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需要注意的若干问题_刘治安

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需要注意的若干问题_刘治安

中国电力教育

适应市场需求,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科研能力,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角色的转换,迅速胜任高职教师岗位,从而能尽快地适应高职院校的教学需求,成为一名真正意义上的名符其实的“双师型”教师。

参考文献:

[1] https://www.wendangku.net/doc/b410589382.html,/20090916/n266640129.shtml、王祚昌.重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全面提高职校教学质量[N].中国教育报,2008-2-18(5).

[2]万红.高职通信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07,(9).

[3]叶章勇.从国际比较角度看高职“双师”素质及培养模式[J].中国成人教育,2007,(19).

[4]崔雁松,王炯.高职通信专业人才培养问题的探讨[J].中国教育与研究杂志,https://www.wendangku.net/doc/b410589382.html,/02/ReadNews.asp?NewsID=1844

[5]李锋,袁克强.以就业为导向——高职毕业设计的必然选择[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13).

(责任编辑:苏宇嵬)

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目标是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这也就决定了高职的办学过程必须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但是传统教学模式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分别进行,各自为政,互不干涉。理论教学在课堂上完成,实践教学在实训室完成,甚至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分别由理论教师和实习教师来承担。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严重脱节,不但给学生的学习造成很大困难,也造成了重复教学和资源浪费,更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对应用性、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理实一体化”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的简称,是一种理论知识讲解和实践技能训练并重的教学模式,在知识讲解过程中加入技能训练,在技能训练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理实一体化教学法打破了理论课、实验课和实训课的界限,将课程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生产融为一体,教学环节相对集中,一个教学任务由同一教师完成,教学场所直接安排在实训室,师生双边交流互动,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直观和抽象交错出现,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学实践证明,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能很好地满足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但是,为了实施好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还需把握和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

一、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问题及探究1.教学计划、教学大纲与教材

传统教学模式下的教学计划和教材难以满足理实一体化教学的要求,围绕高职教育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的目标,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之路,着力构建以能力为重点、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课程体系是落实教、学、做一体,有效开展好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必然。比如计算机专业,以前开设计算机语言或技术类课程,往往是理论教学讲授完后,为了巩固该课程知识点的学习效果,并锻炼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还需开设1到2周实训课程。整合后的课程体系将课程的理论教学部分与实训教学部分相融合,组成理实一体化的课程,在课程的讲授过程中进行练习和实训,提高了学习效果。但是,需要保留或增加综合性的实践课程。同时,对一些对学生技能形成相关性不大的专业理论要大胆舍弃。语文、数学、英语等这些基础课程,对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质起着关键性作用,在尽力体现直观性原则、够用性原则和可接受性原则的前提下,切实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课程体系的重新构建,必然要求对教学计划进行重新修订,为了切实落实好理实一体化课程的教学,可以以半天4课时或全天6课时为一个教学单元。

制定理实一体的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以此规范理实一体

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需要注意的若干问题

刘治安 张军伟

摘要: 理实一体化教学是目前职业院校专业教学中探索创新的一种教学新模式。它不是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在形式上的简单组合,而是从符合学生技能技巧的认知规律出发,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的先进教育方法,充分体现了职业教育的特色,使培养的学生既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又具有较强的操作技能,毕业后能很快适应实际生产岗位的要求。但是理实一体化教学教学模式在实际操作中需要从软、硬两种教学资源中深入挖掘,切实解决理实一体化教学各环节中的若干问题。本文分析了在实施该教学模式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探讨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案,提出了完善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新思路。

关键词: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职业教育;问题; 新方法

作者简介:刘治安(1957-),男,山西和顺人,保定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与管理系主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计算机软件工程与信息系统;张军伟(1974-),男,河北保定人,保定电力职业技术学院,讲师,华北电力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博士研究生,(河北 保定 071003)主要研究方向:电力电子传动与大电机调速技术。(河北 保定 071056)

中国电力教育

的教学过程,提出课程教学结果的测试方法和标准,充分保证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教师以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为依据,编写符合理实一体化教学需求的授课计划,不再区分理论教学单元和实验实训教学单元,将课堂理论授课、上机课和实训课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教材是教师组织教学、学生学习的主要依据和信息来源,因此,理实一体化教材是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基础,没有好的理实一体化教材就很难取得良好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效果。理实一体化教材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实践过程,建议由有经验的教师先建设自己使用的校本教材,待成熟后再考虑出版。或者采取校企合作方式,由学校教师和企业一线工程师共同开发理实一体化教材。教材要以任务驱动的方式,注重教材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强调学生的实践技能、技巧的培养,理论知识应服从实践教学的需要,要求理论浅显易懂、简洁明了,使教材成为实践性、实用性教材。

