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石磊马原哲学原理

石磊马原哲学原理

石磊马原哲学原理
石磊马原哲学原理

2015-09-01石磊疯狂的石头石磊疯狂的石头石磊

1、三观:物质观、意识观和实践观

①物质观:

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相互依存)。

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

运动的物质与时间、空间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相互依存)。

时空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相互依存)。

时空的有限性与无限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相互依存)。

②意识观:意识的能动性原理。

第一,在认识世界过程中,意识不仅可以反映事物的现

象,而且可以通过抽象思维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第二,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意识具有指导性。意识可以通过实践把观念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意识的这一能动作用具有两种不同的性质:其一,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使人们的实践活动获得成功;其二,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使人们的实践活动遭到失败。意识的这一作用是意识能动性最突出的表现。

第三,意识能够反作用于主体,影响人的生理过程。人的精神是否愉悦,对于其身体健康状况有重要影响。

③实践观:主体与客体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

自在世界与人化世界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

2、两原理:

①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从属)。

②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辩证唯物主义主张世界统一于物质,是指统一于所有物质形态的共同的本质的属性----客观实在性;世界的统一是无限多样的统一,是包含着质的差别的统一;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运动和发展的充满联系的统一。

3、一方法论: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015-09-02石磊疯狂的石头石磊疯狂的石头石磊

1、一个一是指一个核心——矛盾

①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

②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

③矛盾的不平衡性原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

④矛盾是事物发展动力的原理;

⑤内因与外因的辩证关系原理

2、两个二是指两大总特征:联系和发展

联系:

①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原理(联系的含义和特征);

②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从属);

③系统与要素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从属)。

发展:

①新事物必然要战胜旧事物的原理:新事物符合客观世界发展的规律,具有存在的必然性和前进性,因而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新事物脱胎于旧事物的母体,它对旧事物采取了扬弃的态度,具有旧事物所没有的优越性;社会领域的新事物符合人民利益,得到人民的拥护、支持。

②尊重客观规律性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相互依存,正、反、换)。

③唯物辩证法过程论的原理:世界的发展是无限的,而每一个具体事物的发展是有限的,世界的无限发展是由无数个事物有限的发展过程的集合而成的。

3、三个三是指三大规律: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又叫矛盾规律)见一个一。

质量互变规律:

①度的原理;

②质变和量变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

③改变了物的量的结构引起质的飞跃的原理。

否定之否定规律:

①肯定和否定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

②辩证的否定观的原理。

4、四个四是指四对范畴:原因与结果,现实与可能,必然与偶然,现象与本质

①现象和本质(并列,都有);

②必然与偶然(并列,都有);

③原因与结果(并列,都有);

④现实与可能(并列,都有);

⑤形式与内容(从属)。

石老师帮你总结哲学原理之(三)认识论

(三个一,一观一论一方法)

1、一观——真理观

①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

②真理的具体性的原理;

③真理和谬误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相互依存,相互转化);

④真理和价值的辩证关系原理;

⑤实践是检验真理标准的原理;

⑥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辩证关系原理。

2、一论——认识论

①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从属);

②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

③实践和认识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④认识过程的反复性与无限性。

3、一方法——辩证思维方法

注意:辩证思维方法、理性因素与非理性因素在认识活动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见03年、04年真题)

石老师帮你总结哲学原理之

(四)唯物史观

(社会发展的因素、规律、特点和动力)

1、因素:

人口——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

地理环境——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

生产方式——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2、规律: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原理,从属);

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发展的规律(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原理,从属)。

3、特点:

社会形态更替的多样性与统一性的原理;

社会形态更替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原理;

社会形态更替的必然性与主体选择性的原理。

4、动力:

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性力量;

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和创造者;

社会革命和改革推动着社会发展。

注意:本章还有一个原理: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从属)。

先概括材料故事的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再指出材料中的故事告诉我们在处理人的实践活动中,我们应该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做到主观和客观的统一。

要从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把握事物的普遍联系,要从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从发展中找出路,用矛盾的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对待任何理论首先要做到理论符合实际,坚持真理、发展真理,同时做到理论创新、与时俱进。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相统一,在认识世界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改造世界。

在改造世界的实践中,要尊重社会基本矛盾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和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和主体地位,我们的实践活动一定能成功。

2017年考研政治马原超实用答题模板

2017年考研政治马原超实用答题模板 12月份的考研考试马上就要来了,下面YJBYS小编为大家精心搜集了关于考研政治马原超实用的答题模板,欢迎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1、搞透哲学原理: 注:哲学关于辩证关系原理的万能公式: 哲学的辩证关系特别多(共计48 对),但无非两类,一是并列关系,二是从属关系。

