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大班数学:有趣的测量

大班数学:有趣的测量

大班数学:有趣的测量
大班数学:有趣的测量

大班数学:有趣的测量

大班数学:有趣的测量

【活动目标】

1能用自然物测量物体的长度,初步掌握测量的方法。

2能用数字记录,并用语言表述测量结果。

3探索用身体部位进行测量,体验测量的乐趣。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吸管、记录表、铅笔、水彩笔等各若干。

【活动过程】

1.以“做桌布”为题导入,引发幼儿测量的兴趣。

引导语:小朋友,昨天我想为这张桌子铺上漂亮的桌布,可是我到商店去买布的时候遇到了难题,售货员问我要剪多长、多宽的布,我却不知道,这可怎么办呢?

(1)引发幼儿说说有什么办法可以知道买多长、多宽的布呢(测量)。(2)集体讨论可以用什么办法测量桌子,鼓励幼儿大胆表达,教师点评幼儿的想法。

2.引导幼儿动手测量桌子的边,探索测量的方法。

(1)引导幼儿用吸管自主测量桌子的边,教师观察幼儿测量的已有经验。

(2)师幼交流测量情况,教师记录,提出问题:为什么用一样长的吸管测量同样的桌子的边,会有不一样的结果呢?

(3)请2—3个幼儿现场测量,引导幼儿发现测量中的问题,并说一说:应该怎么测量呢?

3.教师示范讲解,让幼儿了解正确的测量方法。

(1)教师演示讲解正确的测量方法。

(2)出示记录表,介绍记录内容与方法。

(3)幼儿用吸管再次测量桌子的边,学习正确的测量方法。教师重点观察幼儿测量的方法,提醒幼儿用数字记录,并与同伴交流分享自己测量的结果。

(4)师幼交流测量的结果,鼓励幼儿大胆用语言表述自己的测量结果。

引导语:你又用吸管测量了桌子的边,量了几次才量完?画了几个记号?

4.幼儿测量不同的物体,继续学习正确的测量方法。

(1)师鼓励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物体继续进行测量,并介绍记录方式。

(2)幼儿自主测量,教师重点观察幼儿的测量方法和记录方式,鼓励幼儿与同伴合作测量记录。

(3)师幼分享交流测量的结果,鼓励幼儿结合自己的记录表大胆表述,并与同伴自由交流。

迁移经验:引导幼儿说说生活中还用哪些东西可以作为测量工具进行测量。

6探索用身体部位进行测量,体验测量的乐趣。

引导语:小朋友,可以用我们身体的什么部位进行测量呢?

(1)引导幼儿尝试用手测量桌子,鼓励幼儿大胆探索。

(2)引导幼儿尝试用脚测量活动室的长度。

(3)自由分享交流经验:你刚才用身体的什么部位测量了什么?你是怎么测量的?

【活动延伸】

在数学区投放毛线、筷子、棉签等测量工具及记录表,引导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继续测量,与同伴交流分享测量结果,并思考:为什么用不同工具测量同一物体,测量的结果会不同?

教学反思

一、设置“生活化问题”,激发幼儿的兴趣点,引导幼儿学习

《纲要》中指出“教育内容要贴近幼儿生活,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在活动引入环节,我结合日常生活中幼儿最熟悉的“桌布”,设置问题,引导幼儿思考:如何才能知道该买多长、多宽的布呢?大班幼儿最喜欢帮助他人,尤其是老师,老师遇到的“困惑”,一下子就激发其他们的探究欲望。

二、提供充足的自主探究空间

1提供充足的猜测时间

问题抛出之后,我就鼓励幼儿大胆猜测:说说有什么办法可以知道买多长、多宽的布呢。对于幼儿各种稀奇古怪的回答我都给予肯定,大大促进了幼儿的想象,许多幼儿的回答出乎我们的预料,孩子们也十分开心。

2 提供的测量工具“简便化”

本次活动我提供的材料十分简便,即幼儿最熟悉的“吸管”,接着我让幼儿用吸管去自主探索测量桌子的方法。鼓励幼儿尝试各种方法,并在集体面前展示和介绍,最后师幼共同总结出最好的方法。

3测量物的选择“日常化”

除了测量桌子外,我还鼓励幼儿测量活动室内的各种物体,如:玩具柜、椅子、黑板等等,有的幼儿甚至把自己喜欢的玩具拿出认真测量呢。

4给幼儿与同伴足够交流、解决问题的机会。允许他们犯错误,再尝试用别的方法。每当孩子遇到困难,我都会让他们先自己想办法,大胆去尝试。例如:测量后需要记录,我没有直接教给幼儿如何记录,而是让幼儿先自己尝试记录,再引导幼儿解决困难,如记录多一点、少一点的时候,我就引导幼儿和自己已有的经验进行联系,如加减号、笑脸哭脸等等,表示的方法是多样的。幼儿在探究的过程中,不但获得了知识,更逐步形成了独立解决问题的意识和勇于探索的精神。三、适时引导,以幼儿为主体,促进幼儿主动建构经验

大班数学:有趣的测量

大班数学:有趣的测量 大班数学:有趣的测量 【活动目标】 1能用自然物测量物体的长度,初步掌握测量的方法。 2能用数字记录,并用语言表述测量结果。 3探索用身体部位进行测量,体验测量的乐趣。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吸管、记录表、铅笔、水彩笔等各若干。 【活动过程】 1.以“做桌布”为题导入,引发幼儿测量的兴趣。 引导语:小朋友,昨天我想为这张桌子铺上漂亮的桌布,可是我到商店去买布的时候遇到了难题,售货员问我要剪多长、多宽的布,我却不知道,这可怎么办呢? (1)引发幼儿说说有什么办法可以知道买多长、多宽的布呢(测量)。(2)集体讨论可以用什么办法测量桌子,鼓励幼儿大胆表达,教师点评幼儿的想法。

