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0—2012年新课标全国卷历史高考真题汇总选修部分

2010—2012年新课标全国卷历史高考真题汇总选修部分

2010—2012年新课标全国卷历史高考真题汇总选修部分
2010—2012年新课标全国卷历史高考真题汇总选修部分

2010——2012年新课标(全国卷)高考真题汇总(选修)

43.(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乾元元年(758),盐铁铸钱使第五琦初变盐法,就山海井灶近利之地,置盐院。游民业盐者为亭户,免杂徭。盗鬻者论以法。及琦为诸州榷盐铁使,尽榷天下盐,斗加时价百钱而出之,为钱一百一十。

——《新唐书)

材料二

刘晏改革榷盐法,调整官营与私商、盐户的关系。在产盐乡“因旧监置吏”,收亭户之盐,转卖给商人经销。其余州县不设盐官,在较远州县设置“常平盐”,“官收厚利而人不知责”。刘晏改革是以官商分利代替官方专利,促进了盐业的发展,大大增加了盐税收入。刘晏始榷盐时,盐利年收入40万缗,其后,达600万缗,“天下之赋,盐利过半”。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第五琦和刘晏所推行的榷盐法的不同之处。(8分)

(2)根据材料二,说明刘晏改革榷盐法的意义。(7分)

44.(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远东国际法庭法官既为由日本投降书上签字受降各国所派遣,法官们的席次当然应该以受降签字国的先后为序,即以美、中、英、苏、澳、加、法、荷为序。但庭长不喜欢这个安排。由于他想使与他亲近的英、美法官坐在他的两侧,便提议应按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的五强为中心安排,即以美、英、苏、中、法为序。但是有人指出:按照联合国宪章,安全理事会五个常任理事国是以中、法、苏、英、美(按照国名英文字母先后)为序的。这样,中国和法国法官将坐在他的两旁。于是庭长又提议:可以用一般按国名英文字母先后为序的办法。但马上发现,居中的将是中、加等国的法官,英、美法官离庭长更远了。

1946年5月2日正武开庭的前一天,庭长宣布,经过盟军最高统帅同意,坐席安排是,庭长右侧为美、中、法等国法官,左侧为英、苏等国法官。这样,英、美两国法官居中。中国法官表示:“这个安排是荒谬的,它既非按照受降签字的次序,又非按照联合国安理会五强排列的次序,亦非按照一般国际会议以国名字母先后排列的次序,用意何在,殊属费解。”说毕便愤然离开。

第二天,远东国际法庭正式开庭。开庭前庭长宣布,最高统帅已经同意,法官行列和坐席的顺序以受降签字国的顺序为准。

——摘编自梅汝璈《远东国际军事法庭》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建立的背景;说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庭长先后提出的法官座次安排的理由。(8分)

(2)说明中国法官抗争的原因,并加以简要评价。(7分)

43.(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第五琦和刘晏所推行的榷盐法的不同之处。(8分)

不同之处:第五琦:官营专卖,官府专利;强行加价。

刘晏:官督民产商销,官商分利;设常平盐。

(2)根据材料二,说明刘晏改革榷盐法的意义。(7分)

促进盐业发展;增加政府财政收入;利商,便民;有助于社会稳定。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建立的背景;说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庭长先后提出的法官座次安排的理由。(8分)

背景:日本法西斯侵略战争失败;美国等盟国对日本实行占领与管制;开始非军事化、民主化改革。

理由:最重要国际组织的既成事实;国际惯例;法庭所在国最高军事当局首领同意

(2)说明中国法官抗争的原因,并加以简要评价。(7分)

原因:中国为战胜国,在国际反法西斯战争中贡献巨大;中国未受到应有的尊重;中国法官代表民族利益

评价:抗争关系到中国的地位、荣誉和尊严。

4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我国北方草原历史上是游牧民族的家园,他们以部落为基本的社会组织,时而因其共同利益结成部落联盟,各部落在草原上迁徙不定,往往为争夺草地、水源相互仇杀。清朝入关前,统一漠南蒙古,开始分定各地部界,严禁互相侵越;入关后仿八旗制度形式逐步改造蒙古社会,形成盟旗制度。蒙古各部大者被分为数旗,小者自为一旗,旗长由蒙古各部首领世袭担任。各旗有固定的牧地,不相统属,旗民不得越界放牧,日常往来亦受限制。合数旗为一盟,盟长、副盟长以及会盟地由朝廷指定,对各旗进行监督,处理各旗不能解决的事务,盟不是一级行政机构,盟长不得干涉各旗事务、发布政令。各旗直接受中央政府管理。一切重大军政事务的裁决权属于理藩院,各旗旗长有义务率旗下兵丁,应诏出征。蒙古族旧有的部名义上保存下来,不具有行政功能。

——摘编自翁独健《中国民族关系史纲要》等

(1)指出旗、盟与草原传统部落、部落联盟的区别。(5分)

(2)简析盟旗制度的历史作用。(10分)

46.(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予之定名‘中华民国’者,盖欲于革命之际,在破坏时则行军政,在建设时则行训政。所谓训政者,即训练清朝之遗民而成为民国之主人翁,以行此直接民权也。有训政为过渡时期,则人民无程度不足之忧也。”“除宪法上规定五权分立外,最要的就是县治,行使直接民权。”

材料二 1928年10月3日,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会议通过《训政纲领》,内容包括:“依照总理建国大纲所定选举、罢免、创制、复决四种政权,应训练国民逐渐行使,以立宪政之基础。……治权之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五项,付托于国民政府总揽而执行之,以立宪政时期民选政府之基础。”

——摘编自《中华民国法规辑要》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的民权主义与英美宪政的异同。(7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孙中山的训政思想与南京国民政府的“训政”。(8分)

图12

(1)根据图12并结合所学知识,

分别说明图中①、②两条界线形成的

主要原因。(7分)

(2)根据图12并结合所学知识,

评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波兰东、西部

边界线的确定。(8分)

48.(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一九○六年秋天,我到日本去留

学……我以为保存国粹的目的,不但

要光复旧物;光复之功告成以后,当

将满清的政制仪丈一一推翻而复于

古。不仅复于明,且将复于汉唐;不

仅复于汉唐,且将复于三代。总而言之,一切文物制度,凡非汉族的都是要不得的,凡是汉族的都是好的,非与政权同时恢复不可;而同是汉族的之中,则愈古愈好。

——钱玄同:《三十年来我对于满清的态度的变迁》

材料二

我将此文看了一遍,更恍然于共和与孔经是绝对不能并存的东西,如其要保全中华民国,惟有将自来的什么三纲五伦、礼乐、政刑、历史、文字,“弃如土苴”。如其要保全自来的什么,三纲五伦、礼乐、政刑、历史、文字,惟有请爱新觉罗·溥仪复辟或请袁世凯……称帝。

