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人民币国际化的现状及利弊分析

人民币国际化的现状及利弊分析

人民币国际化的现状及利弊分析
人民币国际化的现状及利弊分析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

硕士学位论文

人民币国际化的现状及利弊分析

姓名:刘春波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金融学

指导教师:李东荣

20051201

内容提要

一、选题背景

从国内经济发展的长期趋势以及国际经济环境等多方面考虑,人民币的国际化具备有利的发展条件。一国货币的国际化,将对本国的经济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其所能带来的利益是显著的,但也对宏观经济管理政策提出了更为严峻的挑战。欧元的诞生,为如何有步骤地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较好的经验。我国宜尽早开展人民币国际化的系统研究,并采取具体措施积极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所以,这一选题既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又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二、研究方法和逻辑结构

本文运用实证与理论相结合的经济学研究方法,对我国人民币国际化的现状与利弊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具体来说,本文首先阐述了国际货币的主要理论,在对几种主要国际货币产生不同模式作比较比较之后,利用货币国际度指标体系将人民币与其他主要国际货币用数量化的形式作对比,接着分析了人民币国际化的利弊,并且对人民币国际化可能获得的铸币税收益作了实证分析,在此基础上得出结论,就目前来看,人民币国际化利大于弊,但是目前人民币国际化程度还相当低,与中国经济在世界上的地位不匹配,中国要想在全球金融资源的竞争与博弈中占据一席之地,就必须加入货币国际化的角逐中。

在章节安排和写作思路上,本文遵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得出结论的一般思路,对整篇论文进行谋篇布局,具体如下:

第一部分即本文第一章,提出本文研究的背景、国际货币及货币国际化的相关概念,从而得出了本文研究的目的和出发点。

第二部分即本文的第二、三、四章,第二章介绍了货币发展历史中曾经出现的几种主要国际货币,第三章用数量化形式对人民币国际化程度作了定位,第四章则系统分析了人民币国际化后产生的利弊。

第三部分即本文的第五章,得出人民币国际化利大于弊的结论后,提出了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几点建议。

三、主要观点和结论

1、马克思是将世界货币作为货币的一种职能来看待的,从抽象的、高度概

括的货币的含义和职能上来看,这仍然具有现实的意义。但是在当前各国实行国家信用纸币制度下,随着经济的全球化、一体化进程,世界货币流通领域出现了很多新的现象。

2、一个国家的法定货币能否实现国际化,并不是一厢情愿的事情,它取决于法律制度安排和市场需求及其二者的统一,一国货币能否实现国际化,必须具备一些基本条件,具备一定的经济基础和政治基础。

3、货币国际化指一种货币突破国别界限,在国际贸易和国际资本流动中行使交易媒介、价值尺度、储藏手段等职能,这种状态下的货币便被称为国际货币。这一定义包括以下三个层次:

(1)一国货币流出国境,在对外贸易中作为交易媒介。

(2)一国货币用于许多国家之间的经常项目支付以及作为许多国家之间债权债务关系的结算货币,发挥支付手段和交易媒介职能。

(3)一国货币充当其他国家的国际储备。

4、人民币国际化是中国金融开放的最高阶段,是中国根据本国经济发展及其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提出的目标。

5、一种货币要成为国际货币取决于这种货币在外汇市场上交易规模的不断扩大和交易成本的降低以及该种货币在外汇市场上长期走势的强弱,而这些因素背后的支撑力量则是货币发行国或地区的经济实力、经济稳定程度以及在国际经济中的地位。

6、欧元诞生后,伴随着欧元地区整体经济实力的进一步提高和国际货币多元化的发展,与世界经济三极格局相对应,很有可能在较长的时期内逐步形成国际货币三元化,同时一些新兴市场国家货币在区域内发挥作用的格局,尽管在这个格局中,美元、欧元和日元各自的地位有可能是不对称的。

7、与国内货币相同,国际货币的职能主要也有三种,即计价手段、支付手段和价值储藏手段。一国货币的国际地位的强弱,取决于它在发挥国际货币这几个方面职能上能起多大作用。

8、国际货币的产生具有以下特点:

(1)决定一种货币国际作用的大小主要依靠市场力量,而不是政府法定。

(2)在位国际货币具有惯性作用。

(3)各国政府对货币国际化的态度会影响本国货币的国际化。

9、人民币的境外滞留已经具备了一定规模,且在逐年增加,人民币走出国门已是不争的事实。从货币国际度来看,美元是第一国际货币,日元第三,人民币在周边国家虽有流通,但国际度极低,依然是非国际货币,目前人民币在中国

周边国家和地区乃至其他一些国家的部分流通,还只是区域化的表现,是国际化的第一步。

10、一国货币充当国际货币,不仅可以取得铸币税的收入,还可以部分地控制国际金融资源的配置。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既能获得巨大的经济利益,又可以增强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和发言权,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货币国际化对于国际社会的影响是全方位的,为货币发行国所带来的好处自然也是多层次的。

11、满足一系列假定条件下,若2010年实现人民币区域国际化,则10年间我国可获得的人民币国际化收益大约为7433亿元人民币。

12、货币的国际化也会对发行国经济产生一些负面影响,国际货币发行国在获得上述利益的同时,也需付出一定的代价和成本。

13、人民币国际化无异于一柄“双刃剑”,在给发行国带来的巨大利益的同时,也给一国经济金融带来诸多的风险,如何趋利避害,充分享受到国际化利益的同时,防范由于国际化带来的风险是我们在推行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不能越过的课题。

四、创新与不足

本文对国际货币形式进行全面系统的比较总结在诸多文献中尚属首次,用数量化的方法对人民币国际化程度以及国际化后可能带来的铸币税收益作了论述,并在最后提出了几点建议,可能会对今后认清人民币国际化现状及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具体操作起到一定作用。

本文的不足之处是在比较美元、欧元及英镑等国际货币时,由于资料的限制,仅进行了简单的历史性论述;在计算货币国际度时,由于数据的不足,仅仅比较了人民币与美元、欧元和日元四种货币。后续研究中,可以对各国货币国际度进行更大范围的比较,并且对历史数据的考察应该可以看出不同的货币国际化程度的兴衰。另外,由于篇幅所限,本文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具体模式及发展路径没有涉及,今后的研究可以在此方面继续深入下去。

关键词:国际货币人民币国际化国际铸币税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RMB: Status quo,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ese economy,RMB tends to be internationalized. The international status of RMB has increased in many aspects. Although the conditions for RMB to be an international currency are not ripe due to the total amount of Chinese economy,yet it is not scientific to discuss this issue until China’s economy amounts to that of the U.S.,Japan, Germany and the European Union, and the “catching up” development mode should not be continued.

While domestic currency circulation is defined by law, formation of international currency is mainly a process decided by market factors. Currently, in line with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china, there are more and more discussions at home and abroad on RMB internationalization. This essay compares among countries and analyzes the current conditions of RMB’s internationalization. The present state of transfrontier circulation indicates that RMB’s internationalization comes within its low level.

The international monetary system has entered an area of multi reserve currencies since the collapse of Bretton Woods. The best reason why so many currencies went internationalized seems to be all the possible benefits the issuer of the international currencies should have gained .Apart from the immeasurable benefits like power to speak in the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forums, benefits of currency internationalization include international seigniorage revenue and financial profits from operating the offshore reserve of the currency. The shortcoming of RMB’s internationalization should also be taken into account.

In the end, the paper also advances the key point for promoting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RMB.

Key Words:International Currency,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RMB, International Seigniorage

第一章国际货币与货币国际化:概念与

基本理论

第一节从货币发展历史看国际货币

货币是商品经济发展和交换的产物。由于商品内在的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矛盾,要求商品价值表现的外在独立化。在长期的商品交换过程中,一种商品的价值通过交换表现在另一种商品的使用价值上,因而出现了价值的等同物,即等价物。由于交换的品种、交换的范围和交换的频率逐步扩大,相应出现了由低级到高级的个别等价物、特殊等价物和一般等价物。等价物即等同的价值物,具有社会普遍可接受性。当一般等价物固定地由一种商品来充当的时候,就出现了货币。因而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货币在其历史发展长河中,采用了不同的存在形态。按历史顺序看,有实物货币、金属货币、代用货币、信用货币以及正在发展中的电子货币。在实物货币和金属货币流通前期,决定什么样的物品作为货币、货币的铸造和流通都是市场行为,而没有国家意志。当时的市场范围是非常狭小的,市场范围的划分纯粹是市场主体的选择结果,在市场上充当货币的材料很多,铸造和发行货币的主体也很多。这些货币发行主体在市场上的权威性和信誉度有限,因而当时市场上流通的货币种类繁多,货币流通非常混乱,不利于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威胁到国家的统治。这时国家以法律的形式规定可充当货币的材料、货币的形状、货币的价格标准、货币的发行和流通程序,出现了一个国家的货币制度。货币制度的出现,不仅统一了货币流通,而且划定了货币流通的市场范围,即一个国家的疆界也就是一个市场的边界。在国家所管辖的市场范围内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才是法定货币,其他国家的货币不得流通。从而,货币这一商品经济的自然产物又被国家的法律套上了一根绳子。在以后的代用货币、信用货币时代,国家的法律强制作用更为明显和突出。从货币产生的历程可以看出,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要发挥作用,受到明显的地理范围限制即市场范围限制和国家的法律限制。

随着经济的发展,交易范围越来越大,一国货币逐渐突破该国的地理范围在国界领域之外行使货币职能,这时该货币便称为国际货币。国际货币是在国际经济交易中广泛使用的货币,是“一国政府持有的包括现金在内的可用于国际支付的一切金融工具”1。在金本位制下,各国内货币由贵金属黄金充当,尽管黄金

打上了国别的烙印,但由于黄金作为统一的实物货币,它以“贵金属块的形式”超越国内流通领域,成为全球统一的支付手段、购买手段和一般财富的绝对社会化身。在纸币本位制下,一国特定的货币发展成为国际货币反映了一国的经济实力和该国的国际政治地位。它要求一国货币背后拥有强大的经济和金融实力、健全的金融制度和开放的货币政策、高效发达的金融市场、经济增长中币值的稳定性。

