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金融监管学复习提纲

金融监管学复习提纲

金融监管学复习提纲
金融监管学复习提纲

金融监管学简答、论述

金融监管学简答、论述 1.金融监管为什么必要? 因为存在金融市场失灵,法律体系失灵 金融发展史表明,资本流动的自由化与规模扩张既预示着金融业的兴旺发达,也意味着金融动荡的加剧。金融安全十分重要,然而世界进入了一个金融危机的频频发生的多事之秋 现实中,司法不独立,腐败司空见惯,效率地下,司法体系不健全时,只能通过银监会等专业监管机构来处理银行方面的合同争议或违规问题,作为对效率低下的司法体系的补充 2.金融监管的目标 通过构建一定的制度框架,避免市场和政府的“双重失灵”。随着金融监管理论的不断深化,监管目标走向多元化,可以分为稳定、效率和公平三方面 3.导致金融监管失灵的原因 金融监管体制本身也不完美,“旋转门”现象就是一个明显证据 观念俘获:被一种错误观念俘获,由此可能引发一系列崩溃。例如对于自由市场的肤浅理解。。 政治游说:金融机构可以通过游说指出来获取他们想要的政策,从这种角度看,监管者往往代表的是金融机构的利益,而非公众的利益。 主场效应:对于金融监管机构的官员,金融机构就是“主场观众”。由于“旋转门”的存在,监管者们自然更加亲近金融机构,而普通公众缺乏对金融监管的信息和专业知识,这样就成了“客场观众” 这些理论都指向了监管者自身的缺陷。 需要人民卫士来改善,这些人民卫士特点为:

不受短期政治影响干扰,不受经营金融机构诱惑的干扰,有获取关于监管决策和金融市场决策和金融市场环境信息的权力,具备评估信息的专业知识,有足够的影响力发布评估结果 4.金融监管发展脉络 初始形成期:金融监管的正式萌芽为18世纪英国政府出台的《泡沫法》,货币中性理论认为货币由中央银行统一发行,但也非政府干预,而是尊重市场选择,强调自律。 严格监管期:凯恩斯主义成为主流经济学思想。1929-1933金融危机,各国开始实行更严格的监管 放松监管期:20世纪70年代主张经济自由主义重新成为经济学理论的主流思想,反对政府对经济的过度干预,认为政府的主要作用是制定市场规则,维护市场秩序 重新监管期:20世纪90年代后,全球金融业发展呈现新趋势:银行混业经营,金融信息化和金融全球化,各国金融市场联系日益紧密。人们逐渐意识到金融自由化似乎走到了定点,面对金融业新的发展趋势,更为有效的金融监管急需实施。 5.金融创新的诱因 降低金融组织交易成本,提高金融组织收益 内因说:导致金融创新活动的主要原因是金融企业为了追求更大利润降低自身风险,满足市场对金融服务的新需求 外因说:主要从外部环境的变化对金融制度调整和生产技术调整的影响方面解释金融创新 观点一:金融创新是适应外部经营环境变化的结果 观点二:金融创新是对科技进步的积极吸收 观点三:金融组织规避管制是形成20世纪70年代金融创新风潮的最主要原因 6.金融市场失灵的原因? 一是委托-代理问题,客户股东与金融组织关系式委托-代理关系,信息不对称时,

金融市场学难点知识点

金融市场学难点知识点 1、分析金融监管的必要性。 金融业属于资本密集型行业,容易造成自然垄断。这种高垄断很有可能导致金融产品和 金融服务的消费者付出额外的代价,因此,政府从金融产品的定价和金融业的利润水平方面对金融业实施监管应该是有理由的。 另外,由于金融产品或者证券产品的信息特性,使得金融产品或者证券产品的交易双方 之间极有可能出现严重的信息不对称,从而影响金融市场的效率。因此,上市公司或者金融产品发行者的信息披露制度就成为证券监管和金融监管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成为证券 监管制度的核心,世界上任何一一个国家的证券法规都赋予上市公司某种持续性信息披露 的义务,即上市后的股份有限公司负有公开、公平、及时地向全体股东披露一切有关其公司重要信息的持续性责任。 最后,虽然个别金融产品或者证券产品的消费效用为购买该金融产品或者证券产品的 个别消费者所享用,是一种私人产品。但是,由全部金融产品或者证券产品的集合所构成的综合效用,却具有强烈的外部性,会影响到每一个金融产品或证券产品消费者(即投资者)的 利益,因此,可以把金融产品或者证券产品的综合效用看成是一种公共产品。因此,对这种带有公共产品特性的金融产品实施必要的政府监管是完全符合经济学原理的。 2、股票的发行方式一般可分为公募和私募两类公募是指向市场上大量的非特定的投资 者公开发行股票。 其优点是:可以扩大股票的发行量,筹资潜力大;无需提供特殊优厚的条件,使发行人具 有较大的经营管理独立性;股票可在二级市场上流通,从而提高发行人的知名度和股票的流动性。其缺点有:工作量大,难度也大,通常需要承销商的协助;发行人必须向证券管理机关办理注册手续;必须在招股说明书中如实公布有关情况以供投资者作出正确决策。 私募是指只向少数特定的投资者发行股票,其对象主要有个人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如 内部职工、大的金融机构或与发行人有密切业务往来的公司.私募具有节省发行费、通常不 必向证券管理机关办理注册手续、有确定的投资者而不必担心发行失败等优点,但存在须向投资者提供高于市场平均条件的特殊优厚条件、发行者的经营管理易受干预、股票难以转让等缺点。 3、金融市场主体之一——企业:企业是经济运行的微观基础,也是金融交易的主体。 需要了解以下要点: 1).企业的运营是与资金的运营紧密结合的; 2).从总体讲企业是金融市场上最大的资金需求者,从金融市场上筹措资金来保证企业 的运营和发展。但在特殊时空,企业的短期闲置资金也用于金融市场的投资。 4、金融市场主体之二——政府: 1).政府是金融市场上主要的资金需求者,一般通过一级市场发行筹措; 2).政府既是交易者也是监管者的双重身分。 5、金融市场主体之三——金融机构:金融机构在市场上具有特殊地位。它既是市场上 的中介机构,也是资金的供给者和需求者。同时还是政府货币政策的传递和承担者。

