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施工测量的基本方法

施工测量的基本方法

施工测量的基本方法
施工测量的基本方法

第10章施工测量的基本方法

本章提要

本章主要介绍:①施工测量的目的、特点、精度及组织原则;②施工控制测量,即建筑基线、方格网等的放样方法;③施工测量的基本工作;④点的平面和高程位置的放样方法;⑤圆曲线及其放样方法。

§10.1施工测量概述

地形图的测量工作是以地面控制点为基础,测量出控制点至周围各地形特征点(简称测点)的距离、角度、高差以及测点与测点间的相互位置关系等数据,并按一定的比例将这些测点缩绘到图纸上,绘制成图。

施工测量也以地面控制点为基础,但却是根据图纸上的建筑物的设计尺寸,计算出各部分的特征点与控制点之间的距离、角度(或方位角)、高差等数据,将建筑物的特征点在实地标定出来,以便施工,这项工作又称“放样”。施工测量所采用的方法基本上与测图工作所用的方法一致,所用测量仪器基本相同。为了避免放样误差的积累,施工测量必须遵循“由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细部”的组织原则。

由于施工测量的目的和内容与测图工作不完全一致,有其自身的特点,因此,施工测量的基本方法与测图方法也不完全一样,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

10.1.1施工测量的目的和内容

施工测量的目的与一般测图工作相反,它是按照设计和施工的要求将设计的建筑物、构筑物的平面

位置在地面上标定出来,作为施工的依据,并在施工过程中进行一系列的测量工作,以衔接和指导各工序之间的施工。

施工测量贯穿于整个施工过程中。从场地平整、建筑物定位、基础施工,到建筑物构件的安装等工序,都需要进行施工测量,才能使建筑物、构筑物各部分的尺寸、位置符合设计要求。其主要内容有:

①建立施工控制网。

②建筑物、构筑物的详细放样。

③检查、验收。每道施工工序完工之后,都要通过测量检查工程各部位的实际位置及高程是否与设

计要求相符合。

④变形观测。随着施工的进展,测定建筑物在平面和高程方面产生的位移和沉降,收集整理各种变

形资料,作为鉴定工程质量和验证工程设计、施工是否合理的依据。

10.1.2施工测量的特点

施工测量与一般测图工作相比具有如下特点:

①目的不同。简单地说,测图工作是将地面上的地物、地貌测绘到图纸上,而施工测量是将图纸上

设计的建筑物或构筑物放样到实地。

②精度要求不同。施工测量的精度要求取决于工程的性质、规模、材料、施工方法等因素。

一般高层建筑物的施工测量精度要求高于低层建筑物的施工测量精度;

钢结构施工测量精度要求高于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测量精度;

装配式建筑物施工测量精度要求高于非装配式建筑物的施工测量精度。

此外,由于建筑物、构筑物的各部位相对位置关系的精度要求较高,因而工程的细部放样精度要求

往往高于整体放样精度。

③施工测量工序与工程施工的工序密切相关,某项工序还没有开工,就不能进行该项目的施工测量。测量人员要了解设计的内容、性质及其对测量工作的精度要求,熟悉图纸上的标定数据,了解施工的全过程,并掌握施工现场的变动情况,使施工测量工作能够与工程施工密切配合。

④受施工干扰。施工场地上工种多、交叉作业频繁,并要填、挖大量土、石方,地面变动很大,又

有车辆等机械震动,因此,各种测量标志必须埋设稳固且不易被破坏。常用方法是将这些控制点远离现场。但控制点常直接用于放样,且使用频繁,控制点远离现场会给放样带来不便,因此,常采用二级布设方式,即设置基准点和工作点。基准点远离现场,工作点布设于现场,当工作点密度不够或者现场受到破坏时,可用基准点增设或恢复之。工作点的密度应尽可能满足一次安置仪器就可放样的要求。

10.1.3施工测量的原则

为了保证施工能满足设计要求,施工测量与一般测图工作一样,也必须遵循“由整体到局部,先控

制后细部”的原则,即先在施工现场建立统一的施工控制网,然后以此为基础,再放样建筑物的细部位置。采取这一原则,可以减少误差积累,保证放样精度,免除因建筑物众多而引起放样工作的紊乱。

此外,施工测量责任重大,稍有差错,就会酿成工程事故,给国家造成重大损失,因此,必须加强

外业和内业的检核工作。检核是测量工作的灵魂。

10.1.4施工测量的精度

施工测量的精度取决于工程的性质、规模、材料、施工方法等因素。因此,施工测量的精度应由工

程设计人员提出的建筑限差或按工程施工规范来确定。

建筑限差一般是指工程竣工后的最低精度要求,它应理解为容许误差。设建筑限差为Δ,工程竣工

后的中误差M应为建筑限差Δ的一半,即M=Δ/2。

工程竣工后的中误差M由测量中误差和施工中误差组成,而测量中误差又由控制测量中误差和细部放样中误差两部分组成,则

(10-1)

上述各种误差之间的相互匹配要根据施工现场条件来确定,并以每一项作业工序的“难易度、成本比”大致相当为准则,即既要保证工程质量,又要节省人力、物力。

一般说来,测量精度要比施工精度高。它们之间的比例关系为:

(10-2)

在工业场地上,控制点较密,放样点离控制点较近,因而细部放样的操作比较容易进行,误差也较小。根据这个前提,取两者的比例为:

(10-3)

对于桥梁和水利枢纽,放样点一般远离控制点,放样不甚方便,因而放样误差大。同时考虑到放样

工作要及时配合施工,经常在有施工干扰的情况下快速进行,不大可能用增加观测次数的方法来提高精度,而在建立施工控制网时,有足够的时间和有利条件提高控制网的精度,因此,在设计控制网时,应使控制点误差所引起的放样点误差,相对施工放样的误差来说小到可忽略不计的程度,以便为今后的放样工作创造条件。

若使即控制点误差的影响占测量误差总影响的10%,即可忽略不计,则

综上所述,对于工业场地:

(10-4)

(10-5)

对于桥梁和水利枢纽工程:

(10-6)

(10-7)

§10.2建筑施工控制测量

在工程建设勘测阶段已建立了测图控制网,但是由于它是为测图而建立的,未考虑施工的要求,因

此其控制点的分布、密度、精度都难以满足施工测量的要求。此外,平整场地时控制点大多受到破坏,因此在施工之前,必须重新建立专门的施工控制网。

在道路和桥梁工程建设中,施工平面控制网往往布设成三角网或导线网,其测量方法与测图控制网

的测量方法相同,在此不再赘述。在大中型建筑施工场地上,施工控制网多用正方形或矩形网格组成,称之为建筑方格网。在面积不大、又不十分复杂的建筑场地上,常常布设一条或几条基线,作为施工控制。本节仅介绍建筑施工场地的控制测量。

10.2.1建筑基线

(1)建筑基线的布设

建筑基线是建筑场地的施工控制基准线,即在场地中央放样一条长轴线或若干条与其垂直的短轴线。它适用于建筑设计总平面图布置比较简单的小型建筑场地。

建筑基线的布设形式是根据建筑物的分布、场地地形等因素来确定的。其常见的形式有“一”字形、“L”字形、“十”字形和“T”字形,如图10-1所示。

图10-1建筑基线布设形式

建筑基线的布设要求是:

①主轴线应尽量位于场地中心,并与主要建筑物轴线平行,主轴线的定位点应不少于三个,以便相

互检核。

②基线点位应选在通视良好和不易被破坏的地方,且要设置成永久性控制点,如设置成混凝土桩或

石桩。

(2)建筑基线的放样方法

根据建筑场地的条件不同,建筑基线的放样方法主要有以下两种:

①根据建筑红线或中线放样

建筑红线也就是建筑用地的界定基准线,由城市测绘部门测定,它可用作建筑基线放样的依据。

图10—2建筑基线用建筑红线放样

如图10-2所示,AB、AC是建筑红线,从A点沿AB方向测量定出P点,沿AC方向测量

定出Q点。通过B点作红线AB的垂线,并量取距离得到2点,作出标志;通过C点作红线AC

的垂线,并量取距离得到3点;用细线拉出直线P3和Q2,两直线相交于1点,作出标志。也可分

别安置经纬仪于P、Q两点,交会出1点。则1、2、3点即为建筑基线点。将经纬仪安置在1点,检测其

是否为直角,其不符值应不超过±20″。

②利用测量控制点放样

利用建筑基线的设计坐标和附近已有测量控制点的坐标,按照极坐标放样方法计算出放样数据

(和D),然后放样。值得注意的是建筑基线点的设计坐标是在施工坐标系中,而已有测量控制点的坐标

是在测图坐标系中,它们往往不一致,因此,在计算放样数据时,应将放样数据统一到同一坐标系中。设

放样点P在施工坐标系AQB中的坐标为(),在测图坐标系(或大地坐标系)中的坐标为()。

两坐标系的相对位置关系如图10-3所示。

图10—3施工与测图坐标系的关系

若将P点的施工坐标转化为测图坐标,其换算公式为:

(10-8)

若将P点的测图坐标转化为施工坐标,其换算公式为:

(10-9)

