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25 七律 长征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25 七律 长征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25 七律 长征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25 七律 长征

五年级上《七律长征》教学设计

(2012-05-08 19:46:39)

分类:课堂教学

标签:

杂谈

教学目标:

1、认识了3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正确理解下列词语:只等闲、逶迤、腾细浪、磅礴、走泥丸、云崖暖、铁索寒。

2、理解诗意,感受毛泽东及其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和熏陶。

3、有感情地朗诵全诗,感受诗的节奏和韵律,背诵全诗。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诗句含义,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难点:通过重点词句体会红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准备]:

1、学生查找有关长征的资料并自学生字词;

2、收集有关毛泽东所写的诗词。

[课前预习]:

1.课前布置学生查找有关资料,了解长征的相关知识,上课时讲述你所了解的长征。

2.借助工具书及注释读懂课文。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解题。

1、师:回顾那段峥嵘岁月,二万五千里长征,谱写了多少感人肺腑的英雄事迹;二万五千里长征,造就了多少顶天立地的英雄人物;二万五千里长征,又留下了多少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力量。那么,如此丰富深厚的历史内涵,在长征即将结束的前夕,一代伟人毛泽东写下了诗史上这首著名的七律《长征》。风云历史,浓缩成一首诗。今天我们就顺着伟人的笔迹,去触摸长征的风景。

(教师板书课题:25七律.长征)

2、解释“七律”。(七言八句,颔联、颈联对仗工整)。

二、初读,整体感知。

出示阅读提示(请一位学生读,明确要求):

1、自由朗读诗歌,注意把诗读通顺,力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初步把握朗读的节奏和感情。

2、指名学生读,正音并检查生字:逶迤磅礴泥丸岷山。

3、刚才在读诗歌的时候,哪儿些字词的意思你不太明白,你可以提出来。谁来帮助他解决这个问题?(预设:等闲、逶迤、腾细浪、磅礴、走泥丸云崖、三军、尽开颜。随着我们深入学习,我想对“暖”“寒”这两个字的含义会有更深刻的理解。)

4、再读读这首诗,想想:这首诗写了什么?(红军长征,遇到了各种艰难险阻,最后取得了长征的胜利。)哪句话看出来: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理解着句诗。只等闲:平平凡凡的小事。

师:同学们说得不错,诗歌描写红军长征历经的千难万险,表现了红军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

三、品“万水千山”体会“远征难”。(等闲小事有哪些?读着读者,你仿佛都看到了那些画面了.)这首诗为我们具体展示了哪几幅红军长征途中威武雄壮的“征难图”?你最欣赏其中的哪几幅图?为什么?

万水千山:泛指,形容山无数,水无数,困难多,艰险多。

A那么红军战士们渡过了哪些河呢?请你在诗中找出来。

金沙(金沙江),大渡(大渡河)。

谁来读一读写水的诗句。

B、红军渡过了金沙江、大渡河,又越过哪些山呢?

找出:五岭、乌蒙、岷山。

谁再来读一读写山的诗句。

2.这一路长征,红军可谓是跋山涉水,长征从江西瑞金出发,一直到达陕北延安,这就是长征的整个路线图。(出示长征路线图)。

1、“腾细浪”、“走泥丸”

1)、说感受

预:绵延不绝的五岭只不过是翻腾着的细小的波浪;气势磅礴的乌蒙山只不过是滚动着的小泥丸。

引导:说得真好,能读出你的感受吗?

(2)、看图。师板画引导学生比较:逶迤——细浪,磅礴——泥丸。

引导:五岭山脉纵横四省、绵延千里,乌蒙山海拔2300多米,气势磅礴。拖着病残之躯,忍饥挨饿翻越这样的大山,他们走了一天又一天,山是翻了一座又一座,战士们的草鞋走破了一双又一双,有的战士累倒了,有的战士病倒了,有的战士永远留在了山上。但这样的困难红军怕不怕?(不怕)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师生合作读)

(3)、学生练读

引导:多么强烈的对比呀,谁能读出山的雄伟,细浪、泥丸的轻巧?为什么毛主席和他所领导的红军会这样看待?(革命乐观主义)(生自己练读之后,老师引领学生分组读。)这样的事情在红军的眼里都是小事。只因为——读: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4)、男女合作读,再齐读。

2、“暖”与“寒”说感受→读。

过渡:还能从诗文中的哪些地方感受到红军的勇敢?

(1)请生讲“巧渡金沙江”的故事,引导学生理解“暖”。引导:金沙江之战,干净利落,快刀斩乱麻,高兴呀!再读——

(2)预答:害怕(这就是寒)读

心惊肉跳(这就是寒)读

毛骨耸然(这就是寒)读

看了这场战斗,你有什么感受?

预设:惨烈、激烈(这就是寒)——你读!

惊心动魄(这就是寒)——你读

(3)生感情读,读出红军的“不怕”

引导:金沙江智取,大渡河恶战,这一“暖”一“寒”是红军战士当时心情的真实写照。两场战斗,两种场面,心情一样吗?你能读出这两种不一样的感受吗?自己练一练。(分男女组朗读)

指点:天险逾越了,但现在回想起那场面,还叫人胆战心惊。"暖",写出了巧渡成功的愉快。"寒",写出了强渡的惊心动魄,又进一步突出了"难"。这一暖一寒再现了红军战士面对敌人的英勇无畏——读;

这一寒一暖让我们再次感受到了红军把困难视为“等闲”的乐观精神——读。: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3、悟“更喜”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质疑:更喜?读读前面的诗句,细细琢磨。(有过哪些喜?)

