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探究大面积烧伤患者休克期的补液技巧

探究大面积烧伤患者休克期的补液技巧

探究大面积烧伤患者休克期的补液技巧
探究大面积烧伤患者休克期的补液技巧

探究大面积烧伤患者休克期的补液技巧

作者:陈富禄邱小珍

来源:《维吾尔医药》2013年第04期

关键词:重烧伤;休克期;补液治疗技巧

大面积烧伤患者的休克期是由于低血容造成,因为毛细血管发生扩张,导致血管通透性变强,导致血浆样液渗出,从而血容量减小。成人的烧伤面积大于20%或者是小儿烧伤面积大于10%,都可能休克,愈大面积发生休克率也就愈高,时间也就愈早[1]。对于大面积的烧伤患者可不可以度过休克期,是救治能否成功的关键。本文就对大面积烧伤休克期的补液技巧进行研究综述。

1.关于补液量的公式

关于补液量的研究,有多个公式,比如Evans公式,补液量根据体质量以及烧伤的面积来计算[2]。Moyer的公式是认为休克是血钠不足,主张首个24h补给平衡液[3]。后来,Baxter的Park-land公式,主要内容是首个24h补电解质,第2个补充的是血浆以及水分等[4]。Monafo 的观点是高渗钠疗法,不仅补液少而且液体的负荷比较轻,具有扩容迅速等优点[5]。但是过度的补液也会造成一些并发症。总之国内学者对于补液的公式研究较深,但是哪个补液公式,都要有“个体化”。现行补液的公式是烧伤犬实验结论,但是只对面积在50%到60%之间的患者适用。

2.关于补液的一般方法

大面积烧伤患者在休克期一般体温较低,导致血液升高黏度,加上患者的心肌收缩力降低,心的排血量减少导致血液的循环发生障碍;同时烧伤创面发生水分的蒸发,患者大多畏寒,特别是由于患者大面积烧伤大量输入低温液体,不利于纠正患者的休克。所以对于复苏液进行加温有利于平衡患者的能量代谢,大大的降低能量的消耗,从而改善患者的肾脏血量,保护患者的脏器功能,有效缩短复苏的时间。谭清彦实验显示[6],休克复苏液在38至39摄氏度时,有效的改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同时增加了尿量。通过计算机的自动化系统研究休克复苏具有重要意义,据马永沂等研究分析表明[7],通过计算机对休克复苏进行仿真的临床治疗研究,计算的补液方案可以满足不同患者需要,不过临床难以接受该方案。

另有学者关于早期的口服液体进行休克复苏治疗,研究结果表明,复苏液体口服后,患者的血容量和心排血量以及尿量都有明显的增加。有的学者用世卫组织建议的口服补液盐开展大面积烧伤患者的复苏,结果改善较为明显。据Brown理论研究提出,对于年龄小于25岁,烧伤的面积低于30%的TBSA患者采用液体复苏口服较为适用,但是对于大于30%,小于75%烧伤面积的患者以静脉补液为宜[8]。黄国雨通过研究表明,在对烧伤处于休克患者进行复苏治疗是,使用较小剂量的多巴胺,大约2.6g/(kg·min),能够改善心肌的收缩力,降低心率,

有利于肾衰竭的防治[9]。Tanaka经过临床实验提出了在烧伤之后的24h之内给予患者大剂量的维生素C,剂量约为67mg/(kg·h),结果减少了补液量,且患者的水肿减轻,发生呼吸功能性障碍几率降低[10]。

3. 影响补液效果的因素

补液提高血容量是治疗烧伤休克有效措施,影响补液效果的因素主要有体质量以及烧伤面积等。但是同时还要考虑致伤的原因和地点以及条件和时间,分析患者的伤情、发展经过,结合实际情况,做到补液的“个体化”。比如高原地区发生大面积的烧伤患者休克期补液量要增大,特别是增加电解质、水。毕所峰的“常用公式”环境基础是重庆[11],相对的湿度平均大于60%,而对于一些干旱的地区,病房湿度经常低于50%,补液量还要因地区而异,因适湿度而定。

4.关于补液液体选择问题

在临床上,一般烧伤后的首个24h补充水和电解质,一般采用130m moL/L的乳酸钠林格,结合输入胶体溶液,但是不进行葡萄糖的补充。曾纪章相关研究结果表明,补充葡萄糖溶液同时需要补充胰岛素,确保血糖的稳定性,但是补充复钠醇,不仅不需要电解质和胰岛素,且和葡萄糖比利尿效果更好[12]。另外烧伤休克早期可以使用血浆代用品和万汶,使用菲克雪浓以及贺斯对于休克复苏具有较好疗效。谷依学研究表明高渗的乳酸和0.9%的氯化钠溶液作为复苏液具有较好的效果[13]。

5.关于补液效果的监测内容

休克期患者的复苏监测指标较多,包括尿量和体温,患者的心率以及血压和中心静脉压等,而最好监测目标是使用漂浮的导管开展血流的动力学监测。孙永华研究证明,患者的尿量和心率以及血压参数并真实反映患者复苏情况,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可以成为休克复苏评价的一个标准;尿量要大于输液量l/10,有的学者认为输液量和尿量之比应为4.5:1或者是5.0:l,以此对补液进行调整[14]。

6.综论

综上所述,补液要注重个体化,根据输液调整补液。目前,监测指标不明确,缺乏临床检测的手段,生命指征、全身和局部的灌流指标综合分析是进行判断的重要依据。遇到大面积烧伤患者严重休克时,为防止并发症发生,建议使用多巴胺[15]。

参考文献

[1] 吴静,胡森,汪剑威,耿世佳,车晋伟,盛志勇. 维生素C对烫伤休克大鼠肠内补液时肠组织氧自由基损伤的影响[J]. 解放军医学杂志. 2008,12(06):1235-1236.

