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心理学统考章节练习及答案 第七章-思维

心理学统考章节练习及答案 第七章-思维

心理学统考章节练习及答案 第七章-思维
心理学统考章节练习及答案 第七章-思维

第七章-思维

一、单选题

1.根据在解决问题时,思维活动的方向和思维的成果的特点,可将思维分为( )。

A.动作思维和形象思维B.辐合思维和发散思维

C.常规思维和创造性思维D.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

2.人脑所形成的事物的映像与它所反映的事物木身之间的区别是 ( )。

A.前者是第一性的,后者是第二性的

B.两者皆是第一性的,只不过是事物的映像以观念的形式存在

C.前者是第二性的,后者是第一性的

D.两者皆是第一性的,而被反映的客观事物是独立存在于现实中的实在的客体

3.概念形成的策略中,( )是更有效的策略。

A.保守性聚焦B.冒险性聚焦C.同时性扫描D.继时性扫描4.在下述推理中,正确的是 ( )。

A.所有A都是B,所有C都是B,因而所有A都是C

B.所有A都不是B,所有B都是C,因此所有A都不是C

C.所有A都是B,所有B都是C,因而所有A都是C

D.有些A是B,有些B是C,因此,有些A是C

5.看完《西游记》后,脑中产生一个 "椰棚如生"的孙悟空的形象的心理过程是( )。

A.再造想象B.创造想象C.幻想D.表象形成6.思维是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的,对客观事物 ( )的认识。

A.直接具体B.常规抽象C.概括间接D.直接概括7.为研究概念的形成,人们在实验室条件下对 ( )进行了研究。

A.具体概念B.抽象概念C.自然概念D.人工概念8.在解决河内塔问题时人们采用的策略是 ( )。

A.算法B.手段一目的分析C.逆向搜索D.爬山法9.在概念的层次网络模型中,每个概念结点上贮存的是 ( )。

A.该概念的独有特征B.本级概念共有的特征

C.该概念的功能性特征D.该概念的所有特征

10.心理旋转实验证明表象具有 ( )。

A.直观性B.稳定性C.概括性D.可操作性11、想象是人脑对已有的()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

A经验B知识C客体D表象

12、从爱听童话神话故事发展到爱听英雄模范故事,这是想象()发展的表现。

A有意性B现实性C创造性D概括性13、小学生从“习作例文”到“命题作文”,这是想象()的发展的表现。

A有意性B现实性C创造性D概括性

14、当人们在交谈中提到“黄山”时,头脑中出现迎客松的形象,这是()

A.会议

B.重现

C.表象

D.想象

15、当我们在阅读《祥林嫂》时,头脑中出现的祥林嫂的形象是()想象的形象。

A有意B无意C再造D创造16.在看小说时,脑中产生出小说描写的场景,这个心理过程是()

A.再造想像B.创造想像C.幻想D.表象形成17.Wason通过“四卡片选择作业实验”结果证明,人们有:()

A.验证倾向 B.虚伪倾向 C.证实倾向D.证伪倾向

18.陆钦斯的量杯实验结果证明了思维中的()现象。

A.功能固着B.组块C.定势 D.推理

19.从不同方面或角度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以利于概念的形成,这种方法叫:

A.定势

B.变式

C.定型

D.下定义

20、下面那种特征是梦境不具备的?()

A、潜意识

B、生动性

C、容易回忆

D、逼真性

21.人们为什么要采用启发式策略:()

A.提高记忆容量B.保证问题解决的正确C.缩短问题解决和决策的时间 D.提高想象力。22.医生通过观察,摸脉,听诊能诊断病情属下列选项中哪种思维特性()

A.直接性

B.形象性

C.间接性

D.概括性

23.欣赏“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的意境时,运用的是()。

A. 记忆表象

B. 创造想象

C. 再造想象

D. 幻想

24.从其它类似的事物中,通过联想启示作用,从而解决问题的过程叫()

A.变式

B.原型启发

C.问题情境

D.定势

25.作家在头脑中形成小说中人物形象的心理过程叫: ()

A.表象

B.再造想象

C.创造想象

D.幻想

26.沃森的卡片选择作业用于研究()

A.线性推理

B.三段论推理

C.条件推理

D.归纳推理

27.进行思维时所伴随的言语活动称()

A.外部言语

B. 内部言语

C.对话言语

D.口头言语

28、下面可以体现思维的概括性的有()。

A.把事物的各部分和属性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整体

B.把事物加以对比,确定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C.从一类事物中抽取出共同属性,形成抽象地认识

D.在头脑中把两个事物联系起来,求同存异

29、根据()可以把思维分成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三类。

A.思维的形态B.思维的结构C.思维的方向D.思维的创造水平30、下面哪一种对梦的态度是正确的()。

A.梦是一种正常的生理和心理现象。B.梦是焦虑和紧张状态的产物

C.我们不能对梦做科学的研究D.做梦时人感觉不到外界刺激

31.根据言语描述或图形描绘,在人脑中产生新形象的过程是()。

A.思维B.表象C.再造想象D.创造想象

32.艺术家创作时的构想活动主要是()。

A.无意想象B.记忆表象C.再造想象D.创造想象

33.一种与生活愿望相结合并指向未来的想象是()。

A.表象B.联想C.做梦D.幻想

34.梦属于一种()。

A.无意想象B.有意想象C.记忆表象D.再造想象

35.小孩子边搭积木边思考,这属于()。

A.直觉思维B.直观动作思维C.形象思维D.抽象思维

36.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对解答问题有启示作用的相类似的事物叫()。

A.定势B.功能固着C.原型D.问题情境

37.尽可能多地说出"砖"的不同用途,这主要属于()。

A.发散思维B.聚合思维C.直觉思维D.分析思维

38.聚合思维又称为()。

A.形象思维B.抽象思维C.求同思维D.求异思维

39."头脑风暴法"是由()提出来的。

A.卢钦斯B.邓克尔C.西蒙D.奥斯本

40.根据吉尔福特的观点,发散思维的三个特征是()。

A.流畅性、应用性、灵活性B.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

C.整体性、具体性、灵活性D.变通性、独特性、可操作性

41.创造性思维是( )

A.发散思维的表现

B.直觉思维的表现

C.多种思维的综合表现

D.想象力的表现

42.在人脑中重现过去所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叫()

A.想象

B.表象

C.印象

D.迹象

43.根据言语描述或图形示意,在人脑中形成相应新形象的过程是()

A.有意想象

B.随意想象

C.创造想象

D.再造想象

44.在刺激物作用下,人脑独立形成具有社会意义的形象的过程是()

A.有意想象

B.随意想象

C.创造想象

D.再造想象

45*.一种与生活愿望相结合并指向于未来的想象是()

A.理想

B.空想

C.灵感

D.幻想

46*.当创造性活动接近突破时出现的心理状态是()

A.创造性思维

B.创造性想象

C.灵感

D.顿悟

47.医生根据病人的体温、血压、心电图等检查资料确诊病患,这属于下列哪种思维特性?()

A.间接性

B.概括性

C.预见性

D.抽象性

48.每次看见“月晕”就要刮风,“潮湿”就要下雨,即得“月晕而风”、“础润而雨”的结论,这属于下列哪种思维特性?()

A.抽象性

B.概括性

C.间接性

D.情境性

49.学生能做到“一题多解”的思维活动是()

A.再现思维

B.集中思维

C.发散思维

D.抽象思维

50.运用已有知识经验,按现成方案与程序来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是()

A.常规性思维

B.创造性思维

C.直觉性思维

D.分析性思维

5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解答问题有启示作用的相类似的事物或现象是()

A.原型

B.定势

C.迁移

D.变式

52.已有的问题解决的知识经验与活动方式对解决新课题的影响是()

A.原型启发

B.概念形成

C.迁移

D.问题解决

53.受经验与习惯的影响而产生的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它影响问题的解决时的倾向性,这是()

A.定势

B.迁移作用

C.动机状态

D.变式

54.问题解决受问题的难易和问题解决者情绪状态的影响,解决难度大问题时其动机应处于()水平。

A.强

B.弱

C.中等

D.偏低

55.创造性思维中能对问题提出超乎寻常的新颖独特的见解的思维特征是()

A.流畅性

B.变通性

C.新颖性

D.独特性

56.分析问题并找出问题中主要矛盾的过程是处于问题解决阶段的()

A.提出问题

B.明确问题

C.提出假设

D.检验假设57.思维敏捷,反应迅速,对于特定的问题情景能够顺利地做出多种反应或答案,反映了创造性思维的哪种特征?()

A.敏感性B.流畅性C.洞察性 D.独创性

58.问题表征是( )

A.问题的语言表述

B.问题在脑中的呈现方式

C.问题条件的呈现

D.问题目标的

59.荣格认为集体潜意识的内容是通过( )得来的。

A.遗传

B.学习

C.模仿

D.教育

60.心理学家常用的研究概念形成的方法是( )

A.抽象概念

B.具体概念

C.人工概念

D.科学概念

61.想象处理的主要信息是( )

A.表象

B.符号

C.语词

D.语义

62.提出各种心理任务上的普遍相关是由g因素所决定的心理学家是( )

