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二节 醛 教案

第二节 醛 教案

第二节 醛 教案
第二节 醛 教案

第二节 醛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乙醛的结构式,主要性质和用途

2.使学生掌握醛基和醛类的概念 【教学重点】乙醛的性质和用途 【教学过程】

一、乙醛

1.乙醛的分子组成与结构

乙醛的分子式是O H C 42,结构式是,简写为CHO CH 3。

注意 对乙醛的结构简式,醛基要写为—CHO 而不能写成—COH 。 2.乙醛的物理性质

乙醛是无色、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密度小于水,沸点为C

8.20。乙醛易挥发,易燃烧,能与水、乙醇、氯仿等互溶。

注意 因为乙醛易挥发,易燃烧,故在使用纯净的乙醛或高浓度的乙醛溶液时要注意防火。

3.乙醛的化学性质

从结构上乙醛可以看成是甲基与醛基()相连而构成的化合物。由于醛基比较活

泼,乙醛的化学性质主要由醛基决定。例如,乙醛的加成反应和氧化反应,都发生在醛基上。

(1)乙醛的加成反应

乙醛分子中的碳氧双键能够发生加成反应。例如,使乙醛蒸气和氢气的混合气体通过热的镍催化剂,乙醛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

说明:①在有机化学反应中,常把有机物分子中加入氢原子或失去氧原子的反应叫做还原反应。乙醛与氢气的加成反应就属于还原反应。

②从乙醛与氢气的加成反应也属于还原反应的实例可知,还原反应的概念的外延应当扩大了。

注:此处可借助flash 帮助学生理解乙醛的加成反应

(2)乙醛的氧化反应

在有机化学反应中,通常把有机物分子中加入氧原子或失去氢原子的反应叫

氧化反应。乙醛易被氧化,如在一定温度和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乙醛能被空气中

的氧气氧化成乙酸:

注意 ①工业上就是利用这个反应制取乙酸。

②在点燃的条件下,乙醛能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乙醛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O H CO O CHO CH 22234452 点燃

乙醛不仅能被2O 氧化,还能被弱氧化剂氧化。

【实验3-5】在洁净的试管里加入1 mL 2%的3AgNO 溶液,然后一边摇动试管,一边逐滴滴入2%的稀氨水,至最初产生的沉淀恰好溶解为止(此时得到的溶液叫做银氨溶液)。再滴入3滴乙醛,振荡后把试管放在热水中温热。

实验现象 不久可以看到,试管内壁上附着一层光亮如镜的金属银。 实验结论 化合态的银被还原,乙醛被氧化。

注:由于该实验在必修2中大部分学生已经做过,所以这里关键在于研究实验细节问题及方程式的书写,实验可不做。

说明:

①上述实验所涉及的主要化学反应为:

423·NH AgOH O H NH Ag

O H OH NH Ag O H NH AgOH 223232)(·2

O

H NH Ag NH COO CH OH NH Ag CHO CH 2343233322)(2

由于生成的银附着在试管壁上,形成银镜,所以这个反应又叫做银镜反应。

②银镜反应常用来检验醛基的存在,工业上可利用这一反应原理,把银均匀地镀在玻璃上制镜或保温瓶胆。

③配制银氨溶液是向3AgNO 稀深液中逐滴加入稀氨水,直到最初生成沉演恰好溶解为止。滴加溶液的顺序不能颠倒,否则最后得到的溶液不是银氨溶液。银镜反应的实验条件是水浴加热,不能直接加热煮沸。制备银镜时,玻璃要光滑洁净。玻璃的洗涤一般要先用热的NaOH 溶液洗,再用水洗净。

注意 ①这里所说的有机物的氧化反应、是指反应整体中某一方物质的反应。从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统一性上看,整个反应还是氧化还原反应,并且反应的实质也是电子的转移。

②结合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和乙醛的还原反应可知,乙醇与乙醛之间能在不同条件下相互转化:

③做本实验要注意:配制银氨溶液时,应防止加入过量的氨水,而且随配随用,不可久置。

此外,另一种弱氧化剂即新制的2)(OH Cu 也能使乙醛氧化。

【实验3-6】在试管里加入10%的NaOH 的溶液2mL ,滴入2%的4CuSO 溶液4~6滴,振荡后加入乙醛溶液0.5mL 加热到沸腾,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 试管内有红色沉淀产生。

实验结论 在加热的条件下,乙醛与新制氢氧化铜发生化学反应。

注:由于该实验在必修2中大部分学生已经做过,所以这里关键在于研究实验细节问题及方程式的书写,实验可不做。

说明:

①乙醛与新制氢氧化铜的反应实验中,涉及的主要化学反就是

22)(2OH Cu OH Cu

O H O Cu COOH CH OH Cu CHO CH 223232)(2

实验中看到的沉淀是氧化亚铜,由乙醛与氢氧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乙醛被氢氧

化铜氧化。

②实验中的2)(OH Cu 必须是新制的,制取氢氧化铜,是在NaOH 的溶液中滴入少量

4CuSO 溶液,NaOH 是明显过量的。

③乙醛与新制氢氧化铜的反应,可用于在实验里的检验醛基的存在,在医疗上检测尿糖。 ④乙醛能被银氨溶液、新制氢氧化铜这样的弱氧化剂氧化,由此可知乙醛的还原性是很强的,易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溴水等氧化剂氧化,高锰酸钾、溴水因被还原而使溶液褪色。 【思考和交流】若某有机物同时含有双键和醛基,试思考如何证明该有机物确实含有醛基?已知柠檬醛是一种既有醛基又有双键的物质,其结构简式为

,试用桌面上的药品设计出可行的实验方案验证其确实

含有醛基。

小结:乙醛的反应中“官能团转化”的基本规律:

二、醛类

1.醛的概念

分子里由烃基与醛基相边而构成的化合物叫做醛。

2.醛的分类

3.醛的通式

由于有机物分子里每有一个醛基的存在,致使碳原子上少两个氢原子。因此若烃m n H C 衍变x 元醛,该醛的分子式为X x m n O H C 2 ,而饱和一元醛的通式为O H C n n 2(n=1、2、3……)

4.醛的命名

HCHO (甲醛,又叫蚁醛)

,CHO CH 3(乙醛),CHO CH CH 23(丙醛)

(苯甲醛),(乙二醛)