(1)A 和B 并列关系(40 对): ①总论: A 和B 是辩证统一的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 ②区别: A 和B 的定义、特征、作用、地位不同。 ③联系: A 和B 相互依存: A 离不开B: B 离不开A(有两种解释,一是一句话变三句话(任何A 离不开B,世界上根本不存在离开B 的A ,离开了B,A 也不存在了); 二是正说说,反说说,换个说法再说说。)A 和B相互渗透:A 渗透着B: B渗透着A A 和 B 相互转化:在一定条件下,A 能转化成B: B 也能转化成A (2)A 和B 从属关系(6 对:物质与意识; 实践与认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形式与内容)

①总论:A 和B 是辩证统一的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 ②区别:A 和B 的定义、特征、作用、地位不同。 ③联系:A 决定B(A 决定B 的产生、发展、灭亡、性质和内容); B 反作用于A(当B适应A促进A的发展,当B不适应A阻碍A 的发展)。(3)整体与部分;系统与要素即是并列关系也是从属关系。 2、搞活哲学原理: 注意: 第一、哲学的题型有三种 ①死记硬背的题目

②哲学家的命题或原话 ③情景型题目(例子题) 第二、哲学分析题的答题模板: ①先写... ...认为: 唯物论:马克思辨证唯物主义认为: 辩证法:马克思唯物辩证法认为: 认识论:马克思辨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

马原部分重点章节详细解析

凯程考研集训营,为学生引路,为学员服务! 马原部分重点章节详细解析 在2016考研政治的学习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部分共有八章内容,凯程考研政治老师认为可划分为三个部分进行复习。第一部分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内容涉及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及第四章;第二部分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主要围绕资本主义论部分展开,包括第五章和第六章;第三部分为科学社会主义,包括第七章及第八章。在这三个部分中,尤以第一部分最重要。下面凯程考研政治老师就带各位考生来详细分析。 在2010至2015年的考研政治真题中,连续六年的分析题均考查第一部分马哲,凯程政治名师大胆推测,2016年分析题也会延续命题老师的一贯风格。在第一部分中,第一章为“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本章为引导章节,属高度概括内容,因此多考查选择题;第二章为“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该章重点为辩证法,唯物论也蕴含其中,所以分析题的重点一般在本章出现,需要注意的是,辩证法的应用非常灵活,命题老师可以从任何角度、任何素材,以多种形式来命题;第三章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属于认识论内容,以本章内容来命制分析题可能性同样较大,本章中原理逆推出它所能够阐发的命题,是掌握本章的要素所在;第四章是“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该章是马克思唯物史观的主要内容,一般不会命制解析题。 在第二部分中的知识点多出现在选择题中,第五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以及第六章的“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这两章是原来政治经济学的部分。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产生于19世纪,是资本主义的积累阶段。在选择题中有时会涉及应用公式的计算题,考生要提起注意。 第三部分为科学社会主义,第七章是“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第八章是“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这两章内容介绍了从空想社会主义到科学社会主义的转化。该部分内容理论联系实际的的角度基本集中在毛中特课程中,且多命制单选或多选,考生针对此部分备考,将概念性的内容掌握即可。 各位考生,通过今天凯程考研政治老师的讲解,你们是否对马原部分的逻辑结构及重点章节有了透彻的了解?希望今天的文章能对各位考生的备考有所帮助。预祝各位考生金榜题名,取得理想佳绩! 小提示:目前本科生就业市场竞争激烈,就业主体是研究生,在如今考研竞争日渐激烈的情况下,我们想要不在考研大军中变成分母,我们需要:早开始+好计划+正确的复习思路+好的辅导班(如果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2017考研开始准备复习啦,早起的鸟儿有虫吃,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加油!

马原详细目录对照课本……供开卷考试使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一:马克思主义来源与创新 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 创新: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前人的成果,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实现了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革命。他们在这一时期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对人类先进思想已经提出的种种问题作了分析批判,对资本主义时代发展提出的理论课题作了科学的论述。马克思主义哲学为认识历史和时代问题提供了一种崭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原则。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运行机制和发展规律的深刻分析,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和它被社会主义必然代替的历史命运。科学社会主义在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论两大发现的基础上,阐明了由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的客观规律,阐明了无产阶级获得彻底解放的历史条件和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使社会主义由空想成为科学。 二: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什么(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理论特征)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三: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是什么 马克思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四: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五: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六: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 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不动摇,这是就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而言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历史条件的变化,要求我们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不断地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我们一定要适应实践的发展,以实践来检验一切,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我们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做到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

