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苏教五年级科学上册光的行进导学案

苏教五年级科学上册光的行进导学案

苏教五年级科学上册光的行进导学案
苏教五年级科学上册光的行进导学案

光的行进导学案

54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2.5、一袋空气的质量是多少 导学案

5、一袋空气的质量是多少 【学习目标】1、一定量的空气有一定的质量,可以用不同的物体来衡量。 2、能用简易天平和不同物体来衡量一袋空气的质量。 3、能尝试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一个相对复杂的事情。 【学习重点】选择轻重、大小合适的物体来衡量一袋空气的质量。 【学习难点】理解质量相同的物体体积可能不同,初步感知密度。 【学习准备】 简易天平、打气筒、皮球、豆子、回形针、绿豆、乒乓球、小泡沫块、棉签等轻小物品。 【学习过程】 1、用橡皮筋将塑料袋口与打气针扎紧,估计一下我们能打入多少筒空气? 2、塑料袋鼓胀以后,里面的空气大约有多重? 3、小组讨论一下,你们准备用什么物品来衡量这袋空气的重量。 我们在上节课中已经有类似的探索经验。 活动指导: 1、使用上节课的方法,先将一个皮球放在天平的一端, 再把回形针或绿豆放在另一端来调节平衡。 2、将小桶中的皮球取下,打入20筒空气,放回天平。 4、按照上面的方法,用打气筒给一个不漏气的袋子打入100筒空气,扎紧袋口,然后分别与同这袋空气质量相当的物品进行比较。 、小组交流。 (1)实验中你如何确保实验的准确性? (2)小天平倾斜了表示什么?平衡了表示什么? 2、教师提问: 在打入100筒空气后,这袋空气的质量大约是多少?我们是如何知道这袋空气的质量的? 提示:可以根据20筒空气的质量来进行估计。 验证我们的想法。 1、比较这袋空气和同它质量相当的物品,你有什么发现?

(1)同质量的空气与其它物品比较,(选填:体积/重量)比较大。(2)不同的物品,表示同样的质量时,(选填:数量/重量)不相同。(3)相同质量的物体,体积大小不同,是因为它们的密度不同。 利用生活中的测量工具,再来测一测一袋空气的质量。了解 一下人们常用什么单位来表示质量的多少? 一、判断: 1、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最先发现空气的重量。() 2、使用天平可以准确称出一袋空气的质量。() 3、与同质量的物品相比,空气占据的空间比较大。() 4、一袋空气的质量大约是20千克。() 5、测量一小袋空气的质量,用小石块比用回形针更合适。() 二、选择: 1、测量空气的质量,不合适的仪器是() A、托盘天平 B、弹簧称 C、简易小天平 2、在测量空气的质量时,适合作标准物的有() A、棉花 B、回形针 C、小石块 参考答案: 一、判断:1、√ 2、√ 3、√ 4、× 5、× 二、选择:1、B 2、B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导学案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导学案 月日 1、能够帮助人们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的工具装置,都可以称做________。 2、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的机械,结构比较简单,它们属于________; 3、像____这样的机械,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简单机械构成的,比较复杂,它们属于________,也可以叫做______。 4、在工作时,如果没有这些机械会产生什么结果?机械名称结果起钉锤开瓶器菜刀筷子压舌板本课收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怎样移动重物年月日认识杠杆研究平衡尺实验要求:认识杠杆平衡的原理实验仪器药品:平衡尺、钩码若干。实验步骤和记录: 1、组装杠杆,调节杠杆两端的螺母,使杠杆在不挂钩码时平衡。 2、给杠杆两端挂上不同数量的钩码,使杠杆平衡,记录下平衡时钩码数量和离支点的距离。 3、改变支点两端的钩码数量,使杠杆平衡,记录下平衡时钩码数量和离支点的距离。

4、再次改变支点两端的钩码数量,使杠杆平衡,记录下平衡时钩码数量和离支点的距离。用平衡尺探究杠杆平衡的实验记录平衡条件摆法支点左侧支点右侧钩码数距离支点(格)钩码数距离支点(格)(1)(2)(3)省力杠杆:用力点距支点____,阻力点距支点____。费力杠杆:用力点距支点____,阻力点距支点____。不省力也不费力的杠杆:施力点到支点的距离_______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本课收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斜坡的启示年月日斜坡就是一种斜面,斜面也是一种________。斜面坡度大小对小车拉力的影响实验要求:了解斜坡实验仪器用品:斜面、小车、测力计、字典4本实验步骤: 1、用测力计测出竖直提起小车所用拉力的大小是: 。 2、用两本书支好斜面,用测力计拉看小车从斜面底端上升,观察测力计的示数,并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 3、在分别用 4、6、8本书支好斜面用测力计拉着小车从斜面底端上升,观察测力计的示数,并把几次实验得出的数据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斜面坡度(书本数)2468对小车的拉力(牛)通过上面的实验,可得出斜面坡度越大对小车的拉力。 4、斜面的长度对小车拉力的影响,用8本书分别支好20厘米、40厘米、60厘米的斜面,用测力计拉看小车从斜面底端上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导学案

—-可编辑修改,可打印—— 别找了你想要的都有! 精品教育资料——全册教案,,试卷,教学课件,教学设计等一站式服务——

全力满足教学需求,真实规划教学环节 最新全面教学资源,打造完美教学模式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导学案年级五学科科学课型实验课 授课 教师 设计时间总课时 1 授课 时间 学习内容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学习目标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2、对物体沉浮做出预测,并用实验验证,做好记录。 3、学会用切分和叠加物体的方法研究沉浮变化。 学习重点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学习难点帮助学生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学习准备 水槽1个,物体7种(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实验记录表(教材第2面)。 集体备课二度备课

导学过程设问导读: 1、把砖块和木块分别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沉浮情况。 2、观察更多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分别是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 合作探究: 1、小组领实验器材,分工合作,对设问导读1、2题进行实验观察,完成2页实验记录表。 2、观察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橡皮在水中是沉的,把橡皮切成一半大小,还会沉吗?再切成四分之一、八分之一大小,还会沉吗?推测把它切得更小会怎样。 学生完成教材第3面的记录表“预测”、“理由”这两列。xK b1.Co m 3、小组领小刀,实验操作,记录实验结果并思考其中的原因。 4、一枚回形针在水中是沉的,把两枚回形针穿在一起,还是沉的吗?

