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八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归纳

八上知识归纳 重点

1、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记忆)

根本原因:为了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或英国极需对外开辟商品市场和强占原料产地,打开中国大门。直接原因(导火线):林则徐的禁烟运动。其他原因:英国要保护鸦片走私。

2.对中国近代史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理解(理解)

鸦片战争前,中国在政治上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清政府行使全部主权;鸦片战争后,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中国的领土主权、司法主权、关税主权开始遭到严重破坏,一个国家的主权部分不能自主了,政治上受到帝国主义的控制和奴役,这是“半殖民地”。“半封建”要从经济上看。鸦片战争前,中国是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占统治地位;鸦片战争后,外国商品大量涌人中国,使中国的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逐步解体,这时资本主义因素发展起来,既存在封建经济,又有资本主义经济,出现多种经济形式并存的局面,同时出现了新的阶级,即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

3.结合有关史实说明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记忆划线部分)

解题思路:新疆地区汉代被称为“西域”,最早的管理可追溯到西汉时期设立西域都护,此后的唐朝、清朝都加强对这一地区的管辖。 答案提示:(1)张骞通西域后,西汉政府于公元前60年,设立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从此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的管辖。(2)唐朝时,唐太宗和武则天在新疆地区先后设立了安西都护府、北庭都护府,作为管辖西域的最高行政和军事机构。(3)清朝乾隆时,平定了大小和卓分裂祖国的叛乱后,设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清朝军队驻扎新疆各地,设置哨

解题思路:鸦片战争以后,中英《南京条约》及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严重影响到中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性质,因此,从这些方面同鸦片战争前的情况进行对比。答案提示:1840年至1842年鸦片战争以中国的失败告终,清政府被迫同西方侵略者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给中国社会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主要表现在:(1)政治上,鸦片战争前,中国是一个独立的主权国家,是封建社会。鸦片战争后,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中国领土主权丧失,国家主权完整遭到破坏。

(2)经济上,鸦片战争以后,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品倾销中国市场,使中国的家庭手工业遭到破坏,自然经济开始解体。(3)社会性质上,中国从封建社会逐步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即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更加尖锐,还增添了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并且这一新的矛盾成为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两对主要矛盾的存在,决定了中国人民必须担负起双重革命任务,要同时反对外国侵略者和本国封建统治者。中国历史进入反帝反封建的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鸦片战争(理解) 、《南京条约》与《马关条约》的比较(理解)

(1)在内容上有许多相似之处:都有割让土地的要求;都有赔款的要求;都有开辟通

商口岸的要求。 (2)两者都是不平等条约,都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负担。但是,《马关条约》对中国的损害要远远大于《南京条约》,从割地面积、赔款数额、通商口岸的位置都可以看出这一点。《南京条约》的签订,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进行商品侵略打开了大门;《马关条约》的签订,开辟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进行资本输出的时代。最大的

(1)《辛丑条约》是中国与英、美、俄、意、奥、日、德、法等帝国主义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而《马关条约》是中国单独与日本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2)《马关条约》的赔款是白银2亿两,而《辛丑条约》的赔款却猛增到4亿5千万两,且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进一步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 (3)《马关条约》中有割地、增开商埠、在各地开设工厂的条款,《辛丑条约》中没有相关的条款,但却严重破坏了中国的国防,进一步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使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4)《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的程度,而《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相同点:①内容上:都有赔款的要求。②影响上,三者都是不平等条约,都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负担,都破坏了中国的主权独立,逐渐沦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2)不同点:①签约国:《南京条约》是中国单独与英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马关条约》是中国单独与日本签订的不平等条约,《辛丑条约》是中国与英、美、俄、意、奥、日、德、法等帝国主义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②内容上:A 、《南京条约》的赔款是2100万元,《马关条约》的赔款是白银2亿两,而《辛丑条约》的赔款却猛增到4亿5千万两,且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进一步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 B 、《南京条约》有协

定关税的条款;《马关条约》中有在各地开设工厂的条款,开辟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进行资本输出的时代;《辛丑条约》中没有相关的条款,但有“清政府保证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的条款,严重破坏了中国的国防,进一步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使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③影响上:《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马关条约》大大加

9

中英《南京条约》、中日《马关条约》与《辛丑条约》的内容及影响(记忆)

(1)《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主要内容有:割香港岛给英国

(中国领土主权受到严重破坏);赔款2100万元(加重中国人民的负担);开放广州、厦

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便利了英国对中国的经济掠夺);英商进出口货

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破坏了中国的关税主权和贸易主权)。影响:加剧了

中国人民的负担,便利了列强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加剧了中国人民的负担,便利了列强控

制中国的经济命脉总之,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从封建社会逐步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2)《马关条约》:内容: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

湖列岛给日本,(使中国的领土主权进一步受到破坏);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加剧

了中国人民的负担,更有利于列强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

为商埠(使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内地,便利了日本及其他帝国主义国家掠夺中国

最富庶的长江流域特别是江浙两省的财富,进一步加速了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解

体);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有利于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进行资本输出,严重阻碍了

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影响:《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

大大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3)《辛丑条约》主要

内容有: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

负担,使清王朝的经济长期受制于列强,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清政府保证严禁中国

人民参加反帝活动,(这样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清政府拆毁大沽炮

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这样使清政府在军事上也

失去了自主权,不但破坏了中国的驻军权,更有利于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深入到清朝统治的

心脏地带,而更便于列强直接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活动);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严重破坏了我国的外交权,更有利于列强控制清

政府的内政外交)。《辛丑条约》诸条款中最能体现清政府是“洋人的朝廷”(或清政府

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的是“清政府保证严禁中国人民参加任何形式的反帝

运动”。影响:《辛丑条约》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

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0、列强发动的主要侵华战争(记忆战争名称、时间、侵略国)

(1)鸦片战争(1840——1842年):英国发动。主要在中国东南沿海进行,是清政府

同西方资本主义的第一次较量,最终清政府屈服了。(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

年):英、法等国发动,美、俄为帮凶。战争主要在广东和北京、天津地区进行。(3)甲

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日本强大之后,企图以朝鲜为跳板侵略中国而挑起与中

国的战争。战争主要在朝鲜、黄海、辽东半岛、山东半岛进行。(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

——1901年):1900年,由英、法、美、俄、德、日、意、奥八国联合发动。战争主要在

京津进行,北京被再次攻陷。(5)20世纪的中日战争:①局部侵华战争(1931——1937

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占东北三省,“一·二八”事变后日本侵占上海,1935年

日本扩大对华北的侵略。②全面侵华战争(1937——1945年):1937年,日本制造“七七”

事变,发动了蓄谋已久的全面侵华战争。战争主要在华北、华东、华中、华南地区进行,

中华民族奋起抵抗。1945年抗战取得了伟大胜利。

11.有人说是洋务运动真正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你同意这一说法吗?请说明

理由。(理解)

解题思路:近代化是指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变,其核心内容是用机器

生产代替手工劳动。洋务运动正是在以“自强”“求富”为旗号,创办了一批近代的企业、

学校,建立海军等,因此它真正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答案提示:同意。理由:(1)

洋务派以“自强”为口号,采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又以“求

富”为口号,开办了一些民用工业,开始使用大机器生产。(2)筹建了南洋、北洋、福建

三支新式海军。(3)创办了一些新式学堂,培养了一批近代外交、军事和科技人才。

、比较戊戌变法与同时期的日本明治维新的异同点及认识。(理解、运用)

(1)相同点:①历史背景相同:都遭到了资本主义国家的入侵,面临着日益严重的民

族危机;②领导阶级相同:都以最高统治者为首。(2)不同点:①时代背景不同:中国戊

戌变法时期,世界资本主义已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开始瓜分中国,不愿意中国强大起来;