补液原则

一、补液补液原则:先快后慢、先胶后晶、先浓后浅、先盐后糖、见尿补钾、却啥补啥。注: 休克时先晶后胶。 二、补液量=1/2累计损失量当天额外损失量每天正常需要量。 三、粗略计算补液量=尿量+500ml。 四、若发热病人+300ml×n1. 五、补钾:补钾原则:①补钾以口服补较安全。②补钾的速度不宜快。一般<20 mmol/h。③浓 度一般1000ml液体中不超过3g。④见尿补钾。尿量在>30ml/h。细胞外液钾离子总含量仅为60mmol左右,输入不能过快,一定要见尿补钾。⑤低钾不宜给糖,因为糖酵解时消耗钾。 100g糖=消耗2.8g 钾。(正常生理需要量氯化钾3克)慢补勤查!轻度缺钾 3.0——3.5mmol/L时,全天补钾量为6——8g。中度缺钾2.5——3.0mmol/l时,全天补钾量为 8——12g。重度缺钾<2.5 mmol/l时,全天补钾量为12——18g。2. 六、补钠:血清钠<130 mmol/L时,补液。先按总量的1/3——1/2补充。 七、(正常生理需要量氯化钠4.5克)公式:应补Na+(mmol)=[142-病人血Na+(mmol/L)]× 体重(kg)×0.6<女性为0.5>应补生理盐水=[142-病人血Na+(mmol/L)] ×体重(kg)×3.5<女性为3.3>氯化钠(克)=[142-病人血Na+(mmol/L)] ×体重(kg) /30或=体重(kg)×〔142-病人血Na+(mmol/L)〕×0.6<女性为0.5>÷173 八、.输液速度判定每小时输入量(ml)=每分钟滴数×3每分钟滴数(gtt/min)=输入液体总 ml数÷[输液总时间(h)×3]输液所需时间(h)=输入液体总ml数÷(每分钟滴数×3)4. 静脉输液滴进数计算法每h输入量×每ml滴数(15gtt)①已知每h输入量,则每min滴数=-------------------------------------60(min) 每min滴数×60(min)②已知每min滴数,则每h输入量=------------------------------ 每min相当滴数(15gtt)5. 5%NB(ml)=〔CO2CP正常值-病人CO2CP〕×体重(kg)×0.6。 首日头2——4小时补给计算量的1/2。CO2CP正常值为22——29%。如未测定二氧化碳结合力,可按5%碳酸氢钠每次溶液5ml/kg计算(此用量可提高10容积%)。必要时可于2~ 4 小时后重复应用。 二、20%甘露醇8克静点正常情况下能带出液体为100毫升。 三、热量(能量)的计算正常成人一般每日约需热量(能量):25——30kcal/kg/日成人每 天基础热量(能量):24kcal×体重(kg)三大产热营养素:蛋白质 4.1kcal/g脂类(脂肪) 9.3kcal/g碳水化合物(糖类)4.1kcal/g注:卡路里(cal)的定义:将1克水在1大气压下 提升1摄氏度所需要的热量。热量单位换算公式: 1kcal=1000cal1000kcal=4.184MJ1MJ=239kcal粗略计算热量:50g大米或50g白面(相当于小米50g、挂面50g、苏打饼干50g、高粱米50g、干粉条25g、凉粉750g、土豆250g、咸面包60g)=180kcal50g瘦肉(相当于鸡蛋50)=80kcal250g牛乳(相当于豆浆300g、牛乳粉18g、酸奶1瓶)=160kcal1汤勺花生油(相当于花生米30粒、核桃2个、葵花籽18g、南瓜籽18g、芝麻酱9g、带壳花生25g)=80kcal500g——750g蔬菜(白菜、菠菜、油菜、韭菜、芹菜、莴笋、西葫芦、西红柿、冬瓜、黄瓜、茄子、丝瓜)=80kcal1.糖尿病患者的每天所需热量:Broca法:标准体重(kg)=身高(cm)-105桂法:标准体重=〔身高(cm)-100〕×0.9实际体重-标准体重判断人体型=——————————×%理想体重注:肥胖:超过标准体重的20%;消瘦:低于标准体重的20%。附:体重指数(BMI)=体重(kg)÷身高(cm)2体重指数WHO标准正常18.5——24.9肥胖前期25.0——29.9Ⅰ度肥胖30.0——34.9Ⅱ度肥胖35.0——39.9Ⅲ度肥胖≥40体重卧床休息轻体力劳动中等体力劳动重体力劳动肥胖15kcal/kg/d 20-25kcal/kg/d 30kcal/kg/d 35kcal/kg/d理想体重15-20kcal/kg/d 30kcal/kg/d 35kcal/kg/d 40kcal/kg/d消瘦20-25kcal/kg/d 35kcal/kg/d 40kcal/kg/d 45-50kcal/kg/d每日总热量=体重×所需热量(kcal)/kg/d糖尿病患者所需胰岛总用量的公式

最新休克病人补液原则

休克是指由于心排量不足或周围血流分布异常引起周围组织的灌注量不足,不能维持生命需要的一种状态,通常都有低血压和少尿. 休克可由于低血容量,血管扩张,心源性(低心排量),或上述因素综合引起.休克的基础损害是低血压所致的生命器官的组织灌注减少.于是O2 的传送或摄取不足,不能维持有氧代谢的需要,而转为无氧代谢,致使乳酸的产生和积聚增加.随着休克的持续,脏器功能出现障碍,随之以不可逆的细胞损害和死亡.引起休克的低血压程度不等,这常与原先存在的血管疾患相关.如年轻的相对健康者对中度低血压耐受良好,而有明显动脉粥样硬化者,相同的血压可致以严重的脑,心或肾功能不全. 低血容量性休克低血容量性休克为血管内容量(绝对或相对)不足,引起心室充盈不足和心搏量减少,如果增加心率仍不能代偿,可导致心排量降低. 常见的原因为急性出血,见于损伤,消化性溃疡,食道静脉曲张或主动脉瘤破裂.出血可为显性(如呕吐或黑粪)或隐性(如异位妊娠破裂). 低血容量性休克亦可由于体液(而非血液)的偿失增加(表204-1).发展到低血容量常需数个小时,且可伴以血红蛋白(Hb)或红细胞压积(Hct)的增加(由于血液浓缩). 低血容量性休克可由于液体摄入不足,导致脱水,常伴以液体偿失的增加.通常是因为神经源性或体力不支,病人对口渴不能作出增加液体摄入的反应.在住院病人,如果循环不足的早期症状错误地被认为是心力衰竭的表现,而撤去补液或给予利尿剂可致低血容量. 血管扩张性休克血管扩张性休克是由于血管扩张所致的血管内容量相对不足.循环血容量正常,但心脏充盈不足.许多情况可致广泛的静脉或小动脉扩张;如严重的大脑损伤或出血(神经源性休克),肝功能衰竭或摄入某种药物或毒物.休克伴以细菌感染(菌血症或败血症性休克---参见第156节)可部分由于内毒素的血管扩张效应或其他化学媒介作用于周围血管,从而减少血管阻力.此外,有些急性心肌梗死和休克病人是由于对心排量减少的代偿性血管收缩不足所致.如果血管阻力减低,心排量不能相应增加则发生动脉血压降低.当血压低于体循环血压的临界点,生命器官的灌注将不足.继发于冠脉灌注不足的心肌功能不全或其他机制(如心肌抑制因子或其他毒性物质的释放)可使血管扩张所致的休克复杂化. 心源性休克除了血管内容量不足以外,心排量相对或绝对减少可导致休克.其原因见表204-2. 症状和体征 症状和体征可由于休克本身或所属疾病引起.神志可能尚保持清醒,但淡漠,意识模糊,瞌睡常见.手和足发冷,潮湿,皮肤常发绀和苍白.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延长,在极端严重的病例,可出现大面积的网状青斑.除有心脏阻滞或出现终末心动过缓外,脉搏通常细速.有时,只有股或颈动脉可扪及搏动.可有呼吸增快和换气过度,当大脑灌注不足呼吸中枢衰竭时可出现呼吸暂停,后者可能为终末表现.休克时用气囊袖带测得的血压常低下(收缩压<90mmHg)或不能测得,但从动脉插管直接测得的数值常较之明显为高. 败血症性休克为一种血管扩张性休克(参见第156节),病人常有发热,发热前伴有寒战.心排量增高伴以总周围阻力减低,可能还伴以通气过度和呼吸性碱中毒.因此早期症状可包括寒战,温度快速上升,皮肤暖而潮红,脉搏洪大,血压或落或起(高血流动力学综合征).虽然心排量增高,但尿量减少.神志模糊,意识

