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谈中西文化差异与翻译策略

谈中西文化差异与翻译策略

谈中西文化差异与翻译策略
谈中西文化差异与翻译策略

谈中西文化差异与翻译策略

摘要: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承载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因此,翻译不仅是语言代码之间的转换,还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活动。译者在进行翻译时要根据中西文化之间的差异选择有效的翻译策略,以实现译文与原文的语用等效。

Abstract: Language is the carrier of a culture. It contains rich cultural information. Therefore translation is not merely to convert one language into another, and it is also a communication activity which involves converting one type of culture into another. In the practical translation, the translator should apply effective translation strategies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s so as to achieve pragmatic equivalence between the target language and the source language.

Key Words: cultural differences; translation; translation strategies

关键词:中西文化差异;翻译;策略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一种民族语言都承载着该民族丰富的文化信息,它不仅包含着该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而且蕴含着该民族人民的人生观、价值观、生活方式、思维方式、风俗习惯、风土人情等。正如Juri Lotman 所说“:没有一种语言不是根植于具体的文化之中的;也没有一种文化不是以某种自然语言的结构为中心的。”而翻译主要是对在不同文化背景、社会环境、思维方式等条件下所形成的文字和语言进行转换,是将一种语言文化转换为另一种语言文化的过程。也就是说,任何翻译都离不开文化,语言的翻译

实质上是文化的交流与沟通。正如美国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所说“:翻译是两种文化之间的交流。对于真正成功的翻译而言,熟悉两种文化甚至比掌握两种语言更重要。因为词语只有在其作用的文化背景中才有意义。”因此,翻译时要注重中西方之间的文化差异,尽可能地使用语言来调整文化之间的差异,选择有效的翻译策略,使译文既忠实于原文,又符合译入语的表达习惯,以实现译文与原文的语用等效。

一、中西方之间的文化差异

不同的国家、民族在地理环境、历史、传统、宗教、生活方式、政治制度、价值观念等方面存在着许多差异,而这些文化因素的差异往往都会体现在语言之中。

(一)地理环境的差异

中西方各国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造成各国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这些差异在语言中随处可见。例如,中国的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所以中国的河流一般由西北流向东南,所以有“一江春水向东流”“、大江东去”的说法,而在英国及欧洲许多国家,多数河流是由东南向西北流人大海,自然不会有我们这样的说法。再如,美国人常用“from sea to sea”来表示“全国上下”的意思,这是因为美国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from sea to sea”意味着横跨了整个国家。又如中国山多地广,陷入困境时是“进退维谷”,而西方岛国人们则常说“be on the

rocks”等等。

(二)历史背景的差异

中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中国人是“炎黄子孙”,有令人骄傲的“四大发明”;中国古代战乱纷纷,在生活中留下了许多军事用语,如“烽火连天”“三十六计,走为上计”“、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万事具备,只欠东风”等;中国人民长期处于封建统治和剥削之下,有“苛政猛于虎”“、八字衙门两边开有理无钱莫进来”等民谚。英国历

史上长期受教皇和国王统治和压迫,所以有“The king and people, the lion and the wolf”和“Kings go mad, and the people

suffer from it”的说法;拿破仑在Waterloo惨败被囚荒岛,英语中便有“to meet one’S Waterloo”来表示遭遇失败等。

(三)宗教信仰的差异

在西方,宗教是社会生活和思想文化中极其重要的部分,它渗透到社会生活、风俗习惯和文学艺术等各个方面。西方人多信仰基督教,感到惊讶时常说“Jesus”,遇到困难、危险时是“God save me”,而中国许多人受佛教影响较深,习惯说“菩萨保佑”等。《圣经》在西方影响深远,英语中有许多出自《圣经》的习语典故,如“the forbidden fruit, Juda’s kiss, as poor as a church mouse”等;儒教、道教、佛教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长期共存,共同对中国文化起作用“,三教”渗透到中国文化的各个方面,其影响也自然反映到语言之中,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临时抱佛脚”“,苦海无边”“,乐极生悲”等。由于中西宗教信仰的差异,要求译者要了解两种特定的宗教文化背景,翻译中切不可望文生义。

(四)价值观念的差异

无论哪个国家的语言在感情上都有爱憎褒贬之分,但表达方式却不尽相同,所以对同一客观事物所反映出的认知和价值观念也会不同。比如“龙”在反映中西文化的差异方面就是一个典型“。龙”在汉语中象征着吉祥、尊贵、威严和力量。因为“龙”是能呼风唤雨、飞天潜渊的神异动物,后来变成华夏民族图腾的象征意象,被赋予神圣、至尊、吉祥、非凡等各种褒义。汉语中也有大量的关于龙的成语都是褒义,诸如“望子成龙”、“生龙活虎”、“龙腾虎跃”、“龙飞凤舞”、“龙凤呈祥”、“藏龙卧虎”等。然而在英美等西方国家,人们对龙并没有好感,因为在他们的文化里“,dragon”是一种能喷吐烟火、凶残可怕的动物,它不仅无端吞食人类和动物,而且制造水火灾害,危及人类生存。它常常代表邪恶,令人感到恐怖。英语中说一个人有儿像“dragon”,表示此人飞扬跋扈,令人讨厌。再如,中国有着尊老敬老的优良传统“,老王”“、老李”一类的称呼透着亲切和友好,“王老”“、李老”则更是对德高望重者的最佳称谓,而西方人怕老,认为“老而无用”,一句“Please sit here. You are old”,会令对方感到不快和被冒犯。由此看来,要做好翻译工作,熟悉两种语言的文化背景,了解不同民族在价值观念和审美取向上的差异是非常重要的。

二、翻译策略的选择和运用

中西方两种文化的差异会导致英汉两种语言语用意义的不同,使译文与原文在语用意义上出现不完全对应或完全不对应的情况。因此,在翻译时译者应不拘泥于原文的语法结构和字面意义,而应选择与原语语用意义对等的语言进行表达,使译文读者获得与原文读者在阅读、欣赏原文时相似的心理感受。译者在翻译时需要根据中西方语言文化上的差异,选择恰当有效的翻译策略,以实现译文与原文的语用等效。对于中西方语言文化间的差异主要可以运用归化策略和异化策略。(一)归化策略

