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关于无源定位技术的应用与发展的思考

关于无源定位技术的应用与发展的思考

关于无源定位技术的应用与发展的思考
关于无源定位技术的应用与发展的思考

关于无源定位技术的应用与发展的思考

高程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三二八工厂军械光电车间,山西长治, 046011

摘要:无源探测与定位系统因其具有有效对抗电子干扰、反辐射导弹、低空突防和隐身武器的优点(四抗),日益受到各国武器装备研究机构的重视,并得到超常规发展和广泛应用,本文从分析无源定位装备及关键技术,阐述了无源定位体制与装备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无源;定位技术;四抗

电子干扰、反辐射导弹、低空突防和隐身武器已成为当今雷达面临的四大威胁,传统的有源雷达不仅很难完成预定的任务,而且自身的生存也成了紧迫的问题。被动探测系统本身不发射电磁波,完全是被动工作方式,受到各国的广泛重视。其优点在于工作时本身不发射电磁能量,具有良好的隐蔽性,能有效地抵抗反辐射导弹和反侦察定位系统,生命力强,适应环境快。无源定位技术与收发分置的双基或多基雷达系统类似,且工作在甚高频和超高频,因此能更有效地对隐身目标进行探测定位。无源雷达系统自身不发射信号,省去了昂贵的高功率发射机和收发开关及相关电子设备,使系统制造和维护成本大幅降低。外辐射源的天线都设置在贴近地面的高处,因此对低空飞行的飞机和巡航导弹有利,具有良好的抗低空突防性能。

1、无源定位技术概述

无源探测定位系统本身并不携带辐射源,只接收、处理包含目标位置、运动状态的信号进行目标探测和定位。从信号的形式上进行分类,可将各种无源探测定位系统分为基于可见光波、红外波、紫外波、声波和电磁波等信号的无源探测定位系统。很多现有装备中采用多种技术手段相配合的方案,无源定位装备体系结构与光波、声波等信号形式相比,电磁波具有穿透能力强、受环境影响小和作用距离远等优势,成为无源定位系统普遍采用的重要信号形式。根据电磁波信号的来源不同可将无源定位系统分为利用非协作外辐射源信号和利用目标辐射源信号两大类。利用非协作外辐射源的无源定位系统是利用非协作外辐射源的无源定位系统,指无源定位系统不是接收目标辐射源辐射的信号,而是接收目标以外的辐射源辐射的信号及经过待定位目标散射后的信号进行探测和定位。非协作外辐射源信号包括广播电台、电视台、通信台站、直接广播系统等民用辐射源,民用辐射源具有工作频率低、覆盖范围广、低空无盲区和发射功率大等特点。所以利用非协作外辐射源信号的无源定位系统具有较好的反隐身性能和低空探测性能,利用目标辐射源的无源定位系统是通过截获处理待定位目标自身携带的信号辐射源所辐射的来波信号进行定位。

2、无源定位技术体制与装备现状

无源探测定位系统在电子对抗领域应用较早,目前无源定位体制与装备主要有多基地无源定位体制与装备、多站无源定位体制与装备、单站无源定位体制与装备和网络化无源定位体制与装备等。多基地无源定位技术体制与装备多基地无源定位通过比较直射信号、目标反射信号来探测目标并测定其坐标及运动参数。为适应网络中心战的作战要求,网络化无源定位在每个观测平台都能实现单站无源快速、高精度定位的基础上,利用网络技术和数据融合技术,将多个平台的单站无源定位系统组网,通过战术目标瞄准网络技术网络及相应的软件和算法,实现多个平台的组网无源定位。在网络中心战的作战环境中,单站无源定位系统既可单独对目标辐射源进行定位和跟踪,还可在网络的支持下,成为多站无源定位系统的一个传感器单元[1]。国外几种典型无源探测系统,捷克研制的TAMARA-B无源探测系统,主要用于对空中、海上及陆地目标定位和目标信号特性检测,可作为预警探测系统和侦察系统。塔马拉系统由三个测量站,中心站、左站及右站组成,通过测量到达时间差对目标进行二维定位。EL/L8300G电子支援系统,以色列研制的地基被动式电子支援系统,用于对空监视和空

中侦察,系统采用三站测向交叉定位体制。洛克希德.马丁公司最近研制的“静默哨兵”无源定位系统,它利用FM广播信号作为照射源探测跟踪飞机和导弹。俄罗斯的BEГA85B2-A 三坐标电子情报站,采用三站测向交叉定位体制。VERA-E无源雷达系统,由捷克ERA公司研制,是捷克上一代无源监视系统TAMARA-B 的后继产品,该系统是一种可移动的用于对空中、地面、海上目标进行定位、识别和跟踪的电子情报和无源监视系统。

3 无源定位技术发展趋势

定位需求牵引无源定位技术体制与装备发展,无源探测定位装备的观测平台可以位于地面、海面、空中和空间,采用不同定位体制的装备和技术适用于不同的定位需求。美国使用SWR-503 高频表面波雷达探测定位系统构成对海监视系统(IMS),用于对专属经济区内的目标进行探测、定位和监视。岸基超视距无源定位系统已成为IMS 的主要子系统、探测海上移动目标的补充手段,这种有源和无源相结合的定位体制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和抗毁性。现电子侦察卫星和海洋监视卫星中已广泛使用无源定位技术,单星或多星侦察平台采用不同的无源探测定位体制。无源定位技术体制与装备向一体化方向发展无源定位体制向有源/无源一体化方向发展。欧美国家正在加快构建有源/无源综合防空预警监视系统的步伐。无源定位技术体制与装备向模块化方向发展,网络中心战条件下全新作战形态的出现以及成熟商用技术的广泛使用,将无源探测定位装备和技术推上了超常规的发展之路。无源定位体制也由无源定位装备体系向体系装备中的无源定位功能模块发展,无源快速定位是美军舒特系统的重要功能模块,舒特系统是实现不同平台情报、侦察、监视传感器与电子攻击单元一体化的典型装备,通过无源快速定位功能模块实现对敌防空雷达系统的快速高精度定位,并快速测定其信号特征和波束指向,然后向该雷达系统注入假目标欺骗信号,诱骗该雷达波束指向不存在实际目标的空域。其核心技术是对目标辐射源的交叉提示和给目标雷达注入假的目标回波,单站无源快速定位吊舱是战术飞机上最重要的应用模块。无源定位技术体制与装备向快速高精度方向发展主要依赖于参数测量、信号处理能力的提高,具体包括相控阵天线或相位干涉仪的测角速度及精度、多普勒频率变化率的精确测量,微弱信号检测能力、信号的分选配对、精确定位方法和被动跟踪算法等关键技术的解决[2]。

