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获奖解决问题法教学设计-一师一优课.

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获奖解决问题法教学设计-一师一优课.

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获奖解决问题法教学设计-一师一优课.
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获奖解决问题法教学设计-一师一优课.

《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北仑区岷山学校虞赛红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P39例10。

【教材分析】

从教材内容编排的内在逻辑联系分析,用“进一法”和“去尾法”求商的近似值是在学生学习了小数除法及用“四舍五入法”的基础上展开的。本节课的"解决问题"是根据实际需要用"进一法"和"去尾法"取商的近似值,教材分别安排了两道例题进行教学。由于这两道题算出的结果都是小数,而需要准备的瓶子和包装的礼品盒都必须是整数,因此都要取这些结果的近似值。在取近似值时,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知道生活中除了用"四舍五入法"的方法求近似值,有时还需要用别的方法求近似值,应根据实际需要灵活应用。本节课根据两个具体的情境,将求商的近似值的各种情况作了梳理与比较,进一步帮助学生感受求商的近似值的实际意义和应用价值。

【教学设想】

本节课将以学生为主体,联系生活,为学生创设学习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展示评价,教师适时引导点拨梳理,让学生深刻体验到解决问题时要根据生活的实际需要灵活运用“进一法”和“去尾法”取商的近似值,为学生营造轻松自主的学习氛围。

本节课我将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以学生喜闻乐见的秋游情境将两个例题和对比练习题贯串起来,引导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合作学习、集体交流等形式参与到整个学习过程中。最后,能将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当中,深刻体验到求商的近似值的实际意义和应用价值,从而使学生学会用一双数学的眼睛去观察,去思索。

本节课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探究知识的能力,训练学生的思维。在学习过程中尽量增加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大胆放手引导学生通过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观察、思考、同学之间的互相补充、评价质疑中理解“进一法”和“去尾法”的实际意义,能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处理“商”。最后通过多层次练习强化,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类化,拓展思维,提升能力。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引导学生能根据实际情况采用“进一法”或“去尾法”取商的

近似值。

2.在活动中,提高学生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进一”法和“去尾”法的应用价值。

3.在解决问题中感受数学解题策略的巧妙运用,体验数学乐趣。

4.培养学生学会合作、乐于交流的学习能力和认真审题、细心计算,及时检验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让学生学会能根据实际情况采用“进一法”或“去尾法”取商的近似值;难点是理解能够根据实际情况采用“进一法”、“去尾法”或“四舍五入法”。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一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引入。

教师谈话,创设秋游情境,引出问题。

师:同学们,首先老师要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下星期学校要组织去秋游了!一提秋游,很多同学的脸上马上露出兴奋的表情!501班的小强也特别开心,和妈妈一起走进超市购物,为秋游做准备。看他们遇到了什么问题?

课件呈现问题:小强和妈妈还买了一袋棒棒糖有12支共19.4元,你能算一算每支需要多少钱吗?

学生独立列式解决后集体交流。

预设:生1:19.4÷12=1.616…(元)每支1.616…元

生2:19.4÷12≈1.62(元)人民币的单位是元角分,以元为单位一般保留两位小数,表示1元6角2分

生3:19.4÷12≈1.6(元)现实生活中已经没有分币,所以保留一位小数,每支1元6角。

生4:19.4÷12≈2(元)保留整数算出每支大约2元。

教师小结引出课题:同学们结合实际需要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其实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运用除法,利用商的近似值来解决问题。今天,我们继续研究用小数除法解决问题。板书课题:《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自然引出并复习学生对求商的近似值一般方法的理解,

为本节课学习的“进一法”、“去尾法”与“四舍五入法”区别做好铺垫。】

二、延续情境,探究新知。

1.情景创设:妈妈还准备为小强自制一些食品让小强秋游时带去跟同学一起分享,让我们一起走进妈妈的厨房

(1)课件呈现问题(1)小强的妈妈要将2.5千克香油分装在一些玻璃瓶里,每个瓶子最多可盛0.4千克。需要准备几个瓶子?

(2)阅读与理解:读题,你知道了哪些信息?需要解决什么问题?学生解读题意。

分析与解答:小强的妈妈到底需要准备多少个瓶子呢?请你分析数量关系,然后列式解答。教师巡视,若发现不同的方法,不同的答案,发给学生磁性小黑板让他们书写并展示在黑板上,然后结合学生不同的方法进行交流。

预设:生1::2.5千克香油,每个瓶子最多盛0.4千克,需要几个瓶子用除法计算?

2.5÷0.4=6.25(个)答:需要准备6.25个瓶子。

生2:学生提出问题:①瓶子应该是一个一个的,能用小数表示吗?

②应该用什么数来表示?

③那有什么方法可以保留整数?

生3:用四舍五入法保留整数:2.5÷0.4≈6 (个)

生4:学生批判提问:不对,用6个瓶子能将2.5千克的香油全部装入瓶子吗?6个瓶子能装下这些油吗?

生5:学生反思检验:(因为6个瓶子只能装2.4千克香油,还有0.1千克香油,需要多一个瓶子装,所以要准备7个瓶子才能装完。)

生6::需要保留整数2.5÷0.4≈7(个)

生7:2.5÷0.4=6(个)……0.1(千克)6+1=7(个)

再一次证明需要7个瓶子。

教师结合学生的各种方法引导学生讨论、思考、交流、反思。

(2)反馈练习:妈妈还准备为小强做一些蛋糕。请看这一个问题,小强解决得对吗?课件出示题目:判断:(2)小强的妈妈买了 2.5千克面粉自制蛋糕,每个需要0.4千克面粉,她最多可以做几个蛋糕?2.5÷0.4=6.25(个)。

先让学生自己独立审题,分析做出判断。

预设:生1:不对,蛋糕的个数也不能用小数表示,应该用整数表示。

教师故意设问:有道理吗?也要保留整数,答案从刚刚解决得问题中信手拈来2.5÷0.4=6.25(个)保留整数也是7个。

生2:还是不对,如果是7个的话,7×0.4=2.8(千克)面粉不够了。

生3:那只能做6个了。

师:谁还有办法来证明只能做6个。

生4:2.5÷0.4=6(个)……0.1(千克)余下的0.1千克不够做一个蛋糕。

根据学生回答课件出示答句。

2.情境创设:礼品包装。小强的妈妈王阿姨还要为秋游活动准备一些礼物。

课件出示问题(1)王阿姨用一根25米长的红丝带包装礼盒。每个礼盒要用1.5米长的丝带,这些红丝带可以包装几个礼盒?