2)、他们翻越了五岭和乌蒙,他们渡过了金沙江,夺下泸定桥,这一切他们都曾乐观的面对,虽然如今面对的大雪山终年积雪,绵延千里,但是你可以想象到什么?(他们依然乐观;不放在眼里)翻越了岷山,意味着长征即将胜利。谁不高兴呢?所以,毛泽东看到的是“三军过后——”(生接)“尽开颜”

3)师:是啊,红军是英勇的,红军是乐观的,难怪毛泽东会那样豪情万丈地赞道——读: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四、总结全诗,拓展延伸。

1、让我们用毛主席的一段话对长征做个总结。

2、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同学们得到什么启示?

师:同学们得到的启示很大。苦不苦,想想红军二万五。以后同学们不管遇到什么困难,不妨想想红军长征,一定会得到一股新的力量,让你勇敢地战胜它。我想,这就是我们学习这一课的最大收获。

3、拓展延伸

交流所搜集到的毛泽东的其他长征诗词,说说毛泽东诗词的风格。

板书设计:

25七律长征

只等闲(画泥丸)

远征难(画细浪)英勇乐观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五年级上学期语文第25课《七律·长征》同步练习D卷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五年级上学期语文第25课《七律·长征》同步练习D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基础运用 (共8题;共50分) 1. (4分)课前预习 ①《七律·长征》这首诗是________在________年________月红军长征胜利结束时写的。 ②诗中________一句与我们学过的《飞夺泸定桥》有关。 2. (10分)给下列字组词 征________ 证________;崖________ 涯________;闲________闭________ ;岷________ 眠________;磅________ 榜________ 3. (2分)根据意思写词语。 弯弯曲曲延续不绝。________ 广大无边,形容气势宏大。________ 4. (8分)给形近字组词。 喧________ 漠________ 暇________ 陪________ 渲________ 寞________ 瑕________ 赔________ 5. (10分)填空 ①《长征》是一首________律诗,作者是________,写于1935年10月,________。作者不仅是一位________家、________家,还是一位伟大的________。这首诗生动地描述了________在________途中战胜________的过程,热情地歌颂了红军战士的________精神。

6. (8分)我是拼音小能手(选正确读音) nán nàn 难________友难________题艰难________ 难________民 gēng gèng 更________衣更________快更________加三更________天 7. (5分)说说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8. (3分)句段推敲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诗句中的“千里雪”是指________,“三军”是指________,“尽开颜”的意思是________。 二、阅读理解 (共1题;共40分) 9. (40分)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巡道工的故事 暑假里,我乘火车到外婆家去玩。我靠着车窗,看见绿色的田野,清澈见底的溪流……从窗外匆匆闪过。眼前的美景深深地吸引着我。 “呜——”前方传来了一声汽笛长鸣,我探出头往前一看,车头正带着我们转弯,弯道旁站立着一位老工人,他虽然戴草帽,可是身上的汗水仍然像许多条细细的小溪往下淌,那光着的上身显得油光滑亮,好像是用紫铜铸成的,他的手里,举着一把铁锤,正微笑着向我们致意。 我敢肯定,他就是巡道工,因为爸爸曾经给我讲过巡道工的故事…… 有一次,爸爸坐火车到远方去出差,在一个漆黑的深夜,列车在倾盆大雨中飞驰。突然,车厢“咯噔”一声猛响,在一个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地方停下来。 人们从睡梦中惊醒过来,打开车窗,只见在列车的前言,一盏红灯在一晃一晃,借着车头的光柱大家看到了,雨幕中有个人提着红灯在走,浑身像刚从水里出来的一样,他就是巡道工。

25《七律·长征》教案设计

25七律·长征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而自读、自悟是学生阅读的基础。因此,阅读教学要在教师有效引导下让学生充分地读,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达到“以读促讲”,尤其是长征的历史背景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教师的“讲”显得“生搬”,学生的多种形式的“读”才可达到“入情入境”的效果。本课教学设计力图体现“以读为本,读中积累;以读促讲,读中内化”的教学理念。巧妙的结合影音、图片等信息技术手段,给学生视听冲击,紧抓诗眼“难”字展开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鼓励学生运用动笔画一画、记一记、读一读等多种方法深化对文章的理解,进而更深刻地感受红军的大无畏精神。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搜集长征背景资料及毛泽东的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解题导入 1.播放《长征》歌曲。 师激情解说:同学们,我们现在听到的这首歌叫“长征”。在作家魏巍的笔下,长征是“地球的红飘带”。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说:“长征是一部英雄史诗,是现代史上的无与伦比的一次远征。”在美国作家索尔兹伯里的笔下,长征是“前所未有的神话”。 2.板书课文题目。(生三次齐读课文题目。每次齐读前引言:这是地球的红飘带;这是现代史上的无与伦比的一次远征;这是前所未有的神话。) 过渡:红军长征历时两年,行程二万五千里,而毛主席仅用56个字就概括了这其中的一切。让我们一起来感受毛主席的满怀豪情吧! 设计意图:激情澎湃的歌曲,动情的导入语,加上层层深入的朗诵,不仅渲染了气氛,营造了情境,而且将学生迅速带入了那艰难困苦的长征岁月,为学习诗文作好了情感铺垫,

