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直肠癌根治术中DIC 4例治疗及分析

直肠癌根治术中DIC 4例治疗及分析

直肠癌根治术中DIC 4例治疗及分析
直肠癌根治术中DIC 4例治疗及分析

直肠癌根治术中DIC 4例治疗及分析

【摘要】探讨直肠癌根治术中创伤出血诱发DIC的原因及预防DIC重要意义。回顾分析2005年1月至2009年7月吉林市中心医院结直肠外科4例直肠癌根治术中出现DIC的临床资料,通过个体化,全面有步骤的心肺复苏、抗休克及DIC治疗,术后抗感染、营养支持等治疗,术后患者痊愈。结果表明,对于外科危重患者,预防重于治疗,输血成分应合理搭配,并给予纠正低温,大出血及感染。一旦DIC发生,在积极治疗原发病基础上还应积极治疗DIC。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可使许多疾病进程复杂化,在危重患者及手术创伤患者术中出血是导致死亡的重要原因。此时血栓形成与出血同时存在,临床医师面临两难境地[1],病死率极高。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2005年1月至2009年7月在结直肠科共发生4例直肠癌根治术中DIC,男2例,女2例,年龄66~81岁,平均72岁。

临床表现:突发创面广泛渗血DIC,血压迅速下降,急查化验血小板5~6.6万,凝血酶原时间延长,纤维蛋白0.052~0.071 g/100 ml。其中1例直肠癌根治术后3年复发,二次手术,1例合并糖尿病(Ⅱ型),手术均是Meles手术。

1.2 术中出血和输血情况

3例因骶前静脉丛破裂出血、渗血、失血约1800~2800 ml,手术时间长,平均4.5 h,平均输血1800 ml。其中输红细胞悬液1400 ml,新鲜冰冻血浆400 ml。1例因会阴组肌肉渗血较多,突然出现创面广泛渗血,约5 min后出现呼吸、心跳骤停,给予心肺复苏后,患者心跳呼吸恢复,深昏迷。后经重症监护室全力抢救综合治疗,痊愈。

1.3 治疗

术中一旦出现DIC或更严重并发症,应冷静判断原因,选择恰当抢救或外科治疗相关措施。采取个体化及综合处理措施,及时有效治疗原发病,是治病DIC的根本措施。休克患者要积极去除诱发因素,纠正缺氧低血压,进一步改善微循环血流,促进抗凝系统功能恢复。

1.3.1 外科治疗

3例骶前出血用温热盐水纱布压迫止血,再以干纱布团制成花生米,以止血钳尖端夹住,寻找并按压出血点,用骨膜按钉按进骶骨止血。会阴肌肉渗血,迅速经肛门取出远端直肠,以干纱布添塞止血,送ICU监护室,抗休克治疗。

1.3.2 血液制品的应用

DIC患者通常缺乏止血因子及凝血抑制物,这时手术中及术后患者无异雪上加霜,可增加术中、术后出血量及发生率,因此应强调成分比例输血方法,可给

直肠癌根治术手术记录

术前诊断:1.直肠Ca 2.支气管哮喘 3.高血压病2级极高危组 4.COPD 5.前列腺增生 术中诊断:1.直肠Ca 2.支气管哮喘 3.高血压病2级极高危组 4.COPD 5.前列腺增生 手术名称:直肠Ca根治术(Miles术) 手术者:助手:手术护士: 麻醉方法:全麻麻醉者:巡回护士: 手术体位:截石位切口部位:下腹部、会阴部输血量:无术中用药:详见麻醉单 手术经过: 麻醉成功后,患者取截石位,戴无菌手套直肠指检:确认肿瘤位于直肠后位,距肛门3cm,肿块环绕肠壁,质硬不能推动,可扪及肿块上缘。常规消毒铺巾术野,取下腹部正中切口,上至脐上1cm,下至耻骨联合上缘,逐层进腹,保护膀胱。腹腔探查:腹盆腔未见腹水,未见明显转移结节。肝脏表面光滑,红褐色,质软且脆,脾门网膜未见转移结节。全结肠、腹主动脉旁及肠系膜下动脉,乙状结肠、盆腔侧壁无转移肿大淋巴结。膀胱及前列腺未见肿块侵犯。决定行Miles’手术。用纱布条于肿瘤近端结扎后提起乙状结肠,沿乙状结肠系膜左侧根部及降结肠发腹膜返折处剪开,并向盆腔部延长到直肠膀胱陷凹,向左分离盆腔腹膜,显露并保护左侧输尿管、精索血管。向右游离乙状结肠系膜到腹主动脉分叉处。切开乙状结肠系膜的右侧根部,上至肠系膜下动脉根部,下至直肠膀胱陷凹,与对侧切口相会合,并认清右侧输尿管的走向。切断肠系膜下动、静脉,近端双重结扎。再清扫双侧髂内外动脉间脂肪组织及淋巴结和髂内静脉周围组织。提起乙状结肠及其系膜,钝性分离直肠后壁直达尾骨尖肛提肌平面。分离直肠前壁和两侧直肠侧韧带,将直肠前后、左右都分离到肛提肌平面。切开直肠后腹膜向Douglas窝延长,再切开直肠前浆膜后,将膀胱底部精囊腺前列腺予直肠分开并结扎。切除双侧直肠侧韧带。在左髂前上棘与脐连线的中、外1/3交界处作一直径约3cm的圆形切口,切除皮肤、皮下组织和腹外斜肌腱膜,分开腹内斜肌、腹横肌后切开腹膜。用一把肠钳由造口处伸入腹腔内,夹住近端乙状结肠,远侧再夹一把止血钳后,在两钳间切断乙状结肠。将近端乙状结肠断端自造口处拉出腹腔外4cm,采用开放吻合法作人工肛门,即将肠壁边缘全层与周围皮肤间断缝合一周,针距约1cm。观察造口处结肠血供正常。远端结肠断端结扎后用橡皮手套套上,送入骶前凹内。