5.醛的化学性质

由于醛分子里都含有醛基,而醛基是醛的官能团,它决这一着醛的一些特殊的性质,所以醛的主要化学性质与乙醛相似。如

(1)醛被还原成醇

OH CH CH CH H CHO CH CH 223223

催化剂

(2)醛的氧化反应 ①催化氧化

②被银氨溶液氧化 ①催化氧化

COOH CH CH O CHO CH CH 2322322

催化剂

O

H NH COONH CH CH Ag OH )NH (Ag CHO CH CH 234232323322 ;

②被银氨溶液氧化

③被新制氢氧化铜氧化

O H O Cu COOH CH CH OH Cu CHO CH CH 22232232)(2 ;

6.醛的主要用途

由于醛基很活泼,可以发生很多反应,因此醛在有机合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工农业生产上和实验室中,醛被广泛用作原料和试剂;而有些醛本身就可作药物和香料。 【例】甲醛又叫蚁醛,是一种无色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易溶于水。质量分数在35%~40%的甲醛水溶液叫做福尔马林,具有杀菌和防腐能力,是一种良好的杀菌剂。在农业上常用质量分数为0.1%~0.5%的甲醛溶液来浸种,给种子消毒。福尔马林还用来浸制生物标本。此外,甲醛还是用于制氯霉素、香料、染料的原料。

注意

a .甲醛的分子结构:

b .甲醛有毒,在使用甲醛或与甲醛有关的物质时,要注意安全及环境保护。

c .酚醛树脂是最早生产和使用的合成树脂。由于它不易燃烧,良好的电绝缘 性等优良性能,至今还用作电木的原料。

※是否在这里介绍合成电木的方法?引入缩聚反应?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3.2醛-教案

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认识醛的典型代表物的组成、结构特点及性质,并根据典型代 表物,认识醛的结构特点和性质。 2、掌握乙醛的结构特点和主要化学性质。 3、掌握乙醛与银铵溶液、新制C u (O H )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正 确书写。 过程与方法:1、进一步学习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 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及加工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能结合生产、生活实际了解烃的含氧衍生物对环境和健康 可能产生的影响,讨论含氧衍生物的安全使用,关注烃的含氧衍生物对环境和健康影响。 【重难点】 重点:乙醛的结构特点和主要化学性质 难点:乙醛与银铵溶液、新制C u (O H )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正确书写 一、醛 1、定义:醛是由烃基与醛基相连而构成的化合物。 2、表达式:R-CHO 3、官能团:-CHO 醛基 4、分类 饱和醛H 3C CHO 脂肪醛 按烃基种类 不饱和醛H 2C CH CHO 芳香醛 CHO 按醛基的数目 一元醛 CH 3CH 2CH 2CHO 二元醛 OHC CHO 饱和一元醛通式:C n H 2n O 5、命名: 普通命名法:与醇相似。 CH 3CH 2CH 2CHO 正丁醛 CH 3CHCHO 3异丁醛 CH 3 苯甲醛 系统命名法:①脂肪醛:选含有醛基的最长连续碳链为母体,称为某醛。 芳香醛:以脂肪醛为母体,芳基作为取代基。 ②由于醛基总是在碳链的一端,所以不用编号。 CH 3CH 2CHCHO CH 3CH 2-丁烯醛 2-甲基丁醛 3 CHCHO CH 2CH 2CHO 3-苯基丙醛

6 、物理性质:颜色:无色 状态:甲醛:气体 乙醛:液体 水溶性:低级的醛(C1~C3)易溶于水 气味:刺激性气味 7、用途:香料:P56[资料卡片]桂皮中含肉桂醛 CH CHO CH 杏仁中含苯甲醛CHO ; 工业原料:制酚醛塑料 医用防腐剂 甲醛 合成维纶的原料之一 合成醋酸等→乙醛 二、代表:甲醛、乙醛 甲醛:P56①物性:无色,刺激性气味,气体,易溶于水 ②用途:有机合成原料;35%-40%的水溶液又称福尔马林:消毒、 杀菌 ③分子组成与结构:分子式:CH 2O , 结构式:H C H O 结构简式:HCHO 或HCH O 特点:所有原子公平面 乙醛:P56①物性:无色,刺激性气味,液体,密度小于水, 沸点是20.8℃,易挥发,易燃烧,与水、乙醇互溶 ②分子组成与结构:分子式:C 2H 4O 结构式:C H C H H H O 结构简式:CH 3CHO 或CH 3CH O 等效氢:两种P56核磁共振氢谱 三、化学性质 1、加成: CH 3CHO +H CH 3CH 2OH (还原反应) 催化剂 CH 3CHO+HCN 3CHOH 2、氧化:

醛导学案完整

醛 【温故知新】 根据醇类催化氧化反应的原理,完成下列方程式 练习:分子式为C5H12O的醇中,能被催化氧化为醛的醇有 , 能被催化氧化为酮的醇有, 不能被催化氧化的醇有。 【新知识导航】 一、乙醛 1.组成与结构 乙醛的分子式结构简式官能团。 2.物理性质 乙醛是色、具有气味的液体,密度小于水,沸点为20.8℃。乙醛易挥发,能与水、乙醇、氯仿等互溶。 3.化学性质 (1)加成反应(醛基中的能够发生加成反应) 还原反应:在有机化学反应中,常把有机物分子中得或失的反应称为还原反应。(2)氧化反应: ①可燃性: ②催化氧化(在醛基中的碳氢之间插入) 氧化反应:在有机化学反应中,通常把有机物分子中得或失的反应。 ③被弱氧化剂氧化 a、乙醛银镜反应方程式及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银氨溶液的配置过程 b、乙醛与新制Cu(OH)2悬浊液反应方程式及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④被强的氧化剂氧化: 思考:乙醛______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乙醛______溴水褪色(是否加成反应?) 4.乙醛的用途及工业制法 (1)乙醇氧化法:; (2)乙烯氧化法: (3)乙炔水化法: 二、醛类 1.概念:分子里由烃基与基相连构成的化合物。 2.醛类的化学通性: 1)饱和一元醛的通式:或,由于醛类物质都含有醛基,它们的性质很相似。如,它们都能被还原成,被氧化成,都能发生银镜反应等。

第二节元素周期律(第2课时)学案(20200915091648)