货币金融学简答题

货币金融学简答题 1、简要分析为什么分散投资可以减少风险 (1)金融学的一个基本假设是投资者是风险的厌恶者,而降低风险的一种有效的方法是构建多样化投资的资产组合,或者说“不把鸡蛋放在一只篮子里”。(2)资产组合的预期收益率是资产组合中所有资产预期收益率的加权平均值。资产组合中,在资产总数一定情况下,单个资产占的比重小,资产组合的预期收益率越小,风险越小,这个原理说明投资资产数量多可以减低风险。 (3)风险协方差公式说明:资产组合的风险并不是单个资产标准差的简单加权平均,而且与各种资产的相互关系有关。投资者通过选择彼此相关性小的资产进行组合时风险更小。 (4)资产组合的协方差反映组合资产共同变化的程度,因而资产组合的协方差越小组合资产投资的风险越小。资产组合的协方差又取决于组合资产之间的相关系数,组合资产之间的相关性越小系数越小,组合资产风险越低。这个原理说明通过多样化投资组合可以降低风险。 2、简要说明货币供应的内生性与外生性 所谓货币供给的内生性和外生性的争论,实际上是讨论中央银行能否“独立”控制货币供应量。 (1)内生性指的是货币供应量是在一个经济体系内部由多种因素和主体共同决定的,中央银行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因此,中央银行并不能单独决定货币供应量。从上述货币供应模型中可以看出,微观经济主体对现金的需求程度、经济周期状况、商业银行、财政和国际收支等因素均影响货币供应。 (2)外生性指的是货币供应量由中央银行在经济体系之外独立控制的。其基本理由是,从本质上看,现代货币制度是完全的信用货币制度,中央银行的资产运用决定负债规模,从而决定基础货币数量,只要中央银行在体制上具有足够的独立性,不受政治因素等的干扰,就能从源头上控制货币供应量。 (3)事实上,无论从现代货币供应的基本模型,还是从货币供给理论的发展来看,货币供给在相当大程度上是“内生性”的,而“外生性”理论则依赖过于严格的假设。 3、简要说明西方利率理论中流动性偏好理论与可贷资金理论及古典利率理论的异同 三个理论都是从供求关系来解释利率的决定,但不同学派对供求关系的解释。不同之处在于: (1)古典学派强调资本供求对利率的决定作用,认为在实物经济中,资本是一种生产要素,利息是资本的价格。利率的高低由资本供给即储蓄水平和资本需求即投资水平决定;储蓄是利率的减函数,投资是利率的增函数,均衡利率取决于投资流量和储蓄流量的均衡。即储蓄等于投资为均衡利率条件。由于古典利率理论强调实际因素而非货币因素决定利率,同时该理论还是一种流量和长期分析,

《金融监管学》综合测试题4(优选.)

《金融监管学》综合测试题四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10 个,每个1 分) 1、传统意义上的金融监管客体是:(B)A、非银行金融机构B、商业银行C、证券公司D、保险公司 2、关于金融风险的表述,正确的是:(B )A、金融风险能被完全消除,但是可以防范或化解。B、金融风险不能被完全消除,但是可以防范或化解。C、金融风险能被完全消除,但是不可以防范或化解。D、金融风险不能被完全消除,且不可以防范或化解。 3、标准的成本—收益分析表明,在管制边界,管制的:(A )A、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 B、边际成本大于边际收益 C、边际成本小于边际收益 D、不能判断4、牵头监管模式最大的问题是:(D )A、责任明确B、缺乏监管竞争C、易导致官僚主义D、整个金融体系的风险由谁来控制5、综观各历史时期的内部牵制,它的基本目的是:( C )A、职务分离和账目核对B、以钱、账、物等会计事项为主要控制对象。C、查错防弊D、提高经营效率6、在官方的支持下,由银行同业合建存款保险机构:( A )A、德国B、美国C、英国D、比利时7、国民账户体系(SNA)是由( B )制定的。A、IMF B、联合国C、美国D、英国8、我国对商业银行流动性规定:核心负债比例为核心负债与负债总额之比,不应低于:(A )A、60% B、40% C、50% D、30% 9、中国证监会对各项风险控制指标设置预警标准,对于规定“不得超过”一定标准的风险控制指标,其预警标准是规定标准的:(C )A、60% B、70% C、80% D、90% 10、中国保险行业协会成立于:( B )A、2000 年B、2001 年C、2002 年D、2003 年 二、多项选择题(共10 个,每个3 分)1、从功能和机构的组合中派生出的监管模式有:(A、B、C)A、牵头监管模式B、“双峰”监管模式C、“伞式”+功能监管模式、D、统一监管模式2、构建金融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原则包括:(A、B、C、D)A、科学性原则B、系统性原则C、可操作性原则D、开放性原则3、针对金融管制失灵的理论分析包括:(A、B、C、D )A、管制的俘获说B、管制的供求说C、管制的寻租理论D、政府失灵一般理论与管制失灵4、分业监管体制的不足:(A、B、C、D )A、各监管机构之间协调性差,B、易出现监管真空和重复监管C、不可避免地产生磨擦D、从整体上看,机构庞大,监管成本较高。5、巴塞尔委员会提出,金融机构内部控制目标包括:(B、C、D)A、安全性目标B、运作性目标C、信息性目标D、合规性目标6、就银行业而言,国际上一般认为构建“金融安全网”的要素包括:(A、B、C)A、存款保护制度B、中央银行的最后贷款人功能C、官方的审慎监管D、独立的监管机构7、金融机构稳健经营的支柱是:(B、C、D)A、破产处置B、行业自律C、监管部门D、社会监督8、中国银行业实施新资本协议应坚持:(A、C、D)A、分类实施的原则B、全面实施的原则C、分层推进的原则D、分步达标的原则。9、内幕信息具有以下特征:(A、B、C、D)A、内幕信息是尚未公开披露的信息;B、内幕信息是真实、准确的信息;C、内幕信息是与上市场公司证券价格有关的信息;D、内幕信息是对证券价格有较大影响的价格敏感的信息10、保险中介人的执业规则包括:(A、B、C、D)A、在法律规定的业务范围内从事经营活动B、遵守自愿规则和诚实信用原则C、账簿专设规则D、接受监管规则。 三、判断题(共10 个,每个2 分)1、中央银行(或其他金融监管当局)是金融监管的主体。(√)2、对金融安全的威胁可以来源于国内也可以来源于国外。(√)3、金融创新大致可分为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两大类,技术创新相当于软件升级,制度创新相当于硬件升级。(╳)4、英国目前实行集中监管体制。(√)5、在战后欧洲的金融发展史中,德国堪称稳健发展的典范。(√)6、经验表明,不赋予存款保险机构监管的职能不会导致投保银行滥用存款保险制度而过度增加经营风险。(╳)7、《巴塞尔协议》对于金融监管而言,充分却不必要。(╳)8、非现场稽核是指监管人员直接深入到金融机构进行业务检查和风险判断分析(╳)。9、韩国和东南亚家族模式中,银行外部监督软弱。(√)10、