2.引导幼儿动手测量桌子的边,探索测量的方法。 (1)引导幼儿用吸管自主测量桌子的边,教师观察幼儿测量的已有经验。 (2)师幼交流测量情况,教师记录,提出问题:为什么用一样长的吸管测量同样的桌子的边,会有不一样的结果呢? (3)请2—3个幼儿现场测量,引导幼儿发现测量中的问题,并说一说:应该怎么测量呢? 3.教师示范讲解,让幼儿了解正确的测量方法。 (1)教师演示讲解正确的测量方法。 (2)出示记录表,介绍记录内容与方法。 (3)幼儿用吸管再次测量桌子的边,学习正确的测量方法。教师重点观察幼儿测量的方法,提醒幼儿用数字记录,并与同伴交流分享自己测量的结果。 (4)师幼交流测量的结果,鼓励幼儿大胆用语言表述自己的测量结果。 引导语:你又用吸管测量了桌子的边,量了几次才量完?画了几个记号? 4.幼儿测量不同的物体,继续学习正确的测量方法。 (1)师鼓励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物体继续进行测量,并介绍记录方式。 (2)幼儿自主测量,教师重点观察幼儿的测量方法和记录方式,鼓励幼儿与同伴合作测量记录。

大班数学:《有趣的测量》活动设计与教学思

大班数学:《有趣的测量》活动设计与教 学思 设计意图:学习自然测量,可以加深幼儿对各种物体量的认识;有助于幼儿对不同量的测量工具的初步认识;加深幼儿对10以内数的理解;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对测量活动的兴趣。 一、活动目标: 1.学习用自然测量的方法测量物体的长短,并会用表格的形式进行记录。 2.初步感知同样的距离,使用的测量工具不同,测得的数据也不同,训练思维的相对性。 二、活动准备: 1.每两人一张桌子。 2.各种自然测量的工具(铅笔、积木、布条、纸条等)。 3.记录表、笔。 三、活动过程: 1.导入,引出主题 导入语:我们马上要搬新的幼儿园了,需要定做一批新的桌子,现在请小朋友帮一个忙,测一下我们桌子长的边到底有多长。可是我们没有尺,你们说怎么办呢? 2.学习正确自然测量的方法

师:好的,你们想了很多办法,可以用手、用绳子、还有小朋友的铅笔,那么,我们今天就先用铅笔来测量一下。 (1)集体测量,并讨论出正确的测量方法 师:谁来说说你用铅笔侧到了几段?是怎么测量的?(个别幼儿边讲解边示范) (2)教师总结 师:我们测量时,使用的工具头要和起点对齐,然后测下一段时工具的头和上次的尾要紧接住,就是首尾相接,这样能测得比较准确些。 过渡语:刚才我们用铅笔测量了桌子的长度。老师又为小朋友准备了一些其它的测量工具,而且还准备了每人一张记录单,把每种工具侧到的结果用笔记录下来。 3.运用正确的测量方法进行测量,体验测量工具的长短与测量结果的关系。 (1)出示记录表 师:我们先来看看这张记录单?记录表上前面的格子告诉我们什么,后面的格子又记录什么呢?(幼儿讲述:一个是画选用的工具、一个是记录数据) (2)提出测量要求 师:现在请你们到桌子上选择相应的工具对桌子进行测量,测量时注意要记住刚才的测量办法。 (3)幼儿进行测量

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有趣的测量》

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有趣的测量》 【活动目标】 1.感受并体验远近的含义,激发幼儿的求知欲望和探究精神。 2.学习用工具测量远近,并能将测量结果记录在表格中。 3.初步感知同样的距离,使用的测量工具不同,测得的次数也不 同以及同样的距离,使用的工具不同,测量的次数也不同,越长的工 具所用的测量次数越少。 【活动重难点】 1.重点:按照正确的步骤用工具测量 2.难点: (1)理解不同的距离,用同一种工具测量,测量的次数越多越远,测量的次数越少越近 (2)同样的距离,使用的工具不同,测量的次数也不同,越长的 工具所用的测量次数越少 活动准备: 铅笔,表格、路线图每人一份、水彩笔盖、短水彩笔、没削过得 铅笔。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 师:今天,动物学校要举行一场盛大的运动会,小兔、小熊、小 猫都报名参加了比赛。你们看,小动物们马上就要从自己家里出发到 学校去了,究竟是哪个小动物会最先到达体育馆呢? 二、学习用工具测量的方法比较路线的远近。 1.(引导幼儿观察路线图)请幼儿观察比较,哪个小动物去体育 馆的路最近?哪个小动物去体育馆的路最远?你是怎么知道的?这种 方法准确吗? 2.师:用眼睛看的方法叫做目测法,但是目测法比一定准确,我 们还能用什么方法来判断路线的远近呢?(请幼儿讲讲自己的想法, 如工具:尺子、棍子、绳子、积木等)老师今天也给小朋友们带来了 一种测量工具,你们看看老师带来了什么工具?(水彩笔盖)3.师:你们觉得这样工具能测量小动物家到学校的距离么?(能)那咱们就先量一量小猫家到学校要几个水彩笔盖,你会量吗?(会),请你来试一试。

在幼儿尝试过程中教授测量方法,,边演示边引导幼儿一起讲述测量的正确步骤(找起点,沿着线,接着量)将测量结果记录在表格中(小猫家到学校量了5个水彩笔盖) 4.师:请你们也量一量小猫家到学校用了几个水彩笔盖。并将结果记录在表格里。 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请你再量量其他两个小动物家到学校用了几个水彩笔盖,把结果记录在表格里。 5、请幼儿坐好,检验幼儿测量的结果,教师小结不同的距离,用同一种工具测量,测量的次数越多越远,测量的次数越少越近 6、师:郑老师还给你们准备了两种测量工具呢,我们就用这两种工具来量一量咱们的小椅子好不好。 请幼儿示范测量方法,及时纠正不对的测量步骤。 7、请幼儿坐好,检验幼儿测量结果,教师小结同样的距离,使用的工具不同,测量的次数也不同,越长的工具所用的测量次数越少。 三、教师小结 生活中还有很多东西都能被当做测量工具呢,我们的教室里就有很多,待会请你选一样你喜欢的东西作为测量工具,来量一量咱们的桌子、黑板,还能比比小朋友的身高呢……

大班数学游戏活动教案《有趣的测量》

大班数学游戏活动教案《有趣的测量》活动目标: 1.感受并体验远近的含义,激发幼儿的求知欲望和探究精神。 2.学习用工具测量远近,并能将测量结果记录在表格中。 3.初步感知同样的距离,使用的测量工具不同,测得的次数也不同以及同样的距离,使用的工具不同,测量的次数也不同,越长的工具所用的测量次数越少。 活动重难点: 1.重点:按照正确的步骤用工具测量 2.难点: (1)理解不同的距离,用同一种工具测量,测量的次数越多越远,测量的次数越少越近 (2)同样的距离,使用的工具不同,测量的次数也不同,越长的工具所用的测量次数越少 活动准备: 铅笔,表格、路线图每人一份、水彩笔盖、短水彩笔、没削过得铅笔。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 师:今天,动物学校要举行一场盛大的运动会,小兔、