(完整版)外科补液原则

一、补液 补液原则:先快后慢、先胶后晶、先浓后浅、先盐后糖、见尿补钾、却啥补啥。 注:休克时先晶后胶。 补液量=1/2累计损失量当天额外损失量每天正常需要量。 粗略计算补液量=尿量+500ml。若发热病人+300ml×n 1.补钾: 补钾原则:①补钾以口服补较安全。②补钾的速度不宜快。一般<20 mmol/h。 ③浓度一般1000ml液体中不超过3g。④见尿补钾。尿量在>30ml/h。 细胞外液钾离子总含量仅为60mmol左右,输入不能过快,一定要见尿补钾。 ⑤低钾不宜给糖,因为糖酵解时消耗钾。100g糖=消耗2.8g 钾。 轻度缺钾3.0――3.5mmol/l时,全天补钾量为6――8g。 中度缺钾2.5――3.0mmol/l时,全天补钾量为8――12g。 重度缺钾<2.5 mmol/l时,全天补钾量为12――18g。 2. 补钠:血清钠<130 mmol/l时,补液。先按总量的1/3――1/2补充。 公式: 应补na+(mmol)=[142-病人血na+(mmol/l)]×体重(kg)×0.6<女性为0.5> 应补生理盐水=[142-病人血na+(mmol/l)] ×体重(kg)×3.5<女性为3.3> 氯化钠=[142-病人血na+(mmol/l)] ×体重(kg) ×0.035<女性为0.03> 或=体重(kg)×〔142-病人血na+(mmol/l)〕×0.6<女性为0.5>÷17 3.输液速度判定 每小时输入量(ml)=每分钟滴数×4 每分钟滴数(gtt/min)=输入液体总ml数÷[输液总时间(h)×4] 输液所需时间(h)=输入液体总ml数÷(每分钟滴数×4)

烧伤休克期补液的护理及常见并发症

烧伤休克期补液的护理及常见并发症 2015年4月烧伤科护士分层培训 一、休克期概念: 也叫急性体液渗出期。烧伤后毛细血管(微静脉)通透性增强,大量血浆成份外渗,血细胞的破坏,导致有效循环血容量不足及细胞急性缺氧。体液渗出在伤后2-3h 最为急剧。8h 达高峰,随后逐渐减缓。上述病理过程一般持续48h ,大面积>48h ,中、小面积<48h 。Ⅱ、Ⅲ度烧伤面积成人在15%,小儿在5%以上均有发生休克的可能。 烧伤性休克的表现: ◇ 尿量减少:成人<30ml/h ,小儿<1ml/(kg.h ) ◇ 心率>120次/min ,脉搏细速无力 ◇ 口渴 ◇ 烦躁不安,神志淡漠 ◇ 恶心呕吐,应激性溃疡 ◇ 末梢循环不良,指端发绀 ◇ 血压和脉压差的变化:血压下降,脉压差<4KPa ◇ 血氧饱和度下降 二、补液量的计算 (1)II 0、III °烧伤的补液量的计算:(第一个24小时补液量=体重(kg )×烧伤面积×1.5(成人) +基础需水量) 每成人儿童第一个中、 60-第一个24小时内 第二个24小时内1%面积、公 斤体重补液量 (为额外丢失) 1.5ml 1.8ml 婴儿 2.0ml 24小时的1/2 晶体液:胶体液重度 2:1 2:1 2:1 同左特重 1:1 1:11:1同左基础需水量2000ml 80ml/kg 100ml/kg 同左 (2)有额外水分丧失时,如气管切开患者,应酌情增加补液量。 (3)公示不足时根据补液的速度追加电解质和交体,比例为1:1—2。水分可不增加,如至伤后24h 的时间较长,可按以下公式增加水。平均补入2000ml ×(1—伤后时间/24)。 三、补液的种类 (1)晶体:首选乳酸钠林格氏液、平衡盐溶液(含碳酸氢钠、醋酸钠、枸橼酸钠),次选等渗盐水等。

烧伤休克期的补液原则

烧伤病人休克期的护理及如何补液 大面积烧伤由于剧烈疼痛和大量血浆液体外渗,导致有效循环血量下降,发生低血容量休克,伤后2-3小时最为急剧,8小时达高峰,随后逐渐减慢,一般维持36-48小时,至48小时逐渐恢复,临床以48-72小时为休克期。表现口渴,尿量减少,烦躁不安,心率增快,休克早期血压往往表现为脉压减小,随后血压下降,呼吸浅快,末梢循环不良,病人诉畏冷。此期患者病情严重,变化迅速,故应严密观察,加强护理。 1.床单位的准备氧气,负压吸引,监护仪,输液泵,气管切开包,一次性尿垫及大棉垫,烤灯等。 2安置患者于烧伤重症监护病房 (1)保温冬季室温30-32度,夏季28-30度,以患者不冷为宜,加强床边保暖措施,给予烤灯照射等。 (2)体位平卧位,左或右侧卧位,每2-4小时翻身一次,至休克期平稳度过。 (3)了解病情 a.保持呼吸道通畅:b.保持静脉输液通畅:c.测生命体征并记录:d. 留置导尿,保持鸟管通畅。 (4)防止休克期患者发生坠床等意外。 (5)备好急救药品及物品。 3.密切监测生命体征休克期(48小时)内每2小时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1次,必要时应随时怎加测试次数,并准确纪录。 (1)体温体温早期可正常,38度以上位早期感染或伤前有炎症。如双腋窝皮肤烧伤可测试肛温。 (2)脉搏可用听诊器挺听心率一分钟,成人120次/分以上,儿童140次/分以上为休克的表现之一,应及时报告医生。 (3)呼吸正常成人呼吸18-20次/分,但休克期患者的呼吸常常浅而急促或深沉而缓慢,因此,应注意观察呼吸频率、节律、深浅度变化及有无发绀等情况, 特别是注意头面部烧伤护着尤应注意观察有无呼吸困难发生。 (4)血压收缩压低于80mmHg应注意已有休克发生,但如患者伤前有高血压,测量时下降30-40mmHg应注意已有休克发生。如双上肢深度烧伤可测量下肢血 压,四肢深度烧伤可结合尿量、心率等观察休克情况。 4 密切观察精神状态 (1)口渴较早出现的症状,但不可无原则地满足患者要求。 (2)烦躁注意患者的安全。 5 保持呼吸道通畅 (1)床边备好气管切开包、负压吸引装置、氧气等。 (2)颈部、躯干部深度环形烧伤患者,如有呼吸运动障碍、呼吸困难,应及时通知医生。 (3)已行气管切开术患者,应做好气管切开术后护理 6 尿的监测尿比重:尿PH值每小时测量一次,同时注意观察尿的颜色及性质并详细记录。 (1)尿量当出现下述情况之一者应时为有休克发生,要及时通知医生:a.成人尿少于30ml-50ml/小时、儿童少于20 ml/小时;b.成人有血色素尿、血尿、早期手 术等情况下少于50ml-100 ml/小时;c.老年人伤前有心、肺、肾疾患,颅脑损 伤的患者,尿量少于20 ml/小时。 (2)尿比重(正常1.003-1.030)当输入高分子液体时尿比重常可在1.020-1.040。 (3)尿PH值正常尿PH值在6-7,但烧伤患者尿PH值维持在稍偏碱范围(7-

