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福建省城市产业结构的偏离_份额分析

福建省城市产业结构的偏离_份额分析

福建省城市产业结构的偏离_份额分析
福建省城市产业结构的偏离_份额分析

天津市三次产业结构

专业班级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1502班 实训报告 姓 名 彭鑫恬 学 号 150005071048 实训日期、时间 2016年5月11日 同组学生姓名 王燚(数据制图)、王志鑫(资料收集) 课程名称 经济地理学 指导老师 岳云华老师 实训地点 1B104 实训项目名 区域经济数据获取与三次产业结构的数量分析 实训类型 实训成绩 _______ 内 容: 一、实训目的和要求 二、实训内容和原理 三、主要仪器设备 四、操作方法和实训步骤 五、实训数据记录和处理 六、实训结果与分析 七、心得 一、 实训目的和要求: 目的: 1.认识区域经济数据平台 2.掌握区域性经济数据获取与挖掘方法; 3.掌握三次产业结构的数量分析与图形编绘方法; 4.学会用动态数列分析区域三次产业结构的数量变化调整与分析原因,培养研究地方经济发展的能力; 要求: 1.以3人一组为单位,以天津市为对象,获取有效数据; 2.整理数据完成数据表格,并根据表格和图形得出三次产业结构变化的特点,完成实验报告。 二、实训内容和原理 内容: 1.按照指导书的提示,掌握相关数据平台的地址、熟悉界面、数据类型等 2.查找需要的区域性经济数据; 3.静态、动态相结合,分析某经济区域的三次产业结构并编制结构图; 4.对三次产业结构及其变化进行特征分析与解释。 原理: (一)三次产业分类来源 三次产业分类源于西方经济理论。 (二)分类依据 根据劳动对象进行加工的顺序将国民经济部门划分为三次产业。产品直接取自自然界的部门称为第一产业,初级产品进行再加工的部门称为第二产业,为生产和消费提供各种服务的部门称为第三产业。 (三)我国三次产业划分的标准 ……………………………装……………………………………………订…………………………………………线……………………………

齐齐哈尔市产业结构现状分析与升级对策研究

齐齐哈尔市产业结构现状分析与升级对策研究 在对齐齐哈尔市产业发展现状调研基础上,从经济发展所处的工业阶段、产业结构的高度化两个方面对齐齐哈尔市产业结构现状进行分析,找出现行产业结构中存在的问题,结合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因素,提出促进齐齐哈尔市产业结构升级的对策。 标签:产业结构;产业升级;高度化 “十二五”时期,是全球后金融危机时代第一个五年,是我市加速推进工业化进程的重要五年,与此同时,产业内部结构不尽合理,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等问题制约齐齐哈尔市经济的发展。在这种形势下,抓住国家进一步实施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机遇,研究齐齐哈尔市产业升级对策,有利于加快齐齐哈尔市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提升产业和产品层次,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 一、齐齐哈尔市三次产业发展现状 根据2013齐齐哈尔市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3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230.4亿元,比上年增长8.5%。第一产业增加值280.3亿元,增长5.5%;第二产业增加值451.3亿元,增长9.3%;第三产业增加值498.8亿元,增长9.3%。三次产业结构为22.8:36.7:40.5。第一、二、三产业对GDP的贡献率分别为14.4%、44.5%和41.1%。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3396元,增长9.5%。 二、齐齐哈尔市三次产业发展现状及产业结构分析 (一)所处的工业阶段分析 工业化是任何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必经的重要阶段,工业化程度可以用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发达程度〔1〕〔2〕。为了分析齐齐哈尔市产业结构的现状,根据我市人均GDP相关数据,运用美国经济学家钱纳里等人的工业化发展阶段的三阶段模型〔3〕,判断当前齐齐哈尔市工业化所处的阶段。 根据《1996-2012齐齐哈尔市经济统计年鉴》人均GDP数据和《2013中国统计年鉴》历年汇率均价,把2000-2012年齐齐哈尔市人均GDP折算为美元,并把折算后的人均GDP与钱纳里的工业化发展阶段模型进行对比,以1996年为标准进行判断,2011年齐齐哈尔市人均GDP为3081.53美元,开始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2011年以前齐齐哈尔市工业化水平基本处于工业化初级阶段,齐齐哈尔市的经济发展不但落后于整体国民经济发展速度,而且落后于黑龙江省的经济发展速度,同时距实现成熟的工业经济阶段的目标还有很长的距离。 (二)高度化分析 产业结构高度化是指一国或地区在动态的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其产业结构所