国际货币具有阶段性特征,在纸币本位制下,一种主权国家货币发展成为国际货币要经历一个较长的过程。首先,该主权货币在国际贸易、国际投资等一般性国际经济往来中发挥计价支付与价值储存和转移的作用,若该主权国是一个世界性的或区域性的贸易中心或国际资本的集散中心,则国际经济交易客观上要求该主权国货币执行国际货币的职能。其次,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的外汇交易中,无论是银行同业间作为批发市场的外汇交易,还是银行同一客户间作为零售市场的外汇交易,该主权国货币均是主要的交易货币,则该国货币已基本具备了执行国际货币的条件。再次,一国官方经常持有该主权国货币,并在持有国国际收支发生顺差从而使其货币汇率上升时抛售本国货币以购储该主权国货币;或者在持有国国际收支发生逆转从而使其货币汇率下跌时抛售该主权国货币以收购本国货币。这种被一国官方持有并被用作国际收支平衡、稳定持有国汇率的主权国货币,总是那些在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等一般性国际经济往来中使用较多、国际金融市场上交易集中的货币。这种主权国货币已经超越该主权国流通领域,而在国际经济往来中起着计价支付与价值储存和转移一般社会财富的作用,从而成为一种国际货币。

第二节马克思对国际货币的论述与启示

马克思的货币理论认为,货币在与商品的交换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价值尺度、流通手段、储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五种职能,前四种职能是货币的基本职能,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货币超越国界,在世界市场上发挥一般等价物的作用时,便执行国际货币职能,世界货币职能是货币前四个职能的继续和延伸。

按照马克思对典型金本位条件下世界货币的科学论述,货币充当世界货币,就必须脱掉自己原有的“民族服装”,还原成金银的本来面目。马克思还指出:“货币一越出国内流通领域,便失去了在这一领域内获得的价格标准、铸币、辅币和价值符号等地方形式,又恢复原来的贵金属快的形式。”2由此我们可以理解,在世界贸易中,各国有一定黄金含量的货币必须恢复成贵金属块的形式才能充当一般等价物,即金银才能充当世界货币。

对于国际货币的职能,马克思指出:“世界货币执行一般支付手段的职能、一般购买手段的职能和一般财富的绝对社会化身的职能。它的最主要的职能,是作为支付手段平衡国际贸易差额。”3

马克思是将世界货币作为货币的一种职能来看待的,从抽象的、高度概括的货币的含义和职能上来看,这仍然具有实在的意义。但是在当前各国实行国家信用纸币制度下,随着经济的全球化、一体化进程,世界货币流通领域出现了很多新的现象。许多国家的货币,如美元、德国马克、瑞士法郎、日元等在国际间发挥着作为国际货币的三种效能,即支付手段、购买手段和财富转移的作用,我国人民币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在一定范畴内已被用作对外计价支付的工具。与此同时,黄金仍没有完全退出历史舞台,他仍然是国际间最后的支付手段、购买手段和社会财富的保藏和转移形式。因此,关于世界货币在现代国际间运动的形式,是一个需要研究和做出科学回答的新问题。

在金、银本位制的时代,由于金银本身是商品,具有一定的价值,能够在全球进行流通和自由兑换,并且具有能自发调节流通中的货币量的功能,因此在金本位制和银本位制的时代,金、银就是国际货币。当金本位制崩溃,黄金非货币化后,人类进入了信用货币时代,在信用纸币充当人们交易媒介的时候,国际化货币的内涵又发生了许多变化。从货币理论的角度来看,国别货币要成为国际货币,其货币职能必须国际化,作为流通手段,它能够被企业用于对外贸易和国际资本交易,或者被官方机构用于对外汇市场进行干预和为国际收支逆差进行融资;作为支付手段及其派生出的记账单位,它可以直接用于国际债务的清偿,用作商品贸易报价和金融工具记价以及被官方用于表示外汇平价;作为储藏手段,它可以作为企业或居民保存财富的手段,或者作为官方的储备资产。下面我们从马克思关于货币的基本功能角度展开进一步探讨:

一、价值尺度

货币作为价值尺度,必须代表一定的价值量,这在金币中其价值即为其内在的含金量的价值,而信用货币本身没有价值,其价值主要反映在其购买的商品的数量上,发挥价值尺度职能的实质不过是把商品的价值转化为价格,货币在其中发挥中介的作用,即价值———商品———价格。这里作为国际货币的价值尺度必须保持一定的稳定,根据购买力平价理论,不同的信用货币在执行价值尺度职能的时候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因此,作为国际货币,必须要保持币值的稳定,否则就会引起汇率的波动,增加持有该种货币的风险。

二、流通手段

按照马克思的货币理论,货币的流通职能就是实现商品的价格,把观念上的货币转化为现实的货币,借此实现商品的流通和交易的顺畅进行。在现实生活中,货币要发挥流通职能的最起码的条件是要具有与一切商品直接交换的能力,在一个国家中,在信用货币制度下,货币的流通是在国家的法令下强制进行的,而该国货币要想在其他国家流通就要求其币值稳定,具有较强的购买力,在中断流通或者退出流通领域,成为闲置状态的休闲货币时候,能成为保值的储备货币。这与金币退出流通领域作为储藏手段,形式相同但本质不同,金币本身具有内在的价值,而信用货币包括信用制度条件下的国际货币本身没有价值,其储藏的不过是一定的购买力。

三、支付手段

马克思的货币理论认为,货币发挥支付手段的职能是以货币去偿付债务,而西方经济学理论认为货币发挥支付手段的职能包括一切延期的支付。结合现代经济运行的特点,我们认为货币的支付手段职能是经济行为的发生与货币支付在时间上的分离所引起货币单方面的运动,它包括商品性支付和非商品性支付两种情况。在信用货币制度下,支付手段必然引起价值单方面的运动,货币要为人们所接受,它要么在发行时候有充足的黄金准备或承诺能十足的兑换黄金,要么以国家法令规定其为法偿货币来作为保证。在国际贸易和国际资本市场迅速发展的今天,支付手段必须尽量避免由于币值的波动而带来的损失,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以美元、马克、法郎等国际货币为结算单位的贸易量和债券债务量在整个交易量中占有绝大部分的份额。在信用高度发达的今天,用转账代替现金支付,电子货币代替了有形货币成为贸易结算的主要形式,国际货币就演化成为记账货币,记账单位从支付手段中派生出来成为国际货币的重要职能。

四、储藏手段

在金属货币流通的时代,人们可以把货币当作财富的形式保存,货币发挥储藏手段的职能。在信用货币进入流通领域后,货币储藏的只是货币的购买力或者是一定的币值,而购买力的大小取决于商品的价值和货币的发行量,在开放经济条件下,一国币值的高低,还要受其他国家币值变化的影响。货币的储藏手段在一国国内表现为储藏一定的购买力,而作为国际货币其储藏手段则转化为货币的储备,这种储备更多的表现为居民的价值保存和国家的外汇储备。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在贵金属货币时代,贵金属具有内在的价值,因此能在全世界自由的流通和兑换,也就自然的成为国际货币,在黄金非货币化后,纸币要成为国际货币受到更多的限制条件。国际货币即跨越一国范围,被它国或地区的市场参与者普遍接受,在一个相当大的市场范围内(这个市场涵盖若干个国家或地区,不一定是全世界)充当一般等价物,发挥货币的各项职能的货币。而此时的货币,不一定是由几个国家或地区的政府共同发行的,而是一国货币部分地脱去国家的外衣,或一个国家在货币发行方面的强制力和权威性在其他国家和地区发挥一定作用,以紧密联系的市场共同认可的等价物面貌出现。

第三节一国货币充当国际货币的条件

一个国家的法定货币能否实现国际化,取决于法律制度安排和市场需求及其二者的统一。法律制度安排涉及到货币发行国和货币流通国的法律调整。如果货币发行国认为有必要实行本国货币的国际化,则需要做出相应的法律制度安排。同时还需要有它国或地区政府同意其他国家的货币在本国或本地区市场流通的法律制度安排。如果它国或地区政府明令禁止,如实行严格的资本项目管制,则不可能实现货币国际化。一国货币要实现国际化,关键还在于它国或地区对该国货币的需求,即该国货币在更为广大的市场范围具有普遍可接受性的程度。

根据IMF对世界主要国家货币国际化的历史经验认为,某一货币的国际化应具备的条件应为:(1)经济的发展规模和开放程度;(2)充足的国际清偿手段;(3)宏观经济相对稳定和有效调控;(4)市场经济体系的完善和市场经济机制的充分发挥:(5)合理的汇率和汇率体制。

根据美国学者特里芬的理论认为,货币自由兑换的三项标准是多边性,稳定性和自由性。一国货币国际化过程包括着实现自由化过程,实现货币自由兑换是货币走向国际化的重要一步,因此,特里芬的货币自由兑换标准也是一国货币国际化的重要依据。

按照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人们对货币的需求可分为三个方面:交易需求、投机需求和预防需求。也就是要把货币作为交易媒介和贮藏工具。人们之所以选择一国货币作为国际交易媒介和贮藏手段,或者说一国货币之所以具有国际意义的普遍可接受性,是因为该国货币具有一些优良品质或货币发行国能够保证货币各项职能的完美发挥。因此,一国货币能否实现国际化,必须具备一些基本条件,具备一定的经济基础和政治基础。

首先,货币国际化首先是经济国际化的产物,是国家强大的经济实力在货币上的表现。这就要求本国经济实力要足够强大,经济发展速度稳定增长,产品和服务质量高,对它国有吸引力,国民生产总值和对外贸易额在世界上占有重要份

额;本国市场发展潜力广阔,对外国投资者有吸引力,同时一国经济的对外依存度高,经济贸易往来频繁。

对于国际货币发行国金融体系来说,该国中央银行具有高度的独立性,能独立的制订和执行货币政策,把稳定币值,反通货膨胀作为首要的货币政策。国家要具有较强的宏观调控能力,能够灵活应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对各级政府、各个经济主体的行为进行引导、规范,断绝财政赤字通过中央银行发行货币的办法进行弥补的渠道,为货币国际化提供良好的宏观环境。同时要具有交投活跃、规模庞大的金融市场,拥有成熟的金融中心以及大量有竞争力的金融机构;高度发达的金融市场能够为以本国货币为记账单位的国际货币的需求与供给提供便利。此外还要求具备与此相适应的有效的金融监管体系,保证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良性运转。最后,完善的市场经济运行机制和相关市场体系的建设也是货币国际化所必不可少的条件。

