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国2型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防治专家共识(2017年修订版)

中国2型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防治专家共识(2017年修订版)

中国2型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防治专家共识(2017年修订版)
中国2型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防治专家共识(2017年修订版)

血脂异常及糖尿病心血管合并症的治疗分析

血脂异常及糖尿病心血管合并症的治疗分析 目的分析血脂异常及糖尿病心血管合并症的治疗分析及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在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期间该院收治的血脂异常及糖尿病心血管合并症患者82例,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分为两组,每组患者41例。两组患者经合理饮食、运动、戒烟忌酒等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经磷酸西格列汀治疗,观察组患者经阿托伐他汀钙片联合磷酸西格列汀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TC、TG、LDL-C低于对照组,HDL-C高于对照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4.88%低于对照组24.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血脂异常及糖尿病心血管合并症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与磷酸西格列汀治疗,可有效控制患者血糖及血脂变化,减少心血管合并症的发生,效果显著。 标签:阿托伐他汀钙片;磷酸西格列汀;血脂异常;糖尿病;心血管合并症 糖尿病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因糖尿病引起的心血管疾病呈逐年增加趋势。而在众多临床实践发现,对糖尿病患者行长期血糖控制,虽然能基本改善患者血脂异常情况,但多数患者伴血脂异常症状[1]。而糖尿病患者伴血脂异常症状,高甘油三酯、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症状,会增加患者心血管疾病发生的风险性。因此对血脂异常及糖尿病心血管合并症患者的治疗,临床不仅要对患者血糖控制,也应重视血脂异常情况。该研究选取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8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血脂异常及糖尿病心血管合并症患者采取阿托伐他汀钙片与磷酸西格列汀治疗,分析患者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该院收治的血脂异常及糖尿病心血管合并症患者82例,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1例患者,其中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14例;年龄40~76岁,平均(54.43±5.71)岁;糖尿病病程1~18年,平均(6.81±2.74)年;平均体质量指数(BMI)(28.31±2.85)kg/m2;观察组41例患者,其中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13例;年龄40~75岁,平均(55.13±5.70)岁;糖尿病病程1~18年,平均(7.02±3.01)年;平均BMI(28.40±2.92)kg/m2;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及BMI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比较。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患者经诊断,符合世界卫生组织[2]中糖尿病诊断标准;患者伴血脂异常症状;②经超声检查,发现颈动脉斑块,伴心血管疾病风险性;③患者精神良好,认知正常,可积极自主完成研究;④患者无药物过敏史;⑤该研究符合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标准。

血脂异常与妊娠期糖尿病的相关性研究

血脂异常与妊娠期糖尿病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研究血脂异常与妊娠期糖尿病(GDM)的危害关联性。方法选择4组同期同段人群及同孕期血脂检查结果,以2组合1对,共2对进行比对分析,即:①正常妊娠与GDM者;②GDM中血脂异常与正常者,后者还进一步比对产妇与新生儿并发症等发生率。结果GDM比正常妊娠者血脂异常水平高,GDM 中血脂异常较正常者产妇与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孕妇有血脂异常者,发生GDM风险及孕产妇与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高,从而推测妊娠期血脂异常与GDM具有很强相关性,故可通过观察孕妇血脂异常的方法,推测、了解,从而预防(如饮食调控,药物等干预血脂升高)GMD,体现出临床借鉴和推广的科学性。 标签:妊娠;血脂升高;GDM;关联;预防 GDM被临床定义为糖代谢紊乱,机体的血脂水平会受到严重的影响,如得不到及时的、合理的治疗,很有可能提升其他并发症的发生,加重病情,甚至对其生命产生威胁。如果该病在早期能及时的发现和诊断,经过合理的控制血糖的水平,可以防止病情不断加重,减低其他并发症的发生几率,对改善和缓解病情的意义深远。基于以上的原则,以追根溯源,“倒”看血脂,从而追溯“糖”源之角度为探索切入点,可能有助于GDM预见、预防,为此该文进行以下统计、分析及论证。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调查2014年4月—2017年12月期间该院该科按正规程序进行产前体检的孕妇人群,根据鉴别诊断的原则,排除具有GDM的高危因素人群:①孕妇因素:年龄≥35岁、妊娠前超重或肥胖、糖耐量异常史、多囊卵巢综合征;②家族史:糖尿病家族史;③妊娠分娩史:不明原因的死胎、死产、流产史、巨大儿分娩史、胎儿畸形和羊水过多史、GDM史;④该次妊娠因素:妊娠期发现胎儿大于孕周、羊水过多;反复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者。在该研究选取的3 670名孕妇中,健康妊娠的为3 522名,妊娠期糖尿病孕妇148例中,血脂异常111例,血脂正常37例。 1.2 血脂标本及其检验 1.2.1 血脂标本简介检验仪器为日本日立公司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型号:贝克曼AU480;试剂由北京利德曼有限公司提供,配套应用的实验试剂对分离后的血清进行检验,所有的试剂均在有效期内。 1.2.2 检验方法①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器和配套应用的实验试剂对分离后的血清进行检验;②酶法检验。应用酶法检验TC和TG;直接法-表面活性剂清

2020《2型糖尿病的药物治疗》答案

2型糖尿病的药物治疗 试题正确答案如下: 2型糖尿病的药物治疗 选择题(共10 题,每题10 分) 1 . (单选题)下列哪项不是引起2型糖尿病发病的环节?() A .胰岛素对肝脏、肌肉的胰岛素作用的敏感性降低。 B .胰岛素对脂肪组织的胰岛素作用的敏感性降低。 C .胰岛素分泌量的增加 D .胰岛素分泌量的缺陷 E .胰岛素分泌模式异常 2 . (单选题)下列哪种药物属于胰岛素增敏剂() A .达格列净 B .格列美脲 C .沙格列汀 D .利拉鲁肽

