排除了其他人同时消费这一产品的可能。因此,在市场发育比较充分的条件下,企业受自身利益驱动,可以有效地为消费大众提供各类私人文化产品和服务,这也是文化能够实现产业化的主要原因。 (2)职能不同 文化事业的基本职能是保障公众基本文化权益,满足公众基本文化需求,如读书看报、收听收看广播影视、获取信息、参与公共文化生活等。文化事业具有点多面广、资源共享、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寓教于乐、雅俗共赏等特点,是社会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着眼于民族精神塑造、社会道德教化和主流价值观培育,彰显的是文化建设的社会职能。因而,文化事业要强调原则性,弘扬主旋律,体现国家的政策导向和舆论导向,努力提升公众的文化品位,增强全体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维护公共文化生活的公平正义,让城乡居民普遍享有基本公共文化服务。而文化产业的基本职能则是繁荣文化市场,着力于满足公众多方面、多层次、多样化的文化需求。由于社会分工、阶层分化、教育背景、兴趣爱好等原因,公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呈现多元性、多样化特征。这种多样化的文化需求主要通过文化产业所提供的文化产品和服务来满足。文化产业当然要兼顾社会效益,但它主要追求的却是企业的经济利益。文化企业根据市场行情和消费需求组织生产经营活动,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创造物质财富,实现文化的经济价值和产业功能。同时,发展文化产业也有利于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

农村文化产业概论作业1

农村文化产业概论作业1 1、文化产业的概念是什么?文化产业有哪些类别? 答:文化产业属于社会文化中的经营性文化部分,是文化的经济属性的集中体现,一般是指从事文化产品生产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行为。可将其定义为:以生产和经营文化商品和服务为主要业务,以创造为核心,以文化企业为骨干,以文化价值转换为商业价值的协作关系为纽带,所组成的社会生产的基本组织结构。 文化产业基本上可以分为三类:一是生产与销售以相对独立的物态形式呈现的文化产品的行业(如生产与销售图书、报刊、影视、音像制品等行业)。二是以劳务形式出现的文化服务行业(如戏剧舞蹈的演出、体育、娱乐、策划等)。三是向其他商品和行业提供文化附加值的行业(如装潢、形象设计、文化旅游等)。 2、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遵循哪些规律? 答: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具有以下功能: 1、可以规模化生产。即可以按照一定的工业化标准对农村文化产品进行批量生产,如民间 饮食、农村手工艺等。 2、可以市场化经营。农村文化产品具有商业性,大批的农村文化产品要以市场为依托,通 过市场送达消费者手中。 3、可以复制。农村文化产品必须进行标准化生产,确保公众享受到符合国家或地方标准和 公众要求的高质量服务。 4、具有创造性。就农村文化产业及产品所承载的内容而言,它必须凝结当地人们的创造性 劳动并不断深化与提升。 5、具有层次性。农村文化产业具有基础层(地方文化资源)、核心产业层(地方文化产品)、 和延伸产业层(如民族服饰设计中蕴涵的时尚文化)三个基本层次。农村文化产业作为一种新型产业,涉及文化和经济两个领域,这种边缘性和交叉性的特点,决定了研究农村文化产业时既要以经济的眼光看待文化,又要用文化的眼光看待经济。 3、简述农村文化产业的功能有哪些? 答:总体来看,农村文化具有经济功能、社会功能和政治功能。 一、经济功能A、解决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B、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C、产业承 接功能 二、社会功能A、休闲娱乐功能B、文化传承功能C、教育功能 三、政治功能A、繁荣农村物质经济,保证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资金投入B、发展农村 文化基础,推进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阵地建设C、满足农民双重需求,提升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群体D、丰富农村文化生活,生成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活动载体。 4、从你所在地方来看,可能发展哪些文化产业?发展农村文化产业的意义在哪些? 答:可发展的文化产业有:一、徐沟的背棍、铁棍。二、清徐的醋文化教育。三、农村的生态园。 发展农村文化产业的意义: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发展农村文化产业,是满足农民的精神文化需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建设社会主义农村文化的重要内容,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农村可持续发展和保护民族民间文化的重要途径和必然选拔。 一、发展农村文化产业的现实意义A、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B、带动农民就业创业C、拓宽文化产业空间D、形成农村新型产业;二、发展农村文化产业的长远意义。A、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1)体现民族的精神和品格(2)扩大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影响力(3)保护民族文化遗产B、促进农村文化建设C、培育农村新型农民D、构建和谐乡村。 5、什么是农业跨界理论?如何应用到农村文化产业中? 答:都市农业跨界发展是指以都市农业为主体,以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源进入农业为突破口,