学第二节 元素周期律(第 2课时) 课前预习学案 一、预习目标 预习第一章第二节第二课时的内容, 呈现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二、预习内容 (一) 1.钠、镁、铝的性质比较: 三、提出疑惑 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请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 咼考总复习同步训练 导学案 初步了解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随原子序数的增递而 (二)元素周期律 1. 第三周期元素性质变化规律: 渐 _______ O 2. 同周期元素性质递变规律: 渐 _______ O 3. 元素周期律 ( 从Na 从左 ? C1,金属性逐渐 ■?右,金属性逐渐 ,非金属性逐 ,非金属性逐

课内探究学案 一、学习目标 1. 能够理解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随原子序数的增递而呈现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2. 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实验技能。 3. 重点: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4?难点:探究能力的培养 二、学习过程 (一)Na、Mg、Al和水的反应 (二)、和盐酸的反应 (三)()2的性质 (四) 3 的性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对元素周期律有什么新的认识?说说看。 四、当堂检测 7. 用元素符号回答原子序数 11?18号的元素的有关问题 (1) 除稀有气体外,原子半径最大的是 (2) 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最强的是 (3) 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呈两性的是 (4) 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最强的是 (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能形成气态氢化物且最稳定的是 U 8. 用廉子结构剂观点说明元素性质随.总干序数的递増而呈同期性变化的回因 答: 1.从原子序数11依次增加到 17,下列所叙递变关系错误的是 () A.电子层数逐渐增多 B. .原子半径逐渐增人 C. 最高正价数值逐渐增大 D. 从硅到氯负价从-4-1 2. 已知X 、丫、Z 为三种原子序数相连的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相对强 弱是:HXO >HYO > HZO.则卜列说法正硝的是 A.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HX> HY > ZH B.非金属活泼性:Y v X V Z C.原子半径:X > Y > Z D.原子最外电子层上电子数的关系: Y=-(X+Z) 2 3. 元素性质呈周期性变化的原因是 A. 相对原子质量逐渐增大 核电荷数逐渐增大 C. 核外电子排布呈周期性变化 4. 元素的化合价呈周期性变化 2 元素X 的原子核外M 电子层上有3个电子,元素Y 一的离子核外有18个电子,则这 两种元素可形成的化合物为 A. XW B . X 2Y 3 5. A 、B 均为原子序数1?20的元素,已知 A 的原子序数为 2 + 2 n , A 离子比B 离子少 8个电子,则B 的原子序数为 A. n + 4 B .■□+ 6 n + 8 D .n + 10 6. X 、丫 Z 是3种短周期元素,其中 X 、Y 位于同一族, Z 处于同一周期。X 原子的 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 3倍。Z 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比 丫原子少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元素非金属性由弱到强的顺序为 Z V Y V X B. Y 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可表示为 HYO C. 3种元素的气态氢化物中 Z 的气态氢化物最稳定 D. 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Z > Y > X

醛教学设计

高中化学第三章第二节醛教学设计时间:2014-4 授课人:吴凤丽 课题第三章第二节醛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使学生了解乙醛的物理性质和用途,掌握乙醛与氢气的加成反 应和乙醛的氧化反应;2.使学生了解醛类及甲醛的性质和用途;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类推思维能力及归纳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乙醛化学性质的分析,类推醛类的化学性质,对学生进行“由 特殊到普遍,由普遍到特殊”的辩证法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乙醛的加成反应和氧化反应 教学难点 1.乙醛的加成反应和氧化反应; 2.有机化学反应中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概念 教学方法 1.采用导学案教学,学生提前预习课上展示的模式,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手段;2.采用对比分析、多媒体演示实验,并适时设疑等手段,,有利于 重点难点知识的突破与跨越,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同时培养学生独立 思考的习惯。3.采用了启发、对比、设疑、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观 察、分析、推理、抽象概括,从而认识乙醛的重要化学性质——加成反应和 氧化反应。 授课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导入室内装修不 合格的板 材、胶等造 成室内的空 气污染,主 要的室内杀 手是甲醛反问造成室内污染的主要气体是 什么?学生回答 贴近生活导入,有现象到 本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知识链接指导学生易 犯的错误及 对比不同点根据醇类催化氧化反应的原理,写 出以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写后自己总结加深 印象,把本节知识和上节 内容有机结合起到承上 启下的效果

知识点一 乙醛的分子结构和物理性质讲述由结构到 乙醛的性质,再 到乙醛对我们 生活的影响,尤 其是吸烟、喝酒 产生的乙醛对 身体健康的影 响,加深乙醛在 同学心中的印 象。 1、乙醛分子式:结构式:结构 简式:官能团:官能团的电子式: 2.物理性质: 乙醛是色、具有气味的 体,密度比水,沸点 是,挥发,燃烧, 能跟水、乙醇、氯仿等。 物质结构和性质 是学习的基础和 学生的掌握的重 点,增加乙醛的 危害让学生对学 习化学有一定的 积极性。 知识点二 甲醛和醛类的结构和性质介绍甲醛在生 活中无处不在 尤其在海产品、 米面加工食品、 不合格板材、胶 粘剂、洗衣店等 都能接触到,让 我们身边的人 都注意。 3甲醛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 式:甲醛是最简单的醛,也叫 醛,为色、有气味的气体, 易溶于水,它是一种重要 的,能合成多种有机化 合物。它的水溶液称为,具 有性能。 4、醛类:a、定义: b、官能团:通式: 饱和一元醛通式: c、物理性质:随碳原子数目增多, 溶沸点逐渐水溶性逐 渐 基本结构和性质 同学自己总结, 充分注重高效课 堂。教师讲解甲 醛的存在和危害 后,能让学生了 解甲醛在我们身 边存在的形式, 就会在生活中关 注化学,激发学 生学习化学的热 情。 知识点三 乙醛化学性质1、加成反应问题一、此反应 断键的位置 问题二、此反应 又叫什么反应 并举例说明 (1)加成反应。 根据加成反应的概念写出 CH3CHO和 H2加成反应的方程式。 CH3 +H2 ?→ ? 近一步加深加成 反应、氧化反应、 还原反应和氧化 还原反应的关 系,能让学生对 所学知识融会贯 通。 2、氧化反应1)和银氨溶液反应教师提出问题观看乙醛和银氨溶液反应的实验 录像并回答问题 1、实验现象 2、化学方程式 3、 银氨溶液为什么现用现配?4、氨 水是否能过量?5、能否用酒精灯 直接加热? 学生带着问题看 录像,听课,起 到边欣赏边思考 的效果 2)和Cu(OH)2看录像并回答问题 1、实验现象 2、化学方程式

