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十三五规划课题2018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十三五规划课题2018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十三五规划课题2018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十三五规划课题2018

附件: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十三五”规划课题2018年度体育专项课题拟立项名单

序号课题名称申报人申报单位拟立项类别

1民国学校体育史研究李凤梅郑州大学重大

2我国大学生运动伤害及风险防控现状研究闫振龙西安交通大学重点

3有氧体能影响大学生认知神经功能的脑

机制研究

蒋长好首都体育学院重点

4“一带一路”战略下西南地区高校传承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机制研究

刁国炎西南林业大学重点

5粤港澳大湾区学生体质测试分析报告与

对策研究

钮力书暨南大学体育学院重点

6“健康中国”视域下高校体育课程教学

改革理论与实践

戴俊盐城师范学院重点7体育礼仪文化透析与教育对策的研究吴东方武汉体育学院重点

8大学生“体育素养”评价体系的构建与

实践

赫忠慧北京大学重点

9高校退休教师骨骼肌脂肪含量增龄性变

化与体力活动调查

李婷华南师范大学重点

10供给侧改革目标下高校体育场馆信息化

管理研究

张育存山西大同大学重点11校园足球精准扶贫的帮扶路径研究冯爱民大连大学一般12体育解说中的伦理失范与治理研究王东林武汉体育学院一般

13体育锻炼对少数民族预科生拖延行为的

干预——多重中介效应的实验研究

杜少武南昌工学院一般

14普通高校体育专业《体育教学论》改革

与创新研究

张庭华海南师范大学一般15新时代我国高校体育发展方式改革研究马德浩华东师范大学一般

16健康中国视域下高校教师健康生活方式

驱动机制研究

李洪波临沂大学一般

17《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下高校体能

健康训练风险管理研究

闫炳才青岛理工大学一般

18以职业需求为导向高职体育教学改革实践研究曹娟

辽宁城市建设职业

技术学院

一般

19基于大数据的高校体育管理云信息系统研究左海春

广州南洋理工职业

学院

一般

20健康中国战略背景下,“体医融合”健

康促进模式研究

冯春梅潍坊科技学院一般

21我国高校在校本科生身体活动影响因素

的研究

周强河海大学一般

22精准化运动处方促进高校教师体质健康

模式探究

陈建明集美大学一般

23体育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大学生体质健康

干预研究

高恒贵州师范学院一般

24“大健康”战略下体医融合新业态模式

构建及实证的研究

陈强南昌工学院一般

25体育科学素养与终身体育的价值对接及

实现路径研究

李海鹏浙江工业大学一般

26美国大学体育文化对中国大学生品格教

育的启示研究

金喜添哈尔滨理工大学一般

27新时代中国学生体育协会改革发展研究殷俊海内蒙古体育职业学

一般

28全纳教育理念下高校弱病残学生体育教

学模式的探索研究

王守力中山大学一般

29基础教育阶段我国学校体育课程技能内

容体系研究

王淑英河北师范大学一般30“幼儿体育教育”课程设置及教学实践李杉成都大学一般31新时代体育精神研究张晟西安交通大学一般

32健康中国视域下静坐少动高校教师剂量

化运动干预的时效性研究

马良中华女子学院一般

33大数据背景下的地方高校体育教学管理

信息系统应用研究

吴珠才韶关学院一般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十三五规划课题2018

附件: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十三五”规划课题2018年度实验室管理专项课题拟立项名单 序号课题名称申报人申报单位拟立项类别1新形势下高校实验室工作规程的研 究与制订 刘克新北京大学重大课题 2提高高校大型仪器设备共享效率的 研究 黄开胜清华大学重大课题 3高校实验室安全形势研究”暨《实验 室建设与发展报告2018》 冯建跃浙江大学重大课题 4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实验技术队伍规 模和结构设计方案研究 杨树国清华大学重点课题 5新形势下高校冶金工程实验室安全 与环保现状及对策研究 尤静林上海大学重点课题 6高校化学试剂库标准化建设与信息 化管理研究 姜周曙杭州电子科技大学重点课题 7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信息化系统研 究与建设 赵建新江南大学重点课题 8长三角区域高校大型仪器资源开放 共享及实践研究 金承钰上海交通大学重点课题 9高校大型仪器设备实体化平台改革 探索与实践 朱臻西安交通大学重点课题 10地方院校实验室安全风险防范和应 急控制机制研究 王益民天津中医药大学重点课题 11双创人才培养机制下文科类本科院 校实验教学的探索与研究 章牧暨南大学重点课题 12高等院校实验技术人员绩效考核与 激励机制的实证研究——以江西高 校为例 张继河江西农业大学一般课题 13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路径及保障机 制研究 陈浪城广东工业大学一般课题 14实验室安全管理评价及决策支持信 息化体系构建 李印川西南交通大学一般课题 15面向本科实验实践教学综合信息化 管理系统 周积壮烟台大学一般课题 16医学院校实验室试剂耗材管理信息 化的构建与实践 曹蓓南方医科大学一般课题 17基于网络荐购和情景感知的经管实 验资源建设策略与机制研究 刘琴西南石油大学一般课题