2020文化产业管理考试大纲

研究方向:文化产业管理研究 考试科目:711艺术理论 812文化产业学 711《艺术理论》考试大纲一、考试目的 本考试旨在全面考察考生对艺术学基础理论的系统掌握。 二、考试基本要求 1. 准确把握艺术学理论的基本概念及其特征。 2. 了解掌握艺术学理论的基本课题及其主干问题。 3. 熟练运用艺术学理论知识分析相关问题。 三、考试内容 第一部分艺术本体论 (一)艺术活动的构成及其基本特征 (二)关于艺术发生的诸种学说及艺术发展规律的思考 (三)关于艺术活动的功能的理解 第二部分艺术类型论 (一)艺术分类的基本方式 (二)造型艺术的类别及其美学特征 1.绘画(概念、种类、基本特征、相关史料) 2.雕塑(概念、种类、基本特征、相关史料) 3.摄影(概念、种类、基本特征、相关史料) 4.书法(概念、种类、基本特征、相关史料) (三)实用艺术的类别及其美学特征 1.建筑(概念、种类、基本特征、相关史料) 2.园林(概念、种类、基本特征、相关史料) 3.工艺与设计艺术(概念、种类、基本特征、相关史料) (四)表情艺术的类别及其美学特征 1.音乐(概念、种类、基本特征、相关史料) 2.舞蹈(概念、种类、基本特征、相关史料) (五)语言艺术的类别及其美学特征

1.文学体裁(诗歌、散文、小说的概念及各自的艺术特征) 2.语言艺术的基本特征 (六)综合艺术的类别及其美学特征 1.戏剧与戏曲(概念、种类、基本特征、相关史料) 2.电影与电视(概念、种类、基本特征、相关史料) 第三部分艺术创造论 (一)关于艺术创作主体——艺术家的认知与理解 (二)关于艺术创作过程的认知与理解 (三)关于艺术创造的心理学要素与特点的认知与理解 第四部分艺术作品论 (一)关于艺术作品内容、艺术形式的认知与理解 (二)关于艺术形象、艺术典型、艺术意境的认知与理解 (三)关于艺术风格、艺术流派与艺术思潮的认知与理解 第五部分艺术接受论 (一)艺术传播的内涵、构成、不同方式及特点 (二)艺术鉴赏的特点与过程 (三)关于艺术批评的特点与形态分类 (四)关于艺术批评家的素养 第六部分艺术美学论 (一)艺术审美类型 1.优美与壮美 2.悲剧、崇高与荒诞 3.喜剧、丑与滑稽 4.艺术形式美的内涵以及创造规律 (二)艺术审美价值 1.高雅与通俗 2.民族的与世界的 812《文化产业学》考试大纲 一、考试目的 全面考察考生对文化产业相关基础知识、基本理论的掌握及运用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农村文化产业概论 期末作业要求

农村文化产业概论期末作业要求 一、有关说明 1.考核对象国家开放大学“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专科各专业学生。 2.启用时间从2014年春季开始使用。 3.考核目标 通过考核使学生明确农村文化产业的概念与内涵,了解我国农村文化产业的理论基础,以及中外农村文化产业发展比较,掌握新时期我国农村文化产业资源状况及其特征、农村文化产业类型,以及农村文化产业的创新发展和可持续发展,重点掌握农村文化产业项目开发的评估、策划和开发方法,以及经营管理中的投资模式、人员培养和品牌建设。 4.考核依据 本课程考核说明是依据国家开放大学《农村文化产业概论教学大纲》、文字教材《农村文化产业概论》(史亚军主编,国家开放大学出版社2014年6月第一版)制定的。本课程考核说明是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试命题的基本依据。 5.考核方式及计分方法 本课程考核分为两种方式,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试。形成性考核占综合成绩的30%,终结性考试占综合成绩的70%,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试成绩按比例相加形成的综合成绩达到60分及以上(及格),方可获得本课程相应学分。 二、考核方式与要求 (一)形成性考核 1.考核目的设置形成性考核,目的是引导学生按照教学要求和学习计划,分阶段完成学习任务,达到使学生了解自身学习状况,掌握课程知识、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目标,同时也能使教师掌握课程教学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指导。 2.考核手段形成性考核采用纸质形成性考核册。 3.考核形式形成性考核由计分作业构成。 4.形成性考核各形式所占比重及计分方法 形成性考核按百分制计分,每次形成性考核任务也按照百分制计分。形成性考核任务共4次,4次成绩的平均分为形成性考核成绩。

