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方山子传(学案)

方山子传(学案)

方山子传(学案)
方山子传(学案)

《方山子传》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实词和虚词,提高文言文阅读鉴赏能力;

2.鉴赏方山子的隐士形象;

3.领会作者隐藏在字里行间对方山子及同类人生活的向往之情。

【学法指导】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课时安排】1课时

【自主先学】

1.通读文章,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闾.里()岐.亭()方山冠.()

陈慥.()矍.然()少.时()

见.于眉间()阳.狂()傥.见之()

2.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

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

稍壮,折节

..()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

()于光、黄间,曰岐亭。庵居蔬食

..()。

....(),不与世相闻

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见其所著帽,方屋而高,曰:“此岂.()

古方山冠之遗像

..()乎?”因谓之方山子。

翻译:

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

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

..()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

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翻译:

余既耸然异.()之,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前十有九年,余在岐下,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今几日耳,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而岂山中之人哉!

然方山子世有勋阀

..(),当得官,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

而其家在洛阳,园宅壮丽,与公侯等.()。河北有田,岁得帛千匹,亦足以富乐。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

翻译:

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阳狂

..()垢污,不可得而见,方山子傥.()见之与!

翻译:

【归纳探究】分析文本——探究方山子人物形象

1.苏轼邂逅方山子后“耸然异之”,说说方山子有哪些异人之处?

2.得知作者被贬原因,方山子的反应是“俯而不答,仰而笑”,他跟苏轼有没有共同遭遇,如何理解这个细节的丰富含义?

【当堂检测】

1. 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①欲以此.驰骋当世②以.勇气闻于诸侯

B. ①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②返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

C. ①晚乃遁于.光、黄间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D. ①呼余宿其.家②吾其.还也

2. 清代王文儒评此文说:“隐字侠字节乃一篇之主脑。”请选出下面四组中全都是具体

描述方山子“隐”的生活、思想和行为的一组()

①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②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

③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④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⑤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⑥晚乃遁于光、黄间

A. ①②④⑤

B. ②④⑤⑥

C. ①③④⑤

D. ②③④⑥

3. 下列对有关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方山子出身贫寒,自幼苦读,意欲以此驰骋当世,但不得意,晚年隐逸光州、黄州一带,自得其乐。

B. 传主少年、壮年时血气方刚,意气风发,一身侠气;晚年时安贫乐道,心境恬淡。作者有意识选择这两种具有对比性的行为表现来丰富其形象。

C. 作者写方山子,实际上是悲“不遇”。但作者方以诗文遭祸,不便直言,于是在文中隐约其辞。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方山子传》是苏轼在黄州的心态的一种形象的折射。

D. 这篇文章虽称作“传”,实际上只是粗线条地勾勒了陈慥生活中的几个断面。作为人物传记,其写法同欧阳修的《六一居士传》如出一辙。

方山子传教案

方山子传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疏通文句,弄懂文意,提高文言阅读能力。 2、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分析,明确方山子的独特个性与人生取向。 3、体会作者借传主形象体现自己情志的笔法,提高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 1、能够按字面意思直译古文。 2、在了解字面意思的基础上,能够在头脑中重现古文内容,感受和理解传主与 常人迥异的生命取向。 教学难点: 深层理解打动作者苏轼的方山子之“异”的内涵。 课时安排: 一课时 一、导入激趣: (展示图片)看到这张图片你会想到什么?(河东狮吼) “河东师吼”这个成语比喻凶悍的女性,也用以嘲笑惧妻的人。 你知道这个成语是谁最先说出的,讲的是谁的故事呢? 苏轼有个朋友叫陈慥,字季常,自称龙丘先生,好宾客,又喜欢养歌妓。其妻柳氏是河东人,爱嫉妒,常常当着客人的面就与陈季常大闹,让他下不了台。苏轼曾写诗道:“龙丘居士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 苏轼笔下的可怜虫陈慥是谁?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方山子传》的传主方山子。(板书标题)香港电视剧和电影《河东狮吼》中的陈季常是个惧内的风流才子,那么陈季常究竟是个怎样的人呢?我们从这篇课文中可以换另外一个角度了解他。 二、相关常识及学习目标: 1、作者回顾: 苏轼:宋代文学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天性豪迈旷达,仕途曲折。诗、文、词、书、画皆卓然为一代大家。 2、文体知识: 人物传记是以记载人物生平事迹为主要内容的文体。为自己写的传叫自传,如《五柳先生传》,为他人写的传叫别传。本文是一篇颇具艺术匠心的别传。 3、明确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字词,疏通文句; (2)分析人物形象,明确方山子的独特个性与人生取向; (3)体会作者借传主形象体现自己情志的笔法。 三、探究生趣: 点名学生读课文,其他人认真听,听听字音读正确没有,思考这篇文章写了什么内容。(学生读,正音,齐读重要字。) 探究一:本文的文言字词你都掌握了吗?你能够流畅地翻译吗? 生提出预习翻译时的疑难处,学生解惑,点出文中的重点字词,教师做相应的引导,点名学生翻译重要语句(提醒学生直译为主)。

