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浙江省政治学考重点内容(根据考纲整理)

浙江省政治学考重点内容(根据考纲整理)

浙江省政治学考重点内容(根据考纲整理)
浙江省政治学考重点内容(根据考纲整理)

《浙江省政治学考必背内容》(修订版)

【经济生活部分】

1、货币的含义?

答: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2、货币的本质是什么?

答:一般等价物。

3、货币的基本职能有哪两个?

答:价值尺度(比如:标价、价格)和流通手段(比如:购买了什么)

4、信用卡的功能和优点:信用卡具有消费、转账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功能,

减少现金的使用,简化收款手续,方便购物消费。

5、外汇和汇率:外汇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汇率是两种货币之

间的兑换比率。如果用100单位的外币可以兑换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币的汇率升高,外币增值,反之,说明外币的汇率跌落。(提示:外汇的范围大于外币,还包括外国股票债券等。)

6、人民币币值稳定的意义:对人民生活安定、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对世界金融稳

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7、影响价格的因素?

①价值决定价格。(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价值量越小,价格越低)

②供求影响价格。(供不应求,价格上涨,供大于求,价格下跌。)

8、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9、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

交换以价值量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10、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10、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

①(当前收入)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人们当前可支配收入越多,对各种商品和

服务的消费量就越大,收入增长较快的时期,消费增长也较快。所以必须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增加居民收入。

②(未来收入)居民消费水平受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如果有非常乐观的预期,预支

未来收入的可能性就会加大。所以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解决后顾之忧。

③(收入差距)人们的收入差距过大,总体消费水平会降低。

11 价格变动对生活的影响:

(1)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的影响小,对高档耐用品的影响大;

(2)

①互为替代品(羊肉和猪肉):一种商品价格上升,消费者减少对其消费量,转而消费另一种商品,导致对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增加。反之呢?②互补商品(汽车和汽油):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消费者减少对其需求量,也会减少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

(记忆技巧:反补归真,即两种商品为互补商品的话,一种商品的价格与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成反方向变动)

12 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调节产量,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

13 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例,恩格尔系数越小,生活水平越高。

14、消费类型:

(1)按照交易方式分,分为钱货两清消费,贷款消费和租赁消费;

(2)按照消费的目的分,分为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如教育)、享受资料消费(如旅游)

15 消费心理有哪些?

从众心理、求异心理、攀比心理、求实心理。(特征、怎么评价、我们的态度?)

16、理智的消费者的原则?

①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②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③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④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17、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1)生产决定消费。(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方式、质量和水平,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2)消费对生产有反作用。

①消费是生产的目的:生产出来的产品被消费了,生产过程才算完成。

②消费是生产的动力: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

③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

18、大力发展生产力

(1)现实原因: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2)怎样大力发展生产力:

提高劳动者素质;加快发展科技;全面深化改革;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19、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内容

(1)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2)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

(3)集体经济包括农民专业合作和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

(4)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非公有制经济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

(5)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第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第二,

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6)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的最大区别:私营经济有雇佣劳动。

20、为什么要坚持基本经济制度?(D级别要求)

(1)适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的状况,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2)实践证明,它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21公司经营成功的因素?

①公司要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

②公司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③公司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

22 劳动者应该树立择业、就业、职业观?

答:

①树立自主择业观(个人的兴趣、专长、条件);

②树立竞争就业观(提高技能和素质);

③树立职业平等观(行行出状元);

④树立多种方式就业观(职业介绍所、广告、网上人才市场、招聘会)

23劳动者依法维权的途径?

答:投诉、协商、申请调解、申请仲裁、向法院起诉

24 储蓄存款:

(1)存款利息=本金×利息率×存款期限

(2)定期储蓄和活期储蓄的比较:存期越短,利息率越低,存期越长,利息率越高。活期储蓄流动性强,定期储蓄流动性差,但收益高于活期储蓄。

25 什么是股票?股票的利润来源?股票的风险来源于哪里?

答:股票是股份凭证,参股后股东不能要求公司返还其出资;股票的收入来源于股息或红利、股票差价。股票是高风险投资,如果公司破产反而要赔本,另外,股票的价格受到公司经营状况、供求关系、银行利率、大众心理的影响。

26 商业保险分为(人身保险和财产保险),订立保险的合同的原则是(公平互利、协商一致、自愿订立)。

27 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在公有制经济(国有企业员工的工资、集体企业的工资等)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必要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为尺度,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28 我国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因、意义、地位

(1)按劳分配在分配方式中占主体(2)原因:是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的;生产资料公有制是按劳分配的前提;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的生产力水平是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直接原因。

29 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

答:劳动、资本、技术、管理、土地、信息等生产要素获得的收入。比如在私营企业外资企业中获得的收入

30 收入分配公平的含义:要求收入分配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大。

31 如何实现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①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②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

③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32 效率与公平的关系(D级考核要求)

答: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

33 财政的作用

①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②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③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在经济增长滞缓、受需求不足制约时,政府要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要增加经济建设支出,减少税收,刺激需求。反之呢?)34 国家取得财政收入的渠道

答:税收收入、利润收入、债务收入、其他收入

35 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发展水平和分配政策)。

36 财政支出的主要用途有哪些?

答:经济建设支出、科教文卫支出、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社会保障支出、债务支出。

37 财政收入和支出的关系?

答:财政收支平衡(略有盈余或略有赤字)、财政盈余、财政赤字

38 税收的基本特征: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

39 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

(1)增值税以生产经营中的增值额为征税对象的一种税,避免对一个经营额重复征税,也可以防止前一生产经营环节的偷漏税行为。

(2)个人所得税有两种税率超额累进税率和比例税率,个人所得税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也是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手段。

40 资源配置的基本手段?答:市场和计划两种。

41 市场经济的含义?

答: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经济。

42 市场规则的具体表现?

答:法律法规、行业规范、市场道德规范

43 市场失灵的表现?

(1)解决不了:国防、治安、消防等公共物品的供给

(2)不能让它调节的:枪支、危险品、麻醉品

(3)市场的弊端:

①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为了利益,不择手段);

②市场调节存在盲目性(一哄而上,一哄而退,所以政府要加以引导)

③市场调节存在滞后性(从价格形成到调整生产有一个时间差)

44 市场失灵的后果?

(1)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资源浪费(比如盲目性);

(2)社会经济不稳定,发生经济波动和混乱(比如枪支、自发性);

(3)收入分配不公平,收入差距拉大,甚至导致严重的两极分化(比如自发性)

4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答: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46 科学的宏观调控(D级别考核要求)

(1)国家为什么要加强宏观调控?

①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

②是由我国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及共同富裕的目标要求国家必须发挥宏观调控的职能。

(2)宏观调控的目标?

促进经济增长(是首要目标),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3)怎么样实行宏观调控?

答:国家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实现宏观调控的目标,应该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宏观调控体系,充分发挥宏观调控手段的总体功能。

(4)区别三种宏观调控的手段

①经济手段的表现:制定和实施经济发展的规划和计划,运用经济政策和计划,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最常用的经济手段。

②法律手段的表现:经济的立法(人大制定法律)、司法(法院、检察院的活动)活动;

③行政手段的表现:国家通过行政机构(物价局、公安局等),采取强制性的行政命令、指示等。

47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D级别考核要求)

答: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48 如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D级别考核要求)

①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②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③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④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49 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

答:生产的全球化,贸易的全球化,资本的全球化

50 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1)利:经济全球化使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它有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它促进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以及国际贸易的快速发展,从而推动世界范围内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各国生产力的发展,为各国经济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2)弊:使世界经济发展更加不平衡,两极分化更加严重,一边是发达国家财富的不断积累,一遍是发展中国家贫困的不断加剧;

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在一起,这在促进各国经济合作的同时,也使得一个国家的经济波动可能殃及他国,甚至影响全世界,加剧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尤其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构成极大的威胁。

51 对于经济全球化,中国应该怎么做?