第二节人的生殖导学案

河口一中初一级生物学科导学案第周第1课时 上课时间:201 2年月日星期第节备课组长签字:教研室主任签字: 重点和难点: 1.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受精的过程。 2.胎儿和母体间的物质交换。 第一部分【自主学习】1.要求学生在课前完成自主学习的1—9题。 2.课堂上学生以小组的形式交流讨论自主学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同时教师巡回指导。(10分钟) 3.学生展示5—9题(15分钟) 要求: (1)以板书的形式展示在黑板上;或者口头展示;以图片的形式展示。 (2)展示者声音洪亮,自然大方; 第二部分【知识梳理】 学生对本节课进行【知识梳理】(5分钟) 第四部分课堂小结 课题: 4.1.2人的生殖设计人:马红梅 学习目标:1. 概述男性和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说出它们的功能,描述受精过程及胚胎发育过程。 2.通过观察,识别有关的插图。 3.通过本节的学习,树立正确的伦理观和价值观;增强孝敬父母的情感。 【自主学习】 1.生殖系统:男性主要的生殖器官是,产生,分泌 女性主要的生殖器官是,能产生,分 泌。 2.受精和怀孕:人类新个体的产生要经历雌雄生殖细胞结合, 和在里融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不断进行细胞 分裂,逐渐发育,胚泡最终植入,这就是怀 孕。 3.胚胎发育:人体胚胎发育是在母体内,胚胎发育时间一般 为天左右。 4.怀孕后周形成胎儿,胎儿生活在子宫内的中,通 过、从母体中获得营养和氧。 5.请把下列几组器官和其功能相连接: 附睾产生精子,分泌雄性激素 子宫精子进入和胎儿产出的通道 阴道贮存和输送精子 睾丸产生卵细胞,分泌雌性激素 卵巢胚胎和胎儿发育的场所 6.阅读教材,组内同学讨论、研究共同完成下列任务: (1)简述男性生殖系统的组成和各器官的功能; (2)简述女性生殖系统的组成和各器官的功能; 7.精子和卵细胞是从哪相遇结合的?最终又在哪“安家落 户”发育成熟的? 8.胎儿在母体子宫内是怎样“吃喝”“呼吸”“排出废物”的? 9.胎儿与母体间的物质交换途径: 胎儿胎盘母体 【知识梳理】 睾丸精子 受精卵胚泡胚胎 卵巢卵细胞 胎儿新生儿

乙醛教案设计复习过程

乙醛教案设计

人教版高中化学新教材选修(5) 第三章烃的含氧衍生物 第二节醛 教学设计者: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2007级1班任钞莲 教学设计思路分析 一、教材分析 醛是有机化合物中一类重要的衍生物,由于醛基很活泼,醛可以发生多种化学反应,在有机合成中起着重要作用,是各种含氧衍生物相互转化的中心环节,也是后面学习糖类知识的基础。 乙醛是醛类的代表物。教材在简单介绍了乙醛的分子结构和物理性质之后,从结构引出乙醛的两个重要化学反应:乙醛的加成反应和乙醛的氧化反应,把乙醛与乙醇联系起来,并结合乙醛的加氢还原,从有机化学的反应特点出发,定义还原反应;通过乙醛的氧化反应,又把乙醛和乙酸联系起来,同时结合乙醛的氧化,给出有机化学中的氧化反应定义。让学生明确有机与无机中关于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的区别。 学好乙醛的性质,明确乙醛和乙醇、乙酸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能更好地掌握醛类及其与醇类、羧酸的关系,建立有机知识网络。因此本节课在这一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学生对有机物已有了一定的掌握,并且知道了学习有机物该从哪些方面着手,以前对烃的学习已为学习烃的衍生物打下了基础。在前一课题中对乙醇进行了学习,学生已对烃的衍生物的学习方法已经比较熟悉。通过对乙醇氧化反应,消去反应的学习,了解了有机物反应中断键的规律。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类比学习的方法。这些都为乙醛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三、教学思路分析

通过两条消息了解乙醛对人类生活的影响,进而提出学习乙醛的重要性。学习乙醛的时候,在上课初始提问书写乙醇催化氧化的化学方程式。通过分析产物乙醛和反应物乙醇结构的不同及相互关系,在温习乙醇性质的同时,启发学生思维导入新课——乙醛。通过回忆乙醇在反应中断键的规律,从而得出乙醛的结构式,结构简式,并强调醛基的书写方法。 学习了乙醛的结构,然后提出结构决定性质的规律,学习乙醛的性质。通过上面的两条消息让学生总结出乙醛的物理性质;再通过与碳碳双键类比的方法学习醛基的性质,得出乙醛能发生加成反应和氧化反应。做乙醛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的实验,从而得出乙醛具有还原性,这样就提出问题,乙醛还能与其他的氧化剂发生反应,重点讲解乙醛与银氨溶液和新制Cu(OH)2的反应。最后通过做课堂练习题来巩固本节课的内容。 教学方案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乙醛的物理性质、用途和危害。 (2)掌握乙醛的结构式、官能团的书写。 (3)掌握乙醛的加成反应和氧化反应,银镜反应实验的探究方法。 2、能力目标 (1)通过物质的结构、性质、用途三者之间的关系,提高形成规律性认识的能 力。 (2)培养学生科学的探究精神,提高学生对有机物学习的兴趣。 (3)培养学生重视运用化学实验手段解决疑问,增加学生对具体化学事物的感性 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学习方法。 3、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关注与社会生活有关的化学生活。 (2)通过乙醛银镜反应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重点难点】

《醛》的教案

第二节乙醛(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醛是有机化合物中一类重要的衍生物.由于醛基很活泼,在化学反应中易受进攻,醛可以发生多种化学反应,在有机合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中学化学中所介绍的含氧衍生物中,醛是其相互转变的中心环节 教材在简单介绍了乙醛的物理性质和分子结构之后,从结构引出乙醛的两个重要化学反应:乙醛的加成反应和乙醛的氧化反应.通过乙醛与氢气的加成反应,把乙醛与乙醇联系起来,并结合乙醛的加氢还原,从有机化学反应的特点出发,定义还原反应;通过乙醛的氧化反应,又把乙醛和乙酸联系起来,同时结合乙醛的氧化,给出了有机化学反应中的氧化反应定义.从而使学生在无机化学中所学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在这里得到扩展和延伸。 二、【学情分析】 高二(15)班学生是面上班的学生,学生的基础不扎实,理解能力有所欠缺,通过分组实验和实验现象的分析引导,让学生较直观理解反应的历程。 且学生在第二节已经掌握了乙醇的结构和性质,掌握羟基官能团的结构特点及其在化学反应中可能的变化,初步知道有机化学中用氧原子或氢原子数目的变化判断氧化还原反应。 同时在第一章和第二章的学习,开始建构“结构决定给性质,性质反映结构”的学习模式,知道学习一类物质通过学习一种典型代表物质,总结同一类物质的通性。 三、【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乙醛的结构和物理性质。 2.乙醛的化学性质和用途。 过程与方法: 1.醛基是醛的官能团,紧紧抓住醛基既能发生氧化反应又能发生还原反应的特点,掌握并从结构上理解乙醛的主要化学性质。 2.乙醛与银氨溶液、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有关实验要领。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实验探究,分组实验,培养动手能力。 四、教学重点 醛的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 五、教学难点 醛的氧化反应 2. 加入氧原子或失去氢原子的反应叫做氧化反应