高一语文高效课堂:方山子传复习学案 .6.14

高一语文高效课堂资料 一轮复习检测学案 《方山子传》复习学案 复习目标 1.梳理文言基础知识(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文言句式等) 2.积累古代文化常识(古人“名”与“字”的关系) 3.拓展文言阅读,概括与分析文意,准确判断句读和翻译文言句子 【自学质疑】 任务一:有声诵读....课文,边读边重拾记忆....文中已标注的重要文言基础知识 任务二:浏览..课下注释,记忆..其中的重点知识解读 任务三:读一读...,记一记...,落实《学案导学》P87“识记”部分 【训练展示】 1.重点词语 ⑴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 ⑵闾里之侠皆宗.之 ⑶稍壮,折节..读书 ⑷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 ⑸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 ⑹过岐亭,适.见焉 ⑺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 ⑻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⑼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 ⑽①使.酒好剑②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 ③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 ⑾方山子傥.见之与 2.通假字 ⑴往往阳狂污垢 ⑵方山子倘见之与 ⑶前十有九年 ⑷犹见于眉间 3.古今异义 ⑴见其所著帽,方屋..而高 ⑵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 乎 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⑷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 4.词类活用(先指出活用,再解释) ⑴岁.得帛千匹 ⑵见方山子从.两骑 ⑶余既耸然异.之

5.特殊句式 ⑴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⑵亦足以富乐 ⑶鹊起于前⑷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 ⑸何为而在此? 6.一词多义 因:小结:“因”的意义和用法 (1)因谓之方山子 (2)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 (3)相如因持璧却立 (4)不如因而厚遇之 (5)因击沛公于坐 (6)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7)蒙故业,因遗策 (8)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 而:小结:“而”的意义和用法 (1)俯而不答,仰而笑 (2)使骑逐而射之 (3)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5)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6)吾尝终日而思矣 (7)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8)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9)某所,而母立于兹 7.重点语句翻译(先划出得分点,再翻译) (1)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 (2)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3)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阳狂垢污,不可得而见,方山子傥见之与? 8.积累课文中相关的文化常识(古人的“名”和“字”的关系)

方山子传练习

方山子传苏轼 方山子,光、黄①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②为人,闾里③之侠皆宗④之。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见其所著帽,方耸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⑤之遗象乎?”因谓之方山子。 余谪⑥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余既耸然异之。 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⑦好剑,用财如粪土。前十九年⑧,余在岐山(12),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方山子怒马⑨独出,一发得之。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今几日耳,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而岂山中之人哉? 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而其家在洛阳,园宅壮丽与公侯等。河北有田,岁得帛千匹,亦足以富乐。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 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阳狂垢污,不可得而见。方山子倘⑩见之欤? 注释 1、光、黄:即光州和黄州。光州和黄州邻接,宋时同属淮南西路。 2、朱家、郭解:二人都是西汉时的游侠,喜替人排忧解难。 3、闾里:乡里。 4、宗:尊奉。 5、折节:改变以往的志向行为。 6、方山冠:汉代祭祀宗庙时乐舞者所戴的一种帽子。唐宋时,隐者常喜戴之。 7、谪:降职。苏轼是在元丰三年(1080年)贬到黄州的。黄:今湖北黄冈。 8、使酒:酗酒任性。 9、前十有九年:即嘉祐八年(1063),作者任凤翔府签判。 10、怒马:使马怒,即纵马向前。 11、傥:或许。 12、歧山:地名,指凤翔。 13、方山子:即宋陈慥,字季常。晚年隐居在光州、黄州一带名叫岐下,苏轼在任凤翔签判时,与其相识。 14、岐下:地名,指凤翔。 15、岐亭:镇名,在今湖北麻城。 16、屋:帽顶。 17、精悍:精明强干。 18、世有勋阀:世代有功勋,属世袭门阀。 19、等:等同,相类似。 20、阳狂:假装疯癫。阳,通“佯”,假装。 21遁:隐居。 方山子传练习 1. 画线词读音解释正确的是() A.弃车马,毁冠服 guàn,帽子 B.见其所著帽 zhù,戴 C.晚乃遁于光、黄间 dùn,隐居 D.庵居蔬食 sì,给……吃 2.对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方山子怒马独出 (使马怒,即纵马向前) B.方山子亦矍然 (吃惊注视的样子) C.余既耸然异之 (通"悚",惊奇) D.方山冠之遗像 (死者的相片) 3.对下列画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稍壮,折节(改变以往的志向和行为)读书 B.环堵(环绕房屋的院墙)萧然,而妻子奴婢 C.使酒(因酒使性,嗜酒)好剑,用财如粪土 D.往往阳狂(假装疯癫)垢污,不可得而见 4.对下列画线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皆弃不取,独来穷(穷僻、偏僻)山中 B.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精明强干) C.方山子傥(倜傥)见之欤 D.欲以此驰骋(放开手脚干一番事业)当世 5.对下列画线词意义用法解释错误的一项() A.闾里之侠皆宗之(以为宗,尊奉,推崇,意动用法) B.余既耸然异之(对……感到惊奇,意动用法)

《方山子传》教学实录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b56674410.html, 《方山子传》教学实录 作者:梁诗莹梁惠红 来源:《广西教育·A版》2018年第11期 【摘要】本课以苏轼为何为方山子作传及沈德潜为何评价《方山子传》是“传中变调”为引子,抓住“耸然异之”这个关键词,以“追因”的方式推进整个教学过程,引领学生逐步找到问题的答案,既让学生懂得“写了什么”,又使学生理解作者“为什么写”“为什么这样写”。 【关键词】因果语文方山子传教学实录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11A-0020-04 一、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苏轼的一篇文章——《方山子传》。看题目我们知道这篇文章是一篇人物传记。但是你们知道吗?苏轼其实是不喜欢写人物传记的,他曾经说自己“平生不为行状碑传”,“行状碑传”就是墓志碑文和人物传记。本不爱写人物传记的苏轼为什么要给方山子作传呢?另外,沈德潜曾评价《方山子传》是“传中变调”,这又是为什么呢?古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要找到这两个问题的答案,我们就得熟读课文。下面请大家打开课本第80页,齐读一遍课文。(学生齐读课文,教师板书课题和作者) 【设计意图】课堂伊始,教师抛出了两个“果”——苏轼破例作传、《方山子传》是“传中变调”。因二者均能自然地引发学生思考,故能顺势生发出两个相互渗透的问题:苏轼为何给方山子作传?《方山子传》为何被称为“传中变调”?而以问题导入,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师:大家读得很好,字音把握得也很准确,看来预习得不错。学习这篇文章,希望我们能实现两个学习目标:①疏通文意,把握方山子的形象内涵;②知人论世,理解方山子的形象意义。 【设计意图】展示学习目标,让学生对即将开展的课堂心中有数。 二、检测翻译,疏通文意 师:理解文意,是开展文本赏析的基础环节,课前已布置大家串译全文,现在我们通过课堂翻译PPT上的重要句子,检测大家的预习效果。(课件出示检测文句:①折节读书,欲以 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②余既耸然异之。③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而岂山中之人哉?④此岂无得而然哉?)