直肠癌的护理查房

直肠癌的手术方式 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Miles手术)适用于肛管癌、直肠下段癌(癌灶下缘距肛门缘7cm以内者),或病人合并肛门失禁、出口梗阻性便秘等。切除范围包括乙状结肠远端、全部直肠、肠系膜下动脉及其区域淋巴结、全直肠系膜、肛提肌、坐骨直肠窝内脂肪、肛管及肛周约3~5cm的皮肤、皮下组织及全部肛门括约肌,于左下腹行永久性乙状结肠单腔造口(人工肛门)。现在有专门的人工肛门袋,护理方便,不影响社交和工作。 经腹直肠癌切除术(Dixon手术):是目前应用最多的直肠癌根治术。近年研究发现,直肠癌向下浸润极少超过2cm,故要求下切缘距肿瘤下缘3cm即可。直肠吻合器的广泛应用,距肛缘6的直肠癌切除后多能成功地进行超低位吻合,扩大了直肠癌保肛切术的适应证,提高了保肛率。 经腹直肠癌切除、近端造口(人工肛门)、远端封闭手术(Hartmann手术):适用于因全身一般情况很差、年老体弱,不能耐受Miles手术或直肠癌急性梗阻、肛门失禁等不宜行Dixon手术的直肠癌病人。 随着腹腔镜技术的提高和器械的改进,腹腔镜直肠癌切除术也在不断发展,根治效果不亚于传统的开腹手术,这种微创手术还具有创伤小、住院时间短、术后恢复快、腹壁疤痕小等优点 病理 1、早期直肠癌:早期直肠癌系指癌灶局限于直肠黏膜层和黏膜下层内的病变,一般无淋巴结转移,但癌肿侵至黏膜下层者,约有5%~10%可发生局部淋巴结转移。大体所见可分为3型:A.息肉隆起型:外观为局部隆起的黏膜,可有蒂或亚蒂或呈现广基3种情况,此型多为黏膜内癌;B.扁平隆起型:黏膜略厚,表面不突起或轻微隆起,呈硬币状;C.扁平隆起伴溃疡:如小盘状,表面隆起而中心凹陷,见于黏膜下层癌(图1)。 2、中晚期直肠癌:中晚期直肠癌系指癌组织浸润超过黏膜下层,达肌层及浆膜者,常伴有局部淋巴结转移。可分为3型:A.隆起型:特点为肿瘤向肠腔内生长,状似菜花或息肉样,边界清楚,有带蒂和广基2种;B.溃疡型:又称局限溃疡型,状如火山口,形状不规则,边缘隆起,此型肿瘤组织向肠壁深部生长,易侵犯邻近器官与脏器或发生穿孔; 3、浸润型:浸润生长为本型的特点,临床上可分成2种亚型,即浸润溃疡型和弥漫浸润型。前者肿瘤向肠壁深层浸润,与周围分界不清;后者主要在肠壁内浸润生长,有明显的纤维组织反应,易引起肠管环状狭窄。本型恶性程度较高,较早出现淋巴结转移,预后较差。 生理 直肠上端与乙状结肠相连、下接肛管,长12—15厘米。直肠上端的肠腔与结肠相似,其下端扩大成直肠壶腹,是粪便排出前的暂存部位,最下端变细接肛管。直肠壁有丰富的直肠感受器,当粪便进入直肠后,牵张直肠壁和刺激直肠壁感受器,使排便冲动经盆神经和腹下神经传入脊髓腰骶段的初级排便中枢,同时上传到皮质引起便意。若大脑经常抑制便意,使直

直肠癌根治术手术配合(miles术)

手术配合 常规消毒 铺巾 酒精棉球消毒皮肤 切开皮肤:23#刀切皮,干纱布备用。 切开皮下层.打开筋膜.肌肉及腹膜 探查腹腔:递生理盐水洗手探查,并递腹腔拉钩,牵开切口。 保护肠管及切口周围组织:垫皮肤保护器,递温盐水纱垫。 显露术野。 剪开乙状结肠外侧腹膜及腹膜反折处分离乙状结肠系膜:递中弯剪刀剪开侧腹膜,长弯钳分离,钳夹止血或中弯钳夹4#线1#线结扎。 分离直肠前壁 切断直肠两侧侧韧带.结扎直肠中动脉.静脉:递长剪刀分离.长弯钳夹,剪刀断开,中弯钳夹7#线结扎或缝扎。 切断肠系膜下血管:递电刀或剪刀分离,递长弯钳钳夹,剪刀断开,中弯线钳夹7#线结扎。切断肠系膜上动.静脉:剪刀分离,中弯钳钳夹,剪刀断开,中弯钳夹7#线结扎。 游离结肠 切断乙状结肠:肠钳夹住近端,准备消毒棉球,消毒残端,用干纱布包裹。残端用手套包裹,用10号线扎紧。 会阴部手术:此处电刀、吸引器、器械、敷料不可与腹部切口并用,清点。备无菌物品一份。1)再次消毒肛门 2)封闭肛门:用圆针双10号线缝合肛门。3)距肛门2-3厘米处做一椭圆型切口切开皮肤.下脂肪4)切断两侧的提肛肌5)分离切断直肠周围组织,游离直肠,并拉出直肠及乙状结肠 6)冲洗切口 7)于骶前腔内放置引流管8)固定引流管 9)逐层缝合10)覆盖切口 人工肛门腹壁造瘘:1)左下腹偏外方做一皮肤椭圆型切口同时切去一小块皮肤及腹外斜肌腱膜2)逐层切开至腹膜3)将近端直肠自此切口拉出:小圆针1#线从腹膜开始由内向外缝合固定,直至皮肤层,递小角针1#线缝合把肠管口皮肤缝合于腹壁4)用造瘘袋覆盖。 准备关腹:腹膜用大圆针10号线缝,前鞘用大圆针7号线,皮下1号线,缝皮换角针1号线。 缝合完毕:酒精棉球消毒,覆盖伤口敷料贴。

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临床分析

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0年9月~2012年9月收治的50例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采用腹腔镜下根治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均未出现死亡及严重并发症,观察组患者术后进食时间、住院时间、术后镇痛率、术中失血量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淋巴结切除数及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根治术治疗结直肠癌具有安全可靠、术后恢复快、创伤小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标签:腹腔镜根治术;直结肠癌;临床效果 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中,结直肠癌发病率较高,腹腔镜手术具有并发症少、患者恢复快、创伤小等优势,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治疗[1]。本文选择2010年9月~2012年9月本院收治的结直肠癌患者,采用腹腔镜根治术治疗,效果较好,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本院2010年9月~2012年9月收治的50例结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男23例,女27例,年龄最小20岁,最大88岁,平均(52.1±1.9)岁。其中3例行Hartmann手术,5例行Miles手术,13例行直肠癌Dixon手术,14例行左半结肠癌根治术,6例行横结肠癌根治术,9例行右半结肠癌根治术。全部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采用腹腔镜根治术及开腹根治术治疗,每组25例患者,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比较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根据常规开腹手术的方式进行术前准备工作,根据肿瘤根治的基本原则,确定手术操作步骤,对照组采用常规开腹根治术治疗。 观察组采用腹腔镜根治术治疗,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截石位,取头高足低体位,根据肿瘤位置,合理调整体位。在患者肚脐位置进行1 cm的切口,穿刺建立人工气腹,气腹压力控制在1.6~2.0 kPa[2]。放置Trocar后,采用腹腔镜进行检查。于患者右下腹麦氏点1.5 cm的位置设置操作孔,将2个操作孔安置在左麦氏点及右中腹之间,切口大小0.5 cm。通过电钩游离降结肠、乙状结肠系膜,全面显露输尿管,对血管四周的淋巴结、脂肪等物质进行清理,钛夹夹闭血管两端,超声刀切断肠系膜血管,腹腔镜下进行直肠全系膜切除术[3]。通过电钩顺盆筋膜脏壁的方向进行分离操作,尽可能避免伤害直肠系膜,根据肿瘤位置采用腹会阴联合切除术、低位前切除术、乙状结肠切除、右半结肠切除、左半结肠切