A.卡特尔

B.瑟斯通

C.斯皮尔曼

D.吉尔福特

63.人们习惯于用老方法解决新问题,原因在于受到下列哪种因素影响?()

A.心理定势

B.功能固着

C.无关信息的干扰

D.问题表征的方式

64.利用人工概念进行概念形成研究的方法是由谁创立的?()

A.布鲁纳

B.罗施

C.马丁

D.赫尔

65.研究发现,简单的活动中,工作效率随动机强度的增强而提高;当活动难度加大时,动机强度应()

A.降低

B.升高

C.保持不变

D.无所谓

66.前苏联盲人作家杜布林斯基失明之后,仍能借助于过去经验保留的形象,对自然景物进行清晰、鲜明的描写,他的这种表象是( )

A.视觉表象

B.听觉表象

C.运动表象

D.动作表象

67.描写祖国大好山河诗词的朗诵,在头脑中浮现出一幅祖国美好山河的景象,这种心理现象叫( )

A.表象

B.再造想象

C.创造想象

D.幻想68.坚持使用原有已证明有效的方法解决新问题的心理倾向,称为()

A.心理定势 B.功能固着C.原型启发 D.迁移

69.我们无法通过感知了解未来天气变化的情况,但可以根据气象台的预测,推断未来天气的变化,这反映出思维的______特征。( )

A.直接性

B.具体性

C.间接性

D.概括性70.瓦特从蒸汽把水壶盖推得上下移动而进入蒸汽机的发明制作,这是[]作用()A.原型启发B.迁移C.科学幻想D.再造幻想71、已经掌握的知识技能对新知识技能的掌握产生的影响作用称为()

A.定势B.迁移C.原型启发D.功能固着作用72.人的习惯和自动化行为的生理机制是()

A.定势B.动力定型C.无条件反射D.反馈73、以概念、判断、推理等来反映客观事物,达到对事物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理解的思维过程称之为()

A.概念B.问题解决C.具体思维D.抽象思维74、把提供的各种信息重新组合,朝着一个方向、寻找出一个正确答案或最佳方案的思维过程称之为()

A.辐合性思维B.再生性思维C.创造性思维D.辐射性思维75、游览过八达岭长城的人,头脑中重现长城的形象是()

A.后像B.表象C.想象D.联想

76、()是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它是思维的形式

A.概括B.概念C.推理D.抽象

77、在头脑中提取同类食物的本质物征,舍弃非本质特征的思维过程是()

A.分析B.比较C.抽象D.概括

78、学生解题能够一题多解,说明他的()能力强

A.再现思维B.求同思维C.辐合思维D.发散思维79、言语是()

A.社会现象B.心理现象C.符合系统D.均匀递减80、一种与生活愿望相结合并指向未来的想象叫()

A.表象B.联想C.做梦D.幻想

81、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在性质上存在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上

A.表象储备B.实践要求C.知识经验D.新颖程度82、根据言语的描述或图样的示意,在人脑中产生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称为()

A.想象B.表象C.再造相象D.创造想象83、人们沿着不同的方向思考,探索问题答案的思维是()

A.发散思维B.辐合思维C.再造思维D.创造思维84、运用以前已获得的知识和经验,不需要更改地解决类似情境中的问题的思维过程叫做()

A.经验思维B.理论思维C.常规思维D.创造思维85、看小说时产生的想象活动主要是()

A.表象B.再造想象C.创造想象D.无意想象86、鲁迅在《阿Q正传》中塑造的阿Q形象,是一种()

A.再造想象B.创造想象C.幻想D.无意想象87、()的睡眠阶段会伴随梦境的出现

A.快速眼动B.慢速眼动C.接近黎明D.深度睡眠88、一系列有目的指向性的认知操作过程被称为()

A.问题解决B.概念形成C.抽象思维D.创造性思维89、分散思维的程度由变通度、流畅性和()的能力来揭示

A.求同性B.求异性C.反应性D.独特性

90、桑代克用猫做实验发现解决问题是个()的过程

A.顿悟B.尝试错误C.假设考验D.策略运用91、动机水平适中,最容易激发学习动机的理论为()

A.成就动机理论B.耶克斯和多德森定律C.成就结构理论D.强化理论9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解答问题有启示作用的相类似的事物叫()

A.原型启发B.原型C.问题对象D.问题情境93、会英语有利于学习德语,这体现了()的作用

A.变式B.定势C.正迁移D.负迁移94、与抽象思维关系密切的因素是()

A.表象B.图形C.动作D.语言

95、学生先前的解题活动所形成的心理准备状态影响他以后解题的思路,这种心理现象称为()

A.迁移的作用B.原型启发C.情感的影响D.定势的作用96、学生掌握了整数、分数、小数的知识后,可以把它们概括为有理数,这是()的思维过程

A.具体化B.分析C.系统化D.抽象

97、从一般原理到特殊事例的推理称为()

A.判断B.决策C.归纳推理D.演绎推理98、一般认为,创造思维经历四个阶段,它们是()

A.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验证假设B.准备,酝酿,豁朗,验证

C.掌握感性材料,运用变式,提出假设,验证假设D.发现问题,准备,酝酿,豁朗99、在创造性活动中,新形象的出现常带有突然性,这种心理状态称为()

A.思维的敏捷性B.再造想象C.幻想D.灵感100、从其他类似的事物中,引起联想,从而解决问题的心理过程称之为()

A.原型B.原型启发C.问题解决D.定型101、有人思想很深刻但经常感到表达出来很困难,这是因为内部言语的()造成了由深层结构向表层结构转化的困难

A.隐蔽性B.简略性C.快速性D.展开性102、受过去经验和习惯的影响而产生的心理活动的预先准备状态是()

A.同化B.变式C.定义D.定势103、已有的解决问题的经验对解决问题的影响称之为()

A.定势B.迁移C.原型启发D.功能固着104、人脑对同类事物的本质属性和事物之间规律性的联系的反映,是思维()的一个特点

A.间接性B.直接性C.概括性D.推理过程105、布鲁纳等人的人工概念形成的理论认为,概念形成的过程是()的过程

A.假设考验B.把握共同因素C.内隐学习D.语言中介106.创造性思维的主要成分是()

A.集中思维

B.抽象思维

C.发散思维

D.直觉思维107、一年级小学生计算时往往扳着手指算,这种思维是()

A.形象思维

B.动作思维

C.创造性思维

D.抽象思维108.关于初中生思维品质特点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具有明显的平衡性

B.思维创造性比批判性明显增加

C.思维的自我中心性再度出现

D.思维的片面性表面性表现依然突出109.下列哪种情形不利于顿悟()

A.一段时间的大量准备

B.一定时期的放弃

C.不同的环境

D.功能固着110.根据思维任务的性质、内容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思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下列哪一项不属于这种分类()

A.直观动作思维

B.形象思维

C.经验思维

D.逻辑思维111.概念结构理论中的层次网络模型是由()提出的

A.茹什

B.波纳

C.柯林斯

D.赫尔

11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解答问题有启示作用的相类似的事物叫()。

A.原型

B.原型启发

C.问题情境

D.问题对象113.人的心理反映的最高级的形式是()。

A.表象

B.想像

C.意识

D.思维

114.鲁班发明锯是借助()。

A.定势

B.变式

C.问题

D.原型启发115.人类思维的基本过程是()。

A.分析和综合

B.间接性和概括性

C.判断和推理

D.指向性和集中性116.心理旋转实验体现了()技术的应用。

A.加法反应时

B.减法反应时

C.开窗实验D序列加工117.认知心理学提出,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的过程

A.尝试错误

B.顿悟

C.认知操作

D.假设检验118.经过评价当前的问题状态后,限于条件,不是去缩小,而是去增加这一状态与目标状态的差异,经过迂回前进,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总目标,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称为()。

A.手段-目的分析法

B.逆向工作法

C.爬山法

D.算法式

119.个体在发展过程中获得和运用人类已经积累起来的、现成的经验是()。

A.概念形成

B.日常概念

C.概念掌握

D.科学概念120.根据言语描述或图形示意,在人脑中形成相应新形象的过程是()。

A.有意想象

B.随意想象

C.创造想象

D.再造想象121.根据思维任务的性质、内容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思维分为三种类型,下列哪个是这种分类()。

A.直观动作思维

B.形象思维

C.经验思维

D.逻辑思维122.“灵感或顿悟”是()。

A.创造思维

B.再现思维

C.分析思维

D.直觉思维123.运用已有知识经验,按现成方案与程序来解决问题的思维力一式是()。

A.常规性思维

B.创造性思维

C.直觉性思维

D.分析性思维124.心理旋转实验证明表象具有()。

A.直观性

B.稳定性

C.概括性

D.可操作性125.随着任务难度的增加,最佳动机水平有()的趋势

A.下降

B.上升

C.先降后升

D.先升后降

126.根据思维活动及其结果的新颖性可将思维分为()。

A.经验思维和理论思维

B.直觉思维和分析思维

C.辐合思维和发散思维

D.常规思维和创造思维

127.有时候,我们一边做一边思考,这种思维属于()。

A.形象思维

B.直观动作思维

C.逻辑思维

D.经验思维128.依据有序事物间的关系进行的推理,属于下列哪种类型的推理?()