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4-5《方山子传》学案设计(含答案)

《方山子传》学案 一、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能够按字面意思直译古文。 2、过程与方法:体会作者借传主形象体现自己情志的笔法,提高鉴赏能力。 3、情感与态度:体会方山子虽身处逆境但仍超然物外的旷达精神。从而认识到写作是排遣忧愁、抒发情志的重要工具。 二、导读 (1)作者生平: 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杰出文学家、书画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苏轼二十一岁中进士,神宗时期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受诬陷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在黄州四年多曾于城东之东坡开荒种田,故自号“东坡居士”。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被贬惠州、儋州。大赦北还,途中病死在常州,葬于河南郏县,追谥文忠公。 (2)背景介绍: 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怀才不遇,与方山子遭遇相似。一个是读书没有受到赏识的陈季常,另外一个是当官不受重用的苏轼,两人可谓“同是天涯沦落人”,惺惺相惜。

作者选择某人作为传主,一定是对方的身上有着某些令他特别感兴趣的东西,方山子弃荣利功名而自甘淡泊贫贱的行动,对大难不死的苏轼有不少的触动,作者结合自己当时被贬黄州的处境,于文字之外,又寓有自己之情,是借他人之酒浇自己胸中之块垒。写方山子未尝不是自悲不遇,本文可以说是作者在黄州心态的一种形象的折射。(3)传记 人物传记是以记载人物生平事迹为主要内容的文体。为自己写的传叫自传,如《五柳先生传》,为他人写的传叫别传。本文是一篇颇具艺术匠心的别传。 三、导思 1、方山子是一个怎样的人? 2、看看方山子与常人不同体现在哪些地方 3、由此看出苏轼写作本文仅仅是为了记方山子其人吗?还是另有深意?” 4、文中还有一处细节,在得知作者被贬原因时,方山子的反应是“俯而不答,仰而笑”,他跟苏轼有没有共同遭遇?如何理解这个细节的丰富涵意? 5、文章所分成的五段中,每段各写了什么资料?用了怎样的叙述方法? 6、“文似看山不喜平”,作文最忌平淡,请问此文是如何打破平淡,塑造丰满形象的? 7、第三自然段用的是什么表达方式?

方山子传导学案及练习

《方山子传》练习学案苏轼 1.“①弃车马,毁冠服②见其所著帽”加点字的读音和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①guàn帽子②zhù戴 B.①guān帽子②zhuó戴 C.①guàn戴着帽子②zhù穿的衣服 D.①guān戴着帽子②zhuó穿的衣服 2.“①闾里之侠皆宗之②庵居蔬食”句中加点字的正确词义是() A.①祖宗②食物 B.①尊崇②吃 C.①同宗②粮食 D.①宗族②给……吃 3.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稍壮,折节(改变以往的志向和行为)读 书 B.环堵(环绕房屋的院墙)萧然,而妻子奴婢 C.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因酒使性)好剑,用财如粪土 D.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佯狂(假装疯癫)垢污,不可得而见 4.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闾里之侠皆宗(推崇)之 B.稍壮,折节(改变志节、行为)读书 C.方山子傥(或许)见之欤 D.欲以此驰骋(纵马奔跑)当世 5.对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庵(在小草屋)居蔬食 B.余既耸然异(感到惊奇)之 C.见方山子从(跟随)两骑 D.岁(每年)得帛千匹 7.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的字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见其所著帽,方耸而高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①余既耸然异之②他植者则不然 C.①晚乃遁于光、黄间②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D.①呼余宿其家②其皆出于此乎 8.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的字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②使从事于期间,今已显闻 B.①余既耸然异之②余闻光、黄间多异人 C.①使从事于期间,今已显闻②使骑逐而射之,不获 D.①欲以此驰骋当世②亦足以富贵 9.方山子的一生可以用“侠”“隐”两个字来归纳,下面各句编为四组,均能表现其“侠”的特点的一组是() ①闾里之侠皆宗之②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③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 ④怒马独出,一发得之⑤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⑥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 A.①③④⑤ B.②③④⑥ C.①④⑤⑥D .②③⑤⑥ 10.下面四组中全都是具体描述方山子“隐”的生活、思想和行为的一组( ) ①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②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 ③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④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⑤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⑥晚乃遁于光、黄间

《方山子传》导学案

《方山子传》导学案 【教学目标】 1.积累:常见实词、虚词及相关文学常识; 2.理解:传主的事迹与精神风貌; 3.探讨:作者写作的原因。 [预习课文] 1、字音 闾( )里折( )节岐( )亭陈慥( ) 矍( )然勋( )阀阳狂垢( )污傥( ) 2、重点字词 稍壮,折节读书 然终不遇 庵居蔬食 方山子亦矍然 适见焉 问余所以至其家 环堵萧然 前十有九年 然方山子世 当得官 往往阳狂垢污 方山子傥见之与 [问题探究] 1、方山子何许人也?找出文中的信息句, 2、在方山子身上,最能打动苏轼的是他的“异”,那么方山子“异”在何处? 4、得知作者被贬原因,方山子的反应是“俯而不答,仰而笑”,如何理解这个细节背后的丰富内容? [达标检测]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准确的一项是( ) A.然终不遇:不得志 B.余既耸然异之:害怕的样子

