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浅议中医护理的现状分析及未来发展方向

浅议中医护理的现状分析及未来发展方向

浅议中医护理的现状分析及未来发展方向
浅议中医护理的现状分析及未来发展方向

浅议中医护理的现状分析及未来发展方向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发展,现代护理学的理论体系加深了护理服务的内涵和拓展了护理服务的范围。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医护理发挥了一定的优势,但在很大程度和范围内还存在不足,中医护理应满足中医药学科发展,加速培养高质量的中医护理人才队伍,积极探索中医护理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寻找中医护理新的发展空间,使中医护理适应快速发展中医药事业的大发展。

1 中医护理概述

中医护理是遵循中医药理论体系,体现中医辨证施护特点的护理理论和护理技术。整体观、动态平衡观和对立统一观是中医护理理论的优势。中医护理应用“天人合一”理论指导基础护理,脏腑学说指导观察病情,经络学说指导护理技术。在认识逐步提高的基础上,确立了调和阴阳、扶正祛邪、攻补兼治的中医护理原则。这些重视调动机体平衡和康复能力的中医护理思路和方法,充分体现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有机结合的科学性和先进性,它融汇了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在中华民族长期同疾病作斗争中作出了巨大贡献,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中医一贯重视护理,主张“三分治疗,七分护理”,在数千年的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诊治疾病和护养病人的经验,其在养生保健,情志,给药,饮食与临证护理上具有自已独特的优势。“辨证施护”是中医护理工作的基本法则和特点,同时强调了“同病异护”“异病同护”的观点;提倡“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的原则,通过掌握疾病传变途经防止并发症,在疾病康复期防止病情反复,突出了中医在病因观察,病情诊断,治疗,护理,预防中的整体观,与现代医学观中的“整体性”相吻合。

2 中医护理现状

祖国医学博大精深,为人类的健康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但是,在传统文化传承的弱化和现代医学的冲击下,中医的发展有了一些滞后。但是近年来,在世界中医热的推动下,中医事业蓬勃发展,中医护理有了很大的进展,但还存在许多的问题。

2.1 中医护理人力资源缺乏

目前的中医医疗机构,中医院中的护理人员,大部分是西医护士出生,无论是理论还是技能上,对中医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明显低于中医护士。中医护理知识欠缺,知识面窄,影响临床运用,并且当前护士人数短缺,在中医医院的中医护士比例占10%左右。由于中医护理人力资源缺乏,导致了护理人员不能分层次使用。

2.2 中医护理操作开展受制约

中医临床护理通过几十年的实践,已总结出一套从理论到临床的辩证施护方法和具有中医特色的操作技术,如:针灸、推拿、火罐、穴位按压、中药熏洗、坐浴、药熨等,临床效果显著,中医临床护理正在逐步发展。大部分医院在护理管理中沿用传统护理管理制度,与新护理思想的要求不相适应,限制了护理职能的发挥和服务功能的拓展。中医操作在临床上的开展受各方面的制约,护士只是单纯医嘱的执行者,护理工作被看作是从属于医疗工作之下,并且受治疗条例的限制,护士无权自主执行护理操作。现在的各个医院里,针灸、推拿、火罐等这些中医特色的护理技术操作都由理疗科的执业医师进行,护士也无从操作,影响了专科技能的提升和护理质量的保障,制约了中医护理学科的发展。

2.3 中医护理的人员培训遇到瓶颈

为培养中医护理专业人才,中医院校开设中医护理专业,培养高级护理人才,中医护理的专业教育和在职教育已有一定模式。但是随着中医院层次的逐渐提高,院内急诊,

重危病人,手术病人的人数不断增加,医疗检查,治疗护理设备不断更新,原有的课程设置不能适应临床实际需要,几乎都是西医应用较广。同时中医护理教学师资力量不足,护理专业招生下降。学校的中医教学学时数也减少,除讲授理论课外,无法安排充足的实践教学时间,学生没有动手实践的机会,更谈不上学以致用,出现了教学与临床脱节的局面。在护理实践中多数护士认为需要运用中医知识护理病人,但临床护士中医知识匮乏,尤其是对中医的基本理论知识缺乏,护理的操作技能和中药知识了解甚少,影响临床运用。

2.4 中医护理学科缺乏科研创新

当前护理工作只能勉强应对临床,临床护理人员中医理论知识缺乏,科研意识薄弱,科研知识更缺乏,影响了中医护理学科更进一步的发展。并且随着国家重视中医药发展,百姓对中医药需求面的扩大,这对我们的中医护理教育,队伍建设和护理服务模式产生较大的影响,使中医护理事业的发展面临挑战,对中医护理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 中医护理发展迎来了历史性的机遇

3.1 在中华护理协会“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05~2010 年)中指出:

以提高中医护理技术,发挥中医护理特色和优势为主线,注重中医药技术在护理工作中的作用。要根据中医护理防重于治、注重养生的思想,发挥中医护理在老年病、慢性病防治和养生康复中的作用,突出中医整体观和辨证施护,加强中西医护理技术的有机结合,促进中医护理的可持续发展。

3.2 世界卫生组织及世界各国对中医药疗效的充分肯定,中医药的保健、养生作用

日益受到国际医学界的重视,在2003 年SARS期间,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SARS患者并取得重大突破之后,更是在世界各国掀起了一股中医热。之后,在2010 年预防甲型H1N1流感时,中医的预防和药效更是的得到了彰显,在指导病人服药、饮食禁忌等中医药治疗过程中也更突出了中医护理人员在中医药发展中的紧缺。

3.3 在2003 年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表明了党和国家对中医事

业鲜明的支持态度,这是中国中医事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保证。中医药作为中华文化的精粹之一,她的继承与发展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中医护理事业的发展也迎来了新的春天,走上健康发展良性循环的道路。

3.4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环境和生存条件不断变化,

影响生存质量和生活能力的非传染性疾病日益严重,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老年人医疗保健问题以及人们日益增长的养生、保健需求和难以承受的医疗费用问题已成为新面临的焦点和难点,中医护理所具有的优势和特色蕴涵着解决这些问题的巨大潜力,为其在新世纪的发展提供了机遇,我们只有发展自己才能紧跟中医药发展的形势。

4 促进中医护理事业发展的对策

4.1 提高中医护理专业社会地位

在现代医学模式下,中医护理实践发展缓慢,护士工作不再是简单低层次的机械操作,已逐渐从传统的服务于治疗的模式中解脱出来,成为科学性,技术性和服务性统一的一门独立的学科,护理工作逐渐走向专业化。因此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也应更新观念,制订相关的政策法规,保障中医护理事业健康发展。建议培养中医护理专科护士,并将其职称定位纳入现行职称系列中,鼓励中医护理人员积极投身于中医护理的实践与科研,增强其职业的使命感,荣誉感。护理工作者也应视护理工作为终生事业并不断在思想上和实践上为提高护理服务标准而努力,以此来提升自已的行业影响,提高专业社会地位。

