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不同肥料侧深施肥技术在寒地水稻上的对比

不同肥料侧深施肥技术在寒地水稻上的对比

不同肥料侧深施肥技术在寒地水稻上的对比

不同肥料侧深施肥技术在寒地水稻上的对比

发表时间:2019-04-24T15:47:26.110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2期作者:陶鑫

[导读] 摘要:本文以龙粳31水稻品种为试验材料,通过大田试验的方法研究不同肥料处理的前期植株长势、分蘖等生理指标和后期产量性状指标。

黑龙江省云山农场黑龙江 158420

摘要:本文以龙粳31水稻品种为试验材料,通过大田试验的方法研究不同肥料处理的前期植株长势、分蘖等生理指标和后期产量性状指标。结果表明:侧深施肥可以显著提高水稻产量;各种肥料侧重点不同,普通侧深专用肥致力于提高穗粒数,而特殊侧深专用肥则侧重于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

关键词:侧深施肥;株高;产量;分蘖

前言:侧深施肥技术是水稻插秧机配带深施肥器,在水稻插秧的同时将肥料施于秧苗侧位土壤中的施肥方法。其主要优点是可促进前期生育;肥料利用率高,施肥量可减少20%左右;有利于防御低温冷害,省工、省成本;也可减轻对河川、湖沼水质的污染。该技术是在全层施用基肥、表面追肥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1994年黑龙江省水田机械化研究所引入水稻侧身施肥机并试验成功,开始在垦区大面积示范应用。1994年全省运用侧深施肥技术达33.3万公顷,增产稻谷6000万公斤,节肥6000多吨。目前,黑龙江农垦总局已把侧深施肥技术作为水稻生产的重点推广项目。

1 试验材料和方法

1.1供试土壤地力指标

试验地设在19作业站1#1进行。供试土壤为黑粘土,肥力中等。土壤有机质含量为3.76;PH值5.5;速效磷19ppm;速效钾143ppm;速效氮232ppm;速效硅2100.1 ppm。

1.2 试验材料

供试氮肥为尿素,含N46%;磷酸二铵,含N18%、P46%;氯化钾,含K2O60%;特殊侧深专用肥,水稻侧深专用肥。

供试水稻品种为“龙粳31”,主茎11片叶。

1.3试验设计

采用大田试验法,完全随机排列,各处理面积12亩,无重复,各处理单排单灌。试验设计4个处理,即:

处理1 基肥测深专用肥19kg/亩,蘖肥施尿素4.5kg/亩,调节肥施尿素1.5kg/亩,穗肥施尿素1.5kg/亩、60%氯化钾4.2kg/亩。

处理2 基肥测深水稻专用肥,其他同处理1。

处理3 常规施肥对照,施肥方式及施肥量同普通常规生产田。

1.4田间操作

4月10日播种,4月20日整地,整地时全层施肥,5月14日插秧,分蘖肥5月20日,穗肥7月2日,10月10日成熟收获。

1.5 调查项目和方法

选择有代表性的地块,每个处理设3个调查点,每个调查点为1m2,调查株高和单株分蘖动态,秋季收获时每个小区取3个点,每点1m2,进行考种测产。

2 结果与分析

2.1生育时期情况调查

在水稻生育前期4月上旬出现持续性低温寡照,对水稻播种不利。5月插秧期、返青期气温高水稻生长较快;6月份分蘖期雨水较大,分蘖迟缓,导致水稻缺叶现象;7、8月温度高水稻长势良好。8月中、下旬在水稻抽穗、扬花期出现长时间低温多雨天气、对水稻的正常生长和产量有一定影响,而且导致各个处理普遍发生细菌性褐斑病和褐变穗。如下表:

由表可见,侧深施肥插秧方式可提前返青期,分蘖期,为最后增产增效提供可靠保证,肥料对比上,特殊侧深专用肥和水稻专用肥没有明显差别。

2.2 各处理产量构成因子变化

各处理的产量性状变化详情见下表,由表可以看出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和产量都随着肥料种类的而不同。侧深专用肥主要可以增加穗粒数,但结实率和千粒重较低,而专用侧深专用肥可以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但对于提高穗粒数不明显;对于提高分蘖上两种肥料均无明显效果。

2.3 各处理产量分析

从实际产量看,专用特殊侧深专用肥产量最高,达到591kg/亩,肥料对比上看,特殊側深专用肥高于普通侧深专用肥,相互差异显著。

3 结果与讨论

3.1 侧深施肥可以显著提高水稻产量。

3.2 各种肥料侧重点不同,普通侧深专用肥致力于提高穗粒数,而特殊侧深专用肥则侧重于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

东北寒地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东北寒地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摘要:本文介绍了东北地区寒地水稻高产栽培的技术措施,包括合理选择品种和做好种子处理,培育壮秧,高光效栽培,科学灌溉,合理施肥,防病促早熟等技术措施,并对此进行有益的探讨,来进一步提高东北地区寒地水稻的产量。 关键词:东北水稻栽培技术产量 东北地区粳稻在我国粮食安全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而在气温低,水温低,地温低,长日照的东北地区种植水稻,特殊的水稻生长发育环境要求采取复杂的栽培技术措施以获高产,而影响水稻产量的主要因素是气温和地温,特别是在水稻抽穗前15天至抽穗后25天这40天内的温度直接决定产量,如2005年东北地区黑龙江省建三江农垦红卫农场水稻最高产量记录为733kg/667m2,2006年黑龙江省建三江农垦七星农场水稻最高产量记录为每830.5kg/667m2。 1品种选择和种子处理 根据东北地区前期升温慢,中期高温持续时间短,后期降温快,低温冷害多等特点应选择种植生育期短(125-130天),抗低温能力强,高产优质的早熟品种,目前“空育131”因其生育期短(127天),活动积温少(2320℃),产量出米率高、食味性好,抗低温冷害能力强,分蘖力强,成穗率高,耐肥能力强等诸多优点深得广大种植户的喜爱,特别是在三江地区栽培面积达600万亩以上,占水稻总面积的80%以上。因此东北地区高产栽培多采用空育131品种。 同时在常规的种子清选过程中进行种子包衣,并进行集中浸种催芽,为赢得积温,实现苗齐、苗匀、苗壮,减少苗期病害,培育壮秧等打下了良好的基础。3旱育稀植培育壮苗 “秧好半年粮”,培育壮秧是一切工作的前提和基础,要培育壮秧就要做到“二秋三常年”,即秋整地,秋做床,常年备床土,有机肥,常年培肥地力,实施肥床旱育秧,达到育秧先育土的要求,置床要调酸,浇足底水,趁湿摆盘,精量稀播育壮秧,播种量严格控制在275粒芽种/100m2, 秧田管理是培育壮秧的关键,管理上要以旱育为基础,以同伸理论为指导,以壮秧模式为依据,以调温控水位手段,通过智能控温控湿和微喷技术实现旱育秧,使秧苗地上和地下部分均