2015年考研政治马原哲学核心知识点

2015年考研政治马原哲学核心知识点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核心考点 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一★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世界观的理论体系 (1一切哲学都不能调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基本派别,这是哲学的党性 (2唯物主义主张物质第一、精神第二,按世界的本来面目去说明世界,不附加外来成分。 (3唯心主义主张精神第一性、物质第二性。 (把握唯心主义的两个基本形态 ① 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感觉、观念作为唯一真实的存在和世界的本原 ;(唐刘禹锡唯物② 客观唯心主义把某种脱离个人的精神变为独立的存在,作为世界本原和万物创造者。 (4唯心主义产生的根源:(感觉是屏障,不可知论 (马克思和旧唯物最主要区别:唯物史观① 阶级根源:在阶级社会,唯心主义哲学受到反动没落的社会阶级的拥护和利用,所以得到保存和留传。根源不能说主观和客观相背离, 因为它是认识错误的原因, 可以是教条主义经验主义的错误 ② 社会根源:社会分工、脑体劳动分离,为片面夸大精神意识的作用提供了条件。 ③ 认识论根源:在认识过程中,将认识的某一特征、方面、部分加以夸大。将认识过程中的 感性阶段夸大、绝对化,导致主观唯心主义。将认识过程中的理性阶段夸大、绝对化,导致客观唯心主义

(5旧唯物主义的缺陷:机械性、形而上学性、不彻底性,没有确立科学的实践观(重点把握 (6马克思主义的特点:(马克思最伟大的贡献:创立唯物史观 ; (旧唯物半截子是因为自然观唯物,历史观唯心 ; ①阶级性 ---公开申明为谁服务 ;(一切辩证法都认为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发展变化的。没有认为世界统一 ②实践性 ---强调理论对实践的依赖关系,理论反过来又指导实践。 (解决问题的出发点 ----实践 ③ 革命性与科学性的统一,革命性建立在科学性基础之上,即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之上。 (7马哲与具体科学的关系:一般与个别 ; 抽象与具体 ; 指导与被指导 ; 普遍与特殊。 2,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一 ① 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从中找出其固有的规律性,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 ② 解放思想: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破除不符合实际的旧观念,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使主观与客观相符合 ③ 与时俱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指导下的实践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④ 解放思想是前提,实事求是是核心,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是目的,三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马原笔记

一、唯物论(2个核心、2大原理) 2个核心:物质、意识 2大原理:唯物主义一元论(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 二、辩证法(2个核心、3大规律、4对范畴) 2个核心:联系、发展 3大规律:质变量变律、否定之否定、对立统一律 4对范畴:现象与本质、必然与偶然、原因与结果、可能与现实 三、认识论(3个核心、3大规律) 3个核心:实践、认识、真理 3大规律: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认识发展律、真理发展律 四、历史观(2个核心、2大规律) 2个核心:社会、人 2大规律:社会发展律、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律 一、唯物论(2个核心、2大原理) 2个核心:物质、意识 物质(客观实在性)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物质是对一切可感知的事物的共同本质的抽象,它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意识(反映性) 1、(起源)意识与人脑: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 2、(本质)意识与客观存在: (近似、能动、原形)意识是对客观存在近似的、能动的反映;任何意识都是客观存在的反映,都能从客观实在找到原形,也即没有被反映者就没有反映。 (内容与形式)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但形式是主观的;意识体现了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2大原理:唯物主义一元论(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 唯物主义一元论(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 (多样性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世界是多样的,又是统一的;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物质世界的统一,是多样性的统一: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具有物质统一性。 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原理、意识能动性原理) 1、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原理,即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的起源和本质的原理。 2、意识的能动作用,亦称为主观能动性,指意识能动地反映世界和指导实践,通过实践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是人之所以区别于物的特点。具体3表现①认识世界;②指导实践、改变世界;③对人体生理活动的控制和调节。 二、辩证法(2个核心、3大规律、4对范畴) 2个核心:联系、发展 联系(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 1、(内部要素及相互之间的关系)联系是指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以及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 2、(客观性)联系是客观的,凡真实的联系都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人们可以从事物的固有联系中把握事物,但决不能用臆想的联系代替真实的联系,否则将陷入诡辩论。 3、(普遍性)联系是普遍的,任何事物内部和外部都处在相互联系之中,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每一事物都是世界普遍联系中的一个环节并通过它体现出联系的普遍性。 4、(多样性)联系在内容上和形式上是多种多样的。

最新四川农业大学马原试题A-(张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A 开卷(“)适用专业年级:2013、2014级本科各专业 姓名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 专业___________ 班级 ______ 座位号_______ 注:1.答题前,请准确、清楚地填各项,涂改及模糊不清者、试卷作废 2 ?试卷若有雷同以零分计。 一、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材料完成相关问题的作答。 (一)关于物质与运动的关系 材料1 杜林认为,宇宙最初处于一种物质的自身等同状态,这种状态是“物质和机械力”的 统一,没有时间,也没有变化。这种统一一旦停止,运动就开始了。 材料2 生命哲学代表人物之一,法国哲学家柏格森认为:“变化存在,但不是变化的事物在变化中存在:变化无需载体;运动存在,但不是惰性的、不变的物质在运动,运动并不蕴涵着运动之物。”,“对有意识的存在者来说,事物不是存在,存在的只是活动。” 材料3 中国哲学家钱绪山认为:运动只是主观意识(知)的运动,“天只此知之虚明,地只此知之凝聚”。西方哲学家毕尔生认为:“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 材料4 中国哲学家朱熹认为:“总天地万物的太极动而生阳,静而生阴”,且“太极即理”。西方哲学家黑格尔认为:“运动是绝对精神的自我运动”。 请回答: 1、你是否同意上述材料所述观点?为什么?(10分) 2、分析辩证唯物主义关于物质与运动的关系。(10分) (二)关于唯物辩证法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某鞋厂实行了一些新的生产和营销策略,积极适应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变,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其材料如下: 材料1:在有效供给上做文章:他们认为,现在的市场不能仅仅用“供大于求”四个