A.三段论推理

B.条件推理

C.线性推理

D.假言推理129.布鲁纳等人的人工概念形成的研究表明,概念形成是()的过程

A.知觉水平共同因素把握B.语言中介C.假设考验D.主动加工解决130.问题解决中,从目标状态出发,按照子目标组成的逻辑顺序逐级向初始状态递归的策略,称作()A.逆向工作法B.爬山法C.手段—目的分析法 D.算法式二、多选题

1.在人们的头脑中,运用存储在长时记忆中的知识经验对外界输人信息进行各种思维操作,其中最基本的思维过程是 ( )。

A.分析B.综合C.比较D.抽象E.概括2.在问题解决中所要经历的心理过程是 ( )。

A.发现问题B.分析问题C.理解问题D.提出假设E.验证假设3.专家和新手在问题解决上的主要差异在于 ( )。

A.受定势影响B.知识数量C.思维的发散性D.知识组织方式E.动机水平4.在测量创造性的测验中,通常用发散思维的 ( )。

A.流畅性B.广泛性C.变通性E.远距离联想能力

5. 思维活动的所借助的主要工具包括( )

A.动作

B.表情

C.语言

D.表象

6、表象的特点有()。

A典型性B抽象性C形象性D概括性

7、想象与表象的区别就在于()。

A想象是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新形象的思维过程。

B表象是过去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在头脑中的再现。

C表象并没有创造出新的形象,因此它属于记忆的范畴。

D想象是新形象的创造,所以属于思维的范畴。

8、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反映,所以它能()。

A认识事物之间的本质联系B认识事物内部的本质联系

C认识不能直接感知的事物D对没有发生的事情作出预测

9.发散性思维的主要特征包括()

A.流畅性B.变通性C.典型性D.独特性

10、记忆表象是头脑中出现的过去经验过但现在不在眼前的事物的形象,它具有()特性

A、直观性

B、概括性

C、可操作性

D、抽象性

11、遗觉像是指()

A.一种特殊的创造想象B.儿童期可能出现的一种记忆活动

C.与感知形象一样清晰的表象D.儿童期出现的一种想象活动

12、问题的策略有()

A.算法

B.启发法

C.推理法

D.尝试法

13、问题解决就是在问题空间中进行搜索,以便从问题的初始状态达到目标状态的思维过程。所谓问题空间是指对()的认识

A.初始状态B.目标状态C.中间状态D.算子

14、研究表明()是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A.定势B.动机C.原型启发D.个性15、对头脑中已有的形象进行粘合,强调,夸张,典型化等加工改造是()的思维过程

A.再造想象B.记忆表象C.创造想象D.幻想

16、内部言语()

A.是不出声的言语B.支持思维活动的进行

C.是进行交际的言语D.以语音为物质外壳

17、()是思维的智力操作过程

A.求同与求异B.分析和综合C.比较与分类D.分散与集中18、想象不同于表象()

A.前者属于思维B.后者属于记忆C.前者属于记忆D.后者属于思维

19、布鲁纳提出了概念形成的策略包括()。

A.保守性聚焦

B.假设检验

C.内隐学习

D.冒险性聚焦

20、要培养人们创造思维的能力通常则通过训练()着于

A.灵敏性B.变通性C.独特性D.流畅性三、填空

1.思维的特点是___ ___、__ ____。

2.思维根据凭借物或形态不同可分为___ ___、_ ___、_ ___。根据是否遵循逻辑规则可分为____ ___、___ ___根据向性和答案不同可分为:_ _____、___ ___。

3.思维的基本过程是____ ___、____ ___、_____ __、__ _____、_____ _。思维的基本形式是__ _、___ _、____ _。

4.概括有初级的___ __、和高级的____ __。

5.抽象是人脑把各种对象或现象间_ ___、__ __属性提取出来的过程。

6.思维的基本单位是__ _,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是_ __关系。

7.推理可分为__ __和_ _两种。

8.变式是从____ 、__ _和方式变换事物的_ ___属性,揭示______属性的过程。它的作用在于____。9.解决问题的阶段是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 ___。

10.迁移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基中有_ _迁移和___ __迁移两种。11.定势叫心向,是心理活动的_____或是心理的_ _。它对解决问题有时有___影响,有时有____影响。12.想象是人脑对__ _加工改造,创造出____ __的过程。它是一种特殊形式的___ _。13.想象的在有__ __、__ ___。有意想象分为__ ___、__ __。幻想分为__ __、__ ___。14.影响创造想象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再造想象依赖的条件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思维的品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表象是从到的过度阶段,是认识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17、根据创造程度不同,把随意想象分为和。

18、与再造想象相比,创造想象具有的特点有:首创性、和。

19*、幻想的形式分为和。理想空想

20、记忆表象(简称表象)具有两个特征:和。

21、根据思维探索答案的方向不同,把它分为和。

22、根据思维过程中的凭借物或思维形态不同,把它分为、和语词逻辑思维。

23、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有:提出问题、、和验证假设。

24、创造性思维与创造性活动相联系,一般经历以下四个过程:准备期、、和验证期。

25、发散性思维的指标有:、和独特性。

26、思维是客观事物或现象在人脑中和的反映。

27、认知心理学认为,问题解决是一系列有指向性的操作过程。

四.名词解释

动作思维聚合思维分散思维合取概念析取概念人工概念问题空间功能固着表象遗觉像想象创造想象灵感理想幻想表象的信息加工理论

五、简答题

1.简述形象与表象的区别和联系。

2.简述问题解决的一般思维过程。

3.简述概念结构理论。

4.什么是功能固着?

5. 什么是创造性思维?教师应该怎样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六、综合题

6.试述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

7.分析思维与感知觉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8.试述布鲁纳 (Bmner,etal.,1956)的概念形成实验的研究价值。

1-5 BBACA 6-10 CDBAD 11-15DBC CC16-20 ACCBC 21-25 CCCBC 26-30 CB CA A31-35 CDDAB 36-40 CACDB 41-45 XBDCD 46-50 CABCA51-55 ACADD 56-60 BBXXC 61-65 AXADA66-70 BAXCX 71-75 XXDAB 76-80 BCDXD 81-85 DCACB 86-90 BAXDB 91-95 BBXXD 96-100 DDBDB 101-105 XDXCA106-110 CBXDC 111-115 CADDA 116-120 XCACD 121-125 CAADA126-129 DBCC

1.AB

2.ABDE

3.BD

4.AC 5 ACD 6 CD 7 ABCD 8 CD 9 ABD 10 ACB 11 BC 12 AB 13 ABC 14 ABD 15 AC 16XX 17 BC 18 AB 19 AD 20 BCD

1.(间接性、概括性) 2.(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形式逻辑思维、非形式逻辑思维)(集中思维、发散思维) 3.(分析与综合、比较、抽象与概括、具体化、系统化)(概念、判断、推理) 4.(经验概括、科学概括) 5.(共同的、本质的) 6.(概念、反比例) 7.(归纳推理、演绎) 8.(不同角度、方面、非本质、本质、分化概念(区分本质和非本质特征)) 9.(提出问题、明确问题、提出假设、检验假设) 10.(已经获得的知识技能和学习方法对学习掌握新知识和新技能的影响)(正)(负) 11.(一种准备状态、倾向性;积极影响、消极) 12.(已有表象、新形象、思维) 13.(无意想象、有意想象、再造想象、创造想象、理想、空理) 14.(创造性动机、原型启发与联想、积极思维活动、灵感和艰苦劳动)(刺激物是否鲜明生动、主体表象丰富程度、主体对词语和图表的理解、知识经验) 15.(广阔性和深刻性、独立性与批判性、逻辑性、灵活性和敏捷性、创造性) 16、再造想象创造想象17、独立性新颖性18、理想空想19、直观性概括性20、集中性思维发散性思维21、动作思维、形象思维22、明确问题提出假设23、酝酿期豁朗期24、变通性(灵通性)流畅性25、间接概括26、目的认知

部分练习未整理答案

答案有误联系:wojiaoliubiti@https://www.wendangku.net/doc/af13829399.html,

社会心理学笔记(侯玉波)

社会心理学(侯玉波) 第一章社会心理学导论 一、为什么要学习社会心理学 (一)认识自己 (二)认识他人:“大五”人格理论、中国人人格的七因素结构(三)认识社会 (四)认识生活的价值 二、什么是社会心理学 (一)社会心理学的定义 (二)社会心理学与常识 (三)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三个领域 1、个体过程 2、人际过程 3、群体过程 三、社会心理学的历史脉络 (一)学派时期的社会心理学 1、精神分析学派的心理社会观 2、行为主义眼中的心理与社会 3、人本主义心理学与人的自我实现 (二)社会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 1、产生阶段(1895-1934) 2、起步阶段(1935-1945) 3、发展阶段(1946-1969) 4、危机阶段(70年代) 5、繁荣阶段(80年代之后) 第二章社会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 一、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基本问题 (一)假设与理论 (二)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两种取向 (三)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三个层面 1、社会层面 2、个人层面 3、人际层面 二、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过程 (一)如何提出问题

