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网络团购中消费者信任影响因素文献综述

网络团购中消费者信任影响因素文献综述

网络团购中消费者信任影响因素文献综述

东方企业文化·天下智慧 2011年10月

230网络团购中消费者信任影响因素文献综述

黄 萍

(中南大学,长沙,410083)

摘 要:伴随着我国网络团购的发展,消费者网络团购信任成为其应用发展的主要障碍。通过对国内外网

络团购消费者信任有关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影响消费者网络团购信任的因素可归纳为:消费者自身、网络卖家、团购网站和商品四个方面。同时对研究进行总结和展望,希望对国内网络团购信任提供借鉴。

关键字:电子商务 消费者信任 网络团购

中图分类号:F72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355(2011)10—0230—01

根据中国互联网调查统计报告公布的第28次中国互联

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止至2011年6月,我国团购用

户数从2010年底的1875万增长至2011年中的4220万,

使用率从4.1%提升到8.7%,半年增长率达到125.0%[1] 。

由此可以看出我国网络团购的火热程度。报告同时指出消

费者网络团购信任成为网络购物发展的障碍之一。国内外

关于消费者网购信任的研究近几年来呈现突长的现象,但

尚缺专门针对网络团购中消费者信任影响因素方面的文献

综述。基于此,文章从网络团购以及信任的概念出发,通

过对国内外网络团购中消费者信任方面的研究进行梳理,

分四个方面对影响因素进行综述,以期对网络团购信任研

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一、相关概念

1、网路团购。所谓网络团购,就是基于网络这个平台,

认识的或者不认识的具有相同购买意愿的零散消费者联合起来,向网络上的卖家进行大批量购买的行为,从而加大与商家的谈判能力,以求得最优价格的一种购物方式[2]。团购正是消费者交易行为的新现象,它的产生是当今市场激烈竟争和严重信息不对称的结果。根据薄利多销、量大价优的原理,商家可以给出低于零售价格的团购折扣和单独购买得不到的优质服务。 2、信任。学者们对于信任的研究由来已久,在没有出现电子商务之前信任研究主要集中在社会科学,涉及不同的学科领域,称之为传统的信任。这些对信任的研究对网络团购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理论前提,消费者网络团购信任是从传统的信任发展中演化而来的。因此,从不同的学科角度研究信任产生了不同的有关消费者信任的概念。总结如下表1‐1所示: 表1‐1 不同学科下的信任定义

所属学科 定义 作者

心理学 信任是个体面临一个预期的损失大于这个预期的得益这一不可预料事件时,所做的一个非理性的选择行为 Hosmer (1995)社会学 接受对方有伤害我们的机会,但我们有信心认为对方不会做出此种行为 Baier (1994)经济学 理性行动者在内心经过成本一收益计算后作出是否给予信任的选择 Williamso n (1985)

二、网络团购中消费者信任影响因素

1、消费者自身因素。体现为消费者个人信任倾向。以

往实证指出,信任倾向会直接影响顾客对网站的信任程度

(Gefen ,2000),信任倾向对信任建立因素与网络信任间

的关系具有调节作用,当信任者在面对不熟悉的事物时,

信任倾向的调节作用就越大。

2、网络卖家因素。体现为卖家声誉。McKnight 和

Harrison (1998)认为声誉是网络卖家建立信任的重要的影

响因素。 Jarvenpaa ,Traetinsky 和Viatle (2000)认为消费

者对声誉的感知影响消费者对网上商店的信任。Lee (2003)

建立了有关网络购物的消费者满意度模式,指出网络卖家

声誉是影响消费者网上信任的因素。Koufaris 和

Halmpton ‐Sosa (2004)通过实验研究发现,感知声誉是影

响消费者网络信任的显著前因。

3、团购网站因素。体现为付款安全性。“付款的安全

性”是消费者在考虑网购网站值不值得信任的众多因素之

中,最迫切而且最重要的因素(Dayal ,Landesberg&Zeisser ,

1999),因为它涉及到消费者的切身利益即实际金钱的得

失,所以消费者对此非常敏感。当消费者认为该网购网站

没有能力保证交易过程中自身金钱的安全性时,无论消费

者有多喜爱该网站所提供的商品或服务,都不会产生实际的购买行为(Urban ,Sultan&Qualls ,2000)。对于网络团购也是如此,团购网站必须有效地告知消费者,本团购网站采用了最先进的技术,提供了一个安全的平台来保护交易

的进行,从而获得消费者的信任(Landesberg&Zeisser ,1999)。 4、商品因素。体现为商品的价格。Degeratu ,Rangaswamy&wu (2000)在研究中发现,在网络环境中消费者的价格敏感度比在传统渠道中更高。Ba 和Pavfou (2002)的研究指出在同样的商品型态下,贵的商品比不贵的商品能产生更大的杠杆效应,即贵的商品随着信任感的变化会有较明显的变化。 三、结论与展望 目前国内外对电子商务信任影响因素的研究,大多是从前述的四个方面出发着手的。虽并不完全概括,但是在解释网络团购中消费者信任问题时,能提供比较有力的解释。国内早先的网络团购信任文献一直借鉴西方的,但是研究中越来越多的学者发现,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有很大差异,中国消费者的信任倾向要低于西方文化下的消费者,加上中国信任体制尚不健全,在这种情况下提出的意见和对策很难在国内实行。因此,还有待结合中国文化、国情,进行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 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第28次),2011,7.

[2] 陈静怡.网络团购的形态及其优劣势分析[J].北方经贸,2009.1:52‐53.