导学过程汇报点评: 1、整理自己的预测理由,想一想物体的沉浮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呢?(随机罗列各因素,如体积大小、轻重、形状、材料、是否空心等。) 2、组织交流,在这个活动中我们改变了什么因素?(体积大小),物体的沉浮情况有没有发生改变?通过以上实验,我们可以得到什么结论?(同一种材料的物体,把它们的体积变小,在水中的沉浮状态是不会发生改变的。) 巩固练习: 1物体在水中沉浮标准:只要物体(不沉入水底),就说明这个物体是浮的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拓展延伸:http://www https://www.wendangku.net/doc/b111473751.html, 了解鱼为什么能自由的沉降 板书设计 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砖块沉 木块浮 塑料块浮 猜测与沉浮相关因素:体积大小、轻重、形状、材料、 是否空心等 导学反思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导学案.docx

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导学案 1《使用工具》导学案 【学习目标】 认识机械指的是利用力学原理组成的各种装置。杠杆、滑轮、斜面等都是机械。简单机械又被人们习惯地称为工具。 常识在实践中解决指定的科学问题(如拔图钉、铁钉和木螺钉),发现做同样的事情,用不同的工具效果是不同的,并从中了解更多的常用工具。 意识到工具和机械可以帮助我们做一些事情,恰当地选用工具和机械可以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 【阅读课文思考】 一、列举一些日常生活中熟悉的工具,你能说一说这些工具能做哪些事吗? 应该选择什么工具来完成下面的工作?说说选择的理由。 【同步达标训练】 一、填空题 1._____ 是能使我们________ 的装置。 2.螺丝刀、钉锤、剪刀这些机械构造很简单,又叫____________ o 3.用_______ 可以比较方便的把 ________ 从木头中取出,用________ 可以比较方便的把____ 从木头中取出。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用途,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________ o 4.使用工具和机械,就如同增强了自己的_________ ,延长了人类的_____ o 5.使用工具要十分注意______ - 二、判断题 1有些很费力、很难做的事情,如果我们使用了,就可以省力、方便地完成了。 2、螺丝刀可以用来钉钉子。 3、用剪刀可以轻松地将木头里的钉取出来。 三、选择题 1、把铁钉从木头里取出来,应选用的工具是() A. .羊角铁锤 B.钢丝钳 C.螺丝刀 D.银子 2、把螺丝钉从木头里取出来,应选用的最好是() A..羊角铁锤 B.钢丝钳 C.螺丝刀 D.剪刀 3、打开汽水瓶时,我们一般可以用 A..螺丝刀B开瓶器C.小刀 D.剪子 四、连线题 把油桶搬上车用撬棍当杠杆去撬 把大石头搬开 把国旗升到旗杆顶上五、简答题用绳子和轮子组成定滑轮用木板当斜面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课导学案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第十册 《将相和》导学案 第二课时 达川区管村镇中心小学蒲小梅 教学目标: 分清每个故事的前因后果,弄清楚三个故事之间的联系及三个故事与整篇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了解三个故事之间的联系。 教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初步了解了《将相和》这篇课文,现在我们回忆一下整篇课文一共分多少段?(分三大段)每一大段的段意是什么?(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我们知道,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三个故事,那么每一个故事的之间究竟是怎样联系起来的呢?我们今天就来继续学习这篇课文。板书(将相和、廉颇、蔺相如) 二、齐读第一自然段,思考: 1、这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主要交代了时代背景) 2、这句话的作用是什么?(它是后面三个故事发生的总起因) 三、阅读分析第一个故事,思考问题: 1、第一个故事是什么?板书(完璧归赵) 按2、仔细、快速地读第一个小故事,找出完璧归赵这个故事的六个

要素,出示(课件) 3、秦王说愿意拿十五座城换和氏璧,赵王为什么非常着急?用文中的句子来回答。 课文第三自然段:大家说秦王不过想把和氏璧骗到手罢了,不能上他的当,可是不答应,又怕他派兵来进攻。 4、蔺相如是在什么时候出现的?这样对表现人物品质有什么用处? 蔺相如是在赵王与众臣“为难”的时候出现的。因为大家都觉得很为难,而蔺相如知难而上,由此更能突出他的机智勇敢的精神。5、阅读第8自然段,找出表现蔺相如机智勇敢的动词,用○圈出来。 (捧、退、靠、举、撞等) 6、蔺相如是真的要捧着宝玉撞柱子吗? 由于对上文有了较深的理解,同学们马上明白捧玉撞柱是假,逼迫秦王应允是真。因为前面讲过秦王对宝玉爱不释手,所以他绝不会眼看着宝玉被蔺相如抱着撞碎在柱子上,这也是蔺相如机智之处。

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导学案

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导学案 年级:三编写:小学科学组课型:新知·探究课时:第一课时课题:《温度和温度计》导学案设计展示日期: 学习目标 创设情境:5分钟 一.运用感官判断水的冷热。 教师出示温度不同的三杯水,由六位同学台前用自己的方法感觉三杯水的不同温度, 转告同学们你的判断方法及温度。 二、定向导学互动展示 师适时板书

