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国历代地图 完整版

中国历代地图 完整版

中国历代地图 完整版
中国历代地图 完整版

中国历代地图完整版

上图为:秦朝时期全图秦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朝代,它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国家。秦北伐匈奴第一次明确地划定了中国的版图。在北方是立国不久的匈奴以及东胡和月氏而西域诸国尚未与秦接触。

上图为:西汉时期全图西汉是一个锐意进取开疆扩土的王朝。尤其是设置了西域都护,将西域纳入了中国版图,意义尤为重大!同时西汉势力进入朝鲜半岛,将其半数领土划归中国。在北方强大的匈奴汗国与西汉争战不息,最终被西汉所击败。

上图为:三国时期全图三国面积加起来基本上就是东汉的面积。曹操继承了东汉在西域的统治,设置了西域长史府,朝鲜半岛的一半归属于曹魏,越南大部归属东吴等国,一部分归属蜀汉。在北方鲜卑崛起对后来的中国产生了重大影响。

上图为:西晋时期全图西晋结束了三国鼎立的局面重新统一了中国,但其统一时间仅仅五十一年。西晋的版图实际上就是三国合一的面积,没有开疆扩土也没有版图收缩。不过西晋腐朽的制度导致了八王之乱,加之对鲜卑等游牧民族没有加以防范使其深入其境内更是加速了西晋的灭亡。

上图为:东晋时期全图此期间汉族的东晋政权全线南迁,而在黄河流域各少数民族政权互相混战而使北方长期陷入分裂状态。前秦一度统一北方与东晋形成南北对峙之势,后因淝水之战中败于东晋而统治土崩瓦解,使北方再度分裂。而西域和青藏高原及匈奴故地此时并无强大政权。

上图为:南北朝时期全图(一)此图是南北朝的第二个时期北巍和南齐对峙时期图。南北朝是东晋十六国后的又一

分裂时期。此间敕勒臣服北巍后柔然逐渐占领漠北建立了强大的游牧国家而西藏高原吐谷浑部日益兴起。

上图为:南北朝时期全图(二)此图是南北朝末期的形势图。此间东魏和西魏分别被北齐和北周所取代。而取代南梁的南陈则是南北朝中面积最小的一个王朝。此时在北方突厥

灭掉了柔然降服高昌等部建立起强大的突厥汗国,对中原王朝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上图为:隋朝时期全图隋朝结束了南北朝的分裂重新同意了中国。但没有使西域各部重归天朝。在北方强大的突厥分裂成东西两部。东突厥与隋时有战争,最终被隋所击败。在东北和西南虽然有一些松散的游牧民族部落如契丹等,但对中国构不成威胁。

上图为:唐朝时期全图唐朝疆域共有三次显著变化,此图是唐前期的形势图。唐朝的强大尤其是其西部和北部疆域的开扩已经超越了以往的任何一个朝代。在青藏高原吐番王朝崛起而东北尚无强大政权不久之后吐番便纳入大唐版图。

上图为:北宋时期全图北宋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却没能收复幽云十六国而与辽形成南北对峙的局面。此外还有西夏和大理政权与之并存。在中国的主要王朝中宋的面积是最小的一个,不仅比唐大为收缩而且还不及辽的面积,在疆域开阔中毫无作为。

上图为:宋金时期全图此图是南宋与金对峙后期的形势图,此间南宋的汉族政权退守江南经营半壁江山,而金政权也无力南进。而契丹族后建立西辽及党项族的西夏政权及吐鲁番诸部相对平和,不过此时蒙古已经崛起不久,以后将扫平诸强,建立规模空前的蒙古帝国!

上图为:元朝时期全图元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版图最为广阔的时期,此图是元朝前朝形式图。除元朝本土以外还有四大汗国,即钦察汗国、窝伺台汗国、察含台汗国、伊利汗国。四大汗国名义上听命于元朝皇帝,实际上各自为政。

上图为:明朝时期全图这是明前期的形式图与元相比明的疆域大为收缩,不过明继承了元在东北和青藏高原的版图。元朝残余势力退居蒙古草原分裂为瓦刺和鞑靼两部对明形

成了巨大的威胁。

上图为:清朝时期全图此图为清末版图和清前期相比较大

为收缩,东北库页岛外兴安岭等地及新疆伊梨以西尽归俄罗斯所有,帕米尔高原成为中俄待议地区。此图奠定了今日中国的疆域。

中国古代列表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半。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两晋前后沿。南北朝并立,随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中国近代史纲要重点整理

近代史重点整理 上编 1.中国的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由鸦片战争引发) 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鸦片战争 2.近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最主要),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这两对矛盾贯穿整个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始终。 近代中国人民两大历史任务:①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②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3.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战争(了解): 1840-1842年,鸦片战争,中英《南京条约》,割香港岛; 1856-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北京条约》,割九龙半岛南端和昂船洲; 1883-1885年,中法战争; 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日《马关条约》(割地最多),割台湾岛及所有附属岛屿和澎湖列岛;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1年签订《辛丑条约》(赔款最多)。 4.反抗外来侵略: ①第一次自发反抗“三元里”抗英(是近代中国最早的反侵略战争) ②义和团运动(在粉碎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战争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反侵略失败的原因P37 5.太平天国运动 ⑴代表人物:洪秀全 ⑵两大纲领: ①《天朝田亩制度》:进步性:确立了平均分配土地的方案,实际上是一个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比较完整的社会改革方案,局限性:具有不切实际的空想的性质。 ②《资政新篇》:先进的中国人最早学习西方资本主义的探索,它不是农工实践的产物,而且限于当时的历史条件,未能付诸实践。(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社会改革方案) 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P47 ⑶历史意义: ①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撼动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 ②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③冲击了孔子和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 ④有利地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 6.洋务运动(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 ⑴代表人物: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左宗棠 ⑵指导思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⑶主要内容:①经济上,兴办近代企业 ②军事上,建立新式海陆军 ③文化上,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⑷评价:是中国近代教育的开始,客观上对中国的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社会风气的转变,但是,洋务运动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注定要失败。 ⑸失败原因:①具有封建性②对外国具有依赖性③管理具有腐朽性