——钱玄同:《姚叔节之孔经谈》(1919年2月12日)(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钱玄同对待传统文化的不同态度。(8分)

(2)钱玄同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变化在清末民初颇具代表性,简要说明这种变化的历史背景。

45.(15分)

(1)旗、盟是清政府针对蒙古地区制定的一种管理体制;部落、部落联盟是草原游牧民族自身的社会、政治组织。(5分)

(2)在尊重蒙古族社会传统的基础上,改造了草原的社会政治面貌;削弱了蒙古贵族的权力,加强了清政府对草原的管理;有利于当地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加强了清朝统治的基础;使统一多民族国家更为巩固。(10分)

46.(15分)

(1)同:反对专制;主权在民;权力制衡。(3分)

异:英美为三权分立,孙中山主张“五权分立”(五权宪法);孙中山强调直接民权,分阶段实现宪政。(4分)

(2)孙中山训政思想的实质是主权在民,反映了当时的中国社会政治状况,其目标是实现直接民权;国民党长期施行“训政”,其实质是独裁统治,违背了孙中山的训政思想。(8分)

47.(15分)

(1)界线①:德国准备发动侵略战争;苏联自保;苏德签订秘密协定,分割波兰;

界线②:苏德分别侵入波兰,波兰亡国;苏德分占波兰。(7分)

(2)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德国战败;战胜国大国决定欧洲边界变更;使波兰边界得以稳定;带有大国强权政治的色彩。(8分)

48.(15分)

(1)辛亥革命前,为推翻清王朝需要借用传统文化资源,全面肯定传统文化,对辛亥革命起了积极作用,但忽略了传统文化中的消极因素:后来全面否定传统文化,有利于推动新文化运动,但矫枉过正。(8分)

(2)辛亥革命胜利,但很不彻底;民族危机日益深重;新文化运动兴起。(7分)

46.(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第三十条训政时期由中国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国民大会行使中央统治权,中国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闭会时,其职权由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行使之。

第七十二条国民政府设主席一人,委员若干人,由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选任,委员名额以法律定之。

——摘自《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约法》(1931年6月)

材料二

中国国民党在国民大会未举行以前,为准备实施宪政起见,修改国民政府组织法……(二)国民政府委员会由国民政府主席就中国国民党内外人士选任之。

(三)国民政府委员会为政府之最高国务机关。

附注:

(一)国民政府主席提请选任各党派人士为国府委员时,由各党派自行提名,但主席不同意时,由各该党派另提人选。

(二)国府委员名额之半,由国民党人缘充任,其余半数,由其他各党派及社会贤达充任,其分配另行商定。

——摘自《政协会关于政府组织问题的协议》(1946年1月28日)

(1)概括指出材料一、二中有关国民政府组织方面规定的不同之处。(6分)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二中关于国民政府组织方面规定的实质变化及其主要原因。(9分)

47.(15分)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使德国陷入受奴役地位达一代之久、降低数百万生灵之生活水平以及剥夺其整个国家、整个民族之幸福,是一项令人深恶痛绝的政策——即使这种政策事实上可行,即使藉此能够养肥我们自己……如果法国和意大利准备利用他们暂时的战胜国权利去毁掉已经战败投降的德国和奥匈帝国并以此来结束这场欧洲内战的话,它们自身同样会走向毁灭,因为战胜国和战败国被背后的精神和经济纽带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密不可分……通过把赔偿款支付额定在德国的支付能力之内,我们可以恢复德国的希望和进取心,可以比年由合约条款不可完成而导致的永久性摩擦以及不正常的压力……

----据[英]凯恩斯《和约的经济后果》(1919年12月)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在德国赔款问题上凯恩斯的主张与凡尔赛合约规定的不同之处。(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凯恩斯提出其主张的主要原因。(9分)

48.(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鸦片烟流行内地,大为风俗人心之害,节经降旨严饬稽查,而此风未经革除,总由海口守巡员弁(官兵)卖放偷漏,以致蔓延滋甚……且止查禁海口洋船,而于民间私熬烟斤,未经议及,嗣后如有洋船夹带鸦片进口,并奸民私种罂粟,煎熬烟膏,开设烟馆,文职地方官及巡查委员,如能自行拿获究办,免其议处,其有得规故纵者,仍照旧例革职。

——《上谕档(道光朝)》(1823年)(鸦片)每岁易银至数百万两之多,非寻常偷漏可比,若不极力严禁,弊将何所终极,嗣后该省通市,务当恪守定例,只准易货,毋许易银。

——《上谕档(道光朝)》(1829年)同心合力,不分城,上紧查拿,毋得稍形松劲……即文武官员、军民人等吸食,不知悛改者,亦著一体查拿,分别办理。

——《上谕档(道光朝)》(1838年)(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道光皇帝对鸦片问题的认识及措施。(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道光皇帝的禁烟政策。(6分)

全国卷二高考历史真题

2014全国卷二历史 满分: 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 一、单选题(共12小题) 1. 周代分封制下,各封国贵族按“周礼”行事,学说统一的“雅言”,促进了各地文化的整合。周代的“雅言”最早应起源于现在的() A.河南B.河北C.陕西D.山东 2. 秦朝法律规定,私拿养子财物以偷盗罪论处,私拿亲子财物无罪;西晋时规定,私拿养子财物同样无罪。这一变化表明,西晋时() A.养子亲子权利相同B.血缘亲情逐渐淡化 C.宗族利益受到保护D.儒家伦理得到强化 3. 北宋中期,“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富民十六户主之。其后,富者资稍衰,不能偿所负,争讼数起”。这表明交子() A.具有民间交易凭证功能B.产生于民间的商业纠纷 C.提高了富商的社会地位D.促进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4. 明初废丞相、设顾问性质的内阁大学士,严防权臣乱政。明中后期严嵩、张居正等内阁首辅操纵朝政,权倾一时。这表明() A.皇权渐趋衰落B.君主集权加强 C.内阁取代六部D.首辅权力失控

5. 1892年,维新思想家宋恕提出“欲更官制、设议院、改试令,必自易西服始”。康有为在奏议中也不止一次提及“易服”。维新派如此重视易服的主要原因是() A.改制中易服更易推行B.意在营造改制的社会氛围 C.中国需改变对外形象D.长袍马褂代表了守旧势力 6. 1926年,有报纸评论说:“自从蒋介石抬出三民主义,大出风头以后,许多人都觉得主义是值钱的,于是乎孙传芳标榜三爱(爱国、爱民、爱敌),东三省有人主张三权(民权、国权、人权)。听说四川有些军人到处请教人替他们想个主义玩玩。”这种现象反映了当时() A.政治宣传促使各界思想趋同 B.标榜主义成为军阀自保的主要手段 C.民主思想已经成为社会潮流 D.各地军阀对三民主义理解存在差异 7. 1937年11月,中国代表顾维钧在一次国际会议上说:“目前远东和平的恢复与维护,要求其他与会各国采取道义上的、物资上的、财政和经济上的具体行动。”否则,远东的暴力和动乱“就会达到不经受另一次世界大战的考验和磨难,就不可能制止和控制的程度”。他的主要目的在于() A.争取各国对华同情和帮助B.警示世界大战爆发的可能性 C.批评列强对日的绥靖政策D.敦促列强维护原有世界格局 8. 1953年10月,中共中央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粮食的统购统销,在农村向余粮户实行粮食计划收购的政策,由国家严格控制粮食市场。粮食的统购统销()