考研政治分值分布_考研政治 马原哲学四大学习的方法

考研政治分值分布_考研政治马原哲学四大学 习的方法 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章是马原理的绪论部分,此章跟20__年大纲相比变化是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社会根源、思想渊源和实践基础”改为“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社会根源、实践基础和思想渊源”。 唯物论部分没有变化。辩证法部分将“联系与发展;发展的实质;发展与过程”改为“发展的实质;发展与过程”;删掉了“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将“事物发展过程中肯定和否定及否定之否定”改成“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肯定和否定”;将“唯物辩证法的方法与认识方法和工作方法的一致性”改成“唯物辩证法与认识方法和工作方法的一致性”。 第三章所指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论部分,有两处更改,将“实践的标准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改为“实践标准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将“实践活动中的主体、客体与中介”改为“实践和认识活动中的主体、客体与中介”。这样表述更加完备,使知识点更加全面、综合。 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史观部分相对于20__年变化如下:将“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统一” 改为“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内涵及其作用”;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的理

论意义”改为“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的内容及其意义”;将“经济基础的内涵”改为“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内涵”;删掉“上层建筑的含义”;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统一”改为“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关系”;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互作用的矛盾运动规律”改为“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删除“社会主义社会的改革”;将“科学技术社会作用的二重性”改为“科学技术社会作用的两重性”。 综上,我们针对20__年新的考研(微博)政治大纲马克思主义哲学部分的变化和命题规律进行了分析,下面,根据《20__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思想政治理论考试大纲配套强化指导》,针对新大纲的特点,政治考研辅导老师们谈一下20__年考生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这门学科的学习方法。 第一,概念清晰,逻辑框架鲜明 学习马克思主义原理,首先要准确地掌握它的基本概念,切忌在概念上模棱两可、含混不清、界限不明。例如,我们把哲学定义为“世界观的理论体系”或“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而不是定义为世界观。因为人人都有世界观,不管他自己是否意识到了,但并非每个人的世界观都形成了理论体系,都是系统化、理论化的。只有形成了理论体系的世界观或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才是哲学,并非一切世界观都是哲学。在掌握哲学这个概念时,政治考研辅导老师们建议广大的20__年的考生们既要注

马原哲学原理

马原哲学原理 重要:联系,发展,矛盾,社会存在社会意识,社会基本矛盾 1.世界的物质性原理: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2.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是普遍的。 3.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但人在规律面前又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材料中有关于环境破坏之类的,或者是做事情过度,急功近利) 4.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材料中出现根据某种情况来制定计划或者做某件事,或者立足于国情啊现状啊之类的。) 5.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的理论对实践有巨大的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不科学的理论则会把实践引向歧途。 6.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 7.认识具有反复性,认识具有无限性,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 8.联系的普遍性:①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之中。②每一事物内部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③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其中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关键词:有利于,引起,合作,结合,相互,关系。。) 9.联系的客观性:联系是客观的,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2018考研政治马原高频考点:哲学基本问题_毙考题

下载毙考题APP 免费领取考试干货资料,还有资料商城等你入驻 邀请码:8806 可获得更多福利 2018考研政治马原高频考点:哲学基本问题 哲学基本问题是考研政治马原的高频考点之一,在复习的时候需要考生强化记忆。下面小编重点解读这一考点,希望考生注意结合相关知识点进行巩固记忆。 一、哲学基本问题的提出 哲学基本问题的提出者是恩格斯,他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提出了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在哲学基本问题中,思维可以等同于精神、意识、主观,存在则等同于物质、客观。(注:当且仅当在哲学基本问题中存在等于物质) 二、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 我们可以把哲学基本问题分成两个方面进行研究,第一个方面探讨世界的本原到底是物质还是意识,究竟谁是第一性的问题。第二个方面研究思维能不能正确认识存在,即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这两个方面是从不同的维度去研究哲学基本问题的,西方古代哲学家注重研究第一方面的内容,西方近代哲学家则更加注重研究第二方面的内容。根据哲学基本问题的两方面内容,又可以形成四种派别:从第一性方面来讲,形成的派别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从同一性方面来讲,形成的派别是可知论和不可知论。这些为我们以后学习哲学基本派别奠定了基础。 三、哲学基本问题的理论意义 研究哲学基本问题到底有什么意义呢?其实研究它不仅重要,而且必要。首先,它是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不能回避的最基本问题,因而也是任何哲学派别都不能回避而必须回答的问题,是解决其他一切哲学问题的前提和基础。其次,是人类实际生活中的基本问题,普遍存在于人类的实际生活中并决定着人们的思想和行动的出发点和方向。最后,它是划分哲学基本派别的重要依据。这些都是他的理论性质。 考试使用毙考题,不用再报培训班