寒地水稻前氮后移施肥新技术简介

寒地水稻前氮后移施肥新技术简介 近年来,黑龙江省水稻单产和总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农民施肥中还存在着许多误区,这使得水稻生产中存在单产波动大,稻瘟病和倒伏严重、结实率低等问题。产生这些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氮肥用量过高,施氮时期不合理,氮、磷、钾比例失调。大量的研究证明,在选用优良品种的前提下,施肥对水稻的增产作用最大,农户可调控的空间最大,但施肥不当造成的损失也最大。澄清寒地水稻施肥中的误区,根据水稻需氮规律进行氮素营养调控,均衡施用各种营养元素,是我省水稻单产再上一个新台阶必须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从2001年开始,我们在黑龙江省科技攻关项目、农业部“948”项目、国际水稻所合作项目和国家科技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的支持下,针对寒地水稻生产中施氮量偏高、稻瘟病和倒伏严重、结实率低、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开展研究,取得了一些很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1、修正了寒地水稻100 kg籽粒吸氮量的参数,为确定适宜的氮肥用量奠定了理论基础 以往采用100 kg籽粒吸氮量为1.7~2.1 kg的参数计算寒地水稻施氮量,我们多年多点的试验结果证明,寒地水稻产量在550~600 kg/亩时,100 kg稻谷的吸氮量为1.1~1.6 kg,平均为1.3 kg。应用这一参数计算,要使寒地水稻产量达到600 kg/亩,每亩只需施用6~7 kg的氮素,较常规氮肥施用量减少30%。 2、首次发现,寒地水稻贪青晚熟是由于幼穗分化期前大量施氮造成的 我们发现,正是由于寒地水稻传统施肥中前期氮量过多,造成水稻无效分蘖过多,营养生长期延长,致使水稻贪青晚熟。而在氮肥总量适宜的基础上,减少基蘖肥氮量,增加穗肥的施氮量,不但不会造成贪青晚熟,反而能够使水稻提早成熟。这一发现,为寒地水稻“前氮后移”提供了理论依据。据此,我们改变了寒地水稻传统施肥中氮肥以基蘖肥为主(占90%以上)的方法,将基蘖肥减至60%~70%,穗肥增加到 30%~40%,形成了基蘖肥和穗肥比例为6.5∶3.5和7∶3的施肥模式。 3、首次确定了寒地水稻关键生育时期氮素的营养诊断指标 国际水稻所推荐用SPAD值或LCC值来诊断水稻氮素营养状况,按SPAD阈值确定水稻追施氮肥的数量,但在寒地粳稻上,还没有诊断水稻氮素营养状况的SPAD阈值或LCC阈值。我们首次提出,寒地水稻关键生育时期氮素营养诊断的阈值是SPAD = 38和LCC = 3.5。并在深入研究水稻叶片SPAD值与顶3叶、顶4叶颜色变化相关性的基础上,为农户提供了简便易行诊断施氮的指标。 4、提出了寒地水稻减氮减磷增钾的施肥策略 我们对全省水稻主产区500个典型土壤测定结果的分析表明,土壤中有效氮和有效磷的含量均较高,而60%左右的土壤有效钾含量处于中低水平。依据试验区的测试结果、调查数据和其它资料估算,寒地稻田氮磷钾的平衡为:氮素有48.4 kg/ha的盈余,磷素有9.5 kg/ha 的盈余,而钾素亏缺46.4kg/ha。寒地水稻氮、钾肥施用比例严重失调。据此,我们提出了减氮减磷增钾的施肥策略。在土壤肥力中等偏上的稻田,要达到600 kg/亩的产量,推荐每亩施用6~7 kg N、 2~3 kg P2O5和4~5 kg K2O。这与传统施肥相比,氮肥减少20%左右,磷肥减少30%左右,钾肥增加30%左右。 5、实施效果显著 7年100多个点次的试验证明,采用寒地水稻前氮后移施肥新技术,能显著减少水稻无效分蘖,提高分蘖成穗率,改善水稻群体质量,增加抽穗后光合效率,显著减少水稻病害和倒伏的发生;还能提早抽穗3~5天,这对于防止寒地水稻低温和早霜的危害具有重要意义。另外,水稻穗型整齐、穗大;结实率提高5个百分点以上,千粒重增加0.9g左右,产量提高15%以上,增加稻谷出米率,改善稻米品质,氮肥利用率平均提高18个百分点。通过增