先小组讨论、交流 班内大展示 师生做游戏 三、当堂测评5分钟 1. 完成活动册2、3、4 2.我当小法官:评判、打分、小结

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导学案 年级:三编写:小学科学组课型:新知·探究课时:第一课时课题:磁铁的力量展示日期: 学习目标 创设情境:5分钟 同学们,新课之前,老师为大家表演魔术,那你们愿意不愿意观看呀?看完“小鱼水中游”,你有什么发现?这节课我们共同来探究磁铁的性质。 引入课题:磁铁的力量(板书) 二、定向导学互动展示

三、当堂测评5分钟 开心填空: 1、磁铁能吸引物体。 2、根据磁铁的形状不同,科学课中最常见的可分为()、()、()。选择: 磁铁能吸引下面的哪个物体()。 A铁钉B塑料尺C纸 我当小法官:磁铁隔着东西能吸所有金属。() 四、课堂反思2分钟 实验记录表1 实验记录表2

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导学案 年级:三编写:小学科学组课型:新知·探究课时:第一课时课题:蚕卵里孵出的新生命展示日期: 学习目标 创设情境:5分钟 同学们,我们养上学期饲养过蜗牛,那么蜗牛的一生是怎样生长变化的呢?它们的寿命有又多长呢?那么你们还知道哪些动物一生的生长变化和它们的寿命呢?同学们你们观察过蚕吗?你知道他一生的生长变化和它们的寿命吗? 二、定向导学互动展示

五年级科学上册导学案教科版

五年级科学上册导学案(教科版) 五年级科学上册导学案 年级五学科科学课型新授授 教师 设计时间总课时26授 时间 学习内容8、减少对土地的侵蚀 学习目标1.人类自身的活动也在改变着地表的形态,我们要尽量减少土地遭受侵蚀。 认识到土地对生命,以及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意义。 学习重点认识到各种力量在重塑和改变地表的地形地貌,也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正面和负面的影响。 学习难点通过模拟实验,检验自己的家园能否经住暴雨的侵蚀。 学习准备大盘子、土、报纸、小铲子、降雨器等。 集体备课二度备 导 学 过 程温故互查:

、、和等都会侵蚀土地。 设问导读: 运用这个单元所学的知识,在一个大盘子里建造一个有山地有平原的地形,然后选择地形中的一个地方建造房屋。如果暴雨即将来临,我们的家园能经得住风雨的袭击而不被破坏吗? 合作探究: 我们建造什么样的地形,用什么材料?选择什么位置建筑房屋?和小组的同学一起讨论,并画出设计图。 学生交流讨论,展示自己小组的设计图,还应对设计进行解释和说明。 汇报点评: 交流讨论我们的实验结果。 导 学 过 程 我们家园经住暴雨的袭击吗?水流到哪里去了?我们的房屋的地形是否受到影响?从实验结果中找到证据。 观察:“径流”浑浊吗?这说明什么? 把实验结果和我们的预测进行比较,结果和预测一样吗?什么地方我们没有想到?

我们的实验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 如果重新设计建造自己的家园,我们会对地形做哪些改进?我们仍然将房子建造在最初选择的地方吗?为什么?我们 将把房子建造在哪里? 巩固练习: 我们已经知道了哪些力量会改变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 拓展延伸: 调查一下,人们采取了哪些措施来防止这些灾害的发生,以及尽量减少灾害造成的危害。 板书设计 哪些力量会改变地形地貌 地球内部的力量 外部的力量 人类自身的活动 导学反思 五年级科学上册导学案 年级五学科科学课型新授授 教师 设计时间总课时27授 时间 学习内容第三单元检测题 学习目标1、复习本单元所学知识,了解地球内部的运

XX学校五年级科学导学案_图文.doc

学习目标 XX 学校五年级科学导学案(1 .测量力的大小) 1. 认识测力计各组成部分及作用,知道制作原理。 2. 知道力的单位,学会使用测力计测量各种力的大小。 3. 制作简易的橡皮筋测力计。 班级 学习内容 小组 1?测量力的大 姓名 页码 77-78 重点、难点 学会使用弹簧测力计;能测量各种力的大小。 器材准备 课 前 自主探究 每组:弹簧测力计(0.5N 、2.5N 、5N 各一个)、小物体若干、长条形的纸板、橡皮筋、回 形针、弹簧、钩码、教学课件。 【学习程序:课前通过看书、上网等方法收集、阅读材料,用自己的一两句话概括并记录C 】 1. 杏资料了解伟大科学家牛顿的事迹。 2. 找一段弹簧,拉一拉,压一压,观察弹簧有什么变化。 一、 问题导入 【学习程序:组内交流自己的发现,比较自己的发现和同学们的异同,时间约 3 分钟。】 1. 组内交流独学发现。 2. 思考:弹簧有什么特性? 二、 合作探究一 【学习程序:独学教材77 页,认识测力计的类型、构造;群学,了解测力计 的使用方法并测量不同的力。时间约10 分钟。】 (一) 认识弹簧测力计 1. 阅读教材 77 页,认识生活中各式各样的弹簧测力计,由哪些部分组成,各 部分起什么作用? 2. 仔细观察测力计的刻度,弄清每一大格是多大的力,一小格是多大的力? 最大可以测量多大的力? 3. 拉一拉,感受IN 、2N 的力。 (二) 学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 1. 第一次试测:一个钩码的重力是多少?(每位同学都测)。 2. 组内交流测得的结果,并比较分析:测得的结果一样吗?如果一样,介绍 一下是怎么测的;如果不一样,思考一下为什么同样的钩码测出的结果会不一 样? 怎样正确使用测力计? 3. 第二次测试:每位同学按照正确的使用方法,再次测试一个钩码的重力,与 第一次进行比较。 三、展示研讨一 【学习程序:先小组交流,再班内交流,其他小组补充。时间约8 分钟。】 1. 测力计的组成部分、作用、刻度。 2.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牛顿事迹只在组内 交流,或不交流。 重点感受弹簧“受 力大,伸长长”的特性。 测力计的类型、构造 可以略处理。重点是正确 使用。难点是刻度的认 读。 教师提供不同的测 力计,供学生观察。 每组提供2组器材, 要求 学生人人动手测试。 教师可以课件出示 测力计的刻度表,让每位 同学都能读刻度,突破难 点 Q 测力计的使用注意 指针指向零刻度、量程。