25七律长征 (自动保存的)

25七律长征 一、按提示填空。 1、《七律·长征》是___________在红军长征胜利结束时写下的一首诗。全诗生动概括了__________长征的艰难历程,赞颂了红军的_______和_________精神。 2、长征经过了__个省,翻越_____座大山,跨过_____条大河,行程约________。长征从___年___月开始,到___年___月结束。 3、“金沙水泊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句中上下对仗工整,其中___对的是___;___对的是___,_____对的是____。最后两句中一寒一暖反映了__________,表达了__________。 二、把下列诗句补充完整。 1、金沙水拍云崖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风一更,雪一更,___________________ 3、孤帆远影碧空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但使龙城飞将在,_____________________ 5、天若有情天亦老, 三、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尽:A完;B达到极端;C全部用上;D用力完成;E全、所有的。 1、三军过后尽开颜。() 2、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3、水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闲:A没有事情,没有活动; B不在使用中;C闲空儿;D与正事无关的。 4、万水千山只等闲。() 5、爸爸忙里偷()闲,为我编了蝈蝈笼子。() 6、老师们在办公室里闲谈着,正巧,校长进来了。() 7、家搬了以后,有了一间闲房,正巧给我做书房。() 四、判断下列诗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1、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2、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3、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4、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五、判断下列诗句是属于什么季节。 1、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2、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3、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4、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5、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六、阅读下面的文段,并按要求回答问题。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找出诗中押韵的几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韵脚是 _____________。(2)“万水千山只等闲”意思是 七、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25课七律长征课文 七律长征课文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服务,优质的文档,谢谢阅读/双击去除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25课七律长征课文 七律长征课文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25课《七律·长征》课文的学习重点是理解诗句,体会中国工农红军战胜种种艰难险阻,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的精神。小编在此整理了五年级上册语文第25课《七律·长征》课文,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25课《七律·长征》课文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25课《七律·长征》课文简说本课是毛泽东在红军长征胜利结束时写下的一首诗。全

诗生动地概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赞颂了中国工农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这是一首七律诗,全诗共八行,每行七个字,每两行为一句,共四句,分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首联以直白的词汇、豪迈的语势,高屋建瓴,总领全诗,高度概括出红军在长征中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它以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革命浪漫主义风格,成为全篇的纲领。“不怕”两字,回答响亮,下笔千钧,以坚定的语气表现出红军面对长征过程中的千难万险,全无惧色,顶天立地。“等闲”两字则将困难轻轻一瞥,加深了对“不怕” 的表述,表现出红军藐视困难、从容不迫的自豪感。“万水千山”以静写动,以艰难险阻为主体,展现了一幅浓缩红军长征壮阔历程的总览图。 颔联承接“千山”。作者先用“逶迤”和“磅礴”的夸张手法极言山势雄险,用的是“扬”的手法,而后用“细浪”和“泥丸”的比喻手法言其渺小,用的是“抑”的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2019-2020学年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八组第25课《七律·长征》同步练习A卷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2019-2020学年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八组第25课《七律·长 征》同步练习A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基础运用 (共6题;共42分) 1. (8分)看拼音写词语。 kuān kuòzhuāng jia hēiàn héng qīshùb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yìliào zhùzhái xuèyèhūfēng huàn y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10分)选词填空。 截然偶然竟然必然显然 ①侵略者最终_______落得失败的下场。 ②姐妹俩性格_______不同。 ③他一向准时到校,这次迟到是_______的。 ④没想到小红在这次讲演中_______获得了一等奖。 ⑤敌人居高临下,_______更容易发现我们。 3. (3分)根据解释写出正确的四字词语。 ①一下子飞得很高。_______ ②非常害怕,脸色都变了。_______

③形容因失败或不顺利而情绪低落、萎蘼不振的样子。_______ 4. (5分)读句子,用划线的字词写句子。 ①爸爸的鞋像小船。 ②姐姐一边唱歌,一边跳舞。 ③我的脾气可怪了,有时候我很温和,有时候我却很暴躁。 5. (6分)加偏旁成新字,再组词语。 令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良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旁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6. (10分)把三句话合为一句话。 早上,我走进教室。 我放下书包。 我认真地做值日。 二、阅读理解 (共2题;共26分) 7. (16分)请认真阅读下列短文,完成小题。 离别的前一天早上,外祖父早早地起了床,把我叫到书房里,郑重地递给我一卷白杭绸包着的东西。我打开一看,原来是那幅墨梅,就说:“外公,这不是您最宝贵的画吗?” “是啊,莺儿,你要好好保存!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经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硕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第25课《七律_长征》预习案

第25课《七律?长征》预习案 预习任务: 1.利用各种途径再搜集有关红军长征和毛泽东主席的相关资料。 2.利用各种记忆生字新词的方法,熟记本课生字新词 3.采用查字、词典结合课后注释的方法理解诗的内容。 第25课《七律?长征》导学案 教材分析:这是毛泽东在红军长征胜利结束时写下的一首七言律诗,全诗共八行。 生动的概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赞颂了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 导学目标: 1.掌握生字词。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诗句的意思及表达的思想感情。导学重难点:弄懂词语及诗句的意思,体会 课文的思想感情。 导学课时:两课时 导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看过电视剧《长征》吗?谁能说一说发生在长征途中的故事吗? 学生根据看过电视剧《长征》的印象自由谈,如“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等。 2.是啊,同学们所讲的都是发生在长征途中的感人故事。长征是非常艰苦的,红军历经千心万苦,终于在1935年十月10 月到达陕北根据地,毛泽东心潮澎湃,激动地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长征》这首诗。(板书课题) 二、资料介绍(课件展示) 1. 作者简介:

毛泽东( 1893-1976):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 战略家和 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 造者和领导人,毛泽东 思想的主要创立者。 2. 长征简介: 中国工农红军为了北上抗日,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围剿,保存自己的 实 力,于 1934 年 10 月从江西瑞金出发(指红军长征路线地图),一路跋山涉 水,翻过 五岭,突破乌江,四渡赤水,越过蒙山,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 飞夺泸定桥,爬雪 山,过草地,最后翻过岷山,于 1935年 10月到达陕北。 在这短短的一年时间里, 红军击溃了敌人多次的围追堵截, 纵横 11 个省, 翻越 18 座大山,跨过 24 条大河,完成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3. 小组交流课前搜集的相关资料。 (采用自主学习法) 三、小组合作,展示自学字词: 1. 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在不理解的字词上画上记号。 2. 同桌互读,互相正音。 3. 检查自学情况(出示小黑板,指名读、齐读) (1)磅礴(p d ngb o )逶迤(w e iy i )丸(w a n ) 岷(mi n )岭 (l I ng ) ( 2)解释词语:(集体反馈) 万水千山:形容山无数,水无数,说明困难多,艰 险多。 等闲 逶迤 走泥丸:小 泥球在 脚下滚过去。 岷山:在四川、甘肃交界的地方。海拔在四千米左右,终年积雪。 三军:指中国 工农红军一、二、四方面军,也就是整个红军。 尽开颜:全都喜笑颜开。 4. 指名读。(个别正音) 四、师生合作(老师范读,学生画出节奏。)(采用演示法) 红军/不怕/ 远征/难, 平平常常。 弯曲绵延的样子。 气势雄伟的样子。 小浪花。 细浪

25《七律长征》1+1群文阅读

《七律·长征》1+1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教材来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年版 教学内容来源: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八组 单元主题:走近毛泽东 课型:精读课 课时:共两课时 授课对象:五年级学生 设计者:马宪法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1)掌握本单元“礴、丸、岷”等生字。读读写写“远征”等词语,丰富词语的积累。不懂的词语借助工具书和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2)会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边阅读,边想象画面的读书方法。学习联系上下文体会课文中的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积累文中优美的句段,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来。 解读:“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也是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对学生朗读习惯的培养,“体会词句”是让学生知道词句在文中的表达意图,既理解文本内容,又能理解语言,继而积累语言。 2.教材分析 作为本册第八组第一篇课文,《七律?长征》这首诗就是毛泽东在红军长征胜利结束时写下的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中国革命的不朽史诗!全诗生动概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赞颂了中国工农红军的大无畏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3.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学习诗歌的能力,但是长征距离他们比较遥远,在理解和情感上需要一定的引导。 学习目标 1.会在脱离语言环境的情况下通过认读字卡和书写练习,正确认读“礡、丸、岷”三个生字,正确读写“逶迤”“磅礴”“岷山”等词语。并积累运用。(第一课时目标) 2.把握诗词的朗读节奏,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一课时目标) 3.通过交流资料、看视频,展开想像,大体把握诗意。(第二课时目标) 4.抓住关键词句,反复品析诗句,读出毛泽东及其中国工农红军的大无畏的精神和英勇豪迈的