(二)如何阅读文献 (三)研究方法选择 1、相关研究 2、实验研究 (四)收集数据的方法 1、观察法 2、调查法 3、实验法 4、档案研究法 5、元分析方法 (五)研究的设计 (六)研究中应注意的问题 (七)论文的撰写 三、社会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一)生物理论 (二)学习理论 1、学习理论的机制:联结、强化、模仿 2、学习理论的特点 (三)诱因理论 1、理性决策论 2、交换理论 3、需求满足论 (四)认知理论 1、认知理论的两个基本原则 2、一些重要的认知理论:归因理论、认知失调理论 (五)角色理论 第三章自我概念 一、关于自我研究的历史 二、和自我有关的概念 自我图式、自我觉知、自尊、自我提升和自我确认、自我效能、自我表演、自我障碍、自我检控、自证预言、体像 三、自我偏差 (一)焦点效应

教育心理学专题练习第七章技能的形成

第七章技能的形成 一、单选题 1.就动作技能的学习而言,“见者易,学者难”这句话强调的是()对动作技能学习的重要性。 A.言语指导 B.示范 C.练习 D.反馈 2.教师罚学生抄写课后生字五遍,这时学生的抄写行为属于()。 A.集中练习 B.分散练习 C.实际练习 D.不属于动作技能的练习 3.练习扔铅球的动作时,宜采用的动作练习形式是()。 A.心理练习 B.整体练习 C.集中练习 D.分配练习 4.桑代克曾做过一个实验:被试蒙上眼睛后练习画4寸长的线段,经过3000多次练习,毫无进步。其最适当的解释是()。 A.被试缺乏学习动机 B.练习过多导致疲劳 C.被试不知练习的结果 D.缺乏适当的指导 5.动作技能的教学方法一般宜于采用()。 A.发现法 B.讲解法 C.示范法 D.示范与讲解相结合的方法 6.绘画属于()。 A.心智技能 B.操作技能 C.陈述性知识 D.认识策略 7.以下哪个不是操作技能的特点()。 A.对象具有客观性 B.动作的执行具有外显性 C.对象具有观念性 D.认知技能和动作技能 8.技能的种类有()。 A.工作技能和生活技能 B.动作技能和操作技能 C.智力技能和认知技能 D.认知技能和动作技能 9.在技能形成的练习过程中,其进步情况的表示方法是用()。 A.图示 B.坐标 C.遗忘曲线 D.练习曲线 10.以下属于动作技能的是()。 A.阅读 B.写字 C.解应用题 D.笔算 11.下列特点中不属于智慧技能的有()。 A.对象具有客观性 B.动作的执行具有内潜性 C.对象具有观念性 D.结构上具有简缩性

12.区分字母B、F、H和汉字已、巳、己属于智慧技能的()。 A.辨别 B.概念 C.规则 D.高级规则 13在操作技能形成的四个阶段中,主要靠视觉控制,动觉水平较低的阶段是()。 A.操作定向 B.操作熟练 C.操作模仿 D.操作整合 14.操作技能形成的第一个阶段是()。 A.操作模仿 B.操作熟练 C.操作定向 D.操作整合 15.操作技能形成的第三个阶段是()。 A.操作模仿 B.操作熟练 C.操作定向 D.操作整合 16.实际再现出特定的动作方式或行为模式,是指()。 A.操作定向 B.操作整合 C.操作熟练 D.操作模仿 17了解操作活动的结构或要求,在头脑中建立起操作活动的定向映像的过程叫()。 A.操作模仿 B.操作熟练 C.操作定向 D.操作整合 18.把模仿阶段习得的动作固定下来,并使各动作成分相互结合,成为定型的、一体化的动作,这是()。 A.操作定向 B.操作整合 C.操作熟练 D.操作模仿 19.下列活动中,属于动作技能的是()。 A.阅读 B.驾驶 C.运算 D.写作 20.动作的稳定性、准确性、灵活性较差,这说明该动作处于()。 A.操作模仿 B.操作熟练 C.操作定向 D.操作整合 21.主要靠视觉控制,不能主动发现错误与纠正错误是处于操作技能形成的()阶段。 A.操作定向 B.操作模仿 C.操作整合 D.操作熟练 22.动作的各个成分趋于分化、精确,整体动作趋于协调、连贯,说明该动作处于()。 A.操作模仿 B.操作熟练 C.操作定向 D.操作整合 23.完成一个动作比标准速度要慢,个体常感到疲劳紧张,说明该动作处于()。 A.操作熟练 B.操作模仿C.操作定向 D.操作整合 24.学生在几何课上学会用圆规画圆,这种学习属于()。 A.概念学习 B.言语信息C.操作技能学习D.辨别学习 25.在大脑皮层建立了动力定型,这说明动作属于()。 A.操作熟练 B.操作模仿 C.操作定向 D.操作整合 26.各个动作之间的干扰消失,衔接连贯、流畅,多余动作消失,该动作处于()。

心理学统考章节练习及答案第七章-思维

第七章-思维 一、单选题 1.根据在解决问题时,思维活动的方向和思维的成果的特点,可将思维分为( )。 A.动作思维和形象思维B.辐合思维和发散思维 C.常规思维和创造性思维D.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 2.人脑所形成的事物的映像与它所反映的事物木身之间的区别是 ( )。 A.前者是第一性的,后者是第二性的 B.两者皆是第一性的,只不过是事物的映像以观念的形式存在 C.前者是第二性的,后者是第一性的 D.两者皆是第一性的,而被反映的客观事物是独立存在于现实中的实在的客体 3.概念形成的策略中,( )是更有效的策略。 A.保守性聚焦B.冒险性聚焦C.同时性扫描D.继时性扫描4.在下述推理中,正确的是 ( )。 A.所有A都是B,所有C都是B,因而所有A都是C B.所有A都不是B,所有B都是C,因此所有A都不是C C.所有A都是B,所有B都是C,因而所有A都是C D.有些A是B,有些B是C,因此,有些A是C 5.看完《西游记》后,脑中产生一个 "椰棚如生"的孙悟空的形象的心理过程是( )。 A.再造想象B.创造想象C.幻想D.表象形成6.思维是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的,对客观事物 ( )的认识。 A.直接具体B.常规抽象C.概括间接D.直接概括7.为研究概念的形成,人们在实验室条件下对 ( )进行了研究。 A.具体概念B.抽象概念C.自然概念D.人工概念8.在解决河内塔问题时人们采用的策略是 ( )。 A.算法B.手段一目的分析C.逆向搜索D.爬山法9.在概念的层次网络模型中,每个概念结点上贮存的是 ( )。 A.该概念的独有特征B.本级概念共有的特征 C.该概念的功能性特征D.该概念的所有特征 10.心理旋转实验证明表象具有 ( )。 A.直观性B.稳定性C.概括性D.可操作性11、想象是人脑对已有的()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 A经验B知识C客体D表象 12、从爱听童话神话故事发展到爱听英雄模范故事,这是想象()发展的表现。 A有意性B现实性C创造性D概括性13、小学生从“习作例文”到“命题作文”,这是想象()的发展的表现。 A有意性B现实性C创造性D概括性 14、当人们在交谈中提到“黄山”时,头脑中出现迎客松的形象,这是() A.会议 B.重现 C.表象 D.想象 15、当我们在阅读《祥林嫂》时,头脑中出现的祥林嫂的形象是()想象的形象。 A 有意B无意C再造D创造16.在看小说时,脑中产生出小说描写的场景,这个心理过程是() A.再造想像B.创造想像C.幻想D.表象形成17.Wason通过“四卡片选择作业实验”结果证明,人们有:() A.验证倾向 B.虚伪倾向 C.证实倾向D.证伪倾向

附答案和重点 2016教师资格考试 教育心理学分章练习第七章

《教育心理学》平时练习题(中小学适用) 第七章技能的形成 一、选择题: l、技能是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 B 】P105 A.本能行为 B.活动方式 c.知识 D.习惯动作 2、操作技能的特点是【 A 】P106 A.物质性、外显性、展开性 B.物质性、外显性、简缩性 c.观念性、内隐性、简缩性 D.观念性、内隐性、展开性 3、下面哪一项是心智技能的三个特点【 A 】P107 A.观念性、内潜性、简缩性 b.客观性、内潜性、简缩性 c.客观性、外显性、展开性 D.观念性、内潜性、展开性 4、操作技能模仿阶段的动作特点之一是主要靠何种感觉控制【 B 】P109 A.动觉 B.视觉 C.听觉 D.触觉 5、操作技能熟练阶段的动作特点之一是何种控制增强? 【 D 】P111 A.视觉 B.听觉 c.触觉 D.动觉 6、动作有一定的稳定性和精确性,视觉控制不起主导作用,各个动作之间相互干扰减少,这个动作阶段是【 C 】P110 A.操作的定向 B.操作的模仿 C.操作的整合 d.操作的熟练: 7、在智力技能形成过程中,需要把智力活动模式以展开的、外显的方式予以实施的阶段是 【 C 】P118 A.原型定向 B操作定向 c.原型操作 D.原型内化 8、在练习的中或后期,进步出现暂时停顿的现象,这种现象称为【 D 】P111 A.练习曲线 B.负迁移 C.学习干扰现象 D.高原现缘 9、形成各种操作技能所不可缺少的关键环节是【 C 】P111 A.示范与讲解 B.模仿 C.练习 D.有效反应 lO、练习曲线中间有一个明显的、暂时停顿期。这个时期称为【 B 】P111 A.过度学习期 B.高原期 C.疲劳期 D.潜伏期 11、学生在学习弹奏钢琴曲的练习中,当练习到一定阶段时,常会感到自己的进步似乎停止了。这种现象属技能学习中的。【 A 】P111 A.高原现象 B.倒摄抑制 C.生理极限 D.及时反馈 12、吹拉弹唱属于。【 C 】P106 A.识记技能 B.心智技能 C.操作技能 D.认知技能 13、安德森的心智技能形成三阶段论的第三个阶段是。【 D 】P114 A.认知阶段 B.联结阶段 C.评价阶段 D.自动化阶段 14、动作技能学习心理过程的第一阶段是。【 B 】 A.联结阶段 B.认知阶段 C.自动化阶段 D.熟练阶段 15、在技能形成的练习过程中,其进步情况的表示方法是用。【 D P111】