小学五年级科学导学案

五年级科学苏教版下册导学案 第一单元:神奇的机械 1、什么是机械 新课导入: 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好!新的学期又开始了,这一学期我们将学习“神奇的机械”“形状与结构”“它们是如何延续后代”“岩石与矿物”“人体的司令部”“交流与质疑”。这些知识。祝同学们学习愉快! 设问导读: 1、什么叫机械? 2、判断那些物品属于机械? 3、说明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的区别和联系。 4、在日常生活中,那些地方利用了机械? 自我检测: 一、填空: 1、能够帮助人们()或()的工具装置,都可以称作机械。如:钳子、刀、筷子等都属于简单机械;机械可以分为()和()机械复杂机械它们是由()或()的简单机械构成,这些比较复杂的机械通常叫做()。 2、数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知道利用()、()、()()等作为()的工具,利用()作为水上交通工具,这些工具的使用就含有()的原理。 巩固练习: 二、判断: 1、人类祖先使用的生产工具里含有机械的原理。() 2、机械可以降低人们的工作难度。() 3、机械可以方便我们的生活。() 二、简答: 1、什么叫机械: 2、说说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的区别和联系 3、在日常生活中,那些地方利用了机械? 拓展联系 利用课余时间,观察生活中患有那些地方用到了机械?它们怎样方便了我们的生活? 2怎样移动重物

1、什么叫机械? 2、说明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的区别和联系。 设问导读 1、什么是杠杆? 2、使用杠杆有什么作用? 3、知道杠杆的特点----杠杆的三点 4、能够说出杠杆在生活中的运用。 自我检测 一、填空: 1、杠杆上有三点,分别是()()()。 2、当支点到力点的距离大于支点到重点的距离时() 3、当支点到力点的距离()支点到重点的距离时,费力 4、当支点到力点的距离()支点到重点的距离时()。 5杠杆可以分为:省力杠杆:如:() 费力杠杆:如()。等臂杠杆:如( ) 6、大科学家()曾经说过,如果在宇宙中找到一个()就能把整个 ()。 巩固练习 一、判断: 1、杠杆越长越省力。() 2、杠杆的支点一定在动力点(力点)和阻力点(重点)之间。() 3、人类祖先使用的生产工具里就含有机械的原理。() 4、使用天平秤重物时,物体放在天平的右盘,砝码放在左盘。() 二、简答: 1、在日常生活中,那些地方利用了杠杆? 2、作图:标出杠杆上的三点。 3、作图:画出省力杠杆,费力杠杆,不省力页不费力杠杆 3斜坡的启示 复述回顾:(以小组复述) 1、使用杠杆有那些作用?

五年级上册科学导学案

校本研修工作在推动新课改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作用方面可谓功不可没。我在校本研修学习中,始终让教研与教育教学紧密结合,既让教研与教育教学相互促进,又减轻了自己的工作负担。下面我就自己的校本研修学习过程,谈点体会: 一、能够按时参与校本研修活动,并做好记录,并认真撰写心得体会,在学习中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 1、开展有效课堂教学研究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认真开展有效备课,有效课堂教学、有效作业设计和批改的研究,严格要求自己,在每周听节课程之后,会大家共同讨论分析,取长补短,发表自己的见解。这使我受益匪浅。 2、积极听课、研讨,总结优点,发现不足,逐步提高;使自己不断走向成熟,给课堂注入更多的活力,取得更大的效益。 二、参加多种研修模式,全面提升自我素质 1、积极参与网络研修,多看看同行们对于课堂教学改革的认识和思考,并对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评论,及时与各位博友沟通交流,增长自己的见识,开拓自己的视野,使自己能够更及时的了解外面的世界。

2、自主学习模式。我学习教学理论、自我反思,找出自己在某一方面的不足,然后制定自培计划,并实施计划,以弥补自身不足,提高自身能力的方式。 三、研修内容丰富多彩 教书育人,师德为本,我认真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等规章,把师德教育和学校的各项活动结合起来,能够做到遵纪守法,爱岗敬业,为人师表,自尊自律,廉洁从教,团结协作,积极进取,勇于创新,成为教书育人的楷模,学生、家长、社会满意的好教师。 本学期我将继续把学习、实践、验证新课程理念,作为师资研修的重点任务来重点学习。加强通识研修,做到课前反思新旧教材有哪些不同、新课改的理念如何渗透、三维目标如何落实、运用怎样的教学策略等等;课中根据教学实际,反思如何调整教学策略;课后反思自己的这节课达到了什么目标,用了什么教学策略,有哪些成功之处,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 第1课时种子发芽实验(一) 编写人:余涛审核人:使用人:

五年级下册科学《我是怎样出生的》学案

五年级下册科学《我是怎样出生的》学案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会收集整理资料; 知识与技能:了解人生命的孕育过程; 知道应该珍爱自己的生命,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到母亲怀孕的辛苦,懂得应该孝敬父母;珍爱生命。 教学重点:知道人类是通过两性结合繁殖自己后代的。 教学难点:体会母亲怀孕时的辛苦。 教学准备:1、多媒体 学生课前收集的资料及装满书的书包。 教学方法: 根据本课教学目标及教材特点,在遵循开放性原则、启发性原则的前提下,我除了采用常用的讲述法、谈话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等一般方法外,还采用了以下方法:体验法。课上让学生把5.5千克的书包背在身上,然后做各种活动,体验妈妈孕育的辛苦和不便。 探究法。采取课前自主探究,放手让学生利用自己的方式去收集与“我是怎样出生的”有关的资料,然后课中以小组为单位交流探究,在此过程中学会资源共享,整理资料。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分析、整理、交流等方法,学会科学

地分析问题,渗透“以探究为核心”的教学思想。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 讲讲你出生的故事 谈话引入:同学们,在课前大家都和自己的爸爸妈妈交流了自己出生前后的故事,相信大家都收获不小。现在我们共同交流,把你们收集到的信息都讲出来,大家共同分享好吗? 例如:你在妈妈肚子里住了多久?妈妈在怀孕时有哪些故事?刚出生时你又是怎么样的呢? 学生交流: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汇报交流课前收集到的文字资料。然后再向全班汇报。 学生讨论交流。 生1:我发现在妈妈肚子里呆上十个月。 生2:…………..。 教师小结:是的,我们大家出生前需要在妈妈的肚子里住大约10个月,这10个月我们慢慢长大,出生以后我们很小,除了吃、睡、和哭外,什么都不会。后来,慢慢学会了走路、说话,学会了文明、礼貌…… 二、师生互动学新 认识胎儿的发育过程 谈话引入:通过刚才的交流,我们知道了我们出生前后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导学案【精品全册】

植物 1、我看到了什么学案 一、课前预习 二人小组互查互说。 1、树有哪几部分构成 2、树叶都是一样吗? 二、课中探究。 课中探究1、看照片上的树发现有哪些特点,小组合作完成。 树,树,树,树。 课中探究2、这样带着目的去仔仔细细看大树的时候,我们的观察活动就开始了。学生小组交流并汇报完成下列问题: 1)什么是观察? 2)当我们想要知道的更多,了解的更多,带着这样的目的去大树的时候,我们的 活动就开始了。 课中探究3、观察一棵真正的树,回答下列问题:(5人小组合作完成) 1)我们可以借助(),()等简单工具对大树进行观察和测量。 2)观察可以让我们获得很多的,观察会使我们发现大树原来是一个的世界。 4、展示交流。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汇报设导学部分的问题 2、当我们着------去看的时候就是观察。 3、我们应该怎样去观察一颗大树,并说一说。 5、解疑释难。 (5人小组合作完成) 1、快乐填一填、 ()是人们对自然现象进行考察的一种方法,是人类认识自然的基本途径。 如果借助()来观察细小物体,我们会看得更清楚。 2、争当小法官。 所有的树、树皮都是粗糙、高低不平。() 竹子的枝干都是笔直、图吧、挺拔的。()

树长得茂盛的一面是向着阳光的。() 我们应该爱护小树,不胡乱摇、折它们。() 有些树上住着小鸟、小虫子、菌类等。() 三、课后延伸。 竹子的枝干与杨树、柳树的树干有什么区别?可以自己动手查资料?

2、校园的树木学案 一、课前预习 二人小组互查互说。 1、一颗树大树有()、()、()、()、()、()组成。 2、我们应该怎样观察大树? 二、课中探究 课中探究1 1、把你对大树的观察记录下来? 2、观察大树的顺序和方法特征是什么? 课中探究2整理我们的观察记录 1.整理:分小组根据观察记录整理成观察笔记。 2.描述:分小组描述一棵树:这是我们组的观察记录,能猜出是校园里的哪一棵树吗? 4,展示交流 1、怎样拓印树皮的拓片? 2、写好观察日记有什么要求? 5、解疑释难 1、填空、 树的形由(),(),()组成。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导学案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由“生物与环境”、“光”、“地球表面及其变化”、“运动和力”四个单元组成。 《生物与环境》单元从内容上分三个部分:通过“绿豆种子发芽和生长”、“蚯蚓的选择”研究生物的生存和非生物环境的关系。第二部分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生态群落中生物之间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并通过生态瓶的制作、观察,探究生物群落中生物和生物、生物和非生物相互依存的关系。第三部分内容,是把以上认识拓展到自然界,通过典型事例的分析,认识到保护大自然、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光》单元首先引导学生们观察光的传播(直线传播和反射)特点及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运用;接着指导学生认识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太阳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阳光下物体得到的热与受到的光照强弱有关系,也与物体本身的性质有关系。最后通过制作太阳能热水器综合运用相关知识。 《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单元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认识地球表面总的地形概貌,以及河流、海洋、山脉、高原等地形及特点;二是地形地貌变化及发生原因。让学生知道是地球内部的运动,是太阳、流水、风、冰川、波浪等自然力共同作用形成和重塑了地球的外表。 《运动和力》单元内容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了解重力、弹力、反冲力,让学生用这些力作动力使小车运动起来,并研究动力的大小与小车运动的关系。第二部分学习测量力的大小,认识力的单位,为研究摩擦力大小做好技能准备。第三部分认识摩擦力,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一些因素,研究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第四部分动手实践,设计和制作一个小车。 三、学生分析: 1、整体学习状况:我所任教的502班和504班,每班学生均为50名左右,其中各班男生比例较大。从与其他老师交流中得知,学生整体学习比较认真,并善于设法自主去获取知识并在生活中灵活运用知识。 2、已有知识、经验: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大部分学生的科学常识缺乏,科学探究能力也较弱。家长和某些教师偏重于语数教学,使学生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接触大自