C.欲以此驰骋当世:纵马奔跑 D.方山冠之遗像:死者的相片 2、下列每组句子中下划线字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见其所著帽,方屋而高 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①余既耸然异之②他植者则不然 C.①晚乃遁于光、黄间 ②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D.①呼余宿其家②其皆出于此乎 3、清代王文儒评此文说:“隐字侠字节乃一篇之主脑。”请选出全都是具体描述方山子“隐”的生活、思想和行为的一组( ) ①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 ②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 ③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 ④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⑤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 ⑥晚乃遁于光、黄间 A.①②④⑤ B. ①③④⑤ C. ②④⑤⑥ D. ②③④⑥ 4、下列各项对文章分析阐述准确的一项是() A、方山子出身贫寒,自幼苦读,意欲以此驰骋当世,但不得意,晚年隐逸光州、黄州一带,自得其乐。 B、传主少年、壮年时血气方刚,意气风发,一身侠气;晚年时安贫乐道,心境恬淡。作者有意识选择这两种具有对比性的行为表现来丰富其形象。

方山子传文言文阅读 翻译及答案电子教案

方山子传文言文阅读翻译及答案

方山子传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见其所著帽,方耸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乎?”因谓之方山子。 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余既耸然异之,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前十有九年,余在岐山,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今几日耳,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而岂山中之人哉? 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而其家在洛阳,园宅壮丽,与公侯等。河北有田,岁得帛千匹,亦足以富乐。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 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阳狂垢污,不可得而见,方山子傥见之与? 1. 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①欲以.此驰骋当世②其后以.博学宏诃,授集贤殿正字 B. ①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②返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 C. ①晚乃遁于.光、黄间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D. ①呼余宿其.家②累于此者既佚矣,幸无患。吾其.何择哉!

2.下面四组中全都是具体描述方山子“隐”的生活、思想和行为的一组() ①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②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 ③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④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⑤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⑥晚乃遁于光、黄间 A. ①②④⑤ B. ②④⑤⑥ C. ①③④⑤ D. ②③④⑥ 3. 下列对有关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方山子出身贫寒,自幼苦读,意欲以此驰骋当世,但不得意,晚年隐逸光州、黄州一带,自得其乐。 B. 传主少年、壮年时血气方刚,意气风发,一身侠气;晚年时安贫乐道,心境恬淡。作者有意识选择这两种具有对比性的行为表现其丰富形象。 C. 作者写方山子,实际上是悲“不遇”。但作者方以诗文遭祸,不便直言,于是在文中隐约其辞。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方山子传》是苏轼在黄州的心态的一种形象的折射。 D. 这篇文章虽称作“传”,实际上只是粗线条地勾勒了陈慥生活中的几个断面。作为人物传记,其写法同欧阳修的《六一居士传》如出一辙。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4分) (2)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3分)

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方山子传》同步练习

《方山子传》练习 一、基础巩固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见其所著.帽,方屋而高著:戴 B.方山子傥见之与傥:或许 C.方山子亦矍然 ..矍然:失望的样子 D.精悍 ..之色,犹见于眉间精悍:精明强干 2.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见其所著帽,方屋而.高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B.余既耸然.异之他植者则不然. C.晚乃遁于.光、黄间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D.呼余宿其.家其.皆出于此乎 3.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 A.方山子傥见之与 B.前十有九年,余在岐下 C.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 D.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 4.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 A.余既耸然异之 B.见方山子从两骑 C.晚乃遁于光、黄间 D.岁得帛千匹 5.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见其所著帽,方屋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乎?”因谓之方山子。 译文: (2)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阳狂垢污,不可得而见,方山子傥见之与? 译文: 二、阅读鉴赏 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 ~7题。 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前十有九年,余在岐下,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今几日耳,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而岂山中之人哉? 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而其家在洛阳,园宅壮丽,与公侯等.;河北有田,岁得帛千匹,亦足以富乐。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 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阳.狂垢污,不可得而见,方山子傥见之与? 6.方山子的一生可以用“侠”、“隐”两个字来归纳,下面六句话编为四组,均能表现其“侠”的特点的一组是( ) ①用财如粪土②而岂山中之人哉③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④怒马独出,一发得之⑤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⑥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 A.①③④⑤ B.②③④⑥ C.①④⑤⑥ D.②③⑤⑥ 7.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独念”二字一转,回忆陈慥少时情景以及十九年前在岐山的相遇,这是倒叙,但从“今几日耳”又一转,仍然回到此时此地——在岐亭相遇的时间及地点中来。

