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德国失业问题研究

德国失业问题研究

德国失业问题研究
德国失业问题研究

德国失业问题研究

【摘要】一般认为,德国失业问题严重是两德重新统一带来的不利后果。本文从德国的劳动力市场制度角度对德国失业问

题进行深入分析,认为德国属于典型的“大陆模式”,相对低的劳动力市场灵活性和较高的税收使德国就业门槛显得较高。

【关键词】失业率德国劳动力市场制度高失业持久化

一、两德统一,失业率居高不下的事实

德国在战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保持

着高经济增长率和低失业率的良好经济态势。但进入90年代以来德国的就业形势急剧恶化,失业率一直居高不下。由表1可以看出:2003-2005年的失业率分别是%,%,%。因此,这些年德国失业率一直居高不下。

从年龄分布上看,有两个年龄段就业最困难,一个是15-24岁,一个是55-64岁。55-64岁年龄段的劳动者主要是因为年纪偏

大,体力不足以及对新技术新方法的接受和吸收能力不够等原因,因而临着较大的就业压力,据有关研究显示,德国50岁以上人士的失业率比其它工业国家为高,尤其是55到64岁这一段甚至高出一倍,反映了德国老龄雇员早退和就业不足的现实。而对于15-24岁年龄段的失业者,德国政府则感到更加头疼,这些人刚踏入社会,由于各种原因不能顺利就业,如果这种情况长期存在下去,有可能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另外,德国长期失业情况一直是欧盟国家中最严重的,这些长期失业者多为学历低、资历浅人士,这类人的失业率接近25%,而教育程度高的人失业率则一直低于4%。

二、德国劳动力市场制度与德国高失业率持久化

在美国,经济增长率达到%就能产生新的工作岗位,而在德国,经济只有在经济增长超过了2%的情况下,才会开始创造就业机会。劳动成本高,就业市场僵化和条条框框的束缚严重制约着德国服务业的发展。下面着重从德国的劳资协议、解雇保护法、福利

国家的高税收政策和劳动力流动方面进行

分析。

德国的劳资协议

劳资协议专门调节劳资双方的劳动法

关系。以雇主协会或雇主个人为一方,以工会为另一方,根据劳资自主的原则,谈判确定下一段时间的劳资协议。

2004年,德国共有万多个劳资协议,分为地区性行业协议、企业单独劳资协议、在全国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劳资协议。四分之三的德国企业受劳资协议约束。劳资协议主要包括有效期较长、不经常改变的法律内容,如工作时间、解雇条件、休假权、调解事宜等。下表2是德国地区性行业协议的主要内容。