补液原则

补液的原则 (1)根据脱水程度的轻重,确定补液总量。 (2)根据脱水性质,有无酸中毒及低血钾等,确定补液种类。 (3)补液时,一般先快后慢,先浓后淡,先盐后糖,见尿补钾的原则进行。补液总量应按规定速度补完 (4)补液应包括3个组成部分:累积损失、继续损失和生理需要量。 (5)补液的关键在于第1天24小时,重度脱水、低血容量性休克和严重酸中毒,首先要扩容纠酸,继而继续补充累积损失、异常及继续生理丢失量。待血循环和肾功能恢复后,机体自身就能调节。纠正脱水过程中,注意补钾。 液体疗法 一:基础问题: 1. 张力的概念:这是个首先要明确的概念,许多人就是被这个问题给糊住的。张力指溶液在体内维持渗透压的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说张力等同于渗透压。更明确的说是:不能自由出入细胞膜的离子在溶液中维持渗透压的能力。对于人体而言,钠离子对维持体液渗透压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临床所说的张力,几乎都是指钠离子所维持的渗透压。因此临床都用10%的氯化钠配比不同张力的溶液,以适应不同的需要。5%糖水是等渗的,但是0张力的,生理盐水,5%糖盐水都是等渗等张液。5% S B 是高渗液,所以儿科常配成1.4%作为等张液使用。 2. 张力的类型:为了适应临床不同需求,张力配制比较灵活,儿科医生常会配制2:1溶液,等张液,1/2张、2/3张、1/3张、1/5张等含钠量不同的溶液。 3. 张力溶液的配制:教科书中都不具体论述,所以临床配起来感觉无从下手。基实也是有规律可循的。临床常用10%氯化钠(10ml/支),5% SB(10ml/支)与5%或10%的糖水等配比不同张力溶液。10%氯化钠相当于11倍的等张液5% SB相当于3.5倍的等张液明白了这两个倍数关系,那配比就简单多了,具体为何是如此倍数,说起来麻烦,不说也罢。2:1溶液:很简单,只要记住100+6+10这个公式就是了。这个公式代表的是:5% G S 100ml + 10%氯化钠6ml +5% SB 10ml =2:1溶液,算起来就是:(6×11+10×3.5)÷116=1 ,根据这个公式,你可以灵活运用,想配多少量的2:1溶液都可以。其他类型的配比,举两个例子就能说明问题了:现在想配500ml的1/2张溶液,可以用500÷20=25ml 10%氯化钠,即5% G S 500ml +10%氯化钠25ml=1/2张。如想配1.4% S B ,只要把你想要用的5% SB量稀释三倍即可,如现在想给一患儿用5% SB 20ml 配成1.4%,那就是5% GS 60ml+5% SB 20ml =1.4%的等张液。临床配比时要考虑机体自身的调节水电解质平衡的能力,所以不必苛求精确。 二:液体疗法用于脱水要注意的问题 液体疗法多用于脱水,儿科的特点就是小儿易脱水,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液体疗法就是针对脱水而言的。脱水分轻中重,有等渗,低渗,高渗之别。具体标准书中都有,这里只是明确实际中10个问题。 1. 判断脱水以及其程度是根据临床症状和体征而不是体重减少的程度。脱水性质依靠的是血钠。 2. 儿科查看脱水:精神、囟门、眼眶、眼泪、口干程度、口腔津液、尿量、皮肤粘膜情况、呼吸心率。这些是重点对象。 3. 不要把肥胖儿的脱水程度估计过轻,也不要把营养不良的病儿估计过重。 4. 低渗脱水,血钠<120mmol/L,不论原因,均要迅速提高血钠水平,常用3%氯化钠,12ml/kg 可提高血钠10 mmol/L

补液原则

内科疾病的补液原则 体液是人体重要组成成分之一。体液占人体总重量约55%~60%,其中细胞内液占35%~40%左右,组织间液占体重的15%~20%,血浆占人体体重约4%~5%左右。在正常条件下,体液在组成,容量、电解质浓度、酸碱度、渗透压等方面处于相对稳定状态。体液中,血浆阳离子主要是钠离子,135~145 mmol /L,钾离子3.5~5.5 mmol/L,钙离子2.25~2.6 mmol/L,镁离子0.75~1 mmol/L。主要阴离子有:氯离子98~106nmlo/L,碳酸氢根24~28 mmol /L,磷酸根和硫酸根1.5 mmol/L,有机酸离子6 mmol/L,蛋白质0.8 mmol /L。组织间隙液组成与血浆相似。而细胞内液主要阳离子为钾离子、镁和钠离子。阴离子为碳酸氢根、蛋白质、硫酸根和磷酸根,血浆渗透压是决定体液在细胞内外流动的主要因素。正常血浆渗透压为280~310 mmol/L。钠离子是血浆中的主要阳离子,占人体阳离子92%,占血浆渗透压90%,因此钠离子是血浆渗透压起决定作用的离子。正常血浆渗透压=2(Na’+K’)+葡萄糖+尿素氮(均为mmol/L)。 成人每天需要水30~50 ml/kg(相当于2 500 m1),葡萄糖150 g,蛋白质1~ 2 g/kg,脂肪0.5~1 g/kg,热量30~40 kcal/kg。人体每天摄取钠离子2~ 3 nmol/kg(相当于氯化钠4~12g),钾离子1~2 mmol/kg,磷离子0.278~0.556 mmol/kg,钙离子0.25~0.5 mmol/kg,镁离子0.25~0.5 mmol /kg。 当不同的疾病,在不同时期,破坏了机体调节机制,便可发生水电解质和酸碱失常,尽管它不是一个独立疾病,但可发生在许多疾病的不同过程中。特别是危重病抢救过程中,几乎都伴有这个病理过程。因此正确识别,及时纠正紊乱综合征,对于疾病的发展、转归起了巨大作用。 一、内科疾病需要输液治疗情况 1.不能经口摄入或经口摄入不足,难以维持生理需要,如昏迷病人、脱水病人,食道严重狭窄病人。 2.需要迅速补充有效血容量,如各种休克、脱水、失血。 3.危重病人的抢救治疗。 4.需要输液维持尿量、防止肾功能衰竭。

补液方法及原则

补液方法及原则?补液以口服最为安全应尽量口服补液不能口服补液或病情 危重者则需静脉补液并注意先盐后糖高渗性失水者例外先晶后胶先快后慢应先改善机体缺水缺钠后减慢滴速防心肺负担加剧液种交替避免长时间补充单一液体引起新的失衡尿畅补钾每日尿量超过40ML/H补钾较为安全如病人失液过多或休克者应不论补钾原则首要遵医嘱扩充血容量如心肺等器官功能障碍者或静脉滴注高渗盐水或经静脉特殊给药如钾盐,脂肪乳剂,血管活性药物等应减慢滴速不可过快 补钾四原则 口服补钾最为安全不能口服补钾或经静脉滴注的患者应注意(尿少不补钾尿量超过40ML/H补钾较为安全浓度不宜过高静脉滴注氯化钾是安全给药浓度不宜超过0.3% 滴注不过快超过60滴每分严禁静脉推注总量不过大每日不能超过6-8G对严重低钾者应在心电监护下提升血清钾水平 休克的病情观察 意识与精神若神志清醒着则说明循环血量足够若出现烦躁不安表情淡漠嗜睡瞻望甚至昏迷则说明细胞缺血缺氧以致脑功能障碍 生命体征休克者脉搏细速呼吸急促收缩压<90MMOL 脉压0次每分表示休克存在呼吸大于30或小于8表示病情危重多数休克病人体温偏低而感染性休克常伴高热 皮肤色泽和温度休克病人皮肤和口唇粘膜苍白发绀黄斑状或瘀斑四肢湿冷 尿量每日尿量少于20表示血容量不足少于17表示尿比重低而固定者表明已