4.2 提高中医护理队伍专业素质

推进中医护理事业的发展,重点是加强中医护理队伍建设,注重培养专业化护理人才,实施科学管理,提高中医护理服务的能力和水平,满足人民群众服务需要,加强专业化护理人才的培养,适应诊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各中医院可结合本单位实情,对护理人员进行分阶段分层次的考核以增强其自主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对刚毕业的中医护士进行中医各科的轮转,并有严格的出科考试,以巩固加强其中医基础理论。医院可以建立中医护理实践组,并从人员、财政、政策上予以支持,创造中医护理实践的环境。

4.3 发展中医护理教育和在职教育

医学发展的迅速,护理模式的改变,护理学在概念、理论实质内容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更加要求护理人员接受护理高等教育和继续教育来主动认识和研究新理论,新技术的发展动向,并运用到中医护理实践中去。中医教学应进行改革,中医护理教育要从学校护理专业教学开始,确立护理专业教学计划中中医护理课程的地位,加强中医基础理论教学及中医护理技术在临床护理中的规范操作,提供中医护理操作的条件、机会。同时建立完善的岗前培训,毕业后教育和继续教育在内的终身教育体系。通过系统性,规范化的护理教学与岗位培训,从而优化中医护理人员的质构层次,提高中医护理人员质量,形成适合中医护理工作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模式。

4.4 加强护理质量管理提高医院临床护理服务质量

加强中医专业化护士队伍的培养,确定重点临床专科护理岗位,逐步建立临床专科护士培养制度,提高专科护理技术水平,与临床诊疗工作的发展同步。遵循以病人为中心的原则,建立医院内部护理质量管理和外部护理质量评价相结合的工作机制,完善中医护理工作标准,技术规范,建立医院护理质量评价标准,开展对医院的护理质量评价工作。

4.5 发展专科,走特色护理之路

运用中医理论知识进行辨证分析,制订切实可行的辨证施护计划,定期进行评价,修改和补充,为病员提供整体的身心护理。为了使患者尽快摆脱病痛,在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还对患者的健康问题进行全面评估,根据患者的不同证型,对其饮食、起居、心理、治疗、保健、康复给予全方位的护理和指导。护理措施要“证”变措施变,只有辨证明确,施护才能得当,病人就能很快恢复健康。将辩证施护的中医整体护理观落实到临床实际中。走特色之路,制定具有中医特色的专科常见病的标准护理计划和专科疾病的健康宣教资料、功能锻炼方法、疾病的饮食指导,定期学习《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定期开展操作培训及考核。继承和发扬中医护理特色和专科专病,如中医骨科、中医内科的特色优势,积极开展针灸、穴位注射、穴位按摩、拔火罐、中药雾化、牵引、贴敷疗法等中医特色传统治疗项目。努力提升中医的护理技术水平和护理服务能力,不断满足患者的需求,为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因此中医护理在特色护理中有其独到的优势。

4.6 进入社区,拓展护理服务能力

随着大众健康观念的改变及老年社会化的到来,中医护理事业应拓展服务范围和能力,在老百姓中宣传和提倡“未病先防”“药膳同源”“内外兼养”的养生、保健知识和观念,让中医健康保健知识和健康生活方式深入社区、深入家庭、深入人心,对一些慢性病的调理、健康生活方式的引导,也是对中华民族的传统医学进行大力普及和推广,让老百姓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中医药文化,真切的感受到中医药方便与实惠,真正为老百姓服务。

所以,在新的历史机遇和社会大环境面前,我们要把握住机会,注重中医护理人才的培养,将中医护理的整体观念、三因辨证、特色施护,等特色优势应用于养生、保健、康复,让中医药健康保健知识深入社区、家庭,让民族传统医学得到普及和推广,让老

百姓感受中医药等方便与实惠,努力跟进中医药的全面发展,提高中医护理专业地位,使中医护理成为为全民健康服务必不可少的一门专业。

资料参考:https://www.wendangku.net/doc/b974180.html,

浅谈中医护理的体会

浅谈中医护理的体会 中医护理是在中医基本理论指导下的护理工作,一贯重视护理,主张“三分治疗,七分护理”,包括精神修养、个人卫生、环境卫生、饮食护理与禁忌及用药护理等方面的内容。中医护理以中医整体观为护理工作的指导思想,“辨证”是护理的主要依据。 1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 1.1 整体观念整体就是统一性完整性。人体是有机的整体人体是由若干脏器、器管和组织所组成、各脏器、器官和组织都有着不同的功能。如心主血脉、主神志,肺主气、司呼吸,主宣发和肃降,又有通调水道和朝百脉之功能等。但五脏各自的功能又都是整体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从而决定了人体各脏器、器官和组织和生理上是互相影响,以维持其生理活动的协调平衡,在病理上是相互影响的。如心与肾,心在五行属火,位居于上属阳;肾在五行属水,位居于下属阴。根据阴阳、水火升降理论,位于下者以上升为顺,位于上者以下降为和,所以心火必须下降于肾,而肾水必须上济于心,这样心肾之间的生理功能才能协调,称为“心肾相交”或“水火相济”。反之,若心火不能下降于肾,而心火独亢,肾水不能上济于心,而肾水凝聚,这样就会出现以失眠为主症的心悸、怔忡、心烦、腰膝酸软等“心肾不交”或“水火失济”的病理表现。又如心与肝也有同样的关系,只有心主血脉功能正常,血运正常,肝才有藏。若肝不藏血,血运也必然失常。说明五脏一体观反映人体内部器管相互关联而不是孤立的。 1.2人体局部和整体也是辩证的统一,人体某一局部的病理变化,往往反映全身脏腑气血、阴阳的盛衰。因此,我们在护理病员过程中,必须从整体出发,通过观察病人的外在变化,了解机体内脏病变,从而提出护理问题和采用护理措施,使疾病早愈。如临床上见到口舌糜烂的局部病变,实质是心火亢盛的表现。因心开窍于舌,心又与小肠相表里,病人除口舌糜烂外,还可有心胸烦热、小便短赤等证候表现。在护理上除局部给药外,还须嘱病人保持情志舒畅,不食油腻煎炸辛辣等助热生湿之品,宜食清淡泻火之物,以通过泻小肠之火而清心火,使口舌糜烂痊愈。 2人与自然界的统一性人类生活在自然界中,自然界存在着人类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同时,自然界的变化又可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人体,而机体相应地产生生理性反应,若超越生理范围,则产生病理变化。 2.1季节气候对人体的影响在一年四季气候变化中,有春温、夏热、秋凉和冬寒的气候变化规律。万物在这种气候变化的影响下就会有春生、夏长、秋收和冬藏等相应的变化。人体也不例外,必须与之相适应才能保持身体健康。春夏阳气发泄,气血易趋于体表,皮肤松弛,故疏泄多汗等;而秋冬阳气收敛,气血易趋于里,表现为皮肤致密,少汗多尿等。 2.2昼夜黄昏对人体的影响:在昼夜黄昏的阴阳变化过程中,虽在幅度上不

