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生化论文

生化论文

生化论文
生化论文

蛋白质结构及其性质

摘要:本文着重介绍了蛋白质结构及其性质

关键词:蛋白质分析与监测

The protein structure and its property

Abstract:This text emphasized to introduce the protein structure and its properties

Key words:Protein analysis and monitor

一.前言

蛋白质分子是由许多氨基酸通过肽键相连形成的生物大分子。人体内具有生理功能的蛋白质都是有序结构,每种蛋白质都有其一定的氨基酸百分组成及氨基酸排列顺序,以及肽链空间的特定排布位置。因此由氨基酸排列顺序及肽链的空间排布等所构成的蛋白质分子结构,才真正体现蛋白质的个性,是每种蛋白质具有独特生理功能的结构基础。

二.蛋白质结构

蛋白质分子结构分成一级、二级、三级、四级结构四个层次,后三者统称为高级结构或空间构象。并非所有的蛋白质都有四级结构,由一条肽链形成的蛋白质只有一级、二级和三级结构,由二条或二条以上多肽链形成的蛋白质才可能有四级结构。

1.蛋白质的一级结构

蛋白质分子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称为蛋白质的一级结构。一级结构的主要化学键是肽键,有些蛋白质还包含二硫键,它是由两个半胱氨酸巯基脱氢氧化而成。

2.蛋白质的二级结构

蛋白质的二级是指蛋白质分子中某一段肽链的局部空间结构,也就是该段肪酸主链骨架原子的相对空间位置,并不涉及氨基酸残基侧链构象。

(一)肽单元20世纪30年代末L.Panling和R.B.Cory应用X线衍射技术研究氨基酸和寡肽的晶体结构其目的是要获得一组标准键长和键角以推导肽的构象最终提出了肽单元概念。他们发现参与肽健的6个原子位于同一平面Cα1和Cα2在平面上所处的位置为反构型,此同一平面上的6个原子构成了所谓的肽单元其中肽键(C-N)的键长为0132nm.介于C-N的单健长(0149nm)和双键长(0127nm)之问,所以有一定程度双键性能,不能自由旋转。而Cα分别与N和羰基碳相连的键都是典型的单键可以自由旋转。

(二)α-螺旋Paulαing和Core根据实验数据提出了两种肽链局部主链原子空间构象的分子模型,称为α-螺旋和β-折叠,它们是蛋白质二级结构的主要形式,在α-螺旋结构中多肽键的主链围绕中心轴是有规律的螺旋式上升,螺旋的走向为顺时钟方向即右手螺旋,其氨基酸恻键伸向螺旋外侧。每36个氨基酸残基螺旋上升一圈,螺距为0.54nm。a一螺旋的每个肽键N-H和第四个的羧基氧形成氨键,氢键的方向与螺旋长轴基本平行。肽链中的全部肽键都可形成氢键以稳固α-螺旋结构。肌红蛋白和血红蛋白分子中有许多肽链段落呈a一螺旋结构,毛发的角蛋白、肌肉的肌球蛋白以及血凝块中的纤维蛋白它们的多肽链几乎全长都卷曲成α-螺旋,数条α-螺旋状的多肽链尚可缠绕起来形成缆索。从而增强了其机械强度。

(三)β-折叠β-折叠与α螺旋的形状截然不同,呈折纸状。在β折叠结构中,多肽链充分伸展,每个肽单元以Ca为旋转点依次折叠成锯齿状结构,氨基酸残基侧链交替位于锯

齿状结构的上下方。所形成的锯齿状结构一般比较短,只含5-8个氨基酸残基但两条以上肽锻或一条肽链内的若干肽段的锯齿状结构可平行排列,两条肽链走向可相同也可相反。通过肽链间的肽键羰基氧和亚氨基氢形成肽键从而稳固β-折叠结构。蚕丝蛋白几乎都是β-折叠结构,许多蛋白质既有α-螺旋又有β-折叠。

(四)β-转角和无规卷曲除α-螺旋和β一折叠外蛋白质二级结构还包括β-转角和无规卷曲β-转角常发生于肽链进行180°回折时的转角上。β-转角通常有4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其第一个残基的羰基氧(O)与第四个残基的氨基氢(H)可形成氢键.β-转角的结构较特殊,第二个残基常为脯氨酸,其他常见残基有甘氨酸、天冬氨酸、天冬酰氨和色氨酸。无规卷曲用来阐述没有确定规律性的那部分肽链结构。

(五)模体在许多蛋白质分子中,可发现二个或三个具有二级结构的肽段,在空间上相互接近,形成一个特殊的空间构象,被称为模体(motif)。

(六)氨基酸残基的侧链对二级结构的形成的影响

蛋白质二级结构是以一级结构为基础的。一段肽链其氨基酸残基的侧链适合形成a-螺旋或β-折叠它就会出现相应的二级结构。例如一段肽链有多个谷氨酸或天冬氨酸残基相邻,则在pH=7时,这些残基的游离羧基都带负电荷,彼此相斥妨碍a-螺旋的形成。同样,多个碱性氨基酸残基在一肽段内由于正由荷相斥也妨碍α-螺旋的形成。此外天冬氨酸、亮氨酸的侧链很大也会影响。α-螺旋形成。脯氨酸的N原子在刚性的五元坏中,其形成的肽健N原子上没有H,所以不能形成氢键,结果肽链走向转折,不形成α-螺旋。形成β-折叠的肽段要求氨基酸残基的侧链较小,才能容许两条胶段彼此靠近。

3.蛋白质的三级结构

(一)三级结构

蛋白质的三级结构是指整条肽级中全部氨基酸残基的相对空间位置也就是整条肽键所有原子在三维空间的排布位置。

肌红蛋白是由153个氨基酸残基构成的单个肽链的蛋白质含有1个血红素辅基。图2-3显示肌红蛋白的三级结构。它有A至H 8个螺旋区,两个螺旋区之间有一段无规卷曲,脯氨酸位于转角处。由于侧链R基团的相互作用,多肽链缠绕,形成一个球状分子,球表面主要有亲水侧链疏水侧链则位于分子内部。蛋白质三级结构的形成和稳定主要靠次级键——疏水作用,离子键、氢键和Van der Waals力等。

(二)结构域

各行其功能,称为结构域。如纤连蛋白,它由二条多肽链通过近C端的两个二硫键相连而成,含有6个结构域,各个结构域分别执行一种功能,有可与细胞、胶原、DNA和肝素等结合的结构域。

(三)分子伴侣

蛋白质空间构象的正确形成除一级结构为决定因素外还需要一类称为分子伴侣的蛋白质参与。蛋白质在合成时。还未折叠的肽段有许多蔬水基团暴露在外,具有分子内或分子间聚集的倾向使蛋白质不能形成正确空间构象。分子伴侣可逆地与未折叠肽段的蔬水部分结合随后松开,如此重复进行可防止错误的聚集发生,使肽健正确折叠。分子伴侣也可与错误聚集的协段结合,使之解聚后再诱导其正确折叠。此外蛋白质分子中特定位置的两个半胱氨酸可形成二硫键,这是蛋白质形成正确空间构象和发挥功能的必要条件,如胰岛素分子中有3个特定连接的二硫键。如二硫键发生错配,蛋白质的空间构象和功能都会受到影响,两分子