研究中国古代战争史的佳作何冠环-CUHK

題目:研究中國古代戰爭史的佳作 講者:何冠環 日期:二零零四年三月廿六日(星期五) 時間:下午七時至九時 地點:中環美國銀行中心一樓A中大校外進修學院演講廳 **********************************《經略幽燕: 宋遼戰爭軍事災難的戰略分析》 談到宋遼戰爭, 人們會馬上想起北宋楊家將和他們的對頭蕭太后。其實宋遼戰爭有兩次, 第一次發生在北宋初, 第二次在北宋末年。中學的教科書對宋遼第一次戰爭多半描述成宋軍屢戰屢敗, 而宋人最後被逼簽訂城下之盟的澶淵之盟。上述通俗的論述自然距離真實的歷史甚遠, 宋與遼作戰其實是勝負參半, 而楊家將也不是宋廷惟一的擎天柱。在眾多研究宋遼戰爭的學術論著中, 中文大學歷史系曾瑞龍教授的遺作《經略幽燕: 宋遼戰爭軍事災難的戰略分析》, 是筆者目前所見, 第一本成功地以科際整合的取向, 特別是結合軍事、戰略研究寫成的古代的中國戰爭史佳作, 是喜愛軍事史或戰爭史的讀者值得一讀的好書。 在過去, 研究古代中國軍事史的學者, 多長於史事 述及史料、史事考證, 而短於史事解釋的, 往往提出的分析、解釋只停留於常識的層次, 罕能應用現代軍事戰爭理論於歷史解釋上。與之相反, 在軍事院校任教軍事史或戰爭史的專家學者, 他們長於運用現代的軍事理論、概念解釋相關戰爭現像, 但由於泰半欠缺歷史學家的訓練, 他們所撰寫的軍事史或戰爭史, 特別是古代史, 最受人批評的卻是史料考證不嚴和史事疏略不全。而本書即兼有二者之長, 而無二者之短:本書在史料搜集之豐瞻, 與史事考證之精審方面, 比起國內外治軍事史、戰爭史之同類著作毫不遜色之餘, 更在歷史解釋與史事詮釋方面推陳出新。 筆者與曾教授同門學藝, 論學相交凡二十餘載, 對其在中國古代戰爭史, 特別是宋遼戰爭、宋夏戰爭之研究旨趣, 與多年來一點一滴累積而得的豐厚知識, 既知之甚深, 亦復欽佩不止。倘非造物弄人, 按曾教授的計劃, 他會在今後數年, 到宋遼交鋒的古戰場及相關之州軍、山河作實地考察, 進一步結合考古學、歷史地理學之知識, 擴大宋代戰爭史之研究視角。平情而論, 從宋遼戰爭史之角度而論, 尚有不少課題未為本書所涵蓋; 而從戰略文化研究者之角度, 本書所持的觀點, 未必全無可議之處; 但筆者可以肯定, 本書已如太史公所言, 已成一家之言。誠如家師陶晉生教授所概括:「這本書不僅是研究宋代軍事史的重要著作, 也在傳統中國史上有很大的貢獻」。

中国军事思想发展历史及西方军事

军事思想是关于战争、军队和国防的高层次的系统的理性认识。它揭示战争的本质、基本规律并指导战争,阐明军队与国防建设基本理论与原则,是人们长期从事军事实践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先进的军事思想是战争的重要制胜因素。 本章主要介绍古今中外有关军事思想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了解我国古代、近代及当代军事思想的辉煌成就,初步了解西方近代和现代主要军事思想。 第一节军事思想概述 一、中国古代军事思想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是指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前的这段时期,各阶级、集团及军事家、军事论著者对于战争和军队问题的理性认识。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内容极为丰富,与西方古代军事思想相比,起源早,哲理性强,代表了世界古代军事思想的发展高峰。中国古代兵书是记录古代军事思想的一个重要载体。据统计,我国目前尚存的古代兵书多达2300余部,18567卷。这些兵书集中反映了中国古代有关“治军”和“用兵”的基本思想,构成了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主体。 下面分别从古代军事思想的发展过程及其主要内容两个方面学习。 1、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发展过程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发展过程可以概括为:起源于夏、商、西周时期,成熟于春秋战国时期,发展于秦至元代,徘徊于明、清时期。 夏、商、西周经历了奴隶社会从确立、发展、鼎盛到衰亡的整个历史阶段。这一时期形成了国家,建立了军队,出现了真正的战争及与其相适应的军事思想。夏商之间的鸣条之战和商周之间的牧野之战,已经开始应用军事谋略。但此阶段的军事思想不完善,认识不深刻,军事论著很少且已失传。例如,《易经》中有反映商周之际谋略思想的内容,《尚书》、《诗经》中记载了一些军事理论片断。西周时期出现了专门的军事文献《军志》、《军政》,这两部著作已经失传,但后世兵书中可以找到片断的引文,是中国古代军事思想产生的一个重要标志。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古代社会从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过渡时期,是封建社会各诸侯国相继建立并日趋统一的时期。同时,这一时期也是我国古代文化发展最为灿烂辉煌的时期,出现了诸子百家学术争鸣的学术繁荣景象。处在这样一个社会大变革时期,频繁的战争实践和军事学术上的百家争鸣(汉初张良、韩信整理出兵家182家),使得军事理论和实践得到不断发展。军队的组织制度初步完善,战略战术原理走向系统,作战兵器也不断改良,许多军事家及兵书著作不断涌现,其中最突出的就是春秋末期军事家孙子及其所著的《孙子兵法》,标志着我国古代军事思想的成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孙子简介:孙武,字长卿,春秋末期齐国人,与孔子同代,生卒年月不详。因齐内乱投奔吴国,经吴国大臣伍子胥推荐,晋见吴王阖闾,献兵书,被吴王阖闾委以将军,经国治军,显名诸侯,助吴“西破强楚,北威齐晋,南服越人”,其军事思想集