归化策略是把一种文化中的异质成分转化为译文读者熟悉的另一种文化的内容,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使读者领略到不同语言文化之间不谋而合、异曲同工的妙趣,同时使译文更加符合读者的阅读、表达和欣赏习惯。当译者在翻译实践中,遇到原语语言文化因素与目的语的语言文化因素相差悬殊的时候,为了使译文更加符合目的语读者的语言价值观和文化意识,译者往往依据目的语的语言文化规范对原文采用归化处理,使译文达到语用等效。例如:英语中的“as poor as a church mouse”在汉语里习惯称之为“穷得像个叫花子”,两者在语用功能上是对等的;而

“蠢得像猪”的英语对应语则是“as stupid as a goose”;还有“狐假虎威”(an ass in a lion’s skin)、“如雨后春笋(spring up like mush-rooms)”、“It’s rai ning cats and dogs(倾盆大雨)”等。再如:汉语中的“龙”“、凤”是中国传统文化中虚构的动物形象,谚语“龙生龙,凤生凤”对于英语读者是陌生的,其特有的语用含义也无法在英语中找到对应的等值,此时,译者只好选择与原语语用含义对等的指称对象,译成:“Eagles do not breed doves”“;西施”是中国历史上的美女,英语国家的人不可能理解带有浓厚文化特色的谚语———“情人眼里出西施”,因此,译者应放弃原来的指称对象,而采用归化策略直接译出其语用含义,译为“Beauty lies in the lover’s eyes”。再如“班门弄斧”译成“Teach one’s grandmother to suck eggs”;英语习语“give a dog a bad name and hang him”译为“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其他如:

对牛弹琴cast pearls before the swine

本末倒置put the cart before the horse

水中捞月fish in the air

说曹操,曹操到talk of the devil and he will appear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A leopard never changes its spots

(二)异化策略

异化策略以原语文化为归宿,把原语文化成分以近似原貌的形式转换成目的语形式。采用异化的翻译策略传达原文的意象和文化内涵,能够原原本本地反映原作的面貌,直接跨越语言文化交际中的差异,保留了原语的文化特色。这种原汁原味的直译给读者带来异域文化和异国情调,同时还留下了想象的余地。因此,这种译法有利于两种异质文化和语言的相互交流和渗透,促进它们彼此融合。对于在单词层面上的文化特色词而言,为了保持原作形象和异域文化特色,异化翻译应当是首选。例如:

(1)语音层次上

可采用音译的异化方法:

Chocolate巧克力

Coca—Cola可口可乐

Ballet芭蕾舞

Hacker黑客

Hippie嬉皮

胡同hutong

风水fengshui

太极拳taiji boxing

(2)词语层次上

Honeymoon蜜月

Bottleneck瓶颈

ivory tower象牙塔

double-edged sword双刃剑

纸老虎paper tiger

四人帮gang of four

赤脚医生bare-footed doctor

(3)短语层次上

warming up热身

run rampant泛滥

break the silence打破沉默

(4)成语和谚语

armed to the teeth武装到牙齿

crocodile tears鳄鱼眼泪

walls have ears隔墙有耳

new wine in old bottles旧瓶装新酒

易如反掌as easy as turning over one’s palm

口蜜腹剑honey-mouthed and dagger-hearted

趁热打铁strike while the iron is hot

空中楼阁castle in the air

在翻译过程中,无论是运用归化策略还是运用异化策略,或两者并用,都不能离开原文,不能脱离原文的语境和语用含义,要在忠实于原文的前提下把握好“度”。既要真实地反映原文的内容及精神,又要让读者易于接受,力求获得与原文等同的语用效果。综上所述,不同民族语言之间存在着巨大的文化差异。随着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不断发展,翻译作为文化交流的工具,唯有深刻理解两种语言的文化差异,理解两种语言所负载的文化意蕴,加强对语言文化差异的敏感度,努力了解不同民族的政治、文化、历史、宗教、风俗习惯、风土人情等渊源与发展,最大程度地去了解两种文化差异,有效运用归化策略或异化策略,使译文既忠实于原文,又符合译入语的表达习惯,才能实现译文与原文的语用等效,做好文化与语言的交流与沟通工作。

参考文献:

[1]王克非.翻译文化史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2]王幼军.文化翻译与语用学[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2007(2).

[3]陈东成.文化差异与翻译[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0.

[4]肖琳.英汉翻译中的文化因素[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6(5).

[5]尤金·达奈.语言文化与翻译[M].北京:外语教学出版社,1993.

[6]谢天振.翻译的理论建构与文化透视[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

On the Cultural Differences and Translation Strategies WANG Guo-qiao

(North China Electric Power University, Hebei Baoding071000, China)出师表

两汉:诸葛亮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数字_三_的中西文化解读及其翻译

第24卷第5期2008年10月 德州学院学报 Jour nal of Dezhou University Vol.24,No.5 Oct ,2008 数字 三 的中西文化解读及其翻译 张湘梅 (福建政法管理干部学院,福州 350007) 摘 要:数字从它产生的第一天起就被人们赋予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如果从文化交际的角度出发,从文化差 异和应用两方面对中西方两种文化中的数字 三 进行比较,可以诠释其不同的文化信息,揭示其文化根源,探讨其翻译方法。 关键词:数字 三 ;中西文化;翻译方法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 9444(2008)05 0023 04 收稿日期:2008 06 12 作者简介:张湘梅(1972 ),女,讲师,在读硕士,主要从事翻译理论与实践。 数的概念是在人类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产生的, 这是人类对物质世界的认知和总结。数字从产生的第一天起就被人们赋予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一直与人类的精神生活息息相关。世界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数文化,由于受民族心理、宗教信仰、语言崇拜和审美观念等文化差异的影响,数字被赋予各种神秘的 贬褒吉凶和象征意义。[1]237 普通的数字已经具有超越语言的灵性和不同的联想意义,体现出不同的文化类型。这方面,国内一些学者也进行了研究。但是对于数字 三 的中西文化差异及其翻译进行专门解读、探讨的为数寥寥。中国儒家文化和西伯来民族宗教文化影响下的数字 三 极具文化特色,对其翻译更不可掉以轻心。基于此,本文对数字 三 进行中西文化对比并探讨其翻译方法。 一、中西文化中 三 的差异(一)不同的哲学观念 东西方不同的哲学观念是导致东西文化差异的主要因素。东方哲学具有辩证化(阴阳、五行、八卦)、宏观化(气、道、理)和形态化(天人合一、知行合一)特色,而西方哲学有形式化(数、火、理念)、显微化(原子论)和思辩化(诡辩化)特色。[2] 中华文化因传统思想和宇宙观赋予 三 以独特的文化底蕴。首先,古人认为 三 是 自然之始祖,万殊之大宗 。老子用 道 来解释宇宙万物的起源,认为世间万物皆由 三 来。 道德经 有此说: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说文解字 云 三,天、地、人之道也 ,这种天、地、人的宇宙三分法,又称 三才 宇宙观 。其次,中华文化以 三 为极,认为 三 是 质量互变的界限,事物发展的极点。司马迁在 史记律书 中指出: 数始于一,终于十,成于三。 徐整在 三五历记 中说道 数起于一,立于三 。 孟子 说: 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 战国策 说: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从古至今人们都讲究 事不过三 。 三 在中华文化中被视为成数、满数。这样的哲学观对后人的认知法则及思想影响很大。 西方的数文化起源于古希腊文化,古希腊哲学家和数学家毕达哥拉斯是西方最早系统研究数字的先驱者。他以 数 建立起来的哲学体系认为 一 是创造者,由 一 产生原始的运动, 二 接着就产生 三 , 三 就是宇宙。他主张万物皆数,将数看作先于事物并独立于事物的世界本原。他认为 三 具有神性,是完美的化身。古希腊人就用 三 来祷神。在西方古代文明中, 三 还代表三维空间。世界被认为是由大地、海洋、天空三者合成一体的;大自然由动物、植物与矿物构成;西方哲学认为人体有肉体、心灵与精神三重性;古埃及人认为 三 代表父亲、母亲和儿子。所以对于西方人来讲, 三 具备神性,是尊贵、吉祥和完美的化身。 (二)不同的宗教神话传说 每个民族都有着自己的宗教信仰,以及丰富的神话传说。在中西方文化中,数字的应用深受各自文化中宗教、神话传说的影响。中西方神话传说中许多具有神异色彩的人物常与 三 或 三 的倍数有关。如,西方古代神话中的神往往是三位:命运三女