小熊、小猫都报名参加了比赛。你们看,小动物们马上就要从自己家里出发到学校去了,究竟是哪个小动物会最先到达体育馆呢? 二、学习用工具测量的方法比较路线的远近。 1.(引导幼儿观察路线图)请幼儿观察比较,哪个小动物去体育馆的路最近?哪个小动物去体育馆的路最远?你是怎么知道的?这种方法准确吗? 2.师:用眼睛看的方法叫做目测法,但是目测法比一定准确,我们还能用什么方法来判断路线的远近呢?(请幼儿讲讲自己的想法,如工具:尺子、棍子、绳子、积木等)老师今天也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种测量工具,你们看看老师带来了什么工具?(水彩笔盖) 3.师:你们觉得这样工具能测量小动物家到学校的距离么?(能)那咱们就先量一量小猫家到学校要几个水彩笔盖,你会量吗?(会),请你来试一试。 在幼儿尝试过程中教授测量方法,,边演示边引导幼儿一起讲述测量的正确步骤(找起点,沿着线,接着量)将测量结果记录在表格中(小猫家到学校量了5个水彩笔盖) 4.师:请你们也量一量小猫家到学校用了几个水彩笔盖。并将结果记录在表格里。 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有趣的测量》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有趣的测量》 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属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长方体(二)”的内容,是在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的计算之后,进一步的理解和加深,是它的综合应用,紧贴于生活,对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有很大的帮助和作用。 二、目标分析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有趣的测量》说课稿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和新课标的要求,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使学生体验“等量替换”的数学方法,发展数学的应用意识。 2、过程与方法:感受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3、情感与价值: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合作意识,感受数学的价值,体验学习的快乐。 三、教学重点: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及计算 教学难点:设计测量方案 教具准备:透明容器、不规形状的橡皮泥、石头、大豆、正方体、长方体。 四、学情分析: 五(1)班学生从组成上说,一部分属于原来中心小学的学生,他们学习认真、踏实、自觉,基础扎实,好学上进,而绝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各村学和教学班点,基础差、底子薄、生源杂,学习比较被动。对数学毫无兴趣,还有部分学生年龄小,在他们身上还明显地存在着儿童的天性,好动、好奇、容易分散注意力、自控能力差等。所以针对学生的性格特点和本班的实际情况,我采用以下的教学方法。

五、教法分析: 我先用讲故事的形式,首先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当中,然后通过动手操作,演示等活动,引导学生去发现,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鼓励学生独立寻找不同方法和途径,把枯燥无味的数学变得即有知识性,又有趣味性,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有趣”和“测量”是我设计本节课的两个着眼点。让学生从测量规则物体的体积一下子过渡到不规则的图形中,思维跨度大,具有挑战性。怎样让学生轻松愉快地获得新知,我采取三步走的策略:①先选取橡皮泥测量,由于学生都玩过,很容易理解;②其次,拿出学生非常熟悉的土豆来测量,由于土豆煮熟后和橡皮泥一样可以捏变形,也很快能找出结果。③再出现石块让学生探索,发现简便易行的最佳方案。④最后通过实际应用和发散思维的方式在练习、巩固的基础上,结束本节课。 六、教学过程设计:(7个环节) 1、复习旧知,首先复习长方体(正)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说出共用的计算公式。 2、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谁知道乌鸦喝水的故事?为什么乌鸦能喝到水?难道我们人类还不如动物聪明吗?以其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敢于和乌鸦比高低的学习热情。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了起来,这时出示橡皮泥、土豆、石块等物体,从外形上得出规则和不规则体的概念,谁能说出它们的形状?这些物体、形状不像长方体(正)的形状那样规则,没有一个固定的形状,称这样的物体为不规则物体,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的测量(板书: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的测量)。 提示课题。 3、提问:怎样计算它们的体积,看谁能想出办法?放手让学生积极思考方案,对可能出现的情况及时鼓劢,让学生大胆探索 也是这节课的难点。

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教案:有趣的测量

活动目标: 1.感受并体验远近的含义,激发幼儿的求知欲望和探究精神。 2.学习用工具测量远近,并能将测量结果记录在表格中。 3.初步感知同样的距离,使用的测量工具不同,测得的次数也不同以及同样的距离,使用的工具不同,测量的次数也不同,越长的工具所用的测量次数越少。 活动重难点: 1.重点:按照正确的步骤用工具测量2.难点:(1)理解不同的距离,用同一种工具测量,测量的次数越多越远,测量的次数越少越近(2)同样的距离,使用的工具不同,测量的次数也不同,越长的工具所用的测量次数越少活动准备: 铅笔,表格、路线图每人一份、水彩笔盖、短水彩笔、没削过得铅笔。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师:今天,动物学校要举行一场盛大的运动会,小兔、小熊、小猫都报名参加了比赛。你们看,小动

物们马上就要从自己家里出发到学校去了,究竟是哪个小动物会最先到达体育馆呢? 二、学习用工具测量的方法比较路线的远近。 1.(引导幼儿观察路线图)请幼儿观察比较,哪个小动物去体育馆的路最近?哪个小动物去体育馆的路最远?你是怎么知道的?这种方法准确吗? 2.师:用眼睛看的方法叫做目测法,但是目测法比一定准确,我们还能用什么方法来判断路线的远近呢?(请幼儿讲讲自己的想法,如工具:尺子、棍子、绳子、积木等)老师今天也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种测量工具,你们看看老师带来了什么工具?(水彩笔盖)3.师:你们觉得这样工具能测量小动物家到学校的距离么?(能)那咱们就先量一量小猫家到学校要几个水彩笔盖,你会量吗?(会),请你来试一试。 在幼儿尝试过程中教授测量方法,,边演示边引导幼儿一起讲述测量的正确步骤(找起点,沿着线,接着量)将测量结果记录在表格中(小猫家到学校量了5个水彩笔盖)4. 师:请你们也量一量小猫家到学校用了几个水彩笔盖。并将结果记录在表格里。 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有趣的测量》(教案)

幼儿园数学新课程标准教材数学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幼儿园教案 / 幼儿园大班 /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大班数学活动《有趣的测量》(教案)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数学的内容,让学生可以提升判断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直觉判断等能力,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幼儿园幼儿园大班数学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活动目标: 1、尝试运用故事中的“一寸虫”进行测量,了解首尾相连的测量方法。 2. 通过观察、操作,学习直线的测量方法。 3.体验进行测量活动的乐趣 活动重点:了解首尾相连的测量方法。 活动难点:学会直线测量方法的基础上,对动物身体的某个部位进行测量。 活动准备:一寸虫图片幼儿两次操作的测量材料。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激发幼儿的兴趣 (1)师:小朋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神秘的朋友,它就躲在我的身上,你们猜猜看,它在哪里呢? (2)师:你们知道这是什么虫吗?