第二节 运动的快慢学案 (第1课时)

第二节运动的快慢学案 (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知道什么是速度. 2.知道速度的物理意义. 3.知道计算速度的公式及其各物理量的单位. 4.会实行m/s和km/h之间的换算. 5.会用速度公式实行简单的计算. 6.速度的概念和物理意义. 7.应用速度公式实行计算. 8.准确使用速度公式实行计算. 课前预习 1.速度是表示物体_____________的物理量. 2.速度等于运动物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们用符号_____表示路程,用符号______表示时间,用符号_____表示速度,则计算速度的公式能够表示为___________.其中路程的单位是______;时间的单位是_______;速度的单位是_______.另外在交通运输中还常用_________做速度的单位. 4.1m/s=________km/h 20m/s=________km/h 108km/h=_______m/s 典型例题 例 1.1992年在巴塞罗那奥运会上,我国选手杨文意在女子50m自由泳决赛中荣获冠军,还以24.79S的优异成绩刷新了她自己保持的24.98S的世界纪录.假如她以25s的时间匀速游完全程,则她的速度是多少m/s?是多少km/h? 课堂达标 1 1.我国优秀运动员刘翔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勇夺110m跨栏金牌,成绩为1 2.91S.则他的速度是多少?如果一辆行驶中的摩托车的速度表指示为36km/h,则哪个速度比较快? 2.一架飞机在2h内飞行了1440km,则它的速度是多少? 例2.火车提速后,在北京和上海之间的运营速度约为104km/h,两地之间的铁路线长为1463km,则火车从北京到上海大约需要多长时间?

高中化学《有机化学基础》3.2醛教案新人教版选修5

第二节 醛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乙醛的结构式,主要性质和用途 2.使学生掌握醛基和醛类的概念 【教学重点】乙醛的性质和用途 【教学过程】 一、乙醛 1.乙醛的分子组成与结构 乙醛的分子式是O H C 42,结构式是,简写为CHO CH 3。 注意 对乙醛的结构简式,醛基要写为—CHO 而不能写成—COH 。 2.乙醛的物理性质 乙醛是无色、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密度小于水,沸点为C 8.20。乙醛易挥发,易燃烧,能与水、乙醇、氯仿等互溶。 注意 因为乙醛易挥发,易燃烧,故在使用纯净的乙醛或高浓度的乙醛溶液时要注意防火。 3.乙醛的化学性质 从结构上乙醛可以看成是甲基与醛基()相连而构成的化合物。由于醛基比较活 泼,乙醛的化学性质主要由醛基决定。例如,乙醛的加成反应和氧化反应,都发生在醛基上。 (1)乙醛的加成反应 乙醛分子中的碳氧双键能够发生加成反应。例如,使乙醛蒸气和氢气的混合气体通过热的镍催化剂,乙醛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 说明:①在有机化学反应中,常把有机物分子中加入氢原子或失去氧原子的反应叫做还原反应。乙醛与氢气的加成反应就属于还原反应。 ②从乙醛与氢气的加成反应也属于还原反应的实例可知,还原反应的概念的外延应当扩大了。 注:此处可借助flash 帮助学生理解乙醛的加成反应 (2)乙醛的氧化反应 在有机化学反应中,通常把有机物分子中加入氧原子或失去氢原子的反应叫 氧化反应。乙醛易被氧化,如在一定温度和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乙醛能被空气中 的氧气氧化成乙酸: 注意 ①工业上就是利用这个反应制取乙酸。

②在点燃的条件下,乙醛能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乙醛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O H CO O CHO CH 22234452 点燃 乙醛不仅能被2O 氧化,还能被弱氧化剂氧化。 【实验3-5】在洁净的试管里加入1 mL 2%的3AgNO 溶液,然后一边摇动试管,一边逐滴滴入2%的稀氨水,至最初产生的沉淀恰好溶解为止(此时得到的溶液叫做银氨溶液)。再滴入3滴乙醛,振荡后把试管放在热水中温热。 实验现象 不久可以看到,试管内壁上附着一层光亮如镜的金属银。 实验结论 化合态的银被还原,乙醛被氧化。 注:由于该实验在必修2中大部分学生已经做过,所以这里关键在于研究实验细节问题及方程式的书写,实验可不做。 说明: ①上述实验所涉及的主要化学反应为: 423·NH AgOH O H NH Ag O H OH NH Ag O H NH AgOH 223232)(·2 O H NH Ag NH COO CH OH NH Ag CHO CH 2343233322)(2 由于生成的银附着在试管壁上,形成银镜,所以这个反应又叫做银镜反应。 ②银镜反应常用来检验醛基的存在,工业上可利用这一反应原理,把银均匀地镀在玻璃上制镜或保温瓶胆。 ③配制银氨溶液是向3AgNO 稀深液中逐滴加入稀氨水,直到最初生成沉演恰好溶解为止。滴加溶液的顺序不能颠倒,否则最后得到的溶液不是银氨溶液。银镜反应的实验条件是水浴加热,不能直接加热煮沸。制备银镜时,玻璃要光滑洁净。玻璃的洗涤一般要先用热的NaOH 溶液洗,再用水洗净。 注意 ①这里所说的有机物的氧化反应、是指反应整体中某一方物质的反应。从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统一性上看,整个反应还是氧化还原反应,并且反应的实质也是电子的转移。 ②结合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和乙醛的还原反应可知,乙醇与乙醛之间能在不同条件下相互转化: ③做本实验要注意:配制银氨溶液时,应防止加入过量的氨水,而且随配随用,不可久置。 此外,另一种弱氧化剂即新制的2)(OH Cu 也能使乙醛氧化。 【实验3-6】在试管里加入10%的NaOH 的溶液2mL ,滴入2%的4CuSO 溶液4~6滴,