式中:—两坐标系之间的夹角。

今以“一”字形建筑基线为例,说明利用测量控制点放样建筑基线点的方法。如图10—4所示,

A、B为附近已有的测量控制点,1、2、3为选定的建筑基线点。

图10-4建筑基线用测量控制点放样

首先,利用已知坐标反算放样数据和;然后,用经纬仪和钢尺按极坐标法放样1、2、3点。由于测量误差不可避免,放样的基线点往往不在同一直线上,且点与点之间的距

离与设计值也不完全相符,因此,需要精确测出已放样直线的折角和距离(图10—5中12、23边的边长和),并与设计值相比较。

图10-5基线点的调整

若超限,则应对1′、2′、3′点在横向进行等量调整,如图10-5所示。调整量按下式计算:

(10-10)

例如=100m,=150m,,,则m,即1′、3′点向下移动0.0023m,2′点向上移动0.0023m。

若放样距离超限,如则以2′点为准,按设计长度在纵向调整1′、3′点。

10.2.2建筑方格网

(1)建筑方格网的布设

建筑方格网的布设应根据总平面图上各种已建和待建的建筑物、道路及各种管线的布设情况,结合现场的地形条件来确定。方格网的形式有正方形、矩形两种。当场地面积不大时,常分两级布设,首级可采用“十”字形、“口”字形、或“田”字形,然后,再加密方格网。建筑方格网适用于按矩形布置的建筑群或大型建筑场地。建筑方格网的轴线与建筑物轴线平行或垂直,因此,可用直角坐标法进行建筑物的定位,放样较为方便,且精度较高。但由于建筑方格网必须按总平面图的设计来布置,放样工作量成倍增加,其点位缺乏灵活性,易被毁坏,所以在全站仪逐步普及的条件下,正逐步被导线网或三角网所代替。如图10-6所示,先确定方格网的主轴线C—C和3—3,然后再布设方格网。

图10-6建筑方格网布设

(2)建筑方格网的放样

①主轴线放样

主轴线放样与建筑基线放样方法相似。首先,准备放样数据,然后实地放样两条相互垂直的主轴线C—C、3—3,如图10—6所示。主轴线实质上是由5个主点C1(C—C与1—1轴线的交点称为C1点,以下同)、C3、C5、A3和E3点所组成。最后精确检测主轴线点的相对位置关系,并与设计值相比较。若角度较差大于±10″,则需要横向调整点位,使角度与设计值相符;若距离较差大于1/15000,则纵向调整点位使距离与设计值相符。建筑方格网的主要技术要求如表10—1。

建筑方格网的主要技术要求表10-1

等级边长(m)

测角中误

差误差边长相对中

限差

测角检测

边长检测限

Ⅰ100~3005″1/3000010″1/15000Ⅱ100~3008″1/2000016″1/10000

②方格网点放样

如图10-6所示,主轴线放样后,分别在主轴线端点C1、C5和A3、E3上安置经纬仪,后视主点C3,向左右分别拨角90°,这样就可交会出田字形方格网点。随后再作检核,测量相邻两点间的距离,看是否与设计值相等,测量其角度是否为90°,误差均应在允许范围内,并埋设永久标志。此后,再以田字形方格网为基础,加密方格网的其余各点。

10.2.3施工场地高程控制测量

在一般情况下,施工场地平面控制点也可兼作高程控制点。高程控制网可分首级网格和加密网,相应的水准点称为基本水准点和施工水准点。

基本水准点应布设在不受施工影响、无震动、便于施测和能永久保存的地方,按四等水准测量的要求进行施测。而对于连续性生产车间、地下管道放样所设立的基本水准点,则需按三等水准测量的要求进行施测。为了便于成果检核和提高测量精度,场地高程控制网应布设成闭合环线、附合路线或结点网形。

施工水准点用来直接放样建筑物的高程。为了放样方便和减少误差,施工水准点应靠近建筑物,通常可以采用建筑方格网点的标志桩加设圆头钉作为施工水准点。

为了放样方便,在每栋较大的建筑物附近,还要布设±0.000水准点(一般以底层建筑物的地坪标高为±0.000),其位置多选在较稳定的建筑物墙、柱的侧面,用红油漆绘成上顶为水平线的“▽”形,其顶端表为±0000位置。

§10.3放样的基本工作

测量的基本工作是测量距离、测量角度和测量高差。放样的基本工作与之相近,它是放样已知的水平距离、已知的水平角和已知的高程。

10.3.1放样已知水平距离

放样已知水平距离就是根据已知的起点、线段方向和两点间的水平距离找出另一端点的地面位置。放样已知水平距离所用的工具与丈量地面两点间的水平距离相同,即钢尺和光电测距仪(或全站仪)。

(1)用钢尺放样已知水平距离

①一般方法

从已知起点开始,沿给定方向按已知长度值,用钢尺直接丈量定出另一端点,为了检核,应往返丈

量两次,取其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

②精确方法

当放样精度要求较高时,先按一般方法放样,再对所放样距离进行精密改正,即进行三项改正,但注意三项改正数的符号与量距时相反。第4章距离测量计算公式可改写为:

(10—11)

【例10—1】设欲放样AB的水平距离D=29.9100m,使用的钢尺名义长度为30m,实际长度为

29.9950m,钢尺检定时的温度为20℃,钢尺膨胀系数为,A、B两点的高差为=0.385m,

实测时温度为28.5℃。求放样时在地面上应量出的长度为多少?

解尺长改正

温度改正

倾斜改正

则放样长度为:

(2)用光电测距仪放样已知水平距离

用光电测距仪放样已知水平距离与用钢尺放样已知水平距离的方式一致,先用跟踪法放出另外一端点,再精确测定其长度,最后进行改正。

图10-7光电测距仪放样水平距离

如图10-7所示,安置仪器于A点,瞄准并锁定已知方向,沿此方向移动反光棱镜,使仪器显示值为

所放样水平距离时,则在棱镜所在位置定出端点B。为了进一步提高放样精度,可用光电测距仪精确测定AB的水平距离,并与已知值比较,按照10.3.1所介绍的方法确定改正距离。

10.3.2放样已知水平角

放样已知水平角就是根据水平角的已知数据和一个已知方向,把该角的另一个方向放样在地面上。

(1)一般方法

如图10-8所示,已知地面上OA方向,从OA向右放样已知水平角,定出OB方向,步聚如下:

图10-8已知水平角一般方法放样

①在O点安置经纬仪,盘左位置瞄准A点,并使水平度盘读数为0°00′00″。

②松开水平制动螺旋,旋转照准部,使水平度盘读数为值,在此方向线上定出B′点。

③在盘右位置同法定出B″点,取B′、B″的中心点B,则∠AOB就是要放样的已知水平角。

(2)精确方法

当对放样精度要求较高时,可按下述步骤进行:

图10-9已知水平角精确放样

①如图10-9所示,先按一般方法放样定出点。

②反复观测水平角∠,若干个测回,准确求其平均值,并计算出它与已知水平角的差值

③计算改正距离:

式中:—测站点O至放样点的距离;

—206265"。

④从点沿的垂直方向量出,定出B点,则∠AOB就是要放样的已知水平角。

注意:如为正,则沿的垂直方向向外量取;反之向内量取。

当前,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全站仪的智能化水平越来越高,能同时放样已知水平角和水平距离。若用全站仪放样,可自动显示需要修正的距离和移动的方向。

10.3.3放样已知高程

根据已知水准点,在地面上标定出某设计高程的工作,称为高程放样。

图l0-10高程放样

如图10-10所示,在某设计图纸上已确定建筑物的室内地坪高程为21.500m,附近有一水准点A,其

高程为=20.950m。现在要把该建筑物的室内地坪高程放样到木桩B上,作为施工时控制高程的依据。其方法如下:

①安置水准仪于A、B之间,在A点竖立水准尺,测得后视读数为=1.675m。

②在B点处设置木桩,在B点地面上竖立水准尺,测得前视读数为=1.332m。

③计算:视线高m

放样点的高程位置C=21.500-(22.625—1.332)=0.207m

④与水准尺0.207m处对齐,在木桩上划一道红线,此线位置就是室内地坪的位置。

在深基坑内或在较高的楼层面上放样高程时,水准尺的长度不够,这时,可在坑底或楼层面上先设

置临时水准点,然后将地面高程点传递到临时水准点上,再放样所需高程。

(点击图片放大)

图10-11深基坑水准点高程放样

如图10-1l所示,欲根据地面水准点A放样坑内水准点B的高程,可在坑边架设吊杆,杆顶吊一根

零点向下的钢尺,尺的下端挂上重锤,在地面和坑内各安置一台水准仪。则B点的标高为:

(10-12)