瘿病中医护理方案

瘿病中医护理方案 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中医护理方案 一、常见证候要点 (一)气郁痰阻证:颈前喉结两旁结块肿大,质软不痛;颈部觉胀,胸闷,喜太息,或兼胸胁窜痛,病情的波动常与情志因素有关,苔薄白,脉弦。 (二)痰结血瘀证:颈前喉结两旁结块肿大,按之较硬或有结节,肿块经久未消,胸闷,纳差,舌质黯或紫,苔薄白或白腻,脉弦或涩。 (三)肝火旺盛证:颈前喉结两旁轻度或中度肿大,一般柔软光滑,性情急躁易怒,心烦,怕热,容易出汗,面部烘热,口苦,眼球突出,手指颤抖,舌质红,苔薄白,脉弦数。 (四)心肝阴虚证:瘿肿或大或小,质软,心悸不宁,心烦少寐,易出汗,手指颤动,眼干目涩,倦怠乏力,或兼胁痛隐隐,舌质红,苔少或无苔,舌体颤动,脉弦细数。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颈部肿大 1.观察患者颈部肿块的大小、范围、改变、温度,若肿块迅速长大、疼痛、吞咽困难、声音嘶哑等,应立即报告医生。 2.不要用力挤压甲状腺。 3.可选用乌蔹莓等中药外敷颈部。 4.疼痛明显者,予以耳穴埋籽,取穴神门、交感、甲状腺等。 (二)眼突 1.观察患者的眼突度、视力、视野等变化,角膜有无损伤。 2.眼球突出者,取高枕卧位,以减轻局部水肿;外出戴有色眼镜以防强光及灰尘刺激。 3.眼睑不能闭合者睡觉时用油纱布或眼罩保护眼睛,少看书和电视。 4.眼勿向上凝视,以免加重突眼和诱发斜视。

5.经常做眼球运动,使眼部肌肉放松。 6.必要时遵医嘱使用眼药水。 (三)心悸 1.保持室内光线温和,环境幽雅。 2.注意休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适当进行锻炼,以促进气血流畅,不要做高温及费力的运动。 3.甲亢患者急性期必须卧床休息,减少消耗 (四)高热 1.保持皮肤干燥,汗出较多时及时更换衣服、被服,防止受凉。 2.保持皮肤和口腔清洁。 3.观察体温、脉搏、血压、呼吸、心率、心律等情况。当患者体温高于39?出现情绪激动、面赤、怕热多汗、多食善饥、眼凸手颤等,应警惕甲亢危象,立即报告医生。 (五)失眠 1.肝火旺盛伴失眠者可予耳穴埋籽,取穴神门、交感、肝等。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一)内服中药 遵医嘱用药,中药汤剂宜温服,观察用药后反应。 (二)外用中药 观察用药后反应,如出现灼热、发红、瘙痒、刺痛等局部症状时,及时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三)特色技术 1.甲状腺炎患者,颈部可予乌蔹莓等中药外敷 2.肝火旺盛伴失眠者可予耳穴埋籽,取穴神门、交感、肝等。 四、健康指导 (一)饮食指导

对生物医学工程发展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分析-模板

对生物医学工程发展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论文关键词:生物工程生物医学工程发展趋势 论文摘要:生物医学工程(biomedical engineering,bme)是一门生物、医学和工程多学科交叉的边缘科学,它是用现代科学技术的理论和方法,研究新材料、新技术、新仪器设备 ,用于防病、治病、保护人民健康,提高医学水平的一门新兴学科。 本文就其目前发展情况进行分析讨论。 生物医学工程在国际上做为一个学科出现,始于20世纪50年代,特别是随着宇航技术的进步、人类实现了登月计划以来,生物医学工程有了快速的发展。在我国,生物医学工程做为一个专门学科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原院校长、我国着名的医学家黄家驷院士是我国生物医学工程学科最早的倡导者。1977年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创建、1980年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的成立,有力地推进了我国生物医学工程的发展。目前,我国许多高校科研单位均设有生物医学工程机构,从事着生物医学的科研教学工作,在我国生物医学工程科学事业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显微镜的发明 “解剖”一词由希腊语“anatomia”转译而来,其意思是用刀剖割,肉眼观察研究人体结构。17世纪lee wenhock发明了光学显微镜,推动了解剖学向微观层次发展,使人们不但可以了解人体大体解剖的变化,而且可以进一步观察研究其细胞形态结构的变化。随着光学显微镜的出现,医学领域相继诞生了细胞学、组织学、细胞病理学,从而将医学研究提高到细胞形态学水平。 普通光学显微镜的分辨能力只能达到微米(μm)级水平,难以分辨病毒及细胞的超微细结构、核结构、dna等大分子结构。而20世纪60年代出现的电子显微镜,使人们能观察到纳米(nm)级的微小个体,研究细胞的超微结构。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的发明都是医学工程研究的成果,它们对推动医学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二、影像学诊断飞跃进步 影像学诊断是20世纪医学诊断最重要发展最快的领域之一。 50年代x光透视和摄片是临床最常用的影像学诊断方法,而今天由于x 线ct技术的出现和应用,使影像学诊断水平发生了飞跃,从而极大地提高了临床

中医护理的发展历史简介

中医护理的发展历史简介 中医护理同中医学一样有着悠久的历史,自从有了人类,有了疾病,就有了医和护,医护是同源的。中医护理学的发展史可分七个时期。 萌芽时期约距170万年前,我们的祖先为了生活和生存,在与疾病作斗争中,逐步积累了不少护理知识。如从西安半坡村发掘的带有门户通道房屋的遗址,说明上古人已懂得筑房可避狂风暴雨和野兽的袭击。用兽皮和树皮作衣可避寒防邪等护理。氏族公社后,随着部落间斗争,当受伤后采用泥土、树叶、草茎等涂裹伤口的外用护理法。定居下来后,通过对动、植物的长期观察和尝试,认识到更多的动、植物和药物,并用于病人,《史记》中记载有神农氏尝百草的例证。 护理学基本形成时期夏、商、周至春秋时期,随着社会生产力和文化的发展,护理学也得到相应发展。如河南安阳殷王墓中发掘出来的甲骨文中记载的“沐”字,很像人在盆中用水洗澡,说明当时人们已有定期沐浴的卫生习惯。周代,人们已懂得凿井和饮食护理。如《左传》记载:“土厚水深,居之不疾”和“土薄水浅……其恶易觏”的论述,说明当时已知水土等居住条件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并开始进行灭鼠、除虫、改善环境卫生等防病调护等活动。 春秋时期,人们已了解四时气候变化与疾病的关系,如《周礼》记载四季发病:“春时有病首疾,夏时有痒疥疾,秋时有疟寒疾,冬时有咳上气”说明四季气候变化影响人体的健康,气候失常导致疾病的流行。它提示人们要做好气象、起居等护理,顺应四时气候避免疾病的发生。从《周记?天官》中有:“凡民之疾病分而治之,死终则各书其所以而入医师。”说明当时已开始分科治疗和护理,并已建立了治疗、书写死亡报告等医疗文件的记录制度。这一时期护理学基本形成的另一标志,是护理和治疗病人不再求助于巫术占卜,而是通过客观检查和观察来判断疾病的吉凶。如《周记》记载以五音(角、徵、宫、商、羽五个音阶)、五声(呼、笑、歌、哭、呻)和五色(青、紫、蓝、白、黑)来判断疾病的吉凶。这是运用中医五音、五声和五色配肝、心、脾、肺、肾五脏的学说,通过声音和面色观察来推测五脏病变和吉凶。同时随着文化的发展,针药知识也得到发展,从而扩大了给药的途径和方法。 理论体系确立时期战国时期,七国争雄,新兴封建制度建立,思想文化领域中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我国最早医学理论专著《黄帝内经》,系统地总结了古代医学成就和护理经验,运用当时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对人体的生理、病理变化及疾病的诊断、治疗和护理等方面作了较全面的阐述,初步奠定了中医护理的理论基础。《黄帝内经》中有关护理的内容十分丰富,它不但提出了“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的正护原则,和“热因热