第二节蛋白质导学案(导学案)

第二节蛋白质导学案(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说明氨基酸的结构特点,以及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 2、概述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3、认同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教学重点: 1、氨基酸的结构特点,以及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 2、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教学难点: 1、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 2、蛋白质的结构多样性的原因。 【课前自主预习】 使用说明:①依据学习目标进行预习,完成以下内容。②用红笔做好疑难标记,以备讨论。1.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其结构通式:____________________,在 生物体中约有___________种。人体细胞不能合成的,必须从外界环境中直接获取的 氨基酸叫做______________,有种;人体细胞能够合成的,叫做____________。 有种 2.一个氨基酸分子的_____________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_____________相连接, 同时脱去___________分子的水,这种结合方式叫做_____________,连接两个氨基酸 分子的化学键(________________)叫做______________。 3.由两个氨基酸分子缩合(失去______分子水)而成的化合物,叫做__________。 由三个氨基酸分子缩合(失去_______分子水)而成的化合物,叫做三肽。由多个(n 个)氨基酸分子缩合(失去_______分子水)而成的化合物,叫做_______,通常呈______ 状结构,叫做_____________。 4.在细胞内,每种氨基酸的数目_____________,氨基酸形成多肽链时,____________ 氨基酸的________千变万化,多肽链的盘曲、折叠方式及其形成的_____________千 差万别,因此蛋白质分子的结构是相其多样的。 5.蛋白质分子在细胞中承担着多种重要功能。①构成___________________的重要物 质,称为________蛋白;②对细胞内的化学反应有________作用;③具有 _______________功能,如血红蛋白;④起_________传递作用,能够________机体的 生命活动,如胰岛素;⑤具有___________作用,如抗体;等等。可以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离不开蛋白质,蛋白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前预习自测】 1、谷氨酸的R基为—C3H5O2,在一个谷氨酸分子中,含有碳和氧的原子数分别是() A、4,4 B、5,4 C、4,5 D、5,6 2、氨基酸通式中的R基不同,决定了() A.生物种类不同 B.肽键数目不同 C.氨基酸的种类不同 D.蛋白质的种类不同 3、下列选项中,能够正确表示肽键结构的是() A、—CO—NH2— B、—CO—N2H2— C、—NH2—CO— D、—CO—NH— 4、下列叙述中,能高度概括出蛋白质功能的一项是() A、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结构物质 B、调节细胞和生物体新陈代谢的重要物质 C、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D、收缩、运输、免疫等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

2019-2020学年高中化学第四册第十二章初识生活中的一些含氧有机化合物12.3家庭装潢说甲醛教案沪科版 .doc

2019-2020学年高中化学第四册第十二章初识生活中的一些含氧有机化合物12.3家庭装潢说甲醛教案沪科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识记甲醛的分子式,掌握结构式和醛基。 (2)了解甲醛的物理性质,理解甲醛的氧化反应。 (3)了解生活中甲醛污染的危害和防治措施。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甲醛化学性质的理解,进一步使学生认识到结构决定性质的思想,使学生学会研究有机化学的科学方法。 (2)通过学生资料收集,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合作交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利用甲醛的用途和甲醛不当使用造成的危害,使学生能学会辨证地看待事物,唤起学生责任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 (2)通过甲醛超标对人体危害的知识学习,树立自我保护的意识,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领悟到化学与生活改善、生产发展、社会进步的关系。 (3)通过学生亲手进行的实验,体会严谨的科学态度将会产生美妙的结果。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1、甲醛的结构和氧化反应。 2、甲醛的危害和防治。 难点:甲醛的银镜反应和甲醛与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反应。 三、教学手段:实验和多媒体 四、学习方法:合作交流、分析归纳法 五、教学流程:

六、教学设计说明: 著名化学家戴安邦教授曾指出:“化学教学既传授化学知识和技术,更训练科学方法和思维,还培养科学精神和品德。”因此,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根据化学学科的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优化课堂教学,从三个维度目标的落实来精心设计教学过程,突出趣味性、全面性、全体性、探究性、过程性、实践性,让学生直接感受和体验探究和发现,以便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发展学生的科学能力,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具体来说,本节课我的设计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一、紧密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化学源于生产实践,又要为生产实践服务。本节课是高二新教材下册第十一章第三节的内容。整个第十一章是“认识生活中的一些有机含氧化合物”,分别介绍了乙醇、乙酸和甲醛,认识这些物质不仅对国家建设起重要的作用,而且为保护人类的生活环境,保障人们的身体健康提供了必需的知识基础。因此,本节课针对人们对甲醛的初步认识,从一则家庭装潢引发的甲醛事故说起,提到甲醛的危害,引发三个问题的思考,围绕这三个问题的解决,使学生了解甲醛的结构、性质和用途。最后回归主题“如何减少甲醛对人体的危害”。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身边处处有化学,学好化学可以改变生活,提高生活质量。 二、针对学生实际,训练学生的学习方法。 我校是一所郊区一般学校,学生的基础比较薄弱。因此在知识点的落实上我的起点较低。知识点上主要掌握甲醛的结构、物理性质和氧化反应。为了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和经验的积累获得对化学知识的感受与体验,我采用学案引导方式。在甲醛的结构上,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让学生复习乙醇氧化成乙醛的反应,再通过列表比较乙醇、甲醇、乙酸、甲酸的结构,再推断出乙醛、甲醛的结构,使学生对同系物的概念有了更深的理解,在氧化反应的2个实验处理上,也采用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用葡萄糖代替甲醛进行实验相结合,使学生体验了官能团决定化学性质,学习有机必须抓住官能团的学习思想,在组织形式上,采用小组合作交流方式完成实验和讨论,避免了学生的怯场。 三、渗透两纲教育,落实学生的科学发展观。 在课内和课外两大体系落实两纲教育是党的十六大报告和市教委明确提出的。化学作为一门隐性学科,在课堂教学设计时应有机渗透,而不牵强附会,尽量做到“润物细无声”在“润”字上下工夫。针对本节课的内容,首先用真实的案例和确切的数据分析甲醛的危害和用途,使学生能学会辨证地看待事物,并唤起学生的责任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其次通过如何减少甲醛的危害讨论交流,使学生认识到健康生活的重要性,渗透了生命教育。