寒地有机水稻高产种植技术

寒地有机水稻高产种植技术 摘要:有机水稻生产,是指通过使用有机肥料和适当的耕作及养殖措施,达到 提高土壤肥力的作用,通过自然的方法控制病、虫、草害,如合理轮作、农业防治、生物治虫、保护天敌等。也就是说,在有机水稻栽培中,基地条件、种子处理、苗床处理、秧田管理、本田整地、病虫草害防治等方面,都必须符合有机生 产的要求。 关键词:有机水稻;栽培技术 1.土地环境整理 土地等种植环境对水稻的种植和生长是极为重要的,有机水稻对种植地的选 择尤为重要,首先种植地的选择要远离市区和工业区,在植被状况良好,空气清洁,光照充足和灌溉便利的地区种植。有机水稻种植的土壤要具有极高的有机物质,有较高的肥力,灌溉方便,排水顺畅,土地集中连片,在土地之间有自然屏 障隔离,病虫害较少。在对种植区域进行种植和管理时要对水肥、土壤和病虫害 进行严格的管理和控制,并进行持续的保护。 2.选种 寒地有机水稻栽培中为了确保水稻的生长可以适应当地的气候条件及水热组合,需要保证水稻种子具备良好的抗倒伏、抗寒能力,这样才能使水稻适应寒地 地区的低温条件。并且在进行寒地有机水稻的选种时还需优先考虑优质、高产、 抗病虫害能力较强的稻种,这样才能保证在寒地有机水稻的栽培中可以达到高产 的要求。 3.种子处理 3.1每公顷用种量 一般钵盘育苗用种量25公斤(发芽率在95%以上),一般旱育苗30~40公斤。盐碱地适当多些,非盐碱地区适当少些,旱育稀植的也要少些。 3.2晒种 选晴天,在干燥平坦地上平铺席子或水泥场摊开,厚度一寸,晒2~3天,白天晒晚间装起来,在晒的时候经常翻动,目的是提高种子活性。 3.3浸种消毒 目的是使种子充分吸水有利发芽,同时消毒防治恶苗病。目前生产上消毒药 剂很多。恶苗净(多效灵)用的较为普遍。本品每袋100克,加水50公斤,搅 拌后浸种40公斤,常温浸种5~7天,浸后不用清水洗可直接催芽播种。 3.4催芽 催芽在28~32℃温度条件下,芽整齐一致,有催芽器用催芽器最好,无催芽 器的可在室内地上,火炕上或育苗大棚内催芽。具体操作,先把浸种好的种子捞出,放入40~50℃的温水中预热,待种子达到温热(28℃左右),立即捞山,装到种子袋中,放置到室内垫好的地上(地上垫30厘米稻草,铺上席子);或者 火炕上,也要垫好,种子袋上盖上塑料布或麻袋、袋内插上温度计,随时看温度,使温度不低于28℃,也不高于32℃,同时保持种子湿度,每隔几个小时上下翻 倒一次,使种子温度尽量上下、左右温度、湿度保持一致。特别注意的是,种子 在发芽的过程中自己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使温度自然升高,稍不注意就会因高 温烤坏种子,一般2天时间就能发芽,当破胸露白80%以上时就开始降温,适当 凉一凉。芽长一毫米。 4.秧盘育秧

2016年全水稻侧深施肥技术

2016年全省水稻侧深施肥技术 试验示范实施方案 为发展生态质量效益型农业,做好农业“三减”工作,2016年确定在我省部分水稻主产县(市)开展水稻侧深施肥技术试验示范工作。为确保试验示范工作顺利实施,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目标 通过应用水稻侧深施肥机械,并配以水稻专用肥料,考核水稻侧深施肥机械的适应性和可靠性,重点对侧深施肥技术与常规施肥方法进行对比验证,探索适合我省现代农业需求的水田节肥增效技术,为进一步在全省大面积推广水稻侧深施肥技术提供技术支撑。 二、示范内容及地点 (一)示范内容: 1.对专用水稻侧深施肥机械进行测试,检验试验使用的国产、进口水稻侧深施肥机械的可靠性、适用性,采集相关技术数据,为完善、配套、形成完整的施肥机型,奠定技术基础。 2.对中化现代农业有限公司生产的水稻专用肥应用效果进行验证,对不同施肥量的处理和对照地块进行全程技术跟踪记载,采集详实数据,做好综合分析最佳施肥量,以及产量、投入产出、经济效益对比情况分析工作。 (二)试验地点: 项目拟落实在我省水稻主产区10个县(市):第一积温区五 - 1 -

常市、泰来县;第二积温区富裕县、兰西县、方正县;第三积温区庆安县、绥棱县、海伦市、富锦市、通河县。由各县(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和农机推广站共同实施。 三、试验机械、肥料 (一)示范点所需先进水稻侧深施肥机械,现有7台进口机械和3台国产机械,每个示范点1台加装侧深施肥装置的水稻插秧机。 (二)试验肥料使用中化现代农业有限公司开发的水稻专用肥,各示范县要及时与中化现代农业有限公司沟通,以便中化集团做好供应准备。 四、方法及处理 1.基本要求:试验示范地块要求地力、整地、品种、栽培模式、密度、管理水平等栽培条件一致。 2.试验处理:采取大区对比法,不设重复,每个处理3亩左右(独立水田田块)。 (1)第一积温区试验处理设计(试点县为五常市、泰来县):对照:常规施肥采用底肥尿素6公斤/亩、二铵10公斤/亩、钾肥8公斤/亩;蘖肥施尿素5公斤/亩,调节肥尿素1公斤/亩;穗肥尿素2公斤/亩、50%硫酸钾5 公斤/亩。如不施调节肥,则调节肥加入蘖肥一起施入。水稻整个生育期施肥总量为37公斤。 处理1:中化侧深专用肥(N:P:K=21:15:16)作为基蘖同施肥侧深施入,肥量30公斤/亩;穗肥尿素2公斤/亩、50%硫酸钾5公斤/亩。水稻整个生育期施肥总量为37公斤。 - 2 -