由于德国的劳资协议是劳资双方通过

自己的组织,即工会和雇主联合会谈判达成。工会在谈判中往往以本行业效益高的企业

为标准,不考虑地区、企业规模、技术水平等不同条件的差别,使得德国劳资协议制度条条框框束缚非常多,企业不得不付出较高

关于我国当前失业问题的研究

■齐秀菊 摘要:现阶段我国的就业形势严峻。在经济高速增长、国民生产总值不断攀升的同时,失业人口、失业率亦不断攀升。通过对失业问题的成因进行分析,提出解决现阶段我国失业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失业;失业率;就业弹性系数;扩大就业 在十六大报告中,江泽民同志提到“就业是民生之本”,这说明日益严峻中的失业问题已经引起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失业问题解决的结果直接关系到社会安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问题的解决通常是建立在对其客观情况有所认识,对其产生原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之上,本文也将由此入手探求解决现阶段失业问题的可行之策。 一、我国失业问题的现状和特征 (一)我国失业问题的现状 失业和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是长期以来困扰世界各国政府的一个重要问题。根据国际劳工组织(ILO)的定义,失业是指在某个年龄以上,在特定考察期内没有工作能力,并且正在寻找工作的人。而我国国家统计局的失业统计标准与此存在明显的差异,失业人员是指非农户口,在一定年龄,有劳动能力,无业而要求就业,并在当地就业服务机构进行求职登记的人员。因而,我国的失业统计仅仅包括城镇经济,无农村经济;仅限于有城市户口的经济活动人口,没有包括来自农村但实际常住城市的劳动力对象;仅包括在就业服务机构求职登记的人员,遗漏了没有正式登记的人员;同时也没有包括下岗人员。然而,只是从近年来官方公布城镇登记失业人数和失业率的数字看来,我国的失业状况也正在逐渐恶化。 另外,根据2006年官方统计的数据,我国公开的城镇失业人口达833万人,失业率为4.2%,与2005年基本持平。总体看来,我国的失业人口从1995年的519.6万增加到2006年的833万人,失业率从1995年的2.9%增加到2006年的4.2%,失业人口,失业率都在不断的增加与提 高。如果从世界范围来讲,4.2%左右的失 业率应该说是不高的,而833万失业人口 对一个13亿多的人口大国来说也无大 碍;但这些官方公布的失业人数仅限于城 镇登记的公开失业者,那些农村的,没有 去登记的,没有合同单位的,下岗的,以及 新增的许多劳动力等等都没有包括其中, 如此看来,我国的失业人口、失业率恐怕 要比4.2%多的多,再就业问题已成为我国 跨世纪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 内容。 (二)我国失业问题的特征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经济结构 调整的不断加快,市场机制在劳动力资源 配置过程中的基础地位和作用不断加强, 就业问题深层次矛盾也日益突出,使失业 现象呈现以下特征: 1、经济高增长与失业率高增长并存, 就业弹性系数开始下降。所谓就业弹性系 数是指由国民经济变动带来的就业量的 比例,20世纪八十年代,我国的就业弹性 系数是0.303,即经济每增长一个百分点, 就可以带动303万人就业。2005年,我国 的就业弹性系数下降为0.105。这是与传 统的周期性失业现象不同的。 2、失业率不断上升,再就业率的不断 下降,失业回滞开始出现。失业回滞是指 由于失业率长时间居高不下,自然失业率 开始上升的现象。前面已经叙述过我国的 失业现状,仅城镇公开登记失业率就呈逐 年上升的趋势,而再就业率却逐年走低, 从1998年的50%下降至2002年的15%, 近年来仍处于下降趋势。失业率上升与再 就业率下降的共同作用导致就业弱势群 体的出现。处于就业弱势的劳动者由于长 期失业或者频繁失业,最终形成“失去信 心的劳动者”,从而使得自然失业率上升, 成为解决我国失业问题的一大障碍。 3、失业与空位并存,结构性矛盾空前 突出。一方面劳动力总量上明显供大于 求,另一方面,高级管理人员、技术工人等 技术型劳动力则呈现出供不应求的局面。 结构性失业的存在造成了企业扩大再生 产的障碍,进而大大削弱了企业进一步吸 收就业的能力。 4、知识型失业出现并普遍化。我国高 知识群体失业的现象主要出现在上世纪 九十年代中后期。据统计,我国高校毕业 生就业率在1996-2005年分别为93.7%、 97.1%、76.8%、79.3%、82.0%、90.0%、 80.0%、70%、73%、72.%,如此大差距,使 很多大学生毕业就意味着失业。高校的扩 招,高学历的劳动力不断增加,原来基本 均衡的供求关系被打破,高学历低工资, 高学历低就业,甚至不能就业的非正常现 象变得自然而平常了。人才资源的积压、 浪费也使我们国家的失业问题变得更加 棘手,更加复杂。 二、当前我国失业问题的成因 现代西方经济学说的失业理论始终 围绕人口、市场、经济体制和政府政策四 个领域展开讨论,本文也将从这四个方面 入手,分析我国现阶段失业问题的成因。 1、劳动力供给人口的扩大。劳动力供 给量的迅速扩大是我国现阶段失业问题 的基础原因。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 是我国的基本国情,2000年我国劳动年龄 人口达到8.7亿,每年新增数量不少于 1000万。据国家发改委网站发布“就业形 势分析”称2006年是中国劳动年龄人口 峰值年。经济学家斯诺预测到2020年我 国适龄劳动人口将达到9.4亿。从另外一 个角度看,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 入,近几年还将有数百万国有企业职工下 岗;部分国有企业由于资源枯竭等问题不 得不退出生产经营,同时又导致几万多职 工退出劳动岗位。如此“开源节流”的劳动 力供给对我国的就业造成,长期总量压 力,成为我国失业问题的基础原因。 2、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经济体 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是我国失业问题的直 接原因。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指的是对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健全,表现在 关于我国当前失业问题的研究 经济观察 15 20072 中国集体经济

中国失业问题的根源探究

中国失业问题的根源探究 聂金 山东师范大学人口?资源与环境学院济南 250014 [摘要] 目前,我国正处于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化过程中的转型发展时期,这就决定了我们对失业原因的分析应从我国的具体国情出发,即要体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特色。因此要针对中国失业问题运用新的视角加以分析。 [关键词] 失业;失业率;隐性失业;就业弹性系数; 一、引言 我国失业状况的严峻性和对其研究现状的落后性,迫切要求中国失业问题研究需立足于一个科学理论基础之上。然而,我国已有研究失业问题的理论视角,无论是马克思主义失业理论还是西方的失业理论,都无法承担起研究中国失业问题的理论基础的重任。毋庸置疑,中国已经进入新的历史时期,我国正处于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化过程中的转型发展时期,这就决定了我们对失业原因的分析应从我国的国情出发,即要体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特色。因此要针对中国失业问题运用新的视角加以分析。 二、我国失业原因解析 我国的失业现象十分严峻,而且正在处于经济社会转型时期,这种现象不禁使我们担忧。随着我国经济运行“软着落”成功,物价上涨、通货膨胀特别是货币升值,失业问题逐步凸显,这种现象将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成为我国广泛关注的社会热点和经济中需要重点解决的难题。以下本文作者主要通过多种角度来分析中国失业的原因。 2.中国失业原因的具体分析 (1)我国人口基数大,增长快,劳动力供给丰富。

目前,我国人口约占世界人口的1/4。尽管在人口政策的控制下,人口的出生率有所下降,但随着人口净增长,劳动力人口的增长仍处于高峰期。 表1 我国总人口和劳动力人口的增长情况 年份总人口(万人) 总人口增长率(%) 净增人口(万人) 劳动力人口(万人) 1978 96259 ———— 40682 1980 98705 2.54 2446 42903 1985 105851 7.24 7146 50112 1990 114333 8.01 8482 64483 1995 121121 1.06 1271 68737 2000 126743 0.76 957 88901 2005 130756 0.59 768 94197 2006 131448 0.53 692 95068 2007 132129 0.52 681 95833 2008 132802 0.51 673 96680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有关数据计算从表 1 可以看出,我国人口的增长从高速增长转到低速增长,由1980年的增长2.54%下降到2008年的0.51%。但是,劳动力人口的绝对数量并没有下降。2008年劳动年龄人口净增加数比 2007年增加847万人;据预计,2010年劳动年龄人口净增加数比 2009年增加78万。如果2009年劳动力参与率为 85%,那么需要增加1434万个就业岗位。 (2)高等教育发展在数量和结构上与经济增长不适应,导致大学生劳动市场的供求结构不完善。 高等教育的增长和高等教育的发展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发展的内涵远比增长的内涵丰富得多。前者不仅包含数量的增长,同时包含质量与效益的提高,然而,我国教育则更注重量的提高。新中国成立初期,青少年的教育时间不足,便过早地进