计算机网络安全文献综述

计算机网络安全综述学生姓名:李嘉伟 学号:11209080279 院系:信息工程学院指导教师姓名:夏峰二零一三年十月

[摘要]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安全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分析了影响网络安全的主要因素及攻击的主要方式,从管理和技术两方面就加强计算机网络安全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关键词] 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技术;加密;防火墙 一.引言 计算机网络是一个开放和自由的空间,但公开化的网络平台为非法入侵者提供了可乘之机,黑客和反黑客、破坏和反破坏的斗争愈演愈烈,不仅影响了网络稳定运行和用户的正常使用,造成重大经济损失,而且还可能威胁到国家安全。如何更有效地保护重要的信息数据、提高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性已经成为影响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和人民生活的重大关键问题。本文通过深入分析网络安全面临的挑战及攻击的主要方式,从管理和技术两方面就加强计算机网络安全提出针对性建议。

二.正文 1.影响网络安全的主要因素[1] 计算机网络安全是指“为数据处理系统建立和采取的技术和管理的安全保护,保护计算机硬件、软件数据不因偶然和恶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坏、更改和泄漏”。计算机网络所面临的威胁是多方面的,既包括对网络中信息的威胁,也包括对网络中设备的威胁,但归结起来,主要有三点:一是人为的无意失误。如操作员安全配置不当造成系统存在安全漏洞,用户安全意识不强,口令选择不慎,将自己的帐号随意转借他人或与别人共享等都会给网络安全带来威胁。二是人为的恶意攻击。这也是目前计算机网络所面临的最大威胁,比如敌手的攻击和计算机犯罪都属于这种情况,此类攻击又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主动攻击,它以各种方式有选择地破坏信息的有效性和完整性;另一类是被动攻击,它是在不影响网络正常工作的情况下,进行截获、窃取、破译以获得重要机密信息。这两种攻击均可对计算机网络造成极大的危害,并导致机密数据的泄漏。三是网络软件的漏洞和“后门”。任何一款软件都或多或少存在漏洞,这些缺陷和漏洞恰恰就是黑客进行攻击的首选目标。绝大部分网络入侵事件都是因为安全措施不完善,没有及时补上系统漏洞造成的。此外,软件公司的编程人员为便于维护而设置的软件“后门”也是不容忽视的巨大威胁,一旦“后门”洞开,别人就能随意进入系统,后果不堪设想。

关于信任的文献综述

研究背景 研究意义 文献综述 概念界定 信任 在社会科学中,信任被认为是一种依赖关系。信任的本质是一种社会关系,是行动者通过对人对物的认知累积、在互动过程中面对风险或困惑时的选择,是一种冒险、投资、期望或判断,发源于复杂的社会结构之中,并变化于复杂的社会结构之中。 韦伯:特殊信任-普遍信任 齐美儿:坚信 卢曼:人际信任-制度信任 政府信任 政府信任是公众在期望与认识之间对政府运作的一种归属心理和评价态度,政府信任高低的原因在于公众对政府的认知与公共期望之间的落差大小。 腐败 腐败的定义不仅仅局限于它对公共权力滥用,对公共职位的失职,而是将其视为是对于社会法律法规和道德原则的违反和背离。因此,腐败实际上是一种消极的越轨行为,这是一种个人或群体在特定的文化背景和社会环境下,违反社会中法律法规及道德原则,不合理使用自身所掌握的公共资源,为自己或他人谋取不正当利益,同时损害公共利益的行为。其行为主体就是掌握公共权力和资源的公职人员。 研究现状 国外研究 国外对政府信任的研究的主要着手点是腐败,8篇外文文献中有6篇直接研究腐败现象,探讨腐败行为对政府信任的影响;1篇研究丑闻对政府和制度的侵蚀作用;1篇研究特定环境下教育对制度信任的影响。 国外研究的注意力通常集中在腐败带来的负面效果。L Ionescu(2013)认为,腐败对人际、政府和机构间的信任有着强烈的侵蚀作用,对宏观和微观经济也有着潜在的影响,制约了GDP的增长以及福利的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进行。丑闻是腐败的派生物,丑闻对于政府和政治机构同样有着强烈的侵蚀作用,作用形式为降低对政治家和领导人的看法。Shaun Bowler和Jeffrey A. Karp(2004)通过对美国和英国数据的分析,将公共机构的评价与机构本身的行为联系起来,通过建立公共评价模型与英国数据的模型进行对比,得到更为广泛的结论,丑闻是导致政府信任程度降低的一个重要因素。Park H 和Blenkiasopp J基于在韩国收集到的数据作了透明度和信任在政府腐败与公民对公共服务满意度间关系和发生的作用的研究,指出腐败和满意度之间的关系通过透明度和一定程度上的信任调解。 更多的学者通过地区性的腐败现象说明腐败对于政府信任的影响。Juha Tapio K??ri?inen在16个欧洲国家中进行了经验观察,旨在找到公众对警察信任程度产生差异的背后的原因,认为社会资源投入公共秩序和安全领域的程度的提

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调查社会实践论文

社会实践论文 题目:广州市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调查 所在院系:计算机学院 专业名称:网路工程 年级:2012级 论文作者: 指导老师: 论文提交时间:2014年12月10日

目录 一、摘要 (1) 二、导言 (1) (一)研究目的 (1) (二)研究意义 (1) (三)文献综述 (1) 三、研究方法与步骤 (2) (一)研究方法 (2) (二)研究过程 (2) (三)抽样情况 (2) (四)研究假设 (7) 四、研究结果与讨论 (7) (一)自评——主观感受和认识 (7) (二)自述——客观行为和习惯 (13) (三)开放性题目 (21) (四)交叉分析 (22) 五、结论与建议 (26) (一)结论 (26) (二)建议 (26) 1.开设网络安全知识专题讲座 (26) 2.进行一些提高网络安全意识的宣传活动 (26) 3.多举办一些网络安全意识的培训活动 (27) 六、参考文献 (27) 七、附录 (28)

广州市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调查 一、摘要 随着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各种网络安全问题日益突出。面对多种多样的网络安全问题,网络安全意识显得十分重要。通过对大学生这类在网络用户占大多数的人群进行调查研究和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大学生现在对网络安全的了解程度以及他们是否具有较高的网络安全意识,并且了解他们希望通过什么途径保障网络安全,以及对保障网络安全有哪些需求。同时,通过这次调查我们也了解到大学生在上网的时遇到哪方面的安全隐患,为互联网安全规则的制定与修改提供一些参考材料,追求一个更加安全文明的一个网络环境,为和谐社会的建设增添一道光彩。最后我们分析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方面存在的问题,找出可行方法,增强大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从而避免网络诈骗和不安全信息的直接影响等使得群众利益受损的事情的发生。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方法 二、导言 (一)研究目的 通过对使用网络占大数情况的大学生的调查以及研究分析,来了解此类大学生对网络安全的了解程度和他们网络安全意识的强弱,以及他们对保障网络安全的需求和措施。 (二)研究意义 通过此次调查,分析了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存在的些许问题,提出了些许可取方法,来增强大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从而避免安全信息的泄露及盗取,和避免网络诈骗等。 (三)文献综述 大学生是国家培养的高级专业人才,是社会的特殊群体,在面对社会新兴快速发 展的网络时代,大学生不仅需要掌握计算杌技术,更应该注重网络安全意识的培养。而在网络这个信息接收、传输、共享的虚拟平台,资源共享和大量的信息流通,从而导致在便利的同时安全问题日显突出。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发现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的薄弱之处,并提出一些相关的建议及措施。