人教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单元《方山子传》导学案设计教师版

《方山子传》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掌握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以及文言特殊句式,提高文言阅读能力。 2、明确方山子的独特个性与人生取向。 3、体会作者借传主形象体现自己情志的笔法,提高鉴赏能力。 【重点、难点】 1、能够按字面意思直译古文。在了解字面意思的基础上,能够在头脑中重现古文内容,感受和理解传主与常人迥异的生命取向。 2、深层理解打动作者苏轼的方山子之“异”的内涵。 【导入】 苏轼有一好友好宾客,喜宴饮。其妻柳氏非常厉害并且爱忌妒,常常当着客人的面就与其夫大闹,让他下不了台。苏轼就写诗嘲笑他说:“龙邱居士(是苏轼这位好友的别号)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 后来人们便把“河东狮吼”作为妒妻悍妇的代称,还把怕老婆的现象戏称为有“季常癖”。“季常”便是苏轼这位好友的字。 那么,除了怕老婆,这位好友的一言一行还给苏轼留下了哪些深刻的印象呢?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苏轼的《方山子传》。 预习案 一、作者介绍 见教材附录《唐宋八大家小传》。 二、写作背景 通读全文,找出文中交代写作背景的句子。 “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 三、预习作业 1、自行读熟课文,疏通文句,弄懂文意,给生字词注音,标示出课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字、活用字及重要句式。 (1)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本字: ①犹见于眉间(有,通“又”) ②前十有九年(见,通“现”,显现) ③往往阳狂垢污(阳,通“佯”,假装)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古今义 ①欲以此驰骋 ..当世(古义:放开手脚干一番事业。今义:指纵马奔跑) ②方屋.而高(古义:帽顶。今义:指房屋) ③而妻子 ..奴婢皆有自得之意(古义:妻子儿女。今义:指男子的配偶) ④使从事 ..于其间(古义:任职。今义:指投身到事业中) ⑤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 ..至此者(古义:的原因。今义:因果连词) (3)指出下加点词的用法并解释 ①闾里之侠皆宗.之(宗,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宗,尊奉)

方山子传 (教案)

方山子传(教案) 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疏通文句,弄懂文意,掌握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以及文言特殊句式,提高文言阅读能力。2、明确方山子的独特个性与人生取向,体会作者借传主形象体现自己情志的笔法,提高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 能够按字面意思直译古文。在了解字面意思的基础上,能够在头脑中重现古文内容,感受和理解传主与常人迥异的生命取向。 教学难点 深层理解打动作者苏轼的方山子之“异”的内涵。 预习作业 1、自行读熟《方山子传》,疏通文句,弄懂文意,给生字词注音,标示出课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字、活用字及重要句式。 2、你认为方山子的“异”表现在哪些方面? 3、自行置疑,每位学生争取至少提一个问题。 教学过程一、校读。学生互读、齐读。(古文必须要重视“熟读课文”) 二、知识预备。(检测学生自学效果,落实目标1) 三、诱思导学 1、课文导入生齐读: 余秋雨在《东坡突围》中这样写道:“像苏东坡这样让中国人共享千年的大文豪,应该是他所处的时代的无上骄傲,他周围的人一定会小心地珍惜他,虔诚地仰望他,总不愿意去找他的麻烦吧?事实恰恰相反,越是超时代的文化名人,往往越不能相容于他所处的具体时代。”一起“乌台诗案”,把苏轼贬到黄州。苏东坡在黄州的精神遭遇,那阙著名的“卜算子”,用极美的意境道尽了: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渺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师点评: “幽人独往来,寂寞沙洲冷”正是这种难言的孤独,使苏轼彻底洗去了人生的喧闹,去寻找无言的山水,去寻找远逝的古人。在无法对话的地方寻找对话,于是千古杰作《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产生了。而人物传记《方山子传》也作者被贬黄州时写的一篇托文言志的名篇,作者在与朋友对话,对话的核心是:夫风无雌雄之异,而人有遇与不遇之变,假如人生不遇,生命该如何取向?文中,方山子给出了一份答卷,而且这份答卷感动了大文豪苏轼。 2、文本鉴赏(目标2) [鉴赏重点] 通读全文,挖掘打动作者苏轼的方山子之“异”的内涵。 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文本细读,学习抓住文本中的关键句“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牵一发动全身、层层追问的文本解读法。 师:“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 啊,这是我的老朋友陈慥季常呀,怎么会在这里呢? 问题1:作者与方山子遇见时,他的表情如何? 生:惊讶,师:用文中的词是生:矍然 师:作者惊讶,方山子怎么会在这里呢? 问题2:这里具体是指什么地方? 生:光、黄间,岐亭, 师:这一带我们用文本中出现的一个词来概括就是

《方山子传》(导学案).doc1

《方山子传》导学案(一)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1.本课时为第一课时,自查工具书扫清文字障碍,初读课文,重在积累重要的文言字词。 2.认真限时(30分钟)、独立完成,规范书写,保证学案完成质量。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疏通文句,弄懂文意,掌握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以及文言特殊句式,提高文言阅 读能力。 2.明确方山子的独特个性与人生取向,体会作者借传主形象体现自己情志的笔法,提高鉴赏能力。【重点、难点】 1.能够按字面意思直译古文。在了解字面意思的基础上,能够在头脑中重现古文内容,感受和理 解传主与常人迥异的生命取向。 2.深层理解打动作者苏轼的方山子之“异”的内涵。 预习案 一、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杰出文学家、书画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苏轼二十一岁中进士,神宗时期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受诬陷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在黄州四年多曾于城东之东坡开荒种田,故自号“东坡居士”。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被贬惠州、儋州。大赦北还,途中病死在常州,葬于河南郏县,追谥文忠公。 二、写作动机:作者选择某人作为传主,一定是对方的身上有着某些令他特别感兴趣的东西,方山子弃荣利功名而自甘淡泊贫贱的行动,对大难不死的苏轼有不少的触动,作者结合自己当时被贬黄州的处境,于文字之外,又寓有自己之情,是借他人之酒浇自己胸中之块垒。写方山子未尝不是自悲不遇,本文可以说是作者在黄州心态的一种形象的折射。 三、预习作业 1.自行读熟《方山子传》,疏通文句,弄懂文意,给生字词注音,标示出课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字、活用字及重要句式。 2.你认为方山子的“异”表现在哪些方面? 【我的疑问】知人论世初读课文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选修《方山子传》学案练习