2012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试题

全国2012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试题 课程代码:00456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形成发展的第二个时期是( ) A.直觉观察时期B.综合发展时期 C.归纳演绎时期D.分析为主的时期 2.通过观察分析教育现象,应用归纳法得出结论的方法,最早可追溯到( ) A.柏拉图B.亚里士多德 C.培根D.洛克 3.教育研究中经验和理论层次的第二种水平是( ) A.直觉观察水平B.理论研究水平 C.迁移推广水平D.探究原因水平 4.下列属于一次文献的是( ) A.索引B.论文 C.手册D.文摘 5.系统随机取样又称为( ) A.分层抽样B.类型抽样 C.机械抽样D.配额抽样 6.搜集、整理分析处理史料属于历史研究的( ) A.第一层次B.第二层次 C.第三层次D.第四层次 7.在对历史资料进行分析鉴别中,主要确定史料的客观性、可靠性的考证和评价过程是( ) A.外部评论B.内部评论 C.间接评论D.直接评论 8.教育观察研究,按照观察实施的方式来划分,可分为( ) A.情境观察与实验观察B.直接观察与间接观察 C.结构式观察与非结构式观察D.参与性观察与非参与性观察 9.影响观察客观性的因素有先入为主,无意过失和( ) A.自觉性B.假象 ══════════════════════════════════════════════════════════

C.经验D.计划 10.教育调查研究,按照调查目的来划分,可分为( ) A.个案调查和抽样调查B.现状调查和预测调查 C.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D.测量调查和调查表法 11.按事物的大小、轻重等特征依次排列进行分类比较的测量是( ) A.定名测量B.定距测量 C.定序测量D.比率测量 12.首次提出“实验科学”概念的是( ) A.伽利略B.达·芬奇 C.哥白尼D.罗吉尔·培根 13.不能随机分派被试者,不能完全控制无关变量的实验是( ) A.前实验B.准实验 C.真实验D.假实验 14.教育实验全过程评价的基础和起点是( ) A.过程评价B.成果评价 C.目标评价D.设计评价 15.将事物区分为具有一定从属关系的不同等级层次的系统,建立集合的思维方法是( ) A.分类B.归纳 C.演绎D.比较 16.定性分析目的在于把握事物的( ) A.量的规定性B.质的规定性 C.形式上的规定性D.内容上的规定性 17.定性分析中,内部效度的理论型效度又称( ) A.诠释效度B.描述效度 C.解释效度D.评价效度 18.提出积差相关系数的统计学家是( ) A.斯皮尔曼B.比纳 C.西蒙D.皮尔逊 19.分析与探讨一个因变量和一个或多个自变量之间的关系的统计方法是( ) A.协方差分析B.单因素方差分析 C.多元方差分析D.回归分析 20.下列属于以教育理论为主的科学研究成果的是( ) A.实验报告B.学术专著 ══════════════════════════════════════════════════════════

基因工程的发展历程

基因技术的发展历程 2011级初等教育理科代林宏 [摘要]基因技术作为21世纪生物科技的核心技术之一,通过操纵、改变DNA上基因的容易来改变生物属性和特点,包括胰岛素生物工程、干细胞技术、克隆技术等。基因科技术的每一次突破和发展对人类的生产生活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 基因技术;成就;发展历程; 基因技术是指通过操纵、改变(增加或减少)DNA上基因的容易来改变生物属性和特点,以达到有利于人类目的的生物科学技术。如把胰岛素基因置入大肠杆菌产生人类稀缺的胰岛素生物工程;干细胞技术,克隆技术等。这一系列的技术由基因到伟大的人类基因组计划以及后来的一系列生物高科技的发展有一个漫长的历程。 19世纪60-80年代间确定了细胞中的两种核算,脱氧核糖核算及核糖核酸;染色质,染色体等物质,对细胞结构有了基本的认识。 1909年,丹麦的约翰逊把遗传因子命名为“基因”。随后美国人摩尔根和他的学生发表了《遗传的物质基础》和《基因论》。证明了基因是染色体上的遗传单位。 1944年美国的艾弗里证明了遗传基因就在DNA上。剑桥大学的卡文迪许实验室里,沃森和克里克研究发现了DNA分子双螺旋结构,并在科学期刊《自然》上面发表了论文,这位之后的基因技术发展奠定了基础。 1956年,美国的肯恩伯格从大肠杆菌里分离出了一种催化核苷酸形成DNA 的酶-DNA聚合酶,作为DNA体外复制技术的起始。随后提出了中心法则、操纵子学说,并成功的破译了遗传密码,使生物学的发展进入了另一个阶段。 所有用于治疗糖尿病的胰岛素都来自一种细菌,其DNA中被插入了人类可产生胰岛素的基因,细菌便可自行复制胰岛素。基因工程技术使得许多植物具有了抗病虫害和抗除草剂的能力;在美国,大约有一半的豆和四分之一的玉米都是转基因的。 运用胚胎遗传病筛查技术可使患儿的父母生一个和患儿骨髓匹配的孩子,然后再通过骨髓移植来治愈患儿。[1] 基因工程在20世纪取得了很大的进展,这至少有两个有力的证明。一是转基因动植物,二是克隆技术。转基因动植物由于植入了新的基因,使得动植物具有了原先没有的全新性状,如抗虫西红柿,生长迅速的鲫鱼,转基因烟草等。1997