答: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我们应当抓住机遇,积极参与,趋利避害;同时提高抵御国际经济风险能力,勇敢地迎接挑战。

52 世界贸易组织的地位?

答:世界上最大的多边贸易组织。

53 世界贸易组织的作用?

答:积极组织谈判,制定规则,提供解决冲突的场所。

54 世界贸易组织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答:有非歧视原则、透明度原则、自由贸易原则和公平竞争原则。其中最重要的是非歧视原则,包括最惠国待遇原则和国民待遇原则。

55 我国对外开放必须坚持的原则?

答: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

56我国的对外开放格局?

答: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

57“走出去”的方式有哪些?

答:到境外办厂、对外承包工程、劳务输出。

【文化生活部分】

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

1. 文化的内涵: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提醒:题目中要求你区别文化现象与自然现象、经济现象、政治现象)

2. 文化的特点:

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社会实践的产物;个人的文化素养不是与生俱来的,是逐步培养出来的;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3、文化的力量(材料题里经常要求写出来)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

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4、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1)相互影响(C级考核要求)

①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②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政治、经济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经济政治以重大的影响。(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2)相互交融(b级考核要求)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A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教育、人才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B发展教育事业、培养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对推动经济建设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C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②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A(从国内来说,)人们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

B(从国际来说,)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5、加强文化建设对提升我国综合国力的意义?(c级考核要求)

(1)文化在综合国力中的地位: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2)我国在当前国际竞争中提高文化竞争力的重要性及对策

重要性: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处于弱势地位的发展中国家,不仅在经济发展上面临严峻挑战,在文化发展上也面临严峻挑战。

对策: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6、文化对人的影响

(1)文化对人的影响方面:

①文化影响人们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②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2)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

①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②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3)文化对人的塑造的作用?

①优秀的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

②优秀的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优秀文化作品,总能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使人深受震撼,力量倍增)

③优秀的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优秀文化为人的健康成长提供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文化生活第二单元

1、怎样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①正确的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②原则:必须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平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2、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常考点:区别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和主要途径是什么)(1)商业贸易(2)人口迁徙(3)教育

3、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是什么?

答:主要手段是大众传媒,包括报刊、网络、电视、广播等多种形式。

4、中外文化交流的意义?

推动中华文化向世界传播,增强了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促进了中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5、传统文化继承的主要内容?

①传统习俗的继承

②传统建筑的继承

③传统文艺的继承

④传统思想的继承

6、传统文化的特点?

①相对稳定性;②鲜明民族性;

7、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8、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①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继承是源头,发展是动力),继承和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

②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9、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

(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或者说社会制度也可以)

(2)科学技术(它是就文化自身的传承而言)

(3)思想运动(它是就文化自身的传承而言)

(4)教育

10、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b)

答: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和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11、文化发展的实质是什么?

答:文化创新

12、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的关系?(c)

(1)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2)(文化创新的作用)

①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

②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13、文化创新的主体是谁?

答:人民群众。

14、文化创新的途径?(文化创新的途径:根本途径+重要途径)

(1)根本途径:立足于社会实践。

(2)重要途径:

①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文化创新既是一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又是一个“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过程。)

②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学习、借鉴、融合外来文化优秀成果。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3)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克服“守旧主义”、“封闭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两种错误倾向。)

15、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是什么?

答:民族节日

文化生活第三单元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答:汉字和史书典籍。

2、我们中华文化的特征是什么?

答: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3、我国古代科技的特点?

答:实用性和整体性。

4、什么是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答: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重要原因在于它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兼收并蓄。

5、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

6、(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之魂。

7、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是什么?核心是什么?

答: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8、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是什么?

答: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

文化生活第四单元

1、当代文化生活多样性的原因?

答: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2、文化市场为什么会出现令人忧虑的现象?

答: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传媒的商业性

3、人们对文化需求的特点?

答: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

4、腐朽文化有哪些?

答: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殖民文化、邪教、色情文化等。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涵?

答: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6、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答: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道路。

7、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关键是什么?

答: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

8、文化自觉是什么?(对文化的认识)

答:对文化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对发展文化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

9、文化自信?(对自己文化的认识)

答:来自于对时代发展潮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深刻把握,来自于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

10、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

答:培育四有公民(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11、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紧紧抓住的中心环节是什么?

答:思想道德建设。

12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

答:全面提高公民的道德素质

13 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的关系?

答:它们相互促进。

14、(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D级考核要求)

答:①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③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④社会主义荣辱观。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

①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②社会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③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政治生活部分】

1、我国的国家性质?

答:人民民主专政。

2、人民民主专政的特点?

答:广泛性(权利的广泛性和民主主体的广泛性)和真实性(权利由制度、法律、物质的保障。)

3、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性?

答:四项基本原则之一,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

4、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有哪些?

答: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监督权、政治自由。

5、公民必须履行的义务?

①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②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

③遵守宪法和法律,

④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6、公民参与政治生活,要遵循哪些基本原则?(D级考核要求)

①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②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

③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7、不同选举方式的特点

答:

①直接选举:每个选民都有机会选择自己的当家人;

②间接选举:选民选出代表,再由代表代表选民选举;

③等额选举:候选名额与应选名额相等,可以充分开率当选者结构的合理性,但容易被认为内定。

④差额选举:候选人名额多于应选名额,可以在候选人之间形成相应的竞争,但是不加以有效规范,容易发生虚假宣传、贿赂选民的情况。

8、选择不同选举方式的制约因素?

答:社会经济制度、物质生活条件、选民的文化水平。

9、公民参与民主决策方式?(b)

答: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专家咨询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社会听证制度

10、公民参与决策有什么意义?(c)

①有助于决策充分反映民意,体现决策的民主性;

②有利于决策广泛集中民智,增强决策的科学性;③有利于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推动决策的实施;

④有利于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信心,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

11、基层民主自治的形式及其意义?

答:形式是村委会和居委会,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最有效途径。

12、我国政府的法律地位?

答: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国家行政机关。

13、我国政府的职能有哪些?(D级要求)

①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

②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

③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

④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

13、我国政府的宗旨是什么?

答:为人民服务。

14、我国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

答:对人民负责。

15、我国政府为公民求助或投诉提供的途径?

答:行政裁决、行政复议制度、行政诉讼制度,开设热线电话、设立信访部门、推行电子政务。

16、依法行政的必要性和意义(c)略

17、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

答:建立健全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机制。

18、如何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

①一靠民主,发挥人民民主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就要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使人民能够有效地监督政府权力的运行;

②二靠法制,加强法制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就要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健全质询、问责、经济责任审计、引咎辞职、罢免等制度。

19、我国的行政监督体系?

㈠行政系统外部监督:

①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即人大监督)、②中国共产党的监督、③人民政协的监督、④社会与公民的监督、⑤司法机关的监督

㈡行政系统内部监督:上级政府、法制部门、监察部门、审计部门

20、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1)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地方人民代表大会。(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3)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行使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

(4)全国人大在我国的国家机构中居于最高地位,其他中央国家机关都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21、人民代表的法律地位、义务、权利

(1)法律地位:全国人大代表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地方各级人大代表是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

(2)义务:人大代表在自己参加的生产、工作和社会活动中,协助宪法和法律的实施,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努力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接受人民监督。

(3)权利:审议议案、表决决定、提案权、质询权。

22、民主集中制及其在人大制度中的体现

(1)民主集中制:是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原则,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制度。

(2)在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的关系上怎么样?在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上?在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上?(自己去书上看)

2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势?

①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

②动员了全体人民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

③保证了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

④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24、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式?

答:中国共产党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依法执政有利于保证党始终发挥纵览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支持人民代表大会依法履行职能,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是党依法执政的重要体现。)

2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容?(记忆技巧:邓三科)

答: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26、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D级别考核要求)

27、我国的政党制度及其基本内容?