浅谈中医护理的特色及临床应用

浅谈中医护理的特色及临床应用 发表时间:2018-10-09T14:05:21.550Z 来源:《心理医生》2018年9月26期作者:李鋆 [导读] 中医护理人员应在实际工作中,提高自身专业技术能力,推动中医护理发展。 (上海市普陀区中医医院脑病科上海 200062) 【摘要】目的:探析中医护理的特色以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查阅相关权威医学资料,对比分析中医护理特点,了解中医护理于临床中的应用效果,归纳其应用价值,进行总结评价。结果:中医护理运用辩证护理依据,强调整体护理思想,遵守中医护理原则,按照中医传统技术实施护理措施,增加临床对中医护理的认识与了解。结论:中医学经历数千年实践经验累积,其护理方式和护理思想极具特色,用于临床治疗中,可有效提升患者生存质量,增加临床治疗效果。中医护理人员应在实际工作中,提高自身专业技术能力,推动中医护理发展。 【关键词】中医护理;特色;应用 【中图分类号】R24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26-0155-02 中医护理指的是通过中医基础理论指导进一步开展的护理工作,属于中医学研究重要内容。中医护理的指导思想是以“中医整体观”进行护理,护理主要依据为“辩证护理”,关键内容是中医传统技术。当前,随社会环境的改变,中医护理工作持续推进,相关专业人员对中医护理临床应用、中医护理基础理论等内容进行探索研究,促进中医护理工作进一步发展。 1.中医护理的特色 1.1 指导思想 中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主要以脏腑经络为整体核心,而脏腑和经络的生理关系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基本观念是相互作用的,二者结构关系是难以分割的。同时,人体和自然界在各个方面具有对立统一的关系。地理环境、天气变化、社会环境的影响等自然因素,都能对机体病症发生发展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天时、地势均能改变人体的生理特性。因此,中医护理通过了解患者心理变化,掌握患者生理自然关系,分析患者周围社会环境影响,可对患者当前表现出的以及潜在隐藏的身体健康问题进行综合性评估。中医护理实践过程中,医护人员需时刻依从整体护理观念,观察分析患者的形体、五官、舌脉表现、面部状况等,发现患者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根据患者个人实际情况,制定科学性、合理性护理计划。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为患者提供健康服务。 1.2 辨证护理 中医辨证通过望闻问切四种方法,掌握患者临床表现和自觉症状,辨别、分析、认识病症证候,对疾病进行证候定性。施护就是按照中医辨证治疗准则展开中医护理工作,根据患者病症发展程度,按照“标本缓急”、“正护反护”、“同病异护”、“预防为主”、“异病同护”等护理原则,分清病情轻重主次,如患者表寒发热、表热发热、表实发热、表虚发热等并不相同,护理方法当然也随之而异,这就是辩证施护;如外感邪热,病邪在表,症状多为发热伴有恶寒、无汗、舌苔薄白,脉浮数,治疗原则是解表,宜服用解表清热发汗药,在护理上应注意避风寒、保暖、发汗,忌冷敷降温;如中暑而高热,病邪已由表及里,忌用冷水擦浴,更不能用冰袋降温,也不宜让病人吹风,以防湿邪内遏,冰伏病机。 2.中医护理的基本原则 2.1 护病求本 中医临床医师通过多种方法,观测患者临床表现、生命体征,掌握病症本质,遵照辨证论治的最基本原则,针对病症本质治疗护理,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 2.2 扶正祛邪 扶正指的是采用扶助正气的临床药物等方法,辅之功能锻炼、增加营养,提高患者抗病能力,增强患者体质,进而将邪气祛除,恢复身心健康。祛邪指的是选择驱除邪气的临床药物等方法,实现正复邪消、机体康健的治疗目的。因此,就疾病治疗过程来说,正邪双方力量比较需遵循“培补正气,驱除邪气”的原则,促进患者早日恢复。 2.3 护表与护本 表指的是树梢、枝末,本属于根基部位,临床护理中,护理人员需按照表本关系观察分析病症的主次先后、轻重缓急,针对病症本质,有的疾病应当先护本,也有病证先护其表,有的表本兼护。 2.3.1缓应护其本临床慢性疾病治疗中,患者通常暂无病重趋势,属于正虚邪未至的阶段,因此,护理应着眼于本病护理,去除本病,表病自然随之消失。患者需加强锻炼,提高自身免疫力。 2.3.2急先护其表临床患者发病迅速,病情危急,发生危及生命的病症时,需采取紧急措施,先治本再治表,等病情缓解之后,再给予表病治疗。 2.3.3表本同护患者表征、本征均有,表病、本病并重时,为达到护理目的,临床运用表本同护的方法,制定适宜的治疗方案,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2.4 三因制宜 三因制宜属于中医学临床理论的一大精华和特色,因地、因时、因人制宜的中医护理,要求护理工作根据地区、季节、机体体质、年龄、性别等因素的不同,随时调整、制定与之相适宜的护理措施、护理方案。 3.中医护理的基本内容 3.1 生活护理 为患者创造良好的修养环境,通过制定科学的作息时间表,保障患者睡眠充足性,做好宣传教育工作,指导患者适当进行身体活动,促进正气恢复,平衡体内阴阳,增加机体抵抗力,促进患者康复。 3.2饮食护理 《素问·脏气法时论》说“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饮食是摄取营养,维持机体生命活动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食治胜于药治,药补不如食补”,饮食在现代护理观中也占有重要地位,饮食护理,除了掌握饮食宜忌外,尚需做好饮食有节,饮食卫生,合