3 . (单选题)对于双胍类药物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减少肝脏产生葡萄糖,促进肌肉摄取葡萄糖 B .单用不易发生低血糖,与胰岛素或胰岛素促泌剂联合低血糖风险增加。 C .心血管保护作用尚不明确 D .可减轻体重 E .胃肠道不良反应 4 . (单选题)对于二甲双胍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患者接受静脉用碘化造影剂时必须停用二甲双胍 B .二甲双胍在e-GFR<45ml/min患者不建议使用 C .二甲双胍可应用于心力衰竭的患者 D .单独使用二甲双胍不会出现低血糖反应 E .长期使用应注意补充维生素B12 5 . (单选题)主要降低空腹血糖的药物有() A .格列喹酮

C .二甲双胍 D .阿卡波糖 E .利格列汀片 6 . (单选题)患者肾小球滤过率小于30ml/(min.1.73m2),可以优先考虑选择下列哪个降糖药() A .格列喹酮 B .格列美脲 C .格列吡嗪 D .格列本脲 E .格列齐特 7 . (单选题)对于75岁以上老年人或低血糖高危人群者,为保证其降糖效果,应控制血糖在餐前(),餐后()范围内 A .4.4-6.1mmol/L,6.1-7.8mmol/L B .6.1-7.8mmol/L,7.8-10mmol/L C .6.1-7.8mmol/L,7.8-10mmol/L

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112例临床分析

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112例临床分析 发表时间:2011-07-20T11:48:30.937Z 来源:《求医问药》2011年第2期供稿作者:李海燕[导读] 机理(1) 胰岛素不仅掌管着血糖的高低,它还是脂肪和蛋白质代谢的主要调控因素。李海燕 (辽宁省锦州市消防烧伤医院辽宁锦州121000) 【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的发生机制、危害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入院前后的临床资料。结果:血糖控制3个月后98例 (87.9%)患者血脂逐渐恢复到正常水平,14例(12.1%)患者需加用降脂药物治疗。结论: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的关键是控制血糖,血糖水平恢复正常后,大部分病例血脂值也逐渐恢复至正常,对小部分经血糖控制后仍有高脂血症者必须予以降脂治疗,以减少动脉粥样硬化(AS)、冠心病、糖尿病肾病(DN)的发生。 【关键词】糖尿病;高脂血症;临床分析 【中图分类号】R58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2523(2011)02-0089-02 本院自2008年5月—2010年3月共收治糖尿病并发高脂血症112例,经控制血糖、降脂治疗疗效明显,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院自2008年5月—2010年3月共收治112例糖尿病(DM)合并高脂血症的病例。根据国内的诊断标准:甘油三酯(TG)≥1.7mmol/L和(或)总胆固醇(TC)≥5.72mmol/L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0.91mmol/L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3.64mmol/L 确诊为高脂血症;空腹血糖(至少8h没有进食热量的状态下的静脉血浆葡萄糖)(FBG)≥7.0mmol/L或任意血糖(不考虑上次用餐时间,一天中任意时间)≥11.1mmol/L或OGTT(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11.1mmol/L确诊为糖尿病(DM);其中1型糖尿病12例,2型糖尿病100例;男85例,女27例,年龄16~68岁,平均年龄(50±9)岁;病程5~16年,平均(10±6)年;单纯胆固醇(TC)增高者39例,单纯甘油三酯(TG)增高者47例,TG和TC均增高者26例,112例患者均有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降低。 1.2治疗方法所有病例均于入院后先予糖尿病饮食,并给予降糖药物口服或胰岛素治疗,且暂不予降脂治疗。在治疗期间,每周复查血糖(空腹及餐后2h血糖),血糖控制以空腹血糖<7.1mmol/L餐后2h<11.1mmol/L为指标。血糖控制达标3个月后,复查血脂(空腹);结果仍然异常的病例,则予以规范降血脂治疗[1]。 2结果 所有病例于血糖控制达标(空腹血糖<7.0mmol/L,任意血糖<11.1mmol/L,OGTT<11.1mmol/L)3个月后复查血脂,结果发现有98例血脂正常(87.9%),血脂仍然增高者有14例(占12.1%)。予以降血脂治疗(低脂饮食及口服降血脂药物),8周后复查血脂,血脂正常11例,剩余3例血脂稍异常,但较入院时的血脂值有明显下降。入院前后血脂水平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3讨论 3.1机理(1) 胰岛素不仅掌管着血糖的高低,它还是脂肪和蛋白质代谢的主要调控因素。糖尿病患者胰岛素的生物调节作用发生障碍时,常伴有脂质代谢紊乱,出现高血脂。因过半糖尿病病人都会合并高血脂,因此糖尿病又被称为糖脂病。(2)1型糖尿病患者体内胰岛素缺乏,引起脂肪组织的脂解酶活性降低,造成甘油三酯(TG)消除受阻,高密度脂蛋白(HDL)的代谢活性加快,导致甘油三酯(TG)升高,而高密度脂蛋白(HDL)的含量下降;2型糖尿病患者体内的胰岛素水平较高,促成脂肪合成过多,导致“内源性高甘油三酯血症和高胆固醇血症”。(3)1型糖尿病和病情危重的2型糖尿病病人的血浆胰岛素缺乏,胰高血糖素增加,脂肪溶解相应增加,两者均使游离脂肪酸升高,肝脏合成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增加,这是糖尿病病人血浆中甘油三酯(TG)和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升高的主要原因[2]。 3.2危害(1) 高血糖合并高血脂可明显加速大、中动脉血管粥样硬化(AS)的进展,糖尿病病人由于糖代谢紊乱而存在不同程度的质代谢紊乱,出现高血脂。这些异常升高的脂质通过某些机制沉积在细胞内以及血管壁上,形成粥样硬化斑块,造成血管管腔狭窄,甚至闭塞,引起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脑梗死等严重后果,高血糖以及所致的血脂紊乱与引发冠心病的发生因素密切相关。(2)在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基础上在合并大、中动脉粥样硬化,更加重了相关器官的缺血,从而加速了器官功能减退和衰竭,这些患者的冠心病发病率是单纯高血糖病人的2~4倍。(3)血浆中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升高可使肾小球内皮细胞膜的胆固醇/磷脂比例发生变化,脆性增加,致使肾损害的程度加重;氧化修饰的低密度脂蛋白还可以通过作用于肾小球系膜细胞上的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导致系膜细胞和足细胞损伤,加重蛋白尿和肾小球及肾小管纤维化的进展,致使糖尿病肾病(DN)的发生率明显升高(达70.7%左右)。 3.3防治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造成的微血管病变发展到一定的阶段(2~3年)就会变成不可逆和逐渐加重的损害,必须加强防治。对糖尿病合并高血脂患者的治疗,不能舍本求末,降糖治疗依然是重要的手段。不宜过早使用降血脂药物,而应当首先控制饮食,应用降糖治疗。当糖代谢异常被纠正后,胰岛素抵抗即可解除。对一般的糖尿病合并高血脂的病人可逐渐使血脂恢复正常范围;对于血糖已经控制而血脂仍然增高的患者,再适当选用降脂药物治疗,因为持久的高脂血症易致动脉粥样硬化。参考文献 [1]李珊.合并高脂血症的糖尿病患者怎样选用降脂药.求医问药,2009,9:13. [2]杜天敏.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42例临床分析.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0,30(5):295.