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常考点是选择题“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根本活动准则”是什么。)

28、我国政党制度的优越性?

①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②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和文化;

③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④有利于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29、我国新型的民族关系?

答: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

30、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民族平等原则、民族团结原则、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则

31、民政协的性质、主题和职能?

答:人民政协是爱国统一战线组织(它不是国家机关)、是发扬民主的重要形式,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职能。

32、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容?

答:(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2)我国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三级。自治机关都是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

3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①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

②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得以实现;

③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④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蓬勃发展。

34、我国的宗教政策?

答: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35、主权国家的地位?

答:主权国家是最基本的成员,是国际关系的主要参加者。

36、主权国家的构成要素?

答:人口、领土、政权、主权是构成主权国家的基本要素,其中最重要的是主权。37、联合国的宗旨?

答:维护国际和平,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

38、国际关系的内容?

答: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

39、国际关系的形式?

答:竞争、合作、冲突是基本形式。

40、处理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

答: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而利益的对立则是引起国家冲突的根源。

41、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D级考核要求)略

42、当今时代的主题是什么?

答:和平与发展。

43、维护和平、促进发展的有效途径是什么?

答:建立国际新秩序。

44、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

答:世界正在形成若干个政治经济力量中心,美国、欧盟、俄罗斯、中国、日本等大国和国际组织扮演着重要角色。

45、当代国际竞争的表现和实质?

答:国际竞争表现在经济竞争、文化竞争、军备竞争、人才竞争、科技竞争等,当前的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46、如何理解我国的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

①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了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②(宗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

③(基本目标)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

④(基本立场)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

⑤(基本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

【生活与哲学部分】

马克思主义哲学知识体系

一、辩证唯物主义

1、辩证的唯物论(第4、5课)

2、认识论(第6课)

3、唯物辩证法(第7、8、9、10课):联系观、发展观、矛盾观

二、历史唯物主义

1、社会历史观(第11课)

2、价值观(第12课)

1、哲学和世界观方法论的关系?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2、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3、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

答: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第二,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即思维能否认识存在,由此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两派4、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

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唯心主义认为意识决定物质。

5、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

(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否认了神创论,本质上是正确的,只是可贵的猜测,把物质归结为物质的具体形态。

(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

(3)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6、唯心主义的基本形态?

(1)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2)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看作世界的本原

7、哲学史上的两大基本派别?

答: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8、哲学史上的两个对子?

答: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9、物质的概念?

答: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10、世界的物质性(了解即可)

原理: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11、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答: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12、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答: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相对的。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13、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

方法论:

①必须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

②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

14、意识的起源、生理基础、内容

(1)起源:意识是物质世界(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长期发展的产物;

(2)生理基础: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3)内容: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15、意识的能动作用

①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②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于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的作用。

16、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①我们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

②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求我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③要求我们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

17、实践的含义?

答: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18、实践的特点?

答: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

19、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表现?(提醒:记牢四个关键词)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20、真理的含义?

答: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21、真理的最基本属性?

答:真理的最基本属性是客观性。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真理只有一个。

22、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1)真理具体的: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认识要符合当地的实际、认识要符合当时的实际)

(2)真理是有条件的,有自己的适用条件和范围(三角形内角之和等于180度是真理吗)

23、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①认识具有反复性。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②认识具有无限性。人类的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③认识具有上升性。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

方法论: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24、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原理及方法论)

(1)联系具有普遍性,要求我们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切忌用片面、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2)联系具有客观性,要求我们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3)联系具有多样性,要求我们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25、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及其意义(D级别考核要求)

㈠重要原理一: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为部分;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部分。

方法论:要求我们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

㈡重要原理二: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方法论: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26系统的基本特征?

答:整体性、有序性、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27 系统优化的方法及其要求

(1)系统优化的方法: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2)系统优化的要求: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28、发展的普遍性和实质

(1)原理:发展具有普遍性;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2)方法论:要求我们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29、事物发展的前途、道路及其要求

答: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要求我们我们要坚信未来是美好的,要勇敢地接受挫折与考验。

30、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及其要求

原理1:

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方法论:要求我们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

原理2:

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

方法论:要求我们抓住时机,促成质变

31、矛盾的含义和基本属性

答:矛盾即对立统一,矛盾的对立属性是斗争性,矛盾的统一属性是同一性。(什么是同一性?什么是斗争性?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32、矛盾的普遍性的含义及要求

答:(1)含义:矛盾存在于一切十五中,不包含矛盾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2)要求:要求我们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33、矛盾的特殊性的含义及要求

(1)不同事物有不同矛盾,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阶段上又不同的矛盾,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

(2)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4、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及其要求

(1)关系: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

(2)要做到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35、主次矛盾、矛盾的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及其要求

(1)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

原理: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

方法:着重把握主要矛盾

(2)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

原理: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方法:要求我们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要抓主流。

36、具体问题具体分析(D级别考核要求)

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①含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指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②意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37、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①社会意识有时会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会先于社会存在;

②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38、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和普遍规律

(1)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2)普遍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关系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的规律

39、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1)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非对抗性矛盾;

(2)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40、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原理: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方法论:要求我们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41、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1)群众观点(怎样对待群众):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2)群众路线(怎么样做工作):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我们党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

42、人的价值及其评价标准

答: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就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43、价值观及其导向作用

答: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重大的反作用,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具体表现:价值观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有重要的导向作用;价值观是人生的重要向导。)

44、价值创造与实现

(1)(根本途径)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

(2)(从客观因素角度)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

(3)(从主观因素的角度)

①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

②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

③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正确价值观的指引。

2019 历年浙江省政治学考真题主观题汇总

37.随着全球化深入发展,中美经济联系日益密切,2017年,两国双边货物贸易为5837亿元,中国成为美国增长最快的出口市场和最大的进口来源地,对美出口总额约占中国对外出口的19%和GDP的4%。中美经贸往来对各自的经济增长、劳动就业、消费者福利和经济结构升级发挥了重要作用,对全球经济稳定和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然而,2018年3月以来,美国特朗普政府多次对自中国进口商品加征关税,致使中美贸易摩擦上升为贸易战。对此,中国政府在积极寻求与美方协商解决贸易摩擦的同时,对美国强加的贸易战非常明确地表达了立场:“不愿打、不怕打、必要时不得不打”。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联系《经济生活》中“经济全球化的影响”的知识,分析中国“不愿打”贸易战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说出中国“不怕打”贸易战的原因。(2分) (3)运用《政治生活》中国家利益的知识,分析中国“必要时不得不打”贸易战的原因。(4分) 评分标准: (1)经济全球化推动生产力发展(1分,突出“生产力”),促成了贸易大繁荣、投资大便利、人员大流动、技术大发展(1分,四个“大”写出任意两个“大”才可得1分,可用“促进了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流动”代替),为世界经济增长提供了强劲动力(1分,突出“强劲动力”,可用“为各国经济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代替)。[3分]不打贸易战,能够继续发挥经济全球化的积极作用,能够延续或增进中美两国经贸往来,有利于促进世界经济发展(2分,不打贸易战的积极作用要紧密结合材料不可杜撰,“能够继续发挥经济全球化的积极作用”、“增进中美两国经贸往来”、“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答出任意两句得2分)。反之,只会使中美两败俱伤,且殃及世界(1分,只要点出打贸易战的消极作用就可得1分)。(说明:在不写原理的情况下,无论答出几点积极作用或几点消极作用,均得1分;作答既有积极作用又有消极作用的也只能得2分)[3分] (2)美国发动的贸易战不足以影响中国对外经济发展大局;对中国GDP增长的负面影响有限;也会损伤美国自身经济(说明:答出一点给1分,答出两点及以上均给2分)。[2分] (3)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2分,“出发点”、“落脚点”各占1分,答不出此“点”的情况下,写出“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或“利益的对立是冲突的根源”可给1分);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维护国家利益就是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1分,点出“维护人民的的根本利益”且强调“在我国”才可得1分)。如果美国发动贸易战严重损害我国的经济利益,损害我国人民的根本利益,那就必须还手(1分,答出损害我国国家利益或人民利益的才可得1分)。[4分] 38.为了满足我国农业遥感监测中作物监测时效性要求高,监测内容多,数据要求高等需求,中国科学家做了大量研究,于2018年6月2日成功发射高分6号卫星。这颗卫星实现了空间分辨率与时间分辨率的优化组合,具有大范围、重访周期短、定量化探测等优势,提升了我国天地一体化的对地观测能力,可以为农业农村管理提供精准保障,是我国第一颗真正意义上的农业遥感卫星。 结合材料,运用《生活与哲学》中的相关知识,分析我国提升农业遥感监测水平是如何体现“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的。(6分) 评分标准: 实践提出的新问题、新要求(1分,点出“新问题”、“新要求”其中任意一个或两个均得1分),推动人们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1分,点出“探索”、“研究”其中任意一个或两个均得1分)。我国农业农村管理实践对农业遥感监测提出的新要求,推动科研工作者研发新型农业卫星(1分,根据原理分析材料占1分)。实践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1分,点出“认识工具”才可得1分),促进了认识发展(1分,可用“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代替)。新型农业卫星的成功发射,提升了我国天地一体化的对地观测能力,提高了我国农业遥感监测认识水平(1分,根据原理分析材料占1分)。[6分]