国内的封建顽固势力掌握着清朝实权。而日本明治维新时期,世界正处于自由竞争的资本

主义时期,从而使明治维新有一个很好的国际环境;国内的幕府极端孤立,日本的倒幕派

推翻了幕府的封建统治,为变法扫除了障碍。②变法的领导者及其实力不同:中国是具有

资产阶级倾向的知识分子和士大夫,依靠没有实权的光绪皇帝进行变法,力量比较薄弱;

而日本是具有革新精神的中下级不共戴天,推翻了幕府的封建统治,明治天皇拥有实权,

力量强大。③改革措施及落实情况不同:明治维新的措施得力有效,戊戌变法的措施大部

分无法落实。④结果不同:中国的戊戌变法仅维持了103天就失败了,而日本的明治维新

取得了成功,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的危机,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日本强大起来,走上了

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注:以上①②③点是中国戊戌变法失败、日本明治维新成功的原

因)(3)认识:改革就意味着一种新事物要代替旧事物。在这个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各种

阻力。社会要发展,就必须要排除制约发展的因素。变革要想成功,就要敢于果断,并注

意发动群众。目前中国正在进行改革,事实证明,改革促进经济的发展,没有改革就没有

发展。

13.有人说“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革命成功了”;也

有人说“辛亥革命只是赶走了一个皇帝,剪了一条辫子,没有达到它预期的目标,革命失

败了”。那么,辛亥革命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请你结合课文知识,谈谈你的看法。(理解)

解题思路:本题是对辛亥革命的评价,两种观点分别是从不同的角度对它评价,前者

注重于它的成果;后者着眼于它的实质性的结果(影响),都有一定的道理。

答案提示:两种说法都有道理。这是从不同的角度对辛亥革命所作的评价。辛亥革命推翻

了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从这方面看,辛亥革命是成功了;但这次革命并没有达到它所预期的目标即没能从根本上改变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对中国的统治,没有真正实现民族独立、民主政治和民生幸福。而且革命的果实最终被袁世凯窃取了,之后出现了军阀割据混战的局面,中国仍然是一个贫穷、落后、分裂、混乱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

14.同盟会的政治纲领与三民主义的关系。(理解)

解题思路:两者并无实质上的区别,要注意三民主义的核心是什么?驱除鞑虏的含义。答案提示:(1)二者有联系又有区别:同盟会是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政治纲领。三民主义是孙中山对同盟会纲领的阐述和概括,也是同盟会政治纲领的另一种表达方式,二者并无原则上和实质上的区别。 (2)对三民主义的分析与评价:①三民主义中的民族主义,就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孙中山把民族主义作为革命政纲的首要部分提出,矛头直指清朝政府,是因为清政府已经完全成为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工具,推翻清政府,也就是打击了直接威胁中华民族生存的帝国主义。同时也为“建立民国”即民权主义制造了前提。这些主张是正确的、革命的。但它容易把人们的仇恨集中指向满族统治者,忽视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斗争。②民权主义就是在推翻满清政府后,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这就打破重建汉族君主政权的传统溉念,有利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但它主要指向清朝皇帝与贵族,而不是反对整个封建统治阶级,甚至还对汉族地主阶级抱有幻想。③民生主义即“平均地权”,表明孙中山对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的关心,但由于不触动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所以在实际上也是做不到的。这都反映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3)三民主义是当时一面鲜明的民主革命的旗帜,是孙中山

15.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的联系与区别(理解)

联系:(1)

两者都发生在北洋军阀统治时期,都是针对北洋军阀政府的反动政策而发

起的运动。(2)两者都属于中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组成部分,都是进行思想大解放

和寻求救国救民道路的运动。区别:(1)领导者不同:前者主要由激进民主主义知识分子

领导,后者是由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为指导者。(2)指导思想不同:前者以

“民主和科学”、达尔文的进化论为其指导思想,后者则以马克思主义为其指导思想。(3)

运动的基本力量不同:前者主要是知识分子,范围不大,后者在运动中工人阶级以独立政

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且表现出巨大的力量。(4)影响不同:前者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促使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后者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并与工人运动相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

16、新文化运动和辛亥革命在反封建方面的异同(理解)

分析时,首先应明确辛亥革命包括政治、经济、思想文化诸多方面的内容,而新文化

运动仅侧重于思想文化方面,在次基础上从反封建这一角度进行比较:(1)不同:辛亥革

命时期,革命派批判过保皇思想,但没有彻底批判封建思想;新文化运动作为反封建的思

想文化运动,其深刻性和彻底性大大超过辛亥革命,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使

人们的思想得到了空前的解放。(2)相同:两者都是思想文化领域和政治领域里的反封建

运动,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

17、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的性质。(记忆)

(1)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2)戊戌变法是一次自上而下的

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3)辛亥革命是一次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4)

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的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18、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三次思想解放潮流。(记忆)

(1)戊戌变法(思想启蒙运动)传播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资产阶级民主思想,

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2)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

和的观念深入人心。(3)新文化运动(思想大解放运动)促使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

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创造了条件。十月革命的胜利,让中国的先进知

识分子看到了希望,看到了新世纪的曙光。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从此,用马克思主义为

19.为什么说五四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义革命的开端? (理解)

民主革命在中国历史上分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其不同就在于旧民主

主义革命由资产阶级领导,以建立资本主义社会和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为目的,反对外国

侵略和本国封建统治。而新民主主义革命由无产阶级领导,以建立新民主主义社会和各革

命阶级联合专政的国家为目的,进而建立社会主义社会,即是无产阶级领导人民大众反对

帝国主义和反对封建主义的革命。从性质和任务上分析: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

帝国主义和彻底地反对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但它并没有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

务,这证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妥协性。这一任务,只能由无产阶级代替资产阶级完成。

从领导力量上分析:五四爱国运动中,中国无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中国先进知识分

子成为骨干力量,显示了新的伟大力量。从世界革命的范畴上分析:五四爱国运动发生

在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之后,是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的一部分。从作用上分析:五四爱国

运动起了推动、宣传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进一步传播的作用,为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准备了条

件。

以上各项都是以往历史所不具备的新因素,五四爱国运动后,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

20.如何理解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理解)

解题思路:这题是主要对五四运动性质的理解。“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是指将斗

争的矛头直指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彻底性”主要体现在无产阶级的斗争如口号和五四

运动取得初步胜利的成果。答案提示:五四运动虽然没有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但由于爱国学生的斗争,在运动高呼“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等;特别是无产阶级登上政

治舞台,成为运动的主力军,迫使北洋军阀政府接受释放被捕的学生,罢免卖国贼的职务,

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这里所说的“彻底性”是对五四运动

斗争的坚决性而言的。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有什么联系? (理解)

解题思路:五四运动从思想上、组织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答案提示:

五四爱国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成立早期组织奠定了思想基础;五

四爱国运动中的骨干和领导,为中国共产党成立早期组织奠定了干部基础。所以,五四爱

22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这个“新”主要指什么? (理

解)

解题思路:从新的领导力量、指导思想、新的奋斗目标分析。答案提示:有了新的领导力量,中国工人阶级及其政党,即中国共产党;有了新的指导思想,即马克思主义;有了新的奋斗目标,即实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属于新的革命范畴,即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23、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比较。(理解)

相同点:(1)社会性质:都发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革命任务:都是反帝反封建。(3)革命性质:都属于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不同点:(1)时间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是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这一历史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指从1919年五四运动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一历史时期。(2)领导阶级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阶级是资产阶级;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阶级是无产阶级。(3)指导思想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是资产阶级的平等、自由思想的民主共和观念,没有先进的科学理论作指导,提不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而新民主主义革命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4)革命前途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要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在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之后进入社会主义社会。(5)革命发展和群众发动的深度、广度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纲领不彻底,群众发动不充分,土地问题不能彻底解决;新民主主义革命提出了彻底的革命纲领,广泛发动群众,解决了民主革命的中心问题即土地问题。(6)结果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有胜利的一面,但最终果实被窃取,革命任务没有完成,社会性质没有改变,从这一意义上讲是最终遭到了失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成为社会主义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结果。(7)所属的革命阶段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属于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新民主主义革命发生在俄国十月革命之后,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24.1927年秋收起义后,毛泽东为何要将部队带到农村去建立革命根据地?