其次,货币国际化还要具备一定的政治基础。货币国际化不仅仅是经济方面的问题,它对该国的政治也提出较高的要求,国际货币的发行国在世界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要有领导地位、核心地位,在某种程度上具有号召力、影响力。

该国的政局必须保持长期稳定,政局不稳,必然导致该国币值的不稳,因此政局的稳定性是货币国际化的前提和基础。同时,该国必须是国际社会中负责任的国家,具有全球性的战略眼光来处理各种国际事物,不应为了一国的私利而损害其他绝大多数国家的利益。该国在国际政治中具有较强的地位,能够有力的维护本国的利益,保障国内外经济主体以本国货币形式持有的金融资产的正当利益不受损害。

第三、它必须在长时期内保持币值的稳定,在世界市场上有良好的信誉,包括国内物价稳定和汇率相对稳定。使持有者对其未来的走势有明确的预期,如果币值不稳或者通货膨胀率较高,人们无法对持有该国货币有准确的预期,为了收集相关的信息,就必然增加持有该种货币的成本,进而影响该国货币作为国际货币的流通手段和价值储藏手段的职能。

最后,它必须具有可兑换性。从历史的发展角度分析,货币的可兑换性是货币与生俱来的客观属性,由于人为的外力因素,有的货币可以兑换成为他国货币,具有可兑换性,有的货币则不具备可兑换性。一国货币要成为国际货币就必须还货币本来就具有可自由兑换的自然属性,在信用货币制度下,不可兑换货币是高风险货币,其国际需求量和使用范围必将大大受到限制。在不同的时期,货币可兑换性也具有不同的内涵,在金本位和布内顿森林体系时期,货币的可兑换性是指以黄金为后盾,可自由兑换成为黄金或者说至少在理论上可以自由兑换成为黄金,在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货币的可兑换性是指它必须能不受限制的与其他

国家的纸币进行自由的兑换。

第四节货币国际化的定义

一、货币国际化的定义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将货币国际化作如下定义:货币国际化指一种货币突破国别界限,在国际贸易和国际资本流动中行使交易媒介、价值尺度、储藏手段等职能,这种状态下的货币便被称为国际货币。

这一定义包括以下三个层次:

(1)一国货币流出国境,在对外贸易中作为交易媒介。

(2)一国货币用于许多国家之间的经常项目支付以及作为许多国家之间债权债务关系的结算货币,发挥支付手段和交易媒介职能。

(3)一国货币充当其他国家的国际储备。

由国际货币和金融理论可知,当现代信用货币身兼本国制度货币和国际货币双重职责时,不可避免地要面对“特里芬难题”。于是,自从进入牙买加时代以来,国际货币体系始终遵循着多元国际储备的发展道路,时至今日,不仅美元和英镑因为其历史上的国际核心货币地位而依然在不同程度上发挥国际货币的作用;欧盟区各国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基础上逐步培育并最终实现单一货币的伟大构想,使欧元一跃成为重要的国际储备货币之一;而更多的新兴工业化国家(如韩国)纷纷仿效日元模式,通过推动货币完全可兑换和国内金融自由化来施行本国货币的国际化战略。

二、国际货币、货币国际化、货币自由兑换等几个概念的区分

货币自由兑换与货币国际化是完全不同的。是自由兑换货币,不一定是国际货币,是国际货币一定首先要是自由兑换货币。当一国货币成为国际货币,其国际化和开放的程度是完全不同的。因此,不是所有国家开放金融,实现货币的自由兑换后都去实现本国货币的国际化。货币国际化有严格的条件,有两个条件是必须具备的,一是本国经济的总量,即在世界经济中的比重大小,二是国际社会的普遍接受。这两个条件其实也是统一的,最终都是由本国整体经济实力决定。这个条件,不是所有自由兑换的国家都能达到。从国际货币和自由兑换货币看,是国际货币必然是自由兑换货币,但是自由兑换货币不一定是国际货币。国际上的自由兑换货币有20多种,但能作为国际货币的不足10种,如HKD是自由兑换货币,但不是国际货币。从国际货币发展层次上看,国际货币处在货币发展的

次高台级上。

货币国际化是某一国家货币成为国际货币的过程。国际货币是发挥世界货币职能的货币。其内在规定性为能在世界范围内充当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和贮藏手段。马克思论述货币五大职能,除上述四种外,还有世界货币职能,即能充当国际货币。但马克思论述的货币指金属货币,前四种职能是货币的国内职能,当国内职能国际化以后即充当世界货币,世界货币职能是金属货币具有的内在本质。黄金是货币,也是世界货币,是最早的国际货币,黄金作为国际货币是因为其本身具有的价值特性所决定,是金本位制货币制度内在的规律性所在。黄金之后作为国际货币的货币主要是英镑和美元铸币。其国际货币职能与黄金作为国际货币职能相似。因为其内在价值由其含金量决定。当货币与黄金脱钩,纸币代替黄金流通以后,国际货币制度产生了深刻变革,一国货币要成为国际货币而是由更为复杂的因素决定。纸币充当世界货币职能,成为国际货币是在自身不具内在价值的情况下,要成为国际货币必须成为国际金融市场的硬通货,能在世界范围内(1)自由兑换;(2)国际结算;(3)国际储备;(4)执行价格标准。目前,在世界范围作为国际货币的货币有美元、英镑、马克、日元、法郎、瑞士法郎、欧元、SDR等不足10种,比较通用的有美元、马克、日元和欧元。

从国际货币与国际本位货币的关系看,国际货币是国际本位货币的“候补者”或“退化品种”。在国际货币体系演变中不同的时期,国际本位货币只有一种,但作为国际货币的货币可能很多,在国际货币多元化以前,国际本位货币与国际货币是同一的,执行国际货币职能的只有国际本位币。但随着美元作为国际本位币地位的下降,国际货币体系变动,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被其它几种货币所分割,出现了多元国际货币结构。

图1-1 几个相关概念关系

从历史上看,一国货币国际化过程是其经济开放度不断加大,金融管制特别是外汇管制不断放松的过程,如西欧十国在1958年底放松外汇管制,恢复了货币有限可兑换,1960年西德实行了货币的完全可兑换,英国于1979年取消了一切外汇管制措施,英镑和马克逐步走向国际化道路。外汇管制放松实质就是本国货币由不可兑换性、逐步向经常项目可兑换,到资本项目可兑换,最终实现货币完全可自由兑换。货币完全可自由兑换是货币走向国际的必要条件和前提。

第二章国际货币产生的不同模式比较

第二章国际货币产生的不同模式比较

从市场因素看,一种货币要成为国际货币取决于这种货币在外汇市场上交易规模的不断扩大和交易成本的降低以及该种货币在外汇市场上长期走势的强弱,而这些因素背后的支撑力量则是货币发行国或地区的经济实力、经济稳定程度以及在国际经济中的地位。

70年代以来,随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解体,美元的国际地位不断下降,而日元和德国马克的国际地位则不断加强,并逐渐出现了美元、日元、马克三种国际货币鼎立的雏形。欧元产生以后,由于有背后庞大的欧盟经济以及欧洲中央银行体系严格的货币稳定政策作为支撑,欧元无疑比马克更具有成为国际货币的潜力,能够发挥更大的国际货币职能,可以说欧元的出现进一步削弱了美元的国际地位,并促成新三元体系或二加一体系的形成。

从长期看,国际货币多元化的趋势已不可逆转。首先,从国际货币发展的历程看,已经不可能再出出现过去的英镑和美元那样称霸一时的主导货币。二战后,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兴起初步形成了西欧、北美和东亚三大经济集团,世界经济多元化、区域化、集团化的趋势进一步加强。尽管90年代以来,美国劳动生产率迅速提高,经济竞争优势明显加强,经济增长率、失业率、通货膨胀率等一系列宏观经济指标不断向好;同时日本在泡沫经济后却出现了经济持续低迷的情况,但可以看到二战后美国独霸世界经济的局面已经不可能再出现。经济的多极化决定了国际货币的多元化。其次,在汇率不断波动的情况下,不可能出现单一的主导型国际货币。浮动货币实施以来,各国货币波动频繁。以美元为例,1973年到1976年美元有效汇率下跌了18%左右,1980到1985年又上升了50%,1985年到1987年又下跌了40%。汇率的大幅波动有损美元的国际地位,并加强了国际货币的多元化趋势。

综上所述,欧元诞生后,伴随着欧元地区整体经济实力的进一步提高和国际货币多元化的发展,与世界经济三极格局相对

18

第二章国际货币产生的不同模式比较

应,很有可能在较长的时期内逐步形成国际货币三元化,同时一些新兴市场国家货币在区域内发挥作用的格局,尽管在这个格局中,美元、欧元和日元各自的地位有可能是不对称的。

第一节货币国际化的国际比较

一、英镑的国际化

英镑作为国际货币在二战前发挥重要作用。由于英国强大的经济地位成为世界经济的加工厂,英镑在国际贸易结算储备中的比例远高于美元等其他货币,英国伦敦形成了世界上最大的金融中心,使得英镑成为主要的国际本位货币,虽然二战之前国际货币体系属于国际金本位制度,该制度的基础是黄金,但是实际上当时英镑代替黄金执行国际货币的各种职能。英镑的持有人可以随时向英格兰银行兑换黄金,而且使用英镑比使用黄金有许多方便和优越的地方。当时英国依靠它的“世界工厂”的经济大国地位和“日不落国”的殖民统治政治大国地位,以及在贸易、海运、海上保险、金融服务方面的优势,使英镑成为全世界广泛使用的货币;使伦敦成为世界金融中心。当时的国际贸易中,大多数商品以英镑计价,国际结算中90%使用英镑,许多国家的中央银行国际储备是英镑而不是黄金。在伦敦开设英镑账户,可以获得利息,而储存黄金则非但没有利息,还要付出保管费用,持有英镑比持有黄金既方便又有利可图,所以有的西方经济学者把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国际金本位制度称作英镑本位制度。

英镑成为国际本位货币完全是在当时国际货币制度下,英国在国际经济中的地位决定并在竞争中逐步形成,同时也随着英国地位的下降和国际货币体系的变迁而走向衰落,与美元的强制度安排有很大的区别,只是由于英国经济的衰落而逐步失去了相应的国际地位,目前仍然是主要的国际货币,但地位明显不如美元。