最新《金融监管学》期末考试模拟试卷(一)含参考答案

《金融监管》试卷 A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请将答案写在题后的答案框内) 1、从金融监管的含义中看,一个有效的金融监管体系必须具备三个基本要素:监管的主体、监管的客体和( ) A、监管的工具 B、监管人员 C、监管当局 D、政府 2、下列不是金融监管当局的特性的是() A、权威性 B、独立性 C、公共性 D、盈利性 3、目前我国金融业实行( ) A、混业经营 B、单独经营 C、分业经营 D、合伙经营 4、下列哪项不是金融创新的主要原因() A、经营风险的加剧 B、金融垄断因素 C、技术因素 D、金融管制因素 5、我国第一家地方性信用评估机构是() A、上海资信评估公司 B、上海远东资信评估公司 C、远东资信评估公司 D、上海资信评估公司 6、下列不是金融创新的消极作用的是() A、金融创新使金融业的经营风险加大。 B、金融创新使金融体系的稳定性下降。 C、金融创新扩大了金融机构资金来源渠道。 D、金融创新给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带来了困难。 7、存款保险制度最早产生于()A、日本 B、中国 C、德国 D、美国 8、2004年3月1日我国开始实施的《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规定,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 A、4% B、8% C、5% D、10% 9、我国要求商业银行不得向关系人发放信用贷款,但若向关系人发放担保贷款其条件()其他贷款人的条件。 A、不得优于 B、优于 C、等于 D、小于 10、我国对商业银行流动性规定:存贷款比例指标,规定本外币合并各项贷款与各项存款比例不得超过___,其中外汇各项贷款与各项存款比例不得超过_____() A、75% ,85% B、85% ,75% C、75% ,75% D、85% , 85% 11、目前,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的监管主体是()。 A.证监会 B.保监会 C.银监会 D.人民银行 12、我国商业银行一直实行普通准备法,按贷款余额的()计提普通呆账准备金。 A、8% B、1% C、10% D、18% 13、《中国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第十三条规定,设立全国性商业银行的注册资本的最低限额分别为( )。 A、10亿元人民币 B、5000万元人民币 C、1亿元人民币 D、1000万元人民币

《货币金融学》期末复习题带答案)

《货币金融学》期末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劣币驱逐良币:是指当一个国家同时流通两种实际价值不同而法定比价不变的货币时,实际价值高的货币(良币)必然要被熔化、收藏或输出而退出流通领域,而实际价值低的货币(劣币)反而充斥市场。 无限法偿:货币具有的法定支付能力,指不论用于何种支付,不论支付数额有多大,对方均不得拒绝接受,是有限法偿的对称 国家信用:是国家及其附属机构作为借贷主体,根据信用原则向社会公众或国外政府举债的一种形式。 商业信用:是指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以货币形式提供给企业或者个人的信用。 金融市场:以金融资产为交易对象,以金融资产的供给方和需求方为交易主体形成的交易机制及其关系的总和。 直接融资:资金需求方直接从供求方获得资金的方式。 间接融资:资金需求方通过银行等信用中介机构筹集资金的方式。 货币市场:又名短期金融市场,短期资金市场,是指融资期限在一年或一年以下,即为交易对象的金融资产其期限在一年或一年以下的金融市场。 资本市场:长期金融市场,长期资金市场,指融资资金在一年以上即为交易对象的金融资产其期限在一年以上的金融市场。期限长、流动性相对弱、风险性也更强。 基准利率:币市场基准利率一般是指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它是一种单利、无担保、批发性利率,在金融市场上具有普遍的参照作用,其他利率水平或金融资产价格均根据这一基准利率水平来确定。 债券:是政府、金融机构、工商企业等机构直接向社会借债筹措资金时,向投资者发行,并且承诺按约定利率支付利息并按约定条件偿还本金的债权债务凭证。 名义利率:是政府官方制定或银行公布的利率,是包含信用风险与通货膨胀风险的利率。 实际利率:是在通货膨胀条件下,名义利率扣除物价变动率后的利率,它是在没有通货 膨胀风险前提下,指物价不变、货币购买力相对稳定时的利率。 商业银行:是以吸收公众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结算为主要业务的企业法人,是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经营目标,以货币信用业务和综合金融服务为经营对象的综合性、多功能的金融企业。 中间业务:中间业务是指不构成商业银行表内资产、表内负债,形成银行非利息收入的业务,即能为商业银行带来货币收入,却不直接列入银行资产负债表内的业务。 表外业务:商业银行从事的,按通行的会计准则不列入资产负债表内,不影响其资产负债总额,但能影响银行当期损益,改变银行资产报酬率的经营活动。 原始存款:是指银行吸收的现金存款或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贷款所形成的存款,它包括商业银行吸收到的所增加其准备金的存款。 派生存款:是指商业银行以原始存款为基础发放贷款而引申出来超过最初部分存款的存款。它是商业银行在其超额储备的基础上,由负债贷款转化的存款货币。 现金漏损:是指在商业银行存款货币创造过程中,随着客户从提取或多或少的现金,从而使一部分现金流出银行系统,现金漏损会降低存款货币创造乘数。 超额准备金:是指及在存款帐户上的实际准备金超过的部分。 基础货币:也称高能货币或强力货币,是由流通中的通货和商业银行的准备金组成。 货币乘数 投资基金:是一种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集合投资制度。