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手术步骤及配合

幻灯片1 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手术步骤及配合 李全幻灯片2 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 ●直肠的解剖 ●直肠的形态 ●直肠的构造 ●直肠癌的临床表现 ●腹腔镜直肠癌的手术配合 幻灯片3 直肠的解剖 直肠为大肠的未段,长约15-16cm,位于小骨盆内。上端平第3骶椎处接续乙状结肠,沿骶骨和尾骨的前面下行,穿过盆膈,下端以肛门而终。 幻灯片4 幻灯片5 幻灯片6 幻灯片7 直肠的形态 直肠在盆膈以上的部分称为直肠盆部,盆部的下段肠腔膨大,称为直肠壶腹。盆膈以下的部分缩窄称为肛管或直肠肛门部。直肠有两个弯曲:上段凸向后,与骶骨前面的曲度一致,形成骶曲;下段向后下绕过尾骨尖,形成凸向前的会阴曲。 幻灯片8 直肠的构造 直肠壶腹内面的粘膜,形成2~3条半月状的直肠横襞这些横襞有支持粪便的作用。肛管上段的粘膜形成6~10条纵行的粘膜皱襞,叫肛柱。各柱的下端有半月形的小皱襞相连,称为

肛瓣。在肛瓣与相邻二柱下端之间有小凹陷,称为肛窦。各肛瓣与肛柱下端,共同连成锯齿状的环形线,称为齿状线,为皮肤和粘膜相互移行的分界线。齿状线以下光滑而略有光泽的环形区域,称为肛梳或痔环。痔环和肛柱的深面有丰富的静脉丛,此丛如淤血扩张则易形成痔 幻灯片9 直肠癌的临床表现 一、早期直肠癌大多数无症状 进展期癌(中晚期)的患者出现腹痛、大便带血、大便变细及腹泻等症状。 幻灯片10 直肠癌的中晚期表现 1. 直肠癌生长到一定程度时可以出现便血症状。少量出血是肉眼不易发现,但用显微镜检查粪便时可以发现大量红细胞,所谓的大便潜血试验阳性。出血量多时可以出现大便带血,血色鲜红或暗红。当癌肿表面破溃、形成溃疡,肿瘤组织坏死感染,可出现脓血、粘液血便。 2. 患者可有不同程度的便不尽感、肛门下坠感,有时出现腹泻。 3. 当直肠肿瘤导致肠腔狭窄时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肠梗阻症状(腹痛、腹胀、排便困难),排便前腹痛、肠鸣,排便后症状减轻。大便可变细、带沟槽。 4. 肿瘤侵犯膀胱、尿道时可出现尿频、尿急、尿痛,排尿困难等;肿瘤侵犯阴道时可出现直肠阴道瘘,阴道流出粪液;肿瘤侵犯骶骨及神经时可出现骶尾部及会阴部剧烈疼痛;肿瘤侵犯压迫输尿管时可出现腰部胀痛;肿瘤还可压迫髂外血管出现下肢水肿。上述症状均提示肿瘤属较晚期。 5. 肿瘤远处转移(肝脏、肺等)时,相应脏器可出现症状。如转移至肺时可出现干咳、胸痛等。 6. 患者可出现不同程度的乏力、体重下降等症状。 幻灯片11 幻灯片12

肿瘤手术记录

肿瘤手术记录 手术记录 手术日期:2003 年10月28 日术前诊断:直肠癌Rectal carcinoma 术后诊断:直肠癌Rectal carcinoma 手术方式: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Mile ' s operation 手术人员:麻醉方式:插管全麻 麻醉人员: 术中所见:肿瘤位于距肛4cm处直肠下端,直径约5cm,已浸润至浆膜层,与阴道后壁粘连。术中见肝脏、腹主动脉旁、肠系膜下血管和髂内血管附近淋巴结无转移。 手术经过: 1.气插全麻,膀胱截石位,常规消毒铺巾。 2.取下腹部正中切口,上至脐上4cm ,下至耻骨联合上缘,逐层进腹,保护膀胱。腹腔探 查入术中所见。拟行Miles '手术。 3.用纱布条于肿瘤近端结扎后提起乙状结肠,沿乙状结肠系膜左侧根部及降结肠发腹膜返 折处剪开,并向盆腔部延长到直肠子宫陷凹。向左分离盆腔腹膜,显露并保护左侧输尿管、卵巢血管。向右游离乙状结肠系膜到腹主动脉分叉处。 4.切开乙状结肠系膜的右侧根部,上至肠系膜下动脉根部,下至直肠子宫陷凹,与对侧切 口相会合,并认清右侧输尿管的走向。切断肠系膜下动、静脉,近端双重结扎。 5.将降结肠外侧腹膜剪开置脾曲,充分游离结肠脾曲。游离直肠至肿瘤下缘。切断近端乙 状结肠肠管。 6.会阴组手术,先扩肛,再用PVP-I 消毒直肠内腔。距肛3cm 处切开皮肤,沿肛管游离,并分离肿块与阴道后壁之粘连,完整游离肿块及直肠与经腹组会合。完整移除标本。 7.冲洗盆腔,确切止血,缝合盆腔底部腹膜,重建盆底。清点器械无误后置一胸腔引流管于肛周间隙,逐层缝合会阴部切口。常规关腹。 & 手术经过顺利,术中出血约400ml,术中病人血压平稳,麻醉效果满意,术后标本送病 检,病人送PACU 。 手术记录 手术日期:2003 年9 月15 日术前诊断:直肠癌Colon cancer 术后诊断:直肠癌Colon cancer 手术方式:直肠dixon 根治切除术Radical resection of colonal cancer 手术人员: 麻醉方式:插管全麻 麻醉人员: 术中所见:术中见盆腔、肠系膜、肝脏、胃、腹壁等无转移性结节。肿块上极在腹腹返折处 以上,活动可,直径约5cm,质中,已浸润至直肠浆膜层。 手术经过:取截石位,气根治插全麻,常规消毒铺巾。取腹部正中切口,长约20cm,逐层 进腹。探查腹腔,如术中所见。拟行直肠癌dixon 术。用纱布条于肿瘤近端结扎后提起乙状结肠,切断乙状结肠悬韧带,切开乙状结肠系膜的右侧根部,至肠系膜下动脉根部,在肠系膜下动脉分出乙状结肠动脉处,根部切断肠直肠上动、静脉,近端双重结扎。打开腹膜反折,完成直肠系膜全切除 (The complete circumferential mesorectal excision,TME) :直肠后在骶前筋膜前间隙内分离,直肠前分离时保护精囊腺及前列腺,离断两侧的直肠韧带,游离直肠至肿瘤下缘4cm 处上残端闭合器,切割闭合。用荷包钳荷包缝合乙状结肠远端,切断乙 状结肠肠管,明确剩余的乙状结肠血供可。从肛门口进吻合器行直肠-结肠吻合。检查吻合 口通畅。缝合乙状结肠系膜,缝合盆腔底部腹膜,重建盆底。冲洗,确切止血,清点器械无误后常规关腹。手术经过顺利,术中出血约300ml ,术中病人血压平稳,麻醉效果满意,术后标本送病检,病人安返病房。