19

第二章国际货币产生的不同模式比较

二、日元的国际化

日元国际化的两大背景是二战后日本经济地位的日益上升和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际货币体系的动荡。经济地位的提升,为日元国际化打下基础。国际金融市场的动荡,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瓦解,美元大幅贬值,各国普遍采取浮动汇率制,日本开始对日元的国际地位有所考虑,日元国际化成为政府的政策目标之一。日元国际化是指在日本的对外交易以及国际间交易中提高日元的使用比率和非居民持有日元资产的比率,具体表现为日元在国际货币制度中的地位上升,以及日元在经常交易、资本交易和外汇储备中所占的比重上升。

从日本经济开放过程考察,日元国际化也走过了一个渐进的过程。其间由于国际经济变化及日本经济内部的矛盾从20世纪80年代至20世纪90年代,日本政府曾两次推动日元国际化。

1.20世纪80年代推动日元国际化的主张

1983年10月,日本政府首次将日元国际化和金融资本市场自由化列为政策课题,同年11月,在美国总统里根访日的直接推动下,日本和美国共同成立日元—美元委员会。并在1984年5月就日本金融资本市场的自由化,日元的国际化以及外国金融机构进入日本金融资本市场达成协议。同时发表了《金融自由化和日元国际化的现状与展望》,系统的提出了有关日元国际化的思想及方针等,日元国际化成为日本政府的正式政策主张。

20世纪80年代日本提出了日元国际化主张,但操作上并不是特别积极,主要担心日元国际化后对本国金融政策和金融市场带来较大冲击。加上日本泡沫经济现象出现后,日本经济转入低速增长,使得日元国际化的效果不很明显,在国际贸易中日元计价货币所占的比例,日元在欧洲货币市场的份额,日元在欧洲债券市场上的份额,日元在世界储备资产中的比例,均未有明显的增加。

2.20世纪90年代后期的日元国际化

这次日元国际化的提出背景主要在于1997年7月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和欧洲货币一体化的刺激。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后,日本大藏大臣的咨询机构—外汇等审议

20

第二章国际货币产生的不同模式比较

会专设“亚洲金融、资本市场专门部门部会”,以亚洲国家的金融资本市场为题就亚洲货币危机的原因及特征,经验教训等进行讨论,经过10多次讨论,形成题为《汲取亚洲货币危机教训—短期资金移动的风险和21世纪型货币危机》的最终报告。报告发表的第二天,在刚刚结束的APEC财长会议上,日本大藏相引用了报告的观点,公开正式提出促进日元的国际化问题。自民党内金融问题调查会也设立了日元国际化小委员会,就如何推进日元国际化进行讨论,并分别在1998年1月中旬和1999年4月提出中期和最终报告。

报告中有一种观点认为亚洲国家爆发金融危机主要在于汇率制度缺乏灵活性,大多数亚洲国家不顾自己贸易对象构成,货币实际上顶住美元,这一作法的危险性在危机中得到充分体现。亚洲国家货币金融制度应改革,可以考试盯住一个以贸易,经济关系强弱为权重构成的一揽子货币,在与日本经济关系密切的亚洲国家和地区进一步促进日元的使用是一项十分现实的选择。

1999年1月1日欧元正式诞生后,日本政府马上开展欧洲外交寻求欧洲国家对日元国际化的支持。欧元的产生,对国际货币体系带来巨大变化,美元地位开始削弱,日本政府也产生强烈危机感,在日元国际化上大做文章。1999年4月,大藏大臣属下外汇审议会提出实现日元国际化的具体建议。(1)促进亚洲各国引入“货币一揽子”汇率机制;(2)调整国债的期限结构,发行5年期国债,提高国债的主要投资商品地位;(3)发行本金利息,分离型债券,提高资本市场的商品性;(4)改善清算系统,促进即时交叉清算(RIGS);(5)提高日元在国际贸易结算中作为计价货币的比重;(6)增加向亚洲国家提供日元资金的规模。

为了推进日元的国际化,外汇审议会建议要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1)实现日本经济的稳定增长和重建日本金融体系;(2)保持日元价值的稳定;(3)扩大日元对亚洲国家汇率制度的影响,包括现阶段通过一揽子货币方式加强亚洲货币和日元的联动性积极参加和引导亚洲区货币制度的研究;(4)进一步完善日元国际化所必须的全部理论,包括金融资本市场的一系列改革和税制方面的调整,改善清算系统,扩大向各国中央银行的服务等;(5)在贸易和金融交易中积极使用日元。

推动日元国际化主要是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但最早提出日元国际化可以认为在70年代。目前日元己成为国际货币,尽管与欧元,美元相比有一定差距,但在国际金融中的作用地位仍有较强表现。日元国际化之前的日本金融开放,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特别是日元在经常项目的管理到资本项目管理的放开,都经历了相

21

第二章国际货币产生的不同模式比较

当长的阶段。从1949年日本政府对所有外汇收支进行集中管理到1964年成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第八成员国,日本花了15年的时间实现经常项目自由化,从1980年日本的外汇管理原则上自由化后,法律上仍然保留了对资本收支的管理权限,直至1998年4月,才从法律上正式取消对资本收支的管制。从经常项目的自由化到资本项目的自由化,日本经历了20年左右的时间,如果计算出从法律上正式取消对资本项目收支的管制,则经历了30多年的时间。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自由兑换实现后,日元逐步实现国际化目标,其中也存在一个渐进的、次序化的过程。

日元作为国际货币在世界经济中作用,特别是在亚太地区作用有一定局限性,(1)日本虽然在亚洲地区属经济最强大的国家,但日本历史和在亚洲地区形象不佳,不被亚洲国家接受;(2)日元国际化发展会受到美国在一定程度上的遏制;(3)日元汇率波动太大,汇率不稳定,给持有日元资产的个人和国家造成很大损失;(4)日本经济长期低迷不振,也影响日元在亚太地区作用的发挥。(1)日本在亚洲地区的投资,占日本对外投资的较少部分,日本没有在亚洲地区起到经济大国的作用,实际上亚洲一些国家更加接近美国。

三、美元的国际化

美国一直是一个自由、开放的国家,二战前的美元在金本位制和金块本位制条件下,发挥着国际货币的作用,但在二战前其国际化地位则不如英镑强。二战后,随着美国政治、经济地位的进一步强大,英国的衰退,国际货币体系的变化,美元国际化迅速扩大,并且代替英镑成为国际本位货币。

美元国际化及其国际本位地位的确立,与1944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安排有着密切关系。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把美元作为国际本位货币并与黄金挂钩,l美元等于1/35盎司黄金,其他国家货币与美元挂钩,实行双挂钩的固定汇率制,汇率波动幅度限定在±1%,确立了美元一一黄金储备体系,这样一种国际货币体系的运行和管理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执行。因此,二战后美元自然成为最主要的国际货币。20世纪70年代开始,美元开始逐步贬值,国际货币体系开始动荡,美元的国际地位有所下降,日元和马克等货币地位上升,但绝对份额仍然占比最高。

目前美元仍是当今世界第一大货币,在国际经济、贸易和金融活动中普遍使用,是国际上使用最广泛的货币计量单位。美元成为国际货币依赖的是一个全球性的货币汇率制度安排,也就是二战后的布雷顿森林体系,支持这一体系的基础是美国强

22

第二章国际货币产生的不同模式比较

大的政治经济实力。美元国际化的路径可以概括为:依托全球性货币汇率制度安排成为唯一的国际计价单位和与黄金相同的国际储备货币;与黄金脱钩、失去制度基础后,依赖先入为主的存量优势在世界信用货币体系中处于优势地位;国际政治经济实力的强大巩固和发展了这种优势,继续充当国际货币的“领头羊”。

美元国际化的模式具有历史的特殊性,它是国际金属本位制度向现代信用货币制度发展的过渡环节,历史选择了美元,经历了将近30年的美元时代,赋予了美元许多“先天”的优势,这是其他任何货币都“望尘莫及”的。20世纪下半叶的两次世界大战,成就了美国超越英国的梦想,同时也就奠定了美元国际化的政治经济基础。今天,任何其他货币想通过国际制度安排实现国际化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历史不会倒退,事物发展的路径依赖总是具有连续性的,除非这种连续性被人为破坏

四、欧元是天生的国际货币

欧元国际化经历了三个阶段,l994一l998年的法律制度准备阶段。1999-2002年为欧元国际化的初级阶段,欧元作为转账货币流通,欧元区各国官方开始统一使用欧元计价和支付,各国证券交易所实现单一货币标价和交易,从而形成统一的资本市场。2002年以后是欧元国际化取得实质性进展阶段,2002年6月欧元迅速取代了区域内原l2种货币,成为区域内唯一合法货币,在世界范围内,原l2国货币也成为只有收藏价值的货币,欧元以合法的身份成为国际货币。依靠货币主权联邦制的强制力,通过取代原12国货币,欧元在10年内完成了国际化过程。欧元作为信用货币其国际化进程是最短的其给世界各国其他货币的基本启示是:让渡货币主权形成区域共同体单一货币必须以共同的政治、经济利益为基础,以相近的文化为纽带,区域经济在世界经济体系中具有较大的影响。

欧元一经诞生,天然成为国际货币,在某种意义上有一种超国界货币的特点。首先是作为国际货币发挥着重要作用,其次,这种国际货币的形成与一般国际货币的形成有很大区别。(1)欧元的形成以经济一体化组织为基础,而非国家;(2)形成过程十分漫长,由20世纪50年代末经济一体发展到20世纪90年代末,货币联盟历时40余年;(3)各国放弃货币主权,欧元成为区内所有参与国的货币,同时又是国际货币;(4)创建时即按国际货币要求设计,一旦产生,应即被国际社会接受,并进入国际金融市场;(5)是国际货币又是区域本位货币。