陕西省委党校政治理论考试要点

政治理论 1、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哲学和具体科学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哲学与具体科学研究的对象不同,但二者紧密联系。一方面,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另一方面,具体科学又受哲学的指导。 2、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物质世界时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辩证统一。运动时无条件的、永恒和绝对的,静止时运动的一种特殊形态,因而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喝相对的。承认相对静止时理解运动、理解物质多样性的条件;肯定相对静止的存在是把事物区别开来进行科学分析的前提。否认运动的绝对性,把静止绝对化是形而上学;只承认绝对运动不承认相对静止,则是形而上学的另一种表现形式——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3、量变和质变: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量变表现为微小的不显著的变化,体现了事物连续性。量变有两种基本形式,即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度是事物质和量的统一,是指事物保持自己的数量界限。质变和量变的根本标志,是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了度的范围。在度的范围内是量变,超出度的范围是质变。 4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质变体现和巩固着原来量变的成果,又必然引起新的量变,并为新的量变开拓道路。量变和质变又是相互渗透的。事物由量变转化为质变,又由质变转化为量变,如此相互交替,不断推动事物变化和发展,这就是质量互变规律的基本内容。 5、矛盾普遍性的含义:其一是说,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其二是说,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自始至终存在着矛盾运动。 6、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发生的一定的、必然的、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物质关系,是生产的社会形式,表明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这一规律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生产力决定一定的生产关系能否产生及其发展变化的方向;另一方面,生产关系的反作用归根结底取决于和服从于生产力发展的客观需求。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是在任何社会都起作用的普遍的客观规律;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客观依据。 7、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辩证发展规律:在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相互作用、矛盾运动中,经济基础始终是起决定作用的,上层建筑的反作用取决于和服从于经济基础的性质和要求,即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的状况。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辩证发展的规律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依据。 8、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则在我们党工作中的具体运用。党的群众观点是: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观点;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干部的权利是人民群众赋予的观点;对党负责与对人民负责相一致的观点;党要依靠群众又要教育和引导群众前进的观点。 9、物质资料的生产:物质资料的生产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所谓物质资料的生产,是指人们以一定方式结合起来改造自然和创造物质财富的过程。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这是因为,首先,人类要生存就需要食物、衣服、住房等最基本的生活资料,这些生活资料只有通过物质资料的生产才能获得。其次,只有物质资料生产发展了,政治、文化、科技、教育等活动才能得到发展,从而人类社会才能发展。 10、劳动二重性理论,是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的枢纽:劳动二重性决定了商品的二因素,对于科学地区分使用价值和价值,建立劳动价值论,提供了理论基础; 劳动二重性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剩余价值理论的科学基础。弄清劳动二重性理论,才能科学地理解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具体劳动怎样转移生产资料的价值,抽象劳动怎样创造新的价值和剩余价值,有利于更好地把握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马克思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理论也是以劳动二重性理论为基础的。 11、价值规律对社会经济的作用:在私有制为基础的 商品经济中,价值规律对社会经济的作用有三个方面:(1)价值规律自发地调节着社会生产,也就是调节着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生产各部门之间的分配,即调节社会资源的配置。这个作用是通过竞争和价格的波动以及与此相联系的供求关系的不断自发调整而实现的。(2)价值规律作用的结果,会自发地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各个商品生产者为追求利益最大化,并在竞争中获得有利地位,就要努力提高劳动生产率。结果会促进整个社会生产力的发展。(3)价值规律的作用引起和促进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不同商品生产者的生产调节时不同的。由于价值规律的作用,有的商品生产者越来越富有,有的则在竞争中失败和破产。 12、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剩余价 值的生产是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它表现为资本主义生产的直接目的和决定性的动机;剩余价值生产是资本主义一切经济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它决定了资本主义生产的一切主要方面和主要过程;它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发展及其灭亡的全过程;它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发展及其灭亡的全过程。 31、剩余价值:剩余价值对全部预付资本的比率叫利 润率。利润率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它。 13、国家垄断资本对经济调节和管理的目标:①维持 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基本平衡;②维持物价总水平的基本稳反映资本价值的增值程度,它总是小于剩余价值率,因而,掩盖了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利润率的高低取决于:剩余价值率的高低、资本有机构成的高低、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不变资本的节省状况。 14、股份公司的性质和股票:股份公司,是资本以股 权的形式联合经营的现代企业。它是适应社会化生产和商品经济发展需要的一种资本的组织形式。因此,资本主义可以用,社会主义也可以用。股票是它的持有者向股份公司投资入股并借以取得股息收入的凭证。股票持有者根据股票的票面金额定期从股份公司获得的收入,叫股息。股息是股份公司所得利润的一部分。股票是一种特别的商品,它本身没有价值,由于可以在市场上买卖,因而有价格。股票价格,是通常所说的股票行市,主要由股息和利息率决定,用公式表示:股票价格=股息/利息率。在一般情况下,股票价格变动,与股息的变动成正比,与利息率的变化成反比。 15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①基本实现条件是,第一部类的可变资本价值与剩余价值之和,必须等于第二部类的不变资本价值。用公式表示是:Ⅰ(V+m)=ⅡC。从基本实现条件引申出以下两个条件:②第一部类所生产的全部生产资料价值,必须等于两大部类不变资本的价值之和。用公式表示是:Ⅰ(C+V+m)=ⅠC+ⅡC。 ③第二部类所生产的全部生活资料的价值,必须等于两大 部类的可变资本价值与剩余价值的之和。用公式表示为:Ⅱ(C+V+m)=Ⅰ(V+m)+Ⅱ(V+m)。 16、国家垄断资本对经济调节和管理的目标:①维持 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基本平衡;②维持物价总水平的基本稳定③维持国家对外经济关系的基本稳定 17、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涵义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 1