伴侣对蛋白质分子中二硫键正确形成起到重要作用。

4.蛋白质的四级结构

对蛋白质分子的二、三级结构而言,只涉及由一条多肽卷曲而成的蛋白质。在体内有许多蛋白质分子含有二条或多条多肽链才能全面地执行功能。每一条多肽都有其完整的三级结构,称为蛋白质的亚基。蛋白质分子中各个亚基的空间排布及亚基接触部位的布局和相互作用,称为蛋白质的四级结构。在四级结构中,各亚基的结合力主要是疏水作用,氢键和离子键也参与维持四级结构。

三.蛋白质的理化性质及其分离纯化

蛋白质是由氨基酸组成,其理化性质也与氨基酸相同或相关,例如两性电高及等电点、紫外吸收性质、呈色反应等。但蛋目质又是生物大分子化合物还具有胶体性质、沉淀、变性和凝固等特点。

(一)蛋白质的两性电离

蛋白质分子除两端的氨基和羧基可解离外,侧链中某些基团如谷氨酸、天冬氨酸残基中的γ和β-羧基,赖氨酸残基中的ε-氨基在一定的溶液pH条件下,都可解离成带负电行或正由荷的基团。当蛋白质溶液处于某一pH时蛋白质解离成正、负离子的趋势相等,即成为兼性离子净电行为零,此时溶液的pH称为蛋白质的等电点。

蛋白质溶液的pH大于等电点时,该蛋白质颗粒带负电荷,反之则带正电性。体内各种蛋白质的等电点不同,但大多数接近于pH5.0所以在人体体液pH7.4的环境下大多数蛋白质解离成阴离子。少数蛋白质含碱性氨基酸较多其等电点偏于碱性,被称为碱性蛋白质,如鱼精蛋白、组蛋白等。

(二)蛋白质的胶体性质

蛋白质属于生物大分子之一分子量可自1万至l00万之巨,其分子的颗粒大小可达l-100nm胶粒范围之内。蛋白质颗粒表面大多为亲水基团可吸引水分子,使颗粒表面形成一层水化膜从而阻断蛋白质颗粒的相互聚集防止溶液中蛋白质的沉淀析出。除水化膜是维持蛋白质胶体稳定的重要因素外,蛋白质胶粒表面可带有电荷,也可起胶粒稳定的作用。若去除蛋白质胶粒两个稳定因素,蛋白质极易从溶液中沉淀。

(三)蛋白质的变性.沉淀和凝固

在某些物理和化学因素作用下其特定的空间构象被破坏,从而导致其理化性质的改变和生物活性的丧失,称为蛋白质的变性.一般认为蛋白质的变性主要发生二硫键和非共阶键的破坏。蛋白质变性后其溶解度降低,粘度增加结晶能力消失,生物活性丧失,易被蛋白酶水解。造成蛋白质变性的因素有多种,常见的有加热、乙醇等有机溶剂、强酸、强碱、重金属离子及生物碱试剂等。在医学上,变性因素常被应用来消毒及灭菌。此外,防止蛋白质变性也是有效保存蛋白质制剂的必要条件。

(四)蛋白质的紫外吸收

由于蛋白质分子中含有共轭双键的酪氨酸和色氨酸,因此在280nm波长处有特征性吸收。在此波长范围内,蛋白质的OD280与其浓度成正比例关系,可用于蛋白质定量测定(五)蛋白质的成色反应

1.茚三酮反应

氨基酸的氨基与茚三酮水合物反应可生成蓝紫色化合物,此化合物最大吸收峰在570nm波长处。由于此吸收峰值的大小与氨基酸释放出的氨量成正比,因此可作为氨基酸定量分析方法。

2.双羧脲反应

蛋白质和多肽分子中肽键在稀碱中与硫酸铜共热,呈现紫红或红色,成为双羧脲反应。

氨基酸不出现此反应,当蛋白质溶液的水解不断加强时,氨基酸浓度上升,其双羧脲成色的浓度就逐渐下降。

3.福林(Folin)反应(酚试剂反应)

蛋白质分子中含有一定量的酪氨酸残基,其中的酚基在碱性条件下与酚试剂的磷钼酸及磷钨酸还原成蓝色化合物,根据颜色的深浅可作为蛋白质的定量测定,其反应的灵敏度比双缩脲反应高100倍。

4.乙醛酸反应

含有色氨酸残基的蛋白质溶液加入乙醛酸混匀后,徐徐加入浓硫酸,在两液接触面处呈现紫红色环。血清球蛋白含色氨酸残基的量较为稳定,故临床生化检验可用乙醛酸反应来测定球蛋白量。

四.结论

蛋白质是一种复杂的有机大分子的组合,含有碳、氢、氧、氮,通常还有硫,磷。蛋白质是一切生命的基础,是人体的主要“建筑材料”。人体内的一些生理活性物质如胺类、神经递质、多肽类激素、肌肉调节等都离不开蛋白质。因此,蛋白质是生物化学的主要研究对象之一,在完成了以上论题后,更为清楚地掌握了蛋白质的专业理论知识。

五.参考文献

[1] 廉德君许根俊蛋白质结构与功能中的结构域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1997,24(6).-482-486

[2] 郑集普通化学高教出版社

[3] 张庭芳生物化学(工科类)化工出版社

[4] 王镜岩,朱圣庚,徐长法主编,生物化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ISBN7-04-011088-1,2002年9月第三版。

[5] 夏其昌主编,蛋白质化学研究技术与进展,北京:科学出版社,ISBN7-03-005806-2,科技新书目:423-284。1997年10月第一版。

生化论文

生物酶在人体健康中的重要作用 班级: 姓名: 学号:

生物酶是具有催化功能的蛋白质。象其他蛋白质一样,酶分子由氨基酸长链组成。其中一部分链成螺旋状,一部分成折叠的薄片结构,而这两部分由不折叠的氨基酸链连接起来,而使整个酶分子成为特定的三维结构。生物酶是从生物体中产生的,它具有特殊的催化功能,其特性如下: 高效性:用酶作催化剂,酶的催化效率是一般无机催化剂的103 106倍。 专一性: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类物质的化学反应,即酶是仅能促进特定化合物、特定化学键、特定化学变化的催化剂。 低反应条件:酶催化反应不象一般催化剂需要高温、高压、强酸、强碱等剧烈条件,而可在较温和的常温、常压下进行。 易变性失活:在受到紫外线、热、射线、表面活性剂、金属盐、强酸、强碱及其它化学试剂如氧化剂、还原剂等因素影响时,酶蛋白的二级、三级结构有所改变。所以在大生产时,如有条件酶还可以回收利用。 可降低生化反应的反应活化能:酶作为一种催化剂,能提高化学反应的速率,主要原因是降低了反应的活化能,使反应更易进行。而且酶在反应前后理论上是不被消耗的,所以还可回收利用。 根据酶所催化的反应性质的不同,将酶分成六大类: 氧化还原酶类(oxidoreductase) 促进底物的氧化或还原。 转移酶类(transferases) 促进不同物质分子间某种化学基团的交换或转移。 水解酶类(hydrolases ) 促进水解反应。 裂合酶类(lyases) 催化从底物分子双键上加基团或脱基团反应,即促进一种化合物分裂为两种化合物,或由两种化合物合成一种化合物。 异构酶类(isomerases) 促进同分异构体互相转化,即催化底物分子内部的重排反应。 合成酶类(ligase) 促进两分子化合物互相结合,同时ATP分子(或其它三磷酸核苷)中的高能