23

人民币国际化的现状和障碍

人民币国际化的现状和障碍 班级:17金融数学 学号:2017106142 姓名:余佳欣

人民币国际化是人民币逐渐从中国的主权货币发展成为主要国际货币的过程。在当前“一超多元”的国际货币格局下,人民币想要打破国际市场对美元、欧元(1.1202, 0.0019, 0.17%)的使用惯性、路径依赖,获得广泛使用的网络效应,最终实现与中国经济和贸易地位相匹配的货币地位,仍然需要经历一个漫长而曲折的历史进程。 人民币国际化的现状 人民币国际化是指人民币能够跨越国界,流通的范围不仅仅局限于中国境内,而是可以在境外流通,从而在国际间发挥记账单位、交易媒介、支付手段和价值贮藏手段职能,成为国际上普遍认可的计价、结算及储备及市场干预工具的过程。 近些年来,在我国与周边国家的边境贸易中,人民币已经被普遍作为了支付和结算的硬通货,尤其是东南亚的一些国家,已经有官方正式承认和公开宣布人民币为自由兑换货币。 人民币国际化指数现状 1.人民币国际化调整巩固,RII触底后强势反弹。2017年,全球经济形势复苏向好,贸易与投资回暖,发达经济体增长势头巩固,新兴市场企稳回升。中国经济在转型升级的压力下保持稳健,新动能更加强劲,增长表现好于预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一年内连续四次上调中国GDP增速预测。综合国力提升,改革开放有序推进,夯实了人民币国际化发展的基础。市场需求企稳回升,摆脱“恐慌”回归理性,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内源动力。在此基础上,跨境人民币使用政策体系以及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为人民币跨境与离岸使用创造了便利条件。总体来看,2017年人民币国际化逐渐消化前期负面冲击与预期,在波动中显著回升,在全球货币体系中保持稳定地位。截至2017年4季度,人民币国际化指数(RII)为3.13(图1),同比上升44.80%,强势反弹,基本回归至2015年水平。 人民币国际化指数 【民币国际化指数是中国人民大学的国际货币研究所编制的,旨在客观的描述人民币在国际经济活动当中实际使用程度的一个综合的量化指标,使用这个指标既可以跟踪全球范围内贸易计价、金融交易和外汇储备等三个方面人民币份额的发展的动态,也可以比较方便的与其他的主要国际货币进行横向的比较。】 2.资本金融项下人民币使用取得突破性进展。2017年,人民币国际金融计价交易功能得到夯实,频现亮点。海外人民币资金池已走出低谷,人民币国际信贷全球占比同比增长1.01%,呈现止跌回升态势。“债券通”进一步加快中国资本市场开放步伐,熊猫债市场稳步向

人民币国际化论文介绍

JIANG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货币银行学论文 题目:人民币国际化 学院: 姓名: 学号: 专业: 班级: 指导教师: 二零一四年六月

【内容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程度加深以及中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币国际化问题引起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人民币能否真正走向国际化,人民币走向国际化能给经济带来怎样的提升又会带来怎样的经济问题成为大众所关注的重点。然而如何正确认识人民币走向国际化这一重大国际金融战略,如何全面的了解这一战略的利与弊,如何利用当前的国际局势使这一战略更顺利的开展,扬利除弊,是我们正在面临的关键问题。本文首先简单的阐述了货币国际化的含义,随后分析了人民币国际化的必然性以及可能带来的利益与弊端,最后分析了人民币国际化的道路选择,对人民币国际化问题进行总结。【关键词】人民币国际化必然性利与弊 一、前言 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国际贸易地位不断提高、人民币国内外币值的长期稳定,以及中国政府在亚洲金融危机中表现出来的高度责任感等因素使人民币的国际声誉大大提高,周边许多国家居民逐渐认可并接受人民币作为交易和结算货币,人民币逐渐走出国门在境外流通。 二、货币国际化的含义 货币国际化是指能够跨越国界,在境外流通,成为国际上普遍认可的计价、结算及储备货币的过程。对于货币的国际化概念的界定,按货币功能划分可以提供一个相对完善的框架。货币国际化是指一种货币的使用超出国界,在发行国境外可以同时被本国居民或非本国居民

使用和持有。 一种国际化货币能为居民或非居民提供价值储藏、交易媒介和记账单位的功能。具体来讲,它可用于私人用途的货币替代、投资计价以及贸易和金融交易,同时也可用作官方储备、外汇干预的载体货币以及钉住汇率的锚货币。 三、人民币国际化的必然性 (一)中国经济的崛起 一国货币走向国际化首先是由该国的经济基本面决定的,较大的经济规模和持续的增长趋势、较高的经济开放度以及在世界市场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国家都能够获得交易者对该国货币的需求,并最终使得该货币成为国际货币①。中国已经形成了大国经济的特点,经济实现了持续20多年的高速增长,以GDP为代表的国民经济实力说明人民币已经具备了国际化所需要的强大经济后盾。当然,如果中国的这种经济增长是可持续的,那么国际经济参与者和普通公众对于人民币的信心就增强,人民币的普遍性也会大大提高,成为国际通货。(二)中国经济国际化 据统计,中国的出口连续5年高速增长,年平均增幅超过20%,按美元计算的出口额已占国内生产总值的近40%。中国已的的确确成为一个高度的出口依赖国,或者说一个典型的外向型经济国家。人民币作为这个巨大的外向型经济体的交易媒介,已受到来自全世界越来越多的重视和前所未有的追捧。如果说一国国内经济规模不足以证明

浅谈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人民币国际化是中国经济发展到特定程度的表现,人民币向国际货币发展的过程。我国政府自2008年提出人民币国际化以来,开始着力制定政策加速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也暴露了大量中国金融发展的问题。中国金融市场自由化程度不够高,人民币汇率缺乏弹性,一些国家警惕中国的崛起,特别是人民币国际化可能动摇美元的世界货币地位。针对这些问题,浅谈一下个人所想的一些应对措施。 关键词:国际化;发展问题;应对措施 一、人民币国际化发展现状 (一)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 国务院常务会议2009年4月8日正式决定,在上海和广州、深圳、珠海、东莞等城市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这将迈开人民币走向国际化的关键一步,有利于人民币国际地位的逐步提升。而上海多功能金融中心的形成,特别是金融市场体系的完善将为推进人民币国际结算试点、逐步走向国际化提供基础支持,有助于提升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成为未来国际货币多元化中的“一极”。 2011年8月23日,人民银行、财政部、商务部、海关总署、税务总局和银监会联合发布《关于扩大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地区的通知》,明确河北、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南、贵州、陕西、甘肃、青海和宁夏省(自治区)的企业可以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吉林省、黑龙江省、西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企业开展出口货物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境外地域范围,从毗邻国家扩展到境外所有国家和地区。至此,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境内地域范围扩大至全国。 (二)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 2015年10月8日,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一期)成功上线运行,CIPS分两期建设:一期主要采用实施全额结算方式,为跨境贸易、跨境投融资和其他跨境人民币业务提供清算、结算服务;二期将采用更为节约流动性的混合结算方式,提

人民币国际化的利弊关系与国际反响

人民币国际化的利弊关系与国际反响 大纲 一、人民币国际化带来的益处 1.获得铸币税收入 2.降低汇率风险,扩大贸易和投资 3.节省企业的财务成本 4.节约外汇储备 5.优化外债规模和结构 6.带来财富增长效应 二、人民币国际化产生的风险 1.汇率波动风险 2.利率自由化风险 3.宏观调控成本加大 4.人民币跨境流动的监管成本加大 三、人民币国际化引发的反响 知识点汇总 原理和观点 K01:人民币国际化带来的益处主要包括:获得铸币税收入;降低汇率风险,扩大贸易和投资;节省企业的财务成本;节约外汇储备;优化外债规模和结构;带来财富增长效应 K02:人民币国际化产生的风险主要包括:汇率波动风险;利率自由化风险;宏观调控成本加大;人民币跨境流动的监管成本加大 K03:人民币国际化引发的反响主要聚焦在:美元的地位当前和未来是否会受到人民币的挑战?未来的国际货币体系将向哪个方向演化?人民币国际化的整体趋势和战略步骤将会是怎样的?中国当前推动人民币国际化主要有哪些障碍? 正文 一、人民币国际化带来的益处

1.获得铸币税收入 当一国货币国际化之后,其国际意义在于国际货币发行国具有了一种获得国际资源的手段,同时,也对国际资源的配置有了相当的影响力。 2.降低汇率风险,扩大贸易和投资 人民币国际化可降低贸易的汇率风险,促进成员国之间贸易量增长以及国民收入增加;人民币国际化还可降低或取消各国货币兑换的交易成本,贸易与资本流动就会增加。 3.节省企业的财务成本 进出口贸易企业使用外币结算,通常要经过外币和本币的两次兑换,以美元兑人民币为例,一般情况下,银行要按照交易的金额收取1.25‰的汇率,这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当人民币用于跨境结算时企业可以节省这部分成本。同时企业为了规避风险又会委托银行进行交易,这个交易成本如果使用人民币结算也可以节约下来。 4.节约外汇储备 人民币国际化后,由于贸易结算都使用本国货币,不需要过多的外汇储备,而且,货币政策、财政政策都是本国制定,更减少了需要应对贸易赤字、货币投机所需要的外汇储备。 5.优化外债规模和结构 当人民币作为国际货币后将大大增强我国的偿债能力和降低外债成本,优化外债结构。 6.带来财富增长效应 一是人民币国际化带动我国经济增长,从而增加国内居民收入水平;二是人民币国际化后,资本项目必然会自由兑换,利率实现自由化,我国股票市场长期以来资金短缺现状将会改善;三是人民币国际化后,使我国居民持有的现金含金量和支付能力提升,在出境旅游、对外支付等交易中,减少许多汇兑环节,直接被各国普遍接受,提高支付效率。 二、人民币国际化产生的风险 1.汇率波动风险 一国货币国际化以后,其国内金融市场必定是自由开放的,由于货币壁垒的