文献综述-智能小区局域网方案设计

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课题名称:智能小区局域网方案设计 学院:机电工程学院 专业:电子信息工程 年级: 指导教师: 学生姓名: 学号:_ 起迄日期:_ 2009年11月20日

智能住宅小区概述智能建筑:它综合计算机、信息通信等方面的先进技术,使建筑物内的电力、空调、照明、防灾、防盗、运输设备等协调工作,实现建筑物自动化(Building Automation)、通信自动化(Communication Automation)和办公室自动化(Office Automation)。这三种自动化结合起来的建筑,就是智能建筑。智能小区是在智能建筑的基本含义中扩展出来的,它通过对小区建筑群四个基本要素(结构、系统、服务、管理以及他们之间的内在关联)的优化考虑,提供一个投资合理,又拥有高效率。 国际智能住宅的概况 80年代初,随着大量采用电子技术的家用电器涌入住宅,人们开始称之为住宅电子化川;80年代中期,将家用电器、通信设备与安保防灾设备各自独立的功能综合为一体后,形成了住宅自动化概念.90年代初,由于通信与信息技术的发展,出现了对住宅中各种通信、家电、安保设备通过总线技术进行监视、控制与管理的商用系统,这在美国称为“智慧屋”,在欧洲称为“时髦屋”。日本建设省在推进智能小区概念时,以住宅的总线技术为契机,提出了家庭总线系统概念(Home Bus System),邮政省与通产省于1986年组织日本电子机械工业协会与电波技术协会共同组建HBS标准委员会、并于1988年9月制定了HBS标准。1988年初又在通产省、邮政省和建设省三个部的支持下成立了日本住宅信息化推进协会,并提出对住宅区内所有住宅的信息管理采用超级家庭总线技术。 1990年左右,日本在幕张建立了一个高水平示范性的智能住宅小区。美国、新加坡也都建有基于EIA在1988年制定的智能化住宅系统及其通信标准——家庭总线的智能化住宅。前,欧美及日本一些发达国家,在推进智能住宅的智能化系统标准化的同时,注重“以人为本”、“节能为重”和“环境优先”等原则;并由功能出发,对住宅智能化以“舒适、安全、方便”为目标,对物业管理以“高效、周到、系统”为目标。 国内智能住宅小区的状况 1、基本建设情况 我国是从八十年代末期引入了智能住宅小区的概念。国内第一个建成的智能住宅小区是江苏无锡鑫湖泰德新城,它在实现了.住宅园林化的同时,还实现了住宅智能化。深圳首家智能住宅小区是中央花园,中央花园除电脑和数据通信端口与世界联网外,住户还可享受金融股票即时交易、网上购物、电子银行服务、远程教学及医疗系统等服务。但是早期的智能住宅小区无论是从层次还是从技术含量来看,都比较初级[1]。这种情况近年来有所改善。深圳市的“梅林一村”住宅小区采用“以智能住宅为基本单位、智能物业管理中心为中心节点、有线电视宽带网为数据传输媒介“的智能住宅小区系统模式,具有安全自动化、通信自动化和管理自动化等适合住户需要的功能。另外,还有邮电部试点开发的上海邮电二村智能住宅小区及及在成都由西南交大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开发的交大智能住宅小区。它们代表了几种不同的技术方式,可以说是现今中国实现小区智能化完整解决方案的典型模式。 2、国家政策 在九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朱铭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住宅建设将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2].这标志着在今后较长一段时期内,住宅建设在国民经济中将占有重要地位。同时建设部也提出了住宅建设的目标,即在保证量的基础上有步骤地提高质的档次,并颁布了《全国住宅小区智能化系统示范工程建设要点与技术导则》。各地政府建设主管部门和房地产

基于信任机制的电子商务个性化推荐算法研究文献综述(全)

基于信任机制的电子商务个性化推荐算法研究文献 综述 一、引言 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把我们带进了信息爆炸的时代。海量信息的同时呈现,用户很难从中发现自己感兴趣的部分,传统的搜索算法只能呈现给所有的用户一样的排序结果,无法针对不同用户的兴趣爱好提供相应的服务。信息的爆炸使得信息的利用率反而降低。同样,随着电子商务迅猛发展,网站在为用户提供越来越多选择的同时,其结构也编的更加复杂,用户常会迷失在大量的商品信息空间中,无法顺利找到自己需要的商品。 个性化推荐,被认为是当前解决信息系统超载问题最有效的工具之一。推荐问题从根本上说就是从用户的角度出发,代替用户去评估其从未看过的产品,使用户不只是被动的网页浏览者,而成为主动参与者。准确、高效的推荐系统可以挖掘用户的偏好和兴趣,从而成为发现用户潜在的消费倾向,为其提供个性化服务。在日趋激烈的竞争环境下,个性化推荐系统已经不仅仅是一种商业营销手断,更重要的是可以增进用户的黏着性。但是推荐系统存在各种缺陷,Rashmi等人提出,相对于使用推荐系统来说,人们更愿意从自己认识的朋友或者熟悉的人那边获取推荐信息[1]。这体现了在互联网环境下,人们更加倾向于从自己信任的人获取推荐信息。 本文对文献的综述包括个性化推荐系统的概述、常用的个性化推荐系统算法分析以及信任概念、信任模型。 二、个性化推荐系统概述 个性化推荐研究直到20世纪90年代才被作为一个独立的概念提出来。电子商务个性化推荐系统的正式定义由Resniek&Varian在1997年给出:电子商务个性化推荐系统是利用电子商务网站向用户提供产品信息和相关建议,帮助用户决定购买什么产品,通过模拟销售人员帮助用户完成购物过程的系统。这个定义现在已经被广泛的应用。推荐系统的使用者是用户(电子商务活动中的用户),推荐的对象是项目。项目是推荐系统提供给用户的产品和服务,也即最终的推荐内容。 个性化推荐系统是指根据用户的兴趣特点和购买行为,向用户推荐用户感兴趣的信息和商品。它是建立在海量数据挖掘基础上的一种高级商务智能平台,以帮助电子商务网站为其顾客购物提供完全个性化的决策支持和信息服务。购物网