简述寒地水稻科学施肥技术

简述寒地水稻科学施肥技术 作者:刘英利程立强 来源:《农民致富之友》2020年第31期 寒地水稻属于喜肥的作物,只有为其提供全面均衡、丰富充足的肥料养分,才能保证水稻健壮生长并获得良好的收成。本文就寒地水稻科学施肥技术进行了阐述。 在水稻整个生育期的不同阶段,需施入的肥料包括基肥、分蘖肥、调节肥、孕穗肥等多种类型。在进行施肥时,应注意掌握将基肥施足,分蘖肥早施,调节肥灵活施,孕穗肥适时施等方法。在施肥的时机、种类及用量上准确把握,避免时机不对、种类单一、用量过多或过少等现象。应将肥施得恰到好处,既可以解决肥料养分不足的问题,又能为水稻的生长助力,对水稻的稳产高产提供切实保障。 一、足量施入基肥 基肥是寒地水稻生长的基础性肥料,因其承担着水稻前期生长所需的肥料供应,如果用量不足或种类不对,会造成水稻生长的基础偏弱,影响水稻整个生育期的生长及最终的产量。基肥最好在春季进行水整地时施入,在打浆后进行找平前将全部基肥施入水稻田中。如果是地比较平无需再进行找平时,可在水耙地前施入基肥。基肥的品种为二铵、尿素和氯化钾,每公顷的用量分别为二铵150公斤,尿素65公斤、氯化钾100公斤,将以上肥料混拌均匀后在田间撒施。 二、提早施入分蘖肥 分蘖肥要尽量早施,使肥料可以尽早发挥作用,促进水稻早分蘖、多分蘖,一般在水稻插秧后就应及时将分蘖肥施入,保证肥效在分蘖盛期时能够最大程度地发挥。分蘖肥的种类主要是硫酸铵和尿素,也可以配合施入适量的硫酸锌。一般每公顷稻田需施入硫酸铵100公斤、尿素50公斤,35%的硫酸锌溶液7.5公斤。如果插秧比较早,可分两次施入尿素,第一次在插秧后即可施入,第二次应在4-6叶期时施入。要避免施肥的时间过晚,使肥效在拔节期才开始有效反应。 三、灵活施用调节肥 在水稻分蘖的数量少,水稻植株长势较差时,应施入调节肥,可使水稻的生长发育情况得到及时调整。水稻植株长势差往往是因为缺肥而引起的,必须及早将调节肥施入,施肥的最佳时机为水稻达到分蘖临界叶位之时。要根据水稻田块的长势情况施用调节肥,一般是哪缺肥就施哪儿,缺肥的主要表现是稻苗发黄,长势较弱。调节肥一般选用硫酸铵,每公顷施入50-75公斤,此时施肥可以促进后期分蘖的生长,使其形成有效的分蘖。如果此时植株出现早穗,也

水稻施肥方案

水稻施肥技术综述 水稻要长好,施肥少不了,不但要施饱,方法更需巧。2008年的早稻就要插秧了,为了帮助农民朋友合理施肥、促进水稻早发、壮长和丰收,以下就水稻的科学施肥方法作一介绍。 一、水稻各个生长期施肥量 1.施肥量。水稻施肥量可根据预期产量、水稻对养分的需要量、土壤养分的供给量以及所施肥料的养分含量和利用率进行计算。以广东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丰产田(每667平方米一季水稻产量近500千克)的较佳施氮量为每公顷180千克纯氮,磷钾量可以通过氮磷钾比例计算。 2.施肥期。可分为基肥、分蘖肥、穗肥、粒肥(视水稻生长势而取舍)4个时期。各个时期的施肥时间和分配比例如下。 (1)基肥。水稻移栽前施入土壤,基肥占化肥总量的40%,结合最后一次耙田施用。建议每667平方米施用20千克撒可富水稻肥20~12~14或类似复合肥。 (2)分蘖肥。分蘖期是增加株数的重要时期,在移栽或插秧后半个月时施用。建议每667平方米施用20千克撒可富水稻肥20~12~14或类似复合肥。 (3)穗肥。分为促花肥和保花肥。促花肥是在穗轴分化期至颖花分化期施用,此期施氮可增加每穗颖花数。保花肥是在花粉细胞减数分裂期稍前施用,具有防止颖花退化和增加茎鞘贮藏物积累的作用。穗肥不分促花肥和保花肥,而在移栽后40~50天时施用。建议每667平方米施用10千克撒可富10~6~24的复合肥或类似复合肥。 (4)粒肥。粒肥具有延长叶片功能、提高光合强度、增加粒重、减少空秕粒的作用。尤其群体偏小的稻田及穗型大、灌浆期长的品种,建议施用少量的尿素,但切不可偏氮,以免贪青晚熟。 二、国外水稻主要施肥方法