解题思路:分析到农村去建立革命根据地,既要分析秋收起义队伍进攻大城市受挫,更要结合当时中国的国情分析。答案提示:(1)中国革命一直以俄为师,俄国十月革命道路是由城市到农村。而毛泽东却率领秋收起义队伍去井冈山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这主要是由于不同的国情决定的。俄国当时是帝国主义链条中薄弱的一环,中国却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无产阶级力量弱小,加之南昌起义后南下广东受阻;秋收起义开始对,攻占了一些县城,但由于城市敌人力量较强,起义军损失严重;(2)当时城市敌人力量强大,在敌强我弱、革命处于低潮的情况下,攻打大城市是不可能的。而以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作为落脚点,是一种以退为进的策略,有利于保存和发展革命的力量,这是当时中国

(理解)

.为什么说遵义会议是我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理解)

解题思路:本题是考查分析问题的能力。分析转折点要全面,要从会议召开的背景、内容和影响等三个方面的转折去分析。答案提示:(1)遵义会议是党和红军处于十分危急的情况下召开的。王明实行“左倾”路线,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开始长征时又屡屡受挫,根据毛泽东的提议,红军放弃去布有重兵的湘西,改向敌人力量单薄的贵州,于1935年1月攻占了贵州重镇遵义城。接着,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

(2)遵义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会议全力解决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取消了博古在军事上的指挥权,肯定毛泽东的正确主张。会后确定军事上由毛泽东、周恩来等负责指挥。,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3)遵义会议开创了革命胜利发展的新局面。会后,在毛泽东领导下,红军打破了敌人的围追堵截。1935年10月红一方面军到达陕北,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会宁会师,长征胜利结束。随着全国抗日救亡运动不断高涨,共产党逐步建立起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现了第二次国共合作。

26.武装起义、创建革命根据地和土地革命三者之间的联系(理解)

要反对国民政府的反动统治,必须进行武装斗争,进行武装斗争,就要有人民自己的军队,人民军队要站住脚跟,必须有革命根据地,而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人民军队的壮大,都离不开广大农民的支持,正是土地革命把广大农民从几千年的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下解救出来。

27.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理解)

解题思路: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答案提示:事变发生后,中华民族面临着两个前途,一是由此引发新的内战,这会削弱全国抗日力量,推迟全国抗战的发动,从而有利于日本的侵略;二是由此结束l0年内战,推动国民政府共同抗日。共产党从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和抗日大局出发,确定了和平解决事变的方针。中共派周恩来为首的代表团赴西安调停。经过各方努力,蒋介石接受了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表现了中共以民族大义为重的立场,对当时中国时局的

.为什么西安事变能得以和平解决? (理解)

解题思路:本题是分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原因。要进行全面分析,其和平解决是当时中国国内外各种进步力量共同斗争的结果。答案提示:(1)从民族利益方面分析:中日民族矛盾已成为主要矛盾,和平解决有利于团结全民族力量,共同抵御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维护民族独立,争取民族解放;(2)从中共方面分析:符合中共团结抗日,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有利于结束长期内战的形势;(3)从国民党方面分析:促使了国民党营垒的进一步分化,粉碎了国民党内亲日派扩大内战的阴谋;(4)从人民愿望方面分析:迫切需要结束十年内战,实现全民族的抗战;(5)从国际方面分析:英、美、苏三太国,都希望利用中国力量牵制日本侵略以维护自己的利益,都不愿中国陷入内战。。

29.比较国共两党的两次合作。(理解)

解题思路:1924——1927年国共第一次合作,1937——1945年国共第二次合作。对于国共两党两次合作的比较,可以从合作的名称、背景、任务、方式和成果等多个方面进行比较。答案提示:(1)背景:第一次是以阶级矛盾为主;第二次时中日民族矛盾是主要矛盾。(2)任务:第一次是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第二次是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3)名称:第一次是革命统一战线;第二次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4)方式:第一次是党内合作,共产党放弃了革命的领导权;第二次是党外合作,共产党有自己的组织、武装,掌握着革命的领导权。(5)成果(或作用):第一次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巩固了广东革命根据地,促进了工农运动的蓬勃发展;第二次为抗日战争胜利提供了保障,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

30.正确认识国共关系及其经验教训(理解)

国共两党的关系史,是我国近现代史的重要内容。1924年至1949年,国共两党关系经历了大革命时期的“合作”、土地革命时期的“分裂”、抗日战争时期的“合作”、解放战争时期的“分裂”四个阶段。“分则两伤”,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要在中国消灭剥削阶级和剥削制度;1927年后的国民党成为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代表。阶级性质的不同,决定两党势不两立。国共长期分裂,内战不断。并导致日本帝国主义乘虚而入,国共分裂,给中国带来深重灾难。抗战结束后,两党内战又起,国民党败逃台湾,海峡两岸长期对峙,致使中华民族至今尚未完成统一大业。但我们应该看到:国民党是挑起分裂的罪魁。“合则两利”。民族的独立统一高于一切。大革命时期,北洋军阀的统治是黑暗的统治,中国人民与北洋军阀的矛盾成为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为此,国共合作,各革命阶层团结奋战,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30年代,日本侵华威胁到中华民族的生存。国共两党为民族独立统一再次合作,并肩抗战,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中国的国际地位也因此提高。经验:过去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两伤”;因此,今天要积极推进第三次国共合作和海峡两岸的统一,这对整个中华民族都是有利的。共产党与台湾党派要求大同,存小异,积极推行“一国两制,和平解决”的总方针。

31.中国抗日战争的特点是什么? (理解)

解题思路:从战争性质、抗日力量、国共合作等多方面分析。答案提示:(1)以国共合作为基础,包括了全国各阶级、各阶层、各民族的一场民族战争。(2)既是反法西斯战争,又是民族解放战争,具有双重性。(3)两个战场、两条抗战路线的并存是显著特点之一。国民政府坚持片面抗战路线,共产党坚持全面抗战路线。(4)中共在抗战中起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中共倡导并作出巨大让步,最终促成了抗日民族统战线的建立,制定并贯彻

了全面抗战路线和持久抗战方针,坚持敌后抗战始终不动摇,不退缩,成为相持阶段消耗日军的生要力量。中共以斗争求团结,始终高举抗日大旗,维护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存在。(5)以弱胜强。这是中国人民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6)持久性。

32.某班级在探讨“抗日战争胜利主要原因”的主题班会上,同学们各抒己见,有的说是蒋介石正面战场的抗战;有的认为是共产党的敌后抗战;有的认为是美国投放原子弹、苏联出兵作战……。你的观点是什么?请简要分析。(记忆)

解题思路:本题是考查分析问题的能力。抗战的胜利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答案提示:上述同学们的观点都不够全面。抗战胜利的根本原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下的全民族的团结与共同抗战。(1)从性质上看: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一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战争,是正义的战争。(2)从战场上看:国共两党在第二次合作后,实现全民族抗战。国民党组织正面战场,共产党组织敌后战场抗战,两个战场相互配合,抗击日军。(3)从参战群体看:国民党爱国官兵英勇抗战如台儿庄战役;尤其是在共产党的号召和领导下,全民族抗日觉悟迅速提高,使日军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4)从国际上看:中国的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部分,得到国际友人的支持如白求恩大夫;还有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大力支持,如苏军出兵中国的东北,美军投放原子弹,都加速了中国抗战的胜利。

