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模拟卷第五章中小学新课程的评价

模拟卷第五章中小学新课程的评价

Using the research method of literature, means of observation, behavioral approach, conceptual analysis and the pattern of information-seeking of local and overseas were analyzed and compared, Basic pattern strategies of technology information-seeking

第五章中小学新课程的评价

本章摘要:课程评价是课程体系的重要一环,也是新课程改革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本章首先通过新旧课程评价理念的比较,显示出新课程评价体系因为其拥有的优势,取代旧课程评价成为必然的趋势;其次,分别介绍新课程评价中的教师评价、学生评价和教科书评价的具体操作方式。

第一节中小学课程评价理念的变迁

一、课程评价的含义

课程评价一直是一个颇有争议的问题,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于评价的理解也在不断发生变化,评价的理念和操作范式也随之改变。自19世纪以来,教育界在课程评价定义方面主要有以下几种理解。泰勒认为“评价是查明已形成和已组织的学习经验在实际上带来多少预期结果的过程。课程评价实质上是一个确定课程与教学计划是否达到教育目标的程度的过程。”1英国课程专家凯利认为课程评价是评估任何一种特定的教育活动的价值和效果的过程。2美国课程论专家比彻姆认为,课程评价包含判断课程系统的效果和所规划课程的效果的那些必要的过程。3

此外,美国出版的课程方面的教科书倾向于给课程评价下一个操作性的定义。《学校课程》认为评价是一种系统的收集和分析信息资料的过程。它的目标是帮助教育者理解和判断结果,确立改进教育过程的方式。评价在性质上可以是形成性的或总结性的,可以遵循定量的方法和定性的方法。评价在课程编制中起着一种中心的作用,评价过程中收集的资料为证明课程是否很好地达到其目标提供了依据。4

上述定义分别论述了课程评价的功能、对象、方法和程序。国内倾向于将课程评价定义为:课程评价是指依据一定的评价标准,通过系统地收集有关信息,采用定性、定量的方法,对课程的计划、实施、结果等有关问题作出价值判断并寻求改进途径的一种活动。国内定义主要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将评价看作是一个价值判断的过程;其次,在评价方式上倾向于多样性;第三,评价的对象涉及到计划、实施、结果等诸多课程要素,将教师、学生、学校等要素都纳入评价体系中。

1拉尔夫.泰勒.课程和教学的基本原理.施良方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85页

2A.K.Kelly:The Curriculum Theory and Pratice,London 1989,P187.

3比彻姆.课程理论.黄明皖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185页.

4A.K.Ellis.J.A.Mackey.A.D.Glenn:The School Curriculum.Boston 1988.P310.

二、我国传统的中小学课程评价方式

自从1949年以来,我国进行了多次重大的课程改革,尤其是1980年以后,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特别是素质教育的实施,旧有的课程评价方式的弊端逐渐显现出来,阻碍了素质教育和教育改革的深入。因此,正确分析我国课程评价的现状,审视评价现状与新课程评价的距离,确立新课程评价的价值取向就成为新一轮课程改革中要求优先解决的问题。

由于课程最终要通过课堂教学贯彻实施,因此课堂教学的效果直接检验课程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而教学评价机制是课堂教学行为的向导,特定的教学评价指标往往会影响甚至支配着特定的教学行为。因此正确认识传统评价机制的负面影响,有助于改革现行的课程评价模式。《中小学评价与考试改革的指导意见》5明确指出:“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基础教育评价与考试制度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尝试,但现行的评价和考试制度与当前实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主要问题是: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忽视改进与激励的功能;评价的内容过于注重学业成绩,而忽视全面发展和学生的个体差异,评价方法单一;过分关注结果而忽视过程,同时尚未形成健全的教师、学校评价制度,严重制约了素质教育的推进,影响着亿万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因此,改革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已成为非常紧迫的任务。”可见,改革原有的评价机制是促进新课程改革顺利进行的先决条件之一,而了解原有的评价考试制度的弊端是解决问题的前提。

(一)过分注重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忽视评价的激励功能

自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我国中小学教育基本上是围绕着“中考”、“高考”的指挥棒运转,因此其评价的目的和功能仍然是传统的选拔与甄别,其重心一直过于关注结果,忽视被评价者在各个时期的进步状况和努力程度,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形成性评价,不能很好地发挥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有人形象化地将我国的课程评价比喻为一把大筛子,学生被放在筛子上面进行筛选。结果是少数人留在筛子上面,成为成功者,多数人被筛下去,成为失败者。这种评价的根本目的还是在于选择适合教育的儿童。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网络时代的形成,知识在急剧地膨胀、不断更新,原有的以传授知识、形成技能技巧为主的基础教育课程的功能不断受到挑战。而以注重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良好的身心品质,从而达到多方面的综合发展,以奠定学生终身发展的基础为目的的现代教育理念逐渐深入人心,成为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方向和主流。这种潮流迫使教育界在转变课程功能的同时,加快评价功能的改革成为历史的必然。新的课程评价体系不仅仅检查学生的知识、技能掌握情况,更加关注的是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以及方法与策略和品德形成,同时关注随之而来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评价不仅仅是为了选拔和甄别,不再是“选拔适合教育的儿童”,而是如何更好地发挥评价的激励和促进作用,达到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的目的。因此现代意义的评价是帮助我们“创造适合儿童的教育”,使评价是为学生的发展服务,而不是学生的发