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手术配合

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手术配合 目的整理通过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进行直肠癌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手术配合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70例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5例患者。对两组患者均采用传统护理方法的基础上,对研究组患者加用加强护理。在手术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是否有并发症出现以及患者的康复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65.3±7.8)分,对照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为(89.6±10.2)分,两组患者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4.3%,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6%,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良好的手术护理配合能够显著的提升手术的效果,保证患者的治疗和康复,有很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标签:术中护理;直肠癌;腹腔镜 直肠癌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在消化道肿瘤疾病的发病率中占35%[1]。随着腹腔镜技术的临床应用与发展,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已经代替传统手术方式,成为治疗直肠癌的主要方法[2]。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具有切口小、痛苦轻、对患者的胃肠干扰少,术后恢复快等特点,在临床上受到推崇[3]。本文通过对腹腔镜直肠癌手术中的护理配合进行分析比较,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4年12月所收治的70例手术患者,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患者。其中研究组患者中男20例,女15例。年龄20~65岁,平均年龄(4 2.8± 3.2)岁,病程0.5~3年,平均病程2.5年。对照组患者中男18例,女17例。年龄23~72岁,平均年龄(48.6±3.8)岁,病程0.8~3.1年,平均病程2.7年。所有患者均在我院进行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后确诊为直肠癌患者,并在本次实验前签署相关同意书,符合实验相关伦理学规定。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病程等一般资料均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在对两组患者进行传统手术护理配合,对研究组患者进行加强手术护理配合,主要内容分为手术前准备工作,术中配合工作和手术后护理工作。手术前准备工作:手术前的准备工作包括对手术室内仪器、手术器械以及腹腔镜设备进行清洗、消毒和检测,在手术前做到确认仪器设备的使用状态和手术器械的消毒。对患者要进行静脉通道的建立、手术部位的消毒,对患者进行吸入麻醉等。术中配合工作:手术中对患者采用头低足高膀胱截石位,将患者的双腿分开,以保证医生的手术视野。在医生进行过程中,器械护士应保证做到迅速准确的传递手术器械,配合医生的习惯。手术中医生在使用腹腔镜进行手术时,在腹腔镜设备的传递中需要做到轻拿轻放避免磕碰,确保腹腔镜的使用和安全,在手术中严格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等基本生命体征标准,确保手术顺利完成。手术后护理工作:在手术结束后辅助医生给患者敷药。

直肠癌患者护理查房

创作编号:BG7531400019813488897SX 创作者:别如克* 直肠癌患者护理查房 参加人员:外一科全体 护士长:大家好,由于这段时间直肠癌的病人较多,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一下直肠癌病人的护理措施。直肠癌是从直肠乙状结肠交界处至齿状线之间的癌肿,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高,在我国占全身癌肿的第三位。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但近年来有年轻化趋势。男女比例为2-3:1。直肠癌以中下段多见。占70-80%,多能通过直肠指诊发现。早起治疗愈后较佳。下面由责任护士***进行一下病例介绍。***:患者、***、男性、72岁,主因间断性脓血便2个月于3月11号9:02分入院,入院时测T:36.7 P:70次/分BP:140/80mmhg R:18次/分,测血糖10.42mmol/L,由于血糖高所以对病人给予胰岛素皮下注射等治疗,血糖正常后于3月21号17:00进行直肠癌根治术。现术后第4天病人现禁食水、保留导尿、抗炎补液等对症治疗。护士长:请**说一下直肠癌的病因。 田华:直肠癌的病因尚不清楚,但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1、饮食因素高蛋白、高脂肪、低纤维素饮食与直肠癌的发病有密切关系。 2、直肠腺瘤癌变腺瘤可分成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及混合性腺瘤三类。其中绒 毛状腺瘤癌变率高。家族性多发性腺瘤也被视为癌前期病变,若不治疗其恶变率几乎达到百分之百。 3、直肠慢性炎症刺激溃疡性结肠炎和克隆病等由于肠黏膜破坏,溃疡修复增 生,肉芽组织形成过程中发生癌变。血吸虫病虫卵在直肠黏膜沉积,引起血吸虫性肠炎,其发生癌变也高于正常人。 4、其它如遗传因素、既往大肠癌、乳癌病史等。 护士长:请***说一下直肠癌病人的分型及分期***: 分型: (一)大体分型可分为三类: 1、肿块型又称菜花型预后较差。 2、溃疡型多见,占50%以上,转移较早。 3浸润型少见,转移早愈后差 (二)组织学分型:以腺癌最多见占75-85%,粘液腺癌次之占10-20%愈后较腺癌差。 其它还有未分化癌、鳞状细胞癌,未分化癌预后最差。 (三)转移途径主要有四种: 1、淋巴转移这是直肠癌的主要转移途径。 2、直接浸润直接浸润周围脏器。 3、血行转移癌栓通过门静脉进入肝脏,其次还可以转移至肺、骨、肾等处。 4、种植转移癌细胞可脱落直接在腹膜种植,较少见。

直肠癌根治术手术记录(建议收藏)

术前诊断:1。直肠Ca 2.支气管哮喘 3.高血压病2级极高危组 4。COPD 5.前列腺增生 术中诊断:1.直肠Ca 2.支气管哮喘 3.高血压病2级极高危组4。COPD 5。前列腺增生 手术名称:直肠Ca根治术(Miles术) 手术者:助手:手术护士: 。。.。..文档交流 麻醉方法:全麻麻醉者:巡回护士:手术体位:截石位切口部位:下腹部、会阴部输血量:无术中用药:详见麻醉单。。。。.。文档交流 手术经过: 麻醉成功后,患者取截石位,戴无菌手套直肠指检:确认肿瘤位于直肠后位,距肛门3cm,肿块环绕肠壁,质硬不能推动,可扪及肿块上缘。常规消毒铺巾术野,取下腹部正中切口,上至脐上1cm,下至耻骨