式中:—标尺读数。

然后,改变钢尺悬挂位置,再次观测,以便检核。

§10.4点的平面位置放样

点的平面位置放样常用方法有极坐标法、角度交会法、距离交会法和直角坐标法。至于选用哪种方法,应根据控制网的形式、现场情况、精度要求等因素进行选择。

10.4.1直角坐标法

当在施工现场有互相垂直的主轴线或方格网线时,可以用直角坐标法放样点的平面位置。

图10-12直角坐标法放样点的平面位置

如图10-12所示,1、2、3点为方格网点,A、B、C、D为待测的建筑物角点,各点坐标分别为

A(20,20),B(20,100),C(40,20),D(40,100)。在2点安置经纬仪,后视3点,得2—3方向线,沿此方向分别量距20m和100m得P、M两点,并作出标志。再在P点安置经纬仪,后视2或3点中一个较远的点,正倒镜拨角90°取其平均值,得P—C方向线,沿此方向分别量距20m和40m,得A、C两点,作出标志。地面标志出B、D两点。最后,按设计距离及角度要求检测A、B、C、D四点。若不满足设计精度要求,则按前述方格网放样的方法进行调整,直至这四点满足设计要求,并加固标志点。直角坐标法只量距离和直角,数据直观,计算简单,工作方便,因此,直角坐标法应用较广泛。

10.4.2极坐标法

极坐标法是根据水平角和距离来放样点的平面位置的一种方法。当已知点与放样点之间的距离较近,且便于量距时,常用极坐标法放样点的平面位置。

图10-13极坐标放样点的平面位置

如图10-13所示,A、B是已知平面控制点,其坐标为:

=1000.000m,=1000.000m,=305°48′32″

,P为放样点,其设计坐标为:

=1033.640m,=1028.760m。

用极坐标法放样,首先计算放样数据和(图中为∠BAP)。

(10-13)

具体数字请读者自行计算。

放样时,把经纬仪安置在A点,瞄准B点,按顺时针方向放样∠BAP,得到AP方向,沿此方向放样

水平距离,得到P点的平面位置。

10.4.3角度交会法

当放样地区受地形限制或量距困难时,常采用角度交会放样点位。

图10-14角度交会放洒点的平面位置

如图10-14所示,根据控制点A、B、C和放样点P的坐标计算角值。将经纬仪安置

在控制点A上,后视点B,根据已知水平角盘左盘右取平均值放样出AP方向线,在AP方向线上的P

点附近打两个小木桩,桩顶钉小钉,如图10-14中1、2两点。同法,分别在B、C两点安置经纬仪,放样出3、4和5、6四个点,分别表示BP和CP的方向线。将各方向的小钉用细线拉紧,在地面上拉出三条线,得三个交点。由于有放样误差,由此而产生的这三个交点就构成了误差三角形。当这误差三角形的边长不超过4cm时,可取误差三角形的重心作为所求P点的位置。若误差三角形的边长超限,则应重新放样。

10.4.4距离交会法

当建筑场地平坦,量距方便,且控制点离放样点不超过一整尺长度时,可用距离交会法。

首先,根据P点的设计坐标和控制点A、B的坐标,先计算放样数据。放样时,用钢尺分

别以控制点A、B为圆心,以为半径,在地面上画弧,交出P点。距离交会法的优点是不需要仪器,但精度较低,在施工中放样细部时,常用此法。

10.4.5方向线交会法

方向线交会法是利用两条已知方向线交会来确定放样点位置的方法。如图10-15所示,

A1、A2、B1、B2为桥轴线样制点,Q及O′为施工初期测定的各墩台轴线方向控制桩,在桥梁墩台施工过程中,利用桥轴线和墩台轴线方向交会可随时定出墩台的中心位置。

方向线交会法放样时,两条方向线以正交最为有利,斜交时应注意控制交会角的范围以提高定位精度。

图10-15方向线交会法

10.4.6全站仪坐标放样法

全站仪坐标放样法的本质是极坐标法,它能适合各类地形情况,而且精度高,操作简便,在生产实践中已被广泛采用。

放样前,将全站仪置于放样模式,向全站仪输入测站点坐标、后视点坐标(或方位角),再输入放样坐标,准备工作完成之后,用望远镜照准棱镜,按坐标放样功能键,则可立即显示当前棱镜位置与放样点位置的坐标差。根据坐标差值,移动棱镜位置,直至坐标差值为零,这时,棱镜所对应的位置就是放样点位置,然后,在地面作出标志。

§10.5圆曲线放样

圆曲线是道路工程、管道工程以及水利工程中常用的一种曲线。当线路方向转折时,常用圆曲线进行连接。圆曲线放样,应先进行圆曲线要素的计算,再放样出圆曲线的主点,最后放样圆曲线的加密点。

10.5.1圆曲线要素及其计算

图10-16园曲线要素

如图10-16中,线路在转折点JD处(也称交点)改变方向,转折角为(偏角),现设置一半径为R 的圆曲线。

圆曲线主点包括:

圆曲线起点(也称直圆点ZY)、圆曲线中点QZ和圆曲线终点(也称圆直点YZ)。

线路选定后,角为已知角,曲线半径R是设计选定的,也是已知数,现在要计算切线长T、曲线长L、外矢距E。若T、L、E已知,则圆曲线主点即可确定。

为便于校核计算,还需要计算切线长与曲线长的差值即切曲差q(也称超距)。因此,T、L、E、q就是圆曲线的要素。

其计算公式为:

(10-14)

【例10-2】若设计圆曲线半径R=110m,=40°30′,求圆曲线要素。

解:由公式(10-14)计算得:

10.5.2圆曲线主点的放样

①在JD点安置经纬仪,以线路方向(亦即切线方向)定向,自JD沿两线路方向分别量出切线长T,即得线路起点ZY或终点YZ。

②后视YZ点,顺时针拨角(180°~)/2,得分角线方向,沿此方向自JD点量出外矢距E,得圆曲线中点QZ。

10.5.3圆曲线详细放样

在施工时,还需要放出曲线上除主点之外的若干点,称为圆曲线的详细放样。常用的方法有偏角法和直角坐标法(亦称切线支距法)等。

(1)偏角法

偏角法是利用偏角(弦切角)和弦长交会的方式来放样圆曲线。

图10-17偏角法圆曲线放样

图10-17所示,为了描述问题方便,将圆曲线的主点用单字母表示,即起点为B,终点为E,转点为P。为了把曲线上各放样点高程凑成整数(这样对施工很方便),曲线长度分为首尾两段零头弧长

和n段相等的弧长S之和,即

(10-15)

所对的圆心角为所对的圆心角为。

放样数据按下式计算:

(10-16)

对应于弧长的弦长计算公式如下:

(10-17)

圆曲线上各点的偏角为:

(10-18)

放样时,将仪器安置于圆曲线起点ZY(B)上,后视JD(P)点,并将水平度盘置于零,拨角∠PB1,

在此方向上量取,得1点;然后,再拨角∠PB2,钢尺零点对准1点,以d为半径,摆动钢尺到经纬仪方向线上,得2点;再拨∠PB3,钢尺零点对准2点,以d为半径,摆动钢尺到经纬仪方向线上,得3点;依此类推,放样其余各点。当拨角至∠PBE时,视线应当通过圆曲线的终点YZ(E)点。YZ点至圆曲线上

最后一个细部点的距离应为。以此来检查放样质量。

对于长曲线,圆曲线的放样可分两部分完成,先将仪器安置于圆曲线起点ZY(B)上,后视JD(P)点并将水平度盘置于零,放样从ZY(B)点至QZ(曲线中点)点这一部分的细部点;再将仪器安置于圆曲线终点YZ(E),后视JD点并将水平度盘置于零,放样出从YZ到QZ的细部点。若两次放样的QZ点相差不超过

l0cm,取两次结果的平均值作为最后结果;若两次放样的QZ点相差大于l0cm,则重新放样。

(2)直角坐标法

直角坐标法又叫切线支距法,以曲线起点ZY或终点YZ为坐标原点,以切线为轴,切线的垂线为y轴,如图10-18所示。

图10-18直角坐标法园曲线放样

根据坐标放样曲线上各细部点。设各细部点之间的弧长为S,所对应的圆心角为,则

(10-19)

已知R,又给定出S值后,即可求出待放样的细部点坐标。

S值一般为10m(即每隔10m放样一个细部点)、20m、30m等整数值。放样前可按上述公式计算,将算得结果列表备用。放样的具体步骤如下:

①首先,检核先前放样的三个主点ZY、QZ、YZ的点位有无错误。

②用钢尺沿切线ZY—JD方向放样等,并在地面上标定出垂足点,m、n、p等。

③在垂足m、n、p等处用经纬仪、直角尺法作切线的垂线,分别在各自的垂线上放样

等,以桩定细部点1、2、3等。

为了避免支线过长,影响放样精度,可用同法,从YZ—JD切线方向上放样圆曲线的另一半弧上的细部点。

施工测量方案及技术措施

施工测量方案及技术措施 1、测量准备工作流程 编制测量方案→配置并检校测量仪器→建立施工首级控制网→提供控制测量成果→复核设计坐标及标高→计算施测点位的坐标及标高。 2、建立首级施工测量控制网 根据设计单位提供的控制点位、工程特点和现场实际情况,按《工程测量规范》要求,建立二级导线平面控制网和四等水准线路,将控制测量成果以图、表形式提交监理审核,作为施工放样或加密控制的依据。 3、施工平面控制 导线(网)布设选点时,根据本工程平面形状,利用设计单位提供的点位,将导线布设成环形网,导线边长尽可能相等,且不宜相距太近,一般80~100;相邻点之间通视良好,避开障碍物及高压线强电磁场干扰;为保证施工期点位不被破坏,采用埋筋设点。 导线(网)测角使用全站仪,方向观测法一测回,2C值变动不大于18″,边长使用全站仪测距,单程观测正、倒镜各一测回,一测回读数较差≤5。正、倒镜两测回较差≤7。考虑气象参数变化对短边的改正值变化影响较小,可以不计。故在全站仪的气象参数的输入,一般以作业当天开始测定的参数为准,中间可不变动。 4、高程控制 首级高程控制网布设成环形网。当加密时,宜布设成附合路线或结点网。水准点选择在土质坚硬、便于长期保存和使用方便的地点,并埋设水准石,作好编号。根据本工程特点,首级高程控制布设为四等水准线路,高程测量采用水准测量。本工程高程测量采用S3水准仪及双面水准尺逐点往返进行观测。每站观测时,采用中丝法读尺,读尺顺序为:后视黑面标尺,前视黑面标尺;前视红面标尺,后视红面标尺。为提高读数精度,前后视的距离不大于40。 5、内业计算 检查外业观测成果符合规范要求后,对首级导线(网)进行简易平差。内业计算中数字取值精度为:观测方向值及各项修正数1″,边长观测值及各项修正数0.001,函数位数7位,边长与坐标0.001,方位角1″。对首级高程控制线