幼:毛毛虫 (3)师:可是它说它不叫毛毛虫,叫一寸虫,什么是一寸虫呢?我们用手来比划一下,它有多大呢? (4)师:哦,原来一寸虫长的这么大,对人类来说,这么长就是一寸,所以我们叫它一寸虫。 2.运用故事,引出测量 (1)教师出示图片,讲述故事:在一片大森林里,住着很多大大的动物,比如说?可是还住着小小的一寸虫,但是,还住着爱吃一寸虫的知更鸟。有一天,知更鸟要吃一寸虫,一寸虫赶紧说:“不要吃我,不要吃我,我会测量。” (2)师:小朋友,你们知道什么是测量吗? 幼:测量就是量一量有多长 (3)师:你会测量吗?小朋友的小椅子上也有一寸虫,每个小朋友可以拿下来看看,你想用它来测量什么?我们先从自己身上来量一量,试试看。(幼儿用一寸虫在自己身上测量)(4)师:好了,现在我们把一寸虫贴在自己的身上,老师看见我们小朋友还不怎么会测量,那我们先来看一看一寸虫是怎么测量的吧。 3.幼儿尝试初次测量,学习直线的测量方法。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相邻数》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教案《相邻数》含反思 大班教案《相邻数》含反思适用于大班的数学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知道相邻数的概念,掌握10以内各数的相邻数,用讲故事、演故事的形式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理解并能说出相邻数间多1或少1的关系,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相邻数》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标 1、用讲故事、演故事的形式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 2、知道相邻数的概念,掌握10以内各数的相邻数。 3、理解并能说出相邻数间多1或少1的关系。 4、发展幼儿思维的灵活性。 5、初步了解相邻数的小常识。 6、发展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 重点难点 1、知道相邻数的概念,掌握10以内各数的相邻数。 2、理解并能说出相邻数间多1或少1的关系。 活动准备 1、1—10的数字卡一套。 2、已学会10以内的数字。 3、幼儿操作材料人手一套。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幼儿讲讲说说,初步理解“邻居”关系。 师:我们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座位,那谁挨着你坐呢? 幼儿:说一说自己的邻居都有谁。(幼儿理解什么是邻居)。 二、基本部分: 1:师讲故事《找问题。 (1)熊猫说6号有两个邻居,它们都是谁呢?小猴子的家应该是几号呢?他的邻居又是谁呢 (2)小熊说它的家是9号的邻居,9号的邻居是谁呢? (3)小熊的家不是8号,那应该是几号呢? 2、帮数字宝宝找邻居。 (1)、请你说得比我多1(少1)。“小朋友,我问你,比2多1是几?比2少1又是几、、、、”。 (2)、接着往下数,一直说到数字10 3、幼儿操作,总结评价幼儿操作的结果,理解并说出相邻数间多1或少1的关系。 (1)、“你帮1找到了哪两个相邻数?为什么0是1的相邻数,2是1的相邻数呢?”引导幼儿说出相邻数间多1或少1的关系。 (2)、利用玩具摆一摆,帮助幼儿理解相邻数间多1少1的关系。“你能摆出比2多1的数吗,是多少?你能摆出比2少1的数吗,是多少?”依次找摆出

幼儿园大班数学《有趣的测量》活动设计及反思

大班数学《有趣的测量》活动设计及 反思 大班数学《有趣的测量》活动设计及反思 设计意图《纲要》提出的:“引导幼儿体会数学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初步尝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幼儿参加数学活动的兴趣,激发幼儿探索数学规律的愿望。让幼儿在生活和游戏活动中感受事物的数 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测量是认识量的手段,幼儿的测量最早是“目测”,即通过感知比较量的差异。大班幼儿的测量活动是自然测量。自然测量是指利用自然物(如筷子,小棍,脚步,小碗等)作为量具(器)进行直接测量。即仅局限于简单工具的测量,而不是标准工具的测量。 学习自然测量,可以加深幼儿对各种物体量的认识;有助于幼儿对不同量的测量工具的初步认识;加深幼儿对10以内数的理解;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对测量活动

的兴趣。 什么东西可以用来测量?这个有趣的 问题会引起孩子的好奇,促使他们开动脑筋,有步骤去探索,去发现,在动手操作中不仅获得知识经验,而且还获得了学习知识的方法和能力的提高。 一、活动目标: 1.学习用自然测量的方法测量物体的 长短,并会用表格的形式进行记录。 2.初步感知同样的距离,使用的测量 工具不同,测得的数据也不同,训练思维的相对性。 二、活动准备: 1.每两人一张桌子。 2.各种自然测量的工具(铅笔、积木、布条、纸条等)。 3.记录表、笔。 三、活动过程: 1.导入,引出主题 导入语:我们马上要搬新的幼儿园了,需要定做一批新的桌子,现在请小朋友帮一个忙,测一下我们桌子长的边到底有多长。

可是我们没有尺,你们说怎么办呢? 2.学习正确自然测量的方法 过渡语:对,我们可以用好多材料来进行测量,在你们凳子底下有一支铅笔,现在就请你用这只铅笔先来测一测自己桌子的长边,记住自己测到的数字? (1)集体测量,并讨论出正确的测量方法 师:谁来说说你用铅笔侧到了几段?是怎么测量的?(个别幼儿边讲解边示范)(2)教师总结 师:我们测量时,使用的工具头要和起点对齐,然后测下一段时工具的头和上次的尾要紧接住,就是首尾相接,这样能测得比较准确些。 过渡语:刚才我们用铅笔测量了桌子的长度。老师又为小朋友准备了一些其它的测量工具,而且还准备了每人一张记录单,把每种工具侧到的结果用笔记录下来。 3.运用正确的测量方法进行测量,体验测量工具的长短与测量结果的关系。 (1)出示记录表