2010年全国高考文综试题及答案-全国卷2(word版)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8页,第Ⅱ卷9至12页。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14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并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科目。在规定的位置贴好条形码。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的。 图1 是2010年3月中旬发生在我国的沙尘暴的一幅遥感影像,图中色调由浅至深,依次是云层,被卷到空中的沙尘和陆地表面。读图1,完成1-3题。 1.该沙尘暴发生地位于 A.副极地低压带 B.西风带 C.副热带高压带 D.东北信风带 2.导致该沙尘暴的天气系统是 A.反气旋、冷锋 B. 反气旋、暖锋 C. 气旋、冷锋 D. 气旋、暖锋 3.影像中部显示的是该沙尘暴的 A.中心区,沙尘扬升 B.边缘区,沙尘扩散 C. 中心区,沙尘沉降 D. 边缘区,沙尘沉降 图2示意某河流入海径流量和输沙量的逐年变化。读图2,完成4-5题。

4.图中信息表明该河流 A.1950-1969年输沙量与径流量年变化同步 B.1985年之后输沙量和径流量变化趋势相反 C.1950-2005年输沙量的变化率高于径流量的变化率 D.高径流量年份与高输沙量年份逐一对应 5.比较1984年以来径流量和输沙量的变化趋势,可以看出流域内 A.气候变暖、变干的速度日益加快 B.水土保持和水利工程效益显著 C.地质灾害得到有效控制 D.水资源总量呈波动式下降 巴西的柑橘产量位居世界前列。巴西柑橘果酱生产几乎全部集中在东南部沿海的S州。该州面积不大,拥有大型港口。20世纪80年代中期,随着运输果酱的专用轮船的使用,巴西柑橘果酱在国际市场的统治地位得以巩固。完成6-8题。 6.一般而言,影响柑橘果酱生产厂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是 A.原料地 B.消费市场 C.劳动力价格 D.交通运输 7.巴西柑橘果酱生产集中在S州的主要原因是 A.接近原料产地 B.接近消费市场 C.利用廉价劳动 D.方便产品运输 8.据材料推测,20世纪80年代初期,巴西柑橘果酱在国际竞争中面临的问题出现在 A.原料生产环节 B.加工环节 C.运输环节 D.销售环节 据报道,某年3月9日,我国科考队员在中国北极黄河站(78*55N,11*5E)观看了极夜后的首次日出。完成9—11题。 9.当日,科考队员在黄河站看到日出时,北京时间约为: A.10时 B.13时 C.16时 D.19时 10.当日,日落于黄河站的 A.东方 B.西方 C.南方 D.北方 11.据此推算,黄河站此次极夜开始的时间约在前一年的 A.9月21—30日 B.10月1—10日 C. 10月11—20日 D.10月21—30日 12.中国古代常用五行相生相克解释朝代更替,称作“五德”,每个朝代在“五德”中都有相应的次序,汉代被定为“火德”,通过“禅让”代汉的首魏应为 A.金德 B.木德 C.水德 D.土德 13.唐高祖废汉代以来通告的五珠钱,改为“开元通宝”钱,此后“开元通宝”成为历代钱币的一种范式,其原因之一是 A.确立了钱币“圆式方孔”的形制 B.采用了新的材质 C.改变了以重量定钱币著称的传统 D.铸造技术更精良 14.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编纂的文学总集《文选》在唐代备受青睐,宋初仍有“《文选》烂,秀才半”之说,这一现象产生的直接原因是: A.儒学丧失了独尊地位 B.进士科主考诗赋策论 C.社会上书籍极为匮乏 D.唐朝人喜爱南朝文化 15.宋人邢员上疏称.“臣少时业儒,观学徒能具经疏者百无一二。今(雕)板大备,士庶家皆有之,斯乃儒者逢时之幸也”这说明 A.藏书成为人们追求的时尚 B.儒者地位迅速提高 C.技术进步推动了文化发展 D.儒学得到广泛传播 16.1170年,南宋范成大出使金朝,所撰《燕宾馆》诗中说:“苦寒不似东篱下,雪满西山把菊看。”自注:“至是适以重阳,虏重此节,以其日祭天,伴使把菊斟酒相劝。”从中可以得知 A.南方人不适应北方的气候 B.金朝对南宋使臣极为尊重 C.重阳节赏菊习俗源于女真 D.女真族吸收了中原的文化 17.革命党人陈天华说:“国家譬如一只船,皇帝是一个舵工,官府是船上的水手,百姓是出资本的东家……倘若舵工水手不能办事,东家一定要把这些舵工水手换了,只用一班人,才是道理。”这一言论体现的观念是 A.天赋人权 B.主权在民 C.君民共主 D.民贵君轻

