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种群的特征练习题

种群的特征练习题

种群的特征练习题
种群的特征练习题

知识点一种群与种群密度

1.有一块草原上,有8户牧民,每户牧民各养了一群羊,其中,有6户养的绵羊,有两户养的山羊,这8群羊是( )

A.一个群落B.一个种群

C.两个种群D.八个种群

答案C

解析种群是指在一定空间和时间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绵羊和山羊分属两个不同的物种,这里的八群羊中,所有的绵羊能进行自由的基因交流,所有的山羊能进行自由的基因交流,所以,这八群羊应属于两个种群。

2.下列可以称为种群密度的是( ) A.某湖泊一年中鲫鱼新增加的个体数

}

B.一个池塘单位体积内的鲤鱼数量

C.一片森林中单位面积内的乔木数量

D.池塘中的鲫鱼和水库里的鲫鱼

答案B

解析A项单位时间内新出生的个体数是出生率;B项为水体生物的种群密度;C项乔木的种类不唯一;D项不在同一区域。

知识点二种群密度的调查

3.某同学拟调查一个面积为100 hm2的草地上某种双子叶草本植物的种群密度,设计了四个调查方案,其中最可行的是( )

A.计数该草地上该种植物的全部个体数目

!

B.设置1个1 m2样方,计数样方中该种植物的个体数目

C.随机设置1 m2样方若干,计数每个样方中该种植物的个体数目

D.在该种植物密集处设置1 m2样方若干,计数每个样方中该种植物的个体数

答案C

解析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样方的大小一般以1 m2的正方形为宜。

在被调查种群的分布范围内,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通过计数每个样方内的个体数,求得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估计值。4.利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某丘陵地区4 km2区域中刺猬的种群密度,第一次捕获并标记50只刺猬,第二次捕获40只刺猬,其中有标记的5只。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标记个体与未标记个体被捕获的概率基本相同

B.迁入率和迁出率影响该种群数量变化

C.标记符号过分醒目可能增大刺猬被捕获的概率

D.该种群的密度大约是400只/km2

答案D

解析标志重捕法要求标记个体与未标记个体被捕获的概率基本相同,而迁入和迁出、标记符号过分醒目、环境条件的改变等都会使标记个体与未标记个体被捕获的概率前后发生变化,A、B、C三项正确。根据标志重捕法计算,该地域刺猬数量为400只,种群密度大约是100只/km2。

知识点三种群的其他特征

5.经调查数个不同海岸的笠螺种群。发现其体长、种群生物总重量与种群密度的关系如图甲、乙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种群密度与生物总重量呈正比关系

B.种群密度愈大,个体的体型愈小

C.个体体型差异,随着种群的生物总重量增加而逐渐变小

D.个体间的斗争,在种群密度低于每平方公尺400只时最强烈

答案B

解析从图中看出,横坐标种群密度愈大,纵坐标个体的最大体长越小,即个体体型愈小。

6.下列4个种群不同年龄的个体数曲线图中,依次表示的是( )

A.甲、乙表示衰退型,丙表示稳定型,丁表示增长型

B.甲表示增长型,乙、丙表示稳定型,丁表示衰退型

C.甲、乙表示增长型,丙表示稳定型,丁表示衰退型

D.甲表示衰退型,乙、丙表示稳定型,丁表示增长型

答案C

解析题中甲、乙两曲线都是幼年个体多,老年个体少,表示增长型;丙曲线各年龄段个体数相当,表示稳定型;丁曲线老年个体多,幼年个体少,表示衰退型。

7.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是决定种群密度的关键因素。在2010年11月份南方某沿海城市对本市居住人口进行了调查,发现人口密度不断增大,在人口调查途中发现市郊大雁数量也比以前增多不少。对于人口和大雁种群密度增大的原因,正确的是( ) A.人口密度不断增大主要是迁入增多,大雁数量增多主要也是迁入增多

B.人口密度不断增大主要是出生率增大,大雁数量增多主要是迁入增多~

C.人口密度不断增大主要是迁入增多,大雁数量增多主要是出生率增大

D.人口密度不断增大主要是出生率增大,大雁数量增多主要也是出生率增大

答案A

解析沿海城市经济发达,外来务工人员较多,人口数量增多主要是迁入增多;大雁数量增多主要是北方候鸟迁徙到南方越冬,主要原因也是迁入增多。

8.如图为某地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曲线。该人群的年龄组成可能是 ( )

A.由稳定型变为增长型

B.由衰退型变为稳定型

·

C.由增长型变为稳定型

D.由稳定型变为衰退型

答案A

解析开始时,出生率和死亡率相等,年龄组成为稳定型;最后出生率远大于死亡率,故年龄组成变为增长型。

能力提升

9.下列关于种群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①生殖前年龄组个体数大于生殖后年龄组个体数,种群数量一定增长②没有迁出和迁

入时,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种群的数量一定增长③对捕捉器具有条件反射的动物种群不能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④年龄组成为增长型的种群其繁殖期个体数一定大于衰退型繁殖期个体数⑤种群特征是单独个体不具备的

A.①④ B.①③⑤ C.②③⑤ D.②④

"

答案C

解析生殖前年龄组个体数大于生殖后年龄组个体数,种群年龄组成属于增长型,但数量不一定增长,如环境条件变得恶劣会使死亡率增大。决定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是迁入与迁出、出生率与死亡率,若没有迁出和迁入,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种群的数量一定增长。动物对捕捉器具有条件反射时,重捕到的个体减少,所测数值会偏大。不同的种群数目不同,年龄组成为增长型的种群其繁殖期个体数不一定大于衰退型繁殖期个体数。

单独个体不具备种群特征。

10.下图表示种群的各个特征之间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为出生率和死亡率,乙为迁入率和迁出率

B.丙为性别比例,主要通过影响出生率来间接影响种群密度

C.丁为年龄组成,每种类型中包括幼年、青年和老年三个年龄期

D.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调查方法有标志重捕法和取样器取样法|

答案B

解析甲为出生率和迁入率,乙为死亡率和迁出率,故A错误;年龄组成的每种类型中包括幼年、成年和老年三个年龄期,故C错误;取样器取样法是调查群落中物种丰富度的一种方法,故D错误。

11.某岛屿上生活着一种动物,其种群数量多年维持相对稳定。该动物个体从出生到性成熟需要6个月。下图为某年该动物种群在不同月份的年龄组成(每月最后一天统计种群各年龄组成个体数)。关于该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该种群10月份的出生率可能为零

B.天敌的迁入可影响该种群的年龄组成

C.该种群的年龄组成随季节更替而变化

D.大量诱杀雄性个体不会影响该种群的种群密度

答案D

解析大量诱杀雄性个体,会导致性别比例失调,降低种群的出生率,进而影响种群密度。

12.某同学为了调查某区域内麻雀和黄鹂的种群密度,在该区域内随机设置了若干捕鸟网。

捕获结果统计如下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B.该区域麻雀大约有322只,黄鹂大约有172只

C.该区域所有的麻雀和黄鹂分别构成一个种群

D.由于标记的个体被再次捕获的概率下降,所以计算的结果偏小

答案D

解析标志重捕法中的相关计算:进行调查的某区域内的种群数量=第一次捕获的某种生物的数量×第二次捕获的该种生物的数量÷第二次捕获的该种生物的标记个体数量。

由于标记的个体被再次捕获的概率下降,分母减小,所以计算的结果应偏大,D错误。

13.甲、乙、丙是同一物种的三个种群,其年龄组成见下表。三个种群年龄结构的类型为

@

( )

A.