文化产业概论考题

文化产业概论考题

《文化产业概论》复习提要 一、应知应会的基础知识题 1、文化产业里的文化,是作为产业统计提出的概念,具有统计学的意义。 2、1790年,美国颁布实施了第一部《版权法》。 3、文化产品的生产组织,包括资金筹集、创意研发和生产流程的组织设计。 4、文化产品的营销指的是依据消费者的需求和消费能力,从市场调查、产品设计、价格定位, 到产品宣传、促销,到产品销售,到售后服务、 信息反馈,一整套的经营活动。 5、历史文化遗存指古代人类在特定环境和阶段进行开拓性社会实践活动所创造的大量文化 成果,包括出土文物类;古都遗存类;壁画、雕 刻类;皇家陵寝类。 6、文化产业协会功能主要有四个:行使行业代表职权,搞好对外交流、争取和保护行业整体利益、沟通政府和文化部门;搞好行业服务;加强行业内部协调;狠抓行业自律。

地质普查业、房地产管理业、公用事业、居民服务业、旅游业、信息咨询服务业和各类技术服务业 C.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部门:教育、文化、广播、电视、科学研究、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事业 D.国家机关、政党机关、社会团体、警察、军队等 18、文化产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主要的内容是 A.建立和完善人才制度,改革收入分配制度B.引进、使用、保护高层次人才C.搞好人才培训D.建立市场机制 19、如何提升对外开放和海外合作水平。积极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传媒集团以独资、合资或合作的方式,在境外办报、办刊、办台;大力培育外向型文化企业;支持和引导各类文化企事业单位针对国际市场,积极开发具有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文化品牌;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维护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秩序。 20、文化产业发展软环境建设包括整个社会的人文环境、政府发展文化产业的观念和政策、相关法律、人才环境等等。 二、应该把握的基本原理

正确认识文化产业

正确认识文化产业 近些年,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势头良好。但有一个倾向令人忧虑,就是 以文化产业创造的产值、文化产业占GDP的比重论英雄渐成风气,很 多地方相互攀比,在制定“十二五”规划时,提出了不切实际的指标。似乎一个地区文化产业发展得好不好,关键是看文化产业占GDP的比 重高不高;一个地区文化产业发展得快不快,关键是看文化产业在GDP 中比重有没有大幅度提升。对如何提升文化产业的质量,如何提升文 化产品的文化内涵则重视不够,办法不多。因此,我们应该准确认识 文化产业的GDP。 唯GDP倾向带来负面效应 文化产业既然是一种产业,当然要讲产值,当然要重视提升文化产业 占GDP的比重,文化产业占GDP的比重,也确实能够给考察文化产业 发展状况提供参考。但如果把文化产业占GDP的比重提到不恰当的位置,作为评判文化产业发展好坏、快慢的标准,这就背离了文化产业 的特点和规律。 实际上,文化产业占GDP的比重高低,与文化产业发展水平高低、经 济发展水平高低并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英国文化产业占GDP的比重 约为8%;美国是文化产业的超级大国,其文化产业占GDP的比重却不 到6%;文化产业强国日本只有3%。可见,文化产业占GDP比重多少, 与一个国家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有着密切的联系。孤立地看其文化产 业占GDP的比重,意义并不大。 同时,过于看重文化产业占GDP的比重,其负面效应也是显而易见的。首先,热衷于追求规模和数量增长,导致数量与质量失衡,规模与效 益失衡。“十一五”时期,我国文化生产能力有很大提升,文化产品 的品种、数量增长很快。但文化产品质量不高、市场接受度低、产能 过剩现象也十分严重。以动漫产业为例,2004年,我国动画片产量为 2万分钟,2009年增加到17万分钟,产量增长不可谓不快。但能够通 过电视台播出的仅仅极少数,称得上精品力作的更是凤毛麟角,盈利