德国亚琛工大流技所的科研现状简介

德国亚琛工大流技所的科研现状简介 德国亚琛工大流技所的科研现状简介 2003-08 张海平 张海平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Research Projects of IFAS in TH Aachen Germany Zhang Haiping (德国美因兹 蔡勒公司ZOELLER-KIPPER GmbH) 摘要:文章概述了德国亚琛工大流技所当前的科研现状 摘要: 关键词:流体技术;国外科研;综述 关键词: 2003年8月15日,德国亚琛工大流体技术传动和控制研究所(Institut fuer fluidtechnische Antriebe und Steuerungen,以下简称流技所)举行了一年一度的科研成果汇报和仲夏节派对,并为现任所长穆任霍夫(H. Murrenhoff) 教授50岁生日祝寿,笔者应邀参加。现将该所科研现状简报如下。 流技所2002年研究经费268万欧元(约合人民币2400万元),其中21%来自与企业界的双向科研合作合同,28%来自州政府的教育拨款,51%来自各类与各类政府部门,基金会的科研合同。研究所现有各类管理人员、实验室工作人员、技师等共19人,博士生22人,做课程设计与毕业论文的硕士生及硕士毕业生75人。现有试验厅1250平方米,约40个试验台,另有可控温度-70至+70摄氏度、湿度至95%,4.75 米x 3.5米x3米的可移动控温室,配有3维接触仪、圆度仪、微硬度测量仪和反射式显微镜的表面测量室,吸音室,液体试验室,等等。研究领域涵盖车辆液压、工业自动化、医疗技术、环保技术、机械手技术、制造技术和固定液压,分为五个研究组。 “摩擦学和流体分析 摩擦学和流体分析””研究组研究液压元件、液体和系统在传递能量过程中由于承载和污染引起的变化。研究组当前优先开发那些在短期内能提供实际结果的测试方法。流技所在此领

现阶段中国失业现状-原因及对策分析

现阶段中国失业现状\原因及对策分析 【摘要】失业问题是随市场经济产生而出现的一个社会经济现象,也是世界各国面临的难题。自失业问题产生以来,各国政府都将失业问题列为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并通过各种政策工具进行治理。而我国作为社会主义的人口大国,正处于经济发展的转型时期,失业问题也日益凸显。因此,解决我国的失业问题,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意义。 【关键词】失业问题特点原因解决对策 我国的失业人口主要分为四类:一是登记的城镇失业人口。即具有非农户口,在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有工作意向并在积极寻找,而且在劳动部进行登记了的公开失业者;二是下岗职工中的失业者。所谓下岗职工,是指由于的生产和经营状况等原因,已经离开本人的生产和工作岗位,并已不在本单位从事其他工作,但仍与用人单位保留劳动关系的人员;三是农村向城镇流动人口中的失业者;四是高校毕业生中的失业者,指那些由于工作岗位有限或就业愿望与劳动力市场的需求现实之间存在较大差距,而暂时处于失业状态的青年学生。① 20XX年毕业生总人数达到495万人。而20XX年又将再创历史新高——达到559万人,比20XX年增加64万人。然而与此同时,毕业生的就业率却在持续下滑。 从现状可以看出,中国的失业问题呈现出以下特点: 首先,失业率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而不断增加。尤其是近几年,这种趋势更加明显,越来越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见表2。 其次,失业人群的年轻化。以前,由于国企改革而下岗的职工多为40-50人员。这些人年龄偏大,且在专业知识和技能方面也有所欠缺,跟不上新技术的发展。所以,为了将来更好的发展而下岗,也可以理解。而现在,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具有良好的素质和专业知识,却也加入了失业大军,每年这些大学生为了找到工作而四处奔波。失业人群的年龄越来越小,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第三,经济增长所创造的就业机会远赶不上新增的失业人数。数据显示,20XX 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640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575万人。年末城镇就业人员28310万人,比上年末净增加979万人。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184万人,有505万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其中帮助“4050”人员等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147万人。而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数为847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失业率仍然居高