高级生化论文

研究生课程论文 课程名称高级生物化学 开课时间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 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 学科专业生化与分子专业 学号99999999999 姓名999999999 学位类别全日制 任课教师88888888 交稿日期2018年8 月8日 成绩 评阅日期 评阅教师 签名 浙江师范大学研究生学院制

植物先天免疫系统研究进展 摘要:植物的先天免疫系统可大致分为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的免疫基于细胞表面的模式识别受体对病原物相关分子模式的识别,该免疫过程被称为病原 物相关分子模式触发的免疫(PAMP.triggered immunity,PTI),能帮助植物抵抗大部分病原微生物;第二个层面的免疫起始于细胞内部,主要依靠抗病基因编码的蛋白产物直接或间接识别病原微生物分泌的效应子并且激发防卫反应,来抵抗那些能够利用效应子抑制第一层面免疫的病原微生物,这一过程被称为效应子触发的免疫(effector-triggered immunity,ETI)。这两个层面的免疫都是基于植物对“自我”及“非我”的识别,依靠MAPK级联等信号网络,将识别结果传递到细胞核内,调控相应基因的表达,做出适当的免疫应答。 关键词:植物;先天免疫;研究进展 Recent Advances in Plant Immune System Abstract:The innate immune system of plants can be generally divided into two levels.One,named PAMP-triggered immunity(PTI),is based on the recognition of pathogen-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s by pattern-recognition receptors,which confers resistance to most pathogenic microbes.The other begins in cytoplasm and mainly relies on recognition of microbial effectors by plant resistance proteins in direct ways,which then initiates potent defense responses.This process,termed effector-triggered immunity(ETI),is necessary for defense gainst pathogens that can secret effectors to suppress the first level of immunity.Activation of these two layers of immunity in plant is based on distinguishing and recognition of “self”and “non-self” signals.Recognition of “non-self” signals can ctivate signal cascades,such as MAPK cascades,which will then induce defense gene expression and corresponding defense responses. Key words: plant;innate immunity;progress 1 植物的先天免疫机制 Jones and Dangl[1]根据近年的研究进展,总结出植物与病原体之间互作的模式图,被称为植物病理学中的“中心法则”。它将植物与病原体间的互作分为两层防御系统( 图1) 。第1层防御系统称为病原相关分子模式触发的免疫反应(PAMP-tringered immunity,PTI)它通过模式识别受体(pattern recognition

生物化学研究进展论文蛋白质提纯

生物化学研究进展 作业 题目蛋白质的提取、纯化 姓名 学号 班级 专业

题目:蛋白质的提取、纯化 姓名: 专业: 摘要:本文综述了蛋白质的提取原理及方法,蛋白质纯化的意义、基本原则及方法,蛋白质纯化的前景展望。 关键词:提取原理提取方法水溶液有机溶剂双水相萃纯化意义基本原则方法溶解度带电性质电荷数配体特异性前景 正文: 1 蛋白质样品的提取 1.1蛋白质样品的提取原理 提取蛋白质的基本原理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利用混合物中几个组分分配率的差别,把它们分配到可用机械方法分离的两个或几个物相中,如盐析、有机溶剂提取、层析和结晶等;二是将混合物置于单一物相中,通过物理力场的作用使各组分分配于不同区域而达到分离目的,如电泳、超速离心、超滤等。 1.2 蛋白质样品的提取方法 1.2.1 水溶液提取法稀盐和缓冲系统的水溶液是提取蛋白质最常用的溶剂。通常用量是原材料体积的1—5倍,提取时需要均匀地搅拌,以利于蛋白质的溶解。提取的温度要视有效成分性质而定,一般在低温(5℃以下)下操作。另外,蛋白质和酶是两性电解质,提取液的pH值应选择在偏离等电点两侧的pH值范围内。一般来说,在避免极端pH值的前提下,碱性蛋白质用偏酸性的提取液提取,而酸性蛋白质用偏碱性的提取液提取。此外,稀浓度可促进蛋白质盐溶,并且盐离子与蛋白质部分结合,能够保护蛋白质不易变性。因此可在提取液中加少量NaC1等中性盐,一般以0.15 mol/L浓度为宜。 1.2.2 有机溶剂提取法一些和脂质结合牢固或分子中非极性侧链较多的蛋白质和酶都不溶于水、稀盐溶液、稀酸或碱,可溶于乙醇、丙酮和丁醇等有机溶剂,具有一定的亲水性和较强的亲脂性,并且不会残留在产品中,容易蒸发除去,密度低,与沉淀物质的密度差大,便于离心分离。但不足的是用有机溶剂来提取蛋白质比用盐析法更容易引起蛋白质变性。 1.2.3 双水相萃取法双水相萃取法是依据物质在两相间的选择性分配,当物质进入双水相体系后,由于表面性质、电荷作用、各种力(疏水键、氢键和离子键等)的存在和环境因素的影响,使其在上、下相中的浓度不同,进而分离目的蛋白。此方法可在室温下进行,双水相中的聚合物还可以提高蛋白质的稳定性,收率较高。对于细胞内的蛋白质,需要先对细胞进行有效破碎。目的蛋白常分布在上相并得到浓缩,细胞碎片等固体物分布在下相中。采用双水相系统浓缩目的蛋白,会受聚

生物化学论文

生物化学 摘要:生物体的生命现象(过程)作为物质运动的一种独有的特殊的运动形式,其基本表现形式就是新陈代谢和自我繁殖。构成这种特殊运动形式物质基础是蛋白质、核酸,糖类、脂类、维生素、激素、萜类,卜啉生物分子等。正是这些生物分子之间的相互协调作用才形成了丰富多彩的生命现象。生物化学就是研究生物体的物质组成和生命过程中的生物分子化学变化的一门科学。在此,化学与生物的界限已经很模糊了。随着生命科学的飞速发展,生物化学研究的内容在深度和广度上也在迅速地拓展,并已渗透到生物学科内外许多相关学科,产生了生物有机化学、酶工程、蛋白质工程、代谢工程、蛋白质组学、结构生物学、化学生物学等新领域和新知识。但其基本内容主要涉及蛋白质、糖类、脂类、核酸和数以万计生物分子的结构与功能、代谢与调控等内容。 关键词:生物化学Biochemie 生物大分子人类基因组酶促反应DNA 生物化学因研究的物质不同,可分为蛋白质化学、核酸化学、脂化学、糖化学、酶学等分支;研究各种天然物质的化学称为生物有机化学;研究各种无机物的生物功能的学科则称为生物无机化学或无机生物化学。生物化学这一名词的出现大约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但它的起源可追溯得更远,其早期的历史是生理学和化学的早期历史的一部分。 生物化学的发展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30年代,主要是静态的描述性阶段,对生物体各种组成成分进行分离、纯化、结构测定、合成及理化性质的研究。其中菲舍尔测定了很多糖和氨基酸的结构,确定了糖的构型,并指出蛋白质是肚键连接的。1926年萨姆纳制得了脲酶结晶,并证明它是蛋白质。 此后四、五年间诺思罗普等人连续结晶了几种水解蛋白质的酶,指出它们都无例外地是蛋白质,确立了酶是蛋白质这一概念。通过食物的分析和营养的研究发现了一系列维生素,并阐明了它们的结构。与此同时,人们又认识到另一类数量少而作用重大的物质——激素。它和维生素不同,不依赖外界供给,而由动物自身产生并在自身中发挥作用。肾上腺素、胰岛素及肾上腺皮质所含的甾体激素都在这一阶段发现。此外,中国生物化学家吴宪在1931年提出了蛋白质变性的概念。1 第二阶段约在20世纪30~50年代,主要特点是研究生物体内物质的变化,即代谢途径,所以称动态生化阶段。其间突出成就是确定了糖酵解、三羧酸循环以及脂肪分解等重要的分解代谢途径。对呼吸、光合作用以及腺苷三磷酸(ATF)在能量转换中的关键位置有了较深入的认识。当然,这种阶段的划分是相对的。对生物合成途径的认识要晚得多,在50~60年代才阐明了氨基酸、嘌岭、嗜啶及脂肪酸等的生物合成途径。 第三阶段是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主要特点是研究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生物化学在这一阶段的发展,以及物理学、技术科学、微生物学、遗传学、