发生急性肾衰竭 辅助动态监测监测血尿粪便常规血生化指标 术后活动目的 可增加肺活量肺的扩张和分泌物的排出预防肺部并发症促进血液循环利于伤口愈合防止压疮和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有利于胃肠道蠕动防止腹泻及肠粘连促进膀胱功能恢复防止尿潴留 术后活动方式 术后麻醉清醒病人鼓励床上活动包括深呼吸活动四肢和翻身术后1到2日可实行离床活动嘱病人坐于床沿双腿下垂而后站立稍作走动以后根据病人情况逐渐增加活动范围和时间随时观察病人情况不可随便离开病人活动时注意保暖重症病人或特殊制动的病人根据病情要求制定活动时间不可过早 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肺不张及肺部感染术前做好呼吸道准备全麻手术拔管前应先吸净气管内的分泌物术后去平卧位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和口腔分泌物的误吸鼓励病人有效咳嗽深呼吸可行体味引流或雾化吸入胸腹部包扎宽松适宜注意口腔的清洁与保暖泌尿系统感染术后预防和机制治疗尿储留是感染的主要措施感染鼓励病人多饮水每日排尿应在1500以上保持尿路通畅根据细菌药敏试验给予有效抗生素治疗若残余尿量在50以上应安置留置导尿病遵守无菌原则 深静脉血栓形成抬高下肢积极下肢活动穿弹力袜等可促进下肢血液循环术后补充足够的水可降低血液粘滞度应用电充气袖带挤压腓肠肌被动按摩都可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包扎注意事项 病人应取舒适坐位或卧位扶托肢体保持功能位置

大面积烧伤休克期预防感染的护理

大面积烧伤休克期预防感染的护理 发表时间:2009-12-18T09:47:55.50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第28期供稿作者:金英花 [导读] 感染是烧伤病人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预防感染的护理应贯穿烧伤病人治疗的全过程 金英花(延边大学医院吉林延吉 133000)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672-5085 (2009)28-0154-02 【关键词】大面积烧伤休克期预防感染 感染是烧伤病人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预防感染的护理应贯穿烧伤病人治疗的全过程。烧伤休克期机体的免疫机能极度低下,而这一阶段抗休克的处理紧张而复杂,易忽视对感染的预防,导致感染的机会增加。因此,烧伤休克期在抗休克的同时,必须加强感染的预防。 我科自2006年1月-2008年12月共收治大面积烧伤16例,经过积极的抗休克治疗,采取预防感染措施及精心护理,患者均平稳度过休克期,对后续的创面处理起了关键作用。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16例,男11例,女5例;烧伤面积均在50%以上,均存在Ⅱ、Ⅲ度烧伤。 1.2临床表现均有口渴、烦躁不安、烧伤局部或全身反应水肿、创面上大量渗液、尿少、心率快、血压下降和手足发凉等,深度烧伤可出现血红蛋白尿。 2 护理 2.1做好病室的消毒隔离 大面积烧伤病人应隔离病房,住入前将地面、门窗、墙壁彻底清洁消毒,并进行空气消毒,住进病房后,每班用消毒水擦拭地面1次,每日紫外线照射消毒2次,每次60分钟。室内湿度50-70%,温度28-30℃为宜,病人采用暴露疗法使用护架烤灯,温度在32-40℃之间,以保暖及创面干燥,预防感染。护理人员进病房应穿隔离衣服、鞋帽,严禁其他人进入。 2.2加强创面与健康皮肤的护理 烧伤时因高热或化学物质的作用,创面基本是无菌的,但很快就会被邻近的细菌所污染。其主要来源是周围正常皮肤及创面残存皮肤附带的细菌。因此,患者入院时除对创面进行清创涂以外用药外,对创周健康皮肤同样也要消毒处理,可用肥皂清洗污垢,并给予剃头、剪指甲等,病人接触的病床、被单、纱垫必须给予清洗及消毒处理。烧伤早期渗出较多,渗出液蛋白含量高,是细菌生长繁殖的良好培养基,因此要及时更换纱垫、床单,保持清洁干燥。 2.3保证液体输入,平稳度过休克期 我们从临床观察看到,凡发生败血症的病例,大多是休克期度过不平衡,有的是在休克期长途转送,有的是在基层医院补液不当。大面积烧伤病人进入病房后,首先就要迅速建立静脉通道,有计划地输入各种液体及药物,输液速度以尿量监测为参考,一般维持尿量30-50 ml/h,但有血红蛋白尿患者,尿量应偏高,保持在50 ml/h以上。休克期平稳度过,发生败血症的机会也会减少。 2.4避免医院性感染 2.4.1严格无菌操作医护人员进入病室应更换隔离衣,处理、接触创面时应戴无菌手套,病室内的物品应专人专用,不得与其它病室混用,避免交叉感染。 2.4.2预防静脉炎的发生输液管道是纠正休克的通路,也是造成污染的主要途径。穿刺部位最好选用健康皮肤。不得已需要通过创面穿刺或切开时,局部应保持无菌。穿刺(切开)处每日碘伏消毒后用无菌敷料覆盖,保持干燥,每日更换输液管。 2.4.3加强各种管道的护理重症休克病人除了输液管外,还有导尿管、吸氧管、气管切开套管,这些都是抢救病人的重要措施,均需保持通畅,但也是造成感染的重要途径。因此,导尿管应每周更换1次,引流袋应每天更换1次;吸氧管每天更换1次;气管切开的内套管每天煮沸消毒2次。每项操作必须无菌、清洁并且轻柔,避免造成不必要的疼痛。 3 结果 经过积极的抗休克治疗,采取有效的预防感染措施,本组16例无一例发生并发症,均平稳度过休克期,为后续的创面处理、防止感染和内脏并发症等环节创造了有利条件,为救治打好了基础。

烧伤补液

第七章静脉输液及其护理 在严重烧伤治疗中,早期静脉输液是抗休克的重要措施,在体液渗出期后,则是补充营养和输入药物的重要时期。因此,严重烧伤伤员在整个治疗过程中,静脉输液量大,品种多,持续时间长,任何疏忽都可能给病员带来痛苦或加重病情。大面积烧伤病人,体表静脉大多破坏,可供输液的静脉不多,所以无论是躯干头部及四肢等部位的每一根深浅静脉都是非常珍贵的,怎样选择,充分利用,保护好静脉,是在烧伤护理工作中值得注意和研究的问题。 一、静脉补液的目的及输入液体的种类 休克期补液的主要目的除补充血容量外,改善微循环,维持血压,还在于纠正低钠血症,酸中毒及低蛋白血症等。后期补液的主要目的是补充营养的需要。 (一)胶体的补充 通过补充胶体颗粒,增加胶体渗透压,以维持血浆容量,常用的胶体溶液主要是全血、血浆人体白蛋白以及血浆代用品等,烧伤水肿液和水泡液的电解浓度与血浆相近,蛋白浓度低于血浆或为血浆的一半,血浆是目前广泛应用的较理想的胶体,能较有效地恢复胶体渗透压,维持有效循环血溶量,也可用中分子、低分子右旋糖酐或代血浆等。早期一般不必补充全血, 因为烧伤后的低血容量休克主要是血浆成分丢失,一般红细胞丧失量不大,且全血对改善血液浓缩不及血浆,但在血容量不足伴有贫血时输入全血为宜。 (二)电解质溶液的补充 当水电平衡失调胃肠道摄入有一定困难时,如严重腹泻呕吐,伴有酸碱和水电解质紊乱者,可考虑静脉补入电解质液体。常用溶液电解质的含量(见表1)。烧伤