参考文献:

[1] 张杰.目标辐射源多站无源定位关键技术研究[D]. 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15年

[2] 杨建华. 雷达无源定位技术的发展与战术应用[J]. 中国电子科学研究院学报, 2009 (6)

作者简介:

高程(1987年7月-),男,本科,陕西省西安市,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无线电导航、雷达发射机

卫星定位技术与应用期末试卷答案2010

2009~10学年第二学期《卫星定位技术与应用》期末试卷 (测绘工程2007级) 班级姓名学号成绩 一、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目前卫星导航定位系统主要有哪几种? 。 2、GPS三大基本功能分别为:;而GPS 单点绝对定位至少需要观测颗卫星。 3、WGS-84坐标系是指: 。 4、瞬时载波相位差是指: 。 5、同类型同频率载波相位观测值的线性组合主要有哪几大类? 。答案: 1、美国的GPS、俄罗斯的GLONASS、欧洲的GALILEO、中国的BDSS 等 2、导航、定位、授时;4 3、以地球质心为坐标原点的地固坐标系,坐标系的定向与国际时间局BIH1984.0所定义的方向一致。 4、某一指定时刻接收机产生的参考载波信号与此时接收到的卫星载波信号的相位之差。 5、单差观测值、双差观测值、三差观测值

二、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GPS载波相位测量的优点是什么?载波相位测量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又有哪 些? 2、GPS测量发生周跳是指什么?产生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3、国家GPS控制网包括哪些等级?而城市GPS控制网又包括哪些等级? 4、GPS网的设计指标指什么?评价GPS网设计的优劣主要指标又有哪些? 5、GPS控制网测量数据处理包括哪些流程? 答案: 1、答: 1)GPS载波相位测量的优点:抗干扰性能好,定位精度高,用于精密定位。 2)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载波重建、整周模糊度确定以及周跳的探测和修复。 2、答: 1)GPS测量发生周跳:是指由于卫星信号的失锁而使载波相位观测值中的整周计数所发生的突变现象。 2)周跳产生原因: (1)由于顶空障碍物阻挡,造成卫星信号暂时中断; (2)由于电离层条件差、多路径效应和卫星高度过低等原因,造成卫星信号的信噪比过低,导致整周计数错误; (3)接收机软件发生故障,导致错误的信号处理; (4)接收机在高速动态的环境下进行观测,导致接收机无法正确跟踪卫星信号; (5)卫星发生瞬时故障,无法产生信号。 3、答: 1)国家GPS控制网包括AA级、A级、B级、C级、D级、E级; 2)城市GPS控制网包括二等、三等、四等、一级、二级。 4、答: 1)GPS网的设计指标:是指导GPS网设计量化因子,是评价GPS网设计

定位技术的发展及现代应用分解

定位技术的发展及现代应用 定位技术的发展 早在15 世纪,人类开始探索海洋的时候,定位技术也随之催生。主要的定位方法是运用当时的航海图和星象图,确定自己的位子。 随着社会和科技的不断发展,对导航定位的需求已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航 海、航空、航天和测绘领域。GPS 乍为常见的导航定位系统已经逐渐进入社会的各个角落。尤其在军事领域,对导航定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导航定位的方法从早期的陆基无线电导航系统到现在常用的卫星导航系统,经历了80 多年的发展,从少数的几种精度差、设备较庞大的陆基系统到现在多种导航定位手段共存,设备日趋小型化的发展阶段,在技术手段、导航定位精度、可用性等方面均取得质的飞越。 1.1陆基无线电导航系统 1.1.1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陆基无线电导航系统是从20 世纪20年代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开始发展起来 的。首先是应用在航海,逐渐扩展到航空领域。其技术手段主要是采用无线电信标。 舰船和飞机接受信标的发射信号,通过方向图调制测出与信标的方位,从而确定自身的航向。这时的导航主要侧重是侧向,定位能力比较差。 1.1.2 第二次世界大战及战后时期 第二次世界大战及后期,无线电导航定位系统飞速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系统,并在不断发展,到目前大多系统仍在广泛使用。 这其中主要有罗兰-A (Loran-A )、罗兰-C (Loran-C )、台卡(Decca-A)、奥米伽系统、伏尔/测距器(DME和塔康(Tacan)等。 (1) 罗兰-A和罗兰-C 罗兰-A和罗兰-C的基本原理是发射脉冲信号,利用双曲线交会定位,20世 纪50 年代末产生的罗兰-C 在罗兰-A 的基础上,对发射信号进行了改进,使得用户可以得到几百米量级的定位精度和微妙级的授时精度。目前各国已建成近100 个发射台站,但仍不能覆盖全球。 2) 台卡和奥米伽

定位技术的发展及现代应用

定位技术的发展及现代应用 一、定位技术的发展 早在15世纪,人类开始探索海洋的时候,定位技术也随之催生。主要的定位方法是运用当时的航海图和星象图,确定自己的位子。 随着社会和科技的不断发展,对导航定位的需求已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航海、航空、航天和测绘领域。GPS作为常见的导航定位系统已经逐渐进入社会的各个角落。尤其在军事领域,对导航定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导航定位的方法从早期的陆基无线电导航系统到现在常用的卫星导航系统,经历了80多年的发展,从少数的几种精度差、设备较庞大的陆基系统到现在多种导航定位手段共存,设备日趋小型化的发展阶段,在技术手段、导航定位精度、可用性等方面均取得质的飞越。 1.1陆基无线电导航系统 1.1.1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陆基无线电导航系统是从20世纪20年代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开始发展起来的。首先是应用在航海,逐渐扩展到航空领域。其技术手段主要是采用无线电信标。 舰船和飞机接受信标的发射信号,通过方向图调制测出与信标的方位,从而确定自身的航向。这时的导航主要侧重是侧向,定位能力比较差。 1.1.2 第二次世界大战及战后时期 第二次世界大战及后期,无线电导航定位系统飞速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系统,并在不断发展,到目前大多系统仍在广泛使用。 这其中主要有罗兰-A(Loran-A)、罗兰-C(Loran-C)、台卡(Decca-A)、奥米伽系统、伏尔/测距器(DME)和塔康(Tacan)等。 (1)罗兰-A和罗兰-C 罗兰-A和罗兰-C的基本原理是发射脉冲信号,利用双曲线交会定位,20世