贵州省产业结构的现状、制约因素及其优化对策研究

贵州省产业结构的现状、制约因素及其优化对策研究 贵州省要加大金融业改革力度,把金融资源重点投资投入到烟草业、旅游业、白酒制造业、中医药苗药制造业、能源电力业和特色旅游食品产业的开发上。一、贵州产业结构的现状及变动趋势经过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和调整,贵州产业结构出现了显著变化。三次产业结构实现了由“一、二、三”型向“二、一、三”型再向“二、三、一”型的转变,产业结构逐渐向合理的方向转化。第一产业。牧业发展较快,林业、渔业均有小幅上升,初步扭转了过分偏重种植业尤其是粮食生产的单一传统生产格局,初步实现了农业经济多种经营、综合协调发展,但一产内部结构调整变化不大,种植业比重仍然较大。第二产业。在工业内部结构中,轻工业比重不断上升,重工业有所下降,非公有经济发展加快,非国有经济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大幅提高,贵州省加快了对工业结构的调整,在加强建设能源原材料工业、机械电子等传统产业的同时,加快了以卷烟和饮料酒为主的轻工业的发展。在巩固“两烟一酒”等支柱产业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电力、铝和铝加工、冶金、汽车零部件工业等新的支柱产业。第三产业。贵州省第三产业内部结构层次较低,仍以传统商业、服务业为主。近年来,金融、保险、房地产、旅游、文化、体育尤其是房地产业稳步增长,所占比重逐年增大,上升势头强劲,同时,商业、饮食业快速增长,持续保持了第三产业中主导部门的地位,运输、邮电行业也有一定的发展,近几年,我省旅游业、房地产业迅速倔起,高科技信息产业发展很快,新兴产业不断涌现。贵州省经济结构调整力度最大、产业结构调整初见成效的时期,表现在:一

是农业基础进一步牢固,粮食生产实现了基本自给的历史性跨越,畜牧养殖业比重有所提高,非农产业发展加快;二是第二产业年均增长速度在三次产业中最高,是推动全省国民经济增长的中坚力量,“两烟一酒”、能源工业、原材料工业、旅游业、生物药业等优势产业发展较快,形成了一批有较强实力的企业集团和有竞争力的拳头产品,但工业产品中的主流产品仍集中在初级产品加工业和能源、原材料工业等基础工业,而机械、电子类产品所占比重还很小,产品结构层次仍然很低;三是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得到提高,有加速增长之势,第三产业的新兴产业迅速倔起,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证券、技术、信息产业等已具一定规模,旅游业发展迅速,尤其是房地产业增长势头强劲,比重不断上升,已成为扩大就业、吸纳剩余劳动力的重要渠道和推动城镇化的重要力量。四是产业结构变动的总趋势是农业比重下降,工业和制造业比重仍然较大,服务业(第三产业)比重上升,实现了三次产业结构由“二一三”到“二三一”的转变;五是资源有效配置呈合理化趋势,生产资源逐渐向优势企业汇集,产业发展已进入以数量扩张为主转为以素质提高为主的阶段,所面临的主要矛盾由短缺转为相对过剩,结构调整的重点由解决比例失调转为推进产业结构的升级。六是以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交通“瓶颈”对优势产业的制约得到缓解;七是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快,城镇功能进一步发挥,以大城市、区域中心城市和“双百镇”为重点的城镇建设取得成效,城镇化水平达到23%左右,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对产业的发展和提升起到了极大的作用。二、贵州省产业结构的特征英国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的比较成本(相对优势)理论认为,不论一个国家(地区)的经济处于怎样的状态,经济力量是强是弱,技术水平是高是低,都能确

国际产业转移与福建产业定位

国际产业转移与福建产业定位 摘要:以外商直接投资为主体的国际产业转移有力地推动了福建产业结构的升级。但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产业转移 北上”趋势明显,该区域产业结构升级面临严峻挑战。在新的国际产业转移背景下,福建产业定位的关键在于强化产业分工和专业化。 关键词:国际产业转移;福建;产业结构;定位 1国际产业转移推动福建产业结构的升级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对外开放的加大,福建省引进的外资规模也日益增加。由外商直接投资带动的国际产业对该省的转移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1)第一阶段是1978-1987年,国际产业转移起步发展阶段。随着市场开放,外资从小规模试探逐步加快进入,1984-1987年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金额平均为7千万美元。1985年首次突破1 亿美元。从1979年至1987年,全省累计承接国际资本转移 3.01 亿美元。(2)第二阶段是1988-1995年,国际产业转移高速发展阶段。1988-1993年期间,除个别年份外,每年外商直接投资金额都成倍增长。尤其是大型跨国公司自90年代开始进入福建,较多投资于资金、技术密集型项目。从1988年至1995年,这一时期全省累计承接国际资本转移134.28亿美元。(3)第三阶段是1996年至今,国际产业转移平稳发展阶段。外商直接投资在经历1999年和2000年小幅下滑之后,2004年有了明显增加,达到47亿美元。同时进入世界500强的跨国 公司来闽投资增多,国际转移产业结构得以优化。从1996年至2004

年底,这一时期全省累计承接国际资本转移369.31亿美元。 由外商直接投资带来的国际产业转移对福建产业结构变动产生 了积极的影响: (1)促进福建产业结构的工业化。 &n bsp; 改革开放以来,外商对第二产业的投资比重一直保持较高水平, 推动了全省产业结构的工业化(见表1)。2004年外资在第二产业的比重达到79. 5% ,远远高于全省总体产业结构中第二产业所占48. 7% 的比重,两者相差30. 8个百分点,这表明外资已成为推动产业结构工业化的重要力量。2004年,规模以上三资”工业企业的产出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出的份额是:工业总产值占59. 55%,工业 增加值占57.71%,产品销售收入占59.42%,利润总额占69.28% , 资产总额占54. 64%,均已占到1/2甚至更高的比重。 (2)促进福建产业结构向重化工业化发展。 20世纪80年代,国际产业转移的特点是以轻纺产品为主的劳动 密集型产业大量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福建省得改革开放之先,主要承接了来自港澳台和东南亚地区的以轻工制成品为主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进入90年代以后,在全省承接的国际转移产业中除原先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外,还包括电子信息产业,以及资本密集型的重化工业。 这一阶段的产业转移趋势同全省产业结构的升级发展基本一致。20 世纪90年代以后,全省重化工业在工业结构中的比重稳步上升。2002