B.甲是稳定型,乙是增长型,丙是衰退型

C.甲是增长型,乙是增长型,丙是衰退型

D.甲、乙、丙三个种群都是稳定型

答案A

!

解析种群的年龄组成类型分为增长型、稳定型、衰退型,增长型是幼年个体较多,种群数量会增多;稳定型是各年龄段的个体数量比较适中,种群数量不会发生大的变化;

衰退型是老年个体较多,种群数量会减少。从表格中看,甲是增长型,乙是稳定型,丙是衰退型。

14.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样方法常适用于对植物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常用的取样方法有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某同学采用样方法对一种植物进行计数,如图甲是其中的一个样方中该植物的分布情况 (注:图中黑点表示该种植物)。对该样方中该种植物进行计数时,应记录的数目是________株。

(2)乙图表示物种数与样方面积的关系,该图显示:在一定的范围内,随样方面积的增

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调查该植物的样方面积最好是________m2。

(3)若选取3个合适的样方对某种植物进行计数,结果分别是n1、n2、n3,则该种植物的

种群密度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株/m2。

答案(1)五点取样法等距取样法8 (2)物种数迅速增多,并在逐渐达到最多后保持稳定S0(3)(n1+n2+n3)/(3S0)

解析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对于不同种类的生物采用的方法不同。样方法常适用于对植物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常用的样方法有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对样方中的植物进行计数时,应记录样方内和相邻两边及其顶角的数目。

15.在调查植物种群密度的探究活动中,有以下实践活动,阅读后请回答相关问题。

(1)若一块农田长100 m,宽30 m,在对该地块的蒲公英进行种群密度调查时,取10

个大小为1 m2的样方,那么,从长的一边计起,第二个样方的中心应在地长的________m,地宽的________m处。

(2)假设我们所调查的一块地里的蒲公英的分布比较均匀,10个小组各自统计的一个样

方的结果如下表:

________组。如果这两个组的实际数据之和为5株,则该地块的蒲公英的种群密度为________株/m2。

(3)用干燥的豆子装满一只塑料广口瓶。你的目的是测定这只瓶子里豆子的数量。但你

没有时间一颗颗数,你可以用下面的工具帮助测定豆子的数量。

工具:一把尺、一张50 cm×50cm的白纸、一枝铅笔、一只烧杯和另一只大的广口瓶。

请写出你的探究思路。

答案(1)15 15 (2)1和8

.

(3)探究思路:用样方法测定。

①在白纸上制作一方格表,如图。②将瓶内的豆子随机(闭眼)撒在方格纸上,在方格纸

上选5~6个具有代表性的格子作为样方,求平均值,计算出豆子的数量。③为尽量减少误差,应增加上述工作的次数,然后求其平均值。

解析(1)最好画示意图求解,便于分析。长100 m的地块,选10个样方,即将地分成10等份,也就是每长10米设一个样方。按要求样方应设在每份的中央,所以第一个样方的中心应在长5 m、宽15 m的交叉点上。第二个样方的中心在长15 m、宽15 m的交叉点上。(2)因为题目已经说明该地块的蒲公英分布比较均匀,总体分析所有各组,除

了第1、8组之外,其他各组的数据都在2~4之间,所以第1、8组最有可能是不真实的。若这两组统计的实际数据之和是5株,则该种群的密度为(3+3+2+2+3+3+4+3+5)÷10=,即为株/m2。(3)用样方法(只要合理即可)。

个性拓展

16.请回答下列与种群特征有关的问题。

(1)某生物课外小组对一个草原生态系统进行了相关的生态学调查。采用样方法调查草

原中某种植物的种群密度,取样的关键是要注意________。若选取5个样方,种群密度分别是每平方米N1、N2、N3、N4、N5(株),则该植物的种群密度约为________________株/m2。

(2)下图表示的是四个不同种群中不同年龄的个体所占的比例,其中种群密度会越来越

小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同学对一云杉林的种群密度进行调查统计,将统计到的植株按高度(h)分为5级,

每一级的植株数量如下表所示。

解析调查植物种群密度的常规方法是样方法,取样的关键是要注意随机取样,计算种群密度的方法是取平均值。从题干提供的表格信息:幼年个体很多,老年个体较少,可以确定此云杉种群的年龄组成属于增长型。

答案(1)随机取样(N1+N2+N3+N4+N5)/5 (2)A (3)增长型

(完整版)种群的特征练习题

知识点一种群与种群密度 1.有一块草原上,有8户牧民,每户牧民各养了一群羊,其中,有6户养的绵羊,有两户养的山羊,这8群羊是( ) A.一个群落B.一个种群 C.两个种群D.八个种群 答案 C 解析种群是指在一定空间和时间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绵羊和山羊分属两个不同的物种,这里的八群羊中,所有的绵羊能进行自由的基因交流,所有的山羊能进行自由的基因交流,所以,这八群羊应属于两个种群。 2.下列可以称为种群密度的是( ) A.某湖泊一年中鲫鱼新增加的个体数 B.一个池塘单位体积内的鲤鱼数量 C.一片森林中单位面积内的乔木数量 D.池塘中的鲫鱼和水库里的鲫鱼 答案 B 解析A项单位时间内新出生的个体数是出生率;B项为水体生物的种群密度;C项乔木的种类不唯一;D项不在同一区域。 知识点二种群密度的调查 3.某同学拟调查一个面积为100 hm2的草地上某种双子叶草本植物的种群密度,设计了四个调查方案,其中最可行的是( ) A.计数该草地上该种植物的全部个体数目 B.设置1个1 m2样方,计数样方中该种植物的个体数目 C.随机设置1 m2样方若干,计数每个样方中该种植物的个体数目 D.在该种植物密集处设置1 m2样方若干,计数每个样方中该种植物的个体数 答案 C 解析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样方的大小一般以1 m2的正方形为宜。