生物化学课程论文

一前言 免疫球蛋白或称抗体,是以高特异性和亲和力结合抗原的血清糖蛋白,是血清中最丰富的蛋白质之一。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和庞大的多样性。1968年命名为Imunog lobulin,简称Ig,人类有五种化学上和物理上不同类别的抗体,分别为IgG,IgA,IgM,IgD,IgE。普遍存在于哺乳动物的血液、组织液、淋巴液及外分泌液中。免疫球蛋白在动物体内具有重要的免疫和生理调节作用,是动物体内免疫系统最为关键的组成物质之一。

二本论 2.1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 2.1.1 抗体单位 所有的抗体都有相同的基本的4条多肽链单位:两条轻链(L链)和两条重链(H链)。一条通过二硫键二硫键和非共价相互作用与一条重链结合。同样地,两条重链通过通过共价二硫键以及通过非共价键的亲水的和疏水的相互作用结合在一起。每种免疫球蛋白的L链都含有可变区(V区)和恒定区(C区)。V区包含抗原结合部位而C区决定抗原的命运。 2.1.2亲和力 亲和力是一个抗体结合部位与一个抗原决定簇结合的牢固性。结合常数越高,抗体自抗原分离可能越小。显然,当抗原是一个毒素或病毒,并且必须通过与抗体快速和牢固的结合来中和时,抗体群体的亲和力是关键的。在抗原注入后不久形成的抗体通常对该抗原具有较低亲和力,而后来产生的抗体则有显著的亲和力。 2.1.3 抗体效价和亲合力 一个抗体的效价是它能与之反应的抗原决定簇的最大数量,当对一个抗原有两个或更多的结合部位时,能显著地增加抗体对细菌或病毒上的抗原结合的牢固性。这种结合效应就是亲合力,是多决定簇抗原和针对它产生的抗体之间结合的牢固程度。 2.2抗体类别 免疫球蛋白(Ig)是参与人体体液免疫的生力军,通常有IgG、IgM、IgA、IgD、IgE等五类[1]此外,根据抗原特异性的不同,同一种Ig又可分为若干亚类。不同的抗原具有不同的生物学活性,并通过不同途径进入机体。机体为了抗御这些抗原,不同类型的抗体有分工。免疫球蛋白的多样性非常复杂,除了免疫球蛋白重链和轻链由于恒定区不同而形成不同类型或亚类免疫球蛋白外,重链和轻链可变区的氨基酸组成多样化是决定抗体多样性的重要因素[2]。 2.3免疫生理功能 科学研究证明,免疫球蛋白对许多病原微生物和毒素具有抑制作用。如志贺痢疾菌,弗氏痢疾菌-1,弗氏痢疾茵-6,尔内氏痢疾菌,沙门氏菌,埃希氏大肠杆菌,脆壁类菌体,链球菌,肺炎双球菌,金黄葡萄菌,白喉毒素,破伤风毒素,链球菌溶血素,葡萄球菌溶血素,脑病毒,流感病毒等[3]。 人体免疫活性细胞存在着全部Ig的合成信息,由遗传控制基因编码产生各种Ig,以维持机体的正常免疫[4]。每种免疫球蛋白还具有各自所特有的基本特性与免疫功能。 IgG类免疫球蛋白是血液中最丰富的免疫球蛋白,对血液带有的大多数传染性介质具有较强的免疫力,并且是唯一一种通过胎盘对发育中的胎儿从而对初生婴儿提供被动体液免疫的抗体。有四种不同的IgG亚类,各亚类的重链顺序上略有不同,功能活性上有相应的差异。 IgA主要存在外分泌物中,具有一定的抗感染免疫作用,局部抗菌,抗病毒。是防御

生物化学论文

酵母蔗糖酶的分离纯化 (浙江工业大学药学院药学1002+工商管理浙江杭州310014) 摘要:本实验采取菌体自溶的方法来破碎细胞壁后经菌体分离提取蔗糖酶液,再在适宜条件下进行热提取,醇提取的方法进行初步提纯。然后采用例子交换柱的对初提取液进行纯化,讨论该方法相较于其他的有哪些优缺点,及实验中的重要步骤。用DNS方法对每步提取后的溶液进行酶活力测定,对比其活力大小。然后利用凯式定氮发及Folin-酚法对每步提取液的蛋白质量,比活力进行测定,对比两种方法各有哪些方面的优势及劣势,并确定最简单有效地蛋白质测定方法。掌握蛋白质标准曲线制定的关键方法。最后,采用SDS凝胶电泳测定蛋白质的分子量。并与其他测点蛋白质分子量测定法分析比较,分析利弊,并提出改进的方法。结合以上每步实验,总结实验过程中提取纯化时的关键步骤及相关问题讨论。实验确定蔗糖酶的最适PH值等于5,最适温度为35度,(待修改) 关键词:蔗糖酶提取纯化酶活力蛋白质含量 1.文献综述 蔗糖酶蔗糖酶(Sucrose,EC 3.2,l_26) 又称转化酶(Invertase)。1828年Dumas等首先指出酵母菌发酵蔗糖时必须有这种酶的存在。蔗糖在蔗糖酶的作用下,水解为葡萄糖和果糖,所以甜度增加。按水解蔗糖的方式,切开蔗糖的B—D一呋哺果还原力增加,又由于生成蔗糖酶可分为从果糖末端EC 3 2.1,2o3 和从葡萄糖末端切开蔗糖的—D一葡萄糖。苷酶( — uc呻 d丑se EC 3.2.1,20)。前者存在于酵母中,后者存在于霉菌中,工业上多从酵母中提取。 蔗糖酶的提取及性质研究经过提取,提纯,酶活力测定,比活力,蛋白质含量及相对分子量测定,不同的实验方法对结果又较大的影响。 1.1 蔗糖酶的提取 现阶段主要存在甲苯自溶法、冻融法、SDS抽提法三种方法。不同的提取方法的提纯环境的要求不同,且提纯效果有一定的差异。不同提取方法的比较如下:表1 不同蔗糖酶提取方法比较 蔗糖酶提取方法提取液酶活性实验优点实验缺陷 甲苯自溶法偏低试剂简单、价格低 廉其耗时长、重复性差、酶活性低 冻融法一般,是甲苯自溶 的534倍。可以确定提取蔗 糖酶的最佳条件 耗时长,操作繁 杂。