施工测量方案(完整版)

二、施工测量方案 二、工程概况 北京××科研实验大楼工程位于北京市××区××路××号,地处三环以外。建筑场地面积1761m2首层面积1809m2,总建筑面积29052m2,分主楼和裙房(裙房主要为地下环形车道),主楼地下二层,地上十六层,结构形式为全现浇框架一简体结构。建筑物檐高59.65m,总高度为65.40m;室内外高差450mm,±0.000相当于绝对标高51.70m。 主楼:基础为平板筏基,埋深-10.75m,C15砼垫层100mm厚,底板1500mm厚。一层、二层、三层外轴线尺寸为41.16×43.96m,四至十六层外轴线尺寸为41.16×35.90m,内设四部电梯,两座楼梯。 裙房即地下环形车道,为旋转式坡道分上下层,共两座,坡度为I=9.12%,旋转外墙外半径10.46m,内墙内半径为 5.74m,底板厚250mm,顶板厚250mm,墙厚260mm,出口设防倒塌棚架。 2.控制点的布置及施测 2.1 从场地的实际情况看,场地四周离建筑物在10m以上,故对布设控制点无影响。由于汽车坡道后期施工(待主体结构完工后)、南侧场地做临设及材料堆放用,所以南北向控制点集中布设在北侧原有混凝土地面上,南侧只布设远向复核控制点,施工场地不受影响,东西向控制点布设在西侧,东侧设复核控点。 2.2 布设的控制点均引向四周永久建筑物或马路上,且要求通视,采用正倒镜分中法投测轴线时或后视时均在观测范围之内。 2.3 根据甲方要求和测绘院提供的红线点形成四边形进行控制。 2.4 根据施工组织设计,对楼层进行网状控制,兼顾±0.000以上施工,设置控制轴线1、6轴,B(A轴用于地下)、F轴(G轴用于地下)及北侧汽车坡道过圆心的南北向、东西向为控制轴。 2.5 根据测绘院提供的BM1、BM2(西侧)及BM3(北侧)三点高程控制点数据(具体数据详见测绘成果资料)向建筑物四周引测固定高程控制点,东侧两个,南侧一个,距离基坑至少5m,且埋于冻土层0.5m以

工程施工测量方案详解

第一章施工测量方案 一.施工测量平面控制网的测设 考虑该工程的实际情况,拟对本工程的±0.000以下采用外控法,对±0.000以上采用内控法,根据当地城市导线点,一次性建立统一的平面施工控制网。 1、布网原则 (1)先整体,后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 (2)控制点要选在拘束度不大、安全、易保护的位置,通视条 件良好,分布均匀。 2、施工控制网的测设 (1)控制点引测 根据当地城市规划坐标点在场区内引测不少于3个控制点,要求埋深1.5米,用混凝土浇注并以木桩上面钉子做标记,并测定高程作为工程定位放线依据,精度限差要求如下表: (2)控制网布设 依据场内导线控制点,沿距建筑物开挖线约1 米远位置测设各轴线方向控制基准点,并埋设外控基准点,要求埋深0.5m,并

浇注混凝土稳固。 (3)内控制基准点布设 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对主体部分采用内控法,用激光垂准仪竖向投测,设放线点时要注意尽量避开砼墙柱。保证每个施工段纵横向均不少于2个点,且夹角为90度,测量孔布置相见附图。1#楼1单元X方向设在1A-8轴上,距1A-A轴和1A-M轴均为1米;Y方向设在距1A-K轴1米处,距1A-1轴和1A-13轴均为1米;2单元X方向设在距1B-13轴1米处,距1B-A 轴和1B-M轴均为1米;Y方向设在距1B-K轴1米处,距1B-1轴和1B-20轴均为1米。2#楼X方向设在2-11轴上,距2-B 轴和2-R轴均为1米;Y方向设在距2-Q轴1米处,距2-1轴和2-22轴均为1米。 (4)内控基准点埋设方法 依据施工前布设控制网基准点将内控点埋设在首层位置。基准点的埋设采用10cm×10cm钢板,钢针刻划十字线,钢板通过锚爪与顶板钢板焊牢。基准点周围严禁堆放杂物,向上每层在相应位置留洞,以便于基准点的竖向投测。 (5)控制网加密和施工放线

施工测量方法及精度评定

施工测量方法及精度评定 1、设站方法 根据现场情况,主要选择以下两种方式设站。 1.1 全站仪坐标法设站 (1)在施工控制点上架设全站仪并对中整平,初始化后检查仪器的设置:气温、气压、棱镜常、在输入(或调出)测站点的三维坐标,量取并输入仪器高,输入(或调出)后视点坐标,照准后视点进行后视。 (2)如果后视点上有棱镜,输入棱镜高,可以测量后视点的坐标和高程并与已知数据检核。 (3)瞄准另一控制点,检查方位角或坐标;在另一后视点上竖棱镜或尺子检查仪器的视线高。 (4)利用仪器自身的计算功能进行计算时,记录员也应该进行相应的计算,以检查输入数据的正确性。 (5)在各待测站点上架设脚架和棱镜,量取、记录并输入棱镜高,测量、记录待定点的坐标和高程。 1.2 全站仪边角交会法设站 (1)在未知点P上架设、整平全站仪;在已知的基本控制点A上安置棱镜,量测棱镜高;在已知点B、C上安置照准点标志。 (2)量测PA间平距D、高差DH和PA至PB方向间的水平角α、β。 (3)用D、α及A、B点的坐标计算P点的一组坐标;用D、β及A、C点的坐标计算P点的另一组坐标;两组坐标的差值不超过规定限差,取中数即为P点的最后坐标。

(4)根据A点的高程HA和高差DH计算仪器的视线高:H视=HA-DH。 (5)如果需要可以将P点投影到地面上,并作好记录。量取仪器高,求出地面P 点的高程。 2、施工测量方法 2.1 放样方法 (1)用以上方法把测站设置好了后,就可以用测站极坐标法开始放样。 (2)使用全站仪测量测点的三维坐标,用计算器计算测点距设计棱镜的距离,再指挥司镜员移动棱镜,直至到位。 (3)若使用免棱镜全站仪时,可由观测员移动激光斑点再进行测量,直至到位。 (4)在直线较长的边坡、洞室、混凝土工程放样时,建立以边坡平行线、洞室轴线、混凝土边线、为坐标轴的独立坐标系,以便加快测量放样的速度和减少现场测量计算的错误。 2.2 验收断面测量方法 (1)验收断面测量采用免棱镜全站仪。 (2)边坡断面测量时,采用相对坐标设站,任意架设仪器,直接测量符合断面要求的点位,保证断面桩号差小于10cm,数据直接保存在仪器内。 (3)洞室断面测量时也可以用边坡断面测量方法,而现场通常是先把每个断面的中桩放出来,然后将仪器架设于中桩上,将方向置于断面方向上,用独立坐标进行断面测量,数据直接保存在仪器内。 (4)内业资料处理前,把仪器内存储的数据传到计算机内,用专用软件进行数据格式转换,网上也可下载。

施工测量方法

7.2 施工测量方法 施工测量是整个幕墙施工的基础工作,直接影响着安装质量,因此必须对此项工作引起足够的重视,努力提高测量放线的精度。 7.2.1测量参照标准 7.2.1.1《玻璃幕墙工程技术规X》JGJ102-2003 7.2.1.2《建筑幕墙工程技术规X》DBJ08-56-96 7.2.1.3《城市测量规X》CJJ8-85 7.2.1.4《工程测量规X》GB50026-93 7.2.1.5《玻璃幕墙工程质量检验标准》JGJ/T139-2001 7.2.2 准备工作 7.2.2.1图纸准备: 1)完整施工图一套。 2)总包提供水平基准点、测量定位控制点平面图一套。 7.2.2.2技术准备: 1)熟悉施工图纸及有关资料。(掌握本工程的难点和重点是确保施工测量全过程顺利进行及后续施工的重要环节和基础) 2)熟练使用各种仪器,掌握其质量标准。 3)对各种仪器在使用前进行全面检定与校核。 4)熟悉总包单位的基准点,控制点线的设置情况。 5)根据图纸条件及工程结构特征确定轴线基准点布置和控制网形式。 6)遵守先整体后局部的工作程序。 7)严格审核测量起始依据的正确性,坚持测量作业与计算工作步步有校核的工作方法。 8)测法要科学、简洁,精度要合理相称的工作原则。 9)执行三检制:自检、互检合格后请工地质量检查部门验线合格后报请监理验线,合格后再进行下步工序施工。 10)钢尺量距进行“三差”改正;经纬仪测角进行“正倒镜”法;水准仪测高程采用附和或闭合法,采用串测或变动仪器高;全站仪测点换站检查。