金融监管学综合测试题二答案(优.选)

《金融监管学》综合测试题二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10个,每个1分) 1、金融监管最一般的或根本性的理论是:(A) A、基础理论 B、应用理论 C、相关理论 D、银行财务管理 2、《巴塞尔协议》规定:金融机构的资本充足率规定为不低于:(C ) A、6% B、5% C、8% D、7% 3、互换业务包括利率互换和:(B ) A、结构互换 B、货币互换 C、证券互换 D、信息互换 4、中央银行的第一特征:(C ) A、维护债权人利益 B、规范金融秩序 C、货币发行 D、约束债务人行为 5、中国银监会公布新的《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是在:(B) A、2005年 B、2006年 C、2004年 D、2008年 6、中国证券业协会成立于:( C ) A、1993年 B、1992年 C、1991年 D、1990年 7、我国第一部关于金融业监管的专门法律《银行业监督管理法》正式施行是在:(B ) A、2003年 B、2004年 C、2005年

D、2006年 8、我国自2004年3月1日开始实施的《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规定:商业银行核心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 C )。 A、5% B、3% C、4% D、8% 9、证券公司经营证券自营业务时,自营股票规模不得超过净资本的:(B ) A、90% B、100% C、110% D、120% 10、我国对保险市场监管的方式是:(B ) A、规范管理 B、实体管理 C、公告管理 D、公告主义 二、多项选择题(共10个,每个3分) 1、根据金融监管权力的分配结构和层次不同,金融监管模式大体可分为以下几类:(A、B、C) A、一线多头模式 B、双线多头模式 C、集中单一模式 D、集中统一模式 2、按照影响因素,金融风险可以分为:(A、B、C、D) A、信用风险 B、市场风险 C、营业风险 D、环境风险 3、逃避金融管制型的金融创新包括:(A、B、C、D) A、可转让支付命令账户(NOW) B、自动转账服务账户(A TS) C、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CD) D、货币市场存单(MMC) 4、金融监管是政府行为,其目的是:(A、B、C、D ) A、维护公众对金融体系的信心 B、控制金融体系风险

戴国强《货币金融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金融监管体系)【圣才出品】

第九章金融监管体系 9.1 复习笔记 一、金融监管理论及其发展 1.金融监管的经济学分析 (1)金融监管的含义 金融监管是一国或地区金融管理当局对金融机构、金融市场、金融业务进行审慎监督管理的制度、政策和措施的总和。 (2)实施金融监管的经济学分析 从经济学的角度看,现代市场经济必须实施金融监管的三个理由: ①信息不对称和金融机构的脆弱性使金融体系的负外部效应容易被放大,酿成系统性风险,导致金融与经济不稳定。 ②未来的不确定性和人们对客观世界认识的有限性使金融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增大,风险的可测性和可控性被削弱,容易积累巨大的金融风险; ③金融体系的公共产品特性决定了金融特别需要监管。 2.实行金融监管的意义 (1)实施严格有效的金融监管,是维护正常金融秩序、保持良好金融环境、维护国家金融安全的重要保证; (2)实施严格有效的金融监管,有利于增强宏观调控的效果,促进经济和金融的协调发展;

(3)实施严格有效的金融监管,有助于推动一国金融国际化。 3.金融监管理论的发展 (1)金融监管制度的需求与供给 ①金融监管制度需求 客观原因是为了减少或消除信息不对称、未来不确定性以及金融体系的负外部效应给经济发展所带来的不利影响,维护社会金融体系稳定,促进经济健康发展。 主观原因是为了树立公众对金融机构的信心,规范市场秩序,为金融机构扫清市场障碍,保证金融机构自身的经营安全;同时减少金融机构失败的风险,从而保护企业、公众等金融活动参与者的投资利益。 ②金融监管制度的供给 金融监管制度的供给则来自三个方面:政府、行业协会和金融机构。 金融监管制度是具有正外部效应的公共产品。公共产品无回报的特性决定了政府是提供金融监管制度最恰当的主体。 行业协会是由同行企业自发组织起来的同业公会,是同业进行内部交流协商的机构,它通过制定行业自律的行规来规范同行企业的行为。 金融机构为了保证自己的经营实现既定的目标,也设立了自己的监管部门,金融机构内部的监管部门通常由股东或投资人选出代表组成监事会来专门行使对企业内部的监管职责。 ③金融监管制度的成本 金融监管制度的成本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 各国政府、行业协会和金融机构都在努力根据成本-收益比较分析的原理,在保证实现金融监管预期目标的前提下,妥善地控制金融监管的成本,以充分体现金融监管的正外部效应。