中西文化的差异及其对商务英语翻译的影响论文

中西方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的分析 摘要:翻译与文化有着密可不分的联系。文化的共性使翻译成为可能,但其语言文化的个性又给翻译活动设置了障碍。由于民族历史、社会制度、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差别,我国汉族文化与英、美等西方文化之间存在很大差异,这种差异造成思维方式不同,具体体现在汉、英两种语言上的表现包括词语理解与运用、词义内涵、联想意义及句式结构的不同等方面。为此,分析其理论原理,通过引用例句做进一步的探讨,并就某些方面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是十分必要的。而且在当今全球化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下,如何把中英文翻译地更准确更贴近两种语言文化氛围,这是值得广大英语学习人士共同讨论一番的。 关键词:文化差异全球化翻译 正文:翻译是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所表达的内容、信息和风格忠实、流畅、艺术地再现出来的实践活动。美国翻译理论家奈特指出:“所谓翻译,就是指从语言到文体在译语中用最贴切而又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原语的信息。”翻译作为语际交际, 不仅仅是语言的转换过程, 而且也是文化移植的过程。在很大程度, 它与文化因素、背景知识有很大的关系。王佐良曾说:“翻译的最大困难是两种文化的不同。”吕淑湘也说, 翻译家必须是一个杂家。“杂”就是指知识要广博。可见,解决好翻译中的文化差异问题,了解背景知识是保证译作成功的关键。文化在人类社会扮演着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文化是一个社会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总和。而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是文化的一面镜子.语言甚至是文化的一部分,特定的文化背景产生特定的语言。换句话说语言的学习过程也就是了解一种文化的过程。翻译作为语际交际, 不仅仅是语言的转换过程, 而且也是文化移植的过程[1 ]。在很大程度, 它与文化因素、背景知识有很大的关系。王佐良曾说:“翻译的最大困难是两种文化的不同。”吕淑湘也说, 翻译家必须是一个杂家。“杂”就是指知识要广博。可见,解决好翻译中的文化差异问题,了解背景知识是保证译作成功的关键。英语翻译不能脱离文化的教学。随着全球经济、政治和科技的一体化,多元文化并存势在必行,文化在各国交流与往来中变得极为重要。受其影响,文化成为文学翻译作品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今天的社会中,翻译已不再仅仅被看作是语言符号的转换,而被看作是一种跨文化交际的行为。翻译成为了一种文化模式的转换。人们用“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跨文化交际) ”、“intercultural cooperation ( 跨文化合作) ”、“acculturation(文化交融) ”等一系列术语来替代“翻译”(郭建中,2000 , P277) 。因此,怎样更加准确、恰如其分地处理文学翻译中的文化差异是创造完美翻译作品的关键。。语词的翻译要求译者在广泛地、准确地了解他国文化中的观念、信仰、习俗、价值标准等方面的同时,忠实传达本国文化的价值与灵魂,才能真正做到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从事英语翻译要注意文化信息的传递,在实际工作中,文化信息有时很难传递到译入语中,结果对等的标准就不能完全做到。一般来说,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传统文化的不同对翻译的影响:列如一外国游客在中国旅游,由于饮食和天气等缘故,导致身体不适,去医院看医生,医生给出的诊断结果是:由于吃多了辣制食物,出现上火。这时问题就出现了,到底怎样把“上火”这个词翻译成外国游人容易理解且易于接受的词语呢?一般如果对于中国人来说“上火”一词,是在熟悉不过了,然而对于一个初来乍到的外国人你仅仅说一个“hot”,他们该怎样去理解呢?所以当然在英文当中也有不少的此类的与文化有很大关联的词语,譬如,meet one’s w aterloo (一败涂地),对于学习英语的我们来说,如果你不懂语言出处的相关历史,我们很难翻译出它的真正意思,其实这句话

从中西文化差异看广告翻译策略1.