中国历代地图

中国历代地图

上图为: 秦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朝代,它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国家。秦北伐匈奴第一次明确地划定了中国的版图。在北方是立国不久的匈奴以及东胡和月氏而西域诸国尚未与秦接触。 上图为: 西汉是一个锐意进取开疆扩土的王朝。尤其是设置了西域都护,将西域纳入了中国版图,意义尤为重大!同时西汉势力进入朝鲜半岛,将其半数领土划归中国。在北方强大的匈奴汗国与西汉争战不息,最终被西汉所击败。

上图为: 三国面积加起来基本上就是东汉的面积。曹操继承了东汉在西域的统治,设置了西域长史府,朝鲜半岛的一半归属于曹魏,越南大部归属东吴等国,一部分归属蜀汉。在北方鲜卑崛起对后来的中国产生了重大影响。 上图为: 西晋结束了三国鼎立的局面重新统一了中国,但其统一时间仅仅五十一年。 西晋的版图实际上就是三国合一的面积,没有开疆扩土也没有版图收缩。 不过西晋腐朽的制度导致了八王之乱,加之对鲜卑等游牧民族没有加以防范 使其深入其境内更是加速了西晋的灭亡。

上图为: 此期间汉族的东晋政权全线南迁,而在黄河流域各少数民族政权互相混战而使北方长期陷入分裂状态。前秦一度统一北方与东晋形成南北对峙之势,后因淝水之战中败于东晋而统治土崩瓦解,使北方再度分裂。而西域和青藏高原及匈奴故地此时并无强大政权。

此图是南北朝的第二个时期北巍和南齐对峙时期图。南北朝是东晋十六国后的又一分裂时期。此间敕勒臣服北巍后柔然逐渐占领漠北建立了强大的游牧国家而西藏高原吐谷浑部日益兴起。 上图为: 此图是南北朝末期的形势图。此间东魏和西魏分别被北齐和北周所取代。而取代南梁的南陈则是南北朝中面积最小的一个王朝。此时在北方突厥灭掉了柔然降服高昌等部建立起强大的突厥汗国,对中原王朝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古今战例选讲之中国古代战例

第三讲古今战例选讲之中国古代战例 [活动主题] 古今战例选讲之中国古代战例 [活动目标] 1、通过对古今战例选讲之中国古代战例的教学,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战争的发展特点; 2.结合历史、语文学科重点了解中国古代战例 [课前准备] 老师准备教案及课件,了解学生的现状,学生阅读相关书籍 [实施过程] 一、中国古代军事制度发展的特点 中国古代统治阶级为夺取和巩固政权,在组织、管理、使用、发展和储备军事力量的活动中形成的一整套制度。 中国古代军事制度古称“军制”、“兵制”。它随着国家、军队的产生而产生,并与整个国家的经济、政治制度相适应,体现着统治阶级的意志,为统治阶级的利益服务。从夏朝到清朝道光年间,中国军制经历了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两大发展阶段,它随着政治制度的变化,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发展演变。主要内容包括:军事体制、编制、管理教育、训练、军事职官、兵役动员、军队调发与战时指挥、粮饷兵器与马政保障等各项制度。其基本作用在于保障军事建设,以便有效地准备和实施战争,确保统治权的稳固与发展。 奴隶社会军事制度据《尚书·甘誓》载,公元前 21世纪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产生,作为国家政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军队同时产生,并且建立了战时军队编组与奖惩制度。夏王掌国家军政大权,主要政务官“六事之人”,战时便是统军将领。根据甲骨文记载,商朝以商王为最高军事统帅,以贵族大臣和方国首领为高级军事将领。商军出现了“师”的编制单位,建立了“登人”、“登众”的兵役、动员制度和以射、御、田猎为内容形式的训练制度。军队分车兵和徒卒,以车兵为主,主要装备是畜力驾挽的战车。西周军制比夏、商有了很大发展,中央常备军力量扩大,拥有“西六师”、“成周八师”和“殷八师”,共22个师。“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各诸侯国和一些贵族大臣虽有少量军队,但要听从周王统一调遣。 奴隶社会军制的特点是:①与王权为中心的政治制度相适应,王是最高军事统帅,常常亲自统军出征,方国诸侯的军队虽有一定独立性,但战时要听王的调用;②常备军由王卫队发展演变而来,并不断扩大,在征战中起主要作用,战时军队主要靠临时征发;③实行奴隶主贵族血缘种族兵役制和军政一体、文武不分的民军制;④军政官吏实行世卿世禄制,与宗法制度相适应。 春秋战国军事制度春秋战国是奴隶制解体、封建制形成的大变动时期,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的各诸侯国君,在改革政治、经济制度的同时,纷纷改革军制,以适应政治、经济变革的顺利实现。如齐国“作内政以寄军令”,郑国“作丘赋”,鲁国“作丘甲”,晋国“作爰田”、“作州兵”。尤其是战国时秦孝公任用商鞅实行变法,建立军功爵制,健全