联合上缘,逐层进腹,保护膀胱.腹腔探查:腹盆腔未见腹水,未见明显转移结节。肝脏表面光滑,红褐色,质软且脆,脾门网膜未见转移结节。全结肠、腹主动脉旁及肠系膜下动脉,乙状结肠、盆腔侧壁无转移肿大淋巴结。膀胱及前列腺未见肿块侵犯。决定行Miles’手术。用纱布条于肿瘤近端结扎后提起乙状结肠,沿乙状结肠系膜左侧根部及降结肠发腹膜返折处剪开,并向盆腔部延长到直肠膀胱陷凹,向左分离盆腔腹膜,显露并保护左侧输尿管、精索血管。向右游离乙状结肠系膜到腹主动脉分叉处。切开乙状结肠系膜的右侧根部,上至肠系膜下动脉根部,下至直肠膀胱陷凹,与对侧切口相会合,并认清右侧输尿管的走向。切断肠系膜下动、静脉,近端双重结扎。再清扫双侧髂内外动脉间脂肪组织及淋巴结和髂内静脉周围组织。提起乙状结肠及其系膜,钝性分离直肠后壁直达尾骨尖肛提肌平面.分离直肠前壁和两侧直肠侧韧带,将直肠前后、左右都分离到肛提肌平面。切开直肠后腹膜向Douglas窝延长,再切开直肠前浆膜后,将膀胱底部精囊腺前列腺予直肠分开并结扎。切除双侧直肠侧韧带.在左髂前上棘与脐连线的中、外1/3交界处作一直径约3cm的圆形切口,切除皮肤、皮下组织和腹外斜肌腱膜,分开腹内斜肌、腹横肌后切开腹膜。用一把肠钳由

一例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护理查房

护理查房 查房题目:一例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造瘘口的护理 查房日期:2015年11月18日 主持人:叶芳 负责人:明奎 记录人员:阿都阿英 参加人员: 共计人 一、主持人叶芳:查房目的 近年来直肠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直肠癌手术行肠造口术是最常见的手术之一,手术将改变排便途径,术后患者不能随意控制粪便的排出,在社会、心理、生理上都承受不同程度的压力,生活质量受到影响,因此,在护理工作中,对造瘘口的护理及造口袋的更换尤为重要,让患者及家属接受改道,并学会造瘘口的护理及造口袋的更换是患者康复,重归社会的一个主要环节。 二、病例简介(明奎) 一般资料:18床金朝莲女性 66岁 现病史:患者于3年前行直肠癌根治切除术,术后恢复良好,术后按期回院,行化疗五次,化疗后患者未诉特殊不适,2天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中上腹疼痛伴左下腹造瘘口便血,出血量约60ml左右,呈鲜红色,腹痛呈阵发性,难以忍受,到我院治疗,门诊以“直肠癌术后;腹痛待诊”收住入院,入院完善相关检查后,腹部B超示胆囊结石,胸部CT示支气管炎,但无咳嗽及咯痰症状,医嘱未予特殊处理。修正诊断:1.直肠癌根治术后2.结石性胆囊炎3.支气管炎。 三、直肠癌相关知识回顾(明奎) 1.定义:直肠癌是乙状结肠直肠交界处至齿状线之间的癌,是消化道常见的恶

性肿瘤,占消化道癌的第二位. 2.直肠的解剖生理: 直肠位于盆腔的后部,上接乙状结肠,下连肛管,长约12~15cm.以腹膜反折为界,直肠分为上段直肠和下段直肠。直肠外层为纵肌,层是环肌,在直肠下端增厚而成为肛管括约肌,属于不随意肌,受自主神经支配,有协助排便的功能,无括约肛门功能。齿状线是直肠和肛管的交界线。 3.病因:饮食因素及致癌物质的影响;癌前病变;直肠慢性炎症刺激;遗传因素等。4.直肠癌的临床表现: 1、排便习惯改变。大便次数由原来的每天一次变成两三次,每次大便完毕后有大便不尽的感觉;粪便形状开始改变,例如由粗变细;粪便变黑或暗红色,粪便变稀、有黏液;排便次数增多,但却排不出粪便。 2、黏液便和脓血便。癌肿破裂时,大便中常带有鲜红或暗红的血液和黏液,且粪血相混;大便有脓血或粘液血丝,便频或腹泻便秘交替;大便形状改变、变细、变扁或带槽沟。 3、贫血与消瘦。随病程进展,病人可出现慢性消耗性症状,如贫血、消瘦、乏力及发热,甚至出现恶液质,并经常伴随着疲劳和无法解释的体重骤降,与便血、摄入不足以及消耗过多有关; 4、腹痛和腹胀。肠癌患者因肠道梗阻会腹胀、腹痛,其中腹痛的发生率较腹胀的发生率高。疼痛部位多在中下腹部,程度轻重不一,多为隐痛或胀痛; 5、腹泻或便秘交替。若有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等症状,就可能是因为癌瘤的生长影响了肠道的正常生理功能,就应该考虑癌变可能。 6、反复的痔疮不愈,不明原因的贫血、体重减轻;不明原因的肚子胀痛;经久不愈的肛门溃疡、持续性的肛门疼痛 四.护理诊断,护理措施,护理评价: I.护理诊断(明奎) 腹痛:与胆囊结石有关。 自我形象紊乱:与腹部人工肛门的建立、排便方式改变有关 生活自理能力缺陷:与术后使用造口有关 皮肤完整性受损:与术后人工肛门的建立有关 知识缺乏:与缺乏人工肛门术后自我护理及饮食知识有关。

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手术步骤及配合精选.

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手术步骤及配合 李全幻灯片2 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 ●直肠的解剖 ●直肠的形态 ●直肠的构造 ●直肠癌的临床表现 ●腹腔镜直肠癌的手术配合 幻灯片3 直肠的解剖 直肠为大肠的未段,长约15-16cm,位于小骨盆内。上端平第3骶椎处接续乙状结肠, 沿骶骨和尾骨的前面下行,穿过盆膈,下端以肛门而终。 幻灯片4 幻灯片5 幻灯片6

直肠的形态 直肠在盆膈以上的部分称为直肠盆部,盆部的下段肠腔膨大,称为直肠壶腹。盆膈以下的部分缩窄称为肛管或直肠肛门部。直肠有两个弯曲:上段凸向后,与骶骨前面的曲度一致,形成骶曲;下段向后下绕过尾骨尖,形成凸向前的会阴曲。 幻灯片8 直肠的构造 直肠壶腹内面的粘膜,形成2~3条半月状的直肠横襞这些横襞有支持粪便的作用。肛管上段的粘膜形成6~10条纵行的粘膜皱襞,叫肛柱。各柱的下端有半月形的小皱襞相连,称为肛瓣。在肛瓣与相邻二柱下端之间有小凹陷,称为肛窦。各肛瓣与肛柱下端,共同连成锯齿状的环形线,称为齿状线,为皮肤和粘膜相互移行的分界线。齿状线以下光滑而略有光泽的环形区域,称为肛梳或痔环。痔环和肛柱的深面有丰富的静脉丛,此丛如淤血扩张则易形成痔 幻灯片9 直肠癌的临床表现 一、早期直肠癌大多数无症状 进展期癌(中晚期)的患者出现腹痛、大便带血、大便变细及腹泻等症状。 幻灯片10 直肠癌的中晚期表现 1. 直肠癌生长到一定程度时可以出现便血症状。少量出血是肉眼不易发现,但用显微镜检查粪便时可以发现大量红细胞,所谓的大便潜血试验阳性。出血量多时可以出现大便带血,血色鲜红或暗红。当癌肿表面破溃、形成溃疡,肿瘤组织坏死感染,可出现脓血、粘液血便。 2. 患者可有不同程度的便不尽感、肛门下坠感,有时出现腹泻。 3. 当直肠肿瘤导致肠腔狭窄时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肠梗阻症状(腹痛、腹胀、排便困难),排便前腹痛、肠鸣,排便后症状减轻。大便可变细、带沟槽。 4. 肿瘤侵犯膀胱、尿道时可出现尿频、尿急、尿痛,排尿困难等;肿瘤侵犯阴道时可出现直肠阴道瘘,阴道流出粪液;肿瘤侵犯骶骨及神经时可出现骶尾部及会阴部剧烈疼痛;肿瘤侵犯压迫输尿管时可出现腰部胀痛;肿瘤还可压迫髂外血管出现下肢水肿。上述症状均提示肿瘤属较晚期。