生物化工论文

生物化工的特点及发展状况 随着当今科技的高速发展,化工学科逐渐和其他学科如农业、医学、食品等相融合形成许多新的学科。这其中生物学定律在化工专业中的正确应用形成了生化学科,其任务是把生命科学的发现转化为实际的产品、过程或系统,以满足社会的需要。随着生命科学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生物高技术产品需要用高效的加工技术进行工业规模生产,才能在产品质量高、成本低、时间短的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所以近年来生物化工发展非常迅速。生物化工内容广泛,包括生物化学工程和生物化学工业,是生物技术产业化的关键,又是化学工程发展的前沿 科学,在21世纪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一、生物化工的特点 生物技术是在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和生物化学等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有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和发酵工程四大先进技术组成的新技术群。生物化工是生物学技术和化学工程技术相互融合的新型学科,它以生物来源的物质为原料,通过生物活性物质为催化剂使其转化,或用其他生物技术进行制备、纯化,从而得到我们预期的产品。生物化学包含生物化学工程和生物化学工程,是生物技术生产产业化的关键,又是化学工程发展的前言学科。 生物化工以应用基础研究为主,对生物技术的发展和生产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是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和发酵工程走向产业化的必由之路。生物化工的任务不仅把生命科学的上游技术转化为实际产品,以满足社会的需要,而且在创造新物质、新材料、设计新过程、生产新产品、创建新产业中也将起到关键作用。生物化学工程具有以下特点。 1、以生物为对象,常以有生命的活细胞或酶为催化剂,创造必要的生化反应条件,不依靠地球上的有限资源,着眼于再生资源的利用。 2、由于细菌不耐高温,需在常温常压下连续化生产,工艺简单,并可节约资源,减少环境污染。 3、定向的按人们的需要创造新物种,新产品和有济济价值的生命类物质,开辟了生产高纯度、优质、安全可靠的生物制品的新途径。 4、生物化工为生物技术提供了高效率的反应器、新型分离介质、工艺控制技术和后处理技术,扩大了生物技术的应用范围。但是由于生化反应机理的复杂性,也给反应和分离设备的设计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总之,由于生物化工技术具有反应条件温和、选择性好、效率高、能耗低、可利用再生资源等优点,已成为化工领域战略转移的目标,使生物技术的开发逐渐从医药领域向大宗化学品领域扩展。 二、生物化工的发展状况 近十年来,世界生物技术迅速发展促使生化领域取得了许多重大科技成果。能源方面,纤维素发酵连续制造乙醇已成功;农药方面,许多新型农药不断生产;环保方面,固定化酶处理氯化物已实际应用;微生物法生产丙烯酰胺、脂肪酸、乙二酸等产品的生产已达到一定规模;用微生物生产的高性能液晶、高性能膜、生物可降解塑料等技术不断成熟。 目前国外生物化工的发展有以下趋势:

生化工程论文

啤酒发酵 摘要:根据工业啤酒发酵生产过程和方法,粗略的介绍其生产流程及影响因素,同时介绍啤酒种类及酒槽的利用。 关键词:啤酒发酵,,露天锥形发酵罐,啤酒种类,酒槽饲养。 啤酒是在二十世纪初传入中国的,在传入中国之后,特别是近几十年,啤酒工业在中国有了飞速发展,现如今,中国已经是世界上第一大啤酒生产国家。作为第一,我国更应该将这项技术进行深刻的研究,是这项技术得到发展。 葡萄糖、果糖、蔗糖、麦芽糖和麦芽三糖是麦芽汁中的主要可发酵糖分,啤酒发酵过程是指啤酒酵母在一定条件下,利用麦汁中的可发酵性物质而进行的正常生命活动,而啤酒就是啤酒酵母在生命活动之中所产生的产物。由于酵母菌类型的不同,发酵的条件和产品要求、风味等的不同,造成发酵方式也不相同。根据酵母发酵类型不同可把啤酒分成上面发酵啤酒和下面发酵啤酒。一般可以把啤酒发酵技术分为传统发酵技术和现代发酵技术。现代发酵主要有圆柱露天锥形发酵罐发酵、连续发酵和高浓稀释发酵等方式,目前主要采用圆柱露天锥形发酵罐发酵。 啤酒酿造的原料为大麦﹑酿造用水﹑酒花﹑酵母以及淀粉质辅助原料(玉米﹑大米﹑大麦﹑小麦等)和糖类辅助原料等。其生产大致可分为麦芽制造﹑啤酒酿造﹑啤酒灌装3个主要过程。

现在啤酒生产的方法主要有七种,分别是: (1)浓醪发酵﹕1967年开始应用于生产。是采用高浓度麦汁进行发酵﹐然後再稀释成规定浓度成品啤酒的方法。它可在不增加或少增加生产设备的条件下提高产量。原麦汁浓度一般为16°P左右。 (2)快速发酵﹕通过控制发酵条件﹐在保持原有风味的基础上﹐缩短发酵周期﹐提高设备利用率﹐增加产量。快速发酵法工艺控制条件为﹕在发酵过程某阶段提高温度﹔增加酵母接种量﹔进行搅拌。 (3)连续发酵﹕1906年已有啤酒连续发酵的方案﹐但直到1967年才得到工业化的应用。主要应用国家有新西兰﹑英国等。由于菌种易变异和杂菌的污染以及啤酒的风味等问题﹐使啤酒连续发酵工艺的推广受到限制。 (4)圆柱圆锥露天发酵罐﹕目前最常用的啤酒生产方法,1966年起开始应用于生产。其主要优点为﹕可缩短发酵周期﹐节约投资﹐回收CO2和酵母简便﹐有利于实现自动控制。目前单罐容积在600Kl 的已很普遍﹐材质一般为不锈钢。 (5)纯生啤酒的开发﹕随著除菌过滤﹑无菌包装技术的成功﹐自70年代开始开发了不经巴氏杀菌而能长期保存的纯生啤酒。由于口味好﹐很受消费者欢迎。目前有的国家纯生啤酒已占整个啤酒产量的50%。 (6)低醇﹑无醇啤酒的开发﹕为汽车司机﹑妇女﹑儿童和老年人饮用的一种清凉饮料。它的特点是酒精含量低。无醇啤酒酒精含量一