5《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各种会议学习参阅文件》

展为评价的需要服务。

(二)过分关注成绩评定,忽视综合素质评价

学业成就一直以来是考查学生发展、教师业绩和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因此社会、家庭和学校都围绕着提高学生的成绩组织教育教学工作。这样就使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流于形式,学校的着眼点是智育,尤其是智育中的学习成绩。其结果是评价学生的好坏完全按照考试成绩,使许多学生的其他方面的才能不但得不到发展,而且会损害到学生的发展。

同时,以成绩评定为基础的旧的评价模式过多强调共性和一般趋势,忽略了个体差异和个性化发展的价值。因此千人一面,千篇一律的教学内容和模式不仅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而且还妨碍甚至扼杀了学生特殊能力和才能的发展,背离了教育的初衷。

(三)片面追求定量考核,忽视定性与定量考核的有机结合

自古以来,在人的评定问题上,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是比较流行的做法,这种评定方法较为科学合理。但是,自从恢复高考以后,由于教育资源的相对紧缺,造成了千军万马争上高考独木桥的局面,这使得在对学生和教师的评价方面忽视了定性评价,将学生成绩这个定量评价作为评价的惟一指标。随之而来的是过分注重分数、注重等级、注重量化,造成了班级、学校、家庭自觉或不自觉的将学生按分数排队。造成了评价的不公正,损伤了多数学生的自尊和自信。学生被迫按照分数将自己与他人比较,有的将自己的劣势与他人的优势进行比较;评价方式上仍以传统的纸笔考试为主,仍过多地倚重量化的结果,而很少采用体现新评价思想的、质性的评价手段与方法。

(四)评价主体单一,学生处于被动地位

目前世界各国的教育评价逐步成为由教师、学生、家长、管理者,甚至包括专业研究人员共同参与的交互过程,这也是教育过程逐步民主化、人性化发展进程的体现。例如,美国马里兰州,对教师的评价是以学生多人组合的方式进行的。在英美等国家,学生和家长还可参与评价体系或指标的建立,学生还可就教师对自己做出的评价结果发表不同的意见、进行申诉等。这样,传统的被评价者成为了评价主体中的一员,在评价主体扩展的同时,重视评价者与被评价者之间的互动,在平等、民主的互动中关注被评价者发展的需要,共同承担促进其发展的职责。但是在我国,现行的评价模式使政府、学校、教师在开展教育评价时倾向于采取“他评”的方式,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缺乏评价的自主权。使被评价者仍多处于消极的被评价地位,基本上没有形成教师、家长、学生、管理者等多主体共同参与、交互作用的评价模式。评价者与被评价者扮演的基本上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角色,被评价者对于评价结果大多处于不得不接受的被动状态,对于评价本身更是拒绝大于欢迎,或者处于“例行公事”式的被动状态。

阅读材料5-1:中学生作文正蜕变成一种新八股文6

6胡平.中学生作文正蜕变成一种新八股文.中国青年报.2002.5.23

如何看待我国当前的中学作文教学现状和中学作文?从整体上看,绝大多数中学师生几乎都在随着高考?指挥棒?转,为了升学意义上的不误人子弟,他们必须如此,且只能如此。所以,要解读目前的中学生作文,就不能绕开高考作文这道坎儿。

近些年稳定下来的高考话题作文题型,受到中学师生和社会的一致好评。社会舆论和主流媒体给人这样一个感觉,该题型似乎成了自高考制度改革以来,经过20多年探索而找到的一种最好的作文考试题型,并且大有将话题作文进行到底的趋势。历史经验多次告诉我们:多数人赞同的意见未必正确。作为一名一线中学语文教师,我对当前以应试作文为训练中心的中学作文教学深表忧虑。

首先,话题作文大大缩小了中学作文教学的外延,客观上鼓励了学生写作?偏科?,中学生的写作能力急剧向单一化方向发展。记得以前的高考作文备考,无论是记叙文,还是议论文、说明文、应用文,各种文体都不敢马虎。而现在呢?学生只要擅长一种文体,就可以在高考作文中游刃有余了。

高考话题作文考题形式的稳定,使话题作文迅速僵化成一种固定的模式,中学生作文正在蜕变成一种新八股文。笔者在所带班级发现了一种奇怪的现象,不论每次布臵什么样的话题作文,部分学生总是一成不变地写成书信体,总是以交心谈心的口吻,联系虚构的对方的错误思想,把话题材料的主旨溶解在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亲切话语之中,给人一种感情真挚、形式创新的感觉,每一次都令我不由自主地给他高分,因为这样的作文在高考中就应该是高分。还有的同学总是写成童话。大多数同学总是写成一定模式的议论文。一个班的学生作文整体上看起来形式多样,百花齐放,但从每一个学生个体来看,基本上每次都是固定地克隆着自己擅长的同一种类型的作文。八股文之所以被定为科举取仕的规定文体,我想当初它肯定是很优秀、很经典的,但长期固定下来,使之成为一种模板,就变成了有?八大罪状?的令人望而生厌的文体。依此观之,话题作文能例外吗?