五年级科学上册第1课《小苗的诞生》导学案

五年级科学上册 第1课《小苗的诞生》导学案 一、教学目标 1、知道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并学会独立设计实验方案。 2.能对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进行完整的实验研究。 3.能制作出规范、美观的种子标本盒。 4、坚持观察与记录,并愿意与同学交流自己的发现与体会。 二、重点难点 指导学生如何制订较规范的实验方案。 三、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完成提出问题—猜想假设—设计实验方案这三个探究环节,第二课时,完成交流及总结部分、阅读科学在线。如果有时间可以开展拓展活动。 五、实施建议: 1、本科建议直接由问题导入“种子在什么条件下容易萌发” 2、让学生在阅读教材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先猜测出认为种子萌发可能需要的条件 3、实验方案的设计,因为这是第一次要求学生设计完整的试验方案,特别是对比实验的试验方案,对于对比实验试验条件的控制学生不是很清楚,若放手完全让学生独立设计,对学生要求有点过高,所以教材给出了一个完整的范例,教师在导学案上也给出了一个范例供参考。这样给学生思维上的一个提示,也体现出由扶到放的教学理念,学生小组合作讨论研究出本组的实验方案。教师要查看各组制定实验方案的情况,对有困难的组提出修改、完善意见。 六、反思: 《小苗的诞生》导学案 学习目标: 1、通过实验,知道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 2、参考教材范例选择一个假设条件能独立设计实验方案。 3、知道对比实验实验条件如何控制,对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能进行完整的实验探究

4、实验过程中坚持观察与记录,并愿意与同学交流自己的发现与体会。 第一课时 一、学习目标 1、能根据生活经验对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提出两个以上的假设。 2、能参考教材范例选择一个假设条件初步设计实验方案。 3、愿意与同学交流自己的实验方案。 二、学习的重难点 学习制定较规范的实验方案。 三、学习过程 1、阅读教材,明确本节课要探究的问题:。 2、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并根据教材提示,你认为种子萌发可能需要、、等条件。 3、选择其中一个假设条件,独立设计实验方案证明自己的猜想或假设。 (结合教材案例和导学案上提供的案例,自己独立设计一份实验方案,课上小组内讨论交流,还要选出最佳设计方案呢!) 实验方案参考案例 提出问题:种子萌发是否需要空气? 猜想、假设:种子萌发需要空气或种子萌发不需要空气。 实验材料:绿豆或黄豆10-12粒,玻璃小瓶或培养皿两个。 实验方法:将种子平均分为两组,分别放在有适量水分和完全被水浸泡的两个容器中培养,进行对比实验。 实验步骤: (1)在两个容器中分别放入同样的卫生纸或棉花,并在每个容器中放入5-6粒豆种。(2)经常向1号容器中洒一些水,使纸或棉花始终保持潮湿状态,但不要让种子完全浸没在水里;让2号容器种子完全浸没在水里。(完全浸没在水里没有空气哟!) (3)将两个容器同时放在相同的室温中,并保持光照的情况相同。 (4)记录种子萌发的情况。

(完整)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

1—1:小数乘整数(课本2、3页) 设计者:司剑丽学生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 家长签字__________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1、自学课本第2、3页,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并总结规律方法。 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3、带﹡号的5、6号同学不做。 学习目标: 1、理解小数乘整数的意义和算理。 2、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计算。 3、体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带来的学习乐趣。 学习重点:正确进行小数乘整数计算。 学习难点: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学习任务:小数乘整数的意义 1、计算并说说整数乘法的意义 125×8 39×40 12×17 2、阅读教材主题图,理解图意。 3、我准备买个单价是的风筝,要花的钱(列加法算式)(列乘法算式计算);我买的是个单价是的风筝,

要花的钱(列加法算式)(列乘法算式计算); 4、我发现小数乘法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就是 5、读教材第2页,理解不同的解题方法。完成教材“做一做”。 学习任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1、145×3=435,1450×3= 14500×3= 145×3000= 2阅读教材第3页例2。理解:计算0.72×5时,先将0.72扩大到它的100倍,变成72,计算出72×5的积后,将积缩小到它的百分之一得到0.72×5的积。 3计算1.345 ×18时,先把1.345 ,转化成1345,计算出1345 ×18的积后,又将积。就得到1.345 ×18= (小数末尾的0要划去) 4 完成教材第3页做一做。 二、合作探究、归纳展示(小组合作完成下列各题,一组展示,其余补充、评价) 1、小数乘整数计算方法:先将,再按的法则进行计算,最后。注意积中小数末尾的0 。 2、0.075×33= 0.46×15= 3、因数的小数位数与积的小数位数。

最新整理小学科学教案四年级科学上册导学案(教科版).docx

最新整理小学科学教案四年级科学上册导学案(教科 版) 四年级科学上册导学案 年级四学科科学课型新授授课 教师 设计时间总课时31授课 时间 学习内容4、运动起来会怎样(二) 学习目标1、使学生知道人体需要的氧气由肺吸入后进入血液,再由心脏通过血管输送到身体的各个部位,同时收集二氧化碳等废物,排出体外。 2、使学生知道人体运动量的增加,需要血液运输更多的氧气,心脏跳动速度的增加可以加大运输血液的数量。 学习重点学习目标1 学习难点同上 学习准备每组:水盆1个、水、洗耳球1个、塑料管1段、记录单1张。 集体备课二度备课 导 学 过 程温故互查: 人在运动过程中呼吸为什么会加快? 设问导读: 我们跳动时,呼吸的次数增加了,心跳的次数同时也增加了,运动与心跳有