政治信任研究的理论综述

政治信任研究的理论综述 【摘要】政治信任为我们提供了观察治理实践和国家与社会间关系的洞察力,它日益成为政治学研究中的重要理论话题。论文从政治信任的涵义出发,分别探讨了以政治信任为因变量,现有研究中的三种解释路径,及以政治信任为自变量,其产生的影响与后果,最后评述了当前中国政治信任研究的现状,及西方政治信任理论的可借鉴之处。 【关键词】政治信任政府绩效社会资本 自20世纪70年代美国兴起政治信任的研究以来,政治信任逐渐引起了很多学者的研究兴趣。利维和斯托克(Levi& Stoker,2000)概括了推动政治信任研究在美国兴起的三重因:一是1965年伊斯顿《政治生活的系统分析》和1968年盖森《权力与不满》的公开出版;二是1960年代和1970年代早期的社会和政治动荡,包括种族关系和公民权利运动,也包括越南战争;三是关于美国全国选举调查(National ElectionSurvey)政府信任问题的调查中,美国公民的信任百分比长期急剧下滑,尤其是1964-1972年间。这些因素都使得20世纪70年代早期出现了对政治信任的大量研究。政治信任的研究因此在西方政治学界发展起来,并逐步成为政治学和社会学关注的重要领域。 本文从政治信任的涵义出发,分别探讨了以政治信任为因变量,现有研究中的三种解释路径,及以政治信任为自变量,其产生的影响与后果,最后评述了当前中国政治信任研究的现状,及西方政治信任理论的可借鉴之处。 一、何为政治信任? 当代社会政治信任的学术研究呈不断增长趋势,然而我们必须首先厘清的问题是,政治信任的涵义到底是怎样的?应该如何看待公民对政府的这种政治信任? (一)政治信任的涵义 对政治信任进行研究,首先要明确政治信任的概念。政治信任首先是信任的一种。政治信任只是信任的一种,它和所谓的信任文化(福山, 2001;尤斯拉纳, 2006;佩雷菲特, 2005)及其引起的信任社会(佩雷菲特, 2005)、社会资本(帕特南, 2001)等概念的涵义截然不同。虽然也有学者认为,政治信任包括公民间的人际信任,即社会信任(宋少鹏、麻宝斌, 2008)。但是奥弗也认为,不能简单地对信任政府与信任他人进行类比(沃伦, 2006)。奥弗将大众/精英和水平/垂直的二分法结合在一起,得到信任四个维度的内涵: (1)公民彼此间的信任,这在社会资本研究的相关著作中有丰富的阐述; (2)公民对政治精英的信任,这是政府信任研究中经常出现的主题; (3)政治精英对其他社会精英的信任;(4)政治精英对公民的信任(Yang, 2005)。其中,第二个维度的信任即本文所提到的政治信任的涵义,即公民对政治精英的信任。但是政治精英只是政治系统中的一种。 卢曼(2005: 73)所言,政治信任是在两个不同的普泛化层面上被要求和给出的。一方面,公民珍爱他们对将要决定下来的事的期待;另一方面,公民留在该国家,指望能过上一种合理的生活,这就已经表明对政治系统的信任。从现有的文献来看,绝大多数文献肯定了政治信任或是不信任这种态度的存在,并据此提出了一些理论假设。“信任被看成是和不信任相反的,就像是一盏灯,或者是亮的,或者是不亮的一样。”(Tucker, 2004: 53)由此导致了公民和政府机构之间的关系被纳入到一种二元的分析框架中。但有趣的是,哈丁直接指出了这个议题的荒谬性:“有关当代社会公民应该信任政府(如果公民不信任政府的话,那么要么公民要么政府中的一方就是有问题的)的看法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它同传统自由主义截然相反”(沃伦, 2004:

物联网文献综述

物联网安全文献综述 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信息化”时代的重要发展阶段。 根据国际电信联盟的定义,物联网主要解决物品到物品、人到人之间的互联,是在计算机互联网的基础上,通过射频识别、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照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这样的一种新兴的技术,同时当然也伴随着一定的风险和危机,物联网的安全问题直接关系到物联网服务能否得到真正的实际推广应用,必需引起高度的关注。因此,我专门查阅了几篇关于物联网安全的相关文献,对物联网安全问题以及应对的方案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 第一篇论文是李志清的《物联网安全问题研究》,这篇论文主要从信息安全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三个基本属性出发,探讨物联网安全方面的需求及其面临的安全威胁,研究了物联网的安全模型并且提出了物联网的安全机制。其中,物联网的安全模型包括应用层、处理层、传输层、感知层,分别对应信息应用、信息处理、信息传输、信息采集与物理层面的安全。而物联网的安全机制包括认证与访问控制、数据加密和立法保护。第二篇论文是何德明的《浅谈物联网技术安全问题》,这篇论文主要讨论了物联网技术安全的特点以及物联网的传统技术和特殊技术的安全问题,并且对此进行了分析,探讨其解决之道。第三篇论文是范红的《物联网安全技术体系研究》,这篇论文通过对物联网进行安全性分析,提出了一种物联网安全技术体系,该体系从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提升物联网防护水平,并且对物联网网络体系结构和特点进行了介绍。其中防御横向体系包括物理安全、安全计算环境、安全区域边界、安全通信网络、安全管理中心以及应急响应恢复与处置六个方面,而纵向体系包括边界防护、区域防护、节点防护和核心防护。第四篇论文是金朔平的《云计算与物联网安全问题研究》,这篇论文在研究物联网与云计算结合的基础上,着重对基于云计算的物联网安全进行研究。第五篇论文是刘亚坤的《物联网应用的安全问题》,这篇论文主要是拿物联网安全和互联网进行对比,突出讨论物联网机器和感知节点的本地安全问题、感知网络的传输与信息安全问题、核心网络的传输与信息安全问题、物联网业务的安全问题以及RFID系统安全问题。 这几篇论文都说明了物联网的安全问题和互联网存在很大的差异,在传统的网络中,网络层的安全和业务层的安全是相互独立的,而物联网在现有移动网络基础集成了感知网络和应用平台,相当于将网络层和业务层合而为一了,所以移动网络的大部分机制仍然适用于物联网并能提供一定的安全性,但还是需要根据物联网的特征对安全机制进行调整和补充。譬如说在认证机制方面我们可以根据业务的安全敏感程度和业务由谁来提供来进行设计,再譬如说在加密机制方面我们可以根据业务安全要求的不同来决定采用哪一种加密机制。这几篇论文都突出了物联网的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物联网的节点大部分都处于无人监控的状态,攻击者很容易就能接触到这些设备,并对其进行如替换或者修改的进一步行动,这要求我对其设备进行远程信息设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物联网的安全并不会只会局限于物联网的单方面,而是包括了在物联中涉及了的方方面面,包括手机与计算机的安全漏洞、各种各样的病毒、各种各样的恶意捆绑软件,还有就是人为对机器的防盗,防修改以及云计算机云服务器的安全等等,这些出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果在任何一个细节出现问题,整个物联网的系统将会受到严重的威胁,所以投身物联网的工作者一定要细致地检查好系统大大小小的每一个部分,每一个环节都不能出现安全的威胁。物联网信息安全的保护和防止,除了技术方面,管理方面也是相当的重要,随着计算机的发展,会出现更多的安全问题,单靠技术是不能解决问题的,我们要完善好信息安全的管理制度,做到责任制,也要加强各个单位对