农村文化产业概论论文

学号 河北广播电视大学“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 《农村文化产业概论》 论文(作业)题目 姓名 专业 入学时间 教学点 年月日

目录 摘要 (1) 一、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1) (一)、农民的文化生活枯燥、单调 (1) (二)、农村文化队伍力量薄弱 (1) (三)、财政经费投入不足,导致农村文化活动设施匮乏 (2) (四)、目前的乡镇文化活动缺乏吸引力 (2) (五)、青壮年多外出务工,发展动力不足 (2) 二、发展农村文化产业的措施 (2) (一)、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强基层文化队伍建设 (2) (二)、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确保各项文化活动有序开展 (3) (三)、政府要为发展农村文化产业提供人才支撑 (3) (四)、制定文化产业优惠政策,加快文化产业发展进度 (3) (五)、改革和调整乡镇文化管理体制,扩大乡镇文化机构职能 (3) (六)、实施品牌战略,走发展农村特色文化之路 (4) 三、结论 (4) 参考文献 (5)

摘要:随着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农村文化产业将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农村的文化建设难以满足广大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要,因而在新一轮经济发展中,为了促进城乡一体化,缩小城乡经济发展差距,注重挖掘农村现有文化发展潜力,推动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整体布局出发,从较高的起点上对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路径进行深入的思考。本文从研究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入手,论述了农村文化发展的出路及在这一过程中政府与社会其他各部门应作出的贡献。 关键词:农村文化产业、现状、措施 一、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广大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尽管农村文化产业有了很大的发展,但相对城市文化产业的发展仍不尽如人意,大多处在产业链的低端、初级的状态,与县域经济的发展有一定的差距。许多地方的农民群众已经不满足于吃饱穿暖,他们想享受与城里人一样的精神文化生活,但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乡文化建设的差距日益拉大,乡村文化基础设施和公共文化产品及其文化服务虽然在各级政府和文化部门的艰苦努力下有所改变,但尚未从根本上按照和谐社会的要求,全面协调发展,农村的文化建设从总体来说还比较薄弱,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还难以满足广大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要。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现状突出表现在: (一)、农民的文化生活枯燥、单调,文化消费偏低 农民劳作之余,除看电视外最主要的消遣活动是串门、聚众喝酒、打麻将、打牌等活动。多数农民没有文化消费概念。 (二)、农村文化队伍力量薄弱 农村专业文化干部人员少,文化产业经营管理人才匮乏,人才瓶颈使得农村文化产业大多处于产业链的低端环节如原材料的供应链和加工环节,而高附加值的创意、研发和品牌营销即“微笑曲线"的两端多在城市的文化企业或公司。近

农村发展概论-电大.

学号1613004450159 河北广播电视大学“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 《农村发展概论》 论文(作业)题目遵化市夏庄子村农业发展与展望 姓名张海龙 专业乡镇企业管理 入学时间 2016 年秋 教学点遵化电大 指导教师 2016年6 月23 日

目录 一、农村改革30年来取得的主要成效 (1) (一)、加大农村经营体制和服务体制改革 (1) (二)、深化农村管理体制改革 (1) 二、当前制约农村改革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突出问题 (2) (一)、智力因素 (2) (二)、农业基础设施依然薄弱 (2) (三)、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不高 (2) (四)、农业生产标准化程度低 (2) 三、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的对策与建议 (2) (一)、进一步深化农村土地改革 (3) (二)、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 (3) (三)、实施科技兴农战略,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 (3) (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体制 (3)

内容摘要 深化农村改革,是推动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的有效途径。近年来,我村紧紧围绕“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这一根本目标,积极稳妥地推进了农村各项改革,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充分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深化农业经营体制改革,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深化农村服务体系改革,农技服务质量明显提高。我们把搞好农村服务体系改革、完善农村服务体系作为促进农民增收和农业发展的一件大事。深化农村地改革,农村土地经营逐步规范。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加强“三农”工作,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们面临的一项长期艰巨的历史任务。因此,我们要把改造传统农业,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跨跃作为现阶段我国农村改革的首要任务来抓。 关键词:现状开发与利用措施与前景