2016年历史全国卷2

2016年高考历史·新课标全国文综卷Ⅱ 16224.图3为三国曹魏《三体石经》的残片,经文中的每个字均用先秦古文、小篆等三种字体刻写。这三种字体反映了() A.当时统一文字的努力 B.汉字演变的历史过程 C.当时字体流行的实际情况 D.汉字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 16225.两汉实行州郡推荐,朝廷考试任用的察举制;经魏晋九品中正制,至隋唐演变为自由投考,差额录用的科举制。科举制更有利于() A.选拔最优秀的官吏 B.鉴别官员道德水平 C.排除世家子弟入仕 D.提升社会文化水平 16226.宋代,有田产的“主户”只占民户总数20%左右,其余大都是四处租种土地的“客户”。导致这种状况的重要因素是() A.经济严重衰退 B. 土地政策调整 C.坊市制度崩溃 D.政府管理失控16227.福建各地族谱中有大量关于入台族裔回乡请祖先牌位赴台的记载,此类现象在清乾隆年间骤然增多。这说明乾隆年间() A.族谱编修顺应了移民的需求 B.大陆移民已在台湾安居繁衍 C.内地宗族开始整体迁移台湾 D.两岸居民正常往来受到阻碍 16228.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日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这种状况表明() A.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 B.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 C.日常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 D.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 16229.1930年,鄂豫皖革命根据地英山县水稻单位面积产量增加二三成,有的甚至达到五成,出现“赤色区米价一元一斗,白色区一元只能买四五升”的情况。这主要是因为根据地()A.农民生产的积极性高涨 B.红军英勇奋战保卫农民生产 C.政府主要精力用于增产 D.人民打破国民党的经济封锁 16230.抗战胜利后,国民政治将日伪纺织企业合并,成立了国有的中纺公司。政治高层解释称,商民在抗战之后,对于所接收之敌伪纱厂,“即便有人承购,事实上仍需由政府予以维持,等于仍由政府自行拨款接办,国库并不因出售纱厂而有大量之收入”。这反映了此时期()A.政府试图缓解民族工业困境 B.国家实行对轻纺工业的统制 C.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开始衰落 D.政府在经济中主导地位加强 16231.“一五”计划期间,我国住宅建设占基本建设投资额的比重不断减少,其他非生产性建设投资也开始受到抑制。这表明我国() A.致力于奠定工业化基础 B.国民经济结构臻于平衡 C.大力压缩基本建设投资规模 D.城市化的进程趋于缓慢 16232.公元前5世纪剧作家阿里斯托芬提到,雅典政府有时让行使警察职能的公共奴隶,用染成红色的绳子驱使公民去参加公民大会。若有人因此在衣服上留下红色痕迹,他将被处以罚款。这反映出当时的雅典() A. 公民大会形同虚设 B. 民众失去政治热情 C. 参政是公民的义务 D. 参政丧失民众信任 16233.英国18世纪人口死亡率明显下降,但1816年后死亡率上升,1831~1841年,工厂集中的伯明翰每千人死亡率由14.6上升到27.2,利物浦由21上升到34.8。导致上述情况发生的重要原因是() A.城市环境极其恶化 B.化学工业污染严重 C.人口膨胀食物短缺 D.医疗技术水平下降16234.1928年,苏联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并未受到美国人的关注。4年以后这种情况发生变化,美国出版了大量关于苏联的著作,如《俄罗斯的黎明》《俄国今日:我们从中学到什么?》。当时,苏联吸引美国人的主要是() A.经济危机造成的破坏较小 B.工业化取得显著成就 C.农业集体化保证城市供应 D.公有制显示出优越性 16235.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一位著名黑人爵士乐演唱家,在美国新闻署的资助和安排下,多次赴非洲等地巡演,赢得了大量歌迷,很多人通过他的演唱知道了美国。美国政府机构支持该演唱家海外巡演的主要目的是() A.争取国内黑人选民支持 B.展示美国的经济实力 C.抵制不结盟运动的发展 D.与苏联争夺中间地带 162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表2 近代以来全球国际人口迁移 时间1500~1850年1850~1945年1945~2000年 主要移出地欧洲、非洲欧洲、亚洲亚洲、非洲、拉丁美洲 主要移入地美洲美洲西欧、北美洲、大洋洲 人口迁移数量至1850年,黑奴约 为1500万,为白人 移民的4~5倍 1846~1924年欧洲移出 4800万,1834~1941年亚 洲移出1200~3700万 1960年迁移人口为325万, 1974年为947.5万,1985年~ 1990年年增长率为2.59% ——据邬沧萍《世界人口》等编制 材料二中国的海外移民历史悠久,大致从1567~1840年是一个承前启后的时期,移民数量有所增加,1801~1850年中国海外移民数达32万人。近代中国海外移民的总数为1500万人左右,期中90%移往东南亚,移民与祖国保持着密切联系,1862~1949年,华侨投资国内企业有25510家,投资总额约63271万元。新中国成立后,大陆地区很少向外移民。70年代以后,出现了一个新的移民潮。到2008年,移民人数达1000万以上,主要集中于发达国家。 ——摘编自曹树基《中国移民史》(第六卷)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以来全球国际人口迁移的基本趋势。(8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6世纪以来中国海外移民的特点及形成的主要原因,并说明华侨华人在中国近代史上的贡献。(17分) 162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17年全国1卷高考历史题解析

2017年全国1卷高考历史题解析 平定一中苏双银 24.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爽于燕,都(今北京)。分封 A.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 B.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 C.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D.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 【解析】本试题依托经典史料,呈现出分封制的时空特征,考察学生对分封制认识,从选项内容设置看,试题采取了比较思维选项设置,学生所需要基本知识是分封制政治实质(D分封制把王畿之外土地分封给贵族,实现王权通过各层贵族对地方统治,其中君主贵族实行分权体制,确定了分封下贵族政治)和对文化交流与文化认同的影响(A是间接影响),以及中央集权的基本特征(BC属于中央集权下政治特点),以点带线考察内容主题是早期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和历史发展的趋势。涉及两大政治制度即分封制与郡县制特征的比较。 25.表1 表1为西汉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变化表。据此可知 A.诸侯王国与朝廷矛盾渐趋激化 B.中央行政体制进行了调整 C.朝廷解决边患的条件更加成熟 D.王国控制的区域日益扩大 【解析】本题采用了大事年表形式,呈现出历史事实演变中的基本过程,表格主题“西汉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变化”与图表信息结合时空域特征明确。学生思考重心放在与四个选项的逻辑推论上,A是本主题的背景,B不符合主题领域特征(中央对地方管理),D信息提炼与图表信息相悖。因此正确答案是C。本题学生应具有的基本史实是汉武帝中央集权的措施。 26.表2