在被调查种群的分布范围内,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通过计数每个样方内的个体数,求得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估计值。4.利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某丘陵地区4 km2区域中刺猬的种群密度,第一次捕获并标记50只刺猬,第二次捕获40只刺猬,其中有标记的5只。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标记个体与未标记个体被捕获的概率基本相同 B.迁入率和迁出率影响该种群数量变化 C.标记符号过分醒目可能增大刺猬被捕获的概率 D.该种群的密度大约是400只/km2 答案 D 解析标志重捕法要求标记个体与未标记个体被捕获的概率基本相同,而迁入和迁出、标记符号过分醒目、环境条件的改变等都会使标记个体与未标记个体被捕获的概率前后发生变化,A、B、C三项正确。根据标志重捕法计算,该地域刺猬数量为400只,种群密度大约是100只/km2。 知识点三种群的其他特征 5.经调查数个不同海岸的笠螺种群。发现其体长、种群生物总重量与种群密度的关系如图甲、乙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种群密度与生物总重量呈正比关系

种群的特征

种群的特征 【复习目标】 1.简述种群的概念含义 2.简述种群密度的概念含义 3.尝试用样方法、标志重捕法调查某种群的种群密度,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4.列举种群的主要特征 5.简述种群基本特征的内在关系 6.举例说出种群特征调查的实践意义 【基础知识回顾】 【学习过程】 活动一:举例说出种群的概念含义、描述种群数量特征及之间的关系 【问题思考】 1.南极冰藻是以硅藻为主的一大类藻类植物,长期生长在南极海冰区-2℃~4℃的环境中,其最适生长温度为2℃。磷虾主要以南极冰藻为食,企鹅主要以磷虾为食。 (1)南极冰藻组成了一个种群吗? (2)南极冰藻、磷虾、企鹅与该海冰区的其他生物组成群落? 2.种群的数量特征有哪些(构建概念图)?其中最基本的特征是?

3.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 4.能够用来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的是? 5.种群的年龄组成有哪几种类型?分别说出下面四张图示中的年龄组成类型? (1)(2) (3)(4) 6. 利用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种群的雄性个体能破坏种群的,导致害虫种群的 明显下降,最终导致种群密度下降而达到防治害虫的目的。 【典例引路】 1.下面关于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内蒙古草原上的全部牛是一个种群②池塘中所有的鱼是一个种群③稻田中所有的三化螟是一个种群④种群密度的决定因素是年龄组成、性别比例⑤种群密度的大小决定于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 A.①③⑤B.②④C.②④⑤D.③⑤ 2.下列关于右侧概念图中序号所表达的含义,说法错误的是()。 A.序号1代表种群密度 B.迁入率由序号4或序号5代表 C.序号2代表出生率或死亡率 D.序号6、7依次代表年龄组成、性别比例 【训练反馈】 1.两个池塘中的鲤鱼应属一个种群()。 2.同一物种在不同区域可因地理隔离形成多个种群,但一个种群内的个体一定属于同一物种()。 3.种群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4.性别比例失调,不会引起种群数量改变()。 5.城市人口增长的决定因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 6.种群在空间分布上只有均匀分布和随机分布()。 提醒:种群的特征与种群的数量变化密切相关,因此,在高考中对该部分内容的考查,既可以单独进行考查,也可以与种群的数量变化结合起来考查。出题形式可以是选择题或非选择题。 活动二用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数量 【问题思考】

《种群的特征》同步练习1

种群的特征》同步练习 基础过关 知识点一 种群与种群密度 1.欧洲极品海水鱼类——地中海鳎鱼, 已经在威海市人工育苗成功。 该种鱼个大肉厚, 体形修长、优美,肉质具有特殊微妙的甜味,十分适合在我国南北方大面积推广养殖。威海 其中 6个池塘养的是鲫鱼, 另外 2个池塘养的是地中海鳎鱼, 那么, 这8个池塘里的鱼是 A. —个群落 B .一个物种 C .两个种群 D .八个种群 2. 下列叙述中,符合种群密度概念的是 A. 每平方米草地中杂草的数量 B. 某森林每平方千米范围内猞猁的数量 C. 某湖泊一年中鲫鱼新增加的个体数 D .一亩水稻的年产量 知识点二 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 3. 用“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的过程是 ①选取一个该种群分布比较均匀的长方形地块, 将该地按照长度分成 中央划一个大小为1 m 2的样方②选取一个该种群分布比较密集的长方形地块,将该地按 照长度分成 10等份,在每份的中央划一个大小不同的样方 取其最大值作为种群密度的估计值 ④计数每个样方内该种群数量, 取其平均值作为该种群 密度的估计值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4. 利用标记重捕法调查某丘陵地区 4 km 2区域中刺猬的种群密度,第一次捕获并标记 5 0只刺猬,第二次捕获 40只刺猬,其中有标记的 5只。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 标记个体与未标记个体被捕获的概率基本相同 B. 迁入率和迁出率影响该种群数量变化 C. 标记符号过分醒目可能增大刺猬被捕获的概率 2 D .该种群的密度大约是 400只/km 知识点三 种群的特征 5. 2008年年初的严寒天气导致大量动物死亡。下列哪两个因素从根本上决定着动物种 群数量的增长 ( ) A. 出生率和食物供应 市水产研究所有 8个池塘, 10等份,在每份的 ③计数每个样方内该种群数量,

种群的特征练习题

种群的数量特征练习题 1.(2016全国卷II). 如果采用样方法调查某地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A.计数甲地内蒲公英的总数,再除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B.计数所有样方内蒲公英总数,除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C.计算出每个样方中蒲公英的密度,求出所有样方蒲公英密度的平均值,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D.求出所有样方蒲公英的总数,除以所有样方的面积之和,再乘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2.(2013浙江卷,4)下列关于出生率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若某种群年初时的个体数为100,年末时为110,其中新生个体数为20,死亡个体数为10,则该种群的年出生率为10% B .若某动物的婚配制为一雌一雄,生殖期个体的雌雄比越接近1∶1,则出生率越高 C .若通过调控环境条件,使某动物的性成熟推迟,则出生率会更高 D .若比较三种年龄结构类型的种群,则稳定型的出生率最高 3.(2010海南卷)18.某同学拟一个面积为100hm 2草地上某种双子叶草本植物的种群密度,设计了四个调查方案,其中最可行的是 A .计数该草地上该种植物的全部个体数目 B .设置1个1m 2样方,计数样方中该种植物的个体数目 C .随机设置1m 2样方若干,计数每个样方中该种植物的个体数目 D .在该种植物密集处设置1m 2样方若干,计数每个样方中该种植物的个体数目 4.某陆生植物种群的个体数量减少,若用样方法调查其密度,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A. 将样方内的个体进行标记后再计数 B. 进行随机取样,适当扩大样方的面积 C. 采用等距取样法,适当减少样方数量 D. 采用五点取样法,适当缩小样方的面积 5.(2012海南卷)21.某小组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随机取样 B.选择植物生长茂盛处取样 C.根据调查数据估算该种群密度 D.根据地段的形状确定取样方法 6.(2013山东卷,26)(8分)稻田中除水稻外,还有杂草、田螺等生物。 (1)调查稻田中田螺种群密度时可采用样方法,选取样方的关键是 。根据右侧的取样调查表可估算出稻田中田螺的种群密度为 只/m 2 。 样方编号 1 2 3 4 5 6 样方面积(m 2 ) 1 1 1 1 1 1 田螺数量(只) 4 7.(1)为了解机场内蜗牛密度,三个调查人员各自随机布设样方如下图所示(图中阴影带为水泥小路,其他处为草地),其中最合理的是_____(填序号)。 (2)调查中某个样方内蜗牛分布示意图如下,改样方的蜗牛数应记_________________。 8.(2015年新课标Ⅰ卷.31.)(10分) 现有一未受人类干扰的自然湖泊,某研究小组考察了该湖泊中处于食物链最高营养级的某鱼种群的年龄组成,结果如下表。 年龄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个体数 92 2 63 72 64 55 42 39 264