浅谈人民币国际化的问题

浅谈人民币国际化的问题 摘要:一场华尔街的金融危机使我们看到了人民币国际化的必要性,一个国家的兴盛强大为人民币走向国际奠定了基础。我们要正视问题的存在,但更需要的是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人民币国际化,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我们共同努力,也许路途坎坷,前途却是光明的。 关键词:人民币国际化;国际储备;货币政策 中图分类号:F03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585 (2009) 12-0000-01 2008年美国爆发了一场影响全球的金融危机,这场危机迅速蔓延到世界的各个角落,渐渐转变成一次资本主义自上个世纪30年代以来爆发的最严重的经济危机。中国也不能独善其身,我们2万亿的外汇(以美元为主)储备大幅缩水。这使得我们认识到现在的国际货币体系——美元作为主要国际货币储备背后的一系列问题。于是,在今年4月2日伦敦召开的G20峰会上,我央行行长周小川提出了“超主权货币”的概念,旨在改变单一依赖美元机制,当然这一提议目前行不通,但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我们应该加快汇率体制改革,正视外汇储备问题。美国通过发行美元转嫁危机,巨大的损失使得我们必须调整当前的储备体系,来避免紧盯美元带来更大的损失。人民币国际化就成为必然趋势,所以我想谈谈人民币国际化的一些小问题,及其发展趋势之我见。 一、人民币国际化的现阶段取得的成绩 (一)货币互换协议,包括以下内容:2008年12月4日,中国与俄罗斯就加快两国在贸易中改用本国货币结算进行了磋商;12日,中国人民银行和韩国银行签署了双边货币互换协议,两国通过本币互换可相互提供规模为1800亿元人民币的短期流动性支持。 2009年2月8日,中国与马来西亚签订的互换协议规模为800亿元人民币/400亿林吉特。 2009年3月11日,中国人民银行和白俄罗斯共和国国家银行宣布签署双边货币互换协议,目的是通过推动双边贸易及投资促进两国经济增长。该协议互换规模为200亿元人民币/8万亿白俄罗斯卢布。协议实施有效期3年,经双方同意可以展期。 2009年3月23日,中国人民银行和印度尼西亚银行宣布签署双边货币互换协议,目的是支持双边贸易及直接投资以促进经济增长,并为稳定金融市场提供短期流动性。该协议互换规模为1000亿元人民币/175万亿印尼卢比。协议实施有效期3年,经双方同意可以展期。 2009年3月30日,中国人民银行和阿根廷中央银行29日在这里签署了700亿元等值人民币的货币互换框架协议,这是迄今中国和拉美国家历史上最大规模的金融交易。根据该框架协议,阿根廷从中国进口商品时可以使用人民币,不必再使用美元作为交易的中介货币。 (二)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4月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在当前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形势下,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对于推动我国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经贸关系发展,规避汇率风险,改善贸易条件,保持对外贸易稳定增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人民币国际化的条件 从货币理论的角度来看,一国的货币要成为国际货币,其货币职能必须国际化,与其作为一国国内货币的职能有所不同,必须具备一系列政治、经济等方面

人民币国际化对中国外贸的影响研究

人民币国际化对中国外贸的影响研究 学院:xx 学号:xx 姓名:xx 授课教师姓名:xx 论文提交日期:2011年x月x日 学期:xx

人民币国际化对中国外贸的影响研究 摘要:人民币国际化是指人民币能够跨越国界,在境外流通,成为国际上普遍认可的计价、结算及储备货币的过程。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人民币国际化对于进一步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对中国外经贸发展将带来极大的影响。 关键词:人民币国际化,中国外贸,影响 一.人民币国际化的基本概念 (一)货币国际化 广义的货币国际化是指当一国货币被该货币发行国之外的国家的个人或机 构接受并用作交换媒介、记账单位和价值储藏手段时,该国货币国际化就开始了,它一般是以一国货币流通范围超出法定的流通区域作为货币国际化的标准。狭义的货币国际化是指一种货币在没有该货币发行国参与的国际交易中充当记账单位、交换媒介和价值贮藏手段时,该货币就等同于国际化。人民币国际化(二)人民币国际化是指人民币跨越国界,由非国际货币变为国际货币,成为世界上普遍认可的支付手段、记账单位和贮藏手段的经济过程。它是一个渐进演变的动态过程。并且这一过程是人民币不断参与国际货币竞争的过程。 二、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加快 2009 年3 月11 日,中国央行和白俄罗斯国家银行签订了200 亿元人民币兑8 万亿白俄罗斯卢布的双边货币互换协议,使得人民币参与国际贸易结算从周边拓展到欧洲。人民币国际化路线图已经呈现,即采取从区域化到全球化,分阶段实施的方式。北面,中俄去年10 月已签署货币互换协议,双方有近2000 亿美元的20 年石油采购合同;东面,韩国在金融危机的逼迫下,也于去年12 月与中国签署了货币互换协议,金额高达约270 亿美元;东南,人民币已成为东盟民间的硬通货,官方层面,中国和越南、缅甸和马来西亚都有货币互换协议。 2009 年3 月29 日,中国人民银行和阿根廷中央银行签署了700 亿元等值人民币的双边货币互换框架协议。这已经是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国央行自2008 年12月至今签署的第6 个类似协议,并且从中国香港地区、韩国、马来西亚等周边地带扩展至拉美国家。至此,通过货币互换“走出去”的人民币总额达到6500 亿元。 2009 年4 月8 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在上海、广州、深圳、珠海、东莞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以目前中国经济的影响和政府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决心,人民币最终成为国际货币为时不远。 三、人民币国际化对中国外贸的影响 (一)有助于减少汇价风险,促进我国国际贸易和投资的发展 随着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速度的加快和程度的加深,对外贸易和对外金融活动也步入了空前的发展时期。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使外贸企业持有大量外币债权和债务,由于货币敞口风险较大,汇价波动会对企业经营产生一定影响。人民币国际化后,对外贸易和投资可以使用本国货币计价,企业所面临的汇率风险也将随之减少,这可以进一步促进我国对外贸易和投资的发展。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在美元和欧元汇率剧烈波动中,中国企业和贸易伙伴国企业普遍希望使用币

人民币国际化的现状和展望解析

《国际经济评论》2011年第3期 人民币国际化的现状和展望* [日]露口洋介 【内容提要】2009年7月,中国当局允许在跨境贸易中使用人民币结算。之后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量迅速增长,可以说人民币的国际化迈出了一大步。但就目前来看,人民币结算仅限于经常项目和一部分资本项目,尽管人民币交易在香港已较自由,但达到“国际化”程度还尚须时日。中国当局允许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目的之一是摆脱过度依赖美元。在人民币完全实现“国际化”之前,推动货币多元化是一种次善之策,而日中间贸易结算使用日元对两国也是一种选择。 关键词:人民币国际化外汇管制跨境贸易结算资本项目管制 中国人民银行在2009年7月启动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并在2010年6 月扩大了试点范围,包括取消境外地域限制等。这一系列举措,让人们关注到人民币的国际化[1]已经开始启动。本文就当前开展中的人民币国际化的实际情况和今后的展望予以讨论。 一、人民币是一种什么样的货币? (一人民币的交易情况 在人民币获准可与境外结算以后,与以前相比发生了哪些具体变化呢? 作者系信金中央金库上席顾问。写作该文时作者系日本银行国际局亚洲金融合作中心特别研究员。本文由日本银行国际局亚洲金融合作中心吴冰翻译。 *本稿为修订稿,原登载于《东亚》月刊(2010年9月号霞山会。本文笔者个人见解,不代表日本银行、信金中央金库的立场。

[1]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政府并不使用“人民币国际化”这种表达方式。一般使用“跨境人民币结算试点”。 109 国际经济评论 首先,我们来看人民币交易情况的特征。[1]2007年4月人民币日均交易额为150亿美元,仅占全球外汇交易额的0.5%(2010年4月为0.9%,交易额很少。而同一时期的美元占比为85.6%,欧元为37.0%,日元为17.2%。[2]人民币外汇交易的对象货币基本上100%是美元。[3] 其次,来看比较贸易额和外汇交易额的比重。全球外汇交易额大约是贸易额的30倍左右,但人民币的该数字却只有2倍,新西兰元约250倍,美元约200倍,日元约100倍。可以看出,伴有资本交易的人民币外汇交易比率与其他货币相比非常低。即便从2010年4月的数据来看,人民币也仅为3.5倍,与美元、日元分别为240、140的倍率相去甚远。 另外,境内市场非居民的人民币交易也基本不存在。而美元、日元、欧元等主要货币在境内市场非居民中的交易比率超过50%。除日元以外,亚洲主要货币的该比率均在25%左右。这表明非居民的境内人民币交易受到严格管制。 再看境外人民币交易,基本上一种是被称为无本金交割远期外汇的交易(NDF。它是以人民币远期为交易对象,但实际交易结算是用美元等外币进行清算,不存在人民币的交割。根据东京外汇市场委员会统计,2007年4月在东京市场的人民币交易中,97%为NDF。[4]可以说在境外,人民币原则上并没有向账户汇款那样以实际交割的形式交易。[5]像这样的货币在实际业务中被称作不可交割货币。 (二中国对人民币外汇交易的管制 人民币外汇交易特征的原因是什么呢?主要是中国对外汇交易的管制。下面,我们把对跨境资金流动(贸易收付、借贷等资本交易的管制,和对汇兑交易的管

浅析人民币国际化

浅析人民币国际化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大大提高。伴随而来的是我国外汇储备迅速增加,这有利于我国经济健康有序的发展。同时,由于我国外汇储备形式单一,给保值增值与安全带来了潜在隐患。从历史角度看。任何国家要成为世界强国,在国际上有充足的话语权,其既要拥有强大的政治军事实力,还要有强大的经济实力。而一国经济实力的强大,则体现在其货币的实力——成为世界货币。因而,人民币国际化不仅是现实的要求,而且是我国人民的历史选择。 关键词:人民币国际化;利弊;路径选择 自从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由于美国经济一蹶不振,持续处于低谷,美元的购买力受到动摇。同时。欧元区又陷入于债务危机。经济持续低迷,欧元的生命力受到各界的怀疑。日本在经历3·11大地震之后。经济也受到重创。美元、欧元、日元这3大主要国际货币发行国的经济基本面都不容乐观,世界经济进入低谷。此时。在现有的多元化汇率制度的牙买加国际货币体系下,各国在汇率方面的协同合作很少,各自为本国的利益来调节汇率。 一、人民币国际化的历史趋势 二战以后,美国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及军事实力建立起美元与黄金挂钩并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美元因此长期占据着主要世界货币的地位,主导着国际货币秩序的变化。由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内在缺陷——特里芬难题。即为满足世界经济增长对国际支付手段和储备货币的增长需要。美元的供应应当不断地增长;而美元供给的不断增长,又会导致美元同黄金的兑换性日益难以维持,布雷顿森林体系最终瓦解。然而,这并没有改变美元作为主要世界货币的地位。在新的国际货币体系下——牙买加体系。美元凭借其无可比拟的经济政治实力及先入为主的优势,仍然占据着主要世界货币的地位,成为世界各个国家的主要外汇储备。承担着世界贸易的主要交易媒介。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迅猛发展。国际地位显著提高。然而,为了保证我国经济健康有序地发展。我国在以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的模式下采取强制性的结售汇制度,因此我国积累了大量的外汇储备。其中大部分是以美元计价的资产。形式较为单一的外汇储备模式给我国外汇储备的安全性带来了潜在危险,其易受国际上汇率波动及其他世界经济重大事件的影响。同时,我国发展经济从根本上是为了振兴中华民族,使我国成为世界性的强国。纵观历来各世界主要强国的历史可知,世界性强国的主权货币一般都是主要的世界货币,承担着世界贸易的主要媒介。一个国家经济政治实力的强大助长了其发行的主权货币强势。而一国发行主权货币的强势反过来促进该国经济政治实力的增长。改革开放为我们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经济基础,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我们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精神动力。不论是从现实角度,还是从历史角度来看,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是我国人民的历史选择。是不可阻挡的历史趋势。