糖尿病患者血脂紊乱特点及对策

糖尿病患者血脂紊乱特点及对策 摘要糖尿病患者体内高血糖状况与高血脂密切相关,高血脂特点多数表现为混合性高脂血症如合并有总胆固醇或低密度脂蛋白 胆固醇水平的异常升高。糖尿病合并血脂紊乱更容易导致脑中风、冠心病等大血管并发症。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脂紊乱的非药物手段有控制饮食、减肥、运动、药物治疗。通过综合性干预措施,才能有效防治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关键词糖尿病血脂紊乱对策 糖尿病是人体内糖、蛋白、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指标发生紊乱的综合征,高血糖与高血脂密切相关。 糖尿病与血脂紊乱的关系 许多糖尿病患者在化验血脂时,会发现血甘油三酯明显升高,或同时伴有胆固醇的升高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值低,糖尿病患者多有这种通常被称为“混合型血脂异常”的血脂紊乱表现,主要是因为人体内的糖代谢与脂代谢密切相关,糖代谢发生异常时,会影响体内脂质的正常合成和分解,使体内脂质的合成增加、分解减慢,其结果是引起血脂紊乱。糖尿病患者这种血脂异常与血糖的控制好坏也密切相关,也就是说,血糖得到较好控制后,血脂异常也会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但是,不是所有的糖尿病患者在血糖控制后,紊乱的血脂水平就会“自动地”恢复到正常,这是因为糖尿病患者的血脂紊乱是由多重因素引起的,血糖升高只是其中比较

重要的原因之一。研究发现,1型糖尿病患者(主要是青少年遗传型糖尿病)的血脂紊乱多在血糖控制后会基本恢复正常,2型糖尿病(成人糖尿病)患者在控制血糖后,紊乱的血脂水平仅部分恢复正常,所以,成年人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血糖控制的同时常常需要服用降脂药物。 糖尿病患者血脂紊乱的特点 糖尿病患者的血脂紊乱可表现为仅有的血甘油三酯浓度升高或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降低,但多数表现为混合性高脂血症如合并有总胆固醇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的异常升高。高血糖合并高血脂时致动脉粥样硬化性增加 糖尿病患者中,心脏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明显增高,有人统计至少是普通人群的3倍。即使是单纯糖尿病患者,也属心血管病高危范围,在10年内发生心肌梗死或死于冠心病的危险性,与已患有心肌梗死的患者相当,所以人们又把糖尿病当成“冠心病等危症”来对待。如果糖尿病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则急性期的死亡率会显著高于非糖尿病者。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病高危险性应该与合并存在的血脂异常有关。有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每100ml血增高10mg,其患冠心病的风险增加12%;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每100ml血降低10mg,则使患冠心病的风险增加22%,这说明对糖尿病患者血脂异常会使其发生冠心病的风险明显增加,对糖尿病患者除了控制血糖外,积极进行降

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268例健康行为干预对比分析与对策

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268例健康行为干预对比分析与对策 作者单位:834000 新疆克拉玛依市中心医院 通讯作者:赵芳 目的控制糖尿病血脂异常患者血糖,延缓冠状动脉硬化的进展。方法选择2008年4月~2010年4月已确诊的268例2型糖尿病伴血脂异常患者,采取分层随机抽样方法,进行6个月的家庭、单位健康干预,比较干预前后遵医行为的变化。结果开展健康干预6个月后,98.13%的被调查者能够正确认识糖尿病并血脂异常对其危害性很大;73.88%的患者遵医行为明显提高,按时服药、定期复查;正确认识药物不良反应、人体内糖代谢和脂代谢关系密切分别为76.86%和74.25%;正确认识糖尿病患者随着年龄增加,不进行生活方式改变及药物干预,血脂代谢异常不会自动消失,分别为85.45%和98.51%。6项调查干预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对住院患者进行健康干预,可以减少冠脉事件或心血管事件发生以及糖尿病患者外周血管事件发生,提高预防认知水平,有效改善相关态度和行为。 标签:糖尿病;血脂异常;健康干预;对策 本人就健康行为干预对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患者遵医行为的变化进行分析探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08年4月~2010年4月已确诊的2型糖尿病中伴血脂异常住院患者268例,男169例,年龄40~65岁,女99例,年龄45~65岁,病程2~10年。其中伴冠心病21例,高血压78例,肥胖症13例。 1.2 方法 1.2.1 采取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对268例患者进行自填式问卷调查,进行6个月的家庭、单位健康干预,比较干预前后遵医行为的变化。 1.2.2 调查方法调查问卷经过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市中心医院专家咨询修改,再对目标人群进行预试验,最终确定了有关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的认知、态度和行为问卷。干预前问卷调查完成后,开展为期6个月的系列干预活动:(1)发放宣传册、张贴海报及展板、广播电台网络手机信息等宣传工具宣传预防知识;(2)开展专家健康培训、讲座、治疗、咨询,采取有效治疗方法:LDL-C是冠心病的强有力的危险因素,LDL-C每降1 mmol/L,总死亡率降低12%。初始治疗一段时间后8周复查肝功、血脂、肌酸肌酶、肾功,根据复查情况调整剂量,稳定后每6个月复查1次。在干预活动开展6个月后,截止10月初再次进行问卷调查,评估干预措施的效果。