33、近代史上日本发动的两次侵华战争,其背景、结果和原因的不同点。

(1)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背景: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结果: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屈辱的《马关条约》。它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原因:客观原因:日本是一个黩武的资本主义国家,侵华阴谋已久;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弱国,总想避战求和。主观原因:清政府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妥协投降;清军军纪败坏,军备废弛,指挥失误,闻风即溃。(2)抗日战争:1931-1945年。背景:日本为摆脱经济危机,1931年9月18日发动“九一八事变”;1937年7月7日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结果:日本被迫无条件投降,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取得了伟大胜利。原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全民族的抗战(根本原因);国共两个战场相互配合,尤其是敌后战场抗日根据地军民的英勇作战;爱国官兵的奋战;国际进步人士的支持;爱国华侨的支援;中国共产党坚持抗战,采取维护和巩固扩大统一战线的政策;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各个战场的相互配合。(记忆名称、理解)

34.比较魏源和严复思想的异同(理解)

(1)相同点:都敢于面对现实,要求改变现状,学习西方的长处。 (2)不同点:①时代背景:魏源生活在鸦片战争时期,参加过抗英战争,目睹侵略军的残暴和清政府的腐败。严复生活在戊戌变法时期,甲午战争的失败,给他以很大震动。认为要救国,只有效法西方,推行维新改革。②思想内容:魏源著《海国图志》,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严复翻译《天演论》,阐述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世道必进,后胜于今”的进步观点。③影响:魏源的思想启迪着人们去面对现实,放眼环球,去重新认识世界,探索救国之路。严复的思想打击了封建势力,启发了中国知识界探索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经

35、近代中国人民的抗争(记忆名称、理解、运用)

(1)农民阶级: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2)爱国官兵的英勇斗争:A、禁烟运动:1839年林则徐在虎门销烟,标志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伟大起点。B、鸦片战争:林则徐在广州领导抗英斗争。C、边疆地区新危机:左宗棠收复除伊犁以外的新疆地区。

D、甲午中日战争:平壤战役:左宝贵战死;黄海战役:邓世昌英勇战斗,与舰同沉;辽东战役:徐邦道率部抵抗;威海卫战役:丁汝昌英勇抗日,宁死不降。

E、抗日战争:1936年张学良、杨虎城“兵谏”蒋介石,要求抗日;1937年,卢沟桥守军奋起抵抗;1937年,八路军取得平型关大捷;1938年,李宗仁指挥台儿庄战役;1940年,八路军发动百团大战。(3)学生运动:1919年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4)工人运动:1919年五四运动中,中国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并发挥巨大作用。

36、近现代中国各阶级及各政治派别等先进力量救国救民的探索(理解运用)

1、地主阶级各派别:(1)地主阶级抵抗派(改革派)(地主阶级知识分子):①林则徐是“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②魏源著《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2)地主阶级洋务派:以奕訢、曾国藩、李鸿章为代表,在“自强”“求富”的口号下,开展洋务运动(19世纪60——90年代),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未使中国富强起来,但它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工业企业,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2.农民阶级:主要进行了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

3.资产阶级: (1)严复和《天演论》:严复以西学理论鼓吹变法,震动了当时中国的思想界,推动了维新运动的发展。(2)资产阶级维新派:康有为、梁启超掀起的维新变法运动(即戊戌变法或百日维新,1898年),主张救亡图存,维新变法,走资本主义道路,建立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专政。(3)资产阶级革命派:以孙中山为首,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使民主共和国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4)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知识分子(资产阶级激进派):陈独秀、李大钊等人为代表,掀起的新文化运动是一场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它激发了广大青年追求新思想的热情,促使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新出路,在近代中国掀起了一场思想解放的风暴,为马克思主义传播创造了条件。

4、无产阶级:A、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党的创立时期(1921-1924年):制定民主革命纲领。大革命时期(1924-1927年):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土地革命时期(1927-1937年):开创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召开遵义会议;和平解决西安事变,促使第二次国共合作初步形成。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年):坚持全面抗战路线,开辟敌后战场,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夺取抗战胜利。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年):推翻国民政府统治,解放全中国。过渡时期(1949-1956年):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制定“一五”计划,完成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十年全面建设时期(1956-1966年):召开“八大”,正确认识国内主要矛盾,提出经济建设的总任务;但在实践中偏离了八大的路线,轻率发动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造成三年经济困难局面;党中央调整国民经济,不久,国民经济基本好转。十年文革时期(1966-1976年):“左”倾错误发展到以阶级斗争为纲,十年动乱。B、以邓小平为代表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探索:中共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战略决策,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C、以江泽民为代表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的探索: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

2018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总结 第一课早期的人类——北京人 一、元谋人 1、我国最早的人类 2、时间:距今约170万年 3、地点:云南元谋县 4、生产生活:会制造工具,知道用火。(人与动物最主要的区别的 是能否会使用工具) 二、北京人 1、时间:距今约70万——20万年 2、地点:北京周口店龙骨山上 3、生产生活:能制造和使用打制石器;会使用天然火,并且还会长 期保存火;使用简单的语言;过群居生活。 4、北京人的特征:前额低平,眉骨粗大,颧骨突出,鼻骨扁平,嘴 部前伸,脑容量比现代人小。(保留着猿的某些特征) 1、想一想,北京人是怎样得到火的? 雷电起火,堆积物高温起火。 2、远古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等内容我们都是怎样认识到的? 通过考古学家考古,对远古人类遗址的残留物或骨化石进行鉴定、分析得到的。 3、人类是由古代(类人猿)进化而来的,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 的根本区别。 1 梁程安整理东津一中2017年9月

第二课原始农耕生活 一、半坡居民的生活 1、时间:距今约6000年 2、地点:黄河流域,陕西西安东部半坡村一带 3、住所:半地穴式圆形房屋(优点:防风沙,抵挡风雨,可取暖) 4、农业:以粟为主 5、手工业:制造彩陶、纺织、制衣 6、畜牧业:猪、狗等 二、河姆渡人的生活 1、时间:距今7000年左右 2、地点:长江流域,浙江余姚 3、住所:干栏式房屋(优点:防潮通风,防蛇虫鼠疫,防洪水猛兽) 4、农业:以水稻为主的水田农业,以骨耜耕种。 5、手工业:陶器,简单玉器,原始乐器骨哨,象牙雕刻 6、畜牧业:猪、狗、水牛。 三、原始农业的发展 1、发现我国最早的人工栽培稻。 2、黄河流域是栽培粟的最早起源地。 3、原始农业兴起于中国黄河、长江流域。 4、原始农业由最初的“刀耕火种”,发展到耒耜等翻土工具进行耕 种,提高了农业生产水平。 5、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是原 始农业兴起发展的重要标志。 2 梁程安整理东津一中2017年9月

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1-5课) 一、主要的侵华战争 1、鸦片战争(道光帝时)时间:1840-1842年 背景:鸦片输入目的――英为了改变中英贸易中的不利地位 禁烟运动――1839年6月3日至25日林则徐虎门销烟 结果:1841年英军占领香港岛,1842年签订《南京条约》 影响: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第二次鸦片战争(咸丰帝时)时间:1856-1860年 罪行:1860年10月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结果:与英、法分别签订《北京条约》。俄国割去15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3、甲午中日战争(光绪帝时)时间:1894-1895年 背景:1894年日本出兵占领汉城 经过:1894年在朝鲜开战,邓世昌在黄海之战中牺牲 罪行:日军在旅顺进行大屠杀;1895年日军占领威海卫,北洋海军全军覆没。 结果:1895年李鸿章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 台湾爱国志士徐骧、刘永福打击日军,反对割台 影响: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光绪帝时)时间:1900-1901年 背景:义和团运动的发展威胁帝国主义在华权益 经过:1900年英俄德美日法意奥八国联军从天津攻入北京 结果:1901年清与英俄德美日法意奥、比利时、荷兰、西班牙11国签订《辛丑条约》 影响: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的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为在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二、签订的主要条约 条约名称签订时 间 战争、签订双方内容影响 《南京条约》1842年鸦片战争、中英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 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 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 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中国开始 沦为半殖 民地半封 建社会 《马关条约》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 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 两;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增 辟通商口岸。 大大加深 了中国半 殖民地化 程度。 《辛丑条约》1901年八国联军侵华战 争 英、俄、德、美、 日、法、意、奥、 比利时、荷兰、西 班牙11个国家 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以海关 等税收做担保;清政府保证严禁人 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 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 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 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 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中国完全 沦为半殖 民地半封 建社会 三、中国人民反封建反侵略的斗争(农民阶级) 1、太平天国运动(反帝反封)1851-1864年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归纳整理