幼儿园大班数学《相邻数》教学设计

幼儿园大班数学《相邻数》教学设计 妈咪爱婴网2013年06月04日21:45:21[] 大班数学《相邻数》教学设计活动目标:1、感知并理解相邻数的概念,掌握1--10的相邻数,理解并能说出相邻数之间多一少一的关系.2、发展幼儿的比较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3、学习与同伴友好交往、合作游戏的方法,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难点:理解相邻数的含…… 大班数学《相邻数》教学设计 活动目标: 1、感知并理解相邻数的概念,掌握1--10的相邻数,理解并能说出相邻数之间多一少一的关系. 2、发展幼儿的比较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 3、学习与同伴友好交往、合作游戏的方法,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相邻数的含义,掌握10以内各数的相邻数. 活动准备: 数字卡片1套、学具袋、羊羊数字头饰、灰太狼头饰 活动过程: 一、师生互动,随音乐进入教室 1、师:小朋友们好!今天老师带着大家到数字王国里,和数字宝宝交朋友好吗?看小汽车来了,我们快快出发吧! 2、放音乐《去郊游》师生一起做开车动作,随音乐进入教室.

二、谈话激发兴趣 1、师:小朋友你们知道什么叫邻居吗?你旁边和你挨住坐的两个朋友是你的邻居,请小朋友们说你旁边的邻居是谁好吗?(指名说)小朋友们有邻居,数字宝宝也有邻居呢!数字王国的数字宝宝急着要和我们见面了,我们来看看,他们都是谁?(出示数字卡片1--10). 2、教师打乱出示数字卡片指名小朋友认读. 3、请小朋友给数字宝宝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排队.(课件出示) 三、初步认识相邻数 1、师:小朋友们,我们一起来给数字宝宝找邻居吧! (1)我们来看看数字宝宝2的邻居是谁呀?2的前面是几?(是1),2的后面呢?(是3)(1和3是2的邻居,也叫做2的相邻数.) (2)数字宝宝5也想找邻居了,小朋友们快帮帮他吧!(把5贴在黑板上,让幼儿给5找邻居) (3)出示卡片9让幼儿给9找邻居. 小结:刚才小朋友给数字宝宝们找到了邻居,我们的宝宝们真棒!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秘密,每个数字宝宝都有两个相邻数,前面一个后面一个,小朋友们可要记清楚了. 四、拓展活动,加深幼儿理解 1、给小动物找邻居. 教师课件出示小动物图片,让幼儿数一数它的个数,并说一说它邻居的个数. 2、游戏<<智救羊羊>> 游戏规则:教师请10名幼儿扮演羊羊,给他们戴上写有编号的羊羊头饰,并请幼儿记住编号.教师扮演灰太狼.播放音乐《我只是一只羊》,音乐响起羊羊们在欢快的玩耍.音乐一停灰太狼就抓住一只羊

幼儿园学前班数学相邻数

幼儿园学前班数学----相邻数练习、顺序数找规律、单数和双数、 数的排列 写出下列数的相邻数。10以内 ()5()()7()()9()()4() ()3()()6()( ) 5( ) ( ) 4( ) ( ) 7 ( ) ( ) 6 ( ) ( ) 8( ) ( ) 2 ( ) ( ) 3( ) ( ) 9 ( ) ()2()()3() ()4()()5()()6()()7() ()8()()9() ( ) 7 ( ) ( ) 5 ( ) ( ) 9 ( ) ( ) 4 ( ) 10 ( ) 8 7 ( ) 5 8 ( ) 6 ( ) 6 ( ) ( ) 8 ( ) 2( )1 6( )5 5( )5 7( )9 3( )2 9( )6 8( )9 6( )6 4( ) 5 3( )4 7( )6 5( )9 ① 2 () 4 5 () 7()() ② 3 () 5 () 7 ()() ③ 5 6 () 8 ()()() ④()()6 7 () 9 () ____5____ ____8____ ____9____ ____ 4 ____3 ____10____ ___6____ ____ 7____ ____2 ____ ____ 1 ____ ____ 4____ ____6____ 7 ____ 9 5 ____ 7 3____ 5 0____ 2 __ 10 ____ 16 _ __ 19 ___ 11 ____ 1 ____ 20 __ __ 9 ____ 4 ___ 9 __

[4 ][ ][6 ] [ ][6 ][ ] [8 ][ ] [10] [ ][7 ][ ] [1 ][ ] [3 ] [ ][9 ][ ] □4□□7□□9□□5□□2□□8□()5 6 ()3 4 ()2 3 1 2 () 5 6 () 3 4 () 8 9 () ()6()()9()()4()()7() ()33()()76()()55()()43()()87()()93()()25()()36() ()6()()9()() 4()()7() ()33()() 76()() 55()() 43()() 动动脑,找规律。 1.()( 4 )()()( 10 ) 2.( 1 )()( 5 )()() 3.()( 9 )( 8 )()() 4.()()( 5 )()( 7 ) 二、按顺序填数: 1、 1 2 ()() 5 () 2、 9 ()() 6 () ( ) 3、 1 3 5 ()

幼儿园大班数学《有趣的测量》教案

幼儿园大班数学《有趣的测量》教案 活动目标: 1.感受并体验远近的含义,激发幼儿的求知欲望和探究精神。 2.学习用工具测量远近,并能将测量结果记录在表格中。 3.初步感知同样的距离,使用的测量工具不同,测得的次数也不同以及同样的距离,使用的工具不同,测量的次数也不同,越长的工具所用的测量次数越少。 活动重难点: 1.重点:按照正确的步骤用工具测量 2.难点: (1)理解不同的距离,用同一种工具测量,测量的次数越多越远,测量的次数越少越近 (2)同样的距离,使用的工具不同,测量的次数也不同,越长的