临沂市产业结构分析及其优化(1)

科 学 管 理
临沂市产业结构分析及其优化
张登科 王 琼 李 震
(临沂师范学院数学系,山东 临沂 276005) 摘 要:文章针对临沂市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进行了研究,依据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建立了经济模型,选 择临沂市年度数据对模型进行了检验分析,得出临沂市目前产业结构的基本状况,并根据分析提出了临沂市产业结构调 整的建议。 关键词:产业结构;经济增长;贡献;经济模型 On Linyi City Industrial Structure Analise and Industrial Optimize ZHANG Deng-ke, WANG Qiong,LI Zhen (Linyi normal University mathematics ,shandong 276005,China) Abstract:The paper first analyzes the contribution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to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hen analyzes annul data of Linyi city by establishes models.Some practical measures on Linyi city industrial structure adjustment are putforward accordingly. Key words:Industrial structure;Economical growth;Contribution;Economic model
在经济增长理论方面,经济学界长期以来一直以生产 要素的贡献来解释经济增长问题。19世纪60年代美国经济 学家库兹涅茨开始从经济增长的产业结构方面研究经济增 长问题,研究结果表明,不同部门的生产要素对经济增长 的贡献是不一样的。西方发达国家进入工业时代之后,产 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关注。 我国许多学者也开始研究相关的问题,刘伟、李绍荣 (2002)利用计量经济模型的方法,对我国产业结构影响 经济增长的方式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论是:“在中国 经济中,最有效地拉动经济增长的产业,除建筑业外几乎 全是第三产业的部门,农业和工业排在最后”。还有许多 学者按省份对三次产业的经济贡献率进行了分析,提出了 一些具有指导意义的产业结构调整建议,但对临沂市产业 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还比较少,尤其是涉及定量的 内容。由于经济危机的出现,临沂市正面临着产业升级与 结构调整的双重任务,对其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 究具有更加深远的意义。本文运用计量分析方法,利用 1990~2008年的时间序列数据研究临沂市产业结构与经济 增长之间的关系,测算了第一、二、三产业增长对经济增 长的贡献,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期为临沂市的产 业结构 调整提供参考 。 1 模型的构建 产业结构调整 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 力,这在经济学界已基本形成共识。新古典经济理论认 为,在竞争均衡的条件下,经济增长是资本积累、劳动力 增加和技术变化长期共同作用的结果。但是资本、劳动和 技术是在一定产业结构中组织生产的,对于给定的资本、
收稿日期:2009-08-08 修回日期: 2009-09-07
[2] [1]
劳动和技术,不同的产业结构会导致不同的产出。如果产 业结构比较均衡,与技术发展相适应,而且主导产业是劳 动生产率增长较快的产业,那么资源配置是合理的,能保 证经济总量的持续增长[3]。如果产业结构不合理,资源配置 效率低下,经济增长必然是缓慢的、不稳定的。基于产业 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我们假定总产出依赖于各个产业产 出,于是有: ——(式1) 其中Y代表总产出,Y代表第i产业的产出,i=1,2, i 3,A为技术进步和制度变迁因素。 对式1中的Y求全微分: ——(式2) 式2两边同除以Y有: ——(式3) 表示第i产业的产出弹性记为 ,i=1,2, ,表示技术和制度变迁的产出弹性,于是
其中 3,令 =
式3可以转化为: ——(式4) 解式4微分方程有: ——(式5) 令 2 于是有: ——(式6) 数据选择与数据分析 2.1 数据选择
作者简介:张登科(1987-),男,山东临沂籍,本科,临沂师范学院数学系助教,研究方向为计量经济学。
59

我国产业结构现状

我国产业结构现状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产业结构和三次产业就业结构持续优化。第一产业增长相对缓慢第二产业增长快速,第三产业突破以商贸、餐饮为主的单一发展格局,加速了金融、保险、研发咨询等行业的发展。与此同时第一产业就业比重明显下降,第二产业就业比重增长缓慢,第三产业的就业比重增长速度高于第二产业的增长速度。总体上看来我国产业结构在保持二、三一型基础上不断的优化,但是,无论从静态还是动态的角度来分析我国现阶段的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许多问题仍然存在。我国产业结构的发展已经到了瓶颈时期,急需国家政策的制约目前而言我国产业结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严重扭曲,大量劳动力滞留在农业中,我国三次产业的产值结构和就业结构严重错位。 (2)第二产业吸纳就业的能力下降。 (3)高增长新生行业的地位尚不突出。我国缺乏高增长性、带动力强的支柱行业,这是经济增长

乏力的一个重要原因。近年来的IT和房地产行业的发展虽然很快,但由于相关政策的不够完善,导致其中的泡沫十几分严重,更是由于08年的全球范围的金融危机导致今年的高增长行业的不堪一击。 (4)第三产业发展滞后。我国的服务业发展落后于经济发展的实际水平。用三种国际上常用的指标衡量,我国服务业产值占GDP的比重,比同等收入水平的国家低10~17个百分点,而且我国服务业的发展扭曲,没有正确的政策来制约,从而使得服务行业目前而言一片混乱。 (5)可持续发展面临较大压力。我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人口众多,我国工业化所面临的国土、资源、生态、环境的承载力等问题,是其它绝大多数工业化国家未曾遇到过的。我国如果模仿发达国家在工业化过程中的资源消耗和消费模式,我们自己和整个世界都将难以承受。 二、WTO背景下中国产业结构政策取向