中国糖尿病膳食指南(2017)

中国糖尿病膳食指南解读 作为糖尿病患者,最纠结的就是每天该怎么吃。为此《中国糖尿病膳食 指南(2017版)》给出了八点建议。 推荐一:吃动平衡,合理用药,控制血糖,达到或维持健康体重。 1. 合理饮食,种类多样,预防营养不良,成年人 BMI 应 在 18.5~23.9kg/m2之间。 2. 控制体重,吃动平衡,谨防腹型肥胖,男性腰围不超 过 90 cm,女性腰围不超过 85 cm。 3. 规律运动,中等强度、有氧运动为主。每周至少 3 次,每次不少于 20 分钟。 推荐二:主食定量,粗细搭配,增加全谷 物及杂豆类。 1. 主食定量,按需摄入; 2. 全谷物、杂豆类应占主食摄入量的三 分之一。 推荐三:多吃蔬菜,水果适量,种类、颜色要 多样。 1. 增加新鲜蔬菜摄入量以降低膳食 GI,建 议餐餐有蔬菜; 2. 每日蔬菜摄入量 300~500 克,深色蔬菜 占 1/2 以上, 其中绿色叶菜不少于 70%; 3. 两餐之间适量选择低 GI (血糖生成指数) 的水果。 “很多糖尿病患者在吃水果、肉类等食物方面存在误区,被诊断为糖尿病 后就有了诸多饮食禁忌”,水果不是不能吃,而应该控制好每次摄入的时间 和总量,建议两餐之间吃水果,每次在150g-200g左右,也可以模仿水果拼盘,进行多样化的摄入。

推荐四:常吃鱼禽,蛋类和畜肉适量,限制加工肉类,同时减少肥肉摄入。 1. 常吃鱼虾蟹贝及禽类,畜肉适量,减少 肥肉摄入; 2. 每周不超过 4 个鸡蛋、或每两天 1 个 鸡蛋,不弃蛋黄; 3. 限制腌制、烘烤、烟熏等加工肉类制品 的摄入。 推荐五,奶类豆类天天有,零食加餐合理选择,特别推荐每日摄入300g的 液态奶,临时加餐可选择坚果。 1. 保证每日 300 克液态奶或相 当量奶制品的摄入; 2. 重视大豆类及其制品的摄入; 零食加餐可选择少许坚果。 推荐六,清淡饮食,足量饮 水,限制饮酒。 1. 烹调注意少油少盐,成 人每天烹调油 25~30 克, 食盐用量不超过 6 克; 2. 推荐饮用白开水,成人 每天饮用量 1500~1700 毫 升; 3. 饮料可选淡茶与咖啡; 4. 不推荐糖尿病患者饮酒。

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的人在吃的方面应注意什麽

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的人在吃的方面应注意什麽 1、高血糖糖尿病 首先要保持饮食均衡: 糖尿病病人无论是属于第一型或是第二型,要达到控制血糖的目标,一定要养成正确的饮食习惯,以明智的选择饮食和适量的运动控制病情。正确的饮食,包括三餐定时,保持饮食均衡。最重要的是,少吃油腻、含糖分的食物,多吃高纤维素的食物,如各种蔬菜、全麦面包、全麦饼干、水煮马铃薯等。糖尿病患者所需要的饮食其实是一种健康饮食,适合每一个人。 有人误以为,糖尿病患者不应吃米饭、面包等碳水化合物食物。而实际上糖尿病患者也应摄取适量的碳水化合物,患者每天的主食可选择全麦面包或是白饭,如早餐可选择两块全麦面包,午餐或晚餐可各吃一碗白饭,但应尽量避免吃炒饭等油腻的食物。 糖尿病患者最重要的是,选择低油脂的烹饪方式,如水煮、烘、烤、焖、蒸或由微波炉烹煮,而不要吃煎、炸的油腻食物。 其次是减少盐分的摄取: 糖尿病是一种容易引起并发症的慢性新陈代谢疾病,并发症包括视网膜病变、中风、肾衰竭、手脚四肢发麻、肢体坏死、心血管疾病等。 因此,糖尿病患者的饮食也应减少盐分的摄取。因高盐饮食是高血压的重要致病因素,而高血压又会提高中风和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机率。因而控制盐的摄取是糖尿病病人不可掉以轻心的。要减少摄取盐分,煮菜时应少用盐,以及蚝油、酱青、辣椒、番茄酱等调味品。同时,尽量食用新鲜食物,避免吃罐头鱼、罐头汤、罐头肉类等罐头食品,少吃咸菜、咸鱼、咸蛋等腌渍食物。第三、可吃适量水果。大多数人都知道,糖尿病患者应尽量避免摄取糖分或