1.“V”字型施肥法。该施肥法由日本学者根据水稻追施氮肥时期与成熟粒百分率和产量的关系而提出。认为水稻应在抽穗前45天以后和抽穗前21天前一次大量施用氮肥。前、中、后期的施肥比例为 4∶0∶6。“V”字型施肥法可促进分蘖以保证穗数和保持后期叶片功能,利于灌浆结实,是经济、高产、早熟的施肥途径。但其后期施肥偏多,在我国有些地方对水稻的高产是不利的,甚至是危险的。因为水稻生长中、后期高温多雨,施肥偏多易导致徒长倒伏,易诱发稻瘟病、纹枯病等。 2.深层施肥法。以施肥总量的1/3作为全层肥施入土壤,余下2/3肥量在抽穗前35天以球肥深施入全层土壤10~12厘米深。以成穗率85%~95%,结实率85%以上作为目标。如果成穗率低于80%,则基肥过多;结实率低于80%,则追肥过多,此时应调整基肥、追肥数量。 3.片仓施肥法。此法认为提高结实率和粒重才是增产的途径。因此,在抽穗前40天,少施氮,增施钾,施氮占总量20%。抽穗前氮总量的50%分两次施,第一次在抽穗前30天,施促花肥,第二次在抽穗前10~15天施保花肥。余下的30%在抽穗后施,以孕穗期的叶色为标准,自抽穗至收获前10天叶色褪绿,每隔1周施1次,每次施10千克/公顷纯氮,至少3次。 4.桥川潮施肥法。该法大量减少基肥氮肥量,以追施肥为重点。要点:基肥氮素减半或基肥无氮素,在最高分蘖期追施大量氮肥(稻栽后40天最安全),在幼穗分化形成期,将花肥与粒肥合并1次施用。 5.侧深施肥法。水稻插秧同时,将肥料施于秧苗一侧土壤。此法促进早期生育,最适宜寒地水稻栽培。寒地水稻的高产稳产,重要的是促进前期营养生长,确保充足的茎数,用侧深施肥法可以解决低温、地凉、冷水灌溉、早期栽培:稻草还田造成的初期生育营养不足问题,是常规施肥方法难以做到的。北方水稻种植区宜采取此法。 三、国内水稻主要施肥方法 1.前轻~中重~后补法:足适量施用基肥和分蘖肥,合理施用穗肥,酌施粒肥,达到早生稳长,前期不疯,中期促花,后期不早衰。该

寒地水稻栽培技术

寒地优质水稻栽培技术要点 贺伟民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浆果研究所黑龙江绥棱 152204)关键词:寒地优质水稻栽培技术 摘要:水稻是我国主要的农作物之一,我国北方寒地由于气候等条件的特殊性,要想种出优质、高产的水稻必须有优良的栽培技术。 通过多年试验,我研究所总结出一套较完善的寒地水稻栽培技术。 1、品种选择 要选择高产、抗逆性强、积温适宜的优质水稻品种。 2、培育壮秧 2.1选地 本着确保旱育、便于管理、运苗方便的要求,选择地势平坦、排水好、土质肥沃、无农药残留的地块。 2.2 做床 秋做床,建永久性30-50cm高台苗床地。选择好地块浅翻15cm耙平,在结冻前按采用的棚型确定好苗床的长、宽,打好埋桩的孔眼以备扣棚。 2.3 扣棚 在室外温度达到零上5℃以上时,扣上棚膜。 2.4 配制床土 选择合适的壮秧剂,将壮秧剂与足够的过筛细土(比例为1:100)充分搅拌制成营养土,把营养土均匀地散在苗床上,以备播种。 2.4 选种 在播种前,选择晴天晒种2-3天,进行风筛选,最后用比重1.13的盐水进行选种,选种后用清水冲洗有利发芽。 2.5 浸种消毒催芽 浸种消毒同时进行,用10%的施保克3000倍液浸种预防恶苗病,在15-20℃下浸种4-5天,每天上下翻动一次。浸好种子的标记:稻壳颜色变深,稻谷呈半透明状态,透过颖壳可以看到腹白和种胚,米粒易捏断,手碾呈粉状、没有生心。种子催芽时,以高温30℃破肠,露白后种子堆温度控制在25℃,适温催芽,芽长控制在2mm时,把种子摊成薄层,温度降到自然温度,待播。

2.6 播种 室外温度达到5℃以上时,在4月15日左右开始播种,中苗播种量在每平方米芽种200-250g,秧期在30-35天。盐碱地区每平方米芽种在300g左右。在播种前,苗床要浇透水,但不能有积水,覆土后有返润现象,覆土厚度在0.7-1cm。 2.7 苗床除草 采用苗后除草,每平方米用10%千金乳油0.1ml加48%苯达松0.3ml兑适量水,在水稻1.5叶期,杂草2.5叶期喷雾。 2.8 秧田管理是培育壮秧的关键。生产中问题最多、最容易被农户忽视的就是秧田期间的管理。要想育出壮苗,必须管理好苗床温度、水分、酸度、肥力和消灭病虫害,根据秧苗生长情况分为四个时期:a播种到出苗:5-7天,封闭管理注意保温、排水;b出苗期到一叶一心期:适宜温度为25-28℃,晴暖天在9-15时开棚通风;c一叶一心期到二叶一心期:大约5—6天,温度要保证在20—25℃;d二叶一心到插秧前:温度控制在20℃,背风面棚膜打开,昼揭夜盖,最后全揭的逐步通风的办法。 3、本田整地施肥 在水耙前,公顷施入优质农家肥20m3,施入尿素100kg,二铵100kg,硫酸钾110kg。 4、插秧 4.1插秧时间; 当平均气温在13.5℃以上插秧为宜,低于13.5℃返青时间长。 4.2插秧密度; 寒地水稻有效分蘖期短,不能过于稀插,黑土区插秧行距30×13、30×16cm为主。碳酸盐土区25×(10—16)cm为主。 5、本田栽培管理 5.1追肥 追肥2—3次为宜,返青后到第6叶露尖期追尿素75kg,七月上旬或倒三叶生长期至剑叶露尖期追尿素30kg。施肥时注意根据水稻长相,过于繁茂、茎数过多、叶色比茎色浓、剑叶比倒二叶长时都不能追肥,以免贪青晚熟或引发病害。 5.2灌溉 插秧后1—2天保持水层为苗高的三分之二,分蘖期3cm浅水提温促分蘖,分蘖末期黑土区晒田控无效分蘖,碳酸盐土区10—13cm深水控无效分蘖,抽穗前10天为防御低温灌13—16cm深水,抽穗扬花期灌3—5cm浅水为宜,乳熟期干湿交替,黄熟中后期、9月初停