产业结构现状和调整思路详细版

文件编号:GD/FS-1900 (计划范本系列) 产业结构现状和调整思路 详细版 When The Goal Is Established, It Analyzes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Conditions Of Organization, And Puts Forward The Organizational Goals To Be Achieved And The Ways To Achieve Them. 编辑: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

产业结构现状和调整思路详细版 提示语:本计划文件适合使用于目标确立时,根据对组织外部环境与内部条件的分析,提出在未来一定时期内要达到的组织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方案途径。文档所展示内容即为所得,可在下载完成后直接进行编辑。 ****市产业结构现状和调整思路 一、产业结构现状 ****市是一个因煤而立,依煤而兴的新型工业城市,经过四十多年的建设,目前已形成了包括能源重化工、新材料、煤炭深加工、矿山机械和高载能工业为主的经济格局,其产业构成表现为典型的资源依托型和出口依赖型特征。近年来,全市按照巩固和稳定第一产业、突出发展第二产业、积极提升第三产业的要求,促进三次产业协调发展。XX预计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70亿元,其中:第一产业7亿元,第二产业40亿元,第三产业23亿元。人均gdp达到9836元,人均财政收入627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

配收入612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992元。“xx”期间全市一、二、三产业比重由16.3:56.8:26.9调整为13:59:28,到XX年调整为10:57:33。 第一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我市农业属于土地依赖型,得益于黄河灌区的有利条件,农民收入主要来源于种植业,随着居民消费结构和层次的不断提高,促进了种植结构、养殖结构,以及整个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优化,XX年农林牧渔业产值构成为 63.4:2.6:31.1:2.9,特别是畜牧业比重比1995年提高了8.8个百分点,比XX年提高了5.4个百分点;全市经济作物面积达到36.5万亩,其中:脱水菜种植面积6.4万亩,饲草种植面积12万亩,粮经饲种植比例由XX年的73.0:24.5:2.5调整为 67.2:24.7:8.1。 第二产业整体素质和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我市

浅论福建省产业结构优化问题

浅论福建省产业结构优化问题 罗世兴,沙景华 中国地质大学人文经管学院,北京(100083) 摘要:本文运用区域产业经济学关于产业结构升级优化理论,对福建省产业结构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进而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福建省,产业结构,优化 1. 产业结构优化理论 1.1 产业结构优化的规律 产业结构优化是指产业结构的协调化和高度化演进过程。经济发展不同阶段中供给结构、需求结构、现行产业结构、贸易结构、国际投资结构以及技术结构优化。相关产业之间技术断层少和劳动生产力的反差弱。产业结构从简单到复杂结构、从低级水平向较高水平的动态发展过程。 1.2 产业结构优化理论 ①配第、克拉克等人的“三次产业”理论,即随着人均国民收入的提高,第一产业的产值和劳动力比例将逐渐下降,第二、三产业产值及劳动力比重呈上升趋势,作用加大;②钱纳里“标准产业结构”理论,大量统计计算规律表明,随着人均GDP的变化,三次产业产值及劳动力相对比重变化的标准值,各国可用此标准判断产业结构的合理性;③赤松要的雁行理论,揭示后进国参与国际分工来实现产业结构高度化的途径,其规律是“先进口国内生产再出口”的模式,使本国产业相继更替发展。总之,产业结构演进升级的过程就是主导产业不断更新的过程[1]。 2. 福建省概况 2.1人口、资源及自然状况 福建省与浙江、广东省接壤,陆域面积12.14万平方公里,山地、丘陵面积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82.4%。海岸线直线长度535公里,曲线长度达3324公里,居全国第二位;海域面积13.63万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62.96%,居全国第一,森林资源和海洋资源丰富。2005年末,全省耕地面积为1129.02千公顷,人均耕地面积仅0.48亩,是全国人均耕地最少的省份之一[2]。 2.2经济状况 福建地区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66.78亿元增长到2005年的6568.93亿元,人均GDP 也由273元提升到2005年的18646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分别增长了19.47倍和13.21倍。从2001年到2005年GDP年均增长8.8%。

最新城市产业结构转型的发展战略探析

城市产业结构转型的发展战略探析

[摘要] “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确定的重要内容。当今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到“技术密集型产业”到“知识密集型产业”的产业结构转型已是国家经济与城市发展的唯一出路。本文借助孙子兵法的战略思想,通过实例分析,探寻城市产业结构转型的发展战略。 [关键词] 产业结构转型发展战略 城市经济要在竞争中求生存,变革中求发展。在这个背景下将《孙子兵法》与正处于产业转型与变革时期的城市发展结合起来,探寻城市产业结构转型的发展战略,即“读古人的书,做当今的事”是十分必要的。 一、发展战略的重要性:“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 “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就是说:筹划周密、条件具备就能取胜;筹划不周、条件不周、条件缺乏就不能取胜。使命和远景的确定,目标体系的建立,战略方案的制订会为城市的产业转型与资源的重新配置规划明确的方向。因此为城市的产业转型制定战略规划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二、发展战略的基础:“修道保法” “修道保法”,是指要明确使命与目标,并建立一套确保使命与目标实现的机制。 在产业结构转型上以韩国经济的发展为例,其中经转型后的文化产业已经成为韩国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韩国为规划和发展文化产业,于2001年成立了文化产业振兴院,该院每年可得到政府 5000万美元的资助。在法制建设方面韩国政府先后出台了《文化产业振兴法》、《设立文化地区特别法》等项法规。近些年又陆续对《影像振兴基本法》、《着作权法》、《电影振兴法》、《演出法》、《广播法》、《唱片录像带暨游戏制品法》等做了部分或全面修订,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较为全面的法律法规保障。 可见劳动密集型产业—技术密集型产业—知识密集型产业的产业结构转型其根本就是要促进技术与知识的发展与创新。因此引导产业结构转型也该有相应的政策、法律、措施来保障。 三、发展战略的核心:“知己”