是糖分高的食品。因此,有人误以为,糖尿病患者连水果也不能吃,其实不然。专家认为,糖尿病人也可以吃水果,但是要掌握好以下几点,不能滥吃。 1、要少吃,切莫大量吃。大量吃可能造成血糖迅速升高,而高血糖持续时间长的话,则会加重胰岛负担。高血糖持续2个小时,加重高血糖的细胞毒作用,会使胰腺损伤、水肿等。 2、空腹吃,切忌餐后吃水果。一般上午9点到9点半,下午3点到4点;晚上睡前9点左右为宜。最好选在加餐时间吃,也可直接作为加餐食品,既预防低血糖,又可保持血糖不发生大的波动。 3、观病情,量病情而定。弄清目前自己血糖控制好坏,做到病情允许才吃。血糖控制不好时少吃或者不吃含糖量较高的水果,甜的葡萄、香蕉、荔枝、红枣、红果等少吃或者不吃。 4、选择低糖水果。水果含糖量最高的是干枣、桂圆与柿饼,不应做为首选食品。 5、算热量,限制总数。要把水果中的热量算在热量摄取的总数里,也可以与其它类别的食品等份交换,可根据病情选食或少食,不宜每餐都吃水果。另外,糖尿病不但可通过饮食加以控制,甚至有些食物还有治疗的功能。蔬菜中的苦瓜、南瓜、洋葱,水果中的番石榴对糖尿病都具有疗效。南瓜中果胶含量多,果胶是一种可溶性纤维,在胃肠中不能被消化。由于果胶在肠胃与淀粉等碳水化合物组成溶胶样物质,使淀粉缓慢消化吸收,明显降低餐后血糖作用。苦瓜和番石榴也具有降血糖的功能,有类似胰岛素的作用。中医认为,一些草药有降血糖的作用,如北芪、枸杞子、麦冬、山药、黄精等。糖尿病患者的日常饮食,可选择多吃鱼类和蔬菜,如包菜、苦瓜、洋葱,四季豆都是很好的选择。至于豆制品如豆干、豆腐等食品也可经常食用。除了

最新2型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共识汇总

2型糖尿病合并血脂 异常共识

2型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共识 作者:常聪整理来源:医学论坛网日期:2011-08-24 近日,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内分泌学学术会议在古城苏州召开。来自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的李强教授介绍了中国2型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防治的专家共识(征求意见稿)。 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脂谱以混合型血脂紊乱多见,甘油三酯(TG)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LDL-C)水平高,apoB、apoC Ⅲ水平升高。 共识认为,2型糖尿病患者在被确诊时就应该检测血脂水平,每年至少进行一次血脂谱检测。若患者血脂谱位于正常范围且有多重心血管风险因素,在诊断糖尿病后应当每3个月检测一次血脂;对血脂谱异常的2型糖尿病患者,若仅通过生活方式干预调脂则需6~8周后检测血脂水平;若通过药物治疗则需在干预4周后检测血脂水平以决定是否需要调整治疗方案;对于血脂控制达标[LDL-C<100 mg/dl,HDL-C>50 mg/dl,TG<150 mg/dl]的患者,建议每半年检测一次血脂谱。 无心血管病、年龄>40岁并有1个以上心血管疾病(CVD)危险因素者以及无CVD、年龄<40岁且LDL-C≥2.6 mmol/L或合并多个危险因素的2型糖尿病患者属于高危人群,2型糖尿病合并心脑血管病、颈动脉斑块/狭窄或周围动脉病变的患者属于极高危患者,无论其基线LDL-C水平如何,均需要开始用调脂药物。

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脂干预应以治疗性生活方式改变为基础,首要治疗目标是降低LDL-C。高危患者首选他汀类药物治疗,LDL-C的目标为<2.6 mmol/L,极高危患者无论基线LDL-C水平如何首选他汀类药物治疗,LDL-C 目标为<1.8 mmol/L。若经过最大耐受量的他汀类调脂药物治疗后仍未达到上述目标,则建议将LDL-C比基线降低30%~40%定为治疗目标,或合用胆固醇吸收抑制剂等其他调脂药物。 对于高TG血症,治疗目标是TG<1.7 mmol/L,强调首先严格控制血糖,部分病人在血糖控制后TG可恢复正常。 TG在1.7-2.25 mmol/L之间,应首先开始治疗性生活方式干预,在2.26~5.65之间则应在治疗性生活方式干预的同时加用贝特类药物,如果TG >5.65 mmol/L,则应该首先考虑用贝特类药物迅速降低TG水平,预防急性胰腺炎发生。 对于低HDL-C血症,如伴发高LDL-C,首要目标仍为降低LDL-C水平,低HDL-C的治疗目标为男性>1.04 mmol/L,女性>1.40 mmol/L。可通过治疗性生活方式干预或用贝特类药物。 对于混合性高脂血症(高LDL-C+高TG),首先强调严格控制血糖,强化生活方式干预,可先选用他汀类药物降低LDL-C,在LDL-C达标后若TG 仍然≥2.3 mmol/L,则改用贝特类与他汀类联用,如TG>5.65 mmol/L则先用贝特类降低TG(见下图)。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版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版目录:

一、编写说明 贾伟平陆菊明DOI: 10.3760/cma.j.issn.1674-5809.2018.01.002 作者单位:200233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贾伟平);解放军总医院内分泌科(陆菊明) 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于2003年首次发表,2007、2010和2013年进行了三次修订。近年来国内外2型糖尿病的研究取得了许多重要进展,中华医学会对指南的编写有了明确要求,因此有必要在2013版指南[1]的基础上对我国糖尿病防治指南再次进行修订[2]。为了使读者更好地了解本版指南修订的主要内容,特作如下编写说明。 一、编写要求 在本版指南的每章伊始,增加了要点提示和证据级别,根据证据质量、临床意义、普遍性、适用性等将证据级别分为A、B、C。本版指南对证据级别水平定义表述如下:证据级别A:证据基于多项随机临床试验或Meta分析。证据级别B:证据基于单项随机临床试验或多项非随机对照研究。证据级别C:仅为专家共识意见和(或)基于小规模研究、回顾性研究和注册研究结果。指南工作组制定了具体的文献检索和评价策略,综合评价筛选出相关文献。检索文献库分别为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美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和荷兰医学文摘检索系统(EMBASE)。 修订本版指南参考了WHO、中华医学会临床指南制订的标准流程,并要求以2013年后中国作者的文献(中英文)和中国已颁布的相关指南为基础,适当参考欧美国家及国际糖尿病联盟的相关指南。 二、中国糖尿病的患病率

本版指南所列出的中国糖尿病的患病率是依据WHO(1999年)标准。2007至2008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在全国14个省市的糖尿病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我国20岁以上的人群糖尿病患病率为9.7%。2010年及2013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18岁以上人群的糖尿病患病率分别是9.7%和10.4%。还报道了2013年部分少数民族的糖尿病患病率。 三、糖尿病的综合控制目标 本版指南中血糖控制目标与2013年版相同。关于血脂和血压的控制目标与最新版《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3]和《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一致,即血脂一级预防控制目标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2.6 mmol/L,二级预防控制目标为LDL-C<1.8 mmol/L;血压控制目标为<130/80 mmHg(1 mmHg=0.133 kPa)。 四、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综合治疗 心血管疾病是2型糖尿病的主要致残和致死原因。包括生活方式干预、降血糖、降血压、调节血脂和抗血小板等综合治疗是降低心血管事件的主要措施,本版指南修订了伴高危心血管病变一级预防的抗血小板治疗年龄为≥50岁。五、糖尿病眼底病变的治疗中增加了新的治疗方法 玻璃体内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可用于治疗中心型糖尿病性黄斑水肿。六、降糖药物的选择和治疗流程图 关于糖尿病治疗流程图,分为单药治疗、二联治疗(二联治疗分为口服类和注射类)、三联治疗和胰岛素多次注射。进一步强调了二甲双胍在治疗中的重要地位。二联治疗时可以选择多种药物,包括胰岛素和胰高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鉴于预混胰岛素多次注射与基础胰岛素加餐时胰岛素多次注射方案在有效性和安全性方面相似,因此该二种方案可以互换。药物的有效性、安全性和卫生经济学指标仍然是本版指南制定降糖药物治疗流程图的重要参考依据。对使用时间长、经过大型临床试验和其他循证医学研究证明有良好疗效及安全性的药物放在优先选用的位置上。此外,本版指南及时跟进了各种降糖药物在中国人群中的临床证据并更新了相关内容,已在附录中全部列出。

糖尿病合并高血脂的治疗

糖尿病合并高血脂的治疗 糖尿病病人血管病变发病率较一般人群高,发病早,病变严重。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对我国部分地区的调查表明,住院患者中有93%的患者合并各种心血管病发症,约80%的糖尿病患者死于心血管病发症,其中75%死于冠心病。而高血脂为动脉粥样硬化的直接危险因素,因此糖尿病的治疗中,除应积极控制血糖外,还应积极防治血管病变的发生,注意血脂异常的治疗。 糖尿病患者血脂异常的主要表现是血清甘油三脂(TG)水平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下降。TG增加是动脉粥样硬化及冠心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子,TG水平升高会导致小而密的低密度脂蛋白(SLDL)增多,载脂蛋白A-Ⅰ(apoA-Ⅰ)及载脂蛋白A-Ⅱ(apoA-Ⅱ)减少,从而导致HDL-C水平下降,HDL通过胆固醇逆向转运机制清除动脉壁胆固醇的作用及其抗氧化作用竞争性抑制LDL与内皮细胞受体结合的作用下降,从而促进粥样斑块形成,致动脉粥样硬化。与非糖尿病患者相比,糖尿病患者的糖基化LDL及SLDL比自然的LDL 更易被氧化,在血中存留的时间也更久,它们都不易与载脂蛋白BE 受体相结合进行正常代谢,而易与“清道夫”受体相结合,从而使其具有更强的致动脉粥样化作用。 糖尿病患者大、中动脉有动脉粥样硬化或中层钙化,粥样硬化病变程度较重,毛细血管和细、小动脉内皮细胞增生,基底膜明显增厚,血管壁增厚,玻璃样变性,变硬,血压增高。有的血管壁发生纤维素样变性和脂肪变性,血管壁通透性增强,有的可有血栓形成或管腔狭

窄,导致血液供应障碍,引起相应组织或器官缺血,功能障碍和病变,严重时临床表现为冠心病、心肌梗塞、脑萎缩、肢体坏疽等。 因此,糖尿病的治疗中,调整血脂、防治血管病变的发生有重要意义。UK-PPS10年研究结果显示,影响糖尿病预后的主要因素是LDL-C和HDL-C。冠心病一、二级预防及其糖尿病亚组分析表明,降低LDL-C水平可明显改善糖尿病和心血管病患者的临床预后。在治疗中,降低LDL-C为首要目标,而降低并维持血脂于正常为最终目标。 治疗方案: 1、一般治疗:调节饮食,严格糖尿病饮食,控制热卡摄入,尽量食用低脂肪,低胆固醇类食品,加强体育锻炼,克服吸烟等不良习惯。 2、HMG-COA还原酶抑制药:本类药有良好的降低血浆总 胆固醇(TC)和LDL-C作用,VLDL-C, apoB和血浆甘油三脂也有下降,而HDL-C轻度上升,在阿托伐他酊糖尿病合作研究“CARDS”的研究中,对象为2838例年龄在40-75岁之间的糖尿病患者,服用阿托伐他酊10-80mg/d或安慰剂,随访2年,结果显示,与安慰剂相比,TC、LDL-C、TG分别下降26%、40%、21%,均有统计学差异,但对HDL-C无显著影响,心血管事件下降37%(P=0.001),总死亡减少27%,接近统计学意义,为糖尿病性高脂血症首选药物,应用过程中,应注意肌痛、无力、肌酸磷酸激酶(CPK)升高等骨骼肌溶解症状等不良反应的发生,尽量避免联合使用红霉素、环孢素等加重骨骼肌溶解的药物。