中国失业问题与财政政策研究(二).doc

中国失业问题与财政政策研究(二)- “ 二、当前我国政府及财政支持就业政策运用的实证分析 (一)当前我国的失业状况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和积极就业政策的实施,我国就业规模不断扩大,就业结构也日趋合理,市场就业机制初步建立。但当前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失业问题仍较严重。 1.城镇登记失业率趋于上升,实际失业率更高。 国外的失业率也处于较高水平,如在2000年,德国失业率为8.4%,法国失业率为10.0%,意大利失业率则高达11.3%.但必须指出,中国城镇登记失业率和上述国家的失业率不具有可比性。世界各国公布的失业率都是通过劳动力抽样调查得到的调查失业率,其关于失业的意义严格遵循国际上通行的失业标准。而中国的城镇登记失业率主要是通过劳动部门所进行的失业登记得到的,其对失业的定义也没有遵循国际上通行的失业标准。因此,登记失业率只是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失业情况,而很难全面反映真实的失业状况。据国内有关研究机构和世界银行专家估计,中国城市实际失业率大约在8-10%之间。 2.结构性就业矛盾突出,就业困难群体持续扩大,失业压力逐步增大。 3.农村就业问题突出,转移农村劳动力的任务十分艰巨,进一步加重失业形势。 就我国目前情况看,失业压力趋于增大,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2.结构性因素。改革开放20多年来,经济发展出现阶段性变化,进入了结构变换和升级的时期。一是由于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对城镇人员就业必然会产生挤出效应。二是随着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特别是我国加入WTO 后,以往依靠大量资源和人力投入发展经济的办法被结构调整冲击。三是产业结构升级与劳动力素质提高不同步之间的矛盾:第一产业的劳动力向第二产业转移,第二产业由于技术水平和资本密集程度提高,不能吸纳足够多的低素质、低技能劳动力就业,特别是表现在年龄偏大的普通劳动力身上。与此同时,由于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和产业结构原因,经济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及老工业基地、资源枯竭的矿区就业矛盾将特别突出。 3.人口因素。目前,我国还处于劳动年龄人口不断增长的阶段,每年城镇新增劳动力供给超过千万。再考虑已有的劳动力供给,每年的就业缺口超过1000万。在人口的庞大压力下,由此导致的就业压力是非常明显的。 (二)对我国政府及财政支持就业政策的基本评价 为了应对日益严重的失业状况,从1998年开始,我国政府及财政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支持就业的政策措施,其主要内容包括下述要点: 1.宏观经济政策:推动经济增长,扩大就业总量。 2.收入支持政策:建立“三条保障线”,构筑城市下岗失业基本生活的“保障网”。 1998年针对经济结构调整和企业改革中,不少国有企业生产经营出现困难,部分国有企业职工下岗后基本生活出现暂时困难的问题,国务院提出建立和完善“三条保障线”,旨在为下岗失业人员提供必要的社会救助,为经济发展奠定稳定的社会环境。

中国失业问题的现状及对策分析毕业论文

中国失业问题的现状及对策分析毕业论文 目录一、中国失业问题的现状(一)、总体表现(二)、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较高的水平(三)、大学生成为新的失业群体二、中国失业问题产生的原因(一)、结构升级和资本构成提高(二)、人口总量过大(三)、教育与培训尚待进一步发展(四)、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三、失业对社会的影响一、失业直接影响经济(二)、加剧贫困(三)、导致分配不公(四)、影响社会的稳定四、解决失业问题的对策(一)实行工资补贴政策,以增加就业岗位、(二)、建立失业预警系统,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三)、实施积极稳定的宏观经济政策,保持适度的经济增长、合理调整经济结构,积极创造就业机会(四)、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五)、实施积极稳定的宏观经济政策,保持适度的经济增长(六) 2 中国失业问题现状、原因及对策分析一、中国失业问题现状(一)总体表现我国自 20 世纪 90 年代初期以来,失业问题开始逐步显现:进入新世纪后,失业形式依然严峻。2008 年 3 月,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记者招待会上,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部长指

出:这五年我国新增劳动力城乡加起来每年超过2000 万人。新增劳动力的数量庞大,历史遗留问题积压,失业问题愈发显得形势严峻。(二)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较高的水平从上世纪 90 年代以来,我国城镇登记失业率一直呈上升趋势,虽然个别年份城镇登记失业率略有下降,但失业总量规模依然很大。2001 年之前,我国城镇登记失业率在 4.0一下,其中上个世纪 90 年代中期仅在 3左右,从 2002 年到2007 年的六年间,城镇登记失业率一直保持在 4以上的水平,2008 年失业率在 4.5左右。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加快,有限的耕地必然导致农业排挤出更多的农业劳动力,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是必然的趋势。据数据统计,中国农村人口达 8.6 亿人,为全国总人口的 70.9,农村从业人员为 4.9 亿,为全国从业人员总数的 72.2,除去失业人员外,农村中尚有近 4 亿人口无所事事,除去老人,丧失劳动力及未达到劳动年龄的儿童外,农村中富余人员的基数还是很大的,据专家估计,中国农村富余劳动力在 1.9 亿。当前我国的产业结构正由劳动密集型为主向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转变。而下岗人员普遍年龄偏大,女性偏多,文化素质较低,技能单一,就业竞争能力差,不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就业的需要。长期的“大锅饭”体制养成了过分依赖企业或政府安置的思想,对企业的心理承受能力差,怕吃苦不愿自己找出路。有些人缺乏自我提高认识,不愿接受培

德国最受欢迎的大学和研究机构

德国最受欢迎的大学和研究机构 (最新的洪堡排行榜显示了国外研究人员最喜欢在哪儿从事研究工作) 洪堡基金会公布了一个最新的排行榜。该排行榜显示了,国外的洪堡奖学金获得者在 德国进行科研工作所在地的分布情况。该排行榜是根据过去五年的数据情况统计出来的。 和2012年公布的洪堡排行榜一样,最受欢迎大学排行榜的前三分别为柏林自由大学、洪堡大学和慕尼黑大学。但是,来自小城市的高校在最新的排行榜中位置上升了:哥廷根 大学从2012年的第9名上升到了今年的第5名;亚琛工大从第14名上升到了第12名; 雷根斯堡大学从第22名上升到了第15名;明斯特大学则从原来的第22名上升到了第15名—-进入到了最受国外优秀研究人员欢迎的科研所在地前20排名榜中。 为了避免因高校规模不同对该排名的曲解,该排行榜对洪堡奖学金获得者最欢迎的高 校的划分也是和高校中的教授数量相关的。 在最受欢迎研究机构的排行榜中,马普所名列前茅:前三名分别是马普弗里兹哈伯研 究所(柏林)、马普胶体与界面研究所(波茨坦)和马普聚合物研究所(美因茨)。 前20名最受欢迎大学: 1 柏林自由大学 2 洪堡大学 3 慕尼黑大学 4 波恩大学 5 哥廷根大学 6 慕尼黑工业大学 7 海德堡大学 8 柏林工业大学 9 拜罗伊特大学 10 弗莱堡大学 11 比勒费尔德大学 12 亚琛工业大学 13 达姆斯塔特工业大学 14 法兰克福大学 15 明斯特大学 16 雷根斯堡大学 17 波茨坦大学 18 科隆大学