文化产业概论

广义的文化是指() 选择一项: A. 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和精神教化,它包括人类的知识、智力、情感、艺术、教育、科技等内容。 B. 人类的精神创造及其成果。 C. 人的思想、观念、精神、价值观等人文素养。 D. 人类创造的精神和物质财富的总和。 反馈 你的回答正确 正确答案是:人类创造的精神和物质财富的总和。 按照"精神产品和服务说”的定义,新闻出版属于文化产业中的() 选择一项: A. 前沿行业。 B. 边缘行业. C. 边疆行业。 D. 核心行业。 反馈 你的回答正确 正确答案是:核心行业。 根据《文化及相关产业指标体系框架》,游览景区服务属于文化产业中的() 选择一项: A. 外围层。 B. 相关层。 C. 核心层。 反馈 你的回答正确 正确答案是:外围层。 人们在欣赏电影、文艺表演的时候,会感觉身心愉悦,这说明文化产业具有() 选择一项: A. 消费的娱乐性。 B. 产品的物质性。 C. 产业的依附性。 D. 产品的精神性。 反馈 你的回答正确 正确答案是:消费的娱乐性。 (),中国开始实施《文化及相关产业指标体系框架》. 选择一项: A. 2005年3月2日。 B. 2005年1月6日。 C. 2003年5月1日。 D. 2005年3月16日。 反馈 你的回答正确

正确答案是:2005年1月6日。 目前关于文化产业的定义有以下()几种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工业标准”说 B. "版权产业核心”说 C. "意义内容”说 D. "精神产品和服务”说。 E. "文化娱乐集合”说 反馈 你的回答正确 The correct answers are: "精神产品和服务”说。, "意义内容”说, "版权产业核心”说, "工业标准”说, "文化娱乐集合”说 按照"意义内容”说关于文化产业的定义,文化产业可分为()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文化制作与传播业。 B. 文化创作业。 C. 以文化意义为基础的产业。 反馈 你的回答正确 The correct answers are: 文化创作业。, 文化制作与传播业。, 以文化意义为基础的产业。根据《文化及相关产业指标体系框架》,文化产业具体可划分为()选择一项或多项: A. 文化产业相关层。 B. 文化产业核心层。 C. 文化产业边缘层。 D. 文化产业外围层。 反馈 你的回答正确 The correct answers are: 文化产业核心层。, 文化产业外围层。, 文化产业相关层。 中国的文化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观念的变化。 B. 文化主体的变化。 C. 文化消费心理的变化。 D. 企业结构的变化。 反馈 你的回答正确

《文化产业概论》的课程标准

《文化产业概论》的课程标准 1、课程介绍:文化产业概论一课是艺术学、文化产业管理、工商管理、旅游管 理、哲学、社会学等专业的一门新型的核心基础课程。随着文化产业的兴盛,文化产品的渗透性越来越强,文化产业经济活动已经成为社会产业经济重要的组成部分,今天对社会、艺术、经济、旅游等进行考察和研究已经绕不过文化产业的话题,21世纪的文化产业将成为人类的支柱性产业之一。作为一门概论性课程,全面厘清和探讨文化产业的核心内容是其基本定位,梳理出文化产业核心的理论体系是其研究的重点,对学生讲清楚什么是文化产业、文化产业概念的来龙去脉、什么是文化产业的本质、文化产业的外延内容包括哪些是文化产业概论教学的重点。文化产业概论既可以作为艺术专业、文化产业专业核心的基础性课程,也可以作为人文学科和各文科专业的拓展性专业课程。 2、课程的学科性质:文化产业是一个交叉性学科内容,其中涉及到文化学、艺术 学、管理学、社会学、人类学、政治学、市场营销学、创意学等多门学科,在未来的学科发展中,文化产业具有成为独立学科强大的潜力。同时,文化产业概论是诸多构成学科的基础性课程,对各构成学科具有强大的反哺功能和开拓发展的价值。上述构成学科的交叉性、延伸性发展都可以将文化产业作为其子研究方向,也可以择取文化产业中与自身关系密切的内容和模块进行深度挖掘和完善。 3、课程定位:文化产业概论是艺术专业、文化产业专业、工商管理专业的核心专 业课,可以作为社会学、人类学、政治学、市场营销学、创意学等专业的专业性基础课,也可以作为相关人文学科专业的专业选修课以及其他专业的公共选修课。至于如何确定这门课程的课程属性和开课性质,各高校可根据自身学科专业的定位和办学需要进行贴切合理的安排。总之,学习文化产业概论对于学生培养来说功效较大,对于培养目标来说将会是一个不可避免的重要的有益补充,因为文化产业势必会成为未来社会的一种常态。 4、教学目的:使修习这门课的学生能够全面、系统、深入地了解文化产业,通过 对文化产业专业知识的掌握更好地把握我国文化发展的脉动和潜力,通过对文化产业的了解和认识,也可以更加深刻了解中国经济转型的需要和方向。理论联系实际是本课程主要的教学宗旨,理论上让学生打开视野、拓宽知识面,实践上让学生在学习中与社会接触得更加紧密、对社会了解得更加透彻、对中国经济的走势和利弊有更专业的认知。当然,如能更多地培养学生成为文化产业方面的专业型人才,对我国的文化产业发展大有裨益。