腹腔镜dixon直肠癌根治术手术配合

●腹腔镜直肠癌dixon手术步骤及配合 ●一准备用物 ●A器械护士 ●器械敷料类:方巾1包衣服2 桌布2 中单1 基础包(甲状腺拉钩,持针器,大弯血 管钳若干备注:取直肠标本时使用) lc包碘伏小纱布一块纱布条四块(另备剖腹包以备中转开腹) ● 2 外用电刀笔1个超声刀及线及钥匙摄像系统线一套(4根)镜头 ● 3一次性物品吸引器连接管3根吸引器头1 个 0\2滑线慕丝线0\3号3 包, 0\2号 3包, 0号3包,板针(另备一板肛门固定肛管用上下区分)镜头套子2个,灯柄2个,大小钛夹锁扣夹若干,薄膜巾一个,冲洗管,引流管两根,引流袋两个,小敷帖7个,油球4个,洗耳球或50ml注射器一个,20ml 注射器一个 ● 4腔镜系统 12mm塑料穿刺鞘1个, 10mm金属穿刺鞘3个, 5mm 金属穿刺鞘 2个,气腹针,转换器,各类穿刺鞘芯,腔镜器械腔镜器械常规加小钳子一把,大小肠钳各两把,五叶钳一把锁,锁扣夹钳一把,持针器一把,蘑菇头钳一把,蘑菇头持物钳一把,重点: 女性患者准备疝修补针2个以便于手术中悬吊子宫,另(切缝器一把,及各类钉仓,超声刀头,吻合器,防粘液提醒普外科自备)●B巡回护士摄像系统,超声刀,电刀,吸引器,电磁炉(热水),3L盐水 1 袋,记号笔,截石位脚架及软垫卡子一套,臀部软垫一个 ●麻醉方法:持续硬膜外镇痛后全麻,中心静脉置管,必要时检测动脉血压

●手术体位:全麻后取截石位,尿管用一胶布固定在大腿上,双腿外展不超过30cm双 腿分开角度为100—110度,臀部下垫一软枕,(右低左高目的在于利用重力的作用使直肠向右侧倾斜)手术开始室头低足高位20—30度(必要时加肩托) ●建立气腹,气腹压力:12mmkig ●一Trocar穿刺部位a点(10mmtrocar ),b点12mmctrocar(刺骨联合与肚脐连 线的中点处),c点(10mm trocar),d点(5mm trocar)左右麦氏点附近 ●二 ●1探查腹腔递大钳子和大肠钳各一把与主刀,大肠钳和小肠钳子各一把与一助手 ●2悬吊子宫 2个0滑线塑形剪短线长一半,持针器与主刀,后递20ml注射器针头疝 修补针带线在腹壁外打结剪断 ●3超声刀切开两侧系膜至腹膜反则处 ●4结扎切断直肠动静脉最下分支,静脉最下分支(递锁扣夹钳和钛夹钳钳夹闭后递剪刀 剪断) ● 5显露双侧输尿管并保护 ● 6结扎直肠上动静脉 ● 7游离直肠前间隙 ● 8游离骶前间隙 ●备注:以上多用超声刀 ● 9 用切缝器闭合并切断直肠 ● 10扩大左下腹部的腹壁穿刺孔,并在该切口放入事先准备好的切口保护套以防种植, 将切断的肠管近端提自体外,沿预定切除部位切断乙状结肠(递外用电刀外用血管钳甲状腺拉钩等)

经腹直肠癌根治术的手术护理配合

一.巡回护士的配合 1.术前巡防 术前一天巡回护士携带手术通知单到病区查验资料,了解相关检查结果,到病房访视患者,了解患者的年龄、性别、诊断、过敏史、有无手术治疗病史,心理状态,评估患者一般身体状况,以及疾病发展的程度,有无涉及到重要器官及患者营养状况等,要应用合适的语言,与患者细心的交谈,介绍手术室环境布局,手术使用的仪器设备,体位的配合,讲解相关手术及麻醉前的注意事项,如术晨禁饮食,禁止携带首饰及贵重物品等,并根据病人情况做好解释工作,缓解和消除患者紧张恐惧的心理,使患者积极的配合手术及治疗。 2.术前准备 术晨接患者入室后,与器械护士、麻醉师、术者、患者再次核对信息无误后,选择合适的血管,用18#穿刺针头为患者建立静脉通路,以保证术中治疗能够顺利进行。配合麻醉师进行麻醉、行气管插管,根据手术的方式调整患者体位,骶尾部要进行垫软垫,避免使局部组织受压时间过长形成压疮。部分患者眼睛不能闭合,给患者眼睛覆盖眼贴,避免手术室的强光刺激。麻醉后给予患者进行留置导尿、留置胃管,以减少刺激。并将患者约束好避免术中发生坠床。将仪器摆放在适当的位置,检查电刀、吸引器性能完好,使处于备用状态。调节

无影灯至合适位置,保证术野要求。配合器械护士做好物品的检查及清点并记录。

3.术中配合 手术开始,待物品准备齐全,协助手术医生与器械护士穿手术衣,配合器械护士正确连接电刀、吸引器,保证电凝、电切在使用范围内,吸引通畅,随时供应术中所需物品。1#、4#、7#普通缝合线,0/3可吸收线,荷包线,关腹线、电刀术中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严密观察患者穿刺部位情况,有无红肿,渗液及渗血确保液体通畅。检查受压部位皮肤,及时做好护理,减少压疮发生。关闭体腔前、后,缝皮后配合器械护士、手术医生清点物品的数目及完整性,确保数目正确,无差错,器械完整无缺失。待麻醉完全清醒后,与麻醉师共同将患者及带来的衣物、输液用品、病历等送回病室,与病房责任护士交接清楚,告知术中病情变化。 4.终末处理 手术结束后,根据《医院感染废物管理条例》有关规定,将垃圾进行分类处置,感染性废物装黄色垃圾袋,扎口,做标识,交保洁员集中处理。物体表面湿式擦拭,地面湿式清洁,仪器设备处于良好状态,将手术间的物品整理好,继续运行层流系统20分钟达到自净后关闭。 5.术后回访 一般术后三天至七天,由巡回护士对手术患者进行探视和问候,了解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如体温、切口、疼痛等,并征询患者及家属对手术室工作的评价,对患者宣教术后的注意事项。