金融监管学复习提纲

第一章: 1.金融监管:包括广义和狭义 2.金融监管三要素 3.金融监管主体按照权利层次划分,可以分为以下三类: (1)一线多头模式:指全国的金融监管权集于中央,由中央一级的两家或两家以上的机构共同负责,地方没有独立的权力。如德国、日本、法国等国家。 (2)双线多头模式:指中央和地方都对金融机构有监管权(双线),同时,每一级又有若干机构共同来行使监管的职能(多头)。如美国和加拿大等国家。 (3)集中单一模式:指由一家机构进行集中监管。如英国和大部分发展中国家等。 4.金融监管主体按照功能和机构划分,可以分为以下两类: (1)统一监管模式:指由一个监管当局监管不同的金融机构和金融业务。如英国、日本和、韩国等国家。 (2)多头监管模式:指设置不同的监管当局,分别监管银行、证券、保险业。如美国、中国等国家。 5.由功能和机构的组合中派生出的三种模式: 牵头监管模式:指设置不同的监管当局,并指定一个监管机构为牵头监管机构,负责协调不同监管主体,共同开展监管。 “双峰”监管:是依据金融监管目标设置两类监管机构,一类机构专门对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进行审慎监管,另一类机构专门对金融机构的经营业务和相关机构的金融业务进行监管,代表国:澳大利亚 “伞式”+功能监管模式:指对特定金融机构,由一家监管机构负责综合监管,其他监管机构按企业经营业务的种类开展具体监管。如美国。 6.金融监管的一般目标

7.金融监管内容的分类:一是按金融机构监管范畴划分为金融机构行政监管和业务监管;二是按监管性质可划分为合规性监管和风险性监管;三是从监管的主要内容或范围看,主要分为市场准入监管、业务运营监管和市场退出监管。 第二章: 1.金融风险:在金融服务交易中给金融交易者带来损失的可能性,或是实际收益低于预期收益,或是实际成本高于预期成本。 2.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划分,金融危机主要包括货币危机、银行业危机、外债危机三种类型。 3.金融风险的种类: 按照遭受风险的金融企业的面积,金融风险可分为系统性金融风险和非系统性金融风险 按照影响因素可以分为信用风险,市场风险,营业风险,环境风险和行为风险按照衡量风险的范围角度可以分为宏观金融风险,中观金融风险和微观金融风险按照来源划分可以分为内源性金融风险和外源性金融风险 4.金融创新:是指经济发展过程中金融要素的重新组合,以满足经济发展的新的需要,同时获取潜在的金融利润。狭义:仅指金融工具的创新(微观)。广义:包括金融工具、金融市场、金融制度在内的整个金融体系的创新(微观+宏观)。 5.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的关系 第四章: 1.金融监管当局的特性:权威性、独立性、公共性 2.金融监管模式: 功能监管:按照经营业务的性质来划分监管对象 机构监管:按照不同机构来划分监管对象

货币金融学考试复习题及参考标准答案

《货币金融学》 一.单项选择题 1.信用起源于(. ) A、商品交换 B、货币流通 C、生产社会化 D、私有制 2.在信用关系的价值运动中,货币执行的职能是( c ) A、价值尺度 B、流通手段 C、支付手段 D、储藏手段 3.美国同业拆借市场也称() A、贴现市场 B.承兑市场 C.联邦基金市场 D.外汇交易市场 4.资本市场是指() A、短期市场 B、一级市场 C、发行市场 D、长期市场 5.劣币是指实际价值()的货币 A、等于零 B、等于名义价值 C、高于名义价值 D、低于名义价值 6.()是提供金融服务和产品的企业。 A、金融市场 B、金融体系 C、金融中介 D、金融工具 7.货币市场交易与资本市场交易相比较,具有()的特点。 A、期限短 B、流动性低 C、收益率高 D、风险大 8.同业拆借市场是金融机构之间为()而相互融通的市场。 A、减少风险 B、提高流动性 C、增加收入 D、调剂短期资金余缺 9.政策性金融机构是()的金融机构。 A、与商业银行没有区别 B、不以营利为目的 C、由政府支持不完全以营利为目的 D、代表国家财 10.本位货币是指() A、一个国家货币制度规定的标准货币 B、本国货币当局发行的货币 C、以黄金为基础的 货币 D、可以与黄金兑换的货币 11.由政府或政府金融机构确定并强令执行的利率是() A、公定利率 B、一般利率 C、官定利率 D、固定利率 12.信托最突出的特征是对信托财产()的分割 A、使用权 B、租赁权 C、所有权 D、代理权 13.世界上第一家现代银行――英格兰银行产生于() A、1690年 B、1694年 C、1580年 D、1587年 14.金融监管按大类分可分为证券、保险、()等监管机构 A、信托 B、银行 C、基金 D、投资 15."格雷欣法则"这一现象一般发生在() A、银本位制 B、金银复本位制 C、双本位制 D、平行本位制 16.假定原始存款为200万元,法定准备率为20%,存款总额可扩大为() A、4000万元 B、3600万元 C、3000万元 D、5000万元 17.一张面额为1000元的一年期的汇票,3个月后到期。到银行贴现时确定该票据的贴现率为4%,其贴现金额是() A、1000元 B、999元 C、10元 D、990元 18.下列金融市场类型中不属于货币市场的有() A、同业拆借市场 B、债券市场 C、回购协议市场 D、国库券市场 19.金融市场运行的内部调节机制主要是() A、有价证券的发行方式 B、有价证券的交易规模 C、利息和利率 D、证券交易所20.1994年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内容不包括()