休克期电解质的补充一般可按2份等渗盐水与1份等渗碱性溶液1.25%碳酸氢钠或1/6m0l/L补充,或选用乳酸钠、生理盐水、碳酸氢钠、林格氏液及平衡盐溶液,其钠与氯离子的含量较接近正常血浆的水平。有缺钾时可在溶液内加入氯化钾,静脉输入氯化钾的每日剂量一般为3g,这个剂量应平均分配在全日补液量内缓慢输入。?对于代谢性酸中毒的病例,一般常用碳酸氢钠及乳酸钠溶液纠正。 表7 各种溶液的电解质含量 (三)水分的补充 胃肠功能不全、吸收不良时,如烧伤败血症及烧伤休克伴有胃肠麻痹的病例,每日所需水量只能从静脉输入,常用5%葡萄糖、10%葡萄糖溶液作为

年护理资格知识烧伤休克补液治疗第个小时输入小时补液计划总量的理论考试试题及答案

1.烧伤休克补液治疗,第1个8小时输入24小时补液计划总量的(C) A.1/4 B.1/3 C.1/2 D.2/3 E.2/5 2.预防放射性肺炎的重要措施是(E) A.大剂量博来霉素 B.少用抗生素 C.大剂量联合化学治疗 D.避免癌细胞扩散,禁用激素 E.大面积照射时,放射剂量应控制在30 Gy以下 增高提示体内有(D) A.高氯血性呼吸性碱中毒 B.低氯血性呼吸性酸中毒 C.低氯血性代谢性碱中毒 D.正常氯血性代谢性酸中毒 E.高氯血性代谢性酸中毒 4.急性阑尾炎穿孔患者术后采取半坐卧位的主要目的是(C) A.缓解呼吸困难 B.减少静脉回心血,减轻心脏负担

C.有利于腹腔引流,使感染局限化 D.减轻腹壁伤口的疼痛 E.减少局部出血 5.腹膜透析中用来清除体内代谢产物和多余水分的透析膜是:(C) A.人工合成聚砜膜 B.铜胺膜 C.腹膜 D.小肠黏膜 6.子宫内膜癌早期白带的改变为:(A) A.水样或水样血性 B.脓性 C.脓血性 D.白带有臭味 7.骨折的处理原则除外哪项:(D) A.复位 B.固定 C.康复治疗 D.特殊饮食 8.阿司匹林解热镇痛的作用机制主要是(A) A.抑制前列腺素的生物合成 B.抑制环磷酸腺苷的生物合成 C.抑制体内内生致热原的产生

D.抑制体内缓激肽的生成 E.抑制体内5-羟色胺的生物合成 9.应用双气囊三腔管压迫止血每次放气的时间为:(C) A.5分钟 B.10~15分钟 C.20~30分钟 D.30分钟以上 10.使用退热药后出现体温不升,不包括下列哪类病人:(D) A.极度营养不良病人 B.全身衰竭病人 C.严重休克病人 D.抽搐病人 11.永久起搏器安装术后术侧上肢至少多长时间方可上抬:(B) A.2个月 B.3个月 C.4个月 D.6个月 12.维生素A、D缺乏常致:(A) A.夜盲症、佝偻病 B.佝偻病、脚气病 C.干眼症、坏血病 D.脚气病、坏血病

烧伤处理及护理常规

烧伤科一般护理常规 1、立即将病人送清创室,评估伤情,了解致伤原因,伤口处理经过、尿量、转运过程,准备清创器械灭菌物品,配合医生对病人进行早期处理、清创。 2、根据烧伤病人的病情安排病床,准备床单位。 3、病室需有消毒、隔离设施,保持病室安静、整洁、空气新鲜,室温维持在28℃-32℃。 4、了解烧伤的原因、面积、面部和深度等,对有面、颈深度烧伤者应备氧气和气 管切开包,观察呼吸情况,必要时配合医生气管切开术。 5、大面积烧伤或危重病人应立即建立静脉通路。穿刺困难者立即准备配合医生深 静脉置管术,同时抽血标本送生化常规和配血,留置尿管。 6、在病情稳定情况下,清洁健康皮肤,修剪指甲,头面部烧伤剃除毛发。 7、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进出病室需换鞋,流水洗手。病室内每日进行消毒。向病员和陪护做好宣传工作,禁止探视。 8、讲解胃肠道营养的重要性,根据病情早期进食及高蛋白、高热量、多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 9、心理护理:了解病人的思想情绪变化,掌握病人的心理状态,在烧伤早期护理 人员要根据受伤后具体情况给予心理疏导,消除其顾虑,同时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让其协助护理人员共同做好病人的思想工作。在烧伤回复期护理人员要注意病员之间的谈话,诱导病员多作乐观积极的谈论,鼓励其加强功能锻炼,帮助致残病人树立战胜伤残的信心。 烧伤休克期护理常规 1评估患者,合理安置病人,必要时床边备好急救药品和物品如 :氧气、负压吸引器、监护仪、气管切开包、深静脉置管包等; 2密切监测生命体征,休克期内每一小时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 1次,根据病情应随时增加测试次数,熟悉烧伤休克期临床表现,并准确记录病情变化,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3熟悉抗休克的补液知识,掌握补液方法,注意补液的质、量和速度;

烧伤休克补液原则

烧伤休克的补液原则 烧伤休克可危及生命。液体治疗重在及时。烧伤休克期渡过不平稳常由于补液延迟、长途转送或一年气道通畅问题位于解决等。较长时间的组织缺血缺氧,既容易引发感染,又管饭损害了多个内脏,从而影响全病程的平稳以及能否成功救治。 液体疗法是防止烧伤休克的主要措施。 1.常用输液公式:上后第一个24小时,成人每1%烧伤面积(II度III度)每公斤体重应补充胶体和电解质液共1.5ml,儿童1.8ml,婴儿 2.0ml。胶体和电解质液的比例为0.5:1,广泛深度烧伤者与小儿烧伤其比例可改为0.75:0.75.另外加5%葡萄糖溶液补充水分2000ml (小儿安年龄、体重计算),前8小时输入总量的一半,以后16小时输入总量的另一半。面积大、症状重者需快速输注,但对原有心肺功能不全者却应避免过快而引起心衰和肺水肿。第二个24小时输液总量除基础水分量不变外,胶体液和电解质溶液量为第一个24小时输注的半量。第3日静脉补液可减少或仅用口服补液,以维持体液平衡为目的。低渗糖不宜过快,重症病人补充碳酸氢钠。 2.晶体液首选平衡盐溶液,因可避免高氯血症和纠正部分酸中毒,其次可选用等渗盐水、5%葡萄糖盐水等。胶体液首选血浆以补充渗出丢失的血浆蛋白,如无条件可选用右旋糖酐,羟乙基淀粉等暂时代替。全血因含红细胞,在烧伤后血浓缩时不适宜,但深度烧伤损害多量红细胞时则适用。 3.广泛深度烧伤者,常伴有严重的酸中毒和血红蛋白尿,为纠正酸中毒和避免血红蛋白简介产物在肾小管的沉积,可在输液成分中增配1.25%碳酸氢钠。 4.补液的监测 ①成人尿量以维持30~50ml/h为宜; ②心率<120次/分,收缩压为90mmHg,脉压20mmHg以上; ③呼吸平稳。