阅读与理解:读题,你知道了哪些信息?需要解决什么问题?

同桌互相解读题意并尝试解决。然后反馈交流。

预设:生1(实物投影):25÷1.5=16.666…(个)≈17(个)

箱子是一个一个的,不能用小数表示,所以算出以后我按照四舍五入法保留了整数,后来想想不对:17×1.5=25.5(米)25.5米>25米红丝带不够了。所以我

保留整数等于16个。

生2:我是这样算的25÷1.5=16(个)……1(米)剩下的1米不够包装,所以只能包装16个。

教师结合学生学习情况进行反馈、引导、完善。最后小结并板书算式和答语。(2)反馈练习:小强也解决了一个关于礼品盒的问题,请你判断他解决正确吗?课件出示问题:判断:(2)妈妈要把25千克糖果装进礼品盒,每个礼品盒最多装1.5千克。需要准备几个礼品盒?

25÷1.5=16.666…(个)≈16(个)

学生齐读并审题思考一会。

预设:生1:16个不够,刚才我算了一下16×1.5=24(千克)还剩下1千克还需要一个瓶子装。

教师引导:根据答案算一下结果盒子不够装。所以你认为需要准备……17个礼盒。

3.观察比较,小结归纳。

课件展示刚才解决的四个问题,同学们比较一下,你有什么想法与经验要要与大家

解决问题“进一法”和“去尾法”(建议收藏)

解决问题( 进一法去尾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结合实际情况,用“去尾法"和“进一法"截取商的近似值 2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体会用“去尾法”和“进一法”求商的近似值的合理性 难点会区别和联系“去尾法”和"进一法" 与"四舍五入法”. 教学过程 例12 (1)。小强的妈妈要将2。5千克香油分装在一些玻璃瓶里, 每个瓶最多可盛0.4千克,需要准备几个瓶? 122。5÷0。4=6。25 (个) 6.25≈6, 需要六个瓶子 6个瓶子只能装2.4千克,需要准备7个瓶子. 2.5÷0。4≈7(个) 答:需要准备7个瓶。 ★进一法 ?像这样的题目,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采用“进一法”来求出商的近似值。

进一法——就是在保留整数时,无论十分位上的数是多少,一律往整数部分进一. 例12 (2).王阿姨用一根25米长的红丝带包装礼盒。每个礼盒 要用1.5米长的丝带,这些红丝带可以包装几个礼盒? 25÷1。5=16。666……(个) 25÷1。5≈16 (个) 答:这些红丝带可以包装16个礼盒 ★去尾 像这样的题目,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去尾法”来求出商的近似值。 去尾法—-是在保留整数时,无论十分位数上的数是多少,一律去掉. 巩固练习 (1)张老师带100元去为学校图书室买新词典, 他可以买回几本? 18.5元 学生独立完成 100÷18.5≈5 (本)

答:他可以买回5本词典. (2)果农们要将680千克的葡萄装进纸箱运走, 每个纸箱最多可以盛下15千克.需要几个纸箱? 学生审题 集体订正 680÷15 ≈46(个) 答:需要46个纸箱。 对比两个题目: 同样是取商的近似数有什么不同? 进一法 2。5÷0。4=6。25 (个) 2。5÷0.4≈7(个) 去尾法 25÷1.5=16.666······(个) 25÷1。5≈16 (个) 四舍五入法 ?”。“进一法"和“去尾法”是不同于“四舍五入"法的求近似值的方法。求近似值的方法有三种,但又各不相同。。..。。。文档交流 ?“四舍五入"法在一般求近似值时可以广泛应用. ?“进一法”和“去尾法”是解决实际问题时根据实际生活需求求近似值. ①:张老师带100元去为学校图书室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进一法、去尾法教案

解决问题:根据实际情况取商的近似值 执教者:笑嘻嘻 教学内容:教材P39例10及教材练习九第7、8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在实际应用中,会灵活的选用“去尾法”和“进一法”取商的近似值,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在对生活实际问题的讨论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学会与他人合作,与人交流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对不同生活情境的分析与思考,体会近似值的生活意义。教学重点:根据实际需要取商的近似值。 教学难点:分析并理解除法应用题的解题思路。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导入:数学来源于生活,也要应用于生活。在生活中,我们经常要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来解决问题,这节课我们就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板书课题:解决问题) 1.小强是用50元买了12个文具盒,平均每个文具盒多少钱? 二、互动新授 1.出示教材第39页例10的第(1)题: 小强的妈妈要将2.5千克香油分装在一些玻璃瓶里,每个瓶最多可盛0.4千克。需要准备几个瓶? 先让学生读题并思考:这道题的条件和问题是什么?怎样列式? 引导学生自主列出算式并计算:2.5÷0.4=6.25(个) 师引导学生思考,瓶子的个数都是整数,怎样取近似值? 学生可能会想到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来取商的近似值:即2.5÷0.4≈6(个) 这时,教师启发学生思考:6个瓶子能装下2.5千克香油吗? 验证:装不下,因为6×0.4=2.4(千克),还剩下0.1千克装不下。所以需要7个瓶子。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小结:虽然6. 25的十分位的“2”比5小,但在这里仍然要向前一位进一。这种取近似值的方法称为“进一法”。(板:进一法) 引导学生想一想,生活中的哪些实际问题需要用“进一法”取近似值? (如至少需要几个箱子,至少需要几辆车等) 再来看看王阿姨遇到的问题,如何解决? 2.出示教材第39页例10第(2)题: 王阿姨用一根25米长的红丝带包装礼盒。每个礼盒要用1.5米长的丝带,这些红丝带可以包装几个礼盒? 引导学生读题,并分析题意,独立尝试列式解答: 25÷1.5=16.666……(个) 让学生想一想:怎样取近似值?包装17个礼盒,丝带够吗? 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汇报: 包装17个礼盒,即1.5×17=25.5 (m),丝带不够。 师引导并小结:虽然16.666……的十分位的“6”比5大,但我们根据实际情况,去掉小数点后的尾数。也说是无论十分位上的数是多少,一律去掉。这种取近似值的方法叫“去尾法”。(板书:去尾法)