《中国2型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防治专家共识(2014年)》要点

《中国2型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防治专家共识(2014年)》 要点 及早发现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异常并给给予早期干预,可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减少心脑血管事件、降低死亡率,其治疗意义与血糖控制相当。 一、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异常的特点 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脂谱以混合型血脂紊乱多见,其特征性的血脂谱包括:空腹和餐后TG水平升高,高密度血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降低; 总胆固醇水平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正常或轻度升高。 二、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检测时机及监测频率 2型糖尿病患者在确诊同时均应检测其血脂、脂蛋白和载脂蛋白水平; 对于血脂谱异常的 2 型糖尿病患者,若仅仅是给予生活方式干预,则建议6~8周后监测血脂水平,以决定是否需调整治疗方案;若给予调脂药物治疗,初始干预 4周后应监测血脂水平,若仍未达标,则调整治疗方案,再经 4 周后复查;对于血脂水平控制达标的糖尿病患者(LDL-C<2.6 mmol/L,HDL-C> 1.25mmol/L,TG<1.7mmol/L), 建议每半年监测一次血脂谱。 三、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危险度的评估 2型糖尿病患者是否需要开始使用调脂药或干预的强度取决于其血脂的水平、所具有的危险因素的严重程度、同时具有的危险因素的数目。 高危人群:⑴无心血管疾病(CVD),但年龄>40岁并有1 个以上CVD 危险因素者[高血压、吸烟、肥胖、微量白蛋白尿、早发缺血性心血管病家族史、年龄(男性>45岁,女性>55岁)、女性绝经期后等]。⑵无CVD,年龄<40 岁,但 LDL-C≥2.6mmol/L或合并多个危险因素。 极高危人群:糖尿病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合并颈动脉斑块或狭窄、糖尿病合并周围动脉病变患者,无论其基线LDL-C水平如何均属于极高危人群。 四、2型糖尿病患者调脂治疗的策略和目标 1. 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脂干预均应以治疗性生活方式改变为基础,并应该贯穿2型糖尿病治疗全过程。 2. 2型糖尿病患者调脂治疗的首要目标是降低 LDL-C: ⑴高危患者:首选他汀类调脂药,使 LDL-C 目标<2.6mmol/L; ⑵极高危患者:不论基线LDL-C水平如何,立即选用他汀类调脂药,使LDL-C目标<2.07mmol/L。若经最大耐受剂量的他汀类调脂药治疗后仍未达到上述治疗目标,建议将 LDL-C 比基线降低30%~40%, 或合用胆固醇吸收抑制剂等其他调脂药。

2型糖尿病血脂异常临床研究进展

2型糖尿病血脂异常临床研究进展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现已经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2型糖尿病患者是心血管危险因素高度聚集人群。在美国胆固醇教育计划―成人教育组指南(NCIP-ATP3)中,已明确将糖尿病视为冠心病的等危症[1]。血脂代谢异常是2型糖尿病患者常伴的多项冠心病危险因素之一,积极纠正血脂代谢紊乱是降低2型糖尿病心血管事件的重要措施。现就近年来关于2型糖尿病血脂异常临床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1 2型糖尿病血脂异常与心血管事件 糖尿病、高血压和血脂代谢紊乱是心血管病的3个主要危险因素。同时是心血管主要发病死亡原因。2型糖尿病血脂异常病人聚集了2个其中重要的危险因素。罗马尼亚研究人员随机抽取400名2型糖尿病患者,依据英国前瞻性糖尿病研究(UKPDS)评估其10年致死性心血管病及致死性中风的发生风险。其中发现无新发心血管病的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冠心病的危险性为%,其中致死性冠心病危险性为%,其发病率较高,也有较高死亡率[2]。中国多省市心血管前瞻性队列研究(CMCS研究)对11个省市35~64岁的自然人群共28594人进行了心血管因素调查。结果显示,男女两性糖尿病患者合并血脂异常的比例明显高于非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患者与非糖尿病患者相比,合并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比例也 明显增高[3]。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LDL-C是糖尿病患者最强的冠心病危险预测因子,可通过降低LDL-C减少心血管疾病发生的危险。英国前瞻性糖尿病研究(UKPDS)证明,2型糖尿病单纯血糖控制不能减少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的 目的。因为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过程与代谢综合征的多个危险因素相关,尤其常见的是血脂异常。心血管危险随LDL-C升高而增加,随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下降而增加。在其他因素一致的情况下,LDL-C升高带来的危 险因素远大于血压、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LDL-C每降低1mmol/L,可使心血管事件危险性降低36%;HDL-C每升高/L,其危险性降低15%;HbA1c每降低1%,其危险性降低15%[4]。可见,糖尿病患者只要有LDL-C轻微升高就会对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巨大影响。在心脏保护研究(HPS)中,对LDL-C在125mg/dl的糖尿病亚组患者,排除性别、年龄、糖化血蛋白的影响,进行降脂治疗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降低了22%~25%。对于LDL-C> 116mg/dl的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下降了20%,对于LDL-C<116mg/dl的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下降了27%[5]。可见,LDL-C水平升高为心血管疾病最有力