农村文化产业概论论文[1]

《农村文化产业概论》 论文(作业)题目 姓名 专业 入学时间 教学点

年月日 目录 摘要 (1) 一、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1) (一)、农民的文化生活枯燥、单调 (1) (二)、农村文化队伍力量薄弱 (1) (三)、财政经费投入不足,导致农村文化活动设施匮乏 (2) (四)、目前的乡镇文化活动缺乏吸引力 (2) (五)、青壮年多外出务工,发展动力不足 (2) 二、发展农村文化产业的措施 (2) (一)、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强基层文化队伍建设 (2) (二)、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确保各项文化活动有序开展 (3) (三)、政府要为发展农村文化产业提供人才支撑 (3) (四)、制定文化产业优惠政策,加快文化产业发展进度 (3) (五)、改革和调整乡镇文化管理体制,扩大乡镇文化机构职能 (3) (六)、实施品牌战略,走发展农村特色文化之路 (4) 三、结论 (4) 参考文献 (5)

摘要:随着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农村文化产业将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农村的文化建设难以满足广大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要,因而在新一轮经济发展中,为了促进城乡一体化,缩小城乡经济发展差距,注重挖掘农村现有文化发展潜力,推动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整体布局出发,从较高的起点上对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路径进行深入的思考。本文从研究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入手,论述了农村文化发展的出路及在这一过程中政府与社会其他各部门应作出的贡献。 关键词:农村文化产业、现状、措施 一、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广大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尽管农村文化产业有了很大的发展,但相对城市文化产业的发展仍不尽如人意,大多处在产业链

农村文化产业概论作业答案

作业一 1、文化产业的概念是什么?文化产业有哪些类型? 答:文化娱乐业、新闻出版、广播影视、音像、网络及计算机服务、旅游、教育等看做文化产业的主体或核心行业;把传统的文学、戏剧、音乐、美术、摄影、舞蹈、电影电视创作甚至工业与建筑设计,以及艺术博览场馆、图书馆等看做文化产业正在争夺的前沿;把广告业和咨询业等看做是它成功开拓的边疆。 2、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遵循哪些规律? 答:商品价值规律、社会价值规律、柔性化运作规律、边际效用递增规律、超越性运作规律。 3、简述农村文化产业的功能有哪些? 答:是指农村文化产业系统在人们的社会实践中,能适应和满足社会和个人多种需要的重要作用。文化产业的功能是文化在自身属性基础上对社会环境的作用能力,它是文化对社会发生作用的基础和前提。从总的来看,农村文化产业具有经济功能、社会功能和政治功能。 4、从你所在地方来看,可能发展哪些文化产业?发展农村文化产业的意义有哪 些? 答:我所在地文化产业有:(1)为社会公众提供的实物形态文化产品的娱乐产品的活动,如书籍、报纸的出版、制作、发行等。(2)为社会公众提供可参与和选择的文化服务和娱乐服务,如广播电视服务、电影服务、文艺表演服务等。(3)提供文化管理和研究等服务,如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图书馆服务、文化社会团体活动等。(4)提供文化、娱乐产品所必须的设备、材料的生产和销售活动,如印刷设备、文具等生产经营活动。(5)提供文化、娱乐服务所必须的设备、用品的生产和销售活动,如广播电视设备、电影设备等生产经营活动。(6)与文化、娱乐相关的其他活动,如工艺美术、设计等活动。发展农村文化产业的意义有:(1)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2)带动农民就业创业;(3)拓宽文化产业空间;(4)形成农村新型产业。 5、什么是农业跨界理论?如何应用到农村文化产业中? 答:现在名人开始做农业、代言农产品,标志着我国农产品开始走向品牌化道路。金融业大佬转战现在农业,主要是看好未来农业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市场空间。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消费水平提升,对优质农产品的需求将日益增长,也愿意为其高品质付出较高的成本,生态农产品的市场需求旺盛,发展空间较大。其次,涉足现代农业能够享受的政策优惠,同时农业属性有利于其分散自身行业经营风险,拓展新的盈利点。 6、城乡融合对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的意义有哪些? 答:1.促进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同时推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2. 开拓农村文化产业市场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3. 促进农村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和创新。 7、怎样激活农村文化消费能力? 答:满足人民基本文化需求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任务,必须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让群众广泛享有免费或优惠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加快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从现实看,在广大农村,文化基础设施逐步建设完善之后,如何管好用好这些设施,调动农民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成为一个紧迫课题。 8、文化产业是如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 答:生态平衡,人类不再为了自身利益而破坏生态,在生态和谐的的基础上尊重自然中的植被,动物,水资源等等。 作业二农村传统工艺的特点是什么?你所在的地区有哪些农村传统工艺文化资源?答:农村传统工艺的特点是是指围绕民间手工艺生产的习俗惯制,包括人工制作的工艺品的传统方法、质料处理、行业信仰、手工艺人的师承关系、禁忌崇拜,以及工艺产品本身的民俗功能和含义。我所在地区有竞技、游艺、游戏、体