《山西省近现代史地图集》内容及特点

摘要:介绍了《山西省近现代史地图集》的内容及特点。全图集由序图、政区、城镇、自然、人口、经济、文化和军事共8个图组与1个大事记组成。图集的特点是资料详实、内容客观全面,主题突出, 图幅版面设计精美,符号设计艺术性强,体现了较高制图水平和艺术价值。 关键词:山西, 近代史, 设计, 地图 一、引言山西素有“京畿藩屏”和“表里山河”之称。近代史上,山西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争是中华民族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山西成为敌后抗日根据地的中心,团结抗战的重要战场,二战时期东方战场的战略支点,演绎出影响全国的血火浇筑的革命史。新中国成立后,山西又凭借得天独厚的煤炭资源成为全国重要的煤化工基地,对支援全国经济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山西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山西人民继续发扬优良传统,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走资源与可持续发展道路,努力把山西建设成为经济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更加幸福,山川更加秀美的新山西。为客观反映山西近现代历史发展进程,探索山西社会发展规律,继2000年出版的《山西省历史地图集》之后,近日,由山西省地图集编纂委员会编辑,西安地图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山西省近现代史地图集》,用形象直观的地图语言,呈现山西自1840年至2009年政区、城镇、自然、人口、经济、文化、军事等内容,对世人深入科学认识山西近现代历史,全面系统了解山西省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二、二、图集内容图集与《山西省历史地图集》年代衔接,并保持较为一致的体例和编制风格,具体内容包含序图组、政区图组、城镇图组、自然图组、人口图组、经济图组、文化图组和军事图组共8个图组与1个大事记。(一)、序图组选用中国政区、政区、卫星影像、地势、革命老区、文物、土特产共7幅地图。各图幅紧扣山西区域特征,用独特的代表性和深刻的内涵,总体展现山西的地理位置、地面景观、地势特点以及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自然禀赋。(二)、政区图组图集将专题图组划分为三个阶段,依次为:晚清时期(1840—1911),民国时期(1912—1949.9),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1949.10—2009.10)。政区图组选取三个时期的典型年份,共13幅行政区划图,较为完整与连续地表示各时期的政区沿革。(三)、城镇图组城镇是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活动的中心,特别就山西而言,大同、太原历来都是北方的军事重镇,近代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在太原、临汾、长治等城市的各大战事,在全国战局中都占据重要意义。城镇图组反映了山西近现代社会发展的特点,分3个时期,共选图40幅,按府城、州城、县城和城镇系列表示山西的城镇分布和历史演变。(四)、自然图组图组选图74幅,分别表示山西三个时期自然环境复杂多样性特点和各现象分布规律及相互联系。增加自然灾害图幅,表示山西近现代灾情记录明确、灾情危害严重的自然灾害发生及演变情况。(五)、人口图组图组选图33幅,反映三个时期人口分布、变迁等重要特征。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还增加了人口分布、人口密度、人口文化构成和人口职业构成等内容。(六)、经济图组根据三个时期的经济状况和历史特征,表示山西传统农业、工业、手工业、矿产和晋商的演变发展以及现代资源、贸易、金融、旅游、信息等新型产业的发展状况,客观反映了山西近现代经济发展的轨迹。该图组共选图60幅。(七)、文化图组详尽介绍了山西三个时期物质和非物质文化。共选图60幅,其中晚清时期选图19幅,包含古遗址、古建筑、重要代表性建筑、书院、学堂和重要人物等内容;民国时期选图19幅,反映本时期各类遗产、重要历史事件和历史机构旧址及纪念地、重要革命文物、英烈纪念地等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选图22幅,主要增加文革期间损毁和后期修建的历史文物等内容。(八)、军事图组展现了近代历史时期帝国主义入侵、农民战争、军阀战争、抗日战争、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是中国社会各个历史时期,各阶级、集团及其军事家和军事论着者对于战争与军队问题的理性认识,包括战争观、国防观、作战思想、建军思想、谋略思想、军事发哲学等,是中国各个历史阶段的战争和军事实践经验的理论概括。它大约萌芽于夏商,形成于西周,成熟于春秋战国,发展于秦至清(1840年鸦片战争前)漫长的历史时期。它是中国古代千百次王朝战争和大规模农民起义战争的经验总结。它的丰富内容,是前人留下的宝贵军事遗产,也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部分。中国近代的直至现代的军事思想,都从中批判地继承和吸取了许多有价值的内容。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主要具备以下几点: 一、哲理深刻,影响深远 中国军事思想对战争与军事问题的观察分析,宏观上具有一览群山的博大气概纵横联络的系统思想,言兵而不限于兵,而是将军事与政治、经济、人文、自然、心理、艺术等有关因素融合在一起,通血考虑。微观上的分析往往入木三分,深刻独到,发人深省。在战争观、安全观、建军思想、作战准则、方法与谋略等方面都有充满哲理与智慧的真知灼见。例如,《孙子兵法》归纳的: “道、天、地、将、法”战争五个取胜因素; “智、信、仁、勇、严”的将帅五项素质指标; “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全胜”目标; “先胜后战”的战争原则;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着名论断; “水无常形,兵无常势”的精妙见解; “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谋略思想; 对计与战、力与智、利与害、全与破、数与胜、奇与正、形与隐、虚与实、动与静、迂与直、势与能等范畴的深刻分析,像金子虽历经千载而光彩依旧,被无数古今中外兵家名将作为座右铭。中国军事思想对当今世界军事领域产生的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可以从以下三点窥见一斑:美国根据“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思想建立’确保摧毁、确保生存”的核威慑战略;2400多年前的《孙子兵法》在1991年举世瞩目的海湾战争中成了美军指挥官的必备之物;《毛泽东军事思想》成了西方一些中高级军事指挥院校的常设课程,尽管他们开设此课的指导思想与我们不同。 二、崇尚道义,追求和平 日本历史学家浅野先生在深入研究了中国军事历史之后得出这样的结论:中国军事思想的“第一个特点是以非战主义为原则,尽量通过外交和谋略活动,求得政治解决。第二个特点是在军事上力争把战争控制在局部并在短时间内结束”。“中国的兵学的价值是以政略性和道义性为主要内容的”。中国“兵家的得意之处在于外交和谋略,其着眼点是极力避免诉诸武力”,“他们主要是以用兵的方略和讲究道义而闻名于世的”。也许是旁观者清,浅野先生对中国军事思想特点的概括,确有翔实的历史根据。以中国古今最具代表性、也是最伟大的三位军事思想家孙武、孙明和毛泽东为例,我们确实可以发现中国军事思想中的崇尚道义、追求和平的可贵之处。孙子把“道”也就是道义作为战争取胜的头一条因素,并告诫人们一定要慎重对待战争,战争关系到国家的“死生”、“存亡”,“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以复生。故明君慎之,良将警之,此安国全军之道也。”战国初期的《司马法·仁本》也提出“好战必亡”的着名论断。三国时期足智多谋的孔明,在他运筹帷幄的戎马生涯中,始终以“据道讨淫”为宗旨,并指出,“兵者凶器,不得已而用之”。他的“七擒七纵”的杰作,充分表现出他那不图杀戮,只求安邦的思想。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段军事家、军事思想家毛泽东,始终把战争分为正义与非正义两种,坚持正义战争,反对非正义战争。始终把战争作为消灭战争、实现和平的一种手段。 三、注重谋略,力求智取 革命导师列宁指出:“没有不用计谋的战争。”而谋略思想在中国出现之早,受到重视的程度之高,施计用谋的着名战例之多,变谋论略的不朽着作之丰,足智多谋的古今将帅之众,却是其他国家所难以比拟的。中国军事谋略思想的产生与运用,可以溯源到远古的战争。黄帝、炎帝联盟与蚩尤的涿鹿之战,炎帝与黄帝的阪泉之战,已经孕育着军事谋略思想的萌芽。商朝着名的鸣条之战,就已运用了离间计。周朝着名的牧野之战,是“兵家之祖”、“军事谋略的奠基人”吕望奇计良谋的杰作。此后,从孙膑首创的“围魏救赵”,到毛泽东指挥的“四渡赤水”,中国军事历史上运用奇妙方略的经典战例举不胜举。最早的战略名着《孙子兵法》首篇就言计,它明确指出:“兵者,诡道也”,“上兵伐谋”,主张先计而后战。还在书中提出了旨在“全胜”、速胜、巧胜、“不战而屈人之兵”的一系列至今还被反复引用的不朽的谋略思想。毛泽东军事谋略思想,在军事谋略思想发展史上独树一帜,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四、强调思危,未雨绸缪 进入中国军事思想宝库,人们会发现,居安思危的意识是这一宝库中古今皆具的“通宝”。古代中国的战争相当频繁,因此,做好战争准备,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中之重。几乎所有的军事家、军事思想家和政治家都有极强的思危意识,都反复强调要居安思危、未雨绸缪。