金融监管学重点

金融监管学 第一章: 1.金融监管(包括广义和狭义) 狭义:金融监管是指一个国家(地区)的中央银行或其他金融监督管理当局依据国家法律法规的授权,对金融业实施监督管理。 广义:不仅包括中央银行或其他金融监督管理当局对金融体系的监管以外,还包括各金融机构的内部控制、同业自律性组织的监管、社会中介组织的监管等。 2.金融监管三要素 (1)金融监管的主体,即金融监管当局,是指对金融业实施监管的政府机构或准政府机构。 (2)金融监管的客体,指依照法律规定应当接受金融监管当局监管的金融机构。 (3)金融监管工具(方式、方法、手段) 3.金融监管主体按照权利层次划分,可以分为以下三类: (1)一线多头模式:指全国的金融监管权集于中央,由中央一级的两家或两家以上的机构共同负责,地方没有独立的权力。如德国、日本、法国等国家。 (2)双线多头模式:指中央和地方都对金融机构有监管权(双线),同时,每一级又有若干机构共同来行使监管的职能(多头)。如美国和加拿大等国家。 (3)集中单一模式:指由一家机构进行集中监管。如英国和大部分发展中国家等。 4.金融监管主体按照功能和机构划分,可以分为以下两类: (1)统一监管模式:指由一个监管当局监管不同的金融机构和金融业务。如英国、日本和、韩国等国家。 (2)多头监管模式:指设置不同的监管当局,分别监管银行、证券、保险业。如美国、中国等国家。 5.由功能和机构的组合中派生出的三种模式: 牵头监管模式:指设置不同的监管当局,并指定一个监管机构为牵头监管机构,负责协调不同监管主体,共同开展监管。 “双峰”监管:是依据金融监管目标设置两类监管机构,一类机构专门对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进行审慎监管,另一类机构专门对金融机构的经营业务和相关机构的金融业务进行监管,代表国:澳大利亚 “伞式”+功能监管模式:指对特定金融机构,由一家监管机构负责综合监管,其他监管机构按企业经营业务的种类开展具体监管。如美国。 6.金融监管的一般目标 (1)确保金融稳定、安全,防范金融风险;(2)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3)增进金融体系的效率;(4)规范金融机构的行为,促进公平竞争; 7.金融监管内容的分类: (1)按金融机构监管范畴划分为金融机构行政监管和业务监管;(2)按监管性质可划分为合规性监管和风险性监管;(3)从监管的主要内容或范围看,主要分为市场准入监管、业务运营监管和市场退出监管。 第二章:

金融监管复习资料

金融监管得含义 狭义:金融监管就是指一个国家(地区)得中央银行或其她金融监督管理当局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得授权,对金融业实施监督管理. 广义:不仅包括中央银行或其她金融监督管理当局对金融体系得监管以外,还包括各金融机构得内部控制、同业自律性组织得监管、社会中介组织得监管等。 金融监管目标:监管行为取得得最终效果或达到得最终目标,就是实现金融有效监管得前提与监管当局采取监管行动得依据。 四个具体目标:①确保金融稳定、安全,防范金融风险 ②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 ③增进金融体系得效率 ④规范金融机构得行为,促进公平竞争 金融监管得原则 ①依法监管与严格执法原则 ②不干涉金融机构内部管理得原则 ③综合性与系统性监督原则 ④公平、公正、公开原则 ⑤有机统一原则 ⑥内控与外控相结合得原则 ⑦监管适度与合理竞争原则 ⑧稳健运行与风险预防原则 ⑨监管成本与效率原则 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之间得关系: 金融创新就是当金融业发展得主流趋势,与金融监管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一方面,金融监管刺激了金融创新得产生;另一方面,金融创新又对传统金融监管提出了挑战。 金融工具得创新:就是指票据发行便利、货币与利率互换,外汇期权与利率期权、远期利率协议. 金融创新得三大趋势 ①金融领域得证券化趋势 ②资产表外业务与日俱增得趋势 ③金融市场越来越全球一体化得趋势 金融创新得原因(金融创新反映得就是商品经济发展得客观要求) ①国际金融业得飞速发展与日趋激烈得竞争。 ②经济环境中得风险性增大,尤其就是通货膨胀率与市场利率变幻莫测。 ③技术进步,尤其就是电子技术得飞速发展为金融业发展铺平了道路。 ④金融管理环境得变化。 金融创新对金融机构得积极影响金融创新对金融市场得积极影响 ①大幅度增加了金融机构得资产与盈利率①增强了金融市场得活力 ②增强了金融机构得竞争能力②推动了国际金融市场融资证券化 ③金融业得发展空间扩大③促进了金融市场自由化 ④金融机构规避风险得能力增强 金融创新对金融制度得影响金融创新对金融发展得消极效应

货币金融学期末考试复习重点

货币金融学期末考试复习重点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1 价值尺度的作用(P5) 2 中国货币层次的划分(P15) 3 理解金银复本位制(P18) 第二章信用与信用工具 1.信用工具的基本特征(P32) 第三章金融机构体系 1.金融机构的概念和功能(P41) 2.为什么需要金融机构(P45) 第四章利息与利率 1.利息的概念及种类(P66) 2.影响利率变动的主要因素(P68) 3.到期收益率的计算(P72) 4.古典利率理论-选择判断(P74) 第五章金融市场及其构成 1.金融市场的含义(P95) 2.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优缺点(P97) 3.金融市场的功能(P98) 4.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含义和特点,区分两者包含的子市场(P99) 5.票据贴现的计算(P103) 6.债券价格的计算(P114)