新时代高等教育科学研究的使命担当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b52283016.html, 新时代高等教育科学研究的使命担当 作者:余小波蒋家琼李震声 来源:《大学教育科学》2020年第01期 摘要: 2019年11月30日,《大学教育科学》编辑部结合教育部《关于加强新时代教育科学研究工作的意见》,就“新时代高等教育科学研究的使命担当”的主题对潘懋元先生进行了专访。潘先生认为,该《意见》的颁发体现了国家对教育科研工作的高度重视,意义重大。改革开放以后,教育科研工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但也存在着脱离实际和中国国情等问题。新时代的高等教育科研,应该推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教育科学理论体系,不断提升教育科学研究质量和服务水平,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和知识贡献。高等教育研究工作者应当立足中国国情,增强文化自信,努力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高等教育学,使中国高等教育在世界上拥有更大话语权。潘先生认为,“一枝独放不是春”,学术研究和学科发展必须百花齐放才能春色满园。教育理论学术期刊应该有自己的职业操守和学术品格,办出特色,注重办刊质量和水平。潘先生寄语年轻的高等教育研究工作者,既要仰望星空,也要脚踏实地。 关键词:中国高等教育;高等教育学;教育科学研究;高等教育强国;高等教育内外部关系规律 中图分类号:G640; ;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717(2020)01-004-04 余小波:潘先生好!2019年10月30日,教育部颁发了《关于加强新时代教育科学研究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教育部印发的首个教育科研规范性文件,在教育系统产生了非常大的反响。我们想请教您,颁发这个文件的作用是什么?对我国高等教育科研工作会产生什么影响? 潘先生:我认真学习过这个文件。不久前,我还应《教育研究》杂志之约就这个文件的颁发专门写过一篇笔谈文章。在笔谈中,我指出,《意见》的颁发,表明国家对包括高等教育研究在内的整个教育科研工作的高度重视,同时也是对高等教育研究工作者的鞭策。过去,高等教育领导、管理工作主要是凭经验管理、经验决策。现在,这个文件表明了政府的态度,在教育上,不能够只凭经验来决策,而是要求教育研究工作者提供理论,以作为教育决策、管理以及指导教育教学的依据。教育的改革发展不能光凭经验,要从经验到理论。这是我主要的认识。 当前,我国已经是全世界高等教育第一大国,还要建立高等教育强国,当然应该有理论的武装和科学研究的指引。因此,我希望,不论是相关管理部门还是我们高等教育理论工作者,都要认真学习这个文件,领会其精神实质;政府要重视高等教育理论工作者的工作,给予支持

科学发展观的实质

科学发展观着眼于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全局,紧紧围绕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深刻把握时代特征和中国国情,牢牢抓住战略机遇期,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认真研究和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中面临的一系列重要问题,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1.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推动经济结构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以世界上少有的速度持续快速发展起来,但随着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水平的不断提高,原有经济发展方式的弊端日益显现,尤其是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波及全世界的国际金融危机,使我国经济发展方式问题更加凸显出来。因此,要适应国内外经济形势新变化,着力激活各类市场主体新活力,着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着力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着力培育对外经济发展新优势,把经济发展的立足点转移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是经济发展更多依靠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拉动,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驱动,更多依靠节约资源和循环经济带动,更多依靠城乡区域发展协调互动,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 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战略决策,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是提升国民经济整体素质、赢得国际经济竞

争主动权的根本途径,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大战略,紧急稳妥推动城镇化是优化城乡经济结构、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和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措施,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实现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也是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动力。 2.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是我们党始终高扬的光辉旗帜,社会主义愈发展,人民民主愈发展。胡锦涛指出:“我们要始终牢记,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始终是我们党的奋斗目标,必须更高的举起人民民主的旗帜。” 科学发展观强调,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是人民当家做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坚定不移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重要的是坚持好、发展好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中,经过反复探索、不断总结,逐步建立起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形成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胡锦涛反复强调,这些制度集中体现

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法》试题库及答案

“地区经济与教育发展状况及其相互关系调查”属于: 收藏 A. 反馈性的普遍调查 B. 预测性的抽样调查 C. 学科性的典型调查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A 研究“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父母参与对初中生学业成绩的影响:教师支持的调节作用”中因变量是: 收藏 A. 父母参与 B. 学业成绩 C. 教师支持 D. 家庭社会经济地位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B 研究“特质愤怒对攻击行为的影响:敌意认知和冲动性水平有调节的中介作用”中因变量是: 收藏 A. 冲动性水平 B. 敌意认知 C. 特质愤怒 D. 攻击行为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D 下列题项中属于三次文献的是: 收藏 A. 目录 B. 进展报告 C. 论文

档案材料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B 教材建设问题研究属于: 收藏 A. 发展研究 B. 基础研究 C. 应用研究 D. 评价研究 E. 预测研究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A 下列那一选项不属于历史研究法基本特点:收藏 A. 历史性 B. 逻辑分析为主 C. 具体性 D. 多元性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D 下列的那一选项不属于历史研究法基本特点:收藏 A. 逻辑分析为主 B. 历史性 C. 批判性 D. 具体性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C 下列问卷题目设计不合理的是: 收藏

你有躺着看书或是太阳光下看书的习惯吗? B. 你是否赞成公共汽车公司改善服务? C. 在一年内,你做家务的次数大约是多少? D. 在过去一年中,你做过几次中医理疗?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B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教育科学研究质量评价应遵循的要求的是: 收藏 A. 可测性 B. 具体性 C. 建议可行 D. 客观性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B 使用统计图、表呈现研究数据”应撰写于教育实验研究报告的那一部分:收藏 A. 结果 B. 讨论 C. 方法 D. 前言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A “资料数据的搜集和分析处理”应撰写于教育实验研究报告的那一部分:收藏 A. 前言 B. 方法 C. 讨论 D. 结果