纪50年代末产生的罗兰-C在罗兰-A的基础上,对发射信号进行了改进,使得用户可以得到几百米量级的定位精度和微妙级的授时精度。目前各国已建成近100个发射台站,但仍不能覆盖全球。 (2)台卡和奥米伽 台卡也是一种双曲线,主要针对欧洲的海上用户。其精度和覆盖范围均不如罗兰-C。随着罗兰-C西北欧台链的建成,其永华逐渐减少。 奥米伽是针对以上几种系统存在的不能覆盖全球的问题而由美国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研制的。采用低频连续波发射(10—14KHz),双曲线定位。缺点是定位精度低、有多值性、数据率低和设备昂贵等。随着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的使用,奥米伽已于1997年关闭。 (3)伏尔+测距器(DME) 该系统主要针对航空用户研制。本质仍是一种甚高频全向信标,只能给飞机指示方位。所以,在1949年又将测距器纳入了系统中。测距器与伏尔信标置于一地,采用询问和应答的方式,能够为110架左右飞机提供距离测量的服务。(4)塔康(Tacan) 工作在L频段,采用脉冲体制,同时提供方位和距离坐标,具有设备小的优点,在航空导航欧较为广泛的应用。 1.2自主式导航 路基导航定位系统虽然具有价格低、可靠新高等优点,但它依赖于电磁波在空中的传播,系统的生存能力、抗干扰能力和抗欺骗能力较为薄弱。因此,自主导航也逐渐得到了发展。主要有惯性导航和多普勒导航两种。 1.2.1惯性导航 惯性导航系统(INS)是一种推算导航,20世纪60年代开始投入使用。是以惯性测量器件——陀螺为中心,通过测量载体的三维加速度。积分测速和测距,然后根据起点坐标推算载体当前坐标的一种定位方法。其优点是完全自主导航,缺点是精度随着距离和时间的退役逐渐降低,往往需要定期校准。 目前惯性导航系统一般都和卫星导航系统结合使用,利用卫星导航系统为其提供校准坐标。

基于FDOA的无源定位算法研究现状与展望

·28· 兵工自动化 Ordnance Industry Automation 2019-04 38(4) doi: 10.7690/bgzdh.2019.04.007 基于FDOA的无源定位算法研究现状与展望 李明哲1,李小将1,李志亮2 (1. 航天工程大学宇航科学与技术系,北京101416;2. 航天工程大学航天信息学院,北京101416) 摘要:为更好地解决在时间和方向测量精度低的情况下,仅利用到达频差(frequency difference of arrival,FDOA)进行定位求解的问题,对基于FDOA的无源定位算法现状和发展方向进行分析。在阐述FDOA无源定位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分析了定位问题的本质和定位算法的分类方法,结合基于定位观测量数据的定位算法和接收信号直接定位法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了FDOA无源定位算法存在的问题,指明了基于FDOA的定位算法的未来研究方向。该研究可为基于FDOA定位算法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FDOA;无源定位;定位算法;直接定位 中图分类号:TP302.7 文献标志码:A Research Status and Prospect of Passive Localization Methods Based on Frequency Difference of Arrival Li Mingzhe1, Li Xiaojiang1, Li Zhiliang2 (1. Department of Aerospace Science & Technology, Aerospace Engineering University, Beijing 101416, China; 2. School of Aerospace Information, Aerospace Engineering University, Beijing 101416, 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better solve the problem of passive localization using frequency difference of arrival (FDOA) only, in the case of low time and direction measurements precision, the research status and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passive localization methods based on FDOA are analyzed. On the basis of expounding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FDOA passive localization, the nature of localization problems and the classification of localization methods are analyzed. The problems in the localization methods using measurement data and the direct position determination methods using received signals are analyzed respectively, through the summary and comparison of research status at home and abroad, and the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s of the FDOA-based localization methods are pointed out. This study can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research of passive localization methods based on FDOA. Keywords: FDOA; passive localization; localization method; direct position determination 0 引言 无源定位指侦察设备不向被探测目标发射无线电信号,只是通过接收电磁波信号对目标定位的一项技术[1],一般可分为基于目标自身辐射信号的辐射源定位和基于第三方辐射信号的外辐射源定位。前者通过接收目标自身辐射的信号实现定位,后者通过外辐射源对目标进行照射,接收目标的散射信号,对目标实现定位[2]。文中定位特指获取目标的位置和速度信息。无源定位的主要侦察设备为无源雷达,相比有源雷达,它的主要优点是:1) 不需要主动发射脉冲,反侦察能力强,雷达本身的安全性较高;2) 只负责接收信号,可以全时工作,不受发射机静默周期的限制;3) 绝大多数的隐身技术和有源干扰技术针对有源雷达,减小目标在特定方向的雷达散射面积或信噪比,而无源雷达可以在对方不知道的情况下进行探测和定位,故其性能更加稳定; 4) 对于采用第三方辐射源方式的无源定位,即使在目标电磁静默的情况下仍可正常侦察[3]。综上所述,与传统有源定位相比,无源定位的方式更加安全且可以实现更好的定位效果。近年来,许多国家研制了无源定位系统,如捷克的VERA-E电子情报和无源空中监视系统、俄罗斯VEGA85V6-A三坐标无源定位系统、乌克兰“恺甲”空情监视定位系统、美国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研制的“沉默哨兵”被动探测系统、以色列的EL-L8300和EL-L8388无源定位系统、德国EADS防务电子公司的“FELS快速辐射源定位系统”等[4]。 无源定位从体制上可以分为基于到达角度的定位[5]、基于到达时差的定位[6]、基于到达频率的定位[7-8]和基于多种定位观测量[9]的联合定位。其中,基于到达频差(frequency difference of arrival,FDOA) 1 收稿日期:2018-12-16;修回日期:2019-01-14 基金项目:“高分专项”青年创新基金(GFZX04061502) 作者简介:李明哲(1990—),男,黑龙江人,博士,从事运动目标无源定位系统研究。