2.教学过程设计和教案准备

理实一体化教学中有理论讲解,有操作示范,还有操作训练,同时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在课堂上有秩序地“动”起来。因此,理实一体化教学与纯粹在讲台上的理论课或实操课有很大区别。因此,设计好教学过程是上好该课程的关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明确教学目的:需要讲述哪些知识,掌握哪些技能,达到什么样的效果。(2)分析学情:学生的学习基础,认识水平的高低,掌握知识和技能的程度,学生的学习特点等。(3)确定好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设计如何突出重点,如何突破难点。(4)设计教学策略:建议采用任务驱动、项目案例、情景等教学方法。(5)设计环境:理实一体化教学场所需要的硬件和软件,创造真实或仿真环境,构建和谐氛围。(6)划分学习小组,每组以4~5人为宜。分组时还要充分考虑每个学生的综合素质、动手能力、学习积极性,保证每组中既有成绩好、学习很主动的学生又有成绩相对较差、不太主动的学生,以先进带动后进,使每个学生都能掌握老师讲授的内容。(7)编排教学过程:包含工作任务的提出,教师讲解知识,教师示范操作,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教师检测评价,教师总结归纳。

教学设计的效果要体现在教案上,因此,理实一体化教案也要涉及上述环节,同时在教学时段的安排上要体现教授、示范操作、学生分组、操作训练、巡回指导和技术纠正等环节,从而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3.教学组织方式

(1)单一教师授课方式。由任课教师在具有实践条件的教学场地内组织完成教学过程。

(2)小班授课方式。可以将一个教学班拆成2~3个小班,选派相当数量的专业教师在不同教学顺序场地组织教学。根据设备数量情况,各小班教学顺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教师可以和对应的小班固定,也可以教师固定,学生循环,小班授课,教师指导学生数量在10~20人为宜。

(3)课题组授课方式。由2~3名教师组成一个课题组,其中1人为主讲,对教学全过程负责,其余1~2人为助理,只负责操作训练指导。

4.教学的软、硬件条件

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其教学的软、硬件环境都要做出相应的调整。

(1)硬件条件。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必须要有与专业和规模相适应的硬件设备和教学环境做保障。由于理实一体化教学强调的是空间和时间的统一,即在同一场地、同一时间完成教学的多种任务。所以,要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就必须具有既能满足理论教学,又能满足实训教学的“一体化”场所。以在保定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开展的计算机理实一体化教学专业教室为例:采取以班级为单位建立“理实一体化教室”,对传统的理论授课教室进行改造,设计并配置了能满足课桌和上机需要的电脑桌,布置电源线路和网络线路,配置交换机、投影机等多媒体教学设备,并按职业化要求布置环境。理实一体化教室日常由学生自主管理和使用,教室中的计算机基本上是由学生自备计算机带入。上课期间教师通过多媒体设施授课和网络授课,实现了“讲与演示”的结合,学生上课人手一机,实现了“听与练习”的结合。教师可以随时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训练穿插进行,实现了将知识与技能紧密联系,增强了学生的直观体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的目的。课下,学生在理实一体化教室内自主学习,完成各种作业和练习,开展项目实践活动。

(2)软件条件——培养“双师型”师资队伍,满足理实一体化教学的需要。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师资是另一关键环节。首先,教师要充分认识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对满足高职教育培养目标、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性。其次,教师应该具有胜任理实一体化教学的能力。

绝大多数教师,传统的学科体系教育思想根深蒂固,尽管也承认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有其突出的优越性,但是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还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分离开来。因此,转变教师观念,提高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的紧迫感和责任心,并勇于实践,是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基础。为此,我院组织广大教师开展学习、研究高等职业教育新理论、新观念,举办学习论坛,进行经验交流,并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比赛”,这些举措都极大地提高了教师对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认识,推动了理实一体化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从而逐步实现了以教师为中心如何“教给”学生,向以学生为中心如何“教会”学生转变。

建设一支既能胜任理论教学又能指导实训操作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是落实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关键。为此,我院利用假期对在职教师进行轮训,一方面选送教师参加各种技术培训班的学习,以掌握最新的专业技术,提高专业理论水平。另一方面,选送教师到企业去,参加项目实践锻炼。除此之外,学校的信息化建设为教师提供了用武之地,要求教师申请学院的科研项目,尤其是鼓励教师带领学生开展信息化应用系统的设计和开发,进而提高教师的技能水平和熟练程度。