北京市产业结构调整指导意见

附件1: 北京市产业结构调整指导意见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我市产业结构升级,优化产业空间布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根据国务院《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和《北京市“十一五”时期产业发展和空间布局调整规划》,制定本指导意见。 第二条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 努力打造以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双引擎、以现代制造业和基础服务业为双支撑、以都市型工业和现代农业为重要补充的产业格局,进一步提高创新能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优化空间布局,提升产业综合竞争能力,完善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实现首都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第三条产业结构调整的原则: “进退有序、松紧结合”。按照首都功能定位的要求,积极发展符合首都功能定位的高端产业,推进高能耗、高物耗、高污染、低附加值产业的有序退出;研究探索向市场经济转型时期引导产业发展的新模式,综合运用产业、财政、规划等政策措施,建立“松紧结合”的政策引导体系,促进符合首都经济发展方向的产业加速发展。 “自主创新、循环集约”。按照建设创新型城市和节约

型城市的要求,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提高核心竞争力的中心环节,以创新带动产业结构的全面升级和首都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坚持循环经济和集约发展,以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实现资源高效循环利用。 “扬长避短、重点突破”。紧紧围绕北京城市功能定位,扬长避短地制定产业发展战略,将科技、人才、文化、信息、区位、市场、总部等优势资源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发展一批在国际上具有竞争力的重点产业集群,培育一批根植北京、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企业。 “产业融合、功能提升”。以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带动首都的工业结构调整,推动现代制造业与服务业的有机融合、互动发展。提升区域服务功能,使北京不仅成为国际高新技术产业、高端制造业转移的承载地,更要积极成为国际现代服务业转移的承载地。 “深度开放、双向服务”。进一步加强对国内外各种所有制经济开放的深度和广度;促进“双向服务”,一方面提升服务能力,完善服务功能,改善服务环境,更好地为中央和全国服务,另一方面充分吸纳和争取中央在京资源,为首都产业的发展服务。 “明确定位,协调发展”。首都功能核心区着重发展金融、文化创意、旅游会展等现代服务业,改造和提升传统服务业;城市功能拓展区重点发展科技研发、体育休闲、商务服务、信息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扩大总部经济规模;城市发展新区重点发展现代制造业和为生产、生活

山东省产业结构现状分析

山东省产业结构现状分 析 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山东省产业结构现状分析 摘要:近年来,山东省作为人口大省产业结构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成为推动我省 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并发现山东省经济发展迅猛主要归功于产业结构的合理化。本文将从纵向和横向上剖析山东经济发展的产业结构状况。 【关键词】山东省;产业结构 一、山东省简介: 山东省通过不断改善产业结构,促进多方面产业发展,使得山东省的经济效益不断提高,使得山东省内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率先突破万元,国民经济主要指标始终处于我国的排 行前端。山东省采取的强而有力的措施让山东省成为了我国沿海经济大省。山东省的农业产值已经取得优异的成绩,位居全国第一。山东省非常重视林业的发展,在平稳中发展林业,保护林业的同时积极发展林业。山东畜牧业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这些产业的积极发展奠定了山东在中国的农业区域的地位。同时促进了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步伐。山东工业的发展步伐非常迅速,到现在以能源、化工、冶金等为支柱产业的体系已经形成。 二、山东省产业结构现状分析: 国民经济按照产业发展的时序及劳动对象上的特点, 划分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一般来说,产业结构是指生产要素在各个产业部门之间的比例构成和它们之 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资金、人力资源和各种自然资源 与物质资料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的配置状况及相互制约的方式,它包括三次产业之 间的比例关系和工业、农业、服务业等内部各部门的比例关系。产业结构在整个经济结构中居于主导地位,它的变动对经济起着决定性影响。 1.产业结构现状纵向分析: 本文采用的数据来自山东统计信息网。从2002 年开始,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有关规定, 将农林牧渔服务业划归于第一产业, 但是山东省的第三产业占比并没有太大的回落,