种群和群落知识点整理

样方法标志重捕法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 植物或活动范围小、活动考点一种群的特征(5年8考) 对象 活动范围大、活动 的动物 能力弱的动物(昆虫卵、蚜虫、跳蝻等) 1.种群的概念 调查 种群是指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 程序 2.种群的数量特征 ①随机取样 注意①调查期间无迁入和迁出、出生和死亡 ②样方大小适中 ②标志物对所调查动活动无影响 ③样方数量不宜太少 种群年龄组成的类型及判断技巧 ( (1)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2)直接决定种群密度的是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出率和迁入率。 (3)年龄组成在一定程度上能预测种群数量变化趋势。年龄组成是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间接影响种群密度的。 增长型:出生率>死亡率→增加 年龄组成稳定型:出生率≈死亡率→不变种群密度(2)曲线图和柱形图 衰退型:出生率<死亡率→减小 增长型稳定型衰退型 (4)性别比例是通过影响出生率间接影响种群密度的。 3.种群的空间特征 曲线图 (1) 含 义:种群中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均匀分布型:如稻田中水稻的空间分布 随机分布型:如田野中杂草的分布 (2)类型 柱形图 集群分布型:如瓢虫的空间分布 4.种群密度的估算方法 (3)各图示共性及判断技巧 (1)“两看法”选择合适的种群密度调查方法 无论何种图形,均应注意各年龄段个体的比例——增长型中的幼年个体多、老年个体少;稳定型中的各年龄段个体比例 适中;衰退型中的幼年个体少、老年个体多。 (2)样方法与标志重捕法的比较

对“样方法”

①须做到“随机”取样。 ②须把握取样方法——长方形地块“等距取样”,方形地块“五点取样”。 增长模型 ③需分别计数并最终求平均值。 ④须把握如下计数原则:同种生物个体无论大小都要计数,若有正好在边界线上的,应遵循“计上不计下,计左不 理想状态:资源无限、空间无限、不受其他现实状态:资源有限、空间有限、受其他生物 前提条件 计右”的原则,即只计数相邻两边及顶角上的个体。 生物制约制约 K值有无无K值有K值 种群 增长 (2)针对标志重捕法 ①须牢记估算公式:N 初捕数 ×N 再 捕数 N 总=N 再捕中 标记数 ; 率 变 化 ②善于快速确认估算值与“实际值”间的误差:由于再捕中标志者位于分母上——若初捕放归后某些原因致分母增 种群 大(如标志物影响其活动),则估算值偏小;反之,若某些原因致分母减小(如因初捕受惊吓,不易被再捕,因标志物 增长 致其更易被天敌捕食等),则估算值将偏大。 速率 ③明确标志重捕法的关键点 变化 a.被调查个体在调查期间没有大量迁入和迁出、出生和死亡的现象。 b.标记物不能过于醒目。 c.不能影响被标记对象 适用范围实验条件下或理想条件下自然种群 的正常生理活动。d.标记物不易脱落,能维持一定时间。 考点二种群数量的变化及应用(5年12考) 两种增长曲线的差异主要是因环境阻力大 联系 小不同,对种群增长的影响不同 5.研究方法构建数学模型。 观察研究对象,提出问题→提出合理的假设→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数学形式对事物的性质进行表达→通过进一 步实验或观察等,对模型进行检验或修正。 调查某地乌鸦连续20年的种群数量变化,如图所示,图中λ表示该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倍数,请思考: 6.种群数量变动的影响因素 主要有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等 7.种群数量增长的“J”型曲线和“S”型曲线 项目“”J型曲线“S”型曲线 (1)前4年种群数量应为增大、减小还是基本不变?

种群的特征教学设计

种群的特征-教学设计“合作课堂”小组合作教学 横岗高级中学赵盼盼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种群密度的概念; (2)分析种群密度的几种调查方法; (3)概述影响种群密度的几个重要的因素。 2.过程与方法 尝试进行某种群密度的调查,能对生活中的各类种群进行描述,并利用种群的各项特征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日常生活中积极、主动地关注我国目前濒危生物种群数量的变化,关注我国目前的人口问题,对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有一定的了解。 (二)教学内容 1.教材分析 人教版高中生物学教材《稳态与环境》(必修三)第四章“种群的特征”一节,主要从“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和“影响种群密度的因素”这两个方面对种群的特征进行了全面的阐述。本节内容在教材的编排上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不仅是前三章有关生物个体知识的延续,也是以后学习群落、生态系统及人类与环境等知识的基础。本节教学中应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探究型教学思想,可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描绘样方、设计模拟实验、画脉络图等活动来学习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本节课的重点:种群的特征。难点:样方的选择和确定。 2.学生分析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者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学生的已有经验是学生获得新知识的基础。因此,教育教学中,教师不能无视学生的已有知识,而是要把儿童的现有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生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 在必修1和必修2生物的学习,已经对种群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有关种群的概念已经掌握。而且学生在平时的生活学习中已经掌握了有关性别决定、计划生育、数学上比例的知识等内容,可以用来分析和解释本节种群特征内容中的有关问题及用来进行标志重捕法的有关计算;同时利用学生在平时的生活学习中已经接触到了有关计划生育,性别比例失调等内容,迫切地想用专业的科学知识进一步探究的心理,可以此为切入点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小组合作学习是对建构主义的最好诠释,是促进学生发展的良好工具。本节课需要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探究活动、资料分析等问题,很明显,培养他们的小组合作学习习惯对本节课的学习是有帮助的。(三)教学过程