不同肥料侧深施肥技术在寒地水稻上的对比

不同肥料侧深施肥技术在寒地水稻上的对比 发表时间:2019-04-24T15:47:26.110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2期作者:陶鑫 [导读] 摘要:本文以龙粳31水稻品种为试验材料,通过大田试验的方法研究不同肥料处理的前期植株长势、分蘖等生理指标和后期产量性状指标。 黑龙江省云山农场黑龙江 158420 摘要:本文以龙粳31水稻品种为试验材料,通过大田试验的方法研究不同肥料处理的前期植株长势、分蘖等生理指标和后期产量性状指标。结果表明:侧深施肥可以显著提高水稻产量;各种肥料侧重点不同,普通侧深专用肥致力于提高穗粒数,而特殊侧深专用肥则侧重于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 关键词:侧深施肥;株高;产量;分蘖 前言:侧深施肥技术是水稻插秧机配带深施肥器,在水稻插秧的同时将肥料施于秧苗侧位土壤中的施肥方法。其主要优点是可促进前期生育;肥料利用率高,施肥量可减少20%左右;有利于防御低温冷害,省工、省成本;也可减轻对河川、湖沼水质的污染。该技术是在全层施用基肥、表面追肥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1994年黑龙江省水田机械化研究所引入水稻侧身施肥机并试验成功,开始在垦区大面积示范应用。1994年全省运用侧深施肥技术达33.3万公顷,增产稻谷6000万公斤,节肥6000多吨。目前,黑龙江农垦总局已把侧深施肥技术作为水稻生产的重点推广项目。 1 试验材料和方法 1.1供试土壤地力指标 试验地设在19作业站1#1进行。供试土壤为黑粘土,肥力中等。土壤有机质含量为3.76;PH值5.5;速效磷19ppm;速效钾143ppm;速效氮232ppm;速效硅2100.1 ppm。 1.2 试验材料 供试氮肥为尿素,含N46%;磷酸二铵,含N18%、P46%;氯化钾,含K2O60%;特殊侧深专用肥,水稻侧深专用肥。 供试水稻品种为“龙粳31”,主茎11片叶。 1.3试验设计 采用大田试验法,完全随机排列,各处理面积12亩,无重复,各处理单排单灌。试验设计4个处理,即: 处理1 基肥测深专用肥19kg/亩,蘖肥施尿素4.5kg/亩,调节肥施尿素1.5kg/亩,穗肥施尿素1.5kg/亩、60%氯化钾4.2kg/亩。 处理2 基肥测深水稻专用肥,其他同处理1。 处理3 常规施肥对照,施肥方式及施肥量同普通常规生产田。 1.4田间操作 4月10日播种,4月20日整地,整地时全层施肥,5月14日插秧,分蘖肥5月20日,穗肥7月2日,10月10日成熟收获。 1.5 调查项目和方法 选择有代表性的地块,每个处理设3个调查点,每个调查点为1m2,调查株高和单株分蘖动态,秋季收获时每个小区取3个点,每点1m2,进行考种测产。 2 结果与分析 2.1生育时期情况调查 在水稻生育前期4月上旬出现持续性低温寡照,对水稻播种不利。5月插秧期、返青期气温高水稻生长较快;6月份分蘖期雨水较大,分蘖迟缓,导致水稻缺叶现象;7、8月温度高水稻长势良好。8月中、下旬在水稻抽穗、扬花期出现长时间低温多雨天气、对水稻的正常生长和产量有一定影响,而且导致各个处理普遍发生细菌性褐斑病和褐变穗。如下表: 由表可见,侧深施肥插秧方式可提前返青期,分蘖期,为最后增产增效提供可靠保证,肥料对比上,特殊侧深专用肥和水稻专用肥没有明显差别。 2.2 各处理产量构成因子变化 各处理的产量性状变化详情见下表,由表可以看出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和产量都随着肥料种类的而不同。侧深专用肥主要可以增加穗粒数,但结实率和千粒重较低,而专用侧深专用肥可以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但对于提高穗粒数不明显;对于提高分蘖上两种肥料均无明显效果。 2.3 各处理产量分析 从实际产量看,专用特殊侧深专用肥产量最高,达到591kg/亩,肥料对比上看,特殊側深专用肥高于普通侧深专用肥,相互差异显著。 3 结果与讨论 3.1 侧深施肥可以显著提高水稻产量。 3.2 各种肥料侧重点不同,普通侧深专用肥致力于提高穗粒数,而特殊侧深专用肥则侧重于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

寒地水稻超高产栽培技术

寒地水稻超高产栽培技术 1 水稻超高产水平的栽培规划 1.1 品种选择:龙粳14、该品种生育日数从出苗到成熟127d,需活动积温2250~2300℃。主茎11 片叶,秆强抗倒,分蘖力较强,抗稻瘟病和纹枯病,耐寒性强。每穗总粒数98粒,空秕率8.7%、千粒重26.7g。 1.2 主攻目标:目标产量以700kg/667m2为指标设计栽培方案。产量结构为:有效穗数为525株/m2。穗粒数98粒,结实率90%以上,千粒重26.7g,产量700kg/m2。 1.3 播种期,移栽期:根据我场历年气候条件和龙粳14的特征特性,保证9月10日前安全成熟,幼苗期35d,有效分蘖期35d,长穗期30d,结实期40d。确定播种期:当日均气温稳定通过5~6℃时,开始播种、即4月12~15日;插秧期:当气温稳定通过13℃时,即5月17~20日插秧。 1.4 基本苗数:依据叶龄模式,理论上3叶1心秧苗可发生0.5~1个分蘖,按移栽苗龄SH=3.5计,有50%基本苗己带1个蘖,龙粳14有效分蘖临界叶