第二节 细菌 导学案

第二节细菌导学案 教师寄语:科学上伟大的发现,都需要有一双敏锐的眼睛。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细菌的形态结构、生殖方式,通过与动、植物细胞的比较,推 测出细菌的营养方式。 2、水平目标:通过推测细菌的营养方式,提升逻辑推理水平。 3、情感目标:了解细菌发现过程和巴斯德的实验,认同科学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密 切相关。 重难点: 重点:细菌的形态和结构 难点:细菌的生殖。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夏天吃剩的肉汤过一段时间会变质,我们知道是因为里面有了细菌,那么,细菌是从哪里来的呢?最初,微小的细菌又是如何被发现的呢?(请同学们课下查阅资料,阅读列文·虎克发现细菌的故事。) 二、合作探究 认真阅读课本整节内容,不要放过任何细节噢,10分钟后,完成下列问题: 1、细菌的发现: (1)第一个看到细菌的人是谁?被称作“微生物学之父”的又是谁? (2)巴斯德通过著名的“曲颈瓶实验”向世人证明了什么? 2、细菌的形态、结构: ⑴细菌有哪几种形态?它们是群居生活的吗? ⑵细菌的细胞与植物细胞相比,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⑶你能推测细菌的营养方式吗?请说出你的根据。 3、细菌的生殖: (1)细菌的生殖方式是什么方式?

(2)细菌无处不在的原因是什么? 三、拓展创新 1、植物的营养方式是什么?试推测细菌的营养方式与植物有什么区别? 2、细菌的芽孢是生殖细胞吗?为什么? 四、归航拾贝(清点今天的收获!) 五、达标测试 (一)选择题 1. 外科手术器械和罐头食品的水煮消毒,都要以能够杀死下列哪项作为标准() A. 球菌 B. 芽孢 C. 螺旋菌 D. 杆菌 2.(2010韶关,37)下列生物中,属于单细胞生物且细胞内没有成形细胞核的是()A.海带 B.细菌 C.酵母菌 D.艾滋病病毒 3.在公共场合咳嗽或打喷嚏时,口腔或鼻腔的液滴喷出2米以外,对他人最大的危害是()A.在公共场合咳嗽和打喷嚏对他人不礼貌,影响他人。 B. 在公共场合咳嗽和打喷嚏,液滴容易溅到别人身上。 C在公共场合咳嗽和打喷嚏,液滴中的细菌等微小生物会随着水分的蒸发四处散布,威胁他人健康。 D.在公共场合咳嗽和打喷嚏,给人留下不好的印象。 4.下列细菌中对人类有害的是( ) A.甲烷细菌 B.乳酸菌 C.根瘤菌 D. 软腐病细菌 5、细菌的发现得益于() A 科学家的勤奋观察 B 观察者的细心 C 显微镜的出现 D 细菌分布十分广泛 6、细菌的发现者是() A 法国科学家巴斯德 B 荷兰人列文·虎克 C 中国人李时珍 D 英国人珍妮·左多 (二)非选择题 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准确,准确的画"√",错误的画"×"。 (1)细菌与藻类植物一样,它们的营养方式都属于自养。() (2)细菌没有真正的细胞核,但有DNA。() (3)细菌不属于植物也不属于动物。() (4)所有的细菌都具有鞭毛。() 2.下图为细菌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

第八章 第二节.电功率(学案)

彩田学校物理学案 第八章 电功率 第2节.电功率 班级: 姓名: 1 二、电功率 【学习目标】 1. 知道电功率的定义、定义式、单位。 2. 理解额定电压、额定功率,会区分额定功率与实际功率。 3. 会用电功率公式P=W/t 进行简单计算。 【课前检测】 1.电源是把 能转化为 能,用电器是把 能转化为 能。电流通过用电器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 能转化为 的能。 2.电功:表示 在某段电路上所做的功,等于这段电路两端的 、电路中的 和 的 。 3.电功的计算表达式: 公式中,U 表示______,用_____作单位;I 表示_______,用_____作单位;t 表示______,单位用______;W 表示 ,用 作单位。 4.并联在电路中的两个电阻R 1>R 2,在相同的时间内,电流做的功W 1 W 2。(填>、<或=) 【课堂导学】 【学点一】电功率(阅读教材41-42页内容,回答下面问题。) 1.观察电能表铝盘的转动,你会发现,在使用灯泡时铝盘转的____,而使用电热水器时转的____,说明铝盘转得快慢和______________有关。 演示:分别拿一只60W 和一只200W 的灯泡,接在电路上,你会发现电能表铝盘走得快慢_______。 2.电能表铝盘走的快慢不同,表示用电器消耗的电能的 不一样。 3.物理学中用“__________(electric power )”表示用电器消耗电能的 (即电流做功的快慢),其符号是“_____”,单位是“_____”,简称“ ”,单位符号是“_____”,前面提到的60W 和200W 说的就是灯泡的___________。 4.电功率更大的单位用_________来表示。其符号是:______,换算关系:1kW=______W 。 5.常见的电功率值:(阅读42页“小资料”) (1)功率达1000W 的大功率用电器有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2)功率为500W 左右的中等功率用电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功率约0.5W 的用电器是 (4)功率不足1mW 的用电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6.电功率的定义:单位时间(1s )内所消耗的电能。电功率是用来表示电流做功 的物理量。 电功率的计算公式是 ;变形式有: 、 ;其中P 表示 , 单位是 ( ),W 表示 ,单位是 ( ),t 表示 ,单位是 ( )。 在用上述公式计算时,各物理量的单位要符合统一规定:只有用电器在1 内消耗的电能是1 时,其电功率才是1W 。(1J/s=1 ) 【学点二】千瓦时的来历(阅读42-43页内容,回答下面问题。) 1.千瓦是__________的单位,千瓦时是_______的单位,二者的意义完全不同。 2.电能与电功率的关系:由t W P 可得W= _________,t=________。 3.千瓦时的含义:1千瓦时是_______为________的用电器使用________所消耗的电能。如果电功率的单位用kW ,时间的单位用h ,那么电能的单位为 。 即 W=Pt=1 kW×1 h = 1 kW · h= W× s= J 【学点三】额定功率 1.一只100W 的灯泡在不同的电压下工作,它的电功率是 的。 2.实验表明,用电器实际消耗的功率随着加在它两端的电压的增大而 。 3.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的电压叫做 ,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的功率叫做 。 由I=U/R 推导公式 W =