2007年12月号中旬刊文教资料摘要:广告翻译是不同文化的交流,是跨国文化的商品营销宣传活动。译者在翻译时在坚持一般性翻译原则时,应充分了解目的语国家的文化因素和消费心理,同时采取灵活的策略,使翻译的广告具有推销能力、记忆价值、注意价值和可读性。 关键词:广告翻译中西文化差异策略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对外贸易的发展,我们与世界各国商品流通更加频繁,有更多的外国商品进入中国市场,也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把产品推向国际市场。因此,商品的广告宣传在对外贸易中就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广告翻译也开始为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因为广告翻译作为一种综合性的跨文化交流活动,它不是简单的语言互换,它可以冲击产品输入国消费者固有的传统文化心理,影响其购买决策,从而影响商品的市场占有率和商品的销量。所以我们在进行广告翻译时,必须具有敏锐的跨文化意识和丰富的文化知识,掌握灵活的翻译策略,达成两种文化的和谐。 一、文化差异与广告语言的翻译 广告语言的跨文化研究揭示了语言文化与思维之间的关系。“文化是语言和思维相互作用的综合体。语 言既可以表达文化模式、 风俗习惯和生活方式,也可以反映某一特定文化的世界观”。(Brow nd,1980语言既是思维的载体,又是思维的主要表现形式。 (一中西国际广告的跨文化因素,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广告文化属亚文化,是依附于主体文化的。随着世 界经济的发展,经济、 科学技术国际交流的增多,世界正向“地球村”的方向发展,广告文化的融合也在所难免。

1.不同的文化价值观 中国文化的价值观有深厚的人文主义精神,人的 价值通过“ 内省”、“克己”来表现。儒家倡导的“修身、齐家、 治国、平天下”强调道德规范自觉能力,形成中国人内倾的性格。而西方人是外倾的性格,更注重产品广告的外在形式,讲感观效果。 2.不同的心理结构 中国国民稳固的心理结构,以“仁”、“务实”、“忍耐”为基本内容,形成中国人特有的文化心理。具体表 现为大统一观念:重权威、 轻事实;从众心理:重群体、轻个体;小农意识:重实惠、轻意念;人情至上:重道德、轻效果;平均主义:重搭配、轻竞争。而西方人的心理结 构较复杂松散,“ 人本”、“认知”、“行为”为其基本内容,形成西方特有的文化心理。 (二文化差异对广告翻译的影响 翻译是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广告翻译中经常会受到文化差异的影响,以致产生交际误解,影响交际的顺利进行。 1.文化差异影响广告信息的获得 广告中的商品介绍最重要的是传递信息,原文读者和译文读者面对同一商品的介绍,应当得到完全相同的信息,这就要求译者透过产品的表象,抓住其本质,保证产品形象与信息准确传递。例如:中国的“金丝

中西文化差异与翻译

临床2班 刘诗韵 2013111040 中西文化差异与翻译 美国著名的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认为:翻译是指从语义到语体在译语中间最贴切而又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原文的信息。奈达的定义体现了他在语义和语体两个层面提倡等值翻译的观点, 却未提到文化的再现。对翻译的正确理解应该是语际之间的信息传递和语族之间的文化交流。文化、语言和翻译之间关系密切。英国语言学家约翰莱昂斯认:“特定的社会的语言是这个社会文化的组成部分。每一种语言在词语上的差异都会反映使用这种语言的社会的事物、风俗以及各种活动在文化方面的重要特征”。两种不同的民族语言的交流,实质上是两种民族文化的交流。翻译是一种有目的的跨文化交际行为,任何翻译都离不开文化。为此,译者不但要精通目的语和源语,还要了解和研究诸多语言背后的文化,熟悉中西文化的差异。在正确翻译观的指导下,对文化差异进行合理的文化转换。 一、中西文化价值观念的差异 价值观念是任何社会或文化中的人不能回避的指令, 作为文化构成的深层因素, 它既是社会文化的组成部分。又是社会文化在人们心目中长期渗透、积淀的结果。变成民族性格的基石。中西文化差异之一是时间取向不同。中国人在时间上采取过去取向,对过去的眷恋自然而然地产生了中国人对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珍视。与此相通,中国人崇拜祖宗、敬老尊师、重经验、重年龄。在中国文化中长者是智慧和权威的象征。称年长者“老师傅“、“老干部”、“老大爷”。“马老”、“张老”甚至成了少数德高望重的人才享有的尊称。与此相反。西方人在时间上是未来取向。美国人喜欢向前看, 总是着眼于未来。因而尊重青年是西方文化中第一级价值。老在西方意味着来日无多,面临失去。 竞争力而被淘汰的危险。因此, 我国公共汽车上为敬老而设的专座的字样不能简单地译为“old people“, 应按西方人的观念译为“Courtesy Seats”, 方可被英美人所接受。英美人忌老、怕老。他们费尽心机地来委婉地表示“老”这个概念。如: the adbanced in age( 年长者) , the mature( 成熟者) , the longer liv ing( 生活经历较长者) , a seasoned man( 历练者) , senior cit izens( 资深公民) 等。谦逊在中西文化中的地位也不同。受儒家思想的影响, 中国人喜欢谦虚内敛。所以中国人与人相处,习惯于卑己尊人。比如在接受别人赞誉时与西方人反应不同,总是说成“做的不够”或“没什么”, 给人的感觉是受之有愧。于是写文章的标题总爱用浅谈、略论、试论、管见等。提及自己的作品总爱用拙文、敝作等。中国人在谈论自己的事情时, 通常表现自谦或自贬, 力图达到“无我”或“超我”的境界。这种贬抑自我的做法令英美人十分费解。按照他们的习惯, 听到别人赞扬时应表示感谢或赞同, 这样既是对自我的肯定, 也是对他们鉴赏力的尊重。鉴于文化的差异, 汉语论文标题中的初、浅、试之类的谦辞,译成英语时可不译, 以避免误解。相反, 在论及有关对方的事情时, 中国人总爱抬高对方, 也是贬抑自我的一种方式。汉语中的敬辞很多, 如: 大作、贵府、贵姓、恭候、雅正等。译成英语时, 可把“敬”含义省去,译出“辞”即可。如”大名”译成”your name”, ”贵府“译成” Your home“。若将”大名“译成”your greatname“, ”贵府“译成”your honorable home“, 英美人会认为那是讽刺或挖苦, 或至少是虚伪。东西方价值观念差异较大的另一方面是个人与集体的关系。西方文化最重要的观念是个人主义( Individualism) , 其具体表现是自立精神( Self- reliance) 和 自我实现( Self- achievement ) 。翻译 Amer-ican dream实际上要对美国人不依赖世 袭的物质条件和社会地位、个人奋斗的精神进行诠释。另外, 美