其次,以应试为中心的作文教学高度技术化,学生作文与做人脱节,思想与生活剥离,内容大都空泛虚假。美国的作文教学不一定都比中国好,但他们的做法的确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一位叫德优的教师给她的学生出了这样一道作文题:找出自己希望从事的职业,访问一位真正从事那个行业的人,针对未来的职业写一份报告,并在班上演讲。这道作文题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关注未来,实实在在地引导学生思索自己的人生理想,做、思、写有机结合,综合培养了学生调查、抉择、思维、交际、书面表达和口头表达等多种能力。反观我们的作文教学,因课业负担过重和应试压力,常常是用范文引导学生,用写作技巧指导学生,很少引导学生观察社会,思考生活,学生往往?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应试书?,写起作文来纸上谈兵,看起来慷慨激昂,很有章法,也很有文采,但实际上掩饰不住内容的苍白、空洞、做作和虚假,学生习惯于以唱高调的方式来表现道德理想,以沿用成习的有固定象征意义的符号式的事件来表现脸谱化的人物,结果丧失鲜明的个性,写出来的文章如枯枝败叶一般,缺少生气,千人一面,千篇一律,无法体现青少年应该具有的强烈的现实关怀

和批判精神。

以上看法或许有些偏颇,对中学作文现状的解读颇有些异类,但倘若能引起大家对这些问题的关注和思考,则我心足以有理由感到欣慰了。

三、中小学新课程评价中的新理念

解决传统课程评价问题的首要工作,就是建立起课程评价的科学理念。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此次课程改革倡导发展性评价,突出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体现尊重与爱护,关注个体的处境与需要,注重发展和变化的过程。注重对学生素质的综合考查,强调评价指标的多元化,对学生的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改变单纯通过书面测验、考试检查学生对知识、技能掌握的情况,倡导运用多种方法综合评价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的进步与变化。同时,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新的理念具体表现如下:

(一)体现国家的教育方针,以促进受教育者的发展和提高为终极目的

新课程改革,要求在评价过程中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和目的,以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的协调发展为根本目的。因此,评价过程中应该体现出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以及良好思想品德,能够引导学生学会终身学习,指导学生锻炼自己的健康体魄,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等目的。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原有的以传授知识为主的基础教育课程的功能受到了极大的挑战,注重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以及健康的身心品质等多方面的综合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成为教育的主旋律。因而课程的评价更为关注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与方法,关注与之相伴随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强调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关注学生成长与进步的状况,并通过分析指导,提出改进计划来促进学生的发展。使评价真正起到帮助“创造适合儿童的教育”的作用。

(二)不仅注重结果,更要注重过程

发展性评价的关键,要求教师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发展性评价的核心是重视过程,评价是主客体之间的互动过程,评价作为一项活动,存在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之中,只有强调评价双方的沟通、协商,评价才能促进人的发展。另外,发展性评价强调评价给多次机会,重视评价对象在过程中的转变,在形成终结性评价之前,评价主体会对评价对象指导帮助,并给以再次改正、修正的机会。其实,终结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并不矛盾,只是关注点发生了变化,实践证明,如果重视了过程性评价,就会发现终结性评价成绩会更好。

(三)注重综合评价,关注个体差异,实现评价指标的多元化

新课程改革强调,评价应该从过分关注学业成就逐步转向对综合素质的考查。新课程评价在关注学业成就的同时,更加关注个体发展的其他方面,如积极的学习态度、创新精神、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的养成以及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等。从考查学生学到了什么,到

对学生是否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合作、学会做人等进行考查和综合评价。例如,美国许多著名中学设立的奖项之多、范围之广让人目不暇接,几乎涉及学生发展的方方面面,而与学业成绩相关的奖项只占到五分之一左右。法国则非常强调对学生学习态度的评价,而对学习成绩的评价则放到了第二位。日本对小学生的评价包括考试成绩、学习情况、品行与性格三个方面。英国则在1999年新颁布的国家课程标准中强调四项发展目标和六项基本技能,传统的学业成就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与此同时,多元智力理论对迈克尔·乔丹和比尔·盖茨同样是成功的论证,再一次使评价深刻地认识到尊重个体发展的差异性和独特性的价值,于是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提出评价指标的多元化,以适应社会对人才多样化的需求。这一点也已逐渐在世界各国获得认同。

(四) 强调质性评价,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实现评价方法的多样化

发展性评价的关键是重视过程,强调评价给多次机会,重视评价对象在过程中的转变,在形成终结性评价之前,评价主体会对评价对象指导帮助,并给以再次改正、修正的机会。其实,终结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并不矛盾,只是关注点发生了变化,实践证明,如果重视了过程性评价,就会发现终结性评价成绩会更好。即从过分强调量化逐步转向关注质的分析与把握。对科学的顶礼膜拜,使人盲目认为量化就是客观、科学、严谨的代名词,于是追求客观化、量化曾经是各国课程评价的发展趋势。但在今天,随着评价内容的综合化,以量化的方式描述、评定一个人的发展状况时则表现出僵化、简单化和表面化的特点,学生发展的生动活泼和丰富性、学生的个性特点、学生的努力和进步都被淹灭在一组组抽象的数据中。而且,对于教育而言,量化的评价把复杂的教育现象也简单化了或只是评价了简单的教育现象,事实上往往丢失了教育中最有意义、最根本的内容。质性评价的方法则以其全面、深入、真实再现评价对象的特点和发展趋势的优点受到欢迎,成为近30年来世界各国课程改革倡导的评价方法。例如,在美国《国家科学课程标准》中提供的评价方法除了纸笔测试以外,还包括平时的课堂行为记录、项目调查、书面报告、作业等开放性的方法。美国各著名高校在录取学生时不仅要求学业成绩,通常还要求学生提交一份短文(选题通常极具开放性)、有关人士的推荐信和面试等。英国则强调以激励性的评语促进学生的发展,并在教师评价中注意运用面谈、行为观察和行为记录的方法。而“成长记录袋”“学习日记”和“情景测验”等质性评价的方法,目前也受到较为广泛的重视和认可。需要强调的是,质性评价从本质上并不排斥量化的评价,它常常与量化的评价结果整合应用。因此,将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应用多种评价方法,将有利于更清晰、更准确地描述学生、教师的发展状况。