《方山子传》自主探究学案 一、趣味链接 河东狮吼——比喻妇人妒悍,大吵大闹。 北宋的时候,有一太常少卿、工部尚书陈希亮,亮有一儿子叫陈慥,此人狂放不羁,傲视世间,视荣华富贵为粪土,尽管是官宦之后,不坐车,不载官帽,和我们今天爱摆架子,摆谱的人不一样。隐居龙丘。当地人不知道他的来历,就叫他“方山子”。元丰三年(1080年),苏东坡因“乌台诗案”被贬到黄州任团练副使,不期遇上陈慥,两人系成为好友。陈慥在龙丘的房子叫濯锦池,宽敞华丽,家里养着一群歌妓,客人来了,就以歌舞宴客,就有点象我们现在招待客人进歌厅的意思差不多。而陈慥的妻子柳氏,性情暴躁凶妒,每当陈欢歌宴舞之时,就醋性大发(其实也是可以理解的)。拿着木杖大喊大叫,用力椎打墙壁(当然她不敢打陈慥,否则就会遭到休妻的惩罚)弄得陈慥很是尴尬。苏东坡就写了一首诗取笑陈慥: 龙丘居士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 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 二、自学目标 识记本文文言实词、虚词意思,归纳文言知识点;体会本文构思——“文似看山不喜平”的精巧与奇特;理解方山子狂放的精神实质。

三、自学任务 1、通读文章,给下列加点的字注意。 少.时()著.帽()见.于眉间()阳.狂()傥.见之() 2、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要求:不参考资料,利用推断法) 犹见.于眉间阳.狂垢污傥.见之光、黄间.隐人 稍壮.驰骋 ..当世弃车 马,毁冠服 .. 余既.耸然异之。独.念方山子从两骑使.酒好剑 当得官,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独来穷.山中 而.其家在洛阳庵.居蔬.食所著.帽 方山子怒.马独出环堵萧然 .. 总结归纳在上面的题目中,你运用了什么推断法: 3、重点语句翻译(要求:圈出重点词,注意句式,语意通顺) (1)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

方山子教案

《方山子传》教案——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与写作用意 2、过程与方法:学习文章变化多端、曲折不平的“文似看山不喜平”巧妙构思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洒脱的人生态度,追求心灵的自由,理解方山子狂放的精神实质。 教学重点 1、认识方山子始侠后隐的行径与神情风貌 2、理解作者隐藏在字里行间对方山子及其同类人生活的赞赏、向往之情。 教学难点:学习文章变化多端、曲折不平的巧妙构思 一、复习小巩固:课堂小检测: 1、指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 前十有九年:“有”通“又”。 犹见于眉间:“见”通“现”。 往往阳狂垢污:“阳”通“佯”。 方山子傥见之与:“傥”通“倘” 2、词类活用: 余既耸然异之:异,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异。 岁得帛千匹:岁,名词作状语,每一年。 见方山子从两骑:从:使动,使......跟随。 3、特殊句式: 徒步往来山中:省略句。 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判断句。 鹊起于前:状语后置。 二、导入: 《方山子传》是方山子要求故友苏轼为他写的呢,还是苏轼主动为故有方山子写的呢?如果是后者,则说明方山子这个人值得苏轼这位大文豪去写,那么方山子身上到底是什么吸引了作者,或引起了作者的兴趣?如果用一个字概括,你认为可以选用哪一个字?结合文本。

三、阅读全文并思考 1、填写方山子个人档案: 原名:陈慥zao4:字:季常号:龙邱居士 别名的来历:其所著帽,方屋而高似“古方山冠” 家庭情况:山中之家:环堵萧然(穷),有妻子奴婢;洛阳之家:园宅壮丽,与公侯等。(富)生平简历: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 稍壮:折节读书,欲以驰骋当世,然终不遇 晚年:遁于光、黄间曰岐亭。 爱好:少时,使酒好剑, 壮举:用财如粪土,骑马打猎。 “龙丘居士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地心茫然。”(苏轼)注:龙丘:陈季常;河东:河东柳氏望族;狮子吼:一说佛道威严降伏外道;一说悍妻 2、鉴赏提示说在方山子身上最能打动苏轼的是他的“异”,那么方山子的“异”表现在哪些方面?表达了作者一种怎样的情感倾向? 明确: (1)他与常人的生活道路不同:少年——血气方刚,一身侠气。成年——折节读书,有志用世。晚年——无所遇合,遁于光、黄间。(人生有三变:文武双全) (2)行为方式或生活态度独特:庵居蔬食,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所著帽,方屋而高。 (3)家庭情况及其大气、大方的行为作风:世有勋阀,岁得帛千匹。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抛弃富贵过着清贫的生活,却还有奴婢,别且妻儿奴婢都能自得其乐)一个人富而有钱,妻儿跟你始终走在一起而其乐融融,这不叫真正的本事,一个贫而无钱,妻儿始终跟你走在一起而其乐融融,这才叫高明的境界。) 表彰陈慥淡泊自守的高洁品德,藉此流露出同为“不遇”的感慨。(换句话说:对老友的知音之情,寄托自己身世之感。这也是本文主旨。) 3、方山子前侠后隐的人生轨迹颇具传奇,文中哪些情节表现其侠?,如此豪侠之人为何要隐?苏轼写作本文仅仅是为了记方山子其人吗,是否另有其它深意? 侠:骑马打猎(英姿飒爽,百步穿杨)。与苏轼马上论兵及古今成败之道。 隐:稍壮,折节读书。予以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有志于世,却不得赏识、任用,不是因为被贬而隐,而是不遇而隐。——良臣择主而事,良禽择木而栖。) 借他人之酒杯浇一己胸中之磊块。他们之间同病相怜,同是天涯沦落人,惺惺相惜。 方山子——不遇: 苏轼被贬也是一种不遇。 赞赏其淡泊自守的高尚的品德。借此流露出怀才不遇的感慨。 四、探究: 1、得知作者被贬的原因,方山子的反应是俯而不答,仰而笑。如何理解这个背后的丰富内