浅谈中西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浅谈中西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这是一种比较随和、友好和亲昵的方式。如果将这两句问候语直译成英语Have you had your meal? 和Where are you going? 那么,大部分讲英语的人听了会不高兴,他们感到难以接受和理解。不仅如此,他们还可能会说,你是在干涉他们的行动自由。另外,两个中国人见面聚会互相介绍时,通常会说“久仰大名”。如果机械地译成I have heard very much about you. 英美人会感到纳闷,他们的习惯说法是I’m pleased to meet you.(认识你很高兴)之类的客套话。 六、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差异 英美文化中最重要的价值观念是个人自由,它是一种以个人为基本单元,强调“人人生而平等”的文化。英美文化又被称为“我文化”、“个人价值至上文化”。在这种注重个人尊严的文化里,权力的重心更多地倾向个体。而中国传统文化里最重要的价值观念是“忠”和“孝”,人际交往很注意自我与谈话对象的关系。中国文化又被称为“我们文化”、“集体主义文化”。例如,中国人常说“四海之内皆兄弟”、“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仁义值千金”等,这都说明中国人常把自己和所谓自家人视为一体并希望能够在自身以外找到安全之所。而英语谚语中却说“God helps those that help t hemselves”(天助自助者),“self is our centre”(自我是我们的核心),“life is a battle”(生活就是战斗),这些英语谚语都在告诫人们:只有靠自己奋斗,才能获得成功和安全感。 小结: 关于翻译这一大课题,值得我们探讨的地方是很多的,上文对英汉两种文化差异的几个方面的阐述也是比较粗略。翻译中的文化差异是一件复杂的事情,具体情况千变万化,处理起来也无定规可循。因此只有对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有更深的认识与了解,才可以在翻译时做到让翻译保留其译作风格,让译文更原滋原味。作为构筑文化交流桥梁的我们,要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灵活的翻译策略,克服中西方文化差异造成的障碍,做到既尊重别国文化,也尊重本国文化,使译文尽可能达意、传神,从而达到跨文化交际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彭保良,《从文化差异的角度看英汉翻译中词义的确立》[J], 中国翻译,1998. [2]杨元刚,《英汉词语文化语义对比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 [3]钟书能,《英汉翻译技巧》,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0.

中西文化差异与跨文化翻译

*[收稿日期]2011-10-18 [作者简介]王黎丽(1981-),女,辽宁鞍山人,辽宁对外经贸学院教师,讲师,辽宁师范大学教育学硕士,研究方向英语教育。 一、引言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经济的发展,尤其在中国加入WTO 之后,跨国、跨种族、跨文化的交流变得越来越广泛与频繁。从不同民族间的相互交流与商业往来看,文化交流与文化融合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渗透到人民生活的每一个方面。当一个亚洲人到了欧洲或者一个中国人去了英国,再或者一个美国人来到中国时,当他们之间能够顺利交流时,他们并没有意识到国与国之间存在的界限。只有当他们遇到一些麻烦时,他们才会发现不同文化之间存在差异。 尽管人们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传播文化和促进文化交流,但语言的使用是必不可少的。语言是载体,是容器,是文化传播的工具。为了在跨文化交际中实现语言作为桥梁与纽带的作用,并使外国人熟悉本国文化,人们应该利用语言开展翻译。当今科技的发展把计算机引入了翻译领域。没有语言,很难将跨文化交流变成现实。 二、文化,语言与翻译(一)文化 文化是一个极其复杂的概念。它包含了世界万物,物质的和精神的。从广义上讲,文化可以划分为三类:物质文化,指所有产品;机构文化,指各种各样 的体系及相关理论,例如社会体系、宗教体系、教育体系和语言体系;精神文化,指人们精神、行为、思想、信仰和价值观。 有人认为“文化”是一个外来词,很久以前来自于德语“kultur ”,指的是土地的开垦、植物的培育和思维的培养,特别是培养艺术能力、道德素质和天赋。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看,“文化”一词出现在中国,是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改革开放开始。当时,中国人意识到在与其他国家的文化交流过程中,由于文化的不同,使得这些交流存在着很多的障碍。同时在大学教育中,包括中等专业教育,由文化差异引起的文化冲突已经越来越明显,很多荒谬的错误导致了交流的失败。据说,文化冲突曾经造成了经济损失。(金惠康,2001) “文化”一词,看上去似乎很难定义,很多的研究者都试图去解释它,包括人类学家、社会学家、心理学家以及其他学者。人类学家Malinowski 在他的著作《On Culture 》中指出:文化是人类身体或者灵魂 的习惯,包括一系列的方法和习俗,可以直接或间接满足人类的需要,所有的文化要素都是动态的、有效的。(李延林,2006) 总之,从广义和狭义上讲,文化都是一个复杂的 中西文化差异与跨文化翻译 王黎丽 (辽宁对外经贸学院 辽宁·大连 116052) 【摘要】翻译是跨文化的交流活动,不同国家、民族间的文化交流和渗透,都离不开翻译活动,英汉语 言之间的文化差异对翻译活动的影响是极其重要的。文化翻译是在文化研究的大语境下来考察翻译,即对文化以及语言的“表层”与“深层”结构进行研究,探索文化与翻译的内在联系和客观规律。翻译的目的和特点是语言文化的交流,熟悉两种文化和掌握两种语言同样重要。因此,本文着重讨论中西文化的差异,将英汉两种语言受文化差异影响二产生的不同表达方式进行比较,进而指出如何在翻译中进行合理恰当的文化转换,完成翻译的文化交流之使命。 【关键词】文化差异跨文化翻译 文化载体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534(2012)01-0048-02 第15卷·第1期 2012年2月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Journal of Suzhou Education Institute Vol .15,No.1Feb .2012 48

浅谈英汉翻译中的文化差异

浅谈英汉翻译中的文化差异 [摘要]要在两种语言之间进行翻译,除了通晓两种语言文字之外,还必须深刻理 解两种文化之间的差异。本文拟从文化与翻译的关系的角度、以中西文化差异为突破口,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并在此基础上对一些文化差异较大的语言现象提出建议性的翻译方法。 [关键词]文化;文化差异;翻译 根据《现汉》,“文化”有三个定义:1.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2.考古学用语,指同一历史时期的不依分布地点为转移的遗迹、遗物的综合体。同样的工具、用具、同样的制造技术等,是同一种文化的特征,如仰韶文化、龙山文化;3.指运用文字的能力及一般知识,学习∽ / ∽水平。 而美国1974年出版的The New World Encyclopedia给“Culture”一词下的定义是:It is the totality of the spiritual, intellectual, and artistic attitudes shared by a group, including its tradition, habits, social customs, morals, laws and social relations. Sociologically, every society, on every level, has its culture. The term has no implications of high development.对比这两种定义,不难发现中国人与英美人对“文化”的理解不是完全相同的。英语的Culture定义排除了物质文明发展水平的高低,它只强调艺术、文学、观念、习俗等精神财富,而汉语的“文化”则包括“物质财富”。 据上所述,文化包括了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它包含了人类创造的一切财富,而语言是人类最杰出的创造物之一,因此,语言是文化的产物,同时,又是文化的载体。文化的发展能促进语言的发展,而文化要靠语言来传播和继承。作为记录人类思想和历史的工具,每一种语言都有其独特的文化特色和文化内涵,而翻译就担负着在语言和文化中进行转换、促进交流的重任。正如刘宓庆(1995,316)所说:“语言中几乎处处有所谓‘文化符号’,留待译者‘解码’(decoding)。”在翻译中,译者首先要对原文中的文化符号进行解码。这些文化符号源自我们身处的社会环境,只有悉心分析,敏锐观察才不会有所错漏。在解码之后,译者还需用译语将原文的文化信息重新编码。这一过程则更为不易,要求译者对译语语言和文化有精深通透的了解和把握。正如王佐良先生所言,译者处理的是个别的词,面对的却是两大片文化。(1984:34)美国翻译理论学家尤金.奈达指出:“翻译是两种文化之间的交流,对于真正成功的翻译而言,熟悉两种文化甚至比两种语言更重要,因为语言只有在其文化背景中才有意义。” 因此,在翻译工作中,译者除了深厚的语言功底外,还应具备广博的文化知识,才能使两种语言达到真正的交流。尤其是掌握汉英两种语言所反映的中西文化差异这方面的知识更加重要。由于这一问题的广泛性、多变性和复杂性,要进行全面探讨是不可能的。本文仅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此进行一下论述:

浅谈中西文化差异与翻译_朱耀先

浅谈中西文化差异与翻译 朱耀先 文化差异是翻译中的障碍和难题。要在两种语言之间进行翻译,除了通晓两种语言文字外,还必须了解两种文化,深刻理解两种文化之间的差异。本文拟从历史文化、地域文化、习俗文化和宗教文化几个方面,就中西文化的差异以及翻译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谈一点自己的粗浅看法。 一、历史文化差异与翻译 历史文化指的是由特定的历史发展进程和社会遗产的沉淀所形成的文化。由于各个民族和国家的历史发展不同,因而在其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所沉淀形成的历史文化也不相同。在两种语言之间进行翻译时,会经常遇到由于历史文化差异而出现的翻译难题。 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体现为历史典故。历史典故是民族历史文化中的瑰宝,它具有浓厚的民族色彩和鲜明的文化个性,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最能体现不同历史文化的特点。要对这些历史典故进行恰当的翻译,就必须了解它们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并运用恰当的翻译方法,否则就不可能很好地体现和传递历史典故的涵义。例如,“东施效颦”这一汉语成语典故,对中国人来说,不难理解其文化内涵,但对于不甚了解中国历史文化的西方人来说,若仅仅直译为Tung Shih imita tes Hsi Shih,就没有准确、形象地表达和再现原典故的含义。东施是谁?西施又是谁?译者没有交待清楚。为了让西方读者能了解这一成语的内涵,比较合适的做法是采用直译加注的方法:Tung Shih imitates Hsi Shih(Hsi Shih was a famous beauty in the ancient King-dom of Yueh。Tung Shih w as an ug ly girl who tried to imitate her w ay)(杨宪益译)。这样,就会使读者一目了然。 又如“三个臭皮匠,合成一个诸葛亮”。诸葛亮是中国历史上的著名人物,在中国家喻户晓,他在中国读者的心中是当然的智慧的象征,但英美读者未必知道他是何人,与“臭皮匠”有何联系,若采用直译的方法,很难传递句子所蕴含的丰富历史文化信息,因此,只有采用直译和增译相结合的方法,才能使原语言的文化信息得以充分再现。故该句可译为:“Three cobblers with their wits com bined equal Chukeh Lia ng the m aster mind”. 再如,毛泽东《七律·送瘟神》诗词中有两句诗:“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诗中的“舜尧”是中国历史传说中的两位贤明帝王,为人民所爱戴,代表圣贤。这对于中国人来说比较容易懂,但对于英美读者来说,若采取音译,会使他们莫明其妙,因此必须增译注释。即使那样,仍有隔靴搔痒之感,而且显得累赘,同时也使诗句失去了“诗气”。亚瑟·古柏在翻译该诗句时干脆用Sag e-Kings代替,将其妙译为:“Spring winds mov e willow w ands,in tens of millions:Six hundred million w e sha ll all be Sag e-Kings!”这样翻译既简单明了,音韵铿锵,又达到了传神的效果。 对于有些历史人物和历史典故,可采用类比的翻译方法。据说,有一次周总理陪外国客人观看戏剧“梁山伯与祝英台”,翻译作了很多说明 7

英汉翻译中的文化差异

摘要:翻译是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所表达的内容、信息和风格忠实、流畅、艺术地再现出来的实践活动。文化的共性使翻译成为可能,但其语言文化的个性又给翻译活动设置了障碍。本文从思维模式、价值观念、文化风俗、地理环境等方面论述了翻译过程中遇到的英汉文化的差异。 关键词:翻译;文化;差异 文化是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客观世界的社会活动中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时建立起来的,是一个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翻译与文化有着密可不分的联系。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文化赖以传播的物质表达形式。要将某一民族的语言及文化传播和扩散到异域。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借助翻译。因此,文化、语言同翻译三者之间处于一种相辅相成、相互依存和相互影响的关系。 英汉民族有着截然不同的历史发展背景,在地域生存环境、生活习惯、宗教信仰、价值观念等方面都有着很大的差别,使得英语和汉语在应用中出现很多差异。 一.思维模式的不同 中国传统的宇宙观是“天人合一”,即人与自然是处于统一和谐的整体结构中,表现为人对自然的顺从及崇拜,认为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体现在思维模式上就是整合型思维,是一种整体优先的认知活动,体现在语言上就是整合型句式,它首先注重整体形象,然后再注重细节,为先整体后局部。汉语承受细节上的模糊,取得整体上的清晰。与此对应,西方文化坚持“天人相分”即“主客相分”的哲学观点。认为人是万物的中心,人与自然是相对分立的,人应处于支配和改造的地位。西方人认为整体是由个体构成,思维时往往以个别部分为起点,然后把这些部分拼合成一个整体,即分异型思维,也称解析式思维,体现在语言上就是分异型句式。例如: (一)我常见许多青年的朋友,2)聪明用功,3)成绩优异,4)而语文程度不足以达意,5)甚至写一封信亦难得通顺,6)问其故则曰其兴趣不在语文方面。倘若完全按原文的句法特征将其译成英文,可能是: (二)I have come across a great many young friends, 2)Bright and diligent,3)Do exceedingly well in studies, 4)but they are rather weak in Chinese, 5)even can’t write a smooth Chinese letter. 6)When asked why, they’ll say they are not interested in Chinese. 请看张培基先生的译文: I have come across a great many bright and diligent young friends who have done exceedingly well in their studies, but are rather weak in Chinese. They cannot even write a letter in correct Chinese. When I asked them why, they said they were not interested in the Chinese language. 英语的从句前必须根据其语法功能用when, where, who,that, an等表示关联词将其与主句衔接起来.这也是汉语语法隐含性(covertness)的一种表现。而英语的语法呈外显性(overtness),体现了英美人重个体,重分析的思维方式。 二.价值观念的不同 西方人空间对抗感很强,特别注重个人空间,也称“个人隐私”(privacy).他们认为个人的事不必让别人知道,更不愿别人干涉。所以,英美人的话题常从无伤大雅、公开性的天气谈起,年龄、收入、体重等都是很敏感的“privacy”。在个人隐私方面,中国人的观念比较淡薄,因此常常引起cultural shock。 这种不同还表现在对待其它事物方面,比如在中国人眼中龙象征着吉祥、权威、高贵和繁荣,“龙腾虎跃”、“龙飞凤舞”、“龙凤呈祥”、“生龙活虎”、“龙马精神”都带有褒义色彩,