国际产业转移与福建产业定位

国际产业转移与福建产业定位 1 国际产业转移推动福建产业结构的升级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对外开放的加大,福建省引进的外资规模也日益增加。由外商直接投资带动的国际产业对该省的转移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1)第一阶段是1978-1987年,国际产业转移起步发展阶段。随着市场开放,外资从小规模试探逐步加快进入,1984-1987年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金额平均为7千万美元。1985年首次突破1亿美元。从1979年至1987年,全省累计承接国际资本转移 3.01 亿美元。(2)第二阶段是1988-1995年,國际产业转移高速发展阶段。1988-1993年期间,除个别年份外,每年外商直接投资金额都成倍增长。尤其是大型跨国公司自90年代开始进入福建,较多投资于资金、技术密集型项目。从1988年至1995年,这一时期全省累计承接国际资本转移134.28亿美元。(3)第三阶段是1996年至今,国际产业转移平稳发展阶段。外商直接投资在经历1999年和2021年小幅下滑之后,2021年有了明显增加,达到47亿美元。同时进入世界500强的跨国公司来闽投资增多,国际转移产业结构得以优化。从1996年至2021年底,这一时期全省累计承接国际资本转移369.31亿美元。 由外商直接投资带来的国际产业转移对福建产业结构变动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1)促进福建产业结构的工业化。 改革开放以来,外商对第二产业的投资比重一直保持较高水平,推动了全省产业结构的工业化(见表1)。2021年外资在第二产业的比重达到79.5% ,远远高于全省总体产业结构中第二产业所占48.7%的比重,两者相差30.8个百分点,这表明外资已成为推动产业结构工业化的重要力量。2021年,规模以上“三资”工业企业的产出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出的份额是:工业总产值占59.55% ,工业增

山东省产业结构现状分析

山东省产业结构现状分析 摘要:近年来,山东省作为人口大省产业结构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成为推动我省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并发现山东省经济发展迅猛主要归功于产业结构的合理化。本文将从纵向和横向上剖析山东经济发展的产业结构状况。 【关键词】山东省;产业结构 一、山东省简介: 山东省通过不断改善产业结构,促进多方面产业发展,使得山东省的经济效益不断提高,使得山东省内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率先突破万元,国民经济主要指标始终处于我国的排行前端。山东省采取的强而有力的措施让山东省成为了我国沿海经济大省。山东省的农业产值已经取得优异的成绩,位居全国第一。山东省非常重视林业的发展,在平稳中发展林业,保护林业的同时积极发展林业。山东畜牧业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这些产业的积极发展奠定了山东在中国的农业区域的地位。同时促进了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步伐。山东工业的发展步伐非常迅速,到现在以能源、化工、冶金等为支柱产业的体系已经形成。 二、山东省产业结构现状分析: 国民经济按照产业发展的时序及劳动对象上的特点, 划分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一般来说,产业结构是指生产要素在各个产业部门之间的比例构成和它们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资金、人力资源和各种自然资源与物质资料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的配置状况及相互制约的方式,它包括三次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和工业、农业、服务业等内部各部门的比例关系。产业结构在整个经济结构中居于主导地位,它的变动对经济起着决定性影响。 1.产业结构现状纵向分析: 本文采用的数据来自山东统计信息网。从2002 年开始,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有关规定, 将农林牧渔服务业划归于第一产业, 但是山东省的第三产业占比并没有太大的回落, 说明山东

福州城市经济结构特点

城市经济结构直接关系到城市经济乃至整个城市长远的健康发展,也决定着城市经济效益的形成,更制约着城市经济功能的发挥。一个城市的经济结构可以分为城市的生产关系结构和城市的生产力结构这两大类。下面我就将通过这两个部分来分析福州城市经济结构的特点。 一、城市生产力结构 福州的产业结构是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产业轻型化特征较为突出,近年来,福州的支柱重点产业发展加快,以水产业、电子信息业、机械工业、轻纺工业、房地产与建筑建材业、旅游业等六大支柱重点产业为重点的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全市经济出现了可喜的变化,国民经济在国内外趋紧的环境中仍然保持较快的增长。初步形成了三次产业结构与经济发展水平基本协调,重点突出,具备一定产业优势和市场竞争力,外向度较高的产业体系。 1、以水产业为重点的农业经济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农业产业化成为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农村劳动力转移加快。四业生产力布局也显现出区域特色化。 2、工业支柱产业发展态势良好,成效明显 工业结构开始向重化方向发展,工业经济的主导作用增强。二业集中度有所提高,支柱产业地位显现。新的优势产业正在形成中。企业有较大发展,区域布局有所改善。 3、高新技术产业增长迅速,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福州市在“发展科技,实现产业化”政策引导下,高新技术产业在“九五”期间实现了新的跨越,2000年,福州市高新技术产品产值达270亿元,占全省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四分

之一强,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20%,其中信息技术和软件产品产值占70%以上,是福州市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4、旅游业发展良好,假日经济推动作用日趋显现 福州市是历史文化名城,具有多层次、高品位的人文景观,海、山自然景观遍布城区及八县(市),形成福州独特旅游资源,台湾80%为福建籍,福州籍遍布世界的十邑同乡就有2 50多万人,具有巨大的旅游客源市场“九五”期间福州接待境外旅游者80.65万人次,旅游创汇近3.81亿美元,接待国内游客1315.24万人次,收入达40.27亿元,为我省旅游业连续九年全国创汇、接待人数名列前四位作出了贡献,是我市新的经济增长点。 产业结构 福州市三大产业结构由1978年的26.8:47.2:26调整优化为2012年的10.9:46.7:42.4,已初步形成以电子信息、机械制造、纺织服装化纤、汽车及配件、塑胶制品、光电、文化创意等为重点的产业体系。但2012年福州市工业产品市场销售收入增速明显放缓,增长率为2008年以来最低。电子信息、交通运输、纺织化纤、冶金是福州四大主导产业,产品市场销售形势同样不容乐观。2012年出现“一升三降”的态势,其中,纺织化纤和制造业销售收入比2011年增长13.3%,稳居行业之首,电子通信设备制造业、冶金、冶金制品制造业和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这三大产业销售收入均有不同程度下降。而且福州的产业结构仍然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产业轻型化特征较为突出,即使在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产业领域也多为技术含量较少、附加值较低的加工组装环节,难以起到对传统产业提供技术支援和改造作用,对传统产业以及整体区域经济的带动作用有限。 福州与周边城市经济联系强度不均 城市是由人口、资本、技术等要素组成的一个巨大磁场。同处于一个区域内不同规模、不同类型的城市之间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宁昌以经济联系轻度衡量区域经济中心经济拉动能力的程度