生物化学论文

糖尿病及其治疗 姓名:学号: 引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物质生活的丰富,加之肥胖、体力活动减少、饮食结构不合理、病毒感染等原因,近年来,我国糖尿病的发病率已明显呈上升趋势。 关键词:糖尿病高血糖胰岛素治疗 一糖尿病的概念 糖尿病是一种代谢内分泌疾病,是由于人体内胰岛素缺乏或相对缺乏所致的一种慢性内分秘代谢性疾病,以糖代谢紊乱为突出表现,未治疗状态下高血糖为主要特征,并伴有蛋白质和脂肪代谢异常。我国早在2000多年前就有该病的记载,早在《黄帝内经》中对糖尿病已有详细的记载,对糖尿病病因病机、临床表现、治则和预后都作出了论述,到汉代在《金匮要略》中把糖尿病作为一个独立疾病来对待,唐代《外台秘要》中最先记载了糖尿病尿甜的表现。而西方国家直到1672年才有土耳其人Areteus较系统的描述了糖尿病的临床表现,他发现了糖尿病患者“尿甜如蜜”,并详细记载了糖尿病患者从开始发病到病情恶化,直至昏迷死亡的临床过程。 二糖尿病的种类 糖尿病(Diabetes)分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在糖尿病患者中,2型糖尿病所占的比例约为95%。 1型糖尿病 其中1型糖尿病多发生于青少年,因胰岛素分泌缺乏,依赖外源性胰岛素补充以维持生命。 2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多见于中、老年人,其胰岛素的分泌量并不低,甚至还偏高,临床表现为机体对胰岛素不够敏感,即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 三糖尿病的起因 糖尿病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并存在显著遗传异质性。除少数患者是由于单基因突变所致外,大部分1型糖尿病(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insulin-dependent diabetes mellitus,IDDM)及2型糖尿病(非胰岛素依赖性,non-insulin-dependent diabetes mellitus,NIDDM)患者是多基因及环境因子共同参与及相互作用引起的多因子病(也称为复杂病)。 四糖尿病的危害 三多一少(多饮、多食、多尿及体重减轻)是初诊糖尿病者的经典症状。

生物化学的论文分享

生物化学的论文分享 对于生物化学这一门科学,大家有什么了解呢?知道怎么样书写一份生物化学的论文吗?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好的生物化学的论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摘要:生物化学是一门实验性、技能性、理论性密切联系的学科。为探索一套既与理论教学密切配合,又与临床实践紧密联系的教学模式,我们从分析生物化学的特点和现状出发,开展了一系列关于教师队伍建设、教材选用、完善教学内容、制定教学大纲、优化教学组合等理论教学改革和增添实验设备购置、开展新项目、加强学生实验技能、改变考核方式、培养科研意识等实验教学改革,从而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果,并取得了一定的经验。 关键词:生物化学;教学改革;理论教学;实验教学 一、生物化学特点 1、课程涉及多学科理论 临床生物化学和生物化学检验课程是建立在分析化学、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药理学、病理学等基础上的专门学科,它要求学生必须熟练地掌握临床生物化学和生物化学检验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熟悉人体器官、组织、体液的化学组成和进行着的生化过程以及疾病、药物对这些过程的影响。 2、课程的实践性、应用性强 临床生物化学和生物化学检验是一门高度综合性的应用科学,对学生的实践性强和操作性要求强。近年来随着检验仪器不断地向自动化、智能化方向发展,检测项目由原来的单一项目检测到多项联合检测,检测内容由简单的的基本定性或半定量到微量、超微量检测;基因工程技术、酶工程技术、细胞生物工程技术、

分子生物学工程技术等在临床上已广泛应用[1],因此,对检验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改进理论教学 1、更新教学观念 传统教育多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教学过程中关键环节的选择与确定多由教师掌握,而这种选择很难适合每个学生。新的教学模式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开放式的教学模式,教师从传统的“惟师是从”专制型师生关系,构建为教学双重主体之间的互动与协作关系。教师的主要职能由“教”变为“导”。使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2],在传授知识过程中重视能力培养,注重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为他们的职业发展和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具有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是培养高质量人才的保证。要求青年教师与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共同切磋授课经验,集体备课,通过专业学习,加深教师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运用,鼓励教学经验丰富、专业知识广搏和科研能力较强的教师积极参加学校的“青蓝工程”,在教学上指导青年教师,培养一支既精通专业理论又熟悉实验操作、科研能力较强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同时鼓励教师多了解本学科的最新发展趋势和动态,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科研能力。 3、完善教学内容,优化教学组合 在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要以临床常见疾病及其生化检验指标为主线,突出疾病的生化机制和生化检验技术两个方面,力求将生化检验与疾病诊断,病情监测

动物生物化学 期末复习资料 超准

生化复习资料 考试: 名:10个(三、四) 选:10个(不含1、6、11、12) 3章重点维生素的载体、作用,嘌呤、嘧啶合成区别,核糖作用,一碳基团载体,ACP,载体蛋白,乙酰辅酶A缩化酶,生物素 填:20空(1、2、8) 简答:3个(1、6、7、8) 简述:3个(9、10、11、12) 血糖来源和去路,葡萄糖6-磷酸的交叉途径 实验与计算:(1、7) 一、名词解释 1、肽键:是一分子氨基酸的羧基与另一分子氨基酸的氨基脱水缩合而成的酰胺键(-CO-NH-),称为肽键。是蛋白质结构中的主要化学键(主键) 2、盐析: 3、酶的活性中心:在一级结构上可能相距甚远,甚至位于不同肽链上的基团,通过肽链的盘绕、折叠而在空间构象上相互靠近,形成的具有一定的构象,直接参与酶促反应的区域。又称酶活性部位 4、米氏常数:是反应最大速度一半时所对应的底物浓度,即当v = 1/2Vm时,Km = S 意义:Km越大,说明E和S之间的亲和力越小,ES复合物越不稳定。米氏常数Km对于酶是特征性的。每一种酶对于它的一种底物只有一个米氏常数。 5、氧化磷酸化:是在电子传递过程中进行偶联磷酸化,又叫做电子传递水平的磷酸化。 6、底物水平磷酸化:是直接由底物分子中的高能键转变成A TP末端高能磷酸键叫做底物水平的磷酸化。 7、呼吸链:线粒体能将代谢物脱下的成对氢原子(2H)通过多种酶和辅酶的链锁反应体系逐步传递,最后与激活的氧结合为水,由于该过程利用氧气与细胞呼吸有关,所以将这一传递体系叫做呼吸链。 8、生物氧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等有机化合物在生物体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生成CO2和水释放能量的总过程叫做生物氧化。 9、葡萄糖异生作用:由非糖前体物质合成葡萄糖的过程。 10、戊糖磷酸通路:指机体某些组织以6-磷酸葡萄糖为起始物在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催化下形成6-磷酸葡萄糖酸进而代谢生成磷酸戊糖为中间代谢物的过程。 11、激素敏感激酶: 12、酮体:脂肪酸在肝脏中氧化分解所生成的乙酰乙酸、β-羟丁酸和丙酮三种中间代谢产物,统称为酮体。 13、饲料蛋白质的互补作用:把原来营养价值较低的不同的蛋白质饲料混合使用,可能提高其营养价值和利用率。 14、氮平衡:是反映动物摄入氮和排除氮之间的关系以衡量机体蛋白质代谢概况的指标。 15、从头合成途径:利用氨基酸等作为原料合成 16、补救合成途径:利用体内游离的碱基或核苷合成