(五)强调参与与互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即被评价者从被动接受评价逐步转向主动参与评价。使教育评价逐步成为由教师、学生、家长、管理者,甚至包括专业研究人员共同参与的交互过程,真正促进教育过程逐步民主化、人性化。

(六)注重过程,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重心的转移

即从过分关注结果逐步转向对过程的关注。关注结果的终结性评价,是面向“过去”的评价;关注过程的形成性评价,则是面向“未来”、重在发展的评价。因此,近年来评价重心逐渐转向更多地关注学生求知的过程、探究的过程和努力的过程,关注学生、教师和学校在各个时期的进步状况。只有关注过程,评价才可能深入学生发展的进程,及时了解学生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所做出的努力以及获得的进步,这样才有可能对学生的持续发展和提高进行有效地指导,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才能真正发挥作用。与此同时,也只有在关注过程中,才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科学的探究精神,才能注重学生存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价值观的形成,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全面发展。质性评价方法的发展为这种过程式的形成性评价提供了可能和条件,注重过程,将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重心的转移,成为世界各国评价发展的又一大特点。

第二节中小学新课程中的教师评价

一、教师评价的性质

教师评价是指对教师的职业、教育思想、教学资源利用、教学行为、教学方法、教学效果以及道德水平、人际关系等方面的价值判断。在教师的成长过程中,教学评价是一个最重要的外部因素,它是教师成长中一个带有普遍性的影响因素,又是教师成长和发展的条件。

教师评价,从目的上可分为两种类型:一是奖惩性教师评价,二是发展性教师评价。奖惩性教师评价以奖励和惩处为最终目的,通过对教师工作表现的评价,做出解聘、晋升、调动、降级、加薪、减薪、增加奖金等决定。这种教师评价势必影响教师的坦诚态度,很难指望全体教师的积极参与。而发展性教师评价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为最终目的。它是一种双向的教师评价过程,建立在双方互相信任的基础上,和谐的气氛贯穿评价过程的始终。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以英国为首的一些发达国家开始摒弃奖惩性教师评价,推行发展性教师评价,受到了广大教师的欢迎。许多教师称赞这种教师评价既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力措施,而且是纠正缺点、发扬优势的有效途径,更是一项至关重要的教育改革。

2001年开始的我国新课程改革迎合国际潮流,提出了“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强调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从多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7的发展型教师评价模式。

发展性教师评价是一种形成性评价,它不以奖惩为目的,而是在没有奖惩的条件下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从而实现学校的发展目标。王斌华教授认为,发展性教师评价的主要特征是:①学校领导注重教师的未来发展;②强调教师评价的真实性和准确性;③注重教师的个人价值、伦理价值和专业价值;④实施同事之间的教师评价;⑤由评价者和教师配对,促进

7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教师的未来发展;⑥发挥全体教师的积极性;⑦提高全体教师的参与意识和积极性;⑧扩大交流渠道;⑨制定评价者和教师认可的评价计划,由评价双方共同承担实现发展目标的职责;

10.注重长期的目标。可以看出,发展性教师评价,在评价方向上立足现在、兼顾过去、面向未来,不仅注重教师的现实表现,更加重视教师的未来发展,重在促使教师自身的“成长”。在评价过程中,特别重视培养教师的主体意识和创造精神,强调评价者要对教师的过去、现在作全面的了解,根据教师过去的基础和现实表现,规划其未来的发展目标;评价者和教师共同协商制定发展目标,并创设条件,促进教师努力达到发展目标。

二、教师评价体系的建立

这一体系的建立要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一)明确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

现代教育要求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学关系中的学习者和研究者;教师不仅是课程的组织者、实施者,也是课程的开发者和创造者。它对教师提出了全方位的要求,这就使过去的单纯的以学生学业成绩作为评价标准的做法根本不适合当前的要求,必须建立起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多元的、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这一评价体系要求教师符合下述要求:

⑴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包括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积极上进,具有奉献精神;公正、诚恳,具有健康的团队精神和合作精神。

⑵了解学生,尊重学生。能全面地了解、研究、评价学生;尊重学生,关注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充分参与学习;积极的师生互动,赢得学生的尊重。

⑶具有良好的教学设计与实施的能力与技巧。能根据学生的兴趣、需要、经验、理解水平等确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方案;与学生共同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积极利用现代教育技术,选择利用校内外教育资源。

⑷具备交流与反思的能力。能积极的与教育环节的其他因素进行交流,不断进行教与反思,改进自己的教学工作。

阅读材料5-2 某外国语学校教师评价体系(讨论稿)

一、指导思想

为了更好地贯彻执行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的精神,正确理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执行)》的基础内容,我校特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建立以老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从各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二、工作环节

评价方案包括四个工作环节,明确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设计评价工具;搜集和分析反映教师教学和素质的数据和证据;明确促进教师发展的改进要点,并制定改进计划。(略)

三、教师评价中应注意的问题(略)

四、主要的评价体系简介

表5-2:对教师素质的评价标准

表5-3:某某外国语学校教学常规检查——课堂教学

表5-4:某某外国语学校教师学期末学生评议表

表5-5 教师评价表

(二)设计评价工具

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更加关注教师的自评,希望通过教师的教育、教学反思,促进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和专业素质的发展。对于教师自评,可根据教师教学和教师素质的评价内容与评价标准,设计相关的评价工具来收集教师全面发展的证据。