表2为不同史籍关于唐武德元年同一事件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A.皇帝李世民与薛举战于泾州 B.刘文静是战役中唐军的主帅 C.唐军与薛举在泾州作战失败 D.李世民患病导致了战役失败 【解析】本题是史料辨析题,主题明确“唐武德元年同一事件的历史叙述”设问明确要求是“不同历史叙述——能够认定的历史事实”要求学生在不同历史叙述中找出共性的历史结论。强调历史叙述具有主观性,历史事实和历史结论具有客观性,史料真伪辨析是历史实证的前提,是历史学习和历史思维能力培养的基本能力。 27.明前中期,朝廷在饮食器具使用上有一套严格规定,例如官员不得使用玉制器皿等。到明后期,连低级官员乃至普通人家也都使用玉制器皿。这一变化反映了 A.君主专制统治逐渐加强 B.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 C.市民兴起瓦解传统伦理 D.低级官员易染奢靡风气 【解析】本题涉及历史现象的时间是“明前中期——明后期”,核心主题是“朝廷对饮食器皿等级管制从严格到松弛”问项是“这一变化反映了”,解题关键在“这一变化”本质是饮食器皿上变化反映的是社会习俗的变迁。思维转化为学生熟悉思维即“决定社会习俗变迁的原因是什么,社会习俗变迁产生的影响是什么”的思路上来,用唯物史观分析,社会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A不符合这一理论认识,C项说法绝对化没有适当反映出伦理瓦解的程度性排除。D项是材料信息的一种表象之一,失之于信息片面。正确选项是B项。符合唯物史观认识论。 28.开平煤矿正式投产时,土煤在国内从一个通商口岸装船到另一个通商口岸卸货,须缴纳出口税和复进口税,每吨税金达1两以上,比洋煤进口税多20余倍。李鸿章奏准开平所产之煤出口税每吨减1钱。这一举措 A.增强了洋务派兴办矿业的信心 B.加强了对开平煤矿的管理 C.摆脱了列强对煤矿业的控制 D.保证了煤矿业稳健发展 【解析】本试题提供信息丰富,主题是中国近代工业化进程的艰难。本题可以看到中国近代是自上而下的政府主导的近代化,受到列强排挤和压制,立意在于反思中国近代化进程,民族经济发展一定是以民族政治独立为前提的,引导学生关注国家经济现代化发展。考察国家政策的变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BC不符合材料主题排除,D项放在洋务运动特定时空中思考,没有政治独立,中国重工业无从发展是历史事实。因此排除。正确选项是A。此试题平实的如同一个模拟题,不符合高考选拔功能。A项答案仅仅是就试题论试题而已。 29.1904年,湖南、四川、江苏、广东、福建等长江流域与东南沿海9个省份留日学生共计1883人,占全国留日学生总数的78%,直隶亦有172人,山西、陕西等其他十几个省区仅有351人,影响留日学生区域分布不平衡的主要因素是 A.地区经济文化水平与开放程度有别 B.革命运动在各地高涨程度存在差异 C.清政府鼓励留学生的政策发生变化

2017年高考文综历史真题及答案全国卷

绝密★启用前 2017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本试题卷共15 页,46 题(含选考题)。全卷满分300 分。考试用时150 分钟。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 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用2B 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时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 帝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选考题的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 铅笔涂黑。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5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35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140 分。在每小题给出第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 要求的。 24.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奭于燕,都蓟(今北京)。分封 A.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 B.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 C.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D.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 【答案】 A 【解析】试题分析:题干反映的是分封制。分封制扩大了周朝的统治疆域,有利于中原文化的传播,因此 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故 A 项正确。分封制是关于中央与对方的关系,而且周朝时统治集团没有

2010年全国高考文综试题及答案-全国卷2(word版)

2010年全国高考文综试题及答案-全国卷2(word版)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8页,第Ⅱ卷9至12页。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14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并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科目。在规定的位置贴好条形码。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的。 图1 是2010年3月中旬发生在我国的沙尘暴的一幅遥感影像,图中色调由浅至深,依次是云层,被卷到空中的沙尘和陆地表面。读图1,完成1-3题。 1.该沙尘暴发生地位于 A.副极地低压带 B.西风带 C. 副热带高压带 D.东北信风带 2.导致该沙尘暴的天气系统是 A.反气旋、冷锋 B. 反气旋、暖锋 C. 气旋、冷锋 D. 气旋、暖锋 3.影像中部显示的是该沙尘暴的 A.中心区,沙尘扬升 B.边缘区,沙尘扩散 C. 中心区,沙尘沉降 D. 边缘区,沙尘沉降

图2示意某河流入海径流量和输沙量的逐年变化。读图2,完成4-5题。 4.图中信息表明该河流 A.1950-1969年输沙量与径流量年变化同步 B.1985年之后输沙量和径流量变化趋势相反 C.1950-2005年输沙量的变化率高于径流量的变化率 D.高径流量年份与高输沙量年份逐一对应 5.比较1984年以来径流量和输沙量的变化趋势,可以看出流域内 A.气候变暖、变干的速度日益加快 B.水土保持和水利工程效益显著 C.地质灾害得到有效控制 D.水资源总量呈波动式下降 巴西的柑橘产量位居世界前列。巴西柑橘果酱生产几乎全部集中在东南部沿海的S州。该州面积不大,拥有大型港口。20世纪80年代中期,随着运输果酱的专用轮船的使用,巴西柑橘果酱在国际市场的统治地位得以巩固。完成6-8题。 6.一般而言,影响柑橘果酱生产厂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是 A.原料地 B.消费市场 C.劳动力价格 D.交通运输 7.巴西柑橘果酱生产集中在S州的主要原因是 A.接近原料产地 B.接近消费市场 C.利用廉价劳动 D.方便产品运输 8.据材料推测,20世纪80年代初期,巴西柑橘果酱在国际竞争中面临的问题出现在 A.原料生产环节 B.加工环节 C.运输环节 D.销售环节 据报道,某年3月9日,我国科考队员在中国北极黄河站(78*55N,11*5E)观看了极夜后的首次日出。完成9—11题。 9.当日,科考队员在黄河站看到日出时,北京时间约为: A.10时 B.13时 C.16时 D.19时 10.当日,日落于黄河站的

2016年高考全国1卷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

华厨在K (北?υ 有Hl 轻司 BtilIn Qi huαzl Oimlir ι? Co.JLtd 2016年高考全国新课标1卷文综历史解析【精编版】 一、选择题(每题 4分,共12题,48分) 24.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录孔子言 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对此合理的解释时 A. “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 B.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 C.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 D. 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了汉代儒学的相关内容。《尚书》等五经罡孔子编订的典籍,而《论语》则罡孔子的弟 子和再传弟子所记录的孔子的言论,属于后人编订「汉代将《尚书》等五部书尊为经典主要星因为儔学 在汉代成为正统思想,而儒学思想植根久远,五经是早期儒家思想的集中体现,《论语》是记载孔子言行 的著作,因此《论语》不在五经之中,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C 项/『五经秤主要记载了古代的礼乐制度, 不是阐发孔子的儒家思想,所以A 项说法错误;汉代儒学是在孔子的偉学思想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并沒 有背离,所以Ei 项说法错误,焚书坑儒使儒家思想遭受重创,但并没有因此而断绝,从汉代儒家思想成 为正统思想即可得知,所臥D 项的说法错误。 【考点定位】中国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名师点睛】本题命题意图是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 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探讨分 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本题以儒学传统典籍一一五经为切入点, 深入考查了考生对儒家思想 的认识和理解。《论语》属于四书的范畴,而本题将我们平时熟悉的四书和五经做了分开 处理,加大了题目的难度,需要能够甄别出四书与五经之间的区别,考查细致入微,特别 提醒我们在一轮复习时要注重对细节的处理, 更要求学生能够扩大自己的知识广度, 在此 基础上加大对深度的把握。 25. 图4位汉代画像砖中的农事图。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 个体农户的生产劳作状态