高血脂可以引起哪些疾病-

高血脂可以引起哪些疾病? *导读:高血脂可以并发哪些疾病?如果血脂过多,容易造成“血稠”,在血管壁上沉积,逐渐形成小斑块(就是我们常说的“…… 高血脂可以并发哪些疾病? 如果血脂过多,容易造成“血稠”,在血管壁上沉积,逐渐形成小斑块(就是我们常说的“动脉粥样硬化”)这些“斑块”增多、增大,逐渐堵塞血管,使血流变慢,严重时血流被中断。这种情况如果发生在心脏,就引起冠心病;发生在脑,就会出现脑中风;如果堵塞眼底血管,将导致视力下降、失明;如果发生在肾脏,就会引起肾动脉硬化,肾功能衰竭;发生在下肢,会出现肢体坏死、溃烂等。此外,高血脂可引发高血压、诱发胆结石、胰腺炎,加重肝炎、导致男性性功能障碍、老年痴呆等疾病。最新研究提示高血脂可能与癌症的发病有关。 血脂与冠心病 拒统计,心脑血管病的死亡率已超过人口全部死亡率的1/2。冠心病也叫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状动脉是专门给心脏供血的动脉,由于过多脂肪沉积,造成动脉硬化,使血流受阻,引起心脏缺血,发生一系列症状,即冠心病。引起冠心病的危险因素:高血脂、吸烟、糖尿病、肥胖、高血压、缺乏体力活动、精神过度紧张、冠心病家族史、口服避孕药等,其中、高血脂是

引起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调节血脂是防治冠心病最基本疗法:血清总胆固醇水平下降1,则冠心病的发生率下降2。只 要有冠心病,不论你血脂高或不高,均应长期服用调脂药。因为长期调脂治疗可以减少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血脂与脑梗塞的关系 当血液中胆固醇增高时,容易形成动脉硬化斑块,这些斑块在动脉壁内堆积,使动脉官腔狭窄,阻塞血液流入相应部位,引起动能缺损。它发生在脑血管时引起脑梗塞,医学证明:长期调脂治疗不仅能治疗脑梗塞,还能预防脑梗塞。调脂治疗与脑中风:脑中风的原因很多,有高血压、高血脂、吸烟、饮酒、肥胖、高龄、糖尿病、血液病等,其中高血脂、脑动脉粥样硬化是脑梗塞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许多研究证明,长期调脂治疗能明显减低脑中风的发生率和致残率,因此,临床医师对高血脂的治疗越来越重视。 血脂与糖尿病 高血脂、高血压与高血糖被称为“三高”,是威胁糖尿病患 者健康与生命的主要危险因素。三者密切相关,高血脂可加重糖尿病,所以糖尿病患者除治疗高血糖外,还需要调节血脂,是减少糖尿病患者死亡率和致残率的关键。糖尿病患者应注意调血脂:糖尿病合并高血脂更容易导致脑中风、冠心病、肢体坏死、眼底病变、肾脏病变、神经病变等,这些糖尿病的远期并发症是造成

2型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的他汀类药物治疗专家共识(基层版)

2型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的他汀类药物治疗专家共识(基层版)一、背景 最新调查数据显示,我国18岁以上成人2型糖尿病患病率高达10.9%~11.6%[1-2]。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异常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患者[3]。血脂异常也是2型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theroscleroticcardiovasculardisease,ASCVD,包括卒中、冠心病及外周动脉疾病)发生率增加的重要危险因素[4-5]。 糖尿病治疗和血管保护行动:百普乐与达美康缓释片对照评估研究(ActioninDiabetesandVascularDisease:PreteraxandDiamicronMRControlledEvaluation,ADVANCE)研究[6]纳入中国糖尿病受试者3293例,基线资料显示,发生过大血管事件的比例分别是:心肌梗死6.4%,卒中13.9%[7]。中国大庆糖尿病预防研究的23年后随访发现,ASCVD为糖尿病首要致死原因,其中卒中致死占一半[8]。这些证据表明,卒中是我国成人糖尿病患者ASCVD最常见的临床结局,也是主要的致死、致残原因,应首先引起关注。 多项临床试验表明,他汀类药物通过减少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进而显著降低糖尿病患者发生大血管病变和死亡的风险。英国心脏保护研究-糖尿病亚组分析(HeartProtectionStudy-DiabetesMellitus,HPS-DM)显示[9],辛伐他汀降低LDL-C可以降低无明显血管并发症的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血管病变的风险。控制糖尿病患者心血管风险行动计划(ActiontoControlCardiovascularRiskinDiabetes,ACCORD)研究显示[10],在他汀治疗的基础上使用降低甘油三酯和增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调脂药,不能进一步降低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脑血管病变和死亡的风险。 我国新时期卫生工作方针强调“以基层为重点”。糖尿病、血脂异常等慢性病防治关口前移,让基层医师掌握合理用药,将更有利于节省医保费用和社会资源。中国医师协会全科医师分会组织专家结合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异常特点,制定2型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的他汀类药物治疗专家共识(基层版),参考2016年中国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性脑心血管疾病分级预防指南[11]、2016年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12]、2017年美国临床内分泌医师协会制定的2型糖尿病综合管理方案[13]、2015年美国心脏学会与美国糖尿病学会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病预防声明[14]等,目的是为基层医师提供方便可行的2型糖尿病患者调脂治疗的参考意见。 二、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异常的特点及其与ASCVD之间的关系 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脂谱以混合型血脂异常多见,常见的血脂异常是甘油三酯升高及HDL-C降低,总胆固醇水平和LDL-C正常或轻度升高,且LDL-C发生质变,小而致密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升高[15]。LDL-C是ASCVD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在动脉粥样硬化形成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他汀类药物主要通过有效降低LDL-C发挥防治ASCVD的作用[16]。 三、推荐我国大多数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中等强度的他汀 对于血脂管理,现有的指南一致强调LDL-C仍然是主要的血脂管理目标,他汀则是一线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