网络营销模式_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网络营销模式 作者:吴其双 玉林师范学院 二○一二年6月

关于网络营销模式的文献综述 内容摘要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日新月异以及互联网的出现与迅速普及,运用现代互联网技术进行市场营销已成为各行各业营销的重要方式,即网络营销模式。它在强化了传统市场营销理论的同时,也提出了一些不同于传统市场营销的新理论。网络营销已成为当前社会经济发展,促进市场推广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途径。本文主要是对国内外网络营销模式的现状进行研究。 关键词:网络营销营销模式文献综述 一、前言 信息网络化正以迅猛的势头成为本世纪的主旋律,企业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竞争生存空间,由传统市场延伸至网络空间市场,以网络为根本核心的网络营销正以惊人的速度发展,逐渐成为现代市场营销的重点。国内外大部分企业长期从事传统的市场营销,有着丰富的理论指导与实践经验,国内外企业面对日渐重要的网络市场,对网络营销模式日趋重视。网络营销时代的来临,一个虚拟的市场逐渐形成,传统的市场营销模式一定会随着网络的发展发生深刻的变化。因此进行网络营销的分析与研究是很有必要的,它为我们在网络条件下更好的把握商机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二、国外研究现状 吴晓萍在《网络营销》一书中写道:网络营销是以现代电子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应用与发展为基础,与市场的变革、竞争及营销观念的转变密切相关的一门新学科。网络营销相对于传统的市场营销而言,在许多方面都具有明显的优势,带来了一场营销观念的革命。20世纪90年代初,Internet的飞速发展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互联网应用热潮,世界各大公司纷纷利用互联网提供信息服务和拓展业务范围,并且按照互联网的特点积极改组企业内部结构和探索新的营销管理方法,网络营销由此诞生。它的出现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有其特定的技术基础、观念基础和现实基础。具体分析其产生的根源,可以更好地理解网络营销的本质。

研究综述的几个基本问题及范例

研究综述的几个基本问题及范例 ●研究综述的几个基本问题 研究综述,又叫文献综述。 对综述的理解和表述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综述,就是根据需要,把收集到的反映某一时期、某一学科、某一专业或某项课题、某项研究在某一时期内的研究发展状况、研究成果的材料进行系统全面的归纳、整理、分析、研究而写成的综合叙述。它的特点是“述而不评”,即不加评论地综合介绍已取得的某一专业、学科、课题、专项研究的实际情况或研究成果,属于三次文献。另一种认为:综述,是对大量文献经过阅读、思考后,形成了自己的看法,再把这些看法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就是综述。它不仅仅是对文献的综合概括,而且在表述过程中加进了自己的评论、观点和见解。综述的信息量大、覆盖面广,能真实地反映某一学科、专业、课题项目研究的整体状况,参考利用价值高,特别有助于研究人员开拓视野,把握关键,做好选题,避免重复,节省时间,利用线索,深入研究。 一、综述的类型 综述一般有以下几种: 综合性综述。是指根据某一学科、某一专业、某一问题、某个会议等文献材料情况作出综合性的叙述。如某一学术会议的综述,就是根据某一学术会议的大会发言材料、上交的论文材料,以及讨论情况而写成的综合性报告。 专题性综述。是指对某项课题或某项研究的研究状况或研究成果的系统阐述。如撰写某项课题研究的综述,可在全面系统地介绍该课题的研究背景,主要解决的问题,研究过程的方式、方法,当前研究的进展情况,或已取得的成就,在社会产生的影响,以及人们对该项成果的各种意见和看法等如实叙述出来。 文摘性综述。是根据某一学科、某一专业、某一问题、某项研究在某段时间发表的文献信息内容,用少量文字摘录出来,然后按一定的顺序进行综合排列和叙述。文摘性综述要求逐一标注所引用的文献。 二、综述的基本内容、结构与写法 1、综述的基本内容 一般来说,综述要包括以下内容:标题、综述的主要问题、原因、目的、使用对象、收集资料的范围、主题内容,文献材料的主要观点、成就、各种看法、发展趋势、基本结论、附录、作者等。 2、综述的基本结构与写法 (1)标题。标题应是综述内容的高度浓缩和概括,能鲜明地表述该综述的主要问题,重点一目了然。 (2)提要。简单扼要地阐明本综述的主题内容,包括目的、背景、意义、现状、解决的主要问题、发展趋势,以及本综述所收集的资料的范围和来源。 (3)正文。是综述的主要部分,必须全面系统地从各个不同的面把所收集到的文献材料的观点、做法进行详细的叙述,包括所要叙述的某个学科,或某个专业、某个课题、某项研究的历史,目前状况,主要观点、措施和方法,突出成果、发展趋势,并综合阐明各种不同观点,还有那些尚未解决的问题,等等,让读者对他所要了解的学科、专业、课题或研究有更深入、全面的了解。 (4)结束语。是作者根据所收集到的资料及综述的主题内容进行分析研究所作出的结论,并概括性地阐明该课题研究的意义,尚待解决的问题,发展趋势等。 (5)参考文献。一般来讲,要求详细逐一列出本综述所引用、参考的文献,也可以在综述过程中引用的时候加以说明材料的出处。标引参考文献要符合国家著录标准,标明作者、篇名、出版单位、时间,等。 综述可在标题的下面或全文的最后标上作者的姓名。 3、综述应注意的问题 定好题目。定题前要充分考虑读者的需要,选取当前读者关注的热点问题,并充分考虑它的时代性、针对性、创新性、理论性、学术性和价值性。 选好材料。确定主题后,迅速确定收集材料的范围、检索途径和方式方法,尽可能做到大量地占有较全面、系统的,与主题