2017全国卷高考历史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第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奭于燕,都蓟(今北京)。分封 A.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 B.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 C.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D.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 【答案】A 【考点定位】古代中国的政治?商周时期政治制度?分封制 【名师点睛】本题命题意图是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探讨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本题以主干知识——周朝分封制为切入点,深入考查了考生对分封制的认识和理解。关于分封制,相信考生平时做过不少的训练题,而本题通过设置新情境,加大了题目的难度,需要考生能够拓展对分封制的认识,考查角度细致入微。特别提醒我们在一轮复习时要注重对细节的处理,更要求学生能够扩大自己的知识广度,在此基础上加大对深度的把握。 25.表1 皇帝纪年公元纪年郡级政区汉高帝十二年前195年15郡汉文帝十六年前164年24郡汉景帝中六年前144年68郡、国汉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年108郡、国表1为西汉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变化表。据此可知 A.诸侯王国与朝廷矛盾渐趋激化 B.中央行政体制进行了调整 C.朝廷解决边患的条件更加成熟 D.王国控制的区域日益扩大 【答案】C 26.表2 记述出处“秦王(李世民)与薛举大战于泾州,我师败绩。” 《旧唐书·高祖本纪》“薛举寇泾州,太宗(李世民)率众讨之,不利而旋。” 《旧唐书·太宗本纪》“秦王世民为西讨元帅……刘文静(唐朝将领)及薛举战于泾州,败绩。” 《新唐书·高祖本纪》“薛举寇泾州,太宗为西讨元帅,进位雍州牧。七月,太宗有疾,诸将为举所败。” 《新唐书·太宗本纪》表2为不同史籍关于唐武德元年同一事件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A.皇帝李世民与薛举战于泾州B.刘文静是战役中唐军的主帅 C.唐军与薛举在泾州作战失败D.李世民患病导致了战役失败 【答案】C 27.明前中期,朝廷在饮食器具使用上有一套严格规定,例如官员不得使用玉制器皿等。到明后期,连低级官员乃至普通人家也都使用玉制器皿。这一变化反映了 A.君主专制统治逐渐加强 B.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 C.市民兴起瓦解传统伦理 D.低级官员易染奢靡风气 【答案】B 【解析】明前中期,朝廷严格规定官员不得使用玉制器皿等,显然旨在维护专制权威和等级秩序,但是到明后期,连低级官员乃至普通人家也都使用玉制器皿,显然说明等级秩序受到

2017全国一卷历史真题

24.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爽于燕,都(今北京)。分封 A.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 B.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 C.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D.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 25.表1 表1为西汉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变化表。据此可知 A.诸侯王国与朝廷矛盾渐趋激化 B.中央行政体制进行了调整 C.朝廷决绝边患的条件更加成熟 D.王国控制的区域日益扩大 26.表2 表2为不同史籍关于唐武德元年同一事件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A.皇帝李世民与薛举战于泾州 B.刘文静是战役中唐军的主帅 C.唐军与薛举在泾州作战失败 D.李世民患病导致了战役失败 27.明前中期,朝廷在饮食器具使用上有一套严格规定,例如官员不得使用玉制器皿等。到明后期,连低级官员乃至普通人家也都使用玉制器皿。这一变化反映了 A.君主专制统治逐渐加强 B.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 C.市民兴起瓦解传统伦理 D.低级官员易染奢靡风气 28.开平煤矿正式投产是,土煤在国内从一个通商口岸装船到另一个通商口岸卸货,须缴纳出口税和复进口税,每吨税金达1两以上,比洋煤进口税多20余倍。李鸿章奏准开平所产之煤出口税每吨减1钱。这一举措

A.增强了洋务派兴办矿业的信息 B.加强了对开平煤矿的管理 C.摆脱了列强对煤矿业的控制 D.保证了煤矿业稳健发展 29.1904年,湖南、四川、江苏、广东、福建等长江流域与东南沿海9个省份留日学生共计1883人,占全国留日学生总数的78%,直隶亦有172人,山西、陕西等其他十几个省区仅有351人,影响留日学生区域分布不平衡的主要因素是 A.地区经济文化水平与开放程度有别B.革命运动在各地高涨程度存在差异C.清政府鼓励留学生的政策发生变化D.西方列强在中国的势力范围不同30.陕甘宁边区在一份文件中讲到:“政府的各种政策,应当根据各阶级的共同利害出发,凡是只对一阶级有利,对另一阶级有害的便不能作为政策决定的依据……现在则工人、农民、地主、资本家,都是平等的权利。”这一精神的贯彻 A.推动了土地革命的顺利开展B.适应了民族战争新形势的需要C.巩固了国民革命的社会基础D.装大了反抗国民党政府的力量31.1990年,一份提交中央的报告说,理论上的凯恩斯主义和实践中的罗斯福新政,实际上是把计划用作国家干预的一种手段,从那时候起,计划与市场相结合成为世界经济体制优化的普遍趋势,据此可知,该报告的主旨是 A.肯定国家干预经济的发展模式B.阐明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必要 C.主张摆脱传统经济模式的束缚D.剖析西方经济体制的实质 32.在公元前9至前8世纪广为流传的希腊神话中,诸神的形象和性情与人相似,不仅具有人的七情六欲,而且还争权夺利,没有一个是全知全能和完美无缺的。这反映了在古代雅典A.宗教信仰意识淡薄 B.人文思想根植于传统文化 C.理性占据主导低位 D.神话的影响随民主进程而削弱 33. 表3

2010年高考历史全国卷二真题以及答案

2010年高考历史全国卷二真题以及答案 12.中国古代常用五行相生相克解释朝代更替,称作“五德”,每个朝代在“五德”中都有相应的次序。汉代被定为“火德”,通过“禅让”代汉的曹魏应为 A.金德 B.木德 C.水德 D.土德 13.唐高祖废汉代以来通行的五铢钱,改行“开元通宝”钱。此后“开元通宝”成为历代钱币的一种范式,其原因之一是 A.确立了钱币“圆形方孔”的形制 B.采用了新的材质 C.改变了以重量定钱币名称的传统 D.铸造技术更精良 14.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编纂的文学总集《文选》在唐代备受青睐,宋初仍有“《文选》烂,秀才半”之说,这一现象产生的直接原因是 A.儒学丧失了独尊地位 B.进士科主考诗赋策论 C.社会上书籍极为匮乏 D.唐朝人喜爱南朝文化 15.宋人邢昺上疏称.”臣少时业儒,观学徒能具经疏者百无一二。盖传写不给,今(雕)板大备,士庶之家皆有之,斯乃儒者逢时之幸也”这说明 A.藏书成为人们追求的时尚 B.儒者地位迅速提高 C.技术进步推动了文化发展 D.儒学得到广泛传播 16.1170年,南宋范成大出使金朝,所撰《燕宾馆》诗中说:“苦寒不似东篱下,雪满西山把菊看。”自注:“至是适以重阳,虏重此节,以其日祭天,伴使把菊斟酒相劝。”从中可以得知 A.南方人不适应北方的气候 B.金朝对南宋使臣极为尊重 C.重阳节赏菊习俗源于女真 D.女真族吸收了中原的文化 17.革命党人陈天华说:“国家譬如一只船,皇帝是一个舵工,官府是船上的水手,百姓是出资本的东家……倘若舵工水手不能办事,东家一定要把这些舵工水手换了,只用一班人,才是道理。”这一言论体现的观念是 A.天赋人权 B.主权在民 C.君民共主 D.民贵君轻 18.1925年1月,中国共产党员人数为994人,10月增加到3000人,年底发展到10000人,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快速发展主要是由于 A.共产国际的大力支持 B.北伐战争的胜利进行 C.土地革命高潮的兴起 D.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 19.据统计,到1950年9月,中国人民银行的存款总额比1949年12月增加了12倍以上,这反映新中国 A.迅速实现经济稳定 B.经济状况根本好转 C.合理调整了工商业 D.人民收入迅速增加 20.1649年1月,英王查理一世在审判法庭上说:“国王是世袭的,已经有一千多年了,你得告诉我究竟是什么权威传我来的……我愿拥护下议院的公平的权利,不敢后于在场的任何人……必须有贵族,才能构成议会,但是贵族在哪里呢?”这反映了当时英国 A.贵族地位开始没落 B.传统议会制度瓦解 C.议会拥用绝对权力 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21.法国人克雷夫克夫18世纪70年代写道:“我可以给你指出一个家庭……他的妻子是荷兰人,儿子和法国人结婚,生了四个孩子,都娶了不同国籍的妻子……这里把所有国家的各个个人熔化成一个新的民族,”她所描绘的现象最有可能发生在