政治学原理考试重点

开篇语:政治概念在中国的特殊性 ?广义政治:在?°政治课?±和?°思想政治教育?±意义上使用的政治(意识形态、人生观)?狭义政治:国际上通用的政治学专业意义上的概念(politics / political science) ?政治术语意义上的政治:很重要(官话) ?) 5、利益政治观 ?政治就是人们围绕公共权力而展开的活动以及政府运用公共权力而进行的资源的权威性分配过程。 ?(1)社会需要进行资源分配。 ?人是有欲望的,但满足人们欲望的资源是有限的。因此,社会必须寻求一种资源与代价分配的途径,此即政治。 ?(2)分配必须是权威性的。 ?在大多数社会,由拥有权威和权力的政府作出决定,进行分配,而政党、社团与政治人则可以通过一定的途径影响决定的作出。权威性分配的内容不仅包括资源,也包括代价。 ?(3)尽管不同时代和不同世界观导致了不同的政治观,但是政治的运转从来都无法离开权力,权力是实现经济利益的手段,政治的核心仍然是国家权力问题。 三、?°非阶级关系?± ?1、阶层 ?阶层是指阶级内部的更为细小的集团(工人阶级内部可以分为白领工人和蓝领工人两个阶层)。 ?阶层属于阶级内部的?°同中之异?±。 ?阶层也主要是经济分析的产物,但是也要依据其它社会因素,比如劳动方式、收入水平和收入方式等。 ?一些新兴的社会集团,在未成熟起来之前,也称为阶层,比如中国的私营企业主阶层;过渡群体也可以成为阶层,比如军人、大学生。 ?2、等级 ?等级是一个政治概念,指由于社会地位和政治地位不同而形成的社会集团。 ?一个阶级可以分为不同的等级,一个等级的人也可以包括来自不同阶层的人。 ?法国大革命期间的?°第三等级?±。 第二节西方国家阶级构成的新变化 ?1、传统的?°二元社会结构?±在总体上已经或趋于瓦解。

浙江省历年自考政治学试题

浙江省2008年4月历年自考政治学试题浙江省2008年4月历年自考政治学试题试卷内容预览网站收集有1万多套自考试卷,答案已超过2000多套。我相信没有其他网站能比此处更全、更方便的了。 浙江省2008年4月历年自考政治学试题 课程代码:10009 本试卷分A、B卷,使用2004年版本教材的考生请做A卷,使用2007年版本教材的考生请做B卷;若A、B两卷都做的,以B卷记分。 A卷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空1分,共20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1.从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看,政治的核心仍然是______问题,______是实现经济利益的手段。 2.在中国古代诸子百家中,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是______与______。 3.政治权力就是在政治关系中,______依靠一定的政治强制力,为实现某种利益而作用于______的一种政治力量。4.社会资本的三个基本要素是______、______和社会联系而形成的网络。 5.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详细考察了国家的起源,指出国家

是______出现以后______不可调和的产物。 6.立法机关是指有权制定、______或______法律的机关。7.按政党理念的本质和角色来划分,可以分为______政党和______政党。 8.就人类社会的实践看,政府体制可以分为两大类:______与______。 9.政治人是指公民以及在政治公民中产生的______人员和______。 10.政府机构在广义上指中央和地方的全部立法、______、______和官僚机关。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1.政治哲学的核心概念是() A.公平 B.正义 C.自由 D.民主 E.平等 2.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具有的显著特点包括()A.科学性B.阶级性 C.革命性 D.系统性 E.发展性

政治学基础期末考试重点

一、非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分析 (一)政治是一种社会价值追求,是一种规范性的道德。----道德政治观 1.孔子:“政者,正也。”-仁义礼智信。柏拉图:政治的本质在于公正,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亚里士多德:国家等同“最高的善”,是人们间的一种道德性结合。 2.道德政治观的根本弱点: (1)从哲学思辨出发,具有浓厚的“神秘和思辨的色彩”; (2)掩盖了社会阶级对立和利益冲突。 (二)政治是一种超自然、超社会力量的体现或外化。-----神权政治观 1.“君权神授”、“天人感应”托马斯.阿奎那:黑格尔:绝对精神 2.有客观唯心主义性质 (三)政治是对于权力的追求和运用。 1.法家-韩非:政治就是用权 马基雅佛利(意大利):政治是夺取权力、掌握权力的必要方法的总和。马克斯.韦伯(德国):政治意指力求分享权利或力求影响力的分配。哈罗德.拉斯韦尔(美):权力的形成和分配。 2.权力政治观:政治权力不过是用来实现经济利益的手段(恩格斯)。 (四)政治是一种管理活动。 1.孙中山:“政就是众人的事,治就是管理,管理众人的事,便是政治。”吴恩裕:政治乃是用用公共的强制力对于众人之事的治理。G.庞顿和P.吉尔(美):政治活动可以被认为是与对人地集体活动的管理联系在一起的。 2.众人管理政治观的特点:政治的公共性;政治的管理性 (五)其他观点: 政治是制定政策和执行政策的过程; 政治是人们从事社会活动的方式、方法和途径。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观 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基本内容是: 1.政治是一种特定的社会关系。 2.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 3.在阶级社会中,国家政权关系是政治的主要的和根本的问题,实际上是指社会中的公共权力问题。 4.政治是一种有规律的社会现象。 5.马克思主义政治观是阶级性、实践性和科学性的统一。 三、政治的定义 确定政治的内涵应满足三个必要条件:一是政治这一范畴的周延性:二是政治这一范畴的确定性;三是政治这一范畴的本质性。 政治的含义:在特定的社会经济关系及其所表现的利益关系的基础上,社会成员通过社会公共权力确认和保障权利并实现其利益的一种社会关系。 四、政治权力作用的方式(主要由利益关系的状态和政治权力关系的状态、性质双方力量强弱等因素决定的) 1.指令方式-指政治权力主体借助于某种宣传媒介,以指示语言表达自己的意志,要求政治权力客体照此行事。 2.压力方式-指政治权力主体运用政治权力对政治权力客体形成一定的强制形势,以此使权力客体按照政治权力主体的意志作出行为选择。

《现代政治学原理》复习要点要点

政治经济学复习大纲 第一章导论 第一节政治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1)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两个代表人物及其著作。 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奠基者:英国学者亚当斯密代表作《国富论》 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的完成者:英国学者大卫李嘉图《政治经济学及其赋税原理》(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及其评价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继承了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科学因素但有根本不同于古典政治经济学以及历史上的其他学说。 在《资本论》中马克思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以资本主义经济的细胞——商品为始点范畴,以剩余价值为基本范畴,全面分析了资本主义经济过程,从理论上再现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发展的历史。 马克思通过资本主义社会中物物关系,深入分析生产过程中的人人关系,揭露和批判了资本主义的不合理性,阐明了资本主义制度必将为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所取代 马克思在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和经济过程分析的同时也研究和揭示了商品经济运行的一般规律,对未来公有制社会的经济制度和资源配置提出了原则性的构想。 列宁的经济学说也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3)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实践和政治经济学的发展 A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在深刻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特别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实践的基础上,基于对社会主义本质的重新认识和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而提出来的。理论指出:计划和市场都是配置资源的手段和调节经济的方式,市场经济可以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相结合。在社会主义经济中,市场不是发挥一般的调节作用,市场机制应该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C社会主义所有制理论 坚持和完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的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的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坚持平等保护物权,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的新格局。 D现代企业制度理论 主要形式是公司制,基本特征是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 E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理论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原则 在分配政策上,提出必须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原则,再次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F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理论 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 G经济体制改革及转型理论 第二节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 (1)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浙江省普通高中学考政治试题及参考答案完整版