工具所用的测量次数越少活动准备: 铅笔,表格、路线图每人一份、水彩笔盖、短水彩笔、没削过得铅笔。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师:今天,动物学校要举行一场盛大的运动会,小兔、小熊、小猫都报名参加了比赛。你们看,小动物们马上就要从自己家里出发到学校去了,究竟是哪个小动物会最先到达体育馆呢? 二、学习用工具测量的方法比较路线的远近。 1.(引导幼儿观察路线图)请幼儿观察比较,哪个小动物去体育馆的路最近?哪个小动物去体育馆的路最远?你是怎么知道的?这种方法准确吗? 2.师:用眼睛看的方法叫做目测法,但是目测法比一定准确,我们还能用什么方法来判断路线的远近呢?(请幼儿讲讲自己的想法,如工具:尺子、棍子、绳子、积木等)老师今天也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种测量工具,你们看看老师带来了什么工具?(水彩笔盖)3.师:你们觉得这样工具能测量小动物家到学校的距离么?(能)那咱们就先量一量小猫家到学校要几个水彩笔盖,你会量吗?(会),

请你来试一试。 在幼儿尝试过程中教授测量方法,,边演示边引导幼儿一起讲述测量的正确步骤(找起点,沿着线,接着量)将测量结果记录在表格中(小猫家到学校量了5个水彩笔盖) 4.师:请你们也量一量小猫家到学校用了几个水彩笔盖。并将结果记录在表格里。 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请你再量量其他两个小动物家到学校用了几个水彩笔盖,把结果记录在表格里。 5、请幼儿坐好,检验幼儿测量的结果,教师小结不同的距离,用同一种工具测量,测量的次数越多越远,测量的次数越少越近。 6、师:郑老师还给你们准备了两种测量工具呢,我们就用这两种工具来量一量咱们的小椅子好不好。 请幼儿示范测量方法,及时纠正不对的测量步骤。 7、请幼儿坐好,检验幼儿测量结果,教师小结同样的距离,使用的工具不同,测量的次数也不同,越长的工具所用的测量次数越少。

数学课相邻数教案

中班数学教案:相邻数 活动目标: 1、用讲故事的形式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 2、知道相邻数的概念,掌握5以内各数的相邻数。 3、理解并能说出相1或少1的关系。 4、发展幼儿的比较的能力和思维的活性灵。 活动重点:知道相邻数的概念,掌握5以内各数的相邻数。 活动难点:理解并能说出相邻数间多1或少1的关系。 活动准备: 1、森林背景图,6张蘑菇房子图片。 2、1-6的大点卡和数卡一套。 3、小猴、小熊头饰各一个和老虎的图片一张 4、幼儿数学操作板1个/人,1-6的点卡一套/人。 5、标有1—6的数字卡片,每个小朋友一张 6、故事《住宾馆》。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初步理解“邻居”关系。 1、拍手游戏:“嘿嘿,ⅹⅹⅹ(小朋友名),我问你,你的朋友在哪里?”“嘿嘿嘿,在这里!”(被问的小朋友举起旁边小朋友的手。) 2、我们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午休的小床,请你说一说自己的邻居都有谁,让幼儿理解什么是邻居。 二、基本部分:

(一)教师讲述并表演故事(助理教师配合故事表演) 1、讲述并表演故事后提问: (1)熊猫说2号有两个邻居,它们都是谁呢?小猴子的家应该是几号呢? (2)小熊说它的家是5号的邻居,5号的邻居是谁呢? (3)小熊的家不是6号,那应该是几号呢? 2、在回忆故事的过程中,在蘑菇房子上贴数字卡片,实现从具体的物到抽象的数的转换,告诉幼儿相邻数的定义。 (1)2的邻居是谁呀?(1和3是2的邻居,也叫做2的相邻数。)得出结论:2有两个相邻数是1和3;5有两个相邻数,是4和6。(2)提问:a、那么3有没有相邻数,它们是谁? 、4有没有相邻数,它们是谁? 得出结论:每一个数都有两个相邻数。 3、幼儿自主探索3、 4、5的相邻数(部分幼儿上前操作,集体验证),进一步推理说出5以内各数的相邻数。 (二)复习数字1-6。 1、请你说得比我多1(少1)。“小朋友,我问你,比2多1就是几?”“ 2、接着往下数,一直说到数字6。 (三)总结评价幼儿操作的结果,理解并说出相邻数间多1或少1的关系。 1、“你帮2找到了哪两个相邻数?为什么1是2的相邻数,3是2的相邻数呢?”引导幼儿说出相邻数间多1或少1的关系。

有趣的测量教学反思

有趣的测量教学反思 《有趣的测量》是北师大版数学第十册第四单元的内容,是在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对这一部分知识的延伸与发展。不规则的物体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所以学习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和研究价值。在本节课中,我有以下两点不足之处: 一、没有创新 如何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书本上提供了两个方案,我觉得这两个实验学生在科学课中都有做过,所以上课时省略了实验过程,而是直接让学生阐述过程,最后总结出求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方法,过于形式化。 二、没有深入研究 在教学本节课时,没有明确不规则的石块体积必须要转化成规则物体的体积,水可以充当这一转化过程中的中介。从而得出石块的体积=水槽底面积水面上升的高度。 反思二:有趣的测量教学反思 《有趣的测量》是一个实践活动,本活动是在学生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之后进行的一节课,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经历测量石块体积的实验过程,探索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在实践和探究过程中,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尝试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树立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自信心。在教学时,我通过引导,让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生活、知识经验发现,不规则的石块体积必须要转

化成规则物体的体积,水可以充当这一转化过程中的中介,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怎样在水中体现石块的体积,学生思考后,结合生活的实际可知:将石块放入盛满水的容器里,溢出的水的体积就是石块的体积。学生充分理解这一方法后,我又问:你还有其它测量石块的体积的方法吗?学生独立思考后交流:将石块放入盛有一定量水的长方体容器里,上涨的水的体积就是石块的体积;把石块放在一个长方体容器里,往里面倒水,没过石块后,再把石块取出,下降的水的体积也可以是石块的体积。在此,我就为学生创设了自主学习的空间,先让学生独立思考,每个人有自己的想法后,在交流中造成冲突,又在观察、讨论、思考中相互接纳,满足了学生的不同需要,尽显了学生的潜在能力。 反思三:有趣的测量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中,我觉得自已最大的亮点是以下两点: 一、保证数学思考的时间,提高数学思考的有效性 数学学习是通过思考进行的,没有学生的思考就没有真正的数学学习,而思考问题是需要一定的时间的。新课标也指出教师要逐步培养学生能够有条理有根据地进行思考,比较完整地叙述思考过程,并说明理由。因此学生在思考时,教师一定要耐心等待,一定要给予他们充足的思考及交流思考成果的时间,这样才能保证学生思考的实际效果。虽然在等的过程中,可能会有冷场的感觉,但短暂的冷场后,也许就会换来学生惊人的发现。在教学本节课时,测量方案的设计是不能在三两分钟内就完成了的,在学生得出石块的体积=水槽底面积水面上升的高度后,我就进一步追问:为什么石块的体积=水槽底面积