2016年高考全国二卷历史试题及答案

2016年全国二卷高考历史试题 24.图3为三国曹魏《三体石经》的残片,经文中的每个字均用先秦古文,小篆等三种字体刻写。这三种字体反映了() A.当时统一文字的努力 B.汉字演变的历史过程 C.当时字体流行的实际情况 D.汉字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 25.两汉实行州郡推荐,朝廷考试任用的察举制;经魏晋九品中正制,至隋唐演变为自由投考,差额录用的科举制,科举制更有利于() A.选拔最优秀的官吏 B.鉴别官员道德水平 C.排除世家子弟入仕 D.提升社会文化水平

26.宋代,有田产的“主户”只占民户总数20%左右,其余大都是四处租种土地的“客户”,导致这种状况的重要因素是() A.经济严重衰退 B.土地政策调整 C.坊市制度崩溃 D.政府管理失控 27.福建各地族谱中大量关于入台族裔回乡请祖先牌位赴台的记载,此类现象在清乾隆年间骤然增多,这说明乾隆年间() A.族谱编修顺应了移民的需求 B.大量移民已在台湾安居繁衍 C.内地宗族开始整体迁移台湾 D.两岸居民正常往来受到阻碍 28.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日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这种状况表面 A.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 B.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 C.日常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 D.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 29.1930年,鄂豫皖革命根据地英山县水稻单位面积产量增加二三成,有的甚至达到五成,出现“赤色区米价一元一斗,白色区一元只能买四五升”的情况。这主要是因为根据地A.农民生产的积极性高 B.红军英勇奋战保卫农民生产 C.政治主要精力用于增产 D.人民打破国民党的经济封锁

高考全国卷历史真题分类汇编必修

2015——2017年高考全国卷历史真题分类汇编 必修一:政治文明历程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第1课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分封制、宗法制) 第2课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第3课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第4课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1、(2017·全国Ⅲ卷·27)关于宋太祖驾崩前夜宋太宗(时为晋王)的活动,北 宋时期有不同记载。《续湘山野录》记载,宋太宗当晚曾与其兄宋太祖在宫中饮酒,并宿于宫中;《涑水记闻》则称,那晚宋太宗并未进宫。这反映出 A.历史事实都是通过历史叙述呈现 B.同一历史事实会有不同历史记载 C.历史叙述不能客观准确再现历史事实 D.综合多种历史叙述即可确认历史事实 答案:B 解析:从材料中“宋太祖驾崩前夜宋太宗(时为晋王)的活动,北宋时期有不同记载。”可知同一件事有可能出现截然相反的说法,所以答案选B。A与C、D说法太过绝对。 考点:史学常识 2、(2017·全国Ⅰ卷·24)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 朝歌(今河南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奭于燕,都蓟(今北京)。分封 A.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 B.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 C.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D.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

答案:A 解析:从题目可知考察的分封制起到的作用,把贵族分封到地方,应有助于加强中央与地方的联系交流,所以答案选A。材料并没有涉及君主专制(秦朝开始)和贵族世袭(血缘关系),所以B、D排除;C指的是秦统一六国后实行的郡县制。考点:西周的分封制 3、(2017·全国Ⅰ卷·25)表1为西汉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变化表。据此可知 A.诸侯王国与朝廷矛盾渐趋激化 B.中央行政体制进行了调整 C.朝廷解决边患的条件更加成熟 D.王国控制的区域日益扩大 答案:B 解析:从表中西汉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数目增多,可判断出中央的势力有所增强,这就有助于解决边疆问题,所以答案选B.A、B材料无法体现;(A王国问题在汉武帝元朔二年(前127)颁布推恩令得以解决;B材料涉及的是地方)D、区域应该是缩小。 考点:汉代的政治制度 4、(2017·全国Ⅰ卷·26)表2为不同史籍关于唐武德元年同一事件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2010-2019十年高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 专题24 全国卷开放式新题型

十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2010-2019)历史 专题24 全国卷开放式新题型 1.(2019年全国卷ⅠT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凡读本书请先具下列诸信念: 一当信任何一国之国民,尤其是自称知识在水平线以上之国民,对其本国已往历史,应该略有所知。 二、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略有所知者,尤必附随一种对其本国已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 三、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有一种温情与敬意者,至少不会对其本国已往历史抱一种偏激的虚无主义,亦至少不会感到现在我们是站在已往历史最高之顶点,而将我们当身种种罪恶与弱点,一切诿卸于古人。 四、当信每一国家必待其国民备具上列诸条件者比数渐多,其国家乃再有向前发展之希望。 ——钱穆《国史大纲》(1940) 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答案】言之有理即可 本题是评论性的开放性试题。本题主要是要读懂材料中的观点。根据“三、所谓对其本国己往历史有一种温情与敬意者,至少不会对其本国已往历史抱一种偏激的虛无主义......”可以得出钱穆的主要观点是我们对待历史,不能从现有的社会环境及观念去评判过去,而应该从当时把当时的时代背景考虑进去,进而去辩证地看待过往的历