浙江省普通高中学考政 治试题及参考答案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浙江省普通高中2019年1月学考政治试题 一、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请将答题纸相应题号后的T涂黑,错误的请将答题纸相应题号后的F涂黑) 1.使用支付宝能减少现金流通量,保证消费安全.给交易双方带来诸多便利。 2.在可以相互替代的A、B商品中,A商品的价格上升,B商品的需求量往往增加。 3.世界贸易组织是国际贸易的领导者、组织者和协调者。 4.广大人民的利益不断得到实现见证着人民民主是最真实的民主。 5.国家监察机关对政府的监督属于行政系统内部监督。 6.“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表明文化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7.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 8.历史上推动哲学家前进的,只是纯粹思想的力量。 9.芝诺关于“飞失不动”的论证.其错误在于把飞矢在某-点上的相对静止绝对化了。 10.“不破不立"所蕴涵的哲学智慧与辩证否定的实质具有内在一致性。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22小题,每小题2分,共44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 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1.在生活中,明星广告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广大消费者的选择。这主要抓住了消费者的 A.攀比心理 B.从众心理 C.求异心理 D.求实心理 12.从下表中恩格尔系数的变化,可以大致推知我国居民的 ①消费水平不断提高②食品支出越来越少 ③消费结构不断优化④消费支出越来越少 A.①④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13.王爷爷有20万元资金准备用于投资。从安全性考虑,下列投资理财产品中最适合他的是 A.股票 B.企业债券 C.金融债券 D.国债 年7月,浙江省委省政府发布《关于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分配政策的实施意见》的通知。实施该《意见>能 ①推进创新驱动发展②体现对知识的尊重 ③缩小收人分配差距④调动劳动者积极性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5.从2018年10月起,个人所得税起征点从3500元提升到5000元。这一调整必然会 A.实现收入分配公平 B.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 C.减少国家财政收人 D.增加广大居民的收人

2015-2018浙江省政治学考真题主观题汇总

2018年4月 37.随着全面小康社会的来临,我国城乡居民对优质粮食的需求迅速增长;由于优质粮食生产销售等方面的诸多困难,粮食供给一直存在优质品比率低的结构性问题。由此导致优质粮食价格上涨。基于此,我国从2017年开始实施“优质粮食工程”,通过中央财政投入,鼓励各级地方政府配套,支持优良品种开发、制定质量认定标准、畅通销售渠道、重点支持一批产粮大县、建立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体系、产后服务体系等,提高优质粮食产品比率,为耕者谋利、为食者造福。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中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从“影响价格的因素”的角度,说明优质粮食价格走高的原因。(3分) 供求影响价格,当商品供不应求时价格就会上涨。目前我国优质粮食有效供给不足,而城乡居民需求增多,导致优质粮食价格走高。 (2)运用“国家财政”的相关知识,说明我国财政支持“优质粮食工程”对资源配置的意义。(5分) 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中央财政投入、鼓励各级地方政府配套,有利于弥补优质粮食生产所需资金的不足;财政支持优良品种开发、畅通销售渠道等引导各种资源向优质粮食生产集中,有利于促进农业生产资源的合理配置。 38.小煤矿关闭后,马家村部分村民逐渐返贫,赌博、酗酒等不良现象死灰复燃。为改变面貌村两委带领村民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统领重振乡村: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开展年度“最美村民”“最美家庭”评选等,形成文明乡风;坚持绿色发展理念,聘请专家设计整体开发方案,配套利用旧矿、老宅、果蔬田园等资源,开发展示当地民俗民风的民宿、农家乐、特色小吃一条街等,形成观赏游乐、体验休闲旅游综合体。如今,马家村成了闻名返迩的“生态民俗文化村”。游客多了,乡风美了,村民腰包鼓了,心里乐了。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中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文化的力量”的相关知识,说明马家村重振乡村过程中文化所起的作用。(4分)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在马家村振兴过程中,起到了把握方向、智力支持、振奋民心的统领作用;在形成文明乡风、开发乡村旅游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马家村的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2)运用整体和部分关系的有关知识,分析马家村坚持整体开发获得成功的原因。(6分)整体是事物的全局,统率着部分,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居于主导地位;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应当服从和服务于整体。马家村立足整体科学设计,统筹全局确定方案,统一开发全村多种资源,形成综合优势,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果,成功实现了乡村振兴。 2017年11月 38.2015年,因产能严重过剩、价格低迷,我国钢铁行业出现全行业亏损。对此,政府在去产能过程中坚持“区别对待、有扶有控”原则实施财政和金融政策:对长期亏损、失去市场竞争力的企业及落后产能,坚决清理相关财政优惠政策和压缩退出相关贷款;对市场供应短缺的高端钢材产品,在研发推广应用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2016年底,钢铁行业实现扭亏

政治学考试重点归纳

政治学考试重点归纳 政治的含义非马克思主义政治观: (1)道德政治观——政治是对于一种社会价值的追求,是一种规范性的道德 代表人物和观点: 孔子,仁义礼智信,儒家学说; 柏拉图认为,政治的本质问题在于“正义”,因此,他的理想国就是“正义”国,它具有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这四种美德; 亚里士多德把政治等同于“最高而最广的善”,认为它是人们相互间的一种道德性结合。(2)权力政治观——政治是对于权力的追求和运用 代表人物和观点: 法家韩非,主张政治之道的主要内容是法、术、势,即政治权力的获取、保持和运用; 16世纪意大利思想家马基雅弗利,在西方思想史上率先把道德与政治权力分立开来; 德国马克斯.韦伯认为,“政治”意指力求分享权力或力求影响权力的分配; (3)管理政治观——政治是公众事务的管理活动 代表人物和观点: 孙中山先生以公众管理来界定政治,他说:“政治两字的意思,浅而言之,政就是众人之事,治就是管理,管理众人的事,便是政治。” 美国G.庞顿和P.吉尔认为:“政治是与社会事务的治理以及个人和群体对这种政治理所具有的控制力的相关的制度安排。” 让.布隆认为:“政治是在共同体中并为共同体的利益而做出决策和将其付诸实施的活动。”(4)决策政治观——政治是对于社会价值物的权威性分配的决策活动 代表人物和观点: 这一观点由美国政治学家戴维.伊斯顿提出,并且在当今西方社会得到广泛认同和引用。 美国哈德罗.D.拉斯韦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申,把政治定义为“什么人,在什么时候,怎样获得了”尊重、收入、安全等社会价值,从而对于政治分配社会价值的阐述和确定更加明确。 (5)神权政治观——政治是一种超自然、超社会力量的体现或外化 代表人物和观点: 董仲舒创造了“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学说,鼓吹“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神权政治观成为中国封建统治的合法性依据。 托马斯.阿奎那认为,尘世的一切都是神安排的,而“国王是上帝的一个仆人”,“没有权柄不是出于神的”。 黑格尔认为政治是“绝对精神”的外化,“国家是精神为自己所创造的世界”。 马克思主义政治观: 1、政治是一种具有公共性的社会关系 2、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 3、政治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 4、政治是有规律的社会现象 政治的定义:在特定社会经济关系及其所表现的利益关系基础上,社会成员通过社会公共权力确认和保障其权利实现并实现其利益的一种社会关系。

浙江省普通高中《思想政治》学业水平考试标准

2014年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 考试标准 思想政治 浙江省教育考试院编制

考试性质与对象 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是在教育部指导下,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实施的全面衡量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的考试。其主要功能是引导普通高中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必修课程教学要求,检测高中学生的学业水平,监测、评价和反馈高中教学质量。考试成绩是高中毕业的基本依据,也是高等院校招生录取和用人单位招聘的重要参考依据。 高中思想政治学业水平考试标准是依据《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和《浙江省普通高中学科教学指导意见·思想政治》(2012版)的要求,按照学业水平考试的性质和特点,结合本省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的实际制订而成的。 高中思想政治学业水平考试实行全省统一命题、统一施考、统一阅卷、统一评定成绩,每年开考2次。考试的对象是在本省中小学学生电子学籍系统中注册获得普通高中学籍的在校学生。 考试目标与要求 (一)考试目标 高中思想政治学业水平考试主要考查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以及分析、比较、归纳等基本能力,把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确立现代公民意识和世界意识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考核渗透在知识和能力的考核之中。 具体的知识和能力目标要求是: ①记忆能力:再认或再现思想政治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的能力。 ②理解能力:理解思想政治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以及国内外一些重大时政热点的能力。 ③比较、归纳能力:比较事物及所学知识的异同,构建知识体系的能力。 ④判断、批判能力:判断政治是非,并对错误现象或观点进行简单批判的能力。 ⑤分析、探究能力:初步运用思想政治学科知识和技能对一些政治是非和古今中外的社会现象进行观察、探究和说明的能力。 ⑥表述能力:能恰当运用学科语言,条理清晰、逻辑严密、观点正确地表述见解的能力。(二)考试要求 高中思想学业水平考试对考试内容掌握的程度要求分为四个层次,从低到高依次为识记、领会、分析、应用,分别用字母a、b、c、d表示。其含义如下: a-识记:再认或再现学过的思想政治学科的一些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 b-领会:理解思想政治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把握知识内部各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能够依据所学知识对一些现象或观点作出初步判断。 c-分析:比较所学知识的异同和内在联系,能在理解的基础上解读试题提供的新情景,分析新问题,并能对错