进一法和去尾法

扩展资源 进一法和去尾法 进一法 进一法是去掉多余部分的数字后,在保留部分的最后一个数字上加1。这样得到的近似值为过剩近似值(即比准确值大)。例如,一个麻袋能装小麦200斤,现有880斤小麦,需要几个麻袋才能装完?用200去除880,商为4,余数为80,即使用4个麻袋不可能装完,因此必须采用进一法用5个麻袋才能装完。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四舍五入法不一定是可以,有时会用到进一法,并且做题的学生千万要把进一法和四舍五入分开。(即省略的位上只要大于零都要进一位)。 去尾法 去尾法是一种常用的数学取值方法,其取的值都为近似值,这种方法常常被用在生活之中。去尾法是去掉多余部分的数字,而保留部分不变。这样得到的近似数为不足近似数(即比准确值小)。 去尾法一般是把所要求去尾的数值化成小数后去掉小数部分,取整数部分有一符号可表示。“()” 例:(3.25789)=3 (π)=3 去尾法的实际应用很多,如“裁布制衣”问题,在布料有多余时,通常舍去这部分。例如,7尺布可做一件衣服,20尺可做这样的衣服几件?显然只能做两件,余下的6尺不够做一件,只好舍去。 四舍五入法

在取近似数的时候,如果尾数的最高位数字是4或者比4小,就把尾数去掉。如果尾数的最高位数是5或者比5大,就把尾数舍去并且在它的前一位进“1”,这种取近似数的方法叫做四舍五入法。 在古代,人们很早就运用“四舍五入”这一方法了。 我国公元前2世纪的《淮南子》一书就用12个整数表示一2个律管的长度。书中假定黄钟律管的长度是81,那么…,把应钟七2(2/4)进作43;……;中吕59(2039/2187)进作60;这些都是采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来写成整数的。 《九章算术》里也采用“四舍五入”的方法,在用比例法求各县应出的车辆时,因为车辆是整数,他们就采用四舍五入的方法对演算结果加以处理。 公元237年三国魏国的杨伟编写“景初历”时,已把这种四舍五入法作了明确的记载:“半法以上排成一,不满半法废弃之。”法在这里指的是分母,意思是说,分子大于分母一半的分数可进1位,否则就舍弃不进位。 公元604年的“皇极历”出现后,四舍五入的表示法更加精确:“半以上为时,以下为退,退以配前为强,进以配后为弱,”在“皇极历”中,求近似值如果进一位或退一位,一般在这个数字后面写个“强”或“弱”字,意思就表明它比所记的这个数字多或不足,这种四舍五入法,完全和现在的相同。

解决问题:进一法和去尾法 练习

1、判断(是用进一法、退一法还是四舍五入法) (1)国庆节五(1)班16名同学去游玩,每3个同学一条船,需几条船?()(2)夏铭用彩纸折叠纸飞机,每5张纸折一架,34张纸可以折几架?()(3)一种圆珠笔2.5元钱一支,12元钱最多能买几支?()(4)校办工厂把1010个乒乓球装箱,每20个装一纸箱,需要多少个纸箱?() (5)李明家4个月用电447度,平均每月用电多少度?(保留整数) () (6)制一种蛋糕,每个需要0.32千克面粉。领了4千克面粉做蛋糕最多可以做几个?() 2、妈妈要将3.2千克的油分装在几个瓶子里,每个瓶子装0.5千克,问至少准备几个瓶子? 3、包扎一个礼品盒需装饰带0.42米,2.4米装饰带可以包装几个礼品盒? 4、服装厂做一套校服需要用布料2.5米,现在有42米布料,可以做多少套这样的校服? 5、开学的时候,老师带了20元去买《口算训练》,该书每本3.50元。老师可买回多少本《口算训练》? 6、一堆煤重18.5吨,平均每次运2.5吨,一共需运多少次? 7、做一套衣服用面料2.4米,做88套衣服用面料多少米?(结果保留整数) 8、(判断下面各题,对的打”√“错的打”ד,并改正。) ①学校食堂准备买进10千克菜油,并用每只能装4千克的油桶来装,需要几只桶去买油? 10÷4=2.5(只)≈2(只)去尾法() ②张华带了11元钱去买钢笔,每支钢笔2.5元,他最多可以买几支? 11÷2.5=4.4(支)≈5(支)进一法() ③美心蛋糕房特制一种生日蛋糕,每个需要0.32千克面粉。李师傅领了4千克面粉做蛋糕,他最多可以做几个生日蛋糕? 4÷0.32=12.5(个)≈12(个)去尾法() ④赵老师家4个月用水45吨,平均每月用水多少吨?(保留整数) 45÷4=11.25(吨)≈12(吨)进一法()

用进一法、去尾法解决问题 冯

课题:用进一法、去尾法解决问题 备课人:冯伟霞 学习内容:教科书第33页例12,处理做一做和练习六的第6~8题。 学习目标: 1、在教师提供的实际问题中,借助讨论交流,感悟“进一”法或“去尾”法的意义,并会用“进一”法或“去尾”法取商的近似值。 2、会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灵活地选用“进一”法或“去尾”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学习重点:能结合实际情况灵活选择“进一”法或“去尾”法。 学习难点:能结合实际情况灵活选择“进一”法或“去尾”法。 学习方法:合作探究,讨论交流,体验感悟。 学习准备:多媒体 评价设计: 1、通过3个问题学生的辩论情况和观察学生的表情,检测学习目标1。 2、通过评价样题,检测学习目标2。 评价样题: 1、幸福小学有378人去秋游,每辆客车限乘40人,需要几辆客车?(进一法) 2、装订一种笔记本需要用纸60页,现在有同样的纸2800页,可装订多少本这样的笔记本?(去尾法) 学习流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口算。 2.4÷1.2 7.2÷3 15.6÷0.3 8.4÷0.7 10.5÷7 5.2÷1.3 4.8÷0.6 6.4÷8 2、小燕用2元钱买了3个笔记本,平均每个本子多少钱?(学生列式计算,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 3、引入新课。“在实际生活中,取商的近似值除了用四舍五入法以外,还有另外的方法,这就是“进一法”和“去尾法”。(板书课题)