运动生物化学 论文

运动生物化学专题作业 糖质代谢与运动 专业:体育教育 日期:2015年6月13日

摘要 在人体内糖的主要形式是葡萄糖及糖原。葡萄糖是糖在血液中的运输形式,在机体糖代谢中占据主要地位;糖原是葡萄糖的多聚体,包括肝糖原、肌糖原和肾糖原等,是糖在体内的储存形式。葡萄糖与糖原都能在体内氧化提供能量。 食物中的糖是机体中糖的主要来源,被人体摄入经消化成单糖吸收后,经血液 运输到各组织细胞进行合成代谢很分解代谢。机体内糖的代谢途径主要有葡萄 糖的无氧酵解、有氧氧化、磷酸戊糖途径、糖原合成与糖原分解、糖异生以及 其他己糖代谢等。 关键词:葡萄糖的无氧酵解、有氧氧化、磷酸戊糖途径、糖原合成与糖原分解、糖异生、糖代谢异常相关疾病 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 目录 1糖质概述 2糖的分解代谢 3糖原合成和糖异生作用 4糖代谢对人体运动能力的影响

糖被小肠上皮细胞摄取是一个依赖Na+的耗能的主动摄取过程。利用ATP提 供的能量,从基底面被泵出小肠上皮细胞外,进入血液,从而降低小肠上皮细胞内Na+浓度,维持刷状缘两侧Na+的浓度梯度,使葡萄糖能不断地被转运。糖的无氧酵解 当机体处于相对缺氧情况(如剧烈运动)时,葡萄糖或糖原分解生成乳酸,并产生能量的过程称之为糖的无氧酵解。这个代谢过程常见于运动时的骨骼肌,因与酵母的生醇发酵非常相似,故又称为糖酵解。根据反应特点,可将 整个过程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的主要特点是葡萄糖的磷酸化。第二阶段,磷酸乙糖裂解为磷酸丙糖。第三阶段,磷酸丙糖氧化为丙酮酸。第四阶段, 丙酮酸还原为乳酸。葡萄糖的无氧酵解也进行着能量的转换,1分子葡萄糖 在缺氧的条件下转变为2分子乳酸,同时伴随着能量的产生,产生2分子ATP;糖原开始1分子葡萄糖单位糖酵解成乳酸,产生3分子ATP。 糖无氧酵解的意义极大,在无氧或缺氧的条件下,作为糖分解供能的主 要途径。 (1)骨骼肌在剧烈运动是相对缺氧,此时可利用糖的无氧酵解补充能量。(2)登山或旅行中,从平原登上高原的初期。氧气变得比较稀薄,此时也需要糖的无氧酵解来提供能量。 糖的有氧氧化

生化分析论文(生物化学工程研究前沿及生物技术产业化)

生化分析技术论文 生物化学工程研究前沿及生物技术产业化 学院: 专业: 年级: 学号: 姓名: 指导老师:

生物化学工程研究前沿及生物技术 产业化 摘要:生物技术是解决全球性经济问题的关键, 生化工程是一个多学科交叉领域, 其任务就是把生物技术转化为生产力。今后10 ~ 20 年, 生化工程研究与开发主要涉及如下 3 方面: (l ) 生物高技术医药产品; (2 ) 生产小分子及专门生物产品; (3 ) 环境,生化工程研究主要前沿领域包括: ( l) 生物大分子结构模拟及蛋白质药物工程设计; (2 ) 基 因工程菌发酵战略及过程动力学模拟; (3 ) 生物反应器中分子、遗传、代谢、细胞功能与调节的研究; ( 4) 生物产品最优分离和纯化方法研究; (5 ) 生物反应、分离过程检测、 控制、系统分析及上下游集成的研究。本文还对美国、欧洲、日本及中国生物技术产业化 情况进行了分析比较, 就加快我国生物技术产业化及有关生化工程教育及培训基地建设提 出了建议。 关键词:生化工程, 生物加工工程, 研究前沿, 产业化 1.生物技术的影响 生物技术( B i o t e e h n o l o g y ) 是利用生物体或生命系统生产对人类有用 产品的高级应用技术体系, 利用其可能动地对生物进行人工创造设计、定向改造生物、加 工生物材料和利用生命过程。生物术是解决全球性经济间题的关键技术, 可广泛应用于医 药卫生、农林牧渔、轻工食品、化工和能源等领域,可促进传统产业的改造及新兴产业的形成, 对人类社会产生深远的革命性影响。预计到2 0 00 年,世界生物高技术产业产品年销 售额将达到1 0 0 0 亿美元, 仅欧洲生物高技术产业就可提供2 0 万个就业机会。由此可 见生物技术的经济潜力极大, 它的发展水平已成为一个国家科技实力的象征, 因此生物技 术已成为当今世界高科技竞争的一个重要焦点, 每个国家都在采取战略措施力图使自己在 21 世纪处于强有力的竞争地位。以美国为例, 在认识到生物技术对社会的深远影响以及在这种全球性经济迅速增长过程中美国经济脆弱的地位后, 美国联邦科学、工程和技术协会( F c c s E T ) 特别选择了生物技术研究作为1 9 94 年总统行政办公室向国会呈交的财政预算增补报告。该报告实际上是美国生物技术研究的10 年规划( 1 9 9 5 ~ 2 0 0 5 ) , 称之为“联邦生物技术纲要”。林锦湖等把该纲要所体现的战略思想高度概括为: ( 1) 发展新阶段: 现代生物技术; (2 ) 战略意义: 人类生存牧关的生物技术, 21世纪全球性新兴生物工业; ( 3) 战略目标: 21世纪生物技术的领导地位, 迎接21 世纪的挑战, (4) 发 展战略: 基础研究广泛深入, 应甲领域重点突破, 协调各政府机构、学术界及企业界之间 的关系, 加速实现产业化; (5 ) 战略联盟: 与大企业联合发展是生物技术产业化的趋势。 2 .生物化学工程的作用 生物化学工程( B io e h e m ie a l E n g i n e e r in g )或生物加工工程( Bi o p r o e e s s E n g i n e e r i n g ) 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领域,它是生物技术的一个分支学科,也是化学工程的主要前沿领域之一。生物加工工程的任务是把生命科学的发现转‘为实际的产品、过程或系统, 以满足社会需要。生物加工工程在生物技术产业化中起 着决定性作用。在过去20 年生物技术发展初期, 由于仅以小规模生产第一代生物技术产品

生化检测技术论文

生物检测技术在食品中的应用 摘要: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我们对世间万物的探求也在继续深入,对我们周围的事物鉴别和检测有了更高的要求,所以,更先进的检测技术应运而生。生物检测技术的应用极大的保证了机体的健康和安全,对于各种进入人体内的物质,特别是各种药物,必须进行一系列的生物检测。在本文中,我将总结生物检测技术的在食品中的应用。并对此技术的应用前景做出一定的阐述和猜想。 关键词:生物检测技术、机体安全、安全性实验、生物效价测定 前言 在现代社会中,由于人们的视野不断的开阔,对进入我们人体的物质有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各种药物,不仅要求其要发挥自身功效,而且还要求对人体所造成的伤害最小化。因为化学检测技术无法鉴别和检测达不到目前人们的检测要求,所以人们发明了生物检测技术。生物检测(bioassay)技术是利用生物体对被检测物质的特有反应而检测物质的质量和功效的技术。 用于生物检测用的生物体可以是各种微生物、动物和植物,常用的是微生物和某些动物。 生物检测的范围主要包括安全性实验和生物效价测定。 1.安全性实验当外源物质进入人体时,可能会产生某些不良反应,危害机体的健康和安全。为了保证机体的健康和安全,对于各种进入人体内的物质,特别是各种药物,必须进行一系列安全性实验。药物的安全性试验应严格按照药典的规定进行。安全性实验的主要内容包括毒性试验、刺激性实验、溶血试验、热源实验、过敏试验等。 2.生物效价测定生物效价是指某一物质引起生物反应的功效单位。生物反应是生物体对某一物质的特有反应。利用生物检测方法检测生物效价的物质主要包括抗生素等生长抑制物质和维生素、氨基酸等生长刺激物质。