政治学原理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

政治学原理考试复习资料 一、填空题 _______指的是公共行为主体对公共性为客体的制约能力和力量。公共权力 _______被认为是近代西方政治科学的奠基人。马基雅维利 _______的内在矛盾特性决定了公共权力和公民权利的特性,形成了公共权力和公民权利存在的基础。利益 _______方案政治设计的核心是寻求一个清官明君式的好人统治,这是“人治”社会的政治设计思路。理想主义 _______是我国最高工会组织。中华全国总工会 _______理论被视为民主研究的现代学派。现代“精英民主” _______制度将选举制度、代议制度和权力制约结合起来,体现了当代人们心目中的政治正义观念。宪政 “政治”概念的提出,始于人类文明史上的_________社会时期。奴隶 1949年至1978年,中国基本上实施________的自下而上的集权式的政治发展策略。民众主义 A 阿尔蒙德和维巴于1963年出版了《公民文化》,该书为研究_______提供了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政治文化 C 传统的中国被认为是一个高度的社会。政治化 传统自由主义者认为为个人和社会提供服务是国家和政府____________的唯一来源。合法性 从政治参与的主体来看,政治参与是_________的政治行为。普通公民 D 道德政治观或伦理政治观认为政治是一种__________追求,是一种规范性的道德。社会价值 第一波民主化起源于__________和法国革命。美国革命 G 根据马克思的理解,意识形态指的是_________的思想观念。统治阶级 根据系统分析的理论和方法,政治生活被分解为政治体系、政治过程和____________ 三个方面。公共政策 公共权力具有____________和至高无上性,公民权利具有神圣不可侵犯性。权威性 公民行使政治表达的手段主要包括政治集会、政治请愿、_______。政治言论 古代社会的治理的核心理念是_________。统治 国家的产生以____________的形成为组织标志。政府 国家结构形式主要可以分为____________和复合制。单一制 J 具有现代化和________的政治领导人及执政党的存在,对于民主的和平转变具有重要意义。民主意识 K 卡尔?波普和汉娜?阿兰特等人基于对____________的分析,认为意识形态是一种“封闭的思想体系”,要求垄断真理,拒绝宽容反对意见。法西斯主义 L 理想主义途径是民主的_______研究的基本思路。政治哲学 M 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是分工和的产物。私有制 马克思主义认为政治参与是普通公民对于________的参与。政治事务 马克思主义认为政治是一种具有公共性的____________。社会关系

政治学概论自考重点整理笔记

政治学概论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政治的含义 ■剥削阶级关于政治的解释(单选): ■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基本内容(对政治的科学解释)(多选,简答) ①政治的根源是经济,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②政治的实质是阶级关系。 ③政治的核心是政治权利。 ④政治活动是科学,是艺术。 ■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多选): (1)狭义:以国家为研究对象,即政治学要研究国家的活动、形式、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等; (2)广义:以公共权力为研究对象,研究以公共权力为中心的政治关系、政治制度、政治思想、政治文化、政治行为的内容和规律。 (3)马克思主义认为,政治活动的核心是国家政权问题。国家政治是所有阶级社会上层建筑的核心部分。因此,政治学应当抓住政治中最本质、最主要、最根本的问题,即国家政权问题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 ■政治学的研究范围(多选)(6个): ①政治学基础理论(含政治思想史) ②中国政治(这是我国政治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③比较政治 ④公共政策 ⑤行政管理 ⑥国际政治 第二节政治学的历史发展 ■中国古代的政治学(多选)

■西方政治学的发展脉络(多选): ■(单选)行为主义方法是20世纪以来西方政治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单选)西方政治学的发展经历三个阶段: ①19世纪末开始至第一次世界大战为止,西方政治学主要以国家为研究对象,宪法成为政治学理论的主要研究对象。 ②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夜,“罗斯福新政”是其典型代表。 ③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至今,西方政治学的研究方向,为政策的制定过程。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形成和发展:《共产党宣言》是无产阶级的第一个政治纲领,主要内容:(简答) ①它提出了国家是阶级组织的观点。 ②它明确指出了有文字记载以来,人类的历史是阶级斗争的历史,阶级斗争的核心是政权问题。 ③它提出了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 ④它强调指出,无产阶级在政治上不是用共和制来代替君主制,不是简单地要求国家形式的改变,而是要“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 ⑤它系统地阐述了无产阶级的政党学说。 第三节政治学的研究方法和意义 ■(多选)政治学的具体研究方法: (1)历史研究法; (2)制度研究法; (3)比较研究法; (4)结构-功能研究法; (5)交叉学科、边缘学科的方法。 第二章国家与阶级

(完整版)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考试重点总结

1.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依据: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 论基础。(一)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二)马克思关于“现实的个人”的理论(三)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理论(四)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需要理论(五)马克思主义关于“生活”的理论(六)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发展阶段的理论 2.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学科知识借鉴:教育学、政治学、伦理学、心理学、社会 学等。 3.思想是指制约人们行为的各种精神因素的总和。既包括理性认识,也包括感 性认识,还包括情感和意志等成分。 4.思想政治教育领域所说的思想:一是教育者所传播的思想。它通常是一个社 会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主流意识形态),包括一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主导价值观、思想道德规范等。二是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思想。 5.思想的特征(1)客观性与主观性的辩证统一(2)自然性与社会性的辩证统 一(3)能动性与受动性的辩证统一(4)差异性与共同性的辩证统一 6.思想的表现形式有工具性形式和内容性形式。 7.行为是在思想支配下所产生的言论、行动等外在表现。 8.行为的特征有起因性、自主性、目的性、可塑性。 9.思想与行为的关系:思想与行为的一般关系是:a思想支配行为。人的绝大 多数行为都是由思想所支配的,思想是行为的先导;b行为反映思想。人们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人的思想。因此往往通过分析行为而了解产生该行为的思想动机;c行为对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反作用。 思想与行为之间复杂关系:第一,思想正确,行为正确;第二,思想正确,行为不正确;(好心办坏事)第三,思想不正确,行为正确;(歪打正着、虚假行为)第四,思想不正确,导致行为错误。思想与行为之间的这些复杂关系,要求我们必须对人们行为的思想动机与思想指导下的行为效果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 10.思想向行为转化的条件(影响思想向行为转化的因素):(一)外部条件(外 因)如社会风气、社会舆论、先前行为的效果(二)内部条件(内因)思想观念的内化程度、非理性因素(需要、动机、情感等)