生活中处处蕴含着数学问题。下面来看小强的妈妈遇到了什么问题?(根据实际情况,将例题创设为实际情景)。 二、引导辩论,学习新知。 1、出示例12 ①学生自读,引导分析,明白求需要准备几个瓶子就是“2.5里面有几个0.4”后,独立解答,(展示可能出现的三种答案,6.25个、6个、7个)。 问题1:到底需要准备几个瓶子,为什么?②组织学生进行辩论,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及理由,大胆地与同学进行交流。 同学们充分发表意见,明确瓶数取整数,6.25按四舍五入法应舍去25,但实际装油时,6个瓶子不够装,因此瓶数应比计算结果多1个。 ③出示结语:最后一次所剩的油无论是多少,都必须用一个瓶子装起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需要多准备1个瓶子。也就是说:在保留整数时,无论十分位上的数是多少,一律向个位进一。这种取近似值的方法叫做“进一法”。 2、再来看看王阿姨遇到的问题,如何解决? ①先独立思考。 问题2:到底可以保准个几个礼盒?②全班交流答案,组织学生讨论,强调以理服人,使学生明确,盒数取整数,16.66…计算结果按四舍五入法本应进1,但实际包装时,丝带不够包装第17个,因此个数应比计算结果少1。 ③因为包装16个礼盒用了24米红丝带,剩下1米不能再包装一个礼盒,所以只能取近似数16了。也就是说:在保留整数时,无论十分位数上的数是多少,一律去掉。这种取近似值的方法叫做“去尾法”。 问题3:3、对比两个题目:同样是取商的近似数有什么不同? 4、生谈感受。 师小结:看来,四舍五入取近似值只适用于一般情况,在解决问题时,有时要根据实际情况取商的近似值,有时要多一点,有时要少一点。 4、P33“做一做”。 如何处理的结果?为什么这样处理? (实现并检测学习目标1)

解决问题“进一法”和“去尾法”

解决问题(进一法去尾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结合实际情况,用“去尾法”和“进一法”截取商的近似值 2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体会用“去尾法”和“进一法”求商的近似值的合理性 难点会区别和联系“去尾法”和”进一法”与”四舍五入法”. 教学过程 例12 (1).小强的妈妈要将2.5千克香油分装在一些玻璃瓶里, 每个瓶最多可盛0.4千克,需要准备几个瓶? 122.5÷0.4=6.25 (个) 6.25≈6, 需要六个瓶子 6个瓶子只能装2.4千克,需要准备7个瓶子. 2.5÷0.4≈7(个) 答:需要准备7个瓶。 ★进一法 像这样的题目,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采用“进一法”来求出商的近似值。 进一法——就是在保留整数时,无论十分位上的数是多少,一律往整数部分进一。 例12 (2).王阿姨用一根25米长的红丝带包装礼盒。每个礼盒 要用1.5米长的丝带,这些红丝带可以包装几个礼盒? 25÷1.5=16.666……(个) 25÷1.5≈16 (个) 答:这些红丝带可以包装16个礼盒 ★去尾 像这样的题目,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去尾法”来求出商的近似值。 去尾法——是在保留整数时,无论十分位数上的数是多少,一律去掉。 巩固练习 (1)张老师带100元去为学校图书室买新词典, 他可以买回几本?

18.5元 学生独立完成 100÷18.5≈5 (本) 答:他可以买回5本词典。(2)果农们要将680千克的葡萄装进纸箱运走, 每个纸箱最多可以盛下15千克.需要几个纸箱? 学生审题 集体订正 680÷15 ≈46(个) 答:需要46个纸箱。 对比两个题目: 同样是取商的近似数有什么不同? 进一法 2.5÷0.4=6.25 (个) 2.5÷0.4≈7(个) 去尾法

进一法、去尾法教学设计

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体会有时需要使用“去尾法”和“进一法”来求商的近似值才合理,掌握具体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 2、引导学生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根据实际需要灵活处理信息的能力。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4、培养学生探究发现、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体会用“去尾法”和“进一法”求商的近似值的合理性,并掌握具体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 教学难点: 能结合实际情况用所学习的方法截取商的近似值。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导入新课。 导入:同学们,首先让我们来复习一下怎样求商的近似数。 信息呈现: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我国的刘翔在110米跨栏比赛中仅用了12.91秒,获得了奥运冠军。刘翔平均每秒跑110÷12.91=8.520526……米,保留一位小数是(),保留两位小数是(),保留三位小数是()。 问题设计:用什么方法求商的近似数?板书:四舍五入法。 教师归纳: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跟商的近似值有关的知识。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教学“去尾法”。 谈话:国庆期间,王老师和同学们一样到处游玩,我了解了:(1)问题设计:儿童乐园门票45元一张,300元最多可以买多少张? (2)学生活动安排:列出算式后,学生在练习本上试做并与同桌交流自己的想法。 (3)交流反馈: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

师:你是怎样想的?为什么是6张? a:300÷45=6.6666……(张) b: 300÷45≈7(张)(因为300÷45=6.6666……;用四舍五入法取商的近似值,所以最多买7张) c: 300÷45≈6(张)(因为300÷45=6(张)……30(元),30元不够买一张,所以最多买6张) (4)在讨论争辩中明白采用“去尾法”的道理与方法。 问题设计:为什么要把商保留整数?那么除到哪一位就可以了? 余数是多少,怎样处理? (5)教师归纳小结,并板书。 在取商的近似值时,我们要考虑到实际情况,不管余数是几,都只能把它省略,要自觉地取整数商,在竖式上只要除到个位就够了。我们把这种取近似值的方法叫“去尾法”。(板书“去尾法”) 2、教学“进一法”。 (1)问题呈现:小强妈妈要将2.5千克的香油分装在一些玻璃瓶里,每个瓶最多可盛0.4千克。需要准备几个玻璃瓶? (2)学生活动安排: ①要求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计算。“问题设计:怎样取值更符合生活实际?” ②独立审题、解题,并在练习本上试做与同桌交流自己的想法。 (3)交流反馈: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6个或7个瓶子) (4)在争辩中明白采用“去尾法”的道理。 问题设计:比较两个竖式(一个竖式除到个位,一个竖式除到百分位),思考除到哪位就可以了?余数怎样处理? (5)教师归纳小结,并板书。 在这道题中,瓶子的个数必须取整数,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也是不合理的,只要有余数,不管余下多少千克的香油,都只能再装一瓶,所以就没有必要再往下除。只要在商的个位上加1就可以了。像这样的取商的近似值的方法叫“进一法”。(板书“进一法”)