(画线部分是重点,背熟,未画线部分用心看即可) 第一课鸦片战争 1、鸦片战争原因:根本原因(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直接原因(虎门销烟) 2、时间(1840年------1842年) 3、鸦片战争结果:清朝战败,签订中英《南京条约》。 4、中英《南京条约》时间?(1842年)内容? (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 5鸦片战争影响?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6、(1840年的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7、(《南京条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8、虎门销烟时间是1839年6月。林则徐是(民族)英雄。他是禁烟第一人。 9、通过鸦片战争的学习吸取的教训(落后就会挨打) 10、英国获得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和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房的权利是在(《虎门条约》)。 第二课第二次鸦片战争 1、第二次鸦片战争原因(西方列强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2、第二次鸦片战争侵略者是(主犯:英法帮凶:美俄)。 3、火烧圆明园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时间是(1860年),侵略者是(英法)。 4、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俄国侵占中国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 5、中国近代史上割地最多的条约是(《瑷珲条约》)。 6、将九龙司地方一区割給英国的是(《北京条约》)。

第三课太平天国运动 1.太平天国运动原因(鸦片战争的失败,进一步加深了清政府的统治危机,阶级矛盾日益尖锐) 2.太平天国运动开始标志(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金田村发动武装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3.太平天国初步建立起政权组织的标志是(永安封王)。 4.1853年定都(天京),是原来的南京。太平军建立起与清朝对峙的政权。 5.太平天国运动中颁布的两个纲领性文件是(《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但都没有实行。 6.太平天国运动军事上进入全盛时期是(西征)。 7.太平天国运动运动的转折点是(天京事变) 8.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标志是(1864年,天京陷落)。 9.太平天国运动历史意义(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沉重打击了清朝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全

八年级《中国历史》上册复习资料 第1课鸦片战争 1.中国与西方国家进行的第一次正面交锋:鸦片战争 2.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 原因:为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打开中国市场 后果:使许多白银流入英国,加剧了中国的贫弱。同时,鸦片还严重摧残吸食者的体质。鸦片的输入,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的灾难。 3.要求禁烟最坚决:林则徐当时清朝皇帝:道光帝 4.虎门销烟:时间:1839年6月领导人:林则徐地点:广州虎门海滩 意义(影响):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振奋了民族精神,维护了民族尊严,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5.鸦片战争:⑴时间:1840.6~1842.8 ⑵直接原因:中国的禁烟运动 ⑶根本原因:英国决意打开中国市场 ⑷结果: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⑸影响: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6.《南京条约》: ⑴内容:①割香港岛给英国中国领土开始造破坏);②赔款2100万元;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 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④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注意:最能反映 西方列强侵略特点和要求、对中国民族经济危害最大: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 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⑵影响:是中国近代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割地破坏了中国领 土和主权的完整;赔款增加了人民的负担,协定关税破坏了关税自主权。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 史的开端。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 1.第二次鸦片战争: ⑴目的:西方列强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⑵时间:1856.10~1860.10 ⑶发动者:英法联军⑷帮凶:美俄 2.列强的罪行: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⑵俄国割占我国大片领土 3.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⑴太平天国运动:①时间:1851~1864年②领导人:洪秀全③爆发地点:广西桂平金田 ④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城太平军 ②抗击洋枪队:李秀成 第3课收复新疆 1.1878年收复除伊犁外整个新疆:左宗棠 2.左宗棠收复新疆: 结果:粉碎了英俄分裂我国西北领土的阴谋,维护了国家的统一。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行省,巩固了我国的西北边防 意义:①历史意义:粉碎了英俄分裂我国西北领土的阴谋,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促进了新疆的开发;巩固了祖国的西北边防 ②现实意义:证明了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 1.甲午中日战争: ⑴时间:1894~1895年⑵目的(主要原因):为实现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的梦想。 ⑶主要战役:①黄海大战:北洋舰队的致远舰管带邓世昌率全舰官兵英勇奋战

八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6课戊戌变法时间:1898年 (1)背景:《马关条约》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2)序幕——“公车上书” ①时间:1895年春②地点:北京③人物:康有为、梁启超以及各省1300多名参加会试的举人 ④目的:请求拒和、迁都、变法⑤结果:未上达光绪帝。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3)发展——维新思想的传播 ①组织学会:强学会等②创办报刊:上海的《时务报》;天津的《国闻报》等 ③代表人物:梁启超、严复(进化论思想)等,推动了维新变法思想的广泛传播。 (4)高潮——“百日维新” ①时间:1898.6.11——9.21 ②标志: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实行变法 ③内容: 政治上——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经济上——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 文化上——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京师大学堂) 军事上——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 (5)结果——戊戌政变(变法失败):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等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搜捕维新人士,废除变法诏令。(“戊戌六君子”:谭嗣同、刘光第、林旭、杨锐、杨深秀、康广仁。) (6)失败原因:①变法触动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利益②寄希望于无实权的皇帝身上。③资产阶级维新派力量过于单薄,脱离人民群众。(妥协性、软弱性)(7)历史意义:①是一场救亡图存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②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最突出)。 (8)启示:资本主义的改良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不同阶层的救亡图存运动 阶层地主阶级资产阶级 洋务派维新派革命派激进派 主张师夷长技 变法图强三民主义民主科学探索洋务运动百日维新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特点学习西方技术 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学习西方思想文 化 君主立宪制共和制 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层层深入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全册)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 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一、元谋人 1、发现地点:云南省元谋县; 2、生活年代:距今约170万年; 3、生活情况:能制造工具,知道用火; 4、发现意义: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二、北京人 1、发现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 2、生活年代:距今约70万—20万年; 3、体貌特征:上肢与现代人相似,能够直立行走,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使用打制石器、木棒;(生产工具) 4、生产生活状况采集、狩猎; 会使用天然火,会保存火种; 5、社会组织:过群居生活,原始社会。 6、地位: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 三、山顶洞人 1、遗址:位于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距今约三万年; 2、体貌特征:已经具有现代人类的特征; 3、生产工具:磨已掌握钻孔光技术和磨制技术(骨针); 4、观念:已经有了审美的观念。