什么关系呢? 合作探究: 1、心跳为什么会加快 (1)平静时学生测心跳。(每分钟) (2)学生在教室跳动3分钟测心跳。 (3)交流比较两次测得的心跳次数。 (4)思考:人运动时心跳加快是什么的需要?(学生阅读课本中的资料) 2、体验心脏的工作 (1)出示洗耳球,并讲解实验方法。 (2)学生分组实验。 导 学 过 程 (3)交流实验感受 (4)讲解:洗耳球代表了心脏的心房与心室,手捏的力量代表心肌的收缩功能,塑料管代表了血管,输送的水代表了血液。 (5)想一想:心脏无时无刻地工作,它会疲劳吗?(学生阅读73面的资料)(6)比较不同人运动后心跳恢复到正常值所用的时间。 巩固练习: 1、人体需要的氧气由吸入后进入,再由通过输送到身体的各个部位,同时收集等废物,排出体外。伴随身体运动量的增加,人体需要更多的,心跳也,以便输送出更多的。

五年级上册科学导学案-土壤的种类教科版

土壤里的种类导学案课题土壤里的种类课型新授 主备人备课时间 备课组长授课人 集体备课内容 目标1.使学生知道土壤有砂质土、黏质土、壤土三类,以及这三类土壤的性质。 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会做说明三类土壤渗水性不同的对比实验)和分析综合能力。 3、感受到我国土壤资源的丰富。 重 点 使学生对土壤的种类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利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认识三类土壤的性质。 难 点 利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认识三类土壤的性质。 教学准备分组实验器材:去底瓶(3个,用布蒙住瓶口,扎好)、支架(3个)、杯子(3个)、三类土壤、水,图表。 导学过程一、教学引入 师生谈话:你们看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什么了?(教师出示三类土壤) 教师:大家知道我国的土壤资源非常丰富,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有关土 壤的知识。(板书课题:土壤的种类) 二、学习新课 1.观察、比较三类土壤的不同的质地 (1)教师:现在每人面前都有三包土壤,请同学们想办法比较一下它们 有哪些不同的地方。 (2)学生独立先想一想可以用哪些比较、观察的方法。 (3)学生独立进行观察、比较;学生汇报观察、比较的方法。 (4)师生共同归纳观察、比较的方法:观察土壤时,可以先用手捻一捻, 按在纸上搓一搓,感觉它们颗粒的大小;还可以用放大镜观察、比较它 们的颗粒。 (5)学生再次自行进行观察。 (6)组织学生讨论:通过观察,你认为这三类土壤有哪些地方不同? (学生可能会发现三类土壤含沙量不同) (7)师生共同小结:通过以上观察我们知道,砂质土含砂较多,比较粗 糙;黏质土含砂较少,比较细腻;壤土含砂量居中,粗细程度居中。通 过用手感觉土壤的粗细程度,可以初步判断土壤的含砂量,鉴别土壤的 种类。 2.认识、比较三类土壤的渗水快慢和保水性能 (1)教师:为了进一步认识这三类土壤的性质,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实验。 在三个去底倒立的塑料瓶里分别放入同样多的三类土壤,将瓶子固定在 支架上,瓶子下分别放三个空烧杯。用三个装有同样多的水的杯子,分 别往三个瓶里倒水,观察发生了什么现象。 二次备课

五年级科学上册学案《小苗的诞生》

1、小苗的诞生 一、教学目标 1、能对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进行完整的实验研究。 2、能从研究结果中发现新的研究问题。 3、能通过研究找出对种子进行分类的合理方法。 4、能制作出规范、美观的种子标本盒。 二、重点难点 重点:指导学生如何制订较规范的实验方案。 难点:同重点。 三、学法提示 实验分析,合作探究 四、课前准备 豆种、布、等配套实验材料。 五、教学过程 (一)预习导学 人类的生活需要阳光、空气、水、食物等。那么,植物和其他动物的生长需要哪些条件和营养物质呢?不同生物需要的条件和营养物质一样吗?它们是怎样获取生长所需的这些物质的呢? (二)合作探究 活动1:研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 我们经常说“一年之计在于春。”那么为什么春天种子容易萌发呢?我们有时候会问为什么雨后种子更容易萌发?在水面上的种子容易萌发,而在水下的种子却没有萌发? 因此,我们认为,种子的萌发需要以下条件: 1.适宜的温度。 2.适量的水分。 3.足够的空气。

为了验证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我们需要进行实验验证。那么我们采用对比实验的方法来验证我们的假设。 在这里我们需要把不同条件以不同实验的方式进行验证。这里我们要学会对比实验方案的设计。下面是一个参考的实验方案(以课本的实验方案为例)(三)课堂训练 水分对小苗萌发的影响实验方案 猜想:种子的萌发需要水。因为,种茄子时,有的同学忘记浇水,结果茄子苗没长出来。 材料:黄豆种子10-12粒,培养皿两个,吸水纸若干。 实验方法:将种子平均分成两组,分别放在干燥和有适量水的两个培养皿中培养进行对比实验。 预测:种子在干燥环境下不会萌发。 实验步骤: 1.将两个培养皿分别贴上1号和2号标签。 2.在两个培养皿中分别放入相同的吸水纸,分别在1号培养皿和2号培养皿中放入5-6粒黄豆种子。要使种子均匀分布在吸水纸上。 3.保持1号培养皿的种子干燥;经常向2号培养皿洒一些水,是吸水纸保持湿润的状态,但不要让种子浸没在水里。 4.将两个培养皿同时放在相同的室温中,并保持光照的情况相同。 5.记录种子的萌发情况。 第一天第三天第五天第七天1号培养皿 2号培养皿 对实验现象的解释:1号培养皿的种子没有萌发,2号培养皿的种子大部分萌发,说明种子的萌发需要一定的水分。 我们的结论:种子的萌发需要适量的水分。 还想研究的问题:种子的萌需要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