位为8叶,3叶1心钵体穴播苗移栽到本田后分蘖不缺位,根据叶蘖同伸规律(n-3)可新增有效分蘖8个,平均每株总茎蘖数10个,成穗率85%以上,目标产量1.05kg/m2,收获田间损失率15%计算, 每平方米收获株数[1.05/0.85/26.7/(98×0.9)×10 =525穗 每平方米基本苗?担?525/0.85/10=61.76(株) 每平方米25穴计,每穴种子苗(基本苗数)61.76/25=2.5(颗),精确播种量3粒/穴。 1.5 合理施肥 采用地力差减法确定施肥量。 施N量=(目标产量-空白产量)×作物单位产量养分吸收量 肥料中的养分含量×N肥当季利用率 参照“3414”试验的空白产量390.93kg/667m2计水稻全生育总施N 量;按16.73(kg)/667/m2 ;按N∶p∶k=2∶1∶1计,水稻全生育期总施K量 8kg/667/m2,水稻全生育期总施肥P量10.4kg/667/m2。施肥方法:N肥?s基肥?s蘖肥?s穗肥?s粒肥=5∶2∶2∶1;钾肥?s基肥?s穗肥?s粒肥=6∶3∶1;P肥100%做基肥深施。 2 水稻超高产栽培技术实施

寒地水稻栽培技术措施——11叶品种

水稻高产创建技术措施 1、优化水稻品种 从寒地及井灌特点出发,选用当地安全抽穗成熟的中早熟优质品种,确保低温年份正常成熟。以11片叶极早熟品种为主,推荐应用垦稻20、龙粳31等。 产量构成设计 以垦稻20品种为例,亩产达到817公斤:公顷理论产量=公顷收获穗数×每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520万×100×90%×27克=12636公斤,扣除收获田间损失率3%,实收公顷产量12257公斤(即亩产817公斤)。 2、提高旱育壮秧技术 2.1旱育秧田规范化 本着确保旱育、便于管理、利于培育壮秧、运苗方便等要求,选择地势高爽平坦、土壤肥沃偏酸、背风向阳、排水良好、水源充足、无农药残毒的旱田或水田,设置适当集中的固定高台秧田(秧田高度20-30cm),做到合理布局。秧田内建成具有井(水源)、池(晒水池)、床(秧床地)、路(运输道路)、沟(排水及引水沟)、场(堆肥场、堆床土场)、林(防风林)等基本设施。坚持做好两秋(秋整地、秋作床)、三常年(常年固定、常年培肥地力、常年制造有机肥、培养床土)。育秧棚型,采取大棚育秧,使用育秧微喷技术。 2.2旱育壮秧模式化 运用“增氧壮根、提高胚乳转化率、器官同伸”等理论,按不同苗类型育出标准壮秧。 根据所用品种熟期和移栽方式,在保证安全抽穗成熟的前提下,选定育苗的秧苗类型。机械插秧,用早中熟品种,用中苗移栽,中苗叶龄3.1—3.5叶,秧龄30-35天,苗高13厘米左右,地上部茎叶结构为“3、3、1、1、8”,即中茎长不超过3毫米,第一叶鞘高3厘米以内,1和2叶的叶耳间距1厘米左右,2和3叶的叶耳间距1厘米左右,3叶长8厘米左右,地下部根数为“1、5、8、9”,即种子根1条,鞘叶节根5条,不完全叶节根8条,第1叶节根9条分化待发。百株地上干重3克以上,每盘播芽谷100-110克。人工插秧和摆栽钵苗,用中、早熟品种,以大苗为主,大苗叶龄4.4—4.5叶,秧龄35-40天,苗高17厘米左右,带1-2个分蘖,地上部茎叶结构为“3、2.5、1、1、1、11”即中茎长不超过3毫米,第一叶鞘高2.5厘米以内,3个叶耳间距各为1厘米左右,4叶片长11厘米左右;地下部根数为“1.5、8、9、11”即第2叶节根11条分化待发,其余与中苗相同,百株地上鲜重4克以上,每平方米播芽谷200-250克(6盘)。人插中苗每平方米播芽谷250-300克(6

寒地水稻栽培技术

水稻栽培技术 一、水稻在国民经济中地位 水稻是我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也是我国最重要的商品粮,它的单产和总产均居粮食作物的首位。水稻具有高产稳产的特点,同时也是耗水较多的栽培作物。生产上灌排结合,减少旱涝灾害,而且通过以水调肥、以水调气、以水调温,易于对其生长发育进行促控。水稻单位面积穗数较多,每穗粒数较多,经济产量高,肥料利用效率高,具有较好的丰产性。水稻的类型多,具有一定的广泛性。稻米的营养价值高,一般平均含有75-79%的碳水化合物,6.5-9%的蛋白质,0.2-2%的脂肪,0.2-1%的粗纤维,0.4-1.5%的灰分。水稻具有很强的抗逆性,低洼及盐碱地等其它作物不能完全适应的土地,都可以种植水稻,并且通过种植水稻改良土壤,促进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二、水稻栽培的生物学特性 水稻的一生 水稻的一生是指水稻从种子播种发芽到稻谷(新种子)形成成熟的全过程。在水稻的一生中有着不同的生长发育时期,我们通常根据各个生育时期所建成的器官不同,将水稻的一生划分为三个生育阶段。这三个生育阶段分别是营养生长阶段、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阶段和生殖生长阶段,营养生长阶段是播种到稻穗分化之前的一段时期,通常叫做生育前期。在这一生育阶段主要是长根、出叶和分蘖,建成营养器官如根、叶、分蘖等。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阶段是从稻穗开始分化到抽穗以前的一段时期,通常叫做生育中期,也叫做长