中英文化差异与翻译策略

最新200份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形合与意合对比研究及翻译策略 2 汉英植物隐喻对比研究 3 哥特电影的黑暗之美-市场与文化的交接 4 论中国特色文化政治经济词汇和缩略语的英译策略 5 腐朽世界中的纯洁品质——解读《雾都孤儿》中费金的善与恶 6 从译者主体性视角探析《红楼梦》中概念隐喻的翻译策略 7 词汇和背景知识对英语阅读理解的重要影响及应对策略 8 国际贸易中的支付方式及其风险回避 9 论哥特式手法在《呼啸山庄》中的应用 10 西方骑士精神与中国侠义精神的比较研究—以《亚瑟王之死》和《水浒传》为例 11 Cultural Differences and Translation Strategies 12 从商业性角度论电影名称的翻译 13 The Comparison between“the Mean”of Confucius and“the Mean”of Aristotle 14 On the Conflicts Reflected in the Character of Rebecca Sharp in Vanity Fair 15 春节与圣诞节的对比研究 16 从《厄舍古屋的倒塌》看爱伦坡写作的哥特式风格 17 《魔戒》中的现实主义初探 18 奥巴马演讲词的人际意义研究 19 中外服装品牌英文标签语言的跨文化研究 20 标记信息结构在字幕翻译中的应用 21 从关联理论角度看《围城》的幽默翻译 22 中美文化差异对其商务谈判的影响 23 旅游英语翻译的研究 24 从常见的中英文名字比较中英两国命名文化差异 25 试论爱伦?坡的作品在当时遭受非议的必然性 26 英汉音节结构对比 27 英汉习语的概念隐喻对比研究 28 中英文幽默映射的语言与文化差异 29 透析《洛丽塔》中的性 30 论《厄舍古屋的倒塌》的哥特式写作风格 31 涉外商务用餐中的非言语交际 32 中西节日的对比研究 33 A Study of Pragmatic Failure in Politeness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34 工业化进程中的人性异化——解读https://www.wendangku.net/doc/b72174508.html,wrence《儿子与情人》 35 An Analysis of Life and Death in Mrs. Dalloway 36 小学英语语法任务式教学 37 论《双城记》中的现实主义风格 38 从文化角度浅析新闻英语的翻译 39 认知角度下的隐喻翻译 40 《追风筝的人》翻译中的美学体现 41 浅析《还乡》中游苔莎的悲剧根源 42 苔丝悲剧原因探究

商务英语翻译的文化差异及应对策略.doc

商务英语翻译的文化差异及应对策略 当前商务英语的翻译在国际贸易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商务英语翻译的过程不仅仅是对语言信息的准确传递,更是语言所承载的文化信息的传递,因为词语只有运用在一定的文化中才有含义.所以要求商务英语翻译人员必须了解这种文化差异,并在两种语言文化中找到契合点,做到翻译中的文化信息等值.本文通过阐述商务英语翻译中存在的跨文化性以及这些差异的具体表现,并给出一些化解文化差异的翻译策略,希望商务英语的翻译人员能够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 国际贸易中商务英语翻译的文化差异及应对策略 一、商务英语翻译概述 商务英语作为基于国际商务的跨文化交际的一种英语,有着其自身独特的特点。商务英语作为英语的一种,其基本语法、句式和词汇与英语相同,但它同时又是国际商务贸易类的应用英语,它又有着自己独特的语言表现形式和内容,有着与一般英语不同的特点。在进行商务英语翻译,必须充分掌握商务英语的特点,才能做到保证翻译的顺畅。 商务英语翻译主要应用于正式的商务交流场合,因此,用语和格式的正式规范是其首要特征。商务英语的各种文体一般都比较正式,用语往往采用国际通用的语言,避免口语化,通过规范的用语保证准确的传达商务信息。商务英语的句式结构往往比日常用语更为复杂,行文多采用标准规范的格式,尤其是在合同等商务文件中。例如,在合同文件中我们经常看到依照本合同相关规定,它有着较为固定的翻译as provided herein 。 商务英语的翻译往往也根据文本有着固定的格式和套路,通过固定的用语保证商务交流的正式性。如,我们在对询盘进行回复时,开头多用We are pleased to receive your inquiry about our 表示对对方关于某货物的询盘礼貌地表示已收到;而在结尾时往往用Thank you for your interest. We look forward to receiving your order. 表示对对方询盘的高兴和期望收到对方的订单。