五年级科学下册学案-23.探索宇宙-粤教版(2017)

探索宇宙

二、搜集资料与思考探究 (一)活动设计 设计你的专属“火箭”(下图仅供参考)。 (二)理解与应用。 如今太空技术可以应用到哪些方面? 【学习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运载火箭可以把仪器甚至是人送入太空。运载火箭的速度很快,能脱离大气层飞行,是人类探索宇宙的有力工具。运载火箭靠发动机产生的反作用力飞行。 【精炼反馈】 一、小法官(对的在括号内打√,错的打×) 1.运载火箭可以将人类送入太空。()2.人类已经成功登上月球了。()3.在使用水火箭做实验时,一定要注意水火箭发射的方向。()4.天眼是世界上最大的射电望远镜。()5.古代火箭是在明朝时期发明的。()二、取出珍宝(把正确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1.运载火箭靠()产生的反作用力飞行。 A.发动机B.火箭头C.机翼D.煤油 2.现代运载火箭由()演变而来。

A.古代火药B.古代火箭C.现代烟花D.古代弓箭

按特长评语 1. 优秀的成绩,娟秀的书法,逼真的绘画,优美的舞姿,娓娓动听的播音,落落大方的小小主持人,博得师生的好评,是我们学校的骄傲。这都是你辛勤的汗水换来的,愿你获得新成绩。 2. 你是个受老师与同学们喜欢的好班长,也是一个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学生。上课时你聚精会神的听讲,下课时你的眼睛总是关注着班集体。同学们遇到困难都找你,你总是乐意帮助解决。每次评选三好学生时,你总是全班同学全体举手通过。你的上进心很强,我曾经说你要是字再写的好一些就好了,你就暗下功夫练字很快就大有进步了。要是你发言讲话,声音再大一些,就更好了。 3. 如果我们班的每位同学都是夜空的繁星,那么你就是其中最璀璨的一颗。看着同学们异口同声地推举你当班长;看着你俨然一位小老师,热心地帮助每一位需要帮助的同学;看着你犹如一匹活泼的小马驹,奔驰在操场上……我真为你而感到高兴,但老师要提醒你山外有山,人外有人,谦虚谨慎永远是成功的法宝。 4. 你是个文静的女孩。默默地学习,作业本上那工整的字迹,是你文静开出的花朵。课间活动,体育场上,你文静有余而活动不足。愿你多一些活泼,多一些微笑。 5.你是个关心集体,热爱劳动的女孩,每天都可以看到你为净化校园弯腰扫地的身影。桌椅歪了,你主动摆好,字纸篓满了,你主动到掉。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如果你不怕困难,勤奋学习,你也能把学习搞好。 6.你是一个聪明漂亮、文静可爱的小姑娘。你能坚持培养自己健康的兴趣爱好,学画画能吃苦,多次为班为校争光;你能严格要求自己,学习、表现堪为同学表率,作为班干部你能积极主动搞好本职工作,得到同学的信任和支持,本学期被光荣地评为武昌区优秀少先队员。望你再接再厉更上一层楼。

小学科学导学案设计

小学科学导学案设计 篇一:小学科学导学案设计 《哪杯水热》导学案设计 年级: 三学科:科学课题:《哪杯水热》备课人:石麟小学科学组 学习内容分析:本节课的探究活动有五部分:一是运用感官判断水的冷热,二是初步认识温度计,三是学会正确使用温度计,四是熟练使用温度计测量并学会记录。 导学目标: 1、逐步学会运用温度计测量物体的温度,并学会作记录。 2、体验到合作探究的乐趣,知道科学技术与自己生活的密切关系。 3、能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常见物体的温度,并能做好简单记录。学习重点:学会使用温度计。 学习准备:烧杯,冷热不同的水,温度计,导学案 学习过程: 导学活动一:认识温度计 1、根据生活经验你认为温度计有哪几部分,试着给你的小组同学 1 指一指、说一说。 2、你的认识对吗,根据老师的提示找一找吧 提示:温度计是由玻璃管、刻度、玻璃泡三部分构成。 3、我最棒,我给大家说一说温度计的构造。 4、我来评价 导学活动二:学习使用温度计

1、你认为怎样使用温度计,想一想 2、按自己的想法尝试测量一下桌上两杯水的温度吧。 3、你的做法对吗,根据老师的提示检测一下吧。注意: (1) (2)在水中,不要接触容器壁。 (3) (4) 度计液柱顶端相平。它的单位读作“摄氏度”写作“?” 如图所示: 写作:11?读作:11摄氏度。 4、考考自己,测出桌上两杯水的温度。 5、我能行,我来展示: 6、我来评价(师生评价,纠错达到规范) shèshì 导学活动三:我能完成 1、温度计有三部分构成。 2、我们常见的温度计它的单位是,用来表示。 3、今天天气很凉爽,气温大约是( ) 2 ?10摄氏度 ?22摄氏度?38摄氏度 4、读写温度 写作读作。写作读作。实践活动:生活中会用到各种温度计,我知道的有: 篇二:小学科学优秀教案设计 推荐参加“2008年全国小学科学(粤教科技版)优秀教学论文、案例评比”材料之一 唤醒种子里的生命 (广东教育出版社小学科学教材五年级下册) 江门市江海区江南小学徐爱娥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