同时,学生和家长可以参与教师评价,具体可以采用问卷调查、访谈、家长开放日、公开课等方式收集学生、家长对教师日常教育教学的评价意见。学校管理者也可以通过检查教

师的各种教学资料、文件、观察教师的课堂教学等方式进行评价。

(三)收集和分析反映教师教学和素质发展的资料和证据

这些资料和证据包括两个方面:发展的优势和发展的不足。这两方面是学校管理者全面正确衡量教师重要依据,因此缺一不可。具体方法很多,如可以采取观察法、访谈法、检查各种教学资料、文件等方法。在掌握资料的基础上,应该对其进行系统的分析,发现优势、指出不足,并作出客观的评价。

(四)明确促进教师发展的改进要点,制定改进计划

发展性评价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对于分析的结果不能停留在简单的奖惩或评优的结果上,应该以帮助教师不断提高为目的,因此,应该结合教师的实际情况确定改进的计划。通常改进计划应该包括下述内容:

⑴用清楚、简练、可测量的目标术语来描述教师改进的要点;

⑵确定改进教师教学和教师素质的指标;

⑶描述评价教师向改进目标努力的具体方法。

阅读材料5-3:美国中小学教师评价制度改革的特点为了提高教师素质和改善学生学习状况,美国各州和学区把教师评价作为切入点,并加强教师评价工作改革。该改革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确立教师评价新理念

在反思传统教育评价弊端的基础上,逐步提出了新的教师评价理念,把教育教学质量的保证与教师的专业发展和素质提高相结合。评价不仅仅是对教师工作状况的鉴定,更重要的是为促进教师成长和提高教学水平服务,达到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目的。教师评价不仅仅是对教师工作进行管理的方式与途径,更是让教师从评价反馈中获悉自己的不足,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促进专业发展和教学质量提高。因此,新的教师评价体系旨在努力提高教师参与的积极性,增强教师的责任心;评价双方进行对话和沟通;加强教师与教师、教师与管理者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注重教师教学过程的评价和多方面收集信息。

二、以学生学业成绩为核心

学生的学业成绩是评价教师的重要指标。美国政府制定出学生学业标准,通过各种考试和测验来检验学生是否达到标准。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施:

1.实行责任制。州和学区与教育部签署协议书,教育部给予州和学区各类资助,州和学区要递交教育部一份5年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目标实施规划。联邦政府根据州和学区的学生成绩及表现分配教育经费,削减连续成绩不佳学区的教育经费。许多州的学校对教师也实行责任制,教师和评价者事先签订一个把促进学生达到各种成就作为教学结果的协定。

2.课堂教学评价。在评价教师的课堂教学中,评价者通常要考虑到3个问题:这节课的目标具有价值和挑战性吗?教师是以尊重和真诚的态度对待学生吗?学生对这节课的目标掌握到什么程度?

3.学生的学业成绩。测验是当前评定学生成绩的重要手段。美国基础教育每年都有全国、州、学区以及学校不同类型与层次的学生学业成绩检测。学生学业成绩将作为对教师教学表现评价的重要指标。

三、建立个别化的教师督导与评价体系

美国已经有很多州和学区实施了个别化督导与评价体系。

该体系运用个别差异的方法,对不同的教师群体通过不同的活动、程序和时间安排进行评价和指导。新教师与有经验的教师的评价周期不同,新教师的正式评价每年一次,有经验的、长期聘用的教师正式评价每两年、三年或四年一次。在非正式的评价年度里,有经验的教师以个体或群体的形式参加自我指导的专业发展活动。

对于不同的教师群体来说,评价准则经常是有区别的。例如,新教师可能在教学的十个非常重要的方面被正式评价,第二年和第三年再适当增加。

当前美国的教师评价改革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核心,尊重教师且充分发挥了教师的积极性,使评价成为促进教师最好地发展与自我实现的工具,而不只是监督管理的工具。同时,在评价标准、方法和主体方面多元化,着眼于教师和学生未来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师的专业素质和学生的学业成绩。

三、促进教师养成自我评价的习惯

教师发展性评价强调突出教师的主体地位,鼓励教师进行自我评价。因为与他人相比,教师最了解自己,清楚自己的工作背景和工作对象,知道自己工作中的优势和困难以及想从评价中得到什么。所以,在评价开始时就要和教师沟通,根据教育教学实际和教师本人的情况,形成个体化的评价目标和评价方法。在收集信息的过程中要选择恰当的渠道和方式,鼓励教师自主提交评价资料,给教师提供表现自己能力和成就的机会,同时要创设宽松的氛围,鼓励教师提出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困难和疑惑,与教师一起分析各种尝试和探索。在对评价资料和数据进行分析时,要与教师进行充分沟通,注重资料的背景和影响因素,达成评价结论的过程要与教师进行一起讨论,对教师存在的优势、不足和进步形成清晰的认识,注重分析现象的原因,提高教师自我反思的能力,并且与教师一起提出改进建议。

目前在教育界存在这样一种现象,有些教师天天备课、讲课,好像“时钟”一样机械准时,却很少考虑教学内容的重组、教学过程的优化、教学策略的变革、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很少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观察、记录,也很少写教学札记、进行案例分析、建立学生学习和自己教学的档案,同时也很少给自己出难题、压担子、提出新的目标……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依然故我。教育教学质量难于提高。究其原因,就是缺少了教学反思,缺少对自己的客观真实的评价。只有跟自己过不去、不断给自己出难题、不断检查自己的工作、提出新的奋斗目标的人,才能不断超越自我、完善自我。天天反思,天天出新,天天有一个新自我,天天就会有新收获。