中国古代战争礼仪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中国古代战争礼仪 篇一:尔雅中国古代礼仪文明答案完整版 1世界三人种不包括()。 A、尼格罗人种b、欧罗巴人种c、蒙古利亚人种D、非洲人种 2区分民不同民族的标准是()。 A、语言b、文化c、地域D、心理 3关于文化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文化是指人类创造的一切的总和,包括物质文化、思想文化和制度文化三大类别b、文化是民族内部彼此认同的核心 c、民族语言是民族存亡之根D、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生死攸关的问题4人类最早发现的头骨是肯尼亚1470号头骨。()我的答案:√ 5距今约八万年左右时,古人类开始分化成三大人种。()我的答案:×1关于顾炎武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原名绛b、字忠清c、生于清末D、思想家、史学家、

语言学家 2“无科技不足以强国,无文化则足以亡种”出自()之口。 A、许嘉璐b、顾炎武c、严复D、胡适 3以下哪国的文化是原生文明?() A、日本b、中国c、朝鲜D、韩国 4民族文化消失,民族最终会走向消亡。()我的答案:√ 1“月亮是美国的圆”出自()之口。 A、胡适b、严复c、朱自清D、梁启超 2《国史大纲》的作者是()。 A、高尔基b、顾炎武c、钱穆D、胡适 3世界上古典哲学最发达的国家是()。 A、美国b、德国c、日本D、印度 4胡适把今人之过错推卸到两千年前的古人身上。()我的答案:√ 5科学技术和民族精神都可以从西方引进。()我的答案:× 1“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是哪所学校的校训。() A、南京大学b、南开大学c、北京大学D、清华大学 2中国考古学之父是()。 A、苏秉琦b、梁思永c、李济D、王巍

中国近代史纲要复习资料(完美版)

中国近代史纲要 1. 如何理解“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社会发生的两个根本性变化?解答:其一,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其二,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 2. 怎样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任务及其关系? 解答:(1)近代中国面对着两大历史任务:一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2)两大任务的关系:两者的主题、内容不一样,不能相互替代;但又紧密联系,息息相关,不能分离。第一,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是要改变民族遭压迫、人民受剥削的地位和状况,是要从根本上推翻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统治秩序,解决生产关系的问题。由于腐败的社会制度束缚着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着经济技术的进步,必须首先改变这种社会制度,争得民族的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创造前提,开辟道路。第二,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是要改变近代中国经济、文化落后的地位和状况,是要充分发展以近代工业为主的社会生产力,解决生产力的问题,实现中国的现代化。前一个任务为后一个任务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后一个任务是前一个任务的延续和追求的目标。 3. 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图谋破产的原因:其一,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和相互制约是重要原因;其二,中华民族进行的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是列强不能灭亡中国和瓜分中国的根本原因。

4. “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中心思想及其意义:主张学习外国先进的军事和科学技术,以期富国强兵,抵御外国侵略,开创了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的新风。 5. 《天朝田亩制度》:是一个以解决农民土地问题为中心,比较完整的社会改革纲领。它确定了平均分配土地的方案,主张“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主张建立圣库制度,达到“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这些主张从根本上否定了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具有进步意义,但没有超出农民小生产者的狭隘眼界,他们描绘的理想天国具有不切实际的空想性质,不可能实现。 6. “洋务运动”(性质、时间、目的、指导思想、内容、意义):指19世纪60—90年代,清朝统治阶级中的部分成员,如奕、曾国潘、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为了拯救清政府的统治危机,主张学习西方的武器装备和科学技术,以引进枪炮、科技,创办一批近代企业、新式学堂、新式海军等为主要内容的的学习西方的运动,其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洋务运动在客观上对中国的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某些促进作用。但由于它带有浓厚的封建性,对外国的依赖性和企业管理的腐朽性,因而失败。 7. 什么是“戊戌维新”的意义? 解答:第一,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第二,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良运动;第三,戊戌维新运动更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三国时期地图——图说古代三国时期中国版图