政治学知识点整理

第一篇政治与政治学 第一章政治 政治的特性: ●1、政治是对于一种社会价值的追求,是一种规范性的道德 ●2、政治是对权力的追求和运用 ●3、政治是公众事务的管理活动 ●4、政治是对于社会价值物的权威性分配的决策活动 ●5、政治是一种超自然、超社会力量的体现或外化 ●6、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 ●7、政治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 政治的定义 ●在特定社会经济关系及其表现的利益关系基础上,社会成员通过社会公共权力确认 和保障其权利并实现其利益的一种社会关系 政治的社会地位 ●1、政治与经济的关系 ●2、政治与法律的关系 ●3、政治与宗教的关系 ●4、政治与道德的关系 政治学的研究方法 ●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研究的基本方法 ●1、历史分析方法 ●2、经济分析方法 ●3、阶级分析方法 ●4、利益分析方法 ●5、注重客观事实,强调调查研究 ●传统的政治学研究方法 ●(1)哲学研究方法 ●(2)历史研究方法 ●(3)机构研究方法和制度研究方法 ●现代的政治学研究方法 ●(1)社会学分析途径 ●(2)经济学分析途径 ●(3)心理学分析途径 ●(4)政治系统分析模型 ●(5)政治沟通分析模型 ●(6)政治实证测量和分析技术 ●课题选择、研究设计、展开调查和资料的收集、分析和验证 第二篇政治关系 政治关系的定义 ●政治关系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基于社会利益要求和利益关系而形成的,以政治的 强制力量和政治权利分配为特征的社会关系 第一章利益与政治

利益: ●就是基于一定生产基础上获得了社会内容和特性的需要。 共同利益: ●是处于同一社会关系和社会地位中的人们的各自利益的相同部分 共同利益的基本特性: ●公共性 ●非市场现实性 ●单一性 ●相对独立性 ●多重价值复合性 共同利益的层次和范围 ●集体、利益集团、阶层、阶级、民族、社会利益 利益矛盾 ●1、横向利益矛盾 ●自然的差异和社会的差异 ●对抗性的与非对抗性的 ●2、纵向利益矛盾 利益在政治中的地位和作用 ●1、利益是人们结成政治关系的出发点 ●2、利益关系是政治权力和政治权利形成的基础和条件 ●3、利益关系是政治权力和政治权利特性形成的基础。 ●4、利益关系决定了政治权力和政治权利的功能 利益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作用 ●1、利益是社会成员政治行为的动因 ●2、利益是一切社会政治组织及其制度的基础 ●3、利益是社会政治心理和政治思想的源泉 ●4、利益运动是政治发展的根本动力 第二章政治权力 政治权力的本质 ●政治权力形成的基础在于人们的利益 ●政治权力形成的重要条件在于人们之间的利益关系 ●政治权力形成的必要前提在于,当各种实际力量发生对比关系时,一方的力量能够 超过另一方,从而使这种力量对比关系转变成一方对另一方的制约关系 ●政治权力本质上是特定的力量制约关系,在常态下必然是公共力量,政治权力由此 成为特定的公共权力 政治权力的构成要素 ●1、客观构成要素 ●(1)生产资料的有效占有 ●(2)社会财富 ●(3)暴力 ●(4)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所处的地理条件、有益的文化传统、有利的形势变化和

【良心出品】2017年11月浙江省学考选考高中政治试卷与答案

绝密★考试结束前 2017年11月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 思想政治试题 姓名准考证号 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6页,满分1OO分,考试时间90分钟。其中加试题部分为30分,用【加试题】标出。 考生注意: 1.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分剐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答题时,请按照答题纸上“注意事项”的要求,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规范作答,在本试题卷上的作答一律无效。 选择题部分 一、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请将答题 纸相应题号后的T涂黑,错误的请将答题纸相应题号后的F涂黑) 1.如果纸币的发行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就会引起物价上涨。 2.小明上书店购书,这属于社会再生产过程的交换环节。 3.国家合理的分配政策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是基础性的。 4.对每一个公民来说,他所享有的权利,同时也是他应履行的义务。 5.当今世界,主权国家和国际组织都是国际社会的主要成员。 6.对待其他民族的文化成果,应以吸收为主、为我所用。 7.汉字的发明,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 8.有人说哲学研究人生问题,有人说哲学研究认识问题,其实哲学只研究思维与存在的关系。 9.生物的反应形式是人类意识产生的前提。 10.学习国学经典不能拘泥于原著,这符合辩证否定观的要求。 二、选择题I(本大题共22小题,每小题2分,共44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 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1.自2017年9月1日起,中国三大基础电讯运营商取消国内手机异地漫游通话费和长途通话费(即: 国内长途通话与市内通话同价)。如不考虑其他因索,根据这一变化,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固定电话用户数会增加 B.手机用户数会减少 C.手机用户异地通话、长途通话次数会增加 D.固定电话用户长途通话次数会增加 12.杭绍台城际高铁项目,由数家私有资本控股企业、中国铁路总公司、浙江省交通集团和地方政府 共同出资建设。这种投资模式将

2017政治学考重点必背

《政治学考必背内容》 认知要求:A:了解B:理解C:运用 【经济生活部分】 1、货币的产生、本质: C:运用 (1)产生(含义):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①先有商品,后有货币,二者不是孪生兄弟②货币与一般等价物主要区别:是否固定充当) (2)货币的本质:一般等价物 2、货币的基本职能有哪两个C:运用 价值尺度(比如:标价、价格)和流通手段(比如:购买了什么) 3、纸币的含义及发行规律: B:理解 (1)纸币含义: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 (2)纸币发行规律:纸币的发行量以流通中实际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4、结算方式与信用工具: B:理解 (1)常用结算方式:现金结算;转账结算(使用信用卡和支票) (2)常用信用工具:信用卡、支票(支票是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分为转账支票和现金支票) 信用卡的功能和优点:信用卡具有消费、转账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功能,减少现金的使用,简化收款手续,方便购物消费。 6、外汇和汇率B:理解 外汇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汇率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如果用100单位的外币可以兑换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币的汇率升高,外币增值,反之,说明外币的汇率跌落。(提示:外汇的范围大于外币,还包括外国股票债券等。) 7、影响价格的因素B:理解 ①价值决定价格。(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价值量越小,价格越低) ②供求影响价格。(供不应求,价格上涨,供大于求,价格下跌。) 8、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B:理解: 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B:理解 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9、价格变动对生活的影响:C:运用 (1)一般来说:某商品价格上升,需求量下降。 (2)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的影响小,对高档耐用品的影响大; (3)相关商品的价格变动对需求量的影响 ①互为替代品(羊肉和猪肉):一种商品价格上升,消费者减少对其消费量,转而消费另一种商品,导致对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增加。 ②互补商品(汽车和汽油):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消费者减少对其需求量,也会减少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 12 、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C:运用 (1)调节产量(2)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 13、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A:了解 (1)根本因素:生产决定消费(或经济发展水平) (2)主要因素:收入、物价 14、消费类型:A:了解(1)按照交易方式分,分为钱货两清消费,贷款消费和租赁消费; (2)按照消费的目的分,分为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如教育)、享受资料消费(如旅游)15、消费心理有哪些?A:了解 从众心理、求异心理、攀比心理、求实心理 16、正确的消费观C:运用 ①量入为出,适度消费;②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③保护环境,绿色消费;④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17、生产与消费的关系A:了解 (1)生产决定消费。(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方式、质量和水平,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2)消费对生产有反作用。 ①消费是生产的目的:生产出来的产品被消费了,生产过程才算完成。 ②消费是生产的动力: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 ③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 18、大力发展生产力B:理解 (1)现实原因: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2)怎样大力发展生产力: 提高劳动者素质;加快发展科技;全面深化改革;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18、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内容B:理解 (1)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2)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 (3)集体经济包括农民专业合作和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 (4)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非公有制经济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 (5)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第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第二,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6)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的最大区别:私营经济有雇佣劳动。 19、为什么要坚持基本经济制度?B:理解 (1)适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的状况,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2)实践证明,它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20、公司的含义、形式A:了解 (1)含义:公司是依法设立的,全部资本由股东出资,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法人 (2)形式: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 21、公司经营成功的因素?C:运用 ①公司要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 ②公司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③公司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 22、劳动者应该树立择业、就业、职业观?C:运用 答:①树立自主择业观②树立竞争就业观 ③树立职业平等观④树立多种方式就业观 23、我国劳动者依法享有的主要权利A:了解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