中医护理学论文

中医情志疗法 文献综述 题目中医情志疗法 姓名朱宇涵 学号 120401247 学院南京中医药大学翰林学院 专业护理学 指导教师秦慷 2014年5月29日

前言:在传统中医文化中,“情志”二字并称,“情”有思想感情之意,而“志”则是指志向,意志等。合一而言,主要是指人的心理活动。情志疗法作为中医的一种传统治疗方法,由来已久。 在现代医学发达的今天,情志疗法依然具有非常大的实用价值。在西医学的领域里,有一门医学心理学,这门学科研究了心理因素对于人类疾病的影响。实践已经证明了,心理因素在人类疾病的发生,发展,治疗等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而本质上,情志疗法和心理治疗法是相同的。 在新的时代里,在各门学科交叉融会的背景下,中医情志疗法仍然有非常大的潜力可以挖掘,作为中医文化的继承者以及发展者,我们要继续发扬传统中医文化。 正文:情志疗法是中国传统医学疗法之一。它源远流长,有极其深邃的医疗哲理和科学基础,并且应用范围广泛,简便易行,安全有效,长期以来受到广大医师和患者的青睐。下面就简单介绍一下情志疗法的由来,治疗机理,特点及应用原则。 一:情志疗法的由来与发展 人类有发达的大脑,复杂的心理现象,以及极其丰富的思想感情,因此也就有了许多心理因素导致的疾病,进而在长期的生活,生产,医疗以及各种社会实践中积累了防治情志疾病的经验,逐渐地形成了对情志疾病及其他有关疾病进行治疗的情志疗法。 国内外学者一致认为,许多行之有效的情志疗法产生于中国。比如,J.corille等在《变态心理学纲要》一书中指出:“中国人首先

创‘信仰治疗’,‘转移兴趣’,‘改变环境’。”医学博大精深,许多关于情志治病的方法皆可在古代医学,民族医学以及民间医学中找到源头。 最早的情志疗法可能与远古人类的原始文化有一定联系。那个时代的“巫”,不同于后来的神汉巫婆,而是拥有一定知识,技能和从事一些精神调节活动的人,他们可以给人以心理疏导,安慰等。比如说。《黄帝内经》中说:“古之治病,惟其移精变气,可祝由而已。”这是由于“往古人居禽兽之间,动作以避寒,阴居以避暑,内无眷慕之累,外无伸宦之形,此恬淡之世,邪不能深也,故毒药不能治其内,针石不能治其外,故可移精祝由而已。”“祝由”作为远古时期的情志疗法之一,基本是被公认的。但是“祝由”有其历史的治疗作用,也有其局限性。在《黄帝内经》成书的那个年代,该书的作者已经认识到了。后世的“祝由”虽然继承了上古祝由术的全部内容,终究因为历史与自身文化的局限性而未能得到应有的发展,甚至成为骗术,走向其原本的反面。 二:情志疗法的治疗机理 情志疗法之所以传承数千年而不断发展,并在新的历史时期仍然生机勃勃,而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同的接受。正是由于它有其深邃的科学道理,值得挖掘和探讨。 情志极其两重性。人与其他的动物相比,有社会性和复杂的心理。人创造了文化,文化又在影响人。人生天地之间,既是自然地造化,同时又收到自然规律的制约。对于人而言,自身的内因和外在的条件

我国未来医学的五大发展趋势

我国未来医学的五大发展趋势 根据现代医学的发展轨迹和社会的发展趋势,未来20年或30年,医学将发生 很大的变化,其特点是: 一、医学的任务将从以防病治病为主逐步转向以维护和增强健康、提高人的生 命质量为主 在未来寻求医学服务的,不再仅仅是患者,而会有相当数量的正常人;询医问 诊的人,也不仅仅是因为躯体的缺欠或某个系统有病患的患者,相当多的人是 为得到生活指导和心理咨询而求医;医生开出的不会全是去药房取药的处方, 还有如何提高生活质量的处方。 医学的对象将从以患者为主的模式逐步转变成为面向整个人群的模式。因此, 整个社会卫生资源的配置将重点分为两极,即社区医学服务与医学中心。有相 当数量的医生(有些国家约有半数左右)是从事社区服务的全科医生,而比全科 医生多得多的,对人群而言,在某种意义上更经常、更直接、更有效、更节省 资源的是社区护理队伍(包括家庭病床服务、老年公寓服务以及社区围产与婴幼 儿服务等等)。 医学中心将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性。更多的人们,在社区医学服务的基础上,将以方便就医与择优就医的方式,来选择他们的就诊医院。所谓方便就医,已 不再是区域观念,也不是距离概念,而是指要从时间、空间、人际关系等多元 因素进行考虑与判断的概念。 限制患者自由选择医院的逐级转诊制度和定点报销制度都将被淘汰,一些不方便、不优秀、无特色的医院势必走向分化,走向倒闭。其出路是:一、化整为 零走向社会,踏踏实实去做社区医疗保健工作。二、彻底改革,提高水平,成 为患者心目中可信赖可选择的医学中心。否则就只好眼看着门诊量逐年减少, 空床位日益增多,医院效益每况愈下,直至难以为计,最终不得不宣告倒闭。 。 二、信息学、生物信息学将改变医学工作的方式 长期以来精心保存的厚厚的病历,将被一张小小卡片所代替,这张卡片也许只 有名片大小,最多二、三张,就足可以记载一生的病情变化和诊疗经过,甚至 包括全部的影像资料。所谓病历,不再只是在某医院、某时期的病情档案的记

中医护理学基础:中医护理发展简史——形成

中医护理学基础:中医护理发展简史——形 成 中医护理学的初步形成阶段(战国──东汉时期)任何一门学科都要有理论作基础的,虽然我们认为护可能早于医,因为,原始人生了病,开始并没有医药,只有他的亲人照料他、看护他。后来有了医疗活动,但有关护理方面的知识均散在于各医家的著作中,没有护理专著。 《黄帝内经》奠定了中医护理学的基础 《皇帝内经》是我国第一部医学典籍,成书于战国至秦汉时期,全面总结了秦汉以前的医学成就。实为历代医家的经验总结和汇编。全书分《素问》、《灵枢》两部分。 基本观点有整体观、阴阳平衡观、邪正斗争观、重视预防观。 基本学说有阴阳五行学说、藏象经络学说、病因病机学说、诊法治则学说等。同时也论述了中医护理学的理论知识。 《神农本草经》与用药护理 《神农本草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药物学重要典籍,和《内经》一样,非一时一人之手笔,大约是秦汉以来

许多医药学家不断搜集,直至东汉时期,才最后加工整理成书的。全书共分三卷,共收载药物365种,其中植物药252种,动物药67种,矿物药46种。根据药物性能、功效的不同,分为上、中、下三品。 本书概括地讲述了君、臣、佐、使的药物学理论,另外还有药物的七情合和、四气五味等理论,对药物的配伍、组成方剂有具体的指导意义,对临床护理观察药效和毒性反应也有指导价值。 《伤寒杂病论》开创了辨证施护的先河 《伤寒杂病论》是汉代医家张仲景所著。 张仲景继承了《黄帝内经》等古典医籍的基本理论,以六经论伤寒,以脏腑论杂病,提出了包括理、法、方、药在内的辨证论治原则,使祖国医学的基本理论与临床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不仅奠定了中医辨证论治的理论体系,也为临床辨证施护开了先河。本书强调服药护理、饮食护理对疾病的作用,并创建一些护理技术。 华佗-医疗体育的奠基人 华佗是我国后汉时期的名医,精通内、外、妇、儿、针灸等,以外科著称。首创麻沸散,创编了“五禽戏”。其在古代气功导引的基础上,模仿虎、鹿、猿、熊、鸟等五种动物的活动姿态,创编了一套保健体操,名叫“五禽戏”,使头、身、腰、四肢等各个关节都得到活动。认为“人体欲