第六章金融衍生工具与金融市场机制理论 1.金融衍生工具的概念和特征(P120) 1.期货合约以及金融期权的含义(P124) 3.有效市场假说-分层次(P132) 第七章商业银行及经营管理 1.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与组织制度优缺点(P146) 2.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P152) 3.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原则(P160) 4.什么是利率敏感性缺口(P165) 第八章中央银行 1.中央银行产生的必要性和途径(P171) 2.中央银行的职能及其包括的内容(P182) 第九章银行监管 1.银行业的内在不稳定性的来源(P191) 2.银行挤兑的概念和危害性(P194) 3.金融监管的原则主要内容(P199) 4.银行监管的主要内容及其处理(P203) 5.政府安全网两个制度的含义(P206) 6.为什么要对银行进行监管;监管中面临哪些问题第十章货币需求 1.货币需求的影响因素 2.简单了解不同学派对货币需求的理论

货币金融学知识点整理

货币金融学 一、货币、收入、财富关系:货币就是收入或财富,这句话是错的。 二、货币形态的演进:实物货币—金属货币—信用货币—电子货币(信用货币包括银行券、纸币) 三、货币的职能:价值尺度(并不需要实在的货币,只需要观念上的或想象中的货币就可以了)、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当货币作为价值运动的独立形式进行单方面的转移时)、世界货币(可自由兑换、币值较稳定、又被乐于接受) 四、货币的本质: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五、目前,世界各国普遍以金融资产流动性的强弱作为划分货币层次的主要依据M0(现钞)、M1(狭义货币)、M2(广义货币) M2=M1+定期存款+储蓄存款 M1=M0+商业银行活期存款 六、本位币和辅币 本位币:亦称主币,是一个国家的基本通货和法定的计价结算货币 辅币:是本位币以下的小额货币,主要供小额零星交易和找零之用 七、无限法偿和有限法偿 无限法偿:指无限的法定支付能力,即法律规定不管是用本位币偿还债务或其他支付,也不管每次支付的本位币的数额大小,债权人和受款人都不得拒绝接受,否则视为违法。 有限法偿:即每次支付辅币的数量不能超过规定的额度,否则债权人或受款人有权拒收。但是,用辅币缴税、向政府兑换本位币的数额则不受此限。 八、货币制度的演变:银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 九、“劣币”驱逐“良币”(格雷欣法则) 劣币驱逐良币是发生在复本位制下的一种现象。金币和银币都具有无限法偿的能力。均可自由铸造,融化及自由输出入国境,二者的交换比例是以国家法律形式统一规定的,这种情形发展的结果是金币越来越少,而银币充斥市场,这种现象称为“劣币驱逐良币”,又叫“格雷欣法则”。 十、信用(是以偿还和付息为基本特征的信贷行为) 商业信用(商品资本为对象)具体形式包括企业之间的商品赊销、分期付款、委托代理等 银行信用(以货币资本为对象)是银行等金融机构以货币形式,通过存、贷等业务提供的信用。具有核心地位 消费信用是向消费者个人提供的信用,目的是促进消费 十一、商业票据:汇票、本票、支票联系区别 联系:都可背书流通转让 区别:本票是债务人(出票人)向债权人(持票人)开出的保证按指定时间无条件付款的书面承诺。 汇票是债权人(出票人)向债务人(持票人)发出的支付命令书,命令他按指定日期支付一定款项给第三人或持票人。汇票需要承兑。 支票是银行的活期存款人向银行签发的,要求银行从期存款账户上支付一定金额给持票人或指定人的书面凭证。 十二、利息率及计算

《金融监管学》综合测试题(一)

《金融监管学》综合测试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共10个,每个1分) 1、金融体系的负效应是指金融体系:() A、金融安全 B、内在不稳定性 C、金融风险 D、金融稳定 2、金融风险预警的方法包括数量模型法和:() A、临界值法 B、信号法 C、调查研究 D、指标判断 3、为满足企业和居民在财富增长之后,日益高涨的理财需求,金融机构推出的创新型金融工具叫做:() A、技术推动型的金融创新 B、规避风险型金融创新:很多金融衍生工具 C、逃避金融管制型的金融创新 D、迎合理财需要型的金融创新 4、维护一国经济和金融稳定的主角是:() A、国家机关 B、中央银行 C、财政部 D、货币政策委员会 5、内部控制的基本思想和初级形式是:() A、机械牵制 B、体制牵制 C、簿记牵制 D、内部牵制 6、金融行业自律组织的基本功能:() A、充当金融业的自律管理机构 B、充当金融业同业之间的协调机构 C、充当金融业的服务机构 D、充当监管当局的助手 7、《商业银行法》规定: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 A、10% B、9%

C、8% D、7% 8、取得营业执照后,商业银行即告成立,由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予以公告。并必须在取得营业执照之日起的()内开始营业。 A、3个月 B、4个月 C、5个月 D、6个月 9、《证券公司监督管理条例》规定:因故意犯罪被判处刑罚,刑罚执行完毕未逾()的,不得成为证券公司持股5%及以上的股东。 A、1年 B、2年 C、3年 D、4年 10、保险业监管的最主要的目的是:() A、保证保险人有足够的偿付能力 B、促进并维护保险业的公平竞争 C、防止保险欺诈,保证保险业的健康发展。 D、保证合理盈利 二、多项选择题(共10个,每个3分) 1、一个有效的金融监管体系必须具备:() A、监管主体(监管当局) B、监管客体(监管对象) C、监管的工具(各种方式、方法、手段等)。 D、国家政策 2、金融风险的特征包括:() A、客观存在性 B、普遍性 C、隐蔽性 D、可度量性 3、银行传统的业务包括:() A、负债业务 B、资产业务 C、中间业务 D、公司业务 4、金融监管当局的特性:() A、权威性