《方山子传》导学案教师版

班级:_______ 姓名:_______ 《方山子传》导学案教师版 第1课时 【旧知检测】 传是以记载人物事迹为主的一种文章。一般人物传记写作常规:介绍人物姓氏、籍贯生卒年月和世系、生平行事。 【考点呈现】 理解文中重要实词虚词、句式。 【尝试练】 (一)作者及思想简介 1、写作背景:本文作于宋神宗元丰年间、作者贬官黄州之时。 2、苏轼的思想:苏轼在儒学体系的基础上濡染佛老,他把儒、佛、老三家哲学结合起来,各家思想对他几乎都有吸引力。他早年具有儒家辅君治国、经世济民的政治理想,有志改革北宋的萎靡的积习。佛老思想一方面帮助他观察问题比较通达,在一种超然物外的旷达态度背后,仍然坚持着对人生、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另一方面,齐生死、等是非的虚无主义又有严重的逃避现实的消极作用。 3、方山子:陈慥,字季常,别号龙邱先生。其父陈希亮曾是苏轼的上司。与苏轼友善。二十年未见,却在岐亭重逢。 相关链接:河东狮吼——比喻妇人妒悍,大吵大闹。 北宋的时候,有一太常少卿、工部尚书陈希亮,亮有一儿子叫陈慥,此人狂放不羁,傲视世间,视荣华富贵为粪土,尽管是官宦之后,不坐车,不载官帽,和我们今天爱摆架子,摆谱的人不一样。隐居龙丘。当地人不知道他的来历,就叫他“方山子”。元丰三年(1080年),苏东坡因“乌台诗案”被贬到黄州任团练副使,不期遇上陈慥,两人系成为好友。陈慥在龙丘的房子叫濯锦池,宽敞华丽,家里养着一群歌妓,客人来了,就以歌舞宴客,就有点象我们现在招待客人进歌厅的意思差不多。而陈慥的妻子柳氏,性情暴躁凶妒,每当陈欢歌宴舞之时,就醋性大发(其实也是可以理解的)。拿着木杖大喊大叫,用力椎打墙壁(当然她不敢打陈慥,否则就会遭到休妻的惩罚)弄得陈慥很是尴尬。苏东坡就写了一首诗取笑陈慥: 龙丘居士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 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 (二)整体朗读,字词正音: 闾(lǘ)里折(zhé)节岐(qí)亭陈慥(cào) 矍(jué)然勋(xūn)阀 阳狂垢(gòu)污傥(tǎng) (三)课文解读 1、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lǘ乡里)之侠皆宗(尊奉)之。稍壮,折节读书,欲以(凭借)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赏识)。晚乃遁(归隐)于光、黄间,曰岐亭。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见其所著帽,方屋(帽顶)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遗留下来的样子,古

最新整理《方山子传》教案

最新整理《方山子传》教案 如何让学生能够按字面意思直译古文。在了解字面意思的基础上,能够在头脑中重现古文内容,感受和理解传主与常人迥异的生命取向。下面是整理的《方山子传》教案,欢迎大家阅读!更多相关信息请关注相关栏目!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疏通文句,弄懂文意,掌握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以及文言特殊句式,提高文言阅读能力。 2、明确方山子的独特个性与人生取向,体会作者借传主形象体现自己情志的笔法,提高鉴赏能力。 教学难点 深层理解打动作者苏轼的方山子之“异”的内涵。 预习作业 1、自行读熟《方山子传》,疏通文句,弄懂文意,给生字词注音,标示出课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字、活用字及重要句式。 2、你认为方山子的“异”表现在哪些方面? 3、自行置疑,每位学生争取至少提一个问题。 教学过程 一、校读。学生互读、齐读。(古文必须要重视“熟读课文”) 二、知识预备。(检测学生自学效果,落实目标1) 1、根据课文内容填补词语。(落实教学重点之在头脑中重现古文内容) ①稍壮,___________,欲以此________________,然终不遇。 ②_____________,不与世相闻;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 ③余告之故。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呼余宿其家。_____________,而妻子奴婢,皆有_____________;余既耸然异之。 ④今几日耳,_____________,犹见于眉间,而岂_____________哉! ⑤然方山子_____________,当得官,使从事于其间,____________。 ⑥皆___________,独来穷山中,此岂_____________哉!

方山子传学案(精细版)

《方山子传》导学案 一、作者与作品 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杰出文学家,书画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苏轼的文学作品标志着北宋文学创作的最高成就。他博学多才,是著名的散文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为著名诗人,同宋代著名诗人黄庭坚并称“苏黄”,为杰出的词人,开辟了豪放词风,同杰出词人辛弃疾并称“苏辛”,对后世产生了很大影响;为著名书法家,同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为著名画家,工枯木竹石。此外,在农田水利、教育、音乐、医药、金石、烹饪等方面都有重要成就。 元丰三年(1080)因“乌台诗案”受诬陷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在黄州四年多,曾于城东之东坡开荒种田,故自号东坡居士。 方山子,即宋代陈慥,字季常,因头戴方山冠,号方山子,别号龙丘先生。晚年隐于光州、黄州间。苏轼任凤翔签判时与其相识,其父陈希亮曾是苏轼的上司。陈季常与苏轼友善,二十年未见,却在岐亭重逢。陈季常好宾客,家有歌妓。妻柳氏非常厉害并且爱忌妒,常常当着客人的面就与陈季常大闹,让他下不了台。苏东坡就写诗嘲笑陈说:“龙丘居士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这就是成语“河东狮吼”的来历。 二、字词正音 闾()里遁()庵居()谪()居矍()然著()帽奴婢()岐()亭挟()二矢()勋()阀()垢污()傥()见之与