(完整版)普通心理学第七篇—思维

第七章思维 第一节思维的一般概念 一、思维的概念及特征 (一)概念: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 思维是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的,是认识的高级形式。 从信息加工的观点来看,记忆是人脑对输入信息的编码、储存和提取过程。而思维则是对输入信息进行更高层次的加工。 (二)思维的特征 1、概括性 2、间接性 3、思维是对经验的改组 二、思维的过程(思维的心智操作) (一) 分析和综合是思维的基本过程 1. 分析是在头脑中把整体分解为部分,把复杂的事物分解为简单的要素,分别加以考虑的心智操作。 2. 综合是在头脑中把事物的各部分和各种因素联结起来考虑的心智操作。 (二)比较:比较是在头脑中对事物或现象加以对比,确定它们的相同、相异及其关系的过程。 (三)抽象与概括 1.抽象是在头脑中舍弃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与非本质属性,把事物共同的本质属性抽取出来的过程。 2.概括是在头脑中把抽取出的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综合起来的过程。如概念、定义、定理的形成。 (四)具体化与系统化 1.具体化就是在头脑中把抽象、概括的结论应用于具体的事物的过程。 2.系统化就是在头脑中把事物或其属性,纳入到一定的类别

或系统中去的过程。 三、思维的种类 (一)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 根据思维所要解决的问题的内容和方法,可把思维区分为:1.动作思维以实际操作来解决直观的、具体问题的思维称为动作思维或直观动作思维。 2.形象思维以头脑中的表象进行的思维,称为形象思维或具体形象思维。 3.抽象思维运用概念进行判断、推理的思维活动,称为抽象思维或抽象逻辑思维。 (二)聚合式思维和发散式思维 根据思维探索答案的方向,可把思维区分为: 1.聚合式思维(求同思维、集中思维)是把问题所提供的各种信息聚合起来得出一个正确的答案的思维。 2.发散式思维(求异思维、分散思维)是沿着各种不同的方向去思考,探求多种解决问题途径和答案的思维。 (三)经验思维和理论思维 依据思维是根据日常生活经验还是科学概念,可区分为: 1. 经验思维人们凭借日常生活经验进行的思维活动叫做经验思维。 2. 理论思维这是根据科学的概念和论断,判断某一事物或解决某个问题叫做理论思维。 (四) 直觉思维和分析思维 根据思维是否遵循严密的逻辑规律可区分为: 1.直觉思维是人们在面临新的问题、新的事物和现象时,能迅速理解并作出判断的思维活动。具有快速性和跳跃性的特点。如灵感。 2.分析思维也叫逻辑思维,它是遵循严密的逻辑规律,逐步推导,最后得出合乎逻辑的答案或作出合理结论的思维活动。

《普通心理学》:思维的种类

《普通心理学》:思维的种类 一、根据思维的凭借物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可以把思维分为直观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 1.直观动作思维 直观动作思维又称实践思维,是凭借直接感知,伴随实际动作进行的思维活动。 实际动作便是这种思维的支柱。幼儿的思维活动往往是在实际操作中,借助触摸、摆弄物体而产生和进行的。例如,幼儿在学习简单计数和加减法时,常常借助数手指,实际活动一停止,他们的思维便立即停下来。成人也有动作思维,如技术工人在对一台机器进行维修时,一边检查一边思考故障的原因,直至发现问题排除故障为止,在这一过程中动作思维占据主要地位。不过,成人的动作思维是在经验的基础上,在第二信号系统的调节下实现的,这与尚未完全掌握语言的儿童的动作思维相比有着本质的区别。 2.具体形象思维 具体形象思维是运用已有表象进行的思维活动。 表象便是这类思维的支柱。表象是当事物不在眼前时,在个体头脑中出现的关于该事物的形象。人们可以运用头脑中的这种形象来进行思维活动。在幼儿期和小学低年级儿童身上表现得非常突出。如儿

童计算3+4=7,不是对抽象数字的分析、综合,而是在头脑中用三个手指加上四个手指,或三个苹果加上四个苹果等实物表象相加而计算出来的。形象思维在青少年和成人中,仍是一种主要的思维类型。例如,要考虑走哪条路能更快到达目的地,便须在头脑中出现若干条通往目的地的路的具体形象,并运用这些形象进行分析、比较来作出选择。在解决复杂问题时,鲜明生动的形象有助于思维的顺利进行。艺术家、作家、导演、工程师、设计师等都离不开高水平的形象思维。学生更需要形象思维来理解知识,并成为他们发展抽象思维的基础。 形象思维具有三种水平:第一种水平的形象思维是幼儿的思维,它只能反映同类事物中的一些直观的、非本质的特征;第二种水平的形象思维是成人对表象进行加工的思维;第三种水平的形象思维是艺术思维,这是一种高级的、复杂的思维形式。通常所说的形象思维是指第一种水平。 3.抽象逻辑思维 抽象逻辑思维是以概念、判断、推理的形式达到对事物的本质特性和内在联系认识的思维。 概念是这类思维的支柱。概念是人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一种思维形式,因而抽象逻辑思维是人类思维的核心形态。科学家研究、探索和发现客观规律,学生理解、论证科学的概念和原理以及日常生活中人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都离不开抽象逻辑思维。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得到了迅速发展,初中生这种思维已开始占主导地位。初中一些学科中的公式、定理、法则的推导、证明与判断等,都

教育心理学考试重点第七章技能的形成+实战演练

教育心理学考试重点提示: 第七章技能的形成 重点提示 统观近几年全国各省的教师资格认证教育学考试,本章的考查重点是: (1) 技能的两大分类及形成阶段。 (2) 操作技能及心智技能的培养要求。 (3) 心智技能形成的有关理论。 考纲链接 1.技能的概念:技能是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 2.技能的特点:(1) 技能是通过学习或练习而形成的,不同于本能行为;(2) 技能是一种活动方式,是由一系列动 作及其执行方式构成的,属于动作经验,不同于认知经验的知识;(3) 技能中的各种动作要素及其执行顺序要体现活动本身的客观法则的要求,不是一般的习惯动作。 3.技能的种类: (1) 操作技能,也叫动作技能、运动技能,指由一系列实际动作,以完善、合理的方式组成的操作活动方式。它具有客观性、外显性、展开性的特点。 (2) 心智技能,也称智力技能、认知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它具有以下特点:对象具有观念性;执行具有内潜性;结构具有简缩性。 4.技能的作用:(1) 能够对活动进行调节与控制;(2) 是获得经验、解决问题、变革现实的前提条件;(3) 影响着学习者的个性品质。 5.操作技能的分类: (1) 从对外部刺激的调节方式看,分为连续性动作技能和非连续性动作技能;(2) 从对外部条件的利用程度看,可分为封闭型动作技能和开放性动作技能;(3) 从所涉及的骨骼、肌肉及动作幅度大小,可分为精细动作技能和粗放动作技能。 6.心智技能的分类: (1) 根据适用范围不同,分为一般心智技能和专门心智技能;(2) 根据学生学习的结果,分为智慧技能和认知策略。7.操作技 能形成的阶段:可以分为操作定向、操作模仿、操作整合与操作熟练四个阶段。 8.操作定向:即了解操作活动的结构与要求,在头脑中建立起操作活动的定向映像的过程。在操作定向阶段形成的映像应包括两方面:一是对操作活动的结构要素及其关系的认识;二是与操作技能学习有关或无关的各种内外刺激的认识与区分。 9.操作模仿即实际再现出特定的动作方式或行为模式。 (1) 动作品质:动作的稳定性、准确性、灵活性较差; (2) 动作结构:各个动作之间的协调性较差; (3) 动作控制:主要靠视觉控制,动觉控制水平较低; (4) 动作效能:完成一个动作往往比标准速度要慢,个体经常感到疲劳紧张。10.操作整合:即把模仿阶段习得的动作固定下 来,并使各动作成分相互结合,成为定型的、一体化的动作。 (1) 动作品质:动作可以表现出一定的稳定性、精确性和灵活性,但当外界条件发生变化时,动作的这些特点都有所降低;