三国时期地图——图说古代三国时期中国版图 三国时期疆域 曹魏疆域 曹魏的疆域在曹操时即大幅发展,至曹丕称帝建国后定型,约占有整个华北地区。大致上北至山西、河北及辽东,与南匈奴、鲜卑及高句丽相邻[60];东至黄海。东南与孙吴对峙于长江淮河一带及汉江长江一带,以寿春、襄阳为重镇;西至甘肃,与河西鲜卑、羌及氐相邻。西南与蜀汉对峙于秦岭、河西一带,以长安为重镇。在立国后原有87郡及十二州,有:司隶、徐州、青州、豫州、冀州、并州、幽州、兖州、凉州、雍州、荆州、扬州。 曹魏于西域设置管辖海头的西域长史和管辖高昌的戊己校尉[60]。221年孙权称藩后,曹魏让孙权领有荆州牧,将荆扬等孙权势力则定为荆州,曹魏原直辖的荆州北部改称为郢州。双方决裂后曹魏复改郢州为荆州。220年至226年,分陇右置秦州,最后并入雍州。灭蜀汉后分益州置梁州,共增加两州。 蜀汉疆域 蜀汉为刘备所建,他直到赤壁之战后才在诸葛亮协助下,由荆州南部开始发展。其势力一度涵盖荆州、益州及汉中。立国前后与孙吴发生多次战争并损失荆州,于诸葛亮南定南中后获得云南一带疆域,至此渐渐稳定。疆域范围:北方与曹魏对峙于秦岭,汉中为重镇;东与孙吴相邻于三峡,巴西为重镇;西南至岷江、南中,与羌、氐及南蛮相邻。蜀汉共有22郡、仅益州一州。于益州下设庲降都督,治味县,专辖益州南部。 东吴疆域 东吴的疆域拥有大部分的扬州。孙权在赤壁之战后陆续获得荆州西部、交州,并在击败关羽后获得整个荆州南部。至孙权称帝后疆域方稳定下来。孙吴北与曹魏对峙在长江淮河一带及汉江长江一带,以建业、江陵为重镇;西与蜀汉相邻于三峡,西陵为重镇;东及南至东海南海,其中南达现在越南的中部。孙吴原有32郡及三州[63]:荆州、扬州、交州。于226年设置广州,后并入交州。至264年复设,共增加一州。

中国近代史人物简介(图文版)

中国近代史人物简介 中国近现代史 林则徐:封建地主阶级代表。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 伟大的爱国者。 (1)上书道光帝,请求严禁鸦片。 (2)到达广州暗访密查,缉拿烟贩。 (3)强迫外商交出鸦片二百多万斤。 (4)1839年6月3日,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 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 坚强意志。 (5)鸦片战争爆发后,林则徐积极防御,使英军 无隙可乘。 (6)名言:“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7)学习他以国家危亡为已任的爱国主义精神。 左宗棠:清朝地方官员。 (1)参加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2)洋务运动的代表之一,创办福州船政局,掀起了 向西方学习的洋务运动。 (3)1875年,被清政府任命为钦差大臣,率兵打败阿 古柏,收复新疆;根据他的建议,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 省,不仅打击了侵略者的气焰,而且还维护了国家的利 益、民族的尊严,同时对新疆的建设和开发有着重要的 意义。 (4)作为爱国者的左宗棠在收复新疆和建设新疆上功不可没,纵观左宗棠的一生,功大于过。 (5)与其相关的诗句:“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 (6)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卫京师。——《奏稿》 (7)“天地正气”——左宗棠题字刻石。(藏陕西西安碑林) (8)学习他为了维护国家的领土完整而不怕牺牲的爱国主义精神。 ▇左宗棠收复新疆的事迹P15 1.力主收复新疆。 2.1876年,率领清军分路进入新疆,先后收复乌鲁木齐、吐鲁番、南疆。

3.协助曾纪泽收复伊犁。 4.1884年,清政府根据他的建议,设立新疆行省。 邓世昌:清朝将领,致远舰的管带。爱国民族英雄。 (1)在甲午中日战争中的黄海海战中,为保护旗舰,沉着应战, 最后壮烈牺牲。 (2)名言:“我们从军卫国,生死早已置之度外。我们虽然牺牲 了,但可以壮国家的声威。” (3)光绪帝为其题词:“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4)学习他为了国家的利益,不怕牺牲的爱国主义精神。 李鸿章:清朝官员。(1)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后, 被慈禧太后任命为全权大臣,赴日本议和。1895年4月,与日 本首相伊藤博文签订了中日《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的全权 议和大臣。(2)洋务运动的地方代表之一。1865年,与曾国藩 在上海创办江南制造总局,是洋务派开办的最大的近代军事工 业。在上海民用工业创办轮船招商局。(3)甲午战败后,李鸿 章伤感地反省,说:“我办了一辈子事,练兵也,海军也,都 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曾国藩:清朝官员,洋务运动的地方代表。1861年创办了军事工 业安庆军械所。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张之洞:清朝官员,洋务运动的地方代表。创办民用工业汉阳铁 厂和湖北织布局。奏请停止科举考试,普遍兴办学校。促使清政 府拟定了《奏定学堂章程》,建立起包括初等、中等、高等三个学 程的新式教育体制,并于1905年宣布复出沿用了一千三百多年的 科举制度。