《科学发展简史》课程教学大纲

《科学发展简史》课程教学大纲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学习,了解自然科学发展的基础知识,认识自然科学发展的基本规律,并初步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观察和分析问题。 二、学习方法: 根据成人和业余学习的特点,采取面授辅导和自学相结合的学习方法,还可以成立若干学习小组,互相交流,互相探讨,同时组织相应的导学材料、学生自学辅导材料以及有关教学活动等教学辅导环节,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习。 三、课程性质和课时安排 本课程是国家开放大学行政管理专科专业的一门选修课。由江苏开放大学教师担任责任教师。本课程总课时72课时,计4个学分。 四、考核 1、本课程采用百分百形考,即课程形成性考核成绩占本课程总成绩的100%。形成性考核主要由4次平时作业(每次占20%,共80%)+学习行为(指三次实时活动和一次非实时活动的综合考查,占20%)组成。 五、教材 本课程以《科学技术发展简史》(王士舫/董自励编著,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15年6月第4版)为基本教材。 大纲内容: 第一章人类的起源和科学技术的萌芽 一、人类的起源 二、石器和弓箭 三、火的利用和人工取火方法的发明

四、农业和畜牧业的出现 五、制陶技术和手工业的出现 六、冶金技术的出现与原始社会的解体 第二章两河流域、古埃及和印度的科学技术 一、农业生产和农业技术 二、天文学 三、数学 四、医学 五、建筑技术 六、手工业及其技术 第三章古希腊、古罗马的科学技术 一、古希腊、古罗马时代的科学成就 二、古希腊、古罗马时代的技术成就 第四章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 一、古代中国的科学成就 二、古代中国的技术成就 第五章近代前期自然科学的产生和第一次技术革命 一、近代前期科学技术产生的历史背景 二、哥白尼太阳中心说向宗教神学的挑战 三、血液循环的发现及其对宗教的冲击

从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看中国高等教育的制度变迁

从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看中国高等教育的制度变迁 [摘要]文章从制度变迁的主体、内容、动力、方式等因素入手,提出了中国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的“三阶段论”。通过对三个阶段的考察分析,总结出我国的高等教育制度变迁是宪政框架内的“供给主导型”渐进式改革,具有强制性变迁向诱致性变迁转变、依照成本高低进行连续边际调整的特色。多年的高校管理体制改革强调国家行政指导的必要性,保证了改革的可控制性和稳健性,同时,政治力量、市场力量、公共力量的三方博弈导致了高等教育制度变迁的失衡,这个失衡表现为变迁呈现出一个渐进、滞后、冲突及不均衡发展的过程。只有分析不同路径的成本收益,才能寻找到制度变迁净成本最低的改革方案。文章总结的我国高等教育制度变迁的历史轨迹与发展方向,对于今后的高等教育制度改革有较好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制度变迁高等教育体制改革边际调整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转型期,这一时期的高等教育也处于变革中。教育改革的本质是教育体制改革,而高校管理体制的改革更是高等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它包括教育行政管理体制、办学体制和学校组织内部管理体制的改革,反映了高等学校与社会、政府三者之间的关系,并与社会经济、政治、科技、文化等有着密切关系。转型期的高等教育改革既要服从市场规律,又要服从官方意志和公共利益。政府控制、市场动力、公共需要这三方的博弈导致了中国高等教育转型期的失衡,这个失衡表现为高等教育的制度变迁呈现一个探索、渐进、滞后、冲突以及不均衡发展的过程。总结梳理高等教育在转型期制度变迁的历史轨迹与发展前景,对于今后正确把握高等教育改革的总体方向十分必要。 一、制度变迁次序选择:宪政框架内的阶段式演进 同中国其他产业经济的发展历程一样,高等教育制度的变迁也受到了转型期两种体制的摩擦和政治、经济环境变动的影响。由于教育具有较强的外在性,其追求的价值目标具有多元性,除经济目标外还有其他外溢目标,如社会效益、政治效益、文化效益等,因而教育体制改革不同于一般的经济改革,它必须在中国的宪政框架内进行。正如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明确指出的: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必须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坚持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二十多年来,我国高校管理体制的改革,具有较强的“路径依赖”性,都是

高等教育学谢安邦 第十二章 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模拟题

一、选择题 1.( B )已成为培养高层次科技人才和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 A.学校教育B.科学研究C.继续教育D.科技的普及 2.20世纪70年代以后,由于( C )周围的“硅谷”的成功和美国政府科技政策的影响,许多大学相继与企业建立广泛的联系。 A.哈佛大学B.哥伦比亚大学C.斯坦福大学D.普林斯顿大学 3.高校科技管理部门对经过审核的科技成果,分理论性研究成果和( A )两类分别进行评审或鉴定。 A.应用性研究成果B.技术性研究成果 C.实践性研究成果D.综合性研究成果 4.( A )获得了具有创新特色的国际先进水平的重大研究成果——新型计算机激光汉字编辑排版系统。 A.清华大学B.北京大学C.上海交通大学D.复旦大学 A.理论联系实际B.注意理论的层次性 C.加强综合研究D.改进研究的效率 7.与专业的教育科学研究人员不同,对于一名大学教师,从事教育科研可着重从(B )和研究教学方法进行。 A.研究教学成果B.研究教学内容C.研究课程体系D.研究教学过程 8.下列哪项不属于大学科研成果?( D ) A.理论性成果B.应用性成果C.阶段性成果D.实践性成果 9.在大学研究成果中,有明确的实用目的,直接为经济建设服务,并有广泛应用特性的科技成果是( A )。 A.发展性成果B.理论性成果C.教学研究成果D.应用性成果 二、填空题 1.( )是提高师资水平的基本途径。