19 康斯坦茨大学 20 卡尔斯鲁尔应用技术大学 (KIT) 前18名最受欢迎研究机构: 1 马普弗里兹哈伯研究所(柏林) 2 马普胶体与界面研究所(波茨坦) 3 马普聚合物研究所(美因茨) 4 德国考古研究院(柏林) 5 尤利西研究中心(FZJ) 6 马普煤炭科学研究所(米尔海姆/鲁尔) 7 马普量子光学研究所(加兴) 8 马普固体研究所(斯图加特 9 马普生物物理化学研究所(哥廷根) 10 马克斯普朗克引力物理研究所 /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研究所(波茨坦 11 莱布尼茨固体和材料研究所(德累斯顿)(IFW) 11 马普分子生理学研究所 (多特蒙德) 13 亥姆霍兹慕尼黑中心-德国健康与环境中心 (Neuherberg) 13 马普天文研究所 (海德堡) 13 马普外国私人和国际私法研究所,(汉堡) 16 马普比较公法与国际法研究中心(海德堡) 17 亥姆霍兹波茨坦中心-德国地理研究中心 18 德累斯顿莱布尼茨聚合物研究所(IPF) 18 马普铁研究所公司(杜塞尔多夫) 18 马普核物理研究所 (海德堡) 来源:Humboldt Foundation

中国失业问题探讨

中国失业问题探讨 目录 1基本概 念 ..................................................................... (1) 1.1失业的分 类 ..................................................................... .. (1) 1.2失业的经济学解 释 ..................................................................... ................. 1 2中国失业问题现 状 ..................................................................... (3) 2.1农村剩余劳动力过剩...................................................................... . (3) 2.2高校大学毕业生就业问 题 ..................................................................... (4) 2.3城市化问 题 ..................................................................... ...................... 4 3中国失业问题产生原

因 ..................................................................... . (4) 3.1人口因 素 ..................................................................... (4) 3.2经济结构转型因 素 ..................................................................... .. (5) 3.3摩擦性因 素 ..................................................................... .. (5) 3.4外部因 素 ..................................................................... ................................. 6 4失业问题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影 响 ..................................................................... . (6) 4.1社会影 响 ..................................................................... (7) 4.2经济影 响 ..................................................................... ................................. 7 5控制失业的对 策 ..................................................................... . (8)

失业问题研究的案例报告

. . 《数据模型与决策》案例1 关于“失业问题研究”的案例报告 2010级5班第1组 提交日期:2011年4月23日

目录 Ⅰ. 组员名单......................................................... 错误!未定义书签。Ⅱ. 讨论记录......................................................... 错误!未定义书签。Ⅲ. 案例介绍与背景分析 (2) 一、案例全文 (2) 二、案例背景分析 (3) Ⅳ. 问题求解及分析 (4) 一、求失业人员年龄均值的区间估计的原理方法和计算过程 (4) 二、进行假设检验以判定费城失业人员失业时间的均值是否高于全美失业人员的平均失 业时间(14.6周)及结论 (6) 三、失业人员年龄与失业时间长短之间关系的分析 (8)

Ⅲ. 案例介绍与背景分析 一、案例全文 美国人口统计署每个月公布一次失业方面的统计数据,内容包括失业人数和失业时间等。1998年11月,据美国人口统计署报告,美国失业人员失业时间的均值为14.6周。 费城市市长要求对费城地区的失业状况进行一次调查研究。选取50名费城的失业居民组成一个样本,记录他们的年龄以及失业时间(以周为单位)。下面是1998年11月收集的部分数据。全部数据可供我们使用,它们被保存在书本附带的光盘中,文件名为给BLS。 管理报告 1、利用描述统计量对数据进行汇总。 2、求费城失业人员年龄均值的95%置信区间估计。 3、进行假设检验确定费城失业人员失业时间是否高于全国失业人员失业时间的均值14.6周。取显著性水平为0.01.你得到什么结论? 4、失业人员年龄与失业时间长短有关系吗?为什么?