中国各朝代历史地图

中国各朝国土的平方公里数如下: 1、夏(210万,包括长江以北的湖北,河南,安徽,山东,河北,山西,京津和江苏,陕西的一部分) 2,商(320万,除上述土地外,还包括陕西江苏的剩余土地,辽宁,甘肃,湖南,浙江,重庆和四川的一部分) 3、周(340万,基本与商差不多,在辽宁和重庆四川的范围更大) 4、秦(360万,还包括整个宁夏并包括重庆全部和更大的几乎整个四川的土地,东晋各诸侯国的国土总合与西周基本相同) 5、汉(在两汉最顶盛的时代,由西汉武帝和后人西汉宣帝、东汉光武帝、东汉明帝打下了惊人的国土。现在朝鲜的几乎全部,越南的北方。大半的新疆,包括中亚相当大的土地都在汉的西域都护府范围中,还有全部的四川和云贵的大片土地,辽宁的全部土地也在汉治下,和吉林的一片土地,内蒙也有相当大的土地在汉的治内,估约国土为1040万平方公里。东汉后期出现严重缩水,失去了云贵和内蒙的土地,新疆北部的土地也丧失殆尽,国土应为890万平方公里。 6、三国(魏:530万平方公里,所有的长江以北的汉人地区和在新疆甚至中亚的土地,也包括朝鲜的少量土地和内蒙的土地) (吴:240万平方公里,浙江,江西,福建,广东,海南,广西和越南北方。) (蜀:170万平方公里,湖南,四川,重庆,贵州,云南,和青海的一小部分,缅甸的极北方。) 7、晋(西晋的国土大小为920万平方公里。在云贵两地上略少于蜀的控制,在越南和朝鲜的土地缩小了。但略增加了内蒙的土地) 8、南北朝(国土总合约为935万平方公里,增加了几乎所有剩余的内蒙和部分外蒙的土地) 9、隋、(国土为840万平方公里,突厥占领了甘肃和宁夏相当大的土地,云南和贵州也正走向独立,丧失了所有在越南和朝鲜的国土) 10、唐、(强盛时的唐国土大的非常惊人,比现在中国少黑龙江和西藏与云南,多了中亚的大片土地,大半个蒙古国和俄贝加尔湖,共1240万平方公里,在数十年后竟缩为1030万平方公里,安史之乱后更是缩为800万平方公里,可谓史上巨大的缩水。) 11、宋、(国土为460万平方公里,与现在中国比没有新疆,甘肃,宁夏,内蒙,整个东北三省,青海和西藏,云贵和台湾。) 12、元、(1680万平方公里,马克思列宁毛泽东都视其是中国的朝代,忽必烈也自称是中国之主。国土包括整个中国和蒙古,和俄罗斯西伯利亚的大片土地,当是中国古代史上的第一) 13、明(国土最大时,比现在少一小半西藏和大半新疆,内蒙古全部和东三省小半土地,俄罗斯极少土地。共710万平方公里。后来大为缩水,丧失西藏新疆和东北台湾,到灭亡时只剩下350万平方公里。) 14、清、国土1310万平方公里,整个中国和外蒙和俄罗斯及中亚的一些土地,论大小算是中国各朝代第二 中国各朝代地图

中国历朝历代版图大全

中国历代的地理版图变化,从中可以看到华夏民族几千年来到发展、鼎盛和屈辱,总体来说是由弱到强,国土面积由小到大,看后五部令人感叹! 一,夏:夏朝(约前2070-前1600 )是中国史书中记载的第一个世袭制朝代。夏朝活动的主要区域是黄河中下游一带(相当于今山西、河南、河北地区),都城建于安邑。 二,商:商朝(约公元前1600年—约公元前1046年),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朝代,是中国第一个有直接的同时期的文字记载的王朝,夏、商、周并称为中国的“三代”。朝的统治区域,以现在的河南为中心。

三,周:周朝(前1046年—前256年)是中国历史上继商朝之后的第三个王朝。西周,周灭商前,周族活动于黄河上游(今陕西、甘肃一带)。 四,秦:公元前246年,秦王嬴政即位,于前230年至前221年十年间灭掉六国,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统一王朝——秦朝。

五,西汉: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12月)是中国历史上继秦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共历十二帝,享国二百一十年,史称前汉,与东汉统称为汉朝。

六,东汉:东汉(25年—220年)是中国历史上继秦朝、西汉、新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传八世共十四帝,历经一百九十五年,又称后汉,与西汉合称汉朝。

七,三国:公元220年曹丕称魏帝,221年刘备称汉帝,222年孙权建年号,成三国鼎立之势。 八,西晋(公元266年—公元316年)是中国历史上三国时期之后的大一统王朝之一,另与东晋合称晋朝。

九,东晋(317年-420年),是由西晋宗室司马睿南迁后建立起来的政权,建都洛阳的西晋覆亡,史称东晋。 十,南北朝前期(420年-581年)——魏、齐。

中国历史朝代及地图

中国历史朝代及地图 夏公元前2070-1600年建都安邑(今山西夏县)历17帝姒姓奴隶制社会 (地图下载文档后可自行编辑放大) 实际可能势力范围:

商公元前1600-1046年建都亳(商丘)、殷(安阳盘庚时代迁都)历30帝子姓 封建分封制 西周公元前1046-771年建都镐京(陕西西安)历12帝姬姓 封建君主制(人口1300万)

东周公元前771-256年建都洛邑(今河南省洛阳)历25帝姬姓封建分封制、君主制 春秋时期(公元前770-476年)地图(人口2000万): 战国时期(公寓安全475-221年)地图(人口3000万):

秦公元前221-207年建都咸阳(今陕西省咸阳市)历3帝嬴姓 封建君主制(中央集权制)(人口2500万) 官制:三公九卿制底层官员收入(以米价为基准换算11K/年) 西汉公元前206 –公元8年建都长安(今陕西西安)历14帝刘姓 封建君主制(郡国并存制)(人口初1300-末6300万) 官制:三公九卿制底层官员收入(以米价为基准换算16K/年) 东汉公元25 –公元220年建都洛阳(今河南洛阳)、许昌(曹操迁都

今河南许昌)历19帝刘姓 封建君主制(郡国并存制)(人口初1800-末1500万王莽篡汉后至刘协退位峰值约6500万) 官制:三公九卿制(事归台阁)底层官员收入(以米价为基准换算16K/年) 三国魏220-265年建都洛阳(今河南洛阳)历5帝曹姓 蜀汉221-263年建都成都(今四川成都)历2帝刘姓 吴222-280年建都建业(今江苏南京)历4帝吴姓 封建君主制(门阀制)(人口初2600-末3000万) 官制:三公九卿制底层官员收入(以米价为基准换算300K/年)

