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超磁致伸缩致动器建模与控制仿真

超磁致伸缩致动器建模与控制仿真

第43卷第8期机械工程学报v01.43No.82007年8月CHINESEJOURNALOFMECHANICALENGINEElUNGAug.2007

超磁致伸缩致动器建模与控制仿真?

陈定方1,3舒亮1卢全国1'2陈敏1钟毓宁3

(1.武汉理工大学智能制造与控制研究所武汉430063;

2.南昌工程学院机械与动力工程系南昌330006;

3.湖北工业大学现代制造质量工程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武汉430068)

摘要:设计一种超磁致精密伸缩致动器,对其构造和工作原理进行说明,并完成静态特性试验。通过对静态特性试验结果的分析,寻找到线性度比较理想的工作区间。在此基础上分析并建立所研制致动器的数学模型。为了提高致动器的响应速度和稳态输出,设计PID控制器进行校正,并对连续型和离散型的系统模型分别进行了仿真,得出控制器的控制效果,最后给出试验结果。对仿真结果和试验结果的对比分析,表明了所建立的超磁致伸缩致动器控制模型的有效性。

关键词:超磁致伸缩致动器静态特性PID响应速度仿真

中图分类号:TP273.5

O前言

稀土超磁致伸缩材料(Giantmagnecostrictivematerial,‘GMM)具有磁致伸缩效应,即当材料的磁化状态改变时,其尺寸会产生显著的变化。这类材料输出力大、应变显著、响应速度快,是改变现有自动控制技术现状,提高产品精确度,提高系统响应速度的新型材料【l弓J。

将GMM应用于电子机械工业,可以研制成超磁致伸缩致动器(GiantmagIletostrictivcactuator,GMA)。这一类致动器定位精度高,响应速度快,输出力大,设计相对简单,应用前景广泛。但材料本身固有的非线性磁滞、蠕变和漂移等缺点,使GMA在相应输入下的变形量是不可确定的;并且,GMA具有的本地记忆特性使输出还取决于信号输入的过程,这样对于致动器的建模与控制较为困难。

针对所设计的超磁致伸缩致动器,进行了静态特性测试。通过对静态特性试验结果的分析,寻找到线性度比较理想的工作区间,在此基础上分析建立了所研制致动器的数学模型。并且分别对连续型和离散型的系统模型进行PID控制仿真,给出了参数的整定方案和仿真结果,最后给出了试验的结果。通过对仿真结果和试验结果的对比分析,表明本文所建立的GMA控制模型的有效性。

1GMA结构与静态特性试验

1.1GM.A结构设计

所设计的致动器结构与实物如图l所示,其最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2003AA4l加11)和现代制造质量工程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LMQ2006A01)资助项目。第一届全国智能制造学术会议推荐论文.20070205收到初稿,20070322收到修改稿大特点在于其顶部的活动端盖10【4】。

图1GMA结构模型与实物

1.入水管2.左密封圈3.底座4.下密封圈5.驱动线圈6.上密封圈7.预紧螺栓8.预紧弹簧9.输出轴10.活动盖11.线圈骨架12.磁致棒13.内套简14.偏置线圈15.出水管

预紧弹簧套于有工型结构的输出轴上,输出轴上端穿过端盖,下端与磁致棒紧密接触,这样横杆直接作用于弹簧。螺栓穿过端盖两端的圆孔,与壳体直接连接。向下调节预紧螺栓时,端盖会被带动一起向下运动,从而挤压弹簧产生预紧力,可以很方便地进行预紧力调整。同时,活动端盖对螺栓的调节起到定位的作用,保证装置输出轴的中心对称。

1.2静态特性试验

静态特性试验在Labview环境下进行,得到输入电流与输出位移之间的关系如图2。

从图2可以看出,电流与位移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滞回,并且线性度比较差。为了简化系统的数学模型,可以选取线性度比较好的工作区间来进行建模。通过反复的试验及分析,本文选取的线性区间

为1.O~1.5A。

 万方数据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