UWB定位技术应用

UWB定位技术应用 - 电力系统行业变电站方案 UWB定位技术在变电站安全区域监控的应用:跟踪运行人员位置,判断其是否超出安全区域) ◆UWB识别技术在变电站安全区域监控应用的解决方案 ◆定位实现方式 ◆三维空间定位的实际应用情况 ◆数据传输距离、测量范围、定位精度、抗干扰性 ◆支撑平台总体情况、开放性、对B/S、C/S架构的支持情况 ◆二次开发SDK包 ◆设备安装方式、数据传输频段(对变电站是否有影响) 定位系统采用超高频技术UWB,和同类产品相比,该系统具有部署简单,性价比高,精度高,可达7厘米,定位稳定不飘移,信号抗干扰能力强。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定位精度最高的系统。 系统可使管理人员实时掌握各个区域人员的详细信息及数目;系统还能实现自动点算指定区域内人数,对区域内人员进行全程动态监控,大大降低管理人员的工作强度;同时,还可在定位系统覆盖的区域内设置多个危险边界,当巡检人员靠近危险边界时,系统能够自动发出报警信号,从而避免危险情况的发生。在遇到突发事件或紧急情况时,可通过人员定位系统迅速定位相关人员的所在位置,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系统还可以与智能监控系统结合使用,可以为管理以及巡检工作的展开提供更加系统、便捷、高效的现代化手段。 相对比而言,GPS信号在建筑物内或者周围、在树木丛林中、以及视频摄像头附近很容易被阻挡。此外还易受天气和黑暗的影响。 需要了解以下信息: ●维度:2维平面(长X宽)、还是3维立体定位(长X宽X高)区域面积, ●定位精度; 例如:在120mX120m区域内,对进入变电站的巡检人员进行精确二维定位,定位精度为+/-30cm。 ●从参照点到移动人员/物体间是否有line-of-sight? ●区域情况:开阔地,还是有障碍物、墙体?最好有照片。 ●位置更新速率; ●移动对象是物体、还是人? ●移动人员/物体的最大、最小速度? ●移动人员/物体的数目 ●系统需要完全无线、还是部分无线?参照点可以通过Ethernet电缆连接到主PC上吗? ●环境电磁干扰强度; ●用户界面的具体需求;

室内定位技术及应用

室内定位技术及应用 一、定位技术和应用分类 1.定位技术 如下图所示,目前在用的定位技术主要分为三种: 1)基于卫星网络的定位 包括GPS、伽利略、GLONASS和我国的北斗定位。 2)射频网络定位 包括运行商基站位置定位、蓝牙定位、红外定位、WIFI热点定位等。 3)基于传感器网络的定位 包括基于惯性传感器的定位、利用磁场定位、LIFI可见光通信定位、激光定位等 2.定位技术的应用 分两类: 1)室外应用 主要是用于导航、智慧物流等室外作业,活动范围广泛,便于接收卫星信号的领域。 2)室内应用 位置服务的相关技术和产业正从室外向室内发展,以提供无所不在的基于位置的服务。 包括作为室外定位技术的位置信息补盲(例如人员进入室内后的轨迹定位)、室内作业人员(甚至机器人、无人导引车等)位置跟踪与导向、室内关键物品固定位置的监控、轨道列车的导航和定位(包括信息服务等)。

二、室外定位 目前应用于室外定位的主流技术主要有卫星定位和基站定位两种。 1.卫星定位 卫星定位即是通过接收卫星提供的经纬度坐标信号来进行定位,卫星定位系统主要有:美国全球定位系(GPS)、俄罗斯格洛纳斯(GLONASS)、欧洲伽利略(GALILEO)系统、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其中GPS系统是现阶段应用最为广泛、技术最为成熟的卫星定位技术。 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由三部分组成:空间部分、地面控制部分、用户设备部分。 空间部分是由24 颗工作卫星组成,均匀分布在6 个轨道面上(每个轨道面4 颗),卫星的分布使得在全球任何地方、任何时间都可观测到 4 颗以上的卫星,并能保持良好定位解算精度的几何图象; 控制部分主要由监测站、主控站、备用主控站、信息注入站构成,主要负责GPS卫星阵的管理控制; 用户设备部分主要是GPS接收机,主要功能是接收GPS卫星发射的信号,获得定位信息和观测量,经数据处理实现定位。 GPS的定位通过四颗已知位置的卫星来确定GPS接收器的位置。卫星的位置可以根据星载时钟所记录的时间在卫星星历中查出。而用户到卫星的距离则通过纪录卫星信号传播到用户所经历的时间,再将其乘以光速得到(由于大气层电离层的干扰,这一距离并不是用户与卫星之间的真实距离,而是伪距)。 当GPS卫星正常工作时,会不断地用1和0二进制码元组成的伪随机码(简称伪码)发射导航电文。导航电文包括卫星星历、工作状况、时钟改正、电离层时延修正、大气折射修正等信息。然而,由于用户接受机使用的时钟与卫星星载时钟不可能总是同步,所以除了用户的三维坐标x、y、z外,还要引进一个变量t 即卫星与接收机之间的时间差作为未知数,然后用4个方程将这4个未知数解出来。所以如果想知道接收机所处的位置,至少要能接收到4个卫星的信号。如下图所示:

关于无源定位技术的应用与发展的思考

关于无源定位技术的应用与发展的思考 高程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三二八工厂军械光电车间,山西长治, 046011 摘要:无源探测与定位系统因其具有有效对抗电子干扰、反辐射导弹、低空突防和隐身武器的优点(四抗),日益受到各国武器装备研究机构的重视,并得到超常规发展和广泛应用,本文从分析无源定位装备及关键技术,阐述了无源定位体制与装备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无源;定位技术;四抗 电子干扰、反辐射导弹、低空突防和隐身武器已成为当今雷达面临的四大威胁,传统的有源雷达不仅很难完成预定的任务,而且自身的生存也成了紧迫的问题。被动探测系统本身不发射电磁波,完全是被动工作方式,受到各国的广泛重视。其优点在于工作时本身不发射电磁能量,具有良好的隐蔽性,能有效地抵抗反辐射导弹和反侦察定位系统,生命力强,适应环境快。无源定位技术与收发分置的双基或多基雷达系统类似,且工作在甚高频和超高频,因此能更有效地对隐身目标进行探测定位。无源雷达系统自身不发射信号,省去了昂贵的高功率发射机和收发开关及相关电子设备,使系统制造和维护成本大幅降低。外辐射源的天线都设置在贴近地面的高处,因此对低空飞行的飞机和巡航导弹有利,具有良好的抗低空突防性能。 1、无源定位技术概述 无源探测定位系统本身并不携带辐射源,只接收、处理包含目标位置、运动状态的信号进行目标探测和定位。从信号的形式上进行分类,可将各种无源探测定位系统分为基于可见光波、红外波、紫外波、声波和电磁波等信号的无源探测定位系统。很多现有装备中采用多种技术手段相配合的方案,无源定位装备体系结构与光波、声波等信号形式相比,电磁波具有穿透能力强、受环境影响小和作用距离远等优势,成为无源定位系统普遍采用的重要信号形式。根据电磁波信号的来源不同可将无源定位系统分为利用非协作外辐射源信号和利用目标辐射源信号两大类。利用非协作外辐射源的无源定位系统是利用非协作外辐射源的无源定位系统,指无源定位系统不是接收目标辐射源辐射的信号,而是接收目标以外的辐射源辐射的信号及经过待定位目标散射后的信号进行探测和定位。非协作外辐射源信号包括广播电台、电视台、通信台站、直接广播系统等民用辐射源,民用辐射源具有工作频率低、覆盖范围广、低空无盲区和发射功率大等特点。所以利用非协作外辐射源信号的无源定位系统具有较好的反隐身性能和低空探测性能,利用目标辐射源的无源定位系统是通过截获处理待定位目标自身携带的信号辐射源所辐射的来波信号进行定位。 2、无源定位技术体制与装备现状 无源探测定位系统在电子对抗领域应用较早,目前无源定位体制与装备主要有多基地无源定位体制与装备、多站无源定位体制与装备、单站无源定位体制与装备和网络化无源定位体制与装备等。多基地无源定位技术体制与装备多基地无源定位通过比较直射信号、目标反射信号来探测目标并测定其坐标及运动参数。为适应网络中心战的作战要求,网络化无源定位在每个观测平台都能实现单站无源快速、高精度定位的基础上,利用网络技术和数据融合技术,将多个平台的单站无源定位系统组网,通过战术目标瞄准网络技术网络及相应的软件和算法,实现多个平台的组网无源定位。在网络中心战的作战环境中,单站无源定位系统既可单独对目标辐射源进行定位和跟踪,还可在网络的支持下,成为多站无源定位系统的一个传感器单元[1]。国外几种典型无源探测系统,捷克研制的TAMARA-B无源探测系统,主要用于对空中、海上及陆地目标定位和目标信号特性检测,可作为预警探测系统和侦察系统。塔马拉系统由三个测量站,中心站、左站及右站组成,通过测量到达时间差对目标进行二维定位。EL/L8300G电子支援系统,以色列研制的地基被动式电子支援系统,用于对空监视和空

10个物联网常见定位技术的优缺点和应用详细分析

10个物联网常见定位技术的优缺点和应用详细分析 万物互联的时代也是数据为王的时代,然而在很多时候,没有对应的位置信息就意味着数据是“杂乱无章”的,可利用的价值就会大大降低。随着物联网行业这两年的蓬勃发展,定位技术在各种物联网应用场景的需求也大大提升,以下就为大家介绍几种室内外的定位技术。 1、射频识别室内定位技术 射频识别室内定位技术利用射频方式,固定天线把无线电信号调成电磁场,附着于物品的标签经过磁场后生成感应电流把数据传送出去,以多对双向通信交换数据以达到识别和三角定位的目的。 射频识别室内定位技术作用距离很近,但它可以在几毫秒内得到厘米级定位精度的信息,且由于电磁场非视距等优点,传输范围很大,而且标识的体积比较小,造价比较低。但其不具有通信能力,抗干扰能力较差,不便于整合到其他系统之中,且用户的安全隐私保障和国际标准化都不够完善。 射频识别室内定位已经被仓库、工厂、商场广泛使用在货物、商品流转定位上。 2、Wi-Fi室内定位技术 Wi-Fi定位技术有两种,一种是通过移动设备和三个无线网络接入点的无线信号强度,通过差分算法,来比较精准地对人和车辆的进行三角定位。另一种是事先记录巨量的确定位置点的信号强度,通过用新加入的设备的信号强度对比拥有巨量数据的数据库,来确定位置。 Wi-Fi定位可以在广泛的应用领域内实现复杂的大范围定位、监测和追踪任务,总精度比较高,但是用于室内定位的精度只能达到2米左右,无法做到精准定位。由于Wi-Fi路由器和移动终端的普及,使得定位系统可以与其他客户共享网络,硬件成本很低,而且Wi-Fi 的定位系统可以降低了射频(RF)干扰可能性。 Wi-Fi定位适用于对人或者车的定位导航,可以于医疗机构、主题公园、工厂、商场等各

精密单点定位技术及其应用

精密单点定位技术及其应用 摘要:GPS 精密单点定位技术是目前GPS 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文中先简要介绍了精密单点定位的数学模型、数据处理总体思路。探讨了精密单点定位技术的定位原理及误差来源, 并比较了精密单点定位与RTK, 展望了精密单点定位技术在城市建设中的应用。 关键词:精密单点定位;解算过程;误差源;应用 1.前言 精密单点定位是利用全球若干地面跟踪站的GPS观测数据计算出的精密卫星轨道和卫星钟差, 对单台GPS 接收机所采集的相位和伪距观测值进行定位解算。利用这种预报的GPS 卫星的精密星历或事后的精密星历作为已知坐标起算数据;同时利用某种方式得到的精密卫星钟差来替代用户GPS 定位观测值方程中的卫星钟差参数;用户利用单台GPS双频双码接收机的观测数据在数千万平方公里乃至全球范围内的任意位置都可以2- 4dm级的精度, 进行实时动态定位或2- 4cm级的精度进行较快速的静态定位, 精密单点定位技术是实现全球精密实时动态定位与导航的关键技术,也是GPS 定位方面的前沿研究方向。 2 精密单点定位基本原理 GPS 精密单点定位一般采用单台双频GPS 接收机, 利用IGS 提供的精密星历和卫星钟差,基于载波相位观测值进行的高精度定位。所解算出来的坐标和使用的IGS 精密星历的坐标框架即ITRF 框架系列一致, 而不是常用的WGS- 84 坐标系统下的坐标,因此IGS 精密星历与GPS 广播星历所对应的参考框架不同。 2.1 ITRF 参考框架 ITRF 是国际协议地球参考系(ITRS)的具体体现,ITRF 的构成是基于VLBI、LLR、SLR、GPS 和DORIS 等空间大地测量技术和观测数据, 由IERS 中心局IERS CB 分析得到一组全球的站坐标和速度场。IERS 中心局每年将全球跟踪站的观测数据进行综合处理和分析, 得到一个ITRF 框架,并以IERS 年报和IERS 年报和 IERS 技术备忘录的形式发布。ITRF 的定义是通过对框架的定向、原点、尺度和框架时间演变基准的明确定义来实现。不同时期ITRF 框架之间的四个基准分量定义是不同的,存在很小的系统性的差异,当然这些差异可以通过7个参数表示。 2.2 精密单点定位数学模型