马原答案

简答论述题 1.哲学的基本问题及主要内容,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如何科学回答了社会的物质性? P28 答:基本问题:思维与存在、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内容:其一,意识和物质、精神和自然界,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即物质与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其二,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即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 答:(P33)社会的物质性主要表现在: 第一,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第二,人们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虽然有意识作指导,但任然是以物质力量改造物质力量的活动,任然是物质性的活动。 第三,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集中体现这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综上所述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在内的整个世界,其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2、简述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展望未来社会的科学立场和方法。P253 答:(一)在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的基础上指明社会发展方向 (二)在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旧世界中阐发未来新世界的特点(三)立足于揭示未来社会的一般特征,而不作详尽的细节描述

3、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辩证关系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P43 答: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是相互连接、相辅相成的,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没有同一性也没有斗争性。在事物的矛盾中,矛盾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矛盾斗争性的绝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绝对性,矛盾的同一性体现了物质静止的相对性。无条件的绝对的斗争性与有条件的相对的同一性相结合,构成事物的矛盾运动,推动事物的发展。 矛盾的斗争性和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是相互结合共同发生作用的。但在不同条件下,二者所处的地位会有所不同。在一定的条件下,矛盾的斗争性可能处于主要的方面,而在另外的条件下,矛盾的同一性又可能处于主要的方面。 4、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及其现实意义 P44+资料 P3 答:(1)辩证关系: 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共性寓于

北大2012马原考题范文

2012-2013年第一学期马克思主义原理期末考试题(开卷) 一、选择题(至少有一项符合题意,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10×1) 1、在下列选项中,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的是: A 理在事先(客观唯心主义) B 世界是绝对精神的产物料(客观唯心主义) C 现实世界是理念世界的影子(客观唯心主义) D 心外无物 2、辨证的否定是:(P41) A 事物的自我否定 B 事物联系的环节 C 事物发展的环节 D 事物发展的连续性与非连续性的统一 3、“见仁见智”这一成语从认识论上说体现了: A 认识因人而异 B 真理因人而异 C 认识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 D 认识同主体素质密切相关 4、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具有不确定性,是指:(P20) A 实践标准是不可靠的 B 实践不是检验认识真理的唯一标准 C 实践有历史局限性,它对真理的检验是一个过程 D 科学理论也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5、资本原始积累的方式包括:(P126) A 圈地运动 B 资本再投资 C 奴隶贸易 D 利用国家政权进行掠夺 6、下列关于金融资本的表述中,正确的是(P164) A 金融资本是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所产生的一种新型资本形式 B 金融资本是银行资本、证券资本和保险资本的总称 C 金融资本是工业垄断资本和银行垄断资本融合的产物 D 金融寡头的统治是在金融资本的基础上形成的(这句话是对的,但是不是不应该用在这里) 7、与封建社会相比,资本主义极大的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主要原因在于:(P182)A社会化大生产促进了科学技术的进步 B 资本追求剩余价值的内在动力与竞争的外在压力促进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C 资本主义上层建筑对资本主义经济基础的建立和完善发挥了重要作用,社会进步 D 资本主义不断爆发的经济危机使生产和需求得到了强制性的平衡 8、资本社会化的最高形式是: A 股份制 B 私人垄断资本主义 C 合作制 D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政治马原备考关键点:哲学基本问题

政治马原备考关键点:哲学基本问题 在我们翻开马原课本的时候,第一个映入眼帘的知识点就是哲 学及哲学基本问题。这个知识点考的概率比较小,但是从知识的全 面性角度出发,我们还是应该掌握这个知识点的。而且,通过了解 哲学基本问题,我们还可以了解很多其他知识点。 我们可以看到,所有的哲学家在思考这个世界,完成自己的哲 学体系的过程中,必定会有意无意的逐渐完成自己对哲学基本问题 的解答。首先解决的是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即世界的本源是 什么?是物质还是意识?费尔巴哈在对黑格尔以及基督教的批判的同时,在他声称是人创造了神而非神创造了人的瞬间,间接的确定了 自己事实上唯物主义者的身份——即使他自己声称自己是唯心主义 的有神论者。而黑格尔在承认“绝对意志”的那一瞬间,也就承认 了自己唯心主义者的身份。笛卡尔在论证“我思故我在”这句名言 的时候,也就承认了自己二元论的建立。 如果我们翻阅哲学家的著作,我们可以看到,大多数的哲学家 都不会直接发表声明,声称自己属于唯物主义或唯心主义,但是对 这一问题的回答一定会在哲学著作中体现,费尔巴哈在后期甚至拒 绝使用唯物主义这个词,称自己为人本主义,但是仍然不能改变自 己唯物主义者的身份。世界本源问题支撑着所有哲学家的理论体系,就像大楼的地基,树木的根一样。在这个问题被哲学家们解答以后,他们是不会再轻易修改它的,否则,他们的哲学大厦就会在一瞬间 倾塌。这就是为什么世界的本源问题会被称为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 面的原因。 哲学基本问题的另一方面是物质和意识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我们能不能完全认识这个世界。在我们完成对世界本源的探讨后,对于意识和物质是否可以完全同一这一问题上,又有了一个分歧,一部分哲学家遵从古代哲学家的脚步,认为意识可以完全认识 物质,另一部分哲学家则开始踏入不可知论和怀疑论的领域。 哲学基本问题的两个方面的相互联系是不容割裂的。认识论必 须以本体论为前提和出发点,哲学家对世界可知性问题的回答,其 确定性的内容是由他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问题的回答所决定的,无论从逻辑上还是从人的认识实际发生过程来说,都只有回答 了本体论的问题以后才能回答认识论的问题。即使是那些否定本体 论的哲学家,在他们解决认识论问题的基本倾向和态度中,也总是 包含着对本体论问题的回答。本体论是认识论的前提和出发点,认