人民币国际化条件,利弊

作为位居全球前三的大经济体,中国的主权货币具有成为国际货币的可能性。全球金融危机已从经济基础和政府信用两方面造成美元本位制基础的松动,给人民币国际化带来了机会。但是人民币国际化的成功需要三个基本条件:(1)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这一条件有赖于中国经济转型的成功,以本土消费市场的拓展、技术进步、产业升级和经济运行效率的提高为主要特征;(2)具有健全的以保护产权为核心的市场经济基础性制度。这涉及政府职能的转变和相对独立的立法和司法程序;(3)建立亚洲最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也即本土拥有规模巨大、流动性、安全性和成长性兼具的现代化金融市场体系。 在创造这些基本条件的同时,渐进的人民币国际化仍可择机推进:(1)通过海外销售渠道的建设和产品质量的提升,增强海外客户对中国产品的依赖性,同时辅以人民币贸易融资以推进出口产品的人民币计价与结算;(2)快速提升金融服务业的国际化程度。一方面加快金融服务业的对外开放,允许开设更多的外资银行子公司、外资背景的各类金融机构经营人民币业务,通过国内金融服务业市场的有序竞争提高市场效率和服务质量;另一方面加快国内金融机构走出去,在亚洲地区的传统金融业领域抢占市场份额,提供高效便利的国际化人民币业务;(3)加快本土的人民币官方债券市场的发展,包括中国的国债市场和市政债券市场,以及外国政府和国际机构在中国的债券发行和交易,并增强其市场流动性;(4)在人民币资本账户开放(最早应在2015年之后)之前稳妥地推进以人民币QFII和银行同业拆借为主要形式的市场间接开放。 必然因素 人民币国际化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人民币作为交易媒介、储藏手段和支付手段,在中国周边国家和港澳地区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国际化进程逐步加快。究其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一、稳定的政治格局 中国国内政局一直十分稳定,同时具有较强的世界政治地位,在世界政治舞台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中国外交战略十分开放,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是负责任的大国。中国还与广大发展中国家之间存在着广泛的、多方面的合作关系。这种较强的政治地位可用以加强中国货币在国际上的地位,中国人民可以充分利用这个有利条件。 二、强大的经济实力 强大的经济实力并保持宏观经济稳定是实现货币国际化的根本保证。美元、欧元等货币之所以能够长期发挥世界货币作用,其发行国经济实力雄厚是最基本的原因。中国的经济基础虽然原来比较薄弱,但多年来一直保持着较快的发展速度。中国的经济在过去20年中平均超过世界经济增长的1.5倍速,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3%,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经济总量已居发展中国家首位;市场化取向的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确立;开放型经济迅速发展,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科技教育和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2006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达18.23万亿元,比上年增长9.9%,位居世界经济大国的第六位;财政收入突破3万亿元,增加5232亿元;2005年进出口贸易总额达到1.42万亿美元,增长23.2%,也列世界第三位。全年实现贸易顺差1019亿美元;全年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603亿美元,在亚洲的比重由1990年的18%上升到65.9%;年末国家外汇储备额达8188.72亿美元,名列世界第二。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储蓄率不断提高,从35%提高到40%以上。这种在世界各国中最高的储蓄率为投资提供了保证,成为经济增长的一个动力。 三、健全的金融体系 充当世界货币的纸币。是由其发行国的中央银行发行、调控,又由整个银行系统和其他经济

人民币国际化的现状及意义

. 人民币国际化的现状及意义人民币国际化问题日益成为各界,摘要: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参与世界经济程度的加深又可以增强中国在国际事务中,,既能获得巨大的经济利益讨论的焦点。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就必须加入货币国际,的影响力和发言权。中国要想在全球金融资源的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货币国际化也将为本国经济带来不确定因素。化的角逐。同时也应该认识到, 人民币只是在私人领域的局部范围内具有国际货币职能,未来人民币需要进一步拓展国际货币职能,人民币国际化还需要经历区域化和全球化的过程,实现了在亚洲区域、全球区域的广泛流通,才算是真正实现了人民币的国际化。然而,目前人民币区域化和全球化还面临着诸多的障碍和困难。 (一)国内金融体系不健全,金融业开放度不高 1.金融市场不健全,金融机构的国际化程度不足。人民币国际化需要一个有一定广度、宽度和深度的国内金融市场来提供支持,市场需要有一定的规模、较大的弹性和足够的平稳性,才能极大地缓冲和吸收来自国际金融市场的冲击。目前国内金融市场规模较小,部分市场参与主体受到限制(如银行间市场),债券、资产支持证券、远期、期货、期权等金融产品发展落后,这不仅制约了境外人民币的回流规模,而且也难以应对国际金融市场上巨额资本带来冲击,从而增大了人民币国际化的风险。同时,随着境外人民币流通数量的增多,迫切需要国内金融机构在国际范围内提供相应的金融服务,然而我国银行业的跨国经营水平较低,不能提供国际化货币流通所需要的物理载体,国内金融业的境外机构和境外网点还远远不够,也不利于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 2.人民币离岸市场发展滞后,境外人民币金融需求难以满足。由于资本账户管制放松短期内无法完成,出现对货币离岸市场的需求,中短期需要在境外建立人民币离岸市场。香港与内地经济联系紧密,香港的金融中心的地位,使得香港具有发展人民币离岸业务的很大优势。目前在香港,人民币存款已经达到了一定的规模,大量的人民币从国内流出,并聚集到香港,但是人民币从香港到内地的回流机制还不健全,现有的回流渠道如人民币债券发行量小、同业拆借市场的进人才刚刚开始。同时,香港的境外人民币业务的范围还较窄,许多业务还没有被批准,不能为境外人民币提供全面的金融服务,比如境外人民币贷款业务、境外人民币金融衍生品等。 (二)国内金融管制过于严格,制约了人民币的流动性,人民币的升值趋势导致境外资本单向流动 虽然货币可自由兑换并不是货币国际化的条件,尤其是货币国际化的初期,不一定需要货币可自由兑换。但是货币可兑换性会影响货币国际化的进展。因为货币可兑换性是选择交易货币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货币不能自由兑换,则货币持有者的交易成本上升,从而降低当事人选择该种货币的积极性。随着货币国际化向高级阶段(区域化和全球化)的发展,将越来越受到货币不可自由兑换的限制。因此,人民币要想成为国际货币,就要逐步克服资本项目下的可自由兑换的障碍。我国资本账户不能自由兑换,使得境外人民币难以自由兑换为其他货币,其实是增加了人民币的交易成本,降低了境外机构和个人持有人民币的积极性。 国际货币的一个基本要求是应具备价值稳定性和可测性的特征。人民币国际化需要一个合理的人民币汇率制度。汇率是调节跨境资金流动的重要的经济杠杆,增加人民币汇率的灵活性对保证我国人民币国际化中的金融稳定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虽然近年来我国数次推进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人民币汇率制度逐渐趋向完善。但到目前为止,人民币汇率生成机制仍然是由企业结售汇制度、银行外汇结算头寸限额和中央银行干预“三位一体”构成的。在目前的外汇管理制度下,资本流出仍然受到严格控制,资本维持单向流动,外汇供给刚性增长,1 / 2 .

新形势下人民币国际化发展进程及对策

摘要 美国次贷危机使得当前以美元和浮动汇率为代表的国际货币体系受到人们的拷问,认为以美元为核心的国际货币体系是导致全球金融失衡的根本原因。欧债危机也挑战了欧元区整体的稳定性,由于其联盟国家的债务负担过重导致国家破产,使其在全球货币体系当中的角色受到挑战,从而导致欧元持续走软。 反观此次金融危机中,中国的金融体系保持着相对的稳健和安全,为世界各国早日摆脱金融危机、走出困境做出了巨大贡献。抓住这一历史机遇,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显得极为迫切。 本文对人民币在国际金融生态环境这一新形势下的人民币国际化展开研究。从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入手:理论上从人民币国际化的条件着手分析,实证上定量分析人民币国际化的现有建树以及存在的一些障碍。最后总结出在新形势下的人民币国际化需要注意的问题:1.深化金融市场改革,加快金融体制改革;2.建立风险监测体系,构建风险管理体系;3.资本项目开发应当循序渐进,步步为营; 4.促进区域经济交流,加强区域货币合作; 5.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提供有利的政治保障。 关键词国际金融危机货币国际化人民币国际化

Abstract Subprime crisis made the international monetary system based on the US dollar and flexible exchange rate be questioned by the world. People thought the international monetary system centered on US dollar is the root cause. The crisis happened in Europe is also a challenge to the Euro zone, his allied country went bankrupt because of the heavy debt. Now the status of Euro is in descend. In contrast, the financial crisis, China's financial system remained relatively healthy and safety, for the world to get rid of the financial crisis and made tremendous contributions to the out of the woods. Seize this historic opportunity, steadily push forward the internationalisation of the renminbi becomes extremely urgen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RMB internationalization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of the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From the 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empirical study, the author analyzes the conditions of RMB internationalization, empirically analyzes the existing achievements and obstacles of RMB internationalization. Finally, it summarizes the problems that RMB internationalization needs to pay attention to: 1 perfect financial market reform, 2 construction risk management system, 3 capital project development should be gradual and step by step; 4 to promote regional economic exchanges and strengthen regional monetary cooperation; 5 To play the leading role of the government, to provide favorable political security. Keywords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risis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currency RMB internationalization 目录