浅谈汉英语言中的文化差异与翻译策略

浅谈汉英语言中的文化差异与翻译策略 一、引言 翻译不仅是一种跨语言的交际活动,更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活动。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它们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并且相互制约。语言是文化的产物,无论从语言的符号观还是社会观来看,其都带有明显的文化特征。语言的文化性集中表现在语言的文化属性、文化价值和文化功能等方面。作为语言内涵的文化,给予语言的影响是全方面的。集中表现在三个方面。(1)影响并制约语言系统(包括语音、词汇、语法等);决定语言的指称内容与 形式;(3)作用于人类的语言思维与表达形式。由此可见,作为文化载体的语言只有在特定 的文化中才具有意义。正如美国翻译理论家奈达所说:“翻译是两种文化之间的交流。对 于真正成功的翻译而言,熟悉两种文化甚至比掌握两种语言更重要。因为词语只有在其作用的文化背景中才有意义。”(1993:109)文化对语际交流的影响可见一斑。汉英民族在 价值观念、宗教信仰、民情风俗、历史背景、地理条件、社会制度、生活经验等方面存在着巨大差异,这种文化上的差异不仅给各自的载体语言打上了深深的烙印,也为这两种语言之间互译带来了重重困难。本文拟从汉英语言之间的文化差异着手,企图以归化和异化策略来寻求其间的语义文化对等翻译。 二、汉英文化差异 因为语言基本上是一种文化和社会产品,要理解它就应该从文化和社会的角度去理解。,汉英两种语言之间的文化差异给其在语义层面上的转换带来了巨大的障碍。其差异首先表现为价值观念的不同。汉文化是一元文化,强调“社团价值论”;英文化是多元文化,崇尚“个人价值至上论”。除了价值观念差异之外,汉英文化差异还与两个民族所处的地理 环境与社会环境、气候条件和风俗习惯等息息相关,。 (一) 地理环境引起的文化差异 文化是有地域性的。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特征常常给该地区的文化打下烙印。中国和英国,因为地理环境的迥异,气候条件的巨差也就孕育出彼此相对的异域文化。英国是岛国,地处西半球,北温带,海洋性气候,其民族创造出的语言就沾上了该地理特征。象我们熟知的习语:spend money like water; make water; all at sea等就囊括其中。相反, 中华民族祖居亚洲大陆,其文化自然也难免受其影响。上文所说的“挥金如土”就是一例。 另外还有“面如土色”、“土眉土眼”、“面朝黄土背朝天”等不胜枚举。至于气候不同招致的 文化差异的例子也是举不胜数。单就“东风”“西风”之说来看,两种文化就大相径庭。雪莱 的“西风颂”(Ode to the West Wind)正是对春的讴歌。Charles Dickens在《大卫科波菲尔》中说“How many winter days have I seen him, standing blue—nosed in the snow and east wind!” 这也是一个极好的例证。然而汉语中的“东风”却战胜了“西风”,是春风,是温暖的

广告折射出的中西文化差异及广告翻译策略范文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论《红字》中体现的清教思想 2 母语在小学英语学习中的正迁移 3 An Analysis of 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 Method in Teaching Spoken English in China 4 从《爱玛》中的言语反讽看乔拉的反讽理论 5 英语新闻标题的特点及其翻译方法的探讨 6 Application of Constructivism to Task-based Reading Teaching in Senior High School 7 对《呼啸山庄》里所反映的人性的解读 8 A Cross-Cultural Study on Linguistic Taboo 9 《夜莺颂》的翻译技巧探究 10 机器翻译回顾--案例分析谷歌 11 Functional Equivalence in Chapter Title Translation of A Dream of Red Mansions 12 关于王尔德童话的研究 13 中英文姓名的文化内涵及其翻译的对比研究 14 分析《傲慢与偏见》中女性婚姻的选择 15 涉外商函的特点及其翻译 16 从多视角比较《论读书》的两个译本 17 文档所公布均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原创Q 799 75 79 38 18 论中美婚礼习俗的差异与融合 19 A Study of Cohesion in English Trade Correspondences 20 论《永别了,武器》中战争对人物的影响 21 方位词“上”和“Up”语义对比研究 22 论中学英语互动教学 23 从目的论角度看公司网页误译 24 Cultural Barriers in Communication between Chinese and Americans 25 论《某人住在一个多美的小城镇》的语言艺术(开题报告+文献综述+论文) 26 浅析英语专业学生在听力理解中的策略运用 27 论被动句的翻译 28 论杰里米·边沁的功利主义 29 疯女人的呐喊——《简爱》中失语疯女人的解析 30 《红楼梦》英译中双关语文化成分的翻译策略研究 31 跨文化意识在初中英语教材中的渗透 32 A Feminist Reading of The Portrait of a Lady 33 从饮食文化看中西方人的性格差异 34 英语写作中干扰因素的分析 35 小说《飘》中斯嘉丽的人物性格分析 36 从谚语看中英文化的差异 37 情态人际意义的跨文化研究 38 从美国新闻理念的发展看例外主义的嬗变 39 从目的论看中国企业简介的英译 40 试析与地理环境有关的英语成语及其文化内涵 41 Humor and Satire in Running for Governor

论翻译中的文化差异及习惯表达发解析

导读:语言是文化的综合部分,所以自然有许多种不同文化,翻译过程中,文化通常是翻译程序的一个重要要素,它是翻译的基础,它能够改善文化体制,翻译必须受到语言的限制,翻译的综合反映就是语言的精髓,语言对文化的影响渗透到各个方面,所以必须充分了解文化背景才能足够地理解本文,他们拥有交叉文化的意识是必要的,他们必须从语言的要素去彻底把握翻译的结构以及它的理论基础,它是文化的一个部分,翻译者不得不用细微的方法,Abstract Language is an integrated part of culture. As is known, there are lots of languages in the world. So there are lots of different cultures. In translation cultural elements usually pose a problem for translators. It is indispensable to attach importance to cultural elements in literary translation. The culture is very important for literary translation. The role of language within a culture, the influence of the culture on language are so pervasive that scarcely any text can be adequately understood without careful consideration of its cultural background. To sum up, languages do not operate in isolation but within and as part of cultures; cultures differ from each other in various ways and there is by no means a one-to-one relation of exact lexical equivalence between their languages in most cases. Translators have to transmit special cultural qualities from one language to another through a multi-pronged approach. From this perspective it is necessary for them to possess cross-cultural consciousness. Key words: translation, language, culture, cultural elements 摘要 语言是文化的综合部分。我们都知道,世界上有许多种语言,所以自然有许多种不同文化。翻译过程中,文化通常是翻译程序的一个重要要素。它是翻译的基础,它能够改善文化体制,它从各个方面反映当今的社会现象。因此,翻译必须受到语言的限制,翻译的综合反映就是语言的精髓。语言对文化的影响渗透到各个方面,所以必须充分了解文化背景才能足够地理解本文。从这个透视中,他们拥有交叉文化的意识是必要的,他们必须从语言的要素去彻底把握翻译的结构以及它的理论基础。 总之,语言不能孤立存在,它是文化的一个部分。在一般情况下,它们的语言是均等的,但不是一对一的关系。所以,翻译者不得不用细微的方法,把一种语言转化为专门的文化质数。 关键词:翻译;语言;文化;文化要素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