马原基本原理——方法论意义

马原基本原理——方法论意义 基本原理 一、世界的物质性原理及其方法论要求 1、原理归纳:马克思主义哲学把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叫物质。无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都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世界的本质是物质。 2、方法论要求:这一原理要求我们从实际出发,反对从主观出发,反对“上帝创世说”。 二、意识能够反映客观事物的原理及方法论要求 1、原理归纳: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但会受主客观方面因素的影响,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会不同。主观方面的因素主要有立场不同、世界观不同、人生观不同、思维方法不同、知识结构不同。 2、方法论要求:只要我们端正立场,以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来观察事物,以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为指导,不断充实我们的科学知识,运用正确的思维方法,我们就一定能够在正确认识世界的道路上不断前进。 三、意识反作用的原理及方法论要求 1、原理归纳: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歪曲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2、方法论要求:要求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反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既反对否认意识能动作用的形而上学的观点,又要反对片面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错误。 四、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要求 1、原理归纳: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积极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消极阻碍作用。 2、方法论要求:要求我们既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 基本原理 一、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原理及方法论要求 1、原理归纳: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普遍之中,其中没有任何一个事物孤立地存在,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联系具有客观性和多样性。 2、方法论要求: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对事物的联系进行具体分析,反对形而上学孤立、片面地看问题。 二、因果关系的原理及其方法论要求 1、原理归纳:唯物辩证法认为,原因是引起某种现象产生的现象,结果是被某种现象引起的现象。在每事每物的具体因果联系中,原因和结果有严格区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因果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条件性。 2、方法论要求:承认因果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进行科学研究的前提;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才能提高人们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反对倒因为果,倒果为因。

最新马原开卷考试必备

马原开卷考试必备 基本考核点 v 绪论 v 一、基本概念: v 马克思主义、科学性、革命性p14 v 二、教学重点: v 马克思主义的概念p3、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p2和组成部分p3、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征P15和理论品质p16、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方法p20-21 v 绪论 v 三、一般知识点: v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条件p4,p6、马克思主义产生后的实践活动发展p11、马克思主义产生意义P18、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意义——理论联系实际 v 第一章 v 一、基本概念: v 哲学、哲学基本问题、世界观p27、唯物主义、唯心主义、物质、运动、静止、时间与空间(概念与特性)、实践; v 联系、发展、矛盾及其双重属性、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度、质变、量变、肯定与否定p46; v 第一章 v 二、教学重点: v 1、哲学概念p27、哲学基本问题(含义p28、具体内容p28、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划分标准p28-29) v 2、物质概念(唯一特性p30)、运动(概念p32、物质与运动关系p32、运动与静止p32、时空间概念及特性p32)、劳动在意识产生过程的决定作用p30-31、意识的本质p31及其能动作用p56-57;实践内涵p34、形式p35、特征p35、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v 第一章 v 3、联系观(内涵p40、特点p40)、发展观(内涵p41、实质p41、新旧事物概念p 41、新生事物不可战胜性p41) v 4、矛盾规律:矛盾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矛盾内涵?、矛盾属性(内涵p43、关系p43、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p44)、矛盾的共性与个性(内涵p44,p45、关系p45); v 第一章