中国产业结构的现状

中国产业结构的现状 建国后,尤其是改革开放20多年以来,中国的产业发展实现了由少到多,由弱到较强的转变,产业结构的变化也基本符合世界产业结构演进的一般规律。在我国产业结构的变化过程中,产业结构政策绩效如何,在新的开放经济条件下产业结构政策作用的空间有多大,其未来走向是什么,都是急待解决的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本文在对中国过去产业结构政策绩效进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在WTO背景下未来中国产业结构政策的走向。 一、中国产业结构政策绩效分析 中国产业结构政策始于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当时中国基本上遵循了苏联模式,选择了重工业优先发展的产业发展战略。政府利用严格的价格管制、强制命令等行政手段优先将稀缺资源配置到重工业部门,使得重工业迅速建立和发展起来。这在当时严酷的国际政治经济背景下是符合历史和逻辑的必然选择,也为我国在短期内建立起完备的工业体系奠定了经济技术基础。但是,重工业的超前发展也造成了产业结构的严重失衡,制约了中国经济长期增长的速度和质量。 到上个世纪70年代末期,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时期时,产业结构失衡问题已经十分严重。为了矫正畸形的产业结构,协调各产业部分的发展,政府在进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先后出台了轻纺工业优先发展政策、促进“短线”的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发展的政策和限制“长线”的加工工业发展的政策。从这些政策实施的结果看,促进农业和轻纺工业发展的政策效果显著。到1982年,我国粮食和工业消费品长期供应紧张的状况已有根本改变;促进“短线”产业和抑制“长线”发展的政策效果就十分有限了。在整个80年代,尽管国家鼓励向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投资并在资金、物资、能源、交通等方面进行扶植,但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的发展却始终滞后于国民经济的发展,其“瓶颈”状况并没有得到根本扭转;相反,国家限制发展的生产能力过剩的加工工业却不断以惊人的速度增长 在产业结构失衡状况有了一定程度的缓解之后,国家在继续坚持执行“促短限长”的结构调整政策的同时,开始重视产业结构升级问题。在第七个五年计划中,政府明确提出了“有重点地开发知识密集和技术密集产品,努力开拓新的生产领域,有计划地促进新兴产业的形成和发展”及“运用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从“七五”计划执行的结果看,结构失衡问题依然严重,新兴产业的建立和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的进展十分缓慢,产业政策目标基本没有达到,以至于“八五”产业发展规划与“七五”极为相似。90年代初期,受邓小平南巡讲话的鼓舞,全国掀起了新一轮的投资热潮,加工工业因其经济技术特性成为主要的投资领域,规模小、技术含量低的中小加工企业迅速大量涌现,“八五”产业发展规划不仅没有得到执行,而且加重了业已存在的产业结构失衡、产业低度化和分散化等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国家被迫运用行政手段对经济进行全面调整,以实现国民经济“软着陆”。 “九五”期间,我国在成功实现国家经济“软着陆”的同时,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突出表现为一般加工工业在制造业中的比重有所下降,而技术相对密集产业的比重有所上升,尤其是技术密集度高和具有高新技术产业特征的医药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的比重明显上升。1999年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在制造业的比重已高达8%。2000年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的销售收入比上年增长了33.7%。在国家积极财政政策的推动下,基础设施、通讯设施和交通运输状况也得到了明显改善;家用电器已经成长

讨论产业结构与城市发展的关系

讨论产业结构与城市发展的关系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城市得到迅速发展,城市化程度有了明显提高,但是,用什么标准或指标来衡量城市的发展水平呢?人们通常按人口数量、用地规模和经济总量,即GDP 来评价。其实,衡量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最重要或最核心的指标是城市产业结构。所谓城市产业结构是指,城市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各产业之间及其内部各行业之间的比例关系的整体表现。由于可以从不同程度对城市产业进行分类,城市产业结构也就具有多重内涵和呈现复杂的关系。 城市发展过程是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过程 1.产业结构反映城市发展阶段 区别城市与农村的经济基础最主要的是产业构成或产业结构。农村以第一产业,即农业为主,而城市则以第二产业或第三产业为主。综观城市发展的历史过程,在城市产生的初期或前期,第一产业不断减少,第二产业急剧增加,并成为城市的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接着随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第三产业得到迅速发展,代替第二产业,并成为城市主导产业。国际国内的经验告诉我们,当第三产业发展到一定水平,其比重超过第二产业时,城市总体发展进

入一个新的时期。知识经济的到来和文化产业的兴起,加速了这一过程。 2.产业结构决定了城市的性质和前景 三次产业比重的不同和结构的差异,往往决定了城市的性质和发展前景。许多资源型城市或工业基地城市,第二产业比重较高,甚至占绝对优势,经常被确定为工业城市或工矿城市;而第三产业,如旅游业、会展业、文化产业、流通产业、金融业发达的城市,却被确定为旅游城市、文化中心城市、商贸中心城市、金融中心城市等。在工业化比较成熟或后工业化社会,后者往往具有更多的发展优势,充满更美好的发展前景。 3.产业结构直接影响城市功能和作用 三次产业比重的不同,对周边城市区域及对全国的经济发展产生不同的影响。一般说,第三产业的辐射力更为深远和影响力更大。如,旅游城市能吸引国内外大量人口来城市旅游、开会、经商以及其他经济文化活动。 4.产业结构是城市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城市总体布局、整体建设,特别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市景观设计,市政设施安排,都要适应产业结构的需要。