7.2.2.3专业测量小组: 1)技术员一名。 2)测量员两名。 3)放线员四名。 4)其他人员三名。 7.2.2.4仪器准备: 7.2.2.5机具准备: 1)焊机及用具四套。 2)电锤六把、电钻六把。 3)30公斤重锤两个。 4)墨斗五个、铅笔两盒。 5)拉力器三个。 7.2.2.6材料准备: 1)50角钢若干。 2)M12*100胀栓若干。 3)Ф1.2钢丝线若干。 4)Ф0.8鱼线若干。

办公大楼工程施工测量方法

办公大楼工程施工测量方法 办公大楼工程的施工测量方法 佛山调度大楼位与汾江南路。本大楼由三十三层的主塔楼和六层附楼组成。结合本工程的施工难点和要点,施工时测量工作采用如下方法控制: (1)测量平面控制网的建立及校核 根据施工图纸JF---01总平面图,可以知道1轴与H轴交点坐标X=254240.83,Y=38407721.6;12轴与H轴轴线交点坐标X=2546281.63,Y=38407721.6;1轴与A轴轴线交点坐标X=254628.83,Y=38407760.0;12轴与A轴线交点坐标X=2546281.63,Y=38407760;L轴与13轴线交点坐标X=2546285.13,Y=3840701.6。有了这些点的坐标可以推算出所有轴线交点的坐标。由总平面图可知建筑物与周边的相对关系,考虑到便于施工测量放线工作,测量平面控制网的布置如下:将E轴向H轴方向平移1m,可以确定一条东西方向的主轴线。考虑地下室基坑的开挖,为了保证控制点的稳定,拟将A、B两点分别布设在(1)22轴线向外3.5m出,根据以点坐标及与AB轴线的相对关系及尺寸,由公式X=X+REC(S,O),Y=Y+S推导出A、B两点的坐标。 A点坐标为X=2546237.33,Y=38407728.40同理将6轴向7轴方向平移2.8m确定出另一条主塔楼的对称轴线CD。为了节省投入及仪器架设次数,故将C点转90度角投出另一条CE控制线,以此线作为副塔楼的主控线。通过计算,CE控制线到K轴线为0.6m。D点作为在离A轴3.5m处,这样在C点架设仪器后视D点转90度投出另一条CE控制线,以此线作为副塔楼的主控线。通过计算,CE控制线到轴线为0.6m,D点作在离轴3.5m的建筑物外,同上,C点坐标:X=2546261.23,Y=38407718.10;D点坐标为:X=2546261.23,Y=38407763.50;E点坐标为:.X=2546339.93,Y=38407718.10;然后将轴向轴平移1m,得出F、G控制线, 根据以上原理,可以求出F点的坐标为:X=.2546318.33,Y=38407698.12;G点的坐标为:X=2546318.33,Y=38407731.52,由此四条控制线组成整幢建筑物的平面控制网。测量放线以此图为依据,具体平面布置见图当作出了A、B、C、D、E、F、G、这七个点的坐标后,根据建设单位在现场提供的坐标控制点,采用索佳全站仪,将A、B、C、D、E、F、G 几点分别测设到施工现场,并打下木桩,钉上钢钉,用红油漆做好标志,同时在周围浇筑混凝土加固、保护,防止人为碰动或机械破坏,平面控制网设好以后,采用三角形锁法演算,检验精度是否满足要求,根据各点坐标采用公式: 求出各点之间的距里和方位角,然后索佳全站仪进行多测回的观测进行复核。 (2)楼层施工测量放线方法: 1)地下室部分 在桩基础施工时,主要根据已知点坐标,然后将桩心坐标编号输入全站仪中,输入完后,要仔细复核数据,以免出错。施测时将全站仪分别设置在已布置好的A、B、C、D、E、F、G控制点上,将棱镜站牌直接定出桩心,同时做好标志。人工挖孔桩成孔时,当第一层护壁浇筑完后,还要将轴线或桩中心线投测到护壁上,通过拉麻线吊锤球的办法来检验下部是否偏心,从而保证桩的施工质量。 底板施工时,主要依据平面控制网,将AB、CD、CE、FG等控制线投测到底板上,而后用50m钢卷尺分出各轴线及柱样边线。 2)上部楼层施工 由于该大楼为三十三层,为了保证建筑物的垂直度,因此,在上部放线时,应采用激光铝直仪来控制点的竖相传递,主要步骤如下:当首层结构完成后,借助开工布设的平面控制网,将主轴线投到首层结构面上,采用索佳全站仪,复核各轴线交点坐标,当各坐标准确无

施工测量方法

施工测量方法 7.1施工测量 7.1.1施工准备 (1).本工程拟组建由3人组成的专门测量小组负责测量放线工作。 (2).测量工具配备齐全且已经过检定或校验。全站仪两台,,DS3水准仪2台,经检验合格的50m钢尺2把。 (3).认真熟悉图纸,了解整个工程各轴线间的关系及标高情况,熟悉直角坐标和极坐标相互间的换算,并能根据实际情况熟练运用。 7.1.2工艺流程 工艺流程: 测量仪器(经纬仪、水准仪、钢尺)的检定、校验→校测起始依据点→场地控制网测设→建筑物的定位放线→基础放线→建筑物的高程控制 7.1.3平面控制网 根据建筑总平面图,建设单位移交的书面资料(坐标数据)和规划办提供的坐标点位设置平面控制网。 通过已知A、B点坐标,架设全站仪,采用距离和方位角放样测设出C点坐标。最后将测设出的直线作为整栋建筑物的主控制轴线。再根据主控制轴线采用角度和距离放样区域分割加密轴线。 定位轴线放出后,反复闭合校正,满足要求后,再分别测设出建筑各细部位置,并且将各轴线延长至建筑物外易保存的地方设置三角桩加以保护,对放出的轴线形成“工程定位测量记录”交业主现场代表及监理复核并签字。平面控制网见附图。 平面控制网测定后,在主控轴线延长线上浇灌砼墩(240×240),安装б=10mm,100×100铜板埋件。复核后在铜板上刻上轴线位置。(砼墩及铜板埋件

如下图)。

各楼层的平面控制根据平面控制网采用全站仪外引法投测,每次施测均需检查无误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7.1.4高程控制 水准仪引测至施工区域,稳固根据甲方提供的水准点及数据资料,采用DS 3 埋设3个高程控制水准点,闭合检查合格后方可用于施工,以水准点为依据,采用吊尺法向上传递来控制各楼层标高,传递过程中,应始终利用同一基准点向上传递。 高程控制水准点应布置在建筑物外无沉降基岩上(或固定建筑物上),并埋设d=20mm铁件作为标板。 7.1.5基础施工测量 (1)轴线投测 基础施工时,用经纬仪将设置的建筑各轴线控制网投测到建筑区中,根据区域分割后各纵横轴线交点定出条形基础中心线,依其放坡宽度放出开挖线。为便于随时控制基槽中心线,将其纵横轴线向房间外引出做好标识。 (2)标高引测 根据现场设置的高程控制点,用附合法将高程引至场内一不易沉降的永久建筑物上,并做好标记。作为基础标高和主体标高的控制高程点。 7.1.6主体结构施工测量 (1)轴线引测