马原哲学部分

马原重点哲学部分 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1.从它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2.从它的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3.从它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及其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规律的学说。 4.概括地说,马克思主义是有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为他的后继者所发展的,以批判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5.马克思主义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基本组成部分,它们是有机统一的。 二、马克思主义创立的背景 1.1836年英国爆发了延续长达十余年、声势浩大的全国性的工人运动——宪章运动;1844年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举行起义;1831年法国里昂工人举行了第一次起义,1834年举行第二次起义。法国、德国、英国工人运动的兴起,标志着现代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2.19世纪西欧三大现金思潮: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学、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为马克思主义的创立提供了直接的理论来源。 3.19世纪的三大科学发现,即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细胞学说和生物进化论,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自然科学的前提。 三、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请简述马克思注意的XX特征) 1.马克思主义从产生到发展,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这种强大的生命力的根源在于它的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这种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也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特征。 2.马克思主义具有科学性,它是对客观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映。他的科学性表现在:坚持世界的物质性和真理的客观性,力求按照世界的本来面目如实地认识世界;力求全面地认识客观事物,并透过现象深刻地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自觉接受时间的检验,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马原期末考试试卷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试卷(A) 适用班级:08级本科生开卷试卷总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承认客观真理是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是在真理上坚持了() A.唯物主义B.辩证法C.唯心主义D.可知论 2、“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是() A.唯物主义的历史观 B.宿命论的历史观 C.唯意志论的历史观 D.循环论的历史观 3、生产商品的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 A.生产商品的同一个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 B.生产商品的两次不同劳动 C.生产同一商品的两个劳动过程 D.不同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 4、就意识的能动性而言,“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创造客观世界”,这种观点 () A.夸大了意识的作用 B.是对意识能动作用的正确揭示 C.是唯意志主义的表现 D.是唯心主义哲学的表现 5、任何科学理论都不能穷尽真理,而只能在实践中不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这说明() A.真理具有客观性 B.真理具有相对性 C.真理具有绝对性 D.真理具有全面性 6、生产价格的变动最终取决于()。 A.平均利润的变动 B.成本价格的变动 C.商品价值的变动 D.商品价格的变动 7、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是()。 A.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B.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矛盾 C.生产与消费的矛盾 D.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矛盾 8、在社会生活中,上层建筑对于社会发展的性质取决于() A.国家政权的阶级属性 B.社会意识形态的性质 C.社会生产力的性质 D.它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 9、划分生产关系类型的基本标志是() A.产品的分配形式 B.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性质 C.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 D.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 10、“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和“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这两种观点是() A.前者是辩证法,后者诡辨论 B.前者是形而上学,后者是辩证法 C.是相同的,只是强调的方面不同 D.二者都是辩证法,后者是对前者的发展 11、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是() A.观察实验方法 B.逻辑推理方法 C.矛盾分析法 D.归纳演绎方法 1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这两句诗句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B.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 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量的统一 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13、“如果偶然性不起作用的话,那么世界历史就会带有非常神秘的性质。”这是一种() A.历史宿命论的观点 B.形而上学机械决定论的观点 C.唯心主义、神秘主义的观点 D.辩证唯物主义决定论的观点 14、人们先设计图纸,然后根据图纸施工建成大楼,这说明() A.意识决定物质 B.意识创造物质 C.意识依赖于物质 D. 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 15、对“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这句话的正确解释是() A.劳动和土地都是价值的源泉 B.劳动创造使用价值,土地形成价值 C.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外部条件,土地是价值的真正源泉 D.劳动必须和自然物相结合才能创造出物质财富 16、下列实物形态的资本中,同时属于生产资本,不变资本和固定资本的是() A.原料和燃料 B.辅助材料 C.机器设备 D.商业设施 17、“纸上得来终归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告诉我们()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间接经验毫无作用 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D.实践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 18、商品的本质因素是() A.使用价值 B. 价值 C.交换价值 D .价格 19、“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的关系是() A.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 B.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关系 C.抽象与具体的关系 D.唯心辩证法与唯物辩证法的关系 20、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组织原则是() A.民主集中制 B.人民代表大会制 C.全党服从中央 D.一切服从大局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多选少选及错选都不得分) 1、“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哲学意义是() A.意识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

2020年考研政治马原必背知识点(一)

2020年考研政治马原必背知识点(一)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核心考点 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一)★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世界观的理论体系 (1)一切哲学都不能调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基本派别,这是哲学的党性 (2)唯物主义主张物质第一、精神第二,按世界的本来面目去说明世界,不附加外来成分。 (3)唯心主义主张精神第一性、物质第二性。(把握唯心主义的两个基本形态) ①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感觉、观念作为唯一真实的存在和世界的本原;(唐刘禹锡唯物) ②客观唯心主义把某种脱离个人的精神变为独立的存在,作为世界本原和万物创造者。 (4)唯心主义产生的根源:(感觉是屏障,不可知论)(马克思和旧唯物最主要区别:唯物史观) ①阶级根源:在阶级社会,唯心主义哲学受到反动没落的社会阶级的拥护和利用,所以得到保存和留传。根源不能说主观和客观相背离,因为它是认识错误的原因,可以是教条主义经验主义的错误 ②社会根源:社会分工、脑体劳动分离,为片面夸大精神意识的作用提供了条件。 ③认识论根源:在认识过程中,将认识的某一特征、方面、部分加以夸大。将认识过程中的感性阶段夸大、绝对化,导致主观唯心主义。将认识过程中的理性阶段夸大、绝对化,导致客观唯心主义