广告对消费购买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

广告对消费购买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 ——以百事可乐广告为例 摘要 广告作为一种信息传播方式已日渐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时时刻刻影响着社会的政治、经济活动以及人们的生活方式、意识形态和文化修养,并成为企业营销的一种重要手段,愈来愈受到企业管理者的重视。广告主进行广告宣传的最终目的是推动消费者对商品和企业的好感并且购买该企业的产品或服务。因此,消费者既是广告的接受者,又是广告中商品的购买者,消费者对广告的态度和最终的购买行为决定了广告发挥作用的大小。消费者是广告作用的对象,广告想要取得成功,必须符合消费者的心里和行为特点。消费者的需求动机、消费习惯和购买行为等特征是决定广告策略的最基本依据。广告界有一句名言说的好“科学的广告术语是依照心理学法则的。”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对广告的发布时机、发布频率、广告的主题与创意、广告的表现形式等都有很大的影响。只有符合消费者心理的广告,才能刺激并打动消费者,促进购买。 关键词:广告策略购买行为跨文化 目录 1 百事可乐在中国本土化的策略运用 (2) 1.1本土化策略 (2) 1.2品牌化策略 (2) 1.3广告策略 (2) 2 百事可乐广告针对中国大陆消费者的年龄群 (3) 3 影响消费者购买百事可乐的因素 (4) 3.1百事可乐的广告宣传影响着消费者的购买决策 (4) 3.2百事可乐产品外观形象的设计 (4) 4百事可乐广告针对中国消费者的跨文化体现 (4) 4.1理解中国同美国的文化差异 (4) 4.2用语习惯适用的原则 (5) 5文化优势融合原则 (5) 结论...................................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综述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综述 1.2.1国外研究综述 1)人力资源外包 Lever觉得外包是一种管理策略,将非核心业务委托给外部专家执行,使公司能专注于本身核心业务发展,以提高竞争优势[3]。而人力资源管理外包,则是一种特殊的外包形式。greer认为,外包是由外部伙伴在重复基础上从事原来由企业内部从事的人力资源任务[4]。 对于人力资源外包,许多国外学者认为,对许多企业来说,外包浪潮的兴起并不意味着一定要实行人力资源管理外包,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性很强,往往对适合的企业才最好。 在总结外包优势的基础上,Rodriguez和Carlos指出与专业的雇佣组织签订合同来处理企业的人力资源职能是一个可变的结论,专业雇佣组织可以与他的顾客建立一个雇佣合作关系。Greet认为有五项竞争因素使企业将人力资源部分或是全部外包,分别是企业精简、快速成长或衰退、全球化、竞争增加以及企业再造,而在这些竞争因素背后的根本因素其实就是降低成本与增加人力资源的服务品质。 关于人力资源外包的风险,Quelin认为一个是企业在外包过程中对外包商的过分依赖,他们认为外包后企业就不用再过问这部分工作了,全部由外包商负责就行,很少进行沟通。另外一个是外包商的工作效率及能力不能达到既定目标,影响组织绩效的完成,把工作交给外包商后,企业失去了对这部分工作的控制,至少不能完全控制,于是当外包商的能力及效率不能达到原来期望的时候,就会

影响企业的整体绩效。Bahli,Bouchaib等根据交易成本的观点,归纳了外包所具有的风险带来的不确定性有以下两点:交易的不确定性;委托的不确定性和所提供服务的不确定性。 以上研究表明国外的人力资源外包相关研究大多集中在外包决策、外包作用与外包风险上。主要关注的是企业人力资源外包在实际运用中的可行性与实践中的问题。在人力资源外包中引入信任的研究不多。国外学者对信任的研究集中在信任的作用、类型与建立上。这里只摘录其中的一部分。 2)信任 梅耶、戴维斯、斯库尔曼认为:信任是指一方在有能力监控或控制另一方的情况下,宁愿放弃这种能力而使自己处于弱点暴露、利益有可能受到对方损害的状态。Sabel认为:“相互信任就是合作各方坚信,没有一方会利用另一方的脆弱点去获取利益。”胡孔河将信任定义为:在一定情境下,一方凭借自己对对方的了解,认为对方不会采取机会主义的行为或者采取机会主义行为是小概率事件。Robert认为信任是一种资源,它以共同资产的形式存在,运用得当则可获得巨大竞争优势。McKean认为信任可以降低交易成本,如果在交易活动中缺乏信任,就必须花费大量资源,进行度量与监督以防受骗。 Sako把信任分为契约型信任、能力型信任和善意型信任,契约型信任是一种依赖契约的信任。契约越细致,越能形成交易当事人的信任。Margreet F. Boersma 等从公共信息考虑,把信任分为能力的信任、承诺的信任和友善的信任等类型[5]。 Nigel Slack等(2002)认为信任有一个过程,从计算的信任,经过认知的信任再到感情的信任[6]。Giddens认为信任关系并不是一开始就存在的,而是交易双方甚至更多方共同建构起来的;zucker认为信任的出现与这三个因素分不开:制度背

信息加密与网络安全综述文献(附有大量参考文献)

信息加密与网络安全综述 摘要 本文从信息加密问题开始,论述了密码学及其发展、现状和应用,分析了一些加密技术。之后对网络安全问题进行了全面的描述和探讨,分析了不同的网络安全问题。最后探讨了网络安全问题的防范。 关键词:密码学;公钥密码体制;主动攻击

目录 1.信息加密技术 (1) 1.1前言 (1) 1.2密码学的发展 (1) 1.2密码编码与密码分析 (2) 1.2.1密码学分类 (2) 1.2.2密码体制分类 (2) 1.2.2.1对称密码体制 (2) 1.2.2.2公钥密码体制 (2) 1.2.3 密码分析学 (3) 1.2.3.1强力攻击 (3) 1.2.3.2线性密码分析 (4) 1.2.3.3差分密码分析 (4) 1.3密码协议 (4) 1.3.1认证协议 (4) 1.3.1.1数据源认证 (4) 1.3.1.2实体认证 (4) 1.3.1.3密钥建立认证协议 (5) 1.3.2 协议面临的典型攻击 (5) 1.4密码学的发展 (5) 1.4.1标准化趋势 (5) 1.4.2公理化趋势 (5) 1.4.3面向社会的实用化趋 (5) 2. 网络安全问题 (6) 2.1计算机网络 (6) 2.2计算机网络安全 (6) 2.3 面临的威胁 (7) 2.3.1 计算机软件设计上存在的漏洞和缺陷 (7)