25《七律长征》练习题

25 《七律长征》练习题 一、读拼音写词语。 wēi yí pánɡ bó tiě suǒ ní wán cháng zhēng wàn shuǐ qiān shān 二、按要求写词。 近义词等闲一一()逶迤一一()磅礴一一() 反义词细浪一一()寒一一()开颜一一() 三、给带点的字选选择正确的读音打勾。 1、红军不怕远征难.( nán nàn ),万水千山只等闲.(xi? xián )。 2、更喜岷.( mínɡ mín )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 jìnɡ jìn )开颜。 四、组词。 岷()崖()博()傍()度()蒙() 眠()涯()礴()磅()渡()腾()五、全对的在后面括号里打“√”,有错别字的在错别字下用“”画出,并改在后面括号里。 (1)欣赏观赏赏月品赏 ( ) (2)时候气候以候候鸟 ( ) (3)版图黑版出版版本 ( ) (4)积累积聚积极积攒 ( ) 六、同音字填空。 1.xiàn 贡( ) 呈( ) ( )入界( ) 2.jìng 究( ) ( )赛清( ) 洁( ) 3.yōu ( )秀 ( )久 ( )愁清( ) 4.wán ( )笑泥( ) ( )皮写( ) 七、我会用恰当的词句描述。 五岭山脉()乌蒙山()金沙江()八、我能给下面的词语选择恰当的解释。 (1)只等闲:() A.只要等到空闲的时候。 B.只不过是随随便便罢了。 C.只不过是随随便便的事罢了。 (2)三军:() A.前军、中军、后军。 B.陆军、海军、空军。 C.对军队的统称。特指中国工农红军。 (3)尽开颜:() A.所有的人脸上都出现高兴的样子。 B.脸上都有了红润的颜色。 C.大家全都笑了。 九、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尽:A完;B达到极端;C全部用上;D用力完成;E全、所有的。 1.三军过后尽开颜。() 2.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3.水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闲:A平平常常; B不在使用中;C闲空儿;D与正事无关的。 4、万水千山只等闲。() 5、爸爸忙里偷闲,为我编了蝈蝈笼子。() 6、老师们在办公室里闲谈着,正巧,校长进来了。() 7、家搬了以后,有了一间闲房,正巧给我做书房。() 十、判断下列诗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1、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2、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八组第25课《七律·长征》同步练习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八组第25课《七律·长征》同步练习 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 一、xx 题 (每空xx 分,共xx 分) 一、基础题 1.根据课文看拼音写汉字 wán yá mín bó suǒ xián ________子 山________________山 般________________链 ________着 2.多音字组词 难nán________nàn________;横héng________hèng________;磅páng________bàng________;尽jǐn________ jìn ________ 3.我是拼音小能手(选正确读音) nán nàn 难________友 难________题 艰难________ 难________民 gēng gèng 更________衣 更________快 更________加 三更________天 4.写出近义词 等闲—________磅礴—________难—________暖—________ 5.写出反义词 难—________暖—________ 6.给下列字组词 征________证________; 崖________涯________;闲________闭 ________;岷________ 眠________; 磅________榜________ 7.给划线的字注音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逶迤磅 礴岷 山 更 喜 尽 开 8.指出下列各句运用的修辞方法 ①上面那石头吓了一跳,顾不得生气了。 ________ ②骄傲像隔年的草根。________ ③灯光如同一串流动着的珍珠。________ ④“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________ 9.填空 ①《长征》是一首________律诗,作者是________,写于1935年10月,________。作者不仅是一位________家、________家,还是一位伟大的________。这首诗生动地描述了________在________途中战胜________的过程,热情地歌颂了红军战士的________精神。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25.七律·长征同步练习(附答案)

丸崖岷 基础区。 一、读拼音写词语。 wēi yípánɡbódàdùqiáo qiān lǐxuětiěsuǒhán zǒu níwán 1、红军不怕远征难.( nán nàn ),万水千山只等闲.( xi? xián )。 2、更喜岷.( mínɡ mín )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 jìnɡ jìn )开颜。

三、组词。 岷()崖()博()傍()度() 眠()涯()礴()磅()渡() 四、给多音字组词。 h?nɡ() bànɡ() 横磅 hanɡ() pánɡ() 五、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尽:A完;B达到极端;C全部用上;D用力完成;E全、所有的。 1、三军过后尽.开颜。() 2、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3、水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闲:A平平常常; B不在使用中;C闲空儿;D与正事无关的。 4、万水千山只等闲.。() 5、爸爸忙里偷闲.,为我编了蝈蝈笼子。() 6、老师们在办公室里闲.谈着,正巧,校长进来了。() 7、家搬了以后,有了一间闲.房,正巧给我做书房。() 六、判断下列诗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1、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2、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3、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4、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七、判断下列诗句是属于什么季节。

1、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2、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3、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4、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5、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阅读区。 七律·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1、全诗是围绕哪一句诗来写的?用“”在文中画出来。 2、诗中写到了红军长征经过的地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圈出画横线句子中的一对反义词,说说它们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年级语文上册《25.七律·长征》练习题

25七律.长征 基础过关 一、看拼音,写词语,看谁写得漂亮。 二、比一比,再组词。 征( ) 崖( ) 证( ) 涯( ) 岷( ) 丸( ) 眠( ) 执( ) 三、按要求填空。 1.“丸”字按音序查字法应先查大写字母________,再查音节________。 2.“礴”字用部首查字法,先查________部,再查________画,是________结构。 3.“远征难”中的“难”读________,“尽开颜”中的“尽”读________。 四、将下面的词与解释用线连起来。 只等闲翻腾着的细小浪花 腾细浪只把它看成很平常的事 走泥丸小泥球在脚下滚过去 尽开颜全部露出笑脸 探究应用 五、阅读《七律·长征》,完成题目。 1.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1)这句诗应用的修辞手法是( )(多选) A.比喻B.拟人C.夸张 (2)这首诗表现了红军战士( ) A.藐视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的豪迈气概。 B.自高自大,自以为了不起。 C.本领高,没有困难难得住他们。 2.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1)“暖”字表达了红军( )后的心情。 A.飞夺泸定桥B.巧渡金沙江 (2)“寒”字让我体会到( ) A.天气寒冷,连铁索也寒光闪闪。 B.夺取泸定桥时的惊心动魄。 六、读诗歌,完成练习。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1.仿照例句的标示,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例: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A.五岭/逶迤/腾/细浪 B.乌蒙/磅礴/走/泥丸 C.金沙水/拍云/崖暖 D.大渡/桥横/铁索/寒 2.这首诗是围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展开叙事抒情的。向我们展示了五幅红军“征难图”,你能仿照下面的例子加以概括吗? ①攀(五岭) ②越( ) ③渡( ) ④夺( ) ⑤翻( ) 3.第____和第____句是写:“万水千山”中的“山”;第____句和第____句是写“万水千山”中的“水”。其中________和________是“千山”的代表,________和________是“万水”的代表。“万水千山”在诗中的意思是( ) A.千座山,万条河。“千”“万”是实数。 B.形容山无数,水无数,隐含着的困难多,艰险多。4.“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两句中,“三军”指________,“开颜”指__________。诗句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___之情。 七、请你阅读毛泽东对长征的伟大历史意义作的评价,然后回答问题。 讲到长征,请问有什么意义呢?我们说,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于今,历史上曾经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吗?十二个月光阴中间,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侦察轰炸,地下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路上遇着了说不尽的艰难险阻,我们却开动了每人的两只脚,长驱二万余里,纵横十一个省。请问历史上曾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吗?没有,从来没有的。长征又是宣言书。它向全世界宣告,红军是英雄好汉,帝国主义者和他们的走狗蒋介石等辈则是完全无用的。长征宣告了帝国主义和蒋介石围追堵截的破产。长征又是宣传队。它向十一个省内大约两万万人民宣布,只有红军的道路,才是解放他们的道路。不因此一举,那么广大的民众怎会如此迅速地知道世界上还有红军这样一篇大道理呢?长征又是播种机。它散布了许多种子在十一个省内,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将来是会有收获的。总而言之,长征是以我们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宣告结束。谁使长征胜利的呢?是共产党。没有共产党,这样的长征是不可能设想的。中国共产党,它的领导机关,它的干部,它的党员,是不怕任何艰难困苦的。谁怀疑我们领导革命战争的能力,谁就会陷进机会主义的泥坑里去。长征一完结,新局面就开始。 1.请把反问句“不因此一举,那么广大的民众怎会如此迅速地知道世界上还有红军这样一篇大道理呢?”改为陈述句。