(5)旧唯物主义的缺陷:机械性、形而上学性、不彻底性,没有确立科学的实践观(重点把握) (6)马克思主义的特点:(马克思最伟大的贡献:创立唯物史观;) (旧唯物半截子是因为自然观唯物,历史观唯心;) ①阶级性---公开申明为谁服务;(一切辩证法都认为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发展变化的。没有认为世界统一) ②实践性---强调理论对实践的依赖关系,理论反过来又指导实践。(解决问题的出发点----实践) ③革命性与科学性的统一,革命性建立在科学性基础之上,即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之上。 (7)马哲与具体科学的关系:一般与个别;抽象与具体;指导与被指导;普遍与特殊。 2,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一) ①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从中找出其固有的规律性,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 ②解放思想: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破除不符合实际的旧观念,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使主观与客观相符合 ③与时俱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指导下的实践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④解放思想是前提,实事求是是核心,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是目的,三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马原 哲学有关语句(很实用!)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有关哲学问题的经典论断 1、“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之外,什么也没有。”(马、恩) 2、“物质是从各种实物总和中抽象出来的。”(马、恩) 3、“运动应当从它的反面即从静止找到它的量度。”(马、恩) 4、“一切物质在本质上都具有类似感觉的反映特性。”(列宁) 5、“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脑并在人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马、恩) 6、“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创造客观世界。”(列宁) 7、“一切以条件、地点和时间为转移。”(斯大林) 8、“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马、恩) 9、“头脑的辩证法只是观实世界(自然界和历史)的运动形式的反映。”(马、恩) 10、“所谓客观辩证法是支配着整个自然界的,而所谓主观辩证法,即辩证的思维,不 过是自然界中到处盛行的对立中运动的反映而已。”(马、恩) 11、“任何一般都是个别的一部分,或一方面,或本质。”(列宁) 12、“辩证法对观存事物作肯定理解的同时包含对观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观存事 物的必然灭亡的理解。”(马、恩) 13、“原因和结果经常交换位置。”(马、恩) 14、“如果偶然性不起任何作用的话,那末世界历史就会带有非常神秘的性质。”(马恩) 15、“被断定为必然的东西,是由纯粹的偶然性构成的,而所谓偶然性的东西,是一种 有必然性隐藏在里面的形式”。(马、恩) 16、“本质在表现出来;现象是本质的。”(列宁) 17、“假象的东西是本质的一个规定,本质的一个方面,本质的一个环节。”(列宁) 18、“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马、恩) 19、“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列宁) 20、“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的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 理论一经群众掌握,也就会变成物质力量。”(马、恩) 21、“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变自然界而发展的。”(马、恩) 22、“人的思维既是至上的,又是非至上的。”(马、恩) 23、“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马、恩) 。 24、“实践标准实质上决不能完全地证实或驳倒人类的任何表象。这个标准也是这样的‘不确定’,以便不至于使人的知识变‘绝对’,同时它又是这样的确定,以便同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的一切变种进行无情的斗争。”(列宁) 25、“思想根本不能实现什么东西。为了实现思想,就要有使用实践力量的人。”(马、恩) 26、“人对一定问题的判断愈是自由,这个判断的内容所具有的必然性就愈大。”(马、恩) 27、“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更深刻地感觉它。”(毛泽东) 〖JP〗 28、“没有抽象的真理,真理总是具体的。”(列宁) 29、“真理和谬误的对立,只是非常有限的领域内才具有绝对的意义。”(马、恩) 30、“只要再多走一小步,仿佛是向同一方向迈的一小步,真理就会变成错误。”(列宁) 3l、“实践高于(理论的)认识,因为它不仅具有普遍性的品格,而且还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列宁) 32、“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马、恩) 33、“人类社会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马、恩) 34、“人的本质,在其观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马、恩) 35、“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马、恩) 36、“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己。”(马、恩) 37、“经济上落后的国家在哲学上仍然能够演奏第一捉琴。”(马、恩) (二)中、西哲学史上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典型命题列举 1、“元气是构成世界的本体。”(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2、“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苟子) 3、“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荀子) 4、“天地合气,万物自生。”(王充) 5、"一天一地,并生万物,万物之生,俱得一气。”(王充) 6、“太虚即气”、“凡可状皆有也;凡有皆象也;凡象皆气也。”(张载) 7、“五行之气、天与人相交胜。”(刘禹锡) 8、“水是万物的始基。”(古希腊泰勒斯) 9、“万物都从火产生,也都消灭而复归于火。”(古希腊赫拉克利特) 10、“原子是世界的共同基础。”(古希腊德谟克利特) (三)中、西哲学史上古代自发辩证法典型命题列举 1、“无平不陂,无往不复。”(《易经》,指事物发展变化的普遍性和永恒性。) 2、“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弱之胜强,柔之胜刚,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指矛盾的双方相互转化是一种普遍现象。)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