中国失业问题的现状

中国失业问题的现状、原因与对策研究 【摘要】:失业是市场经济国家普遍面临的难题。20世纪以来,西方国家经常爆发严重的失业问题,迟至1980年代初和1990年代初,主要发达国家仍都出现了较高的失业率。而我国近年的失业问题也日益严重,虽然每年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率,城镇下岗职工、登记失业人口以及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规模却不能有效地减少。探讨失业产生的原因并寻求解决的对策不仅仅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经济理论工作,更是一项迫切而棘手的现实任务。本文对失业问题的现状、原因,对社会的影响及对策问题进行了研究分析探讨。 【关键词】:失业问题,现状,原因,对策 一、关于失业 所谓失业(Unemployment)是指在劳动范围内,有就业能力并且有就业要求的人口而没有就业机会的经济现象。根据失业产生的原因,可以把失业区分为: 1、自愿性失业; 2、非自愿性失业: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周期性失业; 3、隐蔽性失业。 (一)自愿失业与非自愿失业 失业有很多种类,根据主观愿意就业与否,即自愿失业与非自愿失业。 所谓自愿失业是指劳动者所要求的实际工资超过其边际生产率,或者说不愿意接受现行的工作条件和收入水平而未被雇用而造成的失业。由于这种失业是由于劳动人口主观不愿意就业而造成的,所以被称为自愿失业,无法通过经济手段和政策来消除,因此不是经济学所研究的范围。 另一种是非自愿失业,是指有劳动能力、愿意接受现行工资水平但仍然找不到工作的现象。这种失业是由于客观原因所造成的,因而可以通过经济政策以及宏观经济管理来控制。经济学中的所研究的失业是指非自愿失业。 (二)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和周期性失业 非自愿失业又可以分为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和周期性失业。 1、摩擦性失业是指生产过程中难以避免的、由于转换职业等原因而造成的短期、局部失业。这种失业的性质是过渡性的或短期性的。它通常源于劳动的供给一方,因此被看作是一种求职性失业,即劳动力需求方存在职位空缺,而劳动力供给方又存在着与此数量对应的寻找工作的失业者,这是因为劳动力市场信息的不完备,厂商找到所需雇员和失业者找到合适工作都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摩擦性失业在任何时期都存在,并将随着经济结构变化而有增大的趋势,但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这种失业存在是正常的。 2、结构性失业是指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不匹配所造成的失业,其特点是既有失业,也有职位空缺,失业者或者没有合适的技能,或者居住地点不当,因此无法填补现有的职位空缺。结构性失业在性质上是长期的,而且通常源于劳动力的需求方。结构性失业是由经济产业结构变化或者产业迁移导致的,这些经济变化引起特定市场和区域中的特定类型劳动力的需求相对低于其供给。造成特定市场中劳动力的需求相对低可能由以下原因导致:(1)技术变化。原有劳动者不能适应新技术的要求,或者是技术进步使得机器替代人工,从而劳动力需求下降,此类型失业也称为技术性失业; (2)消费者偏好的变化。消费者对商品和服务的偏好改变,使得某些行业扩大而另一些

德国科技奖励概况和莱布尼茨奖

德国科技奖励概况和莱布尼茨奖 驻德国使馆科技处 江晓渭 由于经济、社会制度不同,联邦德国至今没有有关科技奖励的法律,政府也无有关科技奖励的机构,但这并不表明德国政府忽视科技奖励工作,事实上,德国政府一向对奖励工作,尤其是科技奖励工作非常重视,投入也较大,只是形式上与我国不同,其国家科技奖励主要通过协议或计划来施行。其民间的科技奖励则主要依靠各类研究联合会、大学和基金会。 一、德国科技奖励概况 德国科技奖励的历史可以追述至十八世纪科学大发展年代,1734年,随着德国第一所强调教学、研究自由的大学 哥廷根大学的建立,一股科学研究自由之风开始席卷莱茵河两岸,科学研究开始摆脱宗教的束缚,人们对科学的热情高涨,为了发动全社会,解决当时科技大发展中出现的难题,一些学院、科技团体和学者发起设立了最初的科技奖,这些科技奖几乎都与某一科学难题挂钩,有明确的目标,这一科技奖励形式在以后的两个世纪内非常盛行,对解决当时出现的科技难题确实起到了积极作用。进入二十世纪,出现了一些以奖励科学家在某领域或终生成就的科技奖,在设奖时没有明确的目标,也没有明确的任务需要完成,这一科技奖励形式在国际上以瑞典的诺贝尔奖为代表。当前,由于德国在一些领域,特别是高技术领域与美、日存在差距,许多有识之士认为,主要原因是德国科学家以及科研机构之间缺乏竞争造成的,因此无论是政府还是民间,在考虑设立科技奖时,都非常强调应充分发挥科技奖励鼓励竞争的特性及其扩大影响的功能。就在本文撰写之时,德国政府又以联邦总统的名义设立了未来创新奖!,以激发科学家的创新精神,并借此使这一工作引起全社会的注意和关心。 德国统一前,德国科技协会联合会和德国科学基金联合会曾对当时西德的科技奖励的具体状况进行过一次大规模的问卷调查,基本上也反映了现在德国西部的科技奖励情况。(经笔者了解,德国统一后,因为各种原因,再也没有进行过此类调查) 颁奖机构 经调查,当时在德国共有509个科技奖。其中,如以颁奖机构来划分,科技团体和大学占多数,约占近四分之三,而公司虽然设奖很多,但大多数情况下都委托其它机构颁奖,很少自己出面授奖,具体情况如下表: 颁奖机构科技奖的数量 科技团体195 大学和专业技术大学175 公司10 基金会35 工商会13 联邦和州政府20 城市20其它(研究所、工业联合会等)41 总计509从表中可以看出,在颁奖机构中占首位的