大班数学教案 有趣的测量

大班数学教案有趣的测量 设计意图: 《刚要》指出:“引导幼儿体会数学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初步尝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幼儿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激发幼儿探索数学规律的愿望。让幼儿在生活和游戏活动中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幼儿的测量最早是“目测”,即通过眼睛观察感知比较量的差异。大班的幼儿观察力、思维能力逐渐增强,他们乐于思考,愿意动手探究并解决疑问。对于生活中遇到的物体的长短、高矮、距离等问题,他们会利用目测去进行判断,也会用手、脚、辅助物进行比较,有了初步的测量的经验与愿望。大班幼儿的测量是自然测量,即利用自然物作为测量工具进行直接测量。学习测量可以加深幼儿对物体量的认识;有助于幼儿对不同量的测量工具的初步认识;加深幼儿对数的理解;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对测量活动的兴趣。本节活动符合幼儿数学发展的需要。 活动目标: 1、学习用自然测量的方法感知物体的长短,尝试用首尾相接(做标记、平铺、交替)的方法进行测量。 2、初步感知同样的距离,使用的测量工具不同,测得的结果也不同。 3、能用较准确的语言讲述自己测量的情况。 活动重点: 学会用首尾相接(做标记、平铺、交替)的方法测量物体长度。 活动难点: 测量同一物体时,测量工具不同,结果不同。 活动准备: 1、地面上八条长短不一的线段。

2、各种自然测量的工具吸管和冰棍棒。 3、记录表、笔。 活动过程: 一、用目测的方法测量地上的路段。 二、探索使用冰棍棒和吸管进行测量 1、幼儿自由选择路段,进行测量,师提醒首位相接的进行测量。 2、幼儿示范并小结测量的方法(平铺、交替或做标记)。 三、幼儿选择测量工具,两人一组进行测量 1、介绍记录表格:记录表上的数字和图案都是什么意思? 2、幼儿自由组合,两人一组分别用冰棍棒和吸管进行测量。 3、交流测量结果。 小结:测量同一样物体时,测量工具越长,测量的结果越小,测量工具越短,测量的结果越大。 四、延伸活动 1、测量班级的桌子的边长。 2、区域活动中投放相关材料进行测量。

幼儿园大班数学:找邻居10以内相邻数的学习(一)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 幼儿园大班数学:找邻居10以内相邻数的学习(一)撰写人: _______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学习5以内相邻数,理解相邻数之间大1和小于1的关系。 2.幼儿能够正确指认5以内数字的相邻数。 活动准备: 1.教学挂图《相邻数的学习(一)》。 2.教师用5以内的数字卡片;1只小熊、2只小兔子、3只小猪贴片、3只蝴蝶、4只蜜蜂、5只蜻蜓贴片。 3.幼儿挂书第页。 活动过程: 1.使用教学挂图,让幼儿理解数字2、3、4之间的的相邻关系,知道3的相邻数是2和4。 (1)以复习数数,认数的方式出示教学挂图。 (2)请幼儿数一数:画面上有几个苹果?(两个,用2表示,教师在苹果一列下面贴上2的数字卡)有几个西红柿?(三个,用3表示,教师在西红柿一列下面贴上3的数字卡)有几个梨子?(四个,用4表示,教师在梨一列下面贴上4年数字卡)。 (3)请幼儿观察、比较苹果和西红柿,得出数字2和3之间的关系。

教师提问:“苹果和西红柿哪个多,哪个少,还是一样多?(西红柿多)多几个?(多1个)“教师小结:“3个比2个多1个。3大2小,3排在2的后面。“ (4)再比较西红柿和梨子,得出数字3和4之间的关系。教师小结:“3个比4个少1个,3小4大,3排在4的前面。“ (5)教师对3的相邻数之间的持续比较进行讲解:“3个比2个多1个。3大2小,3排在2的后面;3个比4个少1个,3小4大,3排在4的前面。所以3的邻居(好朋友)是2和4。“ 2.教师把蝴蝶、蜜蜂、蜻蜓贴成三列在黑板上,同上步骤让幼儿理解数字3、4、5之间的相邻关系,知道4的相邻数是3和5。 3.教师把小熊、小兔子、小猪贴片贴成三列在黑板上,同上步骤让幼儿理解1、2、3之间的相邻关系,知道2的相邻数是1和3。 4.使用幼儿用书第页,通过活动使幼儿进一步理解相邻数之间的关系,并正确指认5以内数字和相邻数。 (1)教师提问:“小熊住在几号房里?比它小1的邻居是几号房子?比它大1的邻居是几号房子? (2)同样的问题问小鸡、小牛的邻居的房号。 活动建议: 通过各种游戏活动,进一步巩固幼儿对5以内内相邻数的认识。 例如开展“找好朋友“游戏。玩法:教师请形五名幼儿,每人胸前贴一张5以内的数字卡,当教师说2的好朋友,贴数字卡2的幼儿和贴数字卡1和3的幼儿就要手拉手,其他幼儿评判他们找对了没有。