因此,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将自我评价、同事评价、家长学生评价

等结合起来,尤其要加强教师的自我评价能力的发展。如何进行自我评价,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1、创设鼓励自评的氛围,正确认识自评及其价值

只有教师理解了自评对其发展的意义,感受到学校对自评的重视,了解到自评的原则、方法以后,教师才能主动的进行自评,教自评当作自己教育教学过程的一部分,并进而形成自评的习惯,才能将自评真正的落实到实处。也才能顺利的引导和激励广大师生充分地自主创新、健康发展,打破过去只靠教学成绩给师生定“乾坤”的单一评价模式,由一元变多元,坚持多把尺子评价教师的原则,注重教师的个性发展评价。

阅读材料5-4:某校鼓励教师自评的尝试

近年来,我们为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导向功能,促进教师最大限度地挖掘自身的创新潜能,建立了与创新教育和新课程发展相匹配的教师专业发展的评价体系,通过确立?学识?、?教学?、?业绩?等基础性指标,增设?课题实验特色?、?教育教学创新?等教学个性特色的发展性指标,制定出台了《教师自主选择申报教学个性特色评价奖项实施办法》,加大了教师教学个性特色评价的力度。每学期末,让教师充分结合自身教学个性特色和独特的教学风格,自主选择奖项申报,如班级管理有方、备课有特色、教学辅导有个性、教具与学具有创新、自主性作业设计、个性化朗读等。填写《教师教学个性特色奖项申报表》,整理所报奖项的过程材料和阶段性成果,切实体现出?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的独特性。学校按其独特性和显著性,给予相应的奖励加分,特别突出的给予重奖。这项评价,大大凸显了教师的教学个性,挖掘了教师的创造潜能。

2、要有明确的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这样教师才能有目的地收集、分析有关自己教学的资料,体现评价的导向作用。此外,明确的评价目标和评价内容还有助于减小教师自我评价与其他评价之间的差异。

3、学会创造性反思。教学反思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效果和能力,只有创造性的反思才能真正起作用。创造性反思的内容包括教师的教育目的,课堂环境以及教师自己的职业能力。也就是说,教师通过以自身的实践过程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作出的行动、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创造性的审视和分析。反思的方式:一是自我反思。通过收集来自不同方面的资料,对一个特定问题进行的反思。在这一反思过程中接触到的新信息对教师来说很重要。如他人的教学经验,他人对自己的教学感受,各种理论原理乃至于意想不到的经验等都会有助于教师对问题的关注和理解。二是与他人合作就共同性的问题进行反思,这一反思有利于教师整体水平的提高和团结协作精神的养成。

4、教师自我评价的结果不宜与教师的奖惩或利益挂钩,这样容易使教师由于压力或追求功利的目的而不能正确对待自我评价,在自我评价中不顾实际地抬高自己,或者有意隐瞒自己的不足和缺点,从而失去了通过自我评价促进教师发展的目的。

5、与他评相结合

在突出教师本人在评价中的主体作用的同时,还应重视和充分发挥学生、家长和同事评价的作用。在某种意义上说,学生、家长和同事都是教师的工作伙伴,他们不但直接或间接参与了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而且能够从不同的侧面反映教师的工作表现,促进教师的素质提高。因此,要为学生、家长和同事评价创设积极参与的氛围,同时教师要端正对他人评价的态度,认识到他人评价所提供的信息对于自己的改进和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以平和的态度、宽广的胸襟接受他人的评价。

在向教师反馈同事、学生、家长的评价结果时,要有一定的技巧,如遵守保密性原则,以避免产生不必要的人际矛盾,影响群体的凝聚力和评价的效果。

三、鼓励学生、家长和同事共同参与教师评价

学生是教育教学活动的直接参与者,学生的发展是教师工作的重心和目标,他们对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以及师生交往有着最直接的感受和判断,教师应该高度重视并及时听取他们对自己在教学、师生交往和其他方面的想法、意见和建议,并且根据学生的反映及时调整自己的教育教学策略,或者转变某些不恰当的教育教学行为。

家长有权利关注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并对其评价。家庭是学生生活的重要场所,教师往往无法直接了解学生在家中的表现,家长评价从一个重要的侧面为教师提供了有关学生发展状况的信息。此外,学生对学校、对老师、对同学的看法常常会告诉父母,因此,家长在对教师评价的过程中所反映出来的想法、意见和建议对教师的改进与提高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还有,家长对教师进行评价的过程也是家校协同的过程,有助于家长和教师形成合力,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在鼓励家长、学生参与教师评价时,要注意对学生和家长的评价进行引导,要让学生和家长明确评价的内容和标准,要分清楚哪些内容适合学生评价,哪些内容适合家长评价,哪些内容可以作为教师改进的依据,哪些内容仅供参考。由于学生和家长在教育教学的目标、过程和方法等方面与教师有不同的理解,其中有些方面可能带有较大的主观性和局限性,所做出的评价可能是不合理的。因此,教师一方面要以积极的心态正确对待学生、家长评价,另一方面还要坚持正确的教育理想和教育方法,不能简单地屈就学生、家长不合理的要求。同时,教师也要认识到消除认知差异的重要性,加强与学生和家长的沟通,将此作为自己应做工作的一部分,而不要纠缠在学生、家长的评价是否正确、是否公平的问题上。