施工现场测量方法

施工放线大致可以分三个阶段:建筑物定位(放线)、基础施工(放线)和主体施工(放线)。 一、建筑物定位 房屋建筑工程开工后的第一次放线,建筑物定位参加的人员是:城市规划部门(下属的测量队)及施工单位的测量人员,根据建筑规划定位图(总平面图)进行定位,最后在施工现场形成(至少)4个定位桩。放线工具为“全站仪”或“比较高级的经纬仪”。 二、基础施工放线 建筑物定位桩设定后,由施工单位的专业测量人员、施工现场负责人及监理共同对基础工程进行放线及测量复核(监理人员主要是旁站监督、验证),最后放出所有建筑物轴线的定位桩(根据建筑物大小也可轴线间隔放线),所有轴线定位桩是根据规划部门的定位桩(至少4个)及建筑物底层施工平面图进行放线的。放线工具为“经纬仪”。 基础定位放线完成后,由施工现场的测量员及施工员依据定位的轴线放出基础的边线,进行基础开挖。基础轴线定位桩在基础放线的同时须引到拟建建筑物周围的永久建筑物或固定物上,防止轴线定位桩破坏了,用来补救。 三、主体施工放线 基础工程施工出正负零后,紧接着就是主体一层、二层...直至主体封顶的施工及放线工作。根据轴线定位桩及外引的轴线基准线进行施工放线。用经纬仪将轴线打到建筑物上,在建筑物的施工层面上弹出轴线,再根据轴线放出柱子、墙体等边线等,每层如此,直至主体封顶。 施工测量前置工作: (1)进场后首先对甲方提供施工定位图进行图上复核,并与业主办理控制点的交接手续,以确保设计图纸的正确。其次,与甲方一道对现场的坐标点和水准点进行交接验收,发现误差过大时应与甲方或设计院共同商议处理方法,经确认后方可正式定位。 (2)现场建立控制坐标网和水准参照点。水准参照点需由永久水准点引入,永久水准点设置在距建筑物附处稳定、可靠的土层内,水准点应采取保护措施,确保水准点不被破坏。 (3)工程定位后要经建设单位和规划部门验收合格后方可开始施工。 控制点或水准参照点做法示意图 第一篇平面控制网的建立 1.1场区控制网 基础施工阶段地形变化大、地势错阶起伏,单位工程数量多,为实施有效测量控制,开工初在场区内设置由二~四个桩位形成的导线控制网(场区四周边及中间高处各布一点,保证通视即可),场区控制网是单位工程轴网设置的依据,它是建筑物平面控制的上一级控制。 1.2单位工程轴线控制网(建筑方格网) 单位工程轴线多且密集,根据建筑物特点选择有代表性的轴线设置轴线控制网。 控制桩尽量设在开挖区外原始地坪上;另外在基坑底部及长轴线中部加密设置辅助性控制桩,以便于基础施工测量。建筑方格网是建筑物定位和施工放线的基本依据。

施工测量的基本方法

10 施工测量的基本方法 一、概述 由于在勘探设计阶段所建立的控制网,是为测图而建立的,有时并未考虑施工的需要,所以控制点的分布、密度和精度,都难以满足施工测量的要求;另外,在平整场地时,大多控制点被破坏。因此施工之前,在建筑场地应重新建立专门的施工控制网。 1.施工控制网的分类 施工控制网分为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两种。 (1)施工平面控制网 施工平面控制网可以布设成三角网、导线网、建筑方格网和建筑基线四种形式。 ①三角网 对于地势起伏较大,通视条件较好的施工场地,可采用三角网。 ②导线网 对于地势平坦,通视又比较困难的施工场地,可采用导线网。 ③建筑方格网 对于建筑物多为矩形且布置比较规则和密集的施工场地,可采用建筑方格网。 ④建筑基线 对于地势平坦且又简单的小型施工场地,可采用建筑基线。 (2)施工高程控制网 施工高程控制网采用水准网。 2.施工控制网的特点 a .与测图控制网相比,施工控制网具有控制范围小、控制点密度大、精度要求高 b .受干扰大,使用频繁。 二、施工场地的平面控制测量 1.施工坐标系与测量坐标系的坐标换算 施工坐标系亦称建筑坐标系,其坐标轴与主要建筑物主轴线平行或垂直,以便用直角坐标法进行建筑物的放样。 施工控制测量的建筑基线和建筑方格网一般采用施工坐标系,而施工坐标系与测量坐标系往往不一致,因此,施工测量前常常需要进行施工坐标系与测量坐标系的坐标换算。 如图所示,设xoy 为测量坐标系,x′o′y′为施工坐标系,xo 、yo 为施工坐标系的原点O′在测量坐标系中的坐标,α为施工坐标系的纵轴o′x′在测量坐标系中的坐标方位角。设已知P 点的施工坐标为(x′P、y′P),则可按下式将其换算为测量坐标(xP 、yP ): 'cos sin p o p p x x A B αα=+- 'sin cos p o p p y y A B αα=++ 施工坐标系与测量坐标系的换算

房屋建筑工程建筑施工测量办法

精心整理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测量方案 一、编制依据 土建工程施工涉及的有效国家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和规程: 1、《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 2 3.1 3.2 3.323、30 3.4 周引测固定高程控制点,东侧两个,南侧一个,距离基坑至少5m,埋于土层0.5m 以下或设于周围永久建筑物上。 3.5控制点放样采用极坐标法,为便于复测,控制点的布置均成直线型。(见附图) 3.6、水准点按四等水准测量要求施测。

3.7、所有控制点必须设专人保护,定期巡视,并且每月复核一次,使用前必须进行校核。 四.轴线及各控制线的放样 地面控制点布设完后,转角处线采用2″级电子经纬仪进行复测。各控制线间距离采用全站仪检测,经校核无误后进行施测,各工艺施测程序见第五项(轴线及高程点放样程序)。 4.1? 用。 4.2? 多次砼浇筑施工,在固定的竖向钢筋上抄测结构0.500mm控制点,以供结构施工标高控制,且必须校核无误。 4.5各层平面放出的细部小线,特别是柱、剪力墙的控制线必须校核无误,以便检查结构浇筑质量和以后的进一步施工。

4.6二次结构施工以原有控制轴线为准,引放其它墙体、门窗洞口尺寸。外窗洞口,采用经纬仪投测,以贯通控制线于外立面上,窗洞口标高的各层50线控制且外立面水平弹出贯通控制线,周圈闭合,保证窗口位置正确,上下垂直,左右对称一致。 4.7室内装饰面施工时,平面控制仍以结构施工控制线为依据,标高控制引测建筑50标高线,要求制校核。 4.8 五. 5.1 60 90 为1 5.2.1 标高。 5.3地上结构施工(-10.3以上) 结构施工中每层框架柱及梁板砼施工完毕,应检测建筑四大角偏差并记录,并弹出竖向轴线;填充墙体砌筑后也应测量外墙垂直偏差记录及并每层检查门窗洞口净空尺寸偏差,同一外立面同层窗洞口高低偏差及各层同一部位窗洞口水平位移,弹外墙窗口边线竖直通线。

测量工程施工方案及施工方法

测量工程施工方案及施工方法 一、放线依据: 1. 建设单位、放线办提供的坐标高程控制点(L3-1号点及L3-2号点)及一期坐标高程控制点。 2.设计总平面图、施工平面图 3.国家水准测量规范 4.工程测量规范 二、施工测量工艺流程: 测量仪器(全站仪、经纬仪、水准仪、钢尺)的检定、核验→校测起始依据→场地控制网测设→建筑物的定位放线→基础放线→建筑物的控制轴线、高程竖向传递→建筑物细部放线。 三、工程定位测量: 根据建设单位、放线办提供的坐标高程控制点(L3-1号点及L3-2号点)进行定位放线。地下车库根据一期工程坐标高程控制点进行定位放线。 控制点用全站仪测定出建筑物角点,确定测量基准线,建立施工控制网,根据施工平面控制网施放工程的定位轴线,以定位轴线为基准线,施放建筑物细部轴线。 四、轴线及标高控制网的建立:

单位工程定位轴线点确立后,根据测量放线需要建立控制轴线控制轴线以定位轴线点为依据,根据工程平面布置特点,以便于量距、测角为原则,以设计图纸为依据,将定位轴线位移一定距离建立控制轴线网。控制轴线网一般以确定的定位轴线长边作为控制轴线网的测量依据在符合测角中误差小于10、边长中误差小于1/10000的要求后,监理工程师复核确认作为主控制轴线。 主控制轴线一般布置成“十”字型或井格型(在满足“十”型的基础上尽力布置成井格型),以利于工程测量放线。主控制轴线布置成“K”字型进行控制。 五、基础施工阶段轴线控制 基础、车库、首层施工时,利用设定的主控制轴线,采用外测法向建筑物内投点,将主控制轴线投放到基础上,再根据设计图纸放出其他轴线及细部尺寸,施测时,将经纬仪置于控制轴线点上,参照设定的控制轴线将主控制轴线投测到作业层面上,特殊地当控制轴线点难以架设仪器时,亦可利用控制轴线议程线将控制轴线点交会出,从面进行其它轴线和细部尺寸的放线。在基础土石方施工阶段,根据现场工作面进行流水施工,通过拟定控制轴线,将建筑物各轴线引测出至建筑物外,形成轴线方格网进行控制。 六、主体结构施工阶段轴线控制