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 我国古代关于农耕的传说: (1)伏羲氏:结网捕鱼,创立八卦; (2)神农氏:教民播种,尝遍百草。 一、半坡人的生活和河姆渡人的生活: 二、原始农业的发展 1、兴起时间:约公元前7000年至公元前5000年。 2、兴起地区:黄河、长江、淮河等流域; 3、标志: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 4、意义: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看图:课本第6页半坡居民原始复原图和第8页河姆渡居民复原图: (1)河姆渡原始居民为什么要建造干栏式房屋呢? 姆渡人生活在长江流域,因为南方地区潮湿温热,既能通风防潮,又可防蛇虫之害。 (2)半坡原始居民为什么要建造半地穴式房屋? 半坡人生活在黄河流域,气候干旱寒冷,风沙大,居住半地穴式房屋,既可以抵风挡雨,又可以保暖。 (3)两种房屋结构的不同,是由什么决定的,说明了什么? 是由不同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决定的。说明当时的人们已经能够与自然协调发展,已经能够适应自然环境。 (4)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人类的生产生活必须要顺应大自然的规律,做到因地适宜、科学合理。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复习提纲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1课鸦片战争 1.鸦片的走私:19世纪前期,中国的对外贸易处于出超地位,为了改变这种局面,英国进行鸦片走私。 2.虎门销烟:1839年6月,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全部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虎门销烟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气焰,表明了中国人民维护民族尊严的决心。3.鸦片战争(1)根本原因: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2)战争经过:1840年6月,英国舰队封锁珠江口,挑起鸦片战争;1841年,英军强占香港岛;1842年8月,清政府向英军求和。 4.《南京条约》 (1)地位:这是近代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2)内容:《南京条约》可归纳为“五亿(议)港元” (1)“五”指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2)“亿(议)”指英国商人在华进出口货物应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3)“港”指割香港岛给英国; (4)“元”指中国赔款2100万银元。 附件中英国获得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等特权。 5.1844年,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获得了比英国更多的在华特权。 6.影响: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完整和主权独立,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 1.战争爆发: 1856年,英国法国以“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为借口,挑起了新的战争。英法发动战争完全是为了进一步扩大侵略权益,故称“第二次鸦片战争”。美、俄是帮凶。 2.列强罪行:(1)火烧圆明园: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火烧圆明园。(2)俄国割占中国领土:19世纪下半期,沙俄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攫取中国领土达150多万平方千米,是近代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 3.签订条约 (1)《天津条约》:各国公使常驻北京;增开十处通商口岸;外国人可往内地游历、通商、传教;对英、法分别赔款400万和200万两白银。 (2)《北京条约》:承认《天津条约》继续有效;加开天津为商埠;割让九龙的一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归纳整理(完美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整理 中国历史第一册 第1课祖国境内的原始居民 【知识要点】 【难点解析】 1、想一想,北京人是怎样得到火的? 雷电起火,堆积物高温起火。 2、远古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等内容我们都是怎样认识到的? 通过考古学家考古,对远古人类遗址的残留物或骨化石进行鉴定、分析得到的。 【重点考点】 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 2、(山顶洞人)已会人工取火。 3、(山顶洞人)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还会制作骨针。 4、(火)的使用,增强了人们适应自然的能力,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大进步。 5、人类是由古代(类人猿)进化而来的,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 6、简答山顶洞人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 ①.北京人的模样保留猿的某些特征,而山顶洞人则与现代人基本相同. ②.北京人只会打制粗糙石器,山顶洞人则已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 ③.北京人只能使用天然火,而山顶洞人已会人工取火。 ④.北京人过着群居生活,山顶洞人则生活在血缘关系结合起来的氏族里。 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 【知识要点】 [难点解析] 1、河姆渡原始居民比北京人,山顶洞人在生产生活上有哪些进步? 河姆渡居民已使用磨制石器,用耒耜耕地,种植水稻,他们住着干栏式的房子,过上定居的生活,已挖掘水井,饮水更加方便,还饲养了家畜,会制作陶器,并能制作简单的玉器和原始乐器。 2、大汶口的墓葬里,为什么有了随葬品?

大汶口时期,农耕经济有了很大发展,财富增多,氏族首领凭借权力拥有较多财富,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出现。人死后,私有财产随葬,企图继续享受生前的富足生活。 [重点考点] 1、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方式是(定居)生活。 2、河姆渡居民居于(长江)流域,受湿润气候影响,居民住(干栏)式房屋;半坡原始居民居于(黄河)流域,属内陆地带,干旱地区,受气候影响,居民多住(半地穴)式房屋。 3、河姆渡居民开始种植(水稻)半坡原始居民开始种(粟)。 4、列举我国原始农耕时代几项世界性贡献(之最) (1)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2)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 (3)我国是世界上很早就种植蔬菜的国家。 第3课华夏之祖 【知识要点] 1、炎黄战蚩尤----涿鹿之战 2、华夏民族的形成 (1)黄帝和炎帝部落结盟,形成日后的华夏族。 (2)后人称自已为“炎黄子孙,华夏儿女”。 3、“人文初祖”-----黄帝 相传黄帝建造宫室,制作衣裳,还教人们挖井,发明舟车,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础。 相传嫘祖发明养蚕缫丝,仓颉发明文字,伶伦编乐谱。 4、“禅让”制度---推举部落联盟首领做继承人的做法。 5、夏朝的建立----我国历史第一个王朝(奴隶制王朝) (1)时间:公元前2070年 (2)建立者:禹(从部落联盟首领变为奴隶制国家的国王) (3)标志: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开始。 [难点解析} 1、你觉得尧、舜、禹有什么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尧生活简朴、克已爱人,舜宽厚待人、以身作则,禹与人民同甘共苦、无私奉献。 2、世袭制与禅让制有何区别? 禅让制是我国原始社会部落联盟推举联盟首领的办法,开始于尧担任部落联盟首领时。王位世袭制是指一个家族世世代继承王位或帝位,或父死子继,或兄终弟及的制度。它的确立是我国从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社会的重要标志之一,是一个重要的历史变革。 [重点考点】 1.炎黄战蚩尤的战役是(涿鹿之战)。 2.(黄帝)被称为“人文初祖”。 3.我国历史第一个王朝是(夏朝),建立于公元前(2070)年,建立者是(禹)。 4.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开始的标志是(夏朝的建立). 5.尧舜禹时期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方法是(禅让制)。 第4课夏、商、西周的兴亡 [知识要点] 一、夏、商、西周三朝更替表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归纳 第1课: 1、19世纪上半期,英国成为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为了打开中国的商品市场,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2、1839年6月3日,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全部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林则徐是中华民族的英雄。 3、中国近代的第一场战争:1840年,英国政府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1842年英国政府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的条约——中英《南京条约》。(关天培——虎门海战) 4、《南京条约》的内容: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 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交纳的税款,中国必须同英国商定。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第2课: 1、1856年至1860年,英法联军为主凶,美俄为帮凶,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2、1860年,英法联军占领了北京城,并抢劫、火烧我国的建筑艺术精品——圆明园。 3、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趁火打劫,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让了中国东北和西北共15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4、1851年,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爆发,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组成“洋枪队”镇压太平军。在浙江慈溪的战斗中,天平军击毙“洋枪队”统领华尔,严惩了洋枪队。 第3课: 1、19世纪60至70年代,控制印度的英国和与新疆接壤的俄国,都想争夺新疆,新疆面临危机。 2、1865年,中亚浩罕国派陆军司令阿古柏率兵入侵新疆。英俄支持阿古柏伪政权,俄国还直接出兵占领伊犁。 3、1875~1878年,左中棠率兵收复新疆(除伊犁外)。19世纪80年代,中俄签约,中国收复伊犁。 4、1884年,为了加强西北边疆的管理和防务,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 第4课: 1、1894年,日本挑起了侵略中国的甲午中日战争。1895年,签订了《马关条约》。