穗期。这个阶段除营养器官如根、茎、叶等继续生长外,主要是茎秆伸长、幼穗形成。生殖生长阶段是从稻穗抽出到新种子成熟的这段时期,通常叫做生育后期,也叫结实期。这个阶段主要是抽穗、开花、结实,形成新的成熟种子。 为进一步了解水稻种子的结构,水稻植株各个器官的形态、生长过程和作用,以及水稻产量形成的全过程,下面我们将逐一给予介绍。 1、水稻种子的结构 水稻种子就是我们通常所叫的稻谷,在植物学上叫做颖果。为什么要把水稻种子叫做颖果呢?原来水稻种子实际上是果实,在它的外面包裹着一层厚厚的、硬硬的金黄色外壳,它就是颖壳(谷壳),在颖壳里面包裹着的是一粒果实,就是通常我们所说的糙米。糙米由果皮、胚乳和胚组成,胚乳占糙米重量的近90%,含有丰富的淀粉,是幼苗生长主要养分的来源。胚位于米粒腹面的基部,由胚根、胚芽、胚轴和盾片四部分组成,是发育成水稻幼苗的原始体。 2、稻种发芽和幼苗生长 水稻种子吸收水分膨胀后就恢复了活性,开始发芽和幼苗生长。最先突破谷壳的是胚芽鞘和胚根鞘,胚根突破胚根鞘,向下生长为种子根;胚芽从胚芽鞘中抽出的是一片只有叶鞘而没有叶片的不完全叶。不久,抽出具有叶鞘和叶片的第一片完全叶,以后抽出的叶,按顺序分别叫做第二、第三......叶。当第一片叶刚抽出时,在芽鞘节上开始长出2条不定根,在第一片叶的抽出过程中还会长出3条不定

简述寒地水稻的施肥技术

40农业科学 1.寒地水稻施肥的重要性 水稻具有喜肥的特性,其正常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成分主要要靠根系从土壤里吸收,而由于多年种植导致的土壤肥力下降,再加上自然灾害等因素造成的土壤中营养物质的流失,使土壤无法充分满足水稻生长对营养的需求,必须靠施肥进行有效地补充,以此提高土壤中的营养成分含量,为水稻提供充足的营养成分,满足水稻生长对氮磷钾等营养元素的需要。而且,通过科学施肥技术,不仅可以提高水稻的产量和质量,使土壤结构得到改善,土壤肥力得到增强,还能保护生态环境,推动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2.水稻的需肥特性 水稻在生长发育中,必需的营养元素种类大约有16种,但主要的是氮、磷、钾元素。由于种植区域、水稻品种、土壤有机质含量和施肥水平等的区别,在水稻的生长中,对氮、磷、钾等养分的需求也会有所不同。在水稻的营养生长期内,充足的氮肥营养会促进根、茎、叶的生长,并为生殖生长期储备营养。氮肥的施用有利于促进早分蘖及壮苗的形成,使单位面积内稻穗的数量得到增加。在生殖生长期内,通过碳素营养的提供,可以促进水稻生殖器官的快速形成和开花结果,使水稻穗大、粒多且饱满。水稻对氮磷钾三元素的吸收原则为,分蘖期吸收养分较少,但早稻的吸收率要高一些,因此早稻应重施基肥,早施分蘖肥。水稻在幼穗分化至抽穗期,养分的需求比较旺盛。对氮、磷、钾的吸收量几乎占全部施肥量的50%左右。寒地水稻由于生育期较长,氮磷钾三元素在分蘖盛期和幼穗分化后期的两个时期内是需肥的最高期。因此,在进行水稻施肥时,应该按照其营养规律,为水稻提供充分的营养需求。 3.寒地水稻施肥技术 在寒地水稻施肥中,由于各地区在水稻种植品种、栽植密度、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肥水保持能力、肥料品种的选择、施肥时间和施肥方法的掌握等方面有所不同,严格来说没有统一的施肥技术标准,因此在施肥时要按照当地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施肥技术。具体施肥技术如下: 3.1基肥要施足 寒地水稻的基肥是结合整地施入的肥料,基肥的施用原则是:有机肥为主,配合施用适量的氮、 磷、钾三元素”。 一定要将基肥一次性施足,保证足够的有机肥数量。虽然有机肥分解速度较慢,但由于其肥效期长,养分含量齐全,因此,应大力提倡用有机肥作为基肥施用。但由于有机肥养分释放较慢,可用速效氮肥和磷肥及钾肥配合施用,可有效促进水稻秧苗的早发育、快生长。 在施用基肥时,要掌握好用量标准。但由于所在区域的土壤条件、气候条件和种植品种及移栽秧龄不同,施肥数量要随之进行调整。肥力低的土壤,要适当增加基肥的施用量,反之应适量减少。黏性土、且土层深厚的土壤,具有较强蓄肥能力,可适当增加用肥量。如果是沙性土、土壤相对浅薄,蓄肥力不足,应适当减少施肥量。如果是生育期 长的水稻品种,且移栽时秧龄较小,要增加施肥量,如果是生育期短的水稻品种,而且移栽秧龄较大,就要减少施肥量。总之土壤肥力大的可少施基肥,贫瘠的土壤要多施基肥。 3.2蘖肥要早施 由于寒地水稻生育期比较短,为使水稻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快速分蘖,要提早施用分蘖肥。但应适当控制分蘖肥的施用量,在氮肥施用量增多的情况下,如分蘖肥过量施用,易导致无效分蘖增多、叶片过于繁茂,从而影响光照和通风,有可能会推迟出穗期,不利于水稻产量的提高。分蘖肥的施用量应不超过尿素总施用量的35%。可采用配方施肥法,如果经过对 简述寒地水稻的施肥技术 丛树春 张 成 (集贤县太平镇农业技术服务中心,黑龙江 集贤 155911) 摘 要:在寒地水稻栽培的实践中,施肥是最重要的管理措施之一。水稻需要大量的肥料养分才能健康生长,获得高产。 因此,施对肥、巧施肥、充分发挥肥效,是寒地水稻施肥管理中需要把握好的重要环节。本文就寒地水稻施肥技术进行简单的叙述。 关键词:寒地水稻;施肥;技术 文章编号:ISSN2096-0743/2019-19-0040 (下转第117页) ·40·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