史。具体的史实论证可以结合比如秦始皇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等史实。既要看到其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国家统一,民族融合,经及中国古代文明发展所起到的作用。也要看到封建专制给当时的人们带去的压迫,以及对封建社会晚期中国社会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2.(2019年全国卷Ⅱ T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注:“自然进程”是指人与自然的互动;“人文进程”是指文明与文明、人群与人群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有史以来,人们试图以各种方式认识历史。材料反映了一位学者对19和20世纪世界历史的认识,对此认识提出你自己的见解(赞成、质疑、修改皆可),并说明理由。(要求:见解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答案】言之有理即可。 本题是一题开放性试题。题目要求是对材料中的观点进行认识与评价。从材料中的信息可以看出作者的观点主要是从人与自然,文明与文明碰撞接触这两个方向去认识的。我们可以抓住其中的一个比较容

2016年高考文综历史全国卷3含答案

绝密★启用前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文科综合·历史(全国Ⅲ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周代青铜器上的铭文与商代相比,字数越来越多,语句也愈加格式化。这些铭文大都记述个人业绩,追颂祖先功德,希冀子孙保用。这表明西周时【B】 A.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文字体系B.形成了重视历史传承的风尚 C.宗法制度受到了严重的挑战D.青铜器的功用发生重大改变 2.东汉王充在《论衡》中说:“萧何入秦,收拾文书(国家档案文献),汉所以能制九州者,文书之力也。”其意在说明,西汉成功地实现对全国的统治,是因为汉初【B】 A.实行了崇尚儒家的政策B.继承了秦朝的基本制度 C.未能充分发挥文书功能D.官吏熟知秦朝典章制度 3.唐太宗对南朝后期竞相模仿萧子云书法的风气表示不屑,认为其“仅得成书,无丈夫之气”,只有王羲之的书法才“尽善尽美”,于是连西州(今吐鲁番)幼童习字的范本都是王羲之书帖。王羲之在中国书法史上地位的确立,是因为【C】 A.皇帝好恶决定社会对艺术的批判B.王羲之的艺术成就不可超越 C.艺术水平与时代选择的共同作用D.朝代更替影响艺术评判标准 4.明末有人描述江南农村的变化时说,百年前的雇工“戴星出入,俗柔顺而主令尊”,如今“骄惰成风,非酒食不能劝”“夏必加下点心,冬必与早粥”。这一变化反映了【A】A.市镇经济与手工业的发展B.政府积极推行重农政策 C.社会矛盾日益尖锐D.农业中人身依附关系强化

历年高考历史全国卷试题及答案 (自动保存的)

2012年高考全国卷历史部分 24.汉武帝设置十三州刺史以监察地方,并将豪强大族“田宅逾制”作为重要的监察内容,各地财产达300万钱的豪族被迁到长安附近集中居住。这表明当时 A.政权的政治与经济支柱是豪强大族 B.政治权力与经济势力出现严重分离 C.抑制豪强是缓解土地兼并的重要措施 D.经济手段是巩固专制集权的主要方式 25.许仙与白娘子自由相恋因法海和尚作梗终成悲剧,菩萨化身的济公游戏人间维持正义。这些在宋代杭州流传的故事,反应出当时 A.对僧人爱恨交加的社会心态 B.民间思想借助戏剧广泛传播 C.中国文化的地域性特色浓厚 D.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 26.明后期松江人何良俊记述:“(正德)以前,百姓十一在官,十九在田……今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昔日原无游手之人,今去农而游手趁食(谋生)者又十之二三也。大抵以十分百姓言之,已六七去农。”据此可知 A.工商业的发展造成了农业的衰退 B.工商业发展导致了社会结构的变动 C.财富分配不均引起贫富分化加剧 D.无业游民增加促成了工商业的发展 27.理学家王阳明说:“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其归要在于有益生人(民)之道,则一而已……四民异业而同道。”在此,王阳明 A.重申传统的“四民”秩序 B.主张重新整合社会阶层 C.关注的核心问题是百姓生计 D.阐发的根本问题是正心诚意 28.清代内阁处理公务的案例“积成样本四巨册”,官员“怀揣摹此样本为急”,时人称之为:“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旧葫芦样,要把葫芦仔细看。”这反应出当时 A.内阁职权下降导致官员无所事事 B.政治体制僵化官员拘泥规则 C.内阁机要事务繁忙官员穷于应付 D.皇帝个人独裁官员惟命是从

2010年江苏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 柳宗元《封建论》载:“时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符合这一论断历史时期是 A.秦朝 B.西汉C.南北朝D.唐朝2.诗人左思在其《咏史》中沉郁悲歌:“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造成这一社会状况的制度原因是 A.征辟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3.“元起朔方,固已崇尚释教(佛教),及得西域,世祖以其地广而险远,……思有以因其俗而柔其人,乃郡县土番之地,设官分职,而领之于帝师。"这里的“官"隶属于 A.宣政院 B.中书省 C.理藩院 D.行中书省4.东汉南阳太守杜诗“造作水排,铸为农器,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水排"主要应用于 A.灌溉 B.制瓷C.耕种 D.冶铁 5.“圣人不责人之必能,是以人人皆可以为圣。”这句话最符合下列哪位思想家的主张? A.朱熹 B.李贽C.陆九渊 D.黄宗羲 6.右图展示了近代某一次重要战役,对此叙述正确的是 A.战役结束后清舰队全军覆没 B.清朝军民反割台斗争的关键战役 C.清军将领邓世昌于此役壮烈殉国

D.战役发生于清军运兵朝鲜途中 7.近代史上,顽固派“其貌则孔也,其心则夷也”的指责主要针对下列哪位人物的思想主张 A.魏源 B.李鸿章 C.康有为 D.孙中山 8.“所谓立宪政体,所谓国民政治,果能实现与否,纯然以多数国民能否对于政治,自觉其居于主人的主动的地位为唯一根本之条件。"这反映陈独秀提倡新文化运动的根本出发点是 A.传播西方进化论与人性思想 B.打击袁世凯尊孑L复古行径 C.抨击立宪道路号召暴力革命 D.批判封建思想唤醒民众觉悟 9.徐珂《清稗类钞》记述:“先由男子陈志愿于父母,得父母允准,即延介绍人约期订邀男会晤,男女同意,婚约始定。”这反映晚清婚俗的变化是 A.媒妁之言控制婚约缔定 B.婚姻尊重当事人的意愿 C.婚姻听凭父母安排 D.婚姻仪式简约文明 10.某年9月6日重庆《大公报》社评:“自上月20日以来,我军在北方发动了大规模的运动战。平汉、正太、同蒲三路同时发动反攻,铁路到处被破坏,冀晋豫三省同时报捷。斩获既多,并克复了重要据点。"据此推断该战事应是 A.百团大战 B.平型关战役 C.太原会战 D.台儿庄战役11.右图反映了国民政府统治时期某一经济状况,对图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抗战胜利后政府获得大量经济赔偿 B.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刺激了货币发行 C.货币大量增发给民族工业巨大压力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