2.( )与300家公司建立了“大学工业联合计划”,学校为公司提供各种科技服务。 3.我国逐渐形成了一批以大学为核心,以研究机构为依托,以( )为主要内容的( )新兴科技产业试验区,极大地推动了高新技术的产业化进程。 4.指导大学生参与科研活动的途径有结合( )和( )进行的科研指导。 5.科研活动有本身的规律,科研准备阶段包括( )和( )。 6.在大学的科研成果中,( )指为解决某一科学技术问题,具有一定创造性、先进性和使用价值的科技成果。 三、简答题 1.简述高等学校科学研究的地位。 2.简述高等学校科研应遵循的原则。 3.简述大学生科研指导的实施途径。 四、论述题 1.你如何认识大学在从事科学研究中的优势和劣势? 2.论述高校科研活动的一般程序。 3.论述高校教育科学研究的内容和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论原则。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 解析:科学研究已成为培养高层次科技人才和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科学技术和经济的飞速发展,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等学校要培养高层次人才,离不开科学研究,而高水平的科学研究需要高素质的人才。开展科学研究使高等学校同时具备了培养人才和发展科学的两大重要职能。因此,正确答案选B。 2.C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简介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简介 学会简介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成立于1983年5月,是由从事高等教育事业的高等学校、社会组织和教育工作者以及支持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事业单位、行业企业和个人自愿组成的全国性、学术性、非营利性社会组织。学会现任会长(第七届)为教育部原党组副书记、副部长杜玉波。第一届、第二届会长为教育部原部长蒋南翔,第三届会长为国家教委原党组书记、副主任何东昌,第四届、第五届会长为教育部原副部长周远清,第六届会长为中国农业大学原党委书记瞿振元。 学会按照《章程》宗旨开展各项工作,主要业务为理论研究、学术交流、专业培训、展览展示、国际合作、行业监测、咨询服务、书刊编辑和行业监测等。学会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从实际出发开展高等教育理论和实践研究,总结经验,解决问题,探索规律,努力建设高水平新型智库;坚持学术立会、服务兴会、规范办会、创新强会,为推进高等教育现代化、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服务。 学会目前团体会员和分支机构共116个,其中有28个省级高等教育学会、12个大学高等教育学会、11个行业高等教育学会和65个分支机构。另外,学会有高校单位会员410个,各分支机构还有大量自己本领域的会员。 高等教育新型智库 学会围绕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开展课题研究。特别是组织开展了“遵循科学发展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研究”“中国特色高等教育思想体系研究”“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等重大课题,形成了一批高质量研究成果,在咨政咨

教咨询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 春秋两季的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是学会的品牌活动。其前身为全国高教仪器设备展示会,该展会自1992年举办以来,已成功举办52届。高博会现已成为亚洲领先的集高校教学科研设备展示,实践教学成果交流,教师专业化培训,科研成果转化、技术服务、贸易洽谈为一体的高品质、综合性、专业化服务平台。 高等教育国际论坛年会 高等教育国际论坛年会作为学会学术交流的品牌活动,目前已成功举办18届,累计参加人员一万余人,吸引了来自美国、德国、英国、法国、澳大利亚、加拿大、俄罗斯、瑞典、挪威、日本、韩国、OECD等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的专家学者,已成为高等教育研究领域的峰会。自2003年开始,高等教育国际论坛专门开设博士生分论坛,为青年学子提供了学术交流平台。 《中国高教研究》 学会会刊《中国高教研究》是宣传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研究推进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高等教育,交流宣传高等教育学术研究成果的重要阵地。《中国高教研究》入选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SSCI)来源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等,被学术界公认为最具权威性的高等教育学术期刊之一,在国内期刊评价系统排名中名列前茅。 国际交流与合作 学会新一届理事会致力于把学会建设成为有国际影响力的学术团体。近年来,学会以“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建设‘中巴经济

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是什么

1、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是什么? 答: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群众解读: ●发展不为民,好比树无根;发展不全面,会损一大片;发展不协调,犹如歌跑调;发展不持续,民生难改善。 ●发展是硬道理,硬发展没道理,科学发展是真道理,谁偏离了这个真道理,谁就在时代和人民群众面前输了理。 2、什么是全面发展? 答:全面发展,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群众解读: ●阳光、雨露是万物生长的起码养分,经济、文化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基本要素,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绝不能只演“独角戏”,不唱“合奏曲”。 ●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多做“打基础、管长远”的事,少做“假大空,急功利”的事,追求实实在在的发展业绩。 3、什么是协调发展? 答:协调发展,就是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相协调。 群众解读: ●协调发展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丢了西瓜捡芝麻,也不能丢了芝麻捡西瓜,既要西瓜,也要芝麻。 ●一条锁链,最脆弱的一环决定其强度;一只木桶,最短的一片决定其容量;一个单位,最薄弱的一面决定其发展上限。只有解决发展中的“短板”问题,才能实现事业全面协调发展。