导航定位技术及相关应用

导航定位技术及相关应用 在全球一体化和科技快速发展的今天,导航定位技术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扮演了愈来愈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在我们石油天然气这个高技术行业,无论在地质信息采集、钻井、平台安装、管道铺设维护等各方面都离不开导航定位。本文对导航定位技术进行了全面的介绍,并列举了在平湖海管检测上的应用实例。 一、导航定位发展的历程及最新技术 最早的导航定位手段有:14世纪前后开始利用指南针(即罗盘)进行定位的地物定位方法,18世纪30-40年代出现的利用六分仪、天文钟进行定位的天文定位方法。传统的地物定位方法现今已成为特殊情况下的补充手段。二十世纪出现了无线电定位仪。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无线电导航定位仪进行了如下表所示的演变过程: 常规无线电定位仪有这样一些缺点:覆盖的工作区域小,电波传播受大气影响;定位精度不高,精度只能达到200米甚至上千米。 现在,导航定位技术已进入高精度卫星导航定位时代。目前已开发或正在开发的全球卫星导航定位系统有:美国开发的全球定位系统(Navigation Sateliate Timing and Ranging/Global Positing System,GPS);为了摆脱对美国GPS的依赖(主要从国家安全利益考虑),俄罗斯开发了GLONASS(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全球导航系统;中国开发了北斗卫星定位系统;欧盟正在加紧开发伽里略卫星导航定位系统( Galileo) (中国也已参与合作开发)。 美国开发的全球定位系统(Navigation Satelite Timing and Ranging/Global Positing System,GPS)可在全球范围内全天候为海上、陆上、空中和空间用户提供连续的、高精度的三维定位、速度和时间信息。GPS 系统包括三大部分:空间卫星系、地面控制系统、接收系统如下图所示: GPS的工作原理是以三角测量定位原理来进行定位的。它采用多星高轨测距体制,以接

无源定位

无源定位 雷达(RADAR)是无线电探测和定位这一英语字缩写后的音译。自雷达诞生以来,其技术有了长足的发展,它所能探测的目标的距离可以远至数千km以外,等效反射面积可以小于10-2m2,它对距离的测量精度可以优于1m。近期发展的雷达成像技术,对目标的分辨率已经做到只有几英寸。雷达探测目标所耗费的时间,也多在秒以下的数量级上。所有这些技术指标,都还在不断地提高。当利用电磁信号获取目标的位置信息时,总是首先想到雷达。雷达探测目标,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要先发射一个电磁信号,雷达实际探测的是目标对这个信号的反射回波。当人们用仿生学来研究时,雷达对目标定位就如同蝙蝠对目标的探测一样。大部分生物用眼睛对周围环境的目标定位,利用的是目标对外界的辐射,眼睛本身没有辐射信号。从这个意义上讲,利用电磁波对目标进行定位,也应该是可以不必故意发射信号的。这就是我们最早对无源定位的理解。. 实际上,如果仅从定位站本身没有辐射电磁波这一点来定义无源定位,那它可能包括的范围太广了。它可以是对外界目标的定位,也可以是对定位站自身的定位。可以说,所有的导航系统,包括现在具有广泛应用的全球定位系统,就是这后一种定位系统。在本书范围内,我们并不研究这一类的无源定位。对非定位站的目标的定位,按其机理的重大差异,至少可以分成三大类。第一类是目标发射信号,而且是被系统设计好的信号,也就是说,目标是定位的配合者,不妨把它叫做对配合目标的跟踪。显然,信号的设计和接收,有时还包括定时,在这一类中具有特别的意义,是它区别于其它类的主要点。第二类是目标发射非配合的信号,比如说,目标本身是一个雷达,它在工作时不停地发射信号,或者说,目标是一部电台,它在工作时也主动地发射信号,但是,它们都不是为了定位站而发射信号的。本书主要研究的是进行这一类定位的系统。第三类是目标并不有意地发射信号,只是无意地反射了其它辐射源照射到它的信号。由于信号反正不是定位站发射的,也不是配合的,这一类定位在原则上与第二类是相仿的。但是,与第二类相比,由于目标仅仅是反射信号,侦察定位站可能接收的信号强度将小得多。在这样的特定条件下,怎样接收信号并进行正常的定位,是其重要的特点,本书也将进行探讨。除去导航和跟踪,无源定位首先应用在电子对抗领域内,通过侦察接收机,截获雷达或通信等辐射源发出的电磁信号,用来确定这些辐射源及其平台的位置。电子对抗是敌对双方充分利用与电磁波有关的活动争取战争胜利的对抗行动。随着电子技术的迅速发展,电子对抗在战争中的作用日益加强,最近十几年发生的局部战争,已经充分地说明了电子对抗在现代战争中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可以肯定地说,在现代战争中电子对抗实力强的一方,总是占有主动权的一方。正是由于电子对抗在现代战争中的重要性,电子对抗技术作为一门新兴学科正在迅速成长。在电子对抗技术发展的初期,主要力量放在简单的侦察设备和干扰设备单机的开发、制造,并很快进行生产和装备。作为一个系统,无源定位在初期还没有来得及提到议事日程上来。然而,随着技术的进步,大量的无源定位活动已经开展,各种研究需要总结。人们通过电子侦察获取对方电磁辐射源的大量技术参数,而位置信息本来就是最重要的信息之一。在初期,人们仅仅使用单机侦察目标辐射源的方位,把多个单机在大致相同的时间上,或者一个单机在运动过程中的不同时间上,所获取的同一个目标的方位,绘制在同一张地图上,通过交叉,就得到了目标的位置。这样原始的技术显然需要升华。另外,作为对目标定位最有力的武器的雷达,也面临着越来越有威胁的对抗,这主要包括各种干扰和反辐射导弹的攻击。雷达只要工作,就需要发射信号,就可能受到威胁。无源定位无疑是雷达的一个极好的补充,由于它不发射信号,就不容易受到干扰和攻击,甚至没有使敌对方察觉定位系统正在工作。