德国城市运行管理经验

墨I他山之石Ad、,ice胁mothers 么2010年1月8日至28日,由北京市市政市容管理委员会组织派出的“城市运行管理与保障培训团”一行19人赴德国进行了城市环境、城市应急.城市规划.城市综合执法、信息技术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等方面的培训学习。现将培训团了解到的德国城市运行管理的经验介绍给读者。 德国城市运行管理经验 口北京市市政市容委赴德国城市运行管理与保障培训团 护 德国的城市环境管理与维 (一)冬季扫雪铲冰 德国地处欧洲北部,纬度高,冬季常年平均气温在一8℃至一l℃之间,所以雪天是德国常见的天气。在德国扫雪铲冰有两个处理主体:一是国有控股的垃圾处理公司,负责城市道路、商业区等公共区域内的积雪清扫,另一个就是商户和居民,负责大门前5米或门前便道上的积雪清扫。 在大雪过后道路的清理工作方面,德国各州制定了详尽的法规,尤其是对城市人行道的雪后清扫非常重视。德国大部分州和城市的法律都规定,11月15日到次年3月15日为“冬季时间”,市区的居民需要准备雪铲、扫雪车以及沙土、锯屑、碎石子等材料,房主或租住房屋的人有义务清扫房屋附近的人行道,否则将受到相应处罚。对于人行道清扫的时间和方式,法律还有更为详细的规定。比如,柏林市规定在早7时至晚8时,下雪后人行道必须立即被清扫,而在周日或节假日则可延后2个小时清扫。法律甚至还规定,居民在清 74城市管理与科技?2们O/3扫时只能使用扫雪工具,而禁止使用融 雪剂,以免对道路旁的青草和树木造成 伤害。如果路面出现冰冻,还需撒上沙 土或锯屑等。如果自家门前的道路在规 定时间内没有及时得到清扫,就将面临 少则几十欧元、多则1万欧元的罚款。 而且,如果房主没有扫雪而致使他人在 自家门口摔倒,则要负法律责任并承担 “受害者”的医疗费用。 除此之外,德国法律对机动车道 路清扫也按轻重缓急作了规定,例如, 柏林州在《道路清扫法:》中将柏林市区 及周边乡镇上千条道路进行详细编号, 并按照重要程度和路面冰雪危险程度将 其分为三个等级,降雪后首先要清扫包 括市区内的主干道、十字路口、道路转 弯以及公交线路等最高等级道路,而非 主干道、公路辅路或连接乡村的公路等 则可延后清扫。 (二)垃圾清运.焚烧及运营摸 式 垃圾清运、处理也是德国城市环 境管理的重要内容。为了了解德国的 垃圾处理情况,培训团专程拜访了汉 堡垃圾焚烧厂。汉堡分为7个区域, 分别是:汉堡中(Hamburg—Mitte) 阿通纳(A1tona)、Eimsbnttel, 汉堡北(Hamburg—Nord)、万 茨贝克(Wandsbek)、伯格多夫 (Bergedorf)和哈堡(Harburg), 面积755.3平方公里,人口170万。市政 府成立一家国有独资公司负责全市区域 的市容清洁和垃圾处理工作,有2446名 清洁人员,677辆作业车辆。为方便管 理,垃圾处理公司将全市区域划分为5 大作业区,24个管理站,15个垃圾(废 品)回收站,同时设置4家专门供作业 车辆使用的加油站。 在汉堡市,垃圾主要分为居民垃 圾和工业垃圾两大类,居民垃圾处理是 万方数据

#1城市社区部分居民失业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目录 一、我国城镇失业现状 (一)失业的概念及其划分 (二)城市社区部分居民失业的现状 二、我国城市社区部分居民的失业问题形成的原因 (一)我国劳动力总量供大于求 (二)劳动力整体素质偏低的原因 1.历史因素的影响 2.现实的教育理念的制约 3.农民观念落后的影响 4.基层政府对农村劳动力培训工作重视程度不够 5.农村劳动力培训资源不足,体系不健全 (三)经济结构调整对就业的影响 (四)就业观念的影响 三、我国城镇失业问题产生的影响 (一)将会影响国家的长治久安 (二)社会主义国家的形象将被扭曲 四、治理城镇失业问题的对策思考 (一)加强宣传教育,转变择业观念,是治理失业问题的思想基础 (二)加强岗位开发工作,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扩大就业门路 (三)建立统一高效的劳动力市场,正确处理市场和政府的关系 城市社区部分居民失业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内容摘要】根据近几年的资料显示,我国现今的失业现状已经超越了我们所能承载的社会形态,不管是在资本主义社会,还是在社会主义社会都不同程度的会出现城市社区部分居民失业和再就业困难等诸多问题。我们所说的失业即达到就业年龄具备工作能力谋求工作但未得到就业机会的状态。失业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失业指的是生产资料和劳动者分离的一种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劳动者的生产潜能和主观能动性无法

发挥,不仅浪费社会资源,还对社会经济发展造成负面影响。狭义的失业指的是有劳动能力的处于法定劳动年龄阶段的并有就业愿望的劳动者失去或者没有得到有报酬的工作岗位的社会现象。这是经营理念和现代化经济建设各方面矛盾多年积累的结果所造成的现象,导致了当前的就业困难和下岗职工增多。下岗失业者自身的素质偏低、观念陈旧,更加增大了再就业的难度。 【关键词】 改革与失业;就业结构;社会结构;经济结构调整;劳动力观念;教育理念;城镇社区;问题研究; 一、我国城镇失业现状 (一)失业的概念及其划分 失业即达到就业年龄具备工作能力谋求工作但未得到就业机会的状态。在经济学范畴中,一个人愿意并有能力为获得报酬而工作,但尚未找到工作的情况,即认为是失业。失业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失业指的是生产资料和劳动者分离的一种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劳动者的生产潜能和主观能动性无法发挥,不仅浪费社会资源,还对社会经济发展造成负面影响。狭义的失业指的是有劳动能力的处于法定劳动年龄阶段的并有就业愿望的劳动者失去或者没有得到有报酬的工作岗位的社会现象。判断是否为失业人员的主要标志有五点:一是在法定劳动年龄范畴之内;二是有一定的劳动能力,即在智力和身体上可以从事社会劳动;三是调查时期,国际上通行的调查时期一般为一周,如果调查对象在调查周内没有从事有收入的劳动或从事有收入的劳动时间不到一小时,即可以确定为失业。 (二)城市社区部分居民失业的现状 随着我国社会的进步,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城镇社区的失业问题不断扩大,逐步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失业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我国的城镇登记失业人数,由1991年的352.2万,增长到2004年底的827万。2005年2月,国家发改委联合其他部门共