第4章种群的特征-种群数量的变化--高考真题练习

第4章种群的特征-种群数量的变化--高考真题练习

一、选择题 1.(2013·课标Ⅰ卷)某农场面积约140 hm 2,农场丰富的植物资源为黑线姬鼠提供了良好的生存条件,鼠大量繁殖吸引鹰前来捕食。某研究小组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农场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第一次捕获了100只,标记后全部放掉,第二次捕获了280只,发现其中有2只带有标记。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鹰的迁入率增加会影响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 B .该农场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约为100只/hm 2 C .黑线姬鼠种群数量下降说明该农场群落的丰富度下降 D .植物→鼠→鹰这条食物链中,第三营养级含能量最少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种群密度、群落丰富度、标志重捕法以及食物链营养级与所含能量关系等相关知识。黑线姬鼠的天敌——鹰的数量增加,可使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下降;设该农场黑线姬鼠总数量约 为x ,则x 100=2802 ,x =14 000只,故该农场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约为:14 000140 =100只/hm 2;群落的丰富度强调的是物种的数目,而不是种群

密度;食物链中的营养等级越高,该营养级所含能量越少。 答案:C 2.(2013·浙江理综)下列关于出生率的叙述,正确的是() A.若某种群年初时的个体数为100,年末时为110,其中新生个体数为20,死亡个体数为10,则该种群的年出生率为10% B.若某动物的婚配制为一雌一雄,生殖期个体的雌雄比越接近1:1,则出生率越高 C.若通过调控环境条件,使某动物的性成熟推迟,则出生率会更高 D.若比较三种年龄结构类型的种群,则稳定型的出生率最高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种群密度的相关知识。出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新产生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例,A选项中该种群的出生率为20%;一雌一雄婚配制的动物,生殖期雌雄比越接近11,婚配成功率越高,出生率会越高;推迟某动物的性成熟,则出生率会降低;三种年龄结构类型的种群中,增长型的出生率最高。 答案:B 3.(2012·海南卷)某小组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随机取样 B.选择植物生长茂盛处取样 C.根据调查数据估算该种群密度 D.根据地段的形状确定取样方法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的相关知识。用样方

种群和群落知识点整理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 考点一 种群的特征(5年8考 ) 1.种群的概念 种群是指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 2.种群的数量特征 (1)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2)直接决定种群密度的是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出率和迁入率。 (3)年龄组成在一定程度上能预测种群数量变化趋势。年龄组成是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间接影响种群密度的。 年龄组成????????? ?增长型:出生率>死亡率→增加稳定型:出生率≈死亡率→不变衰退型:出生率<死亡率→减小种群密度 (4)性别比例是通过影响出生率间接影响种群密度的。 3.种群的空间特征 (1)含义:种群中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布局。 (2)类型???? ?均匀分布型:如稻田中水稻的空间分布随机分布型:如田野中杂草的分布集群分布型:如瓢虫的空间分布 4.种群密度的估算方法 (1)“两看法”选择合适的种群密度调查方法 (2)样方法与标志重捕法的比较 种群年龄组成的类型及判断技巧 (1)统计图 (2)曲线图和柱形图 (3)各图示共性及判断技巧 无论何种图形,均应注意各年龄段个体的比例——增长型中的幼年个体多、老年个体少;稳定型中的各年龄段个体比例适中;衰退型中的幼年个体少、老年个体多。 (1)针对“样方法”

①须做到“随机”取样。 ②须把握取样方法——长方形地块“等距取样”,方形地块“五点取样”。 ③需分别计数并最终求平均值。 ④须把握如下计数原则:同种生物个体无论大小都要计数,若有正好在边界线上的,应遵循“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的原则,即只计数相邻两边及顶角上的个体。 (2)针对标志重捕法 ①须牢记估算公式:N 总=N 初捕数×N 再捕数 N 再捕中标记数 ; ②善于快速确认估算值与“实际值”间的误差:由于再捕中标志者位于分母上——若初捕放归后某些原因致分母增 大(如标志物影响其活动),则估算值偏小;反之,若某些原因致分母减小(如因初捕受惊吓,不易被再捕,因标志物 致其更易被天敌捕食等),则估算值将偏大。 ③明确标志重捕法的关键点 a.被调查个体在调查期间没有大量迁入和迁出、出生和死亡的现象。 b.标记物不能过于醒目。 c.不能影响被标记对象 的正常生理活动。d.标记物不易脱落,能维持一定时间。 考点二 种群数量的变化及应用(5年12考 ) 1.研究方法 构建数学模型。 观察研究对象,提出问题→提出合理的假设→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数学形式对事物的性质进行表达→通过进一步实验或观察等,对模型进行检验或修正。 2.种群数量变动的影响因素 主要有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等 3.种群数量增长的“J ”型曲线和“S ”型曲线 调查某地乌鸦连续20年的种群数量变化,如图所示,图中λ表示该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倍数,请思考: (1)前4年种群数量应为增大、减小还是基本不变? (2)第9年调查乌鸦的年龄组成,最可能表现为何种类型?为什么? (3)图中第4年和第10年的乌鸦种群数量是否相同?图中显示第8年种群数量最少,对吗?

高考生物复习 专题05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知识点

第一节种群的特征和种群的数量变化 知识点1 探究种群数量特征之间的关系 观察下图中种群各特征的关系,回答相关问题。 (1)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2)出生率和死亡率及迁入率和迁出率是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 (3)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不直接决定种群密度,但能够预测和影响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 (4)除以上条件外,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等都影响种群密度的变化。 知识点2 探究两种种群密度调查方法的不同点 ④宜选用双子叶植物 【易错警示】与种群特征有关的4个易错点

(1)年龄组成并不决定种群密度的变化。年龄组成只是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但该趋势不一定能够 实现,还要看影响种群密度变化的其他因素,如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等。 (2)种群数量不等于种群密度。种群密度是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强调“单位面积或 单位体积”,即种群数量增加,种群密度不一定增加。 (3)样方法并非只适用于植物。对于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或某种昆虫卵也可用样方法调查。 (4)样方法计数时应遵循的原则。同种植物无论大小都应计数,若有正好在边界线上的个体,应遵循“计 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的原则,即只计数样方相邻两条边及其夹角上的个体。 知识点3 比较“J”型和“S”型曲线 速率曲线 模型构建的应用 (1)K值的应用 ①对野生生物资源的保护措施:保护野生生物生活的环境,减小环境阻力,增大K值。 ②对有害生物的防治措施:增大环境阻力(如为防鼠害而封锁粮食、清除生活垃圾、保护鼠的天敌等), 降低K值。 (2)K/2值的应用 ①对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措施:种群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的一半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再生能力最强— —把握K/2值处黄金开发点,维持被开发资源的种群数量在K/2值处,可实现“既有较大收获量又可保持种群高速增长”,从而不影响种群再生,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②对有害生物防治的措施:务必及时控制种群数量,严防达K/2值处(若达K/2值处,会导致该有害生 物成灾)。

