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历史教学论文一等奖浅谈历史教学中的创新

历史教学论文一等奖浅谈历史教学中的创新

浅谈历史教学中的创新

英国培根: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

很多人都不明白英国的著名思想家培根何以说出“读史使人明智”这句话。直到现在,还有多人都认为学习历史只不过是记忆一下过去所发生的事,为考试而学习,并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其实,这也并不意外,因为在过去很多教师都走入了历史教学中的误区:"满堂灌";学生也走着另一个误区:应试需要,实在迫于无奈。在这样的教师教与有那样的学生学,学习历史自然没有什么实际意义。然而,学习历史并非如此,反而,学好历史可以终身受用。

伴随着历史新课标改革的东风,作为中学历史教师,如何顺应时代的潮流?如何踏上改革的第一步台阶?如何突破以往的教育理念?……很多值得我们去思考,值得我们去探究。江泽民同志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新的《历史课程标准》也指出要使学生“确立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品质和实践能力。显然,时代需要有创新意识的人才,要培养有创新意识的人就要推行创新教育。那么,什么是创新教育呢?创新教育就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教育,是教育者通过教育、教学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创新品质的教育。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又如何创新呢?首先,中学历史教材包涵着大量的创新内容,历史的发展本身就是一部不断创新的历史。其次,历史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又为历史创新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新思想、新契机、新理念。因此,在历史教学中大力开展创新教育,具有独特的优势和广阔的空间。

一、历史的发展本身就是一部创新的历史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随着年代的更替,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等诸方面正是在不断改革、创新的过程中逐渐发展和完善的,可以说人类社会的每一进步和发展,都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创新活动的结果。故此,纵观历史的发展进程,历史进步发展的本质含义就是创新,历史发展的过程,就是人类不断创新的过程。在历史长河中,改革和创新的人物群星璀璨,创造和发明的事实数不胜数。古代史上,有许多神奇的创造故事,如中国的盘古开天辟地,希腊的普罗米修斯的传说等;更有许多动人的创新史实,如祖冲之计算圆周率、蔡伦改进造纸术等。近现代史上,詹天佑建设京张铁路、瓦特制成改良型蒸汽机等。特别是19世纪以来,人类的创造活动逐渐加快,创新活动已经成为时代发展的主旋律,这就使得现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生产力水平迅速提高、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历史事实表明,是创新活动使人类

社会从原始的狩猎生活发展到农耕生活;是创新活动使人类社会从农业文明过渡到工业文明和信息文明。

可见,创新活动贯穿人类历史发展的始终,是推动历史向前发展、社会不断进步的不竭动力。一部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创新史。历史教学中所蕴涵的丰富的创造因素和创新教育素材是显而易见的。苏霍姆林斯基说:“将劳动人民的强大创造精神及其对于生活、理想和追求的种种观念渗进儿童的心灵和智慧,在他们的心灵中,就会激发出为人类的创造精神、思维和技巧而骄傲的情感。”因此,在历史教学中,我们应充分利用相关的历史事实,再现历史上的一个个创新人物的活动和形象,让学生置身于创新的时代潮流和氛围之中,去体验和感悟创新,使之懂得创新对人类进步的巨大影响,创新对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作用,从而增强其创新意识、培养其创新精神。

二、突破历史教学中的教育理念

新课标下的中学历史教材涉及到的面更加广,比如文化史的书法、美术、音乐、影视等。所以,中学教师就应尽快加强自身专业知识,博览群书完善自己的同时;还要加强创新教育理论的学习,尽快摆脱传统教育思想观念的束缚,努力按创新教育的要求来规范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理念的转变包括:把以传授知识为主要任务,转移到以培养学生智能、提高创新能力为主要任务;把"满堂灌"的教育方法转变为师生的双边充分交流,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把测重学习内容和结果,转称为注重学习过程和学习的方法指导方面;把注重学生对知识的识记转移到注重学生创造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把注重优等生的培养转移为面向全体,帮助各层次学生的开发潜能,全面发展。只有教育理念的转变,才能有效地推进历史教学改革。毕竟,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是学生主动探究问题和创新活动的根本动力,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是学生自身发展和进行创新活动的必备条件;否则,深化历史改革无从淡起。

“历史课程从不同的角度揭示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过程,通过重大历史事件、人物、现象展现人类发展进程中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中学历史教材是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由编写者按照自己的理解和史学家的观点选编的,所以中学历史教材所述的历史知识是多维度的,它既有史实,如重大历史事件(现象)的发生、主要历史人物的活动、重要政治经济制度的创立和演变等;又包含史论和史法,如对历史事件(现象)、人物、制度等的评价及隐含其中的史学理论与方法。史实本身是客观的,史论则是主观的。因此,历史教材兼具客观性和主观性的特点。

2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