中国近代史知识点总结

中国近代历史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 第1课鸦片战争 1940——1942英国发动鸦片战争 1942签订中英《南京条约》条约规定:1.割香港岛给英国2.赔偿2100万元3.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4.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需同英国商定 影响:鸦片战争后,我们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 1856——1860列强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并与中国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其中俄国是侵占我国领土最多的国家:1858《瑷珲条约》,是割占领土最多的条约 1860《北京条约》 1864《勘分西北界约记》 19世纪80年代(188 1)《改订条约》影响: 太平天国(1851——1864)农民阶级运动领导人为洪秀全 第3课收复新疆 1865 阿古柏入侵新疆。1876 左宗棠开始进入新疆。 1878 除伊犁外,新疆回到祖国怀抱 1884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 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 1894——1895 日本发动甲午战争 1895年签订中日《马关条约》条约规定:1.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2.赔偿日本军费二亿两 3.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 4.增辟通商口岸等 影响: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第5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00——1901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01 清政府被迫与11个国家签订《辛丑条约》条约规定:1.清政府赔偿白银亿两,以海关税收做担保2.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3.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3.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影响:1.《辛丑条约》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的负担2.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3.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4.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 第6课洋务运动 19世纪60~90年代,中央以奕欣,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为代表,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的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地主阶级洋务派 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后期以“求富”为口号曾成立竟是同文馆,第一所新式学堂 养育运动评价:1.这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2.洋务派的主观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而不是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3.它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4.洋务运动为中国近

新中国第一代_国家大地图集_普通地图卷_的编纂_刘寅年

关于日记的题名,在这里也要费一点笔墨。在整理过程中,对寻找出版单位我们也在同步进行。正好此时,我也正在为整理的《陈乃乾文集》欲寻找出版社。杭州罗以民先生为我联系到山西人民出版社。不久出版社的张继红先生来到杭州时,将我提供发表在《新文学史料》上的宋云彬日记,带回社里(当时全稿尚未整理出来)。没多时张先生打来电话,同意该日记在他们社出版,并询问书名,可报批立项。当时我就提出是否直接用《宋云彬日记》为书名。张先生认为这样太直白,要考虑一下再给回音。不久,电告是否用《红尘冷眼———一个文化名人笔下的中国三十年》,并解释道,红尘冷眼之意,即一个文化人用冷静的眼光,去看待中国走过的三十年。我将此标题向领导同志汇报,并得到认同。日记出版后,也有读者对此题目持有不同意见。 2001年8月23日,我与许树刚局长将整理完毕的日记,送至北京。并到宋剑行先 新中国第一代 《国家大地图集·普通地图卷》的编纂 刘寅年杨柏如 1958年,国家科委将编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大地图集》列为“国家科研规划”。这部大地图集共分四卷,即:《普通地图集》《自然地图集》《经济地图集》和《历史地图集》。分别由国家测绘总局、中科院地理研究所、经济研究所和历史研究所负责编制。 国家测绘总局在接到任务后,指定由副局长白敏同志主管,具体编制任务则由地图出版社承担。我俩当时是地图出版社编辑,遂有幸自始至终参加了这项工作。记得白敏同志在第一次动员会上就明确提出:“大图集编纂一定要以三性(政治性、科学性和艺术性)为标准,以出成果、出人才为目标。”这给了与会者极大的鼓舞,也成了编辑部全体同仁工作中的准绳。 《普通地图集》作为首卷,是因为必须由它完成能反映真实地貌的各省(区)图,作为其他三卷图集的地理基础底图。因此,它也是《国家大地图集》必须先行的奠基工程。编辑部主任陈述彭(后授予院士称号)、苏联专家卡娅以及编辑室主任、编辑们很自然地首先想到:“资料是编纂地图的生命线”。白敏同志更是用“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的通俗比喻,要求大家重视资料工作,并确定首先从搜集现势资料开始。 近百人分赴全国搜集资料 1959年春夏之交,全国设有地理系、制图系的知名大学和科研单位的有关教授、学者以及师从他们的研究生数十人,云集北京地图出版社,共商编纂大计。搜集现势资料任务提出后,编辑部立即组织部分师生和地图社制图人员近百人,同时分赴全国各省(区),历经三至四个月的努力,在地方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搜集到的居民点、铁路、 124 书之史·出版史料2010年第1期

中国古代历史地图集

中国古代史地图 1.中国原始人群,氏族公社遗址分布[大约170万年前至四,五千年前] 2.原始社会部落分布[约前26世纪初-约前22世纪末至约前21世纪初] 3.夏朝形势;商朝形势[约前22世纪末至约前21世纪初-前1046年] 4.西周初期形势及主要诸侯国[前1046年-前771年] 5.春秋列国形势[前770年-前476年] 6.战国时期形势[前475年-前221年] 7.秦灭六国;秦统一[前230年-前209年] 8.秦末陈胜吴广起义,农民战争[前209年-前207年] 9.项羽,刘邦楚汉战争[前206年-前202年] 10.西汉疆域[前206年-公元25年] 11.秦汉关中水利前221年-公元220年] 12.西汉前期形势,七国之乱前206年-前140年] 13.西汉同匈奴的战争和张骞出使西域[前138年-前60年] 14.丝绸之路 15.绿林赤眉起义;昆阳之战[17年-23年] 16.班超出使西域[73年-97年] 17.东汉羌汉人民反抗斗争形势[111年] 18.黄巾起义[184年] 19.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形势[199年11月] 20.官渡之战[200年-201年] 21.赤壁之战[208年] 22.三国鼎立形势[229年-263年] 23.魏灭蜀形势[263年] 24.西晋境内内迁各族的分布及流民起义[301年-311年] 25.东晋和十六国形势[304年-439年] 26.东晋,前秦形势[351年-394年] 27.淝水之战[383年8月-11月] 28.北魏末年各族人民起义[523年-528年] 29.南北朝宋,北魏[420年-479年] 30.南北朝齐,北魏[479年-502年] 31.南北朝梁,东魏,西魏[502年-557年] 32.南北朝陈,北齐,北周[557年-589年] 33.隋朝疆域[581年-618年] 34.隋朝运河,广通渠[605年-618年] 35.隋洛阳城[581年-618年] 36.隋末农民战争[611年-618年] 37.唐朝疆域[618年-907年] 38.唐长安城[618年-907年] 39.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640年-907年] 40.黑水都督府和渤海都督府[726年-907年]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