种群的特征教案设计

《种群的特征》教案 第一组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在稳态及其调节机制的基础上,进一步从宏观的角度来学习生命系统的特征。讲述了种群密度及调查方法、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等内容,为下一节“种群数量的变化”内容的学习打下了基础,因此本节内容即是本书前几章内容的升华,同时也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阶段的已经接触到了生态学方面的知识,在种群和群落等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而且在平时的生活学习中已经接触到了有关计划生育、物种保护等内容,迫切地想了解进一步的知识,想用专业的科学的知识来解决有关问题,可以此为切入点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三、教学重点: 1、种群的特征。 种群的特征是研究种群的基本参数,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迁出,年龄结构,性别比例等。种群的特征对于了解和研究种群的数量变化有重要意义。在教学中要结合具体物种的种群进行教学,这样就可以利于对种群特征的理解,而且使学生认识到种群特征的调查有重大的实践意义。 四、教学难点: 1、样方的选择和确定。 结合学生的学情,对生态环境接触较少,对种群密度调查的方法的学习较为抽象,因此样方的选择和确定是本节学习的难点。 2、种群的特征之间的相互关系。 种群的特征之间的相互关系涉及的内容多而复杂,又比较难于理解,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五、教学目标: 1、通过讲解和举例判断,能理解和识记种群的概念。 2、通过阅读、自主学习、动脑计算、观看教学视频等,能了解样方法,并尝试运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锻炼实验探究能力。 3、根据老师讲解、分析归纳,能列举种群的特征,并说出它们之间的关系。 六、教学课时: 2课时 七、教学媒体: 多媒体ppt。 八、教学方法:

高考生物必背知识点总结

高考生物必背知识点总结 1.人工诱导多倍体最有效的方法:用秋水仙素来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2.单倍体是指:体细胞中含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单倍体特点:植株弱小,而且高度不育。 单倍体育种过程:杂种F1 单倍体纯合子。 单倍体育种优点: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3.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形成。在这个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4.物种是:指分布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具有一定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而且在自然状态下能相互交配和繁殖,并能够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个体。 5.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意义:能科学地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生物多样性和适应性。 局限:不能解释遗传变异的本质及自然选择对可遗传变异的作用。 6.基因重组只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和基因工程中,(三倍体,病毒,细菌等不能基因重组。) 7.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就是DNA,有DNA就有RNA,有5种碱基,8种核苷酸。 8.双缩尿试剂不能检测蛋白酶活性,因为蛋白酶本身也是蛋白质。 9.高血糖症,不等于糖尿病,高血糖症尿液中不含葡萄糖,只能验血,不能用本尼迪特试剂检验,因为血液是红色的。 10.洋葱表皮细胞不能进行有丝分裂,必须是连续分裂的细胞才有细胞周期。 11.细胞克隆,就是细胞培养,利用细胞增值的原理。 12.细胞板不等于赤道板,细胞板是植物细胞分裂后期由高尔基体形成,赤道板不是细胞结构。 13.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部分,CO2刺激呼吸中枢使呼吸加快属于体液调节。 9.注射血清治疗患者不属于二次免疫,(抗原加记忆细胞才是),血清中的抗体是多种抗体的混合物。 10.刺激肌肉会收缩,不属于反射,反射必须经过完整的反射弧(这个点昨天一摸理综就考了),判断兴奋传导方向有突触或神经节。 11.递质分兴奋行递质和抑制性递质,抑制性递质能引起下一个神经元电位变化,但电性不变,所以不会引起效应器反应。

种群和群落知识点总结

种群和群落 1.种群: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形成种群。 如一片森林中的全部猕猴是一个种群,一片草地中的全部蒲公英是一个种群。 2.种群的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 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决定种群的大小和密度的特征有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 3.种群的年龄结构包括增长型、稳定型、衰退型,可用来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 4.可以用哪些方法调查种群密度?分别适用对象是什么? (P61、62、68、75) 样方法:植物和运动能力弱的动物标志重捕法:活动能力强的动物(掌握计算和误差分析) 用血球计数板记数法:微生物(如培养液中的酵母菌) 5.样方法中草本植物取样的大小一般是1m×1m。样方法中取样的关键是随机取样。 取样的方法有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等。计算所调查植物的种群密度应取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6.种群数量J型增长的条件: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理想条件下。 J型增长的公式:Nt=NoλtNo为种群起始数量,Nt为t年后种群数量,λ为种群数量为前一年的倍数,即种群增长倍数。λ不是增长率,增长率为(λ-1)。J型增长的条件下种群增长率保持不变,无K值。 自然界中存在这种增长方式,通常发生在一个种群新迁入一个适宜的新环境后开始一段时间内。 7.种群数量S型增长曲线和J型增长曲线的比较: 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K值。 环境容纳量不是固定不变的,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发生改变。如大熊猫栖息地遭到破坏后,由于食物的减少和活动范围的缩小,其K值就会变小。 8.在自然界中,影响种群数量的因素有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等。 9.研究种群数量变化规律以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的意义:对于有害动物的防治、野生生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以及濒危动物种群的拯救和恢复,都有着重要意义。 10.生物群落的概念: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叫做群落。 群落的特征包括:群落的物种组成、种间关系、群落的空间结构(即水平结构和空间结构)等方面。 垂直结构表现为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水平结构表现为群落常呈镶嵌分布。 森林群落中影响植物垂直分层现象的主要因素是:光照。植物又可以给动物提供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所以动物也有分层现象。注意:区分种群的空间特征和群落的空间特征。 11.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不同群落的物种丰富度不同,热带地区最大,向地球两极延伸则逐渐减少。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中,采集调查采用取样器取样法;丰富度的统计方法两种:记名计算法、目测估计法。 12.种间关系共分为四种常见类型:捕食、竞争、寄生、互利共生。(P73) 捕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作为食物。例如兔和草,狼和羊 竞争: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等,生活习性越相近,竞争越激烈。竞争的结果常表现为相互抑制,有时表现为一方占优势,另一方处于劣势甚至灭亡。分为“一强一弱”和“一死一活”两种型。例如牛和羊寄生:一种生物(寄生者)寄居于另一种生物(寄主)的体内或体表,摄取寄主的养分以维持生活。例如噬菌体和