论中国失业问题的现状、原因与对策

论中国失业问题的现状、原因与对策 论中国失业问题的现状、原因与对策 摘要: 失业问题已经在全世界范围内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目前,发达国家的失业人数持续增加,发展中国家的失业状况也不容乐观。本文尝试从失业的界定入手,引出我国日益严峻的失业问题及其所带来的影响并对其原因进行分析,最后结合我国国情,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失业问题现状原因对策 一、失业的含义及其界定 (一)失业的含义 失业是指劳动年龄以上、有劳动能力、在调查时期内没有从事有收入的劳动(或从事有收入的劳动时间达不到规定标准)、正在寻找工作、如有工作可在两周内应聘就业的人员。判断是否为失业人员的主要标志有五个:一个是劳动年龄内;二是有劳动能力,即在身体和智力上可以从事社会劳动;三是调查时期,国际上通行的调查时期一般为一周,如果调查对象在调查周内没有从事有收入的劳动或从事有收入的劳动时间不到一小时,即确定为失业,而我国劳动部门则规定有劳动能力和劳动意愿的劳动者在一个月内从事有报酬的劳动不足15日者就也失业者;四是正在寻找工作;五是如有工作可以在两星期内应聘就业。 失业类型可以因研究问题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划分方法,根据我国的失业现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划分。 1、根据失业的表现形式来进行分类

显性失业,指劳动者与生产资料表现出明显的分离。显性失业主要表现为我国城镇的公开的登记失业,即失业的劳动者到政府劳动部门进行登记以取得失业补助和就业帮助。 隐性失业,指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分离处于隐蔽性存在状态。主要包括两大部分:(1)农村潜在失业。随着人口的增加,人均耕地的减少和农村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产生大量的农业剩余劳动力,因种种原因没有转移到第二、三产业,而滞留在农业生产领域,形成潜在的失业。(2)城镇国有企业中的隐性失业。在传统体制下,国有企业由于吸纳了大量的无效劳动力,导致国有企业人浮于事,劳动效率低下;“三个人的活五个人干”,因而形成劳动者在劳动岗位上的“在职失业”。 2、根据劳动力供求现状进行分类 总量性失业,指由于劳动力供给在总量上大于需求而形成的失业;结构性失业,指劳动力供给的素质结构或区域结构与社会的需求结构不相适应而导致的失业。 3、根据失业形成的原因进行分类 自愿性失业,指一些具有劳动能力的劳动者因学习、家务、个人能力及家庭收入等原因而自愿处于不工作状态; 磨擦性失业,指劳动者在寻找就业岗位的过程中,因信息和成本等原因而暂时处于失业状态; 季节性失业,指劳动者所从事的职业带有季节性,如农业种植、锅炉工等,造成劳动者在一定的季节中有工作,而在其他的季节中处于失业状态。 (二)失业界定 1、失业界定的国际标准 国际劳工组织于1982年的国际劳工统计大会上对于失业的定义为“失业指在调查期内达到一定年龄并满足以下条件者:(1)没有工作,即未被雇佣同时也未自谋职业者;(2)目前可以工作(有工作能力),即可被雇佣或自谋职业者;(3)正在寻找工作,即在最近特定时期已经采取明确步骤寻找工作或自谋职业者”。 因考虑了各成员国自身的社会制度、宗教文化背景以及就业政策和就业观念等诸

德国科研机构

德国作为西方文化最重要的发源地之一,是欧盟的创始会员国之一,也为联合国、北约、八国集团、《申根公约》的成员国。德国是欧洲大陆主要的经济与政治体之一,2012年为世界第一大高技术产品出口国、世界第二大商品出口国和第三大商品进口国,在基础科学研究、技术创新和工业水平领域在世界处于领先地位。 德国国土面积约35.7万平方公里(陆地),人口约8033万(2013年),与国土面积957万平方公里(陆地)人口13.5亿的中国,或者国土面积937万平方公里(陆地)人口3.2亿的美国是不能相比的。但德国境内却拥有世界上最密集的科研机构、高校和完整的体系,除了欧盟设立在德国境内的众多科研机构,德国四大科学联合会马克思-普朗克学会(81个研究所)、弗朗霍夫学会(80个研究所)、赫尔曼-冯-赫姆霍兹协会(15个大科学中心、250个研究所)、戈特弗里德-威廉-莱布尼茨协会(84个研究所)、TU9德国理工大学联盟(9所)以及德国卓越计划精英大学(11所)。 1 马克思普朗克学会 马普学会共有81个研究所,涉及物理技术、生物医学、基础科学技术与人文三个学科领域,致力于国际前沿与尖端的基础性研究工作。约12 000名雇员,9 000名客座科学家、博士后与学生。年经费约16.5亿欧元,几乎全部由联邦与州政府拨款。马克斯--普朗克科学促进协会是一所公益性的独立科研组织。为获得新的认知,该协会进行基础研究,并以杰出的科研人才为核心建立研究所。马克斯-普朗克协会的各研究所被视作基础研究领域的“杰出中心”,在国内外享有盛誉。这完全受之无愧,因为自1948年马克斯-普朗克协会成立以后,仅该协会的研究所就有25名研究人员获得了诺贝尔奖。 2 弗朗霍夫学会 弗朗霍夫学会是为中小企业、政府部门、国防安全等提供合同科研服务的非营利性机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微电子、制造、信息与通讯、材料与零部件、生命科学以及工艺(surface technology)与表面技术和光子学等。弗劳恩霍夫协会目前在全德40个多个基地拥有共约80个科研机构,其中58家研究所,位于欧洲、美国和亚洲的分部及代表处,雇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