普通心理学复习题——第七章-思维

普通心理学复习题——第七章-思维 一.名词解释 动作思维聚合思维分散思维合取概念析取概念人工概念问题空间功能固着表象遗觉像想象创造想象灵感理想幻想表象的信息加工理论 二、单项选择题:1-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请选出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根据在解决问题时,思维活动的方向和思维的成果的特点,可将思维分为()。 A.动作思维和形象思维 B.辐合思维和发散思维 C.常规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D.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 2.人脑所形成的事物的映像与它所反映的事物木身之间的区别是()。 A.前者是第一性的,后者是第二性的 B.两者皆是第一性的,只不过是事物的映像以观念的形式存在 C.前者是第二性的,后者是第一性的 D.两者皆是第一性的,而被反映的客观事物是独立存在于现实中的实在的客体 3.概念形成的策略中,()是更有效的策略。 A.保守性聚焦 B.冒险性聚焦 C.同时性扫描 D.继时性扫描 4.在下述推理中,正确的是()。

A.所有A都是B,所有C都是B,因而所有A都是C B.所有A都不是B,所有B都是C,因此所有A都不是C C.所有A都是B,所有B都是C,因而所有A都是C D.有些A是B,有些B是C,因此,有些A是C 5.看完《西游记》后(只是一本书!!!),脑中产生一个"椰棚如生"的孙悟空的形象的心理过程是()。 A.再造想象 B.创造想象 C.幻想 D.表象形成 6.思维是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的,对客观事物()的认识。 A.直接具体 B.常规抽象 C.概括间接 D.直接概括 7.为研究概念的形成,人们在实验室条件下对()进行了研究。 A.具体概念 B.抽象概念 C.自然概念 D.人工概念 8.在解决河内塔问题(P273页)时人们采用的策略是()。 A.算法

教育心理学 第七章全文翻译

教育心理学第七章—— 有效的教学 詹妮弗·洛根女士所教的八年级物理科学课上气氛热烈,学生们以小组的形式在实验台旁做实验,他们把水装入各种瓶子中,然后敲击瓶子已弄清究竟什么因素在影响不同声音的产生,其中一组摆好了一列完全相同的瓶子,然后再每个瓶中倒入不同量的水,依次敲击这些瓶子时产生了不同的声音。一个小组成员告诉洛跟女士是瓶子里水的多少影响了不同声音的产生。小组其他成员也点头同意。另一个小组按形状和薄厚程度的不同将瓶子分类,然后在每个瓶子中注入等量的水,其中一个小组成员说是瓶子的形状和厚薄导致了声音的差异,其他小组的实验有些杂乱。他们把不等量的水分别注入大小宽窄和薄厚各不相同的瓶子中,然后敲击瓶子以辨别声音的不同,他们得出的结论真是五花八门。 半个小时后,洛根女士将全班同学召集在一起,让小组成员们描述所做的实验以及得出的结论,学生们大声的说着本组的观点:是水的多少,是瓶子的高度,是瓶子的厚度,是瓶子的形状,是你敲打瓶子的用力程度,洛根女士一边协调着大家的争论,一边让学生们能够正视他人的观点,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第二天,跟你是教授声音,这一刻他解释声音如何引起空气中的波波又如何,引起耳膜震动,将声音信号传递到大脑,他让两个学生拿着一根细管到教室的前面,用细管来解释声波是怎样传达的。他问学生许多问题,就想了解他们是否明白,又想引导他们下一步的思维活动,然后他解释了为什么管子越长,管子里的声音就会变得越来越低,为了说明这一点,他用一根短笛和一根长笛进行了演示,学生们豁然开朗,洛根女士能从学生对问题的回答中了解到他们开始明白了。最后洛根女士让学生重新以小组的形式讨论刚才所学的内容,并将获得的新知识运用到瓶子问题中去。 第三天上声学课时,学生们很兴奋,叽叽喳喳说个不停,他们冲到实验台前开始注水,敲击瓶子,以验证前一天所学的理论,洛根女士在小组间走动,听着他们的交谈,她听到一个学生说,并不是水的量,而是空气的量,另一小组的学生说不是瓶子是空气,他还帮助一个毫无头绪的小组着手去做实验。最后落根女士将学生召集在一起讨论他们的发现和结论,一些小组的代表演示他们所做的实验,以说明每个瓶子里的空气量是如何影响声音的。 洛根女士问:我们如何做一个精确的实验来说明仅仅是空气的量决定声音呢?学生们叽叽喳喳的说着,然后决定在一个实验中使用所有的瓶子。他们摆了一列完全相同的瓶子,里面装入不同量的水,然后证明是空气而不是水在影响声音之后,又将相同量的水装入不同大小的瓶子里,经过充分的验证,得到如下结论:在任何一种情况下,瓶子中留下的空间越多,声音就越低。 最后,洛根女士布置的家庭作业是阅读教科书上的声音那一章。她告诉学生可以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以保证每个成员都理解了声学课中所有内容,然后还有

《社会心理学》思考题及答案10.1

《社会心理学》 第一章 1.名词解释: *(1)社会 答:社会是人们交互作用的产物,是由在共同的物质生产活动的基础上相互联系的人们组成的群体。 *(2)文化 答:文化是在一特定群体或社会的生活中形成的并为其成员所共有的生存方式的总和。 *(3)人格 答:人格是一种内在力量的持久组织。它帮助个人决定在各种情境下的反应,因此行程包括内隐与外显过程在内的行为的一致性。 *2.简述社会行为的基本特征。 答:社会行为作为人对各种简单与复杂的社会刺激的反应,具有如下特征: (1)社会行为是对包括他人行为在内的社会刺激的反应,同时又能够成为他人行为的刺激。即社会行为既具有主动性又具有受动性,并且也因此在社会生活中具有互动性。 (2)社会行为是包括内在体验过程和外部表现过程的“连续统”,即它既具有内隐性又具有外显性。内在的体验过程是外在的表现过程的基础、潜在状态,或准备阶段。 (3)社会行为的主体既包括作为群体成员的个体,也包括由这些个体组成的规模不等的群体,即它既具有个体性又具有群体性。社会行为主要包括三大类:一是个体受他人或社会影响而产生的行为;二是那类既由个体所体现同时又为群体中的其他成员所共有的行为;三是那类由各种有组织或无组织的群体所表现的行为。 第二章 *1.列举社会心理学的三大研究取向(学科)。

答:社会心理学三种研究取向的三大母学科是三种不同性质的学科,社会学属于社会科学,心理学兼具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性质,而文化人类学则是完全的人文学科。 2.列举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和拓展方法。 答:(1)一般方法:实验研究法、调查研究法、现场研究法(包括访谈法和观察法)、文献研究法。 (2)拓展方法:博弈论分析方法、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电脑模拟研究法。 第三章 1.名词解释: 社会化 答:社会化是指个体在成长过程中,通过与社会的交互作用,了解社会规则和约束,学习和内化社会规范及文化,逐步完成由“自然人”向“社会人”的过程。 *2.简述影响社会化的社会环境因素 答:(1)家庭。家庭式个体早起社会化的重要场所和起点,家庭环境之下的社会化的质量和效果将为个体以后的社会化奠定基础。儿童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家庭中度过,家庭内部的教育和父母的思想以及家庭内部的关系特征都对儿童的性格特征和社会交往特点产生影响。学前期儿童的成长状况很大程度上会决定器以后的社会化进程。次级社会化阶段中家庭对个体社会化的影响仍会继续,个体将在自己独立的家庭中扮演丈夫、妻子等各种新的社会角色。总之,大部分个体终其一生都无法脱离家庭的影响。 (2)学校。学校是在现代社会中对个体社会化影响最大的力量。在学校里个体将有计划有组织的学习各种知识、技能、价值和行为规范。学校中进行的社会化对个体的知识储量、技术水平、价值观和人格规范的塑造和培养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儿童在学校中有利于他们理解角色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学校中的集体类活动尤其是竞赛类活动利于学生通过他人的评价来纠正自己的行为。 (3)同辈群体。同辈群体是由一群在年龄、兴趣爱好、地位、价值观等方面相同或相似的个体组成的关系相对亲密的群体。这类群体往往是非正式的,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变动性。同辈群体的特征一是有明显非主流性;二是强烈的自我认同意识;

教育心理学 第七章练习题

教育心理学第七章练习题 一、判断题。 1、操作技能熟练阶段动作的控制,动觉控制增强,不需要视觉的 专门控制和有意识的;活动。() 2、操作技能的形成过程中,操作的模仿阶段,动作的动觉控制水 平较高,而视觉控制水平较低。() 3、技能是一种本能行为。() 4、技能是一种活动方式,属于动作经验,与属于认知经验的知识 是相同的。() 5、定向映象的完备性、独立性与概括性不同,则活动的定向基础 就有差异,就会影响到心智技能最终形成的水平。() 6、习惯是自然习得的,它既可能符合法则,也可能不符合法则; 而技能是通过系统的学习与教学而形成的,是在主客体相互作用的基础上,通过动作经验的不断内化而形成的。 7、细微型操作技能靠小肌肉群的运动来实现,一般不需激烈的大 运动,着重于比较狭窄的空间领域进行手、脚、眼的巧妙的协调动作,或者是配合默契的动作等。例如,打字、弹钢琴、举重、铁饼、标枪等,就属于这类技能。 8、技能是通过学习或练习而形成的,不同于本能行为。 9、定势是先于一种活动而指向于该种活动的心理准备状态。() 10、练习曲线是开始时进步慢,后期进步快。()