4、什么是可持续发展? 答:可持续发展,就是要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使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 群众解读: ●资源有限瞎浪费,最后一滴是眼泪。资源有限不再生,可持续发展鸣警钟。 ●不思发展是休止符,协调发展是弹钢琴,加快发展是快四拍,持续发展是连接音,科学发展是最强音。 5、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坚持的党的基本路线是什么? 答:概括起来就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群众解读: ●经济发展像跑车,引擎动力靠改革,基本原则掌方向,任何部件丢不得。 ●科学发展民为本,社会和谐党导航。 6、检验我们的发展是不是科学发展的最高标准是什么? 答:人民是否得到实惠,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是否得到提高,人民的合法权益是否得到保障,人民是否高兴和满意,是我们考虑一切发展问题的根本出发点,是检验我们的发展是不是科学发展的最高标准。 群众解读: ●为政之道,富民为先。大发展小发展,百姓最有发言权;真发展假发展,要靠百姓说了算。 ●科学发展直观看:一看天空蓝不蓝,二看河水清不清,三看钱包鼓不鼓,四看党风正不正,五看社会和不和,六看事业兴不兴。 7、实现科学发展的强大动力是什么? 答:改革开放。 群众解读: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育科研课题管理办法(试行

附件一: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育科研课题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科研规划课题的指导与管理,有组织有计划地推动群众性教育科研活动,加强对课题的规范管理,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双百”方针,深入研究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重大理论与实际问题,努力为教育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服务,为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实践服务,为繁荣教育科学服务。 第三条课题的申报立项,必须遵循下述原则: 1.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与国家教育法律、法规、教育部有关政策相一致; 2.与本地区、本学科领域的实际相结合,坚持正确的学术导向,提倡前瞻性、独创性、可操作性; 3.有利于调动广大教育工作者的积极性,体现教育科学研究活动的群众性。 第四条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面向全国,接受来自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教育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及社会各界教育研究工作者,特别是高校广大教师申报的课题。 第二章组织 第五条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学术委员会领导学会的教育科学研究工作。主要职责有:制定并发布规划指南和管理办法;组织课题申报、立项评审;学术咨询;

重大课题、重点课题成果的鉴定和宣传推广;指导分支机构和单位会员的科研工作等。 第六条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学术部具体负责科研课题日常管理工作。 第七条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委托各分支机构和单位会员(以下称受委托单位)依照本办法对有关课题实施课题申报和课题管理。 第三章申报与评审 第八条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科研课题指南每五年发布一次。自申报通知发布之日起开始受理课题申报。评审在通知发布后四个月内进行。 第九条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科研课题分为重大课题、重点课题、一般课题和青年专项课题。申报的课题按照申请人申报的类别立项,由学会学术委员会确定。 第十条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科研课题除重大、重点课题外,均设立同类别的自筹经费课题。 第十一条申报课题的负责人应具备的条件: 1.享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权,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拥护社会主义制度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2.具有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不具备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须有两名正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同行专家书面推荐。 3.必须真正承担和负责组织、指导课题实施。不能从事实质性研究工作的,不得申请。 4.申请人只能申报一项课题。 5.青年课题的申请人和课题组成员年龄均不得超过35周岁(以申报截止日期为准)。

DNA测序技术发展简史

DNA测序技术发展简史 摘要:本文回顾了1965年一来DNA测序技术的发展,重点介绍了双脱氧链终止测序法及Maxam-Gillbert DNA化学降解法的出现,以及其他的一些相关技术的发展,以简练清晰的脉络梳理了DNA测序技术的发展史。 关键词:DNA测序;双脱氧链终止测序法;Maxam-Gillbert DNA化学降解法 l953年,Watson和Crick提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以后,人们就开始探索研究DNA 一级结构的方法。1965年,美国Cornell大学以Rober Holley为首的科学家小组,第一次完成了长度为75个核苦酸的酵母丙氨酸tRNA的全序列测定并将结果发表在Science杂志上。其办法是利用各种RNA酶把tRNA降解成寡核苷酸,经分离纯化之后,再分别测定这些寡核苷酸短片段的核苷酸顺序掀开了DNA测序技术研究的序幕[1]。但那时由于没有找到分别降解四种脱氧核糖核酸的专一酶,只能通过测定RNA 的序列来推测DNA的序列,即先将RNA用酸水解或外切酶降解,再经双向电泳同系层析将其分开(小片段重叠法)。 1971年,华裔分子生物学家吴瑞博士(Dr.Ray Wu)在1968年独创性地设计了一种崭新的引物-延伸测序策略,发展出了测定DNA核苷酸序列的第一个方法,提高了DNA序列分析的速度,并于1971年首次成功地测定了λ噬菌体两个粘性末端的完整序列[2]。 l977年,英国剑桥大学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的Fred Sanger领导的研究小组在吴瑞博士的基础上分别在Nature和PNAS发表文章,提出DNA聚合酶的双脱氧链终止原理测定核苷酸序列的方法,Sanger作为世界上第一个解决DNA测序的科学家,再一次荣获诺贝尔奖(1980年)[3]。DNA双脱氧链终止测序法,也称酶法或末端终止法,是利用2’,3’-双脱氧三磷酸核苷(2’,3’-ddNTP或简称ddNTP)来终止DNA的复制反应。ddNTP可以在DNA聚合酶作用下通过其5’-磷酸基团掺入到正在增长的DNA链中,但由于ddNTP在脱氧核糖的3’位置缺少一个羟基,它们不能同后续的dNTP形成磷酸二酯键(由M.R.Atkinson等人于1969年发现),从而中断延伸反应。该法将待测DNA样品分成四组,在每组DNA合成反应混合物的四种普通dNTP中加入少量的一种ddNTP,这样一来,链延伸将与偶然发生但却十分特异的链终止展开竞争,最终得到反应一系列的核苷酸链,其长度取决于从用以起始DNA合成的引物末端到出现过早链终止的位置之间的距离,由于这四组独立的酶反应中分别采用四种不同的ddNTP,将产生四组分别终止于模板链的每一个A、G、C或T的位置上的寡核苷酸,使用变性测序凝胶电泳分析这四组反应的产物,即可从放射自显影片上直接读出DNA的序列[4]。 而美国哈佛的Alan Maxam和Walter Gilbert领导的研究小组也几乎同时发明出DNA序列测定方法——Maxam-Gillbert DNA化学降解法测序,其基本原理是用特异的化学试剂修饰DNA分子中的不同碱基,然后用哌啶切断反应碱基的多核苷酸链。该法设计四组特异的反应:①G反应,用硫酸二甲酯使鸟嘌呤上的N7甲基化,加热引起甲基化鸟嘌呤脱落,导致多核苷酸链可在该处断裂;②G+A反应,用甲酸使A和G嘌呤环上的N原子质子化,从而使其糖苷键变得不稳定,再用哌啶使键断裂;③T+C反应,用肼使T和C的嘧啶环断裂,再用哌啶除去碱基;④C反应,在有盐存在时,只有C与肼反应,并被哌啶除去。这样一来,同一个末端标记的DNA片段在四组互相独立的化学反应中分别得到部分降解,每一组反应特异地针对某一种或某一类碱基,生成四组放射性标记的分子,从共同起点(放射性标记末端)延续到发生化学降解的位点,每组混合物中均含有长短不一的DNA分子,其长度取决于该组反应所针对的碱基在原DNA全片段上的位置。最后,通过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进行分离此后组产物,再从放射自显影片上即可读出序列[5]。