三、课文重点字词解释 1、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见其所著()帽,方屋()而高,曰:“此岂()古(古时)方山冠之()遗像()乎?”因(于是)谓()之方山子。 2、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余既()耸然()异()之。 第一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第二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3、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前十有()九年,余在岐下,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方山子怒()马独(单独)出,一发()得之。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今几日耳(),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而岂()山中之人哉! 4、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使()从事()

二年级语文《方山子传》教学设计

二年级语文《方山子传》教学设计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二年级语文《方山子传》教学设计 一、导入:(出示幻灯片)读下列三则文字,指出出处。 1、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名显诸侯。 2、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3、今游侠,其行虽不轨于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 二、读下列三则文字,指出出处。 1、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名显诸侯。 (刘向《晏子春秋》) 2、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3、今游侠,其行虽不轨于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司马迁《史记·游侠列传》) 《晏子春秋》是中国古代第一部传记,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是第一部纯文学的传记,而《史记·游侠列传》又是第一部写侠客的传记。宋人的人物传记突破了史传“史”的藩篱,更重视人物传记“文”的一面,重视传主“隐”的一面,这些传记让那个年代的江湖充满个性的光辉。 三、苏轼的《方山子传》共372个字,这样一个短章写得如长江大河,浑浩流转,一泻千里,不知所之。 在初高我们学习了苏轼大量的诗、词、文,《方山子传》是选修教材中的一篇选修,文浅意深,字面上没有大的障碍,下面我们就围绕下面四个问题结合文本阐述阅读体会。 讨论一:“有人说,方山子就是苏轼自己”,方山子形象寄寓了苏轼怎样的人生追求和生命态度?

◎亦侠亦儒亦道侠风道骨儒心 ◎使酒好剑轻财 ◎异:隐与侠 ◎豪纵盛气,文韬武略 总之,执着而又超越 追求心灵自由而又不逃避 屈原:屈大侠 司马迁:司马大侠 李白:李大侠 千古文人侠客梦 讨论二:正史人物传记有一套固定的结构程式和布局章法:姓名籍贯世宗逐一叙其生平行事,是直线型结构,而《方山子传》结构上曲折跌宕,是破格变调之作,结合文本分析本文结构上的特色(对比映衬、虚实结合、结尾意蕴深远)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 ◎时空穿插错落

方山子传教学设计

《方山子传》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生自主学习,教师点拨,学生积累常见的实词、虚词等文言知识。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分析,学生了解传主的重要事迹和精神风貌,培养学生整体感知和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遭遇困难与挫折时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积累常见的实词、虚词等文言知识。 教学难点:通过阅读分析,学生了解传主的重要事迹和精神风貌,培养学生整体感知和概括能力。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语】 课前给大家讲个故事。宋朝有一位文学家苏轼,。他擅长诗词,文章也写得很好,是朝中重臣,皇帝非常看重他。不过有一次,有人参奏他写诗讥刺朝政,皇帝很生气,就把他从朝中贬到黄州,也就是现在的湖北黄冈。 苏东坡在黄冈有个好友陈慥,字季常,号方山子。他们两人的爱好差不多,都喜欢游山玩水,写诗作赋,喜欢研究佛教的道理,还喜欢在一起饮酒。他们饮酒的时候,都有一个习惯,就是喜欢请来一些美女,在一边歌舞助兴。可是陈慥的夫人柳月娥很爱吃醋,很不满意陈慥的行为,尤其不满意的就是陈慥喝酒时找美女来斟酒夹菜,跳舞唱歌。有时,美女们正唱着歌、跳着舞,柳氏就来了,把美女们全都赶走,后来,陈慥跟苏东坡两人在喝酒的时候,就不敢找美女来陪酒了。 一天晚上,苏东坡又到陈慥家来。两个人一边喝着酒,一边谈佛论道。两人讲来讲去,

越讲越泄气。陈慥说:"我们两个讲来讲去,把情绪搞坏了。我知道有两个美女唱得非常好,今晚干脆请她们给咱们唱两首歌。咱们边听边喝,不是挺好吗?"陈慥立刻吩咐手下人把那两个歌女找来,和苏东坡端着酒杯,听着两位歌女给他们唱歌,又觉得人世也有美好的东西。没料到夫人的丫鬟听见了,赶紧向夫人禀报,夫人从屋里出来怒火中烧。两人只好散了。第二天,苏东坡写了首诗,送给陈慥。这首诗是:"龙丘居士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意思是说,您这位居士真是挺可怜哪,又说空又说有,晚上不睡觉。说了半天,护法的狮子来了,这么一叫唤,吓得您连拄杖都掉了,心里空空荡荡的。说河东狮子,是因为柳月娥老家是河东人。这就是成语“河东狮吼”的来历。比喻妇人妒悍,大吵大闹。同时,又因为陈慥字季常,后来人们就把怕老婆的人称为“季常癖”。 这个陈慥是谁呢?他有着怎样的家世和人生经历呢?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他。 二、课内知识梳理 1.整体朗读,字词正音: 闾(lǘ)里折(zhé)节岐(qí)亭陈慥(cào) 矍(jué)然勋(xūn)阀阳狂垢(gòu)污傥(tǎng) 2.归纳文言知识点 (1)通假字:前十有九年:“有”通“又”。 犹见于眉间:“见”通“现”。往往阳狂垢污:“阳”通“佯”。 (2)古今异义词: 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乎:遗像,古义,流传下来的样子。今义:人死后留下的画像。 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妻子,古义,妻子和孩子。今义:男人的配偶。 (3)词类活用: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