第二节《物质组成的表示》导学案

第二节物质组成的表示第一课时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了解化学式的意义。 2、知道一些常见元素的化合价,记忆常用元素的化合价。 3、熟知化合价规则,并能根据化学式求某元素的化合价。 4、掌握根据化合价书写化学式。 二、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化学式的意义教学难点根据化合价书写化学式 三、课前预习: 1、叫化学式,化学式不仅可以表示一种物质,还能表示,以及。 2、在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是由决定的,在化合物中, 为零,在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 3、有时候,不同元素的原子之间相互化合是靠各自提供电子,形成来实现的,这种情况下,化合价的数值就是。 4、为什么有些元素有可变化合价? 四、学习过程: 1、化学式H2O表示哪些意义?符号2H2O表示什么意义? 2、阅读课本P83“常见元素的主要化合价”表,完成“活动天地”4-3中的各题。 (常见元素的化合价需记忆,你能总结出化合价的记忆口诀吗?) 常见元素化合价顺口溜: 一价氢锂钾钠银,二价氧镁钙钡锌, 铜汞一二铁二三,碳锡铅在二四寻, 硫为负二正四六,负三到五氮和磷, 卤素负一、一、三、五、七, 三价记住硼、铝、金。 观察常见元素的主要化合价,金素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价各有什么特点? 3、阅读课本P89活动天地4-4中的内容,思考讨论:已知元素的化合价如何写出化学式? 练一练:已知氧化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3,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请你按步骤书写氧化铁的化学式。 五、课堂练习: 1、判断正误: ①在H2O中,氢为1价,氧为2价。() ②一种元素只能表现一种化合价。()

③金属元素一定显正价,非金属元素一定显负价。( ) 2、含磷洗涤剂因含Na 5P 3Ox ,大量使用会造成水污染。已知该化合物中磷元素的化合价为+5价,则x 的 值为( ) A 、5 B 、7 C 、9 D 、10 3、下列化合物中,含有+7价元素的是( ) A 、KClO 4 B 、K 2MnO 4 C 、KClO 3 D 、H 3PO 4 4、说出下列物质中各元素的原子个数比: H 2O NH 3 CH 4 通常,一种元素的原子能够与其他元素的原 子相互化合的比例,与 有关。 5、标出下列物质各元素的化合价。 MgO H 2O MgCl 2 K 2O AlCl 3 6、(1)在化合物中,各元素的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____。 (2)在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 7、根据已知元素的化合价,求未知元素的化合价。 NO -22 H +1NO -23 N H +13 SO -22 H +12SO -24 Na +12S 8、根据名称写化学式: 二氧化硫、五氧化二磷、一氧化碳、氧化钾 六、达标测试: 1、下列符号既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一个原子,还能表示一种单质的是( ) A 、O 2 B 、Mg C 、H D 、C 60 2、下列几种物质是按氮元素化合价规律排列的:NH 3 N 2 NO ( ) N 2O 4,则括号内的物质应该 是( ): A 、N 2O B 、N 2O 3 C 、NO 2 D 、HNO 3 3、指出下列符号中“2”的含义: ①2H ;②H 2O ; ③Mg 2+ ;④CaO -2 ; ⑤2CO 。 5、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和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是 。 6、已知氢元素为+1价,氧元素为-2价。标出下列物质中各元素的化合价。 CaO , NaOH , H 2SO 4, Cu , H 2S , K 2O 第二节《物质组成的表示》第二课时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了解相对分子质量的含义 2、掌握根据化学式计算相对分子质量、化合物中各元素的质量比,以及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3、准确掌握有关化学式计算,规范书写格式。 二、重点和难点: 根据化学式的有关计算 三、课前预习: 就是相对分子质量。 例如水的相对分子质量= 。 四、学习过程: 根据化学式我们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计算,请同学们先阅读课本P90, 讨论总结:相对分子质量、物质组成元素的质量比及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 化合物中各元素的质量比=各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对应的原子个数之比=各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总和的最简整数比 例:求硝酸铵(NH 4NO 3)中各元素的质量比

人教版有机化学醛乙醛导学案及当堂检测第一课时

高二化学导学案编号: 第二节醛 第一课时乙醛 主备人:审核人:组长:级部主任:时间: 【学习要求】 1、掌握乙醛的结构及乙醛的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 2、了解醛类和甲醛的性质和用途。 3、了银氨溶液的配制方法。 【自主学习】 (一)分子结构 醛的官能团 分子式,结构简式,结构式 (二)物理性质 (三)化学性质 1、氧化反应 ④燃烧 2、加成反应

有机物的氧化反应 有机物的还原反应 【预习自测】 1.某学生做乙醛还原性的实验,取l mol/L的硫酸铜溶液2 mL和0.4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 4 mL,在一支试管里混合后加入0.5 mL 40%的乙醛溶液加热至沸腾,无红色沉淀,实验失败的原因是 ( ) A. 氧氧化钠的量不够 B.硫酸铜不够量 C. 乙醛溶液太少 D.加热时间不够 2.洗涤做过银镜反应的试管,最好选用试剂 3.取5.8 g某种饱和一元醛与足量的银氨溶液混合,加热充分反应后析出21.6 g金属银则该醛为 ) A.甲醛B.乙醛C.丙醛D.丁醛 4.在实验室中不宜长期存放,应在使用时配制的溶液是() ①氯水②银氨溶液③Na2CO3溶液④氢氧化铜悬浊液⑤Na2SO3溶液⑥硫化氢水溶液 A.只有②④ B.除③之外 C.只有②④⑥ D.全部 5.乙醛使高锰酸钾溶液或溴水褪色。 【课堂探究】 一、乙醛 1.乙醛的结构 分子式:C2H4O 结构式:结构简式:CH3CHO 官能团:—CHO或(醛基) [思考]a:乙醛的结构简式为什么不能写成CH3COH? b:醛和酮的区别与联系有哪些? C:饱和一元醛的通式如何? 2.乙醛的物理性质 乙醛是无色、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密度比水小,沸点20.8℃,易挥发,易燃烧,能和水、乙醇、乙醚、氯仿等互溶。 3.乙醛的化学性质 A:氧化反应: [思考]1、将乙醛滴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现象:; 2、在学习过的有机物中,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有哪些? 注意: 醛不但能被氧气氧化,还能被一些弱氧化剂,如、氧化。 (1)银镜反应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