工程测量基础知识

第一节工程测量基础概念及工程测量的重要性 在工程建设的设计、施工和管理各阶段中进行测量工作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称为“工程测量”。工程测量是测绘科学与技术在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中的直接应用,是综合性的应用测绘科学与技术。 按工程建设的进行程序,工程测量可分为规划设计阶段的测量,施工兴建阶段的测量和竣工后的运营管理阶段的测量。 规划设计阶段的测量主要是提供地形资料。取得地形资料的方法是,在所建立的控制测量的基础上进行地面测图或航空摄影测量。 施工兴建阶段的测量的主要任务是,按照设计要求在实地准确地标定建筑物各部分的平面位置和高程,作为施工与安装的依据。一般也要求先建立施工控制网,然后根据工程的要求进行各种测量工作。 竣工后的营运管理阶段的测量,包括竣工测量以及为监视工程安全状况的变形观测与维修养护等测量工作。 按工程测量所服务的工程种类,也可分为建筑工程测量、线路测量、桥梁与隧道测量、矿山测量、城市测量和水利工程测量等。此外,还将用于大型设备的高精度定位和变形观测称为高精度工程测量;将摄影测量技术应用于工程建设称为工程摄影测量。 工程测量是直接为工程建设服务的,它的服务和应用范围包括城建、地质、铁路、交通、房地产管理、水利电力、能源、航天和国防等各种工程建设部门。 无论是工程进程各阶段的测量工作,还是不同工程的测量工作,都需要根据误差分析和测量平差理论选择适当的测量手段,并对测量成果进行处理和分析,也就是说,测量数据处理也是工程测量的重要内容。 在当代国民经济建设中,测量技术的应用十分广泛。在很多工程建设中,从规划、勘测、设计、施工及管理和运营阶段等的决策和实施都需要有力的测绘技术保障。在研究地球自然和人文现象,解决人口、资源、环境和灾害等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以及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的重大抉择同样需要测绘技术提供技术支撑和数据保障。 第二节常用仪器及其操作方法 1.水准仪及其操作 常用的水准仪为DS3型微倾式水准仪(见图1)。水准仪可以提供一条水平视线,通过观测水准尺读

施工测量方案

**********工程施工测量方案 **********公司 ****年**月**日

编制人:*** 审核人:*** 批准人:***

目录 一、测量质量控制 ------------------------------------------ 1 二、测量质量标准 ------------------------------------------ 1 三、技术准备工作 ------------------------------------------ 1 四、平面控制网的建立 -------------------------------------- 3 五、高程控制网的建立 -------------------------------------- 4 六、测量仪器管理 ------------------------------------------ 4

施工测量方案 一、测量质量控制 1、进场后依据给出的坐标点,在现场设立导线控制点,然后通过全站仪将轴线交点投测,再使用经纬仪转动角度布设轴线加密控制网进行定位。为保证顺利放线,轴线控制点要与全站仪投测的轴网互相校核。 2、依据给定的高程点定出本工程的高程控制点。轴线及高程控制网建立完成后,请监理验线,合格后作为下一道工序的放线依据。用全站仪投测,数据由测量组依据图纸进行计算,结论在规范允许误差内进行放线施工,保证施工质量。 3、控制测量放线的要求是:“快、准、严、高”即放线快、点线准、要求严、标准高。 二、测量质量标准 1、根据业主的要求、设计图纸和测量规程的规定,使工程的定位准确,相互间几何尺寸正确,满足顺利施工的需要,达到合同规定的各项质量目标。 2、本工程场区平面控制网采用一级导线网,测设精度:测角中误差±5"边长相应误差1/40000;建筑物平面图控制网测设要求采用二级平面控制网测设精度:测角中误差±12",边长相应误差 1/15000。高程控制网采用三等水准要求进行测设,水准闭合差±4mm。基础放线总长允许误差±15mm。轴线竖向投测允许误差3mm。 三、技术准备工作 1、技术准备 1.1、进入现场的测量器具要有在计量检定周期的审定; 1.2、校核定位桩,红线桩,水准点;

施工测量方案

1、编制依据 1.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2. 《全球定位系统(GPS )测量规范》(GB/T 18314-2001)。 3. 《 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8-91。 4. 《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GB7929-94。 5. 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CH1002-95。 6. 7. 26日至㎡、驳岸33.1放线员:配合测量人员测量放线。 3.2测量设备配置

根据设计图纸和按甲方要求以及结合我标段实际情况该测量方案分为:施工控制测量、施

工测量和竣工、验收测量。 4.2施测原则 严格执行测量规范,遵守先整体后局部的工作程序。先确定平面控制方格网,以控制方格网为依据,进行各局部区域的定位放线。 必须严格审核测量原始数据的准确性,坚持测量放线与计算工作同步校核的工作方法。定位工作执行自检、互检合格后再报检,同时坚持测量技术符合的工作制度。 4.3 1. 2. 3. 4.4 1. 2. 3.调查测区内交通现状,以便确定合理的测量方案,测量时选择适当的测量路线和交通工具。 4.5技术要求 技术要求是根据工程建设项目的规模和对施工测量精度的要求以及合同规定、业主和监理的要求,结合测区内自然地理条件的特征,选择最佳布网方案和观测方案,保证在规定期

限内多快好省地完成生产任务。技术要求包含以下主要内容:复核方法是利用GPS架设在各个控制网点上进行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平差计算得出各个网点的三维坐标,将实际测量坐标与移交坐标进行比较分析,确认无粗差后,利用E级网点的复核,并同时进行加密点的数据采集和处理。 4.6埋设加密点标石 埋设测量标志是把图上设计的点位落实到实地,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修改。网点选在通视 4.7 1 2 4.8 1 2) (3) GPS接收机原始观测数据,采用各自的随机软件转化为统一标准格式,在原数据转化过程中,保证测站名、仪器型号及编号、天线型号及编号是否缺项,天线改正模型是否正确。 4.9坐标值较差 待完成计算、检查、复核完成后,利用业主提供的控制网成果和复测成果进行坐标值较差,作出评价和指出利用的可能性。

施工测量方案及工艺方法

施工测量方案及工艺方法 1.1 、指导思想 本工程施工测量工作的重点是道路的平曲线控制。故此,施工过程中的施工测量放线、中线、高程控制是本工程施工的重点。 1.1.1 工程施工各控制点的交接:此项工作按施工测量方案实施。但此方案必须经驻地监理工程师或总监理工程师的审批与认可。 1.1.2 根据拆迁工作的进展情况,及时进行拆迁前后现况地貌的实际测量,并绘制必要的平面和剖面、断面图报监理作为工程结算的依据。 1.1.3 本工程所包含项目工程各工序施工前,必须进行实测放线,并将其成果报驻地监理工程师审批后方可实施。其报审工作必须提前三天,以便于监理工程师校核、审批及修订。而不因此影响结构施工进程。 1.1.4 对于新建道路与现况路接顺,新建管道与现况管道衔接处地段,要提前校测接顺处现况路面,管内底高程并认真记录,以便于内业的整理,避免施工中出现差错。 1.2 、施工测量 1.2.1 施工前的测量准备工作 1、测量员要严格按分项工程的图纸进行认真熟悉学习,领会设计意图,编制内业资料。对设计图纸中提交的数据以及相关的几何尺寸进行复核做到心中有数,发现有不符现象及时上报有关部门校核、更正。 2、测量内业的整理、计算出的各种数据、几何尺寸要经两人以上的复核无误后,方可到施工现场放线。 3、在交接桩过程中及过程后,对甲方委托的勘察测绘部门所交桩位,除必要的记录外,应进行栓桩及加固保护、栓桩位置应不影响主体工程施工,处于不宜碰撞损坏之处。由于整个工程需经过一个冬季、一个雨季,故桩位加固保护要按冬施要求实施,避免冬季冻胀而出现较大误差。 4、对于本工程各种结构的位置(中线、起讫点)实施放线、钉桩后,要经监理工程师验线验桩,确定无误后,方可进行基槽土方的开挖。 5、在基槽开挖中,要实施高程监测、防止超挖。开挖过后,校核基槽内结构中心及高程,确认无误后,覆行手续报监理工程师验收。 6、在结构主体施工完毕,回填土之前,准确测定其坐标中心、高程,为竣工资料的编绘,提供准确的数据。

(完整版)施工测量方案

施工测量方案 2008-10-21 11:20:48| 分类:测绘| 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 (二)施工控制测量方法及要求 本作业指导书是针对施工控制测量的特点和作业需要编写的,服务范围是二等以下施工平面控制网、平高控制网、高程控制网的建立和控制点加密。使用本指导书进行测量作业,应遵守《国家三角测量规范》、《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范》等规程规范。如业主有特殊要求的,按业主要求执行。 一、准备工作 1.收集资料 1.1广泛收集测区及其附近已有的控制测量成果和地形图资料。 (1)控制测量资料包括成果表、点之记、展点图、路线图、计算说明和技术总结等。收集资料时要查明施测年代、作业单位、依据规范、平高系统、施测等级和成果的精度评定。 成果精度指三角网的高程、测角、点位、最弱边、相对点位中误差; 水准路线中每公里偶然中误差和水准点的高程中误差等。 (2)收集的地形图资料包括测区范围内及周边地区各种比例尺地形图和专业用图,主要查明地图的比例尺、施测年代、作业单位、依据规范、坐标系统、高程系统和成图质量等。 (3)如果收集到的控制资料的坐标系统、高程系统不一致,则应收集、整理这些不同系统间的换算关系。 1.2收集合同文件、工程设计文件、业主(监理)文件中有关测量专业的技术要求和规定。 1.3准备相应的规范:《国家三角测量规范》、《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PS测量规范》、《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范》。 1.4了解测区的行政划分、社会治安、交通运输、物资供应、风俗习惯、气象、地质情况。例如了解冻土深度,用以考虑埋石深度;最大风力,以考虑觇标的结构;雾季、雨季和风季的起止时间,封冻和解冻时间,以确定适宜的作业月份。 2.现场踏勘 携带收集到的测区地形图、控制展点图、点之记等资料到现场踏勘。踏勘主要了解以下内容: 2.1原有的三角点、导线点、水准点、GPS点的位置,了解觇标、标石 和标志的现状,其造标埋石的质量,以便决定有无利用价值。 2.2原有地形图是否与现有地物、地貌相一致,着重踏勘增加了哪些 建筑物,为控制网图上设计做准备。 2.3调查测区内交通现状,以便确定合理的高程测量方案,测量时选择适 当的交通工具。