同事评价也是非常重要的,由于在教育教学目标、方法和过程以及教学对象、教学环境等方面的相似性,同事对于教师的工作有着更深刻的共鸣和更准确的理解。所以同事评价是重要的学习和交流的机会,教师可以从同事的评价中获取大量有价值的信息和经验,对于改进教育教学和自身发展都是非常有益的。在发展性评价中,同事评价不应直接与教师的各种利益或名誉挂钩,这样有可能增加教师之间的摩擦或矛盾,使得同事之间相互提防,阻碍他们敞开心扉,影响对评价对象做出客观、合理、有价值的判断并提出改进建议,从而削弱了同事评价对教师的促进功能。

第三节中小学新课程中的学生发展性评价

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是新课程改革的基础和重点。新课程体系要求在评价的内容和标准、评价方法方面改变长期以来以学生成绩和成就为惟一的评价依据的陋习,使评价真正能够起到促进学生发展的作用。因此,要求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中小学新课程中学生发展性评价的内容和标准

新课程评价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获得和掌握情况,更加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方法,以及相应的情感、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关注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动手能力,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这些发展性的目标主要表现在以下是几个方面:

1、道德品德方面。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爱社会主义;遵纪守法、诚实可信、维护公德、关心集体、保护环境;自新、自尊、自强、自律、勤奋;能对个人的行为负责,表现出公民所应具有的社会责任感等。

2、学习能力。有学习的愿望与兴趣,能承担起学习的责任;能运用各种学习策略来提高学习水平,能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反思;能把不同的学科知识联系起来,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分析、解决问题;具有初步的探究与创新精神等。

3、交流与合作。能与他人一起确立目标并努力去实现目标;尊重并理解他人的处境与观点,能评价与约束自己的行为;能综合运用各种交流与沟通的方法进行合作等。

4、个性与情感。对生活、学习有着积极的情绪、情感体验,拥有自尊和自信;能积极乐观的对待挫折与困难。表现出勤奋、独立、自律、宽容和自强不息等优良的个性品质。

5、学科学习目标参见各学科的课程标准。

需要注意的是,学科目标不应该和一般发展性目标割裂开来,特定的课程目标是最终实现一般发展性目标的出发点,一般发展性目标最终是通过各学科目标实现的。因此一般发展性的评价是建立在学科评价的基础上的。

二、中小学新课程中学生发展性评价的工具和方法

在确定了评价目标和内容之后,评价工具、评价方法的选择、使用的完善正确与否决定了评价过程和结果的有效性和科学性。由于新课程体系强调评价内容和标准的多元性,因而多元化的评价工具和方法就是一种必然。目前国内的评价工具和方法多种多样,如行为观察、情景测验、学习日记、成长记录、考试、表演、产品、论文、答辩等质性与量化评价相结合的形式。

由于质性的评价方法通常记录了学生的各种行为表现、作品或者思考等描述性的内容,它不仅具体直观地描述出学生发展的独特性和差异性,而且较好地全面反映了学生发展的状况。能够客观、深入地再现学生发展的过程,相比之下,量化的评价方法则更多地表现为数字,反映的是学生发展的结果。新课程强调关注学生的发展过程,那么,质性的评价方法无

疑提供了非常有效的评价手段。因此,新课程倡导质性的评价方法,希望借此促进学生的发展。

(一)成长记录袋

1、什么是成长记录袋

成长记录袋,也被一些学者翻译为档案袋,主要是指收集、记录学生自己、教师或同伴做出评价的有关材料,学生的作品、反思,还有其他相关的证据与材料等,以此来评价学生学习和进步的状况。成长记录袋可以说是记录了学生在某一时期一系列的成长“故事”,是评价学生进步过程、努力程度、反省能力及其最终发展水平的理想方式。

2、成长记录袋的类型

一些教育者将成长记录袋划分为过程型成长记录袋、目标型成长记录袋、展示型成长记录袋、评估型成长记录袋等多种类型。

通常,成长记录袋的形成包括明确目的;确定评价的内容和技能;确定评价的对象,在什么年级水平;确定要收集的内容和收集的次数、频率;调动学生参与;确定评分程序;向每一个人介绍成长记录袋;制定交流计划和保存、使用计划等几个步骤。

成长记录袋的内容通常涵盖了一项任务从起始阶段到完成阶段的完整过程。例如,关于写作学习的成长记录袋,就包含了从头脑风暴式的大讨论记录开始,第一份提纲、早期草稿、修改过或再次修改的草稿,以及最终作品等。

3、成长记录袋的作用和应用范围

成长记录袋的主要意义首先在于,学生通过自己的全程参与,学会了反思和判断自己的进步与努力。因为学生有权决定成长记录袋的内容,特别是在作品展示或过程记录中,由学生自己负责判断提交作品或资料的质量和价值,从而拥有了判断自己学习质量和进步、努力情况的机会。其次,成长记录袋为教师最大程度地提供了有关学生学习与发展的重要信息,既有助于教师形成对学生的准确预期,方便教师检查学生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更是将评价与教育、教学融合在一起,与课程和学生的发展保持一致,提高了评价的效度。

成长记录袋的使用范围非常广泛,评价目的不同、记录或收集的内容不同,便可以应用在学校教育教学的不同方面。例如,成长记录袋可以:

(1)与学科教学相结合(具体技能的习得或整体发展评价均可);

(2)与学生全面发展(如品行发展、兴趣发展、习惯养成等)相结合;

(3)与特殊学生的教育和培养相结合;

(4)与班级管理工作相结合;

(5)与教师成长、师资队伍培养相结合;