《农村文化产业概论》课程论文

《农村文化产业概论》课程论文题目:农村文化产业化发展道路 姓名:包三平

农村文化产业化发展道路长期以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直是决定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和现代化进程的关键性问题,也是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根本性问题。没有农业的牢固基础和农业的积累与支持,就不可能有国家的自立和工业的发展;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全面进步,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全面进步;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国人民的小康。农业丰,则基础牢;农村稳,则社会安;农民富,则国家昌。只有近8亿农民全员加入现代化进程,才能盘活国民经济全局,实现可持续发展;只有广大农村的落后面貌明显改变,才能实现更大范围、更高水平的小康。为此,中央审时度势,在十六届五中全会上作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决策,为今后我国农村勾画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蓝图。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涵 “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反映一定时期农村社会以经济发展为基础,以社会全面进步为标志的社会状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发展经济、增加收入。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前提。要通过高产高效、优质特色、规模经营等产业化手段,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二是建设村镇、改善环境。包括住房改造、垃圾处理、安全用水、道路整治、村屯绿化等内容。三是扩大公益、促进和谐。要办好义务教育,使适龄儿童都能入学并受到基本教育;

要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使农民享受基本的公共卫生服务;要加强农村养老和贫困户的社会保障;要统筹城乡就业,为农民进城提供方便。四是培育农民、提高素质。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倡导健康文明的社会风尚;要发展农村文化设施,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要加强村级自治组织建设,引导农民主动有序参与乡村建设事业。 具体而言,所谓“新农村”包括5个方面,即新房舍、新设施、新环境、新农民、新风尚。这五者缺一不可,共同构成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范畴。即要因地制宜地建设各具民族和地域风情的居住房,而且房屋建设要符合“节约型社会”的要求;要完善基础设施建设,道路、水电、广播、通讯、电信等配套设施要俱全,让现代农村共享信息文明;生态环境良好、生活环境优美。尤其是在环境卫生的处理能力上要体现出新的时代特征;使农民具备现代化素质,成为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四有农民”;要移风易俗,提倡科学、文明、法治的生活观,加强农村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意义 ﹤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解决“三农”问题是相互统一的。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解决三农问题始终是全局性、构建和谐的农村社会与城市不同,应与农村建设的实际紧密结合起来,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生态良好、文明进步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文化产业概论大纲