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手术操作指南(全文)

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手术操作指南(全文) 大肠癌是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大肠癌根治术后5年生存率徘徊在50%(直肠癌)至70%(结肠癌)。目前结直肠癌的诊治仍强调早期诊断和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 结直肠癌根治术可选择传统开腹方式和腹腔镜辅助结直肠癌根治术。腹腔镜结直肠手术在全世界已获得较广泛的开展,是腹腔镜消化道外科中最成熟的手术方式。现有的临床研究表明腹腔镜结直肠手术的术中和术后并发症与开腹手术无明显差异,而手术时间、术中出血等已相当甚至优于开腹手术。腹腔镜结直肠手术在操作技术上的可行性、安全性已得到证实。在治疗原则上,腹腔镜消化道肿瘤手术同样须遵循传统开腹手术的肿瘤根治原则,包括①强调肿瘤及周围组织的整块切除(enblock resection); ②肿瘤操作的无接触原则(no touch principle);③足够的切缘;④彻底的淋巴清扫。 我国直肠癌多发生于直肠中下段。直肠癌根治术有多种手术方式,但经典的术式仍然是经腹直肠前切除术(保肛)和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非保肛。直肠全系膜切除(TME)理念可显著降低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提高5年生存率。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一样应遵循TME原则:①直视下在骶前间隙进行锐性分离;②保持盆筋膜脏层的完整性;③肿瘤远端直肠系膜全切除或不得少于5cm,远端肠管切除至少距肿瘤2cm。腹腔

镜TME具有以下优势:①对盆筋膜脏壁二层间隙的判断更为准确;②更清晰的显露腹下神经丛,避免损伤;③不用牵拉挤压肿瘤,更符合无接触原则。 手术适应证和禁忌证 一.适应证 腹腔镜手术适应证绝大多数结直肠癌 二.禁忌证 1.肿瘤直径大于6cm或/和与周围组织广泛浸润;腹部严重粘连、重度肥胖者、大肠癌的急症手术(如急性梗阻、穿孔等)和心肺功能不良者为相对手术禁忌; 2.全身情况不良,虽经术前治疗仍不能纠正者;有严重心肺肝肾疾患,不能耐受手术为手术禁忌。 手术设备与手术器械 腹腔镜大肠癌的手术种类 主要有:①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②腹腔镜横结肠切除术;③腹腔镜左半结肠切除术;④腹腔镜乙结肠切除术;⑤腹腔镜直肠前切除术(直肠癌保肛);⑥腹腔镜腹会阴联合切除术(直肠癌非保肛手术)。 手术基本原则 一 .手术切除范围 等同于开腹手术。结肠切缘距离肿瘤至少10cm,直肠远切端至少2cm,连同原发灶、肠系膜及区域淋巴结一并切除;直肠部位手术遵循TME 原则;

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手术操作指南

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手术操作指南 发表者:刘海6048人已访问 前言 大肠癌是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大肠癌根治术后5年生存率徘徊在50%(直肠癌)至70%(结肠癌)。目前结直肠癌的诊治仍强调早期诊断和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 结直肠癌根治术可选择传统开腹方式和腹腔镜辅助结直肠癌根治术。腹腔镜结直肠手术在全世界已获得较广泛的开展,是腹腔镜消化道外科中最成熟的手术方式。现有的临床研究表明腹腔镜结直肠手术的术中和术后并发症与开腹手术无明显差异,而手术时间、术中出血等已相当甚至优于开腹手术。腹腔镜结直肠手术在操作技术上的可行性、安全性已得到证实。在治疗原则上,腹腔镜消化道肿瘤手术同样须遵循传统开腹手术的肿瘤根治原则,包括①强调肿瘤及周围组织的整块切除(enblock resection);②肿瘤操作的无接触原则(no touch principle);③足够的切缘;④彻底的淋巴清扫。 我国直肠癌多发生于直肠中下段。直肠癌根治术有多种手术方式,但经典的术式仍然是经腹直肠前切除术(保肛)和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非保肛。直肠全系膜切除(TME)理念可显著降低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提高5年生存率。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一样应遵循TME原则:①直视下在骶前间隙进行锐性分离;②保持盆筋膜脏层的完整性;③肿瘤远端直肠系膜全切除或不得少于5cm,远端肠管切除至少距肿瘤2cm。腹腔镜TME具有以下优势:①对盆筋膜脏壁二层间隙的判断更为准确;②更清晰的显露腹下神经丛,避免损伤; ③不用牵拉挤压肿瘤,更符合无接触原则。 手术适应证和禁忌证 一.适应证 腹腔镜手术适应证绝大多数结直肠癌 二.禁忌证 1.肿瘤直径大于6cm或/和与周围组织广泛浸润;腹部严重粘连、重度肥胖者、大肠癌的急症手术(如急性梗阻、穿孔等)和心肺功能不良者为相对手术禁忌; 2.全身情况不良,虽经术前治疗仍不能纠正者;有严重心肺肝肾疾患,不能耐受手术为手术禁忌。 手术设备与手术器械 腹腔镜大肠癌的手术种类 主要有:①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②腹腔镜横结肠切除术;③腹腔镜左半结肠切除术; ④腹腔镜乙结肠切除术;⑤腹腔镜直肠前切除术(直肠癌保肛);⑥腹腔镜腹会阴联合切除术(直肠癌非保肛手术)。 手术基本原则 一 .手术切除范围 等同于开腹手术。结肠切缘距离肿瘤至少10cm,直肠远切端至少2cm,连同原发灶、肠系膜及区域淋巴结一并切除;直肠部位手术遵循TME原则; 二 .无瘤操作原则 先在血管根部结扎静脉、动脉,同时清扫淋巴结,然后分离切除标本。术中操作轻柔,应

一例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护理查房

护 理 查 房 查房题目:一例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造瘘口的护理 查房日期:2015年11月18日 主 持 人:叶芳 负 责 人:孙明奎 记录人员:阿都阿英 参加人员: 共计 人 一、主持人叶芳:查房目的 近年来直肠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直肠癌手术行肠造口术是最常见的手术之一, 手术将改变排便途径,术后患者不能随意控制粪便的排出,在社会、心理、生理 上都承受不同程度的压力,生活质量受到影响,因此,在护理工作中,对造瘘口 的护理及造口袋的更换尤为重要,让患者及家属接受改道,并学会造瘘口的护理 及造口袋的更换是患者康复,重归社会的一个主要环节。 二、病例简介(孙明奎) 一般资料:18床 金朝莲 女性 66岁 现病史:患者于3年前行直肠癌根治切除术,术后恢复良好,术后按期回院,行 化疗五次,化疗后患者未诉特殊不适,2天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中上腹疼痛伴 左下腹造瘘口便血,出血量约60ml 左右,呈鲜红色,腹痛呈阵发性,难以忍受, 到我院治疗,门诊以“直肠癌术后;腹痛待诊”收住入院, 入院完善相关检查后,