烧伤休克期护理

烧伤休克期护理 发表时间:2013-04-24T15:04:08.577Z 来源:《医药前沿》2013年第7期供稿作者:王石凤[导读] 烧伤是日常生活、生产劳动和战争中常见的损伤,是由于火焰、蒸汤、热水、热油、电流、放射线、激光或强酸、强碱等化学物质作用于人体所引起的。 王石凤(江西省赣州市人民医院烧伤整形科江西赣州 341000)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3)07-0255-01 烧伤是日常生活、生产劳动和战争中常见的损伤,是由于火焰、蒸汤、热水、热油、电流、放射线、激光或强酸、强碱等化学物质作用于人体所引起的。烧伤不仅是皮肤损伤,还可深达肌肉、骨骼,严重者可引起一系列的全身变化,如休克、感染等。其中休克是烧伤主要并发症之一,做好休克期的护理工作尤为重要。 1.病室保持安静,治疗、护理集中进行,减少对患者的刺激。因休克期患者水分从创面蒸发,大量热量丧失,大都畏寒,必须做好保暖,室温保持在32~34℃。 2.严密观察体温、脉搏、呼吸、神志、尿量、尿色的变化,观察末梢循环、烦渴症状有无改善。 3.有头、面、颈烧伤,吸入性损伤未行气管切开者需密切观察呼吸,准备好气管切开的一切用物。 4.迅速建立静脉通道,如因静脉不充盈穿刺失败,应立即行深静脉穿刺插管或作静脉切开,快速输入液体,补充血容量,确保输液通畅,根据24h总量及病情需要,安排补液,做到晶、胶体交替输入,水分平均输入。 5.留置导尿,准确记录每小时出入水量,观察尿的色、质、量,有血红蛋白尿和沉淀出现,应通知医师,及时处理,防止急性肾小管坏死。在导尿管通畅的情况下,成人尿量应高于30ml/h,儿童15ml/h,婴幼儿10ml/h左右,可根据尿量调节输液的速度和种类。当发现少尿或无尿时,应先检查导尿管的位置,有否堵塞、脱出,检查时需注意无菌操作。 6.患者出现烦渴时,表明血容量不足,此类烦渴并不因喝水而减轻,因此,不应满足患者不断喝水的要求,否则可造成体液低渗,引起脑水肿或胃肠道功能紊乱,如呕吐、急性胃扩张等。大面积烧伤患者休克期应禁食,如无特殊原因,在第3d开始可给予少量饮水,以后根据情况给予少量流质、半流质饮食等,如有呕吐,应头侧向一边,防误吸。 7.注意保护创面,四肢适当约束,保持创面干燥,避免污染。 8.烦躁患者,检查原因,有无呼吸道吸入性损伤。如为血容量不足引起,加快补液速度;如疼痛引起,在血容量充足的情况下应用冬眠药物,密切观察呼吸、心率,禁忌翻身和搬动。 9.对有心力衰竭、呼吸道烧伤、老年人或小儿,在补液时须特别注意速度,匆过快,必要时用输液泵控制滴速,防止短时期内大量水分输入。口、鼻腔或气管套管内有大量泡沫样痰,呼吸困难,要警惕肺水肿发生。 10.高热、昏迷、抽搐,多见于小儿,尤其有头面部深度烧伤者,要加强观察,及时处理。

探究大面积烧伤患者休克期的补液技巧

探究大面积烧伤患者休克期的补液技巧 作者:陈富禄邱小珍 来源:《维吾尔医药》2013年第04期 关键词:重烧伤;休克期;补液治疗技巧 大面积烧伤患者的休克期是由于低血容造成,因为毛细血管发生扩张,导致血管通透性变强,导致血浆样液渗出,从而血容量减小。成人的烧伤面积大于20%或者是小儿烧伤面积大于10%,都可能休克,愈大面积发生休克率也就愈高,时间也就愈早[1]。对于大面积的烧伤患者可不可以度过休克期,是救治能否成功的关键。本文就对大面积烧伤休克期的补液技巧进行研究综述。 1.关于补液量的公式 关于补液量的研究,有多个公式,比如Evans公式,补液量根据体质量以及烧伤的面积来计算[2]。Moyer的公式是认为休克是血钠不足,主张首个24h补给平衡液[3]。后来,Baxter的Park-land公式,主要内容是首个24h补电解质,第2个补充的是血浆以及水分等[4]。Monafo 的观点是高渗钠疗法,不仅补液少而且液体的负荷比较轻,具有扩容迅速等优点[5]。但是过度的补液也会造成一些并发症。总之国内学者对于补液的公式研究较深,但是哪个补液公式,都要有“个体化”。现行补液的公式是烧伤犬实验结论,但是只对面积在50%到60%之间的患者适用。 2.关于补液的一般方法 大面积烧伤患者在休克期一般体温较低,导致血液升高黏度,加上患者的心肌收缩力降低,心的排血量减少导致血液的循环发生障碍;同时烧伤创面发生水分的蒸发,患者大多畏寒,特别是由于患者大面积烧伤大量输入低温液体,不利于纠正患者的休克。所以对于复苏液进行加温有利于平衡患者的能量代谢,大大的降低能量的消耗,从而改善患者的肾脏血量,保护患者的脏器功能,有效缩短复苏的时间。谭清彦实验显示[6],休克复苏液在38至39摄氏度时,有效的改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同时增加了尿量。通过计算机的自动化系统研究休克复苏具有重要意义,据马永沂等研究分析表明[7],通过计算机对休克复苏进行仿真的临床治疗研究,计算的补液方案可以满足不同患者需要,不过临床难以接受该方案。 另有学者关于早期的口服液体进行休克复苏治疗,研究结果表明,复苏液体口服后,患者的血容量和心排血量以及尿量都有明显的增加。有的学者用世卫组织建议的口服补液盐开展大面积烧伤患者的复苏,结果改善较为明显。据Brown理论研究提出,对于年龄小于25岁,烧伤的面积低于30%的TBSA患者采用液体复苏口服较为适用,但是对于大于30%,小于75%烧伤面积的患者以静脉补液为宜[8]。黄国雨通过研究表明,在对烧伤处于休克患者进行复苏治疗是,使用较小剂量的多巴胺,大约2.6g/(kg·min),能够改善心肌的收缩力,降低心率,