25七律·长征

《25七律〃长征》导学案(语文五年级上册)学习目标: 1、我能认识并会写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远征、等闲、细浪”等词语。 2、我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我能利用工具书理解诗意。 学习重点:我能弄懂诗句中词语的意思,从而理解诗意。 知识链接: 七律诗体名,七言律诗的简称。每首八行,每句七字。偶句末一字押平声韵,首句末字可押可不押,必须一韵到底。句内和句间要讲究平仄,中间四句按常规要对仗。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全诗共八行,每行七个字,每两行为一句,共四句,分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预习任务: 1、利用各种途径再搜集有关红军长征和毛泽东主席的相关资料。 2、利用各种记忆生字新词的方法,熟记本课生字新词。 3、采用查字、词典结合课后注释的方法理解诗的内容。 自主、合作、探究: 我来闯关: 2、我能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 万水千山:等闲: 五岭:逶迤: 细浪:磅礴: 拓展延伸: 读读同步阅读中的毛泽东的诗词四首。或者自己收集到的有关毛泽东的诗词。 第二课时 预习任务: 1、再次记忆本课生字新词,特别是易错的字词。 2、理解诗中重点诗句的意思。 3、朗读并背诵律诗,体会诗的思想感情。 4、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诗句,在诵读中进一步体会红军的战斗豪情。 自主、合作、探究:我来试一试: 1、那些诗句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什么?并用自己的话写出诗句的意思。 2、红军战士的哪些品质值得你学习? 拓展延伸: 沁园春雪1936.02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馀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忆秦娥娄山关1935.02 西风烈, 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 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 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1、在小组内朗读全诗,同学之间互相纠正发音。说说你对诗歌的体会(可以是质疑,可以是点滴的体会,也可以是印象深刻的地方)。 2、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在小组内共同理解词语从而理解诗句。 3、师生共同解决在学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 1、我会听写本课生字新词。 1、在小组内比赛朗诵全诗,并推选代表在全班展示,谈谈朗诵的技巧。 2、从那些诗句中深刻体会红军长征途中的“难”以及红军战士的“不怕难”,并说说你的体会。 3、有感情朗诵诗句,理解诗句,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1949.04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胜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菩萨蛮·大柏地 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雨后 复斜阳,关山阵阵苍。 当年鏖战急,弹洞前村壁。装点此关山,今 朝更好看。 水调歌头游泳1956.06 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 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 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余。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风樯动,龟蛇静, 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 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25课 七律·长征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 第25课《七律·长征》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五年级孩子好奇心强,容易被新奇的事物吸引,想象力丰富,他们的思维积极性容易被激发出来。同时,孩子在庆祝长征胜利八十周年的各种活动中虽然已经对红军长征的历史背景有了一定了解,但缺乏对长征艰苦历程完整的学习,缺乏对长征精神的感受和体验。再加上这首诗的时代背景离学生的生活年代比较远,学生要把握诗中的思想感情自然有一定的难度。根据课文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我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自主感悟为主线的教学思路,在学生充分预习的基础上,以激发兴趣法、采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扩大教学容量,理解课文内容,感悟写法,体会感情。并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引导学生体会诗境。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诗句意思。 (2)了解诗的比喻、夸张、对比等手法的运用,感受毛泽东诗词中的浪漫主义情怀。 2、过程与方法: (1)品评作品中的诗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2)让学生通过诗句展开丰富的想象。 3.情感与态度:

了解红军在长征中所表现出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让学生将这种无畏、乐观、勇往直前,不屈不挠的精神融入进自己的骨髓,成为生活中的强者。 教学重点: 体会关键词语的含义及其饱含的深情,感悟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了解红军战士在长征途中所表现出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用具: PPT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了解长征 1.导入课题:同学们,就在八十年前,中国工农红军开创了一个伟大的军事奇迹——二万五千里长征。(板书:长征) 2.了解长征 (1)对于长征,你有哪些了解? (2)音乐起,播放配乐沙画《雄关漫道》,教师激情概述长征的原因、路线、主要战役等。 (3)了解毛泽东创作《七律·长征》写作背景,板书课题,了解“七律”,读好课题。 二、自读诗句,初读感知

第25课《七律·长征》预习案

第25课《七律·长征》预习案 预习任务: 1.利用各种途径再搜集有关红军长征和毛泽东主席的相关资料。 2.利用各种记忆生字新词的方法,熟记本课生字新词。 3.采用查字、词典结合课后注释的方法理解诗的内容。 第25课《七律·长征》导学案 教材分析: 这是毛泽东在红军长征胜利结束时写下的一首七言律诗,全诗共八行。生动的概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赞颂了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 导学目标: 1.掌握生字词。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诗句的意思及表达的思想感情。 导学重难点: 弄懂词语及诗句的意思,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导学课时:两课时 导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看过电视剧《长征》吗?谁能说一说发生在长征途中的故事吗? 学生根据看过电视剧《长征》的印象自由谈,如“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等。 2.是啊,同学们所讲的都是发生在长征途中的感人故事。长征是非常艰苦的,红军历经千心万苦,终于在1935年十月10月到达陕北根据地,毛泽东心潮澎湃,激动地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长征》这首诗。(板书课题) 二、资料介绍(课件展示) 1.作者简介:

毛泽东(1893-1976):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 2.长征简介: 中国工农红军为了北上抗日,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围剿,保存自己的实力,于1934年10月从江西瑞金出发(指红军长征路线地图),一路跋山涉水,翻过五岭,突破乌江,四渡赤水,越过蒙山,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最后翻过岷山,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 在这短短的一年时间里,红军击溃了敌人多次的围追堵截,纵横11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完成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3.小组交流课前搜集的相关资料。(采用自主学习法) 三、小组合作,展示自学字词: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在不理解的字词上画上记号。 2.同桌互读,互相正音。 3.检查自学情况(出示小黑板,指名读、齐读) (1)磅礴(pángbó)逶迤(wēiyí)丸(wán)岷(mín)岭(lǐng) (2)解释词语:(集体反馈) 万水千山:形容山无数,水无数,说明困难多,艰险多。 等闲:平平常常。 逶迤:弯曲绵延的样子。 磅礴:气势雄伟的样子。 细浪:小浪花。 走泥丸:小泥球在脚下滚过去。 岷山:在四川、甘肃交界的地方。海拔在四千米左右,终年积雪。 三军:指中国工农红军一、二、四方面军,也就是整个红军。 尽开颜:全都喜笑颜开。 4.指名读。(个别正音) 四、师生合作(老师范读,学生画出节奏。)(采用演示法) 红军/不怕/远征/难,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25.七律.长征》教材分析

《25.七律.长征》教材分析 一、教材解读 1.课文简要。 本课是毛泽东在红军长征胜利结束时写下的一首诗。全诗生动地概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赞颂了中国工农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这是一首七律诗,全诗共八行,每行七个字,每两行为一句,共四句,分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首联以直白的词汇、豪迈的语势,高屋建瓴,总领全诗,高度概括出红军在长征中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它以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革命浪漫主义风格,成为全篇的纲领。“不怕”两字,回答响亮,下笔千钧,以坚定的语气表现出红军面对长征过程中的千难万险,全无惧色,顶天立地。“等闲”两字则将困难轻轻一瞥,加深了对“不怕”的表述,表现出红军藐视困难、从容不迫的自豪感。“万水千山”以静写动,以艰难险阻为主体,展现了一幅浓缩红军长征壮阔历程的总览图。 颔联承接“千山”。作者先用“逶迤”和“磅礴”的夸张手法极言山势雄险,用的是“扬”的手法,而后用“细浪”和“泥丸”的比喻手法言其渺小,用的是“抑”的手法,这抑扬之间更显出红军的伟大。“腾”与“走”的拟人化动态描写,使静止的山有了生气,大山与红军都灵动起来。此联可谓想象超绝,用语新奇,境界阔大,气象万千。 颈联承接“万水”。一“暖”一“寒”,既写出了天气情况,又写出了心理感受。作者以两种感觉互相对比,既表达了红军渡过金沙江后的喜悦,又表现了夺取泸定桥的惊心动魄,足见红军的神勇无比。一“拍”一“横”也是以动写静的手法。此联对仗自然、工整,以自然环境寄寓无限感慨,极具气势。 尾联描述了长征的最后历程。翻越“千里雪”的岷山,其困难程度其实超过“逶迤”的五岭和“磅礴”的乌蒙山,但这时由于胜利在望,心情舒朗,“喜”由心生,眼中望去的风雪交加路也就变得美不胜收了。最后以“开颜”收篇,写出了红军翻过雪山后一片欢腾的喜悦之态,同时预示了长征的彻底胜利。 纵观全诗,气势磅礴,气魄宏伟,格调高昂,笔力雄健。不仅大处雄浑,节奏强烈,而且小处精细,抑扬顿挫。诗中对仗极为工整,用词极为精当。 对张牙舞爪、穷凶极恶的敌人不置一字,视之若无。──这种傲视山川的夺人之气,非百战百胜、总揽全局的三军统帅、一代伟人而不能拥有此胸怀,无此胸怀亦不能出此语。这就是毛泽东的艺术风格,这就是毛泽东诗词艺术的魅力所在! 选编这首诗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对诗句意思的理解,感受到中国工农红军在毛泽东的领导下战胜艰难险阻的大无畏精神、英勇豪迈的气概和胜利后无比喜悦的心情,领略毛泽东作为诗人的豪情和作为一代伟人的博大胸怀、高昂气质。这是教学的重点。教学的难点是理解二、三句诗的意思并体会蕴含的思想感情。 2.词句解析。 (1)对句子的理解。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红军不怕远征的艰难险阻,把历经千山万水的艰难困苦看作是平平常常的事。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五岭山脉那样高低起伏,绵延不绝,可在红军眼里不过像翻腾着的细小波浪;乌蒙山那样高大雄伟,气势磅礴,可在红军看来,不过像在脚下滚过的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金沙江两岸悬崖峭壁,湍急的流水拍击着两岸高耸的山崖,给人以温暖的感受(暗示红军巧渡金沙江后的欢快心情);大渡河上的泸定桥横跨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25 七律 长征