二、选择题。 1、人借助于骨骼、肌肉实现的,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操作活动方式,称之为()。 A、心智技能 B、演讲技能 C、驾驶技能 D、操作技能 2、在智力技能形成过程中,需要把智力活动模式以展开的、外显的方式予以实施的阶段是()。 A、原型定向 B、操作定向 C、原型操作 D、原型内化 3、安德森的心智技能形成三阶段论的第三个阶段是()。 A、认知阶段 B、联结阶段 C、评价阶段 D、自动化阶段 4、心智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在以下四个选项中,不属于心智技能的是()。 A、阅读技能 B、运算技能 C、运动技能 D、记忆技能 5、官能训练注重训练的()而不注重内容。 A、技能 B、形式 C、方法 D、技巧 6、动作技能学习心理过程的第一阶段是()。 A、联结阶段 B、认知阶段 C、自动化阶段 D、熟练阶段 7、根据练习内容的完整性的不同可将练习分为()。 A、集中与分散练习 B、整体与部分练习 C、模拟与实际练习 D、过分与适度练习 8、多项选择题 心智技能具有哪三个特点?() A、对象具有观念性 B、执行具有内潜性

中学生《普通心理学》思维的过程

《普通心理学》:思维的过程 思维的过程包括分析、综合、比较、分类、抽象、概括、具体化、系统化等。 一、分析与综合 分析与综合是思维过程的基本环节,一切思维活动,从简单到复杂,从概念形成到创造性思维,都离不开头脑的分析与综合。 分析是在头脑中把事物的整体分解成各个部分、方面或个别特征的思维过程。例如,我们把植物分解为根、茎、叶、花、果实、种子;把动物分解为头、尾、足、躯体;把几何图形分解成点、线、面、角、体;分析一个句子由哪些语言成分构成等,都属于分析过程。 综合是在头脑里把事物的各个部分、方面、各种特征结合起来进行考虑的思维过程。例如,把单词组成句子;把文学作品的各个情节联成完整的场面;把一个学生的思想品德、智力水平、学业成绩、健康状况等方面联系起来,加以评价,作出结论等都属于综合过程。 分析与综合在人的认识过程中有不同作用。通过分析,人可以进一步认识事物的基本结构、属性和特征;可以分出事物的表面特性和本质特性,使认识深化;可以分出问题的情境、条件、任务,便于解决思维问题。通过综合,人可以完整、全面地认识事物,认识事物间的联系和规律;整体地把握问题的情境、条件与任务的关系,提高解题的技巧。 分析与综合是同一思维过程中彼此相反而有紧密联系的过程,是相互依赖、互为条件的。分析是以事物综合体为前提的,没有事物综合体,就无从分析。综合是以对事物的分析为基础的,分析越细致,综合越全面;分析越准确,综合越完善。例如,学生读一篇课文,既要分析,也要综合。经过分析,理解了词义和段落大意;经过综合,掌握了文章的中心思想,便获得了对文章的整体认识。对事物只有分析而没有综合,只能形成片面的、支离破碎的认识;只有综合没有分析,只能形成表面的认识。分析与综合是辩证统一的,只有把分析与综合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才能发现事物的联系和关系,才能更好地认识事物。 分析与综合可以在不同的水平上进行。人可以在直接摆弄物体的情况下进行分析与综合,例如,小学生用散装的零件自己组装成舰模或航模的过程;也可以在直观形象的水平上进行分析与综合,例如指挥员在军事图上分析敌情,服装师设计服装,建筑师设计建筑物等;还可以在思想上对抽象的事物进行分析与综合,例如,公安人员分析案情,学生解题等,这是分析与综合的最高水平。 二、比较与分类 比较是在头脑中把各种事物或现象加以对比,确定它们之间的异同点的思维过程。人们认识事物,把握事物的属性、特征和相互关系,都是通过比较来进行的。只有经过比较,区分事物间的异同点,才能更好地识别事物。例如,教师要讲清“思维”这个概念,必须与相近的“思想”这个概念相比较,找出它们的共同点和差异点。它们的共同点是,二者都是理性认识;它们的差异点在于,思想是理性认识的内容,思维是理性认识的形式。通过比较,对思维这一概念的认识就更加准确了。 比较与分析、综合是紧密联系的。比较总是对事物的各部分、各种属性或特性的鉴别与区分,因此没有分析就谈不上比较,分析是比较的前提。然而,比较的目的是确定事物间的异同,因此比较也离不开综合。要比较事物,既要对事物进行分析,又要对事物进行综合,离开分析与综合,比较难以进行。 比较既可以是同中求异,也可以是异中求同。例如,在教学中,教师为了帮助学生清楚地了解某个对象,就把这个对象与它十分相似的各种对象进行比较,找出它们的不同点;

教育心理学章节习题第七章技能的形成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根据练习时间分配不同,练习方式分为()。 A.集中练习与分散练习 B.整体练习与部分练习 C.模拟练习与实际练习 D.实际练习与心理练习 2.按照肌肉运动强度的不同分类,弹钢琴属于()。A.闭合型操作技能 B.开放型操作技能 C.细微型操作技能 D.粗放型操作技能 3.下列属于连续操作技能的活动是()。 A.打开收音机 B.练字 C.实弹射击 D.开车 4.在技能形成的练习过程中,其进步情况的表示方法用()。 A.图示 B.坐标 C.遗忘曲线

D.练习曲线 5.在操作技能形成过程中,所形成的动作方式对各种变化的条件具有高度的适应性,动作的执行达到高度的完善化和自动化,称为()。 A.操作的定向 B.操作的模仿 C.操作的整合 D.操作的熟练 6.在心智技能形成过程中,依据心智技能的实践模式,把主体在头脑中建立起来的活动程序计划,以外显的操作方式付诸实施阶段称为()。 A.原型启发 B.原型定向 C.原型操作 D.原型内化 7.操作技能的特点是()。 A.物质性、外显性、展开性 B.观念性、内潜性、简缩性 C.物质性、外显性、简缩性 D.观念性、内潜性、展开性 8.()即操作者自身以外的人和事给予的反馈,有时也称结果知识。 A.内部反馈 B.外部反馈 C.动觉反馈

D.过程反馈 9.心智技能的结构具有()。 A.简缩性 B.外显性 C.内潜性 D.观念性 10.加里培林及其心理学派的著作中,被称为“物质或物质化阶段”的是()。A.原型设计阶段 B.原型内化阶段 C.原型操作阶段 D.原型定向阶段 11.在技能形成过程中,练习中出现进步的暂时停顿现象,在心理学上称为)。A.抑制现象 B.挫折现象 C.高原现象 D.低谷现象 12.心智技能与操作技能相比,在结构上的特点是()。 A.具有观念性 B.具有内潜行 C.具有简缩性 D.具有整体性

普通心理学第七章 思维

第七章思维 第一节概述 概念特征 定义:思维是人脑借助于言语、表象和动作实现的、 对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部联系的间接 的和概括的反映。 内容: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部联系 形式:间接性和概括性 概括性:感性知识的基础上对同一类事物特征和规律的概 括。

间接性:感性知识基础上对客观事物的间接认识时空性:不受时空的限制 加工水平:更高级的信息加工活动,是探索和发现新物 的心理过程。 思维过程 分析和综合 分析:把事物整体分解为部分、把复杂事物分解为简单要素分别加以考虑的智力操作 综合:把事物的各个部分、各个方面、各种因素联系起来加以考虑的智力操作 比较:确定对象之间的差异点与共同点的智力操作 抽象和概括 抽象:把事物的共同属性、本质特征抽取出来,并把它们与其它属性、次要特征分离的智力操作。 概括:把抽象出来的事物的共同属性、本质特征联系起来的智力操作。 思维种类 ◆按性质 ◆直观动作思维:(又称实践思维),面临的思维任务具有直 观的形式。解决问题的方式依赖于实际的动作。(3岁前) ◆具体形象思维:指利用头脑中的具体形象来解决问题(学前 期)。 ◆语词逻辑思维;人们面临理论性质的任务,并要运用抽象的 概念、理论知识来解决问题的思维。是人类思维的典型形式 ◆按创造性 ◆再生性思维(常规思维):只要重现过去类似情景中已学 会的方法便能使问题得到解决。 ◆创造性思维:要求提出新的、发明性的办法来解决问题的思 维

◆按思维形式 ?辐合性思维:(又叫聚合式思维,集中思维)把问题所提出的各种信息加以重新组织,从而得出一个正确答案或最佳解决方案的思维。 ?发散思维:(又叫分散性思维,辐射思维)是一种沿着不同的方向去思考,追求多样性的思维。 ◆根据凭借物 ?经验思维:借助日常生活经验进行的思维活动 ?理论思维:根据科学的概念和论断,判断某个事物,解决某个问题。 ◆按遵循逻辑 ?形式逻辑思维:有明确的逻辑形式的思维。又叫分析思维。 ?非形式逻辑思维:没有一定的逻辑形式,不遵循一定的逻辑规则的思维。例如直觉思维