进一法、去尾法教学反思

商的近似值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39页例10。 设计思想本节课是教学求商的近似数中进一法、去尾法实际运用的教学,由于进一法和去尾法的概念都比较抽象,加之小学生的直观思维,教师可以用现实实例将学生引入现实事例中,引发学生讨论问题的兴趣,然后通过大量实例问题,让学生去研究、讨论让学生对进一法、去尾法的来由、用法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再通过课后的小结使学生对进一法、去尾法产生深刻的认识。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有时需要用“去尾”和“进一”的方法求近似值,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近似值的含义。 2、能力目标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的计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感受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用“去尾”和“进一”取商的近似值的方法,能较熟练地按要求取商的近似值。 教法生活实例引入法、自主探究法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一、复习旧知、开门见山、谈话导课、自然过渡今天要学习的新知。 二、探究新知 1、通过分饮料给小朋友喝的例题,提问:说说获得什么数学信息?追问:你会列式吗?学生列式并计算。 根据学生回答,问:你认为这题应该保留什么数?为什么?除到什么地方就可以不除了?质疑:根据以前所学的“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为什么这题保留整数,看十分位,十分位上是6,应该用五入法,应该是7,怎么你们同意是 6个呢?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小结:根据实际情况,我们把这种类型的题目叫做“进一法”。(板书:进一法)说明:像这样的题目,直接用约等于几即可。 2、通过老师买作业本的例题,你获得什么信息?怎么计算?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小结:这种方法叫做“进一法”,也就是不管后面的数是几,都要向前一位进一。(板书:进一法) 三、合作学习 对比前面的两个例题,比较两种方法的异同。提问:这一题跟刚才一题相比,有什么相同点?又有什么不同点?让学生明确:(1)两种方法都是题目中并没有要求,而我们根据实际情况自觉地取了商的近似值,并且都是取整数商,。(2)都不能用四舍五入法。(3)第一种情况不管余数是几,都只能舍去,所以叫“去尾法”;而第二种情况不管余数是几,都只能在商的个位上加上1,所以叫“进一法”。将求商的近似值的各种情况作了梳理与比较,,引导学生理解: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有时不适宜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商的近似值,而应采用“去尾”或“进一”的方法求近似值,使学生对商的近似值的实际意义以及如何求商的近似值有更为全面的理解 四、精讲点拨

《用“进一法”和“去尾法”去商的近似数》教学反思

《用“进一法”和“去尾法”去商的近似数》教学反思这节课总体上达到了教学目标,也完成了教学任务,学生能够很好的理解“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问题的实际意义,学生能够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我将这节课的成功与不足小结如下: 成功的地方: 1、我用大量的时间引导学生理解生活中的问题情境。情境(一)中要把 2.5千克香油装到玻璃瓶中,每个瓶子装0.4千克香油,学生计算得出需要6.25个瓶子,然后让学生把数学问题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学生得出需要7个瓶子才能装完。我把这种问题情境看作是在完成一个任务,只有7个瓶子能装完,也就是完成了任务,这里的小数部分需要向整数部分近一,得出取近似数的方法为“进一法”。“进一法”解决的问题情境就是完成任务,保证整体的完整性。 2、在情境(二)中,25米长的红丝带可以包装多少个礼盒?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想清楚能包装几个礼盒,学生融入生活情境,大胆说出自己的观点,只能包装16个礼盒。我做一适当引导,每个礼盒的包装都是一样的,我们可以看作是同一个标准,要达到这个标准再包装不了一个,在这种问题情境下,用“去尾法”取商的近似数。 这节课小结达到了教学的高效,每个情境教学完一个知识小结,两个情境问题教学完成后做了一个对比小结,练习题完成后再进行归类小结,最后进行了全课小结,通过这些小结,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3、不足之处: 课前用“纸上谈兵”这一成语引入新课,意在让学生明白,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解决问题,而学生对这个成语的含义理解不到位,我在处理这个问

题的过程中,没有点破,所以效果不是很好。 习题设计量较大,学生练习的时间比较紧迫,习题的设计上也出现了重复现象。

进一法、去尾法

解决问题 里水镇和顺小学温杏花 【设计思想】本节课是教学求商的近似数中进一法、去尾法实际运用的教学,由于进一法和去尾法的概念都比较抽象,加之小学生的直观思维,教师可以用现实实例将学生引入现实事例中,引发学生讨论问题的兴趣,然后通过大量实例问题,让学生去研究、讨论让学生对进一法、去尾法的来由、用法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再通过课后的小结使学生对进一法、去尾法产生深刻的认识。 【学情与教材分析】 39页例10是根据实际需要用“进一法”和“去尾法”取商的近似值,教材分别安排了两小道题进行教学,由于这两道题算出的结果是小数,而需要准备的瓶子和包装的礼品盒都必须是整数,因此都要取这些计算结果的近似值。在取近似值时,不能机械地使用“四舍五入”法,要根据具体情况确定“舍”还是“入”。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发展创新意识。 【教学内容】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1.通过对不同生活情境的分析与思考,体会近似值的生活意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2.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根据实际情况采用“进一法”或“去尾法”取近似值。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能够根据实际情况采用“进一法”、“去尾法”或“四舍五入法”。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出示:促销活动:8支签字笔9元,平均每支多少钱? 你能帮老师解决这个问题吗? 2、引入课题:你们说得很好,在解决问题时,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取商的近似值。其实,在生活中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能用四舍五入法来取近似值,那么,今天我们就继续学习一些商的近似值的方法。(设计意图:通过创设生活中的情境,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巧妙地复习了四舍五入的方法,还让学生懂得要结合生活实际来取商的近似值。为后面学习“进一法和去尾法”打下理论上的基础。)

解决问题中的进一法和去尾法

解决问题中的进一法和去尾法 估算是数学教学的一部分,包括计算性的估算(四舍五入法)和实际解决问题中的估算,其中实际解决问题中的估算包括“进一法”和“去尾法”,它是不同于“四舍五入”法的求近似值的方法。“四舍五入”法在一般计算求近似值时可以广泛应用,但“进一法”和“去尾法”是解决实际问题时根据实际生活需求求近似值,三者求近似值的方法不同。通过学习,同学们能明白求近似值除了用“四舍五入”法外,可以用“进一法”和“去尾法”,并且学生也掌握了哪种情况下使用“进一法”,哪种情况下使用“去尾法”。 片段一:出示:小强的妈妈准备把2.5千克香油分装在一些玻璃瓶里,每个玻璃瓶最多可盛0.4千克香油,需要准备几个瓶子? 师:请用心读题,并列式计算。 生:2.5÷0.4=6.25(个) 师:那就需要6.25个瓶子了? 生:不会吧!哪有0.25个瓶子呀,要想装完,必须是一个整瓶子!所以我认为应该是7个瓶子。 师:这位同学解释的很好!你们听懂了吗?(懂了),还可以怎样解释?(思考后) 生:因为2.5÷0.4=6(个)……0.1(千克),剩下的0.1千克油也需要一个瓶子装,因此是7个瓶子。 (掌声响起来了) 师:这样解释更能说明要想把2.5千克油全装完,就需要7个瓶子。在这里我们给它起个名字叫“进一法“,也就是在6个的基础上加1个。