我国11个沿海省市产业结构分析

我国11个沿海省市产业结构分析 来源:233网校论文中心[ 2011-08-16 11:05:00 ]阅读:63作者:冯筱编辑:studa110711 摘要:科学合理地分析产业结构是区域经济未来发展方向和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基础和起点。文章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法,通过对我国沿海11个沿海省市的产业数据处理,比较分析了辽宁省的产业结构状况,指出了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剖析其内部各行业的优势和劣势,最后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辽宁省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提供参考。 关键词:沿海省市;辽宁省;产业结构;偏离-份额分析 一、前言 产业结构是指国民经济中各产业部门之间的相互组合关系。合理的产业结构是区域健康发展的前提,从区域经济理论出发,产业发展在区域经济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它通过对微观经济的组合演变对区域经济发展变化起着直观重要的作用。产业结构的协调是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区域资源配置效率提高的要求。 辽宁省作为中国的重工业基地,建国初期为全国的经济增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20世纪90年代以来,辽宁省的经济也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但是在总体竞争力上却逐渐落后与部分发展较快的沿海省份,尤其在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方面进展不大。如今,辽宁省面临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以及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的双重机遇,研究省内产业结构的基础和未来发展趋势,明确与其他迅速发展的沿海省的产业结构方面的差距,将有助于辽宁省抓住机遇,促进产业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和升级,使全省的经济能够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 二、偏离-份额模型的建立 本文采用偏离-份额分析法对11个沿海省份的产业结构进行量化分析。偏离-份额分析法(简称SSM),是由美国学者于20世纪60年代相继提出的,1980年代初Dunn集各家之所长,总结成现在普遍采用的形式。SSM分析法把区域经济的变化看作一个动态的过程,以其所在区或全国为参考系,将区域自身经济总量在某一时期的变动分解为三个分量,即份额分量、结构偏离分量和竞争力偏离分量,并据此解释区域经济发展和衰退的原因,评价区域经济结构优劣和自身竞争力的强弱,找出区域具有相对竞争优势的产业部门,进而确定区域未来经济发展的合理方向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原则。

青岛市产业结构分析

青岛市产业结构分析 09经管系市场营销班赵婷102 青岛位于山东半岛南端(北纬35°35'-37°09'东经119°30'-121°00')、黄海之滨地处山东半岛东南部东、南濒临黄海东北与烟台市毗邻西与潍坊市相连西南与日照市接壤。青岛市作为山东省经济发展的中心城市一直坚持加工制造业,旅游业,海洋资源产业以及创新型工业相互融合的发展战略,现在已经形成依托海洋,海路统筹,高端产业聚集,生态文明和科技先导的基本特征。作为蓝色搬到降级区的中心城市,青岛拥有着无可比拟的海洋资源优势,海岸线长,具有见车深水大型码头的港口资源,海水质良好,海洋中海洋生物,矿产资源风骨。青岛还是中国海洋科研教育机构的聚集地,海洋科技资源优势突出,力量雄厚。青岛集中了全国三分之一的还有那个科技开发机构,三分之二的海洋科技人才。 青岛经济主要靠大企业支撑名牌企业几乎都是国有企业或者国家控股企业。如海尔、海信等十大集团他们的贡献占整个青岛工业经济的50%以上体现了国有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优势与活力而民营经济却不怎么发达。青岛的大企业以品牌产品为基础致力于实现国际化经营向世界品牌目标迈进。青岛模式的优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拥有实力极强的大企业。这些大企业的生产领域大多是高新产业企业开发能力强产品走出国门远销海外有融集外资、赚取外汇的能力在市场竞争乃至国际竞争中具有抗御风险的能力拥有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企业家能在企业的经营中做出理性的决策等等。但就整个青岛经济而言其缺点是民营企业不发达市场经济活力不足人们受传统儒家的“重本抑末”、“官本位”思想意识的影响不愿脱离集体安于现状市场意识差因此青岛的打工者多老板少市场培育不成熟市场经济不发达。 纵览青岛市产业结构第一产业比重大幅下降, 第二和第三产业比重上升, 但由于第三产业起步较晚, 资源配置集中在工业化方面, 经济发展形成了以工业为主导的二三一模式。 1产业结构高度化水平低, 2产业结构合理化程度低,青岛产业结构合理性较低朝阳产业比重小; 产业整体竞争力较经济发达城市有较大差距, 产业体系中存在一定比例竞争力强的高端产业, 产业地位不断上升; 青岛的产业整体增长优势较弱。 3从三次产业构看, 青岛第一产业结构较完善, 但竞争力差; 第二、第三产业及高新技术产业结构水平落后于上海和深圳等经济较早发展的城市,但是在第二和第三产业竞争力方面, 尤其是建筑业方面青岛竞争力较高; 综合各产业的整体增长优势, 青岛第一产业优势明显, 建筑业优势较大, 但其他产业尤其是高新技术产业缺乏优势。 4产业结构生态化水平差, 青岛资源和能源集约化水平不高, 万元工业增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