第十六章 常用中医护理操作

第四篇中医护理基本技能 第十六章常用中医护理操作 【重点难点】 一、针刺法 针刺法是用金属制成的针,刺激人体一定的穴位,以起到疏通经络、行气活血、调整阴阳的作用,从而达到扶正祛邪、防治疾病的目的。 (一)毫针刺法 1、适应范围适用于各种急、慢性病证。 2、毫针的结构分为五个部分:针尖、针身、针根、针柄、针尾。 3、针刺方法 (1)进针法右手称刺手、左手称押手 ①单手进针法 ②双手进针法 a指切进针法 b挟持进针法 c提捏进针法 d舒张进针法 (2)针刺的角度、方向和深度 ①针刺的角度:是指进针时针身与所刺部位皮肤表面形成的夹角。分为: a直刺:针身与皮肤成90°角,垂直刺入,适用于人体大部分腧穴,可深刺或浅刺,尤其是肌肉丰厚的腰、臀、腹、四肢部位的腧穴。 b斜刺:针身与皮肤成45°角,倾斜刺入,适用于骨骼边缘的腧穴,或内有重要脏器不宜深刺部位的腧穴。 c横刺:又称平刺或沿皮刺。针身与皮肤成15°角,横向刺入,适用于皮肤特别浅薄的腧穴。 ②针刺的方向:是指进针时和进针后针尖所朝的方向,简称针向。 ③针刺的深度:是指针身刺入腧穴部位的深浅程度。 (3)行针与得气 ①行针:又名运针,是指进针后为了使患者产生针刺感应而施行的各种针刺手法。

a提插法:就是提针与插针的结合应用,即针尖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施行上下进退的操作方法。 b捻转法:是将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用拇指与食指、中指挟持针柄作一前一后、左右交替旋转捻动的动作。 ②针感:又称“得气”,是指针刺入腧穴后,针刺部位产生的酸、胀、重、麻等感觉,并从局部向一定方向传导,以及操作者针下的沉紧感。 (4)补泻手法补法泛指能鼓舞人体正气,使低下的功能恢复旺盛的方法。泻法泛指能疏泄病邪,使亢进的功能恢复正常的方法。补泻效果的产生主要取决于机体的功能状态、腧穴的特性、针刺的手法。针刺手法是产生补泻作用的主要手段,一般轻刺激量为补,重刺激量为泻,中等刺激量为平补平泻。 (5)留针与出针 ①留针一般留针时间为10~20分钟。对一些顽固性、疼痛性、痉挛性疾病,须增加留针时间,可延长至1小时至数小时,并间歇予以行针,保持一定刺激量,以增强疗效。 ②出针 4、针刺意外的护理与预防 (1)晕针在针刺过程中患者出现头晕目眩,面色苍白,胸闷心慌,恶心,甚至四肢厥冷,出冷汗,脉搏微弱或神志昏迷,血压下降,大便失禁等晕厥现象,称为晕针。 ①原因:多见于初次接受治疗的患者,可因精神紧张、体质虚弱、过度劳累、饥饿,或大汗、大泻、大失血后,或体位不适,或操作者手法过重、刺激量过大而引起。 ②护理:立即停止针刺,将针迅速取出。患者平卧,头部放低,松开衣带,注意保暖。清醒者给饮温开水或糖水,即可恢复。如已发生晕厥,用指掐或针刺急救穴,如人中、内关、素寥、足三里,灸百会、关元、气海等穴。若症状仍不缓解,可配合其他急救措施。 ③预防:对初次接受针治者,要做好解释工作,解除恐惧、紧张心理;正确选取舒适持久的体位,尽量采用卧位,选穴宜少,手法要轻;对劳累、饥饿、大渴的患者,应嘱其休息、进食、饮水后再予针治;针刺过程中,应随时注意观察患者

中医特色护理论文题目选题参考

https://www.wendangku.net/doc/b974180.html, 中医特色护理论文题目 一、最新中医特色护理论文选题参考 1、制约中医特色护理发展的原因分析 2、在ICU中运用中医特色护理的探讨 3、重点专科中医特色护理质量考核标准的构建 4、中医特色护理在社区养老院的应用 5、中医特色护理在缓解普外科病人术前焦虑中的应用 6、中风康复期中医特色护理体会 7、进展期胃癌化疗患者的中医特色护理 8、改革目标管理模式提高中医特色护理质量 9、浅谈中医特色护理服务的内涵及实践操作 10、中医特色护理干预对慢性肾衰竭患者的影响 11、中医特色护理在骨科疼痛干预中的应用效果 12、我院实施中医特色护理的方法和体会 13、中医特色护理实践教学在养老院中的实施 14、中医特色护理技术应用于癌性疼痛护理的研究进展 15、中医特色护理在基础护理工作中的运用 16、开展中医特色护理服务的实践与成效 17、中医特色护理在单纯性肠梗阻患者中的应用 18、中医特色护理干预酒精性肝病患者酒精戒断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19、中医特色护理在急诊科的运用体会 20、中医特色护理干预高血压失眠

https://www.wendangku.net/doc/b974180.html, 二、中医特色护理论文题目大全 1、中医特色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 2、中医特色护理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临床观察 3、中医特色护理在地震伤员中的运用体会 4、以病人为中心,建设中医特色护理文化 5、86例胸痹心痛患者中医特色护理总结 6、浅谈中医特色护理 7、进展期胃癌化疗患者的中医特色护理干预分析 8、中医特色护理在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探讨 9、0级糖尿病足中医特色护理的临床观察 10、中医特色护理在突发性耳聋临床治疗中的运用 11、基层中医院开展中医特色护理的常见问题及对策 12、突出中医特色护理拓展优质护理服务内涵 13、突出中医特色护理,开展优质服务的体会 14、退变性腰椎管狭窄Coflex装置内固定术后的中医特色护理 15、中医特色护理运用于痔病患者术前焦虑的临床研究 16、TIPS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术后中医特色护理 17、中医特色护理慢性结肠炎60例临床观察 18、眩晕中医特色护理体会 19、中医特色护理思想与实践 20、探讨中医护理查房推广在提升中医特色护理中的实践成效 三、热门中医特色护理专业论文题目推荐