片段二:出示:王阿姨用25米长的红丝带包装礼盒,每个礼盒需要1.5米的红丝带,这些红丝带可以包装几个礼盒? 师:对这道题,你们又是如何算的呢? 生1:25÷1.5=16.6666……(个),可以包装17个礼盒。 生2:不对,在这里不能包装17个,只能包装16个,因为剩下的丝带不够包装一个礼盒了。 师:你们同意谁的?(显然是生2的。) 师:其实这道题与上一题有区别,这道题是包装问题,看剩下的够不够包装一个,不够就都要舍去,叫“去尾法”。以后我们要在理解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取舍。 接下来我有出示了几道让孩子判断用进一法还是去尾法: (1)用瓷砖铺地板,铺了3.6个房间,能铺几个房间? (2)用桶装油,需要8.03个桶,需要几个桶? (3)用钱买钢笔,可以买15.9枝,可以买几枝? (4)用货车运货物,需要3.8次才能运完,那么需要几次呢?…… 师:通过这么多题,你们认为什么情况下用进一法,什么情况下用去尾法。(结合学生的说法老师总结) 小结:你们说的都有道理,在消耗、越用越少的情况下用“去尾法”,在装东西的情况下用“进一法”,其实,只有真正地理解了题意,不难判断“进一法”还是“去尾法”,你们说是不是? 这节课让学生在老师一步步的提问和追问下逐渐理解实际问题中的取近似数的方法,引导学生练习生活实际,学以致用,同时让学生感受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数学来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 2012年10月

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问题

《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体会有时需要使用“去尾法”和“进一法”来求商的近似值才合理,掌握具体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灵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3. 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体会用“去尾法”和“进一法”求商的近似值的合理性,并掌握具体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 教学难点:使学生理解求近似值的三种不同方法而且能灵活运用三种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小数除法单元的学习已经接近尾声了,你们学得怎么样?老师要考考你们。出示习题 1 1.55÷3.8≈(得数保留一位小数) 习题2利用生活发现引导学生复习四舍五入法的方法 及说明使用场合:

昨天刘老师去超市购物,买了2.1千克的桔子,每千克6.46元,我想总价应是单价乘数量,两个因数的小数位数和等于积中的小数位数。所以积应是三位小数。 于是就用计算器计算,得到是13.566元。而商品标签上的价格是13.57元。 哪位同学能帮老师解释这是为什么?(计算钱数,保留两位小数,计算到分。) 3.看来同学们对用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值掌握得不错。老师这还有一组题目,请你们判断能不能应用四舍五入法(1)、每件童装钉3颗纽扣,共有6颗,可以钉几件?7颗纽扣可以钉几件?8颗呢? (2)、同样是6颗纽扣,我要把它放在盒子里,一个盒子只放3颗,至少准备几个盒子?如果有7颗,至少准备几个盒子?8颗呢? 同样是纽扣,在不同的生活情境中,却有不同的结果,看来生活中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能用四舍五入法来解决,还有没有其他方法求商的近似值呢?我们一起来研究研究。 【设计意图:利用生活中的情景揭示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从而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新授

解决问题“进一法”和“去尾法”资料讲解

解决问题“进一法” 和“去尾法”

解决问题(进一法去尾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结合实际情况,用“去尾法”和“进一法”截取商的近似值 2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体会用“去尾法”和“进一法”求商的近似值的合理性 难点会区别和联系“去尾法”和”进一法”与”四舍五入法”. 教学过程 例12 (1).小强的妈妈要将2.5千克香油分装在一些玻璃瓶里, 每个瓶最多可盛0.4千克,需要准备几个瓶? 122.5÷0.4=6.25 (个) 6.25≈6, 需要六个瓶子 6个瓶子只能装2.4千克,需要准备7个瓶子. 2.5÷0.4≈7(个) 答:需要准备7个瓶。 ★进一法 ?像这样的题目,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采用“进一法”来求出商的近似值。

进一法——就是在保留整数时,无论十分位上的数是多少,一律往整数部分进一。 例12 (2).王阿姨用一根25米长的红丝带包装礼盒。每个礼盒 要用1.5米长的丝带,这些红丝带可以包装几个礼盒? 25÷1.5=16.666……(个) 25÷1.5≈16 (个) 答:这些红丝带可以包装16个礼盒 ★去尾 像这样的题目,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去尾法”来求出商的近似值。 去尾法——是在保留整数时,无论十分位数上的数是多少,一律去掉。 巩固练习 (1)张老师带100元去为学校图书室买新词典, 他可以买回几本? 18.5元

学生独立完成 100÷18.5≈5 (本) 答:他可以买回5本词典。(2)果农们要将680千克的葡萄装进纸箱运走, 每个纸箱最多可以盛下15千克.需要几个纸箱? 学生审题 集体订正 680÷15 ≈46(个) 答:需要46个纸箱。 对比两个题目: 同样是取商的近似数有什么不同? 进一法 2.5÷0.4=6.25 (个) 2.5÷0.4≈7(个) 去尾法 25÷1.5=16.666······(个) 25÷1.5≈16 (个) 四舍五入法 ?”。“进一法”和“去尾法”是不同于“四舍五入”法的求近似值的方法。求近似值的方法有三种,但又各不相同。

进一法去尾法评课稿

进一法去尾法评课稿(总2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解决问题“进一法”和“去尾法”》评课稿 今天我们聆听王艳老师在教学新授课时,为了充分体现新课改理念和研究点,教师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采用独立尝试的形式让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用已掌握的知识技能去解决新问题,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纵观整堂课的教学过程,我认为本课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1、从旧知引新知,让学生从题目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条件。在学生独立思考的情况下,尝试列出下面的三种方法,并且让学生说出解题的思路: 第一种:2.5÷0.4=6.25(个) 第二种:2.5÷0.4≈6(个) 第三种:2.5÷0.4≈7(个) 王老师采用了验证的方法教学,0.4×6=2.4(千克),2.4〈2.5,在解决王阿姨的问题时,应用了“去尾法”求商的近似数。 用一根25米长的红丝带包装礼盒。每个礼盒要用1.5米长的丝带,这些红丝带可以包装几个礼盒?同学读题,学生独立列式解答。学生出现2种答案: 1、16个 2、17个 再小组讨论:你觉得哪个答案合适(16个还是17个)为什么组织学生讨论,强调以理服人,使学生明确,礼盒数取整数,16.666…按四舍五入法本应进1,但实际包装时,红丝带不够包装17个礼盒,因此礼盒数应去尾取整。 教师通过学生独立思考,再同桌交流, 最后全班交流,学生积极性很高,而且有利于学生对不同解法的理解。使学生深刻的领会数学与现实之间的联系:数学源于生活,最终应用于生活。教材里两种解法都采用综合法思路引导学生分析推理。第一种解法是引导学生根据每个瓶子最多盛0.4千克,一共有2.5千克的条件,思考能求什么问题,再根据什么求出题目的结果,然后用包含除法的方法列式解答。第二种解法是先引导学生根据两个联系的条件,思考能求什么问题,再根据什么求出