文化产业概论大纲 一、课程性质及其设置目的与要求 《文化产业概论》是是为培养和检验应考者的文化产业概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而设置的一门基础课程。是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文化产业专业必修课。 在当前文化产业大力发展阶段,我国文化产业管理和经营正处于一个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期,因此文化产业的策划、管理人才非常缺乏。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让学生建立文化产业的观念,了解文化产业化的发展现状;较熟练地掌握艺术文化鉴赏能力、文化行业的观察和把握能力;初步掌握文化项目的创意、策划和经营能力,文化项目和企业的管理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章文化与文化产业 正确地理解文化产业理论的基本概念,是掌握文化产业理论的基础。在本章中,我们将重点介绍文化产业理论中最重要的几个概念:文化、文化产业、创意产业、文化创意产业、文化事业等,从而掌握文化产业的基本特征,理解发展文化产业的意义和文化产业理论发展的基本概况。 考核要求: (一)文化产业的内涵与外延 领会:文化的分类法:两分法,三分法,四分法。

识记:1、文化三要素:精神要素(文化的精神内容)、表达要素(文化的表现形态)、规范要素(人们的行为准则为)。 2、文化产业的定义。 3、创意产业的定义。 4、内容产业的定义。 (二)文化产业的基本特征 识记:文化产业的基本特征: 1、产品的精神性。 2、消费的娱乐性。 3、产业的依附性。 (三)为什么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领会: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必要性: 1.发展文化产业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2、文化产业是先进文化的助推器。 3、文化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第二章文化产业与文化经济 20世纪末以来,文化因素越来越多地渗透进经济活动,使经济获得了新的发展形态和动力,逐渐形成了被称为文化经济的重要形态。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考核要求:

《文化产业概论》电子教案

《文化产业概论》教案

具体的讲课内容如下—— 第一章绪论(4学时) 第一节文化产业简述:从概念到产业实践 第二节文化产业类别 【纲要】讲述文化产业概念的起源,经历过西方法兰克福学派的考察、讨论、总结、提炼而得出文化产业的学术性理念和思想,随后哲学界、理论界的进一步争论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学术的添砖加瓦,最终使文化产业的理论系统化、深刻化。英国首倡文化创意振兴国力的做法是文化产业实践化的始端,随后德国、美国、日本、韩国在文化产业的实践上走在了世界的前面,从而掀起了全球性的文化产业热潮。关于文化产业类别的界定,学术界众说纷纭,考察的角度不一样,类别可能截然不同。 第二章文化产业的概念(4学时) 第一节文化的含义 第二节产业的含义 第三节文化产业的含义 【纲要】文化的实质就是人化,即由人演化而生出来的万事万物、大千世界。没有人类就不可能有文化,但不是说有了人就一定有文化。总体而言,文化是与人息息相关的事件以及表征事物的一种概念。产业是一种市场的综合性表现,产业市场上的辅体包括政府、行会、消费者等,消费者是市场服务的核心对象。政府依赖行会直接管理产业市场,两者是互依互存的关系;在文化产业范畴内,消费者一方面受到文化商业浪潮的摆布和冲击,另一方面同样具备强大的自我选择性,绝不是简单而单向的施予与接受的关系。文化产

业是文化和产业的交叉概念。文化产业是依赖文化生产、文化市场的兴盛而发展起来的概念,文化产业链即文化产业表达的基本形态。 文化产业实质上离不开文化创造的商品化、经济化、市场化与消费化。能把艺术部门的文化创造转化成经济效益、能把艺术部门的文化产品转变为市场盈利的活动才是文化产业的真正含义,才是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分野的标志。 第三章文化产业的本质(4学时) 第一节以文化为中心的本质 第二节以产业为中心的本质 第三节文化的产业与产业的文化 第四节创意的中心地位和本质属性 【纲要】以文化为中心是文化产业的第一大本质,也是最具有说服力的本质。文化产业理论是以文化学为主、经济学为辅的研究学问,因为在庞杂的产业队伍中,惟有文化产业才是真正支撑民族志气、国家精神的产业,是唯一与意识形态息息相关的产业,这也是文化产业区别于其他所有产业的根本所在。文化产业的产业本质仅仅限定在文化作为商品进入到工业生产机制、市场营销领域时才得以成立。文化产业的产业性本质是局部的、有条件的、特定范畴内的,而文化产业的文化本质才是全局和整体的。文化的产业,毫无疑问就是文化创造品的商品化、市场化、消费化过程,就是将文化生产品当成商品并在市场上推销开来的过程。文化的产业注重对文化内容、文化精神包括与文化紧密相关的各类范畴和事物的产业化、商品化行为。总之,产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