种群的特征练习习题.doc

[ 课时作业 ]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种群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不同物种的种群密度往往差异很大 B.年龄组成是指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 C.同一物种的种群密度不会发生变化 D.出生率和死亡率是指种群在单位时间内新产生和死亡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 率 解析:种群具有种群密度、年龄组成、性别比例、出生率和死亡率等特征。种群密度会因种 群的不同而有较大的差异,如我国某地的野驴,每100 km2还不足两头,而在相同的面积内,仓鼠的数量则有几十万只。同一物种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的种群密度也有差异,如一片农田中的东亚飞蝗,在夏天种群密度较高,在秋末天气较冷时种群密度就降低。 答案:C 2.某一生物种群中,幼年的个体非常少,成年和老年个体较多,此种群的年龄组成类型及 其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关系可能是() A.衰退型,出生率>死亡率 B.衰退型,出生率<死亡率 C.增长型,出生率>死亡率 D.增长型,出生率<死亡率 解析:年龄组成可预测一个种群密度的变化类型,成年和老年多于幼年个体,会使种群出生率低于死亡率而成为衰退型。 答案: B 3.下列可以称为种群密度的是() A.一定地区内的人口数量 B.一个池塘中单位体积内鲢鱼的数量 C.一片森林中单位面积内乔木的数量 D.一条江河中单位体积内鱼的数量 解析:种群密度是指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 A 项中没有体现出单位面积内的人口数。 C 项中的乔木、 D 项中的鱼都不是单纯的一个物种,不能称为种群。 答案: B

4.预测一个国家或地区未来人口数量的动态信息主要来自() A.现有居住人口的不同年龄组成的比例 B.现有人口数量和密度 C.现有出生率、死亡率和迁移率 D.现有人口男女性别比例 解析:年龄组成可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 答案: A 5.下列直接影响动物种群密度变化的是() A.出生率、死亡率和迁入率、迁出率 B.年龄组成和出生率、死亡率 C.性别比例和出生率、死亡率 D.性别比例和年龄组成 解析:直接影响种群密度的因素有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 间接地影响种群密度。 答案:A 6.a 具有出生、性别、年龄、死亡等特征; b 具有出生率、性别比例、年龄组成等特征。那 么, a 和 b 分别属于( ) A.个体,种群B.个体,个体 C.种群,种群D.种群,个体 解析: a 具有出生、性别、年龄、死亡等特征,可以看出应该是指个体水平的特征; b 具有出生率、性别比例、年龄组成等特征,这是对种群特征的描述。 答案: A 7.某同学在对一块面积为 5 000 m 2的野生草坪进行野外调查时,选取了 5 个样方,每个样方 4 m2,发现 5 个样方中某种草药的株数依次为12、 15、14、 17、12。可估算出这块草药中这种草药株数约为 ( ) A. 15 000 B. 16 250 C. 17 500 D. 70 000 解析:通过计算每个样方中株数平均为 1 。所以估算该草坪约14 株,而样方占总面积的 1 250 有 17 500 株这种草药。

高三生物种群的特征-练习题

高三生物种群的特征 考点1.种群、物种和群落的概念比较 例1.森林生物群落不包括森林中的 A.细菌和真菌B.所有植物C.所有动物D.落叶和土壤例2.欧洲极品海水鱼类—地中海鳎鱼,目前在威海市人工育苗成功。该种鱼个大肉厚,体形修长、优美,肉质具有特殊微妙的甜味,十分适合在我国南北方大面积推广养殖。在威海市水产研究所有8个池塘,其中6个池塘养的是鲫鱼,另外2个池塘养的是地中海鳎鱼,那么,这8个池塘里的鱼是() A.一个群落B.一个物种C.两个种群D.八个种群 例3.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内蒙古草原上全部的牛是一个种群②池塘中所有的鱼是一个种群③稻田中所有的三化螟是一个种群④种群密度的决定因素是年龄组成、性别比例⑤种群密度的大小主要决定于出生率和死亡率 A.①③⑤B.②④C.②④⑤D.③⑤ 例4.以下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种群中的个体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B.亚热带生长的常绿阔叶林组成一个种群C.马尾松林地中所有树木构成了生物群落D.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食物链和食物网 考点2 种群的特征 例5.a具有出生、性别、年龄、死亡等特征,b具有出生率、性别比例、年龄组成等特征,那么,a和b分别属于() A.物种的个体,一个鲤鱼种群B.物种的个体,一条鲤鱼 C.种群,一个鲤鱼种群D.种群,一条鲤鱼 例6.假如一个种群的出生率很大,那么,这一种群最可能 A.属于增长型 B.种群密度越来越大 C.刚迁入到新环境,天敌少 D.不足以作出判断 例7.下图是对某地区某种植物的种群结构调查结果,其种群发展趋势是() A.总能量将增加 B.环境阻力不变 C.种群密度下降 D.保持稳定型增长 例8.决定种群个体数量变动的因素,主要是 ①种群密度和出生率、死亡率②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③出生数量和死亡数量????④迁出和迁入数量 A.①②B.②③C.③④ D.④①

《种群的特征》教学反思

《种群的特征》教学反思 古田县第二中学林雯 本节课概念较多,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较难带动。通过引导学生复习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引出种群的概念,在给学生分析概念时,不只是对关键词反复强调,为了让学生记住,而是采用了比对分析的方法让学生在循序渐进中理清思路。比如在课上举了这样一个习题:一个池塘里的所有的鱼;一片草地上全部的东亚飞蝗;世界上的全部的鸟;一个池塘中全部的大蟾蜍。通过这样的一道习题,让学生对种群和群落概念的认识加深。然后使用多媒体课件将相关的图片、资料和问题准备好,采用师生对话、讨论交流、探究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种群的特征及各特征之间的内在联系等知识。在种群密度调查方法的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交流与合作能力,更关键的是要能进行应用,所以采用了练习来巩固与加强。同时联系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形成对五个数量特征的概念,并用箭头和文字直观的显现出各特征之间的相互关系。教学过程中,强调从学生比较熟悉的事例入手,通过的图片,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使学生一上课就融入学习和探究的氛围中。尝试让学生用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去解释一些与生活贴近的问题,让学生体会到学好科学知识不但会做题,更主要的是可以应用于实践,学以致用。 以下这些是我自己在上完这节课后觉得完成较好的一些地方。 1、在本节教学过程中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在讲述种群的年龄组成时,将我国的基本国策:计划生育引进课堂,让学生通过学到的知识来分析在中国实行计划生育的原因,了解其重要性和必要性。 3.在讲述性别比例时,引用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的实验,激发学生对生物科学的热爱,并且从中体会到性别比例与种群数量的关系 3.在教学的过程中,联系生活。比如:在讲解样方法时,在确定样方大小时,要考虑到调查对象,联系实际,以大树作为研究对象时,样方的面积就不能用1平方米,这样学生就比较容易理解。在讲解性别比例时,可以联系生活实际。比如如何减少病虫害,可以使用诱杀剂来大量诱杀雄虫,这样来破坏害虫的性别比例,使得很多雌性害虫得不到交配的机会,这样使害虫的数量大大减少。用这样的一些实例更有利于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践,学以致用。在标志重捕法的有关计算时,我还使用了实例即一道习题来讲解,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标志重捕法的应用。 4.本节课做到了多媒体与板书的有机结合。用多媒体来补充板书不能体现的内容通过多媒体的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内容;用板书将课本的重点和内容完整的体现,给学生一个完整的知识流程图。 而在这节课中我也发现了很多的不足: 1.时间把握有些前松后紧,主要原因是在备课过程中忽视了备学生的重要环节,原定在自己学校上,备的是自己学校的学生,结果换了个学校上,结果没有及时的去备学生,由于他们的学生程度相对较好,造成原先准备的两个课时的内容压缩至一个,到最后时间太紧,就把种群特征之间的关联和空间特征给压缩了。在以后的教学中,要真正的做到时间分配的合理性,细致到每分钟的教学活动。 2.板书与多媒体的结合二者在某些方面出现了知识的重复,在教学中应该更加注重板书与多媒体的关系,板书为主,多媒体为辅。而我却颠倒了,使得这节课的知识点及相互关系没能通过板书呈现。 3.学生活动的把握在教学中存在随意性,即兴想出的问题占了不少时间。以后对于这些