中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

中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和发展的方向 教育科学与管理学院08教育学邹文强084010055 三十年前,恢复高考、中国高等教育体制重新启动成为改革开放的先声;三十年后,继续改革、完善中国的高等教育体制,既是突出而紧迫的时代任务,也是推进改革开放大业的需要。而当前的状况是,高等教育不仅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培养不出世界级别的大师,更严重的是,高等教育已经开始脱离甚至是拖累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浪费着中国无数的人才。高等教育是关系到国家、民族长远发展的根本性问题,管理体制则是决定高等教育发展的关键。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成败必将影响到中国未来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的方方面面,甚至会影响到中国文明的进程。 中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高等教育和其所依赖的官僚体系之间的关系,即高校和外部的管理体系之间的关系和高教内部的管理体制。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中国过去建立的苏联式的高等教育体系经历了很多改革,但是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并没有重大的突破。高等教育管理体制与外部管理体制的关系主要有两个层面:和政治的关系和经济的关系。 一、高等教育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 1.政治化与行政化 在中国,很突出的问题是,政府对高校的政治控制和管理导致高校的行政化、高校领导的官僚化、高校人才培养和知识创新的政治化。中国的大学校长、党委书记首先是政治人物和官僚,而不是教育家,主要表现是高校的高级管理人员与官僚体系接轨。 这就表明高校首先是个政治官僚单位,而非教育科研单位,这也决定高校领导最重要的议程就是履行行政职务所赋予的政治任务。 第二个负面的结果是作为行政官僚和政治人物,高校领导的任务就是“不出事情”——“维稳”。从这个角度看,高校领导的任务和其他政府官员的任务没有什么两样。这样的结果就是,人才培养和知识创新根本不可能提上高校领导的工作议程。 第三个负面的效果是人为制造的纠纷不断。政治的主要任务是控制,教育部门要控制高校,书记、校长要控制院系,院系要控制学生。除正式的控制机制之外,还要利用人际间的斗争,党政间纠纷就是其中之一。在这种环境下,对教师和学生来说,“搞关系”要比努力做学问、用功读书更重要。

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历史-现状及前景

学号 1234567 基因工程课程论文 ( 2013 届本科) 题目:基因工程技术发展历史、现状及前景 学院: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 班级:生物科学 091 班 作者姓名: X X X 指导教师: XXX 职称:教授 完成日期: 2013 年 3 月 16 日 二○一三年三月