GPS定位技术及其应用

New Technology August 2009 Vol.3 No.4 https://www.wendangku.net/doc/b210677099.html, 92性,与系统在雷电与强电磁脉冲的干扰下是否稳定运行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智能化建筑物内电气部分的雷电等电位连接是作为整个系统设备安全的第一步,安装在建筑物主配电屏内的B 级防雷器(如OBO MC50-B/3+NPE),将主要承担从建筑物外部经电源线进入的雷电电流的泄放任务,安装在这一位置的防雷器必须能够承受直击雷(10/350μs)波形的强大的雷电电流的冲击,并保证能及时地断开续流,保证系统供电正常工作。 安装在智能建筑物各层分配电屏内的C 级电源防雷器(如OBO V20-C/3+NPE),主要用于防护由于雷电所产生的强力电磁脉冲,在建筑物内电气线路上所产生的感应雷电电流。安装在这一位置的防雷器必须能够承受(8/20μs)波形的感应雷电电流的冲击。 安装在重要设备前端的D 级电源防雷器OBO CNS 3-D-PRC),主要对建筑物内部精密设备进行保护,该级防雷器能够消除电源线路中由于雷电或其他原因所产生的尖锐脉冲,精确限制电路的工作电压,确保设备安全稳定的运行。 根据雷电等电位连接原理,只有当系统内部的电源线和信号线都受到保护的情况下,设备才存在真正的雷电防护。对于所有进出建筑物的各类信号线,都必须安装信号线防雷器进行保护,而对于建筑物内的信号线路,可根据信号线的长度选择在一端安装或两端安装,防止线路中产生的感应雷电电流造成设备损坏,各信号线防雷器选择需要根据信号线类型、信号线工作电压、传输频率以及接口类型等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3 结束语 通过以上所述,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OBO 线缆管理系统和雷电防护系统可以有效、合理的实现其在现代智能建筑中承担的功能。但,这里需要注意的是,OBO 其他系列的产品同样可以很好的服务于现代建筑,例如:OBO 的电缆桥架系统(KTS)——它可以为整座建筑的线缆铺设提供完美的解决方案;OBO 的防火系统(BSS)——它可以有效防止火灾发生的同时,也可以在火灾发生后,所以,对于现在建筑而言,OBO 将无处不在。E

定位技术的发展及现代应用样本

定位技术发展及当代应用 一、定位技术发展 早在15世纪,人类开始摸索海洋时候,定位技术也随之催生。重要定位办法是运用当时航海图和星象图,拟定自己位子。 随着社会和科技不断发展,对导航定位需求已不但仅局限于老式航海、航空、航天和测绘领域。GPS作为常用导航定位系统已经逐渐进入社会各个角落。特别在军事领域,对导航定位提出了更高规定。导航定位办法从初期陆基无线电导航系统到当前惯用卫星导航系统,经历了80近年发展,从少数几种精度差、设备较庞大陆基系统到当前各种导航定位手段共存,设备日趋小型化发展阶段,在技术手段、导航定位精度、可用性等方面均获得质飞越。 1.1陆基无线电导航系统 1.1.1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陆基无线电导航系统是从20世纪代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开始发展起来。一方面是应用在航海,逐渐扩展到航空领域。其技术手段重要是采用无线电信标。 舰船和飞机接受信标发射信号,通过方向图调制测出与信标方位,从而拟定自身航向。这时导航重要侧重是侧向,定位能力比较差。 1.1.2 第二次世界大战及战后时期 第二次世界大战及后期,无线电导航定位系统飞速发展,浮现了许多新系统,并在不断发展,到当前大多系统仍在广泛使用。 这其中重要有罗兰-A(Loran-A)、罗兰-C(Loran-C)、台卡(Decca-A)、奥米伽系统、伏尔/测距器(DME)和塔康(Tacan)等。 (1)罗兰-A和罗兰-C

罗兰-A和罗兰-C基本原理是发射脉冲信号,运用双曲线交会定位,20世纪50年代末产生罗兰-C在罗兰-A基本上,对发射信号进行了改进,使得顾客可以得到几百米量级定位精度和微妙级授时精度。当前各国已建成近100个发射台站,但仍不能覆盖全球。 (2)台卡和奥米伽 台卡也是一种双曲线,重要针对欧洲海上顾客。其精度和覆盖范畴均不如罗兰-C。随着罗兰-C西北欧台链建成,其永华逐渐减少。 奥米伽是针对以上几种系统存在不能覆盖全球问题而由美国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研制。采用低频持续波发射(10—14KHz),双曲线定位。缺陷是定位精度低、有多值性、数据率低和设备昂贵等。随着卫星导航定位系统使用,奥米伽已于1997年关闭。 (3)伏尔+测距器(DME) 该系统重要针对航空顾客研制。本质仍是一种甚高频全向信标,只能给飞机批示方位。因此,在1949年又将测距器纳入了系统中。测距器与伏尔信标置于一地,采用询问和应答方式,可觉得110架左右飞机提供距离测量服务。 (4)塔康(Tacan) 工作在L频段,采用脉冲体制,同步提供方位和距离坐标,具备设备小长处,在航空导航欧较为广泛应用。 1.2自主式导航 路基导航定位系统虽然具备价格低、可靠新高等长处,但它依赖于电磁波在空中传播,系统生存能力、抗干扰能力和抗欺骗能力较为薄弱。因而,自主导航也逐渐得到了发展。重要有惯性导航和多普勒导航两种。 1.2.1惯性导航 惯性导航系统(INS)是一种推算导航,20世纪60年代开始投入使用。是