【分层练习】《种群的特征》(人教)

《种群的特征》同步练习 ◆基础题 一、单选题 1.下列有关种群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A.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B.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了种群密度的大小 C.根据年龄组成可以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趋势 D.性别比例不会影响种群密度 2.科研人员对某海洋食用生物进行研究,得出了与种群密度相关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如图所示,请据图判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B点表示种群的增加量最大 B.D点表示种群密度最大

C.从O点到D点,种内斗争越来越激烈 D.D点时进行捕捞有利于该种群的持续生存 3.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种群密度调查方法之一为样方法,下列关于样方法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调查鱼塘中鲫鱼种群密度可以选择样方法 B.调查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可以选择样方法 C.需要在生长密集的地方选取样方 D.压在样方边线上的个体应舍弃 4.下图为某地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地的人口增长率保持不变 B.该地的人口增长较快 C.该地年龄结构为衰退型 D.该地的老年人口比重较高 5.某小组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随机取样 B.选择植物生长茂盛处取样 C.根据调查数据估算该种群密度 D.根据地段的形状确定取样方法 6.下列关于种群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A.年龄结构稳定型的人群保持零增长 B.不是所有种群的年龄金字塔都有生殖前期、生殖期和生殖后期三个年龄组 C.若某动物的婚配制为一雌一雄,生殖期个体的雌雄比越接近1∶1,则出生率越高D.若某动物种群性成熟推迟,则出生率会降低 7.下列关于种群密度调查的叙述,合理的是() A.宜选择蔓生或丛生的单子叶植物作为抽样调查的对象 B.宜采用样方法调查活动能力强的高等动物的种群密度

4.1 种群的特征知识点

第四章种群和群落 第1节种群的特征 一.种群的概念: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所有个体的总和。 种群密度(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出生率、死亡率 二.种群特征迁入率、迁出率 年龄组成 性别比例 1.种群密度 (1)概念: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它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2)测量方法: ............ 方法步骤:1.选取样方:原则:随机选取,不能加入人为主观因素 样方大小:一般1m2 五点取样:适用于非长方形区域 等距取样:适用于长方形区域 2.统计各个样方内的个体数,计算其密度。 (位于样方边缘的个体的计数:计左上边及其夹角。) 3.计算出各样方的平均值,代表整个种群密度 标志重捕法:应用对象:运动能力强的动物 ........ 方法步骤:1.第一次捕获,标记后释放 2.第二次捕获,计捕获数及其中带标记的个体数 3.N/N1=N2/N0→(种群总数=第一次捕获量*第二次捕获量/重捕标记 个体数) (N:总数, N1:第一次捕获量, N2:第二次捕获量, N0:第二次捕获的标记个体数) 2.出生率和死亡率 (1)概念:单位时间内(如一年)新产生或死亡的个体数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2)意义:是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主要因素。 出生率>死亡率→种群密度增大 出生率=死亡率→种群密度不变 出生率<死亡率→种群密度减小 (3)影响因素: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 3.迁入率和迁出率 (1)概念:单位时间内迁入或迁出的个体占该种群个体数的比率。 (2)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因素。 迁入率>迁出率→种群密度增大 迁入率=迁出率→种群密度不变 迁入率<迁出率→种群密度减小 4.年龄组成

种群和群落知识点整理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 考点一种群的特征(5年8考) 1.种群的概念 种群是指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 2.种群的数量特征 (1)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2)直接决定种群密度的是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出率和迁入率。 (3)年龄组成在一定程度上能预测种群数量变化趋势。年龄组成是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间接影响种群密度的。 年龄组成 ?? ? ?? ?? ? ?? 增长型:出生率>死亡率→增加 稳定型:出生率≈死亡率→不变 衰退型:出生率<死亡率→减小 种群密度 (4)性别比例是通过影响出生率间接影响种群密度的。 3.种群的空间特征 (1)含义:种群中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布局。 (2)类型 ?? ? ??均匀分布型:如稻田中水稻的空间分布 随机分布型:如田野中杂草的分布 集群分布型:如瓢虫的空间分布 4.种群密度的估算方法 (1)“两看法”选择合适的种群密度调查方法 (2)样方法与标志重捕法的比较 样方法标志重捕法 对象 植物或活动范围小、活动 能力弱的动物(昆虫卵、蚜虫、跳蝻等) 活动范围大、活动能力强的动物 调查 程序 注意 事项 ①随机取样 ②样方大小适中 ③样方数量不宜太少 ①调查期间无迁入和迁出、出生和死亡 ②标志物对所调查动物生命活动无影响 种群年龄组成的类型及判断技巧 (1)统计图 (2) 增长型稳定型衰退型 曲线图 柱形图 (3)各图示共性及判断技巧 无论何种图形,均应注意各年龄段个体的比例——增长型中的幼年个体多、老年个体少;稳定型中的各年龄段个体比例适 中;衰退型中的幼年个体少、老年个体多。 (1)针对“样方法” ①须做到“随机”取样。 ②须把握取样方法——长方形地块“等距取样”,方形地块“五点取样”。 ③需分别计数并最终求平均值。 ④须把握如下计数原则:同种生物个体无论大小都要计数,若有正好在边界线上的,应遵循“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 的原则,即只计数相邻两边及顶角上的个体。 (2)针对标志重捕法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