2.3.2外部攻击 (7) 2.4 网络安全技术 (8) 2.4.1操作系统安全 (8) 2.4.2 防火墙 (8) 2.4.3 反病毒技术 (8) 2.4.4 入侵检测技术 (8) 2.4.5 数据加密技术 (8) 2.4.6 容灾技术 (8) 2.5网络安全对策 (9) 2.5.1 漏洞和缺陷方面 (9) 2.5.2 外部攻击方面 (9) 2.6总结 (9) 参考文献 (10)

网络工程专业文献综述

网络工程专业文献综述 【摘要】:网络工程专业是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等专业的基础上经过发展逐渐形成的专业。培养的人才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和外语综合能力;能系统地掌握计算机网和通信网技术领域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掌握各类网络系统的组网、规划、设计、评价的理论、方法与技术;获得计算机软硬件和网络与通信系统的设计、开发及应用方面良好的工程实践训练,应获得较大型网络工程开发的初步训练。 【关键词】:科学基础、基本理论、实践训练。 导言: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系统的不断完善、网络应用的不断扩大和深入,基于网络技术的信息产业将获得巨大的发展机遇,信息产业将成为国民经济重要的增长点。面对信息网络产业的这种发展机遇与挑战,需要大力开展网络工程的高等教育,进一步提升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培养一大批网络工程专业各类技术人才,以满足社会对网络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 1.网络工程专业的概念 网络工程专业是讲计算机科学基础理论、计算机软硬件系统及应用知识、网络工程的专业知识及应用知识。网络工程专业具有创新意识,具有本专业领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一定的实践技能,并具有良好的外语应用能力的高级研究应用型专门人才。 2.网络工程专业的发展 2.1成立背景 网络工程专业是在20世纪90年代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其应用得到迅猛发展的背景下提出的,从专业定名、培养目标专业课程设置都反映出是面向网络工程建设的专业。在教育界对此专业设置的定名和内涵有不同的意见:应当设置为技术内涵更广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还是限于网络工程建设的专业。目前,部分大学再不能更改专业名称的前提下,已经开始将该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为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以适应更广泛的需要[1]。 2.2发展现状 2.2.1取得的成绩 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网络工程专业教学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也培养了一大批社会急需的网络技术人才,为信息产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规模上,网络工程专业的教育已经实现了跨越,从原来的一个专业方向发展成为全国性的大专业,为各行业培养了一大批网络工程专业技术人才。 2.2.2应用领域日渐广泛 网络工程出现之初,是为了满足计算机在通信等领域的应用,但是在今天,网络工程的应用范围已经有了很大的扩张。由于互联网的不断发展,生活中的很多工作都开始由网络来完成,方便了人们的生活的同时也为计算机和互联网提出了新的要求,这样一来,网络工程就必须通过技术的更新来实现应用领域的拓宽。 2.3存在的问题 与计算机等专业的课程体系及能力培养区分度较小,网络工程专业的培养模式、办学特色不明显。网络工程专业是一个涉及面广,分支众多的学科体系,其中光是专业基础和知识就涉及计算机基础理论、通信原理和网络原理等各个方面。起初,大多数院校的网络工程专业都是简单采用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软件工程等专业完全相同或相近课程设置,课程内容完全相同。如何确定专业能力需求和知识体系,制定合理的课程体系

政治信任研究(20110614)

政治信任研究 ——北京初析 20世纪70年代以来,政府信任的衰落成为西方国家公共治理和政治生活的一个突出问题,据最近世界经济论坛对47个国家的调查显示:全球41亿民众对诚信问题存在忧虑,对各类机构的信任程度下降,对政府机构表示不信任的人占到47%。政府信任缺失问题已经对各国政治的稳定性和社会的安定团结产生了很大影响,并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经济的增长速度,2011年初北非各国所发生的政治动荡便是一个鲜明的例子。 于我国而言,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经济社会得到了快速发展,政府在诸多方面均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受到了民众的广泛认可。但在经济体制转轨,政治制度转型过程中,我国社会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诸多不和谐的因素。经济发展与制度革新间的差距逐步拉开,有些制度不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加的物质文化需求,再加上政府贪污腐败等现象的出现,民众质疑精神开始浮出水面,质疑的声音愈发增多,政府的信任水平和权威性日益面临着严重的挑战。其中一个突出表现就是,各种形式的政府信任危机事件不断发生,从孙志刚案、SARS爆发初期政府公布疫情不实事件、陕西虎照门事件、贵州瓮安事件、云南“躲猫猫”事件、巴东邓玉娇案到听信谣言抢购食盐事件等此起彼伏,受到公众的广泛关注。其发展态势基

本可以概括为:数量迅速增多、规模不断扩大,涉及面不断延展。而这均反映了公众对政府质疑感和不信任感的增强,积极的一面是它彰显了公民意识和社会参与意识的觉醒,是对政府的有效监督,为社会进步的体现。而消极的一面是它对政府权威性产生了极大的损害,从而增加了社会风险,使得社会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显著下降,于2011年3月发生的抢购食盐事件便是例证。 基于上述考虑,对政治信任流失这一现象进行综合审视,归纳其形态和特点,分析其内在机制和演变趋势,对保持社会政治稳定和顺利推进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值得我们进一步对其进行探究。 一、概念界定 政治信任这个概念由于使用层次的不同,不同的学者给出的定义也有不同的侧重,不少西方学者有较为深入的研究。中国政治学领域的研究起步较晚,并且其研究的范式是参照西方政治学研究范式。因此首先梳理了西方政治学领域学者的观点,对研究问题和维度作了基本界分,并在随后的研究中进一步参考了我国学者关于政治信任的研究。综合一些著名学者的观点,政治信任更多地被定义为公民对于政府或者政治系统将运作产生出与他们的期待相一致的结果的信心或信念(Easton,1965;Miller,1974;Hetherington,1998;Citrin,1974)。政治信任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次,它指公民对待整个政治共同体的态度(公民所属国家),此可以由对国家政治理念的信任体现出