生物化学结课论文

生 物 化 学 结 课 论 文 学院:物理化学学院 姓名:刘双双 学号:311113030202 专业班级:应用化学11-02 授课老师:斯琴格日乐 成绩:

目录 摘要 (3) 关键词 (3) 前言 (4) 第一章概论 (4) 第二章总糖及还原糖提取分离及纯化方法的研究 (4) 2.1 总糖及还原糖的提取 (4) 2.2 总糖及还原糖的分离 (5) 2,3 总糖及还原糖的纯化 (5) 第三章实验部分 (6) 3.1 实验仪器及药品 (6) 3.2 实验步骤 (7) 3.3 实验数据处理 (8) 第四章结论与展望 (9) 致谢 (9) 参考文献 (10)

淀粉中提取总糖及还原糖的研究 【摘要】:本文利用3,5-二硝基水杨酸法测定淀粉中的总糖和还原糖的含量。旨在掌握还原糖和总糖的测定原理,及用比色法测定还原糖的方法。其原理是:在NaOH和丙三醇存在下,3,5-二硝基水杨酸(DNS)与还原糖共热后被还原生成氨基化合物。在过量的NaOH碱性溶液中此化合物呈桔红色,在540nm波长处有最大吸收,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还原糖的量与光吸收值呈线性关系,利用比色法可测定样品中还原糖的含量。利用多糖能被酸水解为单糖的性质,可以通过测定水解后单糖的含量来对总糖进行测定。实验证明:该方法简单、易于操作,并且准确度高,是淀粉中总糖及还原糖测定的优选方法。 【关键词】:淀粉;总糖;还原糖;葡萄糖;3,5-二硝基水杨酸Study on extraction of total sugar and reducing sugar in the starch 【Abstract】: in this paper, using the method of 3, 5-2 nitro salicylic acid determination of total sugar and reducing sugar in starch content. To master the principle of the determination of reducing sugar and total sugar, and the method of reducing sugar was determined by colorimetric method. Its principle is: in the presence of NaOH and glycerol, 3, 5-2 nitro salicylic acid (DNS) after thermal reduction with reducing sugars to generate amino compounds. NaOH in excess of the compounds in alkaline solution are orange, had the biggest absorption, in the 540nm wavelength in a certain concentration range, the amount of reducing sugar has a linear relation with light absorption value, using the colorimetric method to determine the content of reducing sugar in the sample. By using the properties of polysaccharide acid can be hydrolyzed to simple sugars, can be used to determine the content of monosaccharide hydrolysis to the determination of total sugar. This method is simple, easy to operate, and high accuracy, suitable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total sugar and reducing sugar. 【key words】: starch; Total sugar; Reducing sugar. Glucose; 3, 5-2 nitro salicylic acid

生物化学综述样板论文

化学生物学 化学化工学院化学三班白潇然 一、引言: 化学生物学是研究生命过程中化学基础的科学。疾病的发生发展是致病因子对生命过程的干扰和破坏;药物的防治是对病理过程的干预。化学生物学通过用化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生命现象、生命过程的化学基础,通过探索干预和调整疾病发生发展的途径和机理,为新药发现中提供必不可少的理论依据。 二、起源: 化学生物学是自90年代中期以来的新兴研究领域。哈佛大学的Schreiber博士和Scripps研究所的Schultz博士分别在东西海岸引领这个领域,他们的所在地所形成的重心地位甚至在加强。从源头来讲,化学是研究分子的科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还有生物学化学都是一样的。但是由于科学家们长期以来的习惯称谓,我们通常使用生物化学指蛋白质结构和活性的研究,用分子生物学指基因表达和控制的研究,用生物学化学指分子水平上的生物现象的研究。 三、关键词 化学生物学与分子生物学;临床医学;多学科融合;科研创新;虚拟实验;多方向研究;综合性实验 四、主题综述: 化学生物学使用小分子作为工具解决生物学的问题或通过干扰、调节正常过程了解蛋白质的功能。在某种意义上,使用小分子调节目标蛋白质与制药公司发展新药类似。但是,当所有公司的目标蛋白质到目前为止仅是约450种的时候,人类基因组计划为我们带来了至少几万个目标蛋白质。最终的目标是寻找特异性调节素或寻找解开所有蛋白质之谜的钥匙,但这需要更系统和整体的方法而并非传统方法。化学生物学看起来是有希望的答案。系统的化学生物学仅仅诞生于90年代中期,部份是由于基础条件到那时才刚刚完备。代表性的技术进步包括机器人工程,高通量及高灵敏度的生物筛选,信息生物学,数据采集工具,组合化学和芯片技术例如DNA

生物化学论文

生物化学论文 论文题目:人类基因组计划及意义The Human Genome Project and Its Impacts 姓名:叶小东 学号:20091002402 班级:031091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es the scientific aim of human genome project , analyzes the hereditary information of human beings and provides the basis for studying human life myself. Key words: human genome project; the significance genome project 人类基因组计划(human genome project, HGP)是由美国科学家于1985年率先提出,于1990年正式启动的。美国、英国、法兰西共和国、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日本和我国科学家共同参与了这一预算达30亿美元的人类基因组计划。主要目的在于绘制人体基因图谱,测定由3×109 核苷酸组成的人体23对染色体的全部DNA 序列,人类基因组计划于2000年完成人类基因组“工作框架图”。2001 年公布了人类基因组图谱及初步分析结果。 一、前言 在生命科学领域随着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不断深入,80年代末出现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基因组学 (Genomics) 。基因组研究被称作是20 世纪末21 世纪初最重大的全球性的科研项目,其中以人类基因组计划(HGP)最为重要。 基因在人类的生命过程中占踞着重要的地位,因此围绕着人类基因的研究和探索成为生命科学的热点之一。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 片断,每条染色体只含有一个DNA 分子,每个DNA 分子上有很多基因,每个基因中可含有成百上千的脱氧核苷酸,因为有四种碱基,由于碱基的不同就有四种脱氧核苷酸,由于脱氧核苷酸排列的顺序的不同,不同的基因含有不同的遗传信息。基因通过复制可以把遗传信息传给下一代,基因又可以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以蛋白质的形式表现出与亲代相似的性状,这叫基因表达。 人类基因组是指决定人体生老病死等全部遗传信息的总和,人类基因组只有一套,大约含有近10 万个基因。人类基因组计划的研究意图就是彻底破译人类基因组的约30亿个核苷酸序列代表的生物学功能,从分子水平全面系统的研究,揭示人类遗传信息之谜。这就是人类基因组计划。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