新版八年级上下册历史知识点总结

《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 第1课鸦片战争(1840--1842) 中国近代史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到1919年的五四运动 这中国近代历史发展有三条基本线索:(1)世界资本主义的侵华战争;(2)中国人民的反抗与斗争;(3)中国社会各阶层探索近代化道路。 一、背景:欧美资本主义的迅速崛起,清朝封建统治的日趋衰落。 二、原因 1、P.2根本原因:19 世纪上半期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成为资本主义工业强国,迫切要求开拓国外市场。 2、直接原因(导火线):林则徐虎门销烟(1839.6.3---25 广州) 3、其它原因:①在正当的中英贸易中,白银大量流入中国。②吸食鸦片可以使人上隐,鸦片贸易可以获取暴利。 3、林则徐虎门销烟(1839.6.3——25) (1)P.3原因:鸦片贸易对中国的危害:财政危机;军队战斗力削弱;官吏腐败;百姓家破人亡。 (2)P.3意义:1839年6月3日,林则徐领导的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和决心,成为无愧的民族英雄。(淮安人关天培虎门抗敌) 三、★★P.4结果:清政府战败,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主要内容如下(割地、赔款、开五口、协关税) ①割香港岛给英国;②赔款2100万元;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④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中国近代历史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四、失败的根本原因:中国封建制度的落后和清政府的腐败无能。 五、★★P.5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一、P.7根本原因:西方资本主义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二、实质: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三、列强侵华罪行 1、P.7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1860年)洗劫了中国许多珍贵文物(总值超过六百万英镑)。 (十二生肖铜兽头) 2、P.8俄国侵占我国大片领土(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 四、结果:中国的领土和主权遭到进一步破坏。 五、影响:进一步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六、P.10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太平天国运动期间,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成立了由美国人华尔统领的“洋枪队”,太平军在青浦大败洋枪队,1862年9月在浙江慈溪击毙华尔。 第3课收复新疆 一、新疆以前的历史 1、(七上P.83)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新疆正式隶属中央管辖,成为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唐朝时在新疆设置安西都护府(唐太宗)和北庭都护府(武则天)。 3、(七下P.111)清朝乾隆帝时平定了大小和卓分裂祖国的叛乱,设置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包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 二、★★左宗棠收复新疆 1、P.12背景:阿古柏侵占新疆,西北塞防告急;俄英勾结阿古柏,共同破坏中国主权。 2、P.13概况: 1875年,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1878年除伊犁外,新疆重新回到祖国怀抱,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 3、意义:左宗棠收复新疆,使新疆地区不再受外敌侵占,维护了祖国统一,符合中华民族利益。 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 一、根本原因:日本在明治维新后迅速强大起来,走上了军国主义的对外扩张道路。 二、P.16导火线:日本侵占朝鲜 三、主要战役:黄海大战、威海卫战役、辽东半岛战役。 四、P.16典型事例:黄海大战中的邓世昌(“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1894年9月黄海海战中,北洋海军致远舰管带邓世昌,沉着指挥,在船身严重倾斜的情况下,勇撞日舰“吉野”,以身殉舰。 五、★★结果:中国战败,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 P.17内容:A、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B、赔款白银二亿两;C、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D、增开通商口岸。 六、失败的根本原因:中日社会制度的差距和清政府的腐败、落后。 七、P.17甲午战争的影响: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化程度 第5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一、背景:①根本原因: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世界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度,政治经济发展出现不平衡,开始了新一轮的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的斗争,在中国掀起了瓜分狂潮。 ②导火线:义和团提出“扶清灭洋”,斗争矛头直指帝国主义。 二、P.20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和八国联军侵占北京(1900年8月中旬) 三、★★P.21---22《辛丑条约》的内容及影响 (1)内容 ①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外国人控制中国海关长达半个多世纪) ②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③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④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2)P.22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对中国的影响: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从此, 府完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 第6课洋务运动——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1、P.28背景和原因;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国门,清政府内外交困,中国的部分开明地主开始睁眼看世界,他们在同外国资本主义的交往中,深刻感受到中西之间的经济和军事差距。 2、思想基础:“师夷长技以制夷”(魏源) 3、P.28时间:19世纪60年代—90年代

初一历史知识点归纳梳理

初一历史知识点归纳梳理 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是元谋人,距今约 170 万年。北京人距今约 70-20 万年,保留猿的特征, 但手脚分工明显,能制造和使用工具,使用打制石器。最早掌握人工取火技能的是——山顶洞人。 3. 华夏之祖

禅让制:将部落联盟首领的位子传给贤德之人,其基本原则是“选贤与能”。 禹死后,把王位传给他的儿子启,使世袭制度代替禅让制,“家天下”取代了“公天下”。约公元前 2070 年,禹建立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建立。约公元前 1600 年,汤战胜桀,夏朝灭亡,商朝建立。公元前 1046 年,商、周在牧野大战。商灭,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又称镐京,历史上叫西周。 1.公元前 770 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2.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同时改革军制,组建强大的军队,以“尊王攘夷”为号令,逐步成为春秋第一霸主。 3.公元前7 世纪后期,晋楚双方城濮大战后晋文公 成为中原霸主。百年后,楚庄王做了中原霸主。 4. 相关成语:一鼓作气、退避三舍、问鼎中原、一鸣惊人、卧薪尝胆 5. 争霸实质:为了争夺土地、人口和支配别国的权力,获取周天子过去享有的政治经济特权。 6. 争霸影响:争霸战争给人民带来了灾难,但诸侯国减少,民族交往增多,客观利于国家统一。 1.战国七雄按东南西北到中间的顺序排列为齐、楚、秦、燕、赵、魏、韩。 2.发生于公元前 260 年,秦、赵之间决定性战役是长平之战。长平之战使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挡秦国。 3. 相关成语:围魏救赵、纸上谈兵、完璧归赵、负荆请罪、朝秦暮楚、合纵连横

八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

八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总结 (中国近代史:1840年——1949年) 第1课鸦片战争(英国VS中国)(时间:1840——1842) 1.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直接原因:为了扭转中英贸易逆差。 2.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倾销工业品,掠夺原料。 3.导火线:虎门销烟:1839年,林则徐被道光帝派往广东进行禁烟。 4.鸦片战争的开始:1840年6月,英国军舰封锁珠江口,进行武装挑衅。 相关战争: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督战虎门,壮烈牺牲;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5.1842年8月,中英《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 约。)主要内容:中国割让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 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在华进出口货 物应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6.1843年,南京条约附件:领事裁判权和片面最惠国待遇等特权。 7.1844年,又签订了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 8.鸦片战争影响: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 代史的开端。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9.启示:落后就会挨打 10.课后补充: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林则徐。 魏源:编著《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VS中国)(时间:1856——1860年) 1.目的: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的市场。 2.发动者:英法联军,帮凶:美俄(以调停为名)。 3.借口:英国以“亚罗”号事件为借口。 4.1858年,清政府与英、法、美、俄签订《天津条约》:各 国公使常驻北京;增开十处通商口岸;外国人可往内地游历、 通商、传教;对英、法分别赔款400万和200万两白银。 5.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6. 开天津为商埠;割让九龙的一部分给英国;赔偿英、法军费 各800万两。 7.沙俄趁火打劫: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了中国领 土达150多万平方千米,是近代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 *其中割占领土最多的是《瑷珲条约》(黑龙江以北60多万平方千米),此外,还签订了《北京条约》、《勘分西北界约记》(占西北地区44万)等不平等条约。 第3课太平天国(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农民起义。) 1. 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金田村领导太平天国运动(又称为金田起义)。起义军称“太平军”;建号“太平天国”。 2.永安建制:洪秀全为天王,在永安分封了杨秀清、萧朝贵、冯云山、韦昌辉、石达开等人为王,奠定了太平天国政权的基础。 3.定都天京:1853年占领南京改为天京,定为都城,建立起与清朝对峙的政权。 建国纲领:《天朝田亩制度》“有田同耕,有饭同食,……”(并没有真正落实)