影响消费者行为因素有内在和外在两种

影响消费者行为因素有内在和外在两种:影响消费者行为的内在因素包括(1)动机。动机与行为有直接的因果关系,动机导致行为。消费者行为的直接原因是动机。消费者动机可分为两部分:生理动机和心理动机。(2)感受。感受指消费者在其了解答范围内通过其眼、耳、鼻、舍、身接受外界色、形、味等刺激或坏境所形成的心理上的反应,是个体对于社会和物质坏境的最简单、最初的理解。(3)态度。态度通常指个体对事物所特有的一种协调的、有组织的、习惯性的内在心理反应。(4)学习。学习即指“在相似的情况下,由过去的行为所引发的行为改变”。换言之,学习是指由于经验而引起的个人行为的改变。 影响消费者行为的外在因素包括(1)相关群体相关群体指能直接或间接影响一个人的态度、行为或价值观的团体。相关群体可分为参与群体与非参与非所属群体。(2)社会阶层社会阶层指一个社会按照其社会准则将其成员分成的相对稳定的不同层次。(3)家庭状况家庭对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影响很大(4)文化状况文化是社会精神的结晶,它使人们建立起一种是非观念,从而影响消费者行为。文化状况有时对消费者购买行为起决定性作用,企业必须予以充分的重视。 勒啤酒的市场细分策略中国的吸烟消费者大多知道"万宝路"香烟,,但很少知道生产,经营万宝路香烟的公司叫菲力普摩里斯公司,这就是这家公司在1970年买下了位于密尔瓦基的美勒啤酒公司,并运用市场营销的技巧,使美勒公司在五年后上升为啤酒行为市场占有率的

第2名.原来的美勒公司是一个生产导向型企业,全美啤酒行业中排名第七,市场占有率为4%,业绩平平.到1983年,菲力普摩里斯经营下的美勒公司在全美啤酒市场的占有率已达21%,仅次于第一位的布什公司(市场占有率为34%),但已将第三,四位公司远远抛在后头,人们认为美勒公司创造了一个奇迹.所以能创造奇迹,在于菲力普公司在美勒公司引入了该公司曾使万宝路香烟取得成功的营销技巧,那就是市场细分策略.它由研究消费者的需要和欲望开始,将市场进行细分后,找到机会最好的细分市场,针对这一细分市场作大量广告进行促销.美勒公司的实践,也使啤酒同行业者纠正了一个概念上的错误,即过去一直认为啤酒市场是同质市场,只要推出一种产品及一种包装,消费者就得到了满足.美勒公司并入菲力普公司的第一步行动,是将原有的唯一产品"高生"牌重新定位,美其名为"啤酒中的香槟",吸引了许多不常饮用啤酒的妇女及高收入者.在调查中还发现,占30%的狂饮者大约消耗啤酒销量的80%,于是,它在广告中展示了石油钻井成功后两个人狂饮的镜头,还有年轻人在沙滩上冲刺后开怀畅饮的镜头,塑造了一个"精力充沛的形象",广告中强调"有空就喝美勒",从而成功地占据了啤酒豪饮者的市场达10年之久. 寻找新的细分市场,怕身体发胖的妇女和年纪大的人觉得12盎斯罐装啤酒的份量太多,一次喝不完,从而公司开发了一种7盎斯的号称"小马力"的罐装啤酒,结果极为成功.1975年后,美勒公司又成功地推出一种名为"Line"的低热量啤酒.虽然1900年以来,不少厂商试图生产低热量啤酒,但他们把销售对象放在节食者的大多数人原本不喝

网络信息安全论文开题报告

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学院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题目网络信息安全 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学习中心临安 姓名占研学号D20601724001 指导教师罗国明 2011 年10 月10 日

第一部分文献综述: 网络是信息传输、接收、共享的虚拟平台,通过它把各个点、面、体的信息联系到一起,从而实现这些资源的共享。它是人们信息交流、使用的一个工具。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出现和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企业基于网络的计算机应用也在迅速增加,基于网络信息系统给企业的经营管理带来了更大的经济效益,但随之而来的安全问题也在困扰着用户,在2003 年后,木马、蠕虫的传播使企业的信息安全状况进一步恶化。这都对企业信息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飞速发展,许多有远见的企业都认识到依托先进的IT 技术构建企业自身的业务和运营平台将极大地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使企业在残酷的竞争环境中脱颖而出。面对这瞬息万变的市场,企业就面临着如何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的问题,而其内部的管理问题、效率问题、考核问题、信息传递问题、信息安全问题等,又时刻在制约着自己,企业采用网络安全技术来解决这些问题已经成为当前众多企业提高自身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网络在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资源和信息访问方便的同时,也蕴含着潜在的危险,所以,企业要高度重视网络的安全问题。企业网络的威胁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1)网络黑客的攻击。黑客们使用各种工具入侵计算机系统,窃取重要信息或破坏网络的正常使用,严重的情况下,还可能会导致网络瘫痪。

(2)网络病毒的入侵。计算机病毒自出现以来,增长速度惊人,所造成的损失也是不计其数,一旦感染病毒,轻者程序变慢,重者可能造成硬件损坏。此外,木马、流氓软件也对电脑构成了很大的威胁。(3)企业防范不到位。由于网络涉及企业生产经营的许多环节,整个网络要运行很多业务,因此不可避免地有会来自多方面的攻击。(4)信息传输中的隐患。信息在从源端到目的端传输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造成一定的信息损耗,或者可能被其他人窃取或修改,破坏了信息的完整性。 (5)操作系统和网络协议自身的缺陷。操作系统本身就存在一定的漏洞,导致非法用户未经授权而获得访问权限或提高其访问权限。由于历史原因,有些网络协议在设计时就存在缺陷,比如我们常见的TCP/IP 协议簇,就没有解决好协议的安全问题。 (6)内部攻击。由于对企业内部的防范不到位,企业内部员工有意的攻击或无意的误操作也是网络安全问题的隐患。 (7)网络设备的威胁。 本文首先论述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网络安全逐渐成为一个潜在的巨大问题。网络安全性是一个涉及面很广泛的问题,其中也会涉及到是否构成犯罪行为的问题。在网络广泛使用的今天,我们更应该了解网络安全,做好防范措施,做好网络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然后具体讲述网络防火墙安全技术的分类及其主要技术特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