小数乘除法复习讲义(“进一法”和“去尾法”)

小数乘除法复习讲义(进一法去尾法) 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够结合实际情况,用“去尾法”和“进一法”截取商的近似值; 2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灵活解决 问题的能力;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体会用“去尾法”和“进一法”求商的近似值的合理性 难点:会区别和联系“去尾法”和”进一法”与”四舍五入法”. 例题回顾: 例12 (1).小强的妈妈要将2.5千克香油分装在一些玻璃瓶里, 每个瓶最多可盛0.4千克,需要准备几个瓶? 答:需要准备个瓶。 ★进一法 像这样的题目,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采用“进一法”来求出商的近似值。进一法——就是在保留整数时,无论十分位上的数是多少,一律往整数部分进一。 例12 (2).王阿姨用一根25米长的红丝带包装礼盒。每个礼盒 要用1.5米长的丝带,这些红丝带可以包装几个礼盒? 答:这些红丝带可以包装个礼盒 ★去尾法 像这样的题目,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去尾法”来求出商的近似值。 去尾法——是在保留整数时,无论十分位数上的数是多少,一律去掉。 一、只列式,不计算。 ○1已知两个因数的积是是 20. 16,其中○2把 65. 8 平均分成 47 份, 一个因数是18,另一个因数是多少?每份是多少? 列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列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30.72 加上 30. 45 除以 8. 7 的商, ○4一个数的 2. 6 倍是 9. 62 , 和是多少? 这个数是多少? 列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列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问题》教学反思

《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问题》教学反思第九册第二单元小数除法“解决问题――“进一法”和“去尾法”。这节课的内容学生不容易掌握,会受前面所学“四舍五入”法求近似值的影响。很多学生都会茫然不知所措。“进一法”和“去尾法”是不同于“四舍五入”法的求近似值的方法。这节课中既要让学生明白求近似值的方法有三种,但又各不相同。“四舍五入”法在一般求近似值时可以广泛应用。“进一法”和“去尾法”是解决实际问题时根据实际生活需求求近似值。三者求近似值的方法不同。通过一节课的学习,学生明白了求近似值除了用“四舍五入”法外,还可以用“进一法”和“去尾法”。并且学生也知道了在哪种情况下使用“进一法”,哪种情况下使用“去尾法”。 本节课的教学我是想让学生通过以前的知识迁移转化过渡到小数用进一法求商的近似值。开始出示孩子熟悉的题目:五年级共62名同学准备到公园里玩“太空飞车”已知一辆“太空飞车”最多能坐18人,全班同学每人坐一次,至少要几辆车?解答:62÷18=3(辆)……8(人)答:至少要4辆车。 这是孩子们非常熟悉的题目,不用过多解释。然后我说:“我们学过了小数,用小数表示商是多少?”学生回答:“3.44...。”按过去学过的“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应该是3,提出问题,引起思考,自然得出“解决实际问题时,要根据实际情况,采用“进一法”求商的近似数。本节课的难点迎刃而解。……讲完例题,又出大量类似题目判断用“进一法”还是“去尾法”取近似数。 整堂课的学习气氛浓,讨论、交流积极,学习情绪高涨,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 掌握的较好。 讲授新课时,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一)尝试计算。(二)激发学生交流讨论的欲望。让学生通过尝试计算后,再针对两个答案做出正确的选择。从而明白为什么例题用四舍五入法不行了呢?为什么结果是6.25个,但正确答案是7个呢?抓住这个矛盾展开讨论交流选择正确的答案,并知道这种方法叫“进

《去尾法与进一法》教学案例与反思

《去尾法与进一法》教学案例与反思 《去尾法与进一法》教学案例与反思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9页,例8、试一试、练一练,练习十九3~6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小数近似数的含义,能根据要求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商的近似值。 2、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习用“去尾”或“进一”的方法求近似值。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计算。 3÷11(保留一位小数) 0.8÷3(保留两位小数) 独立完成计算,指名板演。 说说怎样取商的近似值? 2、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有关商的近似值的知识。 板书课题:求商的近似值。 二、教学新课 1、出示例8。 2、足球的单价是多少?要求300元最多可以买多少个足球,应

该怎样列式?(300÷45) 你能计算出结果吗? 3、独立计算,汇报结果。 (1)300÷45≈6.67个 (2)300÷45≈7个 在这里用“四舍五入”的'方法取近似值,大家同意吗? 4、探讨方法。 大家同意谁的意见?为什么? 这里能不能用可“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呢? 小结:这题中,要买的足球个数必须是整数,如果买7个足球,不符合事实,因此不能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只能舍去后面的小数部分,最多买6个足球。在取商的近似值时,要考虑实际情况。 这题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给你什么启发呢?(板书:舍尾) 5、试一试。 理解题意,列式计算。 有多少名同学?船每次最多坐几人?要求几次才能全部过河怎样列式?(126÷15) 试着算一算。 独立完成计算,并说出自己的想法。 8次能全部过河吗?8次只能过多少人?还有6人过不了河,怎么办? 小结:在这题中,过河的次数必须是整数,用“四舍五入”的方

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问题

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问题学情、教材分析: 五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观察、分析、自学、表达、操作、与人合作等一般水平,能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获取知识,抽象思维水平有了一定的发展。在学习了四舍五入求近似数的方法后学生再来学习本节课的内容,不会感到太困难。应重点引导学生能根据实际情况实行准确地分析,选择准确的方法取商的近似数。“解决问题”是根据实际需要用“进一法”和“去尾法”取商的近似值,教材分别安排了两道小题实行教学。因为这两道题算出的结果都是小数,而需要准备的瓶子和包装的礼品盒都必须是整数,所以都要取这些结果的近似值。在取近似值时,不能机械地使用“四舍五入法”,要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是“舍”还是“入”。教材强调“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要根据实际情况取商的近似值”。下面说一说“解决问题”中的例题10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掌握“进一法”和“去尾法”的含义和运算方法。 2.学会根据实际需要用“进一法”和“去尾法”取商的近似值,培养学生使用知识灵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灵活解决问题的水平,体会“进一法”和“去尾法”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掌握“进一法”和“去尾法”的含义和运算方法。会根据实际情况使用“进一法”和“去尾法”求取商的近似值。 教学流程: 一、情境再现导入 一个大袋里面装了22个水果糖。 把它分装在小袋,每小袋装4个,需要准备几个小袋? (2)小明昨天过生日,家里来了很多朋友,他想给每个饭桌上