人民币国际化问题

浅析人民币国际化 财管062(工商064)何晓丽06800409 内容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国际经济联系的加深和货币信誉的进一步提高,到21世纪中期,在国际社会中人民币可能被一些国家正式列为国际结算货币,也可能成为国际储备货币之一。有更多的国家和地区持有更多的人民币资产,无疑有利于我国扩大国际交往,增进国际经济合作能力,可能更广泛地利用国际经济资源,为世界经济的发展作出自己的应有贡献。 关键词:人民币国际化利与弊现状对策 【一】人民币国际化利弊: 第一,利的方面: (一)有利于扩大国际交往,增进国际经济合作能力,可能更广泛地利用国际经济资源,为世界经济的发展作出自己的应有贡献。 (二)有利于我国调整外汇储备的总量及结构。随着人民币被普遍接受,更多的国际贸易将采用人民币作为报价货币和结算货币,国际投资当中我们也可以使用人民币来进行投资.而不再过度依赖美元、日元或德国马克、欧元等外汇储备。从这个意义上讲,我国可以适当降低外汇储备的规模,避免外汇:储备过多占用国内资源。 (三)有利于国际、国内商品市场的价格接轨,给国内企业及进出口商及时准确的价格信号,从而优化资源配置。在一定意义上说,人民币国际化也为我国货币供应量的控制带来更大的空间,可以缓和货币供给和需求的压力,增加货币政策的影响力。 (四)有利于提升中国国际地位,增强中国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力。美元、欧元、日元等货币之所以能够充当国际货币,是美国、欧盟、日本经济实力强大和国际信用地位较高的充分体现。人民币实现国际化后,中国就拥有了一种世界货币的发行和调节权,对全球经济活动的影响和发言权也将随之增加。同时,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占有一席之地,可以改变目前处于被支配的地位,减少国际货币体制对中国的不利影响。 (五)有利于减少汇价风险,促进中国国际贸易和投资的发展。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使外贸企业持有大量外币债权和债务。由于货币敞口风险较大,汇价波动会对企业经营产生一定影响。人民币国际化后,对外贸易和投资可以使用本国货币计价和结算,企业所面临的汇率风险也将随之减小,这可以进一步促进中国对外贸易和投资的发展。同时,也会促进人民币计价的债券等金融市场的发展。

人民币国际化对我国的利弊浅析

国际金融课程论文 学生姓名:杨盼盼 专业:会计学 班级:会计106 学号: 201004044634 指导教师:董艳丽老师 提交时间:2012.12.18 人民币国际化对我国的利弊浅析 摘要: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已三年有余,在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也面 临着如何更进一步的诸多挑战。人民币国际化有利于增强中国经济对 世界经济的影响力;有利于减少汇率风险,促进中国国际贸易和投资

的发展;有利于促进我国和周边国家贸易的发展。同时,我国尚未实现资本项目的完全自由兑换,可能在较长时期内仍存在一定数额的贸易顺差。人民币国际化意味着我国经济和全球经济的联系更加紧密,国外经济危机和通货膨胀将更容易传导至国内,给国内金融市场带来巨大冲击。央行调控货币供给的能力将受到挑战,宏观经济政策调控的效果也会受到影响。相信在国家金融系统和各相关部门联合谨慎操作下,人民币国际化的逐步推进对我国利大于弊。 关键词:汇率风险融资效率资本项目宏观调控 自美国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主要货币汇率大幅波动,美国持续的量化宽松政策导致美元持续贬值,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也使欧元非常脆弱。大家都普遍意识到以第三货币交易的危险性,因此希望改善国际货币环境,推出新的世界主导货币,而人民币在此时跃入人们的视野。这不仅是因为我国目前在世界上是第二大经济体和第二大贸易国,同时也是因为我国在应对金融危机中的责任感和魄力。2000~2009年中国对世界经济的累计贡献率已经超过20%,高于美国。在全球贸易下降12.9%的情况下,中国进口值仍然超过1 万亿美元,为全球经济复苏做出了重要贡献。自2009年启动以来,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已三年有余,在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也面临着如何更进一步的诸多决择。下面本文先对人民币国际化的现状进行一个简单介绍,然后主要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利弊进行浅要分析。 一、人民币国际化现状

人民币现状以及国际化展望

东莞理工学院 经典导读论文 论文题目:人民币国际化及其展望 学生姓名:何东升 学号:201542604537 系别:经济贸易系 专业班级:经济与金融5班 导师姓名及职称:孔小伟副教授 起止时间:2017年4月—— 2017年5月 目录 1.引言 (1)

2.人民币国际化需要的条件 (1) 2.1人民币币值坚挺,发挥人民币国际贸易的计价和结算功能 (1) 2.2人民币自由兑换,发挥人民币的国际货币的交易功能 (1) 2.3境外人民币能够回流,发挥人民币的国际贮藏功能 (3) 3.人民币现状 (3) 3.1境外人民币清算中心、全球人民币清算中心和离岸市场不断建立与完善.. 4 3.2人民币利率与汇率市场化水平不断上升 (4) 3.3实现深港通、沪港通显著提高了国内外资本市场联通程度和人民币双向流动机制,提高了人民币国际投资职能 (5) 4.论证人民币国际化的可行性 (6) 4.1“一带一路”战略助推人民币国际化 (6) 4.2建设以香港为主要人民币离岸中心,助力人民币国际化 (7) 4.3逐步开放银行间债券市场,推动中国债券国际化 (7) 5.结束语 (8) 6.参考文献 (9)

人民币国际化及其展望 1.引言 人民币国际化是指人民币获得国际市场的广泛认可和接受,并发挥计价单位、交换媒介和价值储藏的功能,即成为国际结算货币、投资货币和储备货币。人民币国际化的本质含义包括三个方面:第一,人民币在境外享有一定的流通度,国际贸易中以人民币结算的交易要达到一定的比重;第二,以人民币计价 的金融产品成为国际各主要金融机构包括中央银行的投资工具,以人民币计价 的金融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第三,世界多数国家接受人民币作为本国的储备货币。这是衡量货币包括人民币国际化的通用标准,其中最主要的是后两点。换 句话说,定义国际化货币至少要具备三项基本职能,即结算职能、投资职能和 储备职能。 2.人民币国际化需要的条件 2.1人民币币值坚挺,发挥人民币国际贸易的计价和结算功能 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工作是人民币走出去的重要一步,有利 于人民币发挥国际贸易未来计价和结算功能。对于中国的进出口企业而言,有 利于规避汇率风险和节省汇兑成本,国际金融市场上其他货币汇率的变动,对 人民币结算的中国进出口企业影响深远。人民币汇率稳定,有利于促进人民币

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及展望

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及展望

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及前景展望 班级:13级金融5班 姓名:肖冬201322380515 魏兴201322380513 牛粲201322380524 孙浩宇201322380518 作业评价得分表 项目及分值占比A(90-100) B(80-89) C(60-79) D(0-59) 总分结构合理 格式规范(20%) 文字通顺 逻辑清楚(20%) 数据真实, 计算正确(20%) 问题揭示真实 优化建议可信(20%)

PPT汇报简洁清楚 回答问题流利准确(20%) 内容摘要 2008年金融危机显示出旧的货币体系已经开始不能适应当前的格局,中国综合国力的快速发展,人民币在危机中优秀的表现,已经在昭示人民币也应该成为国际货币。从2008年开始,中国政府开始着手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一直到今天,人民币国际化脚步不断加快,取得了许许多多令人瞩目的成就,特别是人民币将要加入特别提款权的消息传出后,更加坚定了人们对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的信心。本文旨在通过对人民币进程的研究来发现其发展中的问题,并提出建议,以对人民币发展前景有一个更好的展望。 关键词人民币国际化本币互换跨境结算离岸市场

3.人民币币值稳定,表现优秀,夺人眼球。货币要想国际化,货币的自身是否优秀是最主要的。近年来人民币越来越受到全球关注。在亚洲金融危机期间,由于人民币始终不贬值,很好的稳定了亚洲乃至世界的严峻金融形势。人民币的影响力和信誉迅速提升。著名经济学家,欧元之父蒙代尔曾经说过说人民币可能成为亚洲区域货币领袖。而在08年金融危机中,人民币的表现也格外夺人眼球,其币值稳定,汇率稳中有升,世界人民对人民币的前景乐观看好。这说明人民币本身已经具有国际化的条件。 三.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2008年金融危机,凸显了美元霸权结构的不合理性,使中国乃至世界受到巨大损失。因此中国开始尝试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以应对金融危机,打破美元不合理的霸权地位。人民币国际化要求人民币能够有流入国际市场,进而才能成为国际上的结算货币,计价货币,储备货币等。我们可以通过了解人民币向国外流出的主要渠道了解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现如今具体有本币互换、跨境人民币结算、人民币离岸市场三个渠道来支撑人民币流出国外。 (一)本币互换 本币互换又可以称为货币掉期、货币互换,指在同一期限内,根据约定的汇率,将一定数额的货币和另一种货币进行互换,增加对方的外汇储备以应对不测之需。是国家出于提高两国的外汇储备,以平衡两种货币的供需,稳定汇率,防止(特别在金融危机条件下)出现外汇市场的混乱。 2008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已与韩国、中国香港、马来西亚、白俄罗斯、俄罗斯、印度尼西亚、阿根廷、冰岛、新加坡、新西兰、乌兹别克斯坦、蒙古国、哈萨克斯坦、泰国、巴基斯坦、欧元区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货币当局签署了总额为3.2万多亿元人民币的双边本币互换协议。 数据来源: wind 资讯 央行人民币互换 数据来源:Wind资讯 央行人民币货币互换规模 13-Q1 13-Q2 13-Q3 13-Q4 14-Q1 14-Q2 14-Q3 14-Q4 15-Q1 15-Q2 15-Q3 12-Q4 16000 16000 18000180002000020000220002200024000240002600026000280002800030000300003200032000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