人教版新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部编版)知识点总结整理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整理 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1课鸦片战争(1840-1842) (道光帝在位) 一、鸦片走私与林则徐禁烟 (一)鸦片走私 1、原因:19世纪上半期,英国成为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为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英国把侵略矛头指向中国。 2、根本目的:打开中国市场 3、直接原因:扭转对华贸易的逆差 4、后果:使许多白银流入英国,加剧了中国的贫弱。同时,鸦片还严重摧残吸食者的体质。鸦片的输入,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的灾难。 (二)林则徐禁烟 1、背景:白银大量外流,直接威胁到清政府的财政;腐蚀统治机构,清政府更加腐败;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毒害中国人民的身心健康。 2、目的:维护清王朝的封建统治。 3、林则徐虎门销烟的经过 (1)人物:1838 年底,道光帝派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赴广州查禁鸦片。 (2)时间:1839年6月3日至25日 (3)林则徐禁烟措施:①派人暗访密查②缉拿烟贩③强迫外商交出鸦片二百多万斤④虎门销烟 (4)虎门销烟: (1)时间:1839年6月领导人:林则徐地点:广州虎门海滩 (2)意义(影响):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振奋了民族精神,维护了民族尊严,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二、英国发动侵略战争 1、时间:1840.6~1842.8 2、直接原因(借口、导火线):中国的禁烟运动 3、根本原因:英国决意打开中国市场 4、第一阶段:1840年6月---1841年5月 英军封锁珠江口→陷定海→逼天津→道光帝将林则徐撤职查办 第二阶段: 1841年6月---1842年8月 英军占香港、进攻虎门炮台、占四方炮台(关天培——中国近代牺牲的第一位清军将领)→占厦门、定海、宁波、吴松、镇江到南京下关江面(陈化成吴淞之战牺牲) 三、《南京条约》的签订★★★★★ 1、时间:1842年8月29日 2、内容:①割香港岛给英国中国领土开始造破坏;②赔款2100万元;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④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注意:最能反映西方列强侵略特点和要求、对中国民族经济危害最大: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3、1843年,《虎门条约》签订: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和在通商口岸租地建屋的权利。 1844年,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签订:美国、法国除了享受英国在华取得

最新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全册教案

第1课《鸦片战争》教学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和认识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国社会带来的严重危害,并由此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的基本史实。 2.了解林则徐维护中华利益,进行虎门销烟的壮举。了解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1.从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经过、结果、影响的时空坐标中,掌握系统有序的历史知识网络,形成良好的逻辑思维习惯。 2.通过对鸦片战争中国战败原因的分析和讨论,提高学生运用史实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林则徐虎门销烟及鸦片战争中爱国将领英勇抗敌事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 林则徐虎门销烟;中英《南京条约》的内容及影响。 【教学难点】 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播放虎门销烟的图片,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吗?是谁领导这场伟大的斗争的? 自主学习梳理知识 一、鸦片走私与林则徐禁烟 1.鸦片战争爆发前,清朝统治下的中国危机四伏。西方已经进入资本主义时代,英国成为头号工业强国,并不断向外进行殖民主义扩张,掠夺殖民地。 2.在正当贸易中,中国处于明显的出超地位。为了改变这种不利局面,英国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 3.鸦片泛滥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1838年底,道光帝派力主禁烟的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住广东查禁鸦片。 4.1839年6月3日至25日,收缴的鸦片在虎门海滩被当众销毁。这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二、英国发动侵略战争 1.中国禁烟的消息传到伦敦,英国政府公然支持罪恶的毒品走私,发动侵华战争。1840年6月,鸦片战争爆发。 2.鸦片战争中,英勇作战牺牲的将领有关天培和陈化成; 3.由于清朝大多数统治者昏庸愚昧,对内敌视人民,对外妥协投降,再加上经济落后,武器落后,战争终以清朝的失败结束。 三、《南京条约》的签订 1.1842年8月,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主要内容有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__100万银元;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 2.1843年,英国又强迫清政府签订了《虎门条约》,从中获得了领事裁判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总结整理1-2单元 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注意打“★”为中考说明要求掌握的重点。第1课鸦片战争 一、知识结构: 1、时间:1840.6—1842.8 2、侵略者:英国 3、根本原因:为了开辟中国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 4、导火线:1839年林则徐虎门销烟 5、结果:签订《南京条约》 6、影响:见“重点内容提要2” 二、重点内容提要: 1、简述《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 ⑴时间:1842年⑵签订国:英国侵略者和中国★⑶内容:①割香港岛给英国。②赔款2100万元。③开放广州、厦门、宁波、福州、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④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2、鸦片战争的影响: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

一、知识结构: 1、时间:1856.10—1860.10 2、侵略者:英法为主凶,美俄两国为帮凶。 3、原因:为进一步打开中国的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4、主要罪行: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⑵俄国侵占我国大片领土。 5、结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的条约。 二、重点内容提要: ★1、火烧圆明园: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争先恐后掠夺珍宝,抢不走的东西,他们就砸碎,为掩人耳目,他们又放火焚烧。 ★2、俄国侵占我国大片领土:在第二战争前后,俄国趁火打劫,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详见第8页表格。 第3课左宗棠收复新疆 1、背景: ⑴1865年,阿古柏率兵入侵新疆,自立为汗。英俄两国支持阿古柏伪政权,妄图分裂新疆。 ⑵左宗棠1875年,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 2、经过: ⑴1876年,左宗棠率清军分三路进入新疆。⑵他采取“先北后南,缓进争战”策略。⑶先收复乌鲁木齐附近地区,然后进攻吐鲁番,挺进南疆。 3、结果:

八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清单

八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清单 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 1.鸦片战争 1940——1942英国发动鸦片战争 1942签订中英《南京条约》条约规定:1.割香港岛给英国2.赔偿2100万元3.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4.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需同英国商定 影响:鸦片战争后,我们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 1856——1860列强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并与中国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其中俄国是侵占我国领土最多的国家:1858《瑷珲条约》,是割占领土最多的条约1860《北京条约》1864《勘分西北界约记》19世纪80年代(1881)《改订条约》 影响: 太平天国(1851——1864)农民阶级运动领导人为洪秀全 第3课收复新疆 1865 阿古柏入侵新疆。1876 左宗棠开始进入新疆。1878 除伊犁外,新疆回到祖国怀抱 1884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 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 1894——1895 日本发动甲午战争 1895年签订中日《马关条约》条约规定:1.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2.赔偿日本军费二亿两 3.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 4.增辟通商口岸等 影响: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第5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00——1901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01 清政府被迫与11个国家签订《辛丑条约》条约规定:1.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以海关税收做担保2.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3.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3.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影响:1.《辛丑条约》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的负担2.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3.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4.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 第6课洋务运动 19世纪60~90年代,中央以奕欣,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为代表,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的洋务运动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归纳 第1课鸦片战争的爆发 1.林则徐虎门销烟 (1)背景:19世纪上半期,英国成为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把侵略矛头指向中国.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掠夺白银,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林则徐上书道光帝请求严禁鸦片. (2)经过:1839年6月3日,林则徐下令将110多万千克鸦片在广州虎门海滩当众销毁. (3)影响:虎门销烟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决心和勇气,振奋了民族精神,维护了民族尊严。林则徐是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 2、鸦片战争(时间:1840年6月------1842年8月) 原因:直接原因是以中国的禁烟运动为借口,保护鸦片贸易。 根本原因是为了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 3.中英《南京条约》 (1)时间: 1842年6月 (2)内容:①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②中国赔款2100万银元 ③割让香港岛给英国④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3)影响:《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丧失了独立自主的地位。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4、魏源和《海国图志》

魏源著《海国图志》,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用来抵抗外国的侵略) 第2课劫难中的抗争 1、第二次鸦片战争 原因:英国不满足已经攫取的权利,要求修改条约,扩大侵略权益。 时间:1856年10月-----1860年10月英法为主凶,美俄为帮凶. 结束:1860年,10月奕忻与英法两国签定《北京条约》 2.火烧圆明园 1860年10月,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这是人类文明的一次浩劫. 4、俄国侵占中国领土 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趁机割占中国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 ,其中侵占我国领土最多的是《瑷珲条约》。 5、太平军痛打洋枪队 (1)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金田村发动起义,建立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 (2)在浙江慈溪的战斗中,打死洋枪队的头目华尔. 6、左宗棠收复新疆 ①1875年,左宗棠被任命为钦差大臣,讨伐阿古柏。②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 意义:新疆的收复,不但打击了侵略者的气焰,而且维护了国家的利益,民族的尊严,同时对新疆的开发和建设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 第3课甲午中日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