五年级上《七律长征》教学设计 (2012-05-08 19:46:39) 分类:课堂教学 标签: 杂谈 教学目标: 1、认识了3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正确理解下列词语:只等闲、逶迤、腾细浪、磅礴、走泥丸、云崖暖、铁索寒。 2、理解诗意,感受毛泽东及其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和熏陶。 3、有感情地朗诵全诗,感受诗的节奏和韵律,背诵全诗。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诗句含义,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难点:通过重点词句体会红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准备]: 1、学生查找有关长征的资料并自学生字词; 2、收集有关毛泽东所写的诗词。 [课前预习]: 1.课前布置学生查找有关资料,了解长征的相关知识,上课时讲述你所了解的长征。 2.借助工具书及注释读懂课文。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解题。 1、师:回顾那段峥嵘岁月,二万五千里长征,谱写了多少感人肺腑的英雄事迹;二万五千里长征,造就了多少顶天立地的英雄人物;二万五千里长征,又留下了多少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力量。那么,如此丰富深厚的历史内涵,在长征即将结束的前夕,一代伟人毛泽东写下了诗史上这首著名的七律《长征》。风云历史,浓缩成一首诗。今天我们就顺着伟人的笔迹,去触摸长征的风景。 (教师板书课题:25七律.长征) 2、解释“七律”。(七言八句,颔联、颈联对仗工整)。 二、初读,整体感知。 出示阅读提示(请一位学生读,明确要求): 1、自由朗读诗歌,注意把诗读通顺,力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初步把握朗读的节奏和感情。 2、指名学生读,正音并检查生字:逶迤磅礴泥丸岷山。 3、刚才在读诗歌的时候,哪儿些字词的意思你不太明白,你可以提出来。谁来帮助他解决这个问题?(预设:等闲、逶迤、腾细浪、磅礴、走泥丸云崖、三军、尽开颜。随着我们深入学习,我想对“暖”“寒”这两个字的含义会有更深刻的理解。)

25、七律长征的教学设计

25 七律·长征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诗句,了解中国工农红军战胜的种种艰难险阻。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能力目标: 1、能借助有关图书资料寻找有关长征的史实资料。 2、理解诗句,能用自己的话语谈谈从诗中那些地方可以看出红军不怕远征难。 情感目标:体会红军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学情分析: 学生是山城街道中心小学五年级二班的学生,主要来自农村。学生比较喜欢学习古诗(近现代诗),但这些诗的内容和写作手法确实和学生的现实生活有一段距离, 学生手头材料有限。所以学生对长征这一历史事件的了解也很有限。但学生有很高的学习热情,通过点拨、引导,能充分发掘学生的潜能。 教学重点: 理解长征中红军遇到的艰难险阻和战士们对待困难的态度,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教学难点: 通过重点词句体会红军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和熏陶。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学生查找有关长征的资料并自学生字词;收集有关毛泽东所写的诗词。 教师准备:中国地图、截取视频资料、多媒体影音朗读教学课件、自制幻灯片、课前查找的资料 教学方法: 教师组织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 课时安排:一课时 课前预习: 1.课前布置学生查找有关资料,了解长征的相关知识,上课时讲述你所了解的长征。 2.借助工具书及注释读懂课文。 教学过程: 一、揭题,初步感知诗歌内容 1、同学们,在我国的革命历程中,有一次伟大的壮举,有一座不朽的丰碑,那就是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它为新中国的建立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那么同学们你们了解长征嘛?生交流收集的资料。 2、师介绍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路线:投影出示红军长征的地形图。 当时,为了北上抗日,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围剿。1934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从江西瑞金出发,一路跋山涉水,翻过了五岭,突破了乌江天险,四渡赤水,越过气势磅礴的乌蒙山,接着又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沪定桥,然后爬雪山,过草地,最后翻过岷山,终于在1935年10月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毛主席即兴吟诵了此诗。 板书课题:25七律.长征 3、解释“七律”。(七言八句,也就是说这首诗每行7个字,一共8句话,而且律诗中间4句两两相对应,朗读的时候有和谐的旋律和鲜明的节奏。)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