施工测量的内容和方法

施工测量的内容和方法 一、施工测量的基本工作 施工测量现场主要工作有长度的测设、角度的测设、建筑物细部点的平面位置的测设、建筑物细部点高程位置的测设及倾斜线的测设等。测角、测距和测高差是测量的基本工作。平面控制测量必须遵循“由整体到局部”的组织实施原则,以避免放样误差的积累。大中型的施工项目,应先建立场区控制网,再分别建立建筑物施工控制网,以平面控制网的控制点为基础,测设建筑物的主轴线,根据主轴线再进行建筑物的细部放样;小规模或精度高的独立施工项目,可直接布设建筑物旋工控制网。 高程控制测量宜采用水准测量。 二、施工测量的内容 (1)施工控制网的建立。 (2)建筑物定位、基础放线及细部测设。 (3)竣工图的绘制。 (4)施工和运营期间建筑物的变形观测。 三、施工测量的方法 1.已知长度的测设 (1)将经纬仪安置在直线的起点上并标定直线的方向。 (2)陆续地在地面上打入尺段桩和终点桩,并在桩面上刻画十字标志。 (3)精密丈量距离的同时,测定量距时的温度及各尺段高差,经尺长改正、温度改正及倾斜改正后,求出丈量的结果。 (4)根据丈量结果与已知长度的差值,在终点桩上修正初步标定的刻线;若差值较大,点位落在桩外时,则须换桩。

2.已知角度的测设 测设已知角度时,只给出一个方向,按已知角值,在地面上测定另一方向。 3.建筑物细部点的平面位置的测设 (1)直角坐标法。 (2)极坐标法。 (3)角度前方交会法。 (4)距离交会法。 (5)方向线交会法。 【命题考点】 直角坐标法;极坐标法;角度前方交会法;距离交会法;方向线交会法。 【分析预测】 (1)分析在已知长度的情况下,施工测量的方法。 (2)分析在已知角度的情况下,如何进行施工测量。 (3)分析建筑物细部点的平面位置测设中关于方法的选择。

施工控制测量方法及要求

施工控制测量方法及要求 本作业指导书就是针对施工控制测量得特点与作业需要编写得,服务范围就是二等以下施工平面控制网、平高控制网、高程控制网得建立与控制点加密。使用本指导书进行测量作业,应遵守《国家三角测量规范》、《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范》等规程规范。如业主有特殊要求得,按业主要求执行。 一、准备工作 1.收集资料 1、1广泛收集测区及其附近已有得控制测量成果与地形图资料。(1)控制测量资料包括成果表、点之记、展点图、路线图、计算说明与技术总结等。收集资料时要查明施测年代、作业单位、依据规范、平高系统、施测等级与成果得精度评定. 成果精度指三角网得高程、测角、点位、最弱边、相对点位中误差;水准路线中每公里偶然中误差与水准点得高程中误差等。 (2)收集得地形图资料包括测区范围内及周边地区各种比例尺地形图与专业用图,主要查明地图得比例尺、施测年代、作业单位、依据规范、坐标系统、高程系统与成图质量等。 (3)如果收集到得控制资料得坐标系统、高程系统不一致,则应收集、整理这些不同系统间得换算关系。 1、2收集合同文件、工程设计文件、业主(监理)文件中有关测量专业得技术要求与规定。

1、3准备相应得规范:《国家三角测量规范》、《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PS测量规范》、《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范》。 1、4了解测区得行政划分、社会治安、交通运输、物资供应、风俗习惯、气象、地质情况。例如了解冻土深度,用以考虑埋石深度;最大风力,以考虑觇标得结构;雾季、雨季与风季得起止时间,封冻与解冻时间,以确定适宜得作业月份。 2、现场踏勘 携带收集到得测区地形图、控制展点图、点之记等资料到现场踏勘。踏勘主要了解以下内容: 2、1原有得三角点、导线点、水准点、GPS点得位置,了解觇标、标石 与标志得现状,其造标埋石得质量,以便决定有无利用价值。 2、2原有地形图就是否与现有地物、地貌相一致,着重踏勘增加了哪些 建筑物,为控制网图上设计做准备。 2、3调查测区内交通现状,以便确定合理得高程测量方案,测量时选择适当得交通工具. 2、4现场踏勘应作好记录,并编写踏勘报告。 3、技术设计 技术设计就是根据工程建设项目得规模与对施工测量精度得要求,及合同、业主与监理得要求,结合测区自然地理条件得特征,选择最佳布

测量工程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

第一节测量工程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 一、控制点复测 为确保整个工程测量的准确无误,首先应该对甲方提供的首级控制点用全站仪、水准仪进行复测,并将复测的最后结果交由监理工程师审批。以后每半年复测一次,以保证基准点数据的准确无误。 二、控制点加密 1、由于工程测量工作的需要,甲方提供的控制点不能对整个工程实施放样,所以有必要对控制点进行加密, 2、首先应该了解工程现场需要,然后才进行加密导线点的埋设。埋设过程中应该选择视觉空间良好、交通方便、地基稳定能长期保存的地方,考虑埋设的控制点是否便于施工放样,相邻控制点是否能通视、距离是否太近。保证平均边长大于250米,最大500米。为了便于保护,应该对做好的控制点做明显测量标志及围护等措施,然后根据已知点与新增点的关系进行排名编号,至此,控制点埋设任务基本完成。 三、导线测量 1、导线测量是工程测量的开始,是工程施工测量工作运转的基础,直接影响着工程各结构部位的正确性与精确性,所以进行高精度的导线测量是工程测量关键的一步。

2、根据工程对导线精度的要求,布设相应的闭和导线或附合导线。一般是以四等和一级导线为常见。“ 3、根据要求采用全站仪观测四等导线需要6个测回,一级导线需要4个测回,其观测水平角技术要求如下表: 其测距主要技术: 4、导线测量其主要技术要求:四等导线测角中误差为2.5",测滤中误差为10mm。测距中误差不大于13mm。方位角闭合差±5√n (n为测站数),相对闭和差1/35000,测距相对中误差为1/ 75000,一级导线其测角中误差为5",测滤中误差为15 mm, 相对中误差不大于1/30000,方位角闭合差为±10√n (n为测站数),全长相对闭合差不应大于13 mm ,当导线全长小于规定1/3 时,导线全长的绝对闭合差不应大于13cm . 5、测量员根据记录的测量结果进行整理,然后进行平差,四等导线与一级导线须采用严密平差,其平差结果应该满足规定技术要求,否则,不可作为测量

施工测量的基本工作

施工测量的基本工作 第一节施工测量概述 各种工程在施工阶段所进行的测量工作称为施工测量。包括:施工前施工控制网的建立;施工期间将图纸上所有设计的建(构)筑物的平面位置和高程测设到相应的地面上;工程竣工后测绘各建(构)筑物的实际位置和高程;以及在施工和管理期间对建(构)筑物进行变形和沉降观测等。 、施工测量的特点 施工测量与地形测量相反,它是将图纸上的建筑物、构筑物按其设计位置和高程,测设到地面上,作为施工的依据。因此,测量员应熟悉图纸,对放样数据要反复校核,对所用的仪器、工具应进行检验校正,放样之后,还要对建筑物自身尺寸进行检查,以确保建(构)筑物关系位置正确。 施工测量与施工进度及工程质量关系密切,因此,测量员应了解施工方案, 掌握施工进度,使测量工作能满足施工进展要求。 由于机械化施工和施工现场建筑材料的堆放,人来车往,土方填挖量大以及交叉作业等原因,使得地面变化和震动大,各种测量标志易遭破坏,因此,必须将测量标志埋设牢固,妥善保护,经常检查,及时恢复。 施工现场工种繁多,干扰较大,测设方法和计算方法应力求简捷,以保证各项工作衔接。同时要注意仪器安全和人身安全。 、施工测量的原则 施工测量与地形测量一样,也必须遵循“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细部”的原则。因此,在施工之前,应在施工场地上,建立统一的施工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作为施工放样各种建筑物和构筑物位置的依据。这一原则能使分布较广的建筑物、构筑物保持同等精度进行测设,以保证各建筑物、构筑物之间的关系位置正确。有关施工控制测量的内容将在后面章节中作详细介绍。施工测量的另一原则也是“步步有校核”,以防止差、错、漏的发生。 、施工测量的精度 为了保证建筑物、构筑物放样的正确性和准确性,施工测量必须达到一定的精度要求。 施工控制网的精度,由建筑物、构筑物的定位精度和控制网的范围大小等决定。当点位精度标较高和施工场地较大时,施工控制网应具有较高的精度。具体要求可参照不同工程的有关规范。 总之,测量应根据具体的测设对象,制定切实可行且必须满足工程要求的精度标准,保证工程的施工质量。如果制定的标准偏低,将影响施工质量,这是不 容许的;如果太高,则会造成不必要的人力、物力浪费。概括起来讲,对于精度问题,因具体工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