休克的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

休克的临床表现 根据休克的发病过程可分为休克早期与休克期,也可以称为休克代偿期与休克抑制期。 1、休克早期:休克刚开始时,人体对血容量减少有一定的代偿能力,这时中枢神经系统的反应就是兴奋性提高,患者表现为精神紧张、兴奋或烦躁不安。血容量减少的症状还不就是很明显,患者开始出现皮肤苍白、四肢发冷、心跳呼吸加快、尿量减少等症状。如果在休克早期能够及时诊断、治疗,休克很快就会好转,但如果不能及时有效治疗,休克会进一步发展,进入休克期。 2、休克期:休克没有得到及时治疗,就会进一步发展并超过人体的代偿能力而进入休克期。这时病人出现出冷汗、四肢冰凉、皮肤很明显的苍白、尿少或根本无尿、口唇肢端发青,严重时全身皮肤粘膜都明显发青等症状。神经系统由兴奋转为抑制,表现为表情淡漠、反应迟钝,严重时出现意识模糊、昏迷。这时医生检查会发现病人的血压不断下降,甚至测不出血压,脉搏也摸不清。如果出现消化道出血或皮肤、粘膜出现瘀斑,则提示病情已经发展至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阶段。如果病人呼吸困难、烦躁、皮肤青紫越来越厉害,而且通过吸氧也不能改善症状,就应考虑病人出现了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休克时器官出现的损害 病人发生休克后,全身各器官、各系统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受损较明显的器官有以下几项: 1、肺:休克时的缺血、缺氧,可使得肺部的毛细血管、肺泡细胞受到损伤。而且在治疗休克时还可引起肺部小血管栓塞,使部分肺泡萎陷、不张、水肿,部分血管闭塞、不通畅,结果就就是流入肺部的血液不能很好的从肺得到氧气,各器官也就供氧不足。严重时可导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2、肾:病人处于休克状态时,肾脏就不能得到足够的血液供应,严重时可导致肾脏缺血坏死,甚至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

烧伤治疗原则

烧伤治疗原则 1.保护烧伤区,防止和尽量清除外源性沾染。 2.预防和治疗低血容量或休克。 3.治疗局部和全身的感染。 4.用非手术和手术的方法促使创面早日愈合,并尽量减少瘢痕所造成的功能障碍和畸形。 5.预防和治疗多系统器官衰竭。 对于轻度烧伤的治疗,主要是处理创面和防止局部感染,并可使用少量镇静药和饮料。 对于中度以上烧伤,因其余全身反应较大和并发症较多见,需要局部治疗和全身治疗并重。在伤后24~48小时内要着重防治低血容量性休克。对于创面,除了防治感染以外,要尽力使之早日愈合、对Ⅲ度者尤应如此。如能达到这两点要求,则中度以上烧伤也能较顺利地治愈。 (一)创面初期处理指入院后当即处理,又称烧伤清创术,目的是尽量清除创面沾染。但已并发休克者须先抗休克治疗。使休克好转后方可施行。 修剪毛发和过长的指(趾)甲。擦洗创面周围的健康皮肤。以灭菌盐水或消毒液(如新洁尔灭、洗必泰、杜灭芬等)冲洗创面,轻轻拭去表面的沾附物,已破的水泡表皮也予清除,直至创面清洁。清创除了小面积烧伤可在处置室内施行,一般均应在手术室内施行。为了缓解疼痛,先注射镇痛镇静剂。 (二)新鲜创面用药主要为了防治感染,促使创面消炎趋向愈合。应根据烧伤的浓度和面积选择药物。 1.小面积的Ⅱ°烧伤、水泡完整者,可在表现涂以碘伏或洗必泰等;然后吸出泡内液体,加以包扎。 2.较大面积的Ⅱ°烧伤、水泡完整,或小面积的水泡已破者,剪去水泡表皮;然后外用“湿润烧伤膏”(中西药合制)或其他烧伤膏(含制菌药和皮质醇),或用其他制攻的中西药药液(可以单层石蜡油纱布或药液纱布使药物粘附于创面)。创面暴露或包扎。 3.Ⅲ°烧伤表面也可先涂以碘伏,准备去痂处理。 注意:创面不宜用龙胆紫、红汞或中药粉末,以免妨碍创面观察、也不宜轻易用抗生素类,因为容易引起细菌耐药。 (三)创面包扎或暴露创面清洁和用药后可以包扎或暴露。包扎敷料可以保护创面、防止外源性沾染、吸收一部分渗液和辅助药物粘附于创面。但包扎后不便观察创面变化、阻碍体表散热、并不能防止内源性沾染,包扎过紧可影响局部血运。暴露创面可以随时观察创面变化,便于施布药物和处理创痂。但可能有外源性沾染或受到擦伤。所以这两种方法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 1.肢体的创面多用包扎法,尤其在手部和足部,指与趾应分开包扎。躯体的小面积创面也可用包扎法,先将一层油纱布或几层药液纱布铺盖创面,再加厚2~3cm的吸收性棉垫或制式敷料,然后自远而近以绷带包扎(尽可能露出肢端),均匀加压(但勿过紧)。包扎后,应经常检视敷料松紧、有无浸透、有无臭味、肢端循环等,注意有无高热、白细胞明显增多、伤处疼痛加剧等感染征象。敷料松脱时应再包扎,过紧者稍予放松。敷料浸透者须更换干敷料,如无明显感染,其内层可不必更换。如已发生感染,则需充分引流。浅Ⅱ°烧伤创面包扎后,若无不良情况,可保持10~14日首次更换敷料。深Ⅱ°或Ⅲ°的创面包扎后,3~4日应更换敷料,以观察其变化,或需作痂皮、焦痂处理。温度高的环境内不适用大面积的包扎。 2.头面、颈部和会阴的创面宜用暴露法。大面积创面也应用暴露法。所用的床单、治疗巾、罩布等皆需经过灭菌处理,病室空间应尽量少菌,保持一定的温度和湿度。在渗出期,创面上可用药物(制菌、收敛),定时以棉球吸去过多的分泌物,以减少细菌繁殖,避免形成厚痂。创面尽可能不受压或减少受压,为此要定时翻身或用气垫床等。在痂皮或焦痂形成前、后,都要注意其深部有无感染化脓,除了观察体温、白细胞等变化,必要时可用粗针穿刺或稍剪开痂壳观察。 3.全身多处烧伤可用包扎和暴露相结合的方法。 (四)去痂深度烧伤的创面自然愈合的过程缓慢、甚或不能自僡。在创面未愈期间,不但病人痛苦、体质消耗,而且感染可扩展或发生其他并发症。这类创面自然愈合后形成瘢痕或瘢痕增生症(瘢痕疙瘩),可造成畸形和功能障碍。为此,应积极处理,使创面早日愈合。原则上,深度烧伤宜用暴露疗效,在48~72小时内开始手术切痂和植皮。面积愈大,愈应采取积极措施,尽可能及早去除痂壳,植皮覆盖创面。 1.手术切痂和削痂切痂主要用于Ⅲ°烧伤,平面应达深筋膜(颜面和手背处应稍浅)。若深部组织已失活,一并切除。创面彻底止血后,尽可能立即植皮。削痂主要用于深Ⅱ°烧伤,削去坏死组织,使成新鲜或基本新鲜的创面,然后植皮。在手、关节等部位的深Ⅱ°烧伤,为了早日恢复功能,也可用切痂法。此类手术出血较多,在肢体上可用止血带以减少出血,术前应准备足够的输血。切痂和削痂均要辨明坏死组织层次,否则影响植皮成功等。 2.脱痂先保持痂皮表面干燥,尽可能预防痂下感染。等痂下组织自溶、痂壳与基底分离时(约2周以后),剪去痂壳。创面为肉芽组织,并常有程度不等的感染。用药液湿敷、浸洗等方法,控制感染和使肉芽组织生长良好。创面肉芽无脓性物、色泽新鲜、无水肿、触之渗出鲜血,即可植皮。此法是逐步去痂,称为蚕蚀脱痂法。为了减轻感染和加速痂皮分离,可在创面施用药物如抗生素、蛋白酶或中药制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