期末考试货币金融学复习题库及答案

《货币金融学》2014年期末考试复习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题) 1、劣币是指实际价值( D )的货币。D. 低于名义价值 2、在信用关系的价值运动中,货币执行的职能是(C)。C. 支付手段 3、本位货币是( A )。A. 一个国家货币制度规定的标准货币 4、信用的本质是( D )。D. 是一种债权债务关系 5、整个信用形式的基础是指(A )。A. 商业信用 6、同业拆借市场是金融机构之间为(D)而相互融通的市场。 D. 调剂短期资金余缺 7、金融市场按照交易工具( D )不同,可以分为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D. 期限长短 8、间接融资在于金融中介机构是否发行自己的( D )。D. 债权债务凭证 9、解释期限相同的各种信用工具利率之间关系的理论是(A)。A. 利率风险结构 10、在整个金融市场和整个利率体系中处于关键地位、起决定作用的利率指的是(B)。B. 基准利率 11在直接标价法下一定单位的外币折算的本国货币增多,说明本币汇率(B)。B. 下降 12、浮动汇率制度下,汇率是由( D )决定的。D. 市场供求 13、在金本位制下,汇率波动的界限是(D )。D.黄金输入点和输出点。 14、购买力平价理论表明,决定两国货币汇率的因素是(D)。D. 购买力 15、以下项目中,属于商业银行非盈利性资产的是( D )。D. 法定准备金 16、以下业务属于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是( C )。C. 承诺业务 17、在商业银行的下列资产中流动性最高而收益性最低的是(D )。D. 现金资产 18、商业银行的资本是由(B )构成的。B. 核心资本和附属资本 19、货币发行是中央银行的(B )。B. 负债业务 20、中央银行通常被称为“最后贷款人”,这是因为( C )。C. 可以向陷入困境的银行发放贷款 21、中央银行的业务对象为( C )。C. 一国政府与金融机构 22、凯恩斯认为,人们之所以需要货币是因为货币(B)。B. 具有最强的流动性 23、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中,受利率影响的货币需求是(C)。C. 投机性需求 24、费雪在交易方程式中假定(D)。D. T和V 短期内稳定 25、超额准备金等于( D )。D. 存款准备金-法定存款准备金 26、M1加企事业单位定期存款加居民储蓄存款构成( B)。B. 广义货币供应量 27、现阶段中国货币供应量中M2减M1是( C )。C. 准货币 28、反映不同时期普通消费者日常生活所需要的消费品价格动态指数,称之为(C)。C. 消费物价指数 29、以存在强大的工会力量、从而存在不完全竞争的劳动力市场为假设前提的通货膨胀理论是( B )型通货膨胀。B. 工资推动 30、(D)一般是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D. 稳定物价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5题) 1、信用是有条件的借贷行为,其条件是指(AB)。A.到期偿还 B.支付利息 2、与货币市场相比,资本市场(BCD )。B.交易期限较长的金融工具 C.价格波动较大 D. 收益率较高

金融监管学考点

金融监管学考点 【题型】 单选20’ 判断20’ 名词解释15’ 简答20’ 论述10’ 案例分析15’ 【考点】 一、金融监管的概念 狭义:金融监管是指一个国家(地区)的中央银行或其他金融监督管理当局依据国 家法律法规的授权,对金融业实施监督管理。 广义:不仅包括中央银行或其他金融监督管理当局对金融体系的监管以外,还 包括各金融机构的内部控制、同业自律性组织的监管、社会中介组织的监管等。 二、中国的金融监管体制 -中国的金融监管体制属于分工型金融监管体制中的单线多头式监管体制 (1)分工型金融监管体制:指设立不同的金融监管部门对金融机构进行分类 监管的模式。 (2)单线多头式监管体制 ?是指金融监管的立法、执法等权利集中于中央政府,在中央政府设立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金融监管部门,分别负责管理不同金融机构的金融监管体制。 ?代表性国家:法国、德国、日本、中国等。 ?优点: ①提高监管效率(具有专业化优势,职责明确,分工细致) ②具有竞争优势(不同机构之间存在竞争压力) ?缺点 ①难于协调,可能引起―监管套利行为‖ ②监管成本较高,规模不经济。 -《李成》P73 -《冯科》P72 目前,中国金融监管体制的基本特征是机构性监管与功能性监管相结合的单层 多头的分业监管。按照金融监管的分工,银监会主要负责商业夜航、政策性银行、外资银行、农村合作银行(信用社)、信托投资公司、财务公司、租赁公

司、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监管;证监会负责证券、期货的监管;保监会则负责 基金和保险业的监管。 具体而言,中国人民银行主要负责执行货币政策、试试信贷政策与金融体系的支付安全,发挥其在宏观调控和防范与化解金融风险中的作用,同时管理同业拆借与票据市场、银行间赵全市场、外汇市场、支付结算系统和征信系统,并对洗钱行为进行防范;外汇管理局整体负责管理外汇流入和流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改委)金融司、财政部金融司、工商行政管理局和国家税务总局等非金融监管机构则在各自的职权范围内负责相关问题的监管。另外,中国根据本国金融业的特点设立了很多具有官方性质的行业自律组织,它们在金融监管中也发挥了一定作用。 三、金融监管的发展趋势 (1)全球金融监管发展的六大趋势 ①全球监管趋严,提高资本要求同时增加其他监管要求 ②监管标准趋于统一,各国实施并持有一定自由裁量权 ③风险监管全面化,强化监管重大实质性风险兼顾其他 ④监管趋于多层化,强化微观审慎监管兼顾宏观审慎 ⑤抓大带小分类监管,以系统重要性银行为主兼顾其他机构 ⑥各国监管属地化加强,同时国际监管协调成监管改革主流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