(6)与学校各项管理工作相结合,等等。

4、应用成长记录袋注意的问题

对成长记录袋进行评分,应注意:①评分者的选择。由教师评分,还是由学生评分;由

个别教师评分,还是由教师小组评分;由学生自评,还是同学互评等。可以有不同的选择方式,需要根据评价的目的以及评价者的能力来三思而定。②评分方式的选择。把成长记录袋作为整体来评分,还是将各项目单独评分,然后计算平均分;是以项目评比,还是以整体评比;是评分,还是评等级;各项目是否含权重,权重又是如何确定等,也是成长记录袋评分中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③评分结果报告与交流。这涉及如何科学处理评价结果的问题。建议评价结果报告的呈现,除了数量化的评定,更应该有文字描述部分的评价、分析和建议等。评价结果呈现的对象,可以是学生、教师、学校,也可以是家长,这根据评价的目的来定,但需要尊重学生的意见。同时需要考虑,是否将成长记录袋内的部分内容或作品作为证据,配合结果报告一起呈现。

此外,在使用成长记录袋时还要注意在不增加教师工作量的前提下,精选放入成长记录袋中的产品并采用合理的评分方式进行评价,使成长记录袋真正成为客观的、科学的评价工具。

阅读材料5-5:作文成长记录袋的运用体会8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常常会为评价学生的作文而苦恼。新一轮课程改革如一盏明灯,给我们指明了方向:倡导?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课程体系?,提倡如行为观察、学习日记、情景测验及成长记录袋等一些质性评价方式。于是,作为一种新的重要的评价方式,成长记录袋在作文教学中体现出它独特的优越性。当然,为学生建立作文成长记录袋并不是仅仅把学生的作文收集起来放在一起那么简单。以下是我们设计的一个作文学习记录袋,主要栏目有:小慧眼、采蜜集、妙笔生花、金色话筒、唠唠叨叨、自我对话、成长足迹等。平时,学生把它摆放在教室的专用架上,期末进行总评定。

在学习和实践中,我们深深体会到了作文成长记录袋是真正立足于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评价方式。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以?趣?为先导,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心理学家罗杰斯说过:相信人具有自发学习的天然倾向,但他只对能够有影响于个人行为的知识才感兴趣。习作的兴趣和自信,以前我们往往只重视素材的选择等,其实它作为一种内驱力,还来源于在习作的合作和交流中所产生的成就感,这一点正是我们过去所忽略的。翻开《语文课程标准》,我们可以看到:?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等。过去学生的习作都是誊写在学校统一的簿册上,由教师打上成绩,写上简单的评语。这样的评定程式化了,哪还有什么情趣可言?使用成长记录袋后,学生把习作打印在纸上,并且可以按各自的喜好插上一些小图案。这样既便于收集,又方便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交流,特别是随时可以张贴在墙报上或挂在班级网站上。这种无拘无束地交流解放了学生的心理,自然而然地生发了习作的兴趣。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个人的全面发展只有到了

8李花.作文成长记录袋的运用体会.中国教育现代化.2004.1

外部世界对个人才能的实际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为个人本身所驾驭的时候,才不再是理想、职责等等。?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就会产生表达的欲望,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二、以?过程?为中心,提高习作的能力

新课程指出:评价不是最终目的,而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学中,我们常常会碰到这样的事:学生拿到作文本就会迫不及待地交头接耳议论分数,完了就再没了声响。我常常疑惑地问自己:老师废寝忘食,埋头伏案为学生改作文,有多少学生能体会?叶圣陶先生也曾痛心地说过:?教师改文,业至辛勤,苟学生弗晓其故,即功夫同于虚掷。?这可以说是对传统作文教学弊端的正确反思。那么如何通过评价使学生普遍地提高作文水平呢?使用作文成长记录袋进行评价就是个极好的方法。它体现在:

1、评定意义更深远

成长记录袋评定的主要意义首先在于它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学习机会。学生通过自己的全程参与,学会反思和判断自己的进步与努力(《新课程标准解读》)。一个学生在?自我对话?中写到:?以前我总是怕作文,现在不怕了,因为我懂得了‘生活即作文’。看到我的记录袋越装越满,我也越来越有信心了……?可见,作文成长记录袋的评定不仅仅是对学生某篇习作的评判,而是作为一个新的起点,是对其进步的连续考查,旨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我们可能欣赏不到美文佳篇,但绝对可以看到一个求知者的足迹。

2、评定内容更丰富

在传统的作文评定中,往往是?一篇定音?。而成长记录袋则不同,它涉及的内容是广泛的。有学生的作文成绩——?成长足迹?,有观察记录——?小慧眼?,有妙词佳句摘抄——?采蜜集?,有得意之作——?妙笔生花?,还有小伙伴的评价——?金色话筒?、来自家长的关注——?唠唠叨叨?等等。由此我们可知,作文成长记录袋不仅关注学生的作文成绩,而且关注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学习兴趣和积极情感体验等方面的发展。

成长记录袋也注意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平时学生根据自己所需在相应的记录纸上进行记载,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自主性。有个学生在观察记录上这样写道:?5月9日,今天,我给门口的小树浇水,忽然发现那棵最大的黄杨上长满了虫子,那些虫子小小的,挂在叶子上一晃一晃的,不仔细看,还以为是灰色的脏东西呢。我赶紧叫奶奶喷药水。?这里学生是选择记录袋内容的一个决策者,甚至是重要的决策者,主动性、积极性得到了充分发挥。透过这些记录,我们还看到了更另人欣喜的东西,那就是培养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如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使他们得以全面发展。

3、评定的主体多元化

?教育是人与人精神相契合,文化得以传递的活动。而人与人的交往是双方(我与你)的对话和敞亮……所谓教育,不过是人对人的主体间灵肉交流活动。?(雅斯贝尔斯)?学生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