幼儿园大班数学《有趣的测量》教案模板范文-1

幼儿园大班数学《有趣的测量》教案模板范文-1 设计意图 《纲要》提出的:“引导幼儿体会数学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初步尝试解 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幼儿参加数学活动的兴趣,激发幼儿探索数学规律 的愿望。让幼儿在生活和游戏活动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 和有趣。测量是认识量的手段,幼儿的测量最早是“目测”,即通过感知比较量 的差异。大班幼儿的测量活动是自然测量。自然测量是指利用自然物(如筷子, 小棍,脚步,小碗等)作为量具(器)进行直接测量。即仅局限于简单工具的测量,而不是标准工具的测量。 学习自然测量,可以加深幼儿对各种物体量的认识;有助于幼儿对不同量的 测量工具的初步认识;加深幼儿对10以内数的理解;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以 及对测量活动的兴趣。 什么东西可以用来测量?这个有趣的问题会引起孩子的好奇,促使他们开动脑筋,有步骤去探索,去发现,在动手操作中不仅获得知识经验,而且还获得 了学习知识的方法和能力的提高。 活动目标: 1.学习用自然测量的方法测量物体的长短,并会用表格的形式进行记录。 2.初步感知同样的距离,使用的测量工具不同,测得的数据也不同,训练 思维的相对性。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4.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5.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每两人一张桌子。 2.各种自然测量的工具(铅笔、积木、布条、纸条等)。 3.记录表、笔。 活动过程: 1.导入,引出主题 导入语:我们马上要搬新的幼儿园了,需要定做一批新的桌子,现在请小 朋友帮一个忙,测一下我们桌子长的边到底有多长。可是我们没有尺,你们说 怎么办呢? 2.学习正确自然测量的方法 过渡语:对,我们可以用好多材料来进行测量,在你们凳子底下有一支铅笔,现在就请你用这只铅笔先来测一测自己桌子的长边,记住自己测到的数字? (1)集体测量,并讨论出正确的测量方法

大班数学活动:有趣的测量

大班数学活动:有趣的测量 活动目标: 1、学习用自然测量的方法感知物体的长短,并进行记录。(技能、认知) 2、初步感知同样的距离,使用的测量工具不同,测得的数据也不同,训练思维的相对性。(技能) 3、能用较准确的语言讲述自己测量的情况。(技能,可以和目标2进行综合)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有测量的基本方法。 物质准备: 1、场地:四人坐一张大长方桌。 2、各种自然测量的工具(铅笔、积木、彩带、水彩笔、冰棍棒、吸管等),每组一套。 3、记录纸(四分之一大的A4纸)、记号笔,在黑板上画好大的记录表。 4、直尺、卷尺、皮尺等。 重点:了解测量的方法(首尾相接) 难点:掌握测量工具不同测量的结果是不同的。 活动过程: 开始部分 一、情景游戏,导入活动。 1、教师创设情景:“幼儿园运动会进行跳远比赛,咱们班谁跳得最远?” 2、请个别幼儿从起点线进行立定跳远,引出比较方法——测量。 3、讨论:你想用什么办法量?怎样量? 4、小结:测量时,使用的工具一头要和起点对齐,然后测下一段时,工具的一头和上次的尾要紧接住,就是首尾相接,这样才能测得比较准确些。 基本部分 一、幼儿操作,学习测量的方法。(重点,通过操作、探究、发现来学习测量方法,鼓励幼儿运用多种方法进行探索,如目测,工具测量、脚步测量、借助一定物体如铅笔、书进行测量) 1、教师:“请你量一量桌子的边有多长?你想选择哪种工具?为什么?” 2、幼儿选择测量工具并操作:测量桌子的长边和短边。(可以选择教师提供的工具

也可以用自身进行测量) 3、幼儿交流测量结果,教师点评巩固进行测量的正确方法。 二、更换测量工具,记录测量结果。(难点,讨论法能将幼儿的问题抛出来,通过大家交流来感知测量工具不同,结果也不同。尽量让幼儿去总结,尽管不完整,但是却是幼儿的经验体会,教师去补充就可以) 1、介绍记录表格:“我们先来看看这张记录单?记录表上前面的格子告诉我们什么,后面的格子又记录什么呢?(幼儿讲述:一个是画选用的工具、一个是记录数据) 2、幼儿进行测量活动。教师引导:“选择一件自己喜欢的家具,用不同的工具来量一量其中的一条边。” 3、讨论交流测量结果。 教师:谁来分享你的测量结果? 教师:我们用两种不同的测量工具测同一张桌子,测出的结果是一样的吗?你能发现其中的什么秘密? 小结:测量同一样物体时,测量工具越长,测量的次数越少,测量工具越短,测量的次数就越多。 三、集体交流,了解生活中的测量。(教师抛出有一问题引导幼儿课下继续关注生活中的测量,将科学与生活密切联系起来。) 1、引导提问:“生活中,你在哪里见过测量?人们会用什么工具来测量?” 2、观看视频,了解测量的工具——尺子。 结束部分: 小结:在生活中我们常常用测量的方法了解物体的长短、高矮、距离等,不管用什么样的测量工具,都要方法正确,才能量准确。 延伸活动:在益智区投放多种工具(毛线、木棍、铅笔、回形针等),以及记录再次测了教室中物品的长短。

公开课《有趣的测量》教学设计

《有趣的测量》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有趣的测量》是北师大版第十册的内容,主要是研究不规则形状物体体积的计算方法,是学生在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延伸的。主要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而测量不规则形状物体的体积,采取的主要方法是将物体放入水中,通过计算水上升的体积,从而得到物体的体积。从显性方面来说,这是“等积变形”,那么从隐性来说,是将未知转化为已知。学生把握这一数学的转化思想,不仅可以解决一两个实际问题,也能以此类推,解决一大批这样的问题。所以,在教学时,不应仅仅停留在知识的显性联系上,更应把这种隐性的数学思想渗透在其中,从而让学生真正把握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结合具体活动情境,经历测量石块体积的过程,探索不规则物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2、在实践与探究过程中,尝试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究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方法的过程,体验“等积变形”的转化过程。获得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活动经验和具体方法,培养小组合作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树立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自信。

教学重、难点 活动重点:探索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 活动难点:测量较大和较小物体的体积,实验操作中精确度的把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关于体积和容积的知识,并且已经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现在,老师手里有一块橡皮泥,它的体积怎样求? 生1:可以捏成规则的物体,再测量它的长、宽、高,算出体积。 生2:也可以把它浸没在水里,用水的体积表示它的体积。 2、提出问题:[出示石块]它(石块)的体积也能用刚才捏长方体的方法求出来吗? 生:不能捏了,而且石块本身是个形状不规则的物体,只能放入水中来解决了。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研究像石块、橡皮泥等这些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板书课题) 石块的体积指的是什么呢?(生:石块所占空间的大小。)那所占空间有多大呢?估一估吧!(生猜)你有什么方法能准确测量一下吗?请同学们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互相讨论一下,有哪些测量方法?(学生思考、交流。) 3、学生汇报。动脑思考是好习惯,认真倾听同样也是好习惯。在同学汇报时,请你思考,他们的方案对于你有什么提示?你还有什么要补充? 生1:水溢出的方法。(出示课件方案一操作图)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