浅析定位技术在物联网中的应用

浅析定位技术在物联网中的应用 万物互联的时代也是数据为王的时代,然而在很多时候,没有对应的位置信息就意味着数据是“杂乱无章”的,可利用的价值就会大大降低。随着物联网行业这两年的蓬勃发展,定位技术在各种物联网应用场景的需求也大大提升,以下就为大家介绍几种室内外的定位技术。 1、射频识别室内定位技术 射频识别室内定位技术利用射频方式,固定天线把无线电信号调成电磁场,附着于物品的标签经过磁场后生成感应电流把数据传送出去,以多对双向通信交换数据以达到识别和三角定位的目的。 射频识别室内定位技术作用距离很近,但它可以在几毫秒内得到厘米级定位精度的信息,且由于电磁场非视距等优点,传输范围很大,而且标识的体积比较小,造价比较低。但其不具有通信能力,抗干扰能力较差,不便于整合到其他系统之中,且用户的安全隐私保障和国际标准化都不够完善。 射频识别室内定位已经被仓库、工厂、商场广泛使用在货物、商品流转定位上。 2、Wi-Fi室内定位技术 Wi-Fi定位技术有两种,一种是通过移动设备和三个无线网络接入点的无线信号强度,通过差分算法,来比较精准地对人和车辆的进行三角定位。另一种是事先记录巨量的确定位置点的信号强度,通过用新加入的设备的信号强度对比拥有巨量数据的数据库,来确定位置。 Wi-Fi定位可以在广泛的应用领域内实现复杂的大范围定位、监测和追踪任务,总精度比较高,但是用于室内定位的精度只能达到2米左右,无法做到精准定位。由于Wi-Fi路由器和移动终端的普及,使得定位系统可以与其他客户共享网络,硬件成本很低,而且Wi-Fi 的定位系统可以降低了射频(RF)干扰可能性。 Wi-Fi定位适用于对人或者车的定位导航,可以于医疗机构、主题公园、工厂、商场等各

中国卫星遥感与定位技术应用的现状和发展

中国卫星遥感与定位技术应用的现状和发展 2002-3-19 经过三十多年来的发展,卫星遥感技术应用的范畴已经从当初的单一遥感技术发展到今天包括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等技术在内的空间信息技术,逐渐深入到国民经济、社会生活与国家安全的各个方面,使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经济增长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其发展与应用水平业已成为综合国力评价的重要标志之一。 1998年美国副总统戈尔从战略高度提出了空间信息技术综合应用的重大目标之——“数字地球”的构想,将空间信息技术向全民化、产业化发展的目标推进了一步。随着国家和地区空间信息基础设施的建立和完善,分布式数据库的发展与成熟,以及高性能计算、联网处理能力的提高,美国和西方七国集团已把空间信息技术列为从工业化向信息化过渡,实现全球信息社会(Global Information Society,GIS)的一个重要高新技术应用产业。 我国经过“八五”,“九五”的攻关研究,RS、GIS和GPS的综合配套发展能力开始形成,为3S走向实用奠定了基础。在应用方面, 3S技术已在国家的经济建设中,尤其在重大自然灾害监测与评估和资源调查等方面,为国家领导人和各级政府部门提供了大量科学的宏观辅助决策信息,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在技术应用逐步由国家行为向产业行业的转化过程中,有力地推动了国土、农业、林业等部门对这些新技术的认同和采用,越来越多的部门,已经正在将这些技术摆上部门业务化应用的日程,成为主管部门执法或制定产业政策、规范及行业技术改造的重要依据之一。 中国卫星遥感应用的发展 遥感技术集中了空间、电子、光学、计算机通信和地学等学科的最新成就,是当代高新技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国际上遥感技术的发展,将在未来15年将人类带入一个多层。立体。多角度,全方位和全天候对地观测的新时代。各种高、中、低轨道相结合,大、中、小卫星相互协同,高、中、低分辩率互补的全球对地观测系统,将能快速、及时地提供多种空间分辩率、时间分辩率和光谱分辩率的对地观测海量数据。 自70年代以来,我国高度重视遥感技术发展与应用,跟踪国际技术前沿并努力创新,在“六五”、“七五”、“八五”、“九五”连续四个五年计划中,给予重点支持,在遥感技术系统,遥感应用系统、GIS等方面均取得突出进展。 建立了国家级资源环境宏观信息服务体系 该服务体系包括以中国1:25万土地利用数据为核心的国家资源环境空间数据库,二个部级服务系统,三个省级示范系统及五个县级服务系统,珠江三角洲地区“4D”(数字高程模型DEM,数字正射影像库 DOQ,数字专题地图库DRG和数字专题信息DTI)技术系统以及全国资源环境信息技术系统。

定位技术是如何实现的

定位技术是如何实现的 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发展至今,已经催生了一大批优秀的践行者。在日常与商业应用中,室内外定位领域依托于这一技术的发展,更是在近几年风光无限。但是并不是说室内定位与室外定位都已经相当成熟,相对来说,室内定位技术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我们常说的室内定位技术,指的是在室内环境中实现位置定位,主要采用无线通讯、基站定位、惯导定位等多种技术集成形成一套室内位置定位体系,从而实现人员、物体等在室内空间中的位置监控。而这一技术发展至今,也衍生了多种人员/物品定位管理系统,其中主流的有如下几种: 1.RFID被动定位系统 RFID,又称无线射频识别。无线射频识别技术主要利用射频方式进行非接触式双向通信交换数据以达到识别和定位的目的。这种技术一般应用于区间定位,无法进行实时定位,定位精确度低。主要应用在针对区间定位要求的普通物资及人员管理。 2.Wi-Fi被动定位系统 Wi-Fi被动定位,其优势是可以在广泛的应用领域内实现复杂的大范围定位、监测和追踪任务,比较符合当前多数的用户习惯,缺点是在部署实施时AP需布线,实施复杂,网络成本高,主要应用于手机低精度位置统计。 3.iBeacon定位系统 iBeacon定位系统。是目前室内定位领域中的变革性产品,它不仅定位精度高,而且覆盖范围极广,部署成本相对于其他系统也更加低廉。是目前医院、养老院、工厂、展馆、综合性大楼的首选室内定位系统。

从硬件设备上来讲,iBeacon是实现钛准定位系统的基础,其工作方式是,配备有低功耗蓝牙(BLE)通信功能的设备使用BLE技术向周围发送自己特有的ID,接收到该ID的应用软件会根据该ID采取一些行动。比如,在商场设置iBeacon通信模块的话,便可由服务器通过APP或微信公众号向客户发送相关折扣优惠信息。此外,还可以面向终端业务用户提供相应的业务整合方案。 综合来说,iBeacon设备不仅定位精度高、部署实施方便,云里物里的iBeacon硬件设备不仅精确高,而且质量好,可提供完成的室内定位解决方案。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