基因工程技术发展历史、现状及前景 摘要:生物学已是现代最重要学科之一,而从20世纪7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基因工程技术,经过30多年来的发展与进步,已成为生物技术的核心。基因工程技术现应用范围涉及农业、工业、医药、能源、环保等诸多领域。许多科学家预言,生物学将成为21世纪最重要的学科,基因工程技术及相关领域将成为21世纪的主导产业之一。 关键词:基因工程技术、发展历史、现状、前景 引言 基因工程是在分子生物学和分子遗传学综合发展基础上于本世纪70年代诞生的一门崭新的生物技术科学。一般来说,基因工程是指在基因水平上的遗传工程,它是用人为方法将所需要的某一供体生物的遗传物质--DNA大分子提取出来,在离体条件下用适当的工具酶进行切割后,把它与作为载体的DNA分子连接起来,然后与载体一起导入某一更易生长、繁殖的受体细胞中,以让外源遗传物质在其中"安家落户",进行正常复制和表达,从而获得新物种的一种崭新的育种技术。基因工程具有以下几个重要特征:首先,外源核酸分子在不同的寄主生物中进行繁殖,能够跨越天然物种屏障,把来自任何一种生物的基因放置到新的生物中,而这种生物可以与原来生物毫无亲缘关系,这种能力是基因工程的第一个重要特征。第二个特征是,一种确定的DNA小片段在新的寄主细胞中进行扩增,这样实现很少量DNA样品"拷贝"出大量的DNA,而且是大量没有污染任何其它DNA序列的、绝对纯净的DNA分子群体。科学家将改变人类生殖细胞-DNA 的技术称为“基因系治疗”,通常所说的“基因工程”则是针对改变动植物生殖细胞的。无论称谓如何,改变个体生殖细胞的DNA都将可能使其后代发生同样的改变。 一、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历史 (一)基因工程发展简述 人类与动物的许多病害都是由单细胞原核生物——细菌引起的。在一段时间,细菌成为人类的第一大杀手,成千上万的生命被其感染吞噬。虽然青霉素以及磺胺类等搞菌药物的出现拯救了无数的生命,但是,好景不长,青霉素使用不到期10年,即在世界上20世纪50年代中期,就发现了严重的细菌抗药性,并且这种抗药性还具有“传染性”,也就是说,一种细菌的抗药性可以传给另一种细菌。

我国高等教育管理研究的历程和未来走向

我国高等教育管理研究的历程和未来走向 与中国高等教育的曲折发展相一致,我国高等教育管理研究从近代到现代已有百年历史,走过了一条移植、借鉴、模仿、自主创新之路。1949年以来,尤其是近20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管理研究紧密结合实践,高等教育管理学从无到有,至今已形成比较有特色的理论体系。展望新世纪,高等教育管理研究必须在研究方法、内容以及研究取向等方面进行综合创新,以指导高等教育管理实践,建设自己的新体系。 [标签]高等教育管理研究历程走向 同样,高等教育管理研究也伴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过程不断进行着积累和完善。尤其是1949年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管理学从无到有,至今已经形成具有一定特色的理论体系。回顾高等教育管理研究的百年历程,展望和规划未来发展走向,无论是对指导我国高等教育管理实践,还是对高等教育管理学的学科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等教育管理研究的历史进程 1.近代高等教育管理研究状况 中国高等教育的“现代转型”是伴随着“西学东渐”开始的,从根本上讲,近代高等教育的产生是中国社会对西方“现代性”挑战的历史性回应。但这一转型过程充满着委曲与不情愿,或者甚至可以说,中国高等教育近代化的根本动力来自雪耻图强的强烈社会意识。因此,中国近代高等教育以“移植”和“借鉴”西方高等教育为主要特征,走过了一条从教育内容到教育制度,再到教育观念的吸收和学习过程。高等教育管理研究就是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展开的。 清末民初,一些高等教育管理的思想、经验主要反映在奏折和章程以及大量向西方学习的经验介绍和思想主张之中。洋务学堂是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开端,伴随洋务运动的兴起,通过派往西方的中国人的介绍、来华传教士的宣传以及早期改良派对近代学制的倡导,大量关于西方高等教育管理的思想被译介到国内。甲午战争证明了日本明治维新运动的成功,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目光随之由欧洲转向日本。康有为起草的《请派游学折》中提出:“日本变法立学,确有成效,中华欲游学易成,必自日本始。”留学日本运动以及大量日本学制的介绍,促进了封建高等教育制度的解体和以日本为蓝本的新型高等教育制度的建立,1904年《奏定学堂章程》与日本当时学制如出一辙。民国初年,经过一系列修订和补充,建立了(壬子癸丑学制》,但依然是以日本高等教育制度为蓝本。这一时期,尤其是在蔡元培任教育总长和北大校长期间,对高等教育管理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和实践。如,设想大学区制以谋求政教分离,调整学校结构以挽救“教育前途危险之现象”,大学改制以理顺大学与专门学校之关系等等,虽然有些主张并未得以实施,但对当时以及以后我国高等教育实践产生了一定影响。蔡元培对北大的改造:“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学术自由,兼容并包”,“教授治校”等,更是高等教育管理改革的理性和实践经验的凝结。

科学发展观的实质

一、科学发展观的实质: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是科学发展观最鲜明的精神实质。”学习领会科学发展观,必须深刻把握这个精神实质。把握了这个精神实质,就把握了科学发展观最本质的东西,就把握了科学发展观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联系及其统一的科学思想体系。 二、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的提出 党的十七大把统筹兼顾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进一步提出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形成了科学发展观关于统筹兼顾的丰富内容。 科学发展观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深刻体现了唯物辩证法在发展问题上的科学运用,深刻揭示了实现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基本途径,深刻反映了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运用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善于把握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处理好各方面的重大关系。 三、提出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意义 (1)科学发展观是党中央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着眼于丰富发展内涵、创新发展理念、开拓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而提出来的,是对我们党关于发展的理论的继承、丰富和发展。 (2)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对发展本质的新揭示、发展主体的新阐述、发展内涵的新界定、发展规

律的新探索、发展目的的新认识,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继承与创新 (3)科学发展观深刻揭示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充分体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是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重大发展,是统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根本指导思想。 (4)科学发展观进一步丰富了党的执政理念,是我们党治国理政、富民安邦的行动纲领。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