教育心理学第七章试题

小学教育心理学考试测试题第七章技能的形成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所给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答错、不答或多答均不得分) 1.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是( )。A.讲解 B.观察 C.示范 D.练习 2.在技能形成过程中,练习中期出现进步的暂时停顿现象,在心理学上称为( )oA.抑制现象 B.挫折现象 C.高原现象 D.低谷现象 3.阅读技能是一种( )。A.操作技能 B.运动技能 C.心智技能 D.学习技能 7.吹拉弹唱属于( )。A.识记技能 B.心智技能 C.操作技能 D.认知技能 8.在技能形成的练习过程中,其进步情况的表示方法是用( )。 A.图示 B.坐标 C.遗忘曲线 D.练习曲线 9.根据操作对象的不同又可以分为徒手操作技能与( )。 A.器械型操作技能 B.细微型操作技能 C.连续型操作技能 D.开放型操作技能 10.提出心智动作按阶段形成的理论的是( )。 A.桑代克 B.加里培林 C.加涅 D.巴甫洛夫 二、多项选择题(下列各题所给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不 一、单项选择题 1.D 【解析】练习是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 2.C 【解析】练习中期出现进步的暂时停顿现象,在心理学上称为高原现象。 3.C【解析】阅读技能属于心智技能。 4.D 【解析】应用是技能形成的必要条件。 5.D 【解析】操作熟练阶段,动觉控制增强,不需要视觉的专门控制和有意识的活动。 6.B.【解析】学生学习体操的过程属于操作模仿。由操作模仿阶段的动作特点可知应为动作结构。

7.C 【解析】操作技能也叫动作技能、运动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法则的操作活动方式。 2.ABCD 【解析】心理学家通过分析操作技能形成过程中的动作特点,并从实际出发,整合了有关研究,认为操作技能的形成可以分为操作定向、操作模仿、操作整合与操作熟练四个阶段。 3.ACD 【解析】操作技能具有物质性、外显性、展开性。 5.ABC 【解析】练习曲线的特点表现在:第一,开始进步快;第二,中间有一个明显的、暂时的停顿期,即高原期;第三,后期进步较慢;第四,总趋势是进步的,但有时出现暂时的退步。 6.ABD 【解析】C型为原型操作阶段的教学要求。 7.ABC 【解析】由操作技能的定义可知ABC选项均对。 8.ABCDE【解析】见大纲相关内容。 9.ABD 【解析】根据练习途径不同有模拟练习、实际练习与心理练习。 10.BCD 【解析】示范可以促进操作技能的形成,但示范的有效性取决于许多因素,如示范者的身份、示范的准确性、示范的时机等。 1.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即是() A.智力技能B.知识迁移C.智力D.思维程序 2.吹拉弹唱属于()A.识记技能B.心智技能C.操作技能D.认知技能 3.()即操作者自身以外的人和事给予的反馈,有时也称结果知识。 A.内部反馈B.外部反馈C.动觉反馈D.过程反馈 4.根据练习内容的完整性的不同可将练习分为() A.集中与分散练习B.整体与部分练习C.模拟与实际练习D.过分与适度练习 5.在技能形成过程中,练习中期出现进步的暂时停顿现象,在心理学上称为() A.抑制现象B.挫折现象C.高原现象D.低分现象 一、单项选择题 1.【精析】A心智技能也称智力技能、认知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 2.【精析】C操作技能也叫动作技能、运动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操作活动方式。 3.【精析】B内部反馈是操作者自身提供的感受反馈,外部反馈是自身以外的反馈。4.【精析】B根据内容完整性,练习可分为整体与部分练习。 5.【精析】C在练习中期出现进步的暂时停顿现象,在心理学上称高原现象。 二、填空题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认知——感觉、知觉、记忆、言语、思维 心理过程情感 心理现象意志 个性倾向——需要、动机、兴趣、爱好、理想、人生观、价值观个性心理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 1、人的心理的本质 心理是脑的机能,即脑是从事心理活动的器官,心理现象是脑活动的结果。 (1)单细胞动物:无心理现象 (2)环节动物:有“感觉”的心理现象,如蚯蚓(触觉)、蚂蚁(嗅觉)、蜘蛛(感受震动)(3)脊椎动物:有了知觉 (4)灵长类动物:思维萌芽阶段 (5)人类:思维,能认识到事物的本质和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2、心理发展史 (1)科学心理学建立:1879年、冯特、德国莱比锡大学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2)艾宾浩斯(德):“心理学有一个长的过去,但只有一个短的历史” 3、心理流派的分类 (1)精神分析——弗洛伊德(奥地利) 人格的三个层次:本我、自我、超我 分类一:心理学三大势力(2)行为主义——华生、斯金纳 华生认为,心理学研究行为的任务,就在于查 明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规律性关系(S---R),是一 种典型的环境决定论的观点。 (3)人本主义:罗杰斯、马斯洛 构造主义——冯特、铁钦纳 心理流派分类分类二:内省实验法,分析意识的内容,找出意识的组成部分 及它们如何连接成各种复杂的心理过程的规律 机能主义——杜威(强调心理的适应功能,重心理学实际应用) 格式塔——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认知心理学——把人看做是一个类似于计算机的信息加工系统分类三:生理心理学——探讨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和脑的机制 4、研究心理现象的原则:客观性、辩证发展、理论联系实际 5、研究心理现象的方法:观察法、调查法(心理量表)、个案法、实验法

教育心理学 第七章

教育心理学 第七章 学习策略及其教学 一、 学习策略及其结构 (一) 学习策略的概念 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拟定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的方案,是个体调节自己的感知、记忆、想象、思维等各种认知活动的高级认知技能。 (二) 学习策略的结构 1. 丹瑟洛的分类:主策略系统(也称基本策略)和辅助策略系统(也称支持策略)。 2. 奥克斯福德的分类: 元认知策略:用来帮助学生计划、管理以及评估学习过程的策略; 情感策略,用来提高学习兴趣和态度的策略; 社会策略,用来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的策略; 记忆与认知策略,用来增强记忆与思考能力的策略; 补偿性策略,用来与学习者沟通,帮助学生克服知识上的不足的策略。 3. 迈克卡等人认为,学习策略包括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三部分。 二、 认知策略及其教学 (一) 注意策略 注意策略是指学习者在学习情境中激活与维持学习心理状态,将注意集中于有关学习信息或重要的注意信息上,对学习材料保持高度的觉醒或警觉状态的学习策略。 可以采用以下策略来吸引注意:①告知目标②实用标示重点的线索(如划出重点内容)③增加材料的情绪性④使用独特的或奇特的刺激。 (二) 精细加工策略

精细加工策略是指通过把所学的新信息和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寻求字面背后的深层次意义,或者以此来增加新信息的意义,从而帮助学习者将信息储存到长时记忆中去的学习策略,也就是说,我们应用已有的图式和已有的知识使信息合理化,以达到长期保持的目的。 有以下几种:①位置记忆法②首字联词法③限定词法④关键词法⑤视觉想象⑥寻找信息间的内在联系,利用信息的多余性⑦联系实际生活⑧充分利用背景知识。 (三)复述策略 复述策略是指在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而对信息进行多次重复的过程。它是信息由短时记忆进入长时记忆的关键。 常用的复述策略有:①排除干扰②抑制和促进③首位和近位效应④及时复习⑤集中复习和分散复习⑥部分学习和整体学习⑦自问自答或尝试背诵⑧过度学习⑨在实践中学习。(四)编码与组织策略 编码与组织策略是指发现部分之间的层次关系或其它关系,使之形成某种结构以达到有效保持之目的的一种学习策略。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归类策略,用于概念、语词、规则等知识的归类整理;另一类是纲要策略,主要用于对学习材料结构的把握。 温斯坦和梅耶提出以下有效的编码和组织策略: 1.列提纲 2.画关系图 3.运用理论模型 三、元认知策略及其教学★★★ (一)元认知及其作用 元认知:在学习的信息加工系统中,存在着一个对信息流动的执行控制过程,它监视和指导认知活动的进行,它负责评估学习中的问题,确定用什么学习策略来解决问题,评价所选策略的效果,并且改变策略以提高学习效果。这种执行控制功能的基础就是元认知。 1.元认知 ⑴对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观念(存储在长时记忆中),也就是元认知知识。 ⑵对认知行为的调节和控制(存储在工作记忆中),也就是元认知控制。 (二)元认知策略 1.计划策略 2.监控策略 3.调节策略 四、资源管理策略及其教学 资源管理策略是辅助学生管理可用环境和资源的策略,有助于学生适应环境并调节环境以适应自己的需要,对学生的动机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时间管理策略 1.统筹安排学习时间 2.高效利用最佳时间 3.灵活利用零碎时间 (二)努力管理策略 学习努力策略主要指掌握一些方法来排除学习干扰,使自己的经历有效地集中在学习任务上。努力管理策略主要有: 1.激发内在动机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