腹部B超示胆囊结石,胸部CT示支气管炎,但无咳嗽及咯痰症状,医嘱未予特殊处理。修正诊断:1.直肠癌根治术后2.结石性胆囊炎3.支气管炎。

三、直肠癌相关知识回顾(孙明奎) 1.定义:直肠癌是乙状结肠直肠交界处至齿状线之间的癌,是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占消化道癌的第二位. 2.直肠的解剖生理: 直肠位于盆腔的后部,上接乙状结肠,下连肛管,长约12~15cm.以腹膜反折为界,直肠分为上段直肠和下段直肠。直肠外层为纵肌,内层是环肌,在直肠下端增厚而成为肛管内括约肌,属于不随意肌,受自主神经支配,有协助排便的功能,无括约肛门功能。齿状线是直肠和肛管的交界线。 3.病因:饮食因素及致癌物质的影响;癌前病变;直肠慢性炎症刺激;遗传因素等。4.直肠癌的临床表现: 1、排便习惯改变。大便次数由原来的每天一次变成两三次,每次大便完毕后有大便不尽的感觉;粪便形状开始改变,例如由粗变细;粪便变黑或暗红色,粪便变稀、有黏液;排便次数增多,但却排不出粪便。 2、黏液便和脓血便。癌肿破裂时,大便中常带有鲜红或暗红的血液和黏液,且粪血相混;大便内有脓血或粘液血丝,便频或腹泻便秘交替;大便形状改变、变细、变扁或带槽沟。 3、贫血与消瘦。随病程进展,病人可出现慢性消耗性症状,如贫血、消瘦、乏力及发热,甚至出现恶液质,并经常伴随着疲劳和无法解释的体重骤降,与便血、摄入不足以及消耗过多有关;

手术记录模板-直肠癌、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Miles)

1.全麻后取低膀胱截石位,常规消毒铺巾,导尿。 2.取脐上正中切口,穿刺充入二氧化碳建立气腹,压力维持15mmHg左右,右下为主操作孔,右中、左中、左下为辅助操作孔,置入腹腔镜器械,探查腹腔内无明显出血,没有明显粘连,无明显腹水,肿瘤位于腹膜返折下,未侵及浆膜层,周围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直肠指诊肿瘤距肛缘4㎝(距齿状线约 1.5㎝),遂决定行“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Miles)”。 3.用超声刀沿直肠及乙状结肠系膜根部两侧分离骶前间隙(先内侧后外侧),骶前筋膜完整,未损伤双侧输尿管及腹下神经,向上分离至肠系膜下动静脉根部,于根部动脉夹钳夹切断肠系膜下动脉,钛夹钳夹肠系膜下静脉,清扫该处淋巴脂肪组织。向下分离至腹膜返折下,完全分离全直肠系膜;前方切开腹膜返折,断扎左右侧韧带,游离直肠至膀胱精囊腺后方至提肛肌平面。肿瘤下缘距肛提肌层面约 1.5㎝。向上分离至乙状结肠中段,距肿瘤25cm,于肠旁血管弓下断扎切除该段肠系膜。 4.于左下腹壁切除直径为3cm的圆形皮肤、皮下组织,十字切开腹外斜肌腱膜,分离腹内斜肌及腹横肌,于腹膜外分离隧道达侧腹壁,将乙状结肠拟造口段自此隧道钳夹提出,于肿瘤上20㎝缝合器闭合切断乙状结肠,远端亦缝合器闭合并放回腹腔。 近端乙状结肠肠壁浆肌层与腹外斜肌腱膜间断缝合8针待造口。 5.会阴部操作: 环形荷包缝合一圈缝闭肛门,距肛缘约3cm作梭形切口(切除范围主要为后侧),切开皮肤、皮下,注意保护尿道,切除肛管及坐骨肛管间隙内淋巴脂肪组织、肛提肌及直肠,取出标本。冲洗腹腔,检无出血,于骶前留置引留管一根,经左侧会阴部戳口引出固定。分层缝合会阴部切口。 1/ 2

纳米碳标记在结直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_0

纳米碳标记在结直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作者:傅骏郁宝铭卞国伟张敏陈利文 【摘要】目的探讨钠米碳淋巴结示踪剂在结直肠癌根治术中临床应用的意义。方法采用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60例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30例患者于术前或术中先向癌灶周围注入钠米碳后再行根治术,30例对照组患者则不予注射纳米碳。分别记录检测黑染淋巴结与未黑染淋巴结数量及淋巴结转移情况。结果(1)钠米碳标记组平均每例清除12.6个淋巴结(6~18个),淋巴结黑染率为51.9%。对照组平均每例清除8.1个淋巴结(4~14个)。标记组淋巴结检出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6 5)。(2)标记组黑染淋巴结癌肿侵犯阳性率33.6%,对照组淋巴结阳性率24.7%,标记组黑染淋巴结转移率高于对照组(P=0.014),同时标记组4 mm转移淋巴结检出率高于对照组(P=0.002 1)。(3)2例直肠癌患者术中发现肠系膜下动脉根部及髂内动脉旁有黑染淋巴结,并相应扩大手术切除范围,术后病理证实淋巴结有癌转移。结论钠米碳淋巴结示踪剂染色效果良好,术中易识别,能指导手术医师术中正确制定手术方案进行淋巴结清除。

【关键词】结肠直肠肿瘤;淋巴转移;活性碳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significance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carbon nanoparticles labeled lymph node in curative resection for colorectal carcinoma. Methods With perspective research, 60 patients with colorectal carcinoma were randomized into two groups: carbon nanoparticles were injected into the periphery of the tumor in 30 patients before or during the operation, and 30 patients were as control without any injection during operation. The number of lymph nodes (dyed or not dyed) and the location of metastatic nodes were recorded separately. Results (1) In the labelling group, the average number of eliminated lymph nodes(12.6, 618)is significantly more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8.1, 414)(P=0.0065). The ratio of dyed lymph nodes was 51.9%. (2) The metastasis rate of dyed lymph nodes in labelling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33.6% vs. 24.7%, P=0.014), especially significant in 4mm nodes (P=0.0021). (3) During operation, two dyed lymph nodes in two cases were found at the root of inferior mesenteric artery and along the side of internal iliac artery, so the dissection was extended and the dyed lymph nodes were confirmed to be positive. Conclusion The technique of carbon nanoparticles labeled lymph nodes is easy and effective. The dyed lymph nodes can be easily identified and can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