浅谈智能停车场未来五大发展趋势

浅谈智能停车场未来五大发展趋势 近年来,许多企业结合国内行业现状和特点开发出较高技术水平的停车设备,相关技术得到大幅提升。目前国内停车场企业约有200家,具有一定研发生产实力的企业约40家。主要分布在深圳、广州、上海、北京等经济较发达城市。 尽管如此,我国停车场管理系统行业的核心技术与设备水平仍然与国际同行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最突出的表现在于部分核心技术仍然还是国外的技术专利,比如远距离读卡技术等。 此外,行业暴露的问题还表现为系统设计不够合理,脱离行业的实际需求,造成新型停车场管理技术无法在实际应用中体现优势,甚至成为制约其发挥管理功能的枷锁。比如目前市场上最先进的平面停车场技术之一--车牌识别快速系统,理论上可以实现进出口无人看守,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因为施工或者设计等原因,出现了车牌无法自动识别的问题,需要人工补录,影响了系统功能的发挥,同时还为停车场增加了不必要的麻烦和人工、设备的成本。因此,如何提升技术研发水平和制造水平成为了行业的重要课题。 智能停车场发展趋势 停车场管理系统设备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国内各种大型或超大型商业收费停车场(机场、体育场、展览中心)、中小型商业收费停车场(酒店、写字楼、商场、剧院配套)、小区停车场等都有相应的应用,且不同的停车场对系统软、硬件的要求都有所差异。传统的停车场管理系统只解决了出入口控制的问题,对于停车场内部的停车引导、找车、快速进出等功能则鞭长莫及,而且在收费这个环节上也存在缴费方式单一、人工管理效率低下、存在收费漏洞等问题,更别说进行停车场整体的系统整合及资源优化配置了。智能停车场的发展趋势有以下几个方面: 1、停车场实现联网共享数据,打破信息孤岛,建设智慧停车物联网平台,实现停车诱导、车位预定、电子自助付费、快速出入等功能。 2、停车诱导、车位引导和反向寻车系统快速普及,目前在建的停车场越来

浅议中医护理的现状分析及未来发展方向

浅议中医护理的现状分析及未来发展方向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发展,现代护理学的理论体系加深了护理服务的内涵和拓展了护理服务的范围。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医护理发挥了一定的优势,但在很大程度和范围内还存在不足,中医护理应满足中医药学科发展,加速培养高质量的中医护理人才队伍,积极探索中医护理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寻找中医护理新的发展空间,使中医护理适应快速发展中医药事业的大发展。 1 中医护理概述 中医护理是遵循中医药理论体系,体现中医辨证施护特点的护理理论和护理技术。整体观、动态平衡观和对立统一观是中医护理理论的优势。中医护理应用“天人合一”理论指导基础护理,脏腑学说指导观察病情,经络学说指导护理技术。在认识逐步提高的基础上,确立了调和阴阳、扶正祛邪、攻补兼治的中医护理原则。这些重视调动机体平衡和康复能力的中医护理思路和方法,充分体现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有机结合的科学性和先进性,它融汇了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在中华民族长期同疾病作斗争中作出了巨大贡献,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中医一贯重视护理,主张“三分治疗,七分护理”,在数千年的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诊治疾病和护养病人的经验,其在养生保健,情志,给药,饮食与临证护理上具有自已独特的优势。“辨证施护”是中医护理工作的基本法则和特点,同时强调了“同病异护”“异病同护”的观点;提倡“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的原则,通过掌握疾病传变途经防止并发症,在疾病康复期防止病情反复,突出了中医在病因观察,病情诊断,治疗,护理,预防中的整体观,与现代医学观中的“整体性”相吻合。 2 中医护理现状 祖国医学博大精深,为人类的健康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但是,在传统文化传承的弱化和现代医学的冲击下,中医的发展有了一些滞后。但是近年来,在世界中医热的推动下,中医事业蓬勃发展,中医护理有了很大的进展,但还存在许多的问题。 2.1 中医护理人力资源缺乏 目前的中医医疗机构,中医院中的护理人员,大部分是西医护士出生,无论是理论还是技能上,对中医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明显低于中医护士。中医护理知识欠缺,知识面窄,影响临床运用,并且当前护士人数短缺,在中医医院的中医护士比例占10%左右。由于中医护理人力资源缺乏,导致了护理人员不能分层次使用。 2.2 中医护理操作开展受制约 中医临床护理通过几十年的实践,已总结出一套从理论到临床的辩证施护方法和具有中医特色的操作技术,如:针灸、推拿、火罐、穴位按压、中药熏洗、坐浴、药熨等,临床效果显著,中医临床护理正在逐步发展。大部分医院在护理管理中沿用传统护理管理制度,与新护理思想的要求不相适应,限制了护理职能的发挥和服务功能的拓展。中医操作在临床上的开展受各方面的制约,护士只是单纯医嘱的执行者,护理工作被看作是从属于医疗工作之下,并且受治疗条例的限制,护士无权自主执行护理操作。现在的各个医院里,针灸、推拿、火罐等这些中医特色的护理技术操作都由理疗科的执业医师进行,护士也无从操作,影响了专科技能的提升和护理质量的保障,制约了中医护理学科的发展。 2.3 中医护理的人员培训遇到瓶颈 为培养中医护理专业人才,中医院校开设中医护理专业,培养高级护理人才,中医护理的专业教育和在职教育已有一定模式。但是随着中医院层次的逐渐提高,院内急诊,

全国中医护理骨干人才培训体会

论著·管理实践 CHINESE COMMUNITY DOCTORS 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健康的要求也逐渐增高。健康概念的变化使护理工作范围不断扩大,促使医学模式的转变,迫切需要具有扎实的科学理论基础、精通学科研究方法、行为目标明确、掌握精湛专科技能、把握学科发展动向、专业信念坚定的高学历、高实践水平的专业人才。中医护理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操作技术,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护理技术将中医传统疗法应用于护理工作中,包括刮痧、拔罐、贴敷、耳穴埋豆、灸法、熏洗等,具有适用范围广、经济适用、易接受、疗效快、操作方便的特点。笔者有幸参加了全国中医护理骨干培训,现将全国中医护理骨干培训情况总结如下。学习情况学习内容:共轮转了6个基地,每个基地学习5d。学习第1站: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学习了《中医护理文化》《股肿-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循经按摩法在中风偏瘫康复护理中的运用》。学习第二站: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学习了糖尿病护理。第三站: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学习了《子午流注及穴位贴敷在胸痹心痛中的应用》。第四站:广东省中医院,学习了中医特色护理技术,如腹部推拿、热敏灸、平衡火罐、雷火灸等。第五站:江苏省中医院,学习了大黄调醋贴神阙;耳穴压豆干预中风失眠、高血压,中药足浴及足部按摩缓解及改善半身不遂,刮痧疗法。第六站: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学习了糖尿病护理。学习方式:培训基地的理论学习氛围轻松,老师多是专科学术带头人,讲解国内外本专科领域进展及中医护理科研题材等知识。还有问题讨论式学习,围绕临床问题和特殊案例,学员之间、师生之间相互交流、学习。学习体会通过学习提高了理论水平:笔者参加工作后,几乎以临床经验为主,没有系统地学习中医理论知识。通过本次培训中系统的理论培训学习,笔者掌握了专科理论知识,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如关于中医耳穴压豆的理论:《阴阳十一脉灸经》《足臂十一脉灸经》中有关于和上肢、眼、咽喉相联系的“耳脉”的记载。清代汪宏著《望诊遵经》中专有“望耳诊病法纲”,讨论耳郭望诊。《灵枢·口问》云“耳者,宗脉之所聚也”。通过学习解决了专业发展的困惑:现代中医护理实践的研究表明,人力资源缺乏、临床中医护理流于形式、中医 护理整体管理机制的不健全是制约中医护理发展的三大因素。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不断增强,职业的要求、对社会所承担的责任和来自中医护理发展的压力,促使毕业于西医院校在中医院工作的护士们承受着比其他医院护士更大的心理负担和精神负担。近几年国家开始重视中医护理,但其临床推广受到限制。即使开展也往往会遇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如中医基础知识枯燥,证候难辨,辨证结果因人而异,很难完全相似,难以量化;中医护理中很多操作不符合护理操作规程;中医医院在护理管理中继续使用传统陈旧的护理管理制度,限制了护理职能的发挥和服务功能的拓展;中医护理文书的记录停留在望、闻、问、切的记录上,缺少辨证施护内容的记录;开展中医护理操作时护士无权自主执行中医护理操作。而此次 的学习,基本解决了笔者在专业上的困 惑,更加坚定了中医护理在临床工作中 的应用[1]。 通过学习加强了综合素质:此次培训使笔者接受了新技术、新成果,拓宽了视野,激发了学习中医护理的兴趣及创新思维和科研兴趣,使笔者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增强了危机感、紧迫感、责任感,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中医护理特色 情志护理:中医认为情志影响疾病全国中医护理骨干人才培训体会 陈琼 408000重庆市涪陵区中医院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7.5.104 摘要本文总结了全国中医护理骨干人才培训心得体会,包括了学习情况、学习体会。此次培训有效提高了护理骨 干人才的理论知识及综合素质,有利于中医护理水平的提高和护理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中医护理;培训;耳穴压豆 Training experience of the national backbone talent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nursing Chen Qiong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 of Fuling District in Chongqing City 408000 Abstract In this paper,the author summarized the training experience of the national backbone talent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nursing,including the learning situation,learning experience.This training improved the theoretical knowledge and comprehensive quality of nursing backbone talents effectively,which was conducive to the improve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nursing level and the development of nursing career. Key word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nursing;Training;Auricular point pressing with bean (下转第169页) 167