放10个糖,这大袋水果糖能够放几桌? 1.请欣赏分析题意。 2.学生试着列式。 3.教师引导学生准确取商的近似值,得到结果。 4.引出课题,板题。 二、探究新知 (一)学生合作学习例10. 课件出示例10: (1)小强的妈妈要将2.5千克香油分装在一些玻璃瓶里,每个瓶最多可盛0.4千克,需要准备几个瓶子? (2)王阿姨用一根25米长的红丝绳包装礼盒。每个礼盒要用1.5米长的丝带,这些红丝带能够包装几个礼盒? 2.小组汇报。 3.教师适时引导并板书。 (二)总结“进一法”和“去尾法”含义。 1.回顾情景再现和例10 。 2.对比两道题的解法。 3.总结含义。 (三)判断:下面各题用进一法还是去尾法。 1. 一堆货物有40吨,一辆车每次只能装12吨,运完这堆货至少需要多少辆车? 2. 一套衣服需要2米布,5米布能够做几套衣服? 3. 小明带3元钱去买英语本,每个0.8元,小明能够买几个英语本? 4. 把36千克苹果装入纸箱,每个纸箱装10千克,需要多少个纸箱? (四)练习 练习九第7、8题。 (五)讨论:

二年级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进一法去尾法)练习题

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一) 1、46个同学去春游,每辆车可坐8人,最少要用多少辆车? 2、一张纸可以剪7颗五角星,要剪58颗至少需要几张纸? 3、22只小鸟,每个鸟笼放4只,至少要几个鸟笼? 4、妈妈买了21米花布,每4米做一个窗帘,最多可做几个窗帘?余几米? 5、张老师带50元买词典,每本词典8元,她最多能买几本? 6、姐姐买来一束花,有11枝,每5枝插入一个花瓶里,最多可插满几瓶?再添几枝可再插一瓶? 7、有25片扇叶,每台电扇装3片,这些扇叶够装几台电扇?再添几片扇叶可以再装一台? 8、小胖用35根小棒搭正方形,最多可以搭几个正方形,最少再添几根又可以搭一个? 对比练习: 1、有43只兔子,每5只装一个笼,至少需要几个笼子才能装完? 有43只兔子,每5只装一个笼,能装满几个笼子,还剩几只? 2、有22人坐船,每6人坐一条船,至少要坐几条船? 有22人坐船,每6人坐一条船,最多能坐满几条船?

练习: 1、小强的妈妈准备将35千克香油放到一些小瓶子里去,每瓶最多可装4千克,至少共需要几个 这样的小瓶? 2、王阿姨用25米长的丝带包装礼盒,每个礼盒需要6米,那么这些丝带最多能包装多少个礼盒? 3、仓库有67吨水泥,现在用卡车运到工地,每辆卡车运9吨,至少需要多少辆卡车? 4、三年级一班57个同学去春游,过山车每辆可以坐8人,碰碰车每车可以坐6人。 (1)都玩过山车,最多可以坐满几辆车?有剩下的人吗? (2)如果都玩“碰碰车”该租几辆车? 5、20个同学去儿童乐园玩碰碰车,每辆碰碰车只能坐3个同学,至少要租几辆碰碰车?每辆碰碰车每小时租金3元,同学们玩一小时,一共要付多少元? 6、有45米布,做一个沙发套需要6米布,这些布最多可以做多少个沙发套?做一个沙发套要付手工费8元,做这些沙发套一共要付手工费多少元?

五年级数学进一法和去尾法应用题

2015年五年级数学进一法和去尾法应用题把15块糖分给幼儿园小朋友,每人2块,够分给几个小朋友? 1、做一个沙发套需要6米布,145米布最多可以做多少个沙发套? 2、学校食堂买了611千克的大米,现在要用每个只能装100千克大米的麻袋运回所有大米,食堂最少要准备多少个这样的麻袋? 3、某粮店用容量为2.8升的油桶装豆油,要把57升豆油全部装进油桶。至少需要这样的油桶多少个? 4、某超市要为服务员做工作服,一共准备了200米布,做一套工作服要2.25米,这些布最多能做几套工作服? 5、王老师把75个笔记本分给同学们,每人分4本可以分给几人? 6、阿姨要用一根50米的丝带包装礼盒,如果包装一个礼盒要丝带1.8米,这些丝带一共可以包装多少个礼盒? 7、一个工地的施工处有38吨石子需要运走,一辆小卡车一次最多能运走5吨,需要运几次才能运完? 8、粮店要把60千克的食油装入最多能装油4.5千克的油桶里,至少要多少个油桶才能把这些油装完? 9、张老师从网上下载了一些图片,一共占硬盘空间12m,现在他准备用软盘把这些图片拷贝到学校的电脑上,每张软盘得空间是1.44m,那么这些图片至少需要多少张这样的软盘? 10、某印刷厂要将939张16开的白纸,装订成每本40张的记事本,这些白纸最多可以装订多少本这样的记事本? 11、实验保管员要把2.2千克的优良稻种放进小玻璃瓶中保存,每个

玻璃瓶最多只能装0.35千克的种子,准备6个这样的玻璃瓶够装吗? 12、做一套衣服用布2.4米,现在有28.8米的布可以做多少套这样的衣服? 13、要装60千克的油,每个油桶最多能装油4.5千克。至少要准备多少这样的油桶? 14、每个油桶最多能装油5千克,要装73.5千克,需要这样的油桶多少个? 15、做一套儿童服需要用布2.2米,50米布可以做多少套这样的儿童服? 16、一堆煤有27.4吨,用载重5吨的卡车运输,至少要运多少次才能全部运完? 17、为了鼓励节约用电,电力公司规定按以下的方法计算电费,每月用电不超过100千瓦时,按每千瓦时0.52元收费,每月用电超过100千瓦时,超过100千瓦时的部分按每千瓦时0.6元收费。王叔叔家上个月付电费65.2元,你知道他家上个月用电多少千瓦时吗? 18、小张叔叔买回来一大桶油,共有48千克,现在准备分装在每个最多只能装1.25千克的小油壶里,请问至少要准备多少个这样的油壶? 19、同学们用只带做小花,每朵小花用只带7.8厘米,现有只带75.5厘米,可以做多少朵小花? 20、做一个奶油蛋糕需要奶油8.5千克,现有143千克奶油,最多可以做多少个奶油蛋糕?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