5.教学效果评价体系

如前所述,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的目的就是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体现直观性教学原则。评价教学效果应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中国电力教育

一是基本技能的获得程度。在理实一体化教学过程中,加大了实践的力度,强调基本技能的培养。所以,在评价教学效果的过程中,衡量的标准是“会”还是“不会”,即:通过学习,学生能否获得初步的、准确的操作技能作为衡量的标准。

二是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理实一体化教学加大技能培养力度,淡化了理论教学,但并不等于就放弃了对基本知识的要求。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目的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与技能培养并不矛盾。

理实一体化教学强调的是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更注重于日常理实训练效果的积累。因此,教学效果评价应更注重过程效果的评价。

基于上述观点,理实一体化课程的考核分为平时考核和期末考核两部分,平时考核有课堂测试、单元测试、模块测试等。平时考核和期末考核成绩各占总考核成绩的50%。考核方式有:口试、笔试、技能测试。理实一体化课程的考核内容,应由基础知识考核和基本技能考核两部分组成,基础知识考核占40%,基本技能考核占60%。

二、校企合作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新模式

校企合作是落实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最有效途径。我院计算机专业走校企合作之路,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取得了较好效果,其做法如下:

第一,充分到企业调研,进行工作任务和岗位分析,基于工作导向理论,构建满足理实一体化教学需求的课程体系。

第二,选派教师到合作企业参加项目实践。教师不仅学到专业所需的新知识、新技能,而且了解企业的工作流程和对职员的素质要求,是培养“双师型”教师的有效途径。

第三,邀请企业工程师到学校参与教学活动。企业工程师以完成工作任务为目标,以工作流程为主线,以自己的“权威性”影响、感染学生,往往能带来一些新思路、新方法,真正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

第四,邀请企业工程师一道开发理实一体化教材,将企业工程师的项目工作经验融入到教材中,将企业工程师自己从理论学习到项目实践的感受融入到教材中。

第五,邀请企业人员从人才需求和工作需求的角度参与教学质量评价,从而改进和完善课程体系、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引导教师加强自身建设,落实好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

三、总结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职业教育的特色:技能训练、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综合能力,不但有利于学生操作技能的形成而且有利于学生知识、技能和能力的迁移。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有利于教学资源的配置。首先,学校可以充分利用一体化师资,统筹考虑师资配置,减少岗位设置,提高人员效率,解决师资紧缺问题。其次,由于理实一体化教学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对知识和技能体系重新组合,剔除了那些交叉重复的教学内容,节约了教学时间,有利于补充新工艺、新技术,有利于产教结合的开展。再次,理实一体化教学保证了实际操作训练的有效性和针对性,提高了设备、教材的利用率,杜绝了物质资源的浪费,节约了教学经费,提高了教学工作的“投入产出比”。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还推动了师资队伍的建设,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理实一体化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具备一定的基础理论知识,还必须具备中、高级工以上的操作技能,从而挖掘了现有师资队伍的潜力,改善了师资队伍结构,缓解了实习指导教师不足和整体素质偏低的问题。在教学模式上采用理实一体化方法进行教学,对于习惯于传统教学模式的教师来说,是挑战也是动力,它将激发教师不断学习新知识,关心科技发展新动态,以跟上时代步伐。

三、小结

本文对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几个主要环节做了分析,探讨了解决上述环节各问题的方案,并提出了丰富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新方法,对各职业院校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有一定的促进意义。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基本问题的思考(一)[J].职业技术教育,2006,27(1):5-10.

[2]姜大源.职业教育学基本问题的思考(二)[J].职业技术教育,2006,27(4):5-11.

[3]袁江.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观[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27(1):1.[4]张荣.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下有效教学的实践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8,24(10):61-62.

[5]刘国军.实行理实一体化教学法应注意的问题[J].职业技术教育研究,2006,(3):19.

[6]孙文平.理实一体化教学应把握的几个环节[J].交通职业教育,2003,(2):20-21.

[7]朱达凯.范涤、“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探索[J].职业教育研究,2003,10(2):158-159.

[8]吴映辉.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教学模式的革新——关于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讨[J].交通职业教育,2006,(6):27-29.

[9]禹禄君.探究理实一体化教学新模式[J].长沙通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7(4):63-66.

(责任编辑:苏宇嵬)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