浅谈全国中医护理骨干培训后心得体会

浅谈全国中医护理骨干培训后心得体会 摘要:本文意在通过我参加的全国中医护理骨干培训,深讨中医护理的具体特点以及其在临床中之应用来增强读者对中医护理的了解与重视,从而令全世界认识中医这一瑰宝、带动中医护理事业的发展实践与理论并行、依据有关专家的文献记录并结合实际中的临床经验、对中医护理具备的特点进行分析与概括、并对其在临床中的具体应用进行归纳和总结。最后对中医护理的培训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中医护理,整体观,辩证施护,临床应用 1 参加培训的基本情况 在培训前,我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中医三基知识和临证能力较为薄弱。我毕业于西医院校,缺乏中医基础知识、技能的系统培训。(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机会少,医师很少开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的医嘱,使我在应用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受到约束。医嘱少、实践机会少也直接影响我在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的准确程度、熟练程度,从而影响中医护理技术技能培训效果。 在培训中,学习了热敏灸,拔罐,火疗,中药热奄包,穴位贴敷,耳穴等技术。这些技术具有操作方便、使用器具简单、适用范围广和见效快的特点。对于老年病、常见病,及需长期治疗患者的治疗中有着积极作用,病人乐于接受。由于效果明显,提高了住院病人的满意度,同时促进了中医护理技术的临床应用。 2 中医护理在临床上的运用 2.1整体观在临床中的应用 对于治愈疾病我国自古便提倡“三分治、七分养”,这也与中医护理的辩证施护理念相契合,当然,优化生活环境,舒畅情志,进行合理的膳食和相应功能的锻炼也是中医护理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总之,整体观乃是使得被护理人得到科学护理的保证。而通过望、闻、问、切进行分析症候,查出患病部位、明晰疾病的性质、总结患病的原因乃是对因人制宜得出科学护理方案的手段。实际上,中医护理的科学之处便在于其能够因人而异、因病而异、进一步讲,即使是相同的疾病也可能采用不用的护理方法,反之亦然。就以发热作为例子,外感发热邪气在卫分,所以,在治疗时采取解表并通过保暖、避风、药后多穿衣物、多盖被子、取微汗降温等方式进行护理最佳;但中暑所造成的发热则采用不同的护理方法,因为此时邪气已经人气营,最突出的症状便是高热和口渴,因此在护理时最好采用降温的方式来祛病,比如,注意通风、多让患者引用西瓜汁等清凉食物进行解暑最佳。综上所述,整体辩证施护不啻为带动护理科学发展的有效措施,也是中医护理的非常重要的特色所在。

健康管理的未来发展趋势

健康管理的未来发展趋势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一大批优秀企业家和著名影视歌星相继英年早逝,使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健康管理。国家人口与健康科技发展战略也必须确定为战略前移的方针:即从治疗疾病为主导向保障健康为主导向开始转变,重预防、重保健,维护和促进健康,不得病或少得病的意识和观念不断提高。曾有人说过:“有两样东西是别人抢不走的,一个是知识,一个是健康。”知识是靠不断的积累来充实自己而获取的。而健康同样也是,是需要您平时正确的个性化的管理,科学的调养才得以维持的。 在美国有超过70%的雇主为他们的雇员购买健康管理计划。是什么因素导致人们由传统的医疗——付费模式转向健康管理呢?其实原因非常简单:那就是国民医疗花费的不断增长。据统计,现在美国每年的医疗支出超过10亿美金,而实施健康管理后则每年减少10%的花费。而在我国,国家、企业及个人在社会医疗保险方面的庞大支出也是十分惊人的。所以在我国广泛推行健康管理计划势在必行,它将为我们国家、企业和个人的幅度的减少医疗费用的支出发挥巨大作用。 当健康被大众所重视,放在金钱财富之上的时候,当健康管理被大众接受,健康产业一个新的春天又开始了!21世纪是健康管理的世纪! 趋势之一: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现代生活中,健康管理将成为企业提升生产力的“法宝”。 越来越多的企业领导人看到,企业需要的是智力、精力、体力都与企业运行相匹配的人才,“带病坚持工作者”有可能会给企业的运行发展带来一定风险,因此,企业在招聘人才时,除了考查这个人的专业技能、综合素质外,健康因素也很重要,每每招录新人时,都会派专人带新人去进行体检。在内部选拔人才时,也会将个人的健康情况作为一项重要的考核指标。同时,领导人将会对员工实施健康管理,那种“只有感到身体不舒服了才去医院看病”的状况,将随着健康管理的兴起,而逐步成为过去。 趋势之二:全球医疗卫生行业信息化的加速发展,将通过IT应用的整合,打通医疗卫生机构组织内外部的信息孤岛,极大地促进效率的提高,实现公民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 中国正在推进新一轮卫生改革。人人享有基本的卫生保健服务,是政府提出的重要目标。2007 年,区域医疗协